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谈自主学习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2 14:58:26

浅谈自主学习

浅谈自主学习篇(1)

关键词:数学 自主 学习

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已逐渐推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教材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和创新实践的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要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完全转变绝非易事。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会学习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为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质量和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投入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去,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把自主学习作为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之一,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我们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使命,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是在课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就越有自觉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和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不在于形式如何,而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有利于诱发求知欲。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才能更有效呢?

(1)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趣味性;

(2)从问题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启发性;

(3)从错例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针对性;

(4)从悬念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引导性;

(5)从疑惑陷阱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主动性。

2、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需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引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以下几个途径: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4)给予成功的满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主动性。

(6)恰当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课助力。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过去我们总是抱怨学生不会动脑,不会思考,但是从我们这个角度来想一想,我们是否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呢?我们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课堂上不应该是我们教师教数学,而是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把数学内容讲清楚了,让学生会做题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接受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试验,得出结论并证明。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经验、结论,才能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是一个参与者,不能让自己成为课堂上的“独裁者”,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自主探究过程不一定非得学生独立完成,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究和思考,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一对一”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聆听学生的思路、见解,并及时指导、点拨,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欲。采取这种形式不但好学生的思路更加准确、敏捷,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帮助下,丢掉了胆怯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了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又促进了全体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掌握了学生学情的第一手材料,以便采取恰当的策略手段来调控课堂气氛,让整节课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

浅谈自主学习篇(2)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以自己的习惯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导致了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的要求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生活动手能力和积极性.数学这门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生活动手能力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数学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往往寓于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于初中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对此,教师可按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思自悟―导训自调”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被激发,学生调控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大提高.

这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保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深层次是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可举个例子供教师们参考.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先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的翅膀,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寻找和思考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让学生将学习融入身边的生活中,也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常来说,在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优势.因此,教师在课堂之余,应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将学生束缚在课堂的教育模式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另外,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是朋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真诚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让每名学生或者每名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培养发展,而是需要教师在学生和生活中关注、发现学生的差异,从而找到学生个性化的方面.同时教师要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自主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应细心关注每名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运用评价以及鼓励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辅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难点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或测验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或者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或学习成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教师应对思路正确、解题正确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展示的积极性,也能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对于未能正确解题的学生,教师也要积极肯定学生解题中部分正确的方面和思路,之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沿着……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等等激励学生;同时,对于学生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给予高度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做这些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从而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解题感觉.

四、结 语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深化数学课堂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奋斗在一线教学课堂的教师和身处办公室的教师应为促进数学课堂的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凤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2]郑维英.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1(Z1).

浅谈自主学习篇(3)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学生十分缺少的一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此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以期抛砖引玉,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一、利用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所以,人类能够在交际和互动中获得,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能够利用互动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学习,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安排一个需要合作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组学习。在此过程中,小组之间的学生是不断互动交流的。特别是课外,小组互动中,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互动和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

由此,学生能够在这种小组性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也就拥有了一定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可以将这种在互动教学中产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加以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

最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传统的小学教学方法相对枯燥,无法有力地引起学生的

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将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视频或音乐。

浅谈自主学习篇(4)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 四团小学 姜华 (本文曾获上海市2002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学习,形成学习,发展个性,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学生会读会问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那么,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怎样养成会读会问的习惯呢? 一、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学会读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1.指导学生综合归类,进行自读。指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类读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段规律,弄清文学脉络;掌握质疑、评析、鉴赏文章的方法。例如,对词语的理解,就可采用拆词法、合并法、近义词解释法,反义词解释法,联系上下文解释法等等。教给学生方法,在自读中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研讨,进行自读。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资料,进行自读。引导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通过查找,在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指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自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圈、划、勾、点、批注,养成自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却须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前者的“无疑”是囫囵吞枣,不加疑问的读书。“有疑”则是积极思维,疑源于思的表现。而后者的“无疑”则是思考醒悟的无疑。要无疑,需质疑,而质疑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 创设和谐气氛,学生愿问敢问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欢迎学生在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2. 教给质疑方法,学生问对问好 学生兴趣激发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热情,思维也进一步活跃。但有时由于方法不对或方向不正确,使得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甚至可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问正确,提出的问题要鲜明,指向准确。更可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问对问好。 (1):从课题进行质疑 俗话说:文好题一半。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课题的质疑必不可少,更要养成习惯,经常推敲,进行研究,寻找规律,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如学习《养花》一课,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课文既写养花,又用了大量的段落写到了养花的乐趣,课文为什么不以《养花的乐趣》作为题目?”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合作,积极研究,各抒己见。最终,学生理解了:课文还写到了养花的伤心事,更写了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仅以《养花的乐趣》作为课题是不完全的。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跃,深度、广度都有了扩展。更有同学提出:“既然这样,课文是不是可以用《劳动的意义》作为课题?”当然,这又在学生中引起了讨论的波涛……又如《松坊溪的冬天》,课文却运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松坊溪平时以及秋季的美丽景色。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自学质疑。 (2):对文中貌似矛盾的内容进行质疑。语文中有很多貌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作为教师,进行点拨之后,学生自读,积极探讨,形成学力,更好地把握课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一课中就有:“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明明是小事,为什么还“值不值得提”,“还占据过我的心灵”?《百草园》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出现了反义词是否矛盾等等。 此外,还有多种质疑方法,像对重点词,语句重复处,打比方处……要求学生提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值得分析、推敲甚至触及中心的问题。不仅仅问词的意思(求解释),更要问问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段(探究性)。从浅显的表层的疑问渐向较深层次的探究。 但不管怎样,质疑还需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疑与会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螺旋上升。而学生的思维在自读、质疑、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浅谈自主学习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备受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从转变教学模式开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信息,比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思想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起这一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和意义

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二:第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师生进行共同研究学习。具体说来,它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该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该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进行研究。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尊重,平等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服务。第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而不是单纯的由教师讲解。

二、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措施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生模式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创设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情景,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在讲到某些应用题题目的时候,经常在教室中现场模拟教学情景。比如,应用题中涉及到两车相遇问题,我就会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印象和理解,并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

(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中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或者记,丝毫没有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时间久了,学生就比较被动,课堂参与度明显降低。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前,教师应该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如果在教师讲解之前就能思考出问题的方法,教师就应该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仍然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思考,最后学生能够思考出答案也会有一种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有利

于学生继续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

(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某一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现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主探讨。学生进行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给其他小组的人讲解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从而实现全班级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应该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不断改进,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自主探究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可以让

学生从讨论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构建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构建起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修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浅谈自主学习篇(6)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教学时间段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运用多媒体、学生讨论、比赛、鼓励等方法来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课结束前通过巧设疑、精应用、置趣味作业来提升兴趣。要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践总结得出:引起好奇或悬念,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学用结合的,使抽象的内容具体明晰化的展示等,都有利于引发学习动机。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基于问题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情境或真实问题的创设,能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自我探索等教学进程。面对事件或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运用协作、交流的方法,去体验、去感受,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类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教师可多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身体语言情境和交流情境。

比如我在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时用讨论探究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向家人、邻居、亲戚了解有关改革开放情况,搜集有关改革开放的图片、实物、资料;并预先准备了本章内容的提纲及讨论的主题分发给学生。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你有何启示?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其次,课上让学生上讲台交流信息、谈感受,说看法,谈认识,并讨论课前给出的主题,作为教师只需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最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后结合课堂讨论写出随笔或认识和感想。并择其有创见者或贴于墙上或课上选读。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收集资料,加工整理,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只是从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培养的桥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预习新课,阅读课外资料,学生设置问题,找疑点,课内展开讨论,讨论方式有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在隋唐文化(二)中,我采取了“预习——定标——自学——讨论交流——总结——资料搜集”形式,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在互教互学中了解唐朝诗歌,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等自主活动中探索学习方式,总结学习经验,训练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会学”,我尽力帮助学生学会“理线索”、“拉思路”。 “顺藤摸瓜”,把握历史要点,掌握历史知识,这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会学”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我极力启发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同类性质历史事件。如比较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早期的殖民扩张、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等,比较分析这些殖民扩张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以及后人应从中吸取的教训,从这些方面全面地把握这几次殖民扩张,并联系现实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引导学生去思索,形成自己的启示。

三、 培养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开发。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造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在教学中可先由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造力的开发训练:

1.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

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2. 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

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是否会失败?等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历史教学的方式、规律,使历史教学“活”起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挖掘和提升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民长. 浅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2]李翠玲. 论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3]刘丽荣. 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 2010(03)

[4]杭志斌.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新课程(中学版). 2008(10)

[5]马美玲. 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浅谈自主学习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阶段,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是教师神圣而艰巨的任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回避因过分理性化而产生的枯燥和呆板,应注重运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孩子总会愉快地去探究,从而使学习和认识过程变得积极主动,进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明确适当的学习目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学习目的是孩子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明确,是指学习目的要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而不是抽象的要求。所谓适当,是指学习目的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适中的挑战性,让学生觉得付出努力就能达到,这样才有激发力。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学习大有帮助。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内化为自主学习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

浅谈自主学习篇(8)

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被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二、关注“四一”

1.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初一新生受心理特点的影响,常表现出: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他的课,就崇拜他。在孩子的心里,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才会走进你、靠近你,才会听你的话,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接纳和尊重很重要,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让学生看到你很在乎他而且关心他,他就有自信。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面目慈祥,语言风趣幽默,体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有了师生友好合作的基础。

2.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课

学生刚开始接触初中数学,特别是第一节课,这节课既是教师的第一次“闪亮登场”,又是新学期的开始,如果这节课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设计好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3.认真对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

初一新生第一次在班上发言,可能会很紧张,语言不流畅,老师要耐心地鼓励他,一定要他大声地说。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不完全对的,要找出他的亮点和新意;即使是错的,也要指出错因,并对他的勇气与自信给予赞赏。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4.设计好第一次考试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途径,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第一次考试的成绩,会给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试题内容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要让大多数学生考出好成绩,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把好“三关”

1.把好预习关

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若能做好课前预习,就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但是,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指导学生预习,老师要在预习前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预习提纲目标要明确,所谓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探索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教材是否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你能否自己解决等等。看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针对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对照课本内容逐个解决,对重要的内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2.把好课堂关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我们应该明确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备课时,教师是总策划。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今天这堂课上学生学什么,要学生会什么,学到什么水平,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其次,学情要清楚,即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达标还存在哪些困难,学生应该怎样学等。课堂上教师是总导演,指挥学生动口、动手,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主地学。

3.把好作业关

我发现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有时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有的学生还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偷偷地抄作业。为此,在这个环节上应要求学生首先回顾课堂学习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等;在作业书写方面加强“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其次,利用班级小助手,建立督查机制,杜绝抄作业现象。另外,可灵活地把作业分一下等级。

四、指导小结或总结的方法

浅谈自主学习篇(9)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而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在多年的中职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

作为中职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就是初中学习成绩差的那部分学生,且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在这些学生当中,多数是因为中考分数低没办法只好上职校;有的进职校只想混混日子;有的只想学一点技能,将来能找个好一点的工作。而且有不少家长则是因为自己的子女普高读不上,又不忍心让他过早的踏上社会,也不放心把他一个人放在家里,所以放到职校里,让老师看管。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网吧、营业性歌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

二、提高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自主学习的条件之一。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之一是学习动机不强。在信心建立上,有赖于教师的鼓励和引导。首先,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其次,要使学生坚信自己在学业上能取得成就。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采用自主性评价,学生一旦感知到自身的进步,便会投入更积极的情绪和更多的责任;建立奖励机制,包括奖品形式和精神表扬等,都会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

孔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如青少年都很关注的话题无疑是青春痘等,我们就可以以此入手。防治青春痘,首先要从皮肤的结构和特点入手,更要知道“危险三角”。学习人体基础学的过程就像我们追求美、塑造美的过程,既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2.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不应使中职学生在精神上有压力。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心理多少都有些自卑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嫌弃思想,甚至对他们说些带有讽刺性的话语,就会使一些中职学生感到压力沉重,抬不起头,进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给予关心,多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浅显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即使答错了,也不轻易加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逐步得出正确结果,再加以肯定。教师可经常进行一些基本知识小测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增强,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动力促进下,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渴望去追求下一次成功,进而逐步增强学习自信心。因此,多给学生创造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3.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我指导是学生掌握或总结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的关键。教育学生自我指导包括自定自学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自学的方法、选择或组织自学环境等。如指导学生听课时,要求学生必须记笔记,还要定期检查。听得懂,要记,以便过后复习;听不懂,更要记,以便课后温习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杜绝一些学生干扰课堂教学的现象,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提高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可定期组织综合类知识竞赛,结果由他们自己相互评判。通过相互监督、相互答疑、相互评议,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责任心、做事更加公正、更加耐心细致,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开展学习互助活动。学生中间有的专业技术学科知识基础好,理论功底扎实,而技能水平总也提不高;而有的同学技能训练有窍门水平高,然而理论知识水平总不见起色,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以增进友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

中职学生毕业后通常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或基层单位从事操作性、指令性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人体基础学是重要的护理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熟知的临床知识既能增强学习兴趣,又可以提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输液治疗人人熟知,但药物如何直达患处发挥其药理作用,学生答案千差万别。于是,学习脉管系统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阑尾炎患者静脉点滴青霉素”的药物治疗过程。药物由手背静脉网输入,经上肢浅静脉到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至上腔静脉抵达右心,再经肺循环到达左心,入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最后经阑尾动脉到达阑尾。这样教者提出问题后,可以提示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既提高了学习主观能动性,又加强了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协作精神的锻炼,更加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学习是一项艰苦、耐心的脑力活动,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中职生是学习的弱势群体,教师不可能使人人成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定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自主学习篇(10)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二、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浅谈自主学习篇(11)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强调的是人需要自立自主,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同样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目前教学的重要目标,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模式已经得到学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很多地方也在逐步在施展,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思维依旧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学习上独立、创新等能力的发挥,使得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其一却也不愿或者不会知道其二,这些尴尬现象的产生不仅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与数学能力的进步,所以,本文也就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师教学理念需与时俱进,课堂主体地位需把握得当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阵的体现,正如在许多学校中的可见到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语,教学的关键在于人,简单来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达到某一具体的分数,而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而教师所处的位置主要还是灯塔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着这个目的前行,而并非被动接收教师的数学思维模式,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这一点已经得以论证。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出现过许多的典型案例,包括教师一味的按照教材试题进行讲解,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数学的相关理论,甚至还出现完全按照试题的出题范围进行重点介绍,而最终带来的反馈是,学生掌握单一的解题方法,或者只对相似题型会做而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在社会的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现象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从这一点的本质上来看,还是教师教学理念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其教学的目的也就演变成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数学学习能力了。其次,从课堂教学主体关系上来看,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主体应当与学生为主,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围绕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而展开,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需要学生知道,还需要达到学生会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是指导与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非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认同。

2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开展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养成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对数学科目本身的兴趣,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很大一部分内容就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通过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看到,单纯数学理论知识或者例题的讲解,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在产生思维的疲劳,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乏味;另一方面也容易局限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延伸。而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表达就能够及时的调动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开展,可以总结为在教学语言、教学互动两个方面。首先,从教学语言的角度斫玻高中数学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都比较严肃,知识理论本身直观的趣味性有所缺乏,比如集合、函数等,都需要做到数学逻辑上的严谨,因而其趣味性的表达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融入到我们的知识中来,多加强逻辑性悬念语句的表达,层层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以及情境的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对于子集的解释“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任意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直白的表达难免过于抽象,我们可以说“高二年级是一个集体,高二年级下的每一个班级也都是一个集体,那么每个班就是高二年级的子集”。其次,从教学互动的层面上来说,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促成的只是学生被动的接收老师的知识,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不足,不利于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因而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加入数学竞技比赛、分组讨论、解法创新比拼等数学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加入到互动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课后实践创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其实强调的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实践能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占到很大一部分,所以为学生数学学习实践创造空间也是必要的。比如,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开展必要的数学竞技活动,而竞技活动形式则需要更加的丰富有趣,关于数学学科的竞技活动并不缺乏,但是由于参与名额的限制以及竞技形式的单一化,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参与到其中去,所以教师可以进行较小范围的课后实践比拼,加强学生的兴趣。

另一个方面则在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许多教师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大多是进行测试题的形式进行布置,学生如同完成任务一般,按照教师例题的讲解进行解答,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的学习,因而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将与题目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题型通过小组配合的方式完成,比如在进行随机事件极其概率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学生分组完成对学校某些概率性的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的数学内涵,最后在作业上交的方式上也可做相应的调整,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完成教师的作业,并由教师进行批阅,由于作业方式的单一,很多时候批阅的结果和意义就仅仅停留在作业的分数中,所以在作业的上交方式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以汇报分享的形式进行作业的提交,而不是仅有教师进行单一的批阅,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所以,综上来说,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不仅学数学,还能会数学,能够将数学的知识充分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这也是学校教育“树人”功能的重要体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