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1 15:42:14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

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分为基础教育统计报表和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报表,分别从2001年和2003年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几年来,结合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实际和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新要求,教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几经修改,日趋完善。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相对于以前的统计报表,明显体现出信息化的特征:

1.数据直接从基层学校采集。通过计算机汇总,减少客观误差和主观因素造成的失真现象,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大大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数据汇总更加简便、快捷。

2.主要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学校分类,如办别、城乡、规定入学年龄等指标的分类,可通过代码迅速完成;基层报表采集的数据也可通过代码自由组合,使数据信息量大幅增加。

3.教育事业统计应用程序中增加了数据校验功能,报表中的逻辑错误能通过校验程序校验出来,大大减低了差错率。在这种信息化条件下,要求教育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统计能力,更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教育统计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统计工作中,我们有了教育事业统计的应用软件系统,又有计算机辅助,但统计出错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信息化统计手段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笔者以为,主要问题在统计人员身上。

1.基础统计队伍不稳定。教育事业统计,从基层学校开始,统计人员绝大多数属于兼职身份,即便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大都是兼职统计人员。统计只是他们一项阶段性的工作,甚至主要工作还不是统计。最常见的是因兼职统计人员所从事的其他工作与教育事业统计的内容相关联多些而兼职,也有的是因承担其他工作量不足而兼职。所以,基层学校的统计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由于基层学校统计人员一年一换的现象较普遍,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不熟悉统计业务的人员参与统计,因此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统计队伍,出现各种差错也就不足为怪了。

2.统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学校统计人员基本都是教师或财会专业的人员,缺乏必要的统计专业知识,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抱着完成任务为“宗旨”的观念,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因指标概念不清造成差错的情况比较常见。特别是有些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或根本不会计算机操作,只能由他人代劳,因工作转手多,出现差错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

3.过分依赖校验程序。教育统计数据上报、汇总有校验程序,不太熟悉统计工作的同志以为校验程序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但校验程序只能解决数据的逻辑问题,而无法解决数据的合理性问题。不少同志只是就数据论数据,没有仔细研究数据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常常会出现数据不合理的状况。如有的八岁孩子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生中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等等。

三、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是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统计工作,保障教育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现实要求。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教育事业统计是依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地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确定和保证的。《统计法》规定:“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领导和监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本法和统计制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基层统计人员队伍,首先必须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教育事业统计并非是一年一度的阶段性工作,完成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只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还应包括对原始统计记录的整理审核、建立统计台账、统计资料的分析,统计资料的管理、提供准确的统计资料数据等。因此,基层学校配好统计人员,不仅是确保依法统计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人员才能到位。由于人员编制普遍比较紧张,基层学校要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可能有一定难度,但配备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统计工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同志担任统计工作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2)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大局出发,抢抓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按照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区强势崛起的战略目标,结合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为编制符合区情、体现特点的“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

二、调研工作基本思路

前期调研工作既是编制我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系统各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参与,把握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的过程,调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总结基本经验

结合本职工作,面对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回顾“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和各项主要目标的落实情况,认真总结推动我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同时研究我区教育实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短板,总结教训,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借鉴。

(二)摸清教育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总结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两个方面摸清未来五年区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一是在未来五至六年的时间内,在充分考虑新建小区人口增加、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部分择校学生流入、流出等前提下,通过调研和统计测算,按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成人等不同阶段,对我区接受教育的总人数和各学年度以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内接受教育的人数,做到底数基本清楚,为区政府保证教育需求的有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二是摸清我区人民群众和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要求和期望。

(三)把握基础状况

“十一五”以来,我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是编制“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起点,我们必须对我区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十一五期间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落实情况。

第二、我区校舍建筑面积、运动场地及水、电、气、热、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增加及保障情况,包括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第三、全区各校(园)办学条件达标、硬件配置、安全保证等落实情况及存在的差距。

第四、总结“十一五”期间,包括区财政教育拨款、教育费附加、市区两级专项资金及预算外资金等在内,教育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统计和研究教育经费年度增长比例,在适当留有余地的前提下,对“十二五”期间教育经费的保障情况做出预测。

第五、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是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之一,必须把握教育系统学校(园)及直属单位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其一,对教育系统各部门、对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现有在编人数、超编人数、缺编人数等具体情况作出统计的基础上,对未来五至六年期间内,教委系统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达到提前离岗年龄人数、达到正式退休年龄人数做出逐年统计。其二,对各类别学校(园)的主要领导干部按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规定,达到任职年限需要轮岗的人数做出逐年统计。其三,根据十一五期间对各类别学校(园)的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从执法意识、领导水平、管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各类别学校(园)的主要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做出基本分析。

第六、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是编制教育发展规划之本,必须把握教育系统学校(园)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其一,对教育系统学校(园)及相关单位教师的总人数、各学段具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职教专业教师人数及逐年退休人数,按照北京市规定对应学校班额,确定当前教师总数是否超编。其二,在未来五至六年期间,对照逐年学校调整合并增减等情况、学生人数和不同学科教师人数以及学校的实际需求,确定逐年需要补充不同学科师资的人数。其三,确定当前各教育阶段和各学科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的人数, 特别是在一线任教的人数,对照北京市有关特级教师对应比例和逐年退休人数,确定需要逐年培养和达到的具体人数;对照北京市有关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对应比例人数,确定需要逐年培养和达到的人数。其四,对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师资需求,按上述思路给予关注。其五,对于教育分院含继教、教研、科研部门,按上述思路给予特殊关注。

第七、不断提高学校(园)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把握教育系统学校(园)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的基本状况。教育督导室以及教育分院等部门配合教委各业务科室,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区各学校(园)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发展潜力以及群众的满意度等进行调研并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

第八、在确立大教育观的前提下,对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教育培训单位及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生源数量、管理水平、发展趋势等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判断。

(四)确定发展目标

以全面把握我区当前教育发展现状为基础,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有关具体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走访北京市与我区教育发展环境相近的区县、邀请有关领导和教育专家学者介绍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新趋势、教育发展新特点,立足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各专项调研组结合本职工作经过研讨,提出未来五至六年期间推动教育发展、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我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提出措施建议

在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推动教育发展、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阶段性目标的前提下,围绕具体工作的展开,各专项调研组结合本职工作提出符合全局要求、切合我区实际,而且具有操作性、可检性和时间规定性的具体措施,为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出谋划策。

三、调研报告基本框架

前言(包括调研意义和简要过程)

正文: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结合专项小组的本职工作和具体任务,通过调研了解和把握的基本情况,利用表格、图示等列出相应数据,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基本结论。

(二)成功经验总结

纵观全局,立足本职,突出重点,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推动我区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实际效果的典型经验,从理清思路、确立目标、推进措施和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纳。

(三)存在问题分析

研究我区教育发展进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影响全局协调发展、制约重点工作推进的“瓶颈”和“短板”,从内在因素入手,发现症结所在,分析原因条件,寻求解决办法。

(四)思路目标建议

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大局出发,抓住实施“北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和推进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立足我区教育发展实际,结合专项小组本职工作,研究发展的机遇、发展的趋势、发展的条件,抓住核心和重点,就“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以及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提出建议。

(五)具体策略建议

围绕我区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学习和研究外省市和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突破一般性常规工作的范畴,针对发扬我区教育发展的特色和亮点,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弱项和不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创新性的工作策略,为编制《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注意事项:

.调研报告力求务实并有新突破,不要简单重复以往的工作计划。

.调研报告引用最新有效数据,不要简单引用以往的数据。

.调研报告不要形成本部门常规工作的罗列和综述。

4.调研报告文字格式与正规文件相同。

四、调研协调小组职责

(一)组成《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协调小组

(二)人员组成:

组长:张立新郭刚山

副组长:郑晓东张红旗

组员:赵学良张文清朱瑞

(三)工作职责:

1.遵照领导小组的要求,提出调研工作的基本思路。

2.根据实际需要,参与专项小组的调研工作,并提出建议。

3.在学习研究各专项小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起草并完成《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4、为《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起草提供咨询服务。

五、调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需要,工作进度大体分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1月至2月底前)

1.成立《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协调小组。

2.制定《“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调研工作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

(二)启动调研阶段(3月至4月底前)

1.参加编制规划调研论证工作启动大会,并向领导和与会人员就《调研工作实施方案》作出说明。

2.对各专项调研小组拟订实施方案提出修改建议,参与协调组织工作。

3.列席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编制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4.列席不同学段的学校校长、园长座谈会,听取编制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5.参与兄弟区县的走访活动,研究学习兄弟区县的教育发展思路、目标、措施等。

6.参加市教委或市督导室领导、高校或教科研部门专家学者介绍我市和全国教育发展趋势的报告会。

7.参加专项小组的调研情况通报会。

.收集整理各专项小组的调研报告。

、拟订《调研报告提纲》,专题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听取领导对“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示和意见。

(三)研究起草阶段(5月至6月底)

1.调研报告起草工作全面启动。

2.在收集整理各专项小组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拿出《调研报告(初稿)》。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3)

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特岗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项计划20062008年主要在国西部地区实施,从今年开始,扩大到包括我省在内的中西部22个省(区、市)省委、省政府对这项计划在省的实施工作非常重视,3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省不只要依照国家要求,实施好国家计划,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启动实施我省地方计划。国家计划与省地方计划按11比例实施。教育部分配给我省国家计划5000名,再加上我省地方计划,今年我省共计设置1万个特设教师岗位,全部用于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省教育厅给我市分配了999名特岗计划(不含固始)其中国家计划679名,地方计划320名。各县目前已设置到各个岗位。5月14日,省政府又专门召开了会议。省、市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招聘方法和招聘简章。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市“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开展“特岗计划”紧迫感,充分认识“特岗计划”重大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农村中小教师紧缺。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有利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有利解决农村中小学缺编问题。

(一)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市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高考连续五年居全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多次受到省政府惩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可以说,市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空前的成绩,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点,当前农村教育是大头。也是难点。省、市两级对农村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育不时加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一定水平上讲,农村孩子们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教育经费保证水平较低,乡村区域、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十分单薄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非常强烈,上好学”问题正成为突出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也在教师,上好学”关键仍在教师。因此,特岗计划”实施,对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

(二)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证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总理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演讲》中要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村教育工作不时加强,农村教师工资保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教师待遇不时提高,教师地位逐步提升,教师职业受人尊敬、令人羡慕,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农村师资力量单薄,中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讲过,市山区面积大,一些教学点分散,缺教师现象比较突出,另外过去由民师转正的教师数量大,大部分“老龄化”即将面临退休,中青年教师又少,从而导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中,80%教师在农村,农村教师80%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而这些教师中,80%已老龄化,同时,全市中小学教师以千分之一点二速度自然减员。这些年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全市教师素质,经过培训,全市初中专任教师中的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6%小学专任教师中的专科比例达到50%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紧缺,有些县小学英语课程到现在无法开设,农村小学好多地方没有体、音、美教师。当前,一些县区出于维护外地就业的需要,不愿接收高素质的新师资,一些地方不合格人员和超编人员难以淘汰或分流,使得高素质合格教师补充困难;还有一些县区不合格人员已到年龄,缺乏正常的渠道,无法腾出编制补充年轻、优秀教师等等。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了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无编可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省级统筹,这次“特岗计划”实施。公开招聘的方式,国家和省级出钱,录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能有效地缓解农村教师队伍的总量缺乏,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谓“一举四得”而且这一制度设计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严格了用人规范和程序,有利于强化政府责任,有利于突出学校需求特点,有利于宏观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校用人与治事的结合。对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三)实施“特岗计划”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2009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约37万人,较去年增加4万多人,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突破45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大学生就业问题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安排。市委书记王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当前形式下,让大学生就好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非同寻常,要给位置,造位置,创位置,挤位置,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家庭的寄托,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目前,一方面农村遥远贫困地区学校急需合格教师,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实施“特岗计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拓宽了渠道,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又有利于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生长。希望各县要增强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之一,抓住机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确保这项计划在市全面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特岗计划”有效作用。

二、增强实施“特岗计划”责任感,认真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该计划顺利实施,特岗计划”既是成果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人才工程。一定要统筹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精心做好三阶段工作。

(一)公平公正。细心做好招聘阶段工作。这个阶段必需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制定需求、科学设岗环节。2009年我省“特岗计划”名额共1万人,其中:国家计划5000人,分配我市4个国贫县计划共679人,地方计划5000人,分配给我市3个省贫县计划共320人。各县要根据计划,坚持岗位紧缺、比例协调、相对集中、以人为本、科学设置原则。如果岗位设置不科学,就不能吸引大学生报名,本县计划就可能调到其它县,就可能影响到明年省再次下达计划。二是明确对象,从严把关环节。特岗计划”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同时可招聘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必需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各县在面试前的资格复查中,一定要把住这一关。三是精心组织,严肃考务环节。这个环节是招聘阶段的关键环节,由市级负责,市教育局要采取得力措施,选好考点、选派监考、配备屏闭,要严肃考风考纪,开好考务会议,要像抓高考一样,抓好这次招聘考试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不出任何问题。四是统一规范,公正面试环节。这个环节由各县承担。省里制定面试规范,市里派巡视员监督。面试满分为100分,并计入总分。各县一定要在市规定的时间内,严格规范,客观公正,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五是扎实做好岗位培训环节。岗前培训是个基础性环节,大学生第一次当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法规、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等都不懂,各县一定要完成培训的学时,确保特岗教师今秋开学前到校任教。这里重申,上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跟踪管理。耐心做好任教阶段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设岗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其中,国家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布置,省地方计划由省财政安排。国家计划和我省地方计划特岗教师执行同一工资规范。其津补贴由各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总的要求是特岗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凡特岗教师工资性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规范的其高出局部由所在县财政负担。各县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用于解决特岗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以及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证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证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各县要依照要求落实好特岗教师津补贴发放、住房布置、交通医疗等相关生活待遇保证,确保特岗教师享受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协助他尽快生长为骨干教师。要关心特岗教师的生长,并帮助他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可能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特岗”教师在3年的任期由有流失、流动的现象。这些现象属于正常的但流失太多、流动面太大,根据外省“特岗计划”实施情况。就说明我跟踪管理,服务上有问题。市县要制定出“特岗”教师管理方法。特岗计划”招聘的大学生,有的外地的甚至外省的不远千里来到农村山区从教,如果我客观条件太差,主观上再关心不够,对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留得住人的各县一定要树立人才观,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条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三)掌握需求。全心做好期满阶段工作。这是特岗计划”第三个阶段工作。随着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缩小,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市农村教师总量需求会逐步缓解。因此,各县必需做好统筹规划,纳入“特岗计划”县原则上不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特岗教师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自己愿意继续留任的各县必需确保落实工作岗位,料理入编手续。各县相关部门一定要各负其责,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为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教师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各县要在实施“特岗计划”时,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法,加大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工作力度,确保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3年聘期届满后全部落实工作岗位。

三、增强做好“特岗计划”使命感,切实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措施,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扎实工作。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4)

一、以制度引领行动,以制度规范管理

根据局领导工作要求,结合省市文件精神,组织学校总务主任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教育局出台的基本建设、校舍维修、食堂管理、教职工奖金福利分配、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管理等五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在2011年全面实施,相关工作有规可依,学校后勤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稳妥落实建设资金,确保相应工程如期开工建设

全年贷款落实资金6000万,相应满足了年度内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和部分学校正常运作所需资金,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加强了对建设资金的监控力度,通过资金环节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建设行为。

三、校舍安全工作按计划推进

根据省、市校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联系市政府各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县区校安工作,配合国家、省职能部门做好工程的审计、检查工作。目前,全市校安工程新扩建项目均在抓紧实施中,第一批加固改造项目均已完工,市本级消防、防雷改造工程已完成。全市校安工作完成工程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要求。圆满完成省校安办下达的2011年我市校安工程工作任务。

四、规划、计划编报及时,较有成效

根据市政府和局领导的工作要求,按规定及时编订、申报相应的项目计划,为项目的立项、建设、资金争取等恪尽职守。除完成了2012年度市属教育系统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和完成2012年市属教育系统政府举债计划外,年内还完成了全市职业教育2011到2015年五年建设规划和相应的中央资金项目申报计划,尽管该类工作时间要求紧,项目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我们均能根据领导的指示,同时结合具体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从规划和计划上对事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绩效工资工作配合有力

配合完成了市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核定和发放方案,为该项工作的确定和落实多次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多方协商,多次修改,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教师利益的保障作出了一定成绩。

六、财务检查工作扎实有效

根据政府部门的工作布置,完成市属教育系统各社团“小金库”的清理整顿工作,同时对各单位食堂的经营和财务核算等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究,规范了学校的食堂经营行为,

七、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履行计划管理职能

根据学生生源实际,根据普职比与目标升学率等要求,合理编制招生计划,以计划引领事业,保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八、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为加强市本级民办教育管理,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在年初召开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校长工作会议,交流了各校的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组织各业务处室对市本级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了年检。完成了年检的总体报告并拟定《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对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学校责令整改,整改完成方同意换发办学许可证。年内注销一所民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的整体工作思路更加明晰,民办教育的整体办学要求有所提高,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得以进一步规范。

九、规范全市中职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党的惠民政策

联合劳动局组织全市范围内的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专项检查,并通过检查了解基层情况及做法,指出问题,逐一整改,同时形成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上述做法受到上级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好评。同时成功承接了全省中职学生资助系统升级培训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称赞。

十、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切实落实预算管理的宗旨

完成全系统、局机关并指导学校完成2012年度经费预算;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作业本费减免补助工作;参与、配合做好全省教育经费使用专项检查工作;配合市物价局基本落实民办高中2011收费政策,确保学校平稳运作;充分运用教育结算中心工作平台,加强对全系统各单位的经费监控,及时收集财务信息,为预算的切实执行和领导的决策参考提供依据。局机关工作经费保障有力,同时根据法规和财政政策有力地规范了机关的经济行为,预算执行和监督有力。

十一、认真稳妥地做好全市教育经费和事业统计工作

重视对具体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重视对相关考核指标的事先把握,重视与相关部门和省厅、县区的事前和事后联系,统计数据的真实妥帖以及统计工作组织和开展的有序有效受到上级领导好评,相关的数据分析为各项工作的考核和领导参考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2012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对全市校舍安全工作的督促管理工作,努力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做好校安工程的扫尾工作。做好市属教育系统校舍建设改造工作,争取并合理安排校舍维修资金,并配合做好资金监管工作。及时联系、督促、配合各县区做好本地的相关工作,下好全市一盘棋。

二、督促国债资金项目的如期实施并按实完成,落实该类工程的过程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同时全面把握市本级教育系统各项基建维修工作,规范过程,及时落实资金,通过财务监管规范其财务行为。

三、严格按照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做好各单位的预算收支监管工作,同时重点在公用经费、食堂经营等方面按照2009年市教育局出台的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落实工作,针对2011年的工作实际,进行一次相应的工作检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积累经验,逐步修正,完善政策,做好工作。积极配合办公室做好局机关的公务后勤保障工作,做到既厉行节约,加强监控,又合理保障,确保运作。

四、充分运用投资发展公司这一担保平台,有效解决市属教育系统2012年的建设负债问题。确保资金链不断,并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

五、加强对人民教育基金会的管理工作,规范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的收支行为,根据捐赠法和人民教育基金会的章程规定,结合上级部门有关经费安排使用的规定,配合做好资金管理使用工作。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5)

1、审核汇总所有预算单位上一年度的经费决算;预算外资金决算。有关直属单位的基本建设决算。并按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决算资料。

2、组织部署各直属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对各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盘点,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登记、汇总,基本上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新归属的林业四校的财务状况,后勤管理及经费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向有关部门及有关领导提供了有关数据及资料,以保证林业四校的平稳过渡及学校正常工作的运转。

4、配合盟审计局对全盟普教经费的拨付,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经过审计,计财科的财务工作得到了审计部门的充分肯定。

5、抽调部分财会人员,参加了由盟财政局组织的对文体广电局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管理支出情况的对口检查。

6、针对年我盟各项教育事业的经费需求,诸如:“义教工程”配套资金,逸夫赠款配套资金,直属单位预算包干缺口资金,直属单位各项维修费,购置费等。经积极协调,请示报告。到年末共争取到盟本级各项一次性经费310万元。

二、计划统计工作

1、布置了年度全口经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并如期汇总,上报自治区教育厅。

2、布置上报了年度全盟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情况年报。

3、为掌握教育事业的统计新软件的应用方法,组织全盟13个旗市及部分企业的统计人员,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新统计软件应用培训班。组织召开了全盟教育系统年度至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汇总会。11月初,利用新的统计方法,新的程序,完成了全盟教育事业的统计汇总工作,并如期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教育事业统计汇总会。

4、全年共布置汇总上报了除财务统计及事业统计以外的统计报表20套,420页,其中包括:

①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统计

②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③清产核资统计报表

④二期义教工程规划统计报表

⑤年至年排危工程报表

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表

5、完成了“十五”期间全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为布局调整工作的启动,落实好布局调整规划,组织召开了全盟中小学布局调整经验交流现场会。

三、基本建设工作

1、全盟教办系统共新建校舍111518平方米,完成投资10844万元,其中:高中新建校舍34868平方米,完成投资3658万元;初中新建校舍15566平方米,完成投资1423万元,小学新建校舍30787平方米,完成投资2838万元。

2、直属学校共计新建校舍45715平方米,完成投资4572万元。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协助盟幼儿园、盟特教中心,建起了教学楼与食堂律动教室。这两个项目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盟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使特教中心学生必不可少的餐厅与律动教室得到了解决,同时使这两个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直属园校,跻身全区同类园校的先进行列变成可能。

3、全盟年共建教职工住宅26075平方米,共计283户,完成投资2314万元。

四、“义教工程”及“排危工程”工作

1、在阿荣旗组织召开了全盟各旗市计财股长会议,对全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制定,“二期义教工程”规划的制定,排危工程规划的制定,做了全面部署。

2、协调盟行署建立了呼盟“二期义教工程”、“排危工程”组织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

3、完成了“一期义教工程”的总结工作,向自治区教育厅上报了“一期义教工程”的总决算。上报了盟及四个项目旗的三年工程完成情况的总结材料,参加全区“一期义教工程”的总评比。经自治区的评定,盟教育局及鄂伦春旗、莫旗、鄂温克旗获“义教工程”达标奖,阿荣旗获“义教工程”先进奖,共获奖金80万元。

4、接待并协助国家危改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下派的专家组,完成了对我盟危险校舍现状的调研工作。通过检查,专家组对我盟上报的危房情况的真实性给予了肯定。

5、完成了“二期义教工程”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几次到自治区教育厅,说明我盟制定规划的依据,积极争取“二期义教工程”资金额度。共争取“二期义教工程”上级专项资金6090万元。根据“二期义教工程”专款额度,制定了“二期义教工程”实施的年度计划。今年已启动土建项目24个,计划购置课桌椅4615套,购置图书0册,完成购买教学仪器金额22.4万元。

6、完成了“排危工程”规划的制定工作,并会同城建、质检部门对我盟中小学危险校舍重新作了鉴定,并把排危的相关资料如期上报教育厅,为争取排危工程款提供了保证。经积极争取和有效的工作,共争取排危工程款1354万元,确定项目27个,制定了排危工程年度计划,今年共起动排危工程项目10个,已全部竣工的5个,新建校舍9360平方米,完成投资880万元。

7.根据教育厅的要求,组织“二期义教工程”项目旗的计财股长和部分排危工程项目旗市的基建管理人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为“二期义教工程”及“排危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8.10至11月份,我们对今年启动的所有“义教工程”项目、排危工程项目、逸夫赠款项目、嘉诚赠款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所有项目基本上达到了自治区项目办的要求。

五、其它工作

1.年初根据我盟牧区受灾情况及时上报了牧区的雪灾给教育带来的损失情况。争取逸夫救灾捐款415万港币,李嘉诚救灾捐款120万港币,确定建设项目24个,并及时审核上报了捐款项目的可研报告及项目建设建议书。24个项目全部获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的批准。除西旗一中和莫旗尼尔基二小明年六月竣工外,其余项目已全部竣工,新建校舍25260平方米,共计完成投资2151万元。捐款的获得超额完成了盟委考核办给我局招商引资的任务。招商引资指标40万元,超额完成495万元。

2.为争取“项目”审核上报了五旗市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

上报了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争取中央特殊教育基建补助投资25万元。

上报了香港沈炳麟捐款所需的相关资料。

上报了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捐赠所需的相关材料。

上报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共计10个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民族乡的拟建教育项目的有关资料。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6)

1.认真开展统计普法教育。根据省调查总队统计法制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统计“五五”普法教育,组织本队和基层调查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普法培训学习,重点学习新修改后的《统计法》及与之相配套而修改的一系列统计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广大统计调查人员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准确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新的规定。

2.继续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各种会议、调研与检查、统计法制宣传日(周、月)等活动,采用广播电视、电子屏幕、横幅标语、大型广告牌等多种形式,继续广泛宣传《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意识,提高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认真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的迎查工作。2009年是“五五”普法的考核验收年,根据省调查总队下发“五五”普法工作考核验收办法,按照统一部署,认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认真做好本队的考核验收迎查工作。

二、努力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4.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按照国家、省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结合我市调查队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各项调查制度的管理和操作程序,确保各项统计调查制度科学、规范、有序实施。

5.积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活动。根据国家、省队数据质量检查要求,在全市开展好数据质量自查和大检查活动;要积极配合总队统计巡查工作,努力开展好统计执法检查活动。积极创新统计调查执法工作的形式,坚持统计执法工作与调查业务工作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与事后整改相结合,教育、指导与处罚相结合,努力提高统计调查执法工作的综合效果。

三、高度重视统计法制基础建设

6.努力开展好统计设计管理工作。及时修订统计年定报制度目录,规范统计报表签收、签领和统计调查范围;及时调整修订行政区划代码。

7.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认真组织统计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统计执法业务能力。

8.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检查制度和程序,认真清理统计行政权力事项,努力实行统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规范统计法律文书的使用,规范案卷制作格式,不断提高统计执法的水平。

9.建立统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规范办理的运行业务系统,实行统计执法全过程网上操作,并做好行政权力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及时申请、调整本部门行政权力变动的事项。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7)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围绕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说明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审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理论和实际课题。本文试结合吉林省的实际, 就加强教育系统审计工作, 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意见。

一、我省教育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为了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 应该对目前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分析。自2002 年教育审计会议以来,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从各方面不断加大教育审计工作力度, 加速推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各项改革, 在教育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理论研究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教育审计工作逐步纳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 主要领导越来越重视教育审计工作。各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多数在院校长的直接领导下, 有些高校在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在教育局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教育审计工作。全省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审计工作网络,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重点开展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预算执行和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使用、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类投资和建设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二是逐步重视和加强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省、市(州)、县(市、区)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普通高校普遍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或设有内审职能, 配备了专、兼职的审计人员。据2005 年末数据统计, 全省省属46 所普通高校中, 设有内审独立机构的24 所, 占省属高校的52%; 设有内审职能的22 所, 占省属高校的48%。各地区设有内审机构的2 个,设有内审职能的7 个, 其中白城地区通榆县、洮南市, 长春地区农安县, 四平地区公主岭市、铁东区均设立了独立的审计科。全省教育系统已有专职审计人员107 人, 兼职审计人员318 人。三是逐步扩大了教育审计工作覆盖面。通过开展对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进行审计, 促进增收节支。据统计, 2005 年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省属高等学校审计的项目总计为40 599项, 其中财务收支审计19 870项, 预算执行审计15 928项, 基本建设审计1 674项, 修缮项目审计1 972项, 经济责任审计463 项, 专项资金审计202 项, 经济效益审计49 项, 其他项目审计441 项。审计资金总额6017 亿元, 其中查出有问题资金5 656万元, 纠正违法违规资金十多万元。对大型基建及维修工程完成审计111 亿元, 促进增收节支113 亿元。查处并移送纪检部门的经济案件28 件, 涉案金额111 万元, 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5 人。四是逐步出台了一批教育审计规范性文件。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 积极制定或修订了一些用于加强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本单位、本部门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据统计, 过去的一年里, 全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内部审计制度178 个, 进一步规范了全省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行为, 从而发挥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服务职能。五是逐步加强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内部审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包括分期分批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教育部和省内审计机关举办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培训班, 组织本系统审计培训、审计业务研讨, 聘请专家讲座等。仅2005 年参加培训人数为1 719人次。通过评选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报告等形式,在提高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 也促进了教育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六是逐步开始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探索。“十五”期间,全国内部审计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我省教育审计工作为适应形势需要, 积极参与教育审计理论研究,加强在理论层面上的探索和交流,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会等, 研究当前教育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探索进一步做好教育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这不但促进了教育审计理论发展和创新, 更为教育审计工作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这里, 应当着重说明的是, 在充分估价全省教育审计工作的同时, 更应该理性地认识到, 全省教育审计工作从总体上说, 与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其表现, 一是全省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很不平衡。个别教育部门对教育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领导甚至对审计有排斥心理。致使这里的教育审计职能作用发挥不好,不能及时发现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从审计角度及时向管理层提供所应该获取的信息。二是教育审计的覆盖面不够。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涵盖教育系统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工作目标, 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单位审计工作存在死角和盲点, 往往是出了问题领导才想起审计, 不能全面发挥审计的服务作用。三是教育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高校配备的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资格, 一些市(州) , 特别是县(市、区) 的教育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兼职,未具有独立性。四是审计观念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审计质量有待提高。以上这些问题, 都严重地制约了教育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很不适应, 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

二、我省教育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前, 全省教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机遇。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施行, 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加快振兴, 使教育审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任务更加繁重。我认为, 在这种形势下, 必须将教育审计工作放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 放在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来把握。应结合我省实际, 重新认识教育审计在加强教育财务管理,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维护教育合法权益和良好形象, 推进其在全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的增多和总量的增长, 加大了教育审计为防范教育资金风险服务的职责。“十五”期间, 吉林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4112% , 省政府用于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增长6617%。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上, 总计投入21 亿元。其中国家专项安排6 亿元, 我省各级政府投入15 亿元。加大了对省属高校、重点学科的投入, 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有大幅度提高。同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相继出台了各类学校收费标准, 学费收入有了提高。全省教育财务管理总的情况很好,成绩很大, 这是主流。但是, 勿庸讳言, 一些学校也在教育资金的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省审计厅近三年来对我省18 所省属高校的审计结果,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账外资金问题。个别高校将资金账外管理, 账外资金总额较大, 主要用于发放奖金、支付招待费等。(2) 资产管理问题。部分高校在资产管理上, 将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账外管理,已完工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3) 后勤及财务部门和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以及所属职能部门实行二级财务核算, 但不及时向学校汇总财务报表。校办企业与高校内部财务往来不清晰, 对校办企业的投资形成不少不良资产。(4) 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在土地转让、学校基本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损失或负债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使学校面临风险等。据统计, 按照目前在校生规模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 各贷款学校应偿还债务占高校自身收入总额的比例相当大, 风险很高,应当引起警惕。存在上述问题,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解决问题也需要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但是, 教育审计工作在教育经费快速增长、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形势下, 面临着如何更有效地规避教育资金风险、保证教育资金的安全完整、维护教育部门和学校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责任。二是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加大了教育审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的职责。今后几年, 教育经费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但教育经费的供给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这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矛盾。这个矛盾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更加突出。“十五”期间,省政府和财政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贯彻国家政策, 保证全省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然而教育经费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比如, 中小学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拨款以及事业收入虽然有了一定量的增长, 但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 部分地区部分年度的初中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 甚至存在与上年相比比例下降的情况。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 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与此并存的是, 一些地方挤占、挪用、损失浪费、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省审计厅对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审计调查情况看, 个别县(市、区) 财政部门滞拨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 个别的危房改造资金被挪用于归还基建欠款等, 有的县(市、区) 利用危房改造资金建设新校舍, 等等。我们还必须清楚地预测到, 在未来人口基本稳定、可动用资源和资金总量有限的前提下, 教育的发展模式势必由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为主。如何配合有关部门通过教育审计, 在督促教育经费足额到位的同时,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是需要教育审计部门下功夫研究探索的政策和实际问题。三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 加大了教育审计的职责。最近几年,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全社会各阶层对教育方面的问题日益关注, 对加强教育管理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高。显然,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及市场因素的介入,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发生。如一些学校存在严重违规收费、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应返未返学生教材款、无依据自定标准发放各种补贴、领导自定工资标准等情况,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局性问题, 值得予以重视。这也要求从事教育内部审计的同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发挥内审特有的控制及防护功能, 及时有效地促进管理, 堵塞漏洞, 从而防止各类违规问题及职务犯罪等现象发生, 为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 净化教育环境作出贡献。四是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对教育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 由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教育系统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发案领域相对集中在教材图书采购、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教育保险等领域, 贿赂手段复杂多样, 如回扣、手续费、赞助费、劳务费、管理费、附赠、报销各种费用或提供国内外考察等。违纪违法主体广泛, 涉案人员既有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 又有普通工作人员, “以权谋私”和“以岗谋私”的问题并存。近期发生在教育系统的若干商业贿赂案件, 教训惨痛, 发人深省。这也警示我们, 一定要充分发挥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职能, 通过对教育系统经济活动的事前建议、事中监督、事后评价, 向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改进管理, 以有效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8)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1区x街道办事处地处x区中部,南山脚下,明泽湖畔,面积 3.1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5073户,48102人。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驻有企事业单位1285个。近几年来,在市区两级民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民防工作,始终坚持以社区居民最广泛的参与为根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不断夯实社区民防工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社区民防工作放在街道整体工作一盘棋中通盘考虑,集聚力量,整体推进。将社区民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听取民防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实行季度例会、半年考核和年底总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总指挥,城管主任、人武部领导和党工委副书记为副总指挥,相关科所长和专干为成员的街道民事防护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疏散掩蔽与防护、消除空袭和灾害后果、物质保障、车辆运输、维护治安和动员支前7个指挥组,每个指挥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战时平时指挥程序、战时人口疏散、战时人员掩蔽、消除空袭后果、平时防灾等都得到具体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民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社区由专人负责,各支队伍人员大多由机关干部组成,并在组训时间上予以保证,每年用于民防工作的经费都达到万元以上。去年年初,街道又投入1.3万元,为应急抢险队和消防队装备了服装、各种工具等。街道还为指挥室配置了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器材,为通信情报室配置了计算机、传真机、电话交换机和报警器材等。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综治干部任队长、物业职工和社区居民任成员的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分抢险、巡防、医疗、消防四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应急预警、抢险、医疗救护、消防等应急任务,包括以城管和行政后勤人员为主组成近13人的抢险抢修队伍,以司法、片警和物业保安为主组成的26人的治安消防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主组成的14人的医疗救护队伍,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民防组织及应急队伍体系。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广泛稳定的人员队伍为社区民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拟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社区民防工作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民防预案,是民防工作规范运作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x街道民事防护预案》、《x街道民事防护保障方案》等,并制定了社区民防志愿者活动制度、值班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防演练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防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结合社区实际,抓好预案细化,实现可行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比如,我们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就建立了包括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火灾消防等13项具体应急预案。我们还建立起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灾情信息,督促居民做好防灾工作。各社区能够根据上级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做出灾情预警,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民的需求。各项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建立,保证了整个灾情处理流程的有条不紊,提高了社区民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社区民防工作的氛围

社区民防工作应以不断满足居民安全需求、鼓励市民追求安全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因此,我们注意寻找社区民防与生活和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发动群众,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区民防工作的普及性。一是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组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向市民宣传民防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标语、书画展、分发宣传资料以及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出简报等形式,对社区民防工作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以宣传和推广,增强社区和居民群众对民防宣传工作的认同感、向心力。每年在《防空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的一周内,街道民防办都要对市民开展民防知识宣传活动,每年夏季街道民防办都举办一次以民防内容为主题的大型乘凉晚会,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提高市民对民防工作的认识和对减灾救灾的重视。多年以来,x电视台、电台、大报和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街道民防工作的报道达到近20件次。二是拓宽渠道深化教育。坚持民防教育社会化,将防灾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系统,坚持政、校、企、社四结合,实施全方位的减灾教育宣传。在望海社区建立民防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计划和教育制度。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2一、制定了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为了确保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年初根据“六普”资料对进入婚育期的育龄妇女数量进行了科学预测,统计年终工作总结:社区统计年终总结。结合x年底的抽样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x年工作目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为白石桥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统计报表质量

为提高统计报表质量,挤干统计报表水份,我社区对各协会企业使行每月10号召开统计报表例会制度,对上报的统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审核、汇总。不定期的对上报的出生、新婚、节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瞒报、漏报、错报现象的进行及时更正。

三、加强生育证管提高生育证的合格率

x年全年在生育证的发放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乌鲁木齐市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的要求,认真审核有关资料,做到严把关细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予审批杜绝“人情证”、“关系证”做到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x年全年办理跨省生育服务证1人,特批生育服务证1人,流动人口生育服务证4人,常住人口生育服务证31人。

四、加强依法管、规范生育秩序

今年全年社区继续开展生育秩序整顿工作,重点在生育指标的审批、发放、管等方面加强核查,严格把关生育政策。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认真排查取证,坚决禁止“放水养鱼”现象杜绝多孩生育净化生育环境,年终总结《统计年终工作总结:社区统计年终总结》。

五、高质量完成pis录入

区人口计生委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对信息录入的质量和进度提出新的要求、改进措施、强化责任、鼓舞干劲、明确任务、保证质量。各街道社区及单位,增强人口数据信息录入工的紧迫做到月结月清不能遗留上月问题。按时更新pis系统变更表,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六、扎实开展日常工

统计工作是计划生育工的一个窗口,为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窗口,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从事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生育政策,全面精通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能力。二是坚持则秉公办事。三是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统计工作工作量大,要求高,各方面联系比较多,就要求我们坚守岗位服务到位。

虽然我社区x年全年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计员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单位计生专兼干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发挥用不强现行计划生育统计工要求相差较远。三是统计质量不高。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统计错、漏报现象。

七、下一步工计划

1、搞好统计求实工作,加大督查力度,每季度搞一次解剖调查。

2、认真做好报表分析。

每月10号、审核、汇总、上报月报表做好考核工作,定期公布计划生育统计主要数据(如:出生率、性别比、自增率)并对统计工作中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全面完成统计任务的单位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瞒报、漏报出生的乡镇在人口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加重扣分。将统计工作质量纳入年终考核细则。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3x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计生局的精心指导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紧紧围绕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任务,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狠抓基层落实,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家庭户卡,实现“四清”

一是分片包户、社区基层情况清。

针对各社区户多、面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为全面了解每家每户基本情况,把原来社区干部实施的按部门工作对口分工负责的单一工作方式,转变为“互帮互通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对各社区实施分片管理,社区干部全员参与,分片包户,责任到人,包片的社区干部负责对本片的出生、现孕、流动人口、失业、低保、特殊家庭及再就业每家每户的信息变动情况进行了解排查,使社区各项工作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反映快,为下情上达,上级及时掌握基层情况,正确决策,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分户建档,社区户户现状清。

在分片包户、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的同时,建立了《已婚育龄妇女卡片》、《居民家庭档案》。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各片各户的基本情况,甚至连夫妻双方的就业情况、健康状况、专业技能,以及二人家庭、三人家庭、空巢家庭、特殊家庭的情况,项项清、户户清,更好地满足工作落实的需要。

三是协调相关部门排查,社区人口数据清。

社区人口统计求实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衡量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人口统计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人口计生政策的制定、贯彻和落实。为此,各区办事处领导主动协调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提供各辖区所在地的出生人员名单,使人口管理更有效、统计管理更准确、责任管理更到位。

四是计划生育户卡数据录入清。

按照计生局关于《户卡》数据录入的有关工作安排,各区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本着抢前抓早,分工明确的原则,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培训4次,解决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首先,区办事处要求各社区对已填写的《户卡》册进行准确入户核对,为录入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其次,各社区请专业人员为每台微机安装了规范的系统软件,并多次对录入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

录入过程中,社区针对录入时间紧、数据量大、社区微机配备少的情况,积极协调社区的业务骨干共同录入。请计生局业务骨干对各区办事处的录入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区办事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强调备份数据妥善保管,确保录入数据无一丢失。各区办事处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录入工作充分倾斜,集中全部力量统筹安排时间,打好了此次户卡录入的攻坚战,为城市社区全面启动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稳步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已婚育龄妇女普查普制治工作,做到“二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确保各区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市直单位部门的主管领导、主要负责人人员到位,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复查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是宣传方式到位。通过新闻媒体、电子屏幕、街头巷尾分发传单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向广大育龄妇女宣传生殖健康普查普治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数码电子检测宫内疾病、利用远红外线控测乳腺疾病、利用b超检查子宫附件疾病等活动,今年,参加生殖保健咨询、普查的妇女5130人次,查出妇科患者3210人,及时治疗2552人,复查接受治疗痊愈率达95。

复查活动中,我们把优质、实效放在普查普治工作的首位,在形式上,注重宣传与服务相结合,有利地推动了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4今年,全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省、市人口计生委工作要求和全区人口计生中心工作,按照“大联合、大宣传、出精品”的工作要求,不断拓展载体宣传,深化活动宣传,突出阵地宣传,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新模式,拓展载体宣传

1.做靓《吴中人口》。

认真做好《吴中人口》第六期的编印发放和第七期的资料整理工作,通过严把文字关、图片关和设计关,不断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和艺术性,有效提升刊物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2.做优公益广告。

为扩大人口计生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局在东吴北路增设了一块大型人口计生公益广告牌,并利用苏州生活广播fm96.5《吴中之声》栏目,每天早上定时播出人口计生公益广告。

3.做实宣传资料。

结合“生育关怀 服务到家”活动的开展,我局修改制作了“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折页、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并通过试点乡镇发放至育龄群众家庭。同时,设计制作政策法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科学育儿、青春期教育系列宣传折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口计生综合宣传。

二、丰富形式,深化活动宣传

1.举办“最美计生人”事迹宣讲活动。

为全面展示人口计生系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新风貌,今年“7.11”期间,我局将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身边的感动——x区‘最美计生人’事迹宣讲活动”。目前,已完成“最美计生人”评选、演讲对象确定、演讲材料撰写等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2.举办“5.15”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

在“5.15”国际家庭日期间,走进城南街道东湖小学开展了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新苏国际购物中心参加了由区机关妇工委举办的“绿色吴中·美丽家园”——纪念“5.15”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关注人口服务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明确重点,突出阵地宣传

1.依托人口文化阵地开展宣传。

上半年,协助城南、临湖、香山等有建设意向的乡镇,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人口文化园建设,有力地倡导了文明新风,强化了人口意识。同时,指导甪直、横泾等地完成人口文化园简介,使人口文化园在人口文化展示、生育文明宣传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依托“青苹果之家”开展宣传。

按照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关于推进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的相关要求,通过x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青苹果之家”阵地,继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提高青春健康意识和水平。同时,将《青春期健康手册》(少男篇、少女篇、心理篇)发至部分需要开展活动的乡镇,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5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单位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作风正派,严守纪律,团结同志,尊重领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做到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同志们的真诚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干部职工对我的高度信任,使我的工作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前进,使我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了,也使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锻炼。

几年来,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虽然有时分工不同),对办公室业务熟悉,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基层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综合、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任党政办负责人期间,能够结合实际,在业务上遇到难题时,能虚心向同事请教,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业务能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及领导交办的具体事项(特别是办文办会、部门协调等工作),保证了办公室工作的正常运转。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都能尽职尽责、按时按质完成,不管任务有多重,工作有多忙,都毫无怨言,并能准确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使领导感到得心应手,得到领导、同志们的一致肯定。对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和如何把办公室“三服务”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大量浏览和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9)

我省实施“特岗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科学配置、严格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实施“特岗计划”工作。

1、与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衔接。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应该是教师总体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能够保证3年聘任期“特岗计划”实施结束后,能有空编用于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正式聘用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2、与中小学教师补充、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统筹考虑,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特岗计划”,逐步改善和解决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素,科学配置,发挥实效。原则上“特岗计划”安排在县以下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也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4、地方“特岗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统筹规划,一并实施,招聘对象及条件、招聘办法及程序、招聘人员的相关待遇和有关政策等保持一致。

5、严格执行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各市(地)、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强化管理机制,严密工作程序,确保招聘工作质量和管理的规范化。

二、设岗计划和实施范围

我省在今年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同时,启动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共拟招聘特岗教师808人。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部级贫困县”)、边境县(市)、原“两基”攻坚县,包括泰来县、东宁县、抚远县、桦南县、汤原县、鸡东县、饶河县、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兰西县、漠河县等12个县(市、区),拟招聘特岗教师308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范围为“省级贫困县”、“十弱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县(市),包括通河县、龙江县、克东县、富锦市、青冈县、明水县、望奎县、庆安县等8个县(市),拟招聘特岗教师500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特岗计划”与国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结合实施。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已被2010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正式录取人员,若其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区域为“特岗计划”实施县(市、区),且本人符合特岗教师招聘条件,可不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直接聘为特岗教师。这部分人数为11名,其所用岗位不列入公开招聘计划。因此,列入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的设岗计划总数为797人。

三、招聘对象和条件

招聘对象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往届毕业生为辅;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为辅。2009年已招聘的在岗特岗教师以及录取后未到岗或离岗的不能报考。

(一)招聘对象

1、取得教师资格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小教五年制专科)毕业生(限报小学岗位);

3、取得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截至2010年9月1日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报名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条件。申报初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含同类应届毕业生,下同);申报小学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

2010年服务期满的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选派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从教人员,按2010年应届毕业生对待。

申报人员所学专业要求与报考岗位学科和本人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对口或相近。

3、普通话条件。申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胜任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省教育厅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财政厅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协同省教育厅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及聘后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区)要根据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在“特岗计划”实施期满后可用空编数额安置特设岗位教师,省编办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设置特设岗位县(市、区)的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要成立实施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实施“特岗计划”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实施工作的管理。设岗县(市、区)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设岗的学校要加强对特岗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五、实施办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

包括进行调查摸底、审核各设岗县(市、区)的设岗计划并提出设岗方案、制定“特岗计划”实施方案和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开通招聘报名网站、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启动工作会议等。

(二)招聘

招聘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照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集中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的程序进行。招聘的具体办法详见附件1。

(三)聘后管理

1、省教育厅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特岗教师实行聘后全程跟踪管理和评估。各设岗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将特岗教师的有关情况向省教育厅报告。

2、特岗教师聘用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或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城;党(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并应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单位的党(团)组织活动;人事档案由服务县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服务期间建立的工作档案和党团关系按规定转到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相关单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未被录(聘)用人员的工作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直接转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

3、特岗教师聘用后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主要由设岗学校和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度结束,各设岗学校要对本校特岗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存入其工作档案。新晨

六、有关政策保障

1、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具备以下条件的报名者在笔试成绩中给予适当加分:

(1)少数民族学生加2分。

(2)省级优秀毕业生、在学期间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含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下同)加5分,校级“三好学生”加2分。

(3)报考原籍所在县所设岗位的,加10分。

(4)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支教项目且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笔试加10分,面试考核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同时具备以上几个加分条件的考生,取最高加分项目,不累计加分。

2、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9〕30号)的有关精神,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和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城市、县镇学校招聘教师时,应优先聘用特岗教师。

3、黑龙江大学、哈师大两所高校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与“特岗计划”的实施结合进行。已被正式录取攻读教育硕士并符合“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聘为特岗教师。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4、特岗教师聘期计算工龄、教龄。聘期内在评职、晋级、评优、参加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相同待遇,并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5、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所在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要求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按合同条款解除聘用合同。

6、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内正式聘用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

服务期满不留基层学校工作的,由其自主择业,当地政府应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必要帮助。对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时给予办理相关手续;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提供必要和可能的就业服务。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0)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精髓是主导产品和服务,而主要载体是人。只有人掌握了高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住总集团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对“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意义,因此,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其关于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促进发展的要求,在主持制定的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把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发展举措,在人、财、物上不惜投入:企业减员,不减教育管理岗位编制;企业资金紧张,教育经费能够按期足额提取,不少一分钱;盘活资产,不动培训基地一份设备,一寸土地。几年来,我们遵照领导重视、部门负责、齐抓共管、全员培训的工作思路,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从而在教育培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重在落实,抓好教育培训的制度建设

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一)建立健全集团教育培训组织机构

多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集团和所属单位两级教育委员会,实行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纵向上,集团教育委员会由集团公司董事长任主任、总经理任副主任,集团三总师、党政工团主要领导和劳动人事部经理任委员。教委会作为集团教育培训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对教育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要政策进行研究决策。各下属单位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组成的教委会,负责领导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横向上,由各业务系统主管部门为主体,统领本业务系统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负责提出并实施本系统的培训计划。集团教育培训部门作为各级教委会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上级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措施的宣讲、落实、贯彻;拟定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政策性文件和重大专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下属单位教育培训工作,协调横向关系。各下属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设专人负责教育培训工作,全集团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系统化网络化的培训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覆盖全集团所有的专业系统和各级员工。

近年来,住总集团在制定集团五年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中都将教育培训列为重要内容,制定了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二级单位党政领导的年度经营责任书中,作为对其年度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并与其年度绩效评价和年薪收入挂钩。

(二)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2000年,集团为适应教育培训的需要进行了教育机构改革,将教育处职能并入集团公司劳动人事部,成立了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开发中心,调整办学地点、协调落实经费来源。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作为集团两个教育培训基地,分别负责住总集团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层人员的培训,在集团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工作运转,两个培训中心已形成了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水平一流的集团内部教育基地,并取得了一些社会培训资质,2003年两培训中心双双获得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为深化企业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我们采取每年年初由集团公司劳动人事部与两个培训中心签订“教育培训工作责任书”的形式,对其下达培训指标和管理指标,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底对两中心领导班子考核的主要依据。此举大大调动了培训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使他们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为集团培训服好务,另一方面依托行业特点,立足本校优势,面向集团内外,在做好集团内部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社会培训市场,获取培训资质,树立培训品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2004年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46期,培训总数为11740人次,其中继续教育培训达到7755人次。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举办各类培训77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总量18879人次。

(三)制定和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我们在认真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实施了包括教育管理、证书管理、培训统计在内的多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2002年年初,集团公司决定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并取得“三标一体”国内国际双重认证。我们以此为契机,在认真学习标准规范和充分分析集团公司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编写了《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对集团公司教育培训进行了程序化设计,并修订出台了《住总集团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证书管理办法》、《作业层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教育培训统计管理办法》、《教育培训资料管理办法》、《继续教育自学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支持性文件,这一培训管理性文件不仅明确了企业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以及各层次的培训职责和任务,而且建立了从培训需求到计划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的全过程管理,使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继续教育对提升专业技术队伍素质的重要作用,集团劳动人事部逐步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72学时以上继续教育学习同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制度,提出并实施各业务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进行轮训,同时在职称评审中严格执行北京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继续教育学习时间挂钩的规定,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003年,我们出台了《住总集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时间和效果作为聘任条件之一,实现了培训与岗位任职和待遇的真正衔接,对集团继续教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连续几年,我集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均在1万人次以上,2004年达到12932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比率达96.6%,学习时间累计达72学时的比率为87.8%。

三、结合实际,开展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多年来,我集团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做企业所需”的原则,广泛开展各层次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各业务系统也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和队伍现状,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现代企业管理、岗位技能知识、法律法规、计算机以及大量六新技术培训,收到明显效果。近三年来,集团共获得市级以上优质工程34项,其中国家鲁班奖1项,国优银奖1项,市级优秀青年工程8个;有10人获得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7人获国家优秀项目经理称号,集团三年新增中高级职称人员300人,占集团现有中高级总人数30%;培养技师121人,占现有技师总数的70%;35人获得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04年有15支队伍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称号,6支获保持标杆称号。集团积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成功进军地铁施工领域,中标地铁4号线、10号线的两个标段,开拓了新兴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集团有多人在北京市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业务系统举办的大量的教育培训,主要表现在:

(一)紧缺人才培训讲求针对性,力度大

集团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把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人才培训工程的实施。先后与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开办了“建筑工程管理”、“区域经济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选拔了近百名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学习。这些学员学习结束满载而归,为集团带回了活跃的思想和前沿的科技管理知识,大部分同志已经被提拔到重要管理岗位上工作,为集团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们还送培年轻的专业骨干人员参加建委等市级单位与高校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进修班、MBA等培训,举办10余期高级研修班和中级进修班,培训人数多达300人,连续举办了三期高、中级工商管理培训班、两期高级补充知识班,共有215人取得高级工商管理培训证书、150人取得中级证书。

为贯彻落实集团五年发展规划,加强对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集团于2002年针对集团所属各单位董事长、经理及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举办了两期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为主题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研修班。从现代社会中职业经理阶层的管理职责、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如何运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战略等六个方面系统学习了德鲁克管理思想。集团一大批经理人员在提升管理理念、拓宽知识领域、改变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方面受益颇多。此培训项目获得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优秀培训项目二等奖。

为进一步完善住总集团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集团公司董事、监事的聘任、派出制度,加强对董事、监事的管理,强化以资产为纽带的高层人员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提高董事、监事人员素质,集团研究出台了《董事、监事人员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新任董事、监事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在任人员每年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培训。2003年组织了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部分董事会秘书共计140余人的上岗培训,系统学习了《公司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通过考试取得上岗资格并颁发了岗位证书。2004年又针对《建筑与房地产业新政策法规》和《改革改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董事、监事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捉高和优化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各单位担任部门经理、主任工程师等中级行政职务的人员,在各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做好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使用工作,建立一支高绩效的中层管理队伍无疑对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集团公司劳动人事部研究制定了《住总集团中层干部岗位培训管理办法》,提出对各单位中层干部实行任职培训和轮训制度。任职培训主要就角色认知、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目标管理、执行力和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全面进行培训,取得显著效果。住总集团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领导干部培训注重超前性,层次高

多年来,集团坚持在每年年初对集团两级领导干部200余人进行继续教育轮训。每年的领导干部培训班结合国家时势要务和集团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培训主题。如:2000年的主题是“金融财政”,2001年是“WTO知识与人世”,2002年是“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2003年是“十六大精神与企业发展”,2004年是“资产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集团公司领导对培训班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每期进行开班动员,党委副书记自始至终主持培训,听取小组学习讨论情况汇报,进行培训总结。经过培训,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思路有了较明显的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三)各业、务系统学习培训突出实用性,覆盖面广

几年来,全集团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业务系统紧密结合行业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业务培训,使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仅2004年,各业务系统牵头举办的培训就有5000余人次。

(四)下属单位培训工作适应行业特点,特色鲜明

集团所属各单位在贯彻落实集团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结合各单位自身的行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集团公司住一分部项目管理培训大力度投入、正荣公司冬闲业务培训坚持了多年、住宅设计院每年安排设计人员到国内外参观考察,拓宽了视野和设计思路。特别是住宅六公司,依托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把手高度重视,坚持“以文化铸企业,以学习促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培训不再是企业的负担,而成为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每一项工作必须从培训开始,使得“干一项工程,创一次辉煌”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住六公司共有职工1345人,2004年开展各类培训220期,累计7200人次。2003年获得北京市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名企之一。设备物资公司依靠企业网络开展大规模的网上培训,并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答、技术比武、讲座、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培训不再是枯燥单调的被动听课,而是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全公司699人2004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7564人次,平均每人10次以上。

四、持续改进,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几年来,住总集团的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北京市人事局、市教委以及各委办局和友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4年集团获得了北京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教育培训工作也受到了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普遍欢迎。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潜在作用,教育培训必须瞄准企业需求,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取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进而增加教育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使教育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然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对企业改革改制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生产经营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明确企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属性,努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企业教育培训作为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具有两重属性,一是作为企业经济大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从属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需求,为企业经济服务;二是培训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服务企业、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手段先进”的更高要求,所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以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培训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和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教育结构上突出重点,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储备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二)从岗位任职要求出发,将培训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1)

一、财务工作

1、审核汇总所有预算单位上一年度的经费决算;预算外资金决算。有关直属单位的基本建设决算。并按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决算资料。

2、组织部署各直属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对各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全版权所有面的清查盘点,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登记、汇总,基本上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新归属的林业四校的财务状况,后勤管理及经费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向有关部门及有关领导提供了有关数据及资料,以保证林业四校的平稳过渡及学校正常工作的运转。

4、配合盟审计局对全盟普教经费的拨付,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经过审计,计财科的财务工作得到了审计部门的充分肯定。

5、抽调部分财会人员,参加了由盟财政局组织的对文体广电局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管理支出情况的对口检查。

6、针对2001年我盟各项教育事业的经费需求,诸如:“义教工程”配套资金,逸夫赠款配套资金,直属单位预算包干缺口资金,直属单位各项维修费,购置费等。经积极协调,请示报告。到2001年末共争取到盟本级各项一次性经费310万元。

二、计划统计工作

1、布置了2000年度全口经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并如期汇总,上报自治区教育厅。

2、布置上报了2000年度全盟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情况年报。

3、为掌握教育事业的统计新软件的应用方法

3个旗市及部分企业的统计人员,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新统计软件应用培训班。组织召开了全盟教育系统2001年度至2002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汇总会。11月初,利用新的统计方法,新的程序,完成了全盟教育事业的统计汇总工作,并如期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教育事业统计汇总会。

4、全年共布置汇总上报了除财务统计及事业统计以外的统计报表20套,420页,其中包括:①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统计

②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③清产核资统计报表

④二期义教工程规划统计报表

⑤2001年至2002年排危工程报表

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表

5、完成了“十五”期间全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为布局调整工作的启动,

三、基本建设工作

1、全盟教办系统共新建校舍111518平方米,完成投资10844万元,其中:高中新建校舍34868平方米,完成投资3658万元;初中新建校舍15566平方米,完成投资1423万元,小学新建校舍30787平方米,完成投资2838万元。

2、直属学校共计新建校舍45715平方米,完成投资4572万元。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协助盟幼儿园、盟特教中心,建起了教学楼与食堂律动教室。这两个项目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盟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使特教中心学生必不可少的餐厅与律动教室得到了解决,同时使这两个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直属园校,跻身全区同类园校的先进行列变成可能。

3、全盟2001年共建教职工住宅26075平方米,共计283户,完成投资2314万元。

vq+^u>p[

四、“义教工程”及“排危工程”工作

1、在阿荣旗组织召开了全盟各旗市计财股长会议,对全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制定,“二期义教工程”规划的制定,排危工程规划的制定,做了全面部署。

2、协调盟行署建立了呼盟“二期义教工程”、“排危工程”组织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3、完成了“一期义教工程”的总结工作,向自治区教育厅上报了“一期义教工程”的总决算。上报了盟及四个项目旗的三年工程完成情况的总结材料,参加全区“一期义教工程”的总评比。经自治区的评定,盟教育局及鄂伦春旗、莫旗、鄂温克旗获“义教工程”达标奖,阿荣旗获“义教工程”先进奖,共获奖金80万元。

4、接待并协助国家危改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下派的专家组,完成了对我盟危险校舍现状的调研工作。通过检查,专家组对我盟上报的危房情况的真实性给予了肯定。

5、完成了“二期义教工程”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几次到自治区教育厅,说明我盟制定规划的依据,积极争取“二期义教工程”资金额度。共争取“二期义教工程”上级专项资金6090万元。根据“二期义教工程”专款额度,制定了“二期义教工程”实施的年度计划。今年已启动土建项目24个,计划购置课桌椅4615套,购置图书20000册,完成购买教学仪器金额22.4万元。

6、完成了“排危工程”规划的制定工作,并会同城建、质检部门对我盟中小学危险校舍重新作了鉴定,并把排危的相关资料如期上报教育厅,为争取排危工程款提供了保证。经积极争取和有效的工作,共争取排危工程款1354万元,确定项目27个,制定了排危工程年度计划,今年共起动排危工程项目10个,已全部竣工的5个,新建校舍9360平方米,完成投资880万元。

7.根据教育厅的要求,组织“二期义教工程”项目旗的计财股长和部分排危工程项目旗市的基建管理人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为“二期义教工程”及“排危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保障。8.10至11月份,我们对今年启动的所有“义教工程”项目、排危工程项目、逸夫赠款项目、嘉诚赠款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所有项目基本上达到了自治区项目办的要求。

五、其它工作版权所有

1.年初根据我盟牧区受灾情况及时上报了牧区的雪灾给教育带来的损失情况。争取逸夫救灾捐款415万港币,李嘉诚救灾捐款120万港币,确定建设项目24个,并及时审核上报了捐款项目的可研报告及项目建设建议书。24个项目全部获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的批准。除西旗一中和莫旗尼尔基二小明年六月竣工外,其余项目已全部竣工,新建校舍25260平方米,共计完成投资2151万元。捐款的获得超额完成了盟委考核办给我局招商引资的任务。招商引资指标40万元,超额完成495万元。

2.为争取“项目”审核上报了五旗市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

上报了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争取中央特殊教育基建补助投资25万元。上报了香港沈炳麟捐款所需的相关资料。

上报了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捐赠所需的相关材料。

上报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共计10个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民族乡的拟建教育项目的有关资料。

上报了“优质高中”接受国家基建补助投资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争取中央建设优质高中的专项补助140万元。3.完成了我盟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特困生的推荐工作。

4.上报了第十二批逸夫赠款项目参加全国评选的所有资料。经过国家专家组评选,我盟第十二批逸夫赠款项目,扎兰屯第三中学获全国二等奖,得奖樽一个,奖金1.5万元。

存在的问题

1.教育专项经费不到位

截止到2001年底全盟还有317万元上级下达的专项补助没有到位。

2.教育费附加被挤占。

到2001年底有关旗市累计896万元教育费附加没有拨给教育。

3.教师工资拖欠情况仍很严重截止到11月底全盟(不含企业)仍拖欠教师工资4943.8万元,加上往年拖欠的2243万,共计拖欠教师工资7186.8万元。

2002年计财科工作思路

一、加强直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后勤工作管理,积极为直属学校的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二、加强教育事业及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完善新的统计方法,掌握新的统计程序,确保统计信息真实可靠,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计算机网络,丰富各种信息的传递,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三、为确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努力提高“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做好相关的各项工作,如宣传、调研、检查、监督、督促等工作。搞好各项教育经费的需求测算,督促各旗市尽快建立“工资资金”专户,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四、全面启动二期“义教工程”的土建项目及其它单项项目

1.努力落实盟旗两级的配套资金。确保2002年度规划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