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2 06:17:34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是主要的理论表现形式,能够作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因此应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探索,争取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1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解读,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是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优化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管理模式的构建将省级管理作为基础,希望能够借助省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保证国家继续教育立法、方针政策等得到贯彻和落实,真正将继续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等全面执行,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从本质层面上进行分析,对中小学继续教育省级管理目标进行定位应该保证其与培训模式相适应,切实满足全省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这样在省级管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教育省级管理模式能够将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将区域性继续教育的稳定运行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逐步建立将中小学继续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二元架构。唯有如此,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完善,在宣传机制、立法、业务管理机制、控制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角度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切实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

2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出的探索

基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的指导,广西凭祥市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希望能够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并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管理模式加以完善,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广西凭祥市从以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2.1基于“十三五”规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创新

广西凭祥市为了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区和凭祥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精神,基于“十三五”工作理念的指导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和未来教育改革探索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创新规划,以发展为主要追求,拓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工作影响力,希望在协同推进中改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2.2全面推进网络研修,落实各项培训任务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为了能够保证网络研修工作的高效运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后,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建设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各项工作标准,让各级参与者都能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为网络研修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各项培训任务的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争取取得更好的继续教育成效。

2.3对多种继续教育项目进行整合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创新,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坊项目,并且将工作坊项目作为整体,联合网络和校本两个方面的研修项目、送教活动等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体化探索,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对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师职教能力强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多部门协同推进,增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和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从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队伍,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真正发挥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广西凭祥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项目领导团队、培训管理者团队和研修引领团队,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性,希望能够借助协同推进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广西凭祥市在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借助系统的理论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后,随着“国培计划”的贯彻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效。大量中小学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网络研究项目实现了对464名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整体教育效果显著,中小学教师的职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性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以及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著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2)

来自国家机关及企业、地方高校系统、科协系统及军事院校和部队系统,共近70个单位的11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付跃钦处长莅临大会指导,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政委何福东少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周济副部长在大会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晋南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康飞宇教授、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训练部部长曲炜教授、海尔集团培训中心总经理、海尔大学邹习文校长等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中国科协常委、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教授作了《面向农村开展继续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的书面报告。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去年12月,党中央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战略性部署。论坛主办单位根据这两个重要会议精神,确立了本次论坛年会以“继续教育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继续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为主题。各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研讨。认为,近年来,在国家主管部门及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继续教育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继续教育内容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工作程序不断规范,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要求相比,与应对继续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相比,继续教育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为此,与会专家、代表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和探索。

一、拓宽视野,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

专家和代表们认为,继续教育要在新形势下有大的突破和发展,必须要拓宽发展视野,要在服从和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工程;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人才资源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大局下,研究和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国家人事部付跃钦处长在《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主题报告中提出,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要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视野下进行思考,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丰富内容形式,加强培养力度,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

陈晋南教授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南非、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并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继续教育领域的十个研究热点:一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思路、方法和管理,二是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三是大学、政府机关及其他团体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四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案例学习与培训;五是大学/工业之间的关系;六是继续职业教育发展的案例学习;七是应用远程和网络技术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八是网络学习(E―learning);九是发展中国家的继续工程教育;十是知识的管理。

二、把握趋势,明确继续教育发展的科学定位

专家学者们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诸多分析,对继续教育如何科学定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在《继续教育的转型和主要特点》的学术报告中提出,转型是当前继续教育的一个时代特点。他认为,继续教育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补偿性的继续教育转变为一种发展性的继续教育,二是从计划体制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继续教育;三是从一种边缘性的形式转变为一种规范化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要充分考虑到这三种发展变化趋势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康飞宇教授从继续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实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制、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清华大学的实践,认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共定位要坚持“三个面向”,即以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强调继续教育要“面向国家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高层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三、适应变革,更新继续教育理念

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而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服务社会的形式,也必须紧紧把握社会发展变革的脉搏,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康飞宇教授结合清华大学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实践,提出继续教育要坚持“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品牌、效益、规模相结合的创一流继续教育的理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办学指导原则。海尔大学邹习文校长解剖了海尔集团成功的、独特的培训模式和经验,把培训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视野下进行思考,提出做培训实质是做文化,先造人才再造名牌的教育培训理念。

四、立足发展,研发培训项目内容体系

继续教育具有现实针对性强、岗位指向性明显、课程内容先进等特点,因此,对于培训项目和课程内容的研发,要考虑到发展的要求,一要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二要考虑到行业、部门和企业的发展;三要考虑到人的发展,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曲炜教授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下的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军队任职教育改革要以教育培训对象的岗位需求为指向,着眼于培训对象军事职业生涯的发展,突出其岗位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邹习文校长介绍了海尔集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培训需求,以价值观培训为先导,以资格认定、资历认定、资质认定“三资认定”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培训服务为手段,研发、确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提升员工素质能力,培养员工岗位履行能力的教育培训经验。

五、革新技术,创新远程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带来了新的教育培训理念。陈晋南教授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理念和经验。康飞宇教授认为远程教育技术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在研究生课程进修、职业培训、企业远程培训、教育扶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国际合作教育等方面大有作为。

六、依法管理,构建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法规制度的完善是继续教育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付跃钦处长认为,继续教育法制化建设着重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快继续教育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继续教育相关管理制度,如继续教育统计制度、证书登记制度、考试考核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康飞宇、曲炜、邹习文等分别介绍了所在单位构建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保证体系。

七、加强协作,打造继续教育发展合作平台

继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施教机构教育培训资源的不足,但对于这种不足,可以采取一种机动灵活的机制,对各种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加以解决。几家主办单位联合举办“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实质是为这种整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专家的主题报告和代表们的讨论中,对于沟通协作,有效整合资源,打造继续教育发展合作平台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以不断提升大学办学能力和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及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陈晋南教授介绍了美国通用公司与各地大学合作,剑桥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与经验,并强调国际合作应该被看成合作各方均受益的活动,达到加强能力建设的目的,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对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一是呼吁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加快继续继续教育全国性立法进程,使唤继续教育在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继续教育管理水平,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师队伍;三是加强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有效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建立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培训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

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演讲,激发了广大代表对继续教育的理性思考,给代表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好评,认为本次年会的报告视角新颖、理念前沿、信息丰富、思路务实,对于继续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论坛主办单位对明年工作达成以下共识:

1、“论坛”四届年会的成功实践表明,“论坛”作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的一个良好形式和有效载体,对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要继续加强沟通和协作,把论坛作为一项事业来抓,一直办下去,并使论坛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

2、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论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经过四年的努力,“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在全国继续教育界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号召力,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后,除继续办好《继续教育》杂志设置的“2l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外,还要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宣传“论坛”,发展“论坛”。欢迎有志于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团体、单位以多种形式关注论坛、参加论坛,以不断促进“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发展壮大。

3、要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论坛”发起单位要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拓宽合作范围。除办好一年一度的“论坛”年会外,论坛发起单位要加强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策划、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培训项目。同时,论坛要以开放的胸襟,积极共同推进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合作,积极推进与企业的合作,把“论坛”办成一个继续教育理论的阵地、交流的场所、合作的平台,推进合作单位继续教育事业共同走向繁荣。

4、论坛主办单位研究决定,“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2005年年会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拟以“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主题,初步决定于2005年8月下旬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举行。论文征集工作在本次论坛年会结束后随即展开,应征论文寄《继续教育》编辑部。优秀论文将在《继续教育》杂志专栏上发表。有关具体事宜的预备通知将尽早在《继续教育》杂志上刊发。论坛主办单位竭诚欢迎与会代表和其他同仁踊跃投寄论文,并积极参加和支持“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2005年年会。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没有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成功的幼儿教育改革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叶平枝,2004)。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次性的职前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师需求,继续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已成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较少。已有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多为质的分析和理论思考,且侧重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者)的角度来研究,很少从幼儿园教师(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笔者认为,从“受教育者”立场出发,关注教师的期望和需求,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本研究着重考察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及其与现状的差异,以期为教育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计划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市7个城区(海淀、丰台、西城、崇文、东城、朝阳、通州)的不同级别(市一级一类示范

园、区一级一类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未评级园)的公、私立幼儿园的120名教师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09份。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前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教育理论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教学等理论课程;教育实践知识指与教学教研实际相关的课程,如五大领域教法、艺术技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指计算机应用课程。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学到的是教育实践知识,其次是教育理论知识,而现阶段教师受到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这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不符。

从整体上看,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教师都注重教育实践知识,对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视程度则普遍偏低。同时,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又有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

笔者将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分为四类: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如:远程网络学习)、幼儿园实地观摩和研讨。调查表明,教师最期望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讨论,其次为幼儿园实地观摩研讨。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与教师的实际期望差距较大。

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基本相同。其中,二级教师更为重视课堂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43.75%、16.07%);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希望采用远程自学方式(45%,专科为18.18%),专科学历的教师更重视教师讲授法(17.05%,本科为2.5%);5~10年教龄的教师对课堂讨论法的期望最高(48.15%,10年以上的为39.19%,5年以下的为39.13%)。

(三)教师对课程师资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师资不同于一般师资,他们是教师的教师。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育部门领导、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授课。大多数教师表示,更希望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幼儿园教师来授课(各层次教师对高职称教师的选择比率均在50%以上)。

四、讨论

从以上可以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实践重于理论

当前幼儿园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为主,而教师对实践知识的期望远远高于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知识是幼儿园教师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讲授的教育理论知识多为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宏观概念和理论,往往比较陈旧。这种重复学习对于教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联系、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因此,以教育理论为主的培训内容很难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就成了继续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幼儿园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制定应注意融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适当加大实践知识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继续教育教学的方法:以讨论交流为主

传统的集体讲授教学法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但存在受训教师参与程度低、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等不足。而小组讨论法可以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之间、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供机会,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因此大大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将集体讲授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既保留集体讲授法的优点,又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以幼儿园高职称教师为主

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来授课。丰富的经验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继续教育,很好地开展大教育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师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等,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时负责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状况未必熟悉,这样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综合性和灵活性,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高职称教师来担当。他们更加了解在职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更实用的解决办法,这将大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五、建议

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间的较大差异表明,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满足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了解教师需求,进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

不同层次、水平、阶段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同,因此继续教育应因人而异。在制定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前,应先调查了解分析各层次、水平、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根据专题、教龄等分组,进行层次多样、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例如,对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基础、电教设备应用能力较差的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可以开展有关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对学历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和幼儿个案分析的相关培训;对学历较低的年轻教师,可以开展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培训。

目前,北京市各区(县)都设有新教师培训项目,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例如,崇文区的新教师培训中,理论课程内容占学时很少,而主要根据新教师的实际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一些现场观摩和指导活动,使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就有机会学习有经验教师的长处,提早意识到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贴近幼教工作,进行实践指导性强的继续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之一(孙玉洁,1996)。继续教育组织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设置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以指导实践为主的课程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继续教育组织者需要思考如何将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使理论形象化,使案例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如可以依托先进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五大领域教学教法的优秀经验、活动区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合理投放、家园共育的具体建构以及幼儿教育个案分析等与教师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

(三)改变单一的继续教育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仍是集体讲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授多,讨论少,实践研究就更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实施上,应探索“多元化、多层面的实施途径,既深入挖掘传统的集中讲授的价值,又开始探索亲身实践、现场观摩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1〕一些学者还提出“园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宏观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及“师徒帮带”“现场观摩与即时反馈”“专家指导”“微格教学”“双线交叉”等具体操作模式(秦旭芳、庞丽娟,2001)。

如何更好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和参与式培训是继续教育中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克服片面性,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3〕参与式培训则一改“培训者讲授,学员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方式,突出“培训者组织活动,学员发现式学习”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效果,以促进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参与式培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录像分析、观察、辩论,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和活动。

(四)依靠幼儿园的优质师资,建立多种组合的教师资源库

目前,北京市幼儿园继续教育师资主要由区(县)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构成。由于很大一部分研修员并不来自幼儿园,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因此,完善师资结构是保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有效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名师工程逐渐兴起,一些市区县纷纷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一线优秀教师获得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专业发展。笔者认为,名师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培养几个“名师”,而应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带动、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比如名师们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介绍职业体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及特色,举行教学学术讲座、开公开示范课、研究课,组织评课、互动交流活动等,展示名师教学魅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为本区域中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2〕王雪为,何秀英.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综述与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05,(7):4-6.

〔3〕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The Stud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Expectations to Continuous Education Courses

Zhang Yingqi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No.2 kindergarten, Chongwen District,Beijing, 100062)

Li li, Xu Xiaohui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4)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以不断提高全体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宗旨,建立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正确教育思想、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1)坚持为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正确方向,全面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形式灵活多样。

(3)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优化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与登记制度

1、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省具有合格学历的中小学在职教师。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数,凡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每年培训不少于48学时,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以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可集中也可分散使用。中小学新教师一年试用期培训不少于120学时。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现代化科技教育等。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类型有: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教师岗位职务培训或全员培训;骨干教评培训;其他类型培训等。中小学教师参加与教学业务对口的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视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5、建立和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时效并获取相应的学分,由有关培训单位登记后,由任职学校归人教师业务档案,经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发给中小学教师有关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有关凭证或证书由省教委统一印发)。

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的,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等必备条件之一。在评聘教师时,教师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作为必备的申报材料之一提供有关部门审查。未按规定取得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者,不得晋升、聘任、续聘教师职务。

三、继续教育的职责与分工

1、省、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是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省教委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政策;制定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有关意见,负责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组织编写相应教材;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办学标准,审批有关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确认全省性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资格,审验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指导、检查、评估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落实相应政策;实施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有关意见,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确认本辖区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资格,审验相应的教师继续育凭证或证书;指导、检查、评估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2、对中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是有关教育学院、高师院校及经过省教委批准的其他培训机构;对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是经省教委批准备案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省、市(地)两级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及经省教委批准的其他培训机构等。省小教进修教研室、省、市(地)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要加强对县(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与监督。上述培训单位要按照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认真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做好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有关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兼职师资应当由具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

3、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任职学校的职责。各中小学应当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继续教育规划、本单位发展目标和工作需要以及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制定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其学习时间和享受在岗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同时要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做好有关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并把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

4、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中小学教师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服从任职学校和培训单位的安排,努力完成继续教育所规定的任务;接受继续教育后应按有关规定继续为任职学校服务。此外,凡由任职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付学习等费用且脱产或半脱产学习1年以上及派出国(境)外进修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应当与任职学校就受继续教育后的服务等事项签订书面合同。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带经费按财政管理体制,由省、市(地)、县(市、区)的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级负责落实,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业务经费在“教师进修及干部培训经费”列支,教师任职学校支付的培训费用在学校相应的经费项目列支,各级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

四、继续教育的奖惩办法。

1、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在实际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所在单位要予以表彰与奖励。

2、对侵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单位及其负责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3、对办学思想不端正,培训质量差,或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而乱办继续教育班的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检查,停止办班,或取消其办班资格。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5)

 

继续教育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法陈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新《课标》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框架,没有具体现实的内容,更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给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标》实施进展缓慢,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与新课程的推进所需要的教师素质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关键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以教师为本。体育教师素质如何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思想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体育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来,从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与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引人了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对竞聘不上的教师,实行严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师们要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但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来看,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形成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还没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职业存在轻视与偏见,以致在抓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加之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体育教师参训的机会较其他学科教师少,致使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长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时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少,职业危机意识弱,没有学习提高的紧迫感,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不够强烈,多数人满足于现状。 

 

(二)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是由于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由于民族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无力支付其他经费开支。学校也因义务教育不再收学费无力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加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低,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二是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结果与体育教师的待遇、职称没有直接挂钩,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相匹配的、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升素质、自我完善的体系。“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教育培训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在继续教育的监管上重形式、轻实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时,只在乎数字,如学历达标率、教师参训人数及次数等,很少顾及教师学习的效果。教师参训时只要报上名交上钱,最终只要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参加培训是否真能学有所获或是否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就不重要了。 

(三)培训目标不明,内容与方法较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学历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学历文凭居多,其他培训相对较少。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缺少多样性。一是培训内容不能紧贴农村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造成教师学到的东西用不上,想学的东西学不到的尴尬局面,培训效果不佳。二是对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体育教师存在“一锅煮”现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课程内容先进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体育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四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从而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培训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依赖于本省高等学校和各县市的教研室部门,培训师资大部分虽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其长时间与农村体育教学实践脱离,对农村学校实际了解不够,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把握不准,知识陈旧,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难以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与体育教师培训对师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于“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民族体质的提升,都将起到关键作用。为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改变“一次教育,终身够用”的观念,树立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做到继续教育的延续性和规范化。首先,完善继续教育法规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为继续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有组织、有监督、有评价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系,使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奖罚机制。为了能够广泛激起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对教师在职培训都尽可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绩效工资、评职称等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享受其他的津贴等奖励政策。同时,完善处罚机制,处罚机制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罚,形成处罚机制内部的统一性。最后,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经赀投入是民族地区农村继续教育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教师继续教育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可能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人力、财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从办公、业务经费中压缩其他开支,想办法挤一点,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实效 

培训质量的好坏是继续教育的核心,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形式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也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关键。首先,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培训部门在制订教育计划之前,应深入农村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农村学校体育现实与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各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其次,选择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成人在培训中,希望一蹴而就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培训内容的学术性、系统性、理论性,他们希望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开展自己的培训活动。为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是着眼于帮助教师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实用性;二是着眼于体育教育发展要求,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体现在培训内容中,突出针对性和先进性。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充分认识师德教育对农村学校的重要性,把师德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培训之中,强化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最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继续教育单位除采用传统的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外,还要多采用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参观学习、社会调研、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方法,通过多环节双向互动教学,搞好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汁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6)

一、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或者说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的历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实践也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确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这一总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教师教育的纵向各阶段和横向各方面辩证统一的一种教师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改革要求,构建一个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促使教师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崭新的变化。过去的观念是教师教育只指职前教育,现在它指终身教育。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已被统一,两者的发展呈现一体化趋势。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不是在学校的职前培养一次可以完成的,而是包括在职进修在内的,职前与职后结合的连续过程。教师只要不离开教学岗位,继续教育就不应中断。因此,教师教育一体化为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职前一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是教师在职前教师教育基础上的专业继续教育。就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现状:(1)基本上还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别由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实施,彼此前后脱节,体制机构分离,课程体系各自为政,造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缺乏过渡性和连续性,并且由于后者的专业水平与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前者,致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低水平重复问题较为突出,在实践中运行的低效甚至失败。(2)“技术性”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师看作是技术操作人员,认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能的提高可以诉诸来自外在的理论学习和训练,如倾心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忽视教师对自身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分析和理性思考的愿望、能力和责任感,消蚀教师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失去活力。(3)理论与实践脱离。传统继续教育的目标存在着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偏差。教师的在职研修过分偏离教师专业环境和教学实践,过分偏重理论知识传递。教师在职教育的意图没有放在改善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忽视教师个人长处和自我的知识更新上,忽视帮助教师增强专业决策、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拓宽从事专业活动的知识来源。

三、继续教育专业发展模式—反思式

(1)继续教育的目的: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教师必须具备特定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资格,后者包括教学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等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传统与现代交替阶段和新课标和教学改革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也必须建立职业规范意识,必须具有国家发展战略使命感。为了让中小学教师对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教学的科学性、工艺性、教育性有充分的认识,对符合时代特征的优质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同时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省和评估,有实效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对自己的教学中理论实践的结合和科研状况做较全面的自我反省和评估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效益。因此,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师资培养或培训工作可以说是为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崭新的平台。而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的重要决策。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7)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8)

太和二小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指导思想:以《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打造学习型教师组织,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工作目标:完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继续教育科学体系,夯实继续教育基础,增强教师工作能力,实现教师职业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的统一。 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必须”,突出“四个结合”。 一个核心——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 两个必须——必须以素质观、超前观、殴邸⑹导畚绦逃呐Ψ较颍槐匦胍孕吕砟睢⑿驴纬獭⑿轮丁⑿录际跷绦逃闹匾谌荨?/SPAN> 五个结合—— 1、继续教育与教师过去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2、继续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3、继续教育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4、继续教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5、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学历提高相结合。 三大措施: 一、丰富培训内容 通过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科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新知识的补充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选修文史知识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二、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方式从实际出发,从教师需要出发,以新颖性吸引教师乐于参与,以灵活性让教师轻松参与,体现个人自学、教研组合作、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培训特点。培训主要有自学理论、合作探讨、小组研究、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考察调研、教师论坛、经验交流等模式。 三、保障培训经费 学校每年预计投入培训经费贰万元,用于外出学习,添置培训设备,购置图书和音像资料,奖励继续教育成绩优秀的教师等。 重点工作: 一、基础性工作 (一)完善两个机制 1、领导机制 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继续教育的领导、管理和指导。 组长:郭传金(负责继续教育的统筹和协调工作) 副组长:张德才(负责继续教育的组织安排) 钱 敬(负责继续教育的理论指导) 组员:郑泽辉 杨俊西(重点负责数学科的师培工作) 陈建新 李 春(重点负责语文科的师培工作) 罗中权(重点负责师德方面的教育工作) 陈斌昌(重点负责常科的师培工作) 2、激励机制 完善的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建立《太和二小教师基本功考核制度》、《太和二小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太和二小集体备课制度》、《太和二小校本教研制度》、《太和二小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太和二小继续教育奖励条例》、《太和二小青年教师成长管理意见》等管理措施。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人事改革制度结合起来,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和职务评聘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转变两个观念 1、师德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重点。通过培训,使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3、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15名青年骨干教师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熟悉并在根据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参与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尽快成为师德模范、教育教学学科骨干。 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小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改革现状专题,新教材新大纲专题研究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理论和实践等,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可免于参加同期继续教育教师岗位培训 4、培训者培训 培训对象: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后备管理人员。 通过培训,使其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管理理论和管理研究水平,更新知识,逐步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职业意识,熟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其管理的特点、规律,能够胜任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三、突破性工作 (一)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更新  继续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在教师培训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兼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设计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所以,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要突破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或只重视技能培训的片面性,要同时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建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实现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能力中心向素质中心转变。 (二)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灵活 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能仅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组成,而是要逐渐纳入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应大力推广。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学习去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继续教育的体系要完备 利用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机会,健全学校继续教育“三网相通”的体系。“三网”即:人网(学校教师教育体系)、天网(卫星电视)、地网(计算机互联网)。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负载的丰富资源,实现教师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高效率学习,高质量学习,真正把继续教育变成老师的终身学习,为教师追求个人发展创造最大限度的资源条件。 (四)继续教育的质量要一流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在全校教师普遍提高基础上,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学校学科带头人10名,县学科带头人3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力争培养省学科带头人1名。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9)

收稿日期:2006―04―24

作者简介:韩延伦,男,山东省微山县人,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课程论、当代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

不可否认,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多类型和多层次的,但无论何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如何设置或设置什么样的课程,都无一例外地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课程设置绝不是简单地排列或组拼课程,简要地讲是指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之前,依据教育培养目标所规划或安排的课程方案,它内在地设定着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和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规定着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达成教育培养目标的质量和效益。本文立足于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论析: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提限定性问题

思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首先应关注如下两个方面的前提限定性问题:(1)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及价值取向;(2)当前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特征限定及其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及价值取向

不同的教育活动,都有着自身的属性特质,确证着与其他教育活动的相异及区别。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除具有师范性、成人性、在职性等一般特点外,其属性特质主要体现在:(1)面向所有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而不是单纯地指向个别、少数或部分;(2)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学历达标或资格确认性的培训,而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知识更新或补充性的、层次提升性的;(3)是多类型和多层性的,其目标指向不是单一的或统一标准性的,而是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上述属性特质,不仅内在地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充分体现这些属性特质,而且也内在地规定着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以及功能定位,这是教育活动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内在逻辑,因此,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首先要在观念上清晰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

虽然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着不同类型和层次,而且其目标指向也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但目标指向仍内涵如下三个纬度的价值取向:(1)知识和能力纬度。可以说,无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何种类型和层次,知识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指向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或补充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提升中小学教师展开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相应能力;(2)实践和教育技术应用的纬度。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以现实的课程教学实践需要为基础的,所以,无论展开何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另外,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能方面,确实是薄弱环节,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功用,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需要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因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当然地要确认现代教育技术在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和开发问题作为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3)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纬度。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人文性的情感态度及品德修养,在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对于改善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所以,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品德修养,对于建设德才兼备、具有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心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有着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和价值,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上述目标指向所内涵的三个纬度的价值取向,是必须在认识上清晰把握的,否则,课程设置既难以充分体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也缺乏课程功能与目标指向间的对应性和适切性。

(二)当前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特征限定及其学习活动的特点

当前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在其特征上,(1)并不是基础学历不达标或单纯地指向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相对低的中小学教师,而是指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2)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实际上已有着应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实践经验,他们所需要的是更新或补充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进一步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厚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完善与扩充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教学的科研意识和相应能力等。因此,在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时,应客观地分析和把握当前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特征限定,才能够使所设置的课程,具有明确的对象指向性和对象适宜性,这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在要求。

其实,当前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学习,已不是单纯地接受性或单一的知识储存型学习,而是职业素养整体提升性的持续性学习,具有自主自觉性、问题研究性、理解判断性、批判反思性以及团队协作式交流探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时,必须特别关注的,因为,毕竟继续教育的课程是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整体提升性的继续学习而设,所以,课程设置就应该考虑与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特点是否具有适切性或适宜性,否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就会偏离了其本体性的对象指向性和对象适宜性,直接降低或内在地消减了课程设置的整体绩效。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结构合理性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结构合理性

从“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上讲,“结构”影响和制约“功能”,因此,如果课程设置的结构有利于或有助于而不是阻碍或消解课程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那么,课程设置在其结构上就应是合理的。循此而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是必须审慎思考的。

就目前来讲,许多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学院、师范院校或其他培训机构,在设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时,多惯性地和模式化地“复制”或“套用”师范类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其实,师范类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并不完全适宜或适应于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事实上,师范类课程设置,并不是立足于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现实,而是建立在“准”教师培养的基础之上的,强调的是知识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全校公共课、专业课和体现师范性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的相关课程。这三大板块,主要以序列化的专业课为主。在这一框架结构中,不仅预设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程序性的相依关系,同时也预先设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的空间和时间序列及数量上的比例值,这些“预先设定”是不可随意调整的,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体课程体系的混乱和课程功能指向的迷失。如果简单“复制”或“套用”师范类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不仅忽视了课程设置与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属性特质的内在一致性,而且也会直接导致“结构与功能”之间逻辑关系的割裂或错位,可能反而阻碍或内在地消减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整体功能。

那么,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确立何种结构,既能够体现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课程设置的功能?笔者认为,首先,课程设置在其结构上应具有开放性,打破师范类课程设置结构的封闭性。因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毕竟是以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需要为依据的,所以,必须改变课程远离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现实的弊端,这就内在地要求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固守系统理论的基础性和专业学术性;其次,确立课程设置结构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因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多类型和多层次的,可能是短期性教学技能培训,也可能是学科知识的更新性、补充性的,还可能是针对课程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性的等,因此,所设置的课程应该具有务实性、问题探究性、实践针对性、新知识及新理念的时效性、工具应用性等,以应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课程的需要。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其框架结构上,不应强求课程设置的序列化、系统性、体系化或“先基础后专业”的传统规范,而应是“资料包式”的、“菜单式”的或综合性的“模块”,能够依据教师职业的现实及未来需要,随时地、有针对性地展开课程教学活动。这种松散结合性、开放性、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结构,能够较为充分地体现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最大化地发挥其达成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指向的功能价值。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务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当前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储存知识以备未来,而是首先依据本职工作的需要,这就内在地规定了其课程设置必须注重中小学教师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所以,其“务实性”的要求和特点十分明显。但若想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务实性”,就应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常规性思维模式,以“创新”的思维视野,以教师职业的实践需求为依据,寻求多途径和不同的方式来设置课程,如设置学科新知识、新观点的专题讲座课,典型案例讨论课,经验总结和反思性经验交流课,教育科学新理论、新思想和新观点的问题讨论课,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课,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课等等,所以,课程设置主要不是常规性的学科逻辑或序列化的框架结构,而是创建“宽、新、用”松散结合的、“模块性”的课程结构,体现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问题性和实践针对性,如此,才能使课程设置的“务实性”落在实处。

2.应用性与理论提升性相结合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10)

在线培训模式与质量保证侯建军,卢海娣

终身学习时代城市社区课程开发——基于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继续教育 周利利

基于公务员培训视角的情境模拟式教学高选

基于TQM的继续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为例刘洪波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析李青云,夏少卿

关于创新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几点思考武存生,沈晓阳,杨俊保,应敏华

对培训转化问题的思考廖红茹,陈宗福,周德才

北大师资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徐皝

电大继续教育中网络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实践与探索王康钱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林世员

网络教育中成人自学能力的功能研究宋江洪,陈晓萌

从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谈发展继续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多杰

关于进一步推动重庆市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继续教育 袁红

论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张东初,裴旭明

略论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张家选

任职教育院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探析周志刚,张作前,王德心

军队继续教育与普通军校教育之比较马志强

总装直属部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思考杨德宏,关保昌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实践及启示杨益琴

发挥靶场优势促进军队任职教育发展王国瑞,田娥,周进平

发达国家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卢国良,桂建生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的实践与思考彭晓燕,陈拥军

知识经济时代香港继续教育的发展及启示高兵

成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困惑与思考袁亚云

社会融合视角下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成人教育发展探析丁辉,李想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模式的研究刘兴丽

国企高管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实证分析潘文贵

论新形势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马晓娜,潘艺林,姚俊

基于教育均衡化要求的校长培训模式探析王晶晶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杨志珍

校企合作"三联"办学模式的创新突破金泽龙

公安继续教育学员的当前特点及教学管理调适探索继续教育 靳道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继续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秦润莹,王胜杰

关于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洛刚,杨磊,王保顺

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探析兰学文

军校英语教学应强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王雪娇

后勤中级指挥班学员选课情况分析张军,鲁娟

剖析澳洲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朱耀华

英国BTEC(HND)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启示徐秀华

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与创新策略毛金波,胡锐

关于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赵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思考赵枝琳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多赢局面曾敏

基于"双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吴志伦,卢艳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探讨龚兰芳

加强远程教育考试管理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荆玉焕

远程教育教学基地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海电大为例蔡小兰,仇润森

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科技英语人才赵烨

我国高校教育培训市场拓展策略探析李建斌

论监管理念创新对高校培训发展的促进作用徐皝HtTp://

关于干部培训作为高校继续教育新任务的思考吕晓芹

试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赵德泉,郝宝增

军队院校对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综合性支援模式研究洪庆根,袁柯,王保乳

加强教员教学能力建设推进任职教育教学转型方顺,于强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梁香莲

浅谈军事任职教育中的管理和谐问题方家银,石靖,李劲

美国社区学院校际联盟模式及其启示丁辉,司首婧

适应履行拓展新使命要求提高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国际化素质杨骏飞

社区教育环境下基层电大合作办学机制研究继续教育 张创伟

电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证研究杨俊保,武存生,夏雅君

礼物交换的延伸——价值交换在培训中的应用孙健,刘芳兵

利用网络仿真实验开展继续教育之研究吕太国

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成教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朱平华

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曲耀华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实践与思考唐冬生

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肖妍,苏开荣,刘明川

远程开放教育"论文式"考试模式的操作范式刘海峰,张正翔

混合组网提高远程教育网络性能温耐,王伟锋

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论远程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范郭昌骅,徐英萍

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网络虚拟教室英语培训中的应用刘华,孙景荣,赵永明,曹晓钟

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赖显明

基于人力资源审计优化国有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宋晓伟

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持续发展策略余桂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探索继续教育 曾仲,邱跃生

论科学构建院校装备保障建设新机制邱德定,黄显明,廖东民

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形成之探讨关保昌,康丽华,陆云峰

实施军事任职教育强他能力培养理念方家银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及其启示肖尚军

新时期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路陈贵生

浅析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兴起李颖

在继续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探析东升,孙晓霞

论课堂教学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张晓红,张志杰

外军中高级军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匡兴华,宋阔益,张志勇

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思路重塑李亚萍,张涛

继续教育培训管理项目化思考施明利,朱军

浅析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对策陈莹莹

竞争与合作: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赵锋,邓生庆,张必涛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策略分析苏荟,王萄

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张岩松

加强电大区域性的协作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于克谦

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考核现状的调查分析继续教育 史彦,李小平,徐瑾

浅论特色学校的内涵及创建王会军

对终身教育思潮的反思李小平,张东,文婧

论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创新郭荔宁,曾青云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087―03

继续教育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法陈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新《课标》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框架,没有具体现实的内容,更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给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标》实施进展缓慢,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与新课程的推进所需要的教师素质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关键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以教师为本。体育教师素质如何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思想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体育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来,从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与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引人了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对竞聘不上的教师,实行严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师们要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但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来看,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形成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还没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职业存在轻视与偏见,以致在抓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加之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体育教师参训的机会较其他学科教师少,致使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长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时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少,职业危机意识弱,没有学习提高的紧迫感,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不够强烈,多数人满足于现状。

(二)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是由于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由于民族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无力支付其他经费开支。学校也因义务教育不再收学费无力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加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低,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二是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结果与体育教师的待遇、职称没有直接挂钩,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相匹配的、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升素质、自我完善的体系。“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教育培训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在继续教育的监管上重形式、轻实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时,只在乎数字,如学历达标率、教师参训人数及次数等,很少顾及教师学习的效果。教师参训时只要报上名交上钱,最终只要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参加培训是否真能学有所获或是否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就不重要了。

(三)培训目标不明,内容与方法较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学历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学历文凭居多,其他培训相对较少。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缺少多样性。一是培训内容不能紧贴农村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造成教师学到的东西用不上,想学的东西学不到的尴尬局面,培训效果不佳。二是对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体育教师存在“一锅煮”现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课程内容先进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体育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四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从而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培训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依赖于本省高等学校和各县市的教研室部门,培训师资大部分虽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其长时间与农村体育教学实践脱离,对农村学校实际了解不够,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把握不准,知识陈旧,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难以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与体育教师培训对师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于“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民族体质的提升,都将起到关键作用。为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改变“一次教育,终身够用”的观念,树立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做到继续教育的延续性和规范化。首先,完善继续教育法规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为继续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有组织、有监督、有评价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系,使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奖罚机制。为了能够广泛激起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对教师在职培训都尽可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绩效工资、评职称等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享受其他的津贴等奖励政策。同时,完善处罚机制,处罚机制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罚,形成处罚机制内部的统一性。最后,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经赀投入是民族地区农村继续教育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教师继续教育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可能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人力、财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从办公、业务经费中压缩其他开支,想办法挤一点,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