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7 06:04:37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1)

一、引言

财务报告是反映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是现金流量表)、损益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就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企业外部、上级部门等相关人员,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全面反映出企业的管理中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能够帮助企业的报告使用者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报表的使用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使企业的投资者或债权人做出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或继续持有企业的股份,而对于一些潜在的投资者而言,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来决定其资金的去向。另外,财务报告还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与贷款的偿债能力提供资料。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准确的,例如:财务报告信息的严重失真、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都将严重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本文将就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分析

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但是财务报告数据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

(一)数据可比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可比性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口径应当一致,相互之间可比。一般来说,在财务分析中经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经济指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数量上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并认真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利用数据说明存在差异的性质与程度。现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实际数与定额数相比较、本期的实际数与上期的实际数相比较、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当企业以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时,主要是为了检查企业制定计划的实施情况;当企业以实际数与定额数相比较时,主要是借助这些数据来检查企业对定额的执行情况;当企业以本期的实际数与上一期的实际数进行比较时,主要是为了借助这些数据对有关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找出变化的规律,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当企业以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出企业在同行业中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帮助企业找出差距,赶超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否存在可比性还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而很多企业在比较时对这些影响对比的数据因素往往考虑不全。

(二)数据可靠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但是,财务报告数据的可靠性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这就造成企业分析与评价会计报表时存在着对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局限。造成这种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局限的因素有很多,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主观因素的而影响,企业选择的会计方法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客观因素:一直以来,会计核算主要是以币值的稳定作为假设的。即: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出现通货膨胀,其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此时企业财务核算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就会造成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的幅度是不可能以物价下跌的部分相互抵消的。可见如果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仍旧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最终的结果将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就值得质疑。另外,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存在一些偶然的事件,那么也会影响到企业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产生差异。例如:向外界的捐赠、由于发生自然灾害等导致企业发生的损失等。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不可靠的客观因素。

(三)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本身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法。但是,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法,都是依照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虽然在分析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这种分析已经是对企业的事后分析,也许企业的这些不良情况已经发生了,即使企业再采取补救措施也是为时已晚、时过境迁了。另外,这两种方法不论哪一种都是站在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的角度来分析的,对于问题的解决束手无策。另外分析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有的指标的计算公式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比较、还有的指标是经过人为粉饰后出现在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所反映的只是最终的结果,而对于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无法得到体现。

三、影响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主要因素

(一)会计政策对财务报告数据产生的影响

所谓会计政策主要是指在企业在处理各种会计业务或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惯例、基础、规则、或程序的总称。会计政策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市场体制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政策性的规定。但是,每一家企业的生产状况与经营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编制会计报告时所依据的会计政策也不尽相同。可见,会计政策的实施与执行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对一些会计政策做出了可自行选择的范围规定。例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等进行统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损益表”中的存货项目与销货成本项目。再例如:折旧的计提,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来选择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来完成对折旧的计提。当然,企业选取的折旧方法不同,在损益表中对应的“销货成本”与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的“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同一台机器设备,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提折旧时,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假如:企业的某台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0元,耐用的年限为4年,这四年中不包含折旧的销货成本为500000元,而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000元。如果我们采用固定资产使用的直线法来计提折旧,要比快速折旧法下计提的折旧小。因此,销货成本较低,而利润比较高。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虽然会计核算中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现象,即使存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变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特别是在二战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有增无减。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通货膨胀,例如: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出现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依旧采取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那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报告中的数据带来影响,存在较大的虚假性。其实,通货膨胀的发生也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带来影响。对于企业的货币资产来说,物价的上涨必然导致企业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此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所列出的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是一致的。而对于企业的实物资产恰恰相反,实物资产按照历史成本来反映,所代表的是企业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实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账面价值。因此,实物资产的价值反映的价值偏低的现象十分常见。越是历史悠久的企业这种资产低估的现象越是严重。

(三)期后会计事项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会计期间终了以后,即:编制完会计报告之后,还会发生很多影响会计报告效果的事项。一般来说,这种事项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对本期的会计报告产生影响的事项。这主要是指在会计期间内对这些事项并不完全了解,而在企业编制完成会计报表后才了解。例如:企业的一个大客户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而在企业核算的本会计期间内出现了破产的事项,那么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很可能出现高估、坏账费用出现低估的问题。第二种: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资产负债表计价的连续性或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严重影响以前会计年度所陈报的与本期的预测活动相关的事项。这些事项虽然并未对企业本期的财务报告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已经使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了改变。

四、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局限性的对策

(一)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这就要求企业在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时“去异求同”,将那些存在的不同的会计方法导致的差异从中剔除掉,将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事项剔除掉,在比较时最好选择同企业、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二)将物价的变动考虑其中

在核算时即使是按照了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来核算的,但是分析时也必须将物价变动的因素考虑在内,采用现实重置成本将各种数据按照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后进行比较。

(三)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在分析与评价时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例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每一种方法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四)及时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及时将财务分析的有效数据提供给报告的使用者,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使用价值。

总之,企业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只有通过对财务报告的正确、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树立正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务报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樊行健,陈共荣.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

[2]李佳明,安同良.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04.(02)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2)

“五一”前夕,数据杂志社组织100多家企业近200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项服务活动――“2009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会”。活动着眼企业读者现实所需,以企业统计分析为主题,先后请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和北京市发改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投资消费研究部主任刘秀如,分别就北京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和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写作作精彩报告,并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互动,报告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认可。

■ 缘起

多年以来,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加强与读者沟通与互动,努力为企业、为读者提供服务,是数据杂志社的一贯宗旨。2007年11月,数据杂志社以“政府统计服务与企业信息需求”为主题,举办了“2007・数据论坛”,200余家企业老总、企业分管统计工作领导和企业统计工作者参加论坛。2008年12月,数据杂志社组织召开了“2008数据・企业读者座谈会”,燕山石化、中粮集团等30多家企业代表围绕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信息服务、改进统计行政执法等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北京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在扩内需、保增长要求下,企业如何发展,前景如何?及时提供有质量、有份量的企业统计分析报告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企业领导对企业统计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期待。许多企业统计工作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纷纷向本刊反映提升统计分析能力的愿望及相关需求。

“数据杂志是企业统计人的家园,企业统计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数据杂志社副总编云霞介绍,数据杂志社自2009年年初就开始筹办“2009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会”,邀请统计分析的行家里手,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就统计分析报告写作作专题讲座准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报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帮助。

■ 主讲

“统计分析写作是统计人的看家本领”。主持人数据杂志社总编张雪原一语道出了报告会的主旨和要义。在听众们的热切期待和掌声中,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首先开讲。邢志宏结合一季度北京经济状况及发展走势,分别以饼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专业图表作演示,从统计视角揭秘“数据背后的故事”。

邢志宏介绍,从近10年来的季度统计数据看,北京经济曾出现过两次低谷,分别在1997年的一季度和2002年的一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7.5%和7.3%。今年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6.1%,可以说近10年来是国际经济形势对北京经济冲击最大的一次。

邢志宏表示,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北京经济已出现企稳迹象。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速度为6.1%,好于预期。从数据上看,虽然1至2月经济形势还非常严峻,但3月已有回暖迹象。工业方面,降幅已在放缓;服务业的14个业态中,有13个业态出现增长;财政收入3月份出现6.9%的增长。此外,从就业形势的稳定、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提升以及旅游业降幅的缩小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北京经济最坏的时刻很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否就此判断北京经济已出现拐点,关键还要看第二季度数据。如果二季度启动内需的作用不足以弥补外需不足带来的影响,全市经济仍会处于低谷状态。所以,现在关键是落实内需的一揽子计划,巩固内需的基础。

“一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增长81.1%的回暖势头备受关注。一季度商品房交易量大增属于“乍暖还寒”,投资性消费需求尚未进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北京市发发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投资消费研究部主任刘秀如以北京市房地产形势分析为例进行了她的统计分析写作的报告。

刘秀如指出,“房地产产业政策效应较为迟滞,针对单一调控目标密集使用‘组合拳’,容易造成市场周期调整步伐过快。如果从U形发展转变为V形反弹,对北京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和北京经济长远发展都不利。”刘秀如认为,北京房地产调整包括房屋质量与综合配套水平提升、住宅产业化、开发模式革新等诸多方面,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盘整。

刘秀如结合房地产形势指出,统计分析要本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做一个理性的第三方;要尽可能预测客观走势,兼顾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公众等群体的态度;要以政府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以建委数据、中介机构等调查数据为补充数据,从总体上考量房地产态势。

■ 共鸣

时钟已过10点,报告会后半场进入互动。丰台区统计局靳立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统计负责人王永梅、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黄丽萍等分别就统计分析报告的数据运用、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如何解决、执行新会计报表后与统计数据的衔接等问题与台上嘉宾进行了对话交流。

如一石激起万千涟漪,互动像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许多企业读者把在基层难以解答的问题一个个抛向嘉宾,请求解答。报告会到了预定时间,但听众仍然意犹未尽。接下来,以企业统计分析为主题的相关问题又一次次地通过《数据》平台,在读者、编者、作者或专家中传递着、交流着、探索着,认识越来越一致,写法越来越清晰。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3)

1.财务报告局限性和滞后性。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分析结果随着财务报表数据变化而变化,对财务报告提出更高要求。财务报告常见的局限性为:

(1)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完备;

(3)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可靠;

(4)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前瞻;这些财务报告局限性将影响财务分析的准确性,使财务分析结果大打折扣,无法满足各种类型信息作用者。财务分析最终目的是指导未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而财务分析的数据是企业历史数据,存在滞后性,与未来相关性如何难以确定,财务分析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

日常财务分析很多企业更侧重于财务指标分析,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转化成各种指标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历史数据中不足的指标,从而未来加强对该方面的改进,很多企业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有时仅进行关注。财务指标更多的反映历史,而非财务指标更能代表未来,企业应历史与未来并重,才能真正分析企业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非财务指标主要指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涉及各个部门,如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技术目标、市场前景、客户资源及人力资源等。这些非财务指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好的服务和产品会增加顾客的满意度,顾客的满意度将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以及公司品牌。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是必要的,通过历史数据与未来密切相关的因素两方面结合分析,更能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态势以及存在的不足。

3.财务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习惯于应用财务基本分析法,即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方法比较单一。仅针对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历史数据具有局限性,分析的结果不一定有代表性,应综合考虑其他非指标性因素。使用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与所选择的对象关系较大,是否具有代表性、可比性,若你选择的对象是行业的弱者或强者,与本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不匹配,则不具有可比性;若你将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比,则也不具有可比性。另外,就算同一个企业,由于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不同,也不能单纯进行对比,不同时期数据的可比性将降低。财务分析时应考虑各种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从而为企业提供可比性数据和投资决策依据。

4.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

现代很多企业财务管理还只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特别是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作用认识有限,能够对财务分析加以运用的更是少之。很多企业可能一年只出一次报告,只是简单的对报表一些数据进行说明,谈不上分析;有些企业虽然每月出具报表,但也只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相关说明,未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均无法为企业管理者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很多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生产管理、研究开发、营销管理等,管理者认为只有这些才是企业生存之本,而他们却忽略的财务分析对于指导企业未来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发现历史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使企业朝健康道路发展。

二、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传统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作为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应增加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未来相关信息的预测。不仅建立以财务指标为重点的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告应全方位体现公司整体运营状况及未来的前景,使财务分析者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分析企业经营情况,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需要。现代财务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往往更加重视公司现金流情况、重要事项的预警以及关系公司长远发展的因素分析,这就要求财务报告要更加全面,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提出更高要求,财务报表附注不再是单纯的事项说明,应覆盖全方位的信息,从而能够满足财务分析者使用。

2.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

单纯的财务指标分析仅从历史数据反映过去的不足,无法更深层次了解企业潜在的风险,非财务指标可从多方位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现状以及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避免因非财务指标影响企业长远发展。非财务指标因素由于短期影响有时难以被发现,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忽视,财务分析者更应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影响企业发展因素,做好长远打算。非财务指标因素对企业影响可谓深远,企业结合好非财务指标因素进行财务分析,这样将使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更具权威性、更加有意义。3.运用更加全面的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运用各种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如动态与静态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方法,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使分析结果具有实用性,能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增强企业财务分析意识。

企业财务分析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以及日常企业管理过程中应用财务分析能力;

(2)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这将直接影响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得出分析结果是否具有实用性。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但要重视财务分析,还应懂得加以运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本身也要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了解相关财务知识,能更好地要求财务人员分析有关指标及非财务指标因素,为其管理提供依据,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撑握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整理技术等运用到财务分析中,使财务分析结果更加科学、有效,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4)

一、概述

随着企业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并在数据处理速度及准确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光靠准确的会计数据无法为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调整战略布局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因此,企业应重视财务分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运用信息化处理手段及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为企业管理层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方案,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一)财务分析为报表使用人提供了参考数据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股东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提出准确、及时的会计数据,而且还需要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数据计算、分析出对下一步经营决策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指引企业向前发展。例如,企业股东在对某个会计期间财务报表、报告进行翻阅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期间的盈利水平、资产规模,还需要将各个会计科目的数据通过对比、计算,以了解企业偿债、资产周转、现金流动等情况,并进一步发掘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经营与财务风险,并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予以化解。同时,在外部报表使用人方面,广大潜在的投资者需要通过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报告了解拟投资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并据此决定是否投资该企业。

(二)财务分析可以为管理层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是根据各个生产车间、管理部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本汇总、分析填列而成,借助该财务报告,企业管理层可以清晰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情况,特别是投入一定资本后的回报情况。此外,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例如,计算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产品毛利率,可以使企业管理层从计算结果中发现企业与先进生产企业或与前期本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差异规模,通过查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及时将潜在的经营漏洞予以弥补,继而可结合风险分析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此既能提升企业经营策略的正确性,又能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财务分析结果可以体现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如果企业管理层单纯从财务报告中只能了解到本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资产规模、产品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及税款缴纳情况。而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科学分析,则管理层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在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通过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再者,分析企业财务报告,还能了解到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继而可有效增强企业的债务处理能力,并时刻提醒经营者要重视经营管理的哪些方面;最后,通过对财务报告中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管理层可以了解本企业不同种类的产品实际盈利情况,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可适当加大对盈利较好的产品的投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改进盈利较差产品的销售情况。

(四)财务分析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企业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可以使企业管理层了解到本企业资产、负债、收入与成本的规模及经营情况,而财务人员通过对该报告与报表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从中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企业管理层在投资、融资等经营决策中提供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运营者还能清楚了解到企业当前的资产状况,包括企业的实际负债情况与偿债能力等。

三、企业财务决策中强化财务分析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风险的加大,更多的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予以消除企业各种财务风险,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及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科学、可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结果是企业管理层制定战略规划及发展方面的重要参考标准,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财务分析结果清晰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周转情况。而财务分析结果的可行、真实取决于企业是否制定了有效的财务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在达到何种程度即或认为企业财务风险过大。企业在制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不可完全照搬其他同类企业指标,应考虑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及财务管理要求,从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制定财务分析考核指标,确保财务分析结果能够满足管理层对信息的需要。最后,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分析时不应只关注企业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情况,还应对企业现金流动、资产周转、偿还债务等情况予以关注,以保证企业管理层可据此得出全面、准确的判断,提高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的可行性、盈利性。在企业内部方面,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资产周转速度、现金流动情况判断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并可根据相关分析结果作出下一步投资或增加资产流动性的决策,从而方便决策者及时给予资金紧缺部门一定的支持,以维护其部门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提升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5)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81年提出观点:“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被称为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达尔文曾经说过:“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

企业需要经营分析

当前,企业的经营处于一个动荡、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很多企业在经历短暂的成功后,繁华便如流星般飞逝而去。而这些企业走下坡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不能准确把握外界的变化,并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

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对外部商业环境做出及时的反馈,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的体系,而这套体系必须是建立在大量事实数据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辅助企业中高层结合外部商业环境和内部运营实际做出正确的决策。

经营分析体系内容

在我们给客户建立或完善经营分析体系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公司层面和核心业务层面的决策重点分别是什么?

如何让业务一线的人能提供更多的行动建议,以便提高高层决策的效率?

不是没有报表,报表很多,但对决策支持的时效性还不足,如何提高对决策支持的有效性?

高层时间宝贵,如何通过会议安排,协调重要决策点在时间上的统筹安排?

所以,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分析体系关键要有三点:

来自于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数据;

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对数据的多维度分析;

针对分析结果的改善行动。

为了有效实施以上这三点,根据AMT给多家知名企业所做的经营分析体系建设项目经验,经营分析体系包括四块基本内容:决策体系,指标体系,报表体系和会议体系。

决策体系:明确企业内外部相关人员的信息需求,比如CEO、总监、经理等级别日常的工作内容、决策事项,以及要解决问题各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指标体系: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以及未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经营分析指标可能包含企业的考核指标,也可能超出考核指标范围。

报表体系:报表是指标的载体,通常是为了一个分析目的把一个或多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多维分析。

会议体系:会议体系包括两块内容,一块是基于事实数据形成结论的分析报告,另一块是分析会议,即对分析报告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并形成行动计划。

企业如何搭建适合自身的经营分析体系

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不同都会导致经营分析体系的差异,甚至看似差不多的企业可能在经营分析体系搭建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具体阐述企业如何搭建自身的经营分析体系。

1.企业要根据发展目标建立决策体系。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大一些的企业会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企业会在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监控和战略执行保障四个领域确定决策事项,而每一个决策事项汇总起来,便形成企业的决策体系。

这里以某企业战略定位决策事项为例,来说明决策体系中决策事项相关的内容:

公司目标:公司要选择业务范围,决定战略定位;

决策事项:明确各业务单元的品牌定位;

决策项目说明:明确品牌个性和品牌主张,如:时尚性和东方特色;明确目标客户群(三个层次的划分方法:按人群特征、消费需求和行为特征、价值观);明确产品特征;明确价位;明确渠道;

明确决策时间;

明确决策方式;

明确决策人;

确定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各细分市场市场容量及增长性;

确定决策需要的信息:产品品类在各运动项目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产品品类和运行项目在性别、年龄段、不同价值观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产品品类和运动项目在高、中、低档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产品品类和运动项目在城市层级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

明确信息提供的时间;

明确信息来源/提供人;

明确信息载体/报告;

明确报告完成时间;

明确报告完成人;

2.要明确企业关键业务指标。

通常,企业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决策事项和业务结构确定关键成功要素,然后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指标,指标的关键作用就是反映业务进展情况的基础信息(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方面)。

AMT曾在帮助某企业建立经营分析体系时,通过沟通,确定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见图1:

根据关键成功因素,比如供应链准时性方面,在经过对该企业业务结构分析后,确定以下三个指标:终端店铺新品到货率、大货生产准时交货率、面辅料准时交货率。再比如直营老店提升方面,确定的指标包括:坪效、客单价、客单量、连带率、店铺级别分布等。

指标确定后,指标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明确以下内容:指标公式、指标类型、分析周期、指标说明等。

在项目组为客户建立经营分析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在进行企业经营数据统计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彼此矛盾;

在同一系统的同一字段中,格式和命名规范定义不清,导致相同的项目无法进行汇总、排序等统计分析。

正如前面所说的,一次好的经营分析严格依赖于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针对这样的问题,项目组建议通过数据标准化,统一字段定义和统计口径,同时对数据质量不好的系统和数据库进行一次性的数据清洗转换。

3.根据指标建立报表体系。

报表是指标数据的载体,但报表不是把指标的原始数据简单进行汇总,而是根据分析目的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把各个品牌在各个区域的坪效列示在一起,在不同周期进行同比分析就是一张对店铺销售效益分析的报表,或者说采购来的不同面辅料合格情况和不合格原因列示在一起,就是一张可以用于分析采购质量的报表。

根据指标设计报表时,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重点确定两个维度:管理和业务;

在报表设计过程中,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加入品牌和时间(周,月,季度,年);

在分析方法方面,主要采取同比,环比,定比和占比方式。

表1为某企业建立经营分析体系时设计的一张报表。

4.经营分析工作的落地需要完整的分析报告和完善的会议体系。

(1)分析报告就是基于前面各种指标和报表,按照业务模块或者专项内容汇总并形成对业务的诊断结论。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分析报告会有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是针对具体业务的分析报告和综合性的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针对具体业务的分析报告聚焦于某一块业务,比如:设计分析报告、采购分析报告、物流分析报告、销售分析报告、订货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这类报告一般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完成;

综合性的分析报告一般聚焦于公司外部信息分析或者公司的总体经营。公司外部信息分析可能涉及到影响企业经营的不同内容,是综合的,比如竞争环境分析报告,而公司总体经营方面的报告可能是涉及到多个部门,报告往往是跨部门的,比如新产品经营分析报告,质量提升分析报告等,往往由各个部门协作配合完成。

在编写分析报告时尤其需要注意,分析并不意味着把各种相关的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了,而应该是报告负责人要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并得出结论,结论可能是对应业务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业务存在的发展机遇。

(2)经营分析会议体系要对每次会议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在什么时候开会?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会议的产出如何?具体来讲,经营分析会议就是要召集相关部门,对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或者发展机遇进行充分讨论,探讨解决问题或者抓住机遇的方法或策略,并进而明确具有可行性的行动方案。经营分析体系的价值通过分析会议明确,并通过后续的行动方案实现。

一次经营分析会议的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和董事会固定会议要求;

充分考虑现有分权体系;

会议组织流程规范,要有会议纪律、明确的目的、参与人、时间、产出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会议主持人必须能够对整个过程把控,引导参会人员对前一阶段的执行结果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对未来经营做出科学判断和定位,也就是说通过会议使参加会议人员高效沟通;

对会议中产生的不同意见,必须明确决策职责;

对会议落实的每一个方案或行动计划,都要进行有效监督,保证计划工作落地,阶段目标实现。

经营分析四个体系之间的重要关系说明

1. 决策体系和会议体系的关系。

在前面讨论决策体系时曾提到事项决策方式,会议便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经营分析会议体系与决策体系相互联系、相互深化,两者的承接关系如下:

(1)明确的决策事项能够提高会议的效率,引导讨论和结论更有针对性;

(2) 需要通过会议方式解决的决策事项,需要根据决策时间对会议进行合理的安排。

2.会议体系和报表体系的关系。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6)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这是企业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度量和评价财务风险并有效地对其进行规避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未来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能给企业造成预期外损失;另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由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具有两面性,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企业就能有效地保证自身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否则,企业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厄运。所以,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必须以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为基础。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仅可以正确科学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而且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1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简述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为相关信息使用者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即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基于同样一份报表数据, 由于使用者目的不同,分析经验及能力差异,其洞悉财务数据的内涵和意义也会存在不同。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 即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为依据,通过合理有效的指标分析,可以准确的评价和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效率、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财务弹性分析是指对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进行的分析。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财务弹性大,适应性就强,反之则财务弹性小,适应性就弱。主要指标包括: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资本购置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再投资现金比率、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或称现金流量允当比率)。

财务分析者切入这些数据时,关注财务报表数据及相关指标的互动性,不要被局部数据产生的较大变化而冲昏了头脑, 简单的判断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或风险。企业的经营业务是相互关联的,最终表现出来的各项财务报表数据理应对各项较大变化做出积极反应,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波动,这必然引起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再则固定资产资产数据有没有相关互动,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负债的增加,有没有带来收入数据的互动,利润数据的互动。否则,企业做出经营管理的改善之举,得不到常规理由的支撑,那就要求我们展开深层的思考,从而挖掘财务报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及效果。

作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无论是投资人、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对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都关怀备至。企业的利润实现了较大增长,确实大快人心。但高兴之余,我们要保持一份理性,此类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许多游走在会计制度边缘的方法,甚至是造假,可以在短期内调整企业的盈利数据,也称之为盈余管理。由此,当报表使用者接收到此类盈利数据突然放射的光芒时,千万不要被灼伤,误判企业的经营形势得以扭转。

2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局限性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及其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信息资源具有不完全性。

企业财务报告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列入企业财务报告的仅是可以利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而在现实中,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者因为客观条件制约,或者因会计惯例制约,并未在报表中体现。比如某些企业账外大量资产不能在报表中反映。因而,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

2)企业财务报告对未来决策价值的不适应性。

由于会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很多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通货膨胀时期,有些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由于假设币值不变,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简单相加,使其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难免会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误导。

3)财务报表缺少反映长期信息的数据。由于财务报表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受到会计估计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等。

5)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受到管理层对各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3 改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局限性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运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3.2 提高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 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7)

(1)财务会计改革先导原则。财务报告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

(2)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我国的财务报表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3)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尽可能满足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4)成本效益原则。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应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二、拓展财务报告信息内容

现行财务报告既不反映无形资产及商誉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在现行会计体制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我们应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面临背景,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的人才录用、培训、组织和开发,企业关联方交易,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

(1)报表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指标时,要注意财务报表中某些资产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对于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应注意:一是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财务分析所根据的都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性资料,评价以往的绩效,虽可供企业决策参考,但企业面临的毕竟是现实问题,不能对这些历史资料依赖过重。因为这些资料往往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和物价的变动,财务分析的依据均以原始成本为基础,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以原始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如果不加调整,显然会受到物价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二是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但是,在企业形成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三是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在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难以有意义。例如,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对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歪曲。四是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由于不能可靠计量,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在报表上予以反映,这无疑会低估企业的价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不够全面。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财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财务比率体系不严密,财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财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三、提高及时性和实用性,编制务实报告

当前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单凭过去定期编制的会计报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除定期报告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财务报表分析改进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流程有效融合,使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信息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控制业务活动,有利于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现在,很多企业有财务软件,但和实际业务无法对接。财务软件相对来说,是一个可以套装的软件,而业务系统,因为各个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财务流程有着很大的区别,是无法统一的。因此,要做到能贴合自己企业管理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对很多企业来说,很想做,但又无法做。例如,使用的工具:E立方管理平台+E立方财务系统。E立方管理平台,是一个普通管理者就可以使用的软件设计平台和运行平台。它将EXCEL,数据库、中间件、网络技术、工作流技术整合到一起,只有会使用EXCEL,对企业的管理熟悉,就可以用它做出一流的管理软件。E立方财务系统,是由E立方的开发团队在E立方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财务系统,具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功能。它就是运行在E立方管理平台上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方案,就是企业使用E立方财务系统,然后,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行在E立方管理平台上开发自己的业务系统,完成和财务系统的无缝隙衔接,便整个系统浑圆一体,构成完全贴合自己需要的业务财务管理系统。它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而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E立方财务系统将通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部分给使用者,操作者只要开发本单位的业务管理部分就可以。这种企业信息化可以不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或几阶段规划,而是化为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努力:先把一个单据和流程做进系统,用起来,改进,再做第二个、第三个……系统渐进地发展起来,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也可以和风细雨地进行,在无形中完成运营方式的转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真正成功的信息系统需要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管理在变,软件就要变,在未来的岁月里,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技术上说,E立方管理平台简单易用,快速定制的构建方式使得信息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需求的变化――改变容易、调整迅速;从应用模式上说,因为系统的构建由企业自己的人员完成,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很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工作。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8)

第二条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工作在市商务局统一领导下,由商贸科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考核对象及考评范围

第三条考核对象: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市商务局确定的监测样本企业。

第四条考评范围:1、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辖区内监测样本企业数,信息报送率、市场异常情况等材料报送情况;2、根据省商务厅市场运行监测报表制度的要求,各样本企业的信息报送率、报送质量、报送次数及误差等情况。

第五条考核要求: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督导辖区内样本监测企业报送工作。各样本企业报送的数据必须准确、及时,防止误导性信息和重大信息遗漏。

第六条市场运行分析报告的报送

(一)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和样本监测企业必须以政府职能部门公布的数据和被监测对象上报的正式数据为依据,准确把握和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报告必须以价格(价格指数)、销售量、销售额、库存量等主要指标数字为依据,按照城乡区域、行业类型、商品大类、重要商品等分类,综合反映市场运行的总体情况、运行特点、消费热点、存在问题、趋势预测和对策建议等6项主要内容。

(三)分析报告以季度报告为主,具体报送时间为次季度首月6日前。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出现商品价格暴涨、抢购、断档、脱销等情况,按照《安徽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称《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异常情况发生后2小时内上报。

第三章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第七条对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考评标准

(一)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满分30分)

1、是否指定专人负责15分

2、是否制定了运行监测工作制度15分。

(二)辖区内样本企业数量及数据报送(满分70分)

1、样本企业注册率(25分)

本项得分=注册率×25

注册率=网上注册企业数/辖区内样本企业总数

2、监测数据的报送率(25分)

本项得分=报送率×25

报送率=辖区内样本企业上报监测数据总次数/应上报数据总次数。

3、数据报送的及时性(20分)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督导样本企业按时上报数据。辖区内企业每误时一次扣1分,每缺报一次扣3分。

(三)市场异常波动情况报告。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报告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的,取消年终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加分

按时上报季度市场运行综合情况分析,每份分析加2分。被市商务局采用的另加1分;被省商务厅网站采用的另加2分;被商务部网站采用的,另加5分。多级采用分数可累加。

第八条对监测样本企业考评标准

(一)样本企业报送率(120分)。样本企业按照报表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报送监测数据。

本项得分=报送率×120

报送率=样本企业上报监测数据总次数/应上报数据总次数。

(二)监测数据的报送准确性(30分)。准确、及时、全面上报本企业监测数据。上报数据每出现1处错误扣1分,3处以上(含3处)错误扣5分。

(三)市场异常波动情况报告。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市场动向,及时报告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的,取消年终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以上各扣分项目如果单项分扣完,可以从考评总分中续扣,直至扣完为止。

第四章奖惩措施

第十条市商务局根据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及样本企业的考评得分情况进行考核,按照得分高低排定名次,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若干名。

第十一条市商务局对本年度成绩优秀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表扬,并抄送同级人民政府;

(二)对被监测企业授予“宣城市市场运行监测优秀样本企业“称号;

(三)在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予以适当倾斜;

(四)对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第十二条对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管理工作开展未达到规定基本要求的单位:

(一)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抄送同级人民政府;

(二)取消在全市商务系统内当年的评先资格;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9)

一、XBRL概述

(一)XBRL发展状况

199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es Hoffman率先提出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基于XML的应用于企业商业报告的标记语言。1999年,倡导XBRL国际化的成立。如今,该组织拥有大约450个成员,包括知名大公司、团体和政府机构。曾于2000年7月1日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 Version 1.0)及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并逐步升级,现已更新为XBRL2.1。

目前,XBRL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如东京交易所的TD net系统采用了XBRL技术报送财务数据,德国德意志银行将XBRL用于处理贷款信息,美国EDGAR在线、微软等公司已经采用XBRL财务信息。在国内,2003年,上海证交所决定在定期报告报送过程中审慎使用XBRL,采用稳步推进的思路应用推广XBRL。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于2004年一季度报告报送时全面推广。随后,深交所全部上市公司也了基于XBRL的2004年年度报告。

研究表明,XBRL增强了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目前在国际上已经获得迅速发展,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即公司的外部报表和内部报表,在制定的XBRL体系中,它们分别被称为XBRL FR(财务报告)和XBRL GL(财务记账),各自制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随着在研究领域取得巨大进步,XBRL成为了商业报告数据和信息交换的新标准。被XBRL定义过的商业数据和财务信息能以一种成本更低、效益更佳的方式被各方所利用。

(二)XBRL技术特性

XBRL是一项开放、免费的标准,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业数据、财务信息电子交换的语言,能在编制、分析和传输商业报告中提供极大的便利,能低成本、高效率、更可靠地提供及使用财务数据。XBRL通过给商业报告、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增加特定标签和分类,使得计算机能够自由生成所需财务报表,并且通过内置的验证机制,使得计算机能够分析财务数据。

1.兼容性。XBRL作为XML的扩展,可以在主要的硬件平台上和最普遍使用的操作系统下运行,目前可以在基于SUN、IBM、HP、PC等硬件平台的Unix、Linux、Mac OS与Windows等操作系统下运行。

2.实时性。XBRL可以实时提供各种商业信息,真正做到随取随得,满足使用者在时间上的严格要求。

3.互通性。互通性是XBRL的关键特性。XBRL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用于商业信息(不单是财务信息)的披露。使用者可依据各自需求获取所需格式的财务报表。这些不同内容、格式的报表,来源于同一份XBRL文档,减少了数据在不同表格间相互引用的差错。

4.自控性。XBRL具有内置的自动控制质量的功能,即,它对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具有自动校验功能。

5.开放性。XBRL是由非赢利组织推行的国际化、无国界、开放资源的标准,可以由感兴趣的个人或组织自由使用,同时兼具简单、结构丰富、自定义标签以及处理多国语言等特性。

二、现有财务诊断体系应用状况

(一)现有财务诊断体系架构

财务诊断属于管理咨询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主要利用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智力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财务诊断的重要性,尝试更多地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管理咨询机构进行智力支持。实施财务诊断,施诊者主要凭借专业判断能力和使用受诊企业的会计资料和业务数据。

财务诊断体系就是为实现财务诊断目标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步骤的集合体。一般而言,财务诊断体系由数据收集、分析诊断和形成报告等三个阶段组成,涵盖杜邦分析模块、详细诊断模块、财务预测模块和财务预警模块等四个模块 。

1.数据收集阶段。施诊者接受委托开展财务诊断,需要从受诊企业获取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企业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以及业务数据、同业数据等资料。数据载体一般是纸质文件或是电子文件,没有统一格式,给整理、加工带来了不便。

2.分析诊断阶段。本阶段是整个财务诊断体系的重心。手工或者运用EXCEL等方式将获取的受诊企业数据,通过杜邦分析模块、详细诊断模块、财务预测模块和财务预警模块,同时结合施诊者的专业判断进行分析、诊断。

3.形成报告阶段。经过多个模块的分析、诊断,找出受诊企业的“症结”,综合施诊者与受诊企业等多方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供受诊企业选择,并给予指导。财务诊断报告质量的高低反映了财务诊断工作的成效,也决定着受诊企业能否成功“治病健体”。

(二)现有财务诊断体系的制约

收集到的财务报告、业务数据及同业数据的质量高低、诊断的水平以及形成诊断报告的能力影响着财务诊断的成效。一方面,综观整个财务诊断体系,数据收集、分析诊断以及形成被告都由施诊者手工完成,其间难免会出现人为差错。财务诊断过程中,施诊者需要与受诊企业以及第三方频繁地交换信息,而事实上,信息交换不很顺畅。受诊企业出于种种原因,会提交各式各样的财务报告,给整理、分析、诊断带来不便,直接影响到财务诊断的成效。另一方面,施诊者形成诊断意见需要使用第三方如行业或其他企业相关信息,而由于各自习惯不同,所获取的信息很难一致。再一方面,最终的财务诊断报告也需要以恰当的形式提交给受诊企业,否则会影响受诊企业的整改,影响财务诊断的最终效果。

显而易见,财务诊断中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意义重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地域的延伸,财务诊断面临的会计资料和业务数据越来越复杂,有效实施财务诊断的难度也逐渐加大。XBRL的出现与推广运用可以助财务诊断一臂之力,使财务诊断施诊者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诊断、决策中,更好地为受诊企业服务。

三、基于XBRL的财务诊断体系的理论框架

将XBRL引入财务诊断,构建基于XBRL的财务诊断体系,就是结合XBRL的技术特性,在原有财务诊断体系基础上对数据收集、处理、传递等环节进行重新安排。基于XBRL的财务诊断体系如图1所示:

在本体系中,所有数据都符合XBRL规范,方便财务诊断的数据收集、分析、诊断、输出。应用该体系可以改善财务诊断效率和效果,使施诊者、受诊企业以及社会都受益。

(一)基于XBRL的数据收集

实施财务诊断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受诊企业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同业数据。如前文所述,实施财务诊断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受诊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业务数据以及其他途径获得的公开数据和同业数据(标准)。由于受诊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复杂,提交的相关资料自然格式不一。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公开数据和同业数据,由于来源不一,数据结构迥异。这些数据应用到财务诊断过程中,势必会在时效、成本等方面表现出劣势。

受诊企业遵循XBRL规范,在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上添加适当标签,报送财务报告、提交业务数据,可以为施诊者获取所需数据、信息提供最大便利。XBRL的技术特性可以使得施诊者跨越不同平台、不同软件系统,低成本、高效率地收集到受诊企业的相关数据。基于XBRL收集数据,大大突破了原有财务诊断体系收集数据的范围限制,可以将湮灭在浩瀚网络中财务诊断所需的相关数据一一收集。基于XBRL收集数据,还能有效避免相关数据的重复录入,减少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出错,同时以统一格式存储数据,为后续的分析、诊断做好准备。

(二)基于XBRL的分析诊断

1.数据初步加工。在原有体系中,数据收集与分析诊断衔接部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加工,供施诊者有选择性地使用,工作量较大。基于XBRL收集到的数据均符合XBRL规范,便于相应软件自动处理,能够减轻数据分类、整理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准确度。

2.杜邦分析模块。在原有体系中,杜邦分析模块用来了解受诊企业财务状况全貌以及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变动关系,为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提供基本思路。尽管杜邦分析系统本身存在固有缺陷,但是有了XBRL的介入,仍不失为财务诊断的一种理想工具。

3.详细诊断模块。经过杜邦分析模块对受诊企业数据的分解,分别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行详细诊断。通过与符合XBRL规范的数据(标准)的比对,可以进一步判断出受诊企业经营管理哪一方面存在隐患。

4.财务预测模块。对前期收集的受诊企业数据和同业数据,借助计算、分析可持续增长率和编制预计报表等技术方法,模拟出受诊企业将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财务诊断由过去、现在扩展到未来,起到指引受诊企业趋利避害的作用。

5.财务预警模块。财务预警是种低成本的诊断工具,有多种预警模型。实施预警时需要使用受诊企业历史数据、同业数据(标准)等资料,符合XBRL规范的数据能保证这些模型的灵敏度。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发现问题并告知受诊企业,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

(三)出具基于XBRL的诊断报告

出具诊断报告是对分析诊断环节工作成果的综合。施诊者针对分析、诊断出的“症状”,结合职业判断能力和积累的经验,与受诊企业充分沟通,开除“药方”,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受诊企业选择、实施。除了提交财务诊断报告,施诊者还要指导受诊企业根据财务诊断报告所提方案,对企业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完善,最终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此外,财务诊断报告还可以起到“病历”的作用,为该受诊企业再次进行财务诊断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连续诊断、提高财务诊断效率。

施诊者出具符合XBRL规范的财务诊断报告,一方面可以方便受诊企业使用。受诊企业据此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时,能够便捷地比对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数据,实时控制改进过程,达到财务诊断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施诊者分门别类地保存、积累各家受诊企业资料,为诊断其他企业做好智力储备,财务诊断效果也能更出色。

四、基于XBRL的财务诊断体系的技术优势

XBRL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就像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产生的影响一样,结合XBRL的技术特性构建财务诊断体系,在财务诊断过程中予以应用,可以使财务诊断较以往更具优势。

(一)应用XBRL将拓宽财务诊断所需数据来源

如今实施财务诊断获取的相关数据,由于受诊企业管理需要多元、复杂,提交的相关资料相应呈现出各种式样。出于时间、成本等的考虑,施诊者会选择格式统一、获取简便的资料,这就限制了财务诊断获取数据的来源。由于受诊企业都会按法定要求对外报送财务报表,自然财务诊断将数据来源定位于财务报表,尤其是三张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XBRL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上添加适当标签,施诊者可以轻松获取所需数据、信息,不管这些数据列示在财务报表中,还是数据库里,甚至在文本文件中。应用XBRL,能够极大地拓宽财务诊断数据来源,相关数据、资料越充分,财务诊断结果越可靠。

(二)应用XBRL将提高财务诊断效率和可靠性

原有财务诊断体系中,收集到受诊企业相关资料后,施诊者必须先将这些数据人工转换成财务诊断所需要的格式,既费时,又低效,还容易出错,严重的还会影响诊断结果,导致财务诊断失败。鉴于XBRL的互通性和自控性,凡是符合XBRL规范的财务及非财务数据,都可以直接读取到数据收集模块和分析诊断模块,而不论这些数据储存于何种系统平台下。这不仅降低了收集、计算财务、非财务数据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手工输入或导入数据的差错。XBRL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施诊者数据录入、转换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诊断上。另外,由于XBRL的实时性,施诊者可以得到连续的数据,从中辨别出受诊企业的异常、深究原委,使得诊断结果更具针对性。

(三)应用XBRL可以实现实时财务诊断

不论财务诊断对受诊企业有多大的帮助,毕竟都是以受诊企业过去的数据、信息为依据,结合施诊者的经验予以判断,得出诊断结果的过程。财务诊断多少有点事后控制的意思。随着XBRL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的日益紧密,凭借XBRL实时性的特性,借助互联网,施诊者可以异地、实时获取企业的财务、非财务数据,为受诊企业“把脉”,将事后控制前移到事中,更好地发挥财务诊断的作用,为受诊企业增值。此外,施诊者也可以透过互联网实时监督财务诊断报告的实施情况,给予受诊企业实时的指导,提高财务诊断的成效。

(四)应用XBRL可以延伸财务诊断的服务内容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1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行为引起的外部性问题和社会公共问题也逐渐突出,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企业的外部监管,同时也要求企业严格自律,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及时向社会报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积极的姿态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在有关部门专门规范的指导下积极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从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年到2015年这十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总量从32份增长到了1703份,实现了迅速的增长。但是不同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披露具有自愿性、选择性、低规范化等特点。可以预测将来法律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会有明确的规范,并对报告披露的内容有着具体的要求,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发现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特征,对未来规范的制定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企业社会责任

21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其创立者卡罗尔(2000)认为,四责任模型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模型。第一层的经济责任是基本责任,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各有侧重,影响最大的是所有者和员工;第二层是法律责任,法律是社会关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行为的法规集成,法律责任是期望企业依法经营;第三层是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意指企业有义务去做那些正确的、正义的、公平的事情,避免或尽量减少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第四层是慈善责任,慈善责任是寄望企业成为一位好的企业公民,期望企业履行其慈善责任,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财力和人力方面的贡献。[1]

22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

1937年,被誉为“现代企业理论之父”的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开辟了以契约分析企业现象的新思路,奠定了企业契约性质的理论基础。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处理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员工、管理者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缔结内部社会契约,另一方面与消费者、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缔结外部社会契约,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乔治?斯蒂纳与约翰?斯蒂纳提出,“社会契约理论”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它却暗含着企业所必须符合公众的期望,契约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扩展概念,因为它不加任何严格限制地增强了企业对许多社会因素的义务。[2]根据契约理论,企业与多方缔结了一系列契约,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的综合体。契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法律,一种在特定人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可以说,企业的契约本质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具备法律属性。

23相关法律规范

2005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发起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正式成立,同时召开了“200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制定了国内第一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7年12月,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内部包括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个八个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已被写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5条第1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这宣言式的规定并没有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而且就立法而言,现在已有《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几部经济法律作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但究竟还有哪些具体的制度是贯彻这一原则性规定的,目前人们还不是很明确,这方面的立法工作与解释工作还需要加强。[3]立法的工作来源于实践,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引导立法工作者将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企业披露其承担责任的载体,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探究其责任内容、责任特征,对以后加强立法工作、引导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文本挖掘技术

31文本挖掘的定义

“文本挖掘”可以定义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处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使用一套分析工具处理文本集。与数据挖掘类似,文本挖掘旨在通过识别和检索令人感兴趣的模式,进而从数据源中抽取有用的信息。[4]

32文本数据分析作业过程

第一步是进行数据清洗。数据清洗包括数据汇总与统计清洗,数据可汇集来自不同数据库的不同数据,通?^统计计算以了解字段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及重复性,进行数据间的相互比对,可以通过专家进行协助校正。

第二步是建立基本词汇语料库。对文本数据进行自动断词处理,可以从文章中自动学习断出常出现的字词,也可以自定义、新增、修改与删除字词。用户可以汇入或扩充专业词库,强化及运用既有的语料库。之后,自动分析及计算词汇在文本中的分布及其重要程度排序。

第三步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类与聚类。非结构化的数据可进行系统自动聚类与半自动式分类,主要借由机器学习,以能正确建立非结构分类的概念类别与分类的准则。也可利用专家事先所定义的类别,通过彼此间的差异建立分类原则。[5]

33文本挖掘的应用

目前我国文本挖掘研究还处在消化吸收国外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与小规模实验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中文信息处理的文本挖掘理论与技术体系。文本挖掘技术主要用于商业文档的分类、聚类、总结,主要表现在微博、在线评论等网页数据的主观性内容识别、褒贬情感分类、经济价值挖掘等几个方面。文本挖掘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通知公告、法律文书等纯文本式文档中应用较少,有关领域的研究甚至为空白。文章拟以文本挖掘技术,探究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中的应用。

4文本挖掘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应用探析

41资料来源

文章选取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2016年度企业责任报告作为样本,来探究文本挖掘技术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应用。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航”,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为601111,第一大控股股东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该报告下载于中国国航官网,下载后的报告为PDF格式,首先通过手工处理,进行TXT文本化,保留了文本部分。

42研究工具

ROST Content Mining,简称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是武汉大学沈阳教授研发的用以辅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型免费社会计算平台。该软件可以实现微博分析、聊天分析、全网分析等功能,用户遍布海内外100多所大学。本文使用的是该软件的分词、词频统计、语义网络分析等功能。

43分析过程

431分词后形成高频词

将文本化后的社会责任报告文档导入ROST CM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词。非结构化的文本通过分词切分后将会形成独立含义的词语。在分词前,设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自定义词表,使一些专业词汇不被进一步分词,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等,保证分词结果的准确,分词之后,最后得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高频特征词。将分词后的文档进行词频统计,得到社会责任报告词频表,可以得到每个词语出现的频数(见表1)。摘取词频最多的前30个的词,得到社会责任报告文本高频词汇表。可以看出公司名称“国航”是出现最多的词;其次是“员工”“服务”“安全”“管理”与“旅客”,可以认为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注披露的内部重点在于职工与管理,外部内容在于服务、安全与客户。高频特征词表只能从最直观的出现次数来观测出报告所披露的内容,对于披露内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则观察不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432共现分析

根据分词后统计的文本词汇库,继续导入ROST CM软件,进行共现矩阵分析。社会责任报告关键词共现是指相同或不同特征的关键词共同出现的现象,共同出现的高频词之间存在着关联,关联程度可以通过共现频次来测量。由于篇幅有限,文章只选取了频次前10的高频词,构建了10×10的共现矩阵(见表2)。可以看出,“提升”与“管理”共同出现了22次,“旅客”与“服务”共同出现了22次,表明报告强调了公司要提升管理,加强旅客服务。通过共现分析,可以看出相邻关键词直接共同出现的频次,观测出报告披露内容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

433语义网络分析

对关键词直接进行关联性分析后可以进一步构建出知识地图;共现分析只能观察出关键词之间的直接联系,而社会网络则可以观察关键词之间直接与间接的关联性,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强弱。通过共现矩阵导入到Ucient中,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根据关键词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通过Netdraw可视化软件导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关键词语义网络(见下图)。通过关键词语义网络图可以看出,公司名称“国航”处于网络中心,“员工”“服务”“管理”“发展”“旅客”等一系列名词关键词与动词关键词处于网络的第二层核心,一方面与内核“国航”联系,另一方面与“理念”“文化”“运营”等第三层关键词联系。第一层“国航”是报告披露的主体,报告披露的内容围绕着主体的一系列行为展开;第二层则是报告披露的核心与纽带,披露出企业社会责任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员工”“服务”等名词反映出报告披露的不同模块,包括员工权益、提供的航空服务、旅客客户等,另一方面是“开展”“推进”“建设”“提升”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了主体所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联系了不同层次之间的名词内容;最的“价值”“运输”“培训”“环境”等关键词则是对披露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出现的次数较少,与其他关键词直接关联程度较低。关键词语义网络图

企业数据分析报告篇(11)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3703

1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1.1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

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 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

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 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

3.2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 预算报告

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

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

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2.2 决策控制报告

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

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

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

3.2.3 责任考评报告

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

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