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4 16:51: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7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理工科院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高校,随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其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也日益艰巨,理工科高校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当代研究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政治思想教育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使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

一、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当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流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适应时展变革,思维活跃,反应敏锐,见解独到,容易形成新观点、新看法;但同时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局限性和社会的急速变化,思想上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信仰、政治诉求等。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首先要看研究生有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明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品质。在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绝大部分精力是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套用一句话“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流于形式,大部分研究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一些政治理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相差甚远的。虽然有关资料显示,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绝大多数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和谐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对政治表现出冷漠和排斥的现象。

(二)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开放的信息社会,总的来说,理工科院校大部分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比较积极乐观的,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敢于尝试和挑战,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理想和目标。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健康风气,正悄然侵蚀着相对纯净的大学校园,使得一些是非观念不强的学生把金钱和权利视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生活奢侈浪费,艰苦奋斗意识淡薄,思想严重功利化、庸俗化。由于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从而使研究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缺乏有力的引导,更易使其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

(三)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是非观、荣辱观、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员应该遵守的道德观念,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 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不乏也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衡的状况,比如普遍存在的各种等级考试的作弊、校外非婚同居、宿舍失窃等现象,都在触动着社会的道德标杆。

二、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的成因

篇(2)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通过网络平台将优秀精品课程提供给受众的新型教育方式,与以往远程及视频授课相比,MOOC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和课程管理系统化的突出特点。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MOOC将成为民众享受个性化、系统化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网络信息使用能力,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MOOC设计和推广管理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师接受系统的、终身的、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为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949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班子对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十以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举措相继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正如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寄语全国教师时强调的那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经过6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校教师队伍总体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坚定,典型事迹和杰出人才不断涌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我们要清楚地看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距离党和国家的期望、社会主义办学需要及人民的期许还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总结如下: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名实不符。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①,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名义上处于突出位置,各高校都建立了系统的党建和思政组织,绝大多数本科高校在基层教学院(系、部)都配备了专职的党务思政工作领导班子及专职工作人员,在高校教师进校之时必须经过思想政治考核。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地位凸显。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排名、办学资源争取和考核指标制定等因素多基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校宏观层面和工作重心的导向上造成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甚至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业务工作让路的状况。另外,高校教师一般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往往会有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自我感觉,再加上教学科研等职业工作的重压,易于造成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忽视。当前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身处相对独立的高等学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成效往往有意无意地以“不出事”的标准衡量,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鉴于上述原因,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局限于表面,在具体工作的推行过程中缺乏必要抓手,名不副实。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认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教育”等内容②,涵盖政治信仰、个人修养和文明传承等诸多方面。具体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体现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时政事件通报、专项教育实践活动和教师自学之中,由于上述活动来自不同主体,各自步调、尺度、教育内容安排和侧重点具有明显差异,难以提供给广大教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安排和工作时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同步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学习或研讨难以开展。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又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这一中心加以推进。但是从实际工作看,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内容空洞、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缺少针对高校教师实际的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往往人云亦云,照转照搬,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高校教师面对的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引起高校教师的共鸣,难以解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篇(3)

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新的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能否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职业所需、社会所需的实质性对接,正考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无疑会大力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出现偏颇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了顺利就业创业的基本条件。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内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信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的“软实力”。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使部分学校只是重专业技能轻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中,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就简单化统一化,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是否影响毕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导致在思政课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至于怎样通过理论传授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得不到落实,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不够合理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引导和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职业素质的全面形成,所以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包含“知”、“意”、“行”几个层面的内容,但实际上为了方便操作,目前大多数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科目的教学评价设置的内容基本一样,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环节和近期效果(到课率和学期考试成绩),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行统一和隐性、远期的效果。

1.3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

高职学校教学评价基本上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督导、教师等校内人员通过填表、打分、座谈会等形式以数量差异体现客观性,但实际上评价会受到评价者主观情绪的左右,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违纪放任自流、打人情分数,但在学生评价中却出现打分较高情况。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渐进过程,往往通过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观察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品质,所以教学评价只是在校内互评,没有社会实践单位、实习单位的参与,未免带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新要求

2.1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的新理念

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上:职业能力薄弱,创新意识差,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合作精神有待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缺乏,造成就业质量不高,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学生职业素质中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协作和谐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养成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就应立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教学内容上是否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以及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上是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能是否最大限度的发挥。

2.2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动态持续的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考评应坚持实事求是,采取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力求客观公正。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发展的,学生职业素质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评价中既看到当前课堂教学的静态效果(例如出勤率、成绩合格率等),也要考察是否使学生成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例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数量、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在实践实习中的表现等),可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动态记录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从而也能较客观的持续地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2.3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理念

在职业素质培养的导向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转向全面开放,教学活动的空间由单一的课堂向课堂外、校园外延伸,课外实践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教学评价内容上应增加考核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包括是否与专业课教师、学工部门、实习单位联系与学习,在教学中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实践资源,教学内容能否体现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的综合素养的衔接等。在考核方法上,应由单向性评价转为评价主体广泛参与,改变以往的学校考评教师、教师考评学生,重视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以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为核心,注重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同发展。

3 构建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策略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体现不是单方面的,既有教师的的教学活动,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应把这几方面作为基本的评价项目:

3.1 立足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的职业能力,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由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学生高尚理想情操和良好品质的引导、现实思想问题和价值困惑的解决,满足的不仅是学生当前的需要,更应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评价指标设计时,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方面考虑,教学态度可通过课前备课情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参与进行评价;教学实施包括围绕职业素质提高的教学内容的重构、授课方式的运用等;教学反馈包括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发展的支持与促进情况。

3.2 立足学生的学习活动,考察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构建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参与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的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评价学生的认知程度、语言和书写的能力、理论分析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评价学生道德态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立足社会满意度反馈,考察教学的影响作用,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

高职思政课不仅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更是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应该把思政课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学校人才培养与职业所需、社会所需对接起来,让家长、企业、社会机构参与教学质量满意度测评,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网络评议等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和建议进行动态跟踪和横向比较,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整改,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李海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浅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2]张晓荒.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4(2).

篇(4)

关键词:坚定信念;热爱岗位;品行高尚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工干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质量。政工干部在人事、组织、思想等工作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团结和号召全体工作人员,为完成各项工作而努力奋斗,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政工工作做好了,能使一个单位人心稳定、精神振奋、齐心协力、环境和谐、政通人和,从而促进各项工作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追求的多样化、需要的多样化以及思想的进一步活跃,政工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政工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时代呼唤创新,实践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一个锐意进取、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清正廉洁的领导者,能不能创新发展,能不能在时代的列车上飞速前进,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行动上坚持守法行政,具体工作中强化自身修养至关重要。只有思想升华,执行起两个条例和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才会更加自觉;只有认识到位,监督才能到位;只有领导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企业管理才会更加出色,经济效益才会大幅提高,创新的目标才能实现。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必须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两种素质和三项能力。

两种素质是内在的修养,是政工人员应当具备的品质。一是信念坚定。通过自身信念的坚定,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更大更强的战斗力,政工人员要以坚定的信念影响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热爱岗位。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政工干部要引导大家在工作中寻求乐趣,在乐趣中积极工作,也就是说要以岗为荣。三是品行高尚。有句话讲,正人先正己,政工干部处处要为人师表,做良好风气的带头人,做职工队伍的领路人,让周围的人跟我千,而不是我要干。更不是我看大家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三项能力是外在的表现,是政工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一是学习能力。要从书本上和实践中获取营养,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思辨水平和战略眼光。理论思维强,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及与人交流上,做到以理服人;思辨水平高,才能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二是组织号召能力。比如举办各种竞赛活动,政工干部就要思前想后,从提出方案到落实,从举行到成功,再到总结经验,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每一项都不可或缺,这就要求我们的组织号召能力一定要强。三是创新能力。政工人员思想上一定要与时俱进,时时处处考察群众的思想处在什么状态下,工作才好展开。另外,条条大路通罗马,干工作不能停滞在固有思维上,要刨新工作方式方法。

可以这样说,领导者凡事以身作则,处处当表率,时时当先锋,当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才能使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观念落后,思维方式陈旧,是不可能赶上飞速前进的时代列车的。

创新需要锐气,是由创新的本质所决定的,创新的本质在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们在不满足现状、努力改变现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面对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人们往往容易被习惯势力所束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停留在现时的状况.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墨守成规,不想发展,不愿意去突破,更有甚者,好大喜功,不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问题是别人的,这样的干部,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至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教训是惨痛的,是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引以为戒的。

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尤其是在廉洁自律方面,也应该为自己的言行及发展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并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如果你有了高瞻远瞩的目光,胜利至少可能提前十年来临。

比如说建筑工地上有三个推车运石头的人,你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运石头;第二个回答说:我在筑墙;第三个回答说:我在盖大厦,结果几年以后,第一个人还在运石头,第二个人当了队长,第三个人当了总经理,因为他们确定的人生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命运自然也就不同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决定要跑5000米时,自然就进行着长跑的准备,哪怕你跑到4000米坚持不住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你已经把别人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因为他们只确立了1000米的目标,如今还在900米处徘徊呢!所以,立什么志就有什么样的目标。一滴水也可以照耀太阳的光辉,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一小步走错了,将会步步错,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36-01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1 教师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1.2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1.3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4善于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诱、引导得法

“欲速则不达”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于求成,而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分层次,以理服人,讲求实效,以情感人。

2 政治教师获得更高教学技巧的途径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那么,政治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技巧,主要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论知识修养,是教育机智才能赖以培养和提高的坚实基础。

教育机智的才能,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变得耳目聪明、灵活,潜移默化。许多问题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怎么谈得上机智灵活地去教育学生呢?而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教育机智的基础,虽然教师有了“一杯水”,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交给学生“一滴水”,但教师这“一杯水”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具有准确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否则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遇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捉襟见肘,教育机智便无从谈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征,是教育机智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50-02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众多内容,以宿舍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选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者,教师要校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力点和着力点,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拓展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广度,为全面塑造大学生过硬的思想品质创造良好条件。

一、完善管理制度,创建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形式

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有自身特点,在建立健全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时,需要从学生思想现实出发,强化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用最为实用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互动良机。

(一)健全宿舍思政教育管理制度。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关制度做保障,尤其要规范学生相关行为,这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大学生思想现实来展开操作。为提高相关管理制度的适合度,我们不妨开展多重学情调查,充分征询大学生的参与意见,以体现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特征,达到影响参与者行为的目的。

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时,需要管理主体客体各方达成共识。如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宿舍学习制度、宿舍评比制度、宿舍作息制度等,每一项管理教育制度都需要征得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这样才能提升制度效力。特别是宿舍公约之类的管理措施,需要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管理者提供操作指向。

(二)建立宿舍载体思政教育形式。大学生宿舍载体思政教育形式众多,在具体操作时,需要作出比对和选择。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载体,其职业性、专业性特征较为突出,针对不同专业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能够极大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这些学生的职业意识较为强烈,作为教师,需要观照学生就业方向和成才意向,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更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基本技能素养,为顺利就业成才做好铺垫。

大学生追求个性化成长,特别是对新事物有特殊的敏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跟时展步伐,创新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形式也是大势所趋。环境熏陶、网络教育、个别教育等方法,是大学生宿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见模式。所谓环境熏陶,注重的是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环境的构建,用集体力量创设特定气氛,以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网络教育法,是信息时代的教育形式选择,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对学生思想进行跟踪式教育影响。个别教育是根据学生个性问题展开的具体教育活动,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二、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管理

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涉及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和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群体,这些人应该成为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

(一)加强宿舍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建设,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效度。从不同构成成员角度入手,整合管理队伍,塑造管理人员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管理队伍,已经成为以宿舍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个管理队伍构成中,辅导员责任更突出,提升辅导员管理技巧和责任意识,特别是培养辅导员管理责任心,对大幅度提高宿舍管理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大学生宿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宿舍载体思政教育服务品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性。辅导员具体负责班级宿舍管理事务,强化辅导员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接受崭新思想意识熏陶,也可以给宿舍载体教育模式注入新鲜动力。

(二)利用党团组织深化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干部是重要生力军。党员和班干部代表先进形象,要为一般同学树立良好榜样。因此,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开展激励工作,调动党员干部自我教育积极性,并建立多种激励和监督制度,对大学生党员和干部开展多重教育,使其成为一般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学生干部中,宿舍长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宿舍长要肩负组织、协调、监督、汇报等职责,针对宿舍长制定奖惩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一个学生宿舍都有学生干部或者学生党员,这些人应该成为宿舍载体教育可以倚重的力量。如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可以为其他宿舍树立学习榜样,学生有了带头人,自然能够展开自我矫正和成长。学校不妨将学生入党、评先树优等活动与宿舍日常工作和表现结合起来,以巩固宿舍载体教育成果。

三、开展多元活动,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校园文化生活有较高追求,以大学生宿舍为载体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深受大学生青睐。

(一)设计个性宿舍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大多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专门针对大学生宿舍开展的文化活动却比较缺乏,为满足大学生个性成长需求,我们要深入到大学生宿舍中,多方面征询大学生意见,探索宿舍文化活动设计。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特点,不同学生群体也有不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个性需求设计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也为学生个性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宿舍文化活动设计组织时,学生干部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只有调动所有成员参与主动性,宿舍文化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如开展“书香宿舍评比活动”“宿舍征文活动”“防火防盗活动”“公共关系学讲座活动”“文娱联谊活动”“演讲与口才训练活动”等,都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精神食粮,其受众群体会不断扩大,并通过这些活动传递正能量,促使大学生进行思想改造,不断洗涤灵魂,为大学生多元、个性发展提供重要源动力。

(二)拓宽宿舍文化建设广度。宿舍文化活动代表学生精神生活意愿和诉求,在彰显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同时,给大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宿舍文化建设不应该是封闭的活动,而要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契合,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展示自我,从更广阔视野展示个性。在具体活动时,可以在校内展开横向交流,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甚至是社会不同行业联系,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为大学生的多元、个性、健康成长创造机会。

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思路,不妨鼓励大学生拓宽眼界,让大学生从未来成长需要出发,对自身素质展开针对性设计和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目标比较鲜明,职业观比较突出,在宿舍载体教育管理中,我们要着眼大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鼓励大学生走出宿舍,与更多社会人展开交际活动,通过走访企业、机关、工厂,实地观察学习体验,以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社会人才做好坚实铺垫。

篇(7)

中国自古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这是古代圣贤的先见之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重视人的内在品格的提高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深刻内涵的体现。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然风云如何变幻,亦岿然不动,是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的。我们的祖先在社会教育中,将修身养性放在人成才的众多要素的前列,可见他们是十分重视对人的内在修养的培育和做人素质的提高的。读书应该有更为高尚的追求,而不应该局限于眼前的浮华。读书的本质首先在于完善人的心灵世界,使人从自然属性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在当今略显浮躁的社会中,虽然人们受教育的内容更规范,年限更长,知识更丰富了,但不少人在成才的标准上却显得目光短浅了,这主要体现在对人文素质要求的降低。人文素质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指标。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们在庆幸改革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进步的同时,更要警觉到一些腐朽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正渐渐占领着我国人民传统的思想阵地,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如注重“德性”、“重义轻利”等受到严重冲击。市场经济强调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的或最终目的,而忽视社会和人的价值,那是得不偿失的。由于现实中的各种物质利诱和外来腐朽思想的渗透,人们对于成才标准的判断上出现了有违社会发展规律的现象,如“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是“将来能挣很多钱,过上富裕的生活”,“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等。人们在成就的获得上,更加注重速效,而容易漠视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他们更讲求务实,追求即时的满足,对于人生的真正意义和目的等做人的最基本的问题失去了耐心,这是不健康的表现。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贫乏了,科学发展了,人文素养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种现象不仅在基层民众中存在着,在纯洁而神圣的高校校园内也有滋生蔓延之势。

在高校校园内,有些人包括相当一部分本专业的学生甚至教育工作者,对哲学社会科学丧失信心,失去耐心,甚至为此自卑。他们向往那些具有实际操作性能,能较快带来效益的知识,而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在从内在塑造人和提高人的修养的知识却时常遭受冷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明显表现出务实性,但往往又是短浅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其它的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往往较多地受到学生的青睐,因为它们能较快的转化为直接的效益。而社会科学知识因为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在当今讲求速度,追求效益的社会中往往被轻视。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正是一个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表征,也是人类的祖先留给后世子孙的无价财宝。如果说科学素质的培养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真”的话,那么,人文素质的培育则有利于人民认识“美”和“善”。如果说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我们和自然界的沟通,那么人文素养则是指导我们如何实现同自然界交流,使人成为真正的高尚的人。一个社会整体的人文素质状况是衡量该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人高级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青年大学生身系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祖国需要的不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卓越技能的能做事的人才,更需要兼具品德和文化知识的会做人的人才。然而,当前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不热爱本民族历史文化,崇尚西方文明;不关心民族社会,注重个人和家庭;诚信道德不高,不懂得感恩等。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做人是人才素质中最根本的要素。如果说专业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一技之长,成为“才” 的话,那么渗透在其中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则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真正的“人”。“人”在先,“才”居后,没有“人”就无所谓“人才”。大学生是民族和社会的希望与未来,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素质,不仅要有“我”的意识,更要有“我们”的意识。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中的人文素质,是整个社会要共同承担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基地

高校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更要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负责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在此。思想政治教育自古有之,也是历代社会教育体系中最为敏感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其所辖民众乃至整个社会所进行的旨在维护阶级统治需要的统治秩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际有效的渠道,它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既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又对其进行崇高的道德思想教育以及深刻的理论知识教育,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广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所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所进行的一切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局限于少数思政工作者的活动,而是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共同从事的事业。它是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并把高尚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等内化。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渠道作用。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形式不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它是高校各层次和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以及自身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前提。在必修课的指挥棒下,大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素质。有知识不等于就有了素质,素质是在知识基础上的内化。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但也容易形成各扫门前雪,各自为阵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大家,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都应该关心国家和民族社会,没有民族社会就没有个人的一切。作为“社会的”人要从整体去把握社会,运用科学而崇高的世界观引导我们研究科学,从而使各种知识都服务于整个社会。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当前的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主要表现为社会利益关系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关系的多样化,人们价值追求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和网络化的普及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清静的大学校园也难以置身事外,而且容易受到冲击,所以,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还要传授他们人文知识,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一个不懂得关心“人”的民族是危险的,没有希望的。

其次,最为根本的是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便于大学生接受。它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大学生们进行从理想信念、道德生活、职业家庭、法律社会、国情历史、理论等各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心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变期,是成才的关键期,所以更需要给他们提供正面的引导。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由、民主和独立意识,但又不够成熟而且依然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加之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成长容易出现偏差,拜金主义滋生、享乐主义抬头、个人主义蔓延。同时,大学生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独立,有主见,其实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意志不坚定,受挫能力不高,不知道如何适应。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其实也是较为脆弱的群体。

新生代大学生总体上家庭条件较为舒适,自幼习惯被赋予,依赖性较强而不懂得珍惜,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他们喜欢眼前的花花世界,却不愿意思考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引以自豪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一部分大学生面前失去了其应有的光辉和尊严,在一些大学生眼中,民族历史文化只是一种古老甚至枯燥的传说,但这些恰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他们有些人不热衷思考有关人生的深沉话题,更喜欢关注眼前的物质世界。有些人不热爱钻研深刻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而愿意把精力投在某些实用性的课程或技术的学习上。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要丢掉关于人自己知识的学习,那是得不偿失的,对整个民族来说也是危险的。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工具性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关于做人的知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篇(8)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4-01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知识功能、德育功能于一体,其中,知识功能是载体、是手段,德育功能是目的、是归宿。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功能。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品格功能。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品格。

(三)文化教育功能。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朝气逢勃有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世界又有不成熟的一面,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义务意识薄弱,容易片面地看问题,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应当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教育学生做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宗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还应做到以下两个统一:

(1)要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统一起来,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它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其性质应是智育和德育的统一,以往的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忽视了人的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的学生既高分低能,又高分低德――知行脱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其显著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能力成了市场竞争的羽翼和决定胜负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历史大跨越。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和素质的提高有其独到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民主观、价值观。学生只有具备了精良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将来才能明辨是非,坚定立场,端正人生的航向。

篇(9)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尽量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成功的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的平台,让其充分展示自身才华。在学习中,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并及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他们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从此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权威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感情,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顺利进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并掌握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动力方面的因素。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不断凸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课前播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握心中重千斤……"乐曲。由于乐曲学生比较熟悉,有的同学甚至随着乐曲唱起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将学生带入了课堂,带入了知识的殿堂。学生学习动机一旦被激起,就能为教师上好本节课打下铺垫,课上好了,也就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我曾对3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我在讲授高中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在课堂导入上作了巧妙设计。我先拿出口袋中的诺基亚手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诺基亚品牌来自于世界上哪个国家?"当学生作出"芬兰"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芬兰这个国家还有什么让我们中国人很羡慕?"很快有同学说是"社会保障"。 这时我加上一句:"芬兰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形容为''从摇篮到坟墓'',下面来说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导入,把学生引向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标准实现。

四、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思想政治这门课有着大量琐碎的知识点需要记忆,这注定了学好它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学生是否有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尤为重要。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是人的主观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当他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挫折时,不仅能够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还能发展自己的智力。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中就不会克服各种困难,学习也就不会取得成功。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应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教学中要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同时进行有效的启发与诱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认识、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教师以身作则。

身教胜过言教,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有重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当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时,不要低头,而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面对困难不妥协、不屈服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接上页)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明确了这些才知道思想品德课程应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也才明白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自身教学素质过硬的基础上,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氛围中,在课标的明确指导下,再对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优化,思品课一定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结合课标的要求选取适合的材料和鲜活的生活实例以及必要的活动准备,是一堂思品课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故事引入,情景再现,巧设疑问激趣,诙谐幽默的描述都无疑是成功的开始。

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能激发求知的活力和丰富的情感,重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会让他们感觉知识是自己努力探寻的结果,更易获得成功感。加上必要的学法指导也不忽略教师的作用。

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使课堂始终沿课标的要求发展,有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篇(10)

1 前言

现在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全球性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而经济时代的竞争中综合素质的人才是竞争中的主体。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有,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一,高职院校在以未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具有操作性的内容与目标,不仅要提升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也要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传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二,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让学生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与生活。其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的可以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行融合,充份的展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与活动性。

2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为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

现在许多的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素质越来越关注,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职业能力弱,创新意识较差,合作精神等一些都需要不断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职业素质较差,造成了在就业的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我国的发展产生的阻碍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协作和谐素质与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进行了培养,也是其培养的主要目标。所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主要的目标,对于学生的职业理念进行树立,对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择业鸡肉与就业观进行确立,在政治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行促进。

3 以身作则,首先师者要树立正确的奉献观

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师职责进行履行,那么就需要对自身的工作性质进行正确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也要树立奉献精神。心中将学生与学校放在首位,无私的奉献自身的爱心,这是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的精神追求。在进行思想政治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为人师表,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提高,通过自身的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定期培训、继续教育的方式对自身的不断提升,对学生与学校的发展进行关心,将自已的特点不断的进行发挥。这样才能以身作责的带动学生的思想。现在时代的进步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转型。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在其中应该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知识内容,提升自已的素质,不仅要有很强的业务技术还可以为学生进行不断的指导,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素质不断的提升,还可以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将来发展中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许多的职业类别涌现,而且其工作的内容也是种类万千的,而一个社会的构成就是需要许多不同种类的职业共同组成的,某一个较好的职业,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参加进入,所以,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正确树立,让学生对职业差异进行正确与客观的认识,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不管岗位如何,都能努力的进行工作,在自身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这些行为会受到社会的尊敬与肯定,对于金钱与物质的获得非必要的手段。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所以在吃苦耐劳、意志力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进行创业的精神也缺乏。在经历挫折时,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在工作中受到委屈,就容易在此而产生其他的问题,所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一些学生只愿意到大城市去工作,或理去一些待遇较好的大企业,对于基层工作不愿意参加,在工作的过程也容易过多的讲条件,讲实惠,对于实干精神与奉献精神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时,应该对学生的艰苦创业与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5 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

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职业纪律,社会的生产活动与职业活动中的反映出了其客观的要求,确定了其规章制度的形式,这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准则。不同的岗位其参与者不同,但是对于职业纪律的原则是相同的,思想政治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着重的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精神、遵纪守法的行为、廉洁奉公的思想进行教育,这些因素是职业道德中最为基本的要求与内容。

6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并加强自我教育

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批评的形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将职业道德的需求做为自身的需求进行遵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具有丰富的职业素质,与对职业岗位需要的满足,对于特定的职责所必备的一些内在条件进行满足。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应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培养的宗旨,对学生的岗位操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对现在经济社会的培养与发展做为主要的教育活动目标,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篇(11)

处在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其自身的特点,紧跟当前社会现实,与时代同脉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具有更大的时代挑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抓住机遇,接受挑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加速自身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并不是新名词,它是由“素养”(literacy)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 Zur 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吸引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其解释为:“人们在知道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Delph循环问卷的方法,结合全美136位受访者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根据这些认识,一般可以将信息素养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点,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中具备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一般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它还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特有的信息意识,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有的,有助于树立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说理性教育,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和心灵的交流,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知识的传播、行为的示范、情感的交流,其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抗拒的亲和力。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主要应掌握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源并能有效检索;会利用网络搜索、整理、归纳、总结数据,传送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可利用电子邮件或QQ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或制作网站(页)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时代,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决定力量。与之相适应,信息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信息时代前,高校主要通过教师或大众传媒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里,学生从教师和大众传媒得到的信息是经过“把关人”筛选过的,它体现“把关人”的意志,倡导的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当今信息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信息垄断,通过国际互联网向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全时空推销自己的道德价值标准,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把网络变成了他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的工具和手段,企图把西方的政治、文化乃至于社会制度变成世界标准。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由于长期上网,他们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信息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民族意识弱化。此外,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遭受冷遇和经受挫折,每当这时,一些大学生不是积极地调节和完善,而是沉溺于网络交往中,过分依赖网络虚拟的交往来寻求安慰和满足,从而更加消极地对待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甚至逃避存在缺陷的现实世界,使家庭成员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道德情感冷漠。由于网络具有可以自由匿名隐蔽的特点,部分大学生利用这一特征放纵自我,带来众多的道德失范现象。所以,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思想理论教师要教书育人,就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但在技术上要介入网络时代,而且要在观念上介入网络时代,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活跃在网上的学生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分析网络上道德、法律、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原因,才有实力去争夺网络思想阵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是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他们有稳定可靠的教育信息资源,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其传统的信息权威逐渐失落。目前,网络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而高校思想理论课的特殊使命又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的发展,增强对网络的适应性、操作性,趋利避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了较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快捷地寻找、组织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执教能力、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校传统思想理论课强调灌输,采取封闭式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学生再也不可能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场所接受教育。在互联网上,学生随时可获取所需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所以,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运用,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对课堂知识进行重组、创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生通过现代媒体,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实现知识的重构和创造,获得学习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这正适应了当前所提倡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处于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学习、认识、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策略

我们认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争夺思想阵地的危机意识。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宣称:“我们将把民主和自由的大旗插到网络世界中去,让它在那里高高飘扬。”这是西方世界对我们在网络领域实施的“和平演变”。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思想战线的阵地,不去占领,非或反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争夺阵地的危机意识,积极抢占网上的阵地。此外,还应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具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意识,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继续巩固课堂阵地。

(二)制定教师信息教育培训规划及评估标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应成为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培训的规划目标,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范畴和组成部分。培训的内容应当从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要求,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结构出发,设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体系,着重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处理,以及信息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综合应用的能力为目标。培训的方式可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远程培训、面授培训)及专职进修等多种形式。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师信息化评价标准,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将信息素养与教师晋职、升级挂钩,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热情和追求,主动研究、探索和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形成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与教育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三)改善高校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