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4 11:43:49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1)

2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策略的应用

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关于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历史也是比较漫长的,而且也形成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本文就某公司在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开发进行简单的分析。

2.1公司的基本状况

作为一个资历较深的国有企业,该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类别是比较多的,而且相关的生产工艺也是比较成熟的,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整个的生产周期,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公司决定进行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效益。

2.2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策略应用

某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综合的方法,先用SSDM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实施,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原型法,将该公司资讯网进行局部“复用”于本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对于公司的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很好的开发出适用于本公司发展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和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3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

该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开发实施,把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引进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同时采用生产物流的计算机管理,提高生产物流的快速适应性和准确性。不仅能够很好的对整个生产物流有一个全面的把控,同时能够及时的反馈相关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实现连贯性的生产、物流的全过程。该公司在进行系统建立的时候精简了不少的交叉性的生产过程和物流运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首先,详细的数据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涉及到市场的需求量、车间的生产量和生产计划、仓库的库存量等等多个方面,并且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共享。其次,减少闲散的生产管理人员,实现小组作业的管理方式,定期的进行生产状况的数据统计,实现量化管理。第三,采用电子软件进行库存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第四,建立及时有效的系统维修和管理机制。

2.4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该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工作应该自顶向下地进行。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逐层深入,直接进入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并利用前面所述的形式原型法的开发策略和面向对象模型的开发方法。让用户可以逐步了解和认识系统,加强用户的介入意识,使系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整个系统考虑到操作方便易懂的特点,并按照整体系统结构的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即在每个系统中、程序中都采用将系统分成10个模块,让操作者都能从桌面上很容易操作程序,使普通水平的职工容易使用并接受。所有各模块均由一个菜单统一管理,将系统功能模块放置在桌面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从菜单上调用某一模块,来完成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模块与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和实用性、模块之间主要是依靠数据文件传递信息,使各模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生产物流管理子系统是关键,加上物资供应子系统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生产物流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库存的周转率,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生产计划管理菜单主要根据公司生产计划情况,工程用料计划情况,采购及库存情况及各分厂的实际生产输入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如根据合同的签订,变更修改生产计划生产中出现的临时问题进行汇总平衡。辅助决策部门对各种产品的生产和协调。库存管理由物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及库存统计等业务功能构成。入库管理工作主要是对采购的物资进行验收、核对入库,并以合同库中的相应合同执行情况及时修理以及对库存信息数据库中相应物资库存数据及时做出修改和增添。出库管理根据各部门领料单及物资调拨单进行物资发放,并及时修改库存数据中相应物资的库存数据及有关出库信息等。库存管理主要是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产生库存信息报表,并建立和维护库存信息数据库,为物资计划提供依据。物资统计是根据物资入库、出库及库存信息,对物资计划执行、资金占用、物资消耗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物资计划制定辅助决策提供参信息和依据。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2)

2应对措施探究

2.1安全生产基础措施改进

(1)技术创新。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主要包含:①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安全控制的核心就是对整套生产装备的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传递至中央控制中心,实现实时危险预警,预防危险的发生。②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的监测技术。该项技术适用于在腐蚀物质较多或者较为密集的生产场所或者设备。通过特殊检测技术,在不影响正常运转,无需拆卸的情况下对设备的薄弱部位或者环节如凹槽或者接缝处等进行监测,并预测设备的使用年限。③防火防爆技术。根据能量释放理论,防止或爱或者爆炸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根源和原理上不使用危险物质,其次,提高控制能量的能力,防止能量和人或者财产接触。(2)重视设备维护。化工企业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有明确且严格的标准。首先,应邀请相关专家对于设备的安全提出专业的技术标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作为顾问更好。其次,在公司的制度层面应该制定出可执行的安全制度管理,针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升降机等国家法律规定的特种设备和其他危险性较高的设备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执行日常的检查、维护、更新和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并备案处理。(3)严格安全操作。为了保证安全,化工企业需要对员工的操作作出严格的规定:①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②每个员工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③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应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2教育和培训

(1)转变化工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观念。首先,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的宗旨就应该具有安全和以人为本的意识。无论是在日常运行,还是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都应该重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耳濡目染更加深刻的安全意识。其次,在后期发展和培训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及时关注安全动态,无论员工素质如何,都应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让员工观念满足发展需要。(2)整合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资源。安全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工科技术和人文管理理论。政府可以从法律制定,支持高校和研究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引导相关行业标准,支持安全员培训入手。同时,对于就安全工作开放群众监督和建议的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彻底地保证安全教育的长远发展。(3)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全面统筹。无论是企业自身安全教育工作,还是社会第三方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制定安全教育方针、编制安全培训教材、强调工作重点时,都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质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规模小的企业可以重点放在技术措施控制上面;而针对大型的复杂的企业,需要从管理、教育、标准、最新动态、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4)安全教育形式多元化。企业在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相对于全日制的学校的安全工程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的员工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之对安全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新时代的条件下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不仅深刻生动,而且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求。然而,企业不能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3)

二、财务管理价值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体现

财务管理价值的体现,主要在于财务管理目标上,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主要财务目标,主要是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满足公共需求作用的大小。本文所谓的企业价值主要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经济事项为依据,根据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产生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得财务管理者得天下。财务管理主要体现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在筹资管理中,不可不考虑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大小。要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出筹资成本,要均衡各方面的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投资过程中,要通过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等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综合现金流动性和收益性。在股利分配上,要合理确定股利支付方式,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财务管理还体现为财务决策职能。财务管理以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通过财务管理目标、方案和评价机制,提高企业价值,发挥财务管理作用。财务决策成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事项,主要是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决策多样化、资本收益与积累平衡化,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价值所在。企业财务管理价值体现在财务预算的统筹作用上。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抓手,财务管理核心是以资金管理为核心,所以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具有统筹全局的作用。财务管理也是根据财务预算统筹筹资、投资、分配和资本经营等。营业预算是根据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统筹销售、生产、成本和费用等,确定各环节资金需求量,平衡各时期资金使用情况。资本预算主要是根据筹资和投资情况合理确定筹资投资项目,合理确定筹资方式和投资项目。财务预算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管理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量,根据资金量决定股利发放多少和股利发放政策。企业财务管理价值体现在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更能充分地体现企业的价值管理理念,可以全面考虑企业资本成本,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筹资决策中,要更多的考虑资金成本,降低资金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投资决策中,要用投资项目来获得收益,要将成本因素考虑在内。在股利分配时,要全面考虑内外环境,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根据企业的成长发展周期合理确定股利分配政策。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进步,他更侧重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根本手段。

三、建立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量

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加强资金管理是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减少资金成本,增加借款比例和调整支付股利。充分利用剩余现金,扩大经营资金,加大市场份额。

(二)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价值管理的出发点

新模式要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价值管理为主线,注重价值管理,树立风险价值,时间价值管理理念,为企业管理提出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率,健全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三)不断创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点,各企业要深入调研,了解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及发展战略,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优化财务管理环境,将传统的财务核算和监督转换为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创新,加强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协调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原则,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筹资、投资、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上实现创新优化,不断构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价值观。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自觉发现企业对于股东、债权人、社会、社区的作用和重要影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4)

1.1企业工作人员严重缺少安全意识

在企业发展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尤其在很多低危害性的化工企业或者企业内的底层员工,还严重的缺乏安全意识,他们的安全意识依旧比较薄弱,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些工作人员通常都会将上级领导所交代的事项忽略,例如,在工作中,很多低层工作人员常常不会穿戴防护用品,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检修的事项,他们也不会在所规定的检修时间内完成检修,通常都拖延检修工作,使检修周期延长,并且在进行高危作业时,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工作繁琐,习惯性违章,不按规定和要求进行作业。也有很多小化工企业的管理层,包括主要负责人,他们把安全生产“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就是不放在心里”,只顾着追求眼前的利益,很少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资金,如,在企业内部不配备消防设备和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很多时候都缺少安全人员进行管理,员工在进入企业内工作以后,企业也不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工作方面的培训,使很多工作人员缺少安全意识。

1.2安全生产缺少健全的制度进行管理

在很多化工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共性问题。很多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并不明确。有的化工企业有安全生产制度,但是这些安全生产制度严重缺少针对性,与本企业内的实际情况不符,很多时候,这些企业内的制度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抄袭的,仅仅是一个摆设,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1.3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存有很多的安全隐患

很多化工企业在生产现场上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首先,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布局上不够合理,物件的摆放也占据了很多的用地,缺少充足的安全空间,更加没有一定的控制设备,导致生产现场的安全间距不足,同时,还存有消防通道被堵的现象。其次,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时间通常都比较长,导致出现了化工企业设备老化,还有严重的被腐蚀的迹象,也有个别的设备已经无法在正常的工作,应该进行一定的更换,但是化工企业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更换。也有的化工企业,在设备维护方面工作不完善,严重缺少安全控制装置。最后,很多化工企业严重的缺少紧急停车和自动连锁及安全报警装置,发生事故后不能有效减小事故和有效报警,例如,具有高危险性的涉及到氯化、硝化等工艺生产方面没有安全报警装置。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隐患的有效解决措施分析

2.1抓住安全生产是关键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已经成为了共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如果缺少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出现事故是必然的。为此,在生产的过程中,无论是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还是底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抓住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作为化工企业的生产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才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化工企业当中,要大力的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对员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事故警示教育等。与此同时,化工企业还需要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传播安全教育知识,确保员工能够通过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的实施,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员工的思想上有效的消除员工的安全隐患,“变不懂安全为懂安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能够坚守自己的那份责任,管好自己,为化工企业生产提供一个安全生产的环境,实现在化工企业工作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的理想型生产理念。

2.2完善化工企业内安全生产制度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制度的存在是保证企业展开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企业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制度,才能够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保证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为此,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行当中,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企业内部制定一套设计内容广泛、生产安全细致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等制度。用这些制度去保证化工企业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员工的生命安全,切实的实现制度与责任,将其挂到岗位上,并提醒岗位人员要认真的贯彻落实,用制度去规范化工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行为与思维,真正的做到以法治厂,以制度管人。让使员工在日常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等。

2.3经常检查排查,加大安全投入,消除生产现场隐患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要真正的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对化工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公司至少每月度化工生产企业的施工现场检查一次,安全主管部门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车间至少每日对施工设备等检查一次。同时,公司还应进行普检、抽检、专检等工作;还要安排主管领导以及安全员市场进行巡逻检查、监督检等;化工企业车间也应经常自检、互检;班组还要在上班的时候与下班的时候进行检查,并做好安全交接班的工作。并且,各个部门在检查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检查记录,一旦有问题存在,那么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发确保能够将责任与义务真正的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检查排查隐患是手段,最终治理隐患才是企业检查的真正目的。一旦在排查过程中发展由隐患存在,那么必须要进行一部分的投资,将这些隐患消除,禁止为了节省企业生产投资而使得机械设备带病运行。长期以来,化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整改现场隐患难度都很大,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甚至需要企业停产整改。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安全投入,使企业实现本质安全。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5)

2鞍钢钢材加工中心生产系统优化模型2.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建立2.1.1产品品种产量优化模型①的建立1.有关情况分析:与产品生产利润最大化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单位利润、加工能力、各种资源量及市场需求情况等。2.确定决策变量从生产现状分析来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挑选、加工各品种的废次钢材、向外输出各品种的废钢铁。在此,我们以各品种产量为决策变量,Xj(j=1,2,……n)为第j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均由财务部门核出。3.约束方程系数和右边常数Bj的确定(1)为了简化问题,可以将所有废钢产品按其加工性质的不同,测算了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挑选工时、切割工时、打碎工时、打包工时、冷剪工时、爆破工时,及每天全厂所能提供的总工时,以便统一考虑生产能力。(2)各类产品的原料是生产回收和非生产回收入厂的废钢铁资源,生产科根据历年的统计资料及99年的计划回收情况,可估算当年的各大类原料的资源情况,从而给出一个资源供应的最大可能值。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情况可核定。(3)关于需求量情况。由生产科、经营科根据企业内部生产实际及外部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4.目标函数的确定产品总利润是产品的单位利润与产品品种产量乘积之和.综上,品种优化模型如下:nMaxZ=ΣcjXj(j=1,2,…n)j=1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6)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质量管理机构,笔者认为这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纵观各企业单位质量管理机构,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由生产部门兼职,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必定不能保证,产品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也就没有做成品牌的可能性;有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归生产经理管属,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风险,有损品牌形象;有些企业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而且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不受生产部门管制,我认为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最小,具体到下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全面监控,从原料采购,过程生产,贮存环节,产品出厂,产品上市均须有专门的班组或人员进行质量管控,同时质量管理部门应该被授予权利,在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及流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全部人员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管理体系的运用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学习起来枯燥难懂,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即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其质量管理的真正实行也剥离于质量管理体系之外,或者在运用上比较肤浅。实际上真实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会使质量管理得以全面实施,循环实施,消除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与差缺性,质量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行中,首先将现有的组织机构与体系要求的组织进行整合,建议每个部门有至少一名体系专员(可以兼职),保证体系组织的全面及顺畅运行;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目标,每个部门都需要按体系的要求执行工作;接下来就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实施,定期验收现场成果及实施过程产生的记录,以督促体系运行及形成既定流程与模式。在质量管理的运行中,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体系的理念及内容是必须的,不断解读,不断掌握体系要求的精髓,将每一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落脚点,与实际工作对照对应,才能落到实处,起到既定作用。

三、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任务要求、实施方案等,那么是否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这些需要靠有力的管理制度去维持进行与维护其有效性。建立源头质量管理细则、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细则、成品控制质量管理细则、市场投诉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制度制定若不执行,形同虚设,因此还需要设置考核人员、考核责任,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承担考核的职责,考核既要有随机性的考核,也要有全面性的考核。随机性考核起到激励监督作用,全面性考核起到公平和评价的作用。

四、过程控制的实施

生产过程出问题,必定会产生不良的成品。过程的监控至关重要,规范正确的过程操作产生优良的结果并避免无谓的返工,控制不合品的产生又降低成本,所以过程控制应该加大力度。生产过程的现场监控是保证成品结果的必经环节。过程控制要在每个工段设置质检人员,监督过程实施的有效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操作程序和操作关键点,为保证前一过程结果的质量,最好采用过程检验,检验合格后转入下一程序。如果前一环节已经不合格,那么后一环节的投入是毫无意义的,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延误交货期,这更说明过程监控及检验的重要性。过程管理可以誉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员的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能源的管理、材料的管理、现场管理这些全部容纳在过程管理中,过程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的管理就是成功的,效益也会随之提升。

五、检测

检测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先进的检测技术、严格的管理水平为质量管理提供准确严密的数据。如何实现检测的准确性,笔者认为关键有以下方面。(1)人员方面,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有宁为真话负罪不为假话开脱的正义精神。选择具有资质,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2)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严格避免任何干扰检测人员检测判断的组织划分。管理人员承诺不多检验结果进行干扰。(3)检测仪器,采买著名厂家、国际领先技术的检测仪器,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与准确性。(4)学习先进权威的检测技术,避免使用老办法、土办法、遗留办法。(5)实验室的管理运行尽量采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ISO/IEC17025管理运行,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分析、预防和提高

在国内的企业中,往往出现产品质量经常上下波动,同一质量瑕疵反复出现,使得PDCA循环总是在原地打转。因此,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总认为是老面孔。在日本企业中,第一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是不允许第二次发生的。他们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然后分析总结成为制度,用以预防同一问题、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重复出现同一瑕疵只能说明措施不力,或者是一种失职。使用分析、预防的手段,产品应当是不断提高的。无论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外观以及服务,均应该得到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升级换代,赶超同行产品,而使自己成为品牌。

七、以人为本,双向激励

以为制定了好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优异的管理绩效,实际上再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都是人建立的,铁的制度是要靠人来制定,也要靠人执行,更要考人来监督。一个企业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性。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让大家产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关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应该是双轨的,不仅有负向激励,还应该有正向激励,正负平衡,保持工作集体这辆火车永远在轨道上正常高速行驶。

作者:杜美丽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康清.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0,(19):116-117.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7)

我国的化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经济实力有限,在生产设备、技术、以及管理方面都有待完善,例如中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等等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比较关注的往往是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利益,缺乏安安全生产和管理意识,在设备和管理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这就为企业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员工对安全生产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而且企业在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没有给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都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另外,企业生产设备由于长期使用而缺乏维护、保养,在运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故障。

1.2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上层领导人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企业往往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也因为一切服务于生产的缘故而不得不让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给出让步,只是进行简单的程序工作,而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往往了抱着应付的心态,没有都企业的安全生产重视起来,就更无法做到安全生产。另外,多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1.3生产技术、设备落后

化工产品在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达不到一定要求就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极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使用的易燃易爆产品阻火器设备陈旧,相关防爆、防火措施落后,更新速度慢,对生产设备的压力表等各种指标仪器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等等不良现象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都非常重视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投入,因为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入却不容乐观。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更是重中之重。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人身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树立良好企业想象,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1强化生产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要强化生产安全管理意识,让企业员工认识到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凡是安全第一,这是始终不变的活动原则。安全是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这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的问题。第一,企业要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树立安全生产理念,高度强调安全生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对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配置高要求、高标准的生产设备,从多反面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二,企业要对生产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让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普及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上下一心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做,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是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和相互监督,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各级、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实施考核惩奖规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自我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自我约束,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同时也可以进行相比监督,降低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加强生产设备的检修、维护

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其生产过程复杂,涉及到材料危险性高,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如果生产设备不完善或者是存在质量问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加强生产设备的检修、维护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长期处于化学气体环境中,各种生产设备极易发生老化、部件磨损或者是被腐蚀的想象,这些情况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常见重要原因。所以企业要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制定针对生产设备的维日常方案,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检修、更换,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另外,做好对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的监测工作,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采用解决措施,把危险系数降低最低。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电力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运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人们对电力供应有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就县级供电企业而言,其安全管理相对较为薄弱,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找出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的本质安全能力尤为重要。

1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管理层级原因,加之改革发生职能转变等,还客观存在一些问题,短期内无法全面消除。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一样,危险点多、风险很大,虽然基本上能够实现有效控制,但总是令人放心不下。

1.1安全管理职责更重了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企业实行了政企分开。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营以及社会休分工、集团化建设,电力企业不再具备行使政府管理电力的职能。从本质上讲,供电企业除了自身的企业生产经营,同时要履行好国企社会责任,从投资建设至日常管理与供电服务,集工作职责于一身,最重要的是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如果安全搞不好,一切都等于“0”。1.2安全管理范围更广了35kV及以下的电力设施、相应所有用户,都属于县级供电企业常管理和供电服务范围,而用户产权分界点是电表出线。所以,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范围更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控制就更加困难、更要用心。

1.3相应的技术要求更高了

在未进行改革之前,计划经济环境是当时的主要环境,电网电技术不够发达,线路陈旧,供电紧张,停电现象经常发生,产当时的一种习以为常。而在当前,你用电我用心,四个服务不讲价,因而供电质量和连续性已有基本保障,即使偶尔停电也要先公告、保证在公示的停电时间之内复电。很多用户是不能中断供电的,所以双电源、自备电源、分布电源进入电网,输电、变电和配网开始实现自动化,电网技术要求高精尖,工艺更加复杂,缺陷、故障和事故处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相应的管理与工作技术、技能须更加提高、增强。

1.4管理仍旧存在不到位

安全生产管理者的履职能力欠缺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从调查和工作现状上看,现在的县级供电公司的管理人员中,还有安全管理人员不熟知业内“门道”,也不会看“执闹”,有人几乎仍然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对单位实际的生产情况不清楚,没有进行正确分析,而出现问题时,只会责怪、抱怨,认为是员工素质低下、电网薄弱,尽找客观原因,或到“朝中”找人去“摆平”,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也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够严谨,在管理中,没有深入,不会找寻问题的根源,安全管理工作思路了不清,没有全面严格执行闭环的安生生产和供电服务工作流程。

1.5基础依然较薄弱

①县级供电企业,电网维护到“最后一公里”,供电服务至用户最末端,典型的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首先,电网结构不够合理者还不少,尤其是边远区域网络、设备成旧,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②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稳定,离不开管理与监督,还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生产维护与供电服务中存在的与安全有关的问题。③企业的安全监督体系有待建全,监督与保障职能还没有完全很好的发挥作用。④人员配置不够科学,不能放手进行管理,业务能力有短板,工作未能很好的展开。简单的说,就是在很多县级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部分功能是空架子,没从根本上理顺机制,人岗不对应,企业的管理方式依然太过单一,职责分工不够明确。⑤相应专业员没有很好、系统的培训,结构性缺员引起安全工作上的实质性缺位。

2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相应措施

电力企业一直遵循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人的智慧,采用人防、物防加技防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1基础管理是安全工作的前提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①加大安全工作“软件”和“硬件”建设。一方面要健全组织、强化监督、完善制度和加大安全检查整改力度,落实专人负责相关方面的工作,查出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②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宾行实实在在的考核与激励。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技术能力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引导,以思想引领为先导,重视安全思想工作,把各项指标、方针落到实处。再者,安全环境的创造很重要。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守安全,时时保安全”的良好环境,真正使安全文化思想有效落地。③要提升安全供用电工作的科学含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a.加强对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的预警和监控,防患于未然,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b.需要用科学的原理、科学的思维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不允许存在侥幸心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c.要把供电服务工作和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结合起来,把安全工作渗透到社会责作中,供电一方,造福一方。

2.2机制建设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控,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的原则,发现和整改存在隐患,形成机有效的工作机制,否则安全工作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2.3目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核心

供电企业的安全指标,就是人身伤害、设备损环和大面积停电“三零”目标。县级供电企业要保证安全目标这现,就要根据目标,授予所管理的部门和单位相应的权利,层层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要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在工作中,要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过程控制,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使实现目标的整个流程可以层层推进,这个目标就只会越离越远,实现不了。

2.4有效投入是电网安全的保障

网络是电能的传输通道,人是电网中最强的生产力。要做好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两项工作:①解决好电网建设与改造的问题,要不断加大投入,做好、实基础配网,建设坚强电网、特高压、智能电网。②不惜代价投入人力资源,要能发现人,培养人,用好人;专业要求高的方面要引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要能拓宽渠道让员工成长、成才;要想方设法,通过技能比武、劳动竞赛、QC小组活动等有效形式,提升全员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和供电服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基础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加过程控制,并结合加大电网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刘德满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9)

一、虽然成本管理在珠三角的企业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成本管理一般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成本管理内容僵化。目前,很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而对企业的研发、供应、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相对忽视;将成本管理的目的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强调节约和节省,而不将产品成本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大收益。同时成本管理的模式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只考虑财务成本,以事后核算为重点,简单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有效的事中成本管理和监督,以及事后分析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2.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合理。在企业成本管理对象复杂性、多样性日益加剧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上,不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管理软件,从而导致企业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功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而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或是过多倚重ERP(MRP)中的BOM来控制成本,而未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和控制。对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即缺乏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而忽略了价值链的分析,尤其忽略对竞争对手价值链或成本链的分析。同时,传统成本管理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工时、产量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过分地强调有形成本动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忽视了对企业影响深远的无形成本——结构性成本的管理,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产品的复杂性、生产设备布局等。

3.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参加成本管理的人员仅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财会部门及下级核算人员),未涉及到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也制订了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降低消耗指标等,但缺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4.忽视库存成本。多数企业忽视电子元器件易氧化、电子产品细分型号多、多数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在研发阶段过于标新立异而选择特殊的材料(产品之间不通用),造成原材料种类繁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不注意适度控制,从而造成库存数量过多;在质量控制严格的企业,3~6个月即要报废处理一批元器件,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因为数量增加而增加了仓库租金成本、仓管人员工资成本。

二、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不断影响的领域,没有100%优秀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的方法。笔者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之经验,结合时下一些成本管理的方法,对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做以下探讨: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成本管理的成败源于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因此,企业不但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培养与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2.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适合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企业制定的控制制度规定企业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名称),由财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市场、研发、制造等部门领导任副职,组员要包括成本主管会计、销售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结构)、工程部人员、制造经理等;制定成本管理委员会的权限和议事规程,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奖惩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建立产品成本管理评审的流程,在产品各阶段,如市场定位、外观设计及包装、产品研发阶段选料(主要部件和结构件)、产品试产、产品量产、包装、运输等做到事前介入评审,从而敦促各相关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从而最大化地增加企业的利润。成本管理流程应该与企业的其他流程相结合,但必须独立出其他流程。

3.成本管理必须要在有归集的准确数据和业务流程比较齐全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在采购环节、库存环节、生产环节、出货环节及管理环节制定合适的数据归集口径,口径必须具有一致性、一贯性;企业可以在前期多花费用、重点加强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同时可以通过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不断地核对数据,从而不断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珠三角外向型电子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OEM、ODM和上述两种模式与自有品牌共同存在的模式,多是以订单为主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因此,开发管理系统时,必须基于订单主线模式来编写程序的,以订单为主线来进行控制和核算。在ERP的设计过程中,要从订单评审、订单生产、订单出货各环节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真正地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有设计了企业合适的ERP才有利于成本管理,否则也会有碍成本管理。

4.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基于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先合而治之,后分而治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细分成以下几块:新品研发、产品试产、市场拓展、接单、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物流、日常经营管理等,在实际中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成本管理应先着眼于不断改善、简化各业务流程,减少流程反复的次数,力争做到高效率;简化流程就像是挤海绵里的水,行为应一直持续。在每个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中加入成本管理的环节,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进行控制。具体阐述如下:

(1)在新品研发阶段,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市场开拓人员等企业相关人员都应参与早期的评审。这里重点要关注三块:①材料(电子元器件)成本管理,技术人员选料的原则应是除了特定功能的原料外,其他的原料全部选用通用材料;在类似的材料中,应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②产品尺寸控制,研发人员应与外观设计人员充分沟通,确定企业产品的尺寸,尺寸应限定只有少数的几种,切勿五花八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物流费用、产品的结构件和包材,又因结构件和包材有最小定货量限制,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增加库存成本和材料报废损失。③模具类型的控制,销量预测应该是市场部门在新品评审时就应确定,销量预测直接影响模具费用,模具费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做好研发阶段成本管理的前提有三个:①企业应建立齐全的供应商库,材料价格等能及时得到更新;②研发技术人员应熟悉相关领域各种材料的价格,或者进行内部询价;③有一个懂产品结构的成本会计来主导评价研发人员选料是否适当。笔者个人认为:在一般的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里,研发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最关键的,是整个产品成本管理的源头。

(2)产品试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做好两块:①初步统一产品成本数据归集口径,建立产品成本数据归集的模式;②对产品上马前的各项成本预测数据的检验,根据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确定量产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及产品生产交货的周期。

(3)日常管理活动成本管理应利用预算控制的方式进行,企业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效率、精简人员,只有人员减少了,降低成本才会有可能。市场拓展成本的控制的关键就是用最有效益的手段来取得最大的市场反应,总的来说,采用先预算再发生后比较的手段来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以下几个控制:①加强对国内、外展会费用的控制;建立展会效果跟踪机制,有选择性地参展,控制参展次数。控制展位面积,实际经验表明:除了是奢侈品外,参展面积过大的实际效果很小。②加强对宣传手段(途径)的控制。③加强对宣传用品的控制,做到少量多批的印制和发放宣传用品。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10)

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管理"上做好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篇(11)

【论文摘要】本文以福建省邵武煤矿为例,通过对煤矿成本与费用等因素分析,探讨煤矿企业可行合理的成本构成,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企业成本核算内容,适应改革和发展形势的要求。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价值的范畴,在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要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额。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成本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越低企业纯收入就越多;(2)成本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成本还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因此,成本的经济实质也决定了成本会计反映的首要职能,也就是从经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支出,提供实际的成本核算资料。 二、煤矿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特点 目前,煤炭行业成本核算是依据1991年能源部制度的成本核算办法,1993年取消了行业会计制度,但是,煤炭成本核算基本框架没有变,还是按照计划经济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它仅核算煤矿的直接生产成本,导致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通过制造成本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不足 1.随着矿山开采时间的延续,开采条件在逐步恶化。如开采水平逐年延深,排水、提升系统越来越复杂,地温增高导致通风费用加大等等,使得煤矿企业产量逐年递减,成本却逐年上升。 2.煤炭开采过程中,其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粉尘的伤害,这一伤害是逐渐的,不可逆转的,这些作业人员的伤害补偿,如果未能在伤害当时进入成本进行核算,将给行业的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3.煤矿职工收入低,绝大多数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回原籍安置也比较困难,所以退休后职工留在矿山的不少。煤矿企业多在深山和边远,其所盖的职工住房随着矿井开采的结束将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对煤矿职工的老有所养、安居乐业,这一最基本福利待遇,也应进行核算,作为当期费用进入生产成本。 4.煤矿开采属资源性的开发,80年代后煤炭资源取得必须有偿使用,存在前期勘探费用,而我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未计入这一费用。 5.煤矿资源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必将枯竭,因而企业也将报废关闭,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安置人员,因而存在退出成本,而这些成本企业却不能预提。 6.煤矿存在特困群体救助成本。邵武煤矿经过48年的开采,现有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2000多人,另有伤病亡遗属等困难职工多,生活贫困。作为国有企业,我们积极对困难职工展开困难救助活动,给予发放救助金和慰问金,仅靠提取的福利费根本无法解决,而不足部分也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体现,仅近几年,矿上支付春节慰问金平均每年就达100多万元。 7.煤矿企业存在改制成本。煤矿企业要走向市场竞争,但企业背负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要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就必须对担负的社会职能多的矿山学校、矿山医院和矿山公安分局进行剥离,对矿办企业进行改制。仅2011年一年,矿上对相关单位进行资产剥离和改制成本就开销2000多万元。 以上特点是煤矿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按照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