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项目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4 13:29:20

企业项目论文

企业项目论文篇(1)

企业的生存靠发展,企业的发展却要依赖于投资。这里的投资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同时也包括企业原有领域内的创新。固然,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依托于某个项目,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企业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创新,无论是产品线的延伸还是现有产品的改良,都会面临来自技术、市场方面的风险,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就具备了投资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项目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种选择和决策,无论是扩大再生产或是开拓新市场都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对于单个项目,企业需要考察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相对于企业筹资成本,能否取得正的净现金值,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以及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多个项目的决策,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排序,以此确定项目的投资次序。这种决策方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项目之间风险的相关性,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均衡。因此,我们在多项目决策,即决定资源如何在项目间分配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特征,还需要衡量各个项目以及新项目和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同时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

鉴于项目投资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坚决杜绝决策程序的随意化和形式化,要深入的考察和权衡项目的方方面面,并将项目纳入到企业整体中加以系统的考量。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项目投资的选择和决策做了简要的思考,并对企业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备注】

【1】许世刚,茅宁.不确定环境下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1:65-69

【2】陈海芳,宋平.管理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20

【3】郭百钢,韩玉启.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科学管理研究.2004.2:73-76

企业项目论文篇(2)

Abstract:Theprojectmanagementpatternsuccessfullyimplementstheroletotheprojectwhichplaysbymoreandmoremanypeopletoacknowledgethat,andbecomespeoplesmutualrecognitiongradually,butenterprisesdevelopmentmustdependonintheproject.Thisarticleembarksfromtheanalysisenterprisecorecompetitivepowerconnotation,showedthroughtheprojectpattern,carriesontheenterpriseresourcesusingtheprojectmanagementmethodandthetechnologytheconformityandthebestdisposition,canpromotetheenterpriseachievements,thepromotionenterprisefastdevelopment.Facingeachkindofchallenge,theprojectmanagementonlythentheunceasingconsummationandtheinnovation,canmeetenterprisesneedwell.

Keywords:TheprojectmanagementPromotionEnterprisedevelops

目前,在全球最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公司和军工企业机构中,项目管理作为中心模式被有效使用,如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洛克菲勒、美国海军实验室、杜邦、世界银行、IBM、英国石油公司等,均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项目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应用中仍隐藏着深层的管理危机,其发展和创新是长期性的,还需要在运用中不断融入新元素。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已基本实现专业化与标准化,当前正在向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管理对各类组织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引起学界、业界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从20世纪初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科学管理至今,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卓越的成就和不朽的文明。所谓管理,就是获取和开发各种有效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配置与再造,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纽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组织运行状态的创新性项目活动日益频繁,要求企业不断调整管理主线,由职能管理向项目管理转变,研究表明: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两大支柱。从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以项目为单元的创新活动在各类企业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低到高表现为产品和服务、技术、管理、人才、团队、机制、规则、理念八个层面,它们的相互交融和集中则构成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是一个资源共享,创造共赢的时代,“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绝对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正日益加快,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已难以赶上这种更新速度。因此,由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知识领域的、已掌握企业所需知识的各类人员构成团队来运作成为一种趋势,而项目目标正是以这种团队为基础来实现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对项目的运作与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

2.项目与项目管理

2.1项目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载体。企业的发展必然选择做大规模、增强实力,“正确”的企业繁殖模式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项目发展模式是企业繁殖的有效方法之一。项目发展模式,就是借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对企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业务、新定单等进行“项目”管理。比如企业要进行ISO9000的贯标工作,为了贯标工作的圆满完成,企业内部从员工、到中层管理、高层管理等多个层级人员可能都要被整合进来(打破层级区隔),包括财务、生产、研发、物流、销售等所有部门都要有人参与(打破部门区隔),可能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然后为了实现成功贯标这个目标,共同工作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不同的人员分别负责职能有关的部分,同时又要根据负责人的要求安排自己的计划、进度,提供有关的资源,与其他部门就某些问题进行很好的协作,如果生产部和销售部曾经因为产品质量的问题曾经产生不愉快,那么,在这样的架构里面,他们可能会很乐意一起工作,因为他们的目标变得一致——贯标成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它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这个项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各部门人员的通力配合与协作、得益于相关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企业的发展中类似的项目有很多,企业就是通过不断的完成各类项目,使企业形成了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市场或顾客的需要,从而获取盈利并得以生存和发展,项目使得企业出现了质变,是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动力。

2.2按“项目”进行管理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企业为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面对各种挑战,努力寻求能够提高效率,提升绩效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之必须,按项目进行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即将企业中所有管理活动都作为“项目”进行管理。bEe成功营销网——销项目管理是为一个相对短期的目标去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地说,就是利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将职能人员(垂直体系)安排到特定的项目(水平体系)中去。从贯标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把贯标工作作为一个项目,在对这个“项目”进行管理时,充分使用了企业内的所有相关资源,通过使工作在水平和垂直两个职能方向上顺畅地进行而将工作做得更好。这种方法并非是要打破垂直的、科层制的工作流程,而只是要求直线组织彼此间平等交流,以使整个组织的工作协调完成。垂直工作流程依然是直线经理的职责;水平工作流程是项目经理的职责,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沟通和协调水平与直线组织的各项活动。企业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可以保证:

2.2.1组织的灵活性。企业项目管理采取面向项目的管理模式,把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地配备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项目成员共同工作,为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2.2.2管理责任的分散。按项目进行管理,是把企业的管理责任分散为一个一个具体项目的管理责任,由各项目经理具体对各项目负责,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及完成。此外,各项目经理可以将项目分解为许多小的责任单元。而管理责任被细分为一个个细小的责任单元,有利于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及成员工作的考核、监督,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2.2.3以目标为导向解决问题的过程。企业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的目标和情况来考核项目经理,而项目经理只要求项目成员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目标,强调项目实施的结果,项目成员根据协商确定的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定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灵活地选择有利于实现各自目标的方法,以目标为导向逐一地解决问题,最终来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2.2.4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集中攻关。企业项目管理关注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关注客户对项目实现程度的满意度,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能以项目目标的实现、客户满意度为动力,相互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不断做出科学决策,力争高质量按时在预算内完成全部项目范围,保证了问题解决方案的质量和接受的可能性。

2.2.5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有效结合。企业项目管理可以使企业不断地完成一个一个项目,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促使企业不断上升到一个一个新的作业平台,使企业始终处在发展前进中。对于个人的发展,传统的职能模式使人们追求的是数量有限的职能部门经理,而项目管理为企业每位员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员工责任的界定可以从小项目开始,员工的成长也就从小项目的经理逐渐发展为大项目的经理,同时有利于员工发展为综合性的管理人才。

3.组织结构对项目成功的影响

项目管理与传统组织管理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项目管理更强调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其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企业组织结构也会对项目成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项目的成功起到支持或阻碍的作用。有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削弱其成功完成项目的能力,这在一些以项目小组来支持工作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如果企业的项目部门也需要支持工作,那么意味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支持工作将成为压倒一切的重点。如果想要把精力从支持工作转移到项目本身工作上来,项目小组要承担多项繁重的工作任务,通常很难按时优质的完成项目目标。企业组织结构同样可能会阻碍其共享资源的能力,例如如果你的项目小组需要一位在某一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帮助,由于受到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这名专家供职于一个职能部门,你可能很难同另外一个职能部门共同分享这名专家。

是当前许多企业采取的组织结构。在各管理层次之间总存在着“等级或威望”的鸿沟,在组织的工作单元之间也存在许多职能鸿沟。如果我们把管理鸿沟加在职能鸿沟上,就会发现,企业被分成许多独立的业务组织,它们由于害怕泄露信息会增加对手(其他部门/职能)的实力,所以拒绝彼此间的沟通联系,各自为政。而要完成企业的目标,就需要各业务组织协作配合,项目经理的职责就是使这些孤立的工作单元(操作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跨职能沟通。项目经理向项目管理部门经理或总经理负责,他领导本项目内的一切人员,通过项目管理职能,协调各职能部门派来的人员以完成项目任务。

一般项目的组织形式有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三种形式。项目组织的类型实质上反映了项目负责人为实施项目在获取资源上的可能方法,以及在支配资源等方面的权力大小程度。然而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一种形式是能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甚至是在同一个项目的寿命周期内。所以,项目管理组织在项目寿命周期内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突出要求而加以改变也是很自然的,项目应围绕工作来组织,工作变了,项目组织的形式也应跟着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4.项目管理提升企业运营绩效

在首届“国际软件行业项目管理论坛”中有这样一组对比数字令人深思:印度大软件企业的项目按合同完成率在95%以上;国内某些软件企业的项目按计划完成率不过70%左右,其中全球软件开发项目中只有16%能按计划完成。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巨大效果差距?答案是项目管理的应用。项目管理凭借对工作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四大因素把控的优势,能够使任务过程标准化,减少工作疏漏,并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最终实现用户的满意。如果说以上贯标的例子比较特殊,在企业内部发生的几率有限,那么在销售、采购、生产等运作中也能够应用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吗?当然可以!采购和销售是企业一进一出两大关口,掌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即企业的运营绩效,以下是项目管理在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应用。

4.1产品采购。运作和项目是企业交替的两类活动,运作是连续的,而项目必须是一段时间内完成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管理也可以提高位势,将运作作为一个过程放到一个项目里面来。笔者曾经调查过一个工业企业,为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该企业专门为几个大宗采购的客户设立了客户经理,每年在这个“运作”发起之前,就会有一个项目启动会议,将与此运作有关的人员整合到一起,项目经理是负责与大客户直接接口的高级客户经理人员,而负责外部物流、内部物流、生产、质量检测、甚至客户接待的有关部门(几乎包括所有部门)挑选适合人员作为项目成员进入项目组,这样以来,部门之间拉扯牵制的事情没有了,所有的专业资源都在适当的时间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专业服务,沟通顺畅,协同绩效非常高,客户满意度随之提高,并将原来每次采购从原料选择到最终产品出库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缩短至3个月。总之,当企业需要进行大宗采购的时候,包括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专业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多角度对供应商进行最优化选择,将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利益,控制采购风险。

4.2销售服务。传统销售是为销售而销售,现在的销售服务越来越复杂,客户非常希望能够在售前阶段获得很多关于产品方面的咨询,来不断增强对供应商的信心,尤其是大宗购买行为,可能一次采购行为就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售前服务尤显重要。在企业一方,对某大客户的售前服务工作,很有可能需要高层管理、生产、研发的人员共同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持,而销售人员则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成为项目经理,安排计划、组织过程、控制进度。按照“项目运作”售前过程,可以及时地响应、满足客户的各方面的需求,再加上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就能够迅速地做出响应,使销售工作具有了针对性,降低了成本和盲目性,缩短了销售时间和资金回笼的时间,为日后的产品销售和服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以上充分说明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绝不仅仅适用于项目型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建立迅速反应的整合优势资源的机制。有效地解决当前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分权、多元化管理、资源共享及人员进出等系列问题,尤其在当今惨烈的市场竞争下,资源的稀缺和有限,使许多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优势资源的迅速整合与配置对于任何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来说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企业也只有形成最佳最有力的“重拳”出击市场,才能赢得胜利。

5.项目管理面对的挑战

5.1企业外部挑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开辟新的领域,需要大量的项目支持,现代项目管理面对的挑战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是:新的技术与商业机会不断增加、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员工、股东、客户、合作伙伴)、环境变化不断加剧(市场竞争、经济形势、政策调整、政治、法律等)、随时间推移的项目重要性的变化、严格的工期、预算、质量指标以及资源的稀缺等因素。这一切新特点使得项目管理“最终使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的最高境界难以实现,对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模式、职能、方法与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企业内部挑战。

5.2.1企业普遍对项目管理缺乏认识,也缺乏合格的项目经理人员,由此带来较大的实施风险;

企业项目论文篇(3)

2做好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根据资料,采用相关方法,对投资额进行估算的过程。这是做好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工作,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投资估算额是最高限额,是控制设计概算的依据,任何设计概算都不可突破这个限额。从我国投资估算来看,其方法多种多样,有从生产能力角度进行估算,或从比例、系数、指数、指标、分类等方面进行估算,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范围、估算的精确度等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一是采用准确度高达投资估算法。根据可行性研究对估算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实际需要,就必须选用准确度搞的投资估算法,一般用指标和分类两种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行业中,因为地区差异性,在定额、费用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不同地区材料品种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是改进估算编制法。为了提高估算的准确读,在采用指标估算时,可以用主要工程量代替单价指标,以此和地区综合单价相乘,就能得到单项工程量的投资,然后按照系数做出相应调整,就能估算出项目的投资数额。

3做好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是否投资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投资的决策性文件,是判断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结论是对项目技术是否可行、竞争及获益能力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分析论证资料,既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依据,也是在工程寿命周期内进行事故责任追查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厂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经过批准后,就是详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是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才能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从而获得许可。从变形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来看,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及广度。要以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内外环境为基础,确保分析论证的全面性,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保经济评价的科学性。故此,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托付举报资质等级的单位。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要负责做好监理制度的制定,拟定有效的实施措施。监理单位必须加强对可行性研究的全程监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整改到位后,再进行编制。

4做好风险防范

因为石油企业的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故此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制定出预防性的应对处理措施,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将风险系数控制在最低。一是严格根据石油企业特点论证多种风险。根据石油投资项目的特殊性,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到投资风险,如从勘探、投资环境、工程建设、市场及不可抗击的风险等。二是在进行经济评价过程中,从对财务评价影响的角度,对可能存在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将其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找出来,从中找到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风险等级进行揭示,这样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策略。要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如决策树、敏感性、概率分析等方法,做好定量处理,以此确保决策的准确与科学。三是采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构建投资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并构建好权重体系,量化分析风险因素,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评价与判断。在做好可行性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写好综合评价报告,这样就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必须统筹考虑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确保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并综合考虑项目规模、标准、地点、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综合角度,对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强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企业项目论文篇(4)

1企业文化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在该价值观支配下形成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与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环境变化过程中,培养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包括企业价值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行为规范等企业精神。其中企业价值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其它文化元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作用在于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创造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总之,企业文化是培育一种企业和员工为目标奋斗而共同遵循的精神。

企业项目管理是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及工具对企业的项目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管理虽然是一门学科,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使用的知识,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不是一种超乎价值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观、习惯和信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国际上的项目管理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推行项目管理需要相应文化(价值观)的支撑的论述,项目管理是“管理哲学”(clelandandgareis,1994),和“系统的方法和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项目管理文化”(hobbsandmenard,1993)。从项目管理的长期实践和发展阶段来看,现代项目管理从单纯的计划与控制技术发展成为一系列的工作价值观和一种独特的、与传统管理有显著区别的管理哲学。企业项目管理是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软环境,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2企业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与传统管理相区别,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在其组织及价值观层面上有以下核心内容:

(1)项目组织特殊性。企业项目管理采取面向对象(即项目)的管理模式,项目的临时性决定了项目组织或项目团队的临时性,任何一个项目团队都是为某项目而特别组建的,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解散。而且,在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项目团队的成员会有很大的变化,项目的组织是柔性的。

(2)以目标为导向。企业项目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项目成员根据协商确定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制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以目标为导向来解决问题。

(3)项目经理是基于团队建设的横向管理。项目经理没有足够的上级对下级的正式权力,不可能像传统职能部门经理那样依靠上级对下级的控制、指挥而进行纵向管理,而只能依靠项目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在项目团队中进行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管理。

(4)团队受到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是依靠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的,不能只靠少数“精英”。所有团队成员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结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5)强调速度、灵活和双向交流。项目是一次性的商业活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要求处理问题要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速度,尽量缩短组织中的信息传递路线,减少决策层次,实行双向交流,以达到项目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信息共享。

从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及价值观层面上的要求,可以发现支持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是客户导向的价值观,其二是团队合作的价值观。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支撑是很难推行现代项目管理的,这往往是许多企业无法全面推行现代项目管理的原因所在。

3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从公司创立起就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从1997年公司创立以来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每年以80%销量的增长额增长,远远高于国内乘用车67.7%的平均增长水平。2003年底跻身国内轿车市场的三甲,企业利润值位居汽车行业的榜首。在短短的六、七年内公司为何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跳跃式发展?这与企业从公司创立开始,就注重培育公司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以一个个对公司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的成功,推动公司的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分不开的。而项目的成功又是与坚实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

上海通用从创业初期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通过管理层的多次充分的讨论,明确了公司的宗旨和价值观。上海通用的宗旨是依靠一支训练有素,富有使命感和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贯彻精益管理原则,注重不断学习和积极创新,安全地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上海通用的价值观共有五条:以客户为中心;安全;团队合作;诚信正直;不断改进与创新。其中对企业项目管理有最主要的支撑作用的是两条:以客户为中心及团队合作。

3.1以客户为中心

上海通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公司的第一价值观,因为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在上海通用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求每个员工首先要明确内外客户需求,其次要保持客户的长期热忱。

以客户为中心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作为公司的一种工具用以识别更多的顾客价值。从公司范围来看,购买上海通用产品的是公司的客户,在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按照价值链的流动都有其内部客户。在上海通用的项目环境中,项目经理以市场的要求为导向,各职能部门经理以项目经理为客户,当发生冲突及争执时,以客户的导向为准。公司的项目由各个项目总监负责,由各项目总监通过项目章程的规定具体对项目负责,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和完成。项目章程明确地规定了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的各项要求。项目总监将项目分解为许多小的交付物,由项目组的各分管经理负责按照要求完成目标,每个交付物都明确规定了交付物的责任人及交付物的客户,分管经理在将其交付物交付时,必须得到交付物的客户方的认可方才得到完成的确认。这种理念及价值观的确立,减少了企业内部门和人际之间的摩擦,容易形成通力合作的氛围。

3.2团队合作

上海通用的价值观中的另一条核心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发挥员工与合作伙伴的特点及长处。在上海通用的项目团队中,集中了与项目有关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他们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集中在一起共同为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而努力。虽然,项目团队有不同的分工,但由于项目问题的相关联性、问题的复杂性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项目团队必须要经常进行开放、坦诚而及时的沟通,彼此交流信息及想法,相互做出和接受彼此的反馈及建议性的批评。基于这样的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可以对复杂问题集中讨论、集中解决、集中攻关,有利于复杂问题的快速解决。同时,有效的团队合作能避免各职能部门以各自利益为重,使团队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重。

3.3“4s”合作理念。

在许多合资公司里,由于合资双方的利益驱动点不同,而中外员工又来自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必然在合作中产生许多矛盾。为了使合作双方能在一个团队真诚合作,上海通用首任总经理胡茂元先生创造性地倡导出以上海通用的利益为重的“4s”合作理念。“4s”在上海通用人人知晓,它是4个英文词的缩写,即study(学习)、sgm(上海通用汽车)、standardizat10n(标准化)、spring(灵活)。

study是基础,通过互相学习,把差异化作为企业的优势。上海通用在发给每个员工的中英双语手册中,明确要求合作双方“相互研究对方的习惯做法和文化传统:相互学习对方长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sgm代表的是以上海通用利益为重,讲求“公正合理、长远利益和最佳决策。”这样一方面是为合作双方建立了“共同利益体”,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确保国家的利益。

standardization是用来规范合作双方的行为,要求双方“遵守sgm适用的法律法规,恪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廉洁奉公”。无论什么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好的合作,原则是第一位的,双方必须严守法律法规。”spring是灵活务实。上海通用要求合作双方在工作中“讲灵活性,不要固执己见:积极进取,不要消极等待:解决问题,不要务虚空谈”。4s的合作理念是上海通用最早和最重要的合作理念,有了4s合作理念,中外双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矛盾有共同的判断标准。在此合作理念下,使上海通用的团队合作成为国内合资企业的典范。

上海通用在项目团队中让所有的项目相关人都参与到开发工程中。团队成员从项目开始就参与项目计划制定,使项目组成员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目标。因为一个共同的、得到充分理解的目标不仅是一个成功项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例如在建设项目中,作为业主的我们将土建公用的设计公司与设备设计的供应商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工作,消除了许多由于前期设计沟通中的障碍,避免了在项目后期的变更的产生,而且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企业项目论文篇(5)

一、前言作为企业管理学科中成长性最快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改善了对各种人力和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方法,对管理实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市场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组织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客观上要求经济组织对资源进行最大效用的利用,本论具体来说就是对资源在成本、时间、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同时以目标导向的价值观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项目管理方法符合这种要求,因此,在传统的项目行业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此时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用相同的原理来管理大量持续发生的企业活动,即如何进行企业项目管理(enterpriseprojectmanagement,EPM),也就是“按项目管理(managementbyproject)”。传统的项目管理中对项目范围定义过于狭窄的缺陷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得到了改善,所谓企业项目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项目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任务当作项目来进行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企业项目管理是伴随着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如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以长期性组织为对象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其早期的概念是基于项目型公司而提出来的,是指“管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managingprojectsonanenterprisewidebase),即着眼于企业层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诸多项目实施管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中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项目型公司,传统的生产作业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非企业型组织中也已广泛地实施着企业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的概念进而有了较大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长期性组织(不局限于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代名词。

二、实施企业项目管理七要素要实施企业项目管理,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

(一)建立企业资源库在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方法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企业拥有什么样的资源。一般来说,可以将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类型,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各部门多种技能之间相互的配合,因此对于企业项目管理来说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人力资源,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考核系统,对员工所拥有的技能建立档案并进行评价,这个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随时高效地遴选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在国内企业中率先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长天企业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们采用了自创的技能指数法,将把需要度量的知识实体分为固定知识(项目成果)和流动知识(参与人员),再把知识实体的价值体现划分成不同的度量平面,根据所有知识实体在不同度量平面上的知识度量值,形成不同的知识平面指数和公司知识指数,通过这种对公司知识积累状况的研究,企业可以迅速发现自己缺乏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立即进行人才的选聘、培养以建立知识结构全面的项目团队。企业其他的资源和人力资源一起构成企业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因此对企业的其他资源也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并进行考核,企业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实施基础。

(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程序大多数组织,无论管理正规与否,都会有一些工作程序存在。这些程序主要应用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或产品,例如,人员雇佣程序、采购程序、报销支出程序以及其他支持企业运作的程序,如果企业起初并不是实行企业项目本论管理,在向企业项目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些程序进行标准化,最终形成三方面的标准工作程序:11项目选择程序。在项目启动的初期,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以最大效用利用资源的论证过程,其目的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是否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2)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3)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4)是否能够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项目的选择程序包括了项目的一般机会研究、特定机会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等阶段,是确保项目成功的第一步。21项目工作程序。在确定项目之后,需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项目并对其考核。包括采用项目管理的常用技术例如甘特图、净值分析等来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把项目管理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项目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在各个方面按照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来进行管理构成了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程序。31项目资源配置程序。项目资源配置程序要求对企业的各个项目进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评估,根据投资回报、成本节约等指标来安排项目资源的分配,实施企业项目管理的企业必然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可以采用ABC法、价值分析方法等工具来评价这些项目,并根据其重要程度相应分配资源。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能评价资源在其项目中的利用效率的系统。企业可以根据标杆学习法(benchmarking)建立明确定义的、高效的标准工作程序,这样在各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对工作方法进行口径上的统一,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冲突。

(三)团队型的企业文化特质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从等级森严的职能组织形式改造成为等级界限模糊的矩阵式组织,或者不形成矩阵结构,而将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这样都会影响到企业原有结构的既得利益者的不满,这种不满非常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士气,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推行企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企业原有的层级文化向新的团队文化的转变。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11在推行企业项目管理之前向全体员工进行充分有效的宣传;21妥善处理原有领导职位的转岗问题,尽量减少职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波动;31对全体员工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41更新人员考核办法以强调集体合作,以项目目标的实现作为考核的指标,鼓励团队合作;51在企业中推行平等合作的工作观念,消除过分严格的企业等级观念。

(四)有效合理的授权体系项目管理的运作是通过公司高层管理者对项本论

目经理的授权进行的,由于项目通常牵涉到项目委托人、业主、项目监理等多方面的利益,而项目经理只能调动本组织内部的资源,因此,项目经理所负担的责任要大于他所拥有的权力。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运作中,对项目经理授权的“度”非常难以把握,一方面项目经理要有足够的权限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完成项目;另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过多的授权又会影响到其他组织的利益,高层管理者也会由此失去对项目的严格监管和控制。因此,建立一个有效而合理的授权体系就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首先要决定应该对项目经理授予什么样的权力,一般来说,项目经理具有决定项目团队的人事权,一定额度下的资金调用权和物资调用权,紧急事件处理权。而以下的权力是不应该授予项目经理的:合同文件签署权,项目标价谈判权,超过项目总价一定比例(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资金调用权和物资调用权。总的来说,授权的原则是:项目经理的权力应该仅限于完成项目交付成果本身,牵涉到各方重大利益的决策制定权力都不应该授予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负的责任则包括:在预算费用内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带动团队合作与建设,处理团队内部的各种争端,指导督促团队队员的工作,与项目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等。建立有效的授本论权体系对于顺利实施企业项目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者应该在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详细研究基础上,根据授权的原则制定授权的标准。

(五)以矩阵式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就专业的项目型公司而言,最通常的组织结构是项目式组织结构,即公司按照项目来设置不同的部门,项目经理是项目唯一的领导者,为项目的目标负责,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目标明确、利于项目控制和全面型人才的成长,但同时也会造成机构重复设置和资源闲置、不利于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稳定等缺点。项目式组织结构适合于建筑、研发、军事工业等项目专业化比较强的行业。对于进行企业项目管理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项目式组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资源的浪费和团队的不稳定性,因此更多的是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也就是在组建团队时,项目经理从各个职能部门抽调项目成员,项目团队受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双重领导,职能经理注重对项目效率的评估,而项目经理则注重对项目效果的最终获得。矩阵式组织结构最大程度体现了项目管理组织柔性的特点,项目在结束后成员回到各自所在的职能部门,在项目进展中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执行和考核,确保每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些大型的公司来说,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立项目技术支持部。大型企业通常同时面临多项目的任务环境,而且这些项目投资大,工序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项目技术支持部是非常必要的。项目技术支持部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该部门由熟练掌握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组成,面向整个企业提供

(六)强有效的沟通平台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紧密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需要形成有效的沟通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在这个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具体来说,要实现企业文件传输的电子化和项目监控的软件化。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项目沟通的及时和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在每个时点上对项目进行成本、质量和时间三个维度的全方位及时监控。对于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来说,有效的沟通就更为重要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项目管理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需求的变动导致的项目范围①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11不正确的需求定义。也就是说客户在项目初期对于自己项目的目标没有本质上的理解,而在项目开始之后才发现按既定的做法不能解决自己目前的问题,因此提出变更项目范围。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重新变更项目范围不论是从成本上说还是从组织的士气上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项目经理要在项目的初期与客户充分地沟通、合作,透彻地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真正满足需求的项目服务。21项目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需求变更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项目组织要做的就是随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向客户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听取客户意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客户及监理方进行联席会议合作,获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即使项目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比较稳妥的方式获得客户和监理方的支持。

(七)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的应用对于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来说,最重要的是项目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推广,同时,项目管理专业技术对于企业项目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运用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企业需要拥有一批具有项目管理专业技能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经理培养应该在企业项目管理推行之前就开始进行,通常许多企业要求项目经理持有项目管理的专业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相当的从业时间,这些证书或经验表明了项目经理对项目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他们对于项目管理的经验级别,是专业技术运用的人力保障。项目专业技术的运用还需要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MIS系统和项目管理专用软件来进行项目文件的传递和项目进度的跟踪,这些软件系统使用了项目管理中绝大部分的常用技术,对于企业项目管理的实施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技术平台,国内外都有许多厂商生产这样的软件系统,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自身情况的系统进行项目运作。

三、结论实施企业项目管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震荡,但企业项目管理同时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的竞争优势:11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决策;21对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监控;31更柔性的组织结构;41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方式;51促进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61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趋势,企业项目管理在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应用中还并不广泛。然而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项目管理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在多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改造以适应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企业项目论文篇(6)

二、RISK金字塔模型的提出

本文对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基于三方面的基础:一是项目管理理论。一般说来在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型中,实施项目管理需要经历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反馈几个阶段,本文提出的模型贯穿了这几个阶段;二是并购整合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结合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因素诸如人员、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三是借鉴了巴巴拉•名托的金字塔原理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用以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依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把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信息真空的风险、人员整合中片面整合管理的风险、执行力缺位风险和缺乏反思及可持续风险。笔者取各阶段任务所包括因素的首字母自下而上恰好组成英文单词“RISK”,由于项目的独特性、一次性、风险性等特征,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项目风险(risk)管理成为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管理领域。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RISK金字塔模型。

三、RISK金字塔模型的结构介绍

因为上述“RISK”的组成顺序是自金字塔底端自下而上取各阶段任务包含的首字母组成的,为了符合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逻辑顺序,我们按照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发展顺序介绍RISK金字塔模型的结构。

(一)K层。

也是项目管理的第一个阶段,成立并购整合小组(称之为Keyteam),防止信息真空的风险发生。由于企业并购的过程是一个震荡激烈、各种矛盾激化的非常时期;由于各方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并购企业双方存在信息盲区,容易导致并购双方人员的猜测和臆断,如果是负面的猜疑,会给企业带来混乱,此时,成立一个由并购双方和第三方共同组成的并购整合小组全面关注、策划及实施并购双方的人员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S层。

并购整合小组成立之后,对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人员(staff),文化(shared-value),结构(structure)。防止并购后人员整合中片面管理的风险发生。对并购双方的人员的整合是人力资源整合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被并购企业经常会出现员工消极怠工、人才流失等严重阻碍并购顺利进行的情况,所以,如何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合理安排员工以减少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损失是并购整合小组首要考虑的问题。并购后企业间的文化冲突亦影响人力资源的稳定,尤其是精神层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最难复制和改变的部分。企业并购后利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旧有的组织结构模式都很难实现并购双方人员的接洽融合,因此考虑并购后组织结构的再造,利用现代知识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望提高并购整合的效率。

(三)I层。

它是并购整合的第三个阶段,整合计划的执行(implementing),避免执行力缺位风险发生。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需要并购双方的员工共同参与(involvement),并购双方之间注重信息(information)交流和沟通(informed),并购双方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integration)。并购双方的员工做好以上工作,才能高效的实施整合计划,达到预期的整合目标。

(四)R层。

是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并购整合计划执行的结果的识别(recognizing)、反馈(return),避免缺乏反思和可持续的风险发生。尽管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是一次性的活动,在整合计划的时限内,要遭遇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整合计划的执行结果的反馈能够为整合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对整合效果的绩效评估可以为企业以后运营提供建议。

四、RISK金字塔模型的任务分析

对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进行项目管理,结合我们建立的RISK金字塔模型,从并购业务开展后的混乱局面中,整理出系统、科学的整合的方案和步骤。这里仍从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角度对我们构建的模型在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中的任务进行分析。

(一)成立并购整合小组

整合小组应该由整合经理、专家组、并购双方的管理者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保障并购后企业的稳定,在最短时间内构架双方其都能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观念,该小组是整个整合工作的领导核心。组建整合小组应该注意机构精简,效率至上,同时也要考虑小组成员的自身角色、具备的素质技能和领导风格等个性特征的互补。人员确定以后,应该清晰划定小组内的职责分工,协调成员开展工作。整合小组的成立为并购企业提供了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机会。通过整合小组成员对并购中人力资源政策的解释、处理突发事件和制定人力资源整合战略等工作,为企业的顺利并购提供优良环境,并购整合小组是过渡性组织,当人力资源整合任务完成以后,这一临时性机构可以解散。

(二)制定整合计划阶段

在上述的模型结构介绍中提到制定整合计划要从人员、文化和结构三个方面着手,不可顾此失彼,在人员整合计划制定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是考虑到项目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预期效果。

第一是在人员整合方面,要确定合适的管理层员工、留住核心关键员工、必要时候妥善辞退员工等计划。首先,对于企业任用员工,要注意合理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职消除其惊慌心理和不公平感。并购会对员工特别是目标企业员工的心理和感情造成巨大的冲击,由于他们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往往会猜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担心自己在合并后的新企业里是否会被留用、当前的职位和薪水待遇是否会变化等心里疑虑。员工在这个磨合期会更在意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所以应该结合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人员任用的计划,从物质、岗位安排和精神疏导全方位出发,尽量降低各层次员工不满情绪。

第二是制定适合并购双方以后发展的企业文化整合计划。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人力资源整合的进程。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相对物质层和制度行为层文化来说,精神层文化的冲突对人力资源整合会产生更深层的影响。所以,整合小组应该在全面考察和研究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后,依据并购各方的文化特征重构企业的价值观,考虑到并购双方各层次员工的接纳水平和认知程度,加强与双方员工的沟通,实现双方之间求同存异,打造适合并购双方的和谐企业文化。

第三是对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正确评价,制定出规避风险的方案,进行企业的组织结构再造,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做到企业间信息流动上情下达、畅通无阻。尤其是员工和上级沟通渠道有效,效果显著。为了增强并购各方组成的新企业的运行效率和人员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组织结构再造的重点是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再造为扁平化组织结构,将企业的权力进行合理的集中和下放,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让组织内各层员工有更多的参与意识,创建一种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三)执行整合计划阶段

在执行整合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执行力。首先应该并购各方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沟通传达整合的计划、促进各方信息的流通。在执行整合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两点是:一是整合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整合风险,二是整合的速度。尽管制定的整合计划已经最大程度的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实际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识别风险后,进行风险监督和实时跟踪,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要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且能够合理的利用权变理论来应对整合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并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表明了整合过程中整合速度的重要性,资金有时间价值,从心理行为视角来看员工的热情也存在时间价值,因为持续的长时间的不确定环境容易导致员工胡乱猜忌和谣言传播,容易引起员工的不安定心理和不公平感的产生。快速的整合可以缩短整合中员工的模糊和慌乱心理的时间,降低谣言的破坏指数。从组织结构变革的角度来看,快速整合能够使得混乱的组织结构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状态,组织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得以减少,通过组织内部的融合减少实际操作中的无效。

(四)整合的结果的识别和反馈阶段

并购各方企业的人员整合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还应该注意人员的后续活动状态的管理。企业并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对并购结果有不同预期,人力资源整合成功与否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他们的预期。对整合结果的识别和评价首先可以检验整合小组是否按计划完成了项目,对整合结果的反馈不但服务于项目需求者,还能够收集到服务于后续项目的信息。

企业项目论文篇(7)

一、引言

时下,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了项目管理的好处,把许多工作当作项目来做,以便更好地定义、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作。项目管理不仅是传统线形管理的补充和一定程度的替代,更是提高。

传统的项目管理被定义为用来运用各种资源以便在时间、成本、质量和范围的条件下完成独特的、复杂的、一次性的工作的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如今,项目管理已不止于这些传统方面,还被称之为“项目管理文化”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模式的集合”(Hobbs&Menard,1993)以及与传统管理有显著区别的“管理哲学”(Cleland&Gareis,1994)。因此,推行项目管理绝不仅仅是采用一系列的计划控制技术,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文化(工作价值观)的支持。组织文化与项目管理文化相差越大,项目就越会被从组织中隔离出来,变得孤立。组织文化越趋于传统,形成矩阵结构的挑战就越大,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矩阵结构组织就很难建立,也很难运作。

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受国际潮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试图运用项目管理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由于项目管理发源于美国,其中的许多做法是基于西方文化,因此在中国推行项目管理就必然会遇到一些文化障碍。项目管理已经在中国有了一些成功应用的例子,但要想更广泛地得到推广,更有效地得到应用,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项目管理所要求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以便相互调整和适应。

二、中庸之道与整合管理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观念。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中国经营者,对待问题习惯于权衡再三,将影响问题的各种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考虑清楚,在利与弊之间反复比较,最后才“不偏不倚,择中而行”。经营管理者借助中庸之道的积极因素培养诸如“追求合理利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协作博弈”等企业经营风格、风险观念乃至竞争观念及策略,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这一点来说,中庸之道与项目管理所追求的“整合管理”有相同之处。项目管理追求把不同专业、不同组织的力量有机地整合成项目管理团队,并由该团队把相互冲突的成本、进度、质量和范围等项目分目标整合在一起,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来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化。

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有两个主要的消极方面:一是管理上的中庸,特别是这种中庸与传统的道德化、情感化相结合所导致的是非不清,回避斗争,回避风险,主张维持现状和否定变革等,往往引发过分追求“中和”、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管理风格。二是中庸之道对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的扼杀,极易造成工作中的平均主义,从而导致员工进取精神的丧失,助长偷徽及机会主义行为。

项目管理要在多个目标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多个项目关系人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但这是主动地、科学地平衡,并不是实行平均主义。项目管理承认成本、进度、质量和范围等分目标之间的矛盾,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平衡。项目管理在承认项目关系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基础上,强调实行科学的项目关系人管理,以便在主要项目关系人之间形成团队和共同成就感。不仅如此,项目管理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强调事物的独特性,正视独特性所带来的项目风险,以求有所创新地完成一项事业。这与中庸之道的平均主义、回避风险和维持现状的思想是不同的。

三、等级观念与横向式管理

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长期的高度集权专制统治,人们头脑中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这种等级观念加上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忠孝观”(尤其强调忠君思想和尊卑等级),极大地抑制了平等、民主、法治观念,造成在权力面前没有公平、正义,只有格守自己的等级限制,绝对地服从上级。等级观念及服从意识共同导致上级对下级的专制及下级对上级的盲从,导致较大的权力距离。这种状况与传统的、主要依靠上级对下级的行政命令来行事的、纵向的官僚“金字塔”式管理没有太大的冲突,但是显然不适应新型的、主要依靠高度整合的团队的、横向式的项目管理的要求。

项目管理从本质上讲是扁平化管理,幅度大,层次少。在现代项目团队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纵向权力结构,但要求上下级之间保持较小的权力距离,要求所有成员之间平等合作,鼓励成员间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川。这种状况与下面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一是由于项目经理的职位是在正常的组织权力阶梯范围之外的临时性职位,而且项目团队中的不少成员是临时从各相关职能部门借来的,因此,项目经理通常没有足够的上级对下级的正式权力,不可能像传统职能部门经理那样依靠上级对下级的控制、指挥而进行纵向管理,而只能依靠项目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在项目团队中进行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管理。二是项目管理以“结果”为导向,注重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下级服从上级;在此基础上,人们在工作中的地位主要来源于其做了什么(工作业绩),而不在于其是谁(身份地位)。三是因项目经常是跨专业的,而项目经理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专家,必须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的作用,让相关方面的专家(成员)说了算。由于团队成员大多受教育程度高,必然要求较多的工作自,而不是简单地服从上级。

四、家庭意识与团队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相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家庭意识”。这种家庭意识包含了强烈的归属感,团结一致的奋斗精神和荣辱共担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支持项目管理所要求的团队建设。在项目团队中成员要求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共同的成就感,每个队员都要为项目贡献力量。

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意识会导致“由亲而信”,即基于血缘关系或其它亲近关系的信任,而不是基于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的信任,造成情理大于法理、任人唯亲等以“关系”为导向的人际关系。由于具体的人情、情感关系,管理者容易突破和冲淡制度的严肃性和无差别性,使规章制度失去意义。项目管理强调合同信用和以“业绩”为主要通用标准来对待其他人,而不是以其他人与自己的亲疏程度为特殊标准来对待其他人。由于项目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其目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成本、质量和范围等限制条件下完成项目,所以以“关系”为导向的人际关系价值观是不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

传统的家庭和集体观念忽视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存在,而更多地把个人着成是群体的附庸,每个个体丧失对群体的独立性,造成个体个性(差别性)和意愿的丧失。由于项目经常是跨专业、跨部门的,项目管理承认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在一定的行为规则下鼓励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许多研究表明,如果管理得好,一个高差异(多样)性的团队能够具有非凡的创新能力,而这正是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另外,传统的家庭观追求永久性的家庭及其不断延续,容易造成人们对项目的临时性和人与人之间的抵触情绪。在项目团队中,团队成员必须接受“临时性”这个内在特性,学会与“临时性”的同事合作共事。

五、领导导向与工作导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家长制等根深蒂固,表现在工作中则是以上级(领导)为导向,即一切从取悦上级、让领导满意出发,花大量精力揣摩领导的心思,唯领导意图是从,唯领导指示是从。领导者也把下级是否服从自己当作最重要、评价下级工作表现的标准,从而导致下级不敢提任何不同意见,下级的工作创造性被极大扼杀。让领导者满意固然是重要的,但传统文化中的“以领导为导向”的价值观已经淹没了“以工作为导向”的价值观。这应该需要调整的。

项目管理强调以工作为导向,即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取悦上级。作为一个管理者,项目经理考核团队成员的主要标准是他们的言行是否有利于完成工作任务,是否有利于最终完成项目。虽然是否服从上级有时也是用来考核下级的标准之一,但它只是次要的标准。项目管理不是以少数“精英”和“精英(领导)”为核心,而是依靠全体成员和以工作为核心的管理。靠项目团队所有成员形成强有力的整体,共同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导向”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价值观,而项目管理文化所要求的“工作导向”则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价值观。前一种价值观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大家都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人际关系;后一种价值观则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保持相对简单和单纯的关系,有利于大家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工作任务上。

六、文化变革

在中国企业推行项目管理,除了保持和加强传统文化中与项目管理文化相吻合的价值观以外,还需要合理修正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传统价值观,比如中庸之道的消极面、过分的等级观念、过大的权力距离、以“关系”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忽视个体差别性、过分的领导导向和对人不对事,等等。

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价值观的变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其间会遇到传统价值观和某些利益团体的抵制。推行项目管理,企业领导人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检查一下自身的价值观,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把项目管理所要求的价值观内在化,然后有意识地把这些价值观传输给员工。

企业要形成符合项目管理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开展广泛的项目管理培训,使大多数员工不仅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而且了解项目管理对提高个人和企业工作效率的价值所在。(2)在广泛培训的基础上,选择一两项工作进行项目管理的试点,即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项目团队来完成这些工作,并且让员工随时了解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使他们对实行项目管理和不实行项目管理的差异有直观的认识。(3)有意识地对企业文化进行综合诊断,找出企业文化中维持现状、阻挠变革的因素,找出哪些价值观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抛弃等。(4)分析文化变革的主要受益人和受害人,找出相应的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设法充分利用文化变革的支持力量冲破各种阻力。(5)以现有企业文化和理想中的企业文化为依据,制定好策略,建立所希望的、有利于推行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方案,并决定实施文化变革的切人点。不要先选择企业文化变革中会遇到的最顽固、最保守的因素,而应努力去获取容易取得的胜利,做出大多数员工都可以认同的变革。选拔合适的人员带头推动企业文化变革。鼓励所有员工改变不适用的价值观和相应的工作行为,对与新文化保持一致的行为加以表扬,对推动新文化建设的行为给予奖赏。(6)制定合理的评估时间表,对企业文化变革的进程做出评估,以便了解目前的状况,了解已经取得的进展和剩余的工作。对所面对的重大事项和障碍作全新的认识,制定应对策略。

按照以上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朝着适应项目管理的方向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新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企业项目论文篇(8)

房屋开发要根据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特点进行,对自身发展要求要及时的进行房屋开发结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需求。房屋开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主要是通过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定,保证工程项目的核心价值。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建设安全性。这是工程质量符合项目发展的前提。根据成本控制要求确定工程建设安全,并且在环保要求下充分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不但能够控制成本投入也保证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

1.2全面强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水平

研宄加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房屋开发企业应改变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的责任的认识。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全面质量管理,即以质量为中心,项目全员参与,以达到预期目标。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进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以网络图为基础。在费用预算内完成项目一直是工程领域追求的目标,可实际上总是超支,这当然有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法上的原因。费用管理主要有费用估算和偏差分析法。为了保证项目能够得到稳定进行,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角色与职责,应配备有足够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参与本项目,并保持实施队伍的稳定。由于参与建设的组织和人员众多,将加强沟通管理,编制沟通计划,明确沟通的机制、渠道、相关人员、时间和频率,及时报告项目进展情况。由于项目风险大,将加强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制定应对措施,并对风险进行监控。

1.3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思路

房屋开发企业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针对具体情况强化集成化管理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在设计、运行、维护等阶段都要向集成化管理转化。工程项目集成化发展的全过程管理对房屋开发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项目群管理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建设项目动态化发展,能够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对房屋开发企业战略发展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制定,能够有效的组织协调规划房屋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代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众多的影响因素。做好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能够及时的纠正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使计划更加符合房屋开发企业的发展。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在房屋开发企业中的应用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1.4提升房屋开发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屋开发企业管理人员要对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进行确认,根据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进行房屋开发企业管理工作。完善理论技术知识,掌握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建立完善的经济理论知识体系,数量掌握法律法规等相关文献。对现代工程项目理论进行综合应用能够提升房屋开发企业日常管理水平。现代科学技术将会带动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培养沟通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报告,提升工程项目预估算能力,将是房屋开发企业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成本质量控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表现。组织协调能力是房屋开发企业顺利发展的影响因素。

2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在房屋开发企业应用未来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房屋开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以战略目标为基础的发展方向,根据工程项目系统的影响环境因素,制定分阶段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这种发展趋势能够有效的控制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创新发展方法,对房屋开发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能够获得更大的绩效成果。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主要是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积极吸收现代市场变化发展规律,集中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提升,优化工程分析方法,强化成本核算。并且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工程项目分辨方法是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为新时期房屋开发企业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

企业项目论文篇(9)

1、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状分析

1.1对招投标意义认识不清,导致项目招投标盲目压价

招标是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达到招、投标方双赢的目的。目前,工程招投标大多是进行价格竞争,有些招标单位违背对投标报价书需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合理中标的原则,只注重标价的高低,低价中标。有时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国家政策、法规和价格规律,拼命压低标价,迫使投标单位让利垫资,任意取消国家给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等强加给施工单位,严重扭曲招投标的真正意义。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靠索赔盈利”的片面认识把招投标工作引入误区。

1.2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

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1、责权不明,使项目无所适从;或过于大胆,企业难以实施监控,结果是肥了个人,害了企业;或畏首畏尾,难以获取所需资源,难以完成项目管理责任,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达到项目管理最佳效果。

2、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配套措施不到位或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干好不激励,使职工失去竞争热情。

1.3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低价中标、不合理合同的签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垫款施工、贷款施工的困境,项目施工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材料费、设备工具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赁费、人工费不能及时支付,长此以往,使得三角债进一步形成,相关资源价格进一步上涨,使生产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而发包单位对工程的任意分包、肢解又给竣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结算难以按时形成,拨款也常常在各方的推脱中变得遥遥元期,形成竣工难、清欠难的现状。

1.4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是实现利润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但当前许多国有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还是沿用旧经验、老办法,以包代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加大,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1.5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事故频发

随着工程中标价的降低,一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能省则省,安全教育应付差事,安全设施形同虚设,安全资料造假多、现场实际监督少,总的来说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不出安全事故则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损失远大于安全生产的正常投入。

1.6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项目经理素质有待提高。现有项目经理队伍大多为凭多年施工经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缺乏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技术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家长作风严重、团队意识不强,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会团结班子成员充分发挥项目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项目管理内耗多,效能低,严重挫伤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超级秘书网

2、应对策略

2.1以成本测算为依据,确定报价策略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其是面对低价中标的大趋势,在投标报价过程中,要坚决防止饥不择食、饮鸠止渴的恶性循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仅为提高中标率而造成未中标已亏损。要坚持科学分析,慎重决策,建立科学的投标制度。一般来说,仅从工程量清单预算报价,恐怕难以中标,必须让利才行。具体让利幅度,则应以保本盈利为限度。要确定一个工程报多少价才能保本,或者有多少盈利,这就要靠准确的成本估算来决定。成本估算不能以国家定而应当以企业内部定额为依据,还应考虑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降低消耗而使成本降低的因素。企业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和估算的工程成本,结合收集到的业主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研究使用投标技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做出既能盈利,又能中标的报介决策。理方式等因素合理组合,既要减少磨合困难效能低下等弊病,又要防止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集体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第三,要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坚持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先导,以岗位业务知识学习、岗位技能素质提高为重点,实施全员素质提升;第四,要坚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努力培育求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务实、廉洁高效、勇于创新,充满竞争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精神,营造积极进取、人才辈出的良好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惟有认真研究形势,不断加强项目管理,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建筑市场,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项目论文篇(10)

企业的生存靠发展,企业的发展却要依赖于投资。这里的投资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同时也包括企业原有领域内的创新。固然,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依托于某个项目,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企业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创新,无论是产品线的延伸还是现有产品的改良,都会面临来自技术、市场方面的风险,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就具备了投资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项目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种选择和决策,无论是扩大再生产或是开拓新市场都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对于单个项目,企业需要考察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相对于企业筹资成本,能否取得正的净现金值,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以及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多个项目的决策,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排序,以此确定项目的投资次序。这种决策方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项目之间风险的相关性,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均衡。因此,我们在多项目决策,即决定资源如何在项目间分配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特征,还需要衡量各个项目以及新项目和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同时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

鉴于项目投资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坚决杜绝决策程序的随意化和形式化,要深入的考察和权衡项目的方方面面,并将项目纳入到企业整体中加以系统的考量。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项目投资的选择和决策做了简要的思考,并对企业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备注】

【1】许世刚,茅宁.不确定环境下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1:65-69

【2】陈海芳,宋平.管理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20

【3】郭百钢,韩玉启.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科学管理研究.2004.2:73-76

企业项目论文篇(11)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商务信息的数据电子化,通过网络实现商务流程(包括报价、合同、结算、文件数据传送、备货进度、发货通知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企业营销模式的革命,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一、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管理是本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门管理学科。从项目管理学的产生到现在,人们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现代大型项目的基本特征是所需资源昂贵,技术复杂,涉及的人员、机构和职能相互依存的程度高,风险大。在这种项目中,有一个能对项目信息和活动进行系统性管理的充分开放的系统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电子商务(ElectronicalCommerce)引发了管理学的革命,开发和研制基于电子商务的重大项目管理已迫在眉睫。

计算机在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决策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国外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已有相当的深度,尤其是如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上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计算机技术使现代项目管理从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国外各项目管理商家正着手于电子商务与项目管理结合的开发。

新技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发展下的项目管理(ProgectManagement)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日益严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开发和研制基于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时,就有必须确定可以满足这些企业集团需求的各种电子商务计划的技术可行性。一个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使用那些最能提高企业集团业务能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EDI、条形码、电子邮件、WWW、产品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以及信息网络推动下的21世纪的电子商务对投资及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管理方式及模式正面临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对项目进行项目前期的审核和评估,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等项目建设周期全过程、动态化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使企业管理的控制性能更好,组织结构更为有机化,更能满足系统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替代了人的监督,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管理者监督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能力,其结果是控制的范围更广,组织的管理层次更少,对人员的需求也更少。另一方面,管理网络一体化增强了企业收集、综合、整理、监督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而这种变化又引起了组织交流方式的巨大变革。

二、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析

1.多层软件体系结构。随着Internet的成功和普及,目前多层式系统正在逐渐成为企业注目的焦点。与客户/服务器系统的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相比,多层结构在中间多了几层部分,其目的是集成后端的不同服务器,使它们的资料以及操作界面能以统一的方式呈现。多层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势还在于它使得客户使用成为可能,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等。

2.工作流管理技术。工作流管理是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几项新技术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交互事件结合过程中的自动化。工作流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工作组成员间依据一组已定义的规则及已制定的共同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媒体信息或与任务相关的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商务活动使得分布环境下的虚拟企业、协同工作成为可能,也使对象按照某种规则在网上进行的流动成为可能。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为工作流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极好的应用背景。

3.系统集成技术。鉴于基于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的复杂性和多学科性,在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系统的集成,这主要包括与单位原有的系统的集成、与新购的软件系统的集成等以及部分软件的二次开发等,以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4.系统开放性和信息的安全性。基于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必须既要开放又要安全。开放使我们的系统与外部的系统相连接,以便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安全保证我们的系统稳定可靠,对于电子商务时代的系统安全性能尤其重要。

5.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完善了几十年,在我国的应用尚属发展阶段,为此,对于现代项目管理我们也要予以重视,这当然不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还有体制等有关的问题。

三、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解决对策探析

当今的企业集团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企业集团建立和实现电子商务的步骤,可以分部实施,逐步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企业可以逐步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通过这样的系统与一些有固定关系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通过它直接建立电子商务活动,以便更加快捷地与客户和供应商交往,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样的系统也同时提供给可能分布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联营公司、办事处等企业内部使用,极大地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面向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项目,以某一行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参照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分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综合了最新的网络交互技术和数字技术,代表了未来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作用。虽然这些技术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它的发展将使信息管理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手段和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