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时间:2022-06-29 09:33:22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浅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

摘 要:本文对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原因;防御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 干旱

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2 暴雨

指24 h降水量达50 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 h降水量50.0~99.9 mm为“暴雨”;100.0~249.9 mm为“大暴雨”;250 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3 冰雹

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形如葱头,俗称“冷子”。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4 寒潮

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 h内剧降8 ℃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 ℃以下或48 h降温10 ℃,最低气温在4 ℃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

5 霜冻

根据发生季节可将霜冻分为秋霜冻和春霜冻。

秋霜冻又称为早霜冻,发生在秋季,是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秋季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初霜冻发生的越早,对作物的危害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降低,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逐渐加大,但由于作物也日渐成熟,危害程度反而减轻。

春霜冻又称为晚霜冻,发生在春季,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随着时间推移,温度升高,春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逐渐减弱,但发生的越晚,作物抗寒能力越弱,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也越重。

6 冷害

根据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机制,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延迟型冷害:作物生育期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不能在初霜到来之前正常成熟,而导致产量降低。延迟型冷害如发生在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期,低温的危害是延迟抽穗。如发生在籽粒成熟期,低温使净光合生产力降低,不能充分灌浆、成熟,收获时秕粒大量增加而减产。

障碍型冷害:在作物生殖生长期,主要是孕穗期、抽穗开花期,遭受短时间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结实率降低,收获时空壳增多,导致减产。

混合型冷害:就是上述两种冷害在同一生长季中相继出现或同时发生给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带来危害。

冷害的防御对策主要从农业技术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冷害发生规律以及农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和各种作物种植比例,确定各种作物适宜播种期、移栽期,以防御冷害。二是根据各地冷害发生规律,确定育种目标,选育和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早熟、耐寒、高产品种。三是采取综合农技措施,如适时早播,地膜覆盖,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喷洒增温剂,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提高地温,促进早熟,达到防御或减轻冷害的目的。四是开展低温冷害的预报服务,长期预报有利于安排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中、短期预报便于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7 冻害

作物在越冬期间因遇到0 ℃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称为冻害。

冻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合理布局,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北界;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施避冻栽培;选育适宜品种,加强抗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采取必要的农技措施,如:冬灌、镇压、盖粪、覆土、喷施化学制剂等。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浅析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就气象灾害防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气象灾害 ; 农业生产 ; 影响分析 ; 防御措施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河南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

2、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洪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2.1 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干旱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①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②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③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2 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2.3 冰雹。是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2.4 干热风。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2.5 大风。大风标准:风速≥1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2.6 连阴雨。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2.7 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

2.8 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3、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3.1 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3.2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影响的范围、危害的程度都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文章仔细梳理了气象灾害的几种主要表现,并具体分析了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从延伸气象服务领域、健全工作有效运行机制两个层面降低气象危害程度。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对策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低温、高温、霜冻、冰冻以及寒潮等造成的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多端,我国很多地区频繁出现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种类、影响的范围、危害严重的严重程度都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林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水灾、大风、冰雹、霜冻、寒潮等多种。

1 气象灾害的主要表现

干旱是指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旱情和旱灾表现为干旱的两种类型。旱情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长时间段的降水都较为稀少,生育期内的作物吸收的水分不足,生长发育缓慢。旱灾是指对于一系列旱情的发生,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滞后,未能及时抽调水源,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自然灾害。

水灾一般是指由于洪水肆虐、暴雨连续导致土壤水分太多,从而造成农作物淹死的自然灾害。水灾严重时它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最终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其他损失。水灾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由于连续数日的特大暴雨而导致山洪泥石流发生、江河泛滥,最终导致农田被淹没、环境与各种设施被毁坏等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另一种是指积水过多且集中难以排泄从而造成的积水灾害。

霜冻和寒潮都是由于天气寒冷造成的自然灾害。霜冻是春末秋初由于冷空气侵袭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气层温度降到0℃以下的一种短时低温气象现象。寒潮,是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会向中低纬度暴发,其所经之处常会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这种冷空气在南侵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强度。

冰雹本质上是降水的一种实现形式,它一般呈坚硬的球状、圆锥状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冰雹由透明或不透明的冰层相间而成,一般可达4-5层,最多可达20多层。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冰雹灾害起因于强对流天气系统,是一种十分剧烈的气象灾害,虽然出现的范围不大,时间较为短促,但危害较大,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以及大幅度降温等灾害性天气。

2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干旱主要分为春旱和夏旱。首先,春天早些时候恰好是小春农作物开始返青、成长以及大春农作物播种和育苗的时间段,春季少雨会造成大春作物播种、育苗的延缓,从而后出苗困难以及幼苗生长、发育不良。其次,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水分蒸发速度极快,因而田地里土壤的水分不足,难以满足农作物的旺盛生长需求,最终导致玉米等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水灾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以水稻为例,首先,延续数日的降水加之光照缺乏,会使早稻和晚稻中期不能接受光照,促使稻根、稻秆和稻穗生长缓慢,最终造成只长茎叶,以至于后期的根叶枯黄,这很容易引起纹枯病肆虐,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其次,由于暴雨从天而降,水稻茎叶容易受其袭击,从而叶片被撕破、茎叶被折断,发生光合作用的比例下降。

霜冻会使作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使抗寒力弱的一些作物及发育期,如水稻秧田、果树花期、某些蔬菜等,常常因霜冻而受害,所以霜冻的危害很大。寒潮是范围大,势力强的冷空气活动过程,在剧烈降温之前,常有大风天气出现,春、秋两季的寒潮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秋季九、十月间,晚秋作物及蔬菜尚未完全成熟,寒潮前大风可能使作物倒伏,寒潮的低温可能使作物冻死造成减产。

由于冰雹从天而降,大力度地袭击了农作物,从而使农作物的叶子、果实等受损。受损程度会因冰雹的不同而不同。若冰雹很大,很重,则打击力就会非常之大,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就越严重;若冰雹降落的时间较长,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就越严重。不仅如此,由于冰雹降落损伤农作物而导致的病虫害会加大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3 降低气象危害程度的对策

3.1 延伸气象服务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气象部门必须不断提供系列气象服务产品。一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灾害发生之前必须一系列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并在灾后实施跟踪调查,撰写灾害影响评估报告。二是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出畜禽、大棚蔬菜和特种水产等类别的气象服务产品。三是加强气象决策服务。应统筹组织农业、气象等部门,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与运用的气象研究。

3.2 健全工作有效运行机制

政府部门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强化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地做好气象灾害的应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做好本地区的工作。二是统筹部门行动。要建立和完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协调行动。三是完善应急机制。为做好气候灾害应急工作,要将气候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统一整合防御力量,统一协调各方行动,不断提高应急联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