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法律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14 15:23:12

大学生法律教育研究

大学生法律教育篇1

近年来,在“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到创业大军之中,国家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来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有序进行,大学生的整体创业环境也向着一个越来越良好的方向发展着。但是在这个进程中,有些问题也集中地暴露了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的储备不够完善,这个问题看似并不涉及创业的核心问题,但是却很有可能左右着创业最后的成败,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现状

可以说,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法律意识的缺失并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原因,也与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于法律教育的相关课程的设计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法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对于法律的接触是少之又少。说到在学校中受到的法律教育,能够立马联想到的课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它所承载的法律知识能够起到多少实效,就其所设置的具体内容来看,关于创业的相关内容在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章中的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节中,它的内容也与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混杂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导向,而对于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在遇到这些法律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鲜有涉及。这也就是说,我们即便在学校教育中考虑到了学生们未来会在就业和创业中遇到法律问题,但没有专门讲授遇到这些问题时的对策,那对大学生在未来创业中实际面临这些问题时的现实作用不大。

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其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没有形成,由于没有在学校里接受到系统的学习,会在创业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对于削减这些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创业初期尽快步入正轨

在创业的初始阶段,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没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性,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困难重重。我们以创办实体企业为例。想要创办一个企业,首先就要明确创办的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那么在具体经营项目的选择上就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对于可能违法的项目就要进行规避。再来就是对于企业形式的选择,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供选择的企业形式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公司三种,这三种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其所需要遵照的不同的法律规范,大学生创业者在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在校园教育中就重视对创业法律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准备之初就对相关法律流程形成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得其准备活动事半功倍。

(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创业经营管理规范化

在创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不熟悉相关的法律问题,也会影响创业的进程。大学生创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是人事管理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较之以前有提升,严格规范了企业辞退员工和解除合同的流程,故创业者对于建立一套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有些问题处理不当,会牵入到法律纠纷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预防违法犯罪

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法律的遵守,还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遭受国家法律的处罚。由于对法律的不了解,对法律条文的不熟悉,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不知晓国家所设定的公民可以实行的行为的边界,从事了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进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以现阶段很火爆的“微商”为例,“微商”由于其门槛低、成本少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初期创业的选择,但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可能对货源审查不够细致,就有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可能。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代价就过于惨痛,而提前明确了哪些行为可能触犯国家法律,就会指引大学生创业者规避这些行为。

三、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对策

(一)设置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专门法律课程

现阶段创业法律教育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专门法律课程,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专门法律课程,真正提出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让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丰富法律知识储备,从容应对未来创业之路。

(二)各高校间逐步形成创业法律教育协作平台

现实情况纷繁复杂,仅凭专业课程的学习可能也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有互联的思维,各高校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合作机制,建立协作平台,在平台上分享各自院校在法律教育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大学生在创业中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提高我国的创业法律教育的水平,进而更好地帮助到大学生创业者。

作者:高占鑫 李天君 单位:辽宁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大学生法律教育篇2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日趋严峻,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利用大学生急于就业和对就业法律不是很了解,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行为。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已经成为市场化就业的两个主体,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依据社会需求谋求职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侵权和大学生在就业时的违约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增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法律意识培养,尤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教育,使其知法、用法、守法,以保障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保障自己的就业权益,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自己的就业满意度。

一、用人单位招聘时违反法律的行为

1.招聘时的性别歧视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拒绝录用女毕业生,或者提高女毕业生的录用门槛,这是一种性别歧视,剥夺了女毕业生的就业权利;部分企业在用工时,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会给女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就业的性别歧视破坏了公平原则,阻碍了人才流动,使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平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并且在《宪法》中规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这就从法律层面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利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合法的权利。

2.签订不平等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确定双方就业意向和用人意向的书面表现形式,是一种契约,也是一份合同,受《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签订的双方均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是真实意思表示。但是在签订就业协议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会用比较优厚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和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头承诺误导学生,使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交纳所谓的保证金。而一旦大学生发现用人单位实际情况与招聘时的介绍和承诺不相符,存在夸大事实进而达到欺骗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目的。此时,毕业生因为不懂法,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更多地只能选择接受企业现有的录用条件,或者是采取“违约”的方式,被迫向用人单位交纳违约金。

3.签订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

毕业生毕业后按照规定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应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部分用人单位以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虽然与毕业生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对诸如如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岗位等的相关条款没有具体注明,或者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约定试用期,个别单位要求毕业生抵押证件或者交纳抵押金,上述行为都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毕业生在就业时与法律相悖的行为

1.向用人单位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

毕业生在就业时为了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取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任,在简历和求职信上弄虚作假,不实事求是,甚至伪造各种专业证书和获奖证书这不仅是毕业生的个人品行问题,更重要的是违反了公平和实事求是原则,违反了法律,即使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就业协议。

2.就业协议并不是劳动合同

很多毕业生不了解劳动合同,以为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所以,毕业生不知道毕业报到后就业协议自行终止,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只是确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意向,不涉及具体条款,而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包括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因此,当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时,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权已经被侵犯了。

3.不履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签订后,主体双方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现在很多毕业生视合同为儿戏,不能够踏踏实实地在用人单位履行自己的职责,私自跳槽,不愿按照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相关法律教育

1.高校应高度重视就业法律教育

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注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相关法律的教育。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渴望了解自己就业过程中在法律上享有哪些权利,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知识对自己的保护作用。高校要把就业法律知识的传授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必修内容,把法律教育和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2.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就业法律宣传

大学生到高校要学习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就业法律知识通过填鸭的教育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关心与就业相关的时事、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就业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在就业指导课上,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为毕业生举办就业法律知识讲座;举办就业法律知识问答竞赛,巩固和强化大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通过就业网站和宣传板报加大就业法律宣传力度;建立就业法律咨询制度,为大学生答疑解惑。

作者:赵天宇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法律教育篇3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环,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大学生的法制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我国高校大选生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

(一)法律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基础》是高校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源泉,可书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很少,学生也不够重视。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也很少,参加的法律方面的活动也不多,这都使得法制教育不能全面系统的展开,从而效果不够理想。

(二)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教育体系

只有遵守国家法律及校规校纪才能维持高效的安全和稳定。但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体系还不够系统,其教育意义仍达不到。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就是被偷东西了,由于法律知识的途径少,大学生对法律又不够重视,遇到问题后又不能认识到法律的后果,而只是把事情简单地处理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的法律要求不高,法律教育的内容又很欠缺,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出现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问题。

(三)法律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总和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但目前的高校仍是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只是理论上填鸭式的讲授,同时为大学生提供的广播校报等教育方式又太少,这些都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四)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低

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却不稳定,对法律人认识的程度低,同时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时期,对法律有欠缺最基本的了解。他们对法律不信任,受到侵害后又不能用正当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向对方报复,从而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再加上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只是为了获取学分的态度在考前突击,所以法律意识淡薄是理所当然的。

二、法制教育对大学生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例如,主力军90后的大学生他们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常以自我为中心,好冲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也常会受外界的影响。就业压力的加大,网络游戏的诱惑,使得法律意识本身并不强的大学生的犯罪现象更加常见。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很淡薄,有的还因为好奇而在不知觉的情况下犯了法,有些学生因为侥幸而走上了犯罪道路。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过对大学生的纪律法律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不管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不能放松,一定抓紧。这强调了法制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德育入手,不能把法制教育和德育划等号,而应该使他们相互影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教书和与人并重的结果。

(二)多样的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校应开展一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以提高的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开展诸如法律知识讲座、法律演讲以及法律宣传园地等来吸引的学生参加。同时,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司法部门,给大学生提供直观的参加司法实践的机会。并可以很好地让大学生学以致用,把在事件和理论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用到实践中去,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来提高的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国家法制建设的前景,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和社会化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各高校必须不断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来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从而减少的学生违法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在社会主义法治之国家,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必须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民主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要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必须要从小学生抓起,并进行针对性的阶段性的教育。关于一些诸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用性的法律要对同学们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的学生的法律学习素养,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4).

[2]李全发.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优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3]胡海军.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及改革路径探索[J].科学信息(学术版),2006,(8).

作者:任雅洁 于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