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档案保管利用股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8 07:49:14

档案保管利用股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1)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获得多元化发展,各种股份制企业不断出现。一方面,企业集团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社会投资的多元化也加速发展。这都使得传统体制下的档案管理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合股份制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顺势而变,不断转变工作和管理观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股份制企业档案建设、管理的新型架构模式和运行方式,做好企业档案管理改革。

一、重视股份制企业档案的价值

众所周知,企业档案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并围绕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发展,增加研发能力,不断开发出独具竞争优势的专利技术,不断强化商标权的管理和保护等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档案的管理者必须对档案重新认识,不断树立和增强股份制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新理念。

企业档案是企业信息最为重要的载体,事关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企业土地、设备以及各种产品工艺等各种有形资产进行真实记录,并作为最为有效凭证。同时,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自有商标权、专利使用和保护权、适合自己企业的各种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些也都是由企业档案来承载,并时时提供凭证。另外,每一个企业档案本身都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具有企业无形资产同等重要、等同性质的特征和作用,也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构成,这些内涵和界定在传统档案理论中却未明示。作为股份制企业,每一个股东在企业中的资产和产权需要最为基本的原始凭证,这个凭证就是企业档案。企业档案又是维护各个股东资产和产权的最为重要的保障,事关各个企业道德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甚至关系行业乃至国家机密。

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实现制度化管理

政策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保证管理正规科学规范的基本保障。不管是淀粉股份制企业,还是其他经营的股份制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档案法》,并根据各自企业经营经营范围、经营性质、经营方式等制定《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处理制度》《企业稳健材料归档办法》等。此外,企业还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依靠政策和法规让企业档案管理实现依法治档。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我国档案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遵照企业制定的各种管理办法和制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逐步探索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和综合服务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把握重点环节,逐步使企业建立起依法治档的新秩序,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市场经济服务。

结合淀粉股份制企业实际,我们应把企业档案管理真正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各项工作计划,制定严格的档案规章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办法”“借阅制度”“文书立卷归档制度”“保密制度”“企业库房‘八防’措施”“淀粉企业管理制度”“档案员岗位责任制度”等等,同时严格执行,一丝不苟,坚决落实,并根据工作实际,不断修复漏洞,确保完善。

三、完善企业各类档案,加强企业档案建设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变化,经营方式不断更新,甚至经营业务日益多元,即使单一公司,也应分工到位,管理细化。作为企业的重要构成和发展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股份制公司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各类档案,加强各种档案建设,确保档案系统有机统一。

(一)建立规范、独立的档案全宗

“档案全宗是指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一定的个人建立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股份制企业一定要注重建立规范而又独立的档案全宗,以便更好地整理、保管、统计及提供利用企业档案。如果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就要科学地界定改制后企业的档案资产的产权,由此前的国家所有变为混合所有制,档案资产的所有权是以国有为主体,形成后档案必须分别构成全宗。如果实现了上市,还要包括原始股东、上市后的股权归属和构成比例等,如果企业是多个投资主体,就要明晰投资主体的股本比例、企业的产权分属等。

(二)强化企业各类档案建设

股份制企业的档案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1.资产评估档案建设。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企业档案部门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材料,需要建立非常完善的档案体系,包括固定资产档案、产品经营档案、财务档案等。固定资产档案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种生产设备、生产厂房、各种机械和仪器以及基础建设项目,这些固定资产想要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并能进行适当的维护,必须有相应的档案材料作保障。企业的产品经营档案,包括各种产品设计档案、各种工艺文件和产品档案,事关企业生产的核心利益,尤其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时,必须保证产品继续生产的档案完整无缺。企业的财务档案不可或缺,是企业资产计算的依据。在股份制企业中,财务档案必须对企业法人占有量、企业产权登记、产权界定、出资人及出资比例等提供足够翔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依据。

2.产权变更后的新档案建设。由于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不是单一的,构成数量较多,且很容易产生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所以,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发生变革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此,一方面需要为产权变革提供大量档案材料;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产权变革后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经营,也为以后的变革提供最具说服力的档案材料。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推进管理工作现代化

档案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档案,而管理的关键是管理人员。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事关整个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此, 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其次,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大力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处理和管理能力,力求档案管理科学先进,服务高质量,工作全方位。再次,增强管理人员的协同理念,提高管理工作的统一性。股份制企业的档案事关各个部分,需要加强协调,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观念,发挥档案体系的整体功能。

总之,股份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企业的经济利益、历史面貌和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在认真贯彻档案法的同时,全方面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经营、技术进步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2)

一、股份制上市公司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容不尽相同。申请上市的请示和同意上市的批准文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申请、批复及相关的说明、承诺、法律意见书、资产评估报告、资信证明等文件;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形成的各种文字材料;上市公司对外的各种公告、消息的正本与定稿;上市公司上报证券监管部门、交易所的文件材料,以及接受证券监管部门检查所形成的文字材料。

2.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差异。企业档案保存地点的多样化。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公司的发行公告、交易公告、发行(上市)时,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送审材料及半年报、年报(包括附件)和其他要求的备查资料应备,于上市公司的证券部门以供投资者查阅。另外,对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会议记录本按《公司法》要求应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管,这些材料均是上市公司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他企业档案仍然由原档案室负责管理,从而使得上市公司企业档案的保存地点具有多样性。

二、现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

现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引起的。随着股份制改造的实施,企业集团和股份制公司企业之间不再是母子公司之间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已经逐步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两个独立法人单位的新型关系,企业集团原有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迅速削弱。企业的生产关系、基本职能、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机构的设置与集团公司相比是精简的,没有独立的档案部门,原来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工作落实在一个岗位上;从人员配置上是精练的,没有独立的档案管理人员。

其次,企业档案管理权限的不同。按照证监[1997]16号《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和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的会议记录本应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15年。这与我们传统的归档文件必须由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的规定是不一致的,而作为上市公司则必须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而引起的有关档案的管理权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界定,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既符合上市公司的管理规范,又利于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

三、股份制上市公司企业档案管理新模式

首钢股份自1997年底改制成功,企业在实施有效管理的模式方面一直在进行着探索,档案管理工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线条到规范严谨,继而追求先进的阶段。首钢股份的股份制上市公司性质决定了企业的档案管理必定带有上市公司的色彩,进而形成了股份制上、市公司企业档案管理新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如下几方面:

1.重点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经济往来档案的安全保管。企业知识产权、经济往来类档案蕴含着企业独有的经营管理运作机密,涉及企业的产权、债权债务、营销策略、核心技术。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斥着激烈商业竞争的环境,企业中积累流传下来的专业技术和技巧、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档案的安全保管,财务账簿、凭证、文件等侵权证据档案的安全保管,以及企业经营中重大产权交易、资本运作过程当中形成的合同文书等法律文件的安全保管,维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2.企业档案管理采取“集中统一管理、外委保管”的新模式。虽然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档发字[1998]6号)的规定,“国有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改组后的档案另立全宗,由股份制企业管理。”但是考虑到股份制企业在改制后精简的机构和人员难以承担按照原有职责和制度的档案管理内容,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以外的档案管理资源(包括上市公司所属的集团公司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采用“集中统一管理,外委保管”的模式。

“集中统一管理,外委保管”模式是指上市公司内部部门对企业档案从内容上集中统一管理,对本企业所产生的有哪些档案及最终形成的档案目录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而企业档案实体的保存采用外委保管的方式,外委保管单位以上市公司所属集团公司为最佳。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强大的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而且从另一方面保证了集团企业档案的系统和完整性。采用这种方式,只要在上市公司内部部门中查询到的档案,必定能够在外委保管单位找到相应档案资料的实体。

3.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必然要求其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及时跟进,要适应企业经营的变化,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有创新。结合本企业档案管理实践,创新突出表现在对专题会议档案和对外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上。

(1)专题会议档案的管理。首钢股份的专题会议档案特指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会议的有关会议议案、会议决议和会议决议公告等文件资料。如果按档案专业的要求,这些专题会议档案及相应的会议记录本是要保存在档案专业人员处的,但是按照{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和公司章程规定,有关这些会议的记录本应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15年;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在进行归档:时,公司专题会议的会议材料仍由档案专业部门保存,而会议记录本则由董事会秘书保存,但是档案专业人员要对会议记录本的保存情况,如记录本内容情况、记录数量、董事会秘书人员变化情况及记录本移交情况进行管理,同时在15年保存期过后,移交档案专业部门与会议材料归在一起,实际上是适当延长了记录本的保存期限。这样的做法,既满足了档案专业管理的要求,又符合中证监对上市公司信息管理的规定。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3)

1、公司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档案工作尚未规范化。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上市企业的档案工作受 法律 约束和行政监督较少,因而更加不受重视。没有认识到上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必然引发企业重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债权债务等有形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品牌、商标、专利、生产技术等无形资产则少有涉及,对真实记录和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档案及其价值,在资产评估中多数没有作为一项内容来认真对待,认识不到这些无形资产既是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依据,又是解决后来企业产生产权纠纷的原始凭据。这就给上市企业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归属和流向等方面都带来不少新问题。

2、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人员不懂档案管理,以为档案只是简单的收集、分类,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心不高;没有专门的库房,库房安全性较差,或兼作档案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上市企业近两千,其中, 20%的上市企业无专人管理档案;虽然有人兼管档案,而兼管也只是形式上的。10%的上市企业未建档案室。

3、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办法。制度不合理,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一家上市企业,各业务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根本没有形成制度。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部门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导致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二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公司档案信息的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研究人员对企业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洽谈协议、审批登记等档案大多掌管在相应的当事人手中,不能及时归档。即便归档也不注意归原件,经常归复印件。

4、各企业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不统一,致使一些该保存的资料未保存。由于缺乏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 科学 界定,大量没有保存价值或没有长久保存价值的资料也被长期保管,严重增加了经营成本。

5、档案管理极不规范,随意性强。例如:有存在随意涂改现象,越往基层越乱;而且还有任意抽取档案资料案例。

6、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工作随意性大。主要原因是: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制度约束,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例如,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心的公司,档案管理稍好些,否则,就比较混乱。

7、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 发展 的需要。从表面上看,以上问题是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混乱。实际上是给企业利用档案管理薄弱之机,进行违法、违规经营制造条件。例如:个别机构就利用档案管理薄弱的机会披露虚假信息。还有的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埋单、抽单、涂改、非正常交易、原始资料不齐全的现象,都与档案管理不规范有关。这些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加强上市企业档案管理,维护档案的严肃性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是上市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上市企业档案管理的好坏是企业内控水平好坏的直接体现。从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也就是说,加强档案管理,可以使企业建立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有助于为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提供根本保证。

二、规范上市 企业 档案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解决档案的归属问题

目前,不少大中型企业在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中,由于产权出资主体的多元化,如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及外资股等对资产的共有权,也就是说,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对企业档案同样存在一种资源共享权,企业产权虽然出售了,但企业档案资产归谁所有,由谁管理的问题至今尚无明确规定。这一问题在破产企业拍卖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对策:档案部门应转换机制,转变职能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强化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建立健全上市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即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后形成的档案,由过去单一的归国家所有,变为混合型的所有制形式。国家控股的股份企业,档案资产的所有权以国有为主体;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前后形成的档案应分别构成全宗。

2、拓宽归档范围

目前不少企业依旧按原来 工业 企业十大分类规定的内容来制定归档范围收集档案,而忽视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归档工作的新要求,没有及时将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行使、交易、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立卷,认识不到这些无形资产既是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依据,又是解决后来企业产生产权纠纷的原始凭据。针对这些问题,档案部门应扩大归档范围,增加归档内容,增加股份制企业档案部门库存种类的信息。

3、控制档案流失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4)

1、公司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档案工作尚未规范化。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上市企业的档案工作受法律约束和行政监督较少,因而更加不受重视。没有认识到上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必然引发企业重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债权债务等有形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品牌、商标、专利、生产技术等无形资产则少有涉及,对真实记录和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档案及其价值,在资产评估中多数没有作为一项内容来认真对待,认识不到这些无形资产既是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依据,又是解决后来企业产生产权纠纷的原始凭据。这就给上市企业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归属和流向等方面都带来不少新问题。

2、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人员不懂档案管理,以为档案只是简单的收集、分类,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心不高;没有专门的库房,库房安全性较差,或兼作档案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上市企业近两千,其中,20%的上市企业无专人管理档案;虽然有人兼管档案,而兼管也只是形式上的。10%的上市企业未建档案室。

3、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制度不合理,企业档案管理.cn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一家上市企业,各业务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根本没有形成制度。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部门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导致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二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公司档案信息的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研究人员对企业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洽谈协议、审批登记等档案大多掌管在相应的当事人手中,不能及时归档。即便归档也不注意归原件,经常归复印件。

4、各企业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不统一,致使一些该保存的资料未保存。由于缺乏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科学界定,大量没有保存价值或没有长久保存价值的资料也被长期保管,严重增加了经营成本。

5、企业档案管理极不规范,随意性强。例如:有存在随意涂改现象,越往基层越乱;而且还有任意抽取档案资料案例。

6、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工作随意性大。主要原因是: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制度约束,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例如,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心的公司,档案管理稍好些,否则,就比较混乱。

7、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以上问题是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混乱。实际上是给企业利用档案管理薄弱之机,进行违法、违规经营制造条件。例如:个别机构就利用档案管理薄弱的机会披露虚假信息。还有的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埋单、抽单、涂改、非正常交易、原始资料不齐全的现象,都与档案管理不规范有关。这些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加强上市企业档案管理,维护档案的严肃性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是上市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上市企业档案管理的好坏是企业内控水平好坏的直接体现。从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也就是说,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可以使企业建立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有助于为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提供根本保证。

二、规范上市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意识

在文件、图纸、资料等转化为档案工作者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过程中,企业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资。但是在企业产权改革中,有些地方对企业档案管理 流于形式,存在着管理不善,使档案资产的开发利用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认识到档案作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其本身就是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具体对策:档案部门必须重宣传、重造势,在积极探索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强势宣传推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领导的极大关注,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为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创设良好的氛围。

2、解决档案的归属问题

目前,不少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产权出资主体的多元化,如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及外资股等对资产的共有权,也就是说,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对企业档案同样存在一种资源共享权,企业产权虽然出售了,但企业档案资产归谁所有,由谁管理的问题至今尚无明确规定。这一问题在破产企业拍卖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对策:档案部门应转换机制,转变职能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强化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建立健全上市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即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后形成的档案,由过去单一的归国家所有,变为混合型的所有制形式。国家控股的股份企业,档案资产的所有权以国有为主体;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前后形成的档案应分别构成全宗。

3、拓宽归档范围

目前不少企业依旧按原来工业企业十大分类规定的内容来制定归档范围收集档案,而忽视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归档工作的新要求,没有及时将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行使、交易、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立卷,认识不到这些无形资产既是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依据,又是解决后来企业产生产权纠纷的原始凭据。针对这些问题,档案部门应扩大归档范围,增加归档内容,增加股份制企业档案部门库存种类的信息。

4、控制档案流失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5)

2.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传统档案管理的滞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的档案法规空白区目前,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走进了困惑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处于两难之中。即一方面是企业在探索新的、高效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模式上感到困惑;另一方面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指导企业转制过程中的档案工作时感到困惑。企业转制前的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下级单位或所属部门来进行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也带有这种体制的特点。在具体工作中,企业档案部门一时还难从习惯性的上下级管理关系中脱离出来,有依靠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上门指导、坐等上级下文帮助管理的愿望。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继续依靠政府的权威进行发号施令的习惯,其微观管理过细的作法的转变也需要时间。这种不适应是两方面,一方面,现代企业档案部门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企业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方法上的不适应,对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一时难以到位。从而使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出现以下的特点:以前的档案管理体制不可因袭,新的股份制企业档案部门的摸索还未成功,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也无从下手,各方面都在摸索和等待,摸索和找出符合股份制企业的新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

3.关于企业转制后带来的档案法律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的思路

3.1档案所有权的分化与统一思想的确立企业档案所有权的变更与分化,是随着企业改革而出现的,它影响到企业档案的归属。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不能将其分割为几部分,只能归一个部门所有,最终归国家所有。原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档案归企业所有是一致。企业转制后,股份制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发生变化,档案的归属问题变得模糊不清,现行的档案法规对这种新现象缺乏针对性,使一些企业在转制时出现了档案归属问题纠纷。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转制了,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企业不再完全属国家所有,档案应移交到国家档案馆。另一种观点认为,档案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的一种重要的信息和资料,改制前的档案所有权仍属国家,但档案实体可由改制后的企业托管,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从现实情况看,一些企业在转制时,档案采取托管方式是行得通的,也很受欢迎。如果我们硬性地规定企业档案归国家所有,那么,国家档案只能受到损失。因为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主的,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去保管它,为了应付国家,企业不会将真正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归档,而是留作自用,时间一长,这部分文件就会丢失,归档的是一些作用不大的文件,这样国家档案中有关企业这部分实际是虚的。企业档案先让企业托管50年左右(例如50年或者30年),企业对档案拥有相当长时间的所有权,企业就会建立档案保管机构,将档案保存好。50年后,企业再将这些档案依法向国家档案馆移交,这对企业档案的完整性以及保存当地经济、文化、史料都是有益的。企业档案先归企业所有,后归国家所有,这种企业档案所有权的分化与统一的思想,在工作实践中已经得到确立,应当以法律予以固定。

3.2鉴定与评估档案价值的问题企业转制前,企业档案属国家所有。企业转制后,转制前的档案既是企业的财产,也是国家的财产,这部分档案无偿地转让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是不允许的。但有价转让,就涉及到档案价值的鉴定与评估问题。企业档案的鉴定以及与鉴定有关的档案的价值认定工作,在企业转制过程中难以开展或被忽略,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企业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和开拓市场占有的经验,行政管理方面的成功作法等形成的档案,都是企业的财富。然而,在企业转制过程中,这种财富没有引起注意,多数企业把它作为没有价值的信息转让了,有的将它作为设备或者基建档案的附属品无偿移交给了新的企业。有些企业虽然对此予以关注,也没有办法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定和评估。例如,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在转让苯胺产品设备时,曾把设备档案无偿给了购买单位,无形中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档案法规来规范,企业无法操作。郑州农药厂改制为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时,就对如何评估近万卷档案的价值产生了疑难,沙隆达集团公司认为要评估档案价值,但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时间紧,当时只是粗略地估算了档案的价值,离其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我国目前的档案鉴定方法是比较原则的,它基本上是对文书档案而制定的,鉴定的目的主要在于档案的保存。企业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就档案的保管目的而言,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鉴定,即只是粗略的价值。企业档案实际价值的鉴定,是将企业档案视为企业有形资产,即可以测算出实际价值的财产。企业档案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鉴定工作的复杂性,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研究解决。

3.3档案的利用、保密与控制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档案管理上是控制利用与有偿协作的关系。这种利用关系与我国以计划经济管理时期的档案利用工作是有区别的。计划经济时期档案的利用是全国一盘棋,各企业以大局为重,无偿利用与相互协作。企业转制后,档案的利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股份制企业为例,股东按投入的比例控股,这种股权的占有和分配方式的经济模式,反映在档案利用上是为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进行合理的封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利用是企业间有偿利用,是属于档案信息和档案载体的技术转让的范畴。企业可通过出让或出卖技术赢利,实现企业间档案的有偿利用,这是利用工作质的转变。所以,在现代企业档案的利用上,应研究制定新的法律规定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保密是为了竞争的需要,企业档案中涉及更多的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企业档案保密的重点对象。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现有的档案法则是很少涉及。对于违反企业档案商业秘密,造成企业损失的,怎样追究责任,必须研究规范。一般涉及商业秘密的行为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外部的社会行为,但其实质是泄漏档案内容而造成的。对这个问题的界定是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因为企业自己所作的规定在社会中没有实际效用。

3.4调整完善档案法律法规的原则立法是执法的前提,立法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执法的效果。企业转制带来的档案法律问题若不予以解决,将给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因此,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的工作已势在必行。调整、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应把握以下原则:

3.4.1法制统一的原则法制统一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档案法律、法规、规章要协调一致,而且达到横向相关法律的协调统一,以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统一的执法标准。企业转制后的档案资料的归属、流向,涉及复杂的背景因素和法律关系,需要充分注意、认真研究、合理协调好与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它们在内容上相关衔接,有机联系,形成规范一致,互相适应的法律依据。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6)

随着企业重组改制,一方面,企业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换,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自,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和企业档案所有权的多元化,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调整和选择档案机构设置、实体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逐渐多元化。

2. 企业重组改制后档案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国国有企业的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归企业所有与归国家所有是一致的。企业重组改制后,随着企业的倒闭、兼并、拍卖、转让、承包、租赁以及股份制改革等,出现了国有、国有控股、集体所有或全民、集体共有,还有合资合作双方所有、集体与私营所有,甚至私人所有等多种企业经营形式,企业不再是单一的国有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国有企业档案所有权及其处置问题。非国有企业档案属于企业法人所有,国有企业档案虽仍属国家所有,但也有一个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自主管理权相统一的问题,如何处置好企业重组改制前后档案的归属,确保企业档案的完整、准确,防止档案的流失和损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 企业档案的结构、成分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企业重组改制,使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企业档案的内容构成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工作。随着企业活动的增多、企业职能增加及政企分开、企业改制的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新的企业档案内容不断增加。如新产生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企业股份、债券等方面的档案;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新类型档案;重组改制后,企业将直面市场,参与竞争,企业不仅要抓好生产,而且要下大力气抓经营管理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档案的比重逐步增多;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经济纠纷、劳动用工和劳动仲裁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及各种经济技术协议、合同等材料越来越多。

4. 企业对档案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企业重组改制后,将直接走向国际、国内市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战胜对手,占领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从某一方面说,市场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档案部门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系统的、综合的档案信息作为决策时的依据和参考。另外,企业利用档案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改造,国有资产评估、产权转让,解决经济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都需要频繁利用档案,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将会越发显得突出。

二、如何应对企业重组改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 因企制宜,建立灵活多样的档案管理机制。在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前提下,要允许不同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形式的多样化。只要符合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大的原则,对国有独资、国家控股和相对控股及其他多样化产权模式的企业可以采取分门别类的档案管理模式,因企制宜,灵活多样地决定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主设置合理的、最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机构,力争实现低投入,高效益,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积极尝试探索新形式的档案管理模式,满足不同企业档案管理需求。建立档案中介机构,如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托管或寄存中心,将分散在各企业的档案管理设施和档案专业人员集中起来,有偿为企业管理档案。企业通过交纳一部分费用,将自己的档案交到企业档案托管或寄存机构保管,双方签订合同,档案所有权属于企业,由托管机构负责整理、编目、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甚至还可以受托代企业有偿转让科技档案信息及其编研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档案得到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

2. 以法律手段管理企业档案工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档案工作将逐步由行政干预向依法治档转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法”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档案法》是我国档案工作的最根本法律,《档案法》的许多条款中都明确了企业在档案工作方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法律武器,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通过深入贯彻学习,提高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法人的档案法治意识,使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熟悉和掌握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把做好档案工作当做一种自觉的法律行为,并从严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维护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秩序,使企业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加强企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及标准体系建设,监督其在企业的实施,规范企业自主管理档案工作。针对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充实、完善企业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针对企业在改组、改造、改制过程中档案结构、内容及成分的变化,及时修订、补充企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分类方法和归档制度,来规范和保证新类型档案的及时归档;针对档案在借阅利用、保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修改档案的借阅、保密制度,防止企业档案的损毁、丢失和泄密;针对企业档案所有制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企业档案的有偿使用和转让规定,以维护企业档案的所有权、占有权和收益权,避免档案的随意转让和无偿使用,致使国有资产的流失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7)

会计信息档案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行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档案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所胃的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档案严重偏离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现象。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档案对于企业本身,甚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找出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造成会扛十信息档案失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下面列举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原因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应该从会计行业所处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和会计行业自身特点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外部原因

1.社会道德秩序失衡

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模式里面总是渗透着某种道德文化观念。在逐利原则的驱动下,人们忽视了对道德的修养,出现了见利忘义等行为,侵蚀着会计领地,恶化会计环境,“真账假做,假账真做”,会计信息档案严重失真,会计诚信面临危机。

2.上市公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在股东大会上,其他股东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②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董事不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董事长的地位与作用过分突出。③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其他股东利益。加之我国目前缺乏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而信息量又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这就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④失信成本低且处罚不妥。导致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重要外部原因是直接的利益驱动。虽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有风险,但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却是呈几何级数放大。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档案迎合企业负责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二)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内部原因

1.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提高会计信息档案资料的可靠性。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总体上看多属于事后控制为主,这必然导致内控成本较高而收效甚微,无法有效防止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表现为会计信息档案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档案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档案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档案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使得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有可能为着自己机会主义的动机和欲望冒着“道德风险”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档案。

3.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

由于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而不同的选择又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为:①业绩评价体系中会计指标设计的局限性为会计信息档案失真提供了可能。所谓会计信息档案失真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不真实,虚报了企业实际情况。而我们的业绩评价指标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目标完成状况的考核与衡量,如过去用的总产值、企业利润,现在用的利润率、企业价值等指标,无一不是侧重于对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考核,而不问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这种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产生过程的指导思想,诱发了会计造假行为的不断产生。②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档案失真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人,推迟确认费用等。③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给会计信息档案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防范:实施五项“工程”

(一)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龙头示范工程”:政府诚信

政府诚信,主要指政府在行政过程的诚信,包括政策的权威性、连续性和执行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性,特别是行政官员的言行一致性和诚心的人格的魅力fzl。就会计师行业来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各种法律文件,如果这些不真实,会计师又奈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会计诚信信息档案,需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坚持依法行政,把诚实守信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财政部门是会计的主管部门,它是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及财经法律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是会计界的龙头。打造会计诚信信息档案无疑首先要建设好这一“龙头示范工程”。①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对自己诚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②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存在的某些不诚信信息档案问题。③严格把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定期对批准设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④切实监督检查各个单位会计情况。

(二)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主体工程”:企业诚信

会计信息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主导会计行为的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信息档案的主体应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个人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整体信息诚信水平。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会计信息档案造假,虽经会计人员之手,但却是长官意志所为。因此,领导要带头开展“讲诚信”。为此,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在经营理念上,须牢牢坚持诚信信息原则,在经营活动中,加大对单位员工的诚信教育力度。

(三)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环境工程”:社会诚信

从会计信息与社会信息关联性看,构筑社会诚信信息这一“会计工程”最重要的是加强社会各行业人员规则意识的培养。要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信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全方位、多形式地对会计人员开展持久、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会计职业道德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具体包括:①正直客观立场;②公正平等意识;③独立自主人格;④会计职业判断与责任能力;⑤廉洁奉公作风。

(四)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防御工程”:制度建设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8)

一、档案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档案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着力抓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档案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各类档案的管理、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我局档案管理工作荣获省一级称号。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一是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业务档案负责人、文书档案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明确局机关各部门档案工作负责人。局机关各个股室分别指定档案监管负责人,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细化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自2004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加大了对档案调阅工作的管理,做到调阅档案由分管领导亲自审批。同时,加强了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大家的档案意识和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我局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加强硬件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添置了档案柜、空调、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照相机、吸尘器和专用电脑,极大限度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为档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4、加强软件建设,实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局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机关文书材料均按照新的归档要求进行整理。二是推行各股室业务档案资料由兼职档案员预先组卷,综合档案在接收时严格把关,认真逐卷审查,对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上交。文书档案方面,2007年归档文件永久类7盒,定期类7盒,其中党群类文件3盒,行政类文件6盒,业务类文件5盒;2008年归档文件永久类8盒,定期类5盒,其中党群类文件2盒,行政类文件5盒,业务类文件6盒;业务档案方面,地籍资料目前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正在建设城镇化地籍数据库,预计年底将完成“数字国土”的基础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八防措施,坚持测量并记录库房温湿度,添置防虫、防霉药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在正常管理的同时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编制各类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严格按规章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利用档案登记簿,建立了利用效果登记簿。

5、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我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化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加强档案建设。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继续做好每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组卷、建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保密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局历来重视保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系统的保密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并强调各股室,尤其是要害股室、要害部位要认真组织本股室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安排好宣传、落实,认真开展好自查活动。

2、认真开展保密工作教育和宣传。经常组织主要人员集中学习《保密法》及有关制度,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传达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保密法规及文件,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并就全局保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讨,探索行之有效的保密工作方法和措施,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保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工作要求,保密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更加深入地把握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常识,提高了对保密工作的警觉性。

3、加强保密工作硬件设施的建设。各部门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设置隔离卡,实现外网与局内网完全隔离,规范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我局局域网包括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套网络,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要求建设内、外网,每个办公室均铺设内网点,根据工作需要铺设外网点,内、外网用物理隔离卡进行物理隔离,不存在内、外网交叉接入现象。政务内网用于运行内部办公系统、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路由器和网闸接入国土资源信息专网,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交换;在内部网络的建设方面,我局根椐上级要求,采用安全审计,内网安全管理、防火墙、物理隔离网闸等,在需要的内、外网点,使用硬盘隔离卡,有效的控制内、外网的数据隔离,保证内网资料的安全性;在内部网络管理方面,我局采用内网智能防护系统,以网络物理隔离为主,内网智能防护系统为辅的结构,对u盘、移动存储设备等进行安全管理,目前已禁止全局内网u口的使用,特殊情况须使用时,先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杀毒,以保证内部资料的安全性。内网智能防护系统我们选用××内网防护系统。通过与内网核心交换机相连,可实现用户桌面监控、管理、补丁分发、外设及接口管理、资产管理、接入管理等功能,对网络内的机密文件的使用情况,包抱文件的拷贝、删除、修改、上传、用邮件附件发送、用即时聊天软件传输等行为进行监控;限制和管理主机各种外设的使用。不存在在外网计算机中处理内部工作文件现象,并通过内网向县委办、政府办报送信息。同时,对重点部位都配置了“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四防”(防盗、防火、防潮、防鼠)。强化国家秘密载体治理,全面执行《国家秘密载体保密治理规定》,密件文件在收发、传阅、使用、保管和清退等各个环节做到登记明确、手续清楚,不擅自扩大知悉范围。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治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有效地加强了载体的保密治理工作。

4、加强机要文件的管理,坚持双向登记制度。配备和确定了专(兼)职保密人员,逐步建立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培训了新上岗人员,对文件及保密废资料回收销毁工作做了具体检查部署,建立了文件保密废资料登记销毁程序。及时登记、传阅、清理和回交机要文件,自查中未发现一起违法事件。

5、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保密管理。在重要业务中要求保密工作机构进行保密治理和监督,及时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好本单位的重大事项中的保密工作,建立健全了相关保密规章制度。在会议和活动前制定有保密工作预案,明确专人负责每次会议和活动中的保密工作,按照保密要求对参加人员范围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提出明确的保密要求,会议结束时做到了及时清场,重要会议文件印制、分发、清退、销毁等环节符合保密要求。对信息的、上网和新闻报道都严格规范的保密审查程序。

三、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实施和推行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依法行政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配备专业人员,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本着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一)、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情况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投资××余万元采购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智能防护系统等设备,按照标准新建了中心机房,完成了政务内网网络设备配置、机房设备、系统软件安装等工作,于2008年底基本建成两套并行、完全物理隔离的网络线路,分别应用于政务网与互联网,实现了省、市、县纵向网络的互连互通。

2、应用系统建设。一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应用,进行了电子政务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安装电子政务平台,并对各股室人员进行了配置,现正对各股室业务流程进行摸底。二是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务公开的窗口。我局门户网站于2008年正式开通,今年我们又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三是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省、市、县级横向和纵向传输,局电子政务管理员能严格按照内网的应用要求,做到每天××次以上进内网查看接收文件、信息,及时做好登记备查工作。

3、制度建设。我局认真执行省、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计算机应用管理办法》、《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网络保密规定》、《电子政务内网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并在工作中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制度规范,操作严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差,电子政务应用领域不宽,存在着不少不足。一是一些部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门户网站共建机制尚未较好建立,信息来源少,更新不及时,应用层次不高;三是部门业务系统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不能共享,产生“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浪费等现象;四是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筹集难;五是技术力量弱,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十月份计划全面实行电子政务,业务全面网上运行。

2、十一月份计划对各相关股室电子政务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3、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纵向网络建设,计划把××个乡镇国土所接入电子政务网,实现乡镇电子政务应用,目前已制定乡镇国土所联网方案。

4、建设好视频会议系统,已安排视频会议场所,可容纳××人,实现在本局参加视频会议。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9)

一、档案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档案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着力抓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档案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各类档案的管理、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年我局档案管理工作荣获省一级称号。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一是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业务档案负责人、文书档案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明确局机关各部门档案工作负责人。局机关各个股室分别指定档案监管负责人,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细化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自2004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加大了对档案调阅工作的管理,做到调阅档案由分管领导亲自审批。同时,加强了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大家的档案意识和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我局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加强硬件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添置了档案柜、空调、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照相机、吸尘器和专用电脑,极大限度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为档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4、加强软件建设,实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局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机关文书材料均按照新的归档要求进行整理。二是推行各股室业务档案资料由兼职档案员预先组卷,综合档案在接收时严格把关,认真逐卷审查,对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上交。文书档案方面,20*年归档文件永久类7盒,定期类7盒,其中党群类文件3盒,行政类文件6盒,业务类文件5盒;20*年归档文件永久类8盒,定期类5盒,其中党群类文件2盒,行政类文件5盒,业务类文件6盒;业务档案方面,地籍资料目前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正在建设城镇化地籍数据库,预计年底将完成“数字国土”的基础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八防措施,坚持测量并记录库房温湿度,添置防虫、防霉药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在正常管理的同时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编制各类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严格按规章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利用档案登记簿,建立了利用效果登记簿。

5、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我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化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加强档案建设。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继续做好每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组卷、建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保密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局历来重视保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系统的保密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并强调各股室,尤其是要害股室、要害部位要认真组织本股室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安排好宣传、落实,认真开展好自查活动。

2、认真开展保密工作教育和宣传。经常组织主要人员集中学习《保密法》及有关制度,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传达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保密法规及文件,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并就全局保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讨,探索行之有效的保密工作方法和措施,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保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工作要求,保密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更加深入地把握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常识,提高了对保密工作的警觉性。

3、加强保密工作硬件设施的建设。各部门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设置隔离卡,实现外网与局内网完全隔离,规范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我局局域网包括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套网络,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要求建设内、外网,每个办公室均铺设内网点,根据工作需要铺设外网点,内、外网用物理隔离卡进行物理隔离,不存在内、外网交叉接入现象。政务内网用于运行内部办公系统、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路由器和网闸接入国土资源信息专网,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交换;在内部网络的建设方面,我局根椐上级要求,采用安全审计,内网安全管理、防火墙、物理隔离网闸等,在需要的内、外网点,使用硬盘隔离卡,有效的控制内、外网的数据隔离,保证内网资料的安全性;在内部网络管理方面,我局采用内网智能防护系统,以网络物理隔离为主,内网智能防护系统为辅的结构,对u盘、移动存储设备等进行安全管理,目前已禁止全局内网u口的使用,特殊情况须使用时,先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杀毒,以保证内部资料的安全性。内网智能防护系统我们选用*内网防护系统。通过与内网核心交换机相连,可实现用户桌面监控、管理、补丁分发、外设及接口管理、资产管理、接入管理等功能,对网络内的机密文件的使用情况,包抱文件的拷贝、删除、修改、上传、用邮件附件发送、用即时聊天软件传输等行为进行监控;限制和管理主机各种外设的使用。不存在在外网计算机中处理内部工作文件现象,并通过内网向县委办、政府办报送信息。同时,对重点部位都配置了“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四防”(防盗、防火、防潮、防鼠)。强化国家秘密载体治理,全面执行《国家秘密载体保密治理规定》,密件文件在收发、传阅、使用、保管和清退等各个环节做到登记明确、手续清楚,不擅自扩大知悉范围。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治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有效地加强了载体的保密治理工作。

4、加强机要文件的管理,坚持双向登记制度。配备和确定了专(兼)职保密人员,逐步建立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培训了新上岗人员,对文件及保密废资料回收销毁工作做了具体检查部署,建立了文件保密废资料登记销毁程序。及时登记、传阅、清理和回交机要文件,自查中未发现一起违法事件。

5、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保密管理。在重要业务中要求保密工作机构进行保密治理和监督,及时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好本单位的重大事项中的保密工作,建立健全了相关保密规章制度。在会议和活动前制定有保密工作预案,明确专人负责每次会议和活动中的保密工作,按照保密要求对参加人员范围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提出明确的保密要求,会议结束时做到了及时清场,重要会议文件印制、分发、清退、销毁等环节符合保密要求。对信息的、上网和新闻报道都严格规范的保密审查程序。

三、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实施和推行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依法行政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配备专业人员,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本着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一)、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情况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投资*余万元采购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智能防护系统等设备,按照标准新建了中心机房,完成了政务内网网络设备配置、机房设备、系统软件安装等工作,于20*年底基本建成两套并行、完全物理隔离的网络线路,分别应用于政务网与互联网,实现了省、市、县纵向网络的互连互通。

2、应用系统建设。一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应用,进行了电子政务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安装电子政务平台,并对各股室人员进行了配置,现正对各股室业务流程进行摸底。二是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务公开的窗口。我局门户网站于20*年正式开通,今年我们又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三是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省、市、县级横向和纵向传输,局电子政务管理员能严格按照内网的应用要求,做到每天*次以上进内网查看接收文件、信息,及时做好登记备查工作。

3、制度建设。我局认真执行省、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计算机应用管理办法》、《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网络保密规定》、《电子政务内网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并在工作中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制度规范,操作严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差,电子政务应用领域不宽,存在着不少不足。一是一些部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门户网站共建机制尚未较好建立,信息来源少,更新不及时,应用层次不高;三是部门业务系统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不能共享,产生“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浪费等现象;四是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筹集难;五是技术力量弱,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十月份计划全面实行电子政务,业务全面网上运行。

2、十一月份计划对各相关股室电子政务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3、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纵向网络建设,计划把*个乡镇国土所接入电子政务网,实现乡镇电子政务应用,目前已制定乡镇国土所联网方案。

4、建设好视频会议系统,已安排视频会议场所,可容纳*人,实现在本局参加视频会议。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10)

 

1.国有资产档案概述

国有资产档案,是国有企业和国家(含省、市、县各级政府)投资的股份企业中专有的一种档案,是国家投资和投资收益的资产,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管理所形成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等载体的记录材料。国有资产档案的建立,对于国家来讲是为了强化对国有资产的产权监督,对于企业来讲是为了维护经营者的权利,对于生产者来讲是为了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最终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目的。

2.国有资产档案的收集范围及其分类

国有资产档案,包括国家投资初始形成的档案、国有资产有序运营管理中形成的档案以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档案等。因此,其收集范围也应涵括这几个方面:

(1)国家投资初始形成的国有资产档案,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类档案,如厂房、设备、大型工具的登记等。

(2)国有资产有序运营管理中形成的档案,依其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清产核资(各种资产、资金的报表,资产情况的说明,清产核资报告等)、产权界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法划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的归属,形成的主要文件有产权界定报表、报表说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复等)、产权登记(填写的各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申请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有关文件、《国有资产授权占用证书》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国有资产收益分配表、国有资产损益表及其报告、国家股利收缴通知书及上缴存根等)、国有资产的统计与核算(在对国有资产运动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计量、审核、记录、计算、分析、预测等一系列工作中形成的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审核统计结果报告、分析统计报告、国有资产经营报告等)、资产评估(在企业兼并、拍卖、承包、租赁、联营、股份经营、破产清理、抵押、合资、合作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评估申请书,资产清查、评定估算表册,资产评估结果报告,占有单位确认资产评估结果书等)、产权交易(包括产权转让合同,产权交易意向协议书,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结算财务、税务,土地、房产、户籍等的变更手续等)以及按要求呈报的其他有关文件材料。免费论文。

(3)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档案,包括商标(文字商标、图案商标、组合商标、防伪商标、注册申请、注册批准书、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等)、专利(产品设计、试验记录,专利申请书、说明书及其摘要,专利要求书,外观设计的图片、照片,专利权证书等)、广告、非专利技术(亦称专有技术。如原料配比、产品配方、实施原始记录数据、技术操作方法要点、特殊工艺环节说明以及非专利技术转让时的保密合同等)、商业秘密(包括设计程序、管理诀窍、客户名册、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的标底及标书等)、特许权(特许生产、经营、或专卖的申请书、合同书、政府批准书、商品专营或专卖许可证、特种生产许可证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申请登记、土地使用证以及企业在使用中形成的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等形式的文件材料等)、商誉(国际组织或国家、部门颁发的各种质量获奖证书、产品质量免检证书、管理确认证书、新闻界对产品质量的赞誉、客户来信对产品质量的褒奖、商品销售记录等)等方面的材料。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还会出现更多的企业无形资产档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给以密切关注并及时吸纳。

由于国有资产档案在企业档案中是一个新的类型,那么,就需要在不打乱原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新增设一个一级类目:国有资产管理类。其分类即指国有资产档案的二级类目。再由于国有资产档案是在企业改制中和改制后逐步形成的,二级类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清产核资类:1.固定资产清查登记;2.流动资产清查登记;3.无形资产清查登记;4.长期投资(股权、合作、租赁等)清查登记;5.在建工程清查登记;6.土地清查登记;7.负债清查登记; 8.清产核资总结报告及检查验收等文件。

(2)资产评估类:1.资产评估申请报告书; 2.资产评估立项通知书;3.资产评估委托合同或协议书;4.资产评估验证确认通知书; 5.资产评估报告书等文件。

(3)产权登记类:1.经审定的各类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 2.有关部门批准企业设立、变动、终止的文件;3.国有资本金数额及来源证明;4.国有资产授权占有证书; 5.国有资产产权年度检查表; 6.境外国有资产以及以个人名义持有国有股或拥有物业产权办理委托转名的法律文本副本; 7.国有资产经营年度报告书等。

(4)国有资产处置、交易类:1.国有资产处置请示; 2.国有资产处置批复;3.国有资产处置结果报告;4.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处置方案;5.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移交或寄存手续凭证等。

(5)固定资产类:1.厂房、建筑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房产施工建筑、改扩建及管理资料等; 2.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的数量统计资料,融资租入的有关租约,运输设备的有关证照等; 3.建立的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

(6)流动资产类:1.货币资金交易事项有关的经济业务资料; 2.经销产品的合同、信函、存储等资料; 3.有关流动负债的赊购等资料。

(7)无形资产类:1.工商产权档案:在国家工商等部门进行产权登记所形成的档案,如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经营执照等资料;2.行为权利档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申报并被批准的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权利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如专营权、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特许经营证等;3.对物产权档案:国家有关生产部门批准企业对物产使用权所形成的档案,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租赁权、优惠融资权等; 4.专有技术档案资料; 5.荣誉档案等。

3.强化国有资产档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在世纪之交,市场竞争逐步趋于国际化。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企业改革的主旋律。免费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有资产档案管理,其意义就显得更为深远。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档案是现代企业基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免费论文。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形成“企业市场主体多元化,企业行为规范性,运营方式竞争性”的格局之后,国有资产档案也就成为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其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国有资产档案所包含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不仅可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支持,而且也可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究、科学决策的有力依据。对此,我国已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颁布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等规定,为科学地管理国有资产档案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奕. 加强高校资产档案建设 促进高校资产管理[J]. 档案时空, 2004, (04) .

档案保管利用股篇(11)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天职。一是局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不仅成立了xx县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而且每年都将档案馆安全工作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的管理体制。二是局领导分别与各股室负责人签订了防火防盗工作责任书,将档案安全落实到每个股室、每个人。做到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档案馆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是坚持做好每月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档案安全年终考核评估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股室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不得评先评优。

二、库房设备设施符合要求,档案安全管理到位

xx县档案馆虽为1996年建设,但选址和设计基本符合要求。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库房设施设备日趋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也十分到位。

1、库房与办公区相对独立,功能严格区分,不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

2、配备了数量足够和符合要求的干粉灭火器,新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档案保管人员和义务消防员均接受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3、筹集5万余元,为档案库房配备了温湿度测量仪器、空调、去湿机等设备;库房照明坚持采用白炽灯,所有窗户配备了窗帘。档案保管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4、为了切实做好库房安全管理工作,单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档案保管、利用、保护、保密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坚持实行档案库房专人保管,专人查阅,非库房管理人员进出库房必须经过局长批准。

5、坚持实行定期保洁制度。做到了每季对库房吸尘一次,每半年雇人彻底搞一次大的卫生。档案库房及消防通道干净、整洁,无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现象。

6、每天由办公室人员检查安全情况,下班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源是否关闭。每月及节假日前,局领导还要会同相关股室人员进行全局(馆)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对档案库房、用电线路、电器运转等进行重点检查,排查隐患。

7、每年拿出专项补助资金,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

三、重视档案保管保护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安全

1、重视库房配备和设备维护。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档案装具;改造了老化的电路,安装了专门的档案库房设备供电线路。坚持做到了对档案保管保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各种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

2、定期请县消防大队技术员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对过期、报废的灭火器进行了更换。

四、强化对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完整

1、外勤人员在加强档案业务指导的同时,还帮助各单位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

2、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签定、销毁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档案材料的安全。

3、新接收的档案按要求进行消毒、杀虫、杀菌、除尘后,方可进库房上架排列。

4、认真做好档案巡查。对案卷的数量、质量、霉变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加强梅雨季节档案的管理力度,勤去湿,勤巡视库房是否有漏雨情况,确保档案安全渡过梅雨期。

6、坚持每个季度对库房档案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对馆藏档案进行一次系统化、规范化整理,以确保无丢失、霉变、退色、虫蛀、污损等现象;认真做好《档案检查记录》、《档案交接记录》等统计台帐。

五、注重计算机及信息载体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1、严格执行档案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查阅未公开的档案必须持有相关手续,并经局长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