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1 15:27:19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1)

一、学科竞赛的组织

(一)成立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学校的教务处要积极支持开展科学竞赛的学科和院系成立学科竞赛的指导中心,为每一项科学竞赛制定校内选拔赛的防范,组织和成立校、系二级竞赛指导委员会,调动青年教师对竞赛指导参与的积极性,并委派高职称以及高学历的教师在竞赛指导中进行参与。

(二)借助多重力量。首先,保证对行政人员的资源利用,实现对具体的比赛规范以及时间和人员安排上的设置,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分工,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其次,各个参赛者的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竞赛中的知识活动开展,辅导员或是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学科竞赛的情况和信息,将在院校、省市等学科竞赛中的学生进行班系内部的表扬和宣传。最后,学生会和总团的努力,将具体的竞赛活动赛程分配到学生会和团系的相关部门,各个部门要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积极发挥协助作用。

(三)积极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竞赛情况,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和网络进行宣传,张贴各种赛事海报并开展专题讲座,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研讨环境,实现对校园学生的全体积极创新性的调动。

二、科学竞赛实例分析

最近几年,高校中的不同专业领域陆续出现了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某校光电子专业本科生也相应了相关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时间和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等。这些竞赛的题目多是为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的学科竞赛中,比赛宗旨设定为:培养和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遵照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竞赛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实现了该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互动

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其中包含了有计划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的互动是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一)利用学科竞赛推进实践教学建设。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贯穿,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丰富和完善。[2]在课内外实践、实训、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将学科竞赛作为载体,提升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例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广告创意与策划》和《招贴设计》等,影视专业的《电视广告片实训》等。)实践课程中,实施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首先是要将该课程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进行结合,遵照比赛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作品,实现参赛作用和课程作品的统一。其次是要同行业结合,全国的广告设计比赛的创作素材全都来自一线企业,因此创作要求需要符合企业的现实要求和运作需要。

(二)利用学科竞赛促进时间教学方法改革。借助学科竞

赛,实现高效人才培养从以教为主转为能力培养,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课堂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如学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自拟学科竞赛,实现对竞赛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在查阅比赛资料,独立实践中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指导教师也将从灌输式和填鸭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将辅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为主体,采用启发、互动和引申等形式,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利用学科竞赛促进时间教学实验室的改革和有效运

行。校内实验室,主要指专业实践教学校内训练基地。在学科竞赛项目的开展中,课内时间和课外兴趣的实践开设都十分重要。在学科竞赛的时间段中,对外开放的实验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关键场所。开放实验室提升其利用率,保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竞赛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2)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

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

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3)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

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4)

1、召开了一届二次委员扩大会议,对去年全省的工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今年工会的全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会上,省会与各市电信工会签订了2010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分解、量化,加强对基层工会进行目标管理,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省电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时召开了会议,对去年全省工会财务情况和今年的财务预算进行了审核。

2、着重抓了新修改的《工会法》学习、宣传工作。年初,省会组织全省各基层工会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工会法》知识竞赛活动,全省6723人参加了此次竞赛活动;12月,全省电信员工将参加安徽省总工会组织的“20xx年度‘四五’普法学习考试”。

3、开展了安徽省电信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查。省会会同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在全省开展了员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活动。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员工对电信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当前中国电信和安徽电信面临的竞争形势和竞争环境、对电信对外服务以及企业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看法等四个方面。全省主业的三级经理及以下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31份,收回有效问卷102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经过认真的统计,形成了书面调查报告。安徽电信实业集团公司同时也开展了这项活动,共发放问卷1664份,收回1609份,回收率达到96.7%;有效问卷1436份,形成了书面调查报告。

(二)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代会制度,以维护广大员工合法权益为根本,不断推进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

1、进一步规范全省电信系统集体合同签订工作。省会着重抓了《安徽省电信系统集体合同》(参考文本)和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下发的《安徽省电信公司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的暂行规定》的贯彻,并结合当前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按照省会的要求,各基层工会对原有的集体合同进行修改;同时,为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下发了《关于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全省共有14个市分公司修改、续签和重签了《集体合同》,主实业共有48个单位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党组下发的《安徽省电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截止到11月底,全省已有16个市电信分公司、1个直属单位和实业公司的23个单位召开了职代会。各单位在召开职代会时,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听取总经理行政报告,审议通过员工收益分配办法、奖惩办法,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审议决定职工福利有关问题等,对《集体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了审议,对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并于会前向上级工会进行报告,会后上报《职工代表大会情况报告表》。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64-0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而且是一项需要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实物的竞赛。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自建院以来,组织学院学生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四届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共有49队参赛,其中有23支队伍曾分获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26支队伍获成功参赛奖,学院还获得了北京市赛区优秀组织奖,在北京市独立院校中名列前茅。回首八年的参赛之路,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思考,很多经验也要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

(一)内容多、知识广、要求高

电子设计大赛与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竞赛内容不仅包含理论方案设计,还包括实际制作与作品调试两部分。完善理论方案设计时需要涉及多学科知识,而实际制作与作品调试部分对学生的要求则更高:在4天(北京赛为1天)的竞赛时间里,参赛学生需要将前期理论设计方案的内容转化成能够实际操作的作品。从竞赛内容的角度来看,电子设计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日常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顺利将其转为实际可用作品的能力,这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知道知识怎么用、怎么恰当用、怎么更好用,还要求学生在制作实际电子工艺作品时,要踏实耐心、有条不紊。

最终的竞赛成绩由三方面评定,分别是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以及发挥部分,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半,附加分数最高为50分,根据作品发挥部分情况进行评定。理论部分主要从设计思路是否清晰,所应用的理论知识是否准确无误,参赛作品是否有新技术的应用,方案验证是否严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及总结报告是否完整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实践部分则依照参赛团队是否按设计要求制作出样机,工艺要求是否完美、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完整的调试改进报告几点来进行评分;发挥部分为附加部分,该部分得分为附加分,即在完成基本要求后进行扩展。发挥部分的设定可以充分调动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难度大、时间紧,发挥部分并不易得分。从成绩评定的角度来看,该竞赛对参赛队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从不同的院系和专业中选拔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又要让每个参赛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相关技术,从而确保参赛团队在完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基本要求后,尽量完善作品,争取更多附加分。[1]

(二)时间短、工作量大、竞争激烈

根据竞赛内容特点,参赛学生的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电气及自动化专业和一般工程专业。按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的规定,竞赛必须在4天(北京赛为1天)内完成方案设计、电路制作、软件编程和设计报告(北京赛不用)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参赛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电路、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而且对指标、误差、系统等工程概念非常熟悉,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及迅速判断故障和调试电路的能力。[2]参赛团队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同时还要和来自北京赛区30多所高校派出的约500多支队伍进行比拼,竞争极其激烈,不可掉以轻心。

二、电子设计竞赛的筹备和组织

学生是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参与者,一直采用固定的选拔方法以及不变的培养方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决定了参赛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过程的动态化和更替化。结合八年的参赛经验,竞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组织和动员阶段

电子设计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组织和动员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学院应成立教师竞赛指导小组,组织学生工作教师积极宣传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宣传,采取教师推荐以及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参与竞赛的学生热情虽高,但他们对比赛的性质、内容、规则以及必备知识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报名结束后,要由教师竞赛指导小组统一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宣讲和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并通过本次考试完成第一轮选拔工作。

竞赛的组织和宣传将竞赛精神普及到学生中,让更多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究竟如何应用,知道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意义,不仅如此,竞赛精神的普及能进一步改善学院学风,并对学院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起到改进作用,让更多学生逐渐理解并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

(二)面试及实践能力测试阶段

第一轮的选拔工作主要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从而选拔出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但是电子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第二轮的选拔中选择面试的方式来考查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3]面试问题由竞赛指导小组来确定,主要围绕学生特点,以语言表达能力、是非的判断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为考查方向。

通过第二轮选拔的学生还必须通过最后一轮选拔,也是最重要的一轮,即实践能力测试。本轮测试主要以考查学生对电路的设计与焊接能力、电路的调试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设置本轮测试,一方面是帮助竞赛指导小组确定适合参赛的队员,一方面也给报名参赛的学生一个提前感受竞赛的机会,帮助他们审视自身能力。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上述三轮测试的学生才具备成为正式队员的基础条件。

(三)基本技能练习阶段

经过前三轮的选拔,入选学生的数量少但质量精,因此在接下来的训练环节中,将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基本技能练习(电路焊接、基础电路的设计、应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编写基础单片机程序等),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合适的队友进行组队。

(四)集中培训阶段

集训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暑假,但也会根据正式比赛时间进行调整,集训内容基本为历年竞赛试题。参赛团队经过集训后就会逐渐确定自己团队的队长,队长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决定着团队的设计方向和整体规划。参赛学生在集训中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种长时间的集训学习是参赛团队学生大学四年中不可多得的锻炼经历。

(五)临战准备阶段

赛前主要进行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在临战准备期间,学院领导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赛前动员,为参赛学生鼓劲打气。而竞赛指导小组会要求参赛团队汇总各类资料并和其他团队进行资源共享。需要注意的是,比赛期间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需要自己准备,为避免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指导小组也会要求各团队在这个阶段准备充足的电子元器件。除此之外,指导小组将为所有参赛团队准备参赛实验室,其中配备参赛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如打印机、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最后根据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竞赛指导小组给各参赛团队进行具体分工:一人负责程序设计;一人负责硬件设计、制作与调试;一人负责绘制电路图和书写理论报告,并制订“先保基本,再求发挥”的战术要求。各参赛团队可以根据指导小组的建议结合团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力求在场上发挥到最好。

(六)竞赛阶段

正式比赛期间,参赛团队在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的要求下接受半封闭管理,监督竞赛也指定专人进行,带队教师在比赛期间不可以对参赛团队进行竞赛指导。各参赛团队根据竞赛要求和赛前集训学习到的经验,进行选题并尽快设计正确的实现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团队要明确分工,稳扎稳打,有条不紊,互相鼓励,不要因为一时的困惑而气馁。参赛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构思、方案论证、绘制电路、选择器件、实际制作、测试调整、改进性能、写出测试报告等系列工作,并争取在满足试题规定的内容后思考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团队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实施,这样一来团队除抓住基本得分外,还可以在发挥部分得分。前面已经提到过,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比赛期间学生都尽量不出实验室,而且基本上每天仅有四到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便如此,最后一天他们依旧会通宵苦战,所以比赛期间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七)测试答辩阶段

准备测试和正式测试答辩是测试答辩阶段的两个组成部分。竞赛要求参赛团队不仅会理论设计、实践焊接,更要求团队制作的作品在实际中能够可靠运行,并且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同时要求参赛团队掌握适合本队所选题目的全套测试方法。

(八)总结阶段

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的结果公示后的时间里,学院竞赛领导小组需尽快根据取得的成绩进行竞赛总结,整理竞赛成果,记录竞赛体会并讨论下一届竞赛筹备与培训的改进方向。

三、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的问题

独立学院目前在开展学科竞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一)训练经费不足

我们认为,如果学院仅将学科竞赛视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会直接导致学校经费投入的不足。然而,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学科竞赛是证明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学生通过培训不断获得较好的电子设计竞赛成绩,这可以成为考量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依据。另外,据我院的最终考研数据分析,假如学生曾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那么其不论是在备考时的坚韧毅力,还是最终的考研成绩都会强于未参加过竞赛的学生,而且拥有出众的实践动手能力会更容易获得导师的青睐。[4]

(二)训练系统性不强

电子设计竞赛开展的时间在独立学院中并不长,有科研经历的教师数量也并不多,因此学院的技术积累不强,对团队的综合训练也存在系统性不强、涉及面不广的问题。若想提高电子设计竞赛的质量和竞争力,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牵头,坚持开展持续性的电子设计竞赛,不断积累参赛经验,不断改进培训方案,增强综合训练的系统性,扩展综合训练的涉及面,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保证独立学院在电子设计竞赛上不是昙花一现。[5]

四、结语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电子设计竞赛综合实力并不输北京市其他独立院校,这和学校领导对电子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的极大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竞赛指导小组和参赛学生共同努力,在过去的八年中,参赛学生不但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为学风建设打下夯实基础。不过,在电子设计竞赛的征程中,独立学院起点低,参与时间不长,相比于其他高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未来的参赛路上仍需把握好形势,坚持不懈地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长此以往,独立学院必会在电子设计竞赛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吉祥主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5.

[2] 向夕品,别其璋.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6)

四月的春风情深意浓,四月的花海流彩飘香。在这激情似火的季节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象春风吹拂大地,沐浴着春天的故事。为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激发全体党员的学习热情,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推进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党委特举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今天活动的领导有:,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党员,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首先,有请同志讲话。

下面,介绍今天竞赛的总裁判、代表队及竞赛规则:

本次活动采用现场竞赛,现场评比的方式。为了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今天所有参赛队的桌号都是由各队抽签决定的。担任本次活动的总裁判是:。计分员,计时员。

下面为大家介绍参加此次竞赛的代表队:一号()代表队,二号()代表队,三号()代表队,四号()代表队,五号()代表队,六号()代表队。

下面宣布本次知识竞赛的规则:

1、各队基础分值均为100分;

2、各参赛选手均不得夹带竞赛相关资料进场,可以带笔和纸;

3、主持人出题后,如果选手未听清,可要求主持人重复一遍(抢答题例外)

4、选手在答题时必须用普通话回答;

5、参赛队员回答或补充回答完毕后,应报告“回答完毕”;

6、各队要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竞赛过程中要以主持人或评委裁定为准,各代表队要服从和尊重主持人及评委的裁定;

7、竞赛的具体规则在各个板块中详细说明。

现在宣布竞赛开始。

第一轮为个人必答题。竞赛规则如下:每题分值为10分,从一号台开始依次

下面请一号队一号选手听题(依次为二号台一号选手,三号台一号选手…..)

下面我们请场上选手稍事休息,现在请现场观众答题(5题)

现在进行第一轮抢答。共15题,竞赛规则如下:每题分值为10分,在主持人出题完毕并说“开始”后,各队方可抢答,同时计时开始。各队由一名队员答题,限60秒内答完。其他队员不得补充和提示。答对加10分,答错倒扣10分,超时、补充、提示不给分。违规抢答的参赛队,限停一次抢答机会,本题作废。

请听题:

第三轮为小组必答题。每队三题,具体规则是:每题分值为10分。由各代表队推选一名队员选题号,答题时其他队员不得补充和提示。每题限60秒内完成答题,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计时从出题完毕后开始。

首先请一号队派一名选手选题。(依次为二号队、三号队……)

第二轮抢答。共15题。(抢答规则同上)

通报现场得分情况注:如果出现分值并列情况,进行加试赛,在同分值队中用抢答的方法一次性决定,从高分并列先开始。

加试赛规则:在分值并列队中进行抢答,时间60秒,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超时、提示、违规对方加10分,依次类推。

好,在评委组进行比分复核、评奖的同时,我们请现场观众答题。(5题)

现在向大家报告各队的得分情况。随着我们分数的公布,竞赛结果也出来了。

获得三等奖的代表队是()

获得二等奖的代表队是()

获得一等奖的代表队是()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7)

一、落实职代会制度,加强公司民主建设。

4月份,工会组织召开了一届二次职工代表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46名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行政工作报告》、《行政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和《工会财务工作报告》等四个报告,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书》。职代会的成功召开,强化了公司的民主管理意识,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得到了发挥,有助于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10月10日,组织召开了寿光港有限公司工会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工会主席进行了补选。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技术队伍素质。

1、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技术队伍建设。10月份,选派7名选手参加了山东省港航系统第九届劳动技能竞赛,XXX获得“港口(危化品)装卸技能竞赛”项目“十佳”称号;XXX、XXX、XXX、XXX、XXX、等获得“优秀奖”。公司工会以组织员工参加技能竞赛为契机,以赛促练,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鼓励技术工人立足岗位、勤学苦练,全面提升技术工人队伍的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为港口生产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2、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班组建设规范化。6月底,承办了潍坊海事、港航系统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寿光港公司代表队勇夺团体一等奖,竞赛的成功举行,有效宣传了安全生产法,普及了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8月初,工会对公司班组进行了摸底调查,详尽掌握了班组的构成情况及现状,出台了《寿光港有限公司班组工作条例》和《寿光港有限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制度》,印刷了《文明班组建设台账》和《班组班前会记录》并下发各班组,规范班组管理,全面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8月份,组织综合队门机班参加“幸福港口班组长座谈会”,向集团公司优秀班组学习班组建设经验。

三、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投篮、中国象棋、女子跳棋、够级、乒乓球、台球比赛等一系列新春游艺活动,丰富了员工节日期间文化生活;3月12日,组织开展了植树节活动,引导广大员工增强环保意识,共建绿色港口;3月底,组织开展了寿光港第二届篮球比赛;6月4日,组织员工参加了第五届“玉晶•环保杯”万米长跑赛;6月底,组织员工参加市交通局“建党节”文艺汇演;7月份,与公司党支部联合举办了“幸福港口——共同梦想共同价值”主题演讲比赛,选派1名选手参加了集团举办的演讲比赛并荣获二等奖;10月份,组织员工参加了寿光市交通运输系统“迎国庆·建和谐”秋季系列文体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11月2日,下发了《关于举办2016年元旦联欢晚会的通知》,目前,元旦联欢晚会正在筹备中。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和谐港口及“幸福龙口港港”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建立沟通机制,畅通员工反馈渠道方面,没有形成长效性的工作机制。基层思想调研工作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经常性工作机制。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8)

11月1日至12月10日,一个多月时间,全国超过5万名农业市场信息从业人员参加了此次竞赛。

全国各地参赛人员学习《农业市场信息业务教程》,接受形式多样的培训,参加网络、报纸答题和现场技能比武大赛。一时间,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以竞赛增长知识,以知识增进业务,迅速掀起岗位练兵、钻研业务的热潮。

应时而动:首次农业市场信息知识技能大比拼

首次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知识技能应时而生。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农业市场信息队伍是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农业信息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力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要求用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用市场规律和理念指导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提出要“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虽然市场信息系统在人员机构上不断加强,但人员变动随意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依然较严重,市场信息服务无法满足农民需要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负责人指出。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弘扬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优良作风,密切农业系统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讲到要“抓班子、抓队伍,推进农业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水平,使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为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信息工作既有挑战性、开拓性,又需要主动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市场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提升农业信息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基层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如是说。

万人竞技: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

农业部领航业务知识竞赛,各地云集响应,万人竞技。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竞赛的顺利进行,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设立竞赛办,负责制定竞赛活动方案,组织全国各地农业战线、高校的多名专家编写竞赛教程、报纸试题和网络竞赛题库,并建设竞赛官网和网络答题平台。

“网络在线答题将1000道题按内容、难易程度分类建立了40个题库,每个参赛者随机从题库中抽取一套题,每套题的顺序也是随机抽取产生。这种考试方法杜绝了抄袭答题的弊病,使参赛人员必须认真复习才能完成考试。报纸答题的题目是基于教程,但更注重活学活用,加强了案例分析题目。”竞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农业部第一次尝试利用网络平台随机抽取试题进行竞赛的模式。这既增强了参加比赛的便捷性,又有利于数据统计。”这不正是将信息化方法运用于农业具体工作的体现吗?

据竞赛办统计,截至2013年12月10日,参与报纸答题的共计25717人,网络答题达28196人。

考试并不是唯一目的,以考促学,为比赛准备的过程更为重要。据了解,各地在接到竞赛通知后,围绕竞赛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培训,为答题做好准备。

“省里利用阳光工程培训的机会,邀请专家专门为我们讲解了《农业市场信息业务教程》。”黑龙江的参赛选手说道。

多名参赛选手告诉记者:“教程很给力,书上的内容都是浓缩的精华。教程里涵盖了农业统计、预警、市场和信息化等多方面最新知识,既有应知应会的理论,又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集中化,可以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学习手册。”

北京市的参赛选手聆听了来自北京农科院孔繁涛博士、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孙静博士、农业信息化专家陈丽水、韩福军教授分别讲授的农产品市场预警与调控、农产品市场流通专题,农业统计、农业信息化专题。

河南省的参赛选手范媛媛向记者坦言:“围绕这次竞赛,省里还邀请河南农业大学马新明教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国清研究员给我们做了专题培训,使我们更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据悉,竞赛举办以来,全国各地共组织培训5万余人次,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形成了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良好氛围。

尽展风采:

将服务现场搬上“竞技舞台”

在全国网络答题和报纸答题扎实有序进行的同时,新疆、云南、河南、辽宁4省先后组织了各具特色的技能竞赛。各竞赛试点设置了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描述题、12316演示题、风险题在内的多种题型。比赛现场,选手尽展风采,精彩画面不时闪现。

在新疆竞赛试点,克州代表队在最后的风险题环节果断选择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

“请问,推进信息化要加强哪几个方面的工作?”主持人问道。

维吾尔族参赛选手依拉木江·买买提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应对自如,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赛后他告诉记者:“看到农业部在网上公布的教程后,我把它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随地复习。此外,我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培训,进行网络答题和报纸答题。”

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在辽宁技能竞赛试点,来自丹东的参赛选手王妍妍展现出高度的职业素养,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2316话务解答题环节,一位观众问道:“我家的花生叶片卷曲,底部叶片上有黄色斑点,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王妍妍综合分析了产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并给出有效治理措施。其回答语速均匀,与提问者互动充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气亲切,展现了辽宁金农热线话务员的风采。

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告诉记者:“这是丹东市12316服务热线情况原汁原味的反映。”

现场竞技,比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心理素质。河南省试点的比赛亦是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必答题环节,各组鲜有失误,比分紧咬。抢答题环节将比分有效拉开。这一环节表现最为抢眼的当属洛阳市代表队。赛后,负责抢答的洛阳队参赛选手仲嘉伟告诉记者:“我们没有因为前几题没抢到而慌张,也没有因为抢到几道题而骄傲。我仔细体会抢答的最有效时机,调整自己的心理节奏。”

抢答题很微妙,看似各参赛选手同时按下抢答器,实则零点几秒的误差就有可能错过时机。

四省技能竞赛给来自省、市、县、乡,甚至村级的信息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舞台上,胸有成竹、沉着应对的选手是最靓丽的风景。他们在竞赛中迸发出的活力与热情,激发出的巨大正能量,将推进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奠基础

此次竞赛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建立了一种机制,营造了一个环境,检验了农业市场信息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加强了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提升了市场信息系统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了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

竞赛提高了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竞赛、培训促进了基层市场信息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的热情,使得他们全面了解了市场信息业务框架,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综合业务素质。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13-03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竞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解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关系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们设计了“学科技能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问卷”,分别对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展开调查。

一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2016年4月云南民族大学承办的云南省高校大学生文秘技能和物联网技术等2个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发放问卷。同时,对云南民族大学参加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会展比赛、导游技能竞赛等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60份,回收57份,有效率95%;教师问卷30份,回收28份,有效率93%。涉及学校15所,其中,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6所;涉及专业16个,其中,理工类8个,文科类6个,艺术类2个。学生基本情况:男生21人,占36.8%,女生36人,占63.2%;大二25人,占43.9%;大三31人,占54.5%。教师基本情况:男教师10人,占35.7%;女教师18人,占64.3%;40岁以下20人,占71.4%;40岁以上8人,占28.6%。

问卷共设计有17个问题,其中,基本问题4个,开放式问题1个,主要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考察创新能力的方式、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学生参加(不参加)竞赛的原因及益处、竞赛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调查。学生和教师问卷问题基本相同,只有个别问题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提问。

二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师生对创新性人才认识基本一致。创新是指组织或个人出于某种需要或兴趣,在遵循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对该事物加以变革,使其得以改进或优化的活动及其结果。创新体现为一种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活动过程[1]。在被调查的师生中,92.8%的教师和80.7%的学生认为创新性人才主要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看到知识的实质联系并合理利用的人。

考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学科技能竞赛和科研项目训练。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离开了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教师认为最能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是学科技能竞赛(占比92.9%),其次是参加科研训练和面试、口头汇报等现场展演(占比均为71.4%),然后是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占比60.7%)。学生认为最能考察创新能力的是科研项目训练(占比84.2%),其次是学科技能竞赛(占比77.2%)、现场展演(占比73.7%)和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占比40.4%)。学生认为参加科研项目训练最能体现创新能力,说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困难性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而认为科研项目最能考察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竞赛项目的过程中,能近距离感知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的创新能力,所以认为竞赛更能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师生都认为“开卷考试”难以考察学生创新能力。

⒓泳喝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竞赛是由赛事组织者给出竞赛题目,由学生单人或组队在一定时间内以竞赛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独立工作或团结协作来完成竞赛要求任务的系列活动[2]。在被调查的对象中,64.9%的学生和53.6%的教师认为竞赛能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24.6%的学生和28.6%的教师认为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师生都认为竞赛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别占比71.4%和61.4%)。这一看法与其他研究者分析的相似[3][4]。

学生不参加竞赛主要是因为自身专业知识掌握不好,没有信心应对比赛。对于如何看待学生不参加竞赛,学生(占比77.2%)认为主要是自身专业知识掌握不好,没有信心应对比赛,持这一看法的教师占比71.4%。但赞同“缺乏健全的体制和规定,专业指导老师配备不充足”的教师占比为78.6%,这说明教师更多是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也间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学校对竞赛不够重视。有50.9%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引导不足以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这反映出教师在动员学生参加竞赛时工作做得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

学生参加竞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参加竞赛,最重要的是要准备什么?超过一半的师生都认为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需要全面准备专业知识。“老师的指导”及“放松心态”占比都不高。这说明竞赛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是针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比赛,学生要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在赛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

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对于参加竞赛反映出的问题,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主要是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待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分别占比66.7%和82.1%);其次是教学体系存在缺陷,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模式有待改进,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竞赛的要求(分别占比64.9%和60.7%)。这说明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看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感受到学校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比赛,也发现同样的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师生都一致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最缺乏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分别占比46.4%和36.8%),其次是良好的学术氛围(分别占比21.4%和33.3%)和实用的技能指导(分别占比28.6%和22.8%)。师生都认为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相关性,参加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团队协作意识(分别占比85.7%和86%)。这表明,扎实而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学以致用。

三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从调查可以看出,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通过参加一两次竞赛就可以实现的。创新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也正因此,《意见》提出要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

1 创设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格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5]。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的研究表明,创新人才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的有机结合,创新人才比常人拥有更旺盛的创造欲望和更坚强的意志品质。诸多研究都强调,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创造人格。而创造人格是生长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6]。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首要的是创设宽松而自由的学习成长环境。当前,很多高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台了不少政策,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实施各种计划和项目,力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但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质疑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造人格的培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高校办学功利化较为严重,还未能将大学精神中最主要的价值内核――创新与创造、质疑与批判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未能为大学生营造出倡导自主、鼓励探究的学习环境[7]。前面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师生认为学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待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创新人才培养有自身的规律,学校应在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创建保护、鼓励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适宜的“气候”、“土壤”和“养料”[8]。

2 面向学生全体,构建常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高校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9]当前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基本以赛模式为主,为竞赛而组建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突击式”的学习和训练。但参加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种常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人格,扩展学生创新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如大一侧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知识的学习,大二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大三强化创新能力的实践训练,大四强调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

3 搭建各类科研创新训练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要通过实践才能形成。高校要创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一是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学校要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室的功能,面向学生开放,设立学生实验实训基金,鼓励学生开展研究,资助学生和申请专利;二是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构建部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四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项目;三是学科技能竞赛平台。根据各类竞赛的时间,规划、设计部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四级竞赛方案,由低到高,由面到点,既扩大学生参与面,营造竞赛氛围,又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选拔优秀学生,获取优异成绩;四是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学生社团、假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国情,增长见识;五是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学校要建立校企、校府、校校协同育人机制,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4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力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课堂和教师的作用。但现在高校多数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加专业课构成。课堂教学上常见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行跨学科教育和综合化课程改革。通过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提升学生理论素养,激活学生思维。增大选修课学分比例,尊重学生兴趣选择和个性化发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倡项目式、研讨式、问题式等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申报项目、参加竞赛活动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不能简单地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一考定成绩,而应关注学生全程的学习过程,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具体来看,评价目标应基于能力本位,指向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过程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全程的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持续变化,更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评价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应减少标准化考试,加大对实践能力掌握的整体性和个人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工作过程报告、工作情境测试、工作任务实施等评价形式,通过现场观察、面谈口试、成果展示、现场操作、工作报告、小组自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10]。

参考文献

[1]和学新,张利钧.关于创新及创新人才标准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2]李淑芝,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强化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2).

[3]陈勇,等.浅谈学科竞赛对大学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23).

[4]魏玲,等.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

[5]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09(07).

[6]贾永堂,崔波.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根本转变[J].现代大学教育,2014(1).

[7]刘丰林,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10)

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并组队参加xx市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励广大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立足本职、钻研业务、岗位练兵,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展现全市卫生应急人员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良、能打胜仗的队伍,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全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由区卫生计生委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成立全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组委会,负责本次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竞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专家组、监督组。办公室负责竞赛的统筹协调、宣传及组织实施工作;专家组由各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专家组成,负责竞赛命题、问题解答和竞赛评判等工作;监督组负责监督整个竞赛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竞赛时间和地点

初赛时间:2017年7月14日;

初赛地点:区人民医院;

从初赛中选拔优秀队员或团队,于2017年8月组队参加市级复赛、决赛。

四、参赛范围与组队要求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区各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疗机构中,从事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政治合格、爱岗敬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既往无医疗事故和违纪情况。

2.在岗在编,从事卫生应急工作满2年以上(2017年7月1日之前)。

(二)组队要求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疾控中心、东城、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组建一支参赛队伍;南城街道卫生院与三泉镇卫生院组建一支队伍参赛;其余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分片区组队参赛,分别为南平、鸣玉、大观、水江、大有、小河等6个片区队伍。总共12支参赛队伍。

每个代表队由4人组成:领队(联络员)1名,由城区医疗机构或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担任;参加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队员1名,参加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能竞赛队员1名,参加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技能竞赛队员1名(各片区队伍中4人原则上来自不同单位,由城区医疗机构或中心卫生院协调、组织)。

五、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分3个项目,分别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竞赛内容选择市级技能竞赛大纲的笔试、技能操作和桌面推演部分。

(一)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

1.笔试部分:包括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监测报告与分析、现场调查、标本采集、现场处置。

2.技能操作:包括监测报告与分析、现场调查与处置、标本采集与检测、自救和互救能力、场景案例分析。

(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1.笔试部分:包括法律法规、中毒卫生应急知识、卫生应急准备、应急调查、样本采集与毒物检测、医疗救援、工作报告。

2.技能操作:包括现场调查、现场急救技术、洗消、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快速检测、个体防护选用、场景案例分析。

(三)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1.笔试部分:包括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知识、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

2.技能操作:包括现场风险评估与报告、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基本技能操作、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综合技能操作。

六、竞赛形式

(一)初赛。

初赛由区卫生计生委、区总工会负责组织,包括综合笔试、技能操作 2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3个项目。

1.综合笔试: 由专家组分项目命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采用笔试形式,笔试时间60分钟,采取100分制命题。每个队员根据参赛项目参加本项目的综合笔试。

2.技能操作:由专家组分项目命题,题型为问答题,通过口述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答题,专家组现场评分。每位参赛队员现场随机抽1题进行答题,采取100分制命题,抽签确定顺序和操作内容。

(二)复赛和决赛。

根据初赛竞赛成绩,遴选优秀队员或团队参加市级复赛和决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复赛包括盲样检测、笔试、技能操作和桌面推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复赛包括笔试和技能操作。决赛采取技能操作和知识竞答的形式。

七、竞赛命题原则

(一)竞赛内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

(二)突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特色,着重考察选手技能水平。

(三)注重防治结合。

(四)立足卫生应急工作需要,考查应知应会内容。

(五)注重考查解决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六)考题内容难易程度应兼顾基层与区级层次。

八、技能竞赛计分规则

(一)单项个人成绩。

单项个人成绩根据综合考试、操作技能2个部分成绩换算,采取100分制,按照50%、50%的分值比例相加。

(二)团队综合成绩。

团队成绩根据本队3个项目的个人成绩换算,采取100分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3个单项成绩按照30%、30%、40%的分值比例相加。

九、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每个项目评出一、二、三等奖,按照单项个人成绩排名,第1名为个人一等奖、第2、3名为个人二等奖,第4、5、6名为个人三等奖。

(二)团队奖。根据团队综合成绩排名,第1名为团队一等奖、第2、3名为团队二等奖,第4、5、6名为团队三等奖。

(三)优秀组织奖。根据竞赛组织情况,对组织工作出色的团体或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

获奖个人和团队,由区卫生计生委与总工会联合颁发荣誉奖励,并作为人事激励依据。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以竞赛为抓手,激励广大卫生应急战线工作人员钻研业务、勤练技能,规范服务行为。成立竞赛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确保竞赛活动顺利完成。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篇(11)

(1)宣传画、电影和幻灯。各种文全宣传画以不同方式促进安全。宣传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宣传画,说明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的好处;另一类是反面宣传画,指出粗心大意,盲目行事的恶果。通过宣传画可以阻止广泛流行的坏习惯,展现安全生产的优越性或对有关安全的特殊问题提供信息,予以劝告或指导。

由于宣传画只给出危害的印象,为了说明事故的全部情节,表示出其环境、起源、危险状况和产生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事故等问题,现在人们已利用电影、电视等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避免工人不愿意接受枯燥的命令相劝告。但应注意电影所反映的情况应符合正常劳动条件,如实地反映出工人的感觉,习惯和情况。给人虚假的感觉,不但不能保证安全,还会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为培训专门摄制的影片、录像片比为一般宣传而摄制的影片更有价值。它们对解释新的安全装置或新的工作方法特别有效。电影可以给出说明,示范实验室试验,分析技术过程,用有条理的方法解决疑难和复杂问题,并用慢动作再现快速的事件序列。可使人留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允许工人提出问题和讨论特殊问题。

幻灯的优越性是只要需要就可以放映,同时能给出更详细的解释,并可以询问问题。但幻灯与宣传画有同样的局限性。

将安全知识的内容采用文艺表演形式与娱乐性、趣味性相结合,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报告、讲课和座谈。报告、讲课和座谈也是安全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新工人一入厂,通过这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可以便他们对安全生产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针对事故状况、安全规则、保护措施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使听众与讲解人有直接,交换意见的机会,可以加强宣传教育的效果。

(3)安全竞赛及安全活动。许多企业开展“百日无事故竞赛”,“安全生产××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可把安全竞赛列入企业的安全计划中去,在车间班组进行安全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当然,竞赛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谁是优胜者,而在于降低整个企业的事故率。

经常开展深入细致的安全活动是必要的。做这项工作的办法是在某个范围内开展安全日、安全周或安全月活动。在许多工业企业开展这项活动时,通常是一般性的;但是在各企业内开展,可以集中在一个专门问题上。可以把本章前面讲过的不同种安全宣传工作结合起来。

安全日、安全周或安全月活动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赞助,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人们宣传。这项活动可以包括展览、放映电影、示范表演、竞赛、讨论等等。

(4)展览及安全出版物。展览是以非常现实的方式使工人了解危害和怎样排除危害的措施。展览与有一定目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时,可以得到最佳效果。例如,通过展览物,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关工厂近来发生的事故上:一个坏砂轮中飞出的砂轮碎片被防护罩挡住,或安全帽保证了人员安全等等。这种展览体现了安全预防措施和实用价值。

目前社会上有大量的安全出版物,它们涉及的问题较为广泛。例如,定期出版的安全杂志,通讯.简报,新的安全装置介绍、操作规则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以及预防事故的新方法等。

安全宣传资料的其他形式还有小册子和传单、安全邮票上的图示和标语等等。

应注意,为工人或其家庭出版的安全文献不要只局限于杂志、小册子和传单等。现在,印刷资料的数量很大并稳定地增长,这些文献资料有劳动监察和研究机构的报告,一般安全手册,特殊问题手册(例如,电力、锅炉和防火)及各种技术小册子、小论文、数据表等等。这种科学技术资料不但对监察人员、管理人员、安全工程师、安全协会,而且实际上对负责促进安全工作的每个人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