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学初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7 16:00:35

数学初一论文

数学初一论文篇(1)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协作,传好“接力棒”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段”的理论,把中小学分为二个学段:一、二、二年级为第一学段;四、五、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七、八、九年级为第二学段。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持续连贯的。但是,目前仍然普遍存在中小学各白为阵、互不相干的尴尬局而。我认为,应该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特别是小学高段与七年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升学时把学生这根“接力棒”传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师更该如此,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跨校协作,携手为学生铺路搭桥。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相互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好中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内容概括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几个方而。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只不过层次、梯度不同而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应有目的的对初中数学有所铺垫和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更应该关心小学固有的起点和模式。把中小学数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中小学教师各尽所能,互相支持。

其次,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教学方而的研究和交流,熟悉彼此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相互反馈教育信息,交流教学心得,便于中学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因此,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合作,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入门,在教和学两方而都将起很大的作用。

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打好“攻心战”

新生刚入学,而对初中的全新环境,白然会有许多压力。特别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种种误解,甚至是恐惧。这要求数学教师作好初中数学的“学前教育”,打好“攻心战”,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新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学识广博、志趣高雅、风趣幽默、宽严有度、容易亲近的印象,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年来我的数学第一课,都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不朽贡献;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的数学游戏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讲解中小学数学的知识联系,介绍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甚至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勇于而对现实、敢于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做好初步的心理准备。

其次,上好第一章,组织好第一次测试,我总是给学生来个“开门红”,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尽量放慢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关注那些基础稍差容易掉队的群体;又要给学有余力的群体适当的挑战,防止他们“低估”数学而放松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活动的环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初中数学与小学有联系、与生活有联系,有趣、有用并不难学。

对应的第一次单元测试,教师应该让一部分学生考出“优越感”,更要想法让其余学生获得意料之外的“好成绩”。还要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良好表现做积极的表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尽快找到成就感。

三、善教善学,保障数学学习“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的教学,毕竟是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除以上环节外,还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过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持续稳步的进行。

小学到初中,而对新老师新教法,学生的学习适应是一个大的跳跃。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教师应对小学的教法有所了解,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稳中求变,逐步过渡,使学生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在自主、轻松、能动的氛围中实施数学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初一论文篇(2)

7月14日晚19:30,召开了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名单;讨论通过了代表大会日程与议程安排;讨论通过了第九届初等数学研究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会论文获奖名单;讨论并通过了杨路教授、吴康教授、刘培杰教授、萧振纲教授授予第三届“初等数学研究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讨论并通过了王钦敏老师、秦庆雄老师、苏克义老师、黄丽生老师授予“第五届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 荣誉称号。

7月1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涂荣豹教授,合肥师范大学汤增产纪委书记出席了开幕式。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顾问和主要负责人杨世明、杨学枝、吴康、刘培杰、萧振刚、杨世国、孙文彩、江嘉秋等出席了开幕式。杨学枝理事长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汤增产书记致欢迎辞,江嘉秋秘书长作了理事会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回顾了第三届理事会近二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了二年来会员在初等数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以及学会今后的工作思路,报告还介绍了学会理事会申请筹备的一些情况。随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开幕式后,全体代表听取了2场高质量学术报告:涂荣豹教授为大会作了《教学生学会思考(新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内容既朴实又深刻,指出数学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认识力、教学生学会思考,整个过程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案例极具说服力,可操作性强,代表们受益匪浅;宋乃庆教授为大会作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若干争鸣问题》专题讲座,以争鸣为主题,广征博引,指出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若干争鸣问题,开拓了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路。

7月15日下午进行了8场10分钟学术报告:杨世明特级教师《初等数学杂谈》,沈文选教授《对教育数学的一些看法》,杨世国教授《三维欧氏空间中广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吴康副教授《正整数有序分拆积和式计算问题》,刘培杰编审《一道保送生试题的深度解读》,萧振纲教授《数列的广义差分》,台湾蔡坤龙董事长《台湾数学竞赛与初等数学研究》,杨学枝特级教师《浅谈点量》。学会专家的报告内容深刻,意义深远,报告的内容涉及了数学教育、教育数学,初等数学相关领域的许多研究专题,杨学枝和吴康先生的成果都是经历数十年的持续研究,令人感动。紧接着,大会分代数研究小组、几何研究小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小组进行了更加广泛的学术交流。

数学初一论文篇(3)

综观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数学初一论文篇(4)

综观当 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数学初一论文篇(5)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好多种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其中十字相乘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有些多项式直接应用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本文给出了通过变形而转化为直接应用这种方法的几类多项式。

一、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

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比其他方法有规律,所以简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举例说明如下:

例1、把多项式a2x3+a(2a+1)x2+a(a+2)x+a+1分 解因式。

这是含有两个字母的高次多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观察知,该多项式具有可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的特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故重新组合后用此法分解。

解:a2x3+a(2a+1)x2+a(a+2)x+a+1

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 (x3+2x2+x)a2+(x2+2x+1)a+1

=x(x+1)2a2+(x+1)2a+1

x(x+1) 1

x+11

=[x(x+1)a+1][(x+1)a+1]

=(ax2+ax+1)(ax+a+1).

例2、把多项式ab(a-b)+bc(b-c)+ca(c-a)分解因式。

这是轮换对称多项式,乘开后可化为关于a或b或c的二次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就避免了用其他方法分解的繁难。

解:ab(a-b)+bc(b-c)+ca(c-a)

化为关于c的 二次三项式 (a-b)c2-(a2-b2)c+ab(a-b)

=(a-b)[c2-(a+b)c+ab]

=(a-b)(c-a)(c-b).

例3 把多项式 (x+y)(x+2y)(x+3y)(x+4y)-3y4分解因式

将该式化为关于多项式x2+5xy+4y2 的二次三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解更为简便.

解:(x+y)(x+2y)(x+3y)(x+4y)-3y4

=(x2+5xy+4y2)2+2y2(x2+5xy+4y2)-3y4

=[( x2+5xy+4y2)+ 3y2][(x2+5xy+4y2)-y2]

=(x2+5xy+7y2) (x2+5xy+3y2).

例4 把多项式a4+b4+c4+2a2b2++2b2c2+2c2a2分解因式。

解: a4+b4+c4+2a2b2++2b2c2+2c2a2

化为关于a2的二次三项式a4+2(b2+c2)a2+(b4+2b2c2+c4)

=a4+2(b2+c2)a2+(b2+c2)2

=(a2+b2+c2)2

本例说明某些齐次式也可用这种方法分解因式。

二、二元二次多项式(注)(三元二次齐次式)

二元二次多项式ax2+bxy+cy2+dx+ey+f在实数范围内若能分解因式,则可分解为a1x+b1y+c1与a2x+b2y+c2的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由待定系数法得a=a1a2, c=b1b2,f=c1c2, b=a1b2+a2b1,d=a1c2+a2c1, e=b1c2+b2c1.于是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十字相乘法得

二次项ax2+bxy+cy2=(a1x+b1y)(a2x+b2y).

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dx+f=(a1x+c1)(a2x+c2)

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cy2+ey+f=(b1y+c1)(b2y+c2)

上述三式的因式分解可以表述成

a1b1 c1

a2 b2c2

由此,一个二元二次多项式如果系数间有上述关系,可用此法分解因式。

例1、把 2x2-7xy-22y2-5x+35y-3分解因式。

解: 2x2-7xy-22y2-5x+35y-3

2 -111

12-3

=(2x-11y+1)(x+2y-3).

三元二次齐次式中,如果将第三个元看成常(系)数,也可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

例2、把 2x2-3xy-5y2-11xz+31yz-6z2分解因式。

解:2x2-3xy-5y2-11xz+31yz-6z2

2-5z

1 1-6z

数学初一论文篇(6)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好多种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其中十字相乘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有些多项式直接应用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本文给出了通过变形而转化为直接应用这种方法的几类多项式。

一、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

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比其他方法有规律,所以简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举例说明如下:

例1、把多项式a2x3+a(2a+1)x2+a(a+2)x+a+1分 解因式。

这是含有两个字母的高次多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观察知,该多项式具有可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的特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故重新组合后用此法分解。

解:a2x3+a(2a+1)x2+a(a+2)x+a+1

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 (x3+2x2+x)a2+(x2+2x+1)a+1

=x(x+1)2a2+(x+1)2a+1

x(x+1) 1

x+11

=[x(x+1)a+1][(x+1)a+1]

=(ax2+ax+1)(ax+a+1).

例2、把多项式ab(a-b)+bc(b-c)+ca(c-a)分解因式。

这是轮换对称多项式,乘开后可化为关于a或b或c的二次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就避免了用其他方法分解的繁难。

解:ab(a-b)+bc(b-c)+ca(c-a)

化为关于c的 二次三项式 (a-b)c2-(a2-b2)c+ab(a-b)

=(a-b)[c2-(a+b)c+ab]

=(a-b)(c-a)(c-b).

例3 把多项式 (x+y)(x+2y)(x+3y)(x+4y)-3y4分解因式

将该式化为关于多项式x2+5xy+4y2 的二次三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解更为简便.

解:(x+y)(x+2y)(x+3y)(x+4y)-3y4

=(x2+5xy+4y2)2+2y2(x2+5xy+4y2)-3y4

=[( x2+5xy+4y2)+ 3y2][(x2+5xy+4y2)-y2]

=(x2+5xy+7y2) (x2+5xy+3y2).

例4 把多项式a4+b4+c4+2a2b2++2b2c2+2c2a2分解因式。

解: a4+b4+c4+2a2b2++2b2c2+2c2a2

化为关于a2的二次三项式a4+2(b2+c2)a2+(b4+2b2c2+c4)

=a4+2(b2+c2)a2+(b2+c2)2

=(a2+b2+c2)2

本例说明某些齐次式也可用这种方法分解因式。

二、二元二次多项式(注)(三元二次齐次式)

二元二次多项式ax2+bxy+cy2+dx+ey+f在实数范围内若能分解因式,则可分解为a1x+b1y+c1与a2x+b2y+c2的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由待定系数法得a=a1a2, c=b1b2,f=c1c2, b=a1b2+a2b1,d=a1c2+a2c1, e=b1c2+b2c1.于是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十字相乘法得

二次项ax2+bxy+cy2=(a1x+b1y)(a2x+b2y).

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dx+f=(a1x+c1)(a2x+c2)

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cy2+ey+f=(b1y+c1)(b2y+c2)

上述三式的因式分解可以表述成

a1b1 c1

a2 b2c2

由此,一个二元二次多项式如果系数间有上述关系,可用此法分解因式。

例1、把 2x2-7xy-22y2-5x+35y-3分解因式。

解: 2x2-7xy-22y2-5x+35y-3

2 -111

12-3

=(2x-11y+1)(x+2y-3).

三元二次齐次式中,如果将第三个元看成常(系)数,也可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

例2、把 2x2-3xy-5y2-11xz+31yz-6z2分解因式。

解:2x2-3xy-5y2-11xz+31yz-6z2

2-5z

1 1-6z

=(2x-5y+z)(x+y-6z).

数学初一论文篇(7)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章节,笔者始终感觉用键盘问题做数学模拟实验的教学载体,学生探究热情低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农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体验。通过几年尝试教学与改进,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模拟实验设计原则。

1、生活性。试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1]

2、广泛性。避免以点代面,全盘考虑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点试验。让抽样结果尽可能反映是按研究对象的共性特征。

3、随意性。每次实验方案的实施不提前预设,围绕方案任意活动,并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

4、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活动“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才能还学习真正动机――因活动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2]

二、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

由于随机事件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分清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是进行有效设计和准确应用的关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刊网。

通过对模拟实验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列举法求概率相关事件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模拟实验求事件的概率适用条件包括每次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每次实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3]

三、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设计程序[4]与过程

1、确定设计方案(如投飞镖、做记号、数数量、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

2、拟定统计栏目(总数、频数、频率)。

3、统计相关数据, 计算频率与数据规律分析。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事先根据概率要达到的精确度确定数据表中频率保留的数位。计算频率一般保留两位或三位小数。

4、估计事件概率,获得最有价值的数据(用频率估计概率)。

通常用频率估计出来的概率要比数据表中的频率保留的数位要少,一般要求的概率精度达到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四、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应用拓展(举例)

例1求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投飞镖)

设计方案: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发现地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封闭图形ABC,为了知道它的面积,小明在封闭图形内画出了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在不远处向圈内掷飞标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5]且记录如下:

统计图表:

 

投飞镖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300

投中物体次数

 

 

 

 

 

  投中物体频率

 

 

数学初一论文篇(8)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初中数学均采用选项教学方式,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虽然各地区初中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新生入学之后就对数学课内容进行选报,打破初中数学直接进行分项教学.另一种就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础课的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开始实行选项教学.总体来讲,选项这种教学模式较之从前的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课余数学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设置单一不够广泛.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初中生广泛而又个性十足的兴趣爱好.

数学的知识传授大多数是动作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像等形式进行传授,但大多是静态的形式,且多以刺激学生的单一感官为主,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便于学生的认识、记忆、理解.打破了课堂的死板结构,有效地节约数学课的时间,减少了多次重复讲解而导致学生出错的现象,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途径

1.大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首先强调的是数学理论的学习.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初中学数学的理论水平.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只有加深理解,提

高初中数学理论水平,才能更有效地用于实际;另一方面,只有提高初中数学的理论水平,才能牢固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显然,对前期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数学后期的学习和应用.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许多学校将讲解理论的时间压缩(如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剩下一年用来准备高考的复习).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这为以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留下隐患.在教学观念上,部分教师将数学教学等同于解题教学,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结构缺乏必要的揭示和认识.导致对数学概念和逻辑体系理解不准确,不深刻,难以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给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了困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对数学知识不理解,也就不可能对数学产生热爱之情.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了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初中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起来的.我在备课时注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解决新问题,主要做法是:

(1)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根据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并启发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认清新旧知识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练习时,为了进一步强调写竖式时要把各加数的小数点对齐,避免和整数加法末位(个位)对齐混淆,我出了几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题,让学生练习.这种类型的题三年级不作为教学要求.是四年级要学的内容,所以我只要求写竖式,不要求计算结果,全体学生都写得正确无误.

(2)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来探索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例与案例的研究

如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课堂教学,吕传汉等人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研究,MM教育方式等,他们通过个案研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形成高效率的共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乐观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而且更需要树立信心,从这个一切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充分获益.

参考文献:

数学初一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9-0021-02

初等数论是数学专业本科阶段代数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与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等已得到普遍重视的情况相比,初等数论课程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等方面,由此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初等数论课程的教学、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仅就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问题。

一、在思想上给予初等数论以足够的重视

初等数论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主要研究数的性质和方程的整数解,是中等数学中数的理论的继续和提高,是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最好衔接。尽管其使用的方法是初等的,但应该看到其很多内容及思想为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做了很好的铺垫,提供了抽象理论的具体实例。初等数论为后续的代数提供了一个样板,很多理论都要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上去。在整数集这个熟悉的领域中体会好代数的思想和方法,为将来学习和研究的提升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目前RSA公钥体制和离散对数体制均来自初等数论,并且正在不断采用数论更为高深的理论成果[1]。这反映出初等数论在实践应用上的价值。既然初等数论课程如此重要,那么一些高校数学专业为什么会不重视这门课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门课程内容表面上相对浅显,教学单位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初等数论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真实作用,低估了它存在的价值,他们认为大学数学应当讲授更为抽象的问题,初等数论的存在比较尴尬,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够突出这门课程的地位。不但没有将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讲授,而且有的将其由专业必修课改成大三讲授的选修课。这种错误的课程设置,抹杀了初等数论这门课衔接中学与大学数学教学的桥梁作用。此外,大三学生面对相对浅显的数论课程,也确实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备课、授课的重视程度。这种情况冯克勤先生曾经撰文提到过,并且阐述了大一新生开设初等数论课程的理由和积极意义[2]。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仍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现在,我们采纳冯先生的建议尚不算晚,应当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上做出切实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初等数论在大学数学学习与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使之在应用领域能为人熟练地应用,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重视程度和履行情况也至关重要。教师不但要积极讲授这门课程,而且还要下一番心思认真准备,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怎样开始,怎样展开,结尾应强调什么,知识点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等,这些环节都极为重要。教师投入热情,自然就会带动学生的热情,师生互动达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水到渠成。备课充分与否,教师和学生都能体会得到。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于教师课堂讲授演算、随时提问的方式。这种方式立足于教材本身,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中规中矩,对数学专业课程的讲授而言有它的优势。对初等数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上文所言,不科学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将初等数论这门课程置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其内容简单,又在大三开设,甚至属于选修课程。带来的结果是听课的人少,学生和老师的情绪互相影响。学生认为没什么可听的,过于简单;教师认为学生一看都懂,讲起来也没什么意思,双方的情绪都不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地位,采取相应的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增加与基本定义及定理相关内容的介绍

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定义及定理的背景、来源、研究动机、目的与其应用的讲解是必要的。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它们如何得来,有何应用。如讲质数问题,就要提及整数。整数是最先接触的数集,都以为整数是最基本的数,但中国古代数学家把质数叫做“数根”,意思是数的根本。因为任何整数或者是质数,或者是几个质数的积。古希腊时代的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就已经给出质数的若干性质。欧几里得给出算术基本定理在普通整数中的证明,后来高斯在复整数集{a+bi|a,b均为整数}中得出证明。高斯曾经在《算术探究》提过:“区分质数和合数,并且将合数分解成质因子,是算术中最重要又最有意义的问题。”高斯明确指出了质数的重要性。今天,质数理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应用上日益重要。基于大数分解方案的公开密钥体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把以上的相关内容向学生做一个简略的介绍,一方面,丰富了质数问题的知识含量,另一方面强调了质数问题的重要性。不但从数学史的角度深化了学生对质数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史方面的适度渗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用到,效果良好。

(二)盘点每堂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多练习

课堂上可能学了很多东西,学生能消化吸收多少?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又记住了什么?我们自己要经常问自己,更要经常问学生。换言之,即要求学生每堂课过后要关注教师的总结,也要自己去总结。课堂上会有一些具体细致的计算与证明,这对领会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能过于执著细的方面,以至于只记得怎样做,而忘了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要注重讲系统的方法,并展示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说明为解决另一些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数学。可以在每次课的结尾盘点当天的主要内容以加深印象。但一定要要求学生课下动手做,要多练习,使其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学期末,教师要向学生盘点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初等数论都能让我们想到什么,哪些是这门课程的精髓。初等数论的重点是算数基本定理、中国剩余定理、模n的剩余类、欧拉定理(费马定理)、高斯二次互反律等。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对而言,初等数论这门课内容简单,易于达成师生间的良性沟通,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不同授课内容,学生的反应会有所不同。有时学生会对某个问题较为敏感,思维也比较活跃,能够积极思维并参与讨论,带动其他同学,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有时学生会对接受的内容产生诸多疑问,因此,表面上课堂并不活跃,大家都在默默地、积极地思考,沉浸在一种数学的氛围之中。这种课堂氛围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四)调动学生参与到应用数论解决简单的实践活动中去

初等数论课是一门可以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课。作业中会发现对同一个题目,他们可能有很多种做法,应该对他们给予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数论课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解决问题的算法。比如,编程解决素数判定(当然是适当大的数以内的)、最大公因数的求解、一次同余式的求解。在全班同学范围内编一个密钥表来模仿公开密钥体制给学生发加密信息等。可以让学生互相比较谁的算法好、速度快,这些既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我们还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方法。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问题。这是涉及既能保证普遍的教学质量,又能注重优秀学生培养的一个老问题[3]。有的学生天赋好、基础好,常常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问题,要积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鼓励他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这可能同时涉及其他课程、其他学科,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

在初等数论课堂教学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这门课程的教学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某些思想是有效果的。通过这门课程的教与学,很多学生都明白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他们学习前人得到的概念、定理及方法的过程。这些理论的叙述都是倒叙式的,与前人得到的顺序是相反的。师生虽然不能完全模拟当年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也应尽量一起分析这个问题的产生、可能的解决思路,最终方法的确定,一同回味和享受这个过程。这一过程对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体会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研究能力[4]。

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基础课教学的探讨永无止境。我们只能探索、改进、再探索、再改进。

参考文献:

[1]冯克勤.高校代数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C]//大学数

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9-52.

[2]冯克勤.高校代数课教学的一些作法和看法[J].大学数

学,2004,(5).

[3]曹重光.高等代数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

数学初一论文篇(10)

关键词: 初等数论;整除;Mathematica

Key words: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divisible issue;Mathemaica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41-02

0 引言

数论自古拥有数学最纯粹部分的美称。数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有大量易于理解而令人着迷的问题。而在初等数论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对初等数论的认识只停留在记公式、做计算题和证明题上,这与我们学习初等数论的目的相悖,希望通过初等数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的强大计算功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初等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整除理论是初等数论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具体实例利用Mathematica语言编写程序来求解整除性问题。

1 求解带余除法中的商和余数

设整数a与b,且b>0,则存在唯一的一对整数q与r,使得a=qb+r,0?燮r

从上面的定义知在求带余除法中的商和余数之前,首先要给定除数。先判断整数a能否被b整数整除,若能则r=0,若不能则进一步计算出其结果。下面利用Mathematica语言编写出程序:①确定一个整数能否被给定的整数整除。②求带余除法中的商和余数。具体程序如下:

求带余除法中的余数:

In[1]:={x,y}={a,b}

Out[1]=?

In[2]:=Mod[x,y]

Out[2]=?

若余数为0,则这个整数能被给定的整数整除。

求带余除法中的商:

In[1]:={x,y}={a,b}

Out[1]=?

In[2]:[Quotient[x,y]

Out[2]=?

在Mathematica 5.0环境下可以验证当a=136210,b=21,输出正确的结果,即136210除以21的商为6486,余数为4。

2 求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求一组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具体程序如下:

In[1]:=GCD[a1,a2,…,an]

Out[1]={(a1,a2,…,an)}

我们也可以利用带余除法和辗转相除法的理论来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具体程序如下:

In[1]:={x,y}={a,b}

Out[1]={x,y}

In[2]:=t2=x+y-Max[x,y]

Out[2]=?

In[3]:=t1=Max[x,y]

Out[3]=?

In[4]:=If[Mod[t1,t2]≠0,t3=Mod[t1,t2],t1];

For[j=2,Mod[tj,tj+1]≠0,j++,tj+2=Mod[tj,tj+1]]

Print[Mod[tj-1,tj]]

在Mathematica 5.0环境下验证,当x=117,y=21时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的输出结果为3,故11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3。

求一组整数最小公倍数具体程序如下:

In[1]:=LCM[b1,b2,…bn]

Out[1]={[b1,b2,…bn)}

3 求整数的素因子分解

设a是任一大于1的整数,则a能表示成若干个素数的乘积,即a=p1p2…pn,其中p1?燮p2?燮…?燮pn是素数,且表达式是唯一的。任一大于1的整数a均可唯一地分解成a=p■■p■■…p■■,α■>0,i=1,2,…,k,p■

求整数m分解成素数的积的具体程序如下:

In[1]:=FactorInteger[m]

Out[1]:=?

在Mathematica 5.0环境下验证,当m=13695的具体结果

In[1]:=FactorInteger[13695]

Out[1]:={{3,1},{5,1},{11,1},{83,1}}

故13695=3×5×11×83。

4 判别两个变量的线性丢番图方程是否有整数解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ax+by=c有解的充要条件是(a,b)|c,而且当不定方程式有解时,它的解与不定方程■x+■y=■的解相同,这里g=(a,b)。

例 判别117x+21y=396是否有整数解?

解 因为(117,21)=35,且3|396,所以不定方程有整数解。

在Mathematica 5.0环境下验证,当x=117,y=21的具体结果

In[1]:={a,b}={117,21}

Out[1]={117,21}

In[2]:=t2=a+b-Max[a,b]

Out[2]=21

In[3]:=t1=Max[a,b]

Out[3]=117

In[4]:=If[Mod[t1,t2]≠0,t3=Mod[t1,t2],t1];

For[j=2,Mod[tj,tj+1]≠0,j++,tj+2=Mod[tj,tj+1]]

Print[Mod[tj-1,tj]]

3

In[5]:=Mod[396,3]

Out[5]=0

故可知不定方程有整数解。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Mathematica语言求解整除性问题是相当简便、快速的,它不仅克服了数据多,数字繁等计算上的困难,而且帮助我们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内容,解决更多的与其相关的问题,使得数论中复杂的问题变的更容易解决。Mathematica软件引入初等数论课堂,可使我们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具体,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承洞,潘承彪.初等数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鹏,李海龙.初等数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丁大正.Mathematica5在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大学出版社,2006.

数学初一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89-1

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二者有着本质的联系。将高等数学中的微分理论应用于初等数学,使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得以体现,进而去指导初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作为中学教师,除掌握初等数学各种类型题的已熟知的初等方法外,还应善于用高等数学方法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特别是一些用初等数学方法难以解决或虽能解决但显得难、繁,而用高等数学方法则易于解决的初等数学问题,从而拓广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初等数学教学。

一、方程根的讨论

中学数学解方程根的问题一般应用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进行讨论;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实根分布的讨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实根分布等价转化为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体现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但是如果用连续函数介值性定理解决此例问题,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由连续函数介值定理知有方程h(x)=0在区间(3,103),(103,4)内分别有惟一实数根,而在区间(0,3),(4,+∞)内没有实数根,所以存在惟一的自然数m=3,使得方程f(x)+37x=0在区间(m,m+1)内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二、求函数的切线、单调区间、极值、最值等问题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很容易地求得曲线的切线,也可方便地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