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31 19:16:16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1)

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目标下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求

案例、学生准备和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案例是案例设计者运用一定方法,通过对特定事例进行选择和加工,是对特定事例的真实情景的描述。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支撑平台和基础条件,案例素材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培养应用型、职业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应切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案例素材应源自行业生产与管理实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在科、教、文、卫、体等行业从事相关管理的人才,要为行业培养应用型、职业化的人才,案例素材应源自行业生产与管理的实践。现有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具有广、泛和杂特点,与行业的实际管理脱节,不适合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应鼓励和安排案例教学教师到科、教、文、卫、体等行业挂职或兼职,使案例教师深入到行业生产与管理的实践中去,从而获取源自一线管理的相关资料,同时大力开展与行业内管理人员合作开发教学案例,并聘请行业内管理人员到校兼职案例教学教师。这样才能使案例素材与行业实际管理对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管理过程衔接。

(二)案例素材应体现行业管理的具体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应用型、职业化为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质上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因此,案例素材选择的基本要求是素材体现的是行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职业标准,通过运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基本一致。目前众多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素材主要侧重于反映一些宏观方面的问题,体现行业事务具体管理方面的素材较少。现有一些案例素材不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教师应在参与行业实际管理过程中挖掘出一些体现行业管理具体问题的案例素材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去。

(三)案例素材应具备适用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反映

公共事业管理实际管理领域方面的素材众多,但并非所有的素材拿来都适用于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教师在进行案例素材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素材用于进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素材适用进行案例教学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案例素材应具有可读性,讲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案例素材应具可讨论性,素材反映的问题能拿来进行讨论,并有讨论的必要;再次是案例素材应具有代表性,其反映的问题应该是行业管理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最后是案例素材应具有指导性,通过案例教学分析能得出对行业具体管理具有指导性的管理建议,从而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目标下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

要求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案例素材犹如一盘好的“食材”,最后能否做成一盘“佳肴”关键还是要看教学案例问题设计的如何。案例教学教师针对选择的案例素材进行问题设计时应以应用型、职业化目标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管理问题能力,塑造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

(一)教学案例问题应具相关性

设计的教学案例问题必须与案例素材本身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行业管理实际,设计的问题应源自于案例,并服务于案例。学生才能从案例素材本身出发去挖掘信息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解决行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与案例素材相关性不强,甚至毫无相关,会使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对问题不屑思考,这样必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问题时应紧扣案例素材,使所设计的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是真正反映素材所体现的行业管理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案例问题应具讨论性

教学案例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问题具有可讨论性,这是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案例问题时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如果所设计的问题,其解决方案一目了然或只是回答“是”与“否”的话,这样不具可讨论性的问题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动力,驱使学生去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标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从而真正训练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讨论与争论,能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尊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问题应具操作性

以应用型、职业化为导向的教学案例问题应该具体化,这样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果设计的问题抽象或模棱两可,学生对于案例问题就会难以掌控,这既不利于学生课堂讨论前的准备,也不利于案例教学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引导。针对抽象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难以训练学生掌握行业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符合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目标要求。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案例讨论问题时,应坚持设计的问题反映的就是行业管理中具体问题的原则,尽量避免概念化、抽象化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出现。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2)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鲜活的案例来优化教学设计。教育学案例教学是从教育学视角,选择与教育相关的案例来构建课程,并由此来设定特定的情景融入进教育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从案例中理解和认识相关知识和概念。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教育目标,通常对实际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进行典型化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以独立的方式或探讨的模式来解决相关教育问题。在案例教学实施中,主要有小组学习、学生自学和集体探讨等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使从案例分析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得知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教学应该围绕客观的具体案例展开,案例应该是事实的记录,不能编撰或虚构,并且对案例的推演及评价不能带有个人的色彩;二是选择案例时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针对特定的教学需要引入案例,并且要细致地进行分析与筛选,精心编排;三是案例教学具有共同的基本目的,即通过模拟现实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以增强学生的课程运用能力;四是对案例的设定应该保证真实性,通过明确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消除传统的“知识喂养”教学的弊端。从功能上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将知识融入案例,可以让学生从案例教学中习得知识,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背景,增强学生对教育学学科的认识。如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逼真的教育情境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独立能力,并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

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意义

理解案例教学的概念及内涵,并在案例教学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从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并能够从真实的情境中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一有助于使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中转变被动的听课习惯,以积极的参与性来分析和回应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假设、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梳理思维,训练思维。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决策难题,特别是从案例中的问题意识启发上,将一个个“隐性课程”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来选择和做出判断,并检验自己的决策,进而增强慎思能力。三是有助于学生多视角地思考问题。案例教学中常用分组的方式来探讨,让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借鉴他人的优势,如何在协同中开放思维、提炼观点等。四是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将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通过鲜活的案例情境,让学生从案例中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运用自身的思维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五是增强学生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教育情境与事件的突发性使课程教学更具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思考,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3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凸显教育学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从案例的选择、设定及开发这几方面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

3.1注重对教育学学科知识的挖掘与开发教育学中对教学案例的开发,首先要从案例的教学目标上来设定,一是体现对学习功能的开发,二是增加对案例分析的描述。如对某一教育事件的介绍,要从案例的全过程来把握描述的重点,从教育案件的优势、劣势方面陈述理由,启迪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来论证。在设定案例时考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教育理论的验证,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二是对于分析型案例的选择,要从问题的构建上,探究原因,分析主次,并从案例中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

3.2对案例教学法课程教案的编写与构思课程案例的编写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初的工作。在案例教学法的案例编写上,要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纲要及培养规划来设定教学案例,确定案例的主题及数量。如哪些内容应该作为重点部分,哪些任务应该进行分工,教师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学生应该能够凸显哪些技能等。在编写案例时,要满足三点编写要求:一是对案例的教学目标做好设定,从哪一章节来准备教学案例,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二是明确本案例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及概念,以及在教学实施中运用哪些方法;三是教学案例的编写要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教学素材要体现专业性和职业特点。

3.3教育学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以《当代教育学》教材为例,对课时安排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明确案例教学法的课程设计要求。从章节来看,《当代教育学》基础部分共11章,前3章侧重于对教育学的理论阐述,第4-11章主要从教学、管理、学习三个层面来探讨相关理论和实践。由此可见,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设计,需要从前3章的理论教学和后面章节的运用教学来设计。

4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探讨

4.1案例教学法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实施前,了解相关教材及教学知识点,尤其是教师应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案例及其可行性,小组学习分组及案例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假设与预置等。二是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学生应该通过课前预习及对相关案例材料的阅读,了解案例中的主要观点,明确案例教学目标,确定谁是参与者、各自角色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了解参与者应该做什么、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观等。另外,在案例教学细节分析上,还应该从教师及学生的角色担当上,明确各自的态度及视角,能够从自身立场出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从自身体验中强化案例教学的客观性。

4.2小组学习的分组及探讨在案例教学法中,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时,多使用小组方式。分组需要根据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协作交流及优势互补来调整。同时组间的交流与对比应该体现差异性,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协同技巧。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3)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现代教育的教育目标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4)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1870 年前后,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道尔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法学教育中,开启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先河。它以生动灵活的形式打破了长期困扰课堂教学的以灌输式为主的僵局,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其效果却往往并不理想。原因可能很多,但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当往往是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一)教师的角色

1.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管理者,既包括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如制定教学计划,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沟通,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也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如对学生的行为、心理、习惯进行管理和控制。

2.组织者的角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活动中教育论文,应当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要教材熟悉,教案恰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述通达,灰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 学生的角色

1.被管理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单纯的被管理者,教师具有很大的权威,当然这种权威是法定的,教师掌握着资源、话语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学生的言语、行为、习惯等都要受到教师的制约。

2.知识的接受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上下级的关系。知识的传递模式是一种下向传递,学生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效果并不好。

二、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一)教师角色

1.氛围营造者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愉快的环境中教育论文,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紧张不活跃的学生,对他们要热情,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同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2.引导者

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更要善于控制和引导案例讨论进程,在讨论出现僵局时,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打破僵局,使讨论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讨论偏离主题时,应及时、巧妙地引导讨论进入主题,使其沿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在讨论出现多方观点相持时,应给学生以充分发言的机会,使多方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在讨论出现新的观点时,应予以鼓励,使学生感到主体参与性的被尊重

3.倾听者

学生发言时,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想法, 重视其见解和观点,尊重学生的劳动,学生的各种观点不论对错都应该受到尊重,在一种融洽、宽容的气氛中实现教学互动龙源期刊。

4.督促着

在管理案例教学中, 教师应起的作用是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概念、把握讨论的主题; 通过对学生发言的“吹毛求疵”, 考验学生对于自己所提观点的自信心或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问题的各个侧面, 从而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 以导出更为科学的分析结论。

5.沟通者

德国教育家迪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的知识以及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艺术,而不仅仅是做到“授之以渔”。

6.评价者

是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 因为此时学生是很想知道教师对其发言的看法,这也是教师对讨论加以引导的好时机;三是要尽量在黑板上记录、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

(二)学生角色

1.主导者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案例,不断超越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极限,提出富有创意的见解和解决方案,逐步摆脱对教师和其他优秀学生的依赖。

2.参与者

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 学生必须积极发言, 从自身角度剖析案例,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教育论文,相互辩论、唇枪舌战,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

3.信息传递着

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互相传递知识、信息,信息传递着的地位是频等的,传递模式是全通道式的,满意程度很高,信息传递量很大,接收效果也比下向传递要好得多。

4.争鸣者

学生能针对课上讨论的观点,适时地提出关键性问题或疑问。一般情况自己不做分析,是专对别人的分析提出质疑和挑战的人。争鸣者可以让平淡的讨论产生起伏,有利于对问题的再思考。教师有意识鼓励学生充当争鸣者,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将有助于引发其他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兴趣和情,增加案例讨论的深度。

5.合作者

合作者的根本特征在于团队意识强、合作精神浓、善于取长补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善于进行合作学习,在讨论时甚至在争论中都要坚持这种学习方式。事实上,合作和竞争并不矛盾,竞争是实现合作学习目的的手段,可以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

案例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陷入角色误区:或者放任自流,提供案例后便撒手不管,任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论;或者越俎代庖,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或者介入纷争,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有损于案例教学的效果。只有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清楚,才能使案例教学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郭凤广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分析及实施例谈[M] 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9期

[2]刘彩霞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M]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9年12月

[3]黎德山论教师课堂教学影响力[M]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5)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6)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7)

2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

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

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

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实现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案例学习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一种形式,内在地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进行案例学习时,教育硕士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知识理论的学习,又回到案例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最后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育硕士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有助于分析整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学习最终解决方案和反思成果的得出要以讨论方式为载体,首先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要跳出“当局者迷”的处境,用俯瞰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来发现、审视和界定问题,放开手脚,评头论足,通过讨论整合,通过真实、自然的工作过程,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加以系统分析,最终实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培养教育硕士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四)有助于理论深化,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代表一类事件,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有助于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理论分析也能促进实践含义的深入开发,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缺少“实例的理论”和缺少“原理借鉴的实践”的状况。只有实现理论分析实践,实践分析后升华理论,理论深化与实践分析同步进行,才能使教育硕士“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从搜集案例素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到讨论整合、反思撰写案例报告等这些环节中,教育硕士合作共享、表达呈现、撰写反思报告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教育硕士亟须提升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硕士有效开展案例学习的方法

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及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如何才能使案例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案例选择、案例研读、问题提出、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大组分享与导师点评指导几个基本环节。

(一)紧扣专业学习,案例选择做到“四性”

一是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育硕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导师建议的研究方向确定案例学习的主题。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而设置的,显然案例学习中的案例如果选用高等教育中的,诸如高校管理、大学科研、教授治校等方面的案例是不合适的。二是案例选择要有现实性。所选案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与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如:目前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教研等都是教育管理类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作品。四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内容应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囊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

(二)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遵循“三梯度”

案例确定后,如何进行案例的有效研读关系到案例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的基本环节与相关要求。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提出和案例的研读的梯度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读和提问,不仅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以往的教学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研读,去提问题,同时寻找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更是有助于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强化了教育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当下的教学实际的对接,并且通过这样的“剥洋葱式”的问题追问和问题分析,使教育硕士经历了一种由知识到方法,由问题的表象到问题内部本质根源或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文献查阅与整理,做到“三个环节”

在完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案。文献资源既可以是图书馆中的相关图书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中文的中国知网、中文科技及期刊数据库,外文文献有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文献查阅后,还要进行文献的审查、分类和提炼整合三个环节的实践。第一个环节是审查,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查找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质量比较低、相似度高、理念比较陈旧以及与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高等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分类,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案例问题会有不同的指导文献,教育硕士要养成随时及时地将文献分类“打包”的习惯,从而有助于理清头绪,更为有序地使用文献。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整合,把每一类别的文献进行提炼整合,使其融会贯通,有助于成员在下一步的团队研讨中做到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提高研讨效率。

(四)小组研讨,须做到“三心”

1.随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应各抒己见,随心畅谈。地点可以是教室中,也可以是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小组交流不是为了尽快达到“求同”,意见上不一致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热情,从而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每个组内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2.重心。每一个小组的研讨都要以抓住问题的关键与重要的事实为重心,否则研讨就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开心。这里指参与研讨的成员必须要有“开放之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都要拿出开放的态度,集思广益,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案例学习优势,也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全班共享研讨,思维碰撞走好“三步骤”

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基本所在,倾听、思考、讨论是使思维得以丰富的重要条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文化科学得以繁荣的必要条件。如何使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要走好以下三个步骤:

1.小组汇报答疑。每一个小组对案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汇报组要进行答疑。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独特的见解进行记录,为下一步撰写案例报告做资料准备。小组汇报环节重点是培养教育硕士汇报、讲解的能力。

2.全班评析讨论。对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全班评析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教育硕士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捕捉有效关键信息的能力,更是让教育硕士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寻找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整合引领。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具有专业方面渊博的学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对关键处进行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也可以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全班思维碰撞形成多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快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通过这种纵横交互必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报告撰写,要达到“五个向度”

培养教育硕士具备一定的反思分析、撰写案例报告的能力,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硕士案例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硕士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强化其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与迁移的基本路径。因此,教育硕士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教育硕士写好案例报告,要达到“五个向度”的要求:第一,报告要有案例内容概要;第二,报告要有案例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三,报告要有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第四,报告要有实践推论;第五,报告要有案例启示。

综上所述,案例学习不仅可以让教育硕士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而且通过案例学习中的专业案例收集、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多元化解读、深层次反思、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等系列过程,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学习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容量大、视角多、专业引领等效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9)

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及意义

从教师来讲是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加速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要实现好这一转化就必须走教育科研这条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道路。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如果你想让教师上课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学校来讲:这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教育科研能造就名师,可以创造名校。

从学生来讲: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

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方法

(一)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是中小学教师和领导最常写的一种教育论文,它将在教育(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体会、认识或教训,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条理化的理论性总结。

(二)案例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1.案例型教育论文的类型

案例型专业论文,其关键词是案例,主要包括:课题实践案例、教育叙事案例、说课案例、课例评析案例、教育教学片断反思、课题活动心得体会、教改感悟、问题探讨、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等。

2.案例型专业论文的格式与写法

案例型专业论文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多样性,写作格式也很灵活,经过罗列、归纳、整合,我们分类来看:

(1)课题实践案例的写作格式:可以参照调查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

进行。

(2)教育叙事案例=背景+事件叙述+反思评述。

(3)课例评析案例=课例+评析。

(4)教育教学片断反思=片断+反思(归入3)。

(5)课题活动体会=活动+体会(举例:《换一种方式来教育》)。

(6)教改感悟=一两个鲜活的小故事+一段感悟总结。

(7)问题探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25-02

引言

案例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870年最早应用于法学领域的教学,1920年引入到商学院的教学,在法学和商学的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比被动接受教师的结论好,有利于学生产生独立自主与创造思想。[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优势而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才刚刚起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传统的讲授教学显示出不足,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该不足的方法。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按照自己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同程度地尝试应用于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2]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所谓的案例是指“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3]

1应用的现状

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是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单纯的讲授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寻找创新性的能够替代和补充讲授法不足的方法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任务,特殊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性、个别性、经验性、情境性使教师的目光转向了案例教学,这也是案例教学应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收集的资料和经验过的特殊儿童的事例作为案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某些相关的定义或原则。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包括一些定义、原理、原则,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些理论知识,则把一些所谓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目前,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于某些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包括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技术等。例如:在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先讲授“什么是培智学校语文教案或数学教案、培智学校语文或数学教案的内容与要素、书写的步骤和方法、书写教案的注意事项等”,接着向学生展示培智学校某教师的优秀教案,进一步证明他讲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诠释了培智学校语文或数学教案的概念、内容等,强调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把事例等同于案例

在特殊教育领域,由于缺乏现成的案例库供教师使用,教师在尝试应用案例教学时,所使用的“案例”实际上都是事例,且都是正面的事例。案例来自于事例,但不同于事例,“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事例的描述,但是并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含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空架子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的反复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4]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案例也有正面和反面之分。

2.2案例教学的本质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

在尝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案例教学的本质定为演绎推理,即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呈现案例,把案例作为理论之知识的一种诠释和运用,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实际上,从案例教学诞生那时起,案例教学的本质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即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中所描述的事例,并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周密思考、小组讨论等途径解决问题,最后对这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3案例教学的地位不明确

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与讲授教学是交相辉映的。但在应用中,教师不能摆正案例教学的地位,过大渲染了案例,仅仅会满足于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较好的优点,没有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滥用案例教学。

另外,成绩考核的时候,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学生只是记忆了案例本身,而不能将案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考核的结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并将案例教学进行了孤立,逐渐远离了专业理论的学习。

2.4案例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在尝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的真正本质,因此课堂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原理和理论,教师讲授案例,很难转变角色。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依然是重要的信息源,但主要是启发和促进意义的建构”,[5]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介绍案例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并能够从宏观上对教学过程和学科知识进行把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会引导和提示学生主体如何发现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和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3对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应用的思考

3.1本土化的特殊教育案例教学如何界定

案例教学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生搬硬套的应用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的具体情况,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界定本土化的、易于学生和教师操作的特殊教育的案例教学将成为特殊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了界定和目标,特殊教育工作者才能大胆把案例教学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3.2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采编难度较大

和其他领域的教学案例相同,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也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教育性,但是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与法学和商学的案例相比较,采编上难度比较大因为特殊儿童更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另外,在中国,家长还不能完全从心理上接受成为特殊儿童家长的事实,自我封闭、自我压抑、胆怯自卑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在特殊教育教学案例的采集上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就不能获得典型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教学案例库就很难顺利建构,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互相支持,是教学案例顺利采集的前提。

3.3特殊教育案例教学适用的范围或领域

特殊教育的案例教学正处于摸索阶段,是否任何特殊教育的课程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将案例教学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的所有课程中,对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让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的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和验证其适用性。

3.4案例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案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前后呼应,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首先,案例教学应该与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导进行制定。学生应该成为案例教学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案例和知识本身的掌握,还要启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学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相匹配,体现重点和难点知识,包括教学中重要的定义、理论观点、方法等。再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缺一不可,必须是全面的,而且步骤之间必须紧凑,体现案例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做好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最后,在案例教学中,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3.5特殊教育中案例教学实施条件

3.5.1教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掌握着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技能信息以及思想观念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主要是由教育者控制,即由教育者选择、组织、编码和传递教育信息。”[6]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并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及对所教授知识内容的把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指引,课前对案例进行筛选,做好案例教学的计划,安排案例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向学生提供案例的背景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指导学生思考的策略,并评价学生的观点。

3.5.2学生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是主动的信息寻求者、探索者。在教育者的指引下自主选择、确定议题、获取信息、主动思考、积极假设、认真验证、交流反馈。”[7]即学生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发现案例中显示出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归纳并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发现的问题并不是在课堂中通过讨论都能解决的,需要学生课后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不会得到教师直接的答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问题的答案。

3.5.3图书馆

图书馆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后备力量。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搞好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要整洁、安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专业书籍和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应该齐备、电子阅览室网络应该畅通,便于学生和教师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总之,案例教学已经开始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进行着大胆的尝试,虽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关注到案例教学中每个环节和要素,严格按照案例教学计划和目标恰当运用案例,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案例教学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

作者:李晓庆

     参考文献 

[1] 刘金祥.案例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及优劣辨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4.4:86-89 

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篇(11)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