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9 18:32:33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1)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2)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

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 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 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 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3)

前言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

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4)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高度重视。**年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十五”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一个办法,三个意见,三个标准。),这些办法和措施保障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顺,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近又批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件大事。国务院已承诺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发改委应将此事列入议程,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措施,报国务院。”水利部党组已明确要求: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让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已成为各级政府共识。东部地区提出在五到十年内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中西部省也普遍要求在中央支持下加快建设步伐,用十年到十五左右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社会各界对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关于这个问题的建议和提案不断增加,提出了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解决步伐的建议。

(一)、“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水安全工程规划

规划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农民群众获得安全饮用水,维护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建管并重。

“十一五”规划目标:

建设目标:“十一五”规划目标有低、中、高三个方案。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7500万人、1亿人、1.6亿人,国务院办公会己定取高方案为1.6亿人。

管理目标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新建供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对已建的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力争使已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基本达到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同时,在全国所有的县建立农村供水服务网络,所有的县级卫生部门建立农村供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十一五”规划解决的重点:重点解决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2mg/L、砷含量大于0.05mg/L、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耗氧量(CODMn)大于6mg/L和铁、锰严重超标问题以及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问题,血吸虫病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兼顾解决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的问题;优先安排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和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统筹解决项目区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现已查明的饮水砷含量超标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血吸虫病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和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投资估算:

(1)、解决3.22亿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需投资128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资约640亿元。

(2)、“十一五”解决1.6亿人(1亿人),需投资640亿元(40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资320亿元(200亿元),即每年投资64亿元(40亿元)。

(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国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来扶持。

国家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落实责任制,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农民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国家把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首要任务。

出台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文件;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920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1592号。

投资政策:中央补助标准:西60%-80%、中45%、东20%;地方政府要适当配套(10%-30%)。

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和自筹入户部分的投资;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私营企业进入供水市场,利用股份制集资建设和社会捐款等。

四、对策与措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任务,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卫生等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

二是认真组织搞好各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重点做好宏观规划指导的原则下,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由各级地方政府在《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规模和标准等规范下,编制细化本级政府辖区内的“十一五”规划可

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分步实施计划,制定管理办法,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设计力量,搞好典型设计和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强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把好事办好。

实施方案要尽可能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低、便于卫生防护的水源;确无好水源时,采用特殊处理措施。在工程选型上,要根据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尽量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管网延伸、新建水厂等;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分散式供水。在制水成本过高的地区,采取分质供水,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要。

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全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持续较快发展机遇期,虽大力倡导水污染防治,但实际污染负荷很难减下来。在全国3亿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人口约1亿,因此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高度重视水污染的防治问题,并贯彻于工程规划、选址、建设,直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务必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保证工程长远发挥效益。

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保护区,严格禁止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要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定期对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措施,重点解决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六制”和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式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制”管理模式:

规划建卡制。以县为单元,规划到村,做好前期工作。

公示制。实施“六公开”:解决对象、补助政策、规划方案、管理程序、财务结算、干部责任。

集中采购。主要材料设备要集中招标采购。

资金报账制。以县为单位财政资金报帐制。

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民跟班监督。

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产权,确定主体,落实水价机制,按成本收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五是建立监督和评估制度。要建立项目建设期监督和运行期评估制度。建设期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巡回监督,重点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建设内容是否达到批复文件的要求,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运行期主要评估管理情况和用户满意程度。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实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制度。

六是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并定期检查。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以规模较大的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小型供水站提供水质检验服务。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和卫生宣传教育。

七是抓好典型示范县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每省(市、区)抓好2-5个不同类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县建设,加强对示范县的指导。示范县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饮水安全发展模式、技术路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创造经验,树立样板,幅射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八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1、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社会对饮水安全工作的认识。

2、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农村饮水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3、要组织编制农村水厂的标准图集或典型设计及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4、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研究。

5、劣质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究。

6、农村废水集中处理技术研究。

7、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要聘请有农村供水经验的专家,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经常下基层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李仰斌)

**年,水利部、卫生部和发改委组织100多位专家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进行了评估,抽查了23个省(区、市)的205处工程,入户访问1836农户。结果显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成效显著。一是劳动强度降低,户均每年节省53个挑水工日;二是农户收入增加。节省的劳动力有42%外出务工获得收入,用水改善还促进了家庭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减少了介水疾病,户均节省药费207元/年;四是生活环境改善,90%农民洗手次数增加,结合畜圈、沼气池、排水沟和房前后植树种草养花等,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五是减少了纠纷,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受访农户80%对这项工作非常满意,18.5%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调查范围为2674个县级单位,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完成了全国《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2.26亿人,占70%;水量、保证率低和取水不便的人口9558万人,占30%。

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现状:截至**年底全国农村人口中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塘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无水处理和水质检测设施;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占8%左右。

2、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一是水源污染严重。饮用污染水人9084万人。据《2003年环境公报》,全国年废水排放量670多亿吨,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只有38.1%满足饮用水水源的要求。28个重点湖库中,只有7个符合要求,占25%。另外,据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调查,有42个受到污染,并检出数百种有毒有机物。过去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超标。

农业化肥用量3600万吨,农药用量为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粪便及废水排放显著增加,对湖泊、河道及地下水造成氨氮、磷污染。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年全省化肥用量215万吨(纯),平均每公顷550kg,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平均每公顷225kg的安全上限;农药5万吨/年,除草剂2917吨/年,杀鼠剂13.5吨/年,植物调节剂145吨/年,只有10%-20%得到利用,80%-90%流失在土壤、空气和水体中。

二是部分地区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致骨骼变形乃至瘫痪,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水性地方病的问题;饮用高氟水有5085万人,高砷水289万人,苦咸水3855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

三是水中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等问题,如血吸虫病区改水人数达934万人。

四是铁锰等其它水质问题的有4410万人,东北、湖南、湖北等地由于水文地质原因,造成地下水质感官性状差(发红或黄色)

五是局部地区还有季节性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问题有9558万人。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5)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着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

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6)

(一)加强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和培训,统筹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环保部等8部委《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动我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促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4月7―8日,在大邑县召开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会议,各区(市)县环保局领导和有关科长、市环保局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部署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交流了农村环保工作经验,表彰了饮用水源保护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参观了农村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讨论修改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及2011年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目标分解方案,下达了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限期治理任务。二是参加了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24日,国务院、四川省先后召开了全国、全省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区(市)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xx副总理、陈文华副省长分别就做好全国、全省农村环保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阶段性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两级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召开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葛红林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重点围绕我市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全市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我市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突出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一是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划定了新津县花源镇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积极协调跨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问题,上报了《关于划定蒲江县成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关问题的报告》等文件。二是开展保护区内污染源清理整治。按照省环保局通知要求,对全市29个供水人口达5000人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二级保护区进行了排查,未发现排污口。对邛崃市县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餐饮排污口实施了整治,按规定取缔了4个排污口,1个排污口通过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三是严格整治非法取水行为。对龙泉驿区十陵水厂在没有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情况下擅自在东风渠取水问题进行了纠正,下达了书面整改通知。四是加强饮用水源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环保部和省环保局要求,开展了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按时上报了信息数据库和环境评估报告;开展了全市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初步形成了调查报告;落实了饮用水源信息报送制度,坚持每月收集并向省环保局报送全市建制乡镇和县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情况;指导新津县在全省率先安装了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实时监测。

(三)大力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一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监督管理的通知》,落实了定期检查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和在线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制度,温江区、新都区、邛崃市、双流县等已验收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污水处理达标率及污泥处理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会同市水务等部门对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检查,省政府限期整治的17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新津县花源镇、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完成了场镇和农户生活废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对农家乐、乡村酒店污染治理,在全市开展了农家乐清理整治,将双流县公兴镇“碧海山庄”等12家农家乐列为限期治理,4家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5家建成了人工湿地,3家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成都市兴蓉公司承建的25座、乡镇自建的19座污水处理站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52万吨/日;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市的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2座,全部建成后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日。双流县今年17个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全县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二是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区(市)县垃圾处置场建设,新都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邛崃垃圾处置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彭州市生活垃圾处置场、郫县二期扩建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生活垃圾处置场(厂)已完成选址定点、环境评估正在积极作前期准备工作;深入推广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全年62个乡镇完成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建成了垃圾中转房、设置了垃圾桶、购置了垃圾转运车、招聘并培训了保洁人员,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截止目前,全市217个乡镇完成了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农村生活垃

【环境保护局农村处2011年工作总结】

圾处理率达86.5%。三是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按照省政府要求,重点抓了省政府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挂牌整治和限期治理,蒲江县满稼养殖场、四川康绿有限公司养殖场、成都市金正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场等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积极抓好市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限期治理,彭州蓄联光达畜禽养殖场等13家市级畜禽养殖企业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采取“关停并转”、“关小扶大”、“集中养殖,集中治污”等措施,加强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截止目前,全市建成了30个畜禽养殖小区,集中整治养殖场1627家,取缔养殖场975家,新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27座,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四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支部了调查工作技能培训,开展了野外采样工作,落实了保障经费,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按照环保部关于开展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地土壤环境安全性划分与重点污染源监控的要求,支部开展以彭州市蔬菜基地为重点的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程,编制了《四川省彭州市蔬菜基地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工程可研报告》,2011年4月通过了专家评审,项目预计总投资1028万元,目前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配合农业部门积极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废物、秸秆、废弃农膜、废弃菌类培养基的综合利用和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全年全市测土配方实施面积达500余万亩,农膜回收率达95%,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503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约3.9万口;积极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局机关和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组成多个督查组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督查,报送工作信息、资料70份,出动车辆309台次,人员940人次,查处、制止秸秆焚烧行为18起,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积极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按时完成了农村固废的统计上报工作。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7)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n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mak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some undeniable with question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engineer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is how to strengthen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apital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64.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个工程而言其具有工程规模小、投资少、建设地点分散的特点,但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看,其与江河堤防、水库枢纽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具有相同的特点。

一、抓好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工作

按照我国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

设必须进行工程项目的前期和设计工作,并履行相应的申报、审批程序。

1.1 项目规划报告及项目申报和审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规划以地市或县(市)为单元组织编报。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项目区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只有全面了解掌握项目区各种饮水不安全类型、村组、户数、人数、供水现状、水资源条件等情况,才能准确提出项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详细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要选择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写项目规划报告:近阶段主要依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组织编制好项目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目标,并逐级分解任务,将需要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类型和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实行名册管理。同时将供水现状分析与评价,水资源条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详细论证,将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期、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的管理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证措施等情况编入规划中。第三,认真履行项目规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立项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立项与大中型水利基本建没工程项目的立项不同,项目区规划报告就相当于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因此项目规划报告完成后要经过反复论证和充分修改完善后,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规定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和手续,使项目立项合规合法。规划报告经批准后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分步加以实施。

1.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申报和审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批准的中长期规划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采取方案比较,最终形成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工程的技术和经济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对拟建工程项目在项目批准立项后,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要求,在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资源状况等充分勘测及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现行管理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要求在批准的项目规划内以年度进行编制,而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是近期或远期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因此,每一年度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依据项目区规划目标任务,遵循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农村饮水单个工程规模小、地点分散、投资少的特点,以地市或县(市)为单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强化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水文、地质、水质、水资源等状况的勘测工作,按照工程勘测设计规范提供详细准确基础资料,避免发生因勘察工作粗糙造成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及损失浪费问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编制工作,规划设计单位在详细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基础上,更要具体说明采取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及其措施依据,为下一步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奠定基础。第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不得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反复论证后,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报省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和水利部门审批。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动,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1.3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勘测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工程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编制项目的总概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要求在饮用水水质方面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井设计应符合《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和机井技术规范,泵站设计要符合《泵站设计规范》,以及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IV型、V型供水工程的设计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应符合《农村实施准则》的要求等,按照不同工程的工程措施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初步设计任务的完成必须择优选择具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必须严格保证设计质量,承担初步设计的合同责任。同时初步设计在报批前,一般应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的专家对初步设计中的重

大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补充修改优化。然后按规定权限上报审批。但这里须注意的是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主要内容不得修改、变更,并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的基础性技术文件。

二、工程建设质量

1)工程项目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方可进行工程建设。需要强调的是实施方案建设的工程必须是批准的年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项目。

2)编报的实施方案必须根据年度资金计划将项目建设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内容。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工程要细化到户。

3)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同时将工程建没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工程措施等在报纸和当地村屯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4)强化对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的选择,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工程质量管理。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明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自的职责,形成项目法人负总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对集中供水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或集中招标采购,以便在保证工程材料、设备质量的条件下,节约工程投资。此外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检查机制,加强政府工程监督机构作用,及时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而有效进行。

三、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法人或有关地市或县(市)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自行验收,依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文件和年度实施方案,逐项检查对照完成情况,包括完成工程数量,质量和达到的技术要求等各项指标。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水利、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工程投入使用。

1)项目法人组织工程自验,着重验收工程措施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水质、水量和水源保护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工程自验要按照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以及实施方案的指标和规范要求进行逐项验收,主要是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取水泵站质量和安装,供水机电井成井技术,供水管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水窖、水池土建工程实际质量和施工技术规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供水水质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是否满足设计和实际供水范围的需要,水源保护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并对工程相关实体质量和水质进行必要的抽检,同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相关资料加以检查核对,以求证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建设管理的资料归档管理奠定基础。

2)注重受益村屯和受益人口参与工程验收工作。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在组织工程验收中,要充分发挥受益村屯和受益人口参与工程验收的作用,对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工程质量和水质标准的实际情况,及补助资金情况,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具体情况,采取受益人签字或村民代表签字验收的办法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缺少此环节工程不得竣工验收。

3)强化政府机关竣工验收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应着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验收。重点是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或优良和水质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受益村屯和人口签字和补助资金到户,集中供水工程村屯、农户代表签字情况,以及工程建后管护措施等。

四、建后管理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供水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尤为重要,它是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建后管护工作要重点明确工程管理体制,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

4.1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首先要明确工程管理主体,否则,很难长期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根据饮水工程的特点特性确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主体。

1)一家一户的水池、水窖等微型供水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2)规模较小,多户供用的供水工程,应在受益户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合作小组,对工程的运行、维修、养护、用水等行使管理主体责任;

3)规模较大,跨村跨乡的集中供水工程,应组建有受益农户广泛参与的股份制供水管理组织。

4.2落实供水工程运行资金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农民的饮水问题,而建后工程投入使用后供水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能否落实,是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尤其相对集中的公共供水工程,供水使用的电费、设备管线的维修费用、管理人员开支费用等工程运行必要费用要依据供水工程受益范围,规模大小由供水合作小组或股份合作组织落实相应的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根据不同供水方式由供水组织制定相应的筹资办法或保本微利水价机制。

4.3工程运行规范化管理

结合不同供水工程,制定工程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定期维修制度,水源保护管理制度,水质定期化验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涉及工程运行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规范。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活动,真正做到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结语

农村饮水是否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更好更快

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管理.使饮水工程发挥长期

效益.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07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8)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状况

(一)在我国,有限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状况更为突出严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农村。这地区的人口比较分散、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供水成本较高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要想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困难就显得特别大。

(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造成饮用水越来越不安全。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存在着安全问题。据资料记载,到2004年为止,我国尚有33%的农村没有用上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及50%。

(三)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记载,截止到2003年,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村民饮用水比较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招到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按取水水源的不同,饮用水可分为,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江河湖泊水、池塘水和其他水源的水等几类。饮用这些饮用水水源的农民分别占全部农民的32.2%、、20.9%、24.9%、6.9%、2.3%、12.7%。在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三种水源中,除去水源被污染与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只占总户数的62.7%。

二、对农村饮水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众多

《环境公报》载明,我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有670亿之多,在对全国七大水系407个监测点的调查了解得知,只有38.1%的水源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而对二十八个重点湖库的调查发现,只有7湖库的水源个符合饮水的标准,比例仅为25%。通过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的调查发现,有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水源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达数百种之多。先前水质超标一般都是物理与细菌方面的指标,而如今却是化学与有毒物质指标严重超标。

(二)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严重超标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不但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而且严重的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我国高氟水源区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黄淮海等地区。

(三)我国饮用水中的病原菌与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

饮用水中铁锰等的含量也是严重超标。还有,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季节性缺水与水源保证率低等的各种问题

三、关于农村供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饮水工程的建设与供水量的标准相对较低,就现在而言,供水工程建设的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而水质污染的问题仍然在不断恶化。我国的农村饮用水的处理设施大多都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一般都都是未经处理直接饮用,直供到户。即使地表水源也只是在水源处投放药物消毒,进行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工程一般都是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它的这种特点,注定会出现维护、管理与经营的难度都比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领导与责任分工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水源加强控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中,将任务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进行落实,并完善领导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在各方密切配合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共同努力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好做实。环保部门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进行加强管理。

(二)对饮用水工程做好可行性分析报告与实施方案

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施工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想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较大,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地方确定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和标准后,再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具体提出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的方法,工程施工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方案的实施尽可能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合理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水源分布、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情况,经过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方案。

(三)加强对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

虽然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是,实际的污染负荷想要降低难度很大。我国农村有将近三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饮用水的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一亿。因此,想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必须对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要高度重视。应采取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划定保护区,对破坏涵养林与保护设施的行为要严格惩治。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以及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的建设。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要严格控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加强对集中供水的水源的检查保护。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农业肥料。

(四)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的力度

对农村供水工程要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重点要解决的是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健全对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确保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定的要求与实施程序进行施工。应确保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五)加强对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

对农村供水工程,要加强对其源头、水厂以及采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水、制水、供水实行全过程的监管,及时了解掌握水源的环境、供水的水质等状况,定期对供水做好检查。供水单位则必须有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水质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而且应采取必须的消毒与净化措施,确保水质的安全。

(六)做好以点带面效应

结合对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不同类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工程,加强对示范工程的指导工作。示范工程要把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和新农村的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在对饮用水安全发展的方法、技术指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优秀的经验,树立标杆与样板形象,用来带动全国类似该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不安全的饮用水与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给人类造成很多的痛苦。维护人类生命的健康,首先要从安全的饮用水与合格的卫生环境做起。使用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9)

尽管磐安县的水资源较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蓄水工程,枯水年缺水较严重,甚至城乡居民饮用水都难以保证。

近年来,磐安县人大常委会把城乡饮用水安全工作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实施了不懈的监督,被老百姓称为守护“生命之源”的使者。

要让县城居民喝上放心水

2004年夏天,磐安县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旱情。

是年8月10日,磐安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急匆匆地向县人大常委会送来了一份两月一次的例行监测报告,反映县城第二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水质的总磷指标已为Ⅳ类水。

此事引起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重视。当天下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隆基率部分委员赶赴实地调查了解情况。

磐安县城自来水供应主要由县自来水公司下属的第二水厂承担,而第二水厂的水源来自于上游的马蹄坑二级水电站尾水。从马蹄坑二级水电站至第二水厂取水口,沿途经过5个村庄,要受到这5个村庄农业面源、生活用水的污染。再加上近年来连续干旱少雨,第二水厂的源水质量在逐年下降。县城饮用水污染问题成为县城老百姓和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开污染源,提高县城饮用水质量,成为磐安县亟待解决的大事。

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摆到了主任会议上。主任会议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决定对县城饮用水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并决定对县水利局、县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评议。

“县水利局要重视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城区饮用水源的污染治理问题,加强水政执法,切实有效地防止水源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在当年10月25日的评议大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坚慷慨陈辞。

“要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施仁土也提出了意见。

最后,县人大常委会代主任、党组书记周义妹严肃地指出:“我们身处部级生态示范区,却喝不上‘放心水’,这需要我们好好反思!”她提出:“县城饮用水问题涉及水利、建设、市政、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大家要树立整体观念,形成合力,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提出的整改事项真正落到实处。”

评议会对政府有关部门触动很大,他们表示,一定改进工作,落实好县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意见。

11月1日,县人大常委会又将县城饮用水污染等涉及多个部门整改的重点问题,郑重地交由县政府牵头协调解决。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把县城饮用水改造工程列入了2005年至2006年全县十大实事之一,具体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2005年1月7日,磐安县人大常委会代主任、党组书记周义妹率县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顶着寒风,踏着积雪,从第二水厂取水口至马蹄坑二级水电站,实地察看县城饮用水源情况。当看到沿途一处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厂取水河道,视察组成员表情凝重。周义妹代主任对随同视察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和有关部门领导严肃地提出:要按照安全彻底、科学合理的原则,采取切实的措施,真正解决好县城饮用水质量问题,保证城区居民的用水安全。

这次视察,促使县政府加快了县城饮用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步伐。

2005年5月,县政府确定了县城饮用水改造工程方案:一方面,直接引马蹄坑二级电站尾水经隧洞到县城第二水厂调节池,上游建三级水电站,三级水电站尾水汇入经加高后的调节池进行供水。同时,在第二水厂调节池上游修筑一座小堰坝,把受过污染的溪水引入导流隧洞排到原取水口堰坝下游。另一方面,打通2050米隧洞,跨流域引水每年300万立方米,通过增加供水量来进一步改善水质。

2005年10月,县城饮用水改造工程正式施工。

2006年6月,主水源地建造了垃圾中转站,并分别建立健全了垃圾收集机制和水面保洁机制。

今年春节前,作为县城饮用水改造工程的“咽喉项目”――跨流域引水工程隧洞和马蹄坑二级电站尾水直接引水隧洞分别全线贯通。预计到今年4月底,磐安县城的居民将彻底告别饮用水污染的历史,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农村饮用水工程要尽快上马

今年1月24日下午,磐安县城所在地安文镇政府六楼会议室,磐安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代表团正在这里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来自双溪乡礼府村的傅长菊代表发言说:“县十届人大常委会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监督得很到位,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据了解,双溪乡礼府村有农户205户,总人口646人。2006年,该村投资17.5万元实施饮用水改造工程,修建拦水坝、80吨蓄水池各一座,重新安装了通户管网和水表。12月底,全村通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盼望已久的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礼府村是磐安县2006年实施饮用水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这项工程的建设,倾注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片心血。

在2005年3月举行的磐安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共有46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要求切实关注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建议》。

磐安县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县城饮用水安全工作的同时,把视线进一步投向了广大的乡村。

为加强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2005年6月至8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隆基率部分委员对全县乡村饮用水建设和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乡村走访座谈,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

磐安县是个纯山区县,村庄布局分散、高低错落,绝大部分农村无法实行集中供水,只能实施以村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上世纪80年代,该县由村集体投资修建了一批饮用水工程,但因缺乏管理、管网老化,供水得不到保证,陷入了“年年修、年年破、年年没水喝”的恶性循环境地。并且,许多已建的饮用水工程都是简易的“自流水”,没有经过净化过滤,水质安全难以保障。调查表明,全县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数达14.2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9.56%。其中,水质不达标的有8.97万人,水量不达标的有2.85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0.17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有2.28万人。农村饮用水改造工作已是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面对全县八成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心里如同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2005年11月29日,磐安县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四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的报告。

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志平列举了在调研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激动地说:“农村饮用水改造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存和健康。县、乡镇政府要把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考核内容。”“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每年解决一批行政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特别是要把用水困难、污染严重、水质不达标的村优先列入实施计划。”

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杨渭川也提出:“县政府要进一步确立民本意识,将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作为大事要事来抓。”

县政府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编制了《磐安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十一五”规划》,决定从2006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用3年时间,完成8个集镇供水工程和200个左右行政村的饮用水工程,让全县百姓基本实现安全用水的目标。其中,2006年已实施了63个村的饮用水改造项目。

要创新机制保长远

修建了农村饮用水工程设施,如何避免再一次陷入“建设――破损――瘫痪”的怪圈,成为了磐安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度担心的问题。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

在磐安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调研中,尚湖镇大王村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饮用水建设和管理的做法,让参加调研的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眼睛为之一亮。

尚湖镇大王村是一个拥有1600多人口的村庄。早在20年前,该村就安装了自来水,但由于无人管理,用水不收费,不仅使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造成了管网的提早老化。经过短短的几年,村内自来水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出现了“有自来水工程,无自来水可供”的现象。2005年,该村决定重新实施饮用水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80万元,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采取竞标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方式,出让30年的饮用水经营权,确定工程投资业主。今后30年的水费收入及工程的管护维修均由投资者负责,核定水价每吨0.7元,竞投出资额,高者中标。通过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最后邻村的袁光平以出资17.5万元中标,成为今后30年的饮用水经营权所有者。农户只需付每吨0.7元的水费,就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

2006年5月30日,磐安县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七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审议中,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尚湖镇大王村的做法,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以改水、改路、改厕(圈)、改环境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枣阳市某村在家村民均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通过询问、查看等方式调查全村村民,了解村民健康现状、患病情况和生活卫生习惯。对全村的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放射源等环境状况进行初步测定。空气质量以感官指标为主,饮用水水质进行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放射源主要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2 结果

一般情况:该村位于滚河以北,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401户村民,总人口1628人,占地面积6000亩,农业生产是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文化程度较低,年青人外出务工较多,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务农。

2.1 患病情况调查

共调查恶性肿瘤现患12人,其中肺癌3例、乳腺癌3例、肝癌2例、子宫癌2例、鼻咽癌和听神经瘤各1例,恶性肿瘤患病率为7.37‰;近三年来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有7人。

2.2 水质情况

该村周围无集中式饮用水源,也无自来水供水系统,村民用水均来自于自挖井。半数以上自挖井30米内分散着厕所、牲畜圈、垃圾堆和农田等污染源。在雨季,厕所和家禽粪便等污水有可能渗透至自挖井,造成污染。再加上自挖井建造不合理,无规范井台和井盖,更无防渗层措施等,地面污水可直接进入水井。

水质感官指标 部分敞口井中有少量杂质,村民家中的水在烧开后有大量的沉淀物。在11个村民小组共采集井水水样21份,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21份水样理化指标合格,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全部超标,其中8份严重超标。

2.3 环境现状

用α射线探测器进行检测,未探测到放射性物质。

村周围无工业企业,村庄里也无违禁加工点及小作坊;村庄内缺乏有效排水设 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染源散而多,属于农村典型的面源污染。

空气质量问题主要是恶臭,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恶臭气体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村庄畜禽养殖专业户大多将养殖点设置于自家院内或附近,圈舍拥挤,内部卫生状况很差,牲畜粪便未及时清理或直接将粪便和其他圈舍垃圾直接外排到邻近沟渠,造成沟渠臭气熏天,且滋生蚊蝇,成为卫生死角,也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3.1 恶性肿瘤患病较高

此次分析的恶性肿瘤现患病例是截止2011年3月31日,该村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并且存活的恶性肿瘤病例,患病率为7.37‰,高于2010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的2008年农村四类地区恶性肿瘤患病率1.9‰、1.7‰、1.7‰和0.4‰的结果[1]。分病种分析,以肺癌和乳腺癌为最高,其次为肝癌和子宫癌,这4种癌占该村恶性肿瘤总患病数的83.33% 。分性别分析,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2(4/8)。分年龄分析,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为40岁,65岁及以上老人6例,占患病总人数的50%,提示40岁以上人群是恶性肿瘤的重点防治对象。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该村村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

3.2 健康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3.2.1 饮用水水质问题 该村饮用水源是井水,水井最深的也只有15米,有的为敞口井,有的为压水井,这样的水都是属于地表水。近年由于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加之农村养殖户较多,没有排污设施,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本次21份检测水样均为浅水井,其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严重不合格,显示农村浅井水受粪便、污水等污染物污染[3],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4]。

3.2.2 不健康的饮食方式。通过询问,该村30%的村民有吃腌菜的习惯。村民习惯食用偏咸的食物。

3.2.3 吸烟饮酒问题。通过调查,村民抽烟喝酒十分普遍,在中年男人中尤为盛行,据调查18岁以上村民70%的村民有吸烟习惯,高于2011年全国15-69岁人群现在男性吸烟率54.0%的调查结果[5-6],其中有5例患者每天抽烟达到两包,约10%的村民每天的饮酒量在300克左右。因为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性病的发生[7]。

3.2.4 村民健康意识淡薄。由于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就医意识不强,小病拖着,大病扛着,到后来延误病情。

3.3 建议

3.3.1 肿瘤的发病率在我们这个时代快速地增长,除了诊断水平的提高使得有越来越多的肿瘤被人们发现之外,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也造成了肿瘤的高发[8]。本次调查该村饮用水卫生问题较大,建议当地政府加强改水工作,大力整治环境卫生。

3.3.2 基层卫生院按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要求,建立、完善村民健康档案,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随访服务和防治指导工作和农村适龄妇女子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9]。

3.3.3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册、组织村民及时收看、收听卫生科普节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特别是控烟、限酒、合理饮食、避免不良环境的暴露等[10],提高村民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卫生统计,统计年鉴.

[2] 李华,罗芬,金勇.天门市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报告 [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66-67.

[3] 陈莉莉,段先进,陈燕.2009年.山西太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8):668-670.

[4] 王春光,孙国兵,何望喜.应城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6)113-114.

[5] 中国慢性病报告[M].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7.

[6] 杨功焕,胡鞍钢.控烟与中国未来[M]. 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

[7] 冯伟,曹云生.奉化市居民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调查.浙江预防医学 [J].2011,23(12):27-30.

农村饮用水调查报告篇(11)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饮用水是否安全?带着这一问题,利用2017年春节前后的寒假时间,我们围绕农村学校饮用水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 基本情况

赣州市地处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农村学校供水主要采用自供水(即学校自建供水工程供水)和集中供水两种方式,主要水源类型有山溪水、江河水、水库水、地下井水等。

(一)开展调查研究的起因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饮水安全问题频发。据网络媒体信息,会昌县周田镇等地农村学校先后发生饮用水安全事件。为了解赣州市八个贫困县(区)饮用水质量现状,特开展本次调查。

(二)调查研究范围

范围为赣州市下辖的赣县、上犹、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寻乌八县(区),主要是这些县(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指义务教育学校,含中学、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的供水质量问题。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为摸清这八个县(区)农村学校饮用水状况,2017年寒假伊始,我们商定采取先集中调研(前两个县)后分组(其他六个县)再集中(到市有关单位)的方式,具体通过实地察看访谈、发放问卷、提取样品检测,在赣州市有关单位咨询查找文献资料进行。

(一)实地访谈、问卷调查

我们确定在所调查县(区)选择地处该县(区)北部、中部、南部的3所农村学校作为1个县(区)的调查对象。八个县(区)总计调查了24所学校,现场走访对象213人,发放并收回问卷213份。从中了解到,24所学校中自供水学校13所,集中供水11所;24所学校中9所学校建立了饮用水管理制度,但制度落实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差距大;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的自供水学校1所、集中供水学校3所;在对213人有关“饮用水是否含杂质”的提问中,认为“清澈不含杂质”、“含有颗粒沉淀物”、“含絮状沉淀物”、“含带有颜色的杂质”、“含其他类型杂质”的分别为79人、53人、38人、32人、11人,分别占比约为37%、25%、18%、15%、5%。

(二)水质取样检测研究分析

期间,在调查学校提取饮用水样品一份总计24份送检。从水源情况分析,13份自供水水源为山溪水的3份,江河水2份,水库水2份,地下井水5份,其他1份。11份集中供水水源为山溪水的1份,江河水4份,地下井水2份,水库水4份。对24份样品进行了PH值、菌落总数等十几项主要指标检测。24份样品中,合格的有10份,不合格的有14份,不合格样品主要是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9份,余氯超标2份,其他不合格样品为PH值指标或含锰、铁、锌等矿物质超标。

(三)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

为更加全面了解情况,我们又先后走访了赣州市水利局、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并认真查阅了这几家单位在2016年9月调度的全市19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饮用水情况资料,并对八个县(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类、对照和分析,汇总。得知,八h(区)农村学校共计2029所,师生共计548400多人。在对每所学校提取1份样品进行检测的情况资料来看,自供水水样1317份,其中合格为529份,占比40.16%;不合格为788份,占比59.84%;集中供水水样712份,其中合格为311份,占比43.70%;不合格为401份,占比56.30%。不合格水样主要为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的学校有296所,占比14.59%;未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学校有1733所,占比85.41%。

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分析,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在困扰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师生。主要有:

1.生产生活环境堪忧,水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学校饮用水不合格,大多是因水质中的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这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生活方面,垃圾到处乱扔,污水随意排放,农村厕所、畜禽圈建设没规划,特别是部分学校的自供水水源选取较差,生活污染源众多导致水源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生产方面,农业生产用肥打药较多,近几年柑橘黄龙病暴发,增加了打药量,有50%以上的农户年打药量在20次以上,加剧了对土壤、水质的污染。

2.水源地缺乏保护,饮用水没有保障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未划定水源保护区。无论是自供水学校,还是集中供水学校,对水源地保护均不重视。我们所调查的13所学校自供水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的有5所。在市有关单位的调查表明,八县(区)农村学校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占比还不到15%。二是水源地水质保护不力。正因为缺少应有的保护,经常发生水源地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根据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得知,兴国县茶园、会昌县周田均发生过饮用水水质被污染。

3.供水工程建设滞后,设施功能不全

自供水设施简陋,自建供水设施均采用水源自流或从井内抽水至水池(水箱)后直接供学生饮用,没有净化处理设施和规范的消毒措施。从我们取样检测和在有关单位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合格水占比才40%左右。集中供水设施陈旧,学校使用集中供水工程中有95%以上为乡镇、村级、私营水厂,多数没有配备供水自动消毒设施、饮用水检验设备,且经营管理皆是承包给私人,管理水平及手段落后。

4.供水主体管理不规范,水质安全存隐患

多数乡村自建水厂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供水秩序混乱。同时供水管理人员不熟悉水质处理工艺和相关的卫生知识,加上水厂消毒设施不健全等。据我们提取的24份样品检测出14份不合格样品水质报告和在卫生部门提供的1000多份不合格水质报告中可以看出,细菌总数等指标超标占比超过了75%。据专业人员介绍得知,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只要按照规范要求、投放适量的消毒剂就可以解决。此外,水质报告中还存在的余氯超标问题,属管理人员投放消毒药品不规范所致。

(二)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建议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确保饮用水安全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解决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问题,重点是要解决贫困地区钱从哪里来,怎么做、怎么管和具体什么样的人来做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在资金投入、方法路径、运营机制和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建议:

1.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与社会合力

据了解,这八个贫困县(区)迫切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仅农村学校师生就需要资金超过3亿元。而这八个县(区)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此,建议从较高层面加大扶持,即国家和省、市层面加大对这些贫困落后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或项目、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对于部分亟需解决的,由地方统筹安排资金和劳力,用于开挖水井等分散供水工程建设。同时,通过兴建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制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如发动企业、社会各界捐助,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等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2.方法路径方面:治理与保护并举

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紧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坚持依法加强水源地保护,明确划定区域范围并封闭管理。二是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规范农村畜禽养殖,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划定,在水源地必须划定为“禁养区”。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倡导绿色环保,使用无公害农药化肥。三是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在水源地积极开展农业和工业生产整治,该歇业的歇业,该搬迁的搬迁。

3.运营机制方面:工程与制度兼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工程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对所有自供水设施M行改造,大力兴建集中供水工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让集中供水工程覆盖所有农村学校。二是完善饮用水工程设施建设。对设施简陋、陈旧,或建设标准低、没有净化处理设施的工程,全面进行改造、完善提升,达到工程建设运行标准;三是建设水质监测站,逐步实现对水源地水质水量的实时监测,及时便捷掌握情况;四是完善管理法规制度。尽快编制水源地保护管理有关法规制度,对饮水工程设施日常运行管理及各项工作操作流程等从法规制度层面进行明确、提供制度保障。

4.从业人员方面:专业与敬业并重

对每一所学校,严格落实专人负责饮用水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培训。对所有上岗人员,开展岗前业务培训,确保达到专业素质要求再上岗。二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教育、卫生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或学校,定期开展考评考核,落实奖惩。三是加强社会监督。通过群众、学校师生、新闻媒体等,督促从业人员切实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

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饮用水源地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公众自觉、积极参与水源地治理与保护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