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20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1)

,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XX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XX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XX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XX]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

“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2)

我们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加大对规模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传统产业做文章,围绕基地求发展,围绕基地求带动,围绕基地求创新,采取各种措施,开辟增收途径,农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1. 以绿色经济为先导,加快种植业调整步伐2. 以养殖基地为依托,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3.以俄农业生产基地为牵动,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4.以城边地源为优势,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作,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二.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三.强化绿化造林工作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五.乡镇企业和社会服务化组织得到快速发展

我镇紧紧抓住城边、路边这一有利的地缘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也和小型加工厂建设,促进农副产品的增值,促进农产品转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镇拥有乡镇企业275家,从业人员425人。我镇现有“兴疆大豆合作社”、“惠农南瓜农民合作社”、“常胜农机合作社”、“靠山村巾帼南瓜煎饼合作社”等21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提高这些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其服务和帮扶力度,给他们提供优惠政策,及时为他们解决在运作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其长足发展,加快了镇域经济发展步伐。

六.民政工作成绩显著,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关注双拥优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按照“突出攻难点,注重办实事,全力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双拥优抚新领域,丰富双拥优抚内容,搞活双拥优抚形式,注重双拥优抚实效。及时为农村义务兵发放群众优待金99098.9元。

老龄、残疾及弱势群体有了更好生活保障我们按照老有所养、老友所医方针做好全镇的老龄工作,共为九十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助金8400元。靠山村的盛连祥老人,因生活贫困,房屋年久失修。民政工作人员及时联系县民政局,争取5000元资金,为老人维修了房屋。预计下半年还有7户贫困户的住房将会得到维修。

七.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市县下达的任务目标,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常抓不懈,真抓实干的工作思路,加大了计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了人口信息化管理,落实计生奖励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是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4月9日,镇党委和政府召开计生工作会议,并与15个村签订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管理责任状,使其与工资、奖金挂钩,健全了综合治理机制。二是推进“县聘、乡管、村用”的用人机制,加强计生人员的管理,调动全镇计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镇计生办对15个行政村的计生主任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各村的家庭户卡、工作手册都按要求达到规范化管理。三是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计生办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这个载体,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座谈会等活动形式,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四是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执行“一法三规一条例”,规范执法行为,坚持持证上岗。五是开展优质的技术服务工作。在开展优质服务的同时,深化“五期关爱,健康伴你行”活动,继续开展育龄妇女生殖保健“三查”服务,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六是积极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让群众自主参与“三为主”工作。

八.加强综治工作领导,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镇政治大局稳定。

镇党委定期听取镇综治办、信访办的工作汇报,对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信访矛盾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人,限期解决,并与15个行政村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

2.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干群法律素质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农村稳定。为了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我们深入村屯,向群众宣传综治的意义和重要性,让群众关心社会治安,加强自身防范。

3.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全镇农村防火安全

年初与各村签订了防火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并巡回各村检查防火工作,发现隐患,及时纠正。上半年全镇15个村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4. 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五五”普法宣传、集中学习培训和“平安边疆”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使法制建设工作完全贯穿于上下,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此外,为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活动,我镇相继制定了安全生产活动方案并成立领导组织,确保全镇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全镇人民生产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5. 积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

上半年全镇共接警5起,其中立为治安案件3起,全部结案,刑事案件3起,口头调解 2 起,不予立案 1 起,比去年下降了40%,法律咨询 40 人次,调处各类民间纠纷 6件,上访案件 8 件。镇党委、政府对每件来访都高度重视,由党委书记、镇长直接牵头,妥善处理了高滩村、光明村、沂州村一系列占地纠纷事件。

上半年,我镇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以上产业、特色产业不明显,民营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园区开发进展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不够主动。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维稳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四是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扎实,创新意识不强,机关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农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采取抗旱排涝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二是以抓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生活水平。

三是重点做好高滩村较少民族村项目的争取工作和边疆村较少民族村的后续项目建设工作。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3)

社会救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年,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仍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突出制度建设和资金保障,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具体工作,努力建立为民解困的长效机制。要积极争取政府逐步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管好用好救助款物。要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能力建设,完善基层救助服务网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按照《酒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和县市区制定的实施细则,继续完善制度,推进分类施保,强化动态管理。认真做好第三次提标工作,严格按政策把提标后新增保障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及时完成原保障对象的补差调整发放,保证人均补差标准维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进一步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严格家庭收入核查和审批发放程序,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杜绝虚假骗保,确保应保尽保。要认真执行地方财政按比例足额列支本级低保资金的规定,及时准确上报用款计划,积极协调、督促本级财政按标准列支到位。农村低保要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建立收入评估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市政府《关于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办法建立完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通知》,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筹资渠道,把五保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和未成年人教育保障纳入到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全面落实每人每年1500元的财政供养经费,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抓住民政部“霞光计划”实施的有利时机,将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新建、改建、扩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农村医疗救助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争取财政按规定加大投入,逐步做大医疗救助基金总量,规范和简化操作程序,扩大施救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城市医疗救助要全面铺开,继续完善救助政策和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救助补助金标准,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扎实推动其他配套救助工作。继续抓好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积极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审批审核工作。按照《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解决城市低保对象冬季取暖困难问题的通知》要求,市、县两级财政建立取暖补助基金,按当年所需取暖补助列入预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解决城市低保对象冬季取暖困难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问题,力争启动“安居工程”,积极争取资金,为农村特困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或新建住房。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推进各项救助制度之间,尤其是与教育、住房、司法、就医等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形成救助合力,提高救助效益。

二、不断强化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救灾救济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能力,认真抓好灾情统计与管理工作,建立灾情信息员制度,健全灾情信息系统,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报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认真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制度,积极协调地方财政按规定列支救灾资金,规范救灾资金运行、发放程序,加强检查监督,杜绝挤占挪用。建立健全减灾组织机构,大力推进涉灾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增强综合减灾协调能力。加强减灾宣传教育,继续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向全社会进行减灾、防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和基层组织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稳步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巩固城市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意见》,明确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步骤地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社区活力。扩大社区居委会直选范围,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功能。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抓好2个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以财务管理、民主理财、村干部离任和任期审计、责任追究为重点,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活动深入健康发展。扎实做好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积极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劳动、法律等服务进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四、着力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继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社会福利服务,努力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认真贯彻“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搞好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救助管理站项目建设,抓好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等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关于流浪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抓住民政部实施“蓝天计划”、“霞光计划”项目机遇,及早谋划,主动出击,坚持中央资金支持和地方财政投入相结合,力争新建2所儿童福利机构。继续实施、按时完成“明天计划”,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抓好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规范福利企业发展,按期完成《社会福利企业证书》新证换发工作。认真做好福利发行管理,切实加强销售网络、技术系统、诚信体系、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保证福利工作“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确保福利发行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五、不断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双拥工作要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抓好政策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力争酒泉市被命名为部级双拥模范城。筹备召开全市双拥工作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总结3年来的双拥工作,安排部署新一轮创建活动。搞好建军80周年庆祝纪念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双拥意识。探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双拥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优抚安置工作要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抓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后的落实工作,保证优抚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尽快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障和其他保障范围,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做好复员干部和退伍军人的维稳工作,妥善解决复员退伍军人、优抚对象的利益诉求,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继续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充实安置基金,不断提高自谋职业、经济补偿的安置比例。认真做好军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落实好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六、切实推进民间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

以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建设和强化管理功能为重点,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要继续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慈善、公益、社区类民间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深入开展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日常监管,严格进行年检和执法检查,坚决依法查处和取缔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展活动的非法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七、规范和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

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不断提升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继续抓好撤并乡镇和合村并组结束后的后续工作,审慎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审核工作。继续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完成城镇街、路、巷、居民区名称、居委会名称的标准化处理工作,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县市区地名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和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启动农村地名设标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依法管理边界,搞好边界联检,积极推进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机关服务水平。深化殡葬改革,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公墓管理,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做好《酒泉市行政区划图》的出版发行工作。

八、重视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4)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06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5)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06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6)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最新最全的免费写作网站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7)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8)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9)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

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10)

xxx村有总户数424户,总人口1998人,有6个农业生产小组,人均总收入2309元,耕地总面积4503万亩,其中200亩以上的条田5块,果园总面积2110亩。共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4个,党员78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团支部1个,团员105名。

二、创新思路、提高认识,为创建“五好”村党支部提供了思想保证、

为实现“五好”村党支部的目标,村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理清经济的发展思路,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技术指导和科学引导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教育广大农民群众要依靠科技致富,多在科技上下工夫,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指导思想,走多极化发展致富的思维定势。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村支部还加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使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强了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并在创建工作中,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各种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从而实现了“五好”村党支部的目标。

三、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按照创建目标,切实作到了:一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农村发展形势、市场规律和本乡客观条件,从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发展高优农业、特色农业、安全农业、绿色农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林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健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了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探索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和信息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多中形式的流通中介组织,健全了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了农产品的流通。三是作好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了涉及农民负担案的责任追究制,保证了上级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落实杜绝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四是拓宽了增收渠道,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逐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四、以“双拥”为工作的切入点,建立军地互帮互助的关系版权所有

农村双拥工作计划篇(11)

二、具体措施

(一)全员参与,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提高国防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我乡要紧密结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本乡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宣传教育,大力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形成热爱人民军队,关心国防建设,自觉维护军民团结的良好风尚。

(二)丰富活动形式,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拥军优属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乡广大干部职工向军人学习的主要形式。我乡将通过多种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1、开展慰问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在“八一”建军节前夕以及春节、中秋、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到军烈属、退伍军人家中进行慰问和献爱心活动,给军烈属和退伍军人送去关心和帮助。

2、拥军优属工作扎实有效。认真落实双拥优扶安置政策,确保优待优恤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积极为辖区内优抚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慰问活动,召开优抚对象军属座谈会,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法律等拥军活动。

(三)整合社会资源,扎实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跟上级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为广大农村优抚对象发展经济提供优质服务。

1、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优抚对象依靠科技创业的能力。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与市农委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对优扶对象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技能,使农村优抚对象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民创业的带头人,带领其他群众共同创业致富。

2、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为优扶对象创业搭建平台。为优扶对象增收致富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优抚对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创业带头人的培育扶持力度,为优抚对象脱颖而出带领群众致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四)认真做好双拥统计上报及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三、有关要求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根据我乡工作的实际,成立开展创建“双拥合格单位”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乡长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开展创建双拥合格单位活动实施方案,团结带领我乡全体干部群众认真落实创建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联络员一名,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和各部室开展相关活动。

2、明确责任及任务

党政办:做好与相关媒体的对接工作,加强我乡双拥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氛围;

综治办:做好涉军对象的维稳工作,防止涉军对象群访、越级上访;

财政所:为双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武装部:负责做好今年的征兵任务,积极发动我乡基干民兵加入到双拥工作中;

卫生院:做好我乡优抚对象、退伍军人的健康体检及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工作;

中心小学:将双拥宣传教育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每学期不得少于5个课时的双拥教育学习;

民政所:负责双拥工作的日常开展,在“八一”、元旦、春节期间要做好优抚对象,困难军人及军属慰问工作。与各部门配合开展好双拥宣传工作。

3、加强宣传,营造气氛。

建立我乡创建“双拥合格单位”宣传栏,宣传“双拥”相关政策法规。在沿路街道及人口秘籍的地方悬挂横幅,在办公楼醒目位置张贴创建标语,营造创建氛围。

4、完善制度,规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