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3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1)

1.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1)在我们的课堂中可以介绍一些数学史和数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变得更富生趣.如:我们在学习《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函数”这一名词的由来: “函数”其实是转译而来的.李善兰是我国清代数学家,他在翻译《代数学》一书的时候,将“function”翻译为“函数”.在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是通用的,都有着“包含”的意思.“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这是李善兰给出的定义.在中国古代,天、地、人、物4个字是用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意思就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的函数.”其实 “函数”就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这让学生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也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

(2)精确的数字和直观的图形使得数学有着比其他学科更简洁而又和谐之美.如:高中阶段会碰到两个新的数:自然常数e和虚数单位i,此时又可以告诉学生“当这两个数和我们熟悉的相遇时便会擦出奇妙的火花,那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eπi+1=0,虽然我不敢肯定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式,但是我可以肯定她是最美的数学公式之一.”不要再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死板沉闷的代言词,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扩充学生对数学的了解,何乐而不为呢!

2.让学生探究数学之美

数学的美单凭老师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就要制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的简洁美,方法美.在高中数学中,题型和方法贯穿于始末,选取恰当有效的方法便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而在现代课堂之中,我们应更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简洁优化的方法是我们的追求,解法的多样化和优化也极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举例:已知点P到点A(12,0),B(a,2)及到直线x=-12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求a的值.方法1.设点坐标,联立三元方程组求解.引导探究:方法2.转化为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求解.学生完成后进行方法比较,小组讨论得出:方法1思维直接但运算量大,方法2运算简便且对思维有较高要求.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那么学生一定会像欣赏艺术珍品一样主动地观察、思索、探寻数学的真谛.?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2)

一般来说,英语课堂有效教学都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进行的,它立足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其教学效果至少都能达到普通教学标准。相应的,其中的有效学习指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本文基于英语教材《展望未来》中的有关内容,分析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出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指导实际工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内容形式多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英语基础差,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而在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五彩缤纷的图片,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把图片、文字、影音、数据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全面系统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一些专家指出:“只有让学习者把五官全部参与到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换句话说,语言学习最佳效果是建立在五官充分参与基础上的。另外,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传统英语教学固定模式束缚,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能够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如,在学习《展望未来Ⅱ》第3单元“计划旅行”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介绍西方国家的视频,例如法国的国旗、地图以及著名景点等,从而导出怎样制订巴黎一日游。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虽然中职学生往往英语考试分数不高,但这不等于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很差,很多中职学生反而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远比别的学生优秀。实际上,在语言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中职学生潜能,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而情境教学融合了视、听、说多种感官体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展望未来Ⅱ》第5单元中的单词“obligation”时,教师可以说一个例句:“Now it’s your parents’ obligation to feed you and send you to school.”学生这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单词的意思,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s your obligation when your parents are old?”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会回答:“To support them.”这时,所有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知道单词“obligation”的意思是“义务、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具体语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语言含义和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形成良好语感,从听、说、读、写多方面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学生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研究意识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交流,在交际理论中,人际交往的互动性是其核心思想。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互动交流,特别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缺陷。同时,学生通过成功有效的互动交流后可以提升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

在中职课堂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互动形式,包括表演、游戏、比赛等,可以把流行元素作为载体来传递知识。例如,学习《展望未来Ⅱ》第4单元“购买衣服”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喜欢的衣服或者一些偶像明星的服饰,然后制作成PPT课件进行展示。通过这些新颖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细致研究,做到灵活应用。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研读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注重学生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研究意识,最终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成为课改下必须要进行改革的一部分内容,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下贯彻落实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在确保学生在高效英语课堂顺利实现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入手对如何优化学习方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进行论述,以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法的应用

自主学习法是直接打破传统被动学习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与课改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最终,也确保高效英语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Healthy eating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学会用基本的句型进行交流等。并带着目标进行自主阅读,并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在文本中进行学习。比如,“He could not have Yong Hui getting away with telling people lies!”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去理解“get away with”的意思以及应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任务学习法的应用

任务学习法是指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自主学习,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来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任务,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进而也为高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收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文本,问题如下:

(1)Where did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2)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三、小组学习法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小组学习法的应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目的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体,都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活动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 A 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they got along quite well in the summer camp.

A.while B.unless C.since D.until

该题是2015年福建高考英语真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认真分析该题的考点,进而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该题的分析中,我们要仔细分析本题的考查点,即:对相关连词的辨析。之后,对每个选项以及本题干的中心意思进行分析,如:while尽管;unless除非;since自从;until直到……才……。之后,再结合句意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以及解题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高考。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4)

在《礼记・中庸》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准备充分。学习也是如此。教师教授给学生预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是让他们熟练掌握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强调概念性、思辨性、严谨性,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一、让学生掌握最有效的预习方法

数学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十余年,摸索了一些有效预习的方法,认为指导数学预习方法主要从以下四步进行。

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通读,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做出标记,掌握新课程的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对教材新的内容进行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勾画主要内容、知识要点。在预习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好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记,预习的关键也在于能够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其实预习也就是学生寻找疑难问题的过程。有了预习时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才会集中精力,学习才会有目标,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细读教材内容,理解关键数学知识。

这在预习过程中占主要环节。在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透、消化这些知识。

(1)举例来理解概念。理解统计数学中的分层抽样概念:“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这样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只从字面上理解是很困难的,这种情况下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呢?这就需要我们举例进行更好地说明。除了课本上列举的例子外,我们还可以多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例如一个工厂有职工500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25人,35岁以上(含35岁)49岁以下的有280人,在50岁以上的有95人。工厂为了更好地掌握职工与身体状况的相关一些指标,打算从这些职工中抽取100容量的样本,因为工厂职工年龄与这些指标有紧密联系,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样本容量和总体的个数的比为1∶5,所以在各年龄段抽取的个数依次为125/5,280/5,95/5,即25,56,19。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出分层抽样的概念。通过举例,学生再结合预习时对概念的掌握,能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2)通过动手实践切实感受数学概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在学生预习新知识时,应该积极指导他们亲自动手、大胆实践,同学之间经常地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巧用对比来分析的方法。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比分析是我们经常用到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们在预习时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可以把奇函数和偶函数二者进行对比;在预习弧度制方面的知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可与指数函数与之相比较等。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揭示两者相近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异同点,使预习的新知识概念更清晰、更易于理解与把握,也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们形成网络框架知识体系,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4)掌握精读要点,认真做好标注难点、疑点。预习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认真思索,着重分析理解,尝试自己能不能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当然预习并不一定非得能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对不明白的问题能够勾画出来,当教师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可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着重地去理解,解决问题难点。

(5)注重练习环节。作为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以此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注重练习环节。学生经过预习的过程,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与理解后,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与学生预习紧密相关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题目来检验他们预习的效果。这样能使他们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反思预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同时,又能让数学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共性问题,便于在课堂上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二、课前预习是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预习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预习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完成课后的练习而去读教材的,当他们不能解决这些练习的时候,他们就会回过头有针对性地看书上的典型例题,并将所做的练习题与之互相比较,用已经具有的新旧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够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法分析题目直至解决。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会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其次,课前预习也可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向学生提问,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新知识方面的问题,以便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提问,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准确率相对会高一些,这也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课前预习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前对新课程进行了自学,好的自学效果,可以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对新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把握,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进行了重点标注,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学生也就有了对问题的重点突破。

总之,课前有效的预习就是一场好戏的精彩开幕式,是一首好歌的前奏。所以,我们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每个环节,使课前预习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不断地提升课堂教育效率,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成才。

参考文献:

[1]王仁富.关于初中数学预习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2012(4).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研究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采取丰富多样的课前预习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

二、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金钥匙

通过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有些课堂上,生活情境的创设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故事,过分肤浅化,生活情境不应仅仅是生活故事,还应该从中延伸出一些激发学生潜能或者引起思考的问题。2.生活情境不贴近孩子的生活,过分成人化。3.生活情境创设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本身联系并不大,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忽视课堂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我们创设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的认识过程,以及“定向――内化――发展”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确定了“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反思总结,应用提高”的基本流程。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四、多样而客观的即时评价――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动力

1.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课前准备、课前汇报表演、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兼顾日常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日常性评价可随时进行,阶段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

3.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互评。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下,一学期开展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各两次,分别在期中、期末进行。评价表设计要力求简单,便于操作。

4.改变口头评价的方式。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五、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桥梁

1.互动化使合作学习成为现实。课堂是以信息传递为载体的,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新型课堂教学能够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状态。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6)

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京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医学教育规律,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1]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推动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而“现代医学一直以英文为主要载体,现在SCI收录的医学相关杂志大都属于英文版。就是说,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都是由英文表述的。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务工作者,外语尤其是英语的水平对于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所以,加强和改革医学教育,其中英语教学的加强和改革势在必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其英语教学的加强和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要加强和改革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专)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率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获得英语知识,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根本途径。“所谓课堂学习效率,近处来看,是如何能让学生在短短9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牢地掌握好专业知识。长远来看,是指学生不仅学到了一本书的知识,而且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知识的价值尽可能多地得到体现,同时,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探索未知、陌生的领域”。[3]提高医专学生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当堂消化重难点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具备独立学习英语的习惯和能力,即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终身学习创造最大的方便。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活水之源

“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进学生学好的关键。教师主导的作用应体现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医专学生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1端正理念,确保方向。

“一直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习惯于把英语当做一门课程,一个研究对象,一种知识体系而非交流的手段”。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知识传播,而且是语言实践、人文知识、文化素养升华的课程;必须认识到语言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主动的、互动的和学习者积极参与、交流的过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会使医专英语教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1.2了解现状,有的放矢。

英语教学,最该注意的就是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医专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高考专科一批录取的普通高中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普高生),二是来自于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生源(三校生)。生源的多元化结构导致生源基础不一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英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掌握学生的真实需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3精心备课,弹性预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1.3.1个人备课结合集体备课。

医专学生基础不一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尽量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安排、练习安排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力度研究,对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二度设计、三度设计甚至多维度设计。但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导致备课质量存在差异,最终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存在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备课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医专英语教师要备好课就应该在个人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集体备课,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1.3.2教师备课结合学生“备课”。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31-01

初三数学复习是完成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任务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反映复习课枯燥、乏味、无激情。教师感叹为什么讲过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运用多种复习方法,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 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

数学复习课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而乏味。因此,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课堂高效期,保持学生的长效注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就学生学习形式、课堂激励手段及课堂教学模式三方面加以改进,将呈现、展示、实践、应用、训练和反思结合起来,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引导性和操作性的学习。尝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让优秀生带着学困生一起协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对比与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表现的欲望。为了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困生的潜能,使他们不再是课堂上的旁观者。

二 疏导心理,树立学生复习的自信心

成功来自于自信,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成功。学生在复习阶段,容易失去信心,针对此情况,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做工作,让学生树立信念:“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做到更好!”。其次让每一个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并树立:“只要进步一点就是成功了”的信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刚开始时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测试,他考到了80分,比前一次多了几分,我及时找他谈话,刚开始他对我很抵触,以为我会批评他,但我表扬他,并说他有进步时,他很诧异同时也很高兴,并说出了他自己对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我鼓励他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之后,该生在中考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 系统整理,让学生不做无用功

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也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能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这样就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系统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系统知识出发,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好,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如初中数学可分为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圆的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角与圆。三角形与圆。四边形与圆。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点的轨迹等。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8)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

1.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可以是新课内容的知识准备和补充,也可以是新课内容的组成部分。

3.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来体现,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导入是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注意力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就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作简单的阐述。

1.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似乎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

A.一支铅笔B.一只老鼠C.一只猫D.一头牛

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复习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m÷an=am-n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当m=n和mn时的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3.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阐明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有最快的方法剪出字母A,然后再出示:“北京古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4.联系生活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爱学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时,先让学生去收集常见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却不见由正五边形,正七边形等其他形状的,这样的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像这样的导入,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5.诗词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然后说,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

6.类比分析导入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法与不等式的解法有类似之处,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先让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解答。这样的导入能把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导入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的四个要素.

[2]数学课程标准.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9)

“高效课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教师努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初中物理,增强学习的热情。

一、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在以“主动参与、乐意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构建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

(1)在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调控和反思,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等。在探究学习中要力争做到: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整理求证、表述结果。

(2)在交流意识和交际能力方面,要有强烈的交际意识和合作意识,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3)在个性和情感方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二、新的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简介。

“高效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感情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地互动;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整理;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课改以来,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情感经历“兴趣盎然——跌宕起伏——身心愉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1)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尝试,敢想敢说,保护他们的每一个创造欲望。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迸发出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教师都给予适时适度的肯定、鼓励或赞赏,真正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法灵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追求“活、趣、新、奇”,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逐渐变成持久兴趣。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以往先讲规律,再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归纳思想方法。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形成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既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怎样合作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老师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

“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教师要改变角色,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杨玉新.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罗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介绍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10)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通过预习,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一、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会“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前的有效预习,而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通读数学教材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而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在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

例如在统计中,分层抽样的概念为: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没有举例说明,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课本首先提出问题: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000人,此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中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接着分析:影响学生视力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例如,不同年龄阶段的近视情况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宜将全体学生分成高中、初中和小学三部分分别抽样。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还应考虑他们在样本所占的比例大小,因此,按1%的比例应抽取24名高中生、109名初中生和110名小学生作为样本。从而自然引出分层抽样的概念,学生通过预习很容易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并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如上例中,了解中小学生的身高抽样,再如在一个学校了解男女学生的肺活量的抽样等。表面上看,教材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

(2)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数学知识。

为了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我指导全班同学各取一枚同样的硬币,连续两次抛掷,观察它落地后的朝向(正面、反面),并记录结果。重复上面的过程10次,将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汇总,由班长统计并计算“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频率与“两次均正面朝上”、“两次均反面朝上”的频率,结果发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频率接近50%,其他两种情况的频率均接近25%。事实正是如此,“两次均正面朝上”和“两次均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0.25。“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概率是0.5。学生通过亲自试验感悟了: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一旦认识了这种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再如,在学习弧度制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实数(弧度)表示角,我要求课前学生画两个圆心、半径均不同的圆,在两圆中分别作一个60°的同心角,量出相应的弧长,然后求出相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探究这两个比值的关系,最后要求他们多做几次这样的探究,得出结论:一定大小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确定的,与半径的大小无关。从而得出这个圆心角不但可以用“多少度”(角度制)表示,而且可以用这个“比值”(弧度制)表示的结论。而这个“比值”正是这个角的“弧度数”。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可以用实数(弧度)表示角。爱好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2)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在数学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要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这种方法。如在预习《弧度制》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弧度制与角度制进行比较;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将奇函数与偶函数比较;学习对数函数时,将它与指数函数进行比较,等等。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

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发现难点、疑点要作出标注,老师在讲到该问题时要多加注意,领会和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将难点内容化解于无形之中。

4.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

二、开展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预习时,最初是为了完成书后的练习而看书。当学生无法解决练习时,他会认真看例题,对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旧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分析知识。长期下来,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

2.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敢于回答的学生往往比不敢回答的学生来得自信。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那么他对内容的熟识程度和回答正确的概率就会较高。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篇(11)

考试是一种限时的检测手段,在答题时一定要讲究技巧。如作答化学选择题时,让学生审准题。在“正确”与“不正确”选择时,大小排序时,学生常犯错误,可让学生在试卷上画线重点标注。如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四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④CH3COONa,且已知HCO■■+H2O+AlO-2=Al(OH)3+CO■■,它们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此题正确答案选A,而由于不注意题目要求而选相反排序B的约有一半人。有时在选项难以判断正误的情况下,要注意用排除法作答。如上述考题,若读不懂HCO■■+H2O+AlO■■=Al(OH)3+CO■■此反应的隐含信息时,只要我们能把Na2CO3和NaHCO3这两种常见同浓度溶液的pH大小比较出来(pH②

二、知识点拨

高考复习要紧扣考纲,我们在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将测试考查的知识点与考纲有机地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的2mol/L的NaCl溶液时,称量NaCl固体时用的砝码生锈。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此题正确答案选A。我们讲评时引导学生将考查的实验误差分析与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一考纲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课后注意将定量分析实验: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进行系统复习,弄清原理、相关仪器及相关操作细节,总结分析误差的方法。这样讲评学生紧扣考纲,复习目标明确,思路开阔。

三、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多总结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做错同类题往往不止一次,常要错到第三、第四次才能纠正,甚至次数更多,如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NA)这类试题的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NA)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有些学生逢考必错。通过调查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弄不清。若学生对此类试题的错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类试题主要有陷阱。陷阱一:物质的状态和外界条件;陷阱二:某些物质的微粒数;陷阱三:某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数目;陷阱四: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T2O;陷阱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数的计算;陷阱六:电离、水解;陷阱七:注意分散系地变化导致微粒数目地变化;陷阱八:“不定体系”,如“NO和O2混合气”,“NO2气体有时应考虑隐反应2NO2■N2O4”等。老师在讲评此类题目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这些陷阱,弄清原因,考试时必能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畏惧心理。

因此在讲评时可让学生将错题收集起来,分析错因并纠正,进行总结归纳,隔段时间复习,或在考前强化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更正自己的思维误区,形成自己的答题思维。

四、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回归课本,避免进入“题海”

高考题年年相似,但年年又不同。考题内容一定可以从课本找出相关知识点,所以以讲评时,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考题考查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复习课本基础知识,避免盲目做题。如2012年海南省一道高考题:根据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媒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设备B的名称为______,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_______(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

4.设备C的作用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