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34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69

高效课堂是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学习合作小组”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在自主生活中生活,让学生真正发展。因此,建设好高效的学习小组就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学习小组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习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学习小组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学习小组建设包括学习小组组成、学习小组管理、学习小组评价三大的方面,因而学习小组建设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一、怎样构建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的原则进行分组。

1. 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每个小组4-6人为宜 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学习小组合作人数应在4-6人之间,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学习小组”最为适宜。因为成两人一对,可以最大范围内的实施“一帮一”,努力实现“对对红”。四人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四人学习小组可以避免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所以,不论对于学习还是管理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应以“四人合作”为最佳方式。

2. 学习小组发划分。学习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3. 学习小组的座次安排。为了更有效的协同合作,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的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更方便的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一般采用S型或方阵式座次,四人学习小组的S型座次是1号学生坐前排2号左后,以此类推。S型座次有利于组内和组间进行交流。方阵式座次式同组四人面对面这样,座位的安排就促进了合作。所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

4. 学习小组的稳定性和重新优化。构建的学习小组是否高效,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始终将其放在学习小组建设的首要位置。稳定的学习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也喜欢在已经熟悉的学习学习小组中工作和学习。但是,有规律的学习小组重新优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首先应交流弱势组成员,使其具有组间竞争性。其二,根据学科成绩对组内成员的排列顺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组内竞争性。第三,根据各组的特点进行定期交流,使其感受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风格。同时,重新优化还可以预防“小集团”的形成。让学生们能够与更多拥有不同经历和能力的同伴搭档。当然,学习小组重组之前,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引导学生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例如离开之前,让学生给自己的学习小组成员写下感谢的话语等等。

5. 怎样进行最优化分工。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4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收交小组长,一名卫生小组长,一名纪律小组长. 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收交小组长负责作业的收交及和各课代表联络。卫生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卫生值周。纪律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及和班委会、团支部、各小组的联络。另外,根据小组成员学科特点选出各科课堂主持人。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组内分工落实后,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小组的规范和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的班级规则和规范建设,同样,一个优秀的学习学习小组也必须要有优秀的学习小组规则和规范建设相扶持。在学习小组组建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单独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教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还可以深入小组内,了解组员对组长的评价和建议。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规范和管理:及时了解小组动态;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管理组员时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小组团结、友谊和学习为重要原则,避免产生不愉快,构成矛盾;选出榜样,及时在小组评价栏内进行表扬,发现不足,及时将建议写在小组的评价栏内;(下转第71页)(上接第69页)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

三、学习小组评价

课堂改革同时进行,实施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其中的关键措施就在于是否建立并真正落实了良好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只有具备了切实可行的评价与激励政策,并严格的加以贯彻执行,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才会充满动力与活力。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将自主课堂的学习小组评价分为“智育评价”、“德育评价”和“特殊评价”三个方面。

1. 智育评价: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及考试成绩评价

(1)作业情况评价:包括各科自学提纲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各学科知识的反馈和巩固情况等。每天由各组学科组长交换负责评价相邻学习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学习委员做好每天的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2)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学习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学习委员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3)考试成绩评价: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学习小组的单科成绩、反馈纠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2. 德育评价:纪律评价、卫生评价等常规检查内容。

(1)纪律评价:包括学生到校后的自觉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等。

(2)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椅卫生、桌面整洁、学习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及“绿地”卫生等。

(3)“和谐班级”建设评价:包括人际关系、班风建设、行为规范、管理民主、学习小组活动、学习小组及成员特色发展。

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周轮换的执勤学习小组认真记录,得分每天一公布,每周一汇总,结果上墙,并以此作为评价学习小组的依据。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2)

力争公平合理。其一是双差生、学困生分散,优等生分散;其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活跃和内向的学生不能过于集中。

(二)具体分组的方法

课改之初,前两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后两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8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4层,代号为A1A2——D1D2。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的分类合作交流,又有利于A帮B、B帮C、C帮D,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

(三)小组内机构人员设置

由于组员人数较多,我们每小组设置两名组长。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负责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批改工作。

二、小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活动的领导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因此,小组长的选拔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习成绩优秀;(2)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3)自身标准高。

组长选拔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组长的职责主要有两条线索:(1)按时间顺序,早自习负责检查作业、导学案、学习档案和成长日记;课前要提醒、督促组员及时准备用品、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上课过程中及时提示组员要专心,组织组员进行对学,组学时组织同学质疑——讲解——纠错;展示时推选展示者并组织组内展示。(2)按照内容的不同明确职责,自习时维持纪律——课堂上组织有效学习——管理上安排记分员,及时上报分数,检查督促作业。

小组长的培训方式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培训(每班、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科任老师的课前简短培训及班主任的个别随机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

三、小组成员的培训

对组员的培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会重点发言,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本组以及自己的观点;二是学会倾听,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自觉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组员在对学、组学、课堂展示、质疑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大声吵闹。

四、小组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小组有形文化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徽、组规。小组的无形文化是要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五、小组的评价与考核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3)

合理组建小组是保证小组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就会增加组长的管理难度,导致小组合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新接手一个班时,要多与学生交流,多到教室走动,细心观察,以便尽快地熟悉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特点、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再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合理划分小组,六人一组最好;然后由任课教师根据组员在本学科课堂上的表现把组员分成AABBCC三个层次,并明确各层次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要求。

完成小组组建工作后,在小组内选出正副组长各一名,全权负责小组的管理。正组长负责成绩的提高,担任此职的学生要求性格开朗,成绩优异,人缘好,有管理能力。副组长负责纪律管理,这意味着担任此职的学生必须有较好的管理协调能力,有正义感,有威信,善于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2.精心开好三个会,为高效课堂添活力

(1)组长碰头会议。组长们在小组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相似的问题,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烦恼。每天看着小黑板上学习小组评价分不高时,他们会着急,会想着多为自己组加点分,会有责任感,而召开组长会议,有利于孩子间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小组典型问题或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交流先进管理经验,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2)小组成员会议。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小组合作中当然会有不同的表现。在长期的相处和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缺点,如爱讲小话、做小动作、不专注、贪玩、厌学等小毛病都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有必要召开小组会议,把组员集合在一起,相互商量,各抒己见。小组会议一般先由组长发言,针对这段时间以来组员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和总结,然后由小组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自己和其他组员的缺点和问题,并表明决心和举措。

(3)每周的班会课。每个星期的班会课重点针对小组建设谈心得和感受,总结小组的得失。各组组长先发言,对好的经验和做法、优秀个人进行大力表扬,掌声鼓励和精神肯定,作为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让受表扬者体会到荣誉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有老师在关注着、欣赏着,这是一种幸福。然后班长再有针对性地挑选个别学生或暂时落后组,谈在管理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发挥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一起思考对策,共同解决,形成一种和谐自主的班级氛围,让孩子们树立班级荣誉感及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3.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增光彩

每个小组应该有一个核心思想,要有一种精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以增加小组合力。在班级小组建设中亦如此,每个小组都应设置一块自己的空间,上面写着本组组名、成员名单及各自座右铭、口号、学习目标等,展示出小组的特色;同时设置表扬栏,如“今日之星”,“进步之星”“守纪之星”等,再设置“我们的不足”栏,让小组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有的这些看似琐碎,却能让小组更富凝聚力,也能让孩子们在本组组员及全班同学的共同监督下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4.抓实小组长培训,为高效课堂强效果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4)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1学习小组的组建

依据学习成绩,组建学习小组。根据成绩高中低4:2:2的比例分配,共有六个组,每组8-9人。除成绩外还要考虑男女同学性别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小组的组名以组长的名字命名,或者组长起名,组员集体投票共同通过一个名字,诸如阳光小组,成功小组。

2组长的选择

学习小组组建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小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又相当于“小教师”,要组织组员进行课前预习、任务分配和课上展示。因此,选择组长要慎重。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首先考虑责任心。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要是最负责的。要有责任心,协调能力强,有人缘,有爱心,乐于助人。

(2)其次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可以给组员树立榜样,将来对组员的辅导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最后考虑其组织能力、和威信等因素。笔者所在班六个组,每组有一个正组长,两个副组长。正组长负责英作业的收发,两个副组长负责本组的的纪律,以及课堂上其他的事情,比如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等。

3小组不利因素的反思

(1)个别小组长能力不够,英语成绩并不差,但缺罚责任心,不知道去管别人。或者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起到带头作用,更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展情况。除了收发作业,他们的作用可以忽略。

(2)英语教师对小组关注度不够长期:英语教师同时教五个班级,小组组员的分配,组长的选择,小组长培训,小组的培训等工作都跟不上,关注较少,所以课堂上和各个小组之间的默契不够,配合不好,导致各组长工作热情也不高。

(3)小组的凝聚力不强:各组员在组长分配任务和展示时,不乐意服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组长分配的任务不予配合,我行我素。

4兴趣小组的工作

课堂上实行小组竞争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使用兴趣小组,英语课以读为主,使用大组齐读和对子互读的方式,偶尔小组活动以讨论为主时,使用四人或者三人一组的方式。根据课堂表现为其个人加分个人小组加星。课后小组管理包括了收发作业,帮助后进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和谐学风。尤其是每个组都有针对学困生的帮扶组合,例如一组A帮B,如果B一次考试及格,就会在两人名字下面得到一颗心,凑齐5颗星就可以得到一张进步喜报。

各组组长与英语教师要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因此要定期进行小组长培训:随时要他们明确自己在每一个环节中的任务,自觉组织组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给他们如何组织组员进行扎实有效的预习,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确定本组的观点,找出本组解决不了的内容;教给他们接到任务后如何给组员分配,培养小组长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要关注组内的潜能生,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帮扶对子,使他们尽快学会自主学习;在班级内树立小组长的威信,但同时强调小组长要以身作则,为大家服务;信任小组长,把课堂评价交给小组长;还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讨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5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认真准备;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5)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能主动学习,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2.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3.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4.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6)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转贴于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7)

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小组建设在课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合理组建各个学习小组非常重要。教师在课改初期切忌浮躁,急功近利,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建设的工作。

1.小组建设必须具有个性,突出特点。每组四人,组长并不一定是小组内学习最好的,但必须是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最棒的学生。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以小组长的名字命名,以增强各个小组长的责任心。

2.小组管理必须规范有效,充分发挥各个小组长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习效果如何,与小组长的作用发挥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各个小组长要能有效组织本小组成员开展小组学习及活动,各小组成员间应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每个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不让一个组员掉队。

3.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小组之间的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竞争内容包括平时的课堂学习、纪律、劳动、品德等各方面。我们评价的不是某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我们每个班都设计了“学习小组每日积分榜”及“小组捆绑评价表”,由16个学交叉登记,对每个小组每天的表现进行评定,每日一小结,每周一总结,评出16个小组中的5个“魅力组长”及“合作之星”予以奖励。每个月末和学期结束,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学习小组组长和“合作之星”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奖励。评比的方式多样有效,借助小组各项考核,把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更好地体现班级宣传牌中“课堂精彩,由我主宰”的班级口号。

二、 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事物,它的出现到完善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我们的高效课堂课改也是如此。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表面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刚刚开始实行这样的小组学习模式,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因此,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地在讨论交流问题,但有些时候还是停留在独立学习、各自为政的层面上,没有真正进行讨论和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所以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多,扮演着一种主导的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效果有时比教师集体教学中的效果还要差,甚至有的小组在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现象……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老师的思考。

三、问题反思及策略

经过反思和学习,我认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时机要恰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8)

分组学习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的共同学习,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一盘棋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创造性。

如何搞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也是高效教学改革需要切实推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是笔者对于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的认识:

一、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提倡异质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必须有差别,而且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可能,成员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志趣相投的“同志者”黏在一起。他们会振振有词地摆出一箩筐极为“正当”的理由:关系好,性格投,易沟通,能理解,等等。但实际上,这样的“同志者”凑到一起,只能是说闲话多,开玩笑多,歪点子多,恶作剧多,甚至极易结帮拉派,形成小集团。这样的小组不但无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反而容易增加班级乃至学校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学习小组的建设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班主任、带课教师要充分指导和参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但绝不能放任自流,“民主”过度。

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好坏的搭配、男女性别搭配、特长科目的搭配,甚至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家庭的搭配。这样构成小组的成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各种生活经历,了解各种社会层面,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容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协作互动、高效学习的意义。

二、小组成员的责任明确原则

学习小组一旦分开,许多教师便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听之任之,虽有小组,课堂仍然无法高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责任不明确。

学习小组内部缺少分工,职责不清,个别学生会成为组内的“游离分子”,或者自惭形秽,自觉一无所长;或者事不关己,乐得得过且过:名为组员,实则无所事事,优哉游哉。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可能形同虚设,甚至自生自灭。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团体整体的价值和意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求助和提供帮助,而不只是把问题留给组长或者老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小组的价值。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善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不只是确定小组的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对于小组的建设来说,这些东西说到底不过是略有激励作用的形式而已,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小组成员之间合理的调配。

对于一个小组来说,组长当然应该是有的,但绝不能让组内成员觉得,组长就应该是主要的、主导的、主动的,而自己则是次要的、听命的、被动的。只有这样,组员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当中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那么,怎么做呢?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所学各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即或有,也很不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那就按照组内成员特长的不同,确定各自负责的科目。在这个科目的学习中,该成员便是具体的负责人,他就要自觉担负起组织大家学习这个科目的责任。即使实在无特长科目所言的成员,也应该在比较中确定微弱较好的科目归他负责,这也是对他的能力乃至价值的肯定。组长当然也可以有他自己负责的科目,但他首先应是整个小组所有学习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所司,各负其责,便不仅不会有成员在组内“游离”,反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个人、小组、班级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小组成员的问题有效原则

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但往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事实上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时候就需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先把自己的观点搁置起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由组内事先推举一人作为监督学习讨论情况的“权威”,指定他有权制止一些离题的讨论和过分的争吵,并对基本形成统一看法的观点,及时归纳整理,给予总结,以提高学习讨论的效率。

要使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高效,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宜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这有相反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讨论仅流于形式,纯为变化教法,活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完全不必;另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复杂,不是学生讨论可以解决的,课堂留出时间,学生讨来论去,临了仍是一头雾水,讨论终归白讨论,合作也是白合作。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和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初衷相悖的——耗时不少,而收效甚微,所谓高效,无从谈起。

对于前一种情况,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各自为战,独力完成,合作讨论的形式不要也罢。这样一来,虽没有合作讨论的形式,但节约了时间,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正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而后一种情况,那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高效课堂从来不反对教师的讲解,相反,有时候,教师片刻精讲的作用可能是学生耗时费力的“合作”“讨论”所无法企及的,寥寥数语,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四、小组成员的问题集中原则

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要科学。时间过少,问题不能得到充分地探讨;时间过多,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时间,以致该讲解的不能讲解,该巩固的不能巩固,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那就连传统课堂的容量都达不到,还谈什么高效。

因此,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宜小不宜大,越具体越好。这正如课堂提问,问题微型化、具体化,学生便能更好地有的放矢;问题过于散漫庞大,学生则可能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问题较大、内容较多时,可以合理地条块分割,分步骤解决。根据问题的大小,安排合适的合作讨论时间,十分钟可以解决一类,一分钟也可以解决一块。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9)

下面就是笔者对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的认识:

一、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提倡异质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必须有差别,而且从理论上讲,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这样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注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搭配、男女性别的搭配、特长科目的搭配,甚至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家庭的搭配。这样构成小组的成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容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协作互动、高效学习的意义。

二、小组成员的责任明确原则

学习小组内部缺少分工,职责不清,个别学生会成为组内的“游离分子”。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可能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团体整体的价值和意义。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善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所司,各负其责,便不仅不会有成员在组内“游离”,反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个人、小组、班级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小组成员的问题有效原则

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但往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事实上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时候就需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先把自己的观点搁置起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由组内事先推举一人作为监督学习讨论情况的“权威”,指定他有权制止一些离题的讨论和过分的争吵,并对基本形成统一看法的观点,及时归纳整理,给予总结,以提高学习讨论的效率。

要使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高效,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宜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这有相反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讨论仅流于形式,纯为变化教法,活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完全不必;另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复杂,不是学生讨论可以解决的,课堂留出时间,学生讨来论去,临了仍是一头雾水,讨论终归白讨论,合作也是白合作。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和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初衷相悖的——耗时不少,而收效甚微,所谓高效,无从谈起。

对于前一种情况,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各自为战,独力完成,合作讨论的形式不要也罢。这样一来,虽没有合作讨论的形式,但节约了时间,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正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而后一种情况,那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高效课堂从来不反对教师的讲解,相反,有时候,教师片刻精讲的作用可能是学生耗时费力的合作讨论所无法企及的,寥寥数语,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四、小组成员的问题集中原则

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要科学。时间过少,问题不能得到充分地探讨;时间过多,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时间,以致该讲解的不能讲解,该巩固的不能巩固,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那就连传统课堂的容量都达不到,还谈什么高效。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0)

“人本、和谐、发展、共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平等友爱、自主创新、合作发展”是当今教育的灵魂与主题。我们要公平看待每一位学生,搭建学习互助小组学习平台,让小组中每位成员互助共存、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互促共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还要拓展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发现更多的美丽贝壳,让他们一路带着成功的喜悦去领略无数心旷神怡的风光,引领他们逐步具有亲情爱心、自主发展、团结协作精神等诸方面的品质,真诚地为他们走向人生的辉煌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同组异构、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和谐、民主的互助小组

(一)分组的操作思想与办法

小组成员结构可以结合“身高、性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感召力等)、成绩(综合成绩及单科成绩)”等多维度相融合的角度去分组。如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为A、B、C、D、E、F六类,然后自由组合小组,每个小组六人,由六类中各出一名学生组成。这样就实现了小组同质——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平行并进,同时也便于形成激发潜能、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学习局面。

小组内成员再分成三层次,既要有“同质相连”,又要有“异质相间”。“同质相连”是因为同质的同学有相近的基础与共同语言,更便于交流提高。“异质相间”便于异质交流,互通有无,便于互帮互助,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目的。这样的结构充分体现平等和谐、团结友爱、同质互促、异质互帮、共同进步的原则;既有交流,又有合作,更便于探讨研究,达到共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小组分工与合作

组内设置正组长、副组长。正副组长既要同质,又要有能力辅导另两个层次的同学。

学习活动的督导又可分为组内与组间两类,以各小组的正副组长为核心,以阶段任务为目标,灵活确定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三、创设“优势共享,弱势共担”的小组学习氛围

(一)考核团体化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这一道理永远适合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小组考核积分上,把强势弱势学生的表现都凝聚在小组积分上来。如在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考核时,考核积分直接以小组积分形式出现,而不是以个人积分形式出现。这样以“一荣俱荣、一耻皆耻”的团体化考核机制,来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促、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探究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培养孩子们患难与共的“战友情”

正如在我军长征前进路上一样,无论战友受伤、生病还是闹情绪,同组的队员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他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 “亲人爱其短”的方式相互关爱、相互帮扶,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样,无论是智力还是非智力的原因,越弱势越应该是大家共同关爱的重点对象。大家会想方设法鼓励他、帮助他、感化他,使他尽快摆脱弱势的地位。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弱势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争取不“吃公粮”,不拉后腿,还要为小组添光彩。

四、合理的小组评价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1)

一、小组构建

1.1 分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几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与组员,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使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1.2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

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分工为学和行政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力量.

1.3 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主要起激励作用.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二、小组评价与奖励

2.1 小组分工明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合作小组时,要让学生做到“四个明确、一个到位”。 四个明确就是明确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形式,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每位学生一个角色,有形象代言人、联络员、发言人等;明确方法,只有明确方法,才能使学生会合作;明确竞赛规则,只有明确组间的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参与合作中的竞争学习。这些内容要上墙到位,使隐性的内容,转化成显性的内容。

2.2 细化评价栏目。 要细化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具体的评价项目上,明确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并且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