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血压的防治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4 09:57:52

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的防治篇(1)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 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 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1 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3.2 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报告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3.3 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3.4 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 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 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 J .GUD .WU X .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5, 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 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高血压的防治篇(2)

【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48-01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表现为头晕,时有疲乏,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血压升高明显时,则出现头痛、头晕加重,甚至呕吐、恶心。尤其在情绪激动或劳累等时会引起血压迅速升高,上述症状更会加重。但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更需特别注意,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其它疾病病变。积极开展高血压的研究治疗和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治,在人类与疾病做斗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高控制率。

1 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

1.1 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尽可能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高血压的稳定和恢复.

1.2 长期坚持运动[2]:最好是以下几种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骑自行车、太极拳和游泳。当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以后,可以适当运动,但在血压控制不良的情况下不宜做剧烈运动,避免诱发肾、心、脑等急性并发症。除此之外,高血压病人也不宜做快速摇头、下蹲起立运动或跳跃等动作,此类运动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会增加。

1.3 合理饮食:要节制一日三餐,提倡低脂、低盐、富营养、高蛋白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高的食品,多以素食为主。

1.4 定期监测血压:最好定期检测血压,以便于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随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2 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

2.1 口服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遵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到正常水平,对减轻高血压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以及防止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和肾衰竭等并发症都有重要的作用。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各具特点,所以合理用药非常重要。临床上常采用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有如下优点①血压下降平稳;②显效明显;②可减少药物的服用量;④减少药物副反应。例如利尿剂与其它类降压药合用; 神经节阻滞剂与作用于交感神经的神经肌肉接头的任何药物合用;西药与中药结合。

药物联合应用[3]时可用预先配制的混合药片或临时配合,前者用法比较简便。但医生须熟悉掌握各药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后者优点是各种药物剂量可以随时改变。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是治疗的前提,如患有高尿酸血症或潜伏性糖尿病的, 不得应用利尿剂;对肥胖病人不宜用利血平;有精神忧抑者不宜使用甲基多巴或利血平;对大便溏稀的患者不得用肌乙吮;已抗抑郁治疗的病人不能同时用肾上腺素能神经原阻滞药等。

2.2 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减轻症状、降低血压、稳定血压的作用,康复医疗还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及心血管功能,防治血管硬化,减少心脑肾并发症。康复医疗的具体方法有:气功疗法、太极拳、步行、医疗体操、按摩或自我按摩、理疗等辅助治疗。

2.3 高血压危象时的及时处理

2.3.1 镇静、止抽搐:可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 或用10%水化氯醛30ml灌肠。

2.3.2 吸氧:间断吸氧法。

2.3.3 快速降压:可用汉防己甲素120mg, 静注; 或2.5%氯丙嗪1ml肌注;,或利血平1mg, 肌注。

2.4 加强自我管理

2.4.1 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4.2 治疗高血压应做到坚持决心、信心、恒心,有利于推迟或防止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2.4.3 服用降压药要定时,自己不得随意停药或减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依病情给予调整,防止血压重复升高。

2.4.4 自备血压计并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

2.4.5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睡眠充足、保持情绪稳定。

2.4.6 老年人降压[4]不能过急过快,血压宜控制在140~160mmhg为宜,避免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中老年多发、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西医治疗中的长期性、顺从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常控制不稳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并发症,另外单纯的西药治疗毒副作用较强,而中医侧重于整体的调理而降压,同时改善机体症状、纠正功能失调、注重情志调节、合理膳食、倡导适量的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达到了长期稳定的降压效果。总之,中西医两种诊治手段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将有利于高血压病防治成果的巩固,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病变。

参考文献

[1] 李忠业,彭中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J].青海医学院报,2010,5(10):174-177

高血压的防治篇(3)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23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目前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4],减少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防治是防治高血压及并发症最好的办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体会到社区防治高血压有效可行,可减少费用、方便患者。现将防治过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通过体检调查发现,辖区有高血压患者406例,其中,男226例,女180例;20~29岁5例,30~39岁26例,40~49岁92例,50~59岁208例,60~69岁43例,70~79岁26例,80岁以上6例。糖尿病104例、高血脂52例、冠心病3例;肥胖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规律、饮食情况、患病及用药情况等,并且做到定期随访。

2 防治方法

2.1 宣传教育

对35岁以上患者中血压偏高且确诊者,给予行为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开展1次形式多样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建立高血压俱乐部,让患者之间、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宣教,使其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结果有大概的了解,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

2.2 危险性评估

每年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评估,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层[5],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脑血管危险性评估,使其了解自己病情的重要性,增强防治的依从性。

2.3 生活方式干预

要求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膳食适当,限制钠、脂肪摄入量,多食蔬菜、水果,节制饮酒,坚持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讲究心理卫生。无论是优良、尚可、不良高血压,还是单纯期收缩高血压,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即使已经接受药物治疗者亦不容松懈,并且要持之以恒。

2.4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酌情为其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目标[5]: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 mm Hg,糖尿病患者降至130/80 mm Hg以下,出现肾脏损害的降至125/75 mm Hg。降压药的用药原则:①从单药低剂量或两种药物低剂量联合开始,单药剂量未达标,更换另一类药物,增加剂量;低剂量联合未达标,则采用较高剂量联合;如果还不达标,联合第三种药物。采取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同时使不良反应最小,如疗效不满意可以逐渐增加剂量。②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 h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防止血压波动造成的猝死和卒中或心脏病发作。③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最低剂量单药治疗不满意时,采取联合用药方式。

2.56类降压药物的选择

2.5.1 利尿剂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尿剂有利于肾脏排出体内的钠盐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引起血管的扩张,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为痛风。

2.5.2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交感神经起作用,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后、快速心率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禁忌证为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

2.5.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扩张动脉血管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年轻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蛋白尿。对服用其他药物出现较多副作用的患者,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禁忌证为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

2.5.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类似作用机制,但是更加直接、全面。最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如科素亚,适应证为高血压伴有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肾脏损害者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大患者,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禁忌证为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2.5.5 α-阻滞剂适应证为高血压伴有前列腺增生、高血脂。禁忌证为性低血压。

2.5.6 钙通道阻滞剂一般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低肾素活性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且不影响血糖和脂质代谢,不良反应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度降压,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

所有患者应根据上述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降压药,开始用一种药,用药后两周复查1次血压,效果不好时联合用药。同时,对有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合理治疗。

3 结果

经过1年左右的观察,除2例患者患恶性肿瘤死亡,1例原有冠心病复发,手术过程中死亡外,大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为优良,未发生脑卒中及心肌梗死事件。

4 讨论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社区管理高血压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社区医院贴近百姓、服务态度好、药品价格便宜、疗效确切,使患者没有了到医院看病难、药品价格高的恐惧感,适合农村经济水平偏低、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因此,社区医院具有方便、经济、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所以,社区管理高血压的模式要继续加强,坚持不懈,把高血压病控制在社区,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朴湘红,赵梅静.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就诊特点及诊疗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55-156.

[2]刘瑛,赵子彦,赵生法,等.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12-13.

[3]苟志平,宋镇,周黎黎,等.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2-4.

高血压的防治篇(4)

与其他疾病防治领域一样,在高血压防治领域,也存在许多误区。误区的存在是由于人们对疾病的知识不够,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对疾病的防治措施不当,因此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可能危害健康。现将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做一分析,供广大患者参考。

误区一:高血压一定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许多人认为,高血压一定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自己平时毫无症状,因此不会有高血压。正是因为这一认识误区,使得许多人实际上血压已经很高,自己还不知道,这是造成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很低的原因之一。实际上,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都有明显的症状。有些患者血压稍微增高一些,就会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症状;而有些患者血压已经很高甚至高达200毫米汞柱也不一定有明显症状,这些患者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出来。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谈得上治疗。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自己血压的知晓率,要求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平时要勤测血压。如查体时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最好都要测测血压此外每年最好至少测一次血压,以保证每一个人像了解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一样,了解自己的血压。

误区二:高血压都是遗传的

高血压的病因很复杂,遗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有些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病因,比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疾病可以引起明显的高血压,去除了这些疾病,血压就可能恢复正常,这种高血压叫作继发性高血压,在所有高血压人群中只占很少数。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明确可寻的病因,很多危险因素可能与高血压有关,比如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超重、少运动、吸烟饮酒、生活节奏快等等,都可能与高血压有关。遗传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后天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个家庭有多个高血压患者,固然可能有遗传因素,但也有可能是与一个家庭的成员长期一起养成相似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近些年高血压发病率快速增长,主要是与不良生活方式的积累有关,用遗传因素是无法解释的。

误区三:高血压患者并非都需要治疗

有些患者由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或害怕以后对降压药产生依赖,而长期不用降压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长期不予以控制,主要影响心、脑、肾和血管等生命攸关的器官。高血压使心脏在高负荷下工作,会造成左心室肥大,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高血压可使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尿毒症。高血压可使血管硬化,导致脑卒中风险明显增高。而众多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控制血压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血压对减少脑卒中和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为明显。从心血管病预防的角度看,控制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为数不多的有明显效果的措施之一。由于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各国都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我国也有高血压防治指南,并于2010年进行了更新。所以,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当根据高血压指南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误区四:高血压患者一旦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高血压的防治篇(5)

1 饮食护理(1)限制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中国人每天食盐量约15克,(2.5克盐相当于1克钠)从防治高血压病角度讲明显偏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每天食15克盐者,高血压发病率约10%,再增加食盐2克,则高血压发病率亦提高2倍,一般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量以5~6克为宜,适当增加钾盐的摄入,有利于水钠的排除,食谱中钾、钠的比例约为1.5:1较合适。像香蕉、 橘子、豆制品中含钾较高。(2)注意钙镁的补充,补钙有利于血压降低,高血压病人(肾结石者外)每天应供给1克钙,镁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还有解痉、镇静的功能,也有可能降低血压。(3)注意限制热量,多选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达到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多选用不饱和脂肪酸。(4)蛋白质供给一般不严格限制,以 鱼类、大豆为宜,(5)应禁止用烟、少饮酒,忌浓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 长期坚持治疗 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病人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降低血压,缓解自觉症状,减少心、脑、肾的并发症,故应长期坚持治疗。

3 休息 病人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室内安静,环境中的声、光刺激应减少。

4 保持情绪稳定 切忌过度悲伤、欢喜、焦虑、与病人接触期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情感交流,允许病人发泄心中的不满、烦躁。

5 血压监测 对每一个高血压患者来说,如何正确的检测血压是临床医生指导用药,反馈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的血压监测是直观重要的,故护士在测量血压时应注意(1)病人在测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避免喝刺激性饮料;(2)病人在安静状态下休息5分钟后测血压;(3)应固定部位,一般应以右上肢为佳;(4)测量学压时应固定同一血压计;(5)嘱病人在测量时应采用同一,取卧位或坐位;(6)测血压时袖带不宜过松或过紧。

高血压的防治篇(6)

Hig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progress

HeFengxian【Abstract】Serious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hypertension and reduce human life quality, reason is very important. Prevention hypertension The risk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pressure are various factors can be controlled, difficult cured, according to cause as soon as possible, long lasting, effective defense hyperten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Hypertension, Control;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R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70-02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已经确定的冠心病,脑卒中和尿毒症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我国是高血压发病大国,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高血压患病数量每年以350万的速度增加。国内外研究显示[3]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人且生存质量与血压程度有关。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对心、脑 、肾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

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高血压控制的临床实验,使对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提出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是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管事件与舒张压呈逆向关系,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以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升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以下[4]。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血压降到138/83mmHg以下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近年报道经血管超声证实[5],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程度呈独立正相关的。

在高血压治疗中,现有的降压药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目前高血压的控制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用药方法,服药依从性,社会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影响是重要的原因。

1 对高血压患者应劝其接受治疗并长期服药

临床对高血压的治疗提倡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不必急剧降压,以缓降为宜,不必将血压降至过低,以避免减少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40/90mmHg左右为宜[6]。首剂降压药按常量应用常出现血压骤降的现象。其反映发生率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开始用药剂量越大,首剂效应发生率越高。首剂效应的发生会引起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恐惧,担心,影响用药效果。故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和耐药情况逐渐加大到一般治疗剂量。如因故中断药物,再复始用药时仍需从小剂量开始。

2 用药的依从性

高血压病人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故要达到控制血压的良好效果,就要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因素。要针对其原因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记忆力减退者,可设闹钟提醒服务时间或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提示卡等提高其服药依从性[7]。

3 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身心医学所证明。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高血压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社会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生活关系的突然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活动方式、个性特征,均对高血压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在心理因素与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防治高血压要在药物调节的同时,从病因入手,做好心理护理。心理因素的心理学效应在健康人或病人中都会产生致病与治疗的作用。

防治高血压,要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①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的材料是关键,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大众的接受能力。②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要终身服药。③服药同时监测血压。④心理疏导。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应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要使患者保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焦虑。提倡多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向亲朋好友倾诉,以减轻心理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绘画、书法等有益活动。⑤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主要因素,轻微的高血压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可能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8]。具体措施包括:①减少食盐摄入量。北方人食盐摄入量偏大,也可能影响降压药疗效及最终的血压控制[9]。②控制体重。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营养条件的相应变化,肥胖问题在我国正呈流行态势[10]。人群研究也证实血压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其它反映肥胖程度的人体测量指标(如腰臀比)密切相关[11]。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12]。多项研究表明饮食控制可使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体重减轻[12-14]。③戒烟、戒酒。④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Bond等[15]的研究显示有氧运动使干预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可以使护理对象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控制高血压就要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让患者知觉到疾病的威胁和严重性。具体措施:①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全球及全国流行趋势,易患因素,易患人群及个体目前现有的不良行为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②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临床后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③与患者讨论高血压的社会影响,如:角色的转变,经济负担对工作能力的影响。(2)让患者知觉到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帮助其克服采取健康行为时遇到的障碍。(3)让患者感觉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4)强化制约因素对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影响。具体措施:①向患者提供相关资料。②通过高血压患者的献身说法帮助其他患者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信念。③促进患者采纳健康行为。④通过互相交流,提醒、支持、督促、鼓励、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发生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对高血压的研究非常重视。但迄今为止,高血压只是可控制,难于治愈。及早、持久、有效的防御高血压,对减少心脑血管病及尿毒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洪凤玉,金淑君.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护理研究,2005,19(1A):31~33

[2] 郑德裕.关于高血压诊断治疗的几个概念.中国循环杂志,2007,22(4):317

[3] Barger S,Muldoon M.Hypertension labeling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self-rated health in the third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6,20:117~123

[4] 张英,黄丹,付丽琴.参加《全国高血压,冠心病防治进展2002,5》学术会,关于高血压防治的体会.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04,11(1):64

[5] Nicholls SJ.Juzen EM,Crowe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atheros clerotic disease burden measur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J Am Coll Cardiol,2006,47(10):1967~1975

[6]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光明日报出

[7] Contreras EM,de la Figuera von Wichmann M ,Gil-Guillen V,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vention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pationts with hypertension as short text messages and reminders sent to their mobile phone(HTA-Alert)[J].Atencion Primaria,2004,34(8):399~405

[8] 吴可贵.改变不合理生活方式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危害.原发性高血压杂志,2003,11(2)187

[9] Weir MR,Fink JC.salt intake and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n overlooked modifiable exposure?A commentary [J].Am J kidney Dis,2005,45(1):176~188

[10] Gu D,Reynolds K,Wu X,et al.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an.Lancet,2005,365:1398~1405

[11] Dolls,Paccaud F,Bovet,et al.Body mass indes,abdominal adiposity and blood pressure:consistency of their association across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tries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2,26:48~57

[12] Vasilions Kotsic,Stella Stabouli,Marshall Bouldin.Impact of obesity o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2005,45:602~607

[13] Poppitt SD,KeoghGF,prentice AM,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ad libitum low-fat,high carbohydrate diets on overweight subject with metabolic syndrom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2,75(1):11~20

高血压的防治篇(7)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过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使得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误识,即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识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明确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我国高血压病人特点是“三高三低”

“三高”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患病率高,1997年,我们国家的高血压病例已经达到了1.1亿。也就是说,每11个人中间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每3个中国家庭中间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而且每年是以350万人的速度向上递增。可见高血压的患病率是多么高。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

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血压形成波动和不稳定。

另外,有些患者喜欢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使用长效降压药,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及“先将血压降下来再说。”这些都是误区。

其实,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的缓释剂或控释剂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表、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上,保健品对高血压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的药物,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

高血压的防治篇(8)

青年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常常伴有明显的高血压遗传因素及家族史(如父母患有高血压病史)。据新近统计,高血压病人中有家族史者可达59%。各种实验也表明,本病有遗传因素的存在。

2.往往起病缓慢,青年自觉症状较轻,体型常常比较肥胖。

3.继发性高血压病,发生于其它疾病之后,通常可找到比较明显的病因。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青年妇女怀孕后期引起的妊娠高血压,还有一些肾脏的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如多囊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等。这一类病人除了血压增高以外,同时还存在原发疾病的症状。这类高血压也叫做“症状性高血压”。

4.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的高血压病,这种类型在青年人高血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常常与情绪紧张有关。一些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又少的职业,如司机、会计、电报员等,易患此类高血压病。此外,长期受到城市和工厂的噪音干扰,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也有可能导致血压增高。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血管收缩中枢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起全身小动脉血管痉挛,血液通过这种痉挛变细的小血管,所受到的阻力增加,血压自然要升高。此删除了血压升高以外,还常伴有心悸、汗多等症状。一旦情绪稳定,紧张因素去除,血压可降至正常。

5.有些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小伙子和姑娘,也会发生暂时性的血压增高,俗称“青春期高血压”。人进入青春期以后,体态、功能、性的特征都有明显变化,脑垂体、性腺和甲状腺等内分泌活动比较旺盛,促使全身肌肉、骨骼、心肺等组织器官迅速地发育成长,但是,心脏的成长,比其它组织器官要缓慢些,这样,无形中心脏的负担就要相对加重,而青年人的血管又比较狭细,血液通过狭细的血管,就要靠心脏加大力量,再加上青春期的青年往往情绪不稳定,几种因素加在一起,血压便容易升高了。

青年人发现自己的血压偏高怎么办?

1.不要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饮食宜清淡,少吃盐。较胖的病人应少吃动物性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烟酒嗜好者要自觉戒除。

高血压的防治篇(9)

高血压前期病人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非药物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具体改善措施内容包括:

(1)减轻体重: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轻体重对健康十分有利,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kg,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饮酒的超重者需戒酒,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kg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的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2)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①减少钠盐的摄入: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制食品。同时适当增加醋等含盐较低的调料,以减少用盐及含盐的调料,同时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还应尽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少食用盐腌制的咸菜、咸鱼、咸肉、酱等。②在食用主食米面外,定期食用粗粮:纯粗粮或纯细粮中的营养成分都不全面,要粗、细粮搭配,进行互补。一星期吃2~3次粗粮,定期吃点小米、棒子面、红薯。粗粮中纤维含量丰富,有助于调整脂肪和糖的吸收和代谢,还能防止便秘。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注意补充钾和钙,有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我国膳食中钾的来源除谷类外,主要来自绿叶蔬菜、马铃薯、香蕉、橘子等,含钾多的蔬菜有油菜、菠菜、香菜菇以及菌类,如木耳、香茹等。含钙丰富的食品除绿叶蔬菜外,还有豆制品和奶类。每日100g牛奶可提供100mg以上的钙,所以饮用牛奶是值得提倡的。③多吃水果和蔬菜: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或水果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素食者的血压比肉食者低,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用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④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摄入和不减重,如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连续40天可使男性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12%,女性下降5%。因此,建议改善动物性饮食结构,减少食用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高的而脂肪少的禽类及鱼类。

(3)限制烟酒:尽管有证据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关系,因此提倡人们应少量饮酒。如不能控制,则可少量饮用红葡萄酒(它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促进脂肪代谢,减少动脉硬化)。饮用量不能太多,按中国人的标准每天50~100ml为宜,每次少量,每天可以喝1~2次。黄酒、白葡萄酒也有同样有效。白酒要少些,1天只能喝25ml,啤酒约300ml。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的酒精含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烟草:实验证明,每吸1支烟都会升高血压,即使是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吸烟也影响降压治疗效果,使防止器官损害的作用减弱,戒烟1年可看到对心血管的好处。

(4)增加体力活动:以需氧运动为佳,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宜,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为180(或170),如要求精确则采取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另外,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人,其神经系统、平衡功能、调节功能及肌肉骨骼的改善很明显。长期坚持可改善血管的弹性,增强心脏的应激能力,增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

(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快,人的精神压力很大,这种精神状态常使人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酿酒、吸烟等,降低或对抗了高血压的顺应性;生活无规律,不按时就寝,经常改变生物时钟,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自然就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要生活规律,做一个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的人,保持快乐的心境。心理平衡的人,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从而对保证人体的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需做长期、细致的工作。一方面靠政府与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环境,另一方面则靠家属与社区医师做耐心劝导,帮助这些人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绘画等,在社团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同时还需加强自我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适心理,陶冶情操,达到心境宁静,阴阳平衡,人格高尚。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抵御疾病的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来,自身的抗病能力就是最好的医生,而医生只需要帮助他恢复这种本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能,来健康快乐的生活,让疾病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内容简介.高血压杂志,2003,8:234.

高血压的防治篇(10)

1 控制体重和热量。

因为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入超造成的,因此要减少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体重范围内,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控制热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是高血压防治重要措施之一。

2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食盐越多,血压升高的机率越大。一般食盐的摄入量每天要限制在6克以内,对于已经有高血压的患者食盐量还要减少,每天应1-2克,同时应注意平时少摄入含盐量高的食物,一些含有“隐性食盐”的食物也应该注意,如薯片、火腿肠、瓜子、话梅等加工好的食品中其实都含盐,不能单凭味觉来判断是否含盐,高血压患者购买加工食品时应注意产品标签,择包装上标有“低盐”字样的食品。

3 要控制脂肪的摄入。

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降低膳食中脂肪总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因此应不吃或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植物油和鱼类脂肪等,同时要使总脂肪的提供的热量控制在25%左右。

4 要适量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

如水果、蔬菜和瘦肉等。这些食品中含有钾、维生素C、亚油酸等,它们能扩张血管,有利血管变得柔软,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使血压降低,运转正常。

5 多补充一些含钙、镁元素的食物。

含镁高的食物有豆制品、牛奶、蚌壳、贝类食物。富含钙质的食物比较多,如海带、芝麻酱、山楂、虾米皮、绿叶蔬菜、雪里红、榨菜、鱼类、排骨和猪爪等等。

高血压的防治篇(11)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将本院2008―2012年临床治疗252例病人的诊治及预防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计252例,男145例,女10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0岁,大于45岁61例,发病前伴有头痛,血压持续升高,坚持服用药物治疗出血56例。术前血压搏动220~290/160~110mmHg;血压搏动不稳定,并且服药不及时的93例;伴有肢体麻木52例,无任何症状121例。发病及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75h。

1.2 出血部位和血肿大小 脑干出血8例,丘脑出血20例,小脑出血32例,壳核出血30例,基底节出血92例,大脑半球出血54例,脑血管畸形出血4例,内囊出血8例,桥脑出血4例。手术治疗118例,保守治疗134例。其中手术治疗小脑出血8例,壳核出血12例,基底节出血64例,大脑半球出血24例,脑血管畸形4例,内囊出血6例。出血量100ml者6例。

1.3 临床表现 所有病人都是因血压在原有升高的基础上,又骤然上升,而发生脑出血的,因此,本组病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184例。

2 内科治疗

首先是进行重症监护呼吸和循环等生命指标,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维持心肺肾功能、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调整血糖、纠正凝血障碍性疾病和血小板异常的处理(给予新鲜冻干血浆、维生素K和血小板)。由于脑出血在病初的24 h之内,血肿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1 降低颅内压

常规的方法为20%甘露醇250 ml每6 h 1次,30~45 min静脉滴注完。如有脑疝指征或脑干出血,可加大甘露醇剂量。近年来应用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该药可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a的分泌,清除机体内自由基形成,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消肿作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意识模糊或昏迷的病人换气不足和高碳酸血症更增加颅内压,应气管内插管和辅助呼吸,以降低颅高压。

2.2 急性期高血压的控制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颅压升高,故控制血压应以脱水降颅压为首选[1]。血压不超过180 mm Hg时,不宜降压,否则易致脑血流量下降,引起脑水肿,所以应以降颅压为主,颅内压下降,血压随之下降。当血压超过180 mm Hg时,首选拉贝洛尔和尼卡地平静脉滴注。

2.3 急性期的补液问题

发病最初1~2 d,因有急性颅内压升高,甚至有脑疝形成的危险。输液总量控制在1 500 ml左右为宜。以后每日的输液量控制在1 500~2 200 ml,保持轻度的负平衡。发病3 d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如不能经口进食,应积极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补液时要结合有无发热、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及时调整剂量及品种。

3 外科治疗

方法有开颅手术、内镜下血肿抽吸术、立体定向血肿溶吸术、微创锥颅碎吸术等。Kanaya和Kuroda回顾研究了7010例基底节出血,其中3 375例手术治疗,3 635例内科治疗。发现意识清楚、具有定向力的病人(血肿30 ml而且累及内囊前后肢或扩展到丘脑或下丘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低。

4 几种特殊并发症的治疗[2]

4.1 中枢性高热 因调节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丘脑下部遭受脑出血损伤,产热机制增强而出汗等散热机制减弱,导致体温居高(>40 ℃)不下的一种严重临床症状。病人除持续高温、无汗外,多数病人尚出现昏迷或原有昏迷加深、痉挛发作、心律不齐和血压波动且变化较大。急救措施主要是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物理和对意识不产生较大影响的药物降温治疗,据报道硝苯呋海因(dantrolene)1~2 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6~12 h 1次对持续高温有效。

4.2 中枢性肺水肿 因丘脑下部遭到脑出血损伤,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促使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大量进入体循环并转入肺循环,左心排血阻力增大,肺毛细血管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引起肺水肿有关。常突然发病,病人烦躁不安,喜半卧位,气短、吸气困难、胸痛、咳嗽频繁、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嘴唇和四肢末梢发绀,两肺听诊遍布湿性音。急救措施主要是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纠正缺氧、消除痰沫(75%~90%酒精或雾化的1%硅酮、二甲硅油随氧吸入),给予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α受体阻滞药等附加治疗。

5 康复治疗

既往为了抢救生命,临床医生常错误地要求此类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和全面制动,给日后的治疗和神经功能恢复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和困难。如在运动方面,由于肢体的废用,时日稍久就会引发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肌力低下、骨质疏松和直立性低血压等废用综合征症状,致使病人不能起床,且难能治愈。再由于医生的错误指导与病人家属的求愈心切,不按康复医学规律,过急和错误地进行肌力训练,由于方法不当或运动过量而易造成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炎或肩周炎、骨和骨关节变形、关节不稳定、行走姿势异常和肌张力增高等误用综合征症状,给以后的正规康复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此,现都认为一旦病情稳定,康复治疗就应早期介入,目的在于早期预防废用综合征,为日后正规康复打好基础;以争取更好的康复医疗效果。

7 预防

与脑出血复发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应长期、系统、有效而稳妥地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由于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有类似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后同样存在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对脑出血后是否要用抗血小板进行二级预防有争议,如存在有较多的缺血危险因素,可能需要用抗血小板进行预防。

7.1 烟酒都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尤其是大量饮酒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应戒酒并合理饮食。脑出血的患者运动应以动作缓慢、轻柔的运动项目为宜,康复期训练不可过急、过猛,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7.1 调摄精神,保持心理平衡:中医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注意防寒避暑,适应四时气候变化。一些研究表明中医的辨证论治对预防脑出血复发亦有良好的作用。

7.3 监控血脂。高血脂可增加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强纤维蛋白融解,增加出血危险。一些学者发现,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清总胆固醇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相对升高,认为胆固醇可能通过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增加脑出血的可能性。也有学者认为低血清总胆固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弱化,脆性增加,同时使红细胞渗透性增加,影响血小板功能,为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有人认为过高或过低的胆固醇水平均可导致总死亡率升高。关于胆固醇水平对脑卒中的影响现在仍存在许多分歧,所以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