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养殖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3 16:07:52

农村养殖建设

农村养殖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93-02

由于畜牧养殖业具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益高、回收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畜牧养殖业虽然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畜牧养殖业在发展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加强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的优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1 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将对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新时代伟大任务。党中央在建设国家事业上从全局出发,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也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个伟大决策。在党的各大会议中,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都是重点,而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产业。

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历史久远,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总体上进入一个质量稳步提高、产量逐年上升、现代化综合能力逐渐增强的新阶段。就我国农村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①不断提高的综合生产实力;②优化的生产布局;③转变成良性发展的方式;④质量的加强;⑤带动饲料加工工业快速发展;⑥增强了抵抗畜禽疾病的能力;⑦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国各地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帮助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中,使我国农民年纯收入上逐年上涨,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2 畜牧养殖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政府部门一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农民创富增收。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大力扶持的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养殖农户没有及时享受到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畜牧养殖产业的顺畅发展。

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的相关法规中对养殖户保险实行补贴,国家承担每头能繁母猪60元保险中的48元,农户只用承担12元。但由于我国各地贫富差距过大,有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信息也相对比较闭塞,小规模畜牧养殖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而且信息的闭塞也不利于畜产品的销售,不能顺利进入市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2 畜牧养殖业缺少多样化的生产结构

我国广大农村中很多农户仍然沿用祖辈的养殖方法,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同时不注重养殖环境的卫生,导致细菌滋生容易使畜禽感染疫病;农户的生产结构也过于单一,基本处于单干状态,没有组织性,也无法创造品牌占据市场。

2.3 畜牧养殖产业链延伸不够,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不强

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其他产业的带动,如生产加工产业。但就目前调查中显示,我国大部分乡镇中缺少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现有的屠宰厂也仅限于完成屠宰及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得产品附加值低,上不了档次也无法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3 对策

3.1 大力推行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

政府要加大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同时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咨询部门,同时多开展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讲座,提高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水平,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3.2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

当前畜牧养殖户生产结构过于单一,很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因此,要在农村中大力推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其生产手段,提高对禽畜的免疫防控力,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3.3 搞好畜禽疫病的防疫与控制

农村养殖建设篇(2)

在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整个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是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与基地供给能力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表现为原料基地生产规模小、水平低、稳定性差、供应缺口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开已成必然趋势;三是由于市场的开放,国外、省外的优质产品大量入市,以质量、价格和品牌为主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四是国家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制度后,动物疫病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生产,而且对畜产品销售和流通也将产生更直接的影响。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对我省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按照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的思路,下决心从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入手,加快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有效推进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思想认识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畜牧生产持续发展,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成为支撑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满足了人们日益改善的膳食结构需要;畜牧科技推广卓有成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畜禽优质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逐年降低,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规模生产发展迅速。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发展畜牧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奔小康步伐现实有效的途径。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畜牧业发展,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新阶段的要求,适应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上档升级,建立以畜牧水产为支柱产业的大农业。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畜牧业收入成为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支力量。畜牧收入的快速增长,既是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加入WTO后我们的战略选择。畜牧业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建设规模可大可小,设施可土可洋,对水、电、交通等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技术便于掌握,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大多农户都能饲养,是能够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快捷之路。

第四、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快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养殖小区,有利于推行规模养殖集约经营。畜牧养殖小区既解决了群众发展规模饲养的用地问题,又可有效解决目前分散经营、分户饲养的种种弊端,有效提高畜牧生产集约化水平。养殖小区实行统一设计、集中建设、规范化、科学化饲养,促进传统饲养方式的改变,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和生产水平。

突出工作重点

加快畜牧业发展,要彻底打破小农经济意识,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畜牧的观念。畜牧养殖小区,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雏形,是适应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的基础,是新阶段加快畜牧业现代化的一条新路子。在当前形势下,推进畜牧小区建设,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养殖小区发展,大力推行畜产品“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具体来说,推进畜牧小区建设,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要合理规划

今年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各地要因地制宜优先考虑纳入省、市发展规划的畜禽品种定向,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发展规划,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发展模式。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重点要突出,措施要具体,操作性要强,还要务求实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发展养殖小区和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转移富裕劳动力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扩大养殖小区的经济社会功能。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要推行畜牧生产标准化优质化

推行畜牧业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品质,促进产品流通。畜牧标准化主要包括养殖设施与环境的标准化和管理水平的标准化。推行标准化生产,就是要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供应,规范畜牧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按标准进行饲养、防疫、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在饲养方式上,要实现由传统的分散饲养向集约化方向的转变,大力推行“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购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日常管理、统一组织营销”的管理模式;在工作重点上,要实现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同步推进的转变,严把良种关、饲料关、管理关,实现优质化、绿色化;在生产环节上,要实现由注重产中向产前、产后全过程的转变,产前抓良种繁育,产中抓疫病防治,产后抓加工流通。黑龙江省畜牧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要利用小区高水平的饲养方式大力推行畜牧生产标准化,按照各种操作规程生产畜禽及其产品,促进畜牧标准化工作起好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畜禽产品优质化建设贯穿于畜牧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在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各个环节把好优质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在品种定向、饲养方法、管理方式上把好优质关。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要大力培育龙头

纵观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凡是畜牧业发展快的、农民增收多的乡镇,都有畜牧龙头的带动,只不过龙头大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自然人,有的是企业,有的是协会组织。抓养殖小区建设,首先要抓带动发展的龙头,抓产业链的链头,各级政府要舍得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加大投入,舍得在培育龙头上花精力,特别是要在大力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上做文章。完达山、雀巢等做为龙头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一定要做强做大这些龙头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畜牧养殖小区滚雪球式的大发展。对小区的龙头企业建设,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努力改变黑龙江省龙头企业少、畜禽产品加工严重“腿短”的局面,带动全省畜牧小区建设和畜牧行业发展。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要抓好规模养殖

发展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区别于传统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基础。传统的兼业养殖方式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各地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选准主导品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实现规模养殖的新突破。要引导动员养殖户由兼业养殖向专业养殖发展,重点发展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走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养殖,集中连片,形成畜牧板块、畜牧小区。要善于总结经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动畜牧养殖小区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要注重培育畜禽产品品牌

知名品牌是企业、小区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市场效应。目前,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谁要想赢得市场,谁就必先培育品牌。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内蒙伊利”、“上海光明”都是家喻户晓、响当当的品牌,而黑龙江省畜牧养殖加工业除完达山以地域性品牌驰名以外,目前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因此,在推行小区建设时,一定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特别是要注意挖掘地方畜禽加工传统产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市场信誉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效益显著、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企业和小区。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

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寻求发展,要重视吸引民间资本,引导民营企业和广大农民在饲养小区建设上投资,让生产投入向小区集中;要十分注重吸收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小区,要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引导改制企业职工、机关干部手中的闲置资金投入畜牧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引外地大企业、大集团在黑龙江省建设大规模、高规模的畜牧养殖小区,推动小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吸收使用农村、城市及外资等各个层面的资金,使畜牧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要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支撑

发展饲养小区,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含量较高,必须依靠科技。

一是要有专家、顾问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畜牧部门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以科技入户为重点,不断创新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训方式。在养殖环节全面推广先进、实用饲养技术,是提高黑龙江省畜牧业效益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省要紧紧依托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省畜牧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和知识储备,对全省10万多名专业人员和基层从业人员进行分层次、全方位培训,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VCD光盘、举办科技大集等方式,加快标准化饲养规程和生产工艺的普及步伐。在充分挖掘畜禽品种的生产性能、向良法要效益方面,要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双城市,把奶牛品种改良、青贮饲料、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作为推广的重点,按照农业部《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的要求,确立示范乡镇,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全面了解第一手情况,为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和入户技术指导工作创造基础条件。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和依法治疫的方针,完善手段,强化监督,确保畜产品安全。(1)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病控制,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免疫监测、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有效的监控;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加强动物防疫屏障建设,建立和完善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控制疫源流动。通过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全省动物防疫设施、技术和队伍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免疫标识加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奶牛健康认证率均达到100%;重点防治的22种动物疫病达到控制或消灭标准;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0.5%以下。(2)加强兽医诊疗体系建设。结合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兽医诊疗体系。市、县设诊疗中心,乡(镇)设兽医院,村(场)设兽医室。对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个人开办兽医诊所。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行为,使诊治水平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3)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标准相接轨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尽快达到畜产品出口地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各级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省级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要有先进的饲养方式。在大力推广良料、良法及现代化饲养方式的同时,以畜牧小区为基地,大力推广人工种草养畜,使种草养畜与小区建设相结合。种草不仅可以克服饲料不足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耕地的价值,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是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黑龙江省中西部草原“三化”严重的现实,一定要采取各种工程和技术性措施,特别是推行封区育草、休牧禁牧、人工补播和灌溉排涝等工程技术措施,对沙化、碱化和退化的天然草场进行改良建设,在恢复和提高草原产出能力的同时,生态条件也可得到很好的改善。黑龙江省要把大力推广草食动物舍饲技术作为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水平,减轻天然草地压力的主导措施来抓,并在杜蒙、龙江、安达、肇东、林甸等草原大县率先进行牛羊全舍饲试点。为了适应草食动物发展的需要,尽快提高青贮饲料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利用效率,在全省要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商业化经营,并对专业化、规模化青贮生产予以资金扶持,有效推动青贮饲料的生产和应用步伐。

把握关键环节

建设畜牧小区,加快畜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力协作,整体联动,真抓实干,确保畜牧产业有一个大发展、大跨越。

首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整体联动。大力发展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领导要切实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领导班子要合力抓,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方方面面,齐心协力,长抓不懈。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来抓畜牧业,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把畜牧业抓出成效,畜牧小区建设在量上和质上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努力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农村养殖建设篇(3)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86-01

引言

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篮子计划和农业工程,其建设的速度非常快。种养殖也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农牧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农牧经济更加活跃。尤其是在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农业经济,但是也应看到一些种养殖业中后期的大量粪便排泄物,也越来越严重。如果对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形成沼气,就可以解决种养殖业的水污染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形成了较好废物回收利用,使得营养元素进行二次利用。

1 沼气工程效益分析

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科学根本上改变干草、粪便等传统有机物的利用方式,促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且将养殖业及种植业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种养一体化,经沼气工程建设,将沼气作为纽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将人畜粪便投入到沼气工程中进行发酵之后,可对人畜粪便内计生的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寄生性病原、蚊蝇虫卵等沉降灭杀。沼气工程处于密闭的环境中,微生物分解物质及代谢能量吸收或释放的惰性物质可于池内被循环利用,不会造成华景污染。另外,人畜粪便经沼气工程发酵之后,可作为作物肥料,或用于浸种、喂猪、养鱼等,或直接向河流排放,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因此,沼气工程建设的效益十分显著。

2 惠来县农村种养殖的沼气发展情况分析

广东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全省畜牧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讯猛,畜禽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效、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肉猪27.81万多头、家禽1199万只、生猪年末存栏量24.05万头,牛年末存栏数1.673万头。在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猪粪便无法及时处理,造成种养殖场污水四溢,蚊蝇孳生,严重影响养殖场的防疫和安全生产。

目前全县种养殖户有100多家,只有8家种养殖场通过国家扶持补助,建设沼气厌氧发酵池的污水处理工程,大部分养殖场通过简易设备污水处理,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对附近农田的污染较大。同时,果树直接施用污水,病虫害增加,每年要施用大量的农药,给食品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质量,致使病菌的传播,对附近人民生活、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处理种养殖场污水,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粪便无法及时处理,造成种养殖场污水四溢,蚊蝇孳生,严重影响养殖场的防疫和安全生产。

3 大力发展农村种养殖场沼气建设的措施

惠来县当前大力发展农村种养殖场沼气规划建设,已建成的8家种养殖场形成畜禽污染治理肥料饲料生态循环系统,并为养猪场提供了日常燃料,且将养猪场的粪便变成周边农作物用肥料,真正将养猪场污染问题变害为利。

为推动惠来县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使惠来县的农村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针对本县的情况,特提出如下措施:

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惠来县农村配套专项资金落实。尤其是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应保障已建各种养殖场的沼气工程项目的专项资金到位。引进新工艺和新技术,力争沼气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成本县农村中仪器建设综合治理,达到运行标准。

其次,要重视沼气建池控制,避免出现盲目建设。在建设沼气池的时候,一般要根据适宜建池种养殖场进行建池,有条件的种养殖场积极、自愿建池。要有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力,保证后期手续的齐备,养殖场内可以科学建设沼气池,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保证配套项目建设的稳定实施。

再次,要加大对技术服务培训,保证高标准建池。建池的质量对项目工程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对农村沼气技术培训,实行阳光培训,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技术,打造一支有较强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技术队伍,保证沼气工程的顺利完成。

4 养殖废水的处理以及综合技术利用

在处理废水研究时,应用较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物化处理,以及好氧处理、自然生态处理,和厌氧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往往是相互组合的。在养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一般是从生产环境上考虑,在源头上进行改善并减少污染。使用干清粪工艺,避免用水冲洗,这样将粪便清理出去,不和尿污等混合排出。这种工艺节约用水,还可以减少废水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清粪工艺。

运用物化技术,将氮磷营养进行回收,在养殖场中的废水氮磷含量很高,在处理中属于技术难度较高的工艺。可以运用化学沉淀方式进行处理,将废水中氨氮进行转化,并释放出营养元素,并有效解决氮回收以及氨污染等情况。

对于养殖污水的处理以及综合利用是比较重要的,利用污水进行供给农作物之外,还可以供给肥分,提高土壤肥力,这种自然生物处理方法,使得污水在土壤中进行自净。

5 工艺流程

5.1 粪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5.2 工艺流程说明:

5.2.1 污水的预处理

畜禽粪采用人工清出,堆沤后出售,猪尿和猪舍冲洗水先经沉砂井沉砂,再经格栅,去除废水中大的悬浮物体,自流进入集水池。

5.2.2 水力筛网

进入集水池的废水由泵泵入水力筛网,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体和畜禽羽毛等杂物,更有利于厌氧发酵和避免管网的堵塞。水力筛网筛出的浮渣部分出售和直接用于合作社甘薯生产基地。

5.2.3 废水的水解酸化

由于种养殖场废水的特殊性,其废水中纤维含量较高,并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水解酸化的作用在于降解部分悬浮物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质,提高畜牧废水的可生化性能,有利于厌氧消化。

5.2.4 废水的厌氧消化

采用混合式发酵工艺,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少、CODcr去除效率高、耐冲击能力强、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

5.2.5 沼气的净化贮存与利用

沼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热值为5500大卡/m3,不允许向外排放而形成第二次污染,沼气必须加以完全利用,沼气经气水分离器、脱硫净化塔后进入沼气贮气柜,沼气在经过阻火器后,供食堂和发电用。

5.2.6 氧化塘和鱼塘

经厌氧发酵后的液肥进入沼液沉淀池,经沉淀后进入氧化塘,经氧化塘氧化和塘中的水生植物除去部分氮后进入鱼塘养鱼等。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处理和利用养殖污水,能够有效减少污水,加强种养殖场的沼气建设,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废水二次利用,减少废水零排放,不仅使大部分固体物质实现厌氧发酵,并产生沼气,沼渣,这样可以生产有机肥,有效改善环境,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农村养殖建设篇(4)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农村养殖建设篇(5)

我市畜牧业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抓住当前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畜禽养殖“退户进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加大养殖业粪污综合处理力度,在为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出贡献的同时,力争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改善和提升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养殖业“退户进区”,其中,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的规范化养殖小区每年建设、改造20个以上,五年内新建、改造规范化养殖小区100处以上;二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养畜,每年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50万吨以上,利用畜牧业发展优势减少农村“草堆”问题;三是继续发展健康生态环保养殖,因地制宜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每年新增发酵床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减少养殖粪污排放量;四是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建设力度,五年内实现全部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排放。

二、工作重点

(一)加大“退户进区”工作力度。“退户进区”有利于改善农村村庄的公共卫生安全,有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有利于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市的畜禽养殖“退户进区”的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要抓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退户进区”工程建设,推动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养殖小区用地、规划、供电、供水、交通等方面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退户进区”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建成的养殖小区,要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实行供料、配种、防疫、消毒、产品销售、粪污处理“六统一”服务,提高服务功能,增强养殖小区吸引力。要加强科学规划,养殖专业村和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村庄要率先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将村内规模养殖户统一搬迁到小区养殖,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粪污治理难题。

(二)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一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等畜禽生态养殖技术,不断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努力做到生态养殖场粪污“零排放”。二是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要以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内容,建设一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新建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推进秸秆青贮养畜工作。一是广泛宣传秸秆青贮养畜重要意义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全社会认识。二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提倡养牛场户应用秸秆青贮养畜技术,广泛利用秸秆饲料资源。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建立青贮技术服务队,集中青贮时期到场到户进行技术指导,保证秸秆青贮质量。四是探索建立秸秆青贮专业合作社,实现青贮饲料商品化运作。五是鼓励发展秸秆青贮养畜,对秸秆青贮达到1000吨以上规模、符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的养牛场,在落实有关奖励扶持政策时予以优先考虑。

(四)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一是不断探索综合运用堆肥处理、污水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等技术模式,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二是要分层次发展养殖场(区)沼气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发动较大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沼气池、沉淀池等适用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彻底解决规模养殖场(区)的粪污污染问题;鼓励靠近村庄又难以搬迁的小型养殖场联合建设集体沼气池,化废为宝,服务农户。三是推广有机肥加工模式。在养殖密度较大的区域,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吸纳消化周边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加工成有机肥,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

(五)加快制定出台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有关处室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研究制定《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严禁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内新建畜禽养殖场;对以前设立在禁养区的养殖场户,各区市要研究制定计划,逐步搬迁或关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明确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切实加强农村畜禽生态养殖和粪污综合整治工作。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实施分区分类指导,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布局,解决村庄内畜禽粪便乱堆乱放问题,扎实做好农村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

农村养殖建设篇(6)

1基本情况

湖南省新化县总面积3642km2,辖26个乡镇、2个林场、1个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1188村级机构(其中行政村1142个、社区46个)。该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气候,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据新化县统计年报显示:全县2014年底人口147万,养殖业所占农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1%上升到2014年的65%(达65亿元),养殖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第一大产业。2015年全县出栏(笼)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分别为166.6万头、10.2万头、11.9万只、571.9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6%、9.6%、6.3%和3.3%,水产品3.1万t,同比增长6.9%。

2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的设置与管理

2.1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的设置

新化县没有设置村级农技推广机构。2007年以前,也没有村动物防疫员,更没有村级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均由原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负责。自2008年4月,农业部发出《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号),乡镇才聘任兼职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新化县则按3~4个行政村配备1个村防疫员,并由兼职村动物防疫员履行村级养殖技术推广职责,1名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负责2~5个村的动物防疫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2.2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的管理

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由乡镇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即乡镇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站管理,县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即县畜牧水产局负责业务指导与培训。乡镇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对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动物防疫员)采取聘用制管理形式,签订完成责任区域养殖技术推广任务(防疫任务)为内容的劳动合同管理模式,每半年进行一次验收与考核。

2.3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的报酬

鉴于新化县是部级贫困县,自2008年起,聘用的村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动物防疫员),县畜牧水产局将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贴,按每村每年600元的标准,报县财政下拨至乡镇财政所,由各乡镇财政所统一负责发放。之后,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逐年增加,2014年每村每年增加到1500元,2015年仍然维持在2014年的水平。县财政没有配套拨付经费。各乡镇根据各自的财政状况,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动物防疫员)实行奖励或补贴方式,保证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动物防疫员)报酬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报酬最高的每人每月达1300元,以尽量稳定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

3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现状

2015年全县除有村级动物防疫员321名,同时兼任养殖技术推广员,没有村级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平均每人要负责近4个村动物防疫工作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3.1人员年龄日趋老化

从表1可以看出,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人数出现递减趋势。2010年364人,2015年为321人,5年共减少43人,减少比例为11.81%。由此说明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流动性大,不稳定。从年龄结构上看,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日趋老化。2015年30岁以下的村防疫员仅占5.6%,比2010年下降了5.41%;2015年50岁以上的占42.37%,比2010年上升了5.74%,其中,2014年年龄最小的24岁,年龄最大的74岁。

3.2文化程度较低

从表2可以看出,具有大专学历的仅有16人,占整个村动物防疫队伍的4.98%,其中兽医及相关专业的只有12人,占3.7%,具有兽医及相关专业的中专学历的42人,占比为13.08%,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比例高达42.68%。

4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4.1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仅设到乡镇一级,没有设置村级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新化县作为养殖大县,也是生猪养殖全国百强县,有稻田养渔、基础母牛扩群以及草食动物新技术推广项目,牵涉面广。在这一情况下,赋予兼职村动物防疫员履行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职责,但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随意性大。

4.2工作报酬低,队伍不稳定

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的报酬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和各乡镇财政发放的补贴和奖励,付出的劳动与报酬不成正比。一方面,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工作强度和工作报酬反差更大。许多年轻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改行或选择外出务工,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做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工作。相当数量的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由村干部或村医生兼任。

4.3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

当前的畜牧水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既要做好动物免疫工作,又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因新化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履艰难[1]。大部分乡村是山地地形,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畜牧业生产条件落后,养殖户分散居住,大多数草食家畜养殖业建设在没有公路的山坡、河谷,技术推广员来回奔走,劳动强度大。另外,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对新科技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科技推广起不到应有的增产增收效应。

4.4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差

全县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人员中,51岁以上的136人,占总人数的42.37%,甚至有些70岁以上的仍然工作在一线,年龄普遍偏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2.68%,兽医相关专业人员54名,仅占16.82%,大部分仍然是子承父业。队伍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较差,业务技能不高。

5加强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5.1建立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含养殖技术推广)

1)建立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其工作开展的好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政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整合全县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林业和扶贫等涉农部门在村一级的农技推广力量,以现在的村动物防疫员队伍为基础,建立村级农技推广队伍。制定操作性强的《新化县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管理办法》,对村级养殖技术推广的内容、标准、机构、人员、经费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每村配备一名兼职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财力,进行相应的补充与完善;将村动物防疫员的报酬与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有机结合。2)明确村级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实行县级涉农主管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2]。明确由县级涉农主管部门负责考试考核、技术培训、建立档案,会同财政部门开展工作督查、安排落实经费;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聘、管理、年度考核、及时补充后续力量等工作。3)设立村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资格与通道。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明确村级农技推广人员的资格条件、评定标准;建立村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开辟村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将村级农技推广人员纳入政府工作管理和服务对象,促进对村级农技推广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5.2加大投入,保障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稳定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家财政补助标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1∶1∶1的比例进行补贴,并将村动物防疫员队伍补助纳入各级财政预算。2)由县级财政部门将村级农技推广经费列入预算,切实解决村级农技推广队伍的工作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问题;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村级农技推广队伍能够稳定、有效地开展工作。3)加大投入,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区,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转变重防疫轻发展的观念,打造地方优势产业,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作用[3]。

5.3建立村级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进出渠道

1)建立村动物防疫员选聘与退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不予聘用,对能胜任的签订完成责任区域养殖技术推广任务的劳动合同和责任书,聘用时间最少为不少于3年,一般以5年为期最适宜。优先选聘大、中专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吸收科班生进入队伍。2)拓宽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进出通道。通过“三支一扶”的支农专项、“特岗计划”和大学生村官等途径,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4]。同时对具备较高专业管理才能与专业技能、又符合必备条件的,按照规定程序选聘到乡镇包括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站的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或推荐到村组任职。

5.4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村级农技推队伍培训

1)整合培训资源。建立由组织部、人社局、农办、农业局、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参与的培训协调机制,加大对师资、设施、经费、培训对象等的统筹调配。2)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因地、因人、因时确定培训内容。因地就是围绕特色产业举办培训,实现培训为当地经济服务;因人就是对口培训,注重实用;因时就是根据时令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不与实时农业生产脱节。3)改进培训方式。由县畜牧水产局与县农职中学及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联合举办培训班形式,采取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农技推广员进行培训;建立互联网络技术培训平台,推广远程教育[5]。4)创新培训与服务管理模式。采取“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培训+小额贷款服务”、“培训+就业服务”的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胡瑞法,黄季馄,李立秋.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

[2]邵振中.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4):76-77.

[3]龚国斌,刘应高,伍光文.新化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CD].基层农技推广,2015,3(11):12-14.

农村养殖建设篇(7)

1、宣传发动。各责任区、村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让群众了解、认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和经济效益,把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各责任区、村要层层召开会议,包村干部要在“三日活动”中进行动员,形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的浓厚氛围。

2、各责任区、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搞好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小区土地调整、供电、用水、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3、党员干部带头,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每一名有条件的党员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示范村、户重点发展。各责任区、村要分析吃透本区域情况,搞好调查摸底,分解任务,抓出一批示范村、推进村、专业村、示范户。

5、成方连片,形成规模,抓出特色。抓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必须要形成规模,抓出特色,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品牌效应。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规划好地块,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群众搞好规模发展。

6、抓好农业产业化,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协会等组织,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的连接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示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一村一品”工程目标任务

1、示范村的目标任务。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0%以上,主导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以行政村为单位,选择发展较好的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

2、推进村的目标任务。选择与示范村在区域上相邻近,产业上相匹配的村为本辖区的推进村,推广示范村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镇年内确定3个推进村,力争通过一两年的努力,促其尽快达标。推进村从专业村、养殖小区(场)中选取。

三、专业村建设标准

1、养殖专业村:村年内新建标准畜牧养殖小区。户均1头以上奶牛或户均2头以上肉牛,肉鸡、蛋鸡、肉鸭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0%以上,猪、羊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40%以上。

2、种植专业村:新建连片早春蔬菜大棚50个以上,早春大棚按现代建设标准,每个大棚使用面积不低于1亩。

3、新发展枣粮间作成方连片200亩以上,按照上级规划设计要求种植,每亩种植不少于25株,每亩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4、肉、奶牛养殖小区(场)标准:新建肉、奶牛养殖小区(场),入区养殖农户达到10户以上,户均存栏奶牛4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养殖场奶牛存栏规模达到100头,肉牛存栏达到200头以上,设备齐全,服务组织健全。

5、肉鸡、蛋鸡、肉鸭养殖小区标准:新建肉鸡、蛋鸡、肉鸭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达到20户以上,小区内养殖棚20个以上,年底存栏肉鸡8000只或蛋鸡5000只以上,肉鸭7000只以上。

6、养猪小区(场)标准:新建养猪小区(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有封闭、半封闭式猪舍,入区养殖户达到10户以上,存栏500头以上,可繁育母猪40头以上。

7、桑蚕养殖小区标准:新建桑蚕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20户以上,养蚕棚舍面积达到300平方米或新发展桑园面积100亩以上。

8、淡水养殖新开发藕塘300亩以上,鱼塘200亩以上,虾池100亩以上,每池水面在2亩以上。藕塘、鱼塘、虾池的开发必须按照上级规划设计要求连片开发。

9、年内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书,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

四、奖励政策

(一)奖励标准

1、对责任区的奖励:责任区每新建成一个示范村,奖励责任区1500元;每建成一个专业村奖励责任区1000元;每新建成一个标准养殖小区(场)奖励1000元;每新建连片早春蔬菜大棚奖励1000元;每新开发藕塘、鱼塘、虾池达到标准的奖励责任区1000元;年新发展枣粮间作400亩以上,符合规划要求,奖励责任区1000元。

2、对村的奖励:⑴新建成一个示范村,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⑵新发展一个专业村,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500元;⑶新发展枣粮间作面积200亩以上,符合规划要求,奖励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新建成连片早春蔬菜大棚符合标准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⑷新建成标准养殖小区(场)达到标准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000元;⑸新开发藕塘、鱼塘、虾池达到标准,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000元;⑹年内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书,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认证费由村负担),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以上对村的奖励,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职的,只享受1个职务的奖励。

3、对种植户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集中连片,每新建一个早春蔬菜大棚奖励种植户1000元。

4、对淡水养殖户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集中连片开发,每新开发一个藕塘、鱼塘、虾池奖励1500元。不按规划设计要求开发的不予奖励。

5、对养殖小区(场)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每建成一个小区(场)奖励小区(场)负责人1000元。

(二)检查验收方法:

1、以上实施项目在建设前各单位、村、户须提前将建设标准、规模、选址地点报农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将组织专人实地查看,并登记造册。年底前由镇政府组织专人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镇财政所兑现奖金。

2、对于不提前申报的单位、村、户,年底将不予验收和奖励。

五、组织领导

1、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镇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宣传发动、参观学习、技术培训、检查验收等各项具体工作。各责任区、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一村一品”工程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农村养殖建设篇(8)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0户、养殖场沼气工程和新农村污水净化工程100处,年新增沼气产量300万立方米,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7万平方米、省柴灶5800户、秸秆气化炉4900台,形成年节约标煤16万吨的能力;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30%以上,总面积达500万亩次;推广节能减排型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878万亩次。

三、重点工作

(一)深入开展农村生产生活节能

1、推进种植技术高产节能。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技术集成配套,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种植环节,建立节能型高产种植制度。加强种植模式标准化的研究,大力推广免耕覆盖、间套复种、合理轮作、农牧结合、设施农业等农作节能技术。大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和农业节水技术,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转变用水方式相结合、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的旱作栽培技术,推广耐旱作物品种以及配套旱作综合措施,推广暗管输水、喷灌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和节能。

2、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加强节能农业机械、渔船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强化机械设备的能耗检测,加快落后高耗能农业机械、渔船和食品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研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农机的经济补偿方式。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推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结合节能型新技术推广,加快引进、推广先进耕作、播种、施药、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

3、推进农村生活节能。在退耕还林地区,大力推广省柴灶、高效低排节能炉具,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产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入户、太阳能光伏路灯进村工程。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

(二)深入推进清洁生产

4、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精准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排种植制度和节水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5、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加快品种改良,提高饲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补贴养殖企业(户)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氮、磷排放。

6、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许可证核发工作,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系统,配备水质净化设备,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强标准化水产示范场(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高效安全配合饲料,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三)大力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处理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方面的作用,在适宜地区加大户用沼气建设力度,推广“猪(牛)-沼-菜(渔、粮、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以及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探索沼气提纯罐装、专用燃料、发电上网等利用方式,实现沼气高值利用。

8、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以村为基本单元,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建立物业化服务体系,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9、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技术,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秆生物炭生产技术示范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秸秆青贮、氨化,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开展制板等工业化利用。

10、大力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广应用厚度不低于0.008mm的地膜,严格限制使用超薄地膜。加快废旧地膜捡拾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回收利用地膜,扶持建设一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逐步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层级、各单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农村养殖建设篇(9)

(一)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1.畜禽养殖现状

畜禽养殖业是我市农业传统主导产业,主要为生猪、肉鸡和湖羊三大养殖品种,其中肉鸡和湖羊产生的粪便直接作为有机肥得到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为生猪饲养产生的粪尿、污水和沼液的排放。目前全市共有养殖户13231户,存栏生猪23.1万头,其中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1235户,共存栏生猪16.4万头,占全市存栏量的71%;存栏20头以下养殖户11996户,共存栏生猪6.7万头,占全市存栏量的29%。通过前期整治,目前全市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已治理的有661户,已治理场户生猪存栏量约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63%。

2.温室甲鱼养殖现状

据统计,全市共有温室甲鱼养殖户2058户,养殖面积总计270.6万平方米,分布于许村、长安、周王庙、斜桥、袁花、海洲等镇(街道)。其中许村镇有养殖户1891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92%,养殖面积246.2万平方米,占全市养殖面积的91%,虽然温室甲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许村镇,但是养殖户分布于许村的各个村、组,分布较散,而且养殖规模普遍较小。温室甲鱼污水排放集中在养殖后期,养殖前4个月由于池内水位较低,基本不产生污水排放,养殖后4个月每隔7天排一次污水,排污量较少,春节前后甲鱼起捕时,养殖池内污水一次性排空,因此近97%的污水集中在春节前后排放。

3.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现状

化肥农药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尤其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严重,同时也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和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市通过测土配方、推广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使用化肥8249吨(折纯),农药948吨,分别比2006年下降17.2%和8.7%。2010年,共开展测土配方面积52.3万亩次,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8万亩,推广使用有机肥15.6万吨(含畜禽养殖有机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2吨(折纯),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强度。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市农村目前共有村(社区)182个,农户137105户。近年来,通过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村庄整治和“两新”工程集聚,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村覆盖率100%,其中有23个村(社区)开展了污水纳管建设。目前全市通过生态家园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9158户(其中净化池处理42615户,接入污水管网6543户),通过“两新”工程集聚农户10660户(集聚点配套建设雨污分流设施),两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3.6%。

(三)水源地保护区情况

1.养殖业情况。全市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共有水产养殖场3户(长安2户、海昌1户);全市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共有养殖户7户,均为生猪散养户且全部在海昌街道。

2.农村生活污水情况。全市水源保护区共涉及农户1438户,其中一级保护区626户(许村174户,长安397户,海昌55户),二级保护区812户(许村502户,长安115户,海昌195户);全市水源保护区已治理农村生活污水1171户,未治理267户,其中长安镇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已经全部完成治理,许村镇水源地保护区有257户未治理,海昌街道水源地保护区仅利民村10户农户未开展治理,且该区块已经列入市拆迁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总体要求,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改善农村生态水环境,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出发点,以遏制农业污染排放、减少化学农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为工作重点,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为典型带动,全方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推进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防治,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1.2011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整治,2012开始启动实施20头以下散养户治理,到2015年完成治理3600户;畜禽养殖污染后续管理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已治理场后续服务全覆盖,养殖业准入制度有效实施,禁、限养区政策全面落实。

2.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实行农牧结合饲养模式。

3.实现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全覆盖。

4.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5万亩以上;实施测土配方266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21.78万亩;实施绿色防治技术14.67万亩。

5.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

7.强化重点区域防治。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源地保护区内生猪散养户全部实施整治,2012年7月底前完成一级保护区内水产养殖场搬迁或关停。

三、工作任务

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分类发展相统一、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精心组织实施七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

(一)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平台,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理念,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构建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组织结构、生产方式、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助推全市水环境提升。到2015年,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二)产业结构调整工程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科学制订畜牧产业、水产产业发展规划和养殖业准入意见,依照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产业和控制养殖总量。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水平,加快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名牌产品,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扩大规模化率,减少中、小散户饲养。鼓励甲鱼“两段”法养殖和全程池塘养殖,引导温室甲鱼养殖户在利用原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向低环境污染、高经济收益的种植业转产。到2015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0%,按照每亩耕地配套0.5头生猪的载畜量控制区域内养殖存栏总量,年饲养量控制在50万头以下。

(三)农牧结合推广工程

把农牧结合作为深化和巩固养殖污染治理的主抓手,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际的各种农牧结合模式,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业协调平衡发展。探索和建立养殖户与种植户的农牧结合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在农牧结合应用中的纽带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沼”综合利用,建立市场化的“三沼”利用、服务机制。2010年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全部实现农牧结合。到2014年,全市存栏2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面实现农牧结合。(详见附件2)。

(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加快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治理力度,组织开展粪尿污水直排入河或离河道水域较近的散养户整治工作。强化整治措施,对污染严重、无法治理的养殖场一律实施关停。禁限养政策全面落实,做好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海昌街道)7户散养户的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已治理养殖场污染零排放。2011年,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整治,关停禁养区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养殖场30户;2012年起对生猪存栏20头以下散养户开展治理,到2015年计划完成3600户散养户的治理(详见附件3)。

(五)温室甲鱼养殖污水治理工程

按照“控制发展、有效治理、逐步转型、生态发展”的方针,通过对养殖场污水开展沉淀净化和生态池净化等治理试点工程,积极探索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同时推进养殖污水纳管建设,根据温室甲鱼污水集中时间段排放的特点,通过建造污水储存池和污水收集管道,把养殖户排放污水统一收集到储存池中,利用泵或槽罐车将储存池中污水抽送至就近的污水管道或污水泵站。到2015年,实现温室甲鱼污染治理全覆盖。

(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

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应用配方肥,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冬绿肥种植翻埋、农作物秸秆还田等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进一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全面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喷施;突出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引领,全市建立12个百亩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到2015年,全市累计实施测土配方面积266.08万亩次,推广配方肥6000吨;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5万亩以上;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1.8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25.4吨(折纯),实施绿色防治技术14.68万亩(详见附件4、5)。

(七)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程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结合“两新”工程建设和重大工程拆迁项目建设,对新建居民集聚点实施雨污分流同步配套建设;二是结合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对农户相对集中、未纳入“两新”拆迁规划和村庄整治计划的保留村庄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是对盐官下河饮用水源头保护区范围内许村镇茗山村、联盟村和科同村257户生活污水未治理农户实施治理。2011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5000户,争取到201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详见附件6)。

四、整治标准

(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遵循“属地管理,上下联动”、“依法整治,公开公正”、“引导为主,强制为辅”的原则,对养殖区域在已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或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方式粗放,环境危害大,不具备治理设施建造条件、治理无望的养殖场(户)实行限期关停;对尚未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或虽已建造部分治污设施但设施不配套或没有正常运行,但主动整改配合意识较好,且具备治理设施建造(或改造)条件的养殖场(户)按照“因地制宜、一户一方案”的方针进行限期治理。

1.存栏100头以上的场户。整治实行“两分离、三配套”,即养殖场实行雨污分离,粪污干湿分离,依据养殖规模建造或修复配套的沼气厌氧池,沼液直接接入沼液贮存池,沼液贮存池不允许设置污水排放口。

2.存栏20头~100头的场户。实行雨污分离,依据养殖规模建造或修复配套的沼气厌氧池和沼液贮存池,沼液贮存池不允许设置污水排放口。

3.存栏20以下的场户。建造封闭式粪污储存池,粪尿污水排入储存池,由农户自行清理。

4.对存栏20头以上已治理养殖场全部纳入后续管理服务,全面封堵排污口,确保已治理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各镇(街道)要按照辖区内沼液产生量,合理布局公共沼液贮存池和污水管网接入口,确保产生的沼液全部利用或送入污水管网。

(二)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整治

1.治理。根据试点结果选择有效、可行的治理方法,制订治理方案。

2.污水纳管。一是有条件的场直接接入管网;二是运用槽罐车将污水抽运至就近污水泵站。

(三)肥药减量增效

1.冬绿肥种植翻埋。引导并鼓励农民种植冬绿肥并翻埋,主要种植紫云英、黑麦草等冬绿肥。

2.推广秸杆还田:重点推广晚稻、大、小麦机械秸杆切碎还田。

3.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简便培肥地力,推广区每亩年使用有机肥200公斤。

4.配方肥推广应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推广相应的专用配方肥,推广区每亩年使用配方肥35.8公斤。

5.加强病虫监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病虫监测体系,加强田间调查,水稻等农作物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推广水旱轮作、以水压草、灌水杀蛹、昆虫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分散处理。对自然地形复杂的农村自然村、组。农户生活污水经地下管道收集后依地势就地分散或联户(一般联户数量不超过15户)建造净化池。建池地点一般选在河滨和农田排渠旁。净化池分前后两个处理区,前面为厌氧区,后面为兼氧生物过滤区,前后处理区池容比为2:1;池容按每户1立方米设计。

2.集中处理。对小区内排水已采用雨污分流,但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收集管道的农村集中新村点,采取集中处理方案。建池地点一般在小区绿化带下,池型分前后处理区和氧化沟,前后池容比例约为2:1,前处理区为沉淀和厌氧消化区,后处理区为兼氧生物过滤区,氧化沟前端设拔风口,沟内分级落差,每户设计有效容积不小于1立方米。

五、政策保障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服务管理、养殖场关停补助政策按《关于印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文件执行。

(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补助按《市2010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项目实施方案》执行。

(三)统防统治补助资金按《关于预拨2011年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资金的通知》执行。

(四)列入村庄整治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按《关于印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村庄整治整镇整治和待整治村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执行。

(五)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在试点结束后确定治理方案和补助政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市成立由农业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领导小组,统领和协调防治工作开展。市农经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和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各项工作。

农村养殖建设篇(10)

中图分类号:S8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203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现已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的新阶段,然而很多养殖场还是选择将畜禽粪便排泄物等随意堆放在露天环境当中,带来土地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1.1 粪便污染

农村养殖业中,畜禽养殖占了很大比例,如猪牛羊鸡鸭等,这些畜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而现代化养殖过程当中,畜禽养殖多为饲料喂养,这使得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这些粪便随意堆放在露天环境当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2 水质污染

一些露天堆放的粪便在雨季来临时会随雨水进入水系当中,尤其是一些养殖场故意将粪便堆放在河流附近,这样一来就容易污染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当这些污水排入河中后,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出来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直接污染到地下水的品质安全。水质污染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在一些污染情况严重的地区,已经严重威胁到集中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1.3 大气污染

在农村,很多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比较近,畜禽的排泄物和饲料清扫不及时经高温发酵就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氮、硫化氢、甲烷等,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此外,在养殖场在经营过程也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2 原因分析

农村养殖业规模化养殖起步比较晚,很多是在散户饲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农村养殖业的基础并不牢固,如缺乏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落后等。为了用水及排污方便,很多农村养殖场将地址选在溪流河沟附近,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排入较大流域当中。究其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不配套,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养殖业的发展进度,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使得粪便综合利用率低且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规范;农村养殖业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并未将养殖业的发展与生态利益联系到一起,人为阻碍了农村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村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水质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找准源头,切实将农村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环境管理工作中来,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

3.1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发展农村养殖业必须遵循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整套的工作机制,确保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紧密贴合农村的环境建设规划,科学划定宜养区、禁养区、限养区等,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将养殖业纳入到生态农业发展体系中来,实现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3.2 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要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让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养殖习惯,建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式。同时大力加强环境教育,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必然联系,进而将自身利益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3 加大惩治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协同作业,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增进执法合力,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查严管,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责成不达标的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仍未达标的要予以停产治理或关闭。

农村养殖建设篇(11)

中图分类号:X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7003

1引言

目前宁安市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相比较,日益加重,而且治理难度极大,在农业污染源中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污染源的95.8%、37.9%和56.3%,数据表明,地表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污染,畜禽养殖则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畜禽养殖业污水以养猪业粪便污水污染环境最重。

2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的必

要性(1)养殖业严重污染环境质量。2012年畜牧口数据显示,宁安市生猪存栏68万头,出栏80万头;肉牛存栏6万头,出栏3.2万头;羊存栏11万头,出栏10.5万头;肉鸡存栏210万只,出栏614.9万只,蛋鸡存栏71.3万只。年排放养殖污水627496t,年排放畜禽粪便912165t,年排放COD111615t,年排放氨氮2880t,均未得到有效处理。这些使农村生活环境恶化,居民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2)养殖业威胁饮水安全。养殖村污染农村水源时有发生,周边村屯也普遍受到威胁。养殖污染不仅影响宁安市区10万居民饮水安全,更对牡丹江市区9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宁安市处于牡丹江上游,养殖业污水、粪便未经处理直排入江,严重影响了牡丹江水质,从而威胁到牡丹江市区饮用水安全。

(3)连片治理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了使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把住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而畜牧业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是重大动物疫病流行蔓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养殖业相对集中区重点治理。

(4)打造“公园经济”、发展特色旅游胜地和最佳宜居城市、全力建设美丽宁安,迫切需要进行集中整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迫切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而环境的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也必将增强人民对政府的向心力,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小康目标的实现。宁安市是文化及旅游胜地,村屯环境的污染、江水的污染阻碍了该市打造“公园经济”、发展特色旅游胜地和最佳宜居城市、全力建设美丽宁安的进程。

3治理思路及2013年治理重点

3.1治理思路

以宁安市重点养殖区域确定集中整治区域;以行政区划划分集中治理分区;以分区中的重点村屯确定村屯重点;以运距和土地性质考虑中心村及场址;以大户及散户规模确定工艺路线。双促治理思路:大户采取材料投入与资金引导模式促建干粪收集系统和尿液收集系统;散户采取材料投入+垫料+管理服务模式促建生态发酵养殖模式。推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完善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改进养殖方式,大力推行清洁养殖,推广干清粪,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沼气生产利用。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带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连片治理,资源化利用。

3.22013年治理重点

按照国家及黑龙江环保厅、财政厅有关要求,结合宁安市实际,拟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最严重的6个区域进行连片治理,筛选了连片整治项目6个,列入2013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6个项目分布在6个乡镇20个村:石岩镇的幸福村、东和村、平安村;卧龙乡的勤劳村、卧龙南沟村、罗成沟村、爱林村;兰岗镇的新农村、自兴村、永政村;渤海镇的东珠村、莲花二村、莲花三村;江南乡的清泉村、缸窑村、宁东村、永乐村;宁安镇的利民村、伊家村、范家村。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张晓霞:宁安市畜禽养殖业连片治理的可行性分析环境与安全

4工艺流程及建设内容

连片治理选用动态好氧发酵工艺处理畜禽粪便,畜禽粪便好氧系统固定投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相对较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处理过程,因此广大农村和城市郊区均适用,并且好氧发酵堆肥处理后的产物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施肥后有利于提高土壤品质,对于宁安市发展绿色农业及有机农业,可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4.1工艺流程

畜禽粪便通过干清粪方式收集,利用运输车运至堆放场内储存区进行脱水,然后将畜禽粪便运送到发酵槽,启动搅拌机将畜禽粪便与一定比例秸秆、有机肥发酵剂等辅料混合均匀后,进行好氧发酵。每日对物料进行翻堆,发酵结束后,有机肥运至成品堆放场进行晾晒,并存放至运出。

由于存放在堆放场内的畜禽粪便在堆放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污水,所以在堆放场内设置排水沟用于收集污水,收集到的污水自流至新建调节池当中,进行水质、水量调节,污水内含有粪污。粪污泵送至固液分离机进行固体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粪污运到动态好氧发酵槽内进行好氧发酵。污水排至储液池内,吸污车定期吸取外运至农田,充当液态肥使用。

添加秸秆调节物料的C/N值,并视粪便的湿度添加少量水调整物料湿度,投料至发酵槽内。发酵槽内物料堆积高度为0.8~1.0m。每日启动翻堆机对发酵物料进行翻抛搅拌,保持粪堆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发酵,并达到散热、腐熟均匀的作用。搅拌过程中搅拌机的行进速度一般在0.8~1m/min,搅拌机边搅拌边将发酵物往搅拌机后方抛出,空出发酵槽中投料区的空间,方便于继续投料,连续生产制作有机肥。

在第一次发酵阶段的1~2d,粪堆会升温到55℃以上,维持5~7d,此阶段可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卵和有害菌,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经过10d左右,发酵物被搅拌移动到二次发酵区,这时要再次加入菌种混合物,进行第二次发酵,加入的菌种混合物为发酵物的2‰。经过14d左右,发酵物已经制成了有机肥,并移动到出料区。这时,就可以将有机肥出槽了。出槽的有机肥还不能直接使用,还要运到堆放场地,最后经过10~20d左右的后熟。自然堆放开始时,温度还会上升到50℃左右,当堆内温度下降到40℃以下,有机肥有颜色变为深褐色或黄褐色,堆肥内部的有机肥表面附着有大量的白色菌丝,带有轻微的氨味,动态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有机肥就达到腐熟标准了。熟好的有机肥,水份一般在40%~50%左右,可直接在田地作基肥或追肥使用(图1)。

图1有机肥动态好氧发酵生产工艺流程4.2执行规范和标准

4.2.1工程规模确定依据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附录A表A.2 不同畜禽粪污日排泄量中[1],确定项目处理规模为年处理20000t粪便。

4.2.2有机肥产品质量标准

该工艺生产的有机肥料产品质量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525-2012)[2]。

4.2.3建设标准

该项目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5.1.10条款的规定,根据养殖规模建筑物用途、建筑场地条件等需要而确定,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设计建设。项目建成后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70%[1]。

4.3建设内容

在宁安市养殖业相对集中的石岩镇、兰岗镇、卧龙乡、渤海镇、江南乡、宁安镇,以养殖量最为集中的村为中心村,辐射周边2个以上村屯,由中心村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有机肥。处理方式:由村统一收集粪肥,运送至中心村发酵车间进行发酵制肥。表1、表2是 6个连片项目的建设内容。

4.4项目选址

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选址按《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的要求执行[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应与养殖场生产区、居民区等建筑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设置在畜禽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应有利于排放、资源化利用和运输,并留有扩建的余地,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其他要求参照《城市类便处理厂(场)设计规范》(CJJ 64-1995)第2 章、《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第5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5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成立宁安市畜禽养殖业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成员包括财政局、环保局、审计局、监察局、畜牧局及宁安镇、石岩镇、渤海镇、兰岗镇、江南乡、卧龙乡人民政府等单位。

(2)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建设成本。农村环保建设单位更需要不断研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施工成本的具体措施,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实行目标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制定健全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4)规范运作程序,建设优质工程。根据项目完成时序,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度和完成情况各个环节督查,监管各责任单位切实做好每一环节。

(5)拓宽融资渠道,管好用好资金。积极发展与民办企业合作,依托企业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专用账户,履行审批程序,严格资金支出管理。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管力度,制定有关责任追究制度和内部审计办法。监察和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

(6)采取依托第三方企业运营。连片项目由宁安市人民政府监管,采取分区建设,集中运营。建成后依托第三方企业运行。第三方企业在黑龙江省连片治理运营企业的备选库中选择。

6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6.1环境效益

连片治理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乃至整个宁安市乡镇养殖户畜禽养殖业的规范化,使农村的废弃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一是根治畜禽养殖业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增加农业资源供应,优化农村资源结构;三是减少疫病传播发生,促进人畜健康;四是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五是有机肥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六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6.2社会效益

该项目是采用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成为对社会经济有益的商品,为农村提供生态有机肥,这对促进生态农业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宁安市农村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为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开拓一条新的途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生态乡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6.3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经营期间年平均收益1505.1万元,收益年均成本524.28万元,利润约为980.82万元。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同时可避免畜禽粪便、污水等污染造成行政处罚或罚款,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