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城市道路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8 10:30:08

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篇(1)

以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主动应对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机制,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管理方式,提高城市交通承载保障能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城市交通畅通的突出问题,创造便捷、高效、顺畅、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推进城市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实施畅通工程的领导、协调和指导,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为组长的“畅通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警支队政委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实施范围

市区和山市区

四、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综合治理”的城市交通社会化管理格局进一步深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明显缓解,城市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全面提升,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下降,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区在原有良好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力争达到优秀管理水平。武夷山市达到合格以上管理水平。

五、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完善城市交通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机制建设。

1、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市区交通改善工作。要在市区交通改善领导小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纳入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重点,制定并落实停车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等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以及宏观与微观调控手段,科学管控。研究探索建立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专门机构,统筹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制定市区交通安全规划、市区交通管理规划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2、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公安、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明办等部门的职责任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落实交通管理责任定期报告制度和工作会商制度。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坚持机制创新,建立城市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研究搭建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交通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的科学化、规范化。

3、健全文明交通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投入,推动实施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新闻媒体建立文明交通公益宣传长效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对危险驾驶和交通陋习的监督作用。强化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公务车辆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推广文明交通监督员、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服务等做法,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引导驾驶人文明行车。广泛开展文明行车和礼让斑马线等专项活动,建立一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无车日”、“公交日”等活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文明执法示范单位和个人。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现状研究及规划落实。

4、市区两级政府要抓住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城市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组织相关部门对城市道路设施现状和道路交通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近期措施和中、长期规划,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规划部门要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完善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组团功能,协调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居住配置以及交通发展的关系。同步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调整步行、自行车、停车系统规划,促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疏解。交通运输部门要牵头组织完成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修编任务。公安交警部门要牵头组织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修编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的监督指导,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严格落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验收工作。

5、公安、住建、规划和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开展交通影响分析评价,制定完善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交通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批程序。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将交通影响评价作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规划阶段的强制要求,使建设项目与道路交通条件相协调。对新建、改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施工以及道路竣工验收等阶段全面落实交通影响评价。其中,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率要达100%。

6、公安、住建、规划、交通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停放、电动车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等交通政策问题的研究,结合城市现状和机动车发展趋势,积极建议政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以及宏观与微观调控手段,制定一体化管理措施,确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缓解城市静态交通压力,不断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制定并完善市停车场管理办法,明确公安、规划、住建及相关部门在停车场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研究完善城市停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实施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主体,大力发展地下和立体停车设施,提高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的停车场配建比例。推广使用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建设具备停车信息查询、停车诱导、违法监测、智能收费等功能的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坚持疏堵结合,整治违法停车的同时,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对擅自改变停车场功能的按责令限期恢复功能。规范路内临时提供停车泊位的管理主题和管理办法,2012年开始对市区路内临时停车泊位采取收费措施,提升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利用率。

7、公安部门要牵头建立和落实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要协同住建、规划、交通部门每年对城市道路、机动车增长、居民出行、管理政策等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意见,并向市、区两级政府提出综合运用单位错时上下班、学校错时上下学等弹性工作学习制度,鼓励利用网络办公、电视电话会议、网上商务等现代化手段,减少交通出行总量;研究采取车辆高峰期限行措施,削减高峰时段出行量;推动政府加强公务车的使用管理,推行单位班车等集约化的上下班及公务出行方式,减少和限制公务车高峰时段出行。

(三)完善城市路网交通功能,改善城市通行条件。

8、确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核心地位。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实施公共交通导向的开放模式,落实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划拨、资金投入、财政补贴等政策,科学优化布局公共交通线网。减少公共交通车辆占路停车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并完善综合通换乘枢纽的规划和建设,组织开展在城郊建设乡镇客运中转换乘和物流中转配送的交通枢纽选址论证工作,并积极推进建设,彻底解决当前乡镇客车直接进城增大中心城区交通流量和货运车辆沿途占道装卸货物的问题。要科学布局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交车辆,进一步优化线路、站点,延伸公共交通服务,逐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准点率、运行车速和运输能力,科学布局公交换乘系统,推行“换乘一卡制”,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逐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

9、公安、住建、规划部门要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网络,完善主次干道网,改善进出城和过境交通,合理渠化路口,加大支路、街坊路改造力度,发挥微循环作用。通过316与205国道连接线改道工程、二环路与环城路内连接线等工程项目、玉屏桥拓宽改造工程等,有计划地打通“断头路”、“瓶颈路”,畅通城市道路,优化道路网络,合理疏导主次干道。

10、公安、住建、规划部门要加快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及其信号优先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化,加快行人、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行系统规划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地上或地下空间步行道系统和人性化过街设施,逐步建立安全、连续、舒适、畅通的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系统。要组织开展解放路新华路口、中山路马坑路口、江滨路马坑路口、八一路文体路口等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建设的可行性调研。

11、公安、住建、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投资、建设和维护机制。住建部门要严格落实新建、改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地下管线综合配套设计建设方案,减少乃至消除道路重复开挖,确保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和使用“四同步”。延平区政府、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市工商局要定期开展城市户外广告的清理,市园林部门要认真核查,对确实遮挡交通安全设施的树枝树叶要进行修剪或采取其他清理措施,确保交通标志等设施完整、清晰、醒目。公安交警部门要定期对市区现有的交通安全实施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对交通标志标线缺损或者指向不明、设置不合理、不能明确路权以及与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符的,积极向政府争取专项经费,限期整改到位。提高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密度和协调性、系统性、一致性,注重指示和警告性标志标线设置,减少禁令性标志。尤其是做好城市道路与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指路信息的配合衔接,确保层次清晰、信息明确、连续。

(四)实施科学的交通组织管理,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12、公安部门要深入开展常态化城区路网交通调查和专项交通调查,在城区总体、局部(或区域)、节点(主要交叉路口或路段)等方面综合统筹,周密论证,稳妥决策。要加强路通组织,进一步改进渠化措施,在多相位信号控制路口,增设路面导向箭头和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方便机动车提前变道,提高路口通行效率。要加强路段交通组织,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要设置中央隔离护栏,采取禁止调头、禁止左转、右转右出等措施,减少横向干扰。要根据城市路网结构特点,分车种合理组织交通,明确通行区域、时间。要组织人员对市区所有的灯控路口的交通流量流向进行详细测试,为全面调整信号灯配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适时聘请专家针对我市信号配时进行专题研究、指导,优化路口信号,提高通行效率,积极推广绿波控制、信号错时配置技术,协调区域信号配置,增强点、线、面交通信号控制的科学性。

13、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应用功能,推广使用电视监控等交通技术监控系统、车载查询终端和手持式警务终端系统,建立城市道路交通基础信息库,采集城市中心区主干道各路口建立流量、流速等交通信息,分析和研判,合理制定并完善勤务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基层警队勤务指挥室建设,推行信息主导警务的勤务模式,实施扁平化指挥,提高交通指挥、调度、控制、疏导和突发事件紧急处置的能力。全面推行简易程序和自行协商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制度,广泛建立交通事故快速理赔与多元调处工作机制,提高理赔效率和调处成效。

14、建立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终端和统一的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的综合和预警预报平台,公安部门在城市主干道增设交通诱导屏,提高交通信息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宣传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整合各类交通信息,通过交通广播、微博、交通诱导屏、互联网、短信等形式,及时向交通参与者道路交通流量、行驶车速、路段堵塞程度、交通事故、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交通信息,方便交通参与者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路线、时间。

(五)建立高效的现代警务机制,突出整治重点,大力开展城市道路综合整治。

15、公安部门要以警务改革为契机,以缓解交通拥堵、预防交通事故为主要目标,依托派出所区域管理优势,有效地整合现有警力资源,不断充实路面管理警力,有效发挥路面管控效能,通过网格化警务管理模式,推广交通管理勤务责任区制度,建立与本地交通拥堵、事故多发路段的时空分布规律相适应的快速、机动、灵活的疏堵和处理交通事故勤务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勤务考核制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法规的要求,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执法语言、执法程序以及接处警工作。

16、健全严重违法整治长效机制。公安部门持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采取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等方式,加大对涉牌涉证、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公安、工信、银监会、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严重交通违法与个人征信、银行信贷信用考评、机动车保险费率挂钩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社会约束作用。继续保持对酒后驾驶严查严管态势,发挥城市带动作用,推动整治酒后驾驶常态化机制建设。

17、解决交通秩序突出问题。公安部门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道路畅通安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建立道路交通拥堵节点、秩序乱点排查和治理制度,通过开设信箱、网络建议平台、新闻热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针对重点拥堵路口、路段,逐个分析查找原因,妥善制定对策,分期分批治理交通堵点、乱点。加大城市中心区违法停车、拥堵路段不按序排队、违法变道和占道等影响交通秩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私自施划停车位、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等违法停车行为。公安、住建、交通部门要严格渣土车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肃查处无牌无证、逾期年检、无营运资质的车辆、驾驶员从事运输工作、超高、超载、超速和滴、撒、漏、冒等影响城市环境等交通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渣土车的守法率,改善交通环境。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要积极开展校车管理体制、资金技术、通行保障、安全防范等多层面发展的政策研究工作,引导、组织发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将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功能。教育部门负责对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台账,落实集中接送学生的“四定”、“六见”工作,进一步明确集中接送学生车辆的主体责任,积极引导督促校车安装使用带有行驶记录和视频监控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将校车安全工作纳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护卫天使行动”,组建女子交警队或执勤警组,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协调市工商、城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清理校园周边道路违法停车占路摊贩,着力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保安、值勤教师、家长或志愿者等共同维护上学、放学期间交通秩序。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将交通安全宣传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内容。交通运输部门要针对公交、出租车行业开展整顿,对交通违法行为多,事故高发、交通安全不落实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

(六)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文明交通氛围。

围绕“和谐交通、文明交通、绿色交通”的主题,市文明办、公安局要主动与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闻部门联系,通过召开新闻会、通告、开辟宣传专栏和市民论坛、电台直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实施畅通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组织记者跟踪报道,公开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请专家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会诊,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同时张贴宣传标语和悬挂横幅,大力宣传有关创建内容,营造氛围,提高市民知晓率,形成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个个注意交通文明的良好风气。教育部门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将交通安全宣传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内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调整和充实畅通工程领导协调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公安、住建、文明部门的主力军作用,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认真总结“畅通工程”工作经验,探索并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方法,重点解决长效管理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措施明确,责任到位,持续发展,逐步提高。

(二)加强督导落实。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实施畅通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检查督导;畅通工程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成员单位反馈分析会,掌握各成员单位实施畅通工程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实现工作目标。

城市道路建设篇(2)

Abstract: road gree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ing system, is also a city building window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ity'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reate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the road has become garden worker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of urban roads greening, analyzes the road greening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cused on the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road greening plants.Keywords: urban roads; greening construction; planting; conservation; suitable tree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必要性

(一)调节城市小气候

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道路的占地面积在城市总体面积中的比重相当大。它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 的一个重要源头。搞好道路绿化对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降低路面辐射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净化空气,减弱噪声

发展城市道路,给城市人民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道路上拥挤行驶的机动车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是造成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根源,同时大气中悬浮颗粒也是各种细菌的载体。其次,城市繁忙的交通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息,成为城市的公害。通过在规划上确保城市道路绿化用地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运用合理的配植方式,对降尘、除噪、杀菌、吸收有害尾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改善市容景观

道路绿化是城市的“窗口”。人们日常出行和商务活动,映入视线的第一感觉便是城市的道路及其绿化美化,这也是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城市道路绿化也是从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出发,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在炎热的夏季,穿行在没有任何行道树的街道上是何等的艰难和痛苦。

二、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景观效果

许多城市道路绿化形式单调,功能单一,重景观,轻生态,一味追求道路的美化装饰效果,在干道中间设置大宽度的绿化隔离带,种植大量的花卉、整形灌木。称为“花园大道 ,而道路两侧却除了一排行道树外别无其他绿化。与两侧绿带相比,道路中间绿化带几乎没有生态效益,而且无法在道路两旁分割出人性空间。商铺、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均在同一污染下,无论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均不合算。

(二)植物选择和配置不合理

我国目前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单调,常用于道路绿化的乔、灌木不过30余种;道路绿化设计模式单调,大多是道路两侧各种植l一2排行道树,适当点缀一些灌木或直接种植大量草坪,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乔、灌、草立体种植结构,无法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主要作用;绿化的季相变化少,夏、秋季节开花的花灌木种类少。设计手法单调,不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常绿与落叶树搭配比例不当,以致冬天过于萧条,缺乏生机。

(三)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行道树的种植一般需等到道路施工基本结束后才能进行,而此时往往离预定的道路开通时间只有两三天了。为了赶工期,就造成了换土不充分、修剪不精细等诸多问题。由于地下管线纵横交错、树穴内换土不充分等原因,行道树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本来就很差。而在后期的养护作业中,养护企业还做的很不够,特别是施肥问题尤为突出,有的道路甚至自种植起还从未进行过施肥,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其次,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例如由于沿街建筑和道路的施工,造成土壤中混入大量建筑垃圾,而行道树种植时客土又换得不充分,使得土壤偏碱性。一些喜酸性土壤的树种不能适应。

三、行道树的栽植

(一)行道树选择的标准

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落果少或无飞絮;

2、抗性强,土壤耐瘩薄、耐寒、耐旱,病虫害少;

3、寿命长、深根性、耐修剪;

4、发芽早、落叶晚。

道路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分别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二)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各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习性,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立地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合理的绿化配置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许多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花、果、茎、叶等。在树种选择时,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注重乔、灌、花、草有机配置

道路绿化种植要注重乔、灌、花、草有机配置,构成复层绿化,使植物在生态群落上有更完善的生态功能!植物选择上力求花期交错、四季常绿、富有季相变化。

城市道路建设篇(3)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雨季到来时,我国多个城市会发生严重的内涝,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当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大量硬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硬化建设影响了雨方的渗透能力,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一旦雨水量较大时,则会产生严重的内涝。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当前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等作为设计的重要方针,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从字面意义上来讲,所谓的海绵城市即是吸水能力像海绵一样的城市。具体体现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布置若干地块,并利用吸水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海绵体,这样在市场休闲和生活区域内就有了许多能够蓄水的地方,大量的雨水被吸收,使雨水能够消化在每一个布置好的海绵地块内,避免其汇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地面径流。海绵体将雨水大量吸收后,城市的积水数量会明显降低,而且所吸收的雨水还能够实现再次利用,这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非常有利。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有效地将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等诸多方面进行结合,并对内涝防治、径流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进行统筹考虑,能够有效地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目标。因此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海绵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建设环节中来,将城市一些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载体,而且各部门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打破传统设计观念的束缚,从而为城市发展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2.市政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硬化面积也随之增加,这也使市政道路路基范围内能够收集到更为可观的雨水量。一旦雨季到来,许多城市则会进入到“看海模式”,内涝忆发展成为当前城市治理中的顽疾。在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水问题的必要举措。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入到市政道路设计中来,采用生态的设计来实现对道路径流的收集,使其作为地下水及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利于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进行应用,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同时,建设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所有配套设施,在提高市民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综合生态效益。针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问题,可以针对某个城市一段试点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该试点路段东西走向,为城市次干路,道路北侧为居住区及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的基本农田,南侧为植物园和学校。在项目设计时,将该路段定位为海绵城市道路,而且在道路两侧打造景观带。

3.1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时,确保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布置宽一点的绿化带,这样道路范围内的雨水能够快速向生态滞留带内汇集,有利于地表径流量的降低。通常情况下,道路横断面以三幅路为主,即由中央向两侧依次为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这其中可以将道路绿化带设计为生态滞留带,在道路北侧红线外设置下沉式绿地,道路南侧设计为植草沟,与植物园景观有效衔接,从而打造成路边景观带。

3.2 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在道路路面材料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透水沥青混凝土和透水砖,在满足道路使用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满足要道路透水、抗滑及降噪等要求,这对于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用透水沥青路面作为车行道路面,以全透水式沥青路面和半透水式沥青路面为主,全透水沥青路面面层下面不进行防水层的设置,而且沥青下面层和基层都为透水层,这样地表降水能够有效地渗入到路下土基中。利用透水砖来铺砌人行道路面,采用碎石层作为垫层。这类透水人行道属于多孔结构,降水能够快速的渗透到地表,实现对地下水源的补充,而且对调节城市温度和湿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这种多孔结构表面较为粗糙,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路面不易积水,更易于行人行走的安全。

3.3 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的设计

将种植土敷设在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树池中,在填入种植土之前,需要在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池的下部设有砾石和滤土层,砾石下部还要设置渗水管,种植土填入后,在其上面撒上陶粒,这样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渗透管的重要作用,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在绿化带设计时,尽量将其设计成低于车行道的凹型形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雨水的收集。而且在绿化带下方还要设置碎石盲沟,在盲沟底面设置碎石层。

3.4 其他低影响开发措施

3.4.1 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典型结构为绿地高程低于周围硬化地面高程5cm~25cm左右,雨水溢流口设在绿地中,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高程且低于硬化地面高程。下沉式绿地可以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周围设置,用以汇集周围硬化地表产生的降雨径流,截留和净化雨水径流,超过绿地蓄渗容量的雨水经溢流口排入雨水管网。下沉式绿地可以起到削减径流量、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

3.4.2 植草沟。在进行植草沟设计时,其包括的内容大致有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生态雨水设施。通过采取与亭台、堆土等结合的方式形成微地形景观,增加植草沟的可达性、观赏性与实用性。在植草沟中种植植物时,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由于在该路段的南侧一定范围内设计为植草地沟,能够与位于道路南侧的植物园有效地实现衔接,景观更具广阔性。植草沟本身具有渗透功能,在降雨较大或高坡绿地渗透饱和时,来不及下渗的雨水会顺坡汇入植草沟,水借助纵坡沿植草沟流向下游。

结语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住建部还了相关的技术指南,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依据。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进行运用,会涉及城市较多的部门,需要各个部门要有效地配合和协调,落实好政策及相关措施,确保城市道路实现吸水、蓄水、排水、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有效地补充城市地下水及减轻城市内涝,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建设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使得市容市貌普遍得到了提高,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提高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方便人们生活出行的关键因素。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也应该看到,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因素很多,大多数中、小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一、城市道路建设的特点

城市道路建设的桥梁和路面同时施工,规模大,涉及到居民的拆迁,各专业工程的相互制约影响较大,内容复杂。尤其地下密布的各种管网,损坏哪个,都会造成麻烦和事故,影响到其他管线的正常使用。另外,城市道路的施工现场是在人员密集和车辆拥挤的城市间进行,施工中的交通疏导、安全措施与各行业的协调组织工作、保护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比其他任何工程的施工都要复杂。所以,保持车辆人流的通畅、保护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好、做好拆迁、保护行人车辆的安全、减少噪声和污染,是城市道路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

二、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市道路建设变化大。城市道路建设,有时是作为一届政府的政绩来施工的,所以表现为长官意志,项目随意变更: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考虑不周不得不变;由于投资是政府行为,为官自大,资金往往不到位,资金不确定所致工期任意变,施工过程中决策失误也得变。道路建设规划缺乏长远目光,与道路周边设施没有一个全盘计划,容易忘记,然后就是重做,马路拉链一条条。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2)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差。主要是质量意识差,施工人员素质差,施工方法、工艺差,机械设备差,检测手段差等。在城市道路建设的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问题:一是道路路基方面。地基处理不科学,路面平整度差,外部环境差,路基压实质量普遍较差,没有高速公路的施工标准也就没有高标准的施工意识,桥台路基回填设计不当,桥头路基沉降大,导致桥头跳车明显。由于城市道路的施工使用特点,普遍存在路面压实不够,整体平整度差,抢工期等问题,致使道路建设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城市道路附属管线工程的交叉施工、随意开挖导致路面局部破坏、沉陷、平整度差、跳车等病害。粗、漏、裂的现象是城市到建设的主要质量问题。(3)城市道路排水功能低。城市道路的排水,是维护道路质量关键,路面雨水汇集成径流后,如果不及时排除将会出现道路表面形成”水膜”,不利于车辆的防滑,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性,同时积水也会降低路基土的强度,造成路基路面的结构破坏,甚至冲毁桥梁、路面,阻断正常交通。

三、解决城市道路建设质量问题的措施

(1)严格把好设计关。建立道路建设规划论证小组,将专家、周边居民代表、学生等涉及到此路的相关代表人聚在一起,共同论证,制定规划,避免重复修建和反复修补的现象。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枢纽,不但要考虑其承担的交通重任,还要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的统筹衔接,在道路动工之前,道路建设部门必须与电信、水、电、气部门协调,将道路下面的管网弄清楚,科学、合理的选择确定规划设计方案。(2)把好材料质量关,规范施工。材料是道路建设的物质基础,把好材料关,选择质优价廉的施工材料和设备,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原材料及构配件报验、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报验。严格规范施工程序,对涉及到桥板等预制承重构件的施工控制;严格检查跨度板的钢筋规格、数量、接茬;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的质量,避免质量隐患。(3)搞好城市道路的排水。城市道路的排水是个仅次于质量的大问题,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质量。对于道路的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设计要科学严谨。施工时地下排水管道的敷设要保证质量和设计要求。沿道路按一定间距设置预留雨水口收集道路路面雨水,需在合理费用的基础上选择设计重现期和允许扩展。

和等级公路的建设相比,城市道路建设显得非常复杂,不仅仅是交通功能的体现,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道路、人行天桥和通道桥、给排水(给水、雨水和污水)、电力、通讯、燃气、路灯等专业工程,施工中须统筹安排,协调配合。因此,在建设前,相关部门必须对拟建道路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多方面、多角度地勘察以设计出最佳的方案,从而保证质量。

城市道路建设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其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城市“骨骼”及“动脉”的城市道路,它一方面决定着城市发展的物理布局,另一方面负责源源不断地输送城市发展所必需的物资与能源,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适应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规划前瞻性不足,制约城市道路的建设标准

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升温,全国范围内大量开展土地一级开发工作,同时配套建设了很多的城市道路,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流动性也在增大,对交通的要求也就更高,一些重点线路和区域的交通经常在上下班高峰期和重要节日期间出现拥堵现象,这一方面原因是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加重了公共交通的压力,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规划的前瞻性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城市道路带来的交通问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

2、投资渠道单一,制约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护水平

资金匮乏是市政道路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通过土地一级开发可以解决项目范围内城市次干路及支路的建设资金,但绝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建设与管护资金仍需要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解决。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道路的建设必需的大量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的严重负担。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管理体制都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城市道路的建设往往是已经是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才会由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项目的建设,而市政养护部门每年计划安排的资金往往只够用于日常规模的维护,无法对超期服役的城市道路进行翻建,导致大量的城市道路超负荷运行,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

3、管理不到位,制约城市道路功能的完全发挥

城市的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城市道路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受配套管线建设的影响,需要不断破路及恢复,造成道路质量缺陷;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非机动车道设置的不合理,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建设不配套,也易使道路的通行能力大打折扣;此外对道路停车管理的人性化和合理化,同样对交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引导公共交通的使用

当前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大量增加,尤其是私家轿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对交通产生较大影响,而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由于主干道密度低、距离远,已经不能满足私家轿车对于道路的需求。我国提倡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大都以公交或自行车为主,但是城市中的公交要么是在一些重点路线由于容量不够,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要么是是由于路线设置不合理,造成出行的不便,使居民依旧倾向于使用私家车出行。此外,对于选择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则易受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占用的影响,被迫与机动车混行,大大地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城市的定位与规划先行,前瞻性地对城市道路网进行规划

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的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而城市规划则肩负着塑造城市性格与灵魂并指导城市建设的重任。为避免城市道路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必须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经验,前瞻、科学、合理地对城市路网进行规划,预留足够的拓展空间,才能正确地指导城市道路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2、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我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而仅仅依靠地方财政往往无法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需要。借鉴“资本运营城市”的理念,只有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护转变成市场行为,才有效地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对于城市道路,也可以像供水、供热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一样,探讨建立行业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合资、独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3、坚持高标准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城市道路功能的实现

城市道路最主要的功能是交通功能,此外还担负着城市分区,展现城市风貌及防灾救灾等功能,而城市道路功能的实现,直接取决于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城市道路的设计方面,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路幅、平面交叉、立体交叉、通行能力、雨水排水、景观绿化、照明及交通设施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协调道路红线范围内下设的各种市政管线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避免出现掘路施工的现象,影响道路的整体使用寿命。

城市道路施工的过程是道路实体形成的过程,而施工质量决定了城市道路最终功能的实现,因此城市道路项目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在前期手续办理方面项目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监理及配合跟踪审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施工组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在机械配套、材料选择等方面做好协调和控制,尤其重点控制道路下设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如地下管线的基底处理,回填土质量等,确保为道路结构层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从根本上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

提高城市道路设施的经营意识与道路管理水平

城市道路通常是作为国有资产,建成后移交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由其在职责范围内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和管理。由于缺乏竞争,城市道路的管理者往往缺乏“经营”意识。随着现在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运作的不断成熟,可以探讨“管理委员会+主体开发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组建具有政府背景,能够贯彻政府意图,实力强大的主体开发企业,由主体企业代表政府进行投融资,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合作格局,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与区域开发建设工作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可持续的科学化运营管理体系,利用企业的运营活力,使城市公用资产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合区域公交体系的建设,强化道路的公共交通职能

高效城市公交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标准的公交整体规划,以及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城市公交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在设计、建设和管理阶段都要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必要设施。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道路断面形式、配套设计公交首末站、停靠站、人行天桥、交通岛等附属设施,为城市道路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的硬质隔离、合理规划公交专用通道、缩短公交发车间隔、强调公交优先等管理手段,可以加强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提高公交的运输效率,有效引导城市居民的绿化出行,提高城市道路的公共服务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问题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许多有效地改革,我们应该立足国内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放眼全球的最新经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努力做好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建设篇(6)

目前,城市居民的小汽车拥有率逐步提高,停车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交通,还正在逐步侵占城市公共空间。根据不同的停车特点,采用适合的停车管理措施,规范城市停车,提高既有车位的利用效率,将城市公共空间释放出来,改善周边居民的休憩环境,提高土地价值。同时有效的停车管理措施,还能增加收入,以平衡停车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

1 主要原因

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合理且认可的停车设施结构比例为:路边停车占5%,公共停车位占20%,配建停车位为75%。但是在我市中,其停车位比例为:路边停车24%,配建19%。说明我市的停车位,在总量以及配建停车位上的数量严重不足,不光如此,其结构分配也极为不合理,同时,这也是我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城市停车设施结合道路建设方法

2.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加强主管部门监管力度

总的来说,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更多的停车设施,加强交通管理执法和监督,形成一个长期的城市停车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目前,静态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发展和道路的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第二,快速增长,汽车停车场是不合适的问题。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良好的静态交通系统,我们必须了解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实践的经验,处理规划、产权、审批、管理,充分利用路边停车,之间的关系发展道路,鼓励建设室内停车场。此外,政府保留总线建设用地,土地转让。第二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交易会,业务网点应该保留依照相应区域的站点,停车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政府部门共同专业研究机构配建停车标准进行建筑的研究,开发标准。标准将开发住宅、交通枢纽、商业、办公、酒店、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和其他类型的建筑停车场配建标准,提交相关部门实施并监督实施。

2.2 多元化投资、加大停车场建设

多样化的想法以来扩大资金来源和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保障措施建设,停车场停车设施多元化政策,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并引导鼓励他们到停车场管理,并推进管理和实施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停车场建设问题,每个部门应该协调,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不能改变停车场规划批准的性质,和规范的行为,停车费和收费标准,提高停车周转率,缓解部分地区的停车问题。

2.3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停车设施

(1)临时占道停车在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乌鲁木齐全市总社会停车位共计29.33万个,其中配建停车场车位28.72万,独立公共停车场车位0.23万,路内停车场车位0.37万,分别占总社会停车位的98%、0.8%、1.2%。另据调查,夜间共有46万辆客车停放在中心城,由此得车均车位为0.64个/辆,连“一车一位”都尚未达到。但是,分析了面对城市交通条件,由于总量条件的缺乏,,道路宽度有限,基础设施比较旧,满通仍然困难,然后建车库,更加困难,只会增加强度的道路建设,重建和扩张,提高通行能力同时,修建停车场。后重建道路拓宽,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影响交通,开始逐渐在某些情况下,大型停车需求的中小街道单方面临时占道停车场,停车场道路施工方案由国务院公安交通管理与规划的部门,城市管理、市政、园林按照一定的原则。原则提供停车场建设符合要求的区域道路停车完全控制,承载力、交通和路况和车辆停车场需求,区别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的停车需求。临时出现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种长期有效的交通管理机制,也必将在缓解停车困难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2)人行道停车的利弊。人行道设置停车场无可争辩的事实,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城市里,也有许多市民争论,人行道,顾名思义是行人通过道路,如果用于停车,人车混行对行人的安全缺乏保护,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首先,充分利用道路规划,和道路两边的商业区规划,考虑道路商务区的建设,必须留出空间,或增加路面宽度配建停车场,严格区分路面标记和停车的位置。考虑停车场的位置,提高路面设计标准,满通的需求,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监督管理的占道停车场,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有机结合,为动态交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2.4 合理论证并尽快明确道路停车的功能定位

一般城市停车系统为主路停车和路外停车,两种方式是互补的,路外停车停车是必要的和适当的。在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仍然是在发展迅速,城市停车设施供应不足的前提下,设置合理的道路停车,在短时间内满足停车需求是必需的,但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满足短时停放需求,同时要通过限时停车提高车位周转率,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3 结语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政府乃至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关注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的建设,一个良好的静态交通管理环境,无疑将关系到我们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美好和谐的阜新交通环境将会展现在我们市民面前。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建设篇(7)

中图分类号:U448.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立交桥设计背景:

立交桥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衔接纽带,在城市中心、周边主干道、快速通道起到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从城市动态发展角度设计交通道路?城市立交桥设计作为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对城市环境形态三维空间所做的意象性创作,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策略。立交桥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很好手段,就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其在城市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等的交通衔接中应用广泛。立交桥成为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中的重要手段及主要形式,在当今的道路设计是经常遇到的。因此了解立交桥的设计特点及结构形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控制设计方案的主要因素:

之前的立交桥设计,只考虑到单个的交通解决方案,几乎不考虑城市的发展与立交建设相互配合,造成当今很多城市的畸形交通。设计立交桥是多条道路相交,依据道路方向及道路性质、今后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设计建的立交桥。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

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建设,建设立交的场地环境,有无可用于排水的自然沟渠,场地附近有无大居民点、公建、学校、村庄、古建筑量、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都要仔细的勘察,与相关单位协调施工方案;否则,找不到布设桥墩的位置,或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从立交桥立项开始,规划合理的长远发展计划,本着听取领导意见采纳群众心声相结合。坚持做到立交桥上设立相同的交通标志,避免交通事故及迷路立交的出现。

按照国外经验5年内达到设计交通量时应一次建设完毕,如果是10年后达到设计交通量时可采用分期建设,留下相应的设施,避免浪费。建设前期,依据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国内国际发展方向着手,考虑投资和收益折现,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定建设分期。

三、选择立交桥的型式:

不同的路段立交桥的规模和设计是不同的,合理的设计不但节省土地资源,而且会大大的提高通行率,避免拥堵现象。设计的前提是在满通量和行车速度的要求,达到安全、舒适并考虑景观协调等因素。立交的形式有很多中,按路跨越方式划分可分为上跨式、下穿式;按功能划分可分为分离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其中互通式立交桥根据车流轨迹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交织型立交桥三种类型。按其它方式划分还有很多种类型。

四、影响立交桥形式的因素:

首先,立交桥的形式取决于相关道路的性质、使用情况等。道路性质主要是指道路所处的位置、等级、行车速度等。使用情况主要指道路的交通情况、车人比例组成。

其次,自然条件对立交桥的建设要求也很严格,在现代城市中的立交桥形式更要做到简捷、美观并减少占地面积。同时还要考虑到区域的规划、地形以及周围建筑、设施的分布情况。在满通要求的前提下应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设计出几套合理方案,直接考虑到不影响人类的正常的生活出行,所以要力求做到合理利用地形,与环境相协调,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合理。

再次,设计者以及相关领导要有卓越的眼光,切实的为民意识,立交桥的建设要考虑现在与远期结合。这样即可以满足近期交通需求又可以减少投资,而且又能满足未来改建提高的可能。以达到合理规划、切实为民的目的。

五、立交桥结构型式的选择:

随着科技的发展,立交桥的结构有很多种,当今经常应用的主要有以下3种: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在立交桥的匝道或主线在匝道进出位置处,这些地方采用此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匝道与异形段或位于曲线或结构型式复杂采用预应力结构存在一定的困难。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用在立交桥的主线及曲线半径较大的匝道上。此种结构的跨越能力大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采用的也是连续梁,每联长度大概在90~120m左右,跨径常为30m。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钢材与混凝土组合形成的结构,主要应用在跨越路口或铁路等跨度路段,由于封闭路口或铁路对交通的影响较大,甚至有些重要铁路与路口是不可能中断交通的,因此我们常采用一些可预制的结构,能够比较充分发挥钢材及混凝土的各自优点,形成跨越能力较大的结构。常用的组合梁跨径一般在40~60m(简支)、60~80m(连续梁中跨)。

六、立交桥的跨境布置:

立交桥设计完成后,建设过程中就要进行主要的跨径布置,因为跨径布置直接关系到立交桥的安全问题。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立交桥跨径布置时务必注意一下细节问题:

1.充分了解调查所选材料的承受能力,结合立交桥的受力点、立交桥的告诉来确定跨境情况。

2.建设场地地面、地下情况进行综合摸底排查,主要牵涉到地下管线、煤气、电缆等重要生活设施、地面建筑物等都会直接间接的对立交桥产生影响,因此应引设计施工部门的起足够的重视。

3对涉及到的路口及铁路的宽度的确定(要同时考虑其远期规划):立交跨越路口及铁路时应根据规划情况对其宽度进一步进行确定。不仅要满足近期现有交通的需求,对远期的交通需求也应充分考虑。

4.设计、施工要充分考虑设计的难易程度及周期,以免影响立交施工。

七、小结:

立交桥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以及道路的拥堵问题,成为现在城市及道路交通建设的重点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立交桥被各个城市建设者重视起来,同时立交桥的设计成为交通设计者的重要任务,担负的使命很重。那么,在今后的设计和建设中我们提倡站在高处看城市发展,为10年的道路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采用高科技条件下的新工艺、新技术、有效解除城市以及各型道路的拥堵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了,也就产生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等后果。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身又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矛盾。比如,城市化的通俗标志是城市面积(规模)的扩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交通功能的依赖也越来越高。

衡量城市道路功能有一系列的指标,笔者并非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人士,只能从印象或者是感觉上提出一些评价指标。一个是城市道路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道路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当然,道路长度首先取决于道路的数量,不如在一公里宽的截面上,有多少条纵或横的道路,如果平行道路之间的间隔过大,必然会产生道路拥挤的现象。进一步说,在道路长度确定的前提下,道路的宽度将决定着通行的速度,否则,在同一条道路中通行的车辆或者人流,就会感到拥堵的问题。城市道路密度越高,就意味着道路占用城市用地的比重越大,就越是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但是该项指标不可能无限提高,因为在特定的人口数量限制下,要提高城市道路密度,增加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就得扩大城市范围,让城市向周边郊区延伸,虽然道路交通速度可能因此而提高,但是,总体上说,路途往返时间仍然不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现在城区规模扩大,已经发展到了五环六环线,虽然交叉立体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车速,但是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路上通行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行车油耗。一个是“畅通速度”,前些年,济南交警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严管城市交通秩序,创造出“畅通工程”,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主干道叫做“长江路”,也被当地交警部门确定为“严管街”,旨在保证交通的畅通。畅通总有个速度或者效率的标准。如果在某个交通高峰时段,选择交通主干道的一段,在该时段内考察全部通行车辆的流量(在高峰时段的车流量一般都是呈饱和状态),或者从该主干道的起点到终点的一段路程中,考察高峰期的平均时速,如果低于城市交通的最低限速(如15公里/小时),那么,显然存在着交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拥挤的绝对原因一般都是道路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再一个指标,就是考察一个城市的GDP总量和道路面积的比例关系,或者将其转为城市GDP年均增幅与城市道路面积增幅的比例关系,换个角度,考察一个城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与道路面积的比值关系,或者是城市人口增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增幅)与城市道路增幅的比例关系,如果这些比例关系显示出道路增长跟不上城市GDP或者人口增长的特征,城市道路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肯定是存在的。

城市道路建设篇(9)

Key words: city; road construction; urban road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存在的问题

1.1 路的寿命短。国家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是有规定的。《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正常情况下,一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 15 年,二级沥青路面使用年限是 12 年,三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 8 年,四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 6 年。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使用年限 20~100 年,在设计荷载内使用情况下,期间不允许路面 10 年内出现结构裂缝和下沉。然而,许多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中小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城市道路使用年限短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的所谓的一级沥青道路,使用不到 5 年就需要卷土重来,有的水泥混硬土路面筑好不到 10 年,就伤痕累累、坑坑洼洼无法行车。长短是一个模糊词语,具有相对性。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相对于有关道路使用的规定来说,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是短命的。对于城市人的生活来说,也是比较短的。出行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每一个人,不论是牙牙学语的幼儿,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不论是开车的,还是步行的,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每天都要在道路上运动。大家渴望道路始终是畅通的。然而,我们在城市行走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有地方在修路,常常听市民抱怨“怎么又在筑路哩!”“这路才筑好几天,就成了这个样子?”市民的埋怨,说明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与人们的期望值太远,道路的使用寿命太短了。

1.2 修路频繁。道路的使用寿命与道路的维修之间有联系,但是并非是必然的联系。一般说来,道路的使用寿命短,坏的快,就需要频繁地维修。当然,道路的使用寿命长,破损得慢,维修就少一些。不过,也不尽然。当道路破损的特别严重的时候,常规的修补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维修的意义,也就不再维修了。城市道路,特别是中小城镇的道路维修过于频繁。笔者去过不少县城和一些小的市区,每到一处,总能够看到道路的养护人员在路上施工,或者在切割路面,或者在填充路上的坑洼,或者在往道路裂缝里关注沥青、水泥。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在修路,天天都在修路。

2、问题的成因路坏了,走人行车不方便了,或者不能够使用了。很多人会说“路的质量差”。应该说,这种说明没有错,但是不深刻。路坏了,路的质量肯定有问题,如果路的质量没有问题,那么路怎么会坏了呢?所以,单从表面上看,造成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短、修路频繁的原因就是道路的质量差。仅从质量这个层面探究城市道路问题的成因,是肤浅的,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要解决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面研究问题的成因。

2.1 决策草率。城市道路建设是重大事情,一般要经过考察、论证、表决多个程序。有一个程序不能通过,整个工程就会被否决。从理论上讲,这样周密的建设程序,足以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使城市建设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事实并非如此。城市道路建设的决策权常常掌握在少数实权派人物手里,多数道路建设项目是个别领导拍脑袋的产物。现在的人,吹牛皮、拍马屁的多,讲实话、办实事的少。下级看着上级的脸色、听着上级的话音行事,重要的领导说“应该在这里修一条路”,周围的人十有八九会敷衍趋势地说“早就该修了”,很少有人去考虑修这条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像这样没有充分准备的路,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2.2 资金不足。道路建设资金与道路建设的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道路建设是需要金钱做支撑的。建设设备需要钱购买,建设材料需要钱购进,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需要钱支付。没有钱是修不成路的。没有足够的钱是修不好路的。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城市道路,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修建的城市道路设计的使用年限是 10 年,结果使用了5 年就报废了。深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资金投入不足。试想,如果道路建设需要 100 万元,我们仅投入了50万元,它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吗?那也是不可能的。人欺骗道路,而道路不会欺骗人。

2.3 承包商贪心。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道路承包商的共同特点。有些道路承包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偷工减料,以降低道路的质量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私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收买道路建设的监理人员,提出各种理由回避道路管理人员的监理,以低质量的钢筋水泥沥青代替高质量的钢筋水泥沥青,简化操作程序,降低工程强度,使政府的城市道路建设资金暗暗流入承包商的腰包。一条街道建设需要 100 万元资金,政府投入了 100 万元资金,被承包商暗暗偷走 20 万元,剩下的 80 万元怎能保证街道的质量?

3、解决的办法

3.1 要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道路建设资金影响着道路的质量,道路的质量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的使用寿命影响着道路维修的频繁程度,道路建设的频繁程度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便程度。解决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管好用好道路建设资金。因此,必须加强城市道路资金的管理,确保政府投入 100%地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上。

城市道路建设篇(10)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快的发展。其中,城市道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对生活的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影响尺度也由最初的个体种群延伸为了整个生态系统。我国大力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同时,道路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速建设城市道路,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道路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坚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21世纪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理念之一。

2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四大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快速路除了连接市区主要地区,还连接主要的对外出路,快速路对环境的影响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最大。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架构,连接市中心的工业园区、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次干路与支路补充着城市道路,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城市道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对耕地的占用

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与主干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占用很多的耕地,并且除道路自身建设占用很多的土地资源之外,道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用土地,土石方毁坏土地等。另外,快速路和主干路建设的同时,道路路线会延伸到其他行政区域,对原有的城镇布局等造成影响,在有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的地方,也会对其的保护产生影响。

2.2对环境地质灾害的引发

城市道路建设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地质灾害。道路中的快速路与主干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植被被破坏、地形变化,还有土壤填挖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一定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问题。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困难,而且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不可估量的人民生命财产。

2.3对景观及动植物的影响

道路在景观生态学中被称为廊道,其作为一种人工干扰廊道,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影响了景观的连通性,阻碍了生物物种在道路之间的迁移。工业的发展,已使原来的生态系统变得即为脆弱,廊道的建设更是使一些景观及动植物的栖息地变得更为破碎。所以,城市道路建设会破坏原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还会对动植物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带来影响,尤其是在生活习性、迁移等方面,给周边各种生物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

3城市道路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道路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道路未来的发展与建设还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生态系统为核心,最大程度的减少道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城市道路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道路建设与道路两旁、周边环境相结合,不仅要体现出人们出行的安全性,更要体现出人性化的舒适性和人们出行的愉悦性;不仅要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1在宏观方面体现生态设计思想

城市道路的建设,尤其是快速路与主干路,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规划道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如地形地貌、植被、水源、动物栖息地等自然因素,坚持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协调进行。

3.2合理选择道路路线

在城市道路选线过程中,除了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整体上来考虑道路的合理路线,道路路线在选择的时候尽量做到保护原有的耕地面积,不占用耕地等农田。还应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地方,如有水源的地方,有文物古迹的地方,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地方,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3.3生态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

工业上由于人们先污染后治理,给人们生存的环境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道路建设方面,道路建设不应该像之前一样,先破坏后治理。而要坚持生态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在道路建设的同时进行生态恢复,避免道路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年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4城市道路建设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城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的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城市垃圾,这些材料极大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充分利用城市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新型筑路建材,既解决了城市建筑废料的储存和治理费用,同时又解决了城市道路的路基材料问题,有着巨大的经济收益。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采用一些对环境影响小的新型材料,比如,采用新型的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相比传统的沥青,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沥青烟气污染也比传统沥青好很多。国外的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技术,比我国先进很多年。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可以将我国在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方面推向一个高度。

4总结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首要前提之一,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协调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做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每个国家在处理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所要考虑的原则。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地域相对来讲比较辽阔,面临的生态环境也是十分的复杂,因此要实现中国城市道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翠然. 中国道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 环境保护科学, 2005, 32(3), 43-45.

城市道路建设篇(11)

中图分类号:U412.1+2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道路建设专业领域内包括很多内容,比如道路建设的前期设计,道路规划、城市规划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等。如果道路建设不能够同这些专业领域协调好关系,就会影响到城市建设发展,同时给道路建设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一、当代城市道路建设的特点

如今,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头等大事。城市道路建设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是一件很复杂的工程,关系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在进行道路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道路进行实地考察,给出最佳设计方案,还要考虑到周边居民和商业办公的很多问题。所以,当下我国城市道路施工建设有以下特点:1建设规模较大,周边拆迁复杂困难。大中城市的道路建设,一般情况下要有过街天桥,或许还有地下通道,波及范围比较广泛,工程量很大。2 交通拥堵。道路施工建设,如果是原有道路整修,必然会影响交通,造成拥堵。如果是新建道路,除了对交通造成拥堵,还会给行人带来不便。3 在城市中,有很多地下管线,如果进行道路施工建设,就需要对施工地区的管线进行逐一排查,避免对管线造成破坏。4 城市道路建筑施工的工期都比较短,因为会影响到周边的居民生活和交通,所以,道路施工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还要保证施工质量。这就导致施工队伍人员较多,需要做好内部协调工作。5 城市道路施工从设计之初就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进行道路施工的时候必须组好相关配套准备措施,保证道路施工顺利进行。

二、城市道路建设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城市道路建设不仅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更加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是大城市广泛建设城市道路,中小城市的道路建设同样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工程延期,质量不过关,管理松懈等等,都直接影响了城市道路建设的正常实施。

(一)、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关键,对于城市道路建设来说同样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城市交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所以,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质量问题。路基方面,有些道路施工的路基处理不够科学,路基压实的质量不高,这样,车辆经过几次碾压就会出现深坑,路面不平。还有桥台路基回填的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队伍追求速度或者偷工减料等,质量明显较差。道路路面方面,由于路基质量较差,强度不够,经过几次碾压就会出现坑洼,路面直接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沥青或者是混凝土的路面,质量较差平整度不够,在工程完成没多久就会出现龟裂,横纵裂缝,车辙痕迹等问题。出现上面两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较差,为不拖延工期抢时间等等。除此之外,施工材料质量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从审批到建设需要经过几道程序,有些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采用质量较差的材料。

(二)、排水功能较差

从近几年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大雨造成的水灾现象就不难发现,我国现在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问题严重,一旦遇到较大降水,城市交通就会陷入瘫痪状态,水深的地方足以淹没车辆,行人更是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如果城市道路建设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充分考虑排水系统,会给城市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城市道路建设排水问题主要是道路管径设计较小,下水井井边设计不合理,下水井数量不够,其中,还有些管道因年久失修,堵塞等原因导致雨天排水不畅通,形成路面积水。还有些砂层地质的土地进行道路建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管道或者下水井产生流沙,不仅堵塞管道,还会导致路面塌陷问题。

(三)、缺少相应的绿化设施

长期以来,道路绿化设计作为道路设计的辅助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设计仅仅只是机械的套用标准图,或是照着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照搬,而没有考虑城市的特点及道路的功能等因素,很少有创新。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老城区人口、房屋密集,道路狭窄,绿化覆盖率低[1]。

三、城市道路问题解决策略

(一)、重视道路建设设计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枢纽,不但要考虑其承担的交通重任,还要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的统筹衔接高标准规划,科学、合理的选择确定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时要结合城市定位和长远期规划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

(二)、材料质量控制

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检验和资金雄厚且在社会上有一定信誉度的生产厂家,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

(三)、加强工程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原材料及构配件报验、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报验。对涉及到工程承重构件的原材料要严格控制,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中;对桥板等预制承重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重点检查跨度板的钢筋规格、数量、接茬等国家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质量通病;着重控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的通病,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和平行检验,避免质量隐患的存在,确保工程质量。

(四)、重视排水

城市道路的排水设计一般指雨水管线设计和污水管线设计。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主要是通过在道路下敷设管渠,并沿道路按一定间距设置预留支管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污水,设置雨水口收集道路路面雨水,雨水管渠形成雨水排水系统,最终将雨水排入永久性的出处。在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设计重现期和允许路面最大排水宽度(即允许扩展)是两个相关的设计参数。

(五)、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针对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绿线”的概念。“绿线”是指沿行车道、人行道的绿化,它包括分车绿带、道路中心绿岛、行道树和林荫道路等等[2]。

四、总结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城市加强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同时,道路交通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进行道路建设施工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设计,周边环境,人们生活等众多方面,不能因为修建道路就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