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9 16:13:47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1)

二、教育科研课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三、课题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四、课题研究工作由市教育学会秘书处负责管理,由市教育学会聘请的学术委员负责业务指导。

五、市教育学会课题在一个五年计划之内,每年可以申报一次,市教育学会每年组织一次立项评审工作,最后一年停止申报。

六、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类,申报的课题按照哪种类别立项,由市教育学会确定。

七、各学校或个人申报课题,需根据市教育学会课题指南,以所在地区或单位遇到的理论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按要求填写《***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由学校盖章后报县(区)教育学会审核,最后报市教育学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申报的课题,由学校盖章后直接报市教育学会。

八、中小学申报的研究课题,原则上由校长、副校长或中层负责人任课题组组长,以便协调全校人力物力,统筹规划,组织执行具体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课题负责人均需接受培训后持证上岗。

九、所有申报的课题都由市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评审批准立项。每项课题须交评审费100元。经评审同意立项的课题,在接到市教育学会立项通知书后,研究工作即可启动。研究时间一般为1——3年,最多不超过4年。

十、课题一经立项,需认真组织实施,包括成立课题组、筹集研究经费、制定研究方案等。课题研究工作应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要切实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积累和经验总结工作,每年底要向市教育学会书面汇报一次研究的进展情况。

十一、市教育学会对所立项的课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并在市教育学会网上介绍优秀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不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会。

十二、课题组成员变更需报市教育学会备案。课题组长或主持人因故变更需报市教育学会批准,否则,结题时不予认可。

十三、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结题,结题需提供以下材料:

1、课题结题申请。申请书中要写明结题理由,结题时间,结题方式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包括课题申报表、立项通知书、开题记录、课题负责人资格证书和参加培训证明等。

3、课题结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4、课题研究成果资料。包括研究过程中的调查报告、论文、专著、音像制品、典型经验,以及实验研究工作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和成果转化情况等。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2)

1、**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作,每五年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和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编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

2、各学校或个人的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根据《课题指南》的要求,结合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各自的学术优势加以确定,努力反映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所选课题应当研究目标明确,理论或实践价值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有层次且具体,研究的方法运用恰当规范。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按其重要性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按课题选择的来源分为招标课题(根据《课题指南》选择的课题)和自选课题(根据学校和个人的情况选择的《课题指南》以外的课题)。

3、学校和教师个人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重点中学、实验小学、示范幼儿园等单位都要有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其它有条件的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积极申报县(市)、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申报:

4、**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依据《课题指南》,在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发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所属部门、单位和教育工作者申报国家、江苏省、徐州市、**市的教育规划课题;在五年以后的其它四年内,视课题研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课题的滚动发展(一般中间滚动申报一次)。

5、国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凡不具备此条件的,须由两名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专家或教育科研人员书面推荐。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对申报人不作专业技术职称上的要求限制。经学校及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均可进行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申报人应为课题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负责人,一名负责人同一时间内只能负责一项课题。所负责的课题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研究课题。

6、凡申报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者,应对申报课题的意义、价值、该课题现有的研究现状,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填写《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一式四份(一份所在单位留存、一份由我市教科研管理办公室留存、两份报市级以上规划办留存)。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对该课题申请书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县(市)教育系统所属单位和个人申请的课题,由本地区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并集中报市规划办。

三、课题的评审:

7、初审。市规划办按照第5、6条的要求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步筛选。

评审市县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的基本标准是:课题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或理论指导作用;立论依据充足,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具备按计划完成该课题的条件。对优秀中青年骨干申报的课题给予积极鼓励,并适当优先考虑立项。

8、课题的评议和审定以会议方式进行。在评审中按照《课题指南》,遵循基本标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术民主,采用无记名投标形式表决。各学校评审组通过的课题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准。

9、发文。经国家、省、市、县批准的规划课题,由相应的课题管理部门发文统一公布,并发给各课题负责人资格证书。凡立项课题,均列入“**市教育科研档案”,其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可优先得到科研咨询和培训。

凡未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注册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均不纳入统一管理。

四、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0、**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采取“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工作方式。省级以上的课题、市级规划课题中的重点课题,由市规划办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直接管理;市级立项课题、县级课题,由县级教科研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实施日常管理。校级课题由各单位自行管理。

11、规划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应对该课题研究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保障。对有关人员考核时,参加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研究成果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12、**市教研室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并发放《**市教育科研培训证书》,以提高研究者的管理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13、规划课题在研究进程中,教研室可应有关单位、个人的请示提供科研咨询指导,组织同类相关课题的协作研究,帮助解决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4、加强立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报告和检查工作。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提出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和下半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并附所在单位意见。教研室将采取多种形式,对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并于次年初综合检查结果和各课题年度报告情况,向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单位上报。

15、建立课题立项变更申报制度。经批准立项的市、县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书面申明理由,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同意后逐级上报,并作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市级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市级课题将由市规划办集中公布予以取消。

16、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题的进展状况、课题的各个方面变化情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的变更情况等。《**教育》将辟出专栏供课题研究者研究成果,以供研究同仁查阅。

17、研究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本人所在单位、县及市规划办提出结题申请。

18、课题研究的经费及其管理。市级教育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本着“重点资助、多方筹集、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对于解决我市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课题给予资助,资助的数额视课题研究程度和重要成果而定。研究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参加会议等费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19、凡完成一轮实验周期的实验课题,都必须在完成后对成果组织鉴定。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剥皮州市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便帮助组织有关鉴定事宜。

20、课题鉴定前,被鉴定者应提前一个月提供如下一式五份资料:

①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②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③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及其附件。

21、课题鉴定时,被鉴定者要现场提供以下资料:

①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及论证报告;

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③课题分年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④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目录、收集的专题资料辑录、各种调查、实验、访谈等原始研究资料和记录、学术研讨活动等的记录;

⑤课题研究的各方面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及鉴定所需用的成果鉴定书(表格)、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或推广意见;

⑥其它有助于说明课题研究绩效的材料。

22、立项课题成果鉴定,一般由市、县规划办及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组织。鉴定主要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讯评议。会议评议,通过召开鉴定会,组织专家结合现场考察对成果进行集体评议,当场作出结论;通讯评议,采用通讯方式,组织专家对成果分别进行书面评议,然后形成意见。鉴定所需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从本单位教育科研经费中支取。鉴定组专家人选市级以上课题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县、市规划办共同商定。每个鉴定组一般由五—九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组成,这些专家应至少来自三个单位,包括三名或三各以上徐州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成员。

县级以下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所在单位通过县课题管理办公室共同商定成果鉴定办法:鉴定组成员参照市级以上课题鉴定组组成办法降一级标准组成。

23、鉴定组专家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深入审查课题的论文报告和实情绩效,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目标,对成果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议,由鉴定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填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书》,并由鉴定组所有专家签名。

24、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成果鉴定书(原件)各一份送交市县规划办备案。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3)

按照教育学科的特点,课题基本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经济与管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德育、教育心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等13个学科。

二、课题管理环节

课题管理包括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六个环节。课题申报是课题管理工作的前奏,包括编制课题指南、组织申报、统计信息等过程。

评审立项是课题管理的入口。评审立项的主要功能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择优立项。开题论证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实施方案的价值、创新性、可行性等给予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和审定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核心概念,精选研究内容,明析研究目标,找准创新点,预设研究成果等,以进一步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弥补课题申报时各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中期检查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其作用是对课题的意义、研究水平、研究进展程度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在检查中及时发现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对课题组成员、研究方案等进行调整和修改,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目标,以保证课题有效实施。通过中期评估,促进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

结题验收是课题的“出口”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申请结题验收的课题表示已经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须按程序由同行专家从科学性、效益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工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反映课题管理的成效。

成果推广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根本途径。成果推广既包括传播、学习在内的一切成果推广应用活动,又包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推广活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三、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把握课题管理基本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必然要求。课题管理的六个工作环节把握得好与不好,对做好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关系很大[1]。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各省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重庆市教科院研发了教育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云南省修订了管理办法、加强了开题论证的审核等。但课题管理过程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以云南省为例,课题管理主要存在申报水平较低、管理手段传统、按期结项率不高等问题。

1.整体申报水平偏低

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课题的论证质量等因素有关。分析2010、2011年课题申报情况,与全国相比,云南省课题申报总体水平不高。2010、2011年,云南省推荐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被立项的课题数分别为5项和6项,分别排在倒数第10位和倒数第11位,低于平均立项水平。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2011年度申报课题的材料分为中小学组、职业教育组和高等学校组三组,每组又按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未立项课题三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大或过小;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脱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不足;缺少研究前期的基础数据支撑或参考数据比较老旧;填写不规范;论证缺乏逻辑性等问题。申报材料反映出整体申报水平较低的现状。

2.按期结项率不高

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3年。以云南省为例,按最长3年计算,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第二批立项课题结项率为86.9%,但其中有一半课题的研究时限超过了3年。通过分析全国、各省规划办在网络上公布的立项和结项数,超期结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比较普遍。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一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应该包括几个要素[2]: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价值厚重的选题,要居于学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适切的理论框架;有学术创新,包括学术理论创新、学术观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或挖掘到新资料;有充实的内容;有完整的结构;有充分的论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务实、实用、管用,引证规范。以这八个要素来评价云南省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存在:报告格式不规范、缺少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与研究内容不一致、研究方法在研究报告中未体现、研究报告中套话多等问题,还存在为应付结题而拼材料凑字数的少数情况。

4.过程成果再次开发利用率低

一项课题管理环节中产生的研究材料及成果,如研究报告、实施方案、中期检查报告、重要变更、结题申请书、问卷、研究数据、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目前还是以纸质+电子邮箱的报送方式,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纸质材料和分散的电子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课题电子资料未能及时整理、归类,或者即使归类了但没有有效索引,最后能查找到的电子资料十分有限。部分研究成果、研究表格等电子资料甚至丢失。同时,针对某一专题,查找纸质材料工作量大,能搜索到的电子材料很少,这对课题的研究和继承、研究成果的再次开发利用都非常不利。

5.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1)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人手普遍很紧,大部分州县、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包括分管领导在内,平均大约3人。没有设立规划办的州市、县占了1/3。即使设立了规划办,兼职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本级、省级、部级等众多的课题,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管理显得力不从心,易出现“重组织、轻管理”、“重申报、轻过程”等现象。

(2)缺乏共享和联动机制。省、州市、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对课题的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实验数据等信息不畅通;对管理的课题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开展课题管理、指导工作,优秀经验共享较少;所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无法有效统计和监督。这些问题也造成管理效率比较低,针对性的指导比较困难。

(3)缺乏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管理的好差,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课题负责人,大部分课题管理制度均规定了处罚性条款,但对于按期完成研究工作并出了好成果的课题,大多缺乏奖励办法。

四、课题管理策略

课题管理应坚持“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4]。人本原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课题承担者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有效的课题管理应以课题承担者为核心,严格过程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课题承担者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课题管理更侧重于社会效益,即产生好的研究成果。单靠某一种方式或方法来管理课题是远远不够的。

1.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课题申报管理平台

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是组织管理的有力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课题申报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实现课题网络申报;二是实现立项课题的精细化管理,包括课题开题、中期检查、变更、结题验收等阶段的表格材料及成果等的网上报送与审核、研究成果查询统计、研究进度检查查询、经费管理等模块(如图1)。通过课题申报管理平台,实现课题网上申报、研究过程管理、过程成果管理等,掌握各地课题管理情况的同时,逐步积累教育科研资料库、资源库,建立起省、州市之间和省、高校之间信息互通、成果资源共享的课题管理通道,提升课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按期结项率和管理效率。管理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作为评价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绩效的有力支撑。

2.引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现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项目时间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九大知识板块之一,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源、节约项目成本的重要措施。项目时间管理的核心是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的里程碑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重大事件,是一个时间点,通常指一个可支付成果的完成[5]。在课题管理中,可将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时间点视为课题研究的里程碑。省规划办、州市规划办和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加强三个里程碑表格材料和成果的审查审核,并借助网络申报管理平台,及时提醒课题承担者里程碑时间;同时将经费管理与里程碑的研究成果挂钩,提高按时开题率和按时结项率,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采用分层分类管理,提高研究质量

分层指按申报者所属单位,分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两层进行管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题注重行动研究,立足于校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和课改,以改进实践为导向;高等教育阶段的课题立足于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两个阶段课题研究的指导内容、方法应不同。同时,从申报水平来看,对比云南省近几年的课题申报和研究情况,发现课题研究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基础教育阶段。因此,为促进不同层次阶段教育科研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研究水平,扶持和提高基础教育阶段课题研究水平,分层评审、指导、管理有其必要性。

分类指按课题类别,划分为重点招标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分别管理。重点招标课题和重点课题严要求,严格“入口”、过程和“出口”,由省规划办直接管理。其他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均授权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和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所有省规划办资助经费的课题,其结题验收均由省级规划办组织,所有课题统一归口到省规划办,以此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4.加强课题研究指导,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指导课题研究是省规划办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省规划办的研究指导性质和内容与州市级、县区级、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不同。作为省级规划办,其研究指导工作侧重面上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课题研究指导,以提高申报和研究水平为主;指导对象为课题申报者、课题承担者、各级规划办负责人和学科管理员;可采用集中培训、分区域集中检查与指导、实战观摩、专家队伍重点跟踪辅导等形式;指导内容包括选题策略、信息收集和整理、设计论证、课题组织实施、科研方法的应用、研究报告撰写、结项鉴定标准等。高等学校以工作部署为主,针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说明申报任务、申报要求、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等,重点在于提高申报量,督促研究进度。

5.建立联动与共享机制,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日常管理两级联动机制。由省与州市级规划办之间、省与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共同管理课题,突出联动管理重点,进一步明确省级、州市级、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配套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两级间建立经常性沟通机制,对课题管理过程的问题及时沟通与解决,使课题共管沟通渠道畅通;不定期组织课题管理的联动检查和交流,互相了解、借鉴课题管理模式,以此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课题研究进度、成果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网站、管理系统、交流会等方式,州市级规划办、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查询本部门所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取得的成果、结题信息,随时掌握本部门申报、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及时优秀课题管理经验。信息的共享,既有利于各部门全面掌握本部门管理课题的情况,又为各部门监督和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总结本部门的工作情况提供详细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倡平.浅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4)

一、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者可以在协会提供的课题选报内容中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或自行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并组织研究力量开展研究。

(二)申报者可自行确定课题研究持续的时间。协会课题分为1年期(短期)、2年期(中期),3―4年期(长期)三类。

(三)2011年4月开始,协会秘书处正式接受课题的申报,收到“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后一个月内发出课题立项通知。

(四)凡批准立项的“十二五”课题,在协会总课题成为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后,自动转为部级课题的子课题,不再办理转题手续。

(五)课题设立三个级别:协会重点课题、协会一般课题、青年创新课题。由申报者根据本课题情况提出意愿后,由评审专家确定级别。

(六)各专业委员会(省级研究会)独立组织的课题,经协商可纳入协会课题。

(七)除申请青年创新课题者外,申请其他级别课题的主持人应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等学校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以上,中小学校高级教师以上);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可以申报青年创新课题,主持人一般应该具备中级职称(讲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八)请申请者客观、认真地填写申请评审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根据已往经验,由于一些学校申报课题的题目过大,想研究的内容过多,要实现的目标过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水平。因此在申报时对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范围要从实际出发,建议从小的问题、具体问题入手,完整地研究解决一个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协会鼓励具体问题的研究。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5)

(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学校每年颁布《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6名。每一负责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凡已承担研究课题尚未完成,或到期完成情况不好的课题主持负责人,一般不再申请新课题。每人原则上允许承担两个课题(一项主持,一项参加)。

(三)教师依据《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确立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完成课题设计,填写《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上报的研究课题申请人资格及填表内容进行核实,然后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立题论证。通过立题论证,并由学校批准后方可确认为校级课题。

(五)学校每年在已经立项的课题中遴选优秀课题申报区、市级课题。

二、课题实施与管理

(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先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统一编号,然后在20天内与课题负责人签订合同书,双方就课题实施和应承担的责任各自作出保证。

(二)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中期检查,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根据需要对有关课题进行不定期抽查。各课题组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做好中期总结,填写《奉贤中学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和给予必要的处理。

(三)经批准后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修改研究内容、进度、技术指标和变更研究人员,必须提出书面报告。校级课题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区、市级课题上报区科研室审批。未报告或已报告而未经批准的各课题组不得随意自行修改或变更研究计划。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定期出版《教育情报》,为课题研究提供情报资料。

(五)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定期邀请教育教学科研专家来校指导。

三、课题结题

(一)课题研究终结时,课题负责人应整理好相关研究资料,并填写《课题终结登记表》,向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提出鉴定申请。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课题鉴定,并及时将课题结题材料整理存档。

(二)对因客观因素确定需要延期的课题,负责人必须在计划结题期限前3个月提出申请报告,经考核审查后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一个课题只能申请延期一次,且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

(三)学校定期举办科研论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四)学校定期组织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

(五)继续办好校刊《教研新圃》,并积极向区、市有关刊物推荐优秀科研成果。

四、奖励与惩处

(一)奖励

1、正式立项的校级课题,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1)校级重点课题400元,一般课题200元。

(2)区级重点课题1000元,一般课题600元。(包括市级条线课题)

(3)市级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

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不足学校所规定的标准,由学校补足;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按实际经费使用。

课题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研究资料、复印资料、召开小型研讨会议等。课题立项时下达一半经费,通过课题鉴定后下达其余经费。

2、凡按期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负责人,可优选申报新课题。

3、对在研究工作中表现突出,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个人,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向学校提供情况,作为评优、晋级、晋职的参考依据。

4、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惩处

1、未按合同和科研计划要求正常开展课题研究,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课题负责人视情况给予警告,冻结其科研经费,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新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6)

首先,我们以学校主课题的研究为抓手,培养课题研究骨干队伍,拉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学校主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为例,该课题立项后,我们通过积极发动,让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团体及教师个人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相关的子课题,组织召开多次总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进行反复讨论与筛选,最后由学校教科室进行协调,形成了8个骨干子课题组,然后让教师进行重新确认参与到相关的子课题组中。这样,子课题来源于教师,并通过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过程,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同时我们积极推荐这些子课题申报不同层次的立项,组织与指导好这些课题的研究,培养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拉起一支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凸显,吸引了我校更多教师的积极响应,加入到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课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我们及时指导和帮助每年入校的新教师申报个人子课题,加入到课题研究中,目前本课题共建立有各级子课题16个,其中吴江市级十一五课题3个(已顺利结题),苏州市级十二五课题2个,江苏省级十二五重点课题2个,部级十二五子课题1个,校级课题8个。截止2011年底,课题相关文章发表33篇,获奖52篇,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征文比赛入选论文10篇,其中在中央教科所《科研简报》中发表6篇。

其次,我们以机制作保障,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制定了《盛泽中学课题管理制度》、《盛泽中学课题组成员职责》等规章制度来规范课题研究,聘请11名教研组长担任兼职教科员,吸收16名教科研积极分子成立教科中心组等形式来引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我校经教代会通过,出台了新的《盛泽中学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增设课题研究奖,对能够顺利结题的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奖励,同时提高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奖励力度,并实行两月一考评、两月一发放的办法,使奖金及时兑现。这样,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 做好服务,加强管理,让教师能做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

作为高中,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许多教师虽然想做课题研究,但整天为X埋头苦干,以至于教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方面处于弱势,基于这种现状,我们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规范细致的管理,让教师能做、会做、做实、做好课题研究。

以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为例,收到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十二五”课题申报的相关文件后,在校长室的支持下,我们立即进行了发动工作,在学校OA系统进行,并通过网络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全体教师,组织教研组等教师团体向学校教科室积极申报,对申报课题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指导选择课题名称、准备申报材料的具体方法与要求,由OA系统及时接收、审核和回复申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让教师修改,然后进行初选,对初选入围课题的课题组负责人再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经过多次上下反复,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方案和申报材料,最后通过协调与平衡,推荐部分优秀课题进行上报,那些没有被推荐上报的课题,作为以后其他课题申报的积极后备。

这样,我们在学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有1项江苏省教科院立项为规划课题、1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重点课题、1项被江苏省陶研会立项为重点课题、1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教研组等教师团体的课题有2项被上级部门立项为部级子课题、2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规划课题、2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重点课题、2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规划课题、6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规划课题,3项被吴江市教科室立项为重点课题、13项被吴江市教科室立项为规划课题。

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的同时,我们指导好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双月刊《科研资讯》向教师定期课题相关学习资料、课题研究信息与要求、课题研究成果等,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推行“课题研讨课”项目,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在校刊《盛中教育》中开辟“课题研究”栏目,及时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并推荐上级刊物发表及参加论文评比,使课题研究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3 多方推进,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科室以重实施、重过程、可复制、能应用的课题研究原则,指导教师做实课题,做好课题,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实现课题研究价值,取得可喜成果。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94)以书面通讯形式顺利结题,我校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以网络化形式顺利结题,被苏州市教科院、规划办鉴定为良好(吴江市获此殊荣共24项)(省略/show.aspx?id=2968&cid=102)。我校苏州市“指导自学”课题《指导高三学生按需有效自学的实践研究》以网络化顺利结题,鉴定为良好,并被评为苏州市网络化管理优秀课题(吴江市获此殊荣共7项)(省略/list.aspx?cid=116)。我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省略/show.aspx?id=2975&cid=103)顺利完成中期评估。我校教师44项吴江市十一五年度课题顺利完成结题工作。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校教师近90篇、获奖论文近80篇,获奖课例近20篇。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7)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部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 4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 ]。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 2000 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 2006 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 7 章共 30 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部级课题由教育部或部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部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 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 2009 年对 17 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部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 4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8)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内涵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包括教育科研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技能、教育科研的观念三个方面。

教育科研的知识,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成败与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科研素养;教育科研技能,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将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能力、科研规划与设计和组织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教师的教科研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要求教师从自己身边寻找问题,并通过研究能够有成效地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科研的观念,包括问题意识、科研意识、理论意识、钻研精神、严谨治学、合作态度、开阔的视野。

课题申报书中反映出的教科研素养问题

笔者在管理区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过程中,审阅过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申报书,近期又审阅了上一年度144个课题申报书,其中所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

第一,大多数教师在课题设计论证中,没有提及该课题的理论依据;即便提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仅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已。

第二,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操作错误。不管是否需要都会列出调查法或调查问卷法;是全样本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全无涉及。可见,教师对调查法的理解和使用是片面和错误的,不可能实现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的名称罗列,层次混乱。如观察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罗列在一起。再比如,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并列在一起;还有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罗列。这种研究方法罗列的混乱,也反映在课题研究思路上的混乱。还有的课题根本没有列出研究方法,仅仅是叙述工作步骤。

2.选题难于切中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申报的课题名称是《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其实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有差异的。如果能针对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应用一定的教育理论,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但是教师找不到这个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了这样一个专业人员研究的课题题目。这反映出教师欠缺发现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能力。

3.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不当。参考文献反映课题申报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教师课题申报书中所列“参阅的主要文献”数量过少,有的仅列了两项。

关于参阅主要文献的资料的形式,教师有很多错误的写法,如文字,网站、网络,学报。正确的是:书籍(名著要籍、专著、教科书、论文集、手册、辞书、工具书)、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文章(新闻报道、通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统计报告、教育档案(教育年鉴、调查报告、会议文件、资料汇编)、非文字资料(图像、声音)。“报刊名称”错误的有:百度、豆丁。严格来讲,它们是不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的。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找不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差。课题申报书中“主题词”填写混乱,也反映出教师不能准确地检索文献。一般在网络数据库中会通过输入主题词、标题、关键词等来搜索文献。主题词确定混乱必然造成文献搜索困难。不懂得“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关系”使得教师在文献检索时,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献。

第三,对已有文献缺乏分类、整理和判断。课题论证设计中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实际上等于一个简短的文献综述,其中应该包含该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144份课题申报书,很少有教师在此界定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空泛,所谓的述评,其内容与其课题的研究点,逻辑上还差很多层次。

4.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

课题申报书中的主题词是根据研究内容而设定的。不会确定主题词,或是确定错误,不仅影响到文献的检索,更说明自身没有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方案设计的失败。很多教师在课题申报书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手段、途径”这部分,填写的就是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路线是问题与假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工作的行动路线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很多课题申请书,甚至开题报告中,都是在叙述该项工作的进行过程,阐述工作的亮点,而非研究的切入点。

教师教科研素养存在问题的归因

1.教师教科研的泛化导致对教师教科研要求的降低

虽然教师的教科研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有差异的,在文献研究和研究方法上不能以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但是“过于强调教师教科研与专家研究的差异将导致教师研究在学术价值上的自我贬值、在研究地位上的自我边缘化、在研究过程上的作茧自缚”。(高远才,2010)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简单规则和操作程序,才能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更加持久的研究热情。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不少,课题也挺多,但是对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标准降低,导致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在持续的教科研中获得能力水平的提高。

2.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

职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的培训。职前,本科生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本科阶段仅是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关于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有些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过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和一定的研究经历,但是进入教师岗位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淡漠减弱。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

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措施

面对教师教科研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教科研方面的培训,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应该重视教育科研意识、方法和观念的培训。

第二,规范教科研活动,尤其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进行管理和指导,最直接的机构就是区县一级的教科研机构。区县教科研机构应通过对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与指导,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从课题申报开始,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年度检查一直到结题验收,过程性管理要规范。避免有申报立项,没有开题论证,没有中间的过程研究,最后编纂一个结题报告就结题的现象;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研究方向偏差,使研究的内容与申报的课题不相符合,或者是所做的研究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的现象。

在区级课题的申报阶段,只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就可以批准立项,保护和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立项课题把教师带到课题研究中来。在开题论证阶段,规范开题过程把好开题论证这一关,必须让课题负责人和整个研究团队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论证清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只有论证清楚才允许其开题。在后续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阶段,严格按照开题论证的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总之,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而言,做一个规范的课题研究,要比做众多不规范的课题研究,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9)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完整严密的课题申报及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是完成一项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简称为“报”课题。在这一部分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具体包括两个“是什么”和三个“为什么”。

一、说明本次课题研究选的是什么课题

(一)选题的方法

1.问题筛选。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大量有待探讨分析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从中选取研究价值明显、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2.问题升华。对长期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而言,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早已摸索出了不少经验。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并加以提炼升华,使之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其中必然还要求回答一系列问题,这样以来一个个研究课题便出现了。

3.资料分析。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科研课题,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可供选取的研究课题。

4.实践分析。通过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5.灵感转化。教育工作者及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时候脑海里可能会突然产生探索研究某一教育问题的灵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个灵感并及时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则可能产生一个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1.需要性原则。它是选题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确定课题,使科研能够真正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服务,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服务。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科研课题的关键,它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科学性原则的要求除了指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外,还指选题必须具有科学价值。

3.创造性原则。即要考虑新课题的确立及其最终预想研究成果是否能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否对教育科学的进步有所贡献。

4.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原则,一是针对所选的课题看研究者及所属研究团队有无研究能力及占有相关必备研究资料、实验经验、实验设备等条件;二是看课题研究最终研究成果有无实际普遍推广价值。

5.实用性原则。科研的任务是造福人类,教育科学研究要为地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注重效益主要是要预计课题自身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三)课题的选取与最后确定

选定研究课题的进程大体包括:首先,初步提出笼统的研究课题;其次,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进行大略的调查了解,以确定该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再次,查阅有关资料,弄清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所用手段、所遇障碍;最后,根据主客观条件定下具体研究课题。

确定课题是进行教育科研最关键的一环。具体选择课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紧密结合国家教育的大形势;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学校的特长和优势;理论性课题与实践性课题相结合,以实践性课题为主;周期较长的课题与周期较短的课题相结合,以周期短的课题为主;整体大课题与单项小课题并行,以小课题为主。课题的确定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方法:课题要面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题要针对实际而富有实用性;课题要有新突破、创造性;课题要从当地主客观条件出发,具有可行性;课题要考虑研究者的工作特点和知识结构。

二、说明本次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是课题申报环节要解决的第二个“是什么”的问题,即破题。初步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比较空泛、笼统的,在真正开始研究时,需要对构成这一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从而使最初提出的问题具体化,抓住关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破题在课题申报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新课题的选择与确立是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独立作业,课题研究的进行也需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脉络,弄清楚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帮助课题研究参与者更为清晰、有效地把握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与实施步骤。课题研究后续工作的开展如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等也应围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破题是让课题研究参与者更为深刻准确地把握本次课题研究活动及宗旨的关键。

三、阐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

这是课题申报环节要解决的第一个“为什么”。选题是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科研工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规定着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点来探讨:①本次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这是被前人所忽略的当前研究的空白地带,是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②本次选题是前人研究或者阐述过的,但是又没有阐述论证得足够全面,需要继续加以丰满,甚至需要在前人所提出观点之上进行寻疑,并加以驳斥;③论述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现实紧迫性,所选取研究课题必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论述为什么能选这个课题

这是课题申报环节要解决的第二个“为什么”。选题是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能否成立还要看课题研究参与者对所选课题的理解把握是否深刻、透彻。论述为什么能选这个课题,即深入分析此项新课题确立和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研究可行性的分析是选题必须考虑的问题,任何课题研究的进行都要以当前所具有的课题研究条件作为考量,如人力、物力、前期有关研究成果等。课题研究可行性探讨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选题,必须考虑将要遇到的困难,如理论、技术、资料、各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

五、阐述为什么能够做好这个课题

这是课题申报部分要解决的第三个“为什么”。阐述为什么能够做好这个课题,即分析新课题确立研究的操作性。课题研究的操作性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也是紧密联系的,课题研究开展初期需要合理完整的课题设计作为指导,包括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具体划分板块等。其中,课题研究思路主要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此科研课题准备怎样开展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的选取及研究方法设计对课题研究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的选取设计直接决定课题研究是否能顺利开展,并于最终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开展的支撑,良好的研究设计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与行动框架,可以为课题研究成果的取得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六、“报”课题的具体要求

(一)“六个不能少”

1.选题缘由不能少

具体指课题申报选题部分应包含四大背景:时代背景,即选题的应然之态,课题研究的理想走向;现实背景,即选题的实然之态,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现实困境;研究背景,即相关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现在所拥有的文献资料,当前研究现状;特殊背景,即课题研究参与者之所以一定要做这个课题的独特的研究背景及重要缘由。

2.文献综述不能少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新动态、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课题研究的前期资料。

3.研究依据不能少

科研课题研究的进行必然要寻求一定的研究依据。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主要是阐述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现实依据则主要负责阐述开展该课题研究现有相关课题研究状况及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支撑。现实依据也同样包括课题研究开展的技术、方法、资料支撑等。

3.研究设计不能少

科研课题确定之后,就要进行课题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对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全过程的设计,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最后形成研究方案。具体包含九大设计:目标设计、任务设计、框架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工具设计、过程设计、成果设计、经费设计。

4.研究成果不能少

课题申报表的填写要包含课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研究成果的撰写表述可为科研选题的确立提供有力保障,一项课题研究如果无法让人看到它可能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无法得到认可的。

5.研究团队建设不能少

课题研究团队的建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要建构三大团队:研究设计团队、研究操作团队、研究写作团队。各课题研究团队的明确分工、协调一致及共同努力也是一项课题研究顺利适时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六个很重要”

1.选题题目很重要。选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选题最终得以确立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是极为不易的,其中选题题目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好的选题题目可以为选题的确立提供更好的支持条件。

2.问题假设很重要。好的问题假设直接关乎科研选题及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的呈现。

3.研究计划很重要。课题研究计划直接关系科研课题开展的全部过程与程序,是指导课题研究进程的重要步骤。

4.研究框架很重要。框架为支撑,一个好的选题能否被确立为科研课题,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良好成果,课题研究开展极为重要,课题研究框架便是支撑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5.研究分工很重要。课题研究的开展必然需要众多研究人员的参与,研究团队的建设便是有力保障,各个研究团队的建设及其分工协作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分工合理才能使课题研究更有效率,取得更好的成果。

6.研究特色很重要。课题研究选题环节便要注意创新性原则,选题应有创新性,同时课题研究具体过程也应凸显其研究特色,具体表现于课题研究的每一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学斌等.高校科研课题申报及管理探讨[J].科技·人才·市场,2003,(1).

[2]陈小健.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5).

[3]李新荣.质量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核心[J].科技管理研究,2003,(1).

[4]俞建飞,毛卫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控制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4,(2).

[5]尹发跃,王宏杰,余戎等.如何写好项目申报书[J].中国研究生,2004,(6).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10)

引言

科研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纷纷设立了院级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设立院级课题,是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重要举措。 院级课题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和引导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自主开展跟踪性、探索性、原创性、前瞻性研究,为全院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特别是为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积累科研经验以及职称晋升等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院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对院级课题存在认识不充分、管理不规范、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院级课题的现状分析

院级课题是指由学校资助、研究者在选题范围内自主确定的科研课题,一般分为招标课题、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以课题的重要性和申报书的质量择优确定课题类型。院级课题选题一般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者可根据实际研究进展情况延迟。申报院级课题对职称、职位等没有硬性要求,凡是学院的教职员工均可申报。课题的经费来自学院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和教师自筹经费,每年视情况确定资助课题数和每个课题的资助额度。

随着科研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及青年教师职称晋升人数的不断增加,院级课题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青睐,申报及立项的数目逐年增加,质量也有所提升。以作者所在的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2012年申报院级课题共21项,立项14项,2013年申报数量共32项,立项22项,其中主持人职称绝大部分为讲师及以下,课题选题均以学院的教学改革、管理创新、制度完善等为出发点,对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院级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院级课题起步较晚,所以在课题申报、研究、管理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申报,轻研究

很多教师很重视课题的申报,在申报初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研究队伍,课题申报书写的很完美,但是一旦课题立项,则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有的教师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投入精力从事课题研究。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职称评定,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2、 重文章,轻实践

院级课题应该立足学院的教学模式改革、管理制度的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可很多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研究,把重点放在上,而没有立足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发表的论文也只是跟课题内容相关,并没有通过实践得出研究结果,有相当部分不过是披着课题外衣的资料堆积或是知识复制,以致于课题结题后没有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带来任何的影响。

3、重利益,轻质量

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科研做为教师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院级课题对于教师完成科研任务、青年教师职称评定等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有些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科研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完成科研任务所得的报酬也相应提高,在这种格局下,院级课题有时被扭曲成利益转换的庞大机器,只要能够申请到一个院级课题,课题经费、专业地位、职称评定、个人荣誉等都随之而来,有些获得课题的人通常都会匆忙完成一个课题,以便开始申请新的课题,而课题研究完成的质量却往往被忽视。

4、重立项,轻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在课题立项阶段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教师申报的课题会组织校外专家组进行评审,但课题立项后缺乏对课题中期及后期过程的正确监督与管理。而在课题结题时出于对教师的保护和鼓励,一般都能顺利结题,即使有个别做得比较差的也只是暂缓通过,稍加修改后同样可以顺利结题,这也必然造成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5、重成果,轻转化

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人员往往只以结题为最终目标,只重视课题研究研究目标的完成,一时课题结题后便没有将成果进一步转化。因此,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三、提高对高职院校院级课题的认识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院级课题的重要性,要确实从学校实际及教师教学改革方面为出发点,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教师及学院的科研水平。

1、院级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院级课题研究深度与广度虽然比不上省级、部级课题,但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却一样。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需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确定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标,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有用的知识体系,并积极与课题团队成员进行交流,从而获取更多的研究经验,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申报省级乃至部级课题做好铺垫。

2、 院级课题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科研信心

信心在科研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层次低、科研高不可攀,特别是课题研究,更是无从下手,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总认为自己水平低,做不出什么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院级课题从申报、立项、开题、结题等环节都要求非常规范,通过院级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能够有效的增强教师开展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的信心。

3、 院级课题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意识

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把完成学院规定的科研考核任务和评职称做为科研的首要目的。因为科研考核、职称的高低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职位的晋升紧密联系,所以青年教师往往只是需要的时候才勉强拼凑几篇文章,而没有树立科研型教师意识,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青年教师科研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院级课题的设立,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对院级课题的研究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4、院级课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职业学校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仅凭感觉和经验是不行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加大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力度,实现“教育科研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院级课题的设立使更多的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做到一边做课题一边实践,从实践中产生课题,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能够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引导教师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实现自我发展,不断改善实践行为,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5、院级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稳定的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是指不同类型的研究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组成的科研群体,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从事院级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标,教师往往会组织一个合理的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待课题完成后,由于有了相互合作的基础和经验,在申报省级课题和部级课题时,团队成员往往又会再次组合,向着下一个目标奋斗。因此,设立院级课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也更容易出成果。

6、有利于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院级课题研究的大多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院级课题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学校现状,紧跟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将新知识和新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中,形成了理论水平高、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日常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在高等职业院校设立院级立项课题将在高职院校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院级课题的设立营造了学院科研氛围,培养了科研团队,推动了学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促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高职院校院级课题作为教师科研平台,存在不少的问题急待解决。如怎样引导没有科研经历的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怎样通过政策来保证科研平台资源的合理配置。怎样将院级课题逐步过渡到与企业、社会联合立项等,是高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要加以正确引导和监督管理,才能真正使院级课题为教师服务,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龚中良.高职院校院级课题对学院科研工作影响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1)

[2]张敬贤.论“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根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年19期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篇(11)

一、总体要求

请各高等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认真组织校级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加强省级教改课题管理指导,保证匹配经费落实到位。

通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形成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新亮点,不断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2009年教改立项课题申报

1.立项数量。今年共立项建设省级教改课题300项,其中省重中之重课题10项、省重点课题50项、省一般课题240项。均在校级教改立项课题中择优建设。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立项课题不再重复申报。

2.申报限额。今年教改立项课题紧扣《2009年教改课题立项指南》,仍实行限额申报。“211”重点建设高校及综合性大学每校限报6项,其它本科院校每校限报4项,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3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每校限报1项。另外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限报4项,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会与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各限报3项,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与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各限报2项,省高教学会限报1项。其中,推荐重点课题不超过推荐名额20%。

学校应组织专家择优遴选,公示推荐。研究会应紧扣相关工作特点,整合多所高校研究力量,并经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论证后推荐。

3.立项建设。依据《*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办法》,科学公正,择优建设。获选的省教改课题由学校按要求负责实施,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省重中之重课题和省重点课题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我厅将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三、20*年教改立项课题结题

1.结题项目。今年将对20*年立项建设的300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鉴定结题。其中7项省重中之重项目由我厅组织鉴定;50项省重点项目由我厅与相关高校共同鉴定;243项省一般项目由我厅委托相关高校组织鉴定。

2.结题办法。依据《*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鉴定结题办法》组织鉴定结题工作。请有关高校认真做好课题项目鉴定结题工作,认真填写“*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或《*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书》。课题鉴定工作原则上在2009年底前结束。

四、2009年教改立项课题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2009年教改立项课题须报送以下材料:

⑴《*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请表》(1式8份);

⑵相关证明材料: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近三年内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与课题有关方面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正式出版或发表的论著目录复印件(1式1份,按序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