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物流金融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8:25

物流金融的特点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1)

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转变的“新常态”下,银行业已经告别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三高”时代。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企业杠杆率仍然高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在1.5%以上,利润空间不断被侵蚀;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金融脱媒日益加剧、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正不断挑战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与结算中介的地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已经过去,旧的“发展红利”正在消失,普遍性增长机会不断退出,同质化经营模式不可持续。

城商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机构之一。然而,城商行发展仍简单粗放、差异化思维落后,差异化产品不足、差异化服务缺乏。发展战略同质化、片面化、短期化现象突出;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不足,产品设计雷同,产品功能、服务流程、收益方式相似,缺乏机构特色;产品服务落后于市场需求,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多元化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社区金融、科技金融的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

众多挑战导致其原有的网络优势、网点优势、地缘优势及人缘优势不再明显,边际效应递减,必须加快发展转型,差异化发展是其必然选择。一是差异化经营是城商行发展的初心。城商行旨在做错位竞争的特色银行,找到适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业务发展空间,助推拓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城商行在与大中型银行竞争中处于劣势。城商行在规模、人力、资源、产品、技术等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实力的差距倒逼其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只有立足地方,弥补大中型银行不愿意覆盖、难以覆盖的金融服务需求,才能健康生存。三是行业竞争加剧,买方市场形成推进城商行加快差异化发展。不同收入群体的出现和分化要求银行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便捷性要求和良好客户体验已成为影响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

郑州银行――差异化发展路径上的探索者

在“商行大特色、支行小特色”的倡导下,郑州银行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将商贸物流银行建设作为区别同业经营特色的显著标识,以更好地服务当地、服务小微、服务居民。

郑州银行深入分析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特征,结合区位优势与商贸物流业发展前景,在细致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商贸物流银行。一是区位优势奠定了基础。郑州是“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汇区域。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均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主线持续得到落实。二是产业优势提供了支撑。国务院、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在多项文件中提出,全省应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O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将郑州建设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内陆航空港。区位优势为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大量货品在此集散,中小企业众多、商贸物流业发达,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占据较大比重。三是政策环境推动了转型。2011年,城商行跨区开设分支机构暂停,促使城商行调整战略经营定位,回归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创立初心,不断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商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定位,塑造特色。

郑州银行差异化发展效果显著

郑州银行立足区位优势,依托地方经济,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功能齐全、网点众多的优势,将差异化经营看作自己求发展、求份额、突破市场坚冰的出口,以“客户导向、创新驱动、专业化区域精品品牌银行”为发展愿景,致力建设成为一家商贸物流银行。

一是定位实现差异化。商贸物流银行坚持服务当地的区域定位,对当地市场进行了深度细分和深入挖掘,有效梳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构建特色化商贸物流平台,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形成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链条,专注于成为一家立足本土、独具特色的城商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成体系的运作模式。通过构建商贸物流银行平台,充分结合商贸物流应用场景,为每一家商贸物流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融资、理财等服务,同时也欢迎各个平台接入,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通过“建特色、创精品,走市场、进社区,访企业、挖需求,创产品、提服务”的做法,植根本土,做深、做透商贸物流企业,真正成为商贸物流企业离不开的“贴心行”和“伙伴行”。郑州银行不断完善商贸物流银行顶层架构设计,制定相关品牌战略,确立了初、中、远期目标,以及贸融、物流两条核心客户链条、线上线下两种获客模式,并对产品体系、科技体系和组织架构等进行了深层次梳理,完善零担物流、现代综合物流业务模式,确定了多家商贸物流特色支行。商贸物流银行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展贸易金融、物流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做出了特色与差异;调查清楚全省重要商贸物流企业客户发展情况,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其市场需要,进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二是形象实现差异化。2005年,郑州银行开始初步探索商贸物流银行这一特色模式,为河南长通物流公司量身打造了一款集支付、消费、结算、综合理财于一体的特色卡“商通卡”。这张卡是国内物流业首张银企联名卡,开创了国内银行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的先河。截至2015年年底,商通卡发卡量超过10万张,卡内余额10余亿元,交易笔数近百万笔,并为郑州银行带来了数十亿计的储蓄存款。2011年,《郑州银行2011~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中将商贸物流银行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作为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012年,郑州银行全面推进“特色郑银”建设理念,对商贸物流银行的内涵进行延伸,并积极探索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模式,调整组织架构和流程,完善和创新商贸物流产品体系。2016年,《郑州银行2016~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将商贸物流银行建设成为全国银行业的标杆。

郑州银行建设商贸物流银行方面的成功探索,使其获得了2006年中国“最佳物流银行”称号,并在全省树立了服务商贸物流企业的标杆,凝聚了大批省内商贸物流企业客户,培育了优质客户,为其带来了融资和发展双便利,为自身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截至2015年年末,郑州银行商贸物流客户约1.3万户,商贸物流类信贷业务余额273.94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比重高达29.06%。商贸物流银行特色已成为全行重要的发展增长点。

三是产品实现差异化。商贸物流银行持续探索新型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模式,逐步打造以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进一步整合“鼎融易”等相关业务平台,融合供应链金融和物联网金融,构筑有效的发展路径,形成真正的差异化、特色化产品。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业务、国内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预付款融资、订单融资和“免费供”“商付通”等六大类别、29个子产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保付通”“全流通”“易Z通”“标准仓单”四大类别、15个子产品的商贸物流金融产品体系。同时,围绕商贸物流领域客户需求不断加大产品创新,不断开发针对性、特色性的产品,满足了商贸物流客户经营周转需要和特色需求;充分利用与物流企业合作推出的特色行业金融产品拓展市场;根据物流园区产业集群企业的特点,制定担保方案,如园区担保融资,园区内物流企业联保融资等。

四是服务实现差异化。商贸物流银行根据商贸物流企业特点,在对其进行融资支持的同时,利用银行平台物流功能优势,与其进行深度合作,功能互补、价值共创。对商贸物流企业客户由单纯的审查审批变为金融服务方案的审查审批;在公司业务部下成立了商贸物流中心,推动产品研发以及营销推广,并推出集“云物流”“云仓”“云商”“云交易”和“云服务”于一体的“五朵云”工程。其中,“云物流”线上整合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企业从“揽货”到“签收”的全链条管理,为物流企业用户提供综合化、一体化的服务;“云交易”为平台客户提供7×24小时国内外结算服务,包括资金的归集、清分、划拨服务等;“云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城商行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郑州银行差异化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商行差异化发展应充分发挥立足当地、立足居民、立足地方经济的独特优势,挖掘自身优势,找到适合的业务发展空间,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战略;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助推拓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做错位竞争的特色银行,打造自身品牌。

明确的发展定位。在发展定位上,城商行应充分发挥“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坚持专注当地,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并根据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城商行应深入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行制宜,加快发展战略重点转型,将有限的资源专注在擅长的领域;应充分利用当地人脉资源, 增强对客户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的了解,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有效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形成格竞争优势;应专注于服务特定行业的客户,并将业务做精、做专、做细、做透,产生品牌效应和特色,做到在产品和业务、服务对象及网点选择上差异化,凝聚特定的客户群;应进一步发展多种差异性核心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市场定位上,城商行应围绕大中型银行意愿不强、覆盖不到、微型银行能力不够的领域,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应向县域和乡镇延伸网点和服务,增加对金融服务薄弱领域的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弥补金融服务短板,努力做深、做细、做透本土市场;应整合金融资源,重点发展三农金融,小微金融、扶贫金融、社区金融等,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科技型、创业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在客户群体上,城商行应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进行明确的市场细分,根据不同客户的行为偏好和需求实际,提供更为专业化、差异化的零售金融产品;要加大“条、块、链”营销开发力度,纵深挖掘重点客户上下游客户集群,力争将客户范围覆盖产业链的供应商、生产商、服务商、批发商、销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应结合互联网技术,布局手机银行市场,创新客户交易体验,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增强客户黏度。

准确的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应以零售业务为主,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融资、理财、资金管理等综合;应提供全链条金融产品,围绕企业和个人的全生命周期,适应其多元化需求,开发实惠、简捷、透明、安全的专属金融产品;应加强产品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金融产品,提供性能更佳的产品,开发模仿难度高的产品,减少同质化产品。

特色的经营模式。城商行应针对特色行业、特色领域,打造特色专营机构,建设特色支行等,发挥自身特色;应打造聚焦特定产品或行业及客户维度的事业部制,围绕部分高端客户、新兴市场和特色业务,构建相对独立的专业化业务单元,打造前中后台定位明确、责权利统一、纵向垂直管理、横向协同高效,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事业部制管理架构和经营模式。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2)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02

2015年3月,总理提出“互联网+”这一跨时代概念,社会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内涵进行了延伸。“互联网+”时代背景是指把互联网带进物流金融领域,是互联网和金融产业互相融合的演变过程,也是未来金融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1当前物流金融存在的不足

11重复质押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金融存在着重复质押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质押的动产没有统一的登记记录,银行之间的质押数据互不共享,一些企业就利用这个缺陷,把某一项质押产品在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二次或者多次质押,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动产质押的风险。

12被动盈利问题

物流企业存在被动盈利的问题。物流金融业务操作环节非常复杂,涉及金融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而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在规模、资金、人才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并不是在主动的位置,而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只是作为监管方存在,并且在代收款中也只是赚取了手续费的盈利,获得最终的盈利很少,处于被动的盈利状态。

13银行和企业间信息化沟通低的问题

银行和企业间存在着信息沟通比较低的问题。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方的金融机构和监管方的物流企业一般都需要对质押物的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信息系统。可是,这两个单位之间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沟通,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系统自动化对接,因此,监管的效率就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也同样低下。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特点

21结算电子化

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第三方支付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5年网络购物用户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逐渐提升,其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362G,是2011年的21倍,并且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直接接触了买卖双方,为他们提供了代收款和垫付款等物流结算服务,而第三方支付方式更具安全性、快捷性等特点,已经慢慢取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为此物流结算呈现了结算电子化的特点。

22质押物虚拟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虚拟化的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银行卡、电子钱包等不同形式的电子货币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支付方式。同样,物流金融中的仓库单据、应收货款、应付账款等质押单据都由纸张变为虚拟化和电子化,物流企业只用对信息系统进行确认和监管,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并且确认质押变得更高,监管的成本也更低、更安全。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也更加具体透明。质押物虚拟化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拓展了物流金融的业务。

23服务平台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进了网络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了由银行等机构为主的传统金融服务。当前的物流企业在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中直接连接着交易双方,因此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的优势来开展物流金融的增值业务,促进物流金融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只在某一个环节中具有优势,未能建立统一的物流平台,因此,物流金融具有服务平台多样化的特点。

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

31考察贷款的企业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首先需要全面考察贷款的企业,充分地分析贷款企业所处的行业,规避高风险行业。其次准确地评估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信用度,全面掌握贷款企业的资源信息。并利用互网络平台优势,详细地了解贷款企业的历史信用资料,以此避免与信用度低的企业合作。

在全面考察贷款企业的同时,也要关注质押物的信息,因为这关系到贷款企业在未来是否愿意还贷。因此,需要注重质押物的评估,从而选择正确的质押物。那么如何正确地评估和选择质押物呢?首先,应该确认质押物的合法性,贷款企业必须向银行提供物流企业、互联网平台等相关机构确认的货权凭证,辨别货权凭证的真实性,并能够明确货物作为质押物的合法性;其次,银行可以依据易变现、可控制、可计量这三个原则来选取合适的质押物,并且这个质押物最好便于保管且流动性好;最后,银行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对质押物历史和现阶段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调查,以确认质押物的实际价值,并设定一定的价格波动警戒线,动态调整贷款企业的保证金,从而防范贷款企业质押物市场价值波动过大。

32加强业务运营管理

信息的传递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营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做好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会员企业之间的沟通工作。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工作的时候,才能及时传递信息,防范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其具体操作表现为:第一,物流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各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求对货物进行监管,使各方的权利义务得到明确分配;第二,贷款企业在货物提货和换货时,必须出示银行的相关指令,尤其是在换货的时候,贷款企业必须提供货物数量、质量品质等信息证明,并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回银行;第三,为了避免在质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必须要求贷款企业对其进行投保,分散质押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33银行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规范业务流程

银行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规范业务流程,以此来防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首先,银行需要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统计分析物流金融业务中的物流企业数据,优化自身的信息管理平台,从而满足贷款业务的要求,降低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在改善自身信息平台的同时,银行也应该选择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作为合作伙伴,以此减少监管货物过程中的风险。目前,物流金融行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业务模式也各有不同,这造成了操作过于烦琐,从而不能有效地防治银行贷款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统一合同范本,以此来降低操作问题带来的风险。

4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能够为物流金融企业带来更为科学的监测和防范,使物流企业能够创新物流金融模式,并有效地防范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参考文献:

[1]邹裔忠,邓焱竺“互联网+”时代物流金融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3)

一、物流银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无论其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发展如何,这一难题都会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首先我国中小企业成份多种多样,有乡镇企业、科技企业、国有工商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自筹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得较大,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明显偏小,有价证券微乎其微。再次融资市场方面,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票据市场都还存在很多空白,同时相关的法制还不健全,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则表现为企业“想贷贷不着”、银行“想贷不敢贷”。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4)

中图分类号:F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204-02

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经营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实际上是当前很多市场经济当中的难题,很多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完备的市场当中,很多中小规模的企业仍然相对比较难获得各种类型的融资。从根本上看,是因为很多刚刚发展的中小规模企业仍然没有充分的信用记录,普遍都缺少充足的抵押物,这些都导致这一类型的企业在融资上遇到瓶颈。因此,对于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控制,成为了各种类型金融市场顺利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简析

物流金融是最近一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金融模式,但是对于物流金融仍然没有学术性的规范,一般而言,从广义角度分析物流金融是物流运营的整个过程,包含了金融产品的应用,整合资金和信息等,重点是在于物流运营过程当中重视对资金效率的应用。这种过程当中,金融业和物流业是互相之间产生积极影响,对于金融市场或者物流市场都是一种新兴的产物。在当前的市场发展而言,物流金融主要有以下的运作模式:第一种运作模式,是通过仓单质押的方式进行运行。融资类的企业将货物质押在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仓库里面,然后凭借仓单进行融资行为,银行等融资机构就可以充分根据仓单上的货物进行估值以及放款。从这个形式上看,相当于融资企业将权利进行质押,有直接的仓单质押模式,也有一种融资模式是先票后货。第二种运作模式,主要是以具体货物进行质押,这是一种实物质押。融资企业将实际的货物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当中,然后获得相关的货物款项。一般而言,银行要基于一定的了解掌握,特别是对于实物的具体状况等的了解,才能够允许融资企业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申请贷款。第三种运作模式,主要是保兑仓的模式进行物流金融运作。保兑仓主要是由经销商向银行等融资方提供相关的保证金,才能够开出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当货物抵达仓库之后转变成为仓单质押的模式。第四种运作模式,呈现为物流保理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货物的供应者和出口者互相之间维持的一种契约关系,从这种契约出发,让货物相关方将合同所发生的应收账款转给保理方,由保理方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比如贸易过程当中的融资,催收应收账款,或者是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其他的一些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还包括了垫付货款、统一授信等。这些方式实际上都在很大程度上鼓励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且为物流产业相关的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金融渠道,让物流金融可以更加成熟服务物流相关的运营者。

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基本分析

物流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并不是具备悠久的历史,对于金融行业以及物流市场而言还是一种新兴的产物。不同的风险主体其面对的收益状况也是有所不同的,资产的不断流动,物流金融行业也可能出现信用贷款业务经验上的不足状况,加上风险管理上可能出现的方法不当问题等,这些都可能从实际上造成物流金融形成客观上的信用风险,特别是最为需要面对的就控制方面的问题。信用风险问题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当中都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更为深入的关注,但是对于物流金融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不同的层面又有不同的分析。如从传统的角度看,物流金融行为当中也客观存在部分对象没有办法对约定进行履行的问题,也就是债务人无法及时地偿还债务,这样就可能给金融运营的主体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实际上也可以从不同层面上看。从广义的层面上看,信用风险包含了所有的金融对象可能出现的违约状况,这种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借款人存在的偿还信用风险问题,也包括了给予货款的人可能出现的经营问题,比如资产状况恶化造成的一系列市场信用危机状况;而从狭义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也就是信贷行为本身所客观存在的风险。不过也有人认为,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有另外一种客观状况是借款人或者是整个物流金融市场出现深刻变动而出现的违约状况,这种违约状况具有不可抗力的状况。传统的金融信贷风险,对于新兴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而言并没有非常深刻的参照作用,而且随着现代化金融的不断发展,融资企业所面对的风险问题也不断地产生新的发展趋向,这一部分包括了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可能存在的主观违约危机。因此,在当前的物流金融市场发展形势下,新的金融信用风险问题,对于物流金融的健康发展而言需要密切加以关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推动自身的发展,避免信用风险对于自身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博弈论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思考

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物流企业实际上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为企业和银行互相之间的融资合作提供渠道,而且还能够让物流企业融入到市场的供应链条当中,为市场提供更具备效率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以规模化运作的方法,鼓励企业进行系统的融资和调整,降低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所以,以市场上多个方面的博弈上看,以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进行多方的博弈制衡,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化。物流企业当前参加物流金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物流企业处在于物流金融的供应链条核心,面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大量涌动,基于博弈论条件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更好地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首先,银行应该对于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方,也就是物流企业进行充分的信用资质考量。很多银行实际上是非常担心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联合诈骗,这一点从博弈论的角度上看也是可以形成的,比如物流企业开出虚假的仓单或者是允许借款方私自将货物提出来等。因此,银行要从博弈的角度,对物流企业进行充分考量。虽然当前对于提供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还没有非常成熟的资格考量,但是银行可以从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方,也就是物流企业所掌握的信息流以及物流链条状况进行更有效的信用评级。物流企业承担的风险应该通过银行方进行提醒,避免物流企业过分陷入其中,造成市场上次级贷款的增多。其次,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时候,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对于物流金融行为而言,其核心的信息流以及资金流,都是通过货物供应链条来实现的。物流企业应该清楚地掌握商品流动的状况,借款方的交易状况等。从博弈论的角度上看,物流企业只有和银行保持一种默契和良性互动,才能够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当前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实际还不是非常成熟,在商品的销售过程当中,物流企业虽然对于借款企业的状况有所掌握,但是物流企业在金融管理方面还缺乏专业性。这一点也要求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过程当中,应该对于金融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反思,重新调整物流金融管理过程当中客观存在的弊病。在风险控制方面,物流企业应该和银行方面进行紧密合作,才能够从博弈的角度上维持双赢。再者,融资企业从博弈论的角度上,应该从信息披露以及审查监控效率优化上进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很多融资企业对于自身的信用风险的把握并不到位,特别是对于中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其实际上的运行状况、财务状况等问题上都没有得到全面的考量和支持。融资企业应该督促中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尽快主动披露自己的信息,只有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顺利融资。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融资企业还应该从审查以及监控的角度上控制自身的效率以及成本,特别是银行方面应该优化物流金融方面的业务成本。中小运营规模的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往往相对比较急,所以银行应该对于中小运营规模的企业进行金融审查成本的控制,保障融资企业的评估过程当中不出现逆向选择过程,以及融资成本过重影响融资行为的顺利运转。因此,从博弈论的角度上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控制应该是多方共同控制的结果。这一点需要参与到物流金融各方的充分考量,并且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更好地避免道德风险以及经营风险。

四、结束语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特别是物流金融服务,已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在融资上的问题,成为了物流和金融两个市场的交汇热点。不过,对于当前刚刚崛起发展的物流金融,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而言还是一个新兴产物,其自身仍然客观存在很多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部分,首要部分就是对其客观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因此,基于博弈论的角度,特别是从多方共同管理的角度进行博弈论分析,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进行探究和控制就有现实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杨文钰.我国网络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分析——基于博弈论视角[J].商业故事,2015,03.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the difficulty. In recent years, the electricity business small loa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2P, the raise of internet financial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olv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and impact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financing countermeasure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Key words: internet; logistics enterprises; financing

“互联网+”为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代表了金融创新的新趋势,互联网金融下的新型融资模式具有成本低、速度快、风险更可控等特点。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给物流领域带来了深度变革。传统存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互联网金融将有利于创新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涵义及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指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相融合,产生出的一种新的金融形式。从广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传统金融业务,也包括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金融业务。从狭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就仅仅是指普通互联网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开展的金融业务。

按照功能形式上来划分,可以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资金融通类,第二类则是金融服务类。在资金融通方面,主要是通过一些网络银行,网上贷款,和一些传统银行的网上业务来实现。而其他金融业务主要是包括一些网络上的保险、理财、投资咨询等。像网上微小贷款、P2P信用借J之类的又可以归为非银行性的网络融资。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它先进的管理方式理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进步。它具有以下特点(见表2)。

2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渠道

传统的中小物流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而银行在征信、担保等方面要求有时会使中小物流企业望尘莫及。互联网金融融资门槛比较低,只要数据分析结果符合系统的审核要求,即可获得贷款,拓宽了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中小物流企业可以运用先存后贷的模式来进行融资。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方式发生改变。2015年10月,天天快递与萧山农商银行达成协议,推出天天云仓项目,发放首笔“天天云仓贷”,创新“互联网+物流金融”新模式,改变银行传统借贷模式,开拓电商金融服务的新渠道,有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

2.2 互联网金融降低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成本

传统金融业务手续复杂,周期较长,银行在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时,每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在确认企业是否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大量信息审核费用。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技术,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简化了贷款申请的程序,交易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降低,从而降低了中小物流企业办理贷款的综合成本。以P2P网贷为例,2014年12月,主要地区综合年利率维持在15%左右(见表3)。

2.3 互联网金融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43-01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创新业务。物流金融业务以物流为核心,主要依托供应链上存货应收账款订单等丰富的担保品资源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运作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物流金融概述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创新业务。其核心是物流融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通过合作创新,对供应链上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物流企业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授信的偿还。

二、物流金融信息业务系统建立分析

(一)物流金融信息业务系统特性分析

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是根据物流金融服务对企业的特殊要求,针对客户存货的动态质押,结合金融机构实时监管的要求,为提高管理协调效率,面向物流金融业务高效运作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应该适用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动态管理,既需要物流企业自有存货质押仓库管理,也需要为社会第三方仓库、银行指定的专业质押仓库提供管理,还可以独立构建银行的物流金融监控系统。

(二)信息系统架构的技术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在构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时,必须充分地考虑以下技术特点来进行设计:

1 平台化、组件化:采用平台化设计和应用分层技术基于组件式开发减少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增强系统稳定性。

2 高速度、高性能:采用多进程多线程编程高速缓存负载均衡快速队列机制等各种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同时降低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3 高可靠性: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负载动态均衡可提供一天小时一年天的不间断服务。

4 高安全性:通过多级权限管理保证系统中不同角色间的数据访问安全性系统网络环境安全由网络构成方式系统防火墙保证数据传输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名和密码采用算法加密兼容第三方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电子证据保存。

5 高灵活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实现功能的分拆组合和个性化定制系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模块重组和流程再造支持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模块和不同的操作权限。

6 易用性:易检索性信息检索提供详尽的复合查询条件便于快速查找。

7 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数据交换采用标准的格式能够方便实现与各种外部系统的对接支持。

8 移植性:基于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和可移植性,可方便移植到UNIX、WINDOWS等不同平台应用。

9 可扩展性:采用SOA架构可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扩展。

(三)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构建

在充分考虑这些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应该从底向上进行设计。这一信息系统应该由系统设置、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支持以下多种管理内容,:

1 系统设置:金融机构设置、客户设置、物流资源设置、质押模式设置、质押流程设置、监控等级设置工作组角色员工设置等。

2 业务管理:存货质押、解除质押、存货流量、监控存货、品质监控、存货价值监控、质押到期预警、客户信用评级、计费与结算、工作量统计、存货物流信息汇总、金融信息汇总等。

3 决策分析:系统建模分析、风险评估与预警、融资成本分析服务增值分析、潜在客户挖掘等。

(四)系统功能提升的主要内容

在开发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以及基本模块后,开发企业应该在试点企业的实验基地进行试运行调试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满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的基本需求为融资银行及客户提供动态查询并强化系统的管理功能扩大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众多客户的适应性实现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升。

一般而言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功能提升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增加自定义报表功能:按用户需要,由用户自由定制报表。

2 加入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提供多种格式的数据交换。

3 模板打印功能:质押单、存货单、预警单等的模板自定义功能。

4 多系统的接口:可以对接ERP、CIMS、SCM等大型管理软件。

5 可视化工作流定义:按需定制物流金融业务的审批流程。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7)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物流银行也称为“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物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与物流商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因此,物流银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金融服务抑或物流服务,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服务。物流银行以商业银行与物流商两个支点,为商贸公司架起了资金融通的大桥。

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创新意识增强。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银行的诞生。物流银行是在运输与库存过程中,将凝聚在运输的资金剥离出来,让其“”流通,而没有占用生产资金,从而达到资金快速回笼,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相比较而言,引入物流银行的物流服务后,减少了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流转,生产企业能用1元钱做10元的生意。物流银行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物流银行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通过向企业提供“物流银行”的服务,构建相关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结合,有效简化付款流程;银行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凭贷,从而降低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因此银行便可向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利率,使其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物流银行的发展现状

物流银行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一)发达国家的物流银行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银行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银行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二)中国物流银行的发展

国内物流银行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银行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银行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物流金融部分业务。物流银行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据了解,“物流银行”在山东省最早的“样板”是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近几年,“物流银行”被山东省物流企业所采用,目前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

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1/3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 ,商品周转时间缩短1/3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

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物流银行运营模式

物流银行运营要求银行针对现代物流运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服务。物流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一)资金贷款融资

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物流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或关键技术合作等与物流经营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性融资或大型设备租赁和技术参股;或采用票据性融资业务,使物流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物流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金融综合业务。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项银行综合服务。一般最多见为融通仓业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提供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变现综合性物流服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

(二)资金结算业务

国内物流业务结算模式。资金结算是物流业最普遍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现行的结算方式主要运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等八种代表性的结算工具。

国际物流结算。物流金融业务延续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的传统做法,并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之更加便捷、规范,成为实现物流全球化的有力支撑。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l/c(信用证结算)、t/t(现汇结汇)、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以及多币种结汇、打包贷款等全功能贸易融资服务和非贸易国际结算服务。同时开办银行保理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

(三)银行保理业务

在物流银行服务成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物流业为保证资金及时安全回收、减少资金占用,需要银行提供与其贸易结构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及其它保证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这些带有国际金融性质的物流银行服务产品。

(四)物流保险

供应链运行的各环节,无处不存在风险。物流保险作为物流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物流供应链条各个环节,合理的规避物流风险的方案是保证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必要环节,也是物流银行服务的重要职责。

物流银行发展的策略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还在于金融机构过度开展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这实际也给物流金融创新以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加强物流银行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合约欺诈及质权是否成立的风险等;二是操作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风险,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四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历程,彰显了从系统角度考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关注与控制物流银行新增风险

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

(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银行分散机制

物流银行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四)建立物流银行的保障机制

开展好物流银行业务,需要在银行内部确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其次制定独立的考核机制。再次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最后制定快捷的信息传导机制。

另外,应该鼓励银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来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流动性问题产生。

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银行服务的支持,同时银行本身也需要物流这个巨大的市场吸纳、消化金融资金,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对银行的资金营运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银行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且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8)

关键词:供应链 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销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传输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网络。

供应链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特点,通过监控订单、物流、资金建立可靠的风险防范平台,为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的服务过程。

供应链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供应链融资必须基于供应链信息的共享。企业间的订单、库存、物流等信息传统上都被认为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供应链融资的基础就是对这些信息的共享,甚至是公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建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防范平台,才能有效发挥供应链的融资功能。

供应链融资往往基于核心企业展开,以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从典型的供应链来看,供应链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往往是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其供应商和分销商广为分散,处于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供应链金融服务就是要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以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中资金和物流运转的不对称性,构成供应链融资的盈利和防范风险的空间。资金流反映出资本的货币功能及作用,它具有支付、信用等功能,在物流运动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货币还具有很强的时间属性,尤其在借助信息载体后,它的运动速度非常快,可以用分秒来计算,运作成本相对较低。物流实体则由于受到时空、物理状态以及运输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周转速度相对要慢的多,同时,运作成本较大。这种运转的不对称性构成了供应链融资的盈利和防范风险的空间。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运作模式

实现供应链融资,前提是选定行业背景下的欲融资产,并对欲融资产在行业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分析,据此锁定产能的上下游供求关系,明晰产品销售的网络渠道,梳理各种对应关系,整合资源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因此,必须本着资本从源头注入,到终端产品收回的流程规则,进行对客户的选择、考察,建立经济合理和供求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首先是建立、理顺与销三方及物流企业相对称的信息流,然后再用其对称、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帐款信息及现金流引入金融机构的参与。

从供应链融资来看,其大体上可以分为基于完整供应链的融资和基于供应链特定环节的融资。鉴于我国绝大部分的供应链融资是基于供应链特定环节的融资,本文只对这种方式进行分类讨论。

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发生的商务合作关系。为在特定而且相邻分别处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两个节点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案就是基于特定环节的融资方案。基于特定环节的融资方案常见的有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方案和基于库存商品的融资方案。

(一) 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方案

参与主体主要是围绕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下游企业,以及参与应收帐款融资的金融机构。下面本文通过图1来说明应收帐款融资服务模式。

1.供应商与制造商进行货物交易。

2.供应商收到货物购买方的应收帐款单据,货物购买方成为制造商。

3.供应商将应收帐款单据质押给商业银行。

4.制造商向银行出具应收帐款单据证明,以及付款承诺书。

5.银行贷款给供应商。

6.融资后购买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

7.制造商销售产品,收到货款。

8.制造商将应付账款金额支付到供应商在银行指定的账号。

9.应收帐款质押合同注销。

其中,3、4、5、7、8、9都有商业银行参与,这样通过供应链中应收帐款在商业银行中的质押融资活动,供应商可以及时获得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不但有利于供应商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管理,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不良的集中信贷结构,提高贷款收益率,加快中小型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和成长。

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风险主要集中在制造商。一般而言,金融企业为了防范风险,选择的还款企业(制造商)应该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资金、产品、信息、技术的主要控制者。从目前我国的零售行业发展来看,除了具有行业垄断优势的企业以外,银行一般不会选择零售企业作为还款企业。

(二) 基于库存商品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建立在“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货币时间价值基础之上,由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的业务合作,共同为融资企业提供库存商品融资服务。银行必须具备存货融资服务的专门服务平台和管理帐户,以及相应的信贷风险评估能力。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在融资服务中为企业提供物流和信息支持。

库存商品融资模式流程图2所示,融资企业、银行、物流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协议质押对象、质押期间、仓储费用、质押比率等;融资企业把存货仓单交给银行,并获得银行贷款;银行在质押期间可以不定期检查货物情况,物流企业有义务保证仓单所列货物与实际相符并及时向银行汇报货物情况。贷款到期后,融资企业还款,银行归还仓单给融资企业,融资企业凭仓单提货。

银行对仓单质押融资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对抵押货物变现能力的评估。一般而言,银行更加倾向于选取变现能力强的商品作为抵押物。比如在铝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整条供应链的风险防范都是基于金属铝本身的变现能力而设定的。比如建设银行2006年公布的可以作为库存抵押的商品目录,仅仅包括三个大类二十个品种的商品,分别是钢材类、有色金属类、化工原料类。

供应链融资带来的机遇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投资和大型企业的扩张,中小企业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融资难。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地下钱庄和高利贷者的手中获得资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供应链融资很大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对那些在某个发展良好的产业里,依托大型核心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较好的资金支持。

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将越来越难从大企业的利差中获取巨额利润,中小企业贷款和中间业务将是今后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供应链融资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从中收取相应的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利率议价能力较差,商业银行还可以得到较高的利差回报。某种程度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还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它将给我国的商业银行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和期货业的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难仅仅因为方便快捷就去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仓储物流解决方案。金融服务的介入,将大大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地位。金融的介入也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出优胜劣汰,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供应链融资发展和推广的关键在于一个健康的期货市场作为化解风险的平台,期货市场和供应链融资将会互相促进,互为推动力,在今后的一个历史阶段快速发展。

供应链融资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供应链融资风险有信用风险、质物选择和行业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当事人各方发生信用危机, 资金链危机或中断, 无法归还银行贷款, 且采用不正当手段转移或占有质物。质物选择和行业变动风险是指质物发生变质、变化, 造成价格损失。行业陷入不景气状态, 质物变现困难等。合同风险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各种合同有明显瑕疵, 给当事人造成某些损失或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管理风险是指业务量大了之后, 当事人尤其是质权人、监管人管理幅度增大, 管理链条延长、环节增多,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 而出现的管理不到位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当事各方执行人故意违背操作流程和合同约定造成的风险。因此,在发展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对借款方的资信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查

借款方资信是贷款方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那么, 用什么指标去评价对方资信, 用什么方式去保证贷款的安全,这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的授信担保方式是使用固定资产和土地担保, 而供应链金融则需要借款方的动产、货币资产、应收账款来担保。对借款方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关注度在降低, 对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 上下游企业的信用及企业周转情况、现金流的关注度在提高。供应链主办银行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核心企业在选择成员企业的过程中,应将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保证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和谐发展。因此,可首先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比较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比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尝试,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运营范围。

(二)加强过程控制

传统的银行业务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供应链融资则要高度重视借款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认真核查借款的用途和还款来源。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加深信任,为保证信息传输的及时准确,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成员间加深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ERP系统平台,利用EDI等信息处理技术,建立物料与资金数据高度共享的信息网络,以保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协调,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与物流、信息流活动的无缝整合。

(三)建立与供应链融资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金融机构不仅要有金融业务的专家, 还要有产业和行业的专家,要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要实现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效率。发展供应链融资的重要前提是加快进行流程再造,以流程银行的新姿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 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

供应链金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待统一, 核心企业资信评价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科学化、金融新商品的风险评估需要系统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资质也需要有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等等。总之, 供应链金融服务突破了原有金融服务的来源, 是一种创新和革命。旧的秩序和标准被打破, 新的秩序和标准还在建立之中, 二者在动态中平衡, 希望尽早有规范可循。

参考文献:

1.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4.冯瑶.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创新服务[J].新金融,2008(2)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9)

(一)物流金融的理论回顾和内涵关系

国外对物流金融理论从物流概念产生时就开始了,物流和金融的融合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美索布达米亚的“谷物仓单”。北美等地区物流金融规范体系最全面。在1916年,美国颁布了《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 housing Act of 1916),建立起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仓单质押”的规则;近年来,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1999年,全球最大的物流快递巨头美国包裹运送公司UPS。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狭义的物流金融可定义为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物流金融的功能是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高端竞争的新型金融业务创新。

现代物流一方而是即时性物流,要求做到零库存、货物配送快、货流畅通。要实现快捷、方便、灵活的物流,离开金融资会的服务是不可能的。现代金融既是经营运行的起点,又是经济运行的终点;既服务于商品的物流发展,又对物流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物流金融可以较好地缓解国内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通过企业、客户、银行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种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系统,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与被的关系,其成功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金融业务参与方之间信用的建立和保持。

(二)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急需金融支撑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核心,洛阳、开封为辅助,以新乡、许昌、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等9个城市所构成的城市密集区。区域东邻沿海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具有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实现中部崛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一直是重要的物资、信息、资金的流通枢纽,区域物流基础平台已经初步形成。

良好的物流金融环境会给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更低廉的融资成本,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相互促进,能更好地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区域竞争力金融政策在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推动物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对物流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对产业结构起着优化作用,使整个物流金融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金融资源利用率较低,成为河南省物流发展和中部崛起的瓶颈。

从中原城市群区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区域快速发展需要,开拓中原城市群金融业发展思路,引领区域功能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可以顺应区域规划的要求,摆脱现有散货物流中心区域限制的影响,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以金融衍生服务为亮点吸引客户资源,达到规模化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采购融资、存货融资、担保业务的开展可以丰富现有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为未来中原城市群实现物流业规模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地理区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原城市群是东西交会、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是全国现代陆路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区域内铁路、公路、民航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初具规模,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已经建成了一批覆盖区域物流企业、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物流信息平台,如河南省物流信息网、河南省电讯物流信息网等,并具备了效率高、功能全、覆盖全省的综合运政信息系统。

2 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支持。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被定位为,中西部地区的投融资中心、重要的区域性保险中心和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郑州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商品交易所,现有期货交易市场1家、省级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综合类证券公司1家,金融营业机构近1500个。2005年,市政府下发《关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意见》;2006年,在省政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2007年,省发改委公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证券和产权交易市场趋于活跃,显现出较强的融资功能,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各业并举,调控、监管和经营各类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二)劣势(Weaknesses)

1 金融市场环境尚待优化。中原城市群金融化水平在全国处在中等水平,金融相关比率低于平均值,银行不良资产率偏高,地方性银行很少,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也很有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业务受行政区的严格限制,融资难和成本高成为物流企业跨地区经营的重大问题。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主要是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物流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发展缓慢,资产证券化程度低,直接融资能力的过弱还加剧了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风险。物流企业在一级市场很难通过上市审核,进入一级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物流企业也很少,中小物流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基本上被排除在证券市场之外。

2 物流企业自身因素制约。中原城市群现代物流业还处在粗放式的初级发展阶段,一些物流企业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风险较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其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物流企业多集中在交通、铁路、外贸、商业系统的仓储、运输、联运等行业,存在着“小、少、散、乱、弱、差、低”等问题。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 中部崛起战略的契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业和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3年,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一契机引导下,河南省提出把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两大支撑,中原城市群将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引擎。金融改革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立,更为发展物流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此外,中

原城市群区域物流金融还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在比较与分析中选择适合的道路。

2 产业政策提供的空间。物流业一直是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主导产业之一,省、市、地政府制定了多项产业发展规划,都强调要将区域物流业作为促进资源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物流需求的增长,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工商企业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下,必然加大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国外物流公司的涌入,也将激发国内物流企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四)挑战(Threats)

1 物流与金融业务融合得到重视。物流金融已被物流业、金融业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众多知名物流企业,比如中远、中储、中外运、宝供等通过物流金融业务开创了新的盈利空间。一些金融机构也相继推出物流金融业务,一些银行甚至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战略。然而,调查显示,在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中外资商业银行目前所能办理的物流金融产品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如出口押汇、出口贴现、进口开证、进口押汇等。虽有一些股份制银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但宣传和推广的力度都不够,无论是在使用范围方面,还是在使用效果方面都不甚明显。

2 物流与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国内众多的物流企业,如中集集团、中外运公司等;一些国际物流巨头如DHL、UPS、TNT、FedEx等,其在资金、技术、管理、规模效应、物流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正显现出来。同时,在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领域已有多家本土物流企业,多年的积累已使其拥有了稳定的客户和一定的知名度,区域物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8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成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重要地区。中原城市群在经济总量上占优,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而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基础较好。从中心城市的实力来看,武汉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处于前列,并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金融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部地区的首选城市。因此,中原城市群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在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等支持方面也处于劣势,这将不利于该区域物流金融的发展。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战略领域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战略类型

1 SO策略:主动开拓型战略。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中部经济的崛起都成为发展物流金融强大的推动力。抓住中原城市群开发机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已成为全球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有力地支持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吸引国际知名物流和金融企业,以其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示范并带动物流金融。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及智力支持,是高素质劳动力来源的保障。

2 WO策略:革新发展型战略。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物流金融对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带动作用,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支持物流金融的发展。积极构建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沟通、交往的平台,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政策倾斜,适度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持。提高服务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把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在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方面,则应逐渐地引入信用评级技术,从多方面进行动态风险控制。

3 ST策略:自身强化型战略。依托区域发展契机。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建设中原城市群物流基地、园区,高起点地聚集现代物流产业,建立功能齐全的国际运输集聚区。加快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丰富品种、创新制度。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期货市场,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中心商务区金融街,鼓励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信息化、电子化步伐,增强金融业的活力并提升辐射力。

4 WT策略:共享防御型战略。借鉴物流金融成功经验,依靠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特殊环境,建议适当放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限制,扩大融资主体,增加资金来源,使物流企业能深入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减少交易成本,实现物流和资金的有机结合。鼓励银行和物流企业携手,使物流金融产品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共享经验和信息,共同构建物流金融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重点领域

1 为农产品食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河南省农业资源丰富,农林牧渔等都比较发达,农业物流的潜在需求量很大,并且也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河南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创造了双汇、思念、三全、华英肉鸭、莲花味精、十三香调料等全国知名品牌。要适应农产品食品物流金融发展的需求,发展物流金融组织,加强金融服务工具的开发。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一是发展物流银行,二是拓展供应链金融。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10)

1物流金融的分类及发展

现在物流产业发展迅速,需要物流金融提供一些金融业务,比如资金融通、资金的结算及保险业务等。有了物流金融之后,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1.1物流金融的含义

物流金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都是从供应链进行定义,分为广义物流金融和狭义物流金融。前者是用应用和开发金融产品的方式有组织的保持物流中货币的运动,把物流和金融结合起来,最后加快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后者是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把商品和货币提供给客户,从而实现结算和融资的完成,呈现同生死、共存亡的状态。

1.2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

如何清库存是每个物流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因为如果不及时清理掉库存,流动资金就会被束缚,不能在进行资金运转,进而影响其他的经营活动。每个企业在管理现金流时都会面临现金流中断的问题,而通常发生在支付现金的时间与收账的时间之间。资金供应链是连接上下游企业的重要纽带,如果中断,将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到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资金供应链中断的表现形式是由下到上,一环扣一环的,下游企业发生生产困难或者不及时付款,上游企业就得不到资金,造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利用好金融这一工具,可以让各方受益。首先,物流企业将这些资金运转好就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其次供应链上的各种企业可以更快地运转资金,增加更多商业机会;最后,整个供应链也能优化资金资源,使自身的竞争力得以加强。

在上述背景下,物流金融应运而生,将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紧密结合,对金融业及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物流金融的功能与作用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出现可以让各方受益,其中包括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及中小型企业。

2.1 物流金融对物流企业的作用

物流金融对物流企业意义重大,不仅使企业的服务水平有质的飞跃,还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巨大优势,从而让企业的服务更完善,使企业的利润增加。

2.2 物流金融对供应链企业的作用

物流金融对供应链企业有巨大作用,尤其体现在成本和利润上。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的费用、半成品和成品的费用;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升资本的利用率;还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加大销售规模,从而增加利润。

2.3 物流金融对金融机构的作用

物流金融对金融机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放贷的安全性上。抵押物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现金安全,抵押物转变成现金的能力增强,使资金回收的可能性更高,从而让金融机构把贷款的规模不断加大,把贷款的风险降到最低。

2.4 物流金融对中小型企业的作用

对于中小型企业,物流金融最大的作用体现在融资上,中小型企业可以把原材料和商品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贷款,把中小型企业最大的难题解决,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使资金的流转更快速、更安全。

3 运行模式

物流金融的显著特点是集方式方法、结构和流程为一体,其运作模式也基于这一特点发展而来。

3.1 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模式可以更好盘活资金,出现的背景则是在国内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和库存占用大部分资金,主要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前者指融资的企业把其拥有的货物放到金融机构进行抵押,以出具的仓单作为担保证明。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物流企业通过自己的规模、业绩、资产等条件在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信用额度,而相关企业可以在物流企业的信贷额度中获得质押贷款业务,这种业务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物流企业要对这项业务进行监督审查,而金融机构则在项目的运作之外。仓单质押模式的主要负责由物流企业承担,金融机构只对物流企业授予信贷额度。

3.2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国内流通的资本金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而且诚信在市场中得不到保障。这种模式可以把企业的经营项目扩大,增多企业的经营品种,使贷款中的资金更安全。总而言之,保兑仓模式是建立在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其具体的操作流程为:首先,签订四方协议,参与者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供货企业及销售企业;其次,销售企业与供货企业签订合同并将部分保证金交于对方,保证金中不包括提货价款,物流企业作为中间人进行担保并在金融机构开票用于专项货款支付,而供货企业要对物流企业作担保;然后物流企业再通过销售和库存的具体情况确定保金;最后,金融机构供货企业开票之后,供货企业要把货交到物流企业,然后转变成仓单质押模式。

3.3 物流保付模式

物流保付模式是一项综合金融服务,在实行这种模式时,供货商把自己的货物交给物流企业监督管理的时候物流企业会把预付款打给供货商,只要供货商有提单。在办理保付的同时要进行物流保付的货物运输。当今社会的物流发展呈现出来的趋势显示,物流企业通过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功能,越来越了解供货商和供销商二者的资信度和经营情况。相较于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在信用评估手续上更方便和简单,而且风险也更低。保付模式尤其要预防供货商和经销商合伙进行欺诈,金融机构的评估稍有差池,就会导致金钱货物都得不到。保付模式中,若物流企业掌管货物,则把上述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点。

物流金融的特点篇(11)

广西北部湾国家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是我国西部11个省区中唯一的出海口,与邻近的玉林、崇左两市形成“边海互动”的“4+2”的格局,面积为7.27万平方公里;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北部湾区域地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特殊的边贸地理特点,决定了北部湾区域中小企业同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除具有中小企业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特质性。2008年初,中国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对于北部湾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广西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而金融环境等外在约束则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随着物流金融这一商业活动的逐步开展,这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 物流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的意义

“物流金融”概念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唐元琦于2004 年首次提出,

其定义为“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 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 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并解释,“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 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等。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运用这些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的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物流金融商业活动开展具有以下几个意义:

1.为中小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加强核心竞争力

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节性的特征,这类物资的库存往往占用了大量宝贵资金。遇到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旺季,产品库存则要提前增加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存量,资金被大量占用,而且还要为租用临时仓库支付仓储管理的费用。物流金融业务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解决了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有效地盘活了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的流转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最终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有利于企业集中主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物流金融业务使得物流企业得以控制全程供应链,保证特殊产品的运输质量与长期稳住客户。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逐渐转而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金融融资的物流,供应商在客户心中的地位会大幅度提高,物流金融将有助于形成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物流企业有效地融入了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链和产成品的分销供应链中,为其提供了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金融机构对质押物的占有不仅没有影响借款人正常的产销活动,而且还使其能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

3.银行开发新利润空间

银行可以扩大和稳固客户群,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吸收由此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银行在质押贷款业务中,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可以提供库存商品充分的信息和可靠的物资监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并且帮助质押贷款双方良好地解决了质物价值的评估、拍卖等难题,降低了质物评估过程产生的高昂的费用,使银行有可能对中小企业发放频度高、数额小的贷款。特别是在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不高、呆坏帐比例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贷款质量、控制贷款风险,发展新的业务成为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物流金融业务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源泉。

4.供应链整合、实现“共赢”

物流金融是推进供应链整合、提高整个供应链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国际上,不管是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的大型制造企业,或者是承担供应链整体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承担供应链资金流服务的金融企业都积极参与了物流金融活动。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这些企业既强化了自己的竞争地位,又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二、北部湾中小企业物流金融存在问题

物流金融业务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而成的创新业务,虽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目前也发展出多种运作模式,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经济圈,有自身的发展特点。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还处于起步状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流金融业务各主体间的风险不对称

在金融物流的信贷业务中,涉及众多市场主体,由于在分担风险方面还没有建立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计划,各主体只片面强调规避转嫁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不对等,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贷风险。银行、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之间的风险划分关系不一致,贷款银行处于提供信贷服务的垄断性地位,会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转移风险,但最终却可能承担更大风险。

2.物流金融信贷业务经验尚少,风险管理方法技术相对落后

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信贷时间短,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积累不足,又受到各种制度、法律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难以避免,主要问题有贷款资金渠道狭窄,筹资方式少;贷款工具缺乏灵活性;银行风险管理手段受到外部环境限制;内部监控系统还不完善等。

3.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自身信用度低

中小企业大部分规模比较小,自身的信用显的不足。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才能作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中介人,成为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的可靠保障,成为银行和工商企业间的安全、畅通的桥梁。

4.外界环境会弱化风险防范手段效果

转移风险的手段主要是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但是制度安排本身的缺陷和运行环境的问题,弱化了防范风险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风险。如发挥信用制度作用的难点在于企业信用档案不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尚未健全,在我国现阶段质押制度的功能十分有限,存在标准仓单设置难,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质押物处置难等问题。

三、北部湾中小企业物流金融对策

1.与客户及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信用机制

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金融物流服务的基础是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建立信用机制,在提供金融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使银行的贷款化为不良贷款,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为银行提供可靠的信息,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取得银行的信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

2.金融机构的大胆创新,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

金融物流是金融业与物流业的一个有机的结合,就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完成,银行要成立专门的部门,通过对物流了解的专业金融人员去管理、操作,设立相关的适合金融物流特点操作模式。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该类金融创新产品的提供也离不开第三方物流的支持,这是因为业务开展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需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相应的信息。

3.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度。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时间段,大部分都是具有很单一功能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是制约物流金融发展的巨大障碍。当务之急是将小物流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后,信用度自然上升,有利于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4.建设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

此前南宁市、柳州市的中小企业网站也在进一步完善,有望成为第一批加盟链接中国中小企业广西信息网的成员。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中国中小企业广西信息网,通过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动态、市场需求、技术项目、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努力实现物流产业结构的升级,开发多种物流业务模式整合物流资源,以实现供应链的“共赢”,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及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俊刚,马峥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J] 经济师 2010年第5期陈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