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39:50

课堂教学教案

课堂教学教案篇(1)

(1)“教案、学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由先学,再到会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我们自己的学生,面向活的学生,面向在成长的学生,通过“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法。

(3)既能提高学生又能提高教师,使教、学双方都能获益。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4)“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

二、“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2)预习自我探究检测栏:本内容选取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图形、基本方法,设计成小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互帮互学,课前完成预习自我检测。

(3)典型例题精析栏: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课堂精析精讲,归纳规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目标达成检测栏:选取适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

(5)知识札记栏: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新课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除此之外,还设有课后反馈栏、探究与拓展栏、知识方法自我归纳栏和学习质疑与反思栏。

三、“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学校教学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和各位教师的编写内容。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

(6)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7)课后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

(8)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教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

(9)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错误点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10)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有关内容。教师批改

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四、“教案、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应达到的目标

(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1)“教案、学案一体化”应具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2)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课堂、课后大量抄题,阅读、审题更加便捷。

(3)课堂学习应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难点,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4)学习主动性应更强,使学生之间形成预习的竞赛风气,讲义发给学生后应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努力完成预习练习,并相互交流。

(5)知识应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教、学案配套练习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应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例题整理,知识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形成会学的良好习惯。

(二)从教师的角度思考

(1)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性应更强,应该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如何解决;可使教学更实在、更踏实,不会随心所欲。

(2)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更高效率,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学效率应明显提高。

(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让学生阐述、让学生练习,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达到学生自主地学,教师针对性地讲。

(4)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解决。

(5)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应精选题目,科学编排,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和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一体化”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流程为主线进行设计,所以既要有教案的完整环节,

又要突出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示。

(2)栏目的设定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或提出一些问题引起进一步思考。

(3)教师要注意思考“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合理使用。由于各班学情各不相同,在使用“教案、学案”时,教师必须二次备课。

课堂教学教案篇(2)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众多的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师生之间也没有太多互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政治课堂枯燥乏味,所以更不用提课堂效率。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之后接着给学生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很多教师认为,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只要把重要的知识点背过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种教学观念是不正确的,首先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其次,高中阶段有很多政治内容比较难理解,很多学生虽然背过了但还是不理解。鉴于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艰涩难懂的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探究能力的发展。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学案例相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案例在课堂上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进而寻找恰当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外,案例分析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政治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学案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给予恰当的解释。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备课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摒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具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地备课,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这样才能真正指导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据说有一个地方突然发洪水了,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上帝来解救他,一会儿一位救生员过来了,对神父说:“神父,神父,快点上来,大水就要淹没教堂了。”神父摇摇头,对救生员说:“他要等上帝来救他,上帝一定会来救他的”。大雨倾盆而下,最后洪水淹没了教堂,神父也没有等来上帝。学生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就能够轻松地理解什么是唯物主义和什么是唯心主义。其中要注意的是,恰当的案例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

(三)教师要调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案例教学在政治课堂上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观点和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遵循案例分析的步骤,将思考、探究、分析的过程交给学生,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即是说,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案例分析法是政治课堂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对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实践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和转变教学观念,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林早钦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教案篇(3)

1 前言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它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阔,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各种学科,特别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相对复杂,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促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当前,我国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性不够,案例教学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案例教学的应用不够完善和规范,使得案例教学所具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需要我们从当前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研究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措施,以促进化学教学平稳进行。

2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2.1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指的是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表现为明确的目的性。大学化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是凭空随意选择的,它的选取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旨在使得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其次,大学化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选取的案例通常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案例,并且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也是紧紧围绕案例展开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2.2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实现双向交流,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把抽象的、乏味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案例,不仅注重理论的讲述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性,使得大学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践性更强。此外,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的举例,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中,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最后,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如何增强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我们要增强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要特别注意案例选取的典型化、案例分析的深入化和案例拓展的广泛化。

3.1案例选取典型化

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大学化学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讲授。案例要能够涵盖本课程的多个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阶梯性,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而增强案例的复杂性。同时,教学案例应该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一般不要选取较为陈旧和落后的教学案例。

3.2案例分析深入化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深入浅出。对所选取的化学案例进行分析时,首先要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确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和学习将更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注意的是关于细节的知识更要在问题中得到体现。要紧紧围绕着案例的进行把所要讲述的各项知识讲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3案例拓展广泛化

对于大学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仅仅进行案例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根据所列举的案例进行扩展,在案例分析结束后,要把探究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达到我们进行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目的。

4 小结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有效地实现双向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从我国当前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对案例教学进行规范和研究,使得案例教学朝着案例选取典型化、案例分析深入化和案例拓展广泛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创新提供借鉴性意义,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教案篇(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构建意义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最终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知识意义的构建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实现这种意义构建的关键。案例教学虽然比构建主义出现的早,但它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故近几十年来被广泛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形式模拟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境中,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理解和构建某些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可分为引入案例、分组讨论、课堂案例分析、效果评价四个基本环节。引入案例就是教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的要求运用案例来创建一定的问题情境,其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引入的案例应着眼于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为学生提供带有启发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兴趣。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的基本信息,设身处地进入案例所呈现的情境,生产自己的认识,形成独立见解。分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相互启发,加深各自的理解,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观点纷呈的案例讨论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对当前所讨论案例较为丰富且全面的理解。课堂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案例的脚手架,包括模型、揭示或线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以便找到合理的结论或找出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探索起始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沿着分析案例、理解案例、做出推理、形成认识的构建路径攀升。对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分析和理解案例的能力、对小组协作讨论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案例的理解和知识的形成。从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案例教学非常重视情境对问题认识的作用,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地进入问题所呈现的情境。案例教学倡导教学的合作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产生认识,形成观点,最终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之,案例教学突出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氛围的情景性以及与其它教学模式相交融的教学原则。案例教学不仅表现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上体现着一种新教育思想和新教学观念。

二、中国高校案例教学中的实践偏差

案例教学被运用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案例教学存在着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导致实践中案例教学偏离了方向。(1)单纯地将案例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忽视学生行为的转变。案例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前应保证事先对案例做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案例问题,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地阅读和分析,必要时还要查阅相关资料与书籍甚至进行一些实地调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来。这是由于一个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能力和从案例讨论中学习的能力,与其准备的数量与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教师虽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但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意识缺乏。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与记忆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因此,相当多学生事先不进行准备,不主动发言,即使在课堂上被提问,或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或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案例教学事实沦为了教师案例讲述为主,个别指定学生发言的独角戏。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传统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2)一些教师把案例教学与教学举例混为一谈,单纯为吸引学生兴趣、增强理论说服力而引入案例。案例教学非常重视情境对学习的作用,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地进入问题所呈现的情境。引入案例就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的要求来创建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情境中,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理解和构建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选取应考虑到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并能为学生提供带有启发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很多教师把案例教学更多的局限于举例讲解范畴,教学只停留在为案例提出解决方案的层面,缺乏深入探究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其量只是理解了几个具体案例而已,而非触类旁通,这很难达到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预期。在选择案例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案例选择缺乏典型性,不能很好地与教材知识点结合,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能举一反三。一些案例缺乏启发性,不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探究空间,结论可以从教材中很容易直接获得,起不到案例教学中知识生成的效果。一些案例论述模糊,缺乏明确的背景说明,使学生难以深入分析案例。部分案例内容枯燥老化,很难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许多学校虽然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在案例的搜集、管理与选编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3)一些教师对自己在案例教学中角色认知不准确,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案例教学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但又不否认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案例选取、教学准备(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和课前学生指导)以及教学流程设计(包括教学环节和流程控制)等工作中体现自己的角色。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案例教学的系统培训和学习,案例教学的经验技术缺乏,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经常出现缺位或越位现象。或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忽视了引导作用,不能对案例讨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片面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小组讨论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甚至出现学生讨论偏离主题而未能加以引导。或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局面而过分严格掌控讨论过程,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片面言论或错误之处急于纠正,学生怕说错,在发言时有顾虑,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其不能自由充分地展开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也产生搭便车现象,个别学生不努力或不实质性参与,他们最后也会由于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努力而取得好成绩,这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教案篇(5)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学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学案式”教学法确实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为学生能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运用学案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学案中首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布鲁纳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在讲《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节课时,我在课前预备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1.用数学符号 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 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

2.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 。

3.a≥b的含有是 ;

若a>b,则a≥b是 命题;

若a≥b,则a=b是 命题。

4.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依据是:

ab>0?圳 ;ab=0?圳 ;ab

5.作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过程中,变形的方法常有 和 .

这一环节也可以做为“前置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前置作业中的有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要想设计出恰当的课前准备作业,必须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课前准备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课堂教学教案篇(6)

中职生因初中基础知识太差,不爱学习或不会学习,对距离实践较远的文化课、专业课本不感兴趣,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对与普高生一样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上课时人在课堂心在课外的现象。这些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自信,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厌学,上课睡觉、说话、做小动作,不愿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学、不说、不问、不写、不做。但我们却有可喜的发现, 九成以上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 他渴望教师能真正地面对他们实施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

二、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改变和突破。但我们应该看到,中职学校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备课时教师只注重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课堂运作过程中,低效进行,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师生互动少。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相当比例。平时课堂上教师包的太多,自我表演较多,学生主要是接受者,主动参与少。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便立刻换人回答,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累、学生困,普遍存在着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于实现,教学质量难于提升,课程改革难出成效。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性教学方法缺乏。(1)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知识为本位”,认为在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就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有的学生思想已开小差,有的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有效性,(2)有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即使有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事先教师设计好的过程和范围,学生究竟尝到了多少东西,有多少学生听进去了,老师不得而知,教学效率极低。

三、机械制图案例提出

为了培养学生直观教学思维能力,达到能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绘制平面立体截切后的三视图,主要是截交线和立体投影的画法的学习效果,老师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体,帮助学生思考三视图的结构,实现助学助教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究,了解机械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升华为思考生活,并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他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有画三视图的基础,喜欢动手创作,有好胜的特点,也喜欢直观的学习方式。老师总结出学生对制图的认知规律是:

1.想不出:学生对较复杂的零件模型根据其三视图想不出立体形状结构,大脑一片混乱。

2.画不出:同学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不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3.说不出:同学不知道该怎么用专业的语言表达作图经过。

4.想说:中职生有强烈的展示愿望,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5.想画:想动手画,想知道自己画的对不对,如果正确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转变态度,师生互动

老师把“以生为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等很好很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切实改变教师教的传统思维和惯性,通过向学生“示弱”的方式放权给学生,把课堂上教师如何“讲”得好变成学生如何“讲”得好、“做”得好;改变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展示能力的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由经验变为科研,由现成变成生成,由师长变为朋友,把课堂的话语和动手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设计任务交给自己。

(二)探索模式,目标明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新”,袁老师目标明确。一是课堂目标要十分明确。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性格、创优创业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的品质;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课堂内容要体现课改要求。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执行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学结合等课改途径必须融入课堂教学。

(三)讲练结合的板块式渐进教学法

大胆创新,尝试,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将这些学生真正拉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真正的把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落到实处。

(四)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行分层次教学,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制定较高的目标,适当增加学习压力,以期增强学习动力;而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较低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模式、不同的评价标准,坚决反对“一张试卷,终结评价”。

结束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深化改革的今天,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处在了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拓展能力”,把“教学生学会教材”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与“学”、“讲”与“练”相统一,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成为新时期的人才。只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课堂教学教案篇(7)

众所周知,数学跟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带有些抽象的概念,不易被学生理解,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感到有些枯燥、无聊、乏味,那么,如何让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充满活力,让学生都喜爱数学这门最基础的学科,下面,本文对幼儿数学教学进行简单的研究叙述。

一、案例教学的叙述

1.案例教学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开放性、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中为说明讲解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这样显得乏味无趣,而案例教学法则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想象和创造,使乏味的教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所以,可以得出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三点特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知识转化能力的提升。

(3)锻炼学生双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

1.精心选择案例,提高教学时效性

在“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中,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向幼儿讲授一些有关数、量、时间、空间等内容的学习和指导,其内容、基本概念繁多,所以,教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要学会取舍,并且对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度的分析,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幼儿数学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生活中可以用数量概念表达的物体结合。比如,苹果、橘子、荔枝、鸭梨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并且学生在以后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联想起原来学习时的案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实施幽默教学,增强课堂感染力

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数学教师,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一些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样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并且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还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幽默、有趣,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具有感染力。例如,在讲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时,比如,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给幼儿进行讲解,比如,把圆形比作大饼或太阳或者锅;把椭圆形比作鸭蛋、鹅蛋等,这样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表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印象更加深刻,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融洽,幽默的语言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激情,同时,使课堂更富有感染力。

3.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所谓的“和谐课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配合程度和对教师的接纳态度,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处理好了,才能使幼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真正地做到信任、接纳、理解对方,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幼儿本来就有些调皮、淘气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例如,在讲幼儿数学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重新叙述一遍,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并且让学生懂得加法和减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一定要在10以内加、减法中讲解清楚,这样能提高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彼此都对对方产生了信任与理解,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就变得更加轻松,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使原本枯燥、乏味、紧张的数学课堂,由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证明了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时效性,增强了课堂感染力,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为学生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教案篇(8)

案例一:例如对《项链》这篇文章的学习,学习从预习提示中得知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我从参考书中也发现许多观点都是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但是对于这个毫不含糊,近乎斩钉截铁的结论,学生们常在讨论时有着不同的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道穿漂亮的衣服就是虚荣吗?我受学生影响,联系以前学过的外国文学史跟学生讲:当时欧洲流行一种神秘主义,作者也受此影响,认为命运是无法捉摸的,参加舞会又何尝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机遇。这样学生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比如:21世纪安贫乐道还会是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吗?马蒂尔德含辛茹苦,不惜以十年代价偿还债务,这不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诚信”么?面对着意外命运,主人公义无反顾,顽强抗争,不很值得我们学习吗?甚而至于有的同学说:我认为这是个喜剧,如果项链没丢,倒会导致路瓦栽家庭的破裂,可以说主人公因祸得福了,脚踏实地地生活了。这些见解,如此创新,不论合理程度如何,却丰富了对文本的解读。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起初,我对脱离参考书的这种理解及学生存在的这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还很踟蹰,直到后来,我发现中国教师文学中的一位语文教师的观念和我不谋而合,一种幸福的成功感油然而生。

案例二:对元杂剧《长亭送别》的学习,教研组长郑老师给我们写了一份操作性很强的优秀教案。我受他教案设计的启发,大胆的讲[端正好]这支曲子设计成了一首元曲鉴赏题。

内容如下:[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本曲中“染”和“醉”字下得极有分量,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本曲所涉及到的景物有哪些?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此元曲的艺术手法。

学生讨论激烈,积极发言。观点非常新颖,分析很透彻。比如学生在分析“醉”

字时,认为“醉”结合曲子应该从两方面去分析:一是景醉,二是人醉。景醉就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浓重,人醉就写出了主人公由于离别的悲痛无法控制自己。一个“醉”字让景与人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而且学生在分析艺术手法时,都能想到借景抒情,情由景生。本节课,我就抓住了这个角度,学生收获很大,而且提高了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堂教学教案篇(9)

1、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精选案例后,明确案例的时间背景,通过泛读和精读案例,了解并做好阅读笔记。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把对理论的讲授转化为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两种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体会教师在教学中的“形”与“神”,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意识。

2、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论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一言堂”为主,教与学脱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实施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了解、分析、讨论、总结并评价案例,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动式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讲授者,而是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分子,成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分享者。他们共同合作,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理和讨论。例如,学习数学概念教学这堂课,在讨论完教师选编的案例后,一个学生给出了如下案例:某教研员在听了一节传统意义下相当成功的“平均数”课后,随机请了5个学生来尝试解答:为迎接城市运动会,学校接到一项任务,为大会编制一批彩花。第一天派了6个学生共做了42朵花,第二天派了8个学生共做了106朵花。到了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天,大会突然要求学校再补做250朵花,并在一天内完成。你认为派多少个学生来完成任务较为合适?为什么?结果5个学生居然都无法弄懂题目的意义,不知道要求什么,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研员启发学生:想想,这和刚才学的平均数有什么关系?两学生回答:没有关系。教研员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两学生答:没有出现平均数。听完案例,学生们议论开了,教师及时引导:能用你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吗?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学生纷纷踊跃发言――有学生用课标理念来评价: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这才是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做数学”,帮助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有学生用张奠宙教授的《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一文来解释……教学过程一直处于动态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找到了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生长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3、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主要分三个步骤:精选和了解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总结和评价案例。从这些步骤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探索问题为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并体会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应如何运用到具体及真实的数学课堂中,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案例教学能激起学生将所学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欲望,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数学命题教学时,教师课前安排学生阅读以下案例:某小学除法课上,教师出示例题:9/20÷3/5,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的本意是使学生能联想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来进行迁移,却未料有学生回答:9/20÷3/5=9÷3/20÷5=3/4。教师问为何这样算?该生答道:分数的乘法不就是这样计算的吗?显然,学生将分数乘法法则迁移了过来。而教师的处理却是:不能这样算,虽然理由充足,但这只是一个巧合的例子,不能算作是一般的解法,教师再随手写下一道算式:3/5÷2/3,认为这个算式就不能用这样的方法解答。但也只一会儿工夫,有学生回答:3/5÷2/3=18/30÷2/3=18÷2/30÷3=9/10,果真如此吗?当然教师最终还是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将学生引导到原来构想(也是教材设计)的过程上,使学生明白了: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后,有不少学生主动和教师探讨:案例中学生提出的方法有没有理由?当儿童的数学学习不按预设的程序进行时,教师该怎么办?教师如何肯定并分析学生的迁移方式?数学命题教学有哪些策略和方法,应该注意什么?等等。学生们热情高涨,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4、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论教学多以讲述教育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切合实际的背景材料作支撑,致使学生很难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反思,更谈不上应用了。案例教学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能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看待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过一次调查,对案例教学、课堂讲授、研讨会、模拟角色、自学、影视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效果对比,以确定各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提高分析能力、转变观念、学生所得知识留存度等方面的优劣。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及观念的培养上,案例教学的效果排名第一;在传授知识和所得知识留存度上,案例教学的效果排名第二。

5、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教案篇(10)

课堂教学案例探索 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 张小春 王万辉 不论教育工作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乌申斯基语)。当代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而是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开放式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地恰当地处理一些意外之事。那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案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灵活应变的案例 鸟妈妈的家在哪里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有《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教师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叫,鱼儿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嬉戏等。小朋友看了这美如仙境的课件连连赞叹:啊,真美!真好玩!教师也顺势借助这情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再分学习小组议一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已见,叙述自己的理由。这时洪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课文写得不对。树林就是小鸟的家,那鸟妈妈的家在哪里?小河是鱼儿的家,那池塘里、大河里、大海里的鱼就回不了家了。” 师:(老师先是一愣,随机就作了临场应变)是啊,洪枫同学提的意见很对。课文中只说树林是小鸟的家,那鸟妈妈、鸟爸爸的家呢?小朋友,你们说,该怎样说才对呢?大家一起来改一改。 生:改成“小鸟、大鸟的家”。 生:改成“鸟儿”就行了。 师:对,改成“鸟儿”就包括了所有的鸟。树林是鸟儿的家。 师:“小河是鱼儿的家”又该怎样改呢? 生:改成“水里”就可以。 师:呀,我们的小朋友真会读书,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敢跟课本较真。你们真是认真好学的孩子。让老师代小朋友们写封信,告诉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修改了文章,使这首儿歌更美了,好不好? 生:好! 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对书本上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书本已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之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习的本来面目。 盲婆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当教师讲到“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时,一些小朋友提出了对课文的不同看法,认为课文没有写清楚“盲婆婆是先天的瞎子,还是后来瞎的?”教师事先没有想到学生会关注这个问题:盲婆婆是天生的瞎子,还是后天造成的? 师:(顺水推舟)你们说得很有道理。盲婆婆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眼睛瞎了,那课本上这样说就无可厚非,就对了。如果盲婆婆一生下来眼睛就看见,那课文上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的清波”就不行。大家来动动手、动动口把它改一改,不要模糊不清,要给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师生达成一致:歌声会领您走进梦里,想起过去美好的往事。] 师:我们现在来读一读这一小节,享受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 生:(大声地读起来)歌声会领您走进梦里,想起过去美好的往事;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往后我们就可以这样读这一小节了,现在我们把它写到书上去。 学生动手写上这一句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诗句。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并不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且力求达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更值得高兴的是课堂上没有权威,没有了圣人,有的是师生相悦诙谐的情景。教师处理恰当,既尊重学生又尊重事实,同时还鼓励学生要不断探究、合作学习。 一、应对干扰的案例 世界有啥美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但同文字打交道,还必须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消极、对抗的情绪。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世界多美呀》的课堂上有这们一段精彩场面。 师:刚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鸡,看到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情不自禁地说:世界多美呀!小朋友,你能说说周围的世界有多美吗? 生:大街上有一幢幢漂亮的房子。 生:我们学校门前有一个新建的街心花园,一到夜晚,五颜六色的彩灯全亮了,很漂亮。 生: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生:我们学校有绿茵茵的草地、假山、喷水池。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丽。 生:(刘柳自言自语,轻声地说)有什么美?我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没有很美。 师:(初听一愣,随后亲切地问道)刘柳同学,你能把你的想法大声地告诉大家吗? 生:(刘柳站起来说)我认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没有很美。你们看大街上房子多,树木少,树木也不是绿茵茵的。街道上到处是一层灰,黄乎乎的。再看我们的章江河,由于大家不注意卫生,已经变成了一条黄而浑浊的小河了。我爸爸说这都是没有统一规划好、乱开发、乱搞建筑惹的祸。 师:噢,你能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在哪儿上班呢? 生:(刘柳说)我爸爸在环保局上班。我爸爸常常对我说要保护大自然,开发好大自然。 师:(老师微微点头笑)我们班又多了一个环保小卫士。现在由于很多人为的原因造成了天空不够蓝,树木不够绿,河水不够清,破坏了大自然,破坏了我们周围世界的美丽。要使大自然恢复她原本的生态平衡,要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比小鸡所看到的世界还更美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先分学习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再选出发言人来谈一谈。 生:要保护花草树木。 生:要禁止乱砍乱伐。 生:要人人动手多种树。 生:要多造花园和植物园。 生:要保护好动物,不要乱捕杀动物。 生:(刘柳)我爸爸说,要统一规划,不要盲目开发,乱建房屋。要人人动手清除章江河的脏物。 师:大家都说得不错。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多种花草树木,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统一规划把房屋建设好,我相信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定能比小鸡所见到的世界还要美。你们愿意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吗? 生:愿意。 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丽。 “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什么美?”一句出乎意料之外的话,但上课教师没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马上调整教学,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把学生从世界并不美的原因着手引到怎样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孩 子们从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讲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自主探究的天地。教师在学生提出意见时,改变原来精心设计的教案,顺着学生学习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索。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学生敢想、敢说、敢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大大显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和探究性。这节课,干扰不仅是意外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上课教师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自如地把消极因素变积极因素,从容应对。

课堂教学教案篇(11)

首先,任课教师在A、B两个平行班的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将B班作为参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教材体系编排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将A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法的课程教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案例,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研究小组成员教师历年来在带领毕业生实习期间,深入中小学英语课堂实地考察记录实习生实际授课情况,并将其转写成案例;第二部分是从有经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处收集其教学实例;第三部分是从网络资源中收集中小学英语精品课程、名师课堂等作为案例资源.案例形式分为文字和视频两种.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案例研究.授课教师将收集整理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学习案例涉及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第二个阶段为微格教学.学生运用在案例教学中学习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选取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任课教师会引导其余学生针对其教学过程展开讨论,并进行评述.

1.2研究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案例教学之后,A、B两个班同时进行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实践两个环节,笔试环节以闭卷考试形式考查两个班级学生对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环节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教学法知识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具体形式为每个学生就抽到的知识点进行十分钟的教学演示,由三位评委教师打分,以确定完成情况.考核结果显示,笔试环节,A班37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4.6,B班37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7;实践环节,A班平均成绩为88.4,B班平均成绩为80.3.笔试和实践两个环节,A班成绩均明显高于B班,尤其在实践环节上.

1.3案例教学的学生评价

为全面评估案例教学在教学法课程中的作用,在案例教学和考核之后,对A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案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方面,86%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支持案例教学的学生以为,案例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过程,便于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不支持案例教学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耗费更多时间,影响学习效率.在案例的类型选择方面,49%的学生支持书面案例和视频案例都作为教学内容,认为两者相互补充,各有优势;30%的学生更倾向于书面形式的案例,因为书面案例便于携带和翻阅,也便于批注和做笔记,而视频案例观看时间较长,设计到的知识点有限,学习效率不高;22%的学生更倾向于视频形式的案例,认为视频案例更加清晰直观,生动形象,而书面案例采用文字描述形式,不利于理解.在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方面,47%的学生支持只进行实践考核,认为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意义更多地在于实践;32%的学生支持进行笔试和实践的双重考核,认为笔试和实践可以相互促进,以利于牢固地掌握教学法知识;19%的学生支持只进行笔试的考核,因为不习惯上台讲课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增加了负担.从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学习者认为案例教学对于教学法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改进.

2案例教学研究结果反思

2.1案例教学效果方面,案例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法内容的实施

将课堂真实教学过程转写为教学案例,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现教学步骤及其贯彻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了单纯理论输入的枯燥和抽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而课堂上的教学实践环节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收集和整理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法课程的认识,促使教师在教学法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与提升.

2.2案例内容方面,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互为补充,各取所长

研究结果显示,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将二者结合,最大化地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文本案例的撰写要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学生可以在阅后构建课堂情境,领会教学法的运用;视频案例的截取要提取精华,避免冗长,保证视频案例教学的效率.同时,选取的案例要真实细致,具备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能体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

2.3案例实施方面,案例教学过程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案例展开充分讨论,对案例中设计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身临其境,对案例中显现的教学现场进行剖析、反思,探讨案例中的教学方法使用上的优点和缺陷,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能够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法的理论教学.

2.4案例的考核方面,要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

学生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法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法课程的考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考核内容,笔试部分的理论考核可以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法理论知识,实践部分的微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教学法理论付诸实践,在课堂中得到评析和提高的机会.对于不喜欢理论考核的学生,任课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上可以更加简明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避免学生对理论的死记硬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喜欢微格教学的学生,任课教师要深入学生,细致了解情况.如果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任课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把握在课堂上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果是由于学生感觉微格教学收获不大,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教师则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更合理地对微格教学过程加以安排,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力.

2.5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肩负起组织,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案例教学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分析研究案例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加深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认知,并得以逐步将理论学习成果付诸于实践.因此,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才是成果有效的.不过,教师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同样至关重要,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案例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和认真策划,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的监督者.学生是否对案例进行了有效地分析和解读,是否在微格教学环节安排得当,是否对案例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学习,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监督和规范.此外,教师还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在案例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况,都需要教师的解答和应对.只有当教师顺利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因此,案例教学只有在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才会发挥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