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小银行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0 17:01:53

中小银行发展

中小银行发展篇(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50-03

引言

2017年1月5日,由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共同组建的“百信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以独立法人形式存在的直销银行正式获得监管部门批示,准许其独立开展直销银行业务,这标志着国内直销银行正式迈入独立法人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超60家传统银行在近年中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在获得经营业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自百信银行获批后,在直销银行业务领域初具规模和优势,并已尝到直销银行业务甜头的20多家银行率先开始申请独立法人形式的直销银行牌照。持牌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作为一个有别于传统银行的新型银行形态,业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以及互联网公司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直销银行的概念

近年来,直销银行概念逐步升温,不断有银行加入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行列,但各家银行发展直销银行的形式多样,对直销银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在论述之前,首先通过概念界定及对国内外直销银行业态的分析比较,明确直销银行的概念。

狭义上的直销银行概念重点在于“银行”,是指没有实体业务网点,主要依托电话、传真、邮件,尤其是互联网等手段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相比于有多层分支行经营架构的“分销”式传统银行,由于不依赖于实体网点,直销银行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直销银行的客户可以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和产品购买,大大提升客户体验。

考虑到国内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及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的发展路径,本文将直销银行概念重点放在对“直销”的理解上,即?V义来看,直销银行不仅仅是“银行”,更是一种运作模式,是银行提供服务的新型方式。因此,现阶段中小银行所开展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模式也可归类为广义的直销银行。

在本文论述中,采取广义直销银行概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狭义的直销银行概念更适合于持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我国监管部门目前还未形成直销银行的独立法人监管制度框架,虽然2017年“百信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直销银行迈入了独立法人时代,但在现阶段监管政策不明朗的实际情况下,独立持牌的直销银行或将受到诸多制约;二是狭义的直销银行需较彻底的转变原有的银行经营思路与业务管理流程,现阶段或将难以一蹴而就;三是中小银行现阶段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移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从整合网上银行等一系列资源着手建设中小银行直销银行更具可行性。

二、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的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倒逼银行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一代”逐渐成长并开始走向社会舞台的前端,与传统银行客户相比,他们对金融的消费需求、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拓展获客渠道;二是有利于应对外部挑战,实现稳健发展;三是有利于优化营收结构,提升经营效益;四是有利于扩大品牌影响,增加竞争优势。

三、发展直销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方面

1.目前,国内的直销银行起步不久,仍在摸索探讨阶段,很多银行对于其概念、功能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多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很多人对直销银行的理解,或者认为需要监管许可的法人机构,或者认为是互联网P2P平台,这样的理解结果是很多银行并没有整合形成直销银行品牌,只是分散开展相关业务。

2.从组织形式来看,国内直销银行应首先建成银行内部一种新的业务拓展渠道,也即广义上的直销银行概念。国外直销银行的独立法人形式自然有其组织管理、业务发展上的优势,但短期内难以快速复制,究其根本,一是现阶段国内监管政策尚不明朗,二是差异化的精准营销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小银行,因为当前中小银行首先要解决的是区域受限、网点较少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在现阶段首先以“新渠道”去定义直销银行是较为合适的。

3.从战略定位方面来看,目前国内上线的60多家直销银行,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可以看出各家银行对直销银行尚处在尝试、探索阶段,并未从整体上形成对直销银行战略定位方面的考虑。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是宁波银行,其结合白领融异地业务做成P2P平台形式,并辅以其他投资理财产品,有着清晰的战略定位。

(二)政策监管方面

直销银行是在互联网环境中产生的,这对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全新要求,在客观上给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变数。可以预知,政策监管的滞后性、不成体系,以及不确定性等问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准入无明确标准,机构持牌问题尚待解决。是否可以申请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监管政策尚不明确;即使可以申请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申请的标准与条件也不明确。2017年1月5日,监管当局批准百信银行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展直销银行业务。但总体来看,监管仍持审慎态度,百信银行的获批也仅做个案看待。因此,在直销银行业务开展及规划方面,中小银行目前仅可根据现有规定,积极保持与属地银监部门的紧密沟通。

2.业务开展无具体规定,监管政策领域存在滞后。总体来看,监管对直销银行业务未出台专门性、体系化的政策,各项具体政策比较分散、相对滞后。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属于互联网金融的纲领性文件。但该文件也不是直接针对直销银行,且总体较为原则。

3.监管政策变化无定式,业务调整成本不可忽视。2015年12月25日,央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标志着监管层面正式承认了电子账户的合规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客户远程开户这一关键环节,对直销银行业务开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涉及电子账户在内的三类账户的开户要求、业务范围、转账限额等未进一步明确规定,在业务流程和客户体验方面,对现有直销银行业务的调整仍存在较大难度,使得银行转换成本较大。

(三)风险管理方面

1.存在技术安全风险。直销银行依托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在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中,全线上实时处理业务。如有网络安全漏洞、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或者客户自身账号密码信息被截取盗用,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将形成较大客户信息安全、交易安全和资产安全。另外安全防控措施与业务便捷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矛盾性。直销银行便捷性是吸引客户的关键,而多重的安全认证会降低直销银行的便捷性和客户体验度。兼顾安全与便捷,需要巨大的人员和技术投入,并且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提升与完善。

2.业务欺诈风险。在互联网环境中,欺诈风险是最有可能出现、并且最难?R别的风险。在网络上客户身份真实性的辨别存在一定困难,容易出现伪造、冒名客户。互联网上存在专门的犯罪团伙,利用技术手段,批量伪造客户、盗取客户信息,利用银行漏洞,进行虚假注册交易,造成批量性损失。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也让客户在操作过程中,极易落入陷阱。除此还有个人信息的泄漏,或利用直销银行跨行支付中漏洞或者先扣款非实时到账等业务特性,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等。此外,如需要发展P2P业务,除上述风险外,还存在落地推广人员管理风险。大量的落地推广人员散落在全国各地,管理监控难度大,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和案件风险。

3.运营层面的风险。直销银行的运营模式决定了直销银行必须获取大量新客户,产生持续有效流量和交易量。为吸引新客户,直销银行通常会以高收益金融产品作为卖点,但较难持续。由于缺乏创新,将传统银行的金融产品直接搬到直销银行上销售,与现有业务及功能方面存在重叠,内部竞争十分明显。如果从互联网平台进行批量获客,对于小银行来讲,存在地位不匹配问题,长期来看,容易形成互联网平台独大的风险。

4.银行声誉风险。直销银行发生安全风险事件、理财销售风险披露不充分、理财未按预期兑付等,都有可能引致银行声誉风险。由于直销银行客户群体基本都是网络新生代,可熟练操作,并利用网络传播引起声誉风险的内容和信息,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广泛强烈的舆论浪潮,为银行进行公关处置带来较大困难,对银行的应急管理能力将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总之,在直销银行业务的拓展过程中,银行将会面临诸多风险与考验,需要组织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做好风险管控方面的规划与工作,密切关注、深入研究、提前预防、严肃对待、快速处理、谨慎宣传,将可能的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四、中小银行直销银行发展思路

在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的过程中,仍将面临对直销银行理解不统一、监管政策不明朗、风险管控复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同时,直销银行业务发展过程本身,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背景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直销银行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建议,中小银行应将直销银行的拓展提升至全行战略层面,进行长期规划;基于已有发展基础和优势,确定未来“两步走”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在现有直销银行业务基础上,确立直销银行的业务地位和品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完善制度、丰富产品、夯实系统。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措施:第一,统一思想,建设直销银行的业务品牌。要统一思想,确立直销银行的业务地位,将中小银行已有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进行整体梳理、重新整合、精心打造、细致包装,将这些分散的业务统一整合为直销银行业务,在行内形成直销银行业务归属的共识,在监管进行直销银行业务报备,在市场上明确中小银行开展直销银行业务的信息。同时要确定直销银行的业务品牌,统一命名现有产品,全力开展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第二,明确职责,搭建直销银行的组织架构。要明确专门的总行部门负责主管直销银行业务。目前,中小银行直销银行的相关业务由各经营单位和业务部门广泛参与、深入拓展,并由网络金融部牵头,总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支撑。直销银行业务整合后,需要明确业务的主管部门,明确相应的职责,专业负责直销银行业务的战略研究、制度建设、产品设计、监管沟通等管理工作,并负责指导开展市场推广,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在内设部门的基础上,直销银行事业部应当是可以选择的组织架构形式。第三,整章建制,保障直销银行的稳健发展。要建立直销银行制度体系。要完成直销银行的报备和,首先要建立直销银行的基本管理制度。以此为基础,整合完善现有的相关业务制度,补充制度缺失,建立直销银行制度体系,并根据宏观环境、市场发展,以及中小银行直销银行业务开展的具体情况,及时检查、梳理、补充、更新,不断完善直销银行制度体系,为业务发展提供保障。要加强监督检查,使制度得以严格执行与落实,谨防漏洞与风险。此外,需持续、紧密关注直销银行有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与监管制度要求,及时调整内部制度与管理规范,不触红线、顺势而为。第四,丰富产品,推动直销银行的持续成长。在现有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及创新,搭建适合直销银行业务定位及客群的产品体系。注重多元化产品研发,加强与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同业合作,甚或积极拓展与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非银机构的跨界合作等等多种运作模式,实现资源互补、数据共享、场景融合,实现产品丰富与创新,逐步完善中小银行特色化直销银行产品体系,并最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第五,科技驱动,引领直销银行的开拓创新。对现有电子渠道(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技术工具、系统平台进行有效串联、整合、优化、更新,形成可有效支撑直销银行品牌统一运营的系统承接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可快速对接市场的科技输出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中小银行直销银行的批量化、平台化获客。要建立驱动直销银行快速发展的科技力量,从整体考虑并确定适合并推动直销银行业务发展的科技规划,引领直销银行的开拓创新。

第二步:在取得第一步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直销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客户定位,开展特色化经营,形成独立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文化,树立直销银行品牌,最终择机持牌、独立运营。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工作:首先,确定直销银行总体定位,坚持特色化的发展原则,制定整体发展策略与规划。尽管从广义直销银行概念的界定来看,中小银行已在开展直销银行业务,但独立法人形式的直销银行依然是未来直销银行发展趋势。因此,中小银行需尽快规划布局,明确独立直销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客户定位,逐步形成与母行优势互补的市场布局。同时,为避免直销银行的同质化竞争,中小银行需坚持特色化的发展原则,在已形成竞争优势的行业及细分市场,打造直销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中小银行还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整体战略,致力于打造专有的直销银行品牌。其次,制定直销银行业务战略,建立特色化业务体系与集约化的运营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独立法人形式直销银行市场定位及整体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业务发展战略及业务规划,逐步形成中小银行多元化、立体化、特色化业务体系;同时,搭建集约化的运营体系,提升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逐步实现批量获客、迭代创新、集中作业、专业服务、高效管理,有效保证中小银行直销银行业务可持续性的发展。再次,明确以科技为驱动,探索创新型的业务拓展模式,不断增强金融科技贡献度。

金融科技日益成为直销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以及生物识别技术,可有效拓展业务场景,提升客户体验,创新服务模式。同时,科技应用创新,还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使市场竞争主体获得较高的规模经济收益。因此,中小银行未来直销银行发展,应依靠科技力量,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科技驱动型业务拓展新模式。

当前,国内监管机构对于直销银行业务未形成明确的政策规范,已申请独立持牌的直销银行仍处于业务试点阶段,因此,对于独立法人形式下直销银行的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尚有待深入研究和持续开展。同时,中小银行还需深入研究直销银行风险新特征、创新风险管控模式,严防新型风险。

中小银行发展篇(2)

所谓直销银行是指没有实体网络,而是通过互联网、电话、ATMs、信件和手机等渠道提供远距离金融服务。由于没有实体网点的巨大成本,直销银行能够以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服务费吸引大量的客户存款 。

优势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直销银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便利性优势。

首先,直销银行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直销银行完全没有实体网点(即使有也很少),不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节约大量物理网点所需的运营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因此,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在比传统的有物理网点的银行较低的利差水平上实现相差盈利。以ING Direct为例,其净息差水平低于母公司20bp左右(成立之初,由于规模扩张的需要低于母公司50bp左右)。

其次,直销银行还具有传统商业银行难以企及的便利性优势。对于零售银行来说,便利为王,完善、便捷的服务网络一直以来是传统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种新的银行业务模式,直销银行正在逐步削弱传统银行在便利性方面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直销银行打破了时间、地域和网点等的限制,客户可以通过网站、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远程渠道获得银行产品和服务。而且,直销银行也开始设立少量分支机构,在最大限度保留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满足部分客户对于传统实体银行安全感的偏好。如Capital One 360的咖啡银行,更多的是满足部分客户社交和交流的需要。

发展成果

由于成本和便利性方面显著的优势,直销银行正在日益为广大客户所接收,市场份额在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不断扩大。根据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2013年的调查,偏爱直销银行的客户已经从2007年的21%增加到2013年的61%,而偏爱实体网点的客户比例则从39%下降到18%。TNS公司2012年的研究报告《直销银行与未来的消费者银行(Direct Banks and the Future of Consumer Banking)》表明,之前的5年里直销银行是美国银行业市场中唯一的赢家。四家最大直销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长超过一倍,增长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更重要的是,直销银行正在逐步侵蚀传统银行最优质的客户基础,其客户群更加年轻、平均收入水平更高,拥有更多的可投资资产。

德国的直销银行也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据统计,德国直销银行的客户规模在2000年到2012年间扩大了3倍,从400万增长至约1600万;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1820万人。

中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开通国内首家直销银行;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上线。目前,国内已有12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推出了直销银行(见表1)。但当前国内的直销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独立的运营机制。由于监管法规限制,我国的直销银行尚无法成立独立的法人机构。目前,12家银行的直销银行中的大部分是作为特定部门或二级部门运作,不仅无法实现独立运营,部分甚至可能都无法实现独立核算。这样会造成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由于成本收入核算都是与传统银行混为一体,无法体现直销银行的成本优势。即使直销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也会被理解为牺牲传统银行渠道收益的结果。二是难以跳出传统银行发展的思维定势,无法脱离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最多是传统商业银行多元化渠道中的一个次要补充甚至是重叠建设部分。

缺少完善的产品体系。目前,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尚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没有一家直销银行具备完整的产品线。当前,12家直销银行推出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几类:第一大类是货币基金业务,属于类余额宝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面对余额宝冲击的应激反应。第二类是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和汇兑业务。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其定价与传统银行的实体渠道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其功能也完全没有超出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的范围。第三类是少量的互联网创新业务。如包商银行“小马bank”的P2P模式,重庆银行的“DIY贷”。总体而言,目前的直销银行还只能算是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

获客能力面临严重挑战。目前,12家银行的直销银行中,大部分采用银行官网(PC+移动终端)和独立APP两个接入端口,拥有独立品牌的只有6家。与传统渠道区分不明显,仍然遵循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缺乏独立品牌,必然使直销银行的获客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银行官网的客户流量规模普遍较小,即使有也主要是以银行原有客户为主,如何将这些已有客户转化为直销银行客户,如何将直销银行向这些客户以外的潜在客户进行推介,都是直销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独立APP的宣传、推广与运营,更多的是是传统银行业务网络化、移动互联化的简单延伸,并没有完全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直销银行如果不能在获客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规模经济,就很难实现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只能沦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之外的一个补充渠道,甚至是重复建设部分。

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策略

从国外比较成功的经验看,直销银行是新市场进入者拓展目标市场有效工具。但对我国的中小银行来说,要充分发挥直销银行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明确直销银行战略定位。直销银行不仅仅是传统银行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而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中小商业银行在开展直销银行业务之前,必须要对如下问题有清醒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直销银行是原有渠道(包括实体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的补充,还是新的独立渠道?直销银行的目标是以更好的满足银行已有客户的需求为主,还是要以开发获取新的客户群为主?直销银行将如何处理与银行已有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的关系?如何在本地市场和异地市场采取差异化的推广策略?不同的定位意味着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投入,最终也将带来不同的产出。

选择独立运营模式。虽然受监管政策的限制,我国的直销银行目前不具备成立独立法人机构的可行性,但这应该是直销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采用独立的事业部机制运作,其目标是成为独立法人机构;北京银行董事会已经通过《关于设立法人直销银行的议案》,同意设立法人直销银行。在无法成为独立法人的情况下,直销银行可以采取独立运营的模式,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这既是直销银行发挥成本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保障。

发挥多渠道整合优势。多渠道整合首先是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协调问题。直销银行提供的一般是标准化的、简单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多的复杂的、高增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提高客户粘性。这些正是传统银行线下实体网点的优势。目前,国际上的直销银行已经开始由线上走向线下,如Capital One 360的“咖啡银行”。其次是如何打通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其它各种虚拟渠道之间的区隔。这既有利于提高客户体验,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既有的资源优势。

中小银行发展篇(3)

一、引言

手机银行是银行客户利用手机终端办理包括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代缴费、理财投资等金融业务的总称,手机银行带给客户的是快捷、低交易成本、安全的全新交易方式。手机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客户不需要亲自去商业银行网点或者必须首先具备有互联网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客户只需要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手机银行不仅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和获得金融服务的交通成本,而且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感受,极大便利了客户的经济生活。上述手机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客户群主要以个人为主,交易内容主要是小额支付、转账、金融资产交易等内容。

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本文所指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村镇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商业银行的特点是网点少,经营局限于特定的区域,服务群体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当地居民。这些特点和国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为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前,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已成普遍现象,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都将手机银行作为重点发展业务,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完全符合手机银行“弥补金融服务空白、服务金融弱势群体和满足小额支付结算的需求”,而且手机银行对于丰富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弥补营业网点少、覆盖面低的现象。

二、中小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的积极意义

(一)弥补金融服务空白区域的金融需求

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客户群呈现出金融服务需求种类多、交易笔数多、单笔交易额低的特点,农户对小额贷款类服务需求量较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大多数农村区域的撤离,农村区域金融机构密度和金融服务深度不能满足农村区域的金融需求。在当前金融体系下,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解决。由于地域、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实体网点和ATM机等基础设施数量难以有效满足当地需求,而网上银行业受到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网络使用费用较高等原因而难以广泛推广。另外,农村经济空心化现象已成普遍现象,青壮年农民大多进城务工,只有老弱病残和儿童留守农村,这些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主要局限于小额支付、收汇款、存储等,而且对辅币的需求数量较多,这些需求都难以吸引现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网点。手机银行具有便捷、低交易成本和实时交易的特点以及存储、小额转账和支付的基本功能可以有效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基本金融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商业银行立足地方经济,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主体,尤其开办手机银行业务可以扩大银行业务覆盖范围,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问题。

(二)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利润来源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小额信贷业务和资金转账,基本业务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雷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空间狭小,在争夺优质客户方面处于落后位置。另外,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极低,金融创新业务存在严重不足。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新型金融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并且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和手机银行的客户群存在更多的重叠,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具有先天的优势。开办手机银行业务不仅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且手机银行作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渠道,中小商业银行开办手机银行还可以增加其他相关业务的交易规模,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润。

三、中小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银行业竞争格局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提供了契机

中小银行发展篇(4)

作为今年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赖小民提交了《关于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加大引入民营资本大力发展中小(社区)银行的建议》,提出制度安排的缺陷和运行环境不佳,导致我国中小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远不能满足市场主体的需要。

赖小民认为,与国际发达的金融体系相比,美国银行业是先办区域性的小银行,不允许跨州吸收存款和贷款,再进行跨区域经营。所以其现在仍有很多区域性小银行存在。而中国银行业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制转变而来,先建立一批全国性的大银行,再转成商业银行,这使得加大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引入民营资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目前来看,建立一套有效的民营资本准入、监管和退出的法规,引导城商行形成体现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和符合实际的市场定位,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应成为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目标,应抓紧改革。

中小银行发展篇(5)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

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二元回归法,对连云港地区200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看,本文认为在连云港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大型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有一定分化倾向。实证检验表明:各地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与表征金融成本相关指标,如人均gdp关系不大,与表征政府市场化服务取向的指标,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由于连云港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如理论界所探讨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越是不容乐观。

造成连云港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拓优质中小型企业市场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已步入正轨,成为具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且在担保能力上也远胜于初创期的小型企业,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客户。由此可见,政府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政府市场化服务能力,也就是提高对中小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切实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上议程;其次,要鼓励金融发展多样性,除了银行还要发展保险、证券以及合作社和信用社,等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放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z].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王颖捷.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samuelson p a.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2.

[5]space.the final frontier[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6.12.

[6]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10.

中小银行发展篇(6)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有

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二元回归法,对连云港地区200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看,本文认为在连云港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大型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有一定分化倾向。实证检验表明:各地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与表征金融成本相关指标,如人均gdp关系不大,与表征政府市场化服务取向的指标,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由于连云港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如理论界所探讨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越是不容乐观。

造成连云港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拓优质中小型企业市场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已步入正轨,成为具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且在担保能力上也远胜于初创期的小型企业,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客户。由此可见,政府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政府市场化服务能力,也就是提高对中小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切实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上议程;其次,要鼓励金融发展多样性,除了银行还要发展保险、证券以及合作社和信用社,等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放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z].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王颖捷.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samuelson p a.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2.

[5]space.the final frontier[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6.12.

[6]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10.

中小银行发展篇(7)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

[1] [2] 

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中小银行发展篇(8)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有

[1] [2] 

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中小银行发展篇(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二元回归法,对连云港地区200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看,本文认为在连云港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大型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有一定分化倾向。实证检验表明:各地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与表征金融成本相关指标,如人均GDP关系不大,与表征政府市场化服务取向的指标,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由于连云港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如理论界所探讨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越是不容乐观。

造成连云港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拓优质中小型企业市场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已步入正轨,成为具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且在担保能力上也远胜于初创期的小型企业,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客户。由此可见,政府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政府市场化服务能力,也就是提高对中小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切实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上议程;其次,要鼓励金融发展多样性,除了银行还要发展保险、证券以及合作社和信用社,等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放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Z].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王颖捷.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Samuelson P A.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2.

[5]Space.The Final Frontier[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6.12.

中小银行发展篇(10)

她说,首先,转型是为了中小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大家的牌照稀缺,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整体改革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但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同质化竞争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银行思考思路趋同,市场定位大中小全方位发展,客户、产品与服务没有差异,也没有特色,主要依靠过度消耗资本,信贷规模发展模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利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现在已经显现,银行的经营越来越难。在今年,可能大家体会更深刻。

第二,规模。一是利差逐步收窄,虽然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启动,但是中小银行始终面临稳定市场的压力,同时负债成本显著上升,部分银行不得不以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再就是规模扩张受到限制,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近年来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控制在20%左右,也决定了银行不能无限度放贷,很多银行围绕规模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这些非信贷业务发现风险的概率比较高。

第三,是因为现在中小银行的发展不可能无限制跑马圈地进行区域扩张,还是要立足于本地,服务好本地、社区和三农,在本地精耕细作,发现机会。

蔡江婷强调,我们认为现在是银行转型的很好时期,因为前几年实体经济较快发展,社会资金充裕,有利于银行增资扩股,中小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和个体风险水平得到了根本改善。这几年中小银行的经营水平有了大的提升,各项监管指标改善,也为银行的转型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居安思危,求新求变,在行业竞争中谁转型成功谁受益,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是这样,银行的转型也是这样。

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全面的转型,彻底的转型,在这里我讲三点和转型相关的问题,希望抛砖引玉,有助于大家在这次论坛中讨论和思考。

第一个转型,是转变信贷结构。信贷结构反映在银行的客户、产品和收入结构,当前的中小银行普遍热衷于房地产、政府平台贷款,这是转型的首要问题。银行转型必然要转变信贷结构,同时信贷结构也成为了衡量银行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十二五”规划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具体来讲,就是依靠出口转变和内外需结合,二是向绿化经济转变,三是向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转变,四是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银行在调整信贷结构中,要持续加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既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银行培育忠诚客户,形成银行与客户的共赢。

中小银行发展篇(11)

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指出中小银行有“六难”:

存款难。由于成立时间短,机构网点少,中小银行吸存能力明显弱于大型银行。2011年2月份以来,连续20个月负利率,更加剧了中小银行的“存款难”;2012年,一些中小银行存款甚至出现负增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小银行现在是为拉存款而“消得人憔悴”。

存贷比难。中小银行的存贷比长期高于大型银行,近年季末存贷比普遍高于70%(“冲时点”更是掩盖了日常数据),逼近监管红线。存款的不稳定性更加大了中小银行存贷比控制的难度。

流动性难。2010年以来,由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加之“三高”即存贷比高、保证金存款占比高、中长期贷款占比高,导致中小银行缺乏机动头寸,资金链越来越紧。2011年9月5日起,由于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上缴基数,对中小银行更是雪上加霜。

资本补充难。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主要依赖资产扩张带动负债和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对资本金的依赖程度更高。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资本补充正在成为中小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风险管控难。中小银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客户占比高,客户稳定性差,信息渠道少,行政干预多,这使其更容易受到宏观、地区和行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如果经济下行,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将对中小银行形成更大压力。

效益提升难。多数中小银行存在“两高两低”问题,即零售客户占比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成本收入比高、融资成本高,造成规模经济不明显,制约了中小银行整体效益的提升。

唐双宁指出,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为了生存而徘徊于违规边缘上,违规的作法归结起来有“五瞒”:

一瞒存款大战。负利率效应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加剧了中小银行对存款市场的争夺。监管机构虽三令五申,但仍有不少银行为了生存只能以拉存款为第一要务,存款大战或明或暗,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诸如高息揽存、“手拉手”贷款、违规积分奖励,以及对“资源型人才”的“挖墙角”等等。中小银行也有难言之隐,既生之,需活之,为了不饿死,只能这样办。

二瞒理财乱象。银行理财对于丰富产品与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流动性日益趋紧的环境下,理财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银行揽存和满足存贷比考核的工具,超高利率、超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人为制造的“一日存款”怪像。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个别银行为了“血拼”,甚至收益“倒挂”。理财正脱离“代客”属性,而日趋成为“自营”业务。相当多的理财产品在规模、期限、利率上与标的物不相匹配,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