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体育活动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3:51

体育活动培训

体育活动培训篇(1)

于桂英老师采用抽签的方式分组,让我们老师一下子熟悉起来,很快地建立起培训班学员的同学情,充分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

杨立新老师通过研读<指南> 让我明白了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使我明白了这次培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培训的目标是什么?我需要怎样做才能成功地开展培训,使我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透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教育工作就应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用心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资料,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体育活动培训篇(2)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对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参与了由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的编写工作。并于2006年1月和7月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以往参加过的多次培训,笔者深切体会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势必会造成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下降,也达不到培训预期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群体,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实际运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听一些理论的讲授。再者,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只有通过在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观察、交流、研讨,或在亲身实践中加以理性化反思、分析,才能有效地将所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成人学习者,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体验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

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大规模的集中讲授方式,,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与参训学员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知识陈旧,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脱节,对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少:其次,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与参训学员的学习特点相脱离,而培训教师通常一讲到底,缺少与学员互动和交流有研究表明,对于这种“专家说教式”的大班“输血型”的培训,83%的教师持反对的态度,所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往往不能“言传身教”,教授教育技术却不能灵活使用教育技术参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这往往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许多看似追求高效益和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培训者往往没有安排受训教师参与培训过程因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在疏离了培训对象直接体验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作为培训活动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呼唤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教师在自身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本应具有的主体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教师培训耗资费时却事倍功半的状况。波斯纳(G,J,posner。1989)关于教师成长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中可以看出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培训中都没有安排反思性的活动以上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培训效益和质量的低下。所以,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我们势必要寻求一种适合教师群体的培训方式。

三、体验学习概述

什么叫做“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那么何谓“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学者DavidKo1b指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反思被抽象化为概念和普遍的原理,最后概念和普遍的原理被运用到新的情境当中检验这个循环的过程就是体验学习圈,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践,而且还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与反思的过程来获得成长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看作是“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因此,体验学习的引入将为教师培训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体验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根据上述体验学习理论,尤其是Kolb的体验学习圈,笔者在参与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为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以下简称《培训教程》)过程中,亲身参加并总结实施了一些体验学习活动的案例,现与大家分享,也为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

游戏作为能大大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亮点。培训中,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学员亲身参与,进而感受培训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要学习的知识。在《培训教程》模块三《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过障碍”的游戏游戏需要三位学员参与,分别扮演三个角色:盲人、哑巴、瘸子,三个人要一起合作跨越事先设置好的障碍。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障碍时,瘸子向盲人描述障碍的形状以及应该怎样跨越,哑巴帮助行动不便的瘸子和盲人跨越有难度的障碍三个人在游戏中互相配合,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借助别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共同达到了游戏的目标——跨越障碍游戏带给学员欢笑并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游戏结束后,培训者马上引导学员切人本模块的主题——媒体的使用。很多学员都讲到,以前也接受过一些培训,培训者总讲“各种媒体应该组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但是总是没有什么感觉和体会,直到今天,才切身体会到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样,只有将各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模块中,没有死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学习的例子,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受培训内容,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案例二:

同样是一个利用游戏来进行体验学习的例子:在《培训教程》模块六《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我说你画”的游戏,要求学员5~6个人一组,每组一幅图片,其中一个人负责解释这幅图片的内容,其他人根据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片的内容,游戏要求学员在10分钟内完成游戏过程当中,所有负责解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向同组内的其他教师解释图片的内容10分钟后,教师分别将自己画的内容与标准图片的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画得完全正确。游戏结束后,培训者要求学员发表自己在游戏后的感想一位教师这样说,在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自己讲授的知识点而大发雷霆,认为学生很笨。经过游戏后,他才体会到尽管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已经设计得很完美,而且自己的讲授也已经很清晰,但是如果缺少了对实施环节的有效设计,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差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去责怪学生,而应该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寻找原因,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体验学习的例子,可带给培训学员的却是理论说教所不能带来的深刻体会试想,哪一位体验过这项活动的培训学员还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不理解而责怪学生呢?毕竟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经历

案例三:

体育活动培训篇(3)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对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参与了由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的编写工作。并于2006年1月和7月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以往参加过的多次培训,笔者深切体会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势必会造成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下降,也达不到培训预期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群体,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实际运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听一些理论的讲授。再者,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只有通过在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观察、交流、研讨,或在亲身实践中加以理性化反思、分析,才能有效地将所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成人学习者,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体验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

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大规模的集中讲授方式,,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与参训学员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知识陈旧,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脱节,对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少:其次,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与参训学员的学习特点相脱离,而培训教师通常一讲到底,缺少与学员互动和交流有研究表明,对于这种“专家说教式”的大班“输血型”的培训,83%的教师持反对的态度,所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往往不能“言传身教”,教授教育技术却不能灵活使用教育技术参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这往往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许多看似追求高效益和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培训者往往没有安排受训教师参与培训过程因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在疏离了培训对象直接体验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作为培训活动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呼唤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教师在自身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本应具有的主体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教师培训耗资费时却事倍功半的状况。波斯纳(g,j,posner。1989)关于教师成长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中可以看出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培训中都没有安排反思性的活动以上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培训效益和质量的低下。所以,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我们势必要寻求一种适合教师群体的培训方式。

三、体验学习概述

什么叫做“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那么何谓“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学者davidko1b指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反思被抽象化为概念和普遍的原理,最后概念和普遍的原理被运用到新的情境当中检验这个循环的过程就是体验学习圈,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践,而且还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与反思的过程来获得成长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看作是“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因此,体验学习的引入将为教师培训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体验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根据上述体验学习理论,尤其是kolb的体验学习圈,笔者在参与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为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以下简称《培训教程》)过程中,亲身参加并总结实施了一些体验学习活动的案例,现与大家分享,也为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

游戏作为能大大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亮点。培训中,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学员亲身参与,进而感受培训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要学习的知识。在《培训教程》模块三《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过障碍”的游戏游戏需要三位学员参与,分别扮演三个角色:盲人、哑巴、瘸子,三个人要一起合作跨越事先设置好的障碍。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障碍时,瘸子向盲人描述障碍的形状以及应该怎样跨越,哑巴帮助行动不便的瘸子和盲人跨越有难度的障碍三个人在游戏中互相配合,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借助别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共同达到了游戏的目标——跨越障碍游戏带给学员欢笑并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游戏结束后,培训者马上引导学员切人本模块的主题——媒体的使用。很多学员都讲到,以前也接受过一些培训,培训者总讲“各种媒体应该组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但是总是没有什么感觉和体会,直到今天,才切身体会到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样,只有将各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模块中,没有死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学习的例子,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受培训内容,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案例二:

同样是一个利用游戏来进行体验学习的例子:在《培训教程》模块六《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我说你画”的游戏,要求学员5~6个人一组,每组一幅图片,其中一个人负责解释这幅图片的内容,其他人根据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片的内容,游戏要求学员在10分钟内完成游戏过程当中,所有负责解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向同组内的其他教师解释图片的内容10分钟后,教师分别将自己画的内容与标准图片的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画得完全正确。游戏结束后,培训者要求学员发表自己在游戏后的感想一位教师这样说,在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自己讲授的知识点而大发雷霆,认为学生很笨。经过游戏后,他才体会到尽管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已经设计得很完美,而且自己的讲授也已经很清晰,但是如果缺少了对实施环节的有效设计,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差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去责怪学生,而应该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寻找原因,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体验学习的例子,可带给培训学员的却是理论说教所不能带来的深刻体会试想,哪一位体验过这项活动的培训学员还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不理解而责怪学生呢?毕竟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经历

案例三:

体育活动培训篇(4)

内容预览: 经过几天封闭式的理论强化培训,感触颇深。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重大举措,是“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延伸,很及时很有必要。我作为第一批学习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在行动上支持、在学习上用功。下面,我结合党员现状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党员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先进,就是先行、先导、先锋,也就是走在一般群众的前列,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走在社会发展趋势的前列。……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用户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 点此注册 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 点此登录 吧!

体育活动培训篇(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 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主权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主权,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主权、设置专业自主权、制定收费标准的自主权、用人自主权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体育活动培训篇(6)

二、组织与实施

根据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教研组长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设计培训项目,组建温州市首期中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策划专题研修班。培训历时一年,分四次集训,共计90学时。

1.确定适宜的培训目标

根据体育教研组长培训需求分析,结合体育教研组功能和研修实际,确定以下三项培训目标。第一,开拓视野。以策划理念和实践结合为主线,帮助体育组长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准确把握新课程中的问题和研修主题结合,培养一批有策划理论水平、有学科知识的“前瞻性”的体育组长。第二,创意研修。以教研组交流与研修活动实践为形式,帮助体育教研组长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创新设计活动,丰富研修方法,开发组员潜能,确保每一次教研组研修活动的质量,培养一批具有组织和策划能力的“思辨型”体育组长骨干。第三,拓宽技能。以组长论坛与策划能力训练为基础,提高策划研修活动的能力和观课评课的能力,培养一批有研修活动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的“全能型”体育组长。

2.设置合适的培训内容

根据“提升策划能力”的主题,结合培训目标和体育教研组长培训需求,设计五个培训课程模块,分别是研修活动策划理论模块:具体内容有《培训方案解读》《组长与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研修活动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对话研修活动策划案例》《体育教学(研修)案例研究》《从实践层面谈体育课程改革与组长专业发展》。研修活动计划设计模块:具体内容有《体育教研组计划策划的思考》《主题研修活动计划策划的思考》《学期计划与主题方案整合的思考》。研修活动实践模块:具体内容有《主题研修方案研读(分六组自主研读)》《围绕“做什么?怎么做?有效吗?”讨论汇报主题研修方案》《单元教学实践研修》《同课异构教学实践研修》《小学体育单元教材“文本解读”——以跪跳起为例》。教研组长论坛模块:具体内容有《务本求实,开展体育组工作》《和谐同心,一路同行——艺术体育教研组工作思考》《小学体育技巧教材“文本解读”研修活动实施方案》《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与其看天,不如看地——教研组建设与思考》《做好体育工作,促进教育发展》。培训作业模块:具体内容有制定一份学期研修活动计划、策划一份主题研修活动方案、主持一次主题研修活动实践(或深度参与活动,撰写活动建议和反思)、完成一份参与培训学结。

3.采用多元培训形式

采用两种结合和两种方法的多元形式。第一种结合是集中学习和自主研修相结合。“工学矛盾”是困扰教师继续教育的难题之一,故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学习有70 学时,自主研修辅以20 学时的作业驱动,具有灵活的操作性。第二种结合是理论学习与研修实践相结合。体育教研组长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沟通能力,但是策划理论和研修活动实践相结合能力比较欠缺,通过策划理论学习和研修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提高体育教研组长策划研修活动的能力,具有符合实际的合理性。

第一种方法是“学研训一体化”法。从体育教研组长需求出发,以“学中思、研促训、训助研”为指导,聚焦校本,结合活动,贴近课堂,整合校本研修活动、研究主题活动和训练策划管理进行培训,找准体育教研组长策划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的重难点问题,实现校本研修实践与策划培训研究的统一,体现体育学科的独特性。第二种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人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任务驱动,只要有任务,自主研修才能真正动起来。通过完成“四个一”作业任务过程中,结合“培训课程”的专业引领,有效的将学习内容结合实践予以强化、内化,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4.组建优秀师资团队

优秀的培训师资团队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本方案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主题,设计了“隐形师资”和“显性师资”。“隐形师资”是指研读两本书,“显性师资”是聘请在省内外校本研修策划专家及教科研专家、优秀教研组组长、特色教研组团队、一线骨干教师等各方在校本研修方面有研究特色的教师组成授课师资团队,培训团队源于实践、贴近一线研修,实在、实效、实用,为有效培训提供良好保障。

5.制定合理管理制度

培训管理制度由教学管理、考勤管理和作业管理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教学管理方面:在培训期间必须认真参加全部培训活动,完成授课老师和班主任布置的作业;师训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安排培训内容、落实研修实践、收集整理档案材料、评价考核、沟通和协调班级的日常事务。第二,考勤管理方面:集中培训期间,一般不准请假,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持单位证明,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迟到或早退一次作旷课一学时计算,未履行请假手续,属旷课。对各种原因累计缺勤超过总课时的30%以上者,将取消培训资格,培训期间的考勤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第三,作业管理:按要求完成“四个一”的培训作业。作业要求整洁、规范,规格要统一,如超出规定期限将不予登记评价;不得抄袭、复印、上网抄袭他人作业,违者不得参加结业考核。

6.确定弹性考核标准

培训考核内容由考勤要求、作业要求和过程表现三个部分组成,等级为优秀(20%)、良好(30%~40%分)、合格(30%~40%)、不合格(10%以下)。考勤要求:满分40分。体育教研组长必须按规定完成所有课时的学习任务,无故缺课一学时扣2分,因故请假一学时扣1分。作业要求:动态给分。必须按时完成“四个一”作业,每一个获得优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6分。过程表现:满分20分。视在参加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定,由班主任评价。经以上三项内容考核合格后予以结业。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并将培训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所在单位和当地教育局。

三、效果与思考

1.培养了体育教研组长的策划意识和能力

培训之后,体育教研组长们普遍认为收获了许多,特别是对“策划”这一概念有了比较深入的体会。体育教研组长们反映:在参加培训之后,有教研组活动,就想到“策划”一词,一切活动方案先行,先策划方案后组织实施,“策划”已经深入人心。

培训一直坚持把策划理论学习同策划学期研修计划和主题研修计划紧紧联系在一起,还付之于“单元递进教学”和“同课异构”的研修实践跟进,有效的提高了体育教研组长的研修活动策划和实施能力。在市校本培训调研中,一位组长的教研组研修“策划先行、实践跟进”做法受到了市局领导和专家好评,认为教研组长的“策划”意识和能力对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并指示其它学科参照学习。

2.初步形成了教研组长培训的特色雏形

第一,培训目标具体化。将有效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可以使体育教研组长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所以,在策划实施培训方案中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至关重要,也非常关键。本项目培训目标具体,指向明确,如创意研修目标设计:以教研组交流与研修活动实践为形式,帮助体育教研组长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创新设计活动,丰富研修方法,开发组员潜能,确保每一次教研组研修活动的质量,培养一批具有组织和策划能力的“思辨型”体育组长骨干。目标指向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的实际需求,清晰、合理、适宜,为有效培训指明方向。

第二,培训内容主题化。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预期终点,那么,培训内容就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主题化内容”指向目标才能使“线路”最短。在明确、具体化的目标指引下,本项目培训内容紧扣研修活动策划主题,设置了研修活动策划理论模块、研修活动计划设计模块、研修活动实践模块、教研组长论坛模块、“四个一”作业模块等五个课程模块。培训内容设置围绕“提升策划能力”主题,切口小、有深度、重实效,符合教研组长需求。

第三,培训形式多元化。选择适宜培训形式是体育教师有效培训重中之重,是发挥研修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研修的有效手段。结合体育教师特质,本项目采用专家讲座与组长对话相结合、分主题讨论与分小组汇报交流相结合、研修活动案例研究与研修计划设计相结合、主题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辅以作业驱动等多元培训形式,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听、说、读、写、思、练多项参与,达到主体积极主动、深度参与的目的。

3.思考了后续培训改进的方向

体育活动培训篇(7)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成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而依然,他们大多数不抵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他们也希望能够成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但他们的信息素养不高,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是制约他们课堂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高职院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普遍较为重视,并且,他们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网络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之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因为,现代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到培训内容的有效制定。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任何政策要求教师必须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也没有出台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内容进行规定,对考试方式进行要求,因此,就导致,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上,教师学习随意性较大,学习的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1.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组织不合理。

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都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但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却不做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培训形式搞一刀切,采用统一模式,导致为教师的抵触,很多教师不是很重视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对自己的专业教学发展作用不大,因此,参与的热情不高。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研究培训教师的年龄特点,不研究教师的知识情况,信息素养情况,搞一刀切的培训,致使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完全听不懂培训的内容,他们难以消化培训内容,而一些年轻教师,他们的信息素养较高,又觉得培训内容过于简单,老套,对培训内容也很失望,这样,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1.3培训手段单一。

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开展模式是一个专家在讲,很多教师在听,采用的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法,这种培训模式单一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个体需要,很多教师认为只是听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应用水平还是得不到提升,因此,抵触这种讲座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训效果不理想。

2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策略

2.1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

国家要重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要能够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指导这项工作,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文件,这个文件,对于规范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也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出台类似的文件,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大,他们不需要参与考核活动,他们的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教师的学习紧迫感不强,在这种环境下,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课堂效果的提升,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进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制定统一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策略,教师才能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在一定标准的引导下,培训活动的内容才能更为科学完善,教师通过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2根据教师需要设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需要,根据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设置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相差很大,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从事的专业各有不同,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而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而言,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差很大,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要确定一个最低标准,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要设置层次化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班级,比如,基础班和提高班,设置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基础培训,使教师能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简单地信息操作技术,能够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式,能够利用多媒体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提高班的培训活动,使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意识,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能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课件进行设计创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设置成模块,每个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单元,比如,可以分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指导模块,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等等,通过层次化的模块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模块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障所有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可以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稳步提升。这对于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提升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学校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应用多种手段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在培训活动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培训模式等多种方式,充分引导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展开学习讨论,培训专家给教师以必要的指导,引导教师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去,这样,在实践中,在教师的上机操作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结语

总之,在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组织活动不利,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积极解决培训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活动培训篇(8)

本文以美国培训业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归纳法、分析法、比较法对美国的教育培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探析了培训管理者在教育培训运行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素质技能要求。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美国当前培训业的状况,并集中探讨美国培训机构中培训管理者的地位、作:用和素质技能要求,从中得出对我们的启示。由于当前中国存在着广阔的教育培训市场空间、企事业单位对普通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巨大需求以及社会个体继续教育的需求,因此对走在前列的美国培训业及培训管理者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二、美国培训行业的历史,现状与特点

(一) 美国培训行业的历史

哪里有生产活动,哪里就有对劳动者的培训。早在美国尚未废除黑奴制的时代,对种植园黑奴就开展有简单的培训活动。然而,现代意义的培训活动以及培训业是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杜威实用主义的推广以及“威斯康星思想”的传播,美国的教育走出了纯粹象牙塔的束缚,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活动本身开始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和各产业。

六十年代美国处于技术高速发展时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迫使人们更加注重针对新技术的培训,同时产生了行为科学。他们把行为科学运用于工作场所,产生了“参与性管理培训”。这一时期,政府还为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制定了一些重要法律,如“综合就业培训法”等。“培训、培训、再培训,全面重新安排劳动力”已成为社会趋势,培训可能是美国“第二次浪潮”中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需要不断扩充素质和技能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因此,美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动因并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二)美国培训行业的现状

培训业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大产业,培训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培训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因为培训也是培养人和发展个人素质技能的社会活动。然而,培训活动又区别于普通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更具实用主义色彩,同时具有非学历性,即培训活动的最后往往不授予学位或文凭。

培训活动可以分为个人培训活动和企业组织内部培训活动。前者是出于个体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而企业组织培训活动则是出于企业发展需求的内部培训活动,通常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为培训组织者,对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培训或委托社会专门培训机构为之进行培训。

美国培训市场的主体是各种培训组织和机构,包括专业培训机构、普通高校培训项目部门、社区学院培训部以及社会公共职业培训机构等。美国就业与培训管理机构(The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d-ministration)负责联邦政府就业培训与员工分配项目、联邦给予各州的公共就业服务基金项目以及失业保险金项目,其宗旨是通过提供优质的职业培训、就业与人才市场的信息以及收入保障促进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行。

美国教育培训的方法和项目在世界教育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除了在本国内展开的普通职业培训和高层管理培训之外,美国的教育培训服务还涉及其它国家,与各国展开广泛的国际培训合作。无论是企业雇主,还是教育机构都对美国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服务十分青睐,其中颇具市场效益的培训课程包括执行管理者技能课程、战略规划课程、项目控制和分析课程、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课程、交际与演讲技巧课程以及二外语言课程等。

(三)美国培训行业的特点

通过对美国培训行业的网上调查和普通文献查阅,笔者总结出美国培训行业的以下几大特点:1、培训主体的多元性。如前所述,培训市场上提供培训的组织和机构多种多样,既有各州政府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又有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的职业培训部门,还有众多社会中间组织举办的开设不同培训课程和服务的社会培训机构。2、培训机构专业性强,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的培训项目。3、培训活动高度的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培训业完全纳入市场化的机制当中,各培训机构和组织间存在着竞争,同时培训市场也存在着供需双方的互动。4、培训活动的营利性。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卡内基培训组织(CarnegieTraining),卡内基训练组织成立于1912年,目前在全球85个国家与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深受美国Fortune杂志500强中超过425家公司的信任,它靠培训服务赚取巨额的利润。5、培训活动具有合作性。美国有各种以大学和企业合作为目的而设的组织,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兴建的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地方政府组建的大学一企业研究共同体以及大学自身设立的“工业联合办公室”等。企业只要每年交纳一定的费用,就能成为这些组织的成员,从而可以参加讲座、短期培训,研讨会,并能得到大学的学术期刊、著作以及各种软件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科研人员可以与大学等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更新知识,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6、教育培训层次高级化。“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高科技在生产中普遍应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美国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呈现出高移的趋势。美国企业科研人员大多数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有的甚至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决定了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7、培训活动的国际化。美国培训机构和组织的项目已深入世界许多国家,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使得美国培训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三、美国培训管理者的定位、素质技能要求

以上笔者对美国教育培训业进行了一个综述,勿庸置疑,美国培训业的今天离不开一大批培训组织或机构中的优秀管理者。培训管理者(trainingdirector)属于组织系统中的特殊管理层,主要负责培训项目的调研、制定、实施以及评估。培训管理者与培训师(trainer)之间有着区别,培训师通常只指在培训活动中对学员(trainee)进行具体培训的人。但在有的培训机构,培训管理者也是培训师,既要负责培训项目和培训活动的管理,又同时肩负着具体的

培训工作,这有助于培训管理者深入了解整个培训过程的情况,以便于对培训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和综合评估。

美国培训管理者在专门的培训机构中被定位于企业管理层,一个培训机构即相当于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培训管理者也是培训机构的经营者,因而除了要对培训行业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外,培训管理者还要具备普通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在政府公共培训机构中,培训管理者更多具有公共服务性,其对培训活动的管理通常要按照社会需求和政府的部署来进行;在企业中,培训管理者通常属于人力资源部,专门负责企业对员工实施的各项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在教育机构中,培训管理者尤为特殊。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管理者是隶属于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高校有职业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部门,负责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例如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教育中心业务主管即负责管理学校职业教育与对外培训活动。

培训管理者首先须具备普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技能要求,如具备领导才能、富有团队精神、思路敏捷、谈吐得当、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好学创新、个人操守、适应能力强,等等。培训管理者由于管理的是教育和培训活动,因而更应善于知识管理和组织协调。所谓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就是管理者对本组织内外一切与运行有关的显性、隐形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应用、共享、保护、增新、拓展、评估的过程。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层次、新阶段的产物,是以市场为核心、通过知识力与各种经营资本及手段的结合,为单位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利器。如前所述,美国教育培训活动具有高度的市场性,因此,培训管理者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市场眼光,掌握一切有利于培训项目开发和推行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组织机构的系统资源。由于培训活动正朝着合作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训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培训活动涉及市场开发、对外联络、绩效评估等方面,因而培训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关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根据瓦钦斯和马斯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培训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包括:1、Continuous(持续不断地学习):2、Collaborative(亲密合作的关系),3、Connected(彼此联系的网络),4、Collective(集体共存的观念);5、Creative(创新发展的精神),6、Capture and Codified(系统存取的方法);7、Ca-pacity bufiding(发展能力的目的)。总之,培训管理者关系着整个培训项目和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完成,是培训部门或组织机构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领导核心。

四、对我国教育培训的启示

综观美国的培训业,我们可以发现其培训管理者的突出地位与培训业的发展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随着我国教育市场逐渐打开,培训业也日益兴起,各种名目的培训机构纷纷出现。在我国,培训更多地依托于高等教育机构,培训管理者往往具有高校部门管理者的身份。由于我国的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群体相对不完善、不成熟,高等教育机构进入培训市场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很大。从美国的教育培训业及培训管理者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一)培训管理者要正确定位。由于培训活动是市场化的教育活动,因而培训管理者的定位应不同于普通管理者,需要具备综合的教育管理素质和技能,知晓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的规律:同时还应注重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品牌化的宣传策略、规模化的发展目标、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人本化的管理与服务意识。

(二)注重培训管理者自身的培训。对培训项目和活动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在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内,培训管理者的持续学习力往往决定着其能否跟上时代和市场发展变化的形势,从而把握住培训市场的有用信息和知识,使自己的培训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培训管理者应更具国际意识和合作意识。Michad J.F.在“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White Paper 2001”(《2001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需要使其公民得到良好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在不断变迁的国内外工作环境中胜任工作。为此,中国政府要从一流国际教育机构引进智力与资源。”目前,随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外联合办学培训方兴未艾。现代培训管理者应具备国际合作意识和双语沟通能力,让中国培训与国际接轨。

(四)借鉴美国的培训项目。根据美国国际商务会员服务中心拥有的培训资源及各种培训经验,具有优势的长短期培训工作领域包括:1、政府及国有企事业管理和政策的培训,也称公共管理培训(MPA);2、企业管理,跨国经营,人才开发培训(MBA),3、WTO与经济发展、企业的机遇及挑战培训,4、会计、审计、咨询、物流、金融、投资、股票方面的培训。

(五)借鉴美国的培训形式和方法。目前在企业培训中颇受欢迎的培训方式包括: 工作室(Workshops),有92%的公司培训采用:讲座(Lectures),有76%的公司采用,案例研究(Casestudies),有69%的公司采用,模拟(Simulations),有61%的公司采用:电脑节目(Computerprograms),有33%的公司采用;录像片(Video films),有33%的公司采用:户外培训(Outdoors),有26%的公司采用。

(六)大力发展远程培训项目。随着网络教育与培训业的迅猛发展,2000年美国K一12网络教育市场营业额达3亿美元。在我国,E-Learning的实施对企业具有的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和培训的本身,因此,培训管理者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在网络培训市场中占据一个有利地位。

(七)借鉴美国的评估模式。培训活动最终需要评估来检验,评估的成功又需要好的评估模式。在教育训练的评估理论中最常用的是威斯康辛大学的Donald.L.Kirkpatrick教授提出的柯氏四层训练成效评估模式,包括学习者反应层次(ReactionLevel)、认知迁移层次(Learning Level)、行为迁移层次(Behavior Level)和组织成效层次(ResultsLevel),1996年Jack Phillips教授又补充了新的一层,即投资回报测量(R01),从而使柯氏四层训练成效评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并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体育活动培训篇(9)

一、基本情况

**区现有基层党(工)委51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1086个。截至目前,**区共有党员36350名,其中女党员6608人;农村党员21000余人,城市街道党员4068人。

五年来,**区委组织部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基层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521期,其中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26期、非公企业党员培训13期、新党员培训92期、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12期、等,培训人员124069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党员教育培训合力。

区委始终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上率下做好带头示范,层层推进传导良性压力,切实凝聚起全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一是党委政府推动,保障良好的学习培训条件。建立健全了党委学习会制度、党员干部轮训制度、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制度“三位一体”的学习培训制度。以区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制度为指导,要求全区各级基层党(工)委都定时定期集中学习,按照“每周一次固定学、重要精神随时学”的原则,确保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坚定;按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求,每季度均由区委党校制定轮训计划并抓好落实,将党的方针政策、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集中宣传教育,使党的精神能够传达到最基层党员干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定期组织各相关单位召开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定期沟通情况,协调培训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综合管理。二是领导干部带动,形成领导带头的教育培训导向。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工作,转变“一把手”的思想观念,使其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种好自身“党建责任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良好局面。如2017年,我区举办了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依法行政专题研修班,共两期6天,参加培训115人。以及围绕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举办了全区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2期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4期,实现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切实提高了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三是目标管理推动,构建良好的教育培训格局。坚持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年度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分解细化目标责任。为切实抓好落实,结合年初目标进一步形成并规范了“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评”的三段式检查办法,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牢“四个结合”,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始终坚持分层分级培训并做到了活学活用,根据党员干部自身特点及行业分布不同,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思想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5年来,**区在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抓出特色、做出成效。如今年12月初,**区积极参与全省党务技能大赛,在前期共举办2次全省党务技能大赛**区模拟考场。在机关单位,大力推行党员述学、评学、考学、讲学制度,把学习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科学文化测试;在窗口单位和业务部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业务标兵评比、知识技能竞赛等综合性评优评先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技能水平;在农村一线,把实用技能、劳动技能的宣传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扎实组织开展了百名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典型培育、百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勤劳致富竞赛等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有用之才。二是教育培训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性学习。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专题大讨论,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知识60问》宣传图书3.5万册。2017年,按照上级要求,**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各基层党组织下发《重要讲话读本》1200余册。2018年根据上级安排,**区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培训班,对全部党员进行集中轮训,使全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大局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与主题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三是思想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区结合抚州市开展“三城同创”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区直72家单位机关党员干部1500余人到各城市社区报到,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参与社区建设;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开展服务,帮助社区化解各种问题。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干部的风采。四是党员教育培训与示范引领相结合。注重抓好各行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宣传,充分发挥好身边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如2014年我区开展的树典型学模范活动,推选出各行业优秀标兵及“身边好人”200余人,并在我区推广的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中进行宣讲。使身边人、身边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标杆,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先进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体会,提升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

三、丰富培训载体,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因需施教的培训理念,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用活载体,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着力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灵活组合,打造“四位一体”教育培训模式。按照“党校+乡镇党委+村级活动阵地”、“党校+协会+基地”、“远程教育中心+站点”的不同组合,打造了区委党校、协会(基地)、远程教育中心(站点)、村级活动阵地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党校+乡镇党委+村级活动阵地”即: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原则,将党员培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培训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层级式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党校+协会+基地”即:发挥区委党校综合培训阵地和协调调度职能,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利用协会(基地)作为中枢,把党课搬到产业协会,全方位送课下乡,组织党员群众实地学习;“远程教育中心+站点”即:以区远程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村远程教育站点为基本单元,用活了远程教育中心传播红色经典、强化党性教育、学习农技技术等实际功能,全方位提升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二是创新平台,提升教育培训实效。用好两个平台。各党委(支部)要充分发挥全国党员信息系统和微信交流群这两个平台,将已找到的失联的党员、流动党员等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严格落实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定期汇报思想、指定专人联系制度等,加强党组织和已找到的失联党员、流动党员的沟通交流,严格规范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巩固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的成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载体教育为平台,打牢党员教育思想基础,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结合党员岗位职责和服务群众等方面进行个人立项,积极引导党员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发挥作用,不断增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不断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三是创新形式,丰富教育培训内涵。变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丰富多彩的理念教育,2014年以来,组织全区党员干部集体观看《杨善洲》、《焦裕禄》等专题影片,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红色文化;2017年以来,**区不断丰富党员固定活动日的活动形式,开展了丰富的党员教育活动。如瞻仰了**籍革命家李井泉故居,参观了古田会议遗址,重温入党誓词,洗涤了灵魂,提升了思想;2018年12月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共建社区与社区党员一起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现场直播等。

四、夯实阵地基础,优化党员教育培训网络。

在夯实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延伸党员教育培训触角上做文章。一是抓好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认真落实“建为基础、管为抓手、学为载体、用为目标”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492个,区级教育管理平台1个,实现了农村(社区)党员教育“全覆盖”。二是建好用活村级活动场所。为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的党员教育培训功能,定时定期在村级活动场所开展各类有益活动,使之不仅成为村级班子的办公场所,更切实承担起农村党员学习教育“主阵地”、农技知识“传播站”的重要职能。2014至2018年,就新建村级活动场所87个,维修村级活动场所80个,整顿软弱涣散村173个,各活动场所均达到了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制度、有资料、有设备的“六有”标准。三是健全完善 “智力台账”。依托区委党校、区委人才办、区科协等载体,形成了党务知识人员20余人、专业技能人才60余人,农技专家38人,种养殖能手57人的分类别专家人才“智力台账”, 形成了全区党员教育培训统筹协调的良好局面,为各层级党员的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随着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退伍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不断进入社区,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人员流动性大,部分流动党员流入或流出时不及时向党组织说明,特别是青云街办转制企业党员有1600多人,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较大。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认识不够。少数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认识不够,少数企业缺少固定的党员活动场所,同时存在重生产轻教育的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基层干部培训、轻普通党员教育的现象。

三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少数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存在学习文件等单一的学习,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导致党员对学习缺乏兴趣。

五、下一步打算

体育活动培训篇(10)

摘 要:“首席培训师”的出现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首席培训师”主要负责教师培训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结合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在分析“首席培训师”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基础上,提出“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质量意识、引领意识、整合意识、沟通意识和研究意识。

关键词:教师培训;首席培训师;中小学;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7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培训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化推进,规范对教师培训从业者的职业标准与资格认定等要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北京教育学院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院校,先后承担了大量“国培计划”、省市委托培训和北京市的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并以高质量的培训实效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我院率先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实行“首席培训师”负责制,由“首席培训师”负责学科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本文结合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施,围绕“首席培训师”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分析“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以此探索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途径,旨在科学推进专业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1 首席培训师的职责和任务

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使用指南”中指出“‘国培计划’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组织集体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借鉴这一岗位设置的具体说明,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首席培训师”应该担负以下几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根据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总体设计学科项目的实施方案;构建培训课程与师资队伍;引领、组织、监控实施过程;主持围绕培训主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绩效自评,跟踪检验培训效果等。总之,“首席培训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和实效。

2“首席培训师”应具备的意识

2.1质量意识

教师培训的实效如何,质量是关键。因此,作为掌控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核心,“首席培训师”首先应该树立的就是质量意识,且这种意识要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具体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2.1.1培训前的充分调研

培训需求是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培训的归宿所在。培训需求调研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到位,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培训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学员个体的人员需求和工作需求,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组织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文件要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不仅要能够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挖掘,分析其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专项技能、教学能力或是体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还要思考国家、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类文件精神,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培训主题。

2.1.2 培训中的严密监控

决定培训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培训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为此,“首席培训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及时了解、全面掌控学员对于培训实施的反馈,在“业务班主任”的协助下,要努力做到“三要”:一要随班听课,及时关注课堂效果,把握授课教师与学员的教学状态;二要组织学员随堂填写《研修日志》与《课堂评价表》,对评价表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把握学员的收获、问题与需求,为及时调整培训提供依据;三要经常组织座谈、访谈,与授课教师、主管领导沟通,及时完善研修计划。

2.1.3 培训后的绩效评估

“首席培训师”对自己主持的培训项目和组织的培训活动负责,其中的一项标志性行为就是能够“衡量和辨明白己的培训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工作改进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培训后的绩效评估,特别是基于培训成果的客观的自我评估,是“首席培训师”质量意识的具体体现。此外,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还体现在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中对于培训所得的迁移和运用。因此,作为“首席培训师”,在培训结束后,还应深入到学员所在的中小学校,深入到其执教的体育课堂中,观察学员教学行为是否产生积极的转变,并思考结果(产生或未产生转变)产生的原因,结合培训追根溯源,积累培训经验。

2.2引领意识

“首席培训师”要有在思维上和行动中引领培训项目实施的能力,要具备在专业领域和培训过程中“双重”引领的意识,即既要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对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流程有全面的掌控和把握。

2. 2.1培训主题领域的专业引领

主题式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其优点在于培训目标着眼于“点”的突破,对教师某一方面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避免以往很多教师培训项目力求面面俱到实而蜻蜓点水的弊端。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培训对象需求,分别为学科项目确定了“教学微案例创新”、“体育学法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能增强指导”、“体操教学能力提升”以及“体育游戏的开发创编”等不同的培训主题,相应的每位“首席培训师”也都是长期关注、研究这些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这对其有效地主持和深入地参与培训活动,能够提供专业能力上的保障。

2.2.2培训实施全程的环节引领

如果说“培训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培训任务的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则“首席培训师”应该是具备激励和引领能力,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关键环节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人员。首先,“首席培训师”应该对自己设计的培训目标与培训流程非常清晰,引导培训向预设目标有序进行;其次,还要能够前瞻性地预见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对培训实施产生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培训的进程进行微调,以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地开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首席培训师”应该能够对个体研修、分组研修和集体研修多种环节科学组合,定期组织学科项目范围的研修阶段汇报和成果交流,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收放结合”。因此,我们选定的“首席培训师”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参加过“国培计划”和北京市体育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培训管理的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们有清晰的目标导向,同时具备调控培训进程的能力。

2.3整合意识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必然涉及教师教育的各种关键要素,需要在课程系统、培训模式与教学团队之间做出做合理的配置。因此,统筹和整合各种有利于培训项目实施的资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培训活动的开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样是“首席培训师”不可缺少的专业意识。

2. 3.1 培训课程的整合

课程是教师培训项目的核心,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来开展。在教师培训日益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今天,作为“首席培训师”,固然要有根据教师发展需要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更要具备根据培训主题整合培训课程的意识。一位成熟的教师培训师,应该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和需要,科学地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整合成为一个系统。

表1是2014年针对北京市郊区小学暑假期间体育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从中可以看到,围绕“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的培训主题,培训师进行了精心的课程整合:在内容分布上,考虑了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运动项目与游戏的对接;在层次分布上,兼顾了体育游戏的内涵理解、方法拓展、创编开发以及问题诊断的不同需求;在类型分布上,既有传统的以集中面授为主的课程,又有强调学员参与的实践研修型课程,兼之任务驱动式的课题研究和成果形成类课程,并在此过程中辅以网络指导类课程,以多样化的形式保障课程的吸引力。

2.3.2 培训师资的整合

北京作为首都,具备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组建各学科项目的培训师资时,各位“首席培训师”充分发挥了整合意识,选择和构建了一支包括学校体育领域的学者、教授,体育教研员以及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等组成的培训师资。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的专业修炼”学科项目为例,“首席培训师”聘请了首都乃至全国在体育学法指导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构成培训师资,包括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东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教师研修中心(学院)的学者,以及多位来自一线学校的体育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力争做到专业突出、结构合理。可以预见,随着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入侵”教师培训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为教师培训课程和师资整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3.3 培训方式的整合

随着教师培训专业化的日益深入,传统的以单一的专家讲座为主的培训方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整合。对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而言,正视体育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学习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将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更科学地进行组合,用于培训活动的开展之中,是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解决一线教师参与培训主体积极性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开展。总之,只有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实效。

2.4沟通意识

“首席培训师”是一个既不同于部门负责人,又在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性岗位。一方面,他作为学科项目的管理者,对涉及培训的人、财、物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另一方面,这种管理者的行政权限只局限于学科项目范围内,而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依赖于培训项目之外的各级行政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因此,“首席培训师”的沟通意识至关重要,他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外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培训搭建顺利实施的平台,对内则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项目内部各种人群的关系,使培训工作运转有序。

2.4.1 内部的沟通

内部的沟通首先体现在“首席培训师”和“业务班主任”之间的有效沟通之中,作为学科培训团队的主要角色,二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至关重要。其次,作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关系,“首席培训师”还应该特别注意与学员之问的沟通。培训活动的实施离不开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的贯彻,但同时需要进行人文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严格与灵活相济、制度与情感相融。除了各种显性管理手段以外,还要注重发挥隐性管理的作用,创设人与文化和谐的培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被培训者,这些都是“首席培训师”工作中沟通的重要内容。

2.4.2 外部的沟通

培训项目方案确定后,从组班招生、建章立制到开班典礼,从日常管理到授课教师的上课安排、进度调整,从随堂听课、调查反馈到培训建议的提出,从下校观摩、考核结业到成果展示,从学员用餐到交通用车,“首席培训师”均要逐一落实,做到环环相扣,培训过程才能不出纰漏。为了减少“首席培训师”的这些“计划外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引领中,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制订各种制度规范,规定了财务、后勤、行政等各方面在教师培训活动的工作职责和对培训活动的支持。尽管如此,“首席培训师”的外部沟通能力仍然非常重要,这种沟通包括与二级学院、系室领导的工作汇报,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学员所在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员以及学校的情况反馈等。

2.5研究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使教师培训者、培训机构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培训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意识。对于“首席培训师”,只有强化自身研究意识,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做终身教育的传道者和践行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于教师培训者素质的更高要求。

2. 5.1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

作为培训者中的领军者,“首席培训师”通过教师培训活动的组织,担负着为教师“送炭”的艰巨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在具备较为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关注体育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与此同时,“首席培训师”一定要走进学校,走进体育课堂,走进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中,了解体育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一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才能设计和提供一线教师最满意的培训。

2.5.2体育教师发展规律研究的意识

教师培训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首席培训师”应该通过系室统一组织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和个人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从中了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规律,探索“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骨干期和卓越期”等不同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搭建培训平台。

2.5.3教师培训活动创新研究的意识

体育活动培训篇(11)

齐抓共管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

一、领导重视。

一直以来都走在全省的前列,市的教师培训工作多年来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而对于“教师培训年”活动我市更是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教师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果,市建立了教育局组织领导、进修学校统筹布置、各乡校(园)协作配合”联动机制,上下齐抓共管,团结协作,这是市“教师培训年”活动取得巨大成果的前提。

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和主管科室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年”活动,首先。培训前认真准备,培训中督促检查,培训后全面总结,接到省市有关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有关文件后,局长会议研究确定了市“教师培训年”活动方案》并迅速在全教育系统布置安排,要求各校都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并在广大教师中传达,做到思想有准备、工作有措施”培训活动开展期间,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培训班做报告、检查慰问,这些都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对于保证学员的缺勤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对“教师培训年”活动进行总结惩处。

市教师进修学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培训前在师资准备、教学设置准备、教学方案的制订都认真落实到位,其次。培训中,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培训后健全档案。进修学校的得力工作是培训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各受训单位通力合作是培训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三。各受训单位在思想发动、人员布置、督促检查都认真配合。

二、加大经费投入是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强有力保证。

市教育局加大了培训经费投入,教师培训年”活动中。有力提高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改善了办学条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包括培训费和书费全免,

(一)培训免费。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所有培训全部实行免费。这样就减少了广大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大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购置和维护了电教器材,

(二)改善办学条件。年我投入1万余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改善了学习、办公条件。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

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中师教育任务,市教师进修学校与师范一门二柜。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发展幼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学校建有三个网络教室,二个多功能演讲厅,两个音乐教室,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体育器材、电教设施齐备,这为各类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尤其是体音美教师培训和幼儿骨干教师培训中,这些设施发挥了巨大作用,一般的进修学校是望尘莫及。

四、加强师资培训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各专业教师齐备,市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余名。为了保证培训质量,除了选配最优秀的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培训任务,还在师资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

1全部参与了省级师资培训。校先后派出了13人次参与省高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体音美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师资班的学习。

校全部选聘优秀的小学教师任教。选聘的兼职教师是一支主要有省学科带头人、省级优质课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

2选聘了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凡是与小学教学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教师。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高,非常逊色的完成了所承担的培训任务。

并与学员代表交流,

3加强培训的教研。所有的培训班开班前我都组织任课教师研讨交流。力争做到培训内容满足学员需要,培训形式适合学员要求,培训有实效。

五、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