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资金成本的本质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0 16:32:43

资金成本的本质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1)

我国财政的主要支出部分之一是基本建设支出,不但其资金数额大,并且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平衡问题等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加强与完善其财政资金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财政资金的管理建立在现代管理的基础之上,根据基本建设的具体情况,对基本建设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到建设资金有保障,资金使用可控制,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基本建设财政资金,并且较高质量的完成建设工程;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运用,有效节省财政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率;能够对基本建设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出现,保质保量完成基本建设;能够对基本建设的工程进度保持严格的掌控,做到实际项目工程的进度和计划上的施工进度相吻合,为更高效率的完成基本建设打下基础;能够从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予以合理与科学的监管来对待基本建设,使所完成的基本建设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使工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有效落实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二、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我国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为了从本质上处理好财政资金管理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笔者对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不够全面

为了更加高效与高质量的完成基本建设工作,应重视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整体上管控好财政资金的各项管理。结合以往基本建设的具体情况,我们能够了解到实际基本建设进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对基本工程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基本建设的财政管理无法正确的把控与把握好工程进度的每一个环节,导致基本建设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造成一定的财政资金浪费。比如在建立基本设施工程项目时,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与编程,这样不但会导致项目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还会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因此,财政资金管理无法对基本建设进行全面的管控,容易出现工程质量差,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备困难

一般情况下,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基本建设,往往需要利用融资等方式来筹集费用,用以完成项目工程的建设。但是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能够筹集资金的融资形式较为单一,也就是向银行贷款。在向银行进行贷款时,会受到国家规定的资金比例规则所限制,这种规则的实际策略是贷款的金额不能超过其项目工程的百分之七十。所以,该政策的设立使得企业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然后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额,这就加重了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问题,对基本建设的完成造成消极的影响。此外,企业想要向银行贷款,还应有一定的抵押物作为担保作用。然而企业真正可以作为担保的东西并不多,这无疑加大了企业贷款的困难度。

三、加强基本建设财政基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我国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这要求我们要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使财政资金的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对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督,保证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节省财政资金,提升项目工程的质量。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规划

为了让财政资金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作用,在切实落实基本项目工程时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规划内容有:首先,结合过去的基本建设中出现的财政资金使用不足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明朗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财政资金的浪费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基本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对各方面都作出优化。然后,为保证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切实的使用,应依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合理与科学规划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为后期实际进程中财政资金的高效运用打下基础。

(二)开拓新的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只能利用单一的银行贷款形式使得企业在实际生产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利的问题,进而造成增加施工成本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存在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当开拓新的融资形式,拓宽原本单一的融资渠道,为工程的完成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此来维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对于创新融资形式可以充分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特性,展开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比如盘活固定资产、发行债券或是落实股份制项目等形式,进而更好的完成资金的筹集工作,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完成。

(三)切实实行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2)

1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

质量较高的企业资产,应该能够满足企业长、短期发展以及偿还债务的需要。从资产的功用来看,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功用,因而其质量特征也各不相同:第一,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短期投资)是企业短期内最具有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第二,企业的对外投资,体现了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赚取非主营业务利润的努力。第三,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水平。

2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关注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资本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第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第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第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等。

2.1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其中,筹资费用是指企业获取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筹资方式)过程中发生的申请、登记、印刷等费用i使用费用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如利息、股利等。这样,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去筹资费用外,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入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

2.2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从期限构成的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下,属于永久性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负债部分,则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之分。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增加永久性流动资产或增加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中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

2.3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实际上,上述三种关系所表现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表现在形成企业资产的财务来源中,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以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增加。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2.4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构成状况,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指在企业的实收资本结构中,普通股与优先股的构成比例;二是指在企业的普通股份的构成中,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的持股者的构成状况:三是指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的比例。

3利润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是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因此,考察企业利润的质量特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一定的盈利能力我们所说的“一定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业会计政策保持一贯性的条件下,在绝对额上,企业具有大于零的净利润:在获利能力比率上,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3.2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结构基本合理”有以下几层含义:①企业的利润结构应该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匹配。②费用变化是合理的、费用在年度之间没有出现不合理的下降。③利润总额部分的构成合理。

3.3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企业的主要利润组成部分有足够的获取现金能力,企业对利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这主要包括:①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中“同口径营业利润”保持应当基本一致。②投资收益应该对应一定规模的现金回收。

4现金流量的质量特征

现金流量的质量特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3)

用财务状况这样含义丰富的词汇去定义资产负债表,不仅说明了财务状况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说明了资产负债表是最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的综合报表。那么,其他报表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企业的财务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外,主要还有利润表(含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从报表的发展过程来看,现金流量表替代的是以营运资本为编制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反映的是两张连续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余额差异的变化过程: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最后项目“未分配利润”的金额一定等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的“未分配利润”的金额;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两张连续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项目余额差异的变化过程:即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项目的金额一定等于当期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的年末与年初金额之差与“短期投资”项目中属于现金等价物部分的年末与年初金额之差的和。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中,资产负债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核心报表,其他报表仅仅是对资产负债表中一些重要项目的变化过程的解释:利润表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当期数量变化过程的解释,现金流量表则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当期数量变化过程的解释。为此,我们除了可以将资产负债表称为“财务状况表”外,我们也可以将其他反映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重要项目的报表统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如可以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称为“盈利状况及利润分配状况表”、将现金流量表称为“现金流量状况变动表”。概言之,财务状况即指资产负债表状况。

当我们对财务状况有了上述认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财务状况的具体内容。财务状况一般包括: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企业的资产质量、规模、结构状况;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等等。

二、与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特征有关的概念体系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与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特征有关的概念体系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

(一)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是指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资产质量主要关注的不是特定资产的物理质量。这是因为,相同物理质量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贡献能力。换句话说,资产对不同的企业而言,具有相对有用性。一项资产,即使是物理质量再好,如果在特定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也不能算作该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只能算作不良资产。但是,如果该资产在另外的企业中能够得到较好利用,发挥较好作用,则应作为另外企业的优质资产。

资产质量的这种相对性特征,形成了企业重组增值的基础。

(二)资本结构质量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有代价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见的结构。 但是,我们在企业管理的实际中,发现一些资不抵债、或者资产质量严重不良的企业,仍然能够筹集到负债资金。而一些具有发展潜力或者发展前景的企业,则会举借使得企业资本成本明显提高的债务。这些现实值得我们深思:如何看待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

实际上,在实际筹资的过程中,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往往并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资本成本和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因素,而是筹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说,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企业筹资时首要关注的是通过筹资解决企业眼前的困境;在涉及到发展问题的时候,企业在筹资时首要关注的不是增量筹资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是高还是低,而是该增量筹资所对应项目在未来提供经济效益的能力:如果该增量筹资所对应项目在未来提供的经济效益足以补偿筹资成本,则该筹资在经济上就是可行的。

据此,我们认为,资本结构的质量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经营和发展活动相适应的质量。这就是说,资本结构质量主要应该关注指企业在现有资本结构下良性发展的质量。资本结构质量较好的企业,应当表现为融资能力较强、偿债(短期与长期)能力较强,杠杆比率较为合理。反之,资本结构质量较差的企业,应当表现为融资潜力较差、偿债(短期与长期)能力较差,债务比例过高等。

(三)利润质量

利润质量,主要涉及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结构以及利润的结果等方面的质量。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利润结构较为合理、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交纳税金、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反之,低质量的企业利润,则表现为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企业的主观操纵性或没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利润结构不合理、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差的支付能力(推迟交纳税金、无力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

(四)现金流量质量

现金流量质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照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运转的质量。现金流量质量较高的表现应该是各类活动的现金流量周转正常,现金流转状况与企业短期经营状况与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

三、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

(一)资产的质量特征

质量较高的企业资产,应该能够满足企业长、短期发展以及偿还债务的需要。

从资产的功用来看,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功用,因而其质量特征也各不相同:

第一,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短期投资)是企业短期内最具有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因此,经营性流动资产的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高质量的经营性流动资产应该具有适当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其中,存货周转率与商业债权(即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之和)周转率应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应该注意的是,存货周转率与商业债权周转率可能存在反向关系:在企业产品的可替换性较强、其信用政策对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放宽信用政策可能会加速存货周转,但同时会导致商业债权的回收期变长;紧缩信用政策可能会抑制存货周转,但同时会导致商业债权的回收期变短。

2.高质量的经营性流动资产应具有较强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中应该有适当的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

3.其他应收款与待摊费用,通常是经营性流动资产的主要不良资产区域,其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成效,为此该部分不应该存在金额过大或波动过于剧烈等异常现象。 第三,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水平。因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质量评价,主要应取决于这两项资产所能够推动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应当表现为(1)其生产能力与存货的市场份额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并能够将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2)周转速度适当,资产的闲置率不高。

(二)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关注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资本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第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第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第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等。

1.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

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其中,筹资费用是指企业获取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筹资方式)过程中发生的申请、登记、印刷等费用;使用费用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如利息、股利等。

这样,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去筹资费用外,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入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

因此,从成本效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应当为企业的利息和税前利润与企业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使企业的净资产得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得以扩大。反之,在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将缩减企业的净资产,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将逐渐缩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企业的资本成本与资产报酬率时,不仅应参考历史数据,更多的还要关注这两项指标未来的动态变动情况,因为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成本会随着企业盈利状况和货币市场的供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对企业资本结构合理性的分析,也应该是动态的。

2.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

从期限构成的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下,属于永久性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负债部分,则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之分。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增加永久性流动资产或增加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中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

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与资金的用途相配比,在用长期资金来源来支持短期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最终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在企业用短期资金来源来支持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企业可能经常会出现急迫的短期偿债的压力。

这就是说,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笔者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好。否则,要么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要么会增加企业短期偿债的压力。

3.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实际上,上述三种关系所表现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表现在形成企业资产的财务来源中,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4)

一、引言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质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总额巨大,承担着巨大的还贷压力和折旧压力,随着电力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巨增,融资问题将会显现出来。如何合理负债,降低资金成本,将成为电力企业的一大课题。此外,电力企业资产种类较多,产权主体不明晰,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大量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资产收益率低。因此,关注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电力企业的财务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也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帮助。

二、企业财务质量内容概述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学者对财务质量给出系统的定义。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企业财务质量至少包括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

1.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是指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增值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具有相对有用性。同样的资产,可能在某个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只能算不良资产,但在另外的企业中却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成为该企业的优质资产。

2.资本结构质量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高质量的资本结构应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拥有较高的股权价值。资本结构质量较好的企业,往往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杠杆比率较为合理。反之,资本结构质量较差的企业往往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都较差,且债务比例过高。

3.利润质量

利润质量又称盈利能力质量,主要是指利润机构和利润结果等方面的质量。高质量的利润,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利润结构较为合理、企业对利润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利润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反之,低质量的利润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利润结构不合理、对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差、利润带来的净资产不能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4.现金流量质量

现金流量质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照预期目标进行运转的质量。高质量的现金流量一般表现为企业各类活动的现金流量能够正常周转,现金流量周转状况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三、电力企业财务质量分析

本文分别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质量对电力企业的财务质量进行分析。

1.电力企业资产质量分析

(1)电力企业资产的特点

电力企业的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业特点:①固定资产类型多、数量大、价值高、分布广泛。从种类来说分为变电设备、通信线路及设备、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检修及维护设备、建筑物、土地等十几大类。从分布范围来看,电网延伸到哪,固定资产就分布到相应的地方,范围十分广泛。②更新快,变动频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电网的投资力度,农城网改造、电网改造一直在进行,资产变动频繁。为确保电力资产的安全运转,电力企业每年都要对各类资产进行大修、改良等维护,耗资巨大。③资产结构不均衡。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一般占到总资产的70%。有些电力企业由于外欠电费巨大,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的比例较小,存在较高的资产结构风险。

(2)电力企业资产的周转状况分析

资产周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实现的。不同资产结构的企业,其资产周转状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占比大的公司,其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快,而固定资产占比大的公司,其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公司资产的周转状况进行分析时,还应关注其是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于电力企业的电费收入等应收账款数额巨大,本文采用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分析电力企业的资产周转状况。总资产收益率可以衡量电力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就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短期偿债能力也会增强。反之,若应收账款周转率低,那么电力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的滞于应收账款上,进而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

2.电力企业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1)负债资本的质量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的。负债经营对电力企业来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说明该企业的财务政策较为谨慎,这种保守的财务政策会使企业在财务上比较安全,但是,企业也享受不到所得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反之,若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说明该企业的财务政策较为激进,有利于降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如果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会因负担太大的利息而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

(2)权益资本的质量分析

权益资本是电力企业中最基本的部分,对负债具有保障作用,电力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权益资本,将会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巨额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困扰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可以考虑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适当发行一些新股或配股。

3.电力企业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质量较高一般是指企业的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能力,并在未来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1)利润构成的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差额构成的。营业利润应该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的持续、稳定的增长,表明企业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在利润总额中,如果营业利润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公司依靠主营业务。如果对外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对外投资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当这种状况持续几年时,公司就需要谋求向外发展。

(2)现金实现程度的质量分析

现金获取能力对电力企业利润质量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能力,企业对利润就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在现金流量的来源中,经营活动是现金来源的重要保障,因此,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大小反映了持续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进而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

(3)利润分配的质量分析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有:支付现金股利、支付股票股利、不分配股利、混合股利等。向投资者支付股利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回报,也是企业展示信心、吸引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可供分配的利润,但却不进行分配,这会让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质量产生怀疑。能否采用现金股利分配方式,又是企业现金流量能力是否足够的表现。目前电力企业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现金支付能力,在利润分配方面有较大的空间。

4.电力企业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电力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巨大,这不仅加大了坏账的风险,也减少了现金流量,影响了资金周转,加大了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现金流量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先进流量质量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以及短期债务的偿还。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表明企业通过正常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不足以支付相应的现金流出。这会使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那么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并不能为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提供现金。只有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时,才能保证现金流量足够支持日常运转外,还能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如果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表明企业用于购置长期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现金大于所取得的相应的现金收益,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会导致企业要减小投资规模或动用其他现金流量来进行弥补。

如果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表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这种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是因为进入稳定的投资回报期,也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投资回报较大。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如果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则表明企业筹资所得的现金流入不能支持相应的现金流出。出现这种情况时,企业可能会动用投资活动或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以供周转,是企业筹资不当的一种信号。

如果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筹资活动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处于正常状态。

四、结论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有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电力需求的不平衡导致电力供应紧张,从而使电力发展加快,但电力企业财务状况质量依然有待提高。通过对电力企业财务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当局较强考核与管理,也可以帮助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参考决策。

参考文献:

[1]石瑜.电力企业财务质量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沈剑飞,姜伟娜.电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易颜新,张晓论.我国企业盈利质量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5)

一、筹资质量概念的界定

一般来说,许多的研究者基本上把筹资质量理解为资本结构的质量,对资本结构的理解,又有多种多样。我们所说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有代价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结构。这里所讨论的资本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因此,从广义的概念上理解,我们也可以把筹资质量理解为资本结构质量,至于什么是资本结构质量,研究的比较少,在一般的财务管理的著述中,并不能直接得到答案。但从财务管理的著述中关于资本成本以及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讨论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强烈的印象:(1)质量较高的资本结构应该具有较低或者最低的资本成本;(2)质量较高的资本结构应该能够导致企业的股权价值较高或者最高,

实际上,在企业实际筹资的过程中,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往往并不是资本成本和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因素,而是筹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说,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企业筹资时首要关注的是通过筹资解决企业眼前的困境;在涉及到发展问题的时候,企业在筹资时首要关注的不是增量筹资对企业资奉成本的影响,而是该增量筹资所对应的投资项目在未来提供经济效益的能力。如果该增量筹资所对应项目在未来提供的经济效益足以补偿筹资成本,则该筹资在经济上就是可行的。

据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筹资质量,即广义的资本结构质量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经营和发展活动相适应的质量。这就是说,资本结构质量主要是指企业在现有资本结构下良性发展的质量。资本结构质量较好的企业,应当表现为融资能力较强、偿债(短期与长期)能力较强,杠杆比率较为合理,资产报酬率高于平均资本成本等,反之,资本结构质量较差的企业,应当表现为融资潜力较差、偿债(短期与长期)能力较差,债务比例过高,资产报酬率较低等等。

二、筹资质量的特征

筹资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我们认为,关注企业筹资的质量特征,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结构中负债与权益的对比关系

负债与权益的构成比例及结构关系是资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当企业总资本一定时,两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动程度体现着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同时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质量。一个无负债企业开始增加一定量的负债比例时,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聚集足够资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股东可以获取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股东的收益。对于股东而言,适当的负债在增加企业资金的同时,并不影响企业控制权,因此,合适的产权比率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传递给市场的信号是企业资本结构质量良好。企业举债过度,财务杠杆比率过高时,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则说明资本结构发出质量不良的讯号:一是无法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预见由于所有者权益比重较小而出现债权人利益受侵害的情形;三是企业再融资能力会大大降低,即企业从潜在债权入那里获取新资金难度会提升,或者出现再融资利率偏高的情形。随着这些情况的出现,企业的融资决策应该受到质疑,企业在目前资本结构下可能无法良性发展。

(二)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

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人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因此,从成奉效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之后使企业的净资产得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得以扩大。反之,在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将缩减企业的净资产,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将逐渐缩小。这种情况下的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显然是较差的。

(三)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增加规模稳定的流动资产或增加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中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与资金的用途相配比,在用长期资金来源来支持短期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最终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在企业用短期资金来源来支持长期资产和规模稳定的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该部分资产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企业可能经常会出现短期偿债压力。可见,当企业资本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则表现为较好的质量。否则,要么会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要么会增加企业短期偿债的压力。

(四)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庙着以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增加。因此,财务杠杆比率较高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大。

(五)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按照企业股权持有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般可以将企业的股东分为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三类。因此,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企业的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的背景状况:谁在控制(和重大影响)某一特定企业?控制(和重大影响)某一特定企业的股东有没有能力将企业引向光明的未来?在分析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时,应根据各项目的取得途径、具体用途和永久

性来分析各部分比例的适当性,实收资本越充足,企业承担各种风险的实力就越强,而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资金来源,它们的规模更多地会受资本本身和盈利状况的影响,未分配利润的规模和变化趋势是判断所有者权益结构合理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未分配利润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并在所有者权益中占较大比重,表明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较好,预示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筹资质量的内涵及其治理功能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质量 财务分析

 

一、引言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质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总额巨大,承担着巨大的还贷压力和折旧压力,随着电力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巨增,融资问题将会显现出来。如何合理负债,降低资金成本,将成为电力企业的一大课题。此外,电力企业资产种类较多,产权主体不明晰,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大量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资产收益率低。因此,关注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电力企业的财务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也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帮助。 

二、企业财务质量内容概述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学者对财务质量给出系统的定义。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企业财务质量至少包括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 

1.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是指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增值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具有相对有用性。同样的资产,可能在某个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只能算不良资产,但在另外的企业中却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成为该企业的优质资产。 

2.资本结构质量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高质量的资本结构应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拥有较高的股权价值。资本结构质量较好的企业,往往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杠杆比率较为合理。反之,资本结构质量较差的企业往往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都较差,且债务比例过高。 

3.利润质量 

利润质量又称盈利能力质量,主要是指利润机构和利润结果等方面的质量。高质量的利润,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利润结构较为合理、企业对利润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利润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反之,低质量的利润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利润结构不合理、对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差、利润带来的净资产不能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4.现金流量质量 

现金流量质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照预期目标进行运转的质量。高质量的现金流量一般表现为企业各类活动的现金流量能够正常周转,现金流量周转状况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三、电力企业财务质量分析 

本文分别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质量对电力企业的财务质量进行分析。 

1.电力企业资产质量分析 

(1)电力企业资产的特点 

电力企业的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业特点:①固定资产类型多、数量大、价值高、分布广泛。从种类来说分为变电设备、通信线路及设备、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检修及维护设备、建筑物、土地等十几大类。从分布范围来看,电网延伸到哪,固定资产就分布到相应的地方,范围十分广泛。②更新快,变动频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电网的投资力度,农城网改造、电网改造一直在进行,资产变动频繁。为确保电力资产的安全运转,电力企业每年都要对各类资产进行大修、改良等维护,耗资巨大。③资产结构不均衡。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一般占到总资产的70%。有些电力企业由于外欠电费巨大,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的比例较小,存在较高的资产结构风险。 

(2)电力企业资产的周转状况分析 

资产周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实现的。不同资产结构的企业,其资产周转状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占比大的公司,其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快,而固定资产占比大的公司,其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公司资产的周转状况进行分析时,还应关注其是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于电力企业的电费收入等应收账款数额巨大,本文采用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分析电力企业的资产

[1] [2] [3] 

周转状况。总资产收益率可以衡量电力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就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短期偿债能力也会增强。反之,若应收账款周转率低,那么电力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的滞于应收账款上,进而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 

.电力企业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负债资本的质量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的。负债经营对电力企业来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说明该企业的财务政策较为谨慎,这种保守的财务政策会使企业在财务上比较安全,但是,企业也享受不到所得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反之,若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说明该企业的财务政策较为激进,有利于降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如果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会因负担太大的利息而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 

()权益资本的质量分析 

权益资本是电力企业中最基本的部分,对负债具有保障作用,电力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权益资本,将会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巨额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困扰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可以考虑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适当发行一些新股或配股。

.电力企业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质量较高一般是指企业的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能力,并在未来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利润构成的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差额构成的。营业利润应该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的持续、稳定的增长,表明企业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在利润总额中,如果营业利润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公司依靠主营业务。如果对外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对外投资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当这种状况持续几年时,公司就需要谋求向外发展。

()现金实现程度的质量分析 

现金获取能力对电力企业利润质量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能力,企业对利润就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在现金流量的来源中,经营活动是现金来源的重要保障,因此,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大小反映了持续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进而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分配的质量分析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有:支付现金股利、支付股票股利、不分配股利、混合股利等。向投资者支付股利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回报,也是企业展示信心、吸引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可供分配的利润,但却不进行分配,这会让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质量产生怀疑。能否采用现金股利分配方式,又是企业现金流量能力是否足够的表现。目前电力企业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现金支付能力,在利润分配方面有较大的空间。 

.电力企业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电力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巨大,这不仅加大了坏账的风险,也减少了现金流量,影响了资金周转,加大了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现金流量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先进流量质量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以及短期债务的偿还。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表明企业通过正常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不足以支付相应的现金流出。这会使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那么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并不能为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提供现金。只有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时,才能保证现金流量足够支持日常运转外,还能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如果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表明企业用于购置长期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现金大于所取得的相应的现金收益,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会导致企业要减小投资规模或动用其他现金流量来进行弥补。 

如果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表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这种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是因为进入稳定的投资回报期,也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投资回报较大。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7)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就整个报告体系来看,资产负债表是最全面地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核心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财政部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本文从企业几大主表的主要项目入手,着重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资产质量、资本质量、现金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分析。

一、企业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低质量的盈利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分析可主要从投资效果、盈利构成、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等几方面进行。

(一)从投资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投资效果主要反映投人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是公司运用资产、资金等资源所获得的盈利。指标值越高,公司的运营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也越有保证;反之,则说明公司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差,盈利质量不是很好。一般来说,能反映公司投人与产出关系的指标主要有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二)从盈利的构成角度进行分析

企业的盈利主要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益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不包括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资产盈利能力。营业外收益是企业偶然业务带来的收益,不应做为利润的主要部分来考虑。因此,企业盈利的各组成部分构成是否合理,是利润质量的重要判断标准。

(三)从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进行分析

现行会计制度的收入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盈利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毫无意义。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时,应考虑如下两点:

1、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应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要基本一致。

2、投资收益应与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较。此类比较还应进一步分析企业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的现金流入量。

二、企业资产状况质量分析

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状况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企业资产的质量集中从资产的周转速度、存在状态反映出来。下面就资产负债表的几个主要资产项目做如下分析:

(一)流动资产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短期内最具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对于流动性资产的质量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应该具有适当的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有毛利的情况下,适当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维持经营活动盈利能力的基础。主要指标有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一般来讲,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偿债能力加强。周转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是企业维持较好盈利能力的先决条件。

2、流动性资产应具有较强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除了要具一定盈利能力外,还应承担偿还短期债务的任务,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应当对负债有一定的保证程度。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企业的流动资产应具有较合理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这两个比率应分别为2:1和1:1较为适当。

3、不良流动资产的规模

不良流动资产是企业潜亏的主要因素,其规模较大必然引起企业后期的严重亏损。因此企业在期末要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应提准备的要足额提取,以免因虚列资产给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另外其他应收款和待摊费用其实质是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偿还债务的资产,这些所谓的资产的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效。因此,在分析流动资产时要特别注意这类资产的规模,其规模应较小为宜。

(二)对外投资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对外投资,体现了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实现投资收益的动机。对于短期投资,应表现为投资的直接增值。高质量的长期投资,则应表现为:(1)投资的结构与方向体现或者能增强企业的经济利润;(2)确认的投资收益有与之相符的现金流入;(3)投资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技术装备水平。对于此类资产质量的分析,主要应取决于这两类资产所能够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其主要表现为:(1)其生产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匹配,生产的产品能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2)周转速度适当,利用充分,较少闲置。(3)资产的账面净值是否与资产的实际价值(公允价值)相符。

三、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分析

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质量分析,应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

资本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都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因此,只要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就会因盈利而扩大。

(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

按照财务管理的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的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因为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拥有过多最终会导致效益下降;而企业用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会形成急迫的短期偿债压力。因此,当企业资本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就表现为较好质量。

(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财务风险、未来融资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财务杠杆可以说是双刃剑,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依赖程度越高。过高的财务杠杆存在如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与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损;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难度加大。因此,财务杠杆比率高的企业其风险相对较大。

(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按照企业股权持有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般可以将企业的股东分为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三类。因此,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企业的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的背景情况:谁在控制企业?控制的股东有没有能力将企业引向光明?在分析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时,应根据各项目的产生途径、具体用途等来分析各部分比率的适当性。实收资本越充足,企业承担各种风险的实力就越强;而资本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资金来源,它们的规模更多地会受资本本身和盈利状况的影响;未分配利润的规模和变化趋势是判断所有权益结构合理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未分配利润能持续、稳定增长,并在所有者权益中占较大比重,表明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较好,预示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企业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所谓现金流量的质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照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顺畅运转的质量。较好质量的现金流量应有如下特征:(一)企业现金流量的结构与状态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要求;(二)在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与企业经营活动所对应的利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能为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能够适应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需求,且无不当融资、投资行为。

企业财务质量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全面把握企业财务质量状况,应对其各方面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其内部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财务质量状况。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古劲松晓芳.公司财务质量分析方法研究,《北方经济》2006年第20期.

[3]刘红敏.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现代商业》2008年第12期.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8)

中图分类号:F8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020-08

理论界用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化来概括19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发生的深刻变革。随着二战后“黄金时代”的结束,1973年危机爆发后使用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带来的滞胀现象的出现,使得英美等发达国家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重点由刺激需求转为增加供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新自由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发达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经济发展的高度金融化。

一、发达国家经济高度金融化的内涵

金融化是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创新概念。对金融化的研究源于激进政治经济学对金融与生产之间关系的探讨,至于其内涵,理论界则尚未达成广泛共识。对于发达国家经济高度金融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把握。

(一)企业治理视角的金融化内涵

法国调节学派关注积累过程中制度的作用,认为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资本积累都是通过一定的制度作为中介的,而金融化是福特制瓦解后出现的新的调节范式,这种新的调节范式是围绕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而形成的。金融化的微观基础就是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的变化。企业治理模式的目标从1900年代至1970年代管理资本主义时代的增长最大化,转变为1980年代以后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而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恶意收购和管理者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薪酬结构。拉佐尼克和奥沙利文把金融化归因于“股东价值”的支配地位,并把后者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模式,认为“在创造股东价值的名义下,近二十年来见证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即高层管理者配置公司资源的战略导向从‘保留和再投资’转向‘裁员和分红’。”福特制的崩溃使得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公司从“保留+再投资”的增长最大化偏好,转为“裁员十分红”的股东价值导向。作为资本积累的当事人,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变导致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发展,金融投资正在挤出真实的生产性投资,非金融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寻求利润。斯托克哈默尔也指出,金融化、股东革命等的出现使得权利转向了股东,从而改变了管理优先权,非金融部门的金融投资在上升而资本商品的积累在下降,最终导致增长率的下降。因此,对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来说,金融化对积累有负效应。可见,在调节学派看来,金融化是资本主义积累模式的一种转变,其所提出的积累体制概念揭示了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在特定制度形式下所采取的具体形式,而且尤其关注后福特制积累体制的走向。总之,企业治理视角下的金融化揭示了金融化的一些基本特征:非金融公司与银行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资本市场取代银行成为动员社会资本和投融资的主渠道;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占据了支配地位。但调节学派从微观视角及制度层面对金融化的解读很难解释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周期性问题,即,既然在资本积累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具体的制度安排不同,那么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的金融化现象?可见,仅从企业治理视角对金融化进行解读似乎还难以穷尽金融化的全部内涵。

(二)资本之间关系视角的金融化内涵

后凯恩斯主义学派从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的关系角度对金融化进行了解读——把货币借贷者作为食利者引入分析之中,认为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食利者阶层以牺牲工业利润为代价促进了金融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戈拉德·爱泼斯坦将金融化界定为“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及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这一概念与法国学者热拉尔·迪蒙和多米尼克·莱维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把金融化看作是与一个特定阶层兴起相伴发生的经济现象。热拉尔·迪蒙和多米尼克·莱维将金融化理解为“食利者阶层收入、财富和权力的恢复及其政治、经济势力的不断增强”的过程,是金融资本权利的重新恢复和扩张过程。以上这些概念通过引入金融主导的积累模式和国际食利者阶层的概念,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强调金融资本对生产资本的统治,揭示了金融资本家等食利阶级政治经济地位和力量的上升,并左右着政府金融政策导向的现象。谈到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关系,必须首先从希法亭和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融资本主义的分析谈起。根据对当时资本主义深层次的积累关系的研究,希法亭提出了金融资本的概念:金融资本由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且银行资本占据支配地位。按照希法亭的论述,金融资本由垄断企业对银行投资融资的依赖而生成,但这忽视了垄断在金融资本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列宁在希法亭的分析基础上强调了垄断的作用,他指出:“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列宁的论述增加了对寄生性食利者的关注,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希法亭和列宁都把金融化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全面转型。那么,这就需要回答1970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金融化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希法亭和列宁笔下的金融资本主义在本质和特征上有何区别?金融资本的含义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在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确立主导地位的过程中,为什么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金融化到底是金融资本强加于工业资本的产物还是二者共谋的产物?如果是共谋的产物,二者共谋的动机又是什么?这是资本之间关系视角的金融化内涵未能解释的问题。

(三)积累模式视角的金融化内涵

阿瑞吉把金融化理解为一种积累模式,关注利润的来源和形式。该模式中利润的来源发生了变化,即日益依赖于金融渠道而非商品生产和贸易渠道。阿瑞吉认为,金融化是资本主义体系积累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在每一个体系积累中期都有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心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心国家都会经历物质扩张和金融扩张两个阶段。“金融资本不是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殊阶段,更不用说是它的最新和最高阶段,而是一种反复出现的现象,标志着中世纪后期和现代早期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最初开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体系经过了四个积累周期,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心国家分别为热那亚、荷兰、英国和美国。当今资本主义体系正处于以美国为中心的第四个体系积累周期。阿瑞吉指出,在四个体系积累周期中,荷兰通过保护成本的内部化取代了热那亚的中心地位,英国通过生产成本的内部化取代了荷兰的中心地位,而美国通过销售成本的内部化取代了英国的中心地位。任何一个中心国家当进入金融扩张阶段即金融化时,则代表其危机的出现,资本将由衰落中心向新兴中心流动,作为衰落中心获得新兴中心积累起来的大规模剩余资本的一种手段。从历史上看,热那亚、荷兰、英国在他们失去了生产和贸易的竞争优势时进入了金融化阶段,而今天的美国正在经历着相同的金融扩张。然而,当前的金融扩张已经与以前的模式不再相同,与美国的金融化阶段伴随的却是大量的资本流入。

这里就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年代主要是工业资本主义,而今天我们面对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当时面对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之上。但在阿瑞吉的著述中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中,只是到了英国为中心的积累周期时,资本主义才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内部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商业开始从属于工业,并且以工业为基础重建世界市场。“一旦蒸汽机和机器使工业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工业扩张本身就成了使全世界市场合并成单一市场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因素。单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反过来又作用于工业扩张,赋予各国的生产和消费一种‘世界特征’。”但“在历史上,作为一种世界制度的资本主义,诞生于与工业的脱钩而不是与工业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也在输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金融的扩张总是伴随着工业的转移。毋庸置疑,工业化为金融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对于工业的发展是否一定会转变为国家财富和权力的扩张,阿瑞吉指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工业发展只有在高附加值活动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才能转变成国家财富和权力的扩张。而且,这种突破必须既足以使资本在工业化国家中比在与之竞争的国家中更快地积累起来,又足以在工业化国家中重新产生有利于这种自我扩张的社会结构。”那么资本主义的竞争力究竟是工业制造能力还是资本增值能力呢?由于只有当工业制造能力能够快速促进资本积累时,它才能转变为国家财富和权力的扩张。因此,资本增值能力才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竞争力,而资本的增值能力通过资本积累的速度和规模表现出来。资本积累既包括物质资本的积累,也包括金融资本的积累,不能把“预设的生产中心论强加于资本之上”。

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的积累模式,而金融化则代表了积累模式的重大转变,即资本和收入从实体经济向金融领域的转移。金融化的这一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以上两种涵义:当金融成为进行积累的主要领域后,金融市场将要求公司治理制度反映其规则,金融资本的投资将会挤出生产领域的投资,握有金融资本的阶层将会获得政治和经济权力。这一涵义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周期性问题,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资本市场和金融资本既不是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才出现,也不是源于重商主义时期,而是早于重商主义时期。”但是这种积累模式的转变主要指的是处于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的中心国家,即该理论存在普适性问题。佩蕾丝指出,“由于不平衡发展是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事件反复出现的规律性只是在世界体系的核心国家才能观察到……努力确定那些反复出现的现象并不是为了简化历史,或是将机械的模型应用于无限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普适性问题。“如果有人愿意接纳基于一再发生的事情序列的参考框架,并将每个时期的独特性列为研究的对象,这种解释的力量就非常强了。”然而,尽管资本主义金融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资本从贸易和生产转向金融买卖和投机”,但金融资本的收益终究是对生产领域的剩余价值的再分配。这便引申出金融资本扩张是否可以持续的问题。当资本主义的积累模式发生转变以后,利润不再来自生产和贸易,那么金融资本的收益就只可能有三个来源:收入在资本家之间的再分配,即金融资本家对产业资本家创造的利润的再分配;金融对工人工资收入及储蓄的“金融化掠夺”,即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再分配;金融交易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新一轮的物质扩张。

在阿瑞吉研究的基础上,克里普纳从两个角度揭示了美国经济的金融化问题:非金融企业收入的来源中证券收入与生产活动的收入相比越来越重要,金融化使非金融企业资本不断从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领域退出,并投身于金融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金融业利润全面增长,发达国家以金融、保险、不动产部门为主的虚拟经济部门的附加值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制造业部门,且差距在不断扩大。基于此,克里普纳认为,金融化是资本主义经济性质本质改变的结果,而不是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活动空间重组的结果。

二、资本积累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领域和主要模式也不相同,因此,需要把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特定时期的不同历史条件结合来看待资本积累过程,从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来理解资本积累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市场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市场的矛盾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这种矛盾源于进行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条件的不同,直接剥削的条件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使得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从而产生资本过剩和人口过剩。巴兰和斯威齐在《垄断资本》一书中指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剩余上升趋势规律”代替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如何利用和吸收剩余已经取代了如何生产剩余而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建立在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之上的收入分配使得扩张的资本遇到了消费极限,这必然造成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停滞。马格多夫和斯威齐认为,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停滞的金融部门的膨胀抵消了垄断资本生产停滞的趋势,从而既反驳了主流经济学认为的金融扩张带来生产扩张的观点,也反驳了金融扩张导致生产停滞的观点。1980年代的金融扩张脱离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与以往金融扩张建立在生产扩张的基础上不同,这种金融扩张建立在生产停滞的基础上,并且成为资本积累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福斯特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固有特征,生产资本的积累和货币资本的积累是资本积累过程的同一个过程,生产与金融的矛盾存在于资本主义之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市场的成熟使得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生产资本的积累出现分化,金融资本积累脱离生产资本周期而发展为独立的积累过程。综上所述,以斯威齐、马格多夫和福斯特为代表的垄断资本学派认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需求约束以及产能过剩的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停滞趋势使得积累率下降,具体体现为产能过剩和生产性投资机会的匮乏,而金融化则是这种停滞趋势的进一步结果。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是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经济停滞趋势的回应,是经济停滞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二)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的动态性的对立统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内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即资本积累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形式是资本积累运行其中的经济制度环境。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具体来说是指“资本积累与支撑这一积累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高峰教授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最基本的决定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私有制度和雇佣劳动制度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和宏观经济体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市场二元假说”。该假说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外生性,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变革对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主张从制度和市场两个方面看待资本积累的矛盾问题。法国的调节学派和美国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SA)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SSA学派的大卫·科茨认为,金融化并不是金融资本崛起的产物,而是19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制度重构的产物。垄断资本学派虽然意识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并将其归结为“经济剩余在增加,而经济剩余的吸收日益困难”,但却忽视了内生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变革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仅仅归结为一些如战争等的外生因素,因而没有意识到1980年代资本主义积累金融化的出现。

在调节学派和SSA学派中暗含着一个相同的问题:相关制度形式既然是在协调资本积累过程的矛盾中内生的,那么由此而形成的制度形式是否就是促进资本积累的最优制度形式呢?对此,克拉克指出,资本积累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凯恩斯主义者把新自由主义的制度安排看作是食利者重掌经济的结果,流通领域成为利润最主要的来源地,而金融资本的盈利性是一个基本上内生于流通领域的收入再分配问题。迪米萃斯则从卡莱茨基困境出发,认为新自由主义制度安排不能被简单理解为非生产阶级重掌经济权力的过程,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权力结构的重组,本质是资本加强对劳动的剥削,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维持对劳动的政治统治上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权力的关系已经超过分配关系占了上风。金融市场不仅能对未来剩余价值的索取权进行商品化(资本化),而且能对与职能资本相联系的具体风险进行商品化(风险管理),适合于整个资产阶级(包括工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阶级)加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由此,迪米萃斯得出结论:“货币资本和职能资本是一体的,它们之间的分歧不是根本性的。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化是它们二者共谋的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金融资本在加强对工业资本的统治时,二者之间并没有引起大规模摩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蕴含着无限制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虽然随着物质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会提高、利润率会下降,从而使资本积累率下降,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积累的过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虽然资本家可以控制数量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得到一个越来越大的资本所有权,但资本积累或投资的实际成果——日益增长的社会产品,却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也就是说,随着物质资本积累规模的扩大,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会发生变化,从而不利于资本加强对劳动的控制与剥削。资本积累的金融化使得掠夺性积累成为金融利润来源的主要形式,汉娜·阿伦特指出:“资本的无限积累必须建立在权力的无限积累之上……资本的无限积累进程需要政治结构拥有‘权力的无限积累过程’,以通过持续增长的权力来保护持续增长的财产。”这意味着资本的无限积累要求以权力的无限积累为基础,所以笔者认同是新自由主义政策重构导致了金融化而不是金融化导致了新自由主义政策重构的观点。“对于所发生的这一切而言,它不仅需要金融化和自由贸易,还需要采取截然不同的途径来部署国家权力——通常在剥夺性积累中扮演主要角色。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兴起和与之相关的私有化政治表征着这一转变的大部分内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也揭示了资本积累具有两面性——作为经济过程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剥夺性积累,并指出这两方面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

三、发达国家经济高度金融化的实质

19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活动空前繁荣,并且金融投资对实际生产性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在已有的金融化研究文献中,主流经济学过于强调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异端经济学则过于强调生产对金融的被动适应过程,从而也过分强调了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主导地位。金融化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模式,更多地体现为从使用价值生产和流通中分离出来的价值积累,开启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新阶段。而资本积累是如何摆脱使用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这一问题,是金融化的实质研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货币和资本的本质都是体现了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形式。货币作为价值独立的社会表现形式,将商品世界分裂为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和作为价值的货币的对立。“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这种关系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也就是说,货币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与使用价值或技术完全无关的价值的独立的表现形式,但货币的商品本源使得货币本身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一种社会形式的货币具有价值独立于使用价值的趋势,从而导致了货币的虚拟化。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同时,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是一种介于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以物质的东西(生产方式)所表示的社会关系,它以利息、利润和地租的形式给予资本家剥削的权力,而同时这个剩余价值又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形式,不仅具有价值独立于使用价值的趋势,还具有价值增值独立于新价值创造的趋势。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作为资本发展的新形式,其增值更是独立于生产过程,独立于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金融资本的积累同时破坏了资本积累的来源——新价值的生产,这成为资本难以解决的矛盾。这就是金融化的实质。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之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下能够不通过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来实现积累,是因为资本主义难以避免利润实现的危机。在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要解决利润实现危机必然会发展为信贷现象,甚至超额信贷现象。因此,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具有潜在的负债过多的危机。“货币形式的内部矛盾通过金融活动与实际交易及现实贸易的分离得以外化。”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经济的高度金融化不过是“资本主义交换的内在矛盾逻辑演绎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金融资本在1980年代以后的崛起或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是资本积累内在矛盾的发展形式,是资本积累的“金融修复”。就如布罗代尔所说,资本主义关注资本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资本的灵活性是指资本增值的能力,资本的兼容性则指资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呈现的具体形式。“货币资本代表流动性、灵活性和选择自由。商品资本指从利润着眼投资于某个特定的投入——产出组合的资本。因此,它代表具体化、僵硬化以及选择的缩小和丧失。”资本积累金融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只是改变了资本增值的方式。不通过生产过程而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就必须依靠哈维所说的剥夺性积累,即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金融化积累方式等来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连接剥夺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之间的纽带是由金融资本和信贷机构所提供的,而这一切则依然是由国家权力所支持的”。剥夺性积累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支持,体现为通过公共资产及权力的私有化来实现国家对财产和收入的再分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者拉帕维萨斯指出,“金融剥夺”已经成为经济金融化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利润来源,流通领域已经成为利润来源的主要领域,但“应该和发生在生产当中的剥削清晰地区别开来,后者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金融剥夺发生于流通领域,是利润的追加来源。它和个人收入相联系,所涉及的只是货币和价值的既有流量,而非剩余价值的新增流量。不过,金融剥夺尽管发生在流通领域,它的产生系统地贯穿于经济过程之中,因而具有剥削的性质。”

关于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周期性问题,研究资本主义长波的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佩蕾丝,在其著作《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一书中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从技术——经济——制度协同演化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佩蕾丝写道,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技术——经济范式是一个最佳惯行行为,它由一套通用的、同类型的技术和组织原则组成。”每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潜力的展开都需要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框架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相适应。而在每次技术革命及其扩散的过程中,金融和信用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佩蕾丝提出,资本主义体系的动力存在于持续相互作用的技术变迁、经济变迁和制度变迁三个领域,经济领域中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的耦合和再耦合决定了每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形式。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9)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委托乙方对其在__________证券__________营业部开设的账户(资金账号:______________;户名:______________,下称委托账户。)内的资产总计人民币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_____万元)进行资产管理。

二、乙方在委托账户内做合法证券买卖, 如发生亏损,乙方承担全部经济责任。该协议有效期间,甲、乙双方均无权单方面划转委托账户内资金。

三、乙方自愿将其所有的、在__________证券_________营业部开设的账户(资金账户:____________户名:____________,下称质押账户)下的资金及证券市值总计人民币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___万元)作为质押,作为偿还甲方委托资产本金及约定收益,直至协议期限届满。质押资产包括该资金账号下的所有分支账户内的资产。

四、甲方保证委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及合法性,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甲、乙双方同意此笔委托期限为____个月,由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

六、乙方保证向甲方质押资金及证券来源的稳定性及合法性,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保证不再向除甲方之外的第三人进行重复质押或担保。

七、基于资金安全需要,甲、乙双方应放弃申请办理使用“银证转账”系统的权利,如甲乙方已办理使用“银证转账”系统,应在本协议正式签署前予以撤销。资产委托期限内,甲乙双方均无权单方对本协议中有关的资金账户进行撤消指定交易、转托管或转出资金、证券等资产转移行为。乙方在质押账户内支付利息除外。

八、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甲方取得质押账户的监控权和在特定情形下的处分权。乙方特别授权甲方工作人员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为乙方特别人(特别授权书附后),在本协议第十二、第十三条约定情形出现时对监管账户行使处分权。甲方认可该乙方特别人为本方委派的人员。

九、乙方承诺给予甲方________的年委托收益率。乙方进行证券买卖的损益与甲方无关,如发生亏损,乙方承担全部经济损失同时应从质押的资金或证券中予以补足,若乙方的质押资金或证券仍不足以弥补,甲方有继续追索余额的权利,直至乙方付清甲方委托资产本金及约定收益。

十、乙方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按照第九条规定,向甲方支付委托资产本金及委托收益人民币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万元)。乙方向甲方付清委托资产本金及约定收益后,本协议中监管账户内的资产归乙方所有。

十一、质押期间,如乙方投资的股票属于高风险股票,标准为:股票高位盘整,在一年内股价已翻番或前二年已达2倍以上涨幅的;做庄比较明显,庄家已控盘的股票;*st股票;则甲方特别人可持授权凭证对质押账户行使处分权,单方面处分监管账户内的股票,包括卖出股票。同时,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

十二、作为账户实际操作人,乙方有义务随时了解委托账户与质押账户的资产情况,并保证质押账户与委托账户的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________万元。质押期间,出现质押账户与委托账户总资产降至前述金额时,乙方应于次日(交易日)证券市场开盘前,追加保证金或证券,使监管账户中的总资产补足至________万元。

十三、如乙方未能按第十二条要求补足资产或协议到期日(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时)乙方不能按要求归还甲方的委托资产本金及本协议约定收益合计________万元,则乙方立即丧失对监管账户内资金及证券的处分权,甲方特别人可持授权凭证对监管账户行使处分权,将监管账户内证券变现并将账户内资金按甲方委托资产本金及甲、乙双方约定收益划入甲方指定账户,同时,本协议终止。出现该情形时,视为乙方违约,甲方可提前收回委托资产及约定收益,乙方须自行承担因乙方特别人行使处分权造成的监管账户内资产的损失。

十四、协议期间,如国家(包括地方性)有关权力部门依程序对质押账户或委托账户上的证券或资金采取查封、冻结、强制划转等措施,其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十五、甲方在委托期间单方面提前中止委托协议的,应与乙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甲方应自动放弃委托资产的收益,并承担委托资产同期银行利息的违约金。因提前中止协议而造成委托资产损失的,由甲方自行承担责任。

十六、乙方在委托期间单方面提前中止委托协议的,应与甲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乙方将视同委托期限已经完成,应当向甲方支付委托资产的本金及承诺的收益。

十七、在协议有效期间,如因股票长期停牌或摘牌而造成股票冻结,乙方仍应按期归还甲方委托资产本金及约定收益。

十八、如遇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及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本协议继续执行,甲、乙双方应及时无条件终止协议,并在协议终止当天返还甲方委托资产本金及约定收益,不得异议。

十九、此协议自双方签字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十、本协议附件:特别授权委托书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10)

摘要: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质量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利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多角度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比较高。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质量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融资体制的发育和成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资本市场和信托等融资工具为辅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来源。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缺陷,尤其是在资本结构方面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并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研究前提及相关问题阐述

(一)研究前提 房地产融资是指以房地产商品这一物质经济对象为基本的信用基础,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为房地产开发建设、分配与消费、流通与交易等各环节提供的融资活动的总称。房地产融资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资金的融通和房地产消费资金的融通。在资金的融通过程中,常用的资金筹集方式有信贷、证券、信托、债券、股票等,分为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两大类。企业筹集和使用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资金成本,由于借入资金的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的成本,因此完全通过权益资金筹资是不明智的,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但负债的比例大则风险也大,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房地产业是资金高度密集性行业,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所占用的资金非常庞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借助于各种融资手段,开发商将很难进行,同时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融资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财务风险的大小和公司效益的好坏。从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及其资金链来看,房地产融资主要是由银行房地产信贷构成的,银行信贷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房产销售的整个过程,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各相关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组成要素与比例关系,是资产负债表右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资本结构将不同来源、不同所有者主体、不同时间跨度的资本元素加以统筹协调,涉及到企业筹资、经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是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资本结构并不存在通行的标准。即使对于同一企业,现有的、合理的资本结构也会因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演变得不合理。因此,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在保持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具有个性化的、动态的组合。企业在制定筹资方案时,必须考虑使公司的资本结构最佳即权益资本与负债达到合适的比例。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率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企业形成最优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资本结构质量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经营和发展活动相适应的质量。主要表现一是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企业未来进行债务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增大,其财务风险也相对较高。企业在筹资时应关注筹资所对应项目在未来提供经济效益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补偿筹资成本;二是企业资金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从成本效益关系的角度分析,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为企业的利息和所得税前利润与企业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时,企业才能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使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得到增加,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好;相反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会使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逐渐萎缩,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二)研究指标的设计 根据以上有关资本结构质量的分析内容,将反映资本结构质量的指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形成企业资产的财务来源中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也就是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第二部分为资本结构的效应分析。选择资产报酬率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本文选择以当年的银行年贷款利率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资本结构质量。

(三)样本选择 样本为房地产行业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ST、PT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已经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将其纳入研究样本中将影响研究效果。最终得到样本公司共计27家。对这些样本公司2003~2005年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二、实证分析

(一)负债规模 负债分析主要从资产负债率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方面进行。

(1)资产负债率。根据27家样本公司2003、2004、2005年的资产负债率的数据资料,整理得到不同的资产负债率区间各样本公司的分布情况,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03―2005年资产负债率在0%―30%之间的公司数三年每年都只有2家,30%~80%之间的公司数每年均为25家,40%~80%区间的公司达22~23家,表明房地产行业类的公司整体上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从行业整体分析,2003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6.99%,2004年的行业均值59.27%,2005年的行业均值59.28%,资产负债率呈递增趋势,这说明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大部分资金依赖于负债。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融资系统,在住房建设环节,股权融资、其他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占70%左右,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等间接融资方式大约占10%-15%;我国香港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也不超过30%。而我国内地房地产企业较高的财务比率,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高,其财务风险也相对较高。在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下,企业将面临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国内研究结果大多表明,获利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负相关),这说明房地产业获利能力越强,其内部积累能力也就越强,企业就可以通过内部融资来满足要求,待内部资金不足时才考虑负债融资,所以高获利负债企业一般拥有较少的负债。2003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其获取现金能力、财务弹性大幅下降,营运风险和债务风险都大幅上升;2004年行业景气进一步上升,但现金流量状况进一步下滑。说明房地产行业在实现盈利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现金的流入,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也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提高,高获利并没有形成低负债,影响了后续发展资金的融通。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此而提高,对其资本结构质量构成不利的影响。

(2)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的资金来源应该与其资金的用途相配比,即对于长期资产运

用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本来满足其资金需要。将资产与负债的期间相互配合,以降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并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资料整理,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不高,有些公司甚至为0,特别是2003年长期负债为0的公司14家,超过样本数的50%,结合以上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的分析中可知,大多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50%,因此从其融资方式看,在高负债率的情况下,多数公司更倾向于短期负债,即长期负债短期化。房地产项目包括土地成本、建设成本以及相关规费,具有耗资大、期限长的特点。开发商在取得相关证件后,进行项目的正常运作过程一般需要3年时间,资金来源也应与此相适应。结合房地产的运作周期说明企业的短期资金来源不能与其资金的用途相配比。短期负债融资虽然具有筹资速度快,相对容易取得,成本较低的优点,但为了满足资产的长期资金需要,企业必然要在短期负债到期后重新举债或申请债务延期,使企业更为频繁举债和还债,特别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从而加大了筹资的困难和风险,更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匮乏危机,是收益性和风险性都较高的融资政策。

综合以上有关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的分析中可知,房地产行业类的公司整体上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存在长期负债短期化的倾向,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与其资金的用途相配比,资本结构的质量不高。

(二)资本结构的效应分析 资本结构效应主要方面是“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选择而对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影响。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可以在不增加权益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提高每股普通股的利润额,产生的是正效应;反之会使股东实际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侵蚀股东权益,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当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由于借入的资金无增值,企业如果不尽快地采取措施来扭转局面,财务杠杆也会产生负效应。由此可见,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时期企业长期占有负债和企业支出债务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减,会使每元经营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发生变化,并使每股普通股也相应发生增减。根据房地产类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数据资料,计算息税前利润率(EBIT)与负债率的关系如(表3)所示。

由(表3)数据可知,在27家样本公司中,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各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公司仅占29.63~33.33%,这一类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企业的净资产将得到增加,净资产的规模也会得到扩大,财务杠杆产生了正效应,但这类公司整体数量偏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占样本公司的58.82-66.67%,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的公司超过了50%,表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企业的净资产将会缩减,净资产的规模也将逐渐缩小,财务杠杆产生了负效应。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各年平均息税前利润率均小于当年的银行年贷款利率,说明该行业财务风险较高。因此,从资本结构的效应角度分析,由于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比率比较高,且各年平均息税前利润率均小于当年的银行年贷款利率,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将逐渐缩减,财务杠杆产生了负效应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整体分析该行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资金成本的本质篇(11)

开展基本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满足现代生活水平下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并且对我国的整体环境进行一定的优化作用。然后想要切实落实基本建设工作,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但在运用财政资金来完成基本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消极影响因素,最终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所以我们应当对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与规划,对工程中所用的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做到每一分资金都有周密的安排与详细的打算,并且提高基本建设的质量水平。基于此,以完善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的管理意义为开端,对基本建设中财政资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继而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财政的主要支出部分之一是基本建设支出,不但其资金数额大,并且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平衡问题等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加强与完善其财政资金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财政资金的管理建立在现代管理的基础之上,根据基本建设的具体情况,对基本建设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到建设资金有保障,资金使用可控制,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基本建设财政资金,并且较高质量的完成建设工程;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运用,有效节省财政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率;能够对基本建设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出现,保质保量完成基本建设;能够对基本建设的工程进度保持严格的掌控,做到实际项目工程的进度和计划上的施工进度相吻合,为更高效率的完成基本建设打下基础;能够从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予以合理与科学的监管来对待基本建设,使所完成的基本建设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使工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有效落实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二、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我国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为了从本质上处理好财政资金管理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笔者对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不够全面

为了更加高效与高质量的完成基本建设工作,应重视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整体上管控好财政资金的各项管理。结合以往基本建设的具体情况,我们能够了解到实际基本建设进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对基本工程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基本建设的财政管理无法正确的把控与把握好工程进度的每一个环节,导致基本建设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造成一定的财政资金浪费。比如在建立基本设施工程项目时,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与编程,这样不但会导致项目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还会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因此,财政资金管理无法对基本建设进行全面的管控,容易出现工程质量差,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备困难

一般情况下,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基本建设,往往需要利用融资等方式来筹集费用,用以完成项目工程的建设。但是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能够筹集资金的融资形式较为单一,也就是向银行贷款。在向银行进行贷款时,会受到国家规定的资金比例规则所限制,这种规则的实际策略是贷款的金额不能超过其项目工程的百分之七十。所以,该政策的设立使得企业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然后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额,这就加重了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问题,对基本建设的完成造成消极的影响。此外,企业想要向银行贷款,还应有一定的抵押物作为担保作用。然而企业真正可以作为担保的东西并不多,这无疑加大了企业贷款的困难度。

三、加强基本建设财政基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我国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这要求我们要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使财政资金的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对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督,保证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节省财政资金,提升项目工程的质量。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规划

为了让财政资金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作用,在切实落实基本项目工程时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规划内容有:首先,结合过去的基本建设中出现的财政资金使用不足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明朗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财政资金的浪费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基本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对各方面都作出优化。然后,为保证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切实的使用,应依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合理与科学规划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为后期实际进程中财政资金的高效运用打下基础。

(二)开拓新的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只能利用单一的银行贷款形式使得企业在实际生产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利的问题,进而造成增加施工成本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存在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当开拓新的融资形式,拓宽原本单一的融资渠道,为工程的完成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此来维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对于创新融资形式可以充分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特性,展开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比如盘活固定资产、发行债券或是落实股份制项目等形式,进而更好的完成资金的筹集工作,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完成。

(三)切实实行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保证其充分应用于基本建设中,最大限度减少出现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依据实际的项目建设情况,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实际落实基本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根据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来控制与监管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此外,政府还可以在项目立项之后,安排政府机构相关人员组织拆迁工作,待拆迁工作完工之后再通过招标的形式将项目委托给代建单位,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因拆迁工作的拖延而给工程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进一步的确保项目资金的高效利用。

四、结束语

基本建设项目是一项较为繁琐又需耗费大量金额的工程,在实行该项工程的过程中,财政资金的应用体现为资金运用量大与资金运用分散的特点。在该情况下,为保证基本建设的财政资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加强与完善基本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做好签字准备工作的把控,合理与科学的规划资金使用方案,开拓新的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等有效策略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本建设中的财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