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产品物流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9 14:41:14

农产品物流体系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1)

1、交易主体分散,交易秩序混乱,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农产品市场主体群缺乏有实力的运销组织和销售商。仍以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居多,他们的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低,市场覆盖率不高。流通环节缺乏有资金的企业介入。农产品各个流通环节中,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保鲜等行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整体。目前,我县多数农产品要靠外地企业、购销大户来收购,外地的车辆运销的,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地客商,造成各个流通环节的利润流失。

2、是经纪人队伍素质不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农村经纪人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村经纪人是由农民直接转化而来,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普遍对市场行情、政策信息、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市场风险的预计和抵抗风险的准备不充分,真正有能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的农村经纪人寥寥无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比较缓慢。合作组织中高水平管理人员少,内部管理混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户自发组织起来的,受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制约,运作困难,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其自身的长期良性发展十分不利。

二、对我县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议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畅通农产品产销新通道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2)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出现的矛盾是:首先,农产品流通体系跟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致、不对称,跟小农特征不相符。前两年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流行词,都直指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这一问题。2011年又出现了山东大白菜和内蒙古土豆滞销,这些都暴露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是存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缺陷,这是根本问题。比如,批发市场没有法律上的规章制度,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都没有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小生产和大市场存在矛盾且现阶段难以调和。我们要正视这些事实,探索出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方式。

其次,信息化建设的落后,让农产品滞销产生了连带效应。一个大城市农产品价格上涨,很可能导致全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这种传导性、放大性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然处于20年之前的水平,不管是政府还是中间环节,各个层次对农户销售信息都严重滞后。但是有一点要认识到,农产品价格波动是有规律性的,因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

第三,要通过政策导向来保护农民利益。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1.5万美元之前人们对农产品消费仍处在刚性增长阶段。但是,人均GDP过了1.5万美元之后,消费成熟了,刚性增长不再存在,波动就不是很明显。在这个期间,只要我们对各种农产品的消费还在继续慢慢增长,那就意味着整个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整体性攀升趋势的不利局面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个阶段就是要理性应对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并且,这个阶段让我们处在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等农业成本在这个期间属于上升阶段,农业成本上升不可逆转,比较利益会有所下降。但是,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务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就要通过政策导向保护农民利益。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目前来讲,我们要保证物价水平整体稳定,尤其是当前农产品流通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是一个调控目标。只要有足够的调控能力,物价小幅度上涨也是可以承受的。要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最关键的是要有结构性补贴政策,要视对象补贴,比如说对城市低收入群体、一些敏感群体,包括高校学生、农民工等,化解价格上涨给他们带来的一些矛盾。如果CPI控制得太严,对宏观经济反而不利。农产品流通体系有一个自我修复的功能和过程,人为干预后反而波动更加频繁,而且波动幅度更大。

另外,现阶段,农产品金融化现象明显。农产品金融化是指农产品除了一般的商品属性外,更多地体现在投资品属性上。现在,很多农产品都脱离了正常的供需轨道,有的进入了非使用的链条,比如说用玉米做运营的燃料乙醇,跟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挂钩,于是更多的农产品转到燃料执照领域。这些并不是需求增加导致市场失衡和价格上涨,而是非传统因素影响导致农产品价格高涨。这就是农产品金融化。很多游资、投机资本在美元贬值背景下,为了避险,投资能源、贵金属、农产品,一轮一轮、一波一波,这种能源化、金融化对农产品市场造成非传统冲击,加上近几年以来,有些全球性极端自然灾害,导致市场预期越来越复杂,整个农产品市场波动、价格变化、流通体系的脆弱性全部暴露出来。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和更高要求。

借鉴经验 建设批发市场

从国内来看,比如批发市场,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参照日本、美国的模式和制度设计出我国的批发市场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这套市场体系仍然没有完善,有必要参考一些成熟的国家,学习它们保持农产品流通高效的方式。批发市场的灵魂是交易制度。以日本批发市场为例,日本德川时代开始建立批发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23年,日本颁布法律,形成批发市场制度,废除秘密交易和对手交易。

目前,我国的流通体系有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没有形成市场规则。我国的批发市场起点并不低。80年代我们借鉴日本、美国70年代的批发市场的框架,但是并没有形成市场规则,基本上交易规则都是对手交易,没有及时调整。整个流通业态体系和流通方式,没有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转移升级,所以现在流通暴露这么多矛盾和问题,实际上与它本身内在运行跟不上发展阶段有关系。

其次,从政府角度来看,突出表现在政策法规比较滞后,政府对于如何提供市场服务没有找到方向。2004年以前,中央没有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专项政策;2004年开始中央有了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专门条文;2006年开始推行“新网工程”。在这么庞大的生产系统中和整个农业、产业、“三农”问题上,把流通放在薄弱环节,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指导方式还在延续。

第三,批发市场和合作组织密不可分。如果有批发市场的话,农户必须联合起来,如果不联合起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就会产生价格波动。进一步分析,现在整个体系存在系统缺陷,整个流通市场主体都是博弈状态,互相恶性竞争,成千上万流通主体竞争,最后还是以剥夺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而且,现在很多批发市场都是用地产开发来赚取摊位费和租金,没有公益性定位。日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批发市场就已经有了公益性定位,政府出资占1/3。

此外,整个市场风险管理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期货交易严重滞后。这几年呈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没有风险管理机制,从市场角度没有期货交易的贡献机制,另外从自然风险没有保险机制。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3)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出现的矛盾是:首先,农产品流通体系跟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致、不对称,跟小农特征不相符。前两年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流行词,都直指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这一问题。2011年又出现了山东大白菜和内蒙古土豆滞销,这些都暴露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是存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缺陷,这是根本问题。比如,批发市场没有法律上的规章制度,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都没有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小生产和大市场存在矛盾且现阶段难以调和。我们要正视这些事实,探索出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方式。

其次,信息化建设的落后,让农产品滞销产生了连带效应。一个大城市农产品价格上涨,很可能导致全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这种传导性、放大性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然处于20年之前的水平,不管是政府还是中间环节,各个层次对农户销售信息都严重滞后。但是有一点要认识到,农产品价格波动是有规律性的,因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

第三,要通过政策导向来保护农民利益。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1.5万美元之前人们对农产品消费仍处在刚性增长阶段。但是,人均gdp过了1.5万美元之后,消费成熟了,刚性增长不再存在,波动就不是很明显。在这个期间,只要我们对各种农产品的消费还在继续慢慢增长,那就意味着整个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整体性攀升趋势的不利局面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个阶段就是要理性应对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并且,这个阶段让我们处在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等农业成本在这个期间属于上升阶段,农业成本上升不可逆转,比较利益会有所下降。但是,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务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就要通过政策导向保护农民利益。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目前来讲,我们要保证物价水平整体稳定,尤其是当前农产品流通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是一个调控目标。只要有足够的调控能力,物价小幅度上涨也是可以承受的。要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最关键的是要有结构性补贴政策,要视对象补贴,比如说对城市低收入群体、一些敏感群体,包括高校学生、农民工等,化解价格上涨给他们带来的一些矛盾。如果cpi控制得太严,对宏观经济反而不利。农产品流通体系有一个自我修复的功能和过程,人为干预后反而波动更加频繁,而且波动幅度更大。

另外,现阶段,农产品金融化现象明显。农产品金融化是指农产品除了一般的商品属性外,更多地体现在投资品属性上。现在,很多农产品都脱离了正常的供需轨道,有的进入了非使用的链条,比如说用玉米做运营的燃料乙醇,跟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挂钩,于是更多的农产品转到燃料执照领域。这些并不是需求增加导致市场失衡和价格上涨,而是非传统因素影响导致农产品价格高涨。这就是农产品金融化。很多游资、投机资本在美元贬值背景下,为了避险,投资能源、贵金属、农产品,一轮一轮、一波一波,这种能源化、金融化对农产品市场造成非传统冲击,加上近几年以来,有些全球性极端自然灾害,导致市场预期越来越复杂,整个农产品市场波动、价格变化、流通体系的脆弱性全部暴露出来。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和更高要求。

借鉴经验 建设批发市场

从国内来看,比如批发市场,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参照日本、美国的模式和制度设计出我国的批发市场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这套市场体系仍然没有完善,有必要参考一些成熟的国家,学习它们保持农产品流通高效的方式。批发市场的灵魂是交易制度。以日本批发市场为例,日本德川时代开始建立批发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23年,日本颁布法律,形成批发市场制度,废除秘密交易和对手交易。

目前,我国的流通体系有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没有形成市场规则。我国的批发市场起点并不低。80年代我们借鉴日本、美国70年代的批发市场的框架,但是并没有形成市场规则,基本上交易规则都是对手交易,没有及时调整。整个流通业态体系和流通方式,没有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转移升级,所以现在流通暴露这么多矛盾和问题,实际上与它本身内在运行跟不上发展阶段有关系。

其次,从政府角度来看,突出表现在政策法规比较滞后,政府对于如何提供市场服务没有找到方向。2004年以前,中央没有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专项政策;2004年开始中央有了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专门条文;2006年开始推行“新网工程”。在这么庞大的生产系统中和整个农业、产业、“三农”问题上,把流通放在薄弱环节,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指导方式还在延续。

第三,批发市场和合作组织密不可分。如果有批发市场的话,农户必须联合起来,如果不联合起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就会产生价格波动。进一步分析,现在整个体系存在系统缺陷,整个流通市场主体都是博弈状态,互相恶性竞争,成千上万流通主体竞争,最后还是以剥夺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而且,现在很多批发市场都是用地产开发来赚取摊位费和租金,没有公益性定位。日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批发市场就已经有了公益性定位,政府出资占1/3。

此外,整个市场风险管理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期货交易严重滞后。这几年呈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没有风险管理机制,从市场角度没有期货交易的贡献机制,另外从自然风险没有保险机制。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4)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4-0032-04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区,也是我国冬季瓜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农业也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农业产值一直占海南省GDP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国内市场上,随着东盟“零关税”农产品的进入,海南农产品正面临着来自于东盟同类产品的强力竞争。目前。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缺乏专业性、规模性、层次性和完整性,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物流各环节关联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中的损失率高等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因此,加快建立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立和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海南省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内在要求。农产品上市时间高度集中、本地销售市场容量有限的特点,决定了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外部市场的支撑,但目前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冷库容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海南热带农产品产量扩张和农民收入的稳定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步伐的加快,优质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的品种和产量逐年上升,但“生产容易,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加快农产品流通的建设及相应的冷藏保鲜设施的完善,可以调节上市销售时间,减少损耗,缓解农产品难卖的问题,稳定销价,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这无疑对海南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意义重大。

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在CAFTA条件下抢占热带农业产业制高点的需要。众所周知。海南和东盟在农业资源和初级农产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和竞争性,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中国内地“白色革命”的兴起,海南农业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就产业链而言,海南与东盟农产品的相似性和竞争性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上游低端,差异性表现在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环节。要发挥海南农业的优势,就必须抢占农业产业链的制高点,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成本、高效率、标准化、安全性、便利性和价格形成等功能,较低物流成本,才能将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

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冷藏保鲜项目建设,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发放生产资料、统一提供专业化技术培训、统一新产品标准、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包装经营,且配备专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为海南农产品“两进两出”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产销的衔接,减少流通环节,稳定市场。

二、海南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 热带农产品产量和商品化率日益提高,物流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基地化、公司化、标准化”生产的多年实践,海南热带农业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管理的程度日益提高。目前,全省各类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00多万亩,产量达900万吨,全部热带农产品商品化率90%VA上,出岛出口率达58%,业已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产品和畜禽产品的重要供应地。这为海南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产业和产品保证。

2 热带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海南农业属市场型农业,交易网络是海南农业完成“惊险一跃”的关键。海南现有遍及全岛各产区和消费区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6个为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水产品市场1个、果菜市场15个、畜禽产品市场4个、网上批发市场1个、粮油市场2个;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40多个物流链节点,为热带农产品终端辐射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通过建立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热带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经常性供求文本信息和视频信息,组织周期性热带农产品交易会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信息收集网点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海南热带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的充分性和对称性。近年来,海南农产品网上交易也日渐活跃,仅2006年就实现网上交易额59亿元。这都说明,海南省的热带农产品交易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3 良好交通条件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南形成了省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港口、民航、铁路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网。

海南四面环海,拥有1617公里海岸线,共有68个自然港,现有24个港湾经营港口业务,形成了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等“四方五港”的环岛分布格局。

海南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要道,每天有几百艘次国际货轮和300多架次的国际航班过境海南。

从岛内公路运输而言,海南已建成以东、西两线环岛高速为主动脉,“三纵四横”国道与省干线为骨架的“田字形”公路网,乡间公路普及率达100%。

三、建立和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想

1 目标与定位。结合海南有农产品流通与交易的现实情况,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定位可以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和信息于一体,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亚洲、通达世界,以港口、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为载体,充分发挥海陆联运优势,强化与云南、广西、广东和东盟各国的战略合作,发展热带农产品的枢纽集散转运型物流服务,建成覆盖中国内陆、南亚、东南亚的现代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建成区域性和国际性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用分步推进。

第一步,在不改变现有物流供给来源和基本流向的情况下,聚集海南自产农产品资源,瞄准中国大陆大中城市消费者构建各类区域性专业物流,整合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冷链储运能力,提高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效率。逐步提升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步。通过海南农产品的标准化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物流服务能力,提升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

海南农产品物流流向。将物流终端延伸至发达国家消费者市场。

第三步,依靠业已形成的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的区域性国际性影响力,聚集海南周边热带农产品供应者和区域性国际性热带农产品交易经纪人。将海南建成区域性国际性热带农产品物流中枢。

2 具体构想。根据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特征和周边广东、广西、云南和东盟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态势。结合现有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全省农产品交易网络可以考虑构建“1+8+x”(“一中心八分中心多基地”)框架。这一框架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海口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海口中心是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以交通枢纽为依托,以物流服务为主体,以净菜加工、冷藏保鲜、无公害检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为特色。通过会员制、制等新型市场组织形式,打造一流远程、现场服务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其选址应在城郊结合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的联结点,又有未来拓展空间之处。

二是三亚、万宁、琼海、陵水、文昌、屯昌、儋州、东方8个分中心。围绕海口中心枢纽,八个物流园区属于海南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中的中间层次,起着十分重要的分工与连接作用,可以引导海南及其周边热带农产品的区域化种植和集散、专业化加工与冷藏,扮演南北两个物流中心的热带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物流货源供应地。与物流中心相比。物流园区的公共性相对较弱,企业性或私人性较强,可以物流企业为主导。各物流园区功能定位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要充分发挥各区域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农业产业化布局,把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使之一头连接生产基地一头连接南北物流中心,成为省内农产品中心体系的加工储藏基地和商品化农产品的来源地。

三是各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对各县市农贸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热带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整合,形成综合性农村物流基地。交易产品包括岛内岛外生产和消费的所有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热带农产品的收集、粗加工、分级包装、储藏和配送,内联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外联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交易客商。各县市物流基地规模大小由当地农村生产消费规模决定。物流基地主要由集货中心和送货中心构成,集货中心负责将分散在田间地头的各种热带农产品收集、分级整理、集成批量,提供批量货源;送货中心负责将大批量运抵的农业生产生活资料换装成小批量货物并运送到农户,将批量热带农产品运送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

四、加快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1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综合协调机制。现代物流涉及众多领域,横跨不同的部门、行业和地区,因此,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理顺现有体制,重视各县市、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各分港区、国土、财税、工商、交通、海关等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同时,加快研究和制定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在提供宽松政策,同时起到“规划引导、政策推动、搭建平台、规范运作”的作用,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涉及面广,环节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同时,要不失时机地争取国家、地区等层面的政策、法规支持,如土地、财政税收、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以及进出口业务、价格、安全、保险、金融、交通运输等方面有关的法规,积极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体系的建设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宏观环境。

3 加强资源整合,培育社会化的物流。现代流通业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陆海空港口物流作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努力促进资源整合,包括热带农产品资源、信息资源整合、商务资源整合以及加工储藏资源的整合,引进市场机制,改善经营方式,紧紧围绕客商各种需求,提供优质高效和丰富多样的物流服务。要大力推动物流各环节的联动发展,以物流带动海南热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物流冷链体系建设,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坚实的基础。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积极引进大企业,推进行业联盟和企业联合,逐步使物流业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现代物流的潜在综合优势,努力培育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市场。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5)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商务在时空上的限制,使现代商务活动具有安全、可靠、快速、明确、方便等特点,通过INTERNET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它的出现也改变的传统的交易模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造就了商业企业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从eBay到淘宝,从Amazon到阿里巴巴。然而,作为农业大国,电子商务所能带来的奇迹在我国农产品中却迟迟没有实现,笔者通过Alexa网站排名查询发现,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世界排名第21位,阿里巴巴第23位,而作为我国最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农网世界排名为131,848位,尽管所对比的三个电子商务网站面对的用户类型和交易产品的特征有所不同,但排名如此之悬殊,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与其它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诚然,农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例如生命性、依附性、环境依赖性、过程多路性、地区差异性、质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等,这就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国传统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没能很好的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构建信息流、商流、物流合一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体系从生产资料到种植、养殖,再进入加工和销售,最后到服务,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汇集了全国9亿农民,240万农民经纪人,95万经营大户,17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5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则是连接整个组织各个节点的动脉,合理的物流体系能使整个大农业组织焕发勃勃生机,反之,则会使整个组织的协调运作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我们根据图一来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1.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仅有1%~2%。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

    (1)流通领域主体过多,产销链过长。农产品物流中的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组织。我国有9亿农民,240万农民经纪人,95万经营大户,17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5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此巨大的流通领域主体必然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另外,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一般会经过这样几个环节流通: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售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过长的产销链也会导致较高的流通成本。

    (2)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尚未形成,运输成本高。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区间差异较大,这就对我国的农产品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尚未形成,农产品要在不同地区间流通会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

    (3)储藏加工保鲜技术落后,流通损耗大。我国农产品的储藏加工保鲜技术落后比较落后,绝大多数农产品是由产地以原始产品的形式销售,使得农产品在流通中耗损严重,间接增加了流通成本。

    2.供应链节点间缺乏信息共享,农产品总体信息化程度低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的信息系统,供应链节点间信息化程度差异较大信息共享程度低,导致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上信息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渠道过长和节点过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农产品生产出来后一般要经过四五个环节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流通渠道过长必然会产生信息扭曲或失真,信息不对称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普遍存在。就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对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掌握较为完备的信息,而对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却只能掌握较少的信息,对于农产品渠道商而言则正好相反,这就会使得掌握较为完备信息的一方隐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购销价格差异大,市场价格不能很好的反应供需状况。

    (2)农产品物流成员分散,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在我国有几百万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产品物流,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他们各自进行物流运作,缺乏能够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导致信息的区域化和板块化。

    (3)基层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农民处于信息贫瘠状态。我国农村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还不完善,生产者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不能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造成供应链中的产销脱节,从而导致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农民很难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和产量,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的现象交替出现。

    3.市场体系功能落后,还处于“商物合一”的初级阶段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见图一)。批发市场连接多种流通渠道,贯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成为物流网络的主要据点,城乡集贸市场则发挥着产区收购、批发和销区批发、零售的部分功能,在零售市场中,新兴的农产品超市、连锁店代表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方向。但就整个市场体系而言,其功能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

    (1)市场形成价格稳定性差、波动大,不能很好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到2003年,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4862个,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地域分散,产品供求信息隔离,难以实现交易集中化、市场透明化、竞争充分化的市场环境,导致农产品价格稳定性差、波动大,不能很好的反映市场供需情况。

    (2)市场交易原始,还处于“商物合一”的初级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交易仍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方式,以现货交易和现金结算为主,交易规模小、频率大,搜寻信息难度大、成本高,进而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3)市场信息体系落后,服务能力差。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有些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农产品超市也建立了企业网站并实现了联网,但就整个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而言,还存在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

    二、构建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较为落后,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环节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体系功能落后等问题,如何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我国其它行业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无论是B2B还是B2C的运作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对农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借助电子商务的手段,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1.现代物流的本质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现代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水平的高低在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在基础应用层面、环境体系层面以及销售时点层面上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极大推动我国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在于对信息的管理,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现代物流就难以实现,物流效率就无从谈起,运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物流中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连通,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2.农产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型、繁琐型转向现代化的多样性、快捷性和交互性,这就对农产品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物流体系必须具备充分的柔性,能更好更快的提供高质量、高价值、多选择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流通中的各个节点就需要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构建共同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相互合作,即时沟通,共享信息,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们快速多变的消费需求。

    3.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不确定性以及生命周期较短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又具有全年普遍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等特征,如何解决农产品特殊性与其消费特征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物流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电子商务使农产品流通网络化可以把区域性、分散性的农产品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平台上以适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 改变农产品在产地过于求,在销地供不应求的市场分割局面,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三、构建我国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举措

    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就是以互联网为前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第三方物流为保障,在供应链各节点间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生产者、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畅通无阻,将原本分离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为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提供解决思路,构建一个由农户、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建的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体系(如图二)。

    1.INTERNET——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基本前提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到INTERNET是连接农产品物流各节点的脉络,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并有针对性的组织生产,从而确保农产品的供需平衡,缩小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降低市场风险;物流中间商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合理的组织仓储和输运,减少农产品在产地供过于求、销地供不应求的现象,降低信息不畅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最终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供给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互联网建设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基本前提,尽管这个前提在目前阶段还没有实现,我国只有0.8%的农民能够上网,相对于美国的51%、巴西的14%来说还有较大差距,但已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比如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229号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确保十一五末全国基本实现乡乡能上网的规划目标”,相信这一前提在近年一定会实现。

    2.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客观条件

    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最低廉的成本,最高效的运作模式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不仅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还要有先进的技术为之服务,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体系要吸纳和采用许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还要其本身不断创新和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技术。从基础应用技术层面上讲,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技术(Bar Code)、射频技术(RF)为基础;从环境体系技术层面上讲,需要电子数据交换(EDI)做支持;在作业管理技术层面,需要及时制技术(JIT)、分类管理技术(ABC)做支撑;在销售时点管理技术层面,需要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CEP)、快速响应(QR)做保障。但这些技术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我国农产品电子化物流就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3.第三方物流——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重要保障

    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布在农村,信息较为闭塞,很多农产品供应商找不到合适的销售商,而销售商也不知道如何寻找供应商,造成“农民愁白头,商家跑断腿”的现象。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通过其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迅速的收集和处理市场供求信息,将供应商和销售商联系起来,促成交易,平衡供需。另外,农产品的区域性、季节性以及生命周期较短等特征决定了农产品更需要第三方物流来完成配送,通过专业的物流配送,可以缩短流通时间、扩大流通半径、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因此,第三方物流是构建信息流、商流、物流合一的现代农产品电子化物流体系的重要保障。

    4.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必要手段

    随着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高成本、低效率的对手交易模式已难以适应农产品流通的要求,市场呼唤更加先进、即时、高效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手段,它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缩短供应链,构建出“农产品生产者——农村销售合作组织——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网上零售商——最终消费者”新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链,缩短流通时间,减少交易频次,降低流通成本,改变市场条块化、信息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建立反应灵敏、健全有效的公平价格形成机制和规模大、信息流畅、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全国农产品统一市场,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电子商务是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今天,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主体多、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后、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电子商务为依托,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推进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新战略新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农产品物流呼唤电子商务[J].科技致富向导,2005(4)

    [2]易法敏 周 宏:农产品网络流通中心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5(27)

    [3]周 欢 黄立平: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J].江苏农村经济,2005(6)

    [4]黄祖辉 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

    [5]王 宁 黄立平: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研究,2005(2)

    [6]喻晓燕 黄立平: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1)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6)

中图分类号:F252.8;F762;F4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3136-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bou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UN Xiao-t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 473061,Henan,China)

Abstract: Establishing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elp to promot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clud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Buildi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summarize and adopt reasonable existi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standards and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Key words: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农产品物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实体经济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的增值[1]。从形式上讲,它包括农产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2]。在农产品物流活动中,由于信息传递贯穿于农产品物流的整个过程,是对其他物流活动的反映,并支撑和引导着其他物流活动,因而是物流的神经系统,其对于促进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运作起着重要作用[3-6]。但由于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产品特征及农户市场经营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物流各系统对信息的认识、处理与应用还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这对农产品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7-9]。因此,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它能将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10]。

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是对传统农产品物流过程的革新,它使信息成为农产品物流的引导信号,促进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协调[11-15]。但由于受我国特定的农业生产模式影响,农产品物流建设缺乏系统性,各环节基本上是独立运作,所使用的信息标准也是根据自身系统的特点而设计的,各类企业的物流网站、行业机构、甚至政府部门信息平台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和众多不同的标准[16,17]。在这种背景下,即使建立了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也难以实现信息自由流通,信息孤岛现象仍无法解决[18-20]。因此,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以后,为了提高其运作效率,构建信息标准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农产品物流而言,其信息标准构建就是为了真正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系统中的信息孤立问题,实现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使物流各分系统之间能高效衔接和协调,提高整个农产品物流的流动效率[21-24]。当务之急应是在解决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之上,着力解决信息标准化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物流的产销脱节问题。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7)

牡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慢慢走向国内外。2012年,优质农产品的出口已经达到了10亿,更多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农产品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提升,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牡丹农业之所以能够快发展,是因为有相对发达的物流,根椐现在的发展速度,牡丹需要一套有效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

一、关于牡丹江市农产品运输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增强,牡丹江市政府、市委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自身资源,在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市从追赶型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发展,对当代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让我市具备了增强当代物流发展的条件。从2010年我市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流通行业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后;截止2012年,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将近20家,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由低级、单一的服务向多级、高级服务发展,商检、海关、铁路等相关部门路线进入园区。

最近十年,牡丹市全市的交通正在快速发展,为发展牡丹农产品的运输体系,牡丹市不仅需要依靠传统的运输模式,即公路、铁路和水路的动输,还需要拥有长远发展的宏观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空港运输系统和现代化的陆地运输系统,进而提高全市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

二、牡丹市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实际上物流业重要的分支,它指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进行农产品的物质实体和相关的信息能够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流通,通常情况下是农业产出者将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物流环境,真正做到农产品的保值,从而最终送到消费者的手里。农产品物流发展目标主要是加强农产品的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从而降低在整个物流体系所引起的损耗,规避市场的风险,使农产品的物流方能够从农村运输到城市。

(一)牡丹冷链物流的基础薄弱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立虽然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整体水平并不高,比如农村道路的等级比较低,路况比较差,所以农村冷藏保鲜技术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地窖保存的水平,由于没有现代化的保鲜技术,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所以很南去满足农场品物流的需要,从而造成农产品难卖和欠收的现象,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由于缺少衔接,从而造成物流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所以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仓库老化,新技术和新装备也比较少,所以农产品的冷链技术无法跟上,导致鲜活的农产品无法保鲜,农产品在物流损失比较大。

(二)物流标准不一样,质量控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我国牡丹江市农产品的物流标准化程度还比较落后,在农产品的分级、分类和分品等都是靠人工的感觉,这样会造成误差过大,而且产品包装缺乏标准,从而造成农产品的运输和加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提高物流的成本,制约农产品的竞争,所以农副产品需要从产地到销地,然后从地头到餐桌,真正实现物流包装、运输和储存,并进行流通加工,真正配送到各个环节,这就需要紧密配合保证农产品的物流能够有效地运行,让其获得更多的价值,由于农产品的保鲜期有限,所以很容易腐烂,要想使农产品能够在流通中实现质量控制,那么就需要引起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系统。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

我国牡丹江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概是600家,但是具有规模的市场数量却有限,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从而导致市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比较薄弱,管理无法真正统一,标准化的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的检验手段漏洞比较多,从而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在大多数的市场交易我们需要进行协议买卖,以现代交易为主,所以我们的农产品批发价格需要通过讨价还价,效率比较低,而且还不能体现农产品真实的价格,牡丹在经过发展过之后,已经拥有一大批的优势农产品,比如蔬菜、茶叶等,但是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国际市场,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水相对比较低下。

三、发展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管理运输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和发展前景,但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是牡丹江市冷链物流的基础薄弱,使得在在其后的发展中虽后劲十足,但先天不足;二是牡丹江市虽然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是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标准,使得他们在质量的控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现象;三是牡丹江市的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这便使得牡丹江市的农产品物流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其市场规范的发展。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发展。因此,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急需一个全面的改善和构建。以使得牡丹江市的农产品物流运输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牡丹江市的冷链物流运输的发展时间较短,各项设施还不完善,并且在技术上和资本投入方面还有着不足之处。前期的畸形发展和弱势前行势必会带来后期发展的缓慢和动力的减小。因此在发展中要注意加强物流运输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科技投入

农产品物流运输是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后的产物,他是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大和各部门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反映,从这一方面讲它属于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高附加值企业。因为它是建立在社会高度发展之上的,因此它的发展速度与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实力密切相关,而这正是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所缺乏的。所以要想使得牡丹江市的农产品物流运输得以更好地发展进步,一个重要的条件便是要加大对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业运输的科技开发和投入,提高牡丹江市冷链物流发展的水平。要大力的开发并使用推广新的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保鲜时长和保鲜性;同时引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和信息推广,提升其附加值;并且也不要忽略了现有的冷链设施,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冷链设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成本,使得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在利用现有的冷链设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他的改造革新,加快冷藏技术的进步,确保冷藏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

2.加大资金扶持

由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需要很高的运输设备投资,但是,企业大多对这些设备没有较大的要求。其原因固然有着企业对其重视度不够,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资金问题。据调查显示要想建一个一万平的冷库大概需要四千万的资金,一辆冷藏运输车的价格约为30~40万,一台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大概需要26万元,若是按照每一万平米的仓库需要四台高叉车来计算的话,便需投资近250万元;再加上其他的设备,共加起来企业在硬件设备上的大约需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因此国家应当对这些企业进行适当的扶持,投入一些资金进行冷库的建造和购买设备,来减轻企业的一些负担,是企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二)统一标准,加强质量检测

由于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所需的技术设备量巨大,使得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独立的承担起这一体系的建设,但是若是任由其各自小规模的发展便会导致他们各自实施不一样的运输标准和存放标准,各个企业间也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这对企业的建设和人们对其信任度对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促进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将各个企业的物流运输标准统一起来,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便结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是建立一个联盟,通过这个供应联系网络,将各个企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样他们的消费群体便不仅仅只局限与本地,更是可以联系外部资源,向外地发展,实现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间的一个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三)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促进物流运输的发展

1.营造良好的物流运输环境

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涉及生产、流通、管理、销售等多个方面,涉及了,生产商、制造者、消费者等多个主体,他涉及了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多个方面,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发展,缩短他与世界物流运输的距离,便应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对物流运输的初步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农产品物流运输对农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对其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在其中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使他更好地发展。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想使得农产品物流运输更具规范化和合理化,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得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有章可循。一是要制定严格且合理的市场准入规则和市场竞争规则,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让其在这制度体系下可以更加合理有序的发展;二是要对市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的竞争关系的出现,并要根据市场运营的不断变化及时的对其政策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确保市场的正常发展。

结束语:

农业是牡丹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的有效流通对于整个牡丹市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要想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行效率,我们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体系,找出发展过程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快农产品的物流的发展,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开拓更广阔的农产品的领域。(作者单位:黑龙江绥化市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一拿.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分析[J].华中科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4.

[2]刘天章. 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造价系统分析理论[M].科学出版社.2010,9.

[3]鲍麒零,王石强,罗依妙等. 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工文摘,2011,22(8):59-62.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8)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的概念还没有在现在的社会中被人们所了解,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高。我国的国土面积大,而且地形复杂,运输的路径较为复杂,而国家还没有专门对国内的运输通道进行科学的规范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运输的体系还不是很完整,所以农产品异地运输的成本就会很高。

2.储存方面的技术落后

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保证货物的新鲜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储藏加工和保鲜技术落后,会使得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变得很大,甚至会出现无用运输的情况。相比于国外我国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和保鲜技术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在运输之前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保鲜处理然后进行保存,这会使得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破烂的几率增多,使得运输的成本加大。

3.农民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及时

整体来说,由于农产品的主要种植和生产的地方是较为基层的地方,这使得农业信息网络的建立不够完善,造成农民信息的贫瘠。我国农村在农业信息网络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使得生产者不能完全、及时地掌握农产品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有用信息就会使得农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容易出现短缺和过剩的现象。

二、如何构建我国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础

互联网是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以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加上电子商务的手段,将运输者作为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在整个过程中将各个有联系的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生产者到供应上畅通无阻的一条龙服务,将传统模式中的生产、运输、、等物流环节更加的规范化,实现供应链和需求方的完美对接,这样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2.第三方物流的介入

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布在农村,这给产品供应商与消费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运用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方式,首先建立一个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收集和处理市场供求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相应的对象手中,加强将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联系。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9)

(一)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省接壤,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枢纽作用。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联系中国—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广西北部湾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建设,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中心地带的特殊区位优势会更加凸显。

(二)农业经济发展良好

广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富集的资源优势,盛产的农产品主要有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2008年以来,广西紧紧抓住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两个重点,农业农村经济一路保持“广西速度”,高歌猛进。2012年广西农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2207.3亿元,比上年增加21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1091.76亿元,增长5.6%。广西农业经济总量已连续两年稳居西部省区第2位。

(三)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近年来,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底,全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31家(占广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2.3%)、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近200家,其中年销售10亿元以上17家,构建起较完善的农业、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梯队。广西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以南糖集团(糖业)、金源公司(木薯)、华虹集团(桑蚕)、梧州松脂公司(松脂)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群。目前,广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强,成为广西支柱产业之一。

(四) 政策机遇多重叠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建立、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联互通启动建设、广西北部湾港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关于切实加强全区农产品销售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等国家和广西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出台,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农产品总量的70%以上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东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广西对东盟出口的农产品达6.3亿美元,占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8.5%。

二、建设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障碍

(一)物流技术落后导致损耗较大

由于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存在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等问题,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所以农产品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广西农产品种类繁多,且多半属于新鲜蔬菜、时鲜瓜果、生鲜蛋、鲜奶、鲜活水产品和禽畜等鲜活农产品,需要冷链物流、保鲜等技术及设备。但目前广西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不利于进入东盟市场,且农产品在物流活动中损耗很大,单单水果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就有23%的损耗率,而国外发达国家仅有5%。同时,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能力较低。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仓储、运输工具等相应设施大多较为落后,且农产品大宗物流的一般环节中,未加工的农产品占大多数,至使大多数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产品保鲜技术的落后而损失巨大。

(二)公、铁、水(海)等多式联运尚未形成

基于农产品特点和区位地理优势,广西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东盟需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撑,即公路、铁路、水(海)运等运输方式的无缝链接。但目前广西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为成熟的多式联运系统相比,其农产品物流的运输基础还比较薄弱,多式联运系统在“联”的方面还很欠缺。具体表现在:全区主要运输通道均存在通道供给单一、节点衔接性差等问题。由于各地、各部门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各自为政”,公、铁、水(海)等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仍未实现互通互联。疏港道路衔接不畅,且主要港口缺少与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高效的集疏运方式,公水(海)联运、铁水(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滞后,制约了广西水(海)运优势的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出口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广西的农户经营分散,且农业信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农业物流资源信息不集中,导致信息共享度低、流通不畅,对于生产、销售、农产品价格等信息的获得只是依靠传统方式,没有形成农产品物流信息采集和交换平台,造成供需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一是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广西农业信息网,但农资信息网和农产品加工、仓储网特别是面向东盟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仍鲜有建立;二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相互联网和信息共享程度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不足;三是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使用率较低,农民应用网络电子交易极少。另外,对广西部分地市农产品市场供给信息的调查显示,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占63.2%,可见目前的批发市场在信息提供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缺乏有力的信息导向,广西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带有不合理性。

(四)广西龙头物流企业较为缺乏

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从产出到消费整个物流过程的成本节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广西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水平低下,物流成本偏高,已成为导致广西本地市场供需矛盾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更为关键的工作已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据不完全测算,全区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左右,鲜活农产品达到4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即为整合化、系统化、产业化的龙头物流企业的运作和支撑。但在广西,整体物流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作为物流产业发展新势力的农产品物流,更是缺乏旗帜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区示范性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不足10家,应对东盟大市场更是缺乏整体竞争力。

(五)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保存、运输等作业有特殊要求,所以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从事仓储、加工、配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维护、经营、管理等业务,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物流经理、仓储主管、配送主管、采购经理、物流总监、物流系长(外资、合资企业)等岗位的人才已经成为广西人才市场最急切需要的几项专业人才。与此相对应,目前广西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结构很不平衡。从事农产品基础物流的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储运活动的人受过专业物流教育的非常少,而了解东盟市场需求、掌握国际物流标准和熟悉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的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三、 建设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广西—东盟农产品立体物流路径建设

广西农产品要走出广西、走进东盟、走向国际市场,客观上需要建设与时俱进的物流渠道。农产品物流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广西须在完善区内公路网络和水路结构的基础上,把加快出海出省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作为突破口,统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管道等综合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不断拉近与东盟国家和发达地区的距离,形成广西—东盟农产品立体物流网络体系。目前,广西北部湾港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30多条,每周50多个班次。其中,防城港—香港—蛇口—海防集装箱班轮航线、防城港—巴生—新加坡—曼谷集装箱直航班轮航线,以及广西沿海港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巴生港、泰国曼谷港、越南海防、胡志明港等航线相继开通,但所到港口仅占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的1/5。2012年底,中国—东盟陆路通道(沿海公路重要路段)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与此同时,广西德保至靖西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只有一条经凭祥至越南的铁路的历史。事实上,随着CAFTA的建立和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启动,港口(航运)、公路、铁路已成为广西—东盟农产品物流的主要载体。因此,广西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多区域交通运输合作,深化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积极协调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交通建设,推进和加快中越界河桥、中越峒中大桥建设,发展与越南纵深地区的运输线路,积极推动开通桂林至河内、百色至高平等国际道路运输班线,增加广西北部湾港与东盟班轮航线,以适应广西—东盟农产品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二)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取得竞争主导地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包装、储存、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要充分考虑产品形态、腐变性、串味性、抗震耐压性、通风透气性和吸潮吸湿性等特点,以保证在物流过程中不变质、不污染。广西农产品物流要适应WTO(世界贸易组织)和CAFTA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货架、装卸运输机械、货物包装箱(袋)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实现农业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一要大力推进广西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把标准化作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的基础和抓手,通过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促进生产标准化,从而解决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问题。二要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可追溯系统建设,以广西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现代物流调运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通过推进“农超对接”、发展“农批零对接”、提升“农批批零对接”模式,建立起电子购运销凭证和台帐制度,形成以集配中心为始端、零售为终端,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全过程追溯链条,从而实现广西农产品流通的全程可追溯。只有推行标准化,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才能使价格较低的农产品产生应有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龙头和品牌建设

加强广西农产品物流龙头和品牌建设,对加快全区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着力农产品物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培育,重点建设广西“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十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群”、“六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形成联合舰队效应;以经营自治区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范围,凸现品牌效应。在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方面,大力发展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抓好与中粮集团、中化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合作,以广西南方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等为依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和特色农产品,并通过提高品质、精深加工、精细包装、拓展市场;在“象州红米”、“灵山荔枝”、“西林砂糖桔”等已有部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新的具有较大产业规模效应的新品牌,切实提高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品牌竞争力。

(四) 整合市场主体,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广西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应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整合市场主体,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产品物流量大且非常频繁。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日本物流发展十分迅速,这与政府确立海运立国战略和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农业物流。当前,广西应围绕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以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依托,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全面提升市场功能,使之成为强有力的农业物流纽带。重点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经济中的带动作用,突出产品特色,在已初步形成的南宁、柳州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框架基础上,新建、改造和扩建若干有特色的批发市场。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批发企业定点市场,健全和完善具有地域特色专业市场。要建立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政府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农民自我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以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准入系统为平台,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

(五) 拓宽流通渠道,打造现代农产品SCM模式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10)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91-02

一、绪论

超市是社会进步之下发展出来的一种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大多数超市85%以上的营业额为食品,因此,超级市场的发展也可是食品配销系统的发展。过去的六十多年,食品交的型态有极大地改变,不仅有许多新式样食品、冷冻食品或速食食品的问世,日益地注重食品的外观包装。食品包装除具有食品的保护的功用外,外观的吸引是一注重的要点;在食品交易方式,也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改变一开放自助式零售,这种销售形态促进后超级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生鲜农产品是指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同时保存周期较短的农产品,其类型主要有蔬菜、水果、生鲜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生鲜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业务进行结合。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需求等环节的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呈现出一些典型特征。

(一)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易腐烂性的特点,使得其物流在运作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保证其质量,在其物流运作中应尽量缩短运作时间,通过提升运输效率来减少损耗。同时,为了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变质,还需采用必要的保鲜设施设备,利用保鲜技术保证其质量,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

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收获季节相对固定,如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产品上市的品种和数量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因此生鲜农产品物流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部分生鲜农产品的周期性有弱化趋势。

(三)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分散性与集中性共存

从生产方式来看,我国的生鲜农产品仍以小农生产模式为主,生产主体较为分散。因此,物流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这就加大了物流的组织难度。同时,我国农产品基地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其物流集中性特征也日益明显。

三、XX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营的现状

(一)备货

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以及更好的对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质量控制,XX超市在2013年初建立了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养殖基地,XX超市大部分的生鲜农产品都来自于这些基地,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降低成本;同时XX超市也在采用传统的备货方式,即通过批发商进行备货,和一般的超市不同,XX超市的大部分农产品来自自己的基地,所以对于批发商的需求量就较小,所以在传统渠道对于成本的控制就显得稍弱,因为对于价格的话语权较小。

(二)仓储

仓储环节是整个物流环节中的重要部分,XX超市拥有全国第五大蔬菜基地的四川彭州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XX在西部地区的仓储配送大部分都是由该加工配送中心完成,但是也存在不足,即没有建立专门针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配送。

(三)配送

目前XX超市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配送主要采用以下三种配送方式:一是直送,即门店和供应商之间直接完成从订单到收货的整个配送环节;二是配送,即由XX超市的物流部门和供应商之间完成进货后再由供应商配送到各个门店;三是直通,即XX超市物流部在供应商那拿到货后由公司物流部门向各个门店配送。采用后两种配送方式要向门店收取相应的费用。

四、XX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

所有的运输环节都要由配送中心来完成,所以配送对于整个物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XX超市只在四川彭州有配送中心,但是这一配送中心还不是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二)物流技术相对落后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农产品产后损失率高达20%-30%,每年的农产品产后损失就达800亿元,同时我国的农产品的有效储藏率只有25%左右,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由此可见,我国的物流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这也导致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要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在整个物流中不但要求尽量缩短时间,同时对于保鲜要求也非常高,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物流技术人才的缺乏也在制约着XX超市物流配送的发展。

(三)物流成本控制不到位

XX超市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而且配送中心的数量也严重不足,运向全国各地的费用不一样,且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造成了配送物流成本很高了。

五、XX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营体系优化

(一)建立专门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

生鲜农产品的产销之间必须要经过物流配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超市自建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把大宗生鲜产品物流与超市生鲜区之间有效衔接,改变连锁超市生鲜经营上游运作不顺畅的现象。但是,建立专门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对于超市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超市规模、管理能力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一个超市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毕竟有限,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就是不现实的。考虑到XX超市的实际情况,XX超市可以实行多家企业联合兴建和共享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资源的途径,以突破企业自身在规模、资金和管理方面的瓶颈。

(二)加大对物流技术的投入

物流技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设备;二是技术人才。因此加大对物流技术的投入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加大对先进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投入。生鲜农产品的一大特性就是容易变质,因此对于运输仓储设备以及保鲜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因此,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是突破生鲜商品物流瓶颈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要由政府来完成,但是对于XX超市本身来说,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生鲜商品的保鲜和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农产品产后损失率高达20%-30%,这要远高于发达国家。但是,冷链系统的建立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供应链上下各个环节的逐步培育和衔接。所以,XX超市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大对冷链运输设备的运用,以此来减低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其次XX超市要加大对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掌握专业设备的使用以及更多的保鲜技术;同时还要加大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三)强化和各大物流企业的合作

目前XX超市的物流配送大多是由超市本身和供应商来完成的,由于技术和设备的不足,这种方式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XX超市来说,更好的做法还是要加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由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因为生鲜农产品对于仓储设备以及保鲜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而第三方物流的仓储设备、运输技术、信息化管理等都要优于超市本身。所以XX超市可以考虑选择一些过敏较大、行业口碑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六、结论

总之,农产品商业物流是我们亟须探索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它在很大程度上既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产品实现那“惊险一跳”的后勤保障体系。生鲜农产品的长途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等商业物流活动,当商品的具体的运输配送过程当中,就会发生位置改变与保存时间的改变等这些情况,在统一销售平台,流通整体化、网络化的进程中,已成为商业物流实现其价值增值的关键阶段。而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愈高愈能够反映出商业物流系统的价值所在,也能客观地反映出物流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所以,创建一个综合性的高性能的物流服务系统对于是现代物流管理的迫切需求,它不仅能够将企业与现代物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支撑着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展开和各项职能的信息传递,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11)

一、引言

桂林有“桂北粮仓”的美誉,是广西粮食、果蔬、畜禽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桂林特色农产品丰富,恭城月柿、永福罗汉果和山葡萄、临桂马蹄、荔浦芋头、平乐沙田柚和阳朔金桔等享誉海内外。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74亿元,农业增加值299.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61元,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位居广西前列。2014年6月,广西政府决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永久落户桂林。

然而,桂林市农产品市场却有着诸多问题。首先,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会因为新农产品的上市出现下跌;其次,农产品销售难经常出现。每年农产品成熟季节,都会出现售卖难问题。大量农产品,由于无人收购,烂在了地里或农民家里。为了缓解农民压力,政府不得不去购买“爱心水果”。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产品流通环节复杂、流通成本重制约了桂林市农业的发展,给桂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了困扰。本文以桂林农产品流通为研究重点,探讨农产品物流园区视角下的流通体系构建策略。

二、物流园区对农产品流通的作用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下,需要改变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和流通业相互分离的发展方式,形成组织大农业、大食品、大流通的农产品供应链格局。物流园区对农产品流通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农产品配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汇集,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0年的不足20%增长到了2011年的51.27%。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城市物流供应的主要挑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需求,近年来,一批以农产品配送为目标的物流园区在城市周边建立起来。从农村运输来的农产品在物流园区完成分装工作,由城市配送车辆送到遍布于城市各个居民区的蔬菜市场、超市和便利店,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生活。

2.有利于农产品转运。桂林位于热带和温带结合部,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农产品种植体系。农产品物流园区有利于桂林农产品的转运。首先,促进农产品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农产品由于附加值低,不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转运方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有利于周边农产品以园区为中心实现汇聚,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其次,促进农产品流转,提升客户价值。农产品保质期短,快速流通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加快集货速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3.有利于农产品保护。当前,我国以果蔬为代表性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平均损耗率为25-35%,而发达国家为5%,美国仅为1-2%。损耗导致了巨大浪费,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促进农产品保护。首先,提升农产品流通加工水平。物流园区的专业化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农产品损耗,先进的分装和保护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流通货损;其次,农产品分类工作更为完善。由于农产品的数量大,园区可以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保值期和流通要求分类,确保在不同运输方式和运输条件下的流通成为可能,提升流通效果。

4.有利于农产品监管。2006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并不乐观。2013年的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虽然达到了96.6%,但是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依然严重。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首先,便于集中化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农产品分散种植,监管较为困难,农产品物流园区使得监管工作集中化进行,提升监管效果。其次,便于信息技术应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物流园区使得追溯体系有了载体,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

三、物流园区视角下的桂北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策略

1.构建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在农产品流通中,由于流通信息平台实施主体和盈利模式存在问题,影响了流通效率。物流园区视角下,农产品物流园区管理方可以建设流通信息平台,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农民、农产品运销商、监管部门和客户都能依托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园区管理方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平台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得平台更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同时,园区管理方可以采取盈利提成的方式向平台使用方收取费用,以确保平台持续盈利。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基于流通信息平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一种重要形式。

2.成立农产品流通合作联盟。在当前中国农业流通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个体农户、运销商、加工企业和零售商等经营主体,他们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农产品市场处于低端的经营运行态势。农产品物流园区有利于成立流通联盟。首先,物流园区是产业集聚的结果,可以缓解运销商、收购商和零售商的规模不经济,为建立合作联盟奠定基础。其次,有实力的农产品企业通过自建物流园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集约化;最后,个体农户和客户通过农产品物流园区实现对接。园区向客户提供定制,满足多样化需求。向个体农户提供订单式采购,解决种植的随意性和事后化问题。农产品供应链上主体可以凭借园区实现合作,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农产品物流园区有利于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首先,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园区背景下,农产品集聚有利于标准的建设和贯彻,确保标准落地;其次,建立农产品检测长效机制。依托物流园区,降低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成本,有利于长效机制的建立;最后,应用推广安全技术。在物流园区中,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和农产品流通和检测相结合,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预警体系。依托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视和公开”,通过农产品信息实时公布,有利于对相关经营个体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代芬,郑红军.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6):91-94

[2] 王婧,陈旭.考虑流通损耗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期权订货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7):1408-1414

[3] 徐振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困局及其改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