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能源互联网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10-20 09:49:42

能源互联网趋势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1)

百度移动搜索3年增长11倍

报告显示,从2010年初到2012年年末,三年时间百度移动搜索的流量增长了11倍。在这两年,移动网民数量从2.77亿增长到4.2亿,年均增长为52%,而百度移动搜索却达到了年均超过330%的增幅,是网民数量的6倍之多。与2011年相对平稳的增长曲线相比,节日的加速上扬趋势表明,移动搜索已开始深入渗透人们生活,成为休闲娱乐出游的必备应用。

图1 2010-2012年百度移动搜索流量增长趋势

大中型网站移动化加速近半数网站完成移动化

2011年至2012年,大中型站点移动比例增长10.7%,然而2012年Q3至同年Q4,3个月时间站点移动化涨幅高达7.5%。不难看出,2012年大中型站点的移动化脚步正在加速,其中生活服务、工具及应用、综合内容社区成为PC互联网移动化的焦点。

图2 2012年Q4 PC互联网移动化热门分类

在移动化过程中,移动网页、HTML5、Native App等适配于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形态异彩纷呈,截止2012年Q4,47.8%的站点提供了手机适配的移动网页,其中5%的站点使用HTML5技术框架开发。此外,16.9%的站点资源开发有相应的Native App。

中国互联网从Web1.0时代的“内容为王”,到Web2.0时代的“互动为王”,再到如今技术和用户成为驱动互联网移动化的两股重要力量。

图3 2012年Q4移动互联网资源形态

搜索导流和应用分发同步增长移动入口优势明显

2012年Q4,在百度移动搜索的资源构成中,PC网页在大幅下降,相反百度移动搜索导向适合手机用户浏览页面的比例升至80.02%,较Q3的64.5%提高了15.52%,移动搜索的导流能力持续增强。

事实证明,低门槛、自适应的工具/平台服务将推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而类似百度这种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能够联合合作伙伴形成集群优势。

图4 2012年Q3-Q4百度移动搜索资源构成对比

与此同时,在移动应用方面,从2012年8月到2012年12月4个月时间里,Android Native App日分发量涨幅超过100%。数据表明百度移动搜索已经成为应用分发的重要渠道,而且其和网民需求高度匹配、对每一位开发者完全公平的特点,也使得移动搜索有着比传统应用市场更明显的分发优势。

图5 2012年Q3-Q4 Android Native App日分发量增长趋势

移动互联网上网时长首超PC互联网Native App成新宠

2012年Q4,Native App人均媒体时长已超过2小时,占比88%,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新宠,此外手机浏览器的人均媒体时长占比为12%。在各类应用中,阅读、游戏、图像影音类Native App人均启动次数及产品使用粘性较高。

图6热门分类人均使用时长和人均启动次数散点图

借助Native App的爆发,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也首次超过了PC互联网,PC互联网用户继续保持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明显。无论是在网民的数量,还是上网时长方面,移动互联网都彻底完成了对传统互联网的超越,这也为移动互联网在产业价值方面追赶传统互联网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尽管网络环境、硬件终端、操作系统、用户群体等都不尽相同,但是“入口”的地位与价值却是一样的,这也将会成移动互联网新旧势力争夺的重要焦点。

图7 PC与Native App人均上网时长的趋势对比

阅读购物是高频应用用户需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12年Q4百度移动搜索用户的高频需求主要集中在阅读、商品购物、工具服务、LBS分类中,这一部分应用占比高达42.1%。

图8 2012年Q4百度移动搜索用户需求分类

在日常的应用需求方面,需求分布与每日的重要时点密切相关,总体来说白天多互动,晚间多娱乐,其中影视娱乐类需求遍布各高峰时段,深夜为移动应用搜索的使用高峰,出现了所谓的“深夜现象”。

图9 2012年Q4百度移动搜索用户一天24小时的需求分布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2)

为什么探讨国际互联网发展趋势?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中国互联网发展会受到美国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通过对国际互联网发展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互联网的新应用主要集中在视频和社交两个领域。网络视频领域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最好的例子是Youtube被收购。新业务增长带动国际互联网领域的并购高潮,强势的网络媒体,通过并购不断发展,这是自2005年以来Google进行一系列并购的概况。最有潜力的Web2.0网站是主要的收购目标,众多具有创意的网站不断涌现,成为新的收购目标。另外在国际互联网上,国际网络媒体的趋势就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企业逐渐走向融合,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行为开始向互联网渗透。从2003~2007年国际互联网站的排名和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网络巨头在保持特色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并购和研发,来巩固持续的强势地位。新技术、新应用、新环境带动社区类媒体发展,未来社区网站的发展将会左右整体市场的竞争格局。

我们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7年以前,那时政府主导的科研网络引发了互联网革命,电子营销、电子邮件成为重要的网络服务。第二个阶段是1997~2001年,互联网开始进入门户时代,中国掀起第一轮发展和投资热潮。在这个阶段,短信、网络游戏和网络购物等网络服务初露锋芒。第三个阶段是2002~2008年,网络媒体的垂直化趋势不可阻挡,各种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第四主流媒体。2008年以后可称为中国互联网的成熟阶段,网络应用趋于成熟,搜索引擎进入社会化搜索时期,社区、博客成为互联网两大应用。

纵观中国互联网10年左右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主流互联网企业能有今天的地位是因为有自己的特色,看一下最近新的动向,就可以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从2006年1季度到2007年1季度中国网络营销核心运营商市场份额来看,主要是新浪、搜狐、百度等占据了半壁江山。新浪和Google合作,新浪和互联星空共同推出星空播客。搜狐推出以声色版博客、搜狐通行证以及小纸条为代表的搜狐3.0产品。百度前一段时间获得门户网站的牌照,与网盛结成生意广告联盟,与滚石唱片合作,开拓数字音乐市场。Google推出定制搜索商务版。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第一是单一向多元的扩张,有特色的门户网站和搜索网站,向其他领域进行渗透,带动中国网络经济运营模式的多元化。第二是出现门户和搜索融合,各大门户网站不断推行搜索服务,最近推出一些搜索产品,以百度和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近来已经成为新的门户网站。第三是大众向分众的渗透,综合型网络媒体逐步细化,中小型垂直媒体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四是Web1.0向Web2.0的推进,博客、社区等应用日趋深化,网络应用向个性化和互动化发展。将围绕内容回归到泛媒体化的本质,需要进一步的深耕细作。服务模式N.0,这取决于互联网非常强的创新精神。同时我们认为1.0、2.0,甚至未来的N.0这些服务是会并存的。

统计结果显示,博客成为网民使用最频繁的网络服务,用户对搜索服务的使用趋于稳定,中国网页搜索和网站导航服务访问次数分别在80亿次和30亿次左右。2006年中国股市带动财经资讯服务,促进了网络经济资讯服务访问的快速发展。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3)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大数据、云传媒、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每天都有新的技术与理念产生。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职工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影响着疾控中心的发展,疾控中心应该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应该结合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保证疾控中心的健康、稳定、长期发展。

1“互联网+”的概述

“互联网+”是总理最先在2015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可以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现代的医疗、工业、教育、餐饮、生产结合在一起。“互联网+”实现了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集成作用,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格局,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关于积极“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素,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途径,提高国家各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将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相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演进。“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和法制经济等七个特征,将“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疾控中心人性化管理和健康、有序发展[1]。

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本文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例,对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措施,找出“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国家卫生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卫生信息和时间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卫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卫生组织中人力系统、人力规划和人力发展是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研究方向。人力资源是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综合,通过对疾控中心的职工进行管理,可以给疾控中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分析价值要素给疾控中心创造了多少价值,对价值进行分配。疾控中心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存在人才培养断层和人力流失的各种问题,疾控中心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强,在职的员工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目前有很多家疾控中心在招聘时都忽略了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造成在日后工作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疾控中心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政府部门“重医轻防”,对疾控中心的人才输送和培养工作不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疾控中心相对于其它的卫生部门,收入和待遇比较低,人才流动性比较强,跳槽现象严重[2]。

3“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3.1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具,在繁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管理档案和数据进行分析、组合和传输。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环境下,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分配,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标准化的服务。利用大数据进行人员管理、绩效考核、分配薪酬以及分析市场经济等等,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之一[3]。

3.2提供新型福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逐渐普及,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与地球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人们的职场需求和价值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普通的涨薪已经不能满足职员的职场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些地方疾控中心采取了津贴和节假日发放福利等新型福利。新型福利比传统的涨薪更能够被职员接受,单亲补贴、旅游补贴和例假休息日等等福利使得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变得人性化,对留住人才有很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传播,新型福利将在疾控中心管理工作中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

3.3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转变

在“互联网+”环境中,单一的管理方式和知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中,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有了新的突破,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具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行政管理能力还进行了互联网思维培训、掌握了行业产业链的知识、财务管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实现了跨界思维的转型。

4在“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4.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职工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高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对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人才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定期的进行人才考核,提高职工的工作经验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职工能够在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同时带动疾控中心的经济发展[4]。

4.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建立新型的人才激励制度,提高职员对工作岗位的使命感,使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具有自主管理和积极工作的态度。提高疾控中心的薪酬福利,对表现优异的职工颁发奖励,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实现新形势下的无人管理战略决策。在职员自我驱动的工作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4.3引进大数据技术

在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和职工网络互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工作都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快捷、准确的完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预测未来疾控中心的发展趋势[5]。

5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助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开展多样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我市的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完成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提高疾控中心的市场需求以及员工的综合素养,使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的有序和科学。

参考文献:

[1]李金美.“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7,(1):95-97.

[2]王转建.“互联网+”视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及对策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2(2):126-128.

[3]白玉.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3):106-106,108.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4)

0 引言

在3G时代,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的结合而成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生活以及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通信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出现、发展时间都不是特别的长,其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二者结合而成的移动互联网更是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对于国内的各大移动互联网运行商而言,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情形,对其今后发展进行高瞻远瞩性的预见,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都是使得自身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

1.1 3G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形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通信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两个产业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革新。随着3G时代的到来,这股力量越加推动着两个产业领域的蓬勃发展。为了更清晰、明了的展现3G时代移动互联网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将对2008年到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

1.2 2008年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

从图1中可以看出,经历了2008年到2010年的市场规模增长率稍稍下降之后(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08年的42.2%到2009年的29.6%,直至2010年的31.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了2011年的93.1%和2012年的96.2%等增长率,虽然随着而来的增长率小有降幅,但是总体增长率仍然是处于50%之上(2014年的增长率是52.2%)。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各大移动互联网运行商加大了对计费等各项内容的整治力度,管理越加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电子商务、游戏等细分行业市场表现良好的影响。

1.3 2008年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

对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还需要对于3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情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图2中可以看到,我国移动互联网从2008年至2014年7年之间的用户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0年,其用户规模高达30300万人,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0%。之后的增长率稍微有点下降,但是用户规模的绝对值却是仍然在增长的,可见中国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规模呈现的是增长的趋势。出现以上所述的现象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大移动互联网运行商对于3G网络的大力建设和推广,另一方面是手机的功能极大地迎合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率以及忠实程度。

1.4 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行业构成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因为3G时代的到来发展的越加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行业构成也越加细化。从表1中可以发现2010年,在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构成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一项是移动增值版块(高达总份额的57.3%左右)。紧接其后的是手机游戏、电子商务等行业,其占据份额分别是12.7%和11.8%。在其他项目所占的11.1%中,包括了旅游预订、手机阅读等项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手机电子商务这一行业,因为手机支付形式的大力推广以及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频繁交易,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景以及潜力将不可估量。

2 3G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2.1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细化

虽然上文中已经提到,2010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构成已经包括了移动增值、手机游戏、手机电子商务、等部分,但是需要明白的是,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在移动互联网各大相关利益主体的操纵下,移动互联网的行业构成也出现了细化。移动互联网市场出现细化大体归于两个因素,一是因为各种终端技术的提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及其操作系统更趋多样化。另一方面是相关利益主体的介入(如手机制造商等),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使得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生变迁,市场的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2.2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化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化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以及国际移动互联网今后发展的必然,各大运营商今后将致力于平台建设API接口开放等工作,达到移动互联网内资源共享的局面。此外,因为这种平台化以及资源的共享化,出现技术创新、营销推广等成本也将会大大降低,这种开放所带来的商业秩序、产业格局势必对移动互联网产生深远影响。

3 各大运行商的应对3G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措施

3.1 商业模式的创新,合作开放意识的增强

3G时代,移动互联网平台化趋势将会非常显著,因此,各大运行商必须要在合作、开放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合作、开放不但能够进行移动互联网内所有资源的共享,还能够达到降低各项成本支出的目标。在3G时代生存的运营商,不能还是满脑子的排外、守旧思想,而是需要积极地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各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一起开创出新的业务和应用。运行商需要积极“走出去”,再而“引进来”,最后才能够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内走出一条“共赢”的新道路。

3.2 无线宽带资源的有效利用

无线宽带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是各大运行商应对移动互联网今后发展趋势的一条必由之路。虽然有的运行商拥有优质的无线网络资源,但是这种资源的拥有也是有限的,为了实现长期、科学的发展,目光还是需要转到无线宽带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此外,无线宽带具有强大的网络接入能力,在终端处理能力、业务内容一致的前提下,这一强大接入能力将会为运行商留住更多的用户。

3.3 积极以用户的需求为最终导向

对于所有的服务行业而言,用户的需求始终是至高宗旨,对于移动互联网运行商而言更是如此。可以说,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就是把握了整个市场。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日益成熟的现今,各大运行商必须要专注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创造出更庞大的用户群体,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4 结语

对于3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各大利益主体而言,既要面对各种挑战,也要独具慧眼的利用各种机遇,只有在打破原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创建出新的运作模式,才能真正适应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谢萌.3G时代移动互联网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9(03).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5)

一、“互联网+”趋势下旅行社面临的主要困境

从市场容量和潜力来看,当前旅行社似乎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位和位置,但是从旅行社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众多大型旅行社瞄准了这块“香饽饽”,利用“互联网+”的趋势和工具大玩花样,中小型旅行社的生存环境其实正面临严峻条件。

(一)缺乏专业人才

“互联网+”趋势下旅行社的跨界发展,需要旅行社有充足的准备和实力,其中人才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标准。在传统旅行社人员构成中,几乎没有涉及到互联网的工作岗位;然而要想顺“互联网+“浪潮向好发展,专业人才储备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不管是自我经营还是将专业板块外包,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或是监督,但是从当前传统旅行社的人才构成来说,很多旅行社还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储备,根本无法支撑公司在“互联+”的道路上走得长远。

(二)缺乏有效的资源储备

除人才储备的硬伤之外,当前旅行社面临的另外一个困境就是资源储备的匮乏。互联网时代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爆发性足,任何达到一定扩散基数的资源,通过互联网的二次运作或传播,都会收到难以想象的影响力,这也正是”互联网+”四两拨千斤的秘诀所在。但是从当前旅行社现有的资源储备来说,不管是客户资源还是跨界资源,都并未达到可以通过传播产生量变或质变的标准。这一情况带来的结果是,当前已经完成前期资源储备的公司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的资源互换,进行快速的客群覆盖转化为实际的成交率,而没有完成前期资源储备的公司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并且随着“裂变”的不断加剧,没有进行前期资源储备的公司会落后越来越多,直至被吞并或淘汰。

(三)缺乏科学的战略指导

旅游行业种类繁多,旅行社规模有大有小,即使在“互联网+”这条发展条路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发展策略及方法。但是从当前旅行社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许多旅行社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并不明确,或是没有对自己的现有条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安排,在大潮中盲目复制或是借鉴其他公司的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趋势,如果不能将自身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或是找寻到很好的突破口,传统旅行社发展步履维艰。

二、“互联网+”趋势下旅行社的有效发展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旅行社在“互联网+”道路上面临的困境及挑战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就这些挑战和困境来说,虽然在一定条件下阻碍着旅行社的转型和发展,但是如果能对条件进行加工的话,劣势也能转化成优势,帮助传统旅行社在业务及发展道路进行突破。结合当前旅行社的发展实际及“互联网+”的特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科学的战略规划

“互联网+”趋势下旅行社要想顺利实现转型,科学合理的战略必不可少。在大家都瞄准一个潜力市场的时候,规模可能会较先决定旅行社在这一市场所占的份额,这个时候如果公司没有合理的定位的话,生存下来的几率小之又小。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旅行社首先应对自己的实力及规模进行合理评估,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客群进行精准定位,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的对目标客群进行各个击破,最终完成“互联网+”转型,在市场中成功分到一杯羹。

(二)重视人才力量

人才是改变的重要基础,也是必备要素之一。互联网属于技术行业,没有专业技术的支撑,公司寸步难行(外包则相当于将核心命门交在别人手里),因此,在”互联网+“的道路上,旅行社(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一定要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在财务上放宽对高级人才的支出,严格把关专业技术层面的门槛,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公司在人才方面赢得一个较高的基础。

(三)有效进行资源储备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6)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教学领域更有着全方位的改变。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方式等都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iPad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新模式。本文在深刻理解“互联网+”对于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对于“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并大胆畅想未来的教学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教学的实践意义

1.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桎梏

“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载体如手机、电脑、iPad等进行学习,将零散的时间充分地运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学习习惯,进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所以,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休息时间,学生都会通过互联网载体进行学习以及相关资源的获取。

2.促进师生的深入交流

“互联网+”下,新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增多,PPT教学、线上教学、微信教学、QQ教学以及很多媒体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可以有效地填补有限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一个轻松的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问题的解答、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充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不足。

二、当下“互联网+”教学的具体模式

如前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平板电脑、电子书包、TPACK等技术手段深入教学领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生机与活力。MOOC、视频公开课、开放教育资源、翻转课堂、社交媒体、微课、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应用作为创新手段促进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理念的不断结合。以翻转课堂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施先学后教的形式,与此同时借助微视频、微信、QQ等互联网平台作为交流手段形成全新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翻转课堂实践的同时要将资源准备、课前自学、课堂深化及课后拓展这四个环节加以落实,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将互联网技术落到实处。

三“互联网+”教学未来发展畅想

1.互联网最终成为教学的主要场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教育工作者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互联网将成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虽然当下各种网络课堂、远程教育已经在学校内广泛使用并被学生与教师接纳,很多学校也在传统课堂上逐渐借助PPT形式进行补充,但是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愈加深入,从而构建网络课堂,并且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上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是一种全方位虚拟性课堂的建立,它将完全取代学生在固定场所教学的传统方式。放眼未来,学生与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下必将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以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所有的相关网络活动都会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课程的讲解,布置作业甚至进行在线解答与提问。学生更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到相关知识,并且在知识信息的充分融合下完成相关的资源获取,有可能在旅游、休息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某一门课程的学习甚至考核。

2.互联网教学具体模式预测

在未来的互联网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布置作业。例如,QQ、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通过网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交流网络学习经验,开展网络学习竞赛,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激发自身的主体性,教师也能用更具扩散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学习。在未来,教学的载体不仅仅立足于传统的实体课堂,还可以在虚拟网络中形成良性互动模式。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方向,今后与教育领域的相互融入指日可待,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在理念和行动上充分接受这种具有变革性意义的发展趋势。学生和教师应该怀着包容的心态,熟练掌握各种先进互联网操作平台的运用,并且能够将此作为载体,逐步弱化传统课堂的作用,进而优化师生关系,使得学习方式更加便捷,教育形式与途径更加多样化,知识的获取也必将更丰富。所以,教育者应该充分地顺应时展,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2]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7)

所谓“互联网+”的概念是我国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我国2015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上提出来了的,“互联网+”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强调跨界融合,“+”就代表了“跨界”,即各行各业涉足互联网,运用网络平台,使行业焕发生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技术优化模式,而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料、生产管理、人才管理、资金管理等多重管理工作串联起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使得企业发展更具科学性,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企业中应用“互联网+”模式时企业发展获取源源不断动力的途径。

二、何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传统的管理内容,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相应的管理结构,因为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人才招募与合理化安排来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使企业发展更加健康。而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管理模式更加科学,企业通过安排人员招聘、面试等方式来招揽、辨别人才,而后通过人才培训、晋升、发展等安排来对人力资源的优势进行激发与拓展,使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做好人才管理,因为现代企业还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化生产,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由人来完成,企业进行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提升企业生产要素中人这一要素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培训、座谈工作来向企业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更具向心力,企业发展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核心竞争力。

三、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优化企业管理的工具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为人才建立各自的档案袋然后将人才的各种信息储存在档案之中,这种工作方式虽然比较规范但是效率比较低,而且浪费了很多的人工。在“互联网+”时代下以大数据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大数据技术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拔人才和运用人才等方面。嵌入互联网技术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软件企业能够更大量地收集客户信息,简化工作流程,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库。实现对人才的动态管理和追踪,并且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组织科学发展。

(二)社交媒体广泛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员工的个人行为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尤其是当今社会如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平台不断出现,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的员工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种信息和政策,同时企业也可以迅速掌握员工动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纳入员工的个人发展特点,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式。社交媒体在未来进一步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的人力资源如何利用这种趋势,搭上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

(三)多角度进行人才评估

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人才具有的技能也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否发现人才的潜能并充分发挥是对企业HR的极大考验。单一的知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通过互联网技术丰富培训模式,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其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四、企业如何将“互联网+”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企业管理层要有“互联网+”管理思维

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俨然已成为我国人民最便利的联系、沟通工具,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快捷,同时还具有极大的信息包容性以及信息交互能力,在网络中每天都会形成多种数据信息,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合与分析,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发展所需的大数据服务,在企业发展中应该摒弃传统的“自扫门前雪”的管理理念,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武装到管理系统中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革新来为企业管理工作找到优化途径。

(二)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企业组织架构的完善与革新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企业发展更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人与人之间靠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这也就为每一个人搭建了抒发自身情绪、传递信息的交流平台,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开放,人的思维也更加活跃、自由,在企业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这一点变化,要根据时代要求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将柔性管理与个性化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来,为企业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管理环境,使之进一步激发创造力,推动企业发展。

(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互联网技术对各行业领域的渗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就是互联网时代进行企业管理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互联网技术对于企业经营战略具有依据性作用,还能够有效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更强助力,为企业技术管理与设备控制提供更加科学、便利的环境,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人员信息交流与思想沟通、企业员工定期培训等工作来讲,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可以使得员工更易接受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人力资源管理效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决策的优化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积极融入是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契机。

(四)积极利用互联网环境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在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培训的主要模式就是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与技术交流、定期选送人才进行深造学习等,而这样的培训教育过程相对单调,且非常容易造成人才自身工作计划的混乱,而当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人才培训则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员工培训教育,企业要积极利用一些具有多重咨询整合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平台来对员工进行优化培训,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培训的多样化手段来提升培训工作的效率性,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接受培训工作,并从中更好地汲取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还可以更好地在企业内部组织文化宣传活动,为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员工向心力的激发创造条件。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时代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就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人才管理工作中来,通过互联网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搭建科学平台,并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来提升人才培训工作的效率,在企业中进行高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还需要在企业管理层内进行互联网管理思维与管理架构的监理,使互联网技术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得更加紧密,为企业激活人才潜力,提升企业发展的人才助推力。

参考文献:

[1]曾思权.“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05):57-59.

[2]相琼颖.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初探[J].经济师,2016(04):239-240.

[3]周巧燕,范炜斌.“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350.

[4]李冰蕗.“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分析[J].经贸实践,2017(24):192.

[5]李新云.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7(S1):57-58.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8)

——运营商不再主导产业链,电信运营商需要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竞争特点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从主导者转变为合作者。

——流量经营的商业模式从单一的前向收费模式逐步过渡到混合(前向+后向)收费模式。

——流量的业务呈现高度长尾特征。我国移动数据流量主要以社交通信、网页搜索、娱乐、浏览等业务为主。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监测数据,仅以APP业务为例,排名前100名APP的下载量达到1000亿次,而排名100以外的APP下载量更是达到2000亿次。

——二、三线城市成为流量使用的主要区域,预计未来用户和渠道下沉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受4G套餐资费不断下调等影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继续爆发式增长。

——4G网络将成为承载流量业务的关键网络,智能终端将突破手机领域,向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泛终端领域演进。

流量经营四大发展阶段

流量经营未来:呈现出5大趋势,并衍生出5种经营模式

趋势1:底层管道智能化,实现差异化速率计费

有别于传统的流量统一速率统一收费,“互联网+”时代下的管道如同智能信息高速公路,能够识别不同车辆里承载的不同内容,并根据不同车辆的差异化需求,给它们安排绿色通道、不同的通过优先级以及不同的速率和带宽,从而实现差异化经营。德国电信的Complete Comfort套餐即实现了多出钱就能获得更高速率的带宽。

趋势2:内容和流量的共生共长,用内容消费促进流量增长

用户最终使用的并不是流量本身,而是流量所承载的互联网内容。很多国外运营商采用内容+流量混合定价的资费模式,比如日本运营商KDDI设计了一款名为SmartPass的套餐服务,用户每月只需花费一两次地铁的钱,即可免费享受涵盖娱乐、社交、生活、体育等方面服务的豪华内容包,通过这种小本薄利多销的捆绑方式实现盈利。

趋势3:流量成为生活必需品,促使用户关注度迅速变现

流量成为用户生活必需品,让流量和移动广告结合的眼球经济应运而生。美国波士顿创业公司Aquto平台接纳广告主,用户点击观看广告,则广告主赠送流量给到用户作为奖励。这样广告主既赢得了用户关注、点击率和用户互动,实现广告变现,用户也获取了必需的流量,形成了“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付钱”的运营模式。

趋势4:资源能力开放,大数据成为下一个金矿

互联网的特质是开放、合作、分享,运营商若将自身资源能力(如大数据资源、客户资源、网络能力、计费能力、认证能力)面向广大互联网企业和商家开放,将产生巨大的产业价值和效应。

以大数据为例,流量能够带来大量移动数据的沉淀。全球120家运营商中,已经有48%的企业正在实施大数据战略、开放数据资源。阿里巴巴也借助淘宝产生的交易大数据,打造了中国最大的个性化消费数据库,挖掘出有意思的用户消费特征:“他经济”更多的是为了“她”,情人节前一周,支付宝“撒娇支付”功能的日均交易笔数环比增长了41%,交易金额也增加了30%;而“她经济”则显示罩杯越大越败家。这些用户消费特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做精准营销,实现最终流量经营的目的。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9)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world is entering from the Internet era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itself is changing. This paper from the network perspectiv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overview,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1],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世界各国均将物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此提升经济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使得机械设备的动力、信息处理与控制等部分的功能呈现自动化、智能化状态[2]。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物联网时代的支撑,伴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3],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不仅要考虑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而且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缩小体积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为机电一体化提供性能优良的机械平台。

2、信息处理技术,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信息处理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使设备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智能决策等功能。提高设备的数据处理速度、可靠性、抗干扰性及兼容性等问题就必须依赖信息处理技术。

3、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4、系统集成技术,即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从系统和客户的角度出发,将若干功能模块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使之能资源共享、协同工作,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社会正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正如“智慧的地球”中所描述,在未来,通过物物相联的庞大网络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监控、智能物流以及家庭电器的智能化控制[4]。在物联网时代,机电一体化也必将呈现特殊的发展趋势。

第一,智能化。智能化就是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应用到机械设备中,使机械设备可以按照程序命令进行运作。除了生产机械设备向着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另一个方面---机器人,也在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人将会被赋予人的行为,其行动也将更为灵活,还可以有思维能力,比如逻辑判断,自我决策能力等[5]。

第二,M2M(Machine to Machine)。伴随着智能化,M2M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一种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也就是说,设备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和“智慧”,且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机器会根据既定程序主动进行通信,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智能化地做出选择,对相关设备发出正确的指令。

第三,绿色环保。环保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产品在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甚至销毁过程中,都要尽量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品的使用效率。其特点是,资源利用率最高、污染最小(或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绿色环保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时代下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及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也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数量至少是人的数量的4倍,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会有更广阔发展前景,而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也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物联网白皮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

[2]刘庆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3]胡家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1).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10)

1 引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它的增长速度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任何专家未曾预料到的。2012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2012年之前历史上出货量总和,总出货量2.58亿部,增速达到167%,2012年已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普及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真正融合导致本来各行业单独发展的态势被终结,而在纷繁的战略布局举措的背后,仍有较多焦点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来关注和解答。面对移动互联网领域复杂的竞合关系,中国移动如何借力实现全业务转型的愿景应引起高度关注。

2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全球数十亿的用户规模,正在开辟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时代。

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1)移动互联网已取代互联网成为行业新的领导力量

①上网入口从PC转向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超过 PC 互联网后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截至 2013 年 3 月, 两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 29%。

②业务创新关注点从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巨头全线进入移动互联网应用 ,移动应用成为开发者重点关注方向。

(2)手机呈现非语音化趋势明显

手机用途显著变化,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于语音、短信之外的非传统通讯业务,如浏览、游戏、社交等。

(3)社会化网络正在影响几乎所有业务

综合性社交网络进一步发展,发展渗透传统业务(音乐、图片、视频、电子商务、游戏等);而传统互联网业务(游戏、视频、照片、电子商务等)则又增加社会化媒体特征,形成垂直社交网络。

(4)移动互联网覆盖面有质的变化,大众化时代来临

2012年以前覆盖面主要称为核心用户,包括IT男性/ 时尚女性/ 商业精英等,普遍较为熟悉互联网,而2012年及以后主要转向覆盖大众用户。

(5)产业链重心发生偏移,运营商有被旁路的危险

以终端为主要媒介的应用程序商店模式逐渐成为业务的主导模式,直接颠覆了原来移动运营商的I-Mode模式、移动梦网等模式,运营商被部分旁路。

2.2 移动互联网应用特征和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基于用户身份认证、环境感知、终端智能、无线泛在的互联网应用业务集成,最终目标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业务通过一定的变换在各种用户终端上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展现。它具有典型的特征:接入移动性、时间碎片性、生活相关性、终端多样性、社交化。

相比于传统电信市场下的用户需求,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趋势的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多样化、整合化、碎片化和合理化。

2.3 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终端与平台。低端的智能手机普及,已极大地刺激用户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目前主要厂商的手机操作系统有近十种之多,除了苹果IOS是封闭的外,几乎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的,开放能力+开放平台已成为必然选择。针对网络平台,随着3G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TD-LTE等4G技术和标准的完善,移动通信的带宽正在显著增加中,已在进入基于www的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

其次是业务。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重心、用户消费方式和业务组织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以终端和互联网为中心、基于接口开发和开发者广泛参与的新的互联网业务模式。

再次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融趋势合明显。智能手机和业务平台即将步入“云”时代 ,如下图所示:

最后,随着HTML5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高效率跨平台的移动Web运行环境未来很可能将取代操作系统成为移动互联网竞争新的制高点,业务模式也将继移动梦网、应用商店之后发生新一轮重大变革。

3 中国移动应对策略浅析

3.1 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在全国布局了九大基地,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注册用户达到4亿,并形成MM和飞信+两大开放平台,整体的运营用户超了6亿,现在包括18项左右自有业务,整体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亿。

从三大运营商的对比看,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占优,如2012年1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以中国移动为主,占86.09%,其次是中国联通占7.97%、中国电信占5.94%,但是中国移动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中的用户占比持续下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凭借3G的运营优势和终端优势发展了大量的高端用户群体。

总体而言,三大运营商内容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总体上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优势不明显,在内容差异化和运营灵活性方面不足,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也不足,在用户体验满足上也一直是软肋。

3.2 总体策略

中国移动已将移动互联网定位为主要战略之一,实施“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策略,构建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拓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业务新应用。建议采取如下总体策略:平台型服务是重点,参与内容和应用,并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培育新型能力,创新机制与文化,发挥中国移动的三大优势:智能管道、用户信息、特色业务,进行三大能力的培育:产品设计能力、平台技术创新与整合能力、互联网营销能力。

3.3 重点举措

(1)充分发挥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的功效

国内目前唯有中国移动专门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基地,负责移动互联网网络、业务乃至商业模式的开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基地平台的功效,从产品、渠道和服务等方面提高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建议采取如下策略:充分利用好合作伙伴的力量,从技术、流程和利益等方面更好的服务好合作伙伴,加强与行业合作开放性共建,另一方面也需改善对基地模式的管控手段;加强业务的互通融合,通过基地平台深入整合中国移动分散在各地的优势资源,比如飞信、邮箱、微博之间的融合,以及MM平台与音乐、游戏、视频、书籍等数字内容的融合等;坚持平台化运营为主的策略 ,基地以MM与139社区两大平台为依托,为用户提供各类融合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实施精品化战略,基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功能,通过不断的迭代使得服务精准度和品质进一步提高。

(2)加强业务平台基础能力开放、汇聚,加强产业链合作,实现双赢

电信能力是中国移动相对于互联网服务商的差异化优势所在。开放电信能力,扩大电信业务的使用场景,增加产业链对中国移动的依赖。基于电信通讯能力,以更开放、更灵活的,自行开发配置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设想,让用户、开发者,中国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就是能力开放平台的宗旨。建议构建“资源承载层,能力开放层,业务应用层”的三层业务网络架构,实现业务快速开通、用户灵活支撑:通过“能力聚合开放层”,逐步实现资源的适配、聚合和对外开放;通过“统一的开放服务接口”,实现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简单开放,降低业务开发和开放门槛;建设业务网络统一认证平台,实现“一点认证、全网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3)构建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特征的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

中国移动核心能力在于网络、信息业务、渠道、客户、终端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在基础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控制力减弱时,中国移动所具有的营销、认证、支付能力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移动应从业务、技术、运营三大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统一运维、统一流程优化 ,加快整合技术支撑资源,积极推动虚拟化技术应用,逐步构建灵活、易用、扩展、透明的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近期建议重点聚焦如下工作:实现深度内容计费,实现与业务使用量相关的Qos控制;改造智能策略中心,与相关分析系统,实现联动;进行策略授权中心与智能策略中心的协同等。

(4)深化四网协同发展,重构领先优势的无线网络

目前有线宽带接入已经进入FTTx时代,互联网用户已经普遍体验视频聊天、在线视频观看、甚至3D交互游戏等业务,在3G网络推出相应业务之后,移动无线数据业务与有线接入的网速差距有所减小,但由于移动以及无线传输的网络特点,要保证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使用较高速的3G数据业务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势必需要匹配相应的网络资源,提升网络质量是关键的议题。中国移动需深化四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积极推动TD-LTE商用进程,提升网络速度和质量,打造具有覆盖广、覆盖深、质量高、速率高的世界一流无线网,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其中GSM重点保持新建区域的网络覆盖优势,TD-SCDMA重点完善热点区域深度连续覆盖,TD-LTE与TD-S同步建设,WLAN在热点区域和蜂窝网形成融合覆盖,实现对蜂窝网数据业务的有效分流。

(5)以MM和飞信+业务为两大关键业务,持续推进

MM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场,对其有三个定位、三个一站式:面向消费者的一站式的消费平台,面向产业链的一站式的支撑,同时面向开发者的一站式的服务。MM的云服务框架是后面的一个发展重点:为产业链上下游的环节,尤其是缺乏资源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支撑,包括从应用开发,中国移动提供各种能力,包括位置计费,包括WLAN这些能力提供给开发者。应尽量保证开发者合理的收益,联合开发者共同打击盗版,以及伤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

“飞信+”含的内容很多,包括飞信、飞信空间、飞聊、139邮箱、微博,以及彩云等,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流量平台。建议重点联合各方的力量,把优质应用提供给消费者,跟产业链展开充分的合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 结束语

面对移动互联网领域复杂的竞合关系,中国移动要获得竞争优势, 必须以开放的心态, 以竞合的战略思维, 与产业链之间密切合作, 创新商业模式, 分析用户行为, 挖掘客户需求, 构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体系。保证业务内容聚合和创新,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 吸引更多用户, 才能在移动互联网博弈中取胜。

只有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断创新,实现价值链共赢,才能使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沈晶韵,“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年)”,2013年

[3] 玉莹,“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策略浅析”,《广西大学学报》,第32卷增刊,2010年

[4] 李开复,“变迁与机遇—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艾瑞年会,2012年

能源互联网趋势篇(11)

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普及率超过36%。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3.18亿,占互联网用户的2/3。预计2012年手机网民将突破6亿,超过电脑网民数量。SNS和微博客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用户产生的内容已经超越网站提供的内容,WEB2.0的发展日益深入。社会化营销的媒体环境逐渐成熟,传统的营销理念面临挑战,这是全球数字营销领域共同面对的问题。

“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网络视频以及移动互联网增速明显,这将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在日前举行的“开放?实时?关系?理解营销生态之变――2011搜狐Ad Voice营销领袖峰会”上表示。

她认为,这三大趋势使得互联网营销理论体系始终处于升级进化之中,“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要想进一步发挥网络营销的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刷新营销观念,深刻洞察影响网络营销格局的各种因素”。

纵观全球互联网营销市场,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等互联网广告收入都已超越报纸媒体,成为继电视广告之后的第二大广告市场。美国互动广告局(IAB)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David Doty表示,美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在2010年已达26亿美元,201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广告营收已达到321亿人民币。

他还表示:“广告主们越来越认可互联网广告的价值,并且表示想增加对互联网广告的投入,希望通互联网广告增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购买意向、好感度、推荐度等效果,但是互联网从业者给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的效果还只停留在点击、浏览时长等指标,两者存在差距,因此,美国的互联网广告从业者,共同努力,通过增加创意表现和统一广告衡量标准来加强品牌广告的效果。这点对中国互联网营销市场很有启示。”三种途径构建未来数字营销格局

搜狐作为中国网络营销的一个中坚力量,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非常迅猛,王昕认为升级是应对这种变革的主要途径。紧贴着互联网发展的态势推出不同阶段的互联网营销的策略,从早期门户营销的整合策略,发展成搜狐门户矩阵的营销理念,到最新推出的升级版搜狐营销三大战略,不断地营销升级都是为了适应现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王昕分析称,目前搜狐矩阵的产品已经做出了成绩,因此可对营销资源进行升级。“搜狐视频、搜狗搜索、搜狐微博和搜狐白社会,还有垂直领域的,包括汽车、房产、金融以及游戏,经过多年积累这几个平台都已经成熟了,在各个领域已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她还表示:“平台有生命力以后,营销价值就能够得到相应体现。希望企业能在依托于传统媒体门户的公信力、影响力之上做营销,能够在上述四个领域展开更丰富多彩的合作。”

在该概念下,王昕举例,如果说一个广告主可能会跟搜狐视频合作一个网络剧,之前会通过搜狐的微博进行女主角和男主角的选拔,选拔之前会在搜狐娱乐的媒体上进行预热。选拔出来以后,会通过搜狐的首页娱乐频道进行新面孔推介的宣传。“整个营销会贯穿微博、门户媒体、娱乐媒体、视频,会是非常整合的互联网营销布局,这就是在4个"门户+"上整合的一个想法。”王昕称,该概念能够给广告主在搜狐门户营销价值之外,提供4个强平台上的营销,包括如何在微博上营销,如何在SNS上营销,如何在搜狗平台上进行SEM的营销,包括视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