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7 11:12:38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1)

一、工程成本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的实时成本数据进行搜集,将计划数据和实时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对比结果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修改计划,并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施工成本汇报。一个完整的施工成本控制流程主要有:成本投入、成本计划拟定、搜集实际数据、实际成本定期汇报、实际情况的完成状况汇报和结果导出,同时在成本投入、成本计划拟定和实际情况的完成状况汇报几个阶段要进行及时的偏差纠正。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成本累积曲线法、挣值法以及价值工程法等。成本累积曲线法通常用来反映施工项目或者其中某一个独立项目阶段的成本情况。价值工程法指的是在技术和经济的指导下,对项目功能和成本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剖析低投入和高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性价比目标。挣值法是通过引入挣值变量即EV,从而更好地协调工程项目进度和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在工程进度的参考和指导下,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成本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不断优化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成本控制,以避免积少成多的失控损失。

二、质量挣值法相关理论概述

传统的挣值法仅仅考虑到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两个方面的因素,却忽略了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因素,从而可能导致工程质量控制给成本控制带来严重的偏差,因此质量挣值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使用挣值法将质量因素纳入到工程成本控制之中[1]。

首先,构建工程质量符合系数Q,即工程实际的质量水平与计划质量之间的比值,反映质量实施的落地情况,当Q大于1时,说明实际工程质量水平较计划水平有所提高,当Q小于1时,说明实际工程质量水平较计划水平有所下降。其次,构建工程质量成本变化指数C,C=F(Q),当工程质量水平与计划水平有所差入时,可以利用该函数对质量成本指数进行相应的修正,C函数可以通过数据拟合,也可以结合经验情况进行合理选值。再次,工程项目的总费用B可以按照预算价格和完成工程量进行计算,工程项目的总费用A按照实际工程量和发生的价格进行计算,总费用BP为实际工程量和预算价格求得,总费用QA为实际工程量和按照质量标准计算所得,四个指标根据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值。

三、工程质量挣值法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400

1、控制流程设置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建设单位或者消费者对工程建设的喜好,结合本公司的情况,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控制节点进行初步的拟定,具体的控制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从项目开始到控制节点设置、成本目标(质量成本目标)确定、集成控制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数据采集、进度控制、质量挣值法分析,最后对成本控制进行偏差分析和纠正,总结项目[2]。

2、控制节点设置

将工程项目的质量因素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节点中,与常规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区别,在质量挣值法的指导下设置控制节点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是,在工程实体的指导之下,工程项目控制节点必须能够实现成本、进度和质量三个方面集成的工程实体,从而使得工程项目控制节点在测算过程中,能够对阶段性的工程完成部分进行质量验收和成本核算。二是,工程项目控制节点需要对实体工程进行细分,而被分解后的工程项目单元能够具备独立运作和交付的基本条件。三是,工程项目控制节点需要尽量避免如下情况:仅仅为了核算成本的方便而忽略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如应该将钢筋混凝土和砌筑工程分别拆分,并分别确定相应的主体和基础工程。四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对控制节点进行月度控制、季度控制和关键点控制。五是,对工程项目的控制节点设置要详略得当,较大的、成本较高的、复杂性的工程项目对控制节点要进行详细的分解。

3、施工成本控制

(1)设置工程项目成本偏差的警戒线

在设置工程项目成本偏差的警戒线时可以采用定律估算法,如表1所示,将同类工程子项目的成本降低额作为该项目的参考值,通过加权平均成本降低率作为目标降低率,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相应的成本降低率为工程项目成本偏差的警戒线,并将此作为工程竣工结算时的核算依据。

(2)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目标是在质量挣值法的基础之上,以质量目标水平为基准来实现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合同预定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要求,并结合本公司的自身情况和相应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部分和各个阶段制定对应的质量目标水平。据此,再根据工程项目的最终验收标准、工程项目的工序、特点等要求对目标质量水平进行进一步的细化[3]。

(3)工程项目进度方面成本偏差的警戒线

工程项目在进度方面的成本偏差控制警戒线,指的是在挣值法管理中当进度偏差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后续的工程施工和成本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地对工程进度、组织方式和阶段性成本控制模式等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工程项目进度方面的警戒线需要根据企业情况和同类子项目的经验值来确定。

4、偏差分析

综合上述计算方法,最后可以绘制相应的质量挣值控制曲线,反映出不同的时间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水平、偏差情况等。根据该工程项目的质量挣值控制曲线,需要对该结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时查找工程项目成本偏差的原因,确定不同控制节点的责任人和责任关系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对施工项目采取纠正措施,将工程项目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避免后续工程施工受到进一步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引入质量挣值法,可以进一步规范施工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成本管理,从而实现施工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作者单位:广东中量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2)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使得企业中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企业的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针对企业施工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提高企业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和质量。下面对企业质量挣值法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建议。

一、基于挣值法的成本控制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问题

1.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较为落后。在经济建设的局势下,我国的施工管理注重的是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使得在施工中忽视了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效益。理论研究跟实践生产相脱离,研究成果很难发挥作用。所以施工成本控制的问题相当突出。

2.没有将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集成,使得成本控制理论体系实用性差。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较为单一,在控制成本时,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因素,只是针对成本因素,所以控制效果较差。在成本控制体系中,质量和进度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在工程施工中,企业为了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控制成本时就难以把握质量、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成本控制体系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3.成本控制的人才素质较低,控制观念落后。现代化的建设中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在现在的企业建设中,成本控制一方面会受到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的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中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导致大量的成本在施工中流失,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二)基于挣值法的成本控制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资金的大量流入,使得国内的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要求国内企业需要加大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提高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有助于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1.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或工具来控制生产成本的投入,目前主主要从动态控制、优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控制等方面入手研究,其中主要采用成本累计曲线法、WBS技术、基于项目管理的方法、价值工程法和挣值法等。

2.基于挣值法的成本控制

我国在1995年开始引入挣值法控制的概念,该方法的出现,摒弃了传统的单一模式的控制,而是纵观整体,实现综合因素的控制和研究。很多学者将挣值理论引入到工程成本的控制体系中,将目标成本作为研究的基础,体现出了挣值法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实现了包括质量目标、费用目标和时间目标之间的关系集成,提高了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的水平。

二、成本控制基本原理

(一)建筑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根据企业施工计划的目标,在施工中支出劳务费用和生产材料费用的总和。下图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简图:

(二)挣值法成本控制

挣值EV(earned walue)是在挣值控制法中的一个变量,通过此变量让施工的成本情况和进度情况联系到一起,在考虑到进度的前提下,来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及时的发现实际进展跟项目计划的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找出造成此偏差的原因,并进行处理和解决。

三、基于质量挣值法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质量挣值法

1.质量符合度系数

质量系数指的是质量水平评分的实际值跟计划值之间的比值,公式如下:

,该系数反映了质量成本的变化状况,其中PAPB分别表示项目实际的质量水平和计划的质量水平,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实际的质量水平提高了,反之说明实际水平降低了。

(二)质量成本变化分数

质量成本的变化分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CVI是Q的函数,考虑到成本跟质量的非线性关系,用CVI来修正Q的值,忽视质量水平的变化跟质量成本变化的非线性关系,可以表示为: 。

(三)四个基本值

按照工程项目的总计划量可以将价格预控制为BCWS,完成实际工程量按照实际发生的价格计算的总费用为ACWP,按照工程预算价格计算的总工程量的费用为BCWP,总的质量费用为QBCWP。公式表示为:

(四)基本偏差指标

下面是基本偏差指标的关系:

(五)施工质量成本构成

施工质量成本控制中质量保证成本下属的两项成本和质量损失下属的两项成本时必须要考虑的,在施工成本控制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是质量成本的图示:

在成本控制体系中,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马鞍形的非线性关系。因为在实际的操作中,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往往会注重质量的状况,根本不会考虑成本的问题,而财务人员主管成本,但施工现场的状况并不了解。

(六)质量挣值法实现成本控制

1.充分的明确建设单位的建设状况,根据单位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工程项目的集成控制目标,设置控制节点,其中下面是控制流程图:

2.设置控制节点

1)将工程实体作为控制载体,节点指的是完成工期、成本和质量于一体的完整性工程。将实体工程分解和细化,分解后的单元可以独立进行开工和移交;

2)按照施工流程对各个节点进行分布和控制,实行月度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要按照具体情况来设置阶段的详略。避免出现单纯的费用清算,忽视了质量验收的操作性和完整性。

3.成本控制计划

1)质量成本目标,在质量挣值法的状态下来设计质量成本目标,具体方式是根据不同的施工等级、合同要求和有关的规范,并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状况来设定工程的质量目标。

2)进度成本偏差警戒值

当挣值管理中进度出现偏差时,就会影响到后期工程的进展,并且会对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调整施工组织方式来对资源集中处理。根据企业和项目内部的工程检验来确定警戒值的大小。

3)成本偏差警戒标准

成本偏差警戒是通过简单的定率估算法来进行推算的,依据同类工程子项的成本减低额作为参考,通过对统计的数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将计算得到的成本降低率作为成本偏差标准的警戒指标的标准值。

结束语:

要想提高企业在社会经济形势下的竞争力,就需要加大对施工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消除当前我国施工控制成本的影响因素。但采用该方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挣值法的实施效果很差,所以需要重点研究和分析质量挣值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注重企业工程施工中质量、成本、进度三者的关系,针对企业施工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提高企业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和质量,增加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葛君.BQ计价模式下挣值法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

[2]卢天柱.基于改进挣值法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0.

[3]呼志远.基于质量挣值法的施工成本控制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3)

质量成本控制是指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重视,也反映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对质量成本目标本身的控制。制定质量成本的目标是一件工作量大、要求高的任务,因为制定质量成本目标需要收集大量信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从主观上来讲收集完的信息需要巨额成本;从客观上来讲,由于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企业不可能收集到所有的信息。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无法制定出最优的质量成本目标,只能制定出满意的质量成本目标,从而企业应对制定质量成本目标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目标要定得恰当,高了难以达到,群众没有信心;低了又失去了控制的意义。

2.对质量成本目标完成的控制和过程监督。质量成本目标完成的控制和过程的监督也就是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明确的质量成本目标。按照产品质量成本和形成的全过程,规定企业有关部门在控制质量成本方面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有权利,建立质量成本分级控制和归口的责任制度和高效灵敏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系统以及质量成本管理部门,实现质量成本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程序化等。

3.对未来的工作改进和质量成本的不断优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的变革和企业的流程再造、人员素质的提高、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创新等内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制定出着眼于未来工作改进的措施和新的质量成本目标。然而,改进未来工作和质量成本必须通过高效灵敏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系统来完成。质量成本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厂内反馈及厂外反馈两大部分这两个反馈在统一的质量成本控制系统内循环往复不息地运动,不断推动企业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质量成本的优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内容

1.建筑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即建筑产品正式施工前的技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成本控制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产品设计阶段本身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从性质上看属于产品设计成本,但又是确保产品成本所必须支付的费用,所以属于质量成本的组成内容。二是设计阶段因设计出现问题造成停产、返工等损失,称设计故障成本。这一部分损失在设计阶段进行控制,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论证、评审、试制、试验等措施,使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以避免投产后因设计方案问题造成很大损失。

2.材料采购及耗用的质量成本控制。对控制供应方质量成本应该从材料的验收标准开始制定一系列工作规范,从而降低购入材料的故障成本。施工期间,施工企业进行定期审核,有助于促进卖方保持预选检查时具有的质量体系。对材料消耗的质量成本也要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使用了质量过剩的原材料,从而造成先天性的消耗材料量大、价高、成本高。这就需要把对材料消耗的质量成本控制和价值工程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3.施工过程质量成本控制。主要考核质量故障成本,包括控制返修损失和停工损失。可修复废品返修前发生的费用不是废品损失,应在生产成本中,不必转出,返修发生的修复费用,在成本计算中应单独计算并加以控制。因质量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也要进行预见性的控制,即事先要做好预防措施,从而使上下工序之间不至于因质量问题停工。

三、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1.目标成本管理法

(1)确定总的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根据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分析结果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包括:企业总质量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各部门质量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各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2)对质量成本目标的分解

一般来说,预防成本由质量管理部门归口控制;鉴定成本由质量检验部门归口控制;厂内损失由总工程师通过质量管理部门归口控制;厂外损失由销售部门归口控制。各个归口职能部门既要完成其他部门分配下达本部门的各项费用指标,也要负责完成厂部下达的归口指标,并进一步将归口管理的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执行单位和部门,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全厂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2.运用划分方法优化质量成本

(1)划分方法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考虑到城市市政工程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何保证市政工程取得积极效果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贯穿工程建设整个过程的重要环节,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其项目管理工作是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基于这一考虑,在市政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必须采用项目管理概念,完善项目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积极作用,使项目管理成为保障市政工程取得积极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实现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项目成本管理是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重要工作,对于任何项目,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市民广场、城市标志性建筑、政绩工程逐渐建立起来,然而这也给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握控制。因此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是当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措施的核心内容。下面就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研究

企业对于市场的占有靠质量、信誉及价格,这三个方面都有赖于项目控制水平的提高。而项目管理是一次,它的管理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且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完成而结束其历史使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要真正使项目成本得到目标要求,就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同时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进入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实施动态控制、优化组合,保证工程质量、实现生产、节约能耗、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并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及全方位的系统管理过程,它要求将企业发生的一切耗费时时刻刻置于主管人员的监控之下。

1.1、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市政项目成本由直接间接费和工程费组成(见图2-1所示)。

1.2、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市政工程只有在对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降低工程成本,才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比较多,本文就主要对目标成本法、偏差分析法及责任成本法分析。第一所谓的目标成本法是目标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在成本控制中的运用,是首先制定最终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对成本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其进行分解,然后运用控制和考核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流程实行全面的监控,以期达到既定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第二是偏差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表格法、横道图法和曲线法。而表格法是进行进度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那么所谓的曲线法是用施工成本累计曲线来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一种方法;第三是责任成本法,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是按照项目责任者的可控程度归依的应由责任者所负担的成本,且在特定的时期及特定责任中心的责任人可以计量、掌握其责任成本发展变化的情况,并可以及时对责任成本进行相应的调节,这就是所谓的责任成本法。

1.3、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影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成本构成因素、施工方案因素、变更因素、政策性因素和管理因素等,而加强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就必须从招投标阶段的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阶段的控制、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招投标阶段的控制,这就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认真对工程项目进行研究以及成本的估算,提出投标的决策意见。而在中标后,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组建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部,同时以“标书”为依据确定项目的成本目标,并下达给项目经理部;其次是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阶段,这就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第三施工阶段的控制,在施工阶段的控制最为核心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第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即就是项目结束后,认真仔细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应以质量控制为主导方向,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全面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因此首先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还有就是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对策的实际运用。

2.1、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质量的控制和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首先是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求在市政工程项目方案确定中,应该挑选适用的、先进的、符合技术要求的专业设备,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其次是工作质量的控制,这就要求在项目质量控制中,要充分重视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其中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第三是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即就是市政工程施工中,应做到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全面的监督,严把质量关,并探索出预防和检测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

2.2、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市政工程企业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其工程的质量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许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给国家的人命的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每一个环节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市政工程项目的控制因素,并提出质量控制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水平。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主要的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也各自依存和相互制约着。因此,这就要求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方法;其次是制定创优规划和创优方案,把各单位的工程创优目标分到各个部门、各个工程中去,做到以分项的优质来确保分部的优质,避免由于一个环节的疏忽造成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三是实行创优责任制,企业可以把创优项目的目标层层分解到人身上,把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施工队,项目经理和施工队要签订包保合同。这样能使各个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目的;最后是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即就是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监督机构应重点监督市政工程项目是否具备规定的竣工验收条件,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验收的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综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工程中各环节的有效把控,还要求管理部门对市政工程整体质量进行宏观控制。对工程项目各环节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统一、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优化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配置,从整体上推动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促进工程项目的整体优化,提升市政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管理

1.1 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管理实践中对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PDCA循环原理即为计划、检查、处置、实施。PDCA循环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可见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二是三阶段控制原理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1.2 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项目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管理图法、相关图法、调查分析法和分层法,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具体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3.1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将产品频率的分布状态用直方形来表示,根据直方的分布形状和公差界限的距离来观察、探索质量分布规律,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1.3.2质量控制的排列图法

也称为巴雷特曲线法。是根据施工工艺对项目进行逐个检查测试,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从中区分主次,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1.3.3质量控制的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树枝图。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影响复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这些原因有大有小,把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分别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图形表示出来,便于一目了然地系统观察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因果分析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对策,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1.3.4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

管理图又叫控制图,它是反映生产工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即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质量管理图就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波动范围之内,一旦有异常原因引起质量波动,通过管理图就可看出,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1.3.5质量控制的相关图

相关图又叫散布图,就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借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加固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1.3.6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又称调查表法,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表格形式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应便于统计、分析。

1.3.7质量控制的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2、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工费、材料费、周转工具使用费、机械使用费、临时设施费、管理费、税费几大项上,但是影响成本的还有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施工工艺、工序安排、付款方式和时间、技术人员交底放线正确与否、现场管理、资料管理等因素都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

2.1 人工成本控制

加强人工费管理,降低人工消耗在承包队伍的选择和管理环节上加强控制,努力降低人工费的消耗,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施工队伍是以劳务公司的形式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劳务公司的选择是人工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其人员素质的高低、公司(流动资金量)实力和规模的大小,以及和施工企业相互间的熟悉程度,都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成本。人员素质高的劳务公司生产人员相互之间配合比较到位,材料使用上比较节省;实力大的劳务公司不会因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付款不及时而延期发放劳工工资,规模大的劳务公司不会因季节变化对劳工的影响而缺少劳力;与建筑施工企业合作过相互之间熟悉的劳务公司报价一般都低于为合作过的劳务公司,因为它熟悉建筑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运作方式。故选择一支具有正确的承包队伍是降低人工成本的第一步。

2.2 材料成本控制,其中涉及到材料使用、周转和采购。

材料费占施工项目总成本的60%左右,材料的管理在成本管理重视重中之重。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材料采购、使用、周转的管理。

2.2.1材料采购一定要做好前提工作

采购前一定要做好材料规格、型号、尺寸及数量的反复核对,避免采购错误出现额外损失,或超实际用量采购造成浪费。做好市场调查和采购计划,采购时尽量做到用最少的钱采购施工需要的材料,例如某室外工程项目需要直径800mm的铸铁管3米,市场上此类铸铁管一般为6米成品,假如提前做好调查市场上没有3米的此类管,定做的话比市场上的成品管每米贵100元左右,综合计算定做3米800mm直径的铸铁管比购买6米成品管成本要少很多。

2.2.2 材料使用和材料管理方面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劳务公司劳务承包合同实行包工材料包量的方式,材料量按图纸计算加上合理施工损耗,施工完毕后节约部分归劳务公司所有,如果浪费超出承包量的话有造成浪费的劳务公司自己承担。这样不但提高了劳务公司的材料节约使用的意识,建筑企业也规避了材料浪费造成的成本增加的风险。

劳务公司承包的材料量是按实际用量加上社会平均水平的合理损耗计算的,如果包工班组在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劳务公司的施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就会实现材料节省,就可增加劳务公司的利润。反之,放任管理,反正是劳务公司自己的,浪费了自己承担,劳务公司的合理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亏损。劳务公司就会在与此家建筑施工企业第二次谈合同时加上前一次合作时少得的利润和亏损的部分,增加了建筑企业新增项目的施工成本,不利于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多个工程项目同时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材料周转的管理实现材料零库存,既在施工过程中目前一段时间不用的材料,也不能在现场有积压占用公司资金的现象,达到公司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3 周转材料、工具使用

周转工具使用一定要做到不霸占、现场周转性工具用则有、不用则无,做到物尽其用、灵活及时周转。这方面我重点说一下目前建筑施工使用最多的木方子和多层板或竹胶板。定额上规定木模板是按12次周转使用计算的,这方面南方队伍要比北方队伍做的要好,从材料使用上,只要现有的料头能用,一般不会去切锯大块的料,直到剩下的料头不能再用为止。所以在木模使用时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施工安排,尽量减少一次性的投入,加大使用次数。和材料管理一样,现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帮助和指导劳务公司或包工班组,做好施工前的拼模尽量减少浪费,做到周转材料成本投入最小化。

3、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3.1 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

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2 严格市场准入

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

3.3 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

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3.4 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认真覆行监理职责,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3.5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加强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尤其要加强企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结束语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关键之所在,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业主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80-01

1.多元统计质量控制图简介

在统计过程控制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同时监控多个质量特性的情形。如果对每个质量特

性分别用一元统计控制图进行监控,容易对过程作出错误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多元质量统计控制图。

小批量生产数据量不足,一元质量统计中可以使用X-MR控制图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对多元统计质量问题进行控制,那么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多元问题转化成一元问题进行分析。

2.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将原始变量进行综合,找出影响某一质量特性的少数几个综合特性。这些综合过程特性是将原来多个过程进行线性组合,这样不仅保留了原始数据中的主要变量,并且消除了变量间的相关性[2],与原来的过程特性相比更优越。因此主成分分析是一种能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以进行分析[3]的多元质量统计方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步骤[3]:

(1)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方差为1;(2)计算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因子的特征值和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3)选择 m 个主成分;(4)计算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得分;(5)绘制控制图。

3.实例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4]表1中数据作为原始数据。

(1)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标准化的部分结果如下表1:

(2)计算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因子的特征值和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如下表2。

(3)选择主成分进行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前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之和≥85%,但是特征值大于1的只有第一个主成分,因此只能取第一个主成分。

(4)绘制出主成分的单值-移动极差(X-MR)控制图。

单值-移动极差(X-MR)控制图如下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17号样本出现异常,24号样本未能在图中显出异常来,而可以从原始数据中看出24号样本的数据内部波动比较大,所以控制图对这类异常反应比较迟钝。

与文献[4]中多元控制图相比,主成分分析方法与改进后的多元T2控制图效果相似,但是其方法要更加简单,方便使用。

4.结论

主成分分析为多指标统计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对样本间差异反应很敏捷,而且方法简单,计算方便,容易掌握。需要对样本间差异敏感的时候,使用此方法很方便。

如果结合别的方法共同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例如改进后的MEWMA控制图。

参考文献

[1]陈建宏,蒋 权,郑海力等.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采矿方法优选[J].科技导报,2011,29 (27):36-41.

[2]理的多元质量控制图的构造[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1):106 -111.

[3]曾洁,孙俊良,李光磊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的玉米品种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54.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7)

1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建筑工程的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对于项目而言,由于深受工期和超期罚款等合同条款的约束,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建筑企业为了赶工期要进度,往往是效益向生产低头,来不及控制进货渠道,其中超常规下的盲目生产造成的不安全事件,造成了工程成本超预算的额外增加。

1.2 责权利不统一

很多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往往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资金能否到位。而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解决施工难题,搞好工程质量,确保顺利移交;建筑工人关心的问题是工资能否保证,奖金能发多少。财务部门对成本控制理解较深,但其信为自己的责任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上,自己没权利指挥、管理其他各部门。于是“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形成了。

1.3 成本管理脱节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成本管理与实践的探索,从理论上形成了一套关于成本预测、决策、核算、控制、监督、分析、考核的管理法体系。但在运用这些方法以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还存在着诸如事前成本管理与事中管理的严重脱节等问题。

2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2.1 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合同管理,以防止被对方索赔。每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要突出强化施工现场管理这个重点,以优质、快速、安全、低耗的产品形象和成本控制,力争提前竣工交验,并按合同约定及时竣工结算和财务结账,以确保工程款资金按时回笼,防止成本流失。

2.2 强加材料费的成本控制

材料费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重点。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一定要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建立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台账,加强材料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2.3 加强人工费的成本控制

施工人员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要受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人员的共同劳动限制,其人工费支出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此,应从人员费用支出方面入手,注重促进建筑质量和人工效率的综合作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鞭策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2.4 机械费的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机械费的开支约占建筑成本的百分之五左右。建筑技术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特别考虑到施工质量成本的要求,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达到百分之百,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2.5 强化施工间接费的成本控制

施工间接费支出一般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十一左右。工程质量成本的控制涉及到施工安全问题,绝不能因控制费用开支而减少安全措施的投入。要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就一定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反馈信息的有机结合,将施工间接费用控制在公司质量标准成本要求的范围内。

2.6 强化施工方法的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是指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质量成本支出的情况。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应采用PDCA循环法的方法进行施工质量成本的全过程、全员、全额的全面质量成本控制。

2.7 加强安全成本控制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确保项目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项目施工中,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因为不安全现象而导致的成本开支。一些工程项目盈得的利润往往被瞬间发生的一个事故损耗一空。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必须制订安全责任目标,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8)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的决定》(下称《决定》)在第五条从业条件中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时应“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首次将司法鉴定实验室认可工作写入法律。2005-2009年间,司法部先后出台了《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2012年司法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些法规与文件在为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确立指导原则、提供工作依据的同时,也让司法鉴定机构取得认证认可由自愿转变为强制性要求,从而拉开了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帷幕。

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开展,是在我国司法鉴定行业多年来缺乏统一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以系统全面提升司法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行业质量管理目标为宗旨而提出的。围绕此问题,学界虽有回应,但所发表的成果多是国外的经验介绍或是质量体系文件的本领域解读,而对其与行业现实的契合冲突以及其试点效果中暴露出的部分设计缺陷和时机谬误等,则无人问津。面对其间的错位,如何予以弥合、能否提供其他可行的质量管理途径,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概念,尝试性地探寻司法鉴定机构质量管理的另一方法和手段,并努力实现其与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衔接和一致。

一、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价值优势

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是指以提高和保证司法鉴定质量为目标,将各司法鉴定执业类别受理、鉴定、文书制作、出庭和信息反馈等过程中会影响鉴定质量的因素加以提炼,并以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的内容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对其状态加以监督控制,从而保障司法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法定性的质量管理系统。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是一套区别于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总结司法鉴定行业内各执业类别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整合了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内容,以及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并结合质量控制原理和技术而制定的一整套具有行业普遍适用性、应用于司法鉴定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手段的集合体。

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与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关联,此种关联来源于两者间目的和追求的一致性。但两者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它根源于两者在立足点和目标层级上的区别。正是因为有这些关联、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探索更具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通知》在“总体目标和要求”中明确指出,认证认可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见,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功能和效用之一就在于为司法鉴定认定机构建立一套科学、权威、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围绕这一问题,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相比较有同有异。其相同点保证了质量控制体系的功效价值及其与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衔接的可能;而差异点则体现了质量控制体系特有的优势及其相对于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价值。

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与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在功效诉求上具有一致性。质量控制是认证认可的基本功能之一。认证认可是各类组织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也是寻求同样的工作目标,发挥着同样的制度作用。通过对人、机、物、法、环的标准核定,将整个司法鉴定开展流程紧密约束于各级各类的标准之中,从而实现对司法鉴定流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而这正是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功能。认证认可是质量控制的高级实现形式,是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重要技术实现方式,其对于司法鉴定质量控制的实现虽并非唯一的选择,但是相较于其他质量控制手段,它在前提假设、基本立场以及目标高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其优势,因而是解决司法鉴定机构质量控制问题各种手段方法中的高级实现形式。具体来讲,认证认可是要求司法鉴定机构依据国际通用的准则,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对鉴定人员的能力、鉴定方法和程序、鉴定环境和设施等众多要素进行全面管理,对鉴定过程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的控制,并获得第三方的评价与承认,从而确保司法鉴定质量,确保鉴定意见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司法鉴定领域中认证认可的获得是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模式化的典型范例,是质量控制高标准、全覆盖的高级实现形式。

虽然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笔者提出的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在功能诉求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但两者在目标高度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内部结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其在具体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正是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优越性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质量控制的外部实现途径和过程当中。

1 成本(负担)可控性优势

对于认证认可所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根据《通知》和认证认可依据准则内容以及笔者调查了解,仅在部级资质认证认可前期准备阶段,就不仅需要大量的设施、文件、人员培训等工作成本(如引入外部咨询机构的咨询费用每项少则数万元),而且其后维持质量管理体系日常运作,如在内审和管理环节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消耗。笔者走访的部分司法鉴定机构为保持其管理体系的效能发挥,专职内审管理人员与鉴定人员的比例已经达到了0.8:1,这还未计算外聘人员。同时根据多家取得认证认可鉴定机构提供的数据,要维持质量控制体系的充分运作,每年鉴定中心的案件受理数量需维持在1000件以上(此仅针对鉴定机构全部资金来源于鉴定所得的鉴定机构)。这些都充分表明基于认证认可所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构建和运行过程中,需要鉴定机构投入巨大的成本,并且此成本负担还具有相对固定即不受控的特点――任何源于工作压缩的成本节约或控制,都意味着管理体系运行的间断或形式化,同时也是对相应质量管理作用的削减。

而对于具有行业普适性且相对独立的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而言,其在上述各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则要相对小得多,且绝大部分负担是保障鉴定基本合法有效性的必需成本,同时在成本可控性方面也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首先,在建立成本上,通用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以保障鉴定合法有效为底线原则,进而选取法定内容为其基层标准,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质量控制体系的起点来拉低成本基点;鉴于质控体系的普适性和稳定性特点,为避免鉴定机构对质控体系的适应成本和调整成本的产生,可以通过横向推广摊平设计和建立成本,全面减轻成本负担。其次,质量控制体系在基层结构之上,还建立了要素“观测池”,将影响鉴定质量的各要素集中于此,各鉴定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机构特点和层级需求,选择其中部分要素加以观测掌控,从而在质控基层平台上搭建适合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个性化的设计、机动灵活的体系搭建,在便利运行的同时,也降低了构建成本。最后,质量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各类别间的质控可以统一到一个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当中,将各机构独立构建成本整合为行业构建成本,进一步摊平质量控制体系建构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特别是解决那些人员少、案源少、项目少的小型司法鉴定机构在面对质量管理问题时的两难困境。

2 体系延展性优势

从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设计并建立的角度来看,虽然认证认可对质量管理的具体模式并没有提出统一要求,但认证认可依据准则的详尽性与单一性,导致在模式建立上各取得机构并没有过多的选择空间,除体系文件方面略有不同外,各质量管理体系在组织和运行上大同小异,失去了体系的适应性与延展性。适应性与延展性的丧失,影响了司法鉴定机构质量控制体系模式的差异化建构,各鉴定机构在地域、等级、项目、特色、性质等各方面的特质也就无从体现和发挥,进而约束了司法鉴定机构质量控制体系功效的实现,也制约了司法鉴定机构的特色化发展。

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在模式上由底层必需性结构和上部选择性结构共同组成,除源于司法鉴定领域法律法规中强制性规范的基层结构无法调整外,上层体系部分仅是进行了大量的关键要素和节点的提示性关注,未固定其相互关联和取舍维度,为各司法鉴定机构的个性化模式建立既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完备的选材,又极大地保障了体系的延展性,可满足各级各类鉴定机构的差异性需求。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适当组合后,还可以衔接和等同认证认可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3 运行平稳(持续)性优势

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成效,不仅取决于体系本身的完善程度,更与体系实际运行状况成正比。依托我国司法鉴定资质认定和认证认可建立起来的司法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其全覆盖、高标准的特点,也使得体系自身必然是内部组织结构繁复的庞杂系统。根据对数家已经通过部级资质认定同时兼具教研功能的大型司法鉴定机构的调查了解,在有母体分担体系运行成本压力的情况下,质量管理和鉴定技术各环节均表现出对于体系运行参与的疲态甚至倦怠。尤其是运行超过1年后,会进入到排斥期,更有甚者,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被一定程度地束之高阁。

而通用性质量控制体系在体系机构上是分层结构。对于基层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司法鉴定工作开展自身必然所需,已内化于各级各类司法鉴定的日常工作中,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为保证鉴定的法律效力,其也具有必须性,如此决定了基础质控部分在运行中不会也不允许存在抵触和拒绝。而对于上部质控部分,由于是个性化的选择构建,体现了机构及内容人员的客观需要和主观意愿,不存在运行阻力的问题,因此在运行的平稳(持续)性上也会得到保障。

4 标准来源覆盖性优势

无论是各司法鉴定机构已有的质量管理手段,还是本文所言的通用性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抑或是高端的认证认可制度,其质量控制的设定标准均是有一定来源的。此来源或是实际总结,或是法律规定,或是已有体例,来源的差异同时也带来了各质控体系在终极目标层级上的不同。

认证认可要求依照《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中的内容作为其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标准来源,以实现鉴定结果的国际认可。

司法鉴定机构质量控制体系更侧重于对作为标准来源的基本法律法规的体系性吸纳,将《决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机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司法鉴定教育培训规定》《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文书规范》等法律法规内容作为核心质量控制标准的来源,与此同时也开放性地选取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依据的文件作为自身体系“选择构件’’的标准来源,以实现自身的平台功能,也寻求与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间的有效衔接,为鉴定机构管理升级提供途径。

二、在我国建立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认证认可制度的可靠性、权威性、科学性等优势自然毋庸置疑,现实经验和环境在给我们信心和鼓励的同时,其实也在不断提醒我们,实现全部司法鉴定机构及项目取得认证认可是一个过程,其间需要等待,更需要过渡。在这种起步运行中,需要司法鉴定机构通用性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的存在。

1 国外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借鉴

1970年代末,美国罪证化验所所长协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ASCLD/LAB)开始着手研究并建立美国法庭科学实验室认可制度,至2005年美国公立犯罪实验室通过认可的数量占82%,其中州一级的91%通过了认可,县一级的67%通过了认可,而FBI犯罪实验室在1998年通过认可。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NATA)自1992年对法庭科学实验室进行认可,至2009年,认可的专业部门或实验室共257个,可见它们的发展速度并不快。在欧洲,截至2004年,参加欧洲法庭科学实验室网络联盟(ENFSI)的52家鉴定机构中有17家通过了认可。长期以来,荷兰乃至欧盟国家均很少有关于司法鉴定机构管理的专门性法律规定以强制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参加认证认可,仅在个别鉴定项目上(如DNA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检测实验室认可。

可见在国外的司法鉴定领域,至今仍存在着大量未曾取得、也不曾计划进行认证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这些机构在鉴定质量控制上依然有自己的手段和方式,建立了有异于认证认可的质量控制体系。从世界范围内认证认可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来看,全领域、全范围、各层级的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全覆盖尚未能得以实现。

2 我国存在问题及构建必要性

我国司法鉴定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司法鉴定行业自身特点是我国在司法鉴定领域开展认证认可工作应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我国在《司法鉴定文书规范》中明确将鉴定书分为鉴定意见书和检验报告,这是对司法鉴定存在技术型鉴定和经验型鉴定的认可。此外,有些鉴定需要依靠团队配合和大型仪器设备辅助,而有些设备则以目测和一般性光学观察为主要的鉴定检验手段;有些鉴定需要多学科多门类综合完成,而有些鉴定则可以单人独立完成。面对此种状况,单纯的认证认可制度不能兼顾。上述司法鉴定行业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决定了司法鉴定既需要大型综合性实验室类检验鉴定机构,也允许单体小型鉴定机构的存在。这导致了在认证认可制度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认证认可较为普及的西方国家,认证认可也大多只局限于公立、大型、检案数量巨大的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对于尚处于司法鉴定行业发展完善初期的我国而言,单一的认证认可质量管理方式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同时,游离于标准化管理之外的“三大类”以外的鉴定项目或机构,更需要一个灵活机动且实用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为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既提供了行业的内在需求,也提供了管理的外部空间。

三、我国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现实环境

我国司法部所作的《2011年度全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情况统计分析》中有两组数据(见图1、图2)值得对比关注。

由图1和图2可知,2011年我国现有司法鉴定机构除上海、江苏、浙江之外,其余省份中每个机构平均年检案数量均不到1000件,同时考虑受“马太效应”影响而存在检案分布的不均衡性,各省年检案数量在500件以下的机构应该占总数的绝大部分。从2011年度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规模统计情况可以发现,全国范围内10人以下的相对小型司法鉴定机构占比超过60%。可见,我国当前的司法鉴定机构队伍中,鉴定人数和检案数量较少的中小型机构占了绝大多数,这些机构很难承受认证认可所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无论是从申报的积极性还是从取得认定后的执行动力来看,实质性参与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均存在较大的阻力。同时我国幅员辽阔,鉴定难度和需求参差不齐,中小型鉴定机构的存在及其相对分散的布局状态,有利于鉴定资源的利用和诉讼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节省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中小型鉴定机构的存在是司法鉴定适应现实的必然结果。而相对于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性质量控制体系更适合保证中小型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质量。

2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法律空间

认证认可工作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督促各鉴定机构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而该项工作的开展又是基于《决定》和《通知》。在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之外再建立一套质量控制体系,是否与法律相违背、是否存在法律依据,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的解读不难发现,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存在所需的法律空间。

《决定》第5条及《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鉴定机构需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鉴定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该内容一方面要求进行强制认证认可的范围仅是在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两个方面,并不包括检查机构类认证认可;另一方面又说明开展该强制认证认可的前提,是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笔者认为,认证认可并非全领域各层级所有司法鉴定机构和类别均需遵从上述规定,对于无需实验室辅助的鉴定类别或实验室辅助以外的鉴定环节,则不需要通过认证认可。如此理解,那些无需或无法开展强制认证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或类别建立另外的质量控制体系,就得到了法律的默许。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9)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d o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quality control

and carried out a detailed exposition focused on the five affecting quality elements :man, material,machine,method and environment,put forwar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us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quality control,methods and related measure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Construction stageProject quality Contro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机械、环境因素、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及管理制度等;由于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理论

2.1 建设工程质量概念及特性

建设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设工程质量有两个特性,一是共性,另一是个性。

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2.2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基本方法

根据质量形成过程来看,工程质量由人的工作质量和物的质量来决定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基本方法有: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及数理统计概率的运用。

(1)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施工中应把质量控制贯彻到工作中每个人、贯彻到每个工艺细节,对影响工程质量各因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凡对工程质量有影响人或物都应加以管理、监督、控制、检查。

(2)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就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比循环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此通过不断地循环,就能一步一步地达到较高的水平。

(3)数理统计概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数据来分析判断并进而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3、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从影响质量五大要素方面进行控制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的反映,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和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纵观施工过程和质量形成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3.1.1 人的控制

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施工阶段对人的因素控制,一定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还必须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进行审查,对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审查,防止无证上岗情况发生,做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心中有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控制手段。

3.1.2 材料的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材料事前控制就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建立完善材料控制制度,建立项目机构材料控制细则。必须对材料质量标准、性能、适用范围有充分的了解,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审查,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按有关规定检验和见证取样和送检或开箱检查,认真审查材料的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不合格材料杜绝在工程上使用。

3.1.3 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机械设备性能、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各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因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来使质量有所保证。

3.1.4 工艺方法的控制

工艺方法是建设工程实体建设中所采用的施工手段、工艺方法及工料机的组织和安排,通过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体现的。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从而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

3.1.5 环境的控制

环境指施工现场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环境因素控制与施工方案控制紧密相关,所以在审查时要注意施工方案中是否考虑了环境对质量的影响,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是否有相应预防措施。

3.2 过程控制、动态管理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要想控制好质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质量问题,就一定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就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逐项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

3.2.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编制符合工程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2.2 施工中质量控制

质量事中控制主要内容有:建立和完善工序控制体系;工序交接检查;工程变更的处理;行使质量监督权;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定期和不定期向总工和业主、总监办报告有关质量动态情况。

3.2.3 施工后质量控制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和竣工图;整理工程项目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

3.3全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是息息相关,因而必须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在竣工验收阶段质量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应当根据建设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的特点和重点,确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目标和任务,以便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

4、结论

在施工阶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使建设工程形成实体,将工程质量目标具体体现出来。从影响工程质量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进行质量过程管理,把施工质量的控制落实到施工各阶段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10)

 

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程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上,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成本控制可根据合同、施工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作为依据对成本进行控制。

1、实现成本控制要从以下几方面

A. 增加收入节省支出,增加工程项目收入是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节约支出的同时增加收入,能够提高施工项目的利润。定期核算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支出是否大于收入。

B. 全员控制的原则,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到公司及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与每一个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做好项目成本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论文参考网。

C. 全过程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是对建筑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活劳动及建筑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即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管理费的控制,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应该纳入成本控制。论文参考网。

D. 责任与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工程项目是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按内部各个岗位和作业层分解成本目标,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层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论文参考网。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2、成本控制控五大步骤:

A 比较: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随时检查施工成本是否超支;

B. 分析:在比较基础上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偏差产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采用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造成损失;

C. 预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估算整个项目施工成本;

D. 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施工成本出现偏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偏差结果,采取适当措施纠正

E. 检查:对工程及时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及纠编结果。

二、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首先是重视进度计划编制,必须重视进度计划必要的调整,进度控制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三方面。

A. 业主方进度控制:指整个项目准备计划,设计准备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施工进度 物质采购工作进度;

B.设计方进度:根据设计任务委托合同,对设计工作进度控制,设计要求与招标控制进度和物质采购进度相协调;

C. 施工方进度:根据施工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施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序工段的工程量确定工序间的连接关系和施工顺序以合理流水作业,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应在施工过程中检查,调整、修正施工进度计划逐项落实计划,建立责任制必须满足总工期要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明确单位工程施工期限,确定单位工程开工,竣工时间及相互衔接,形成施工方案,以便合理安排工序,确保工程施工有序性,工期合理性。

D. 进度控制方法:

a.组织措施:组织专门的工作部门,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

b.管理措施: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承发包模式;

c.经济措施:资金进度计划,资金供应等条件;

d.技术措施:实现进度目标有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选用。

三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指建成适用、安全、经济、环境适宜性的工程产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几个阶段。

A. 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是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条件,勘察和工程先在条件是勘察质量,是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B. 招投标是业主选择施工单位,采取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选择有资质、业绩和技术经验过硬的施工队伍,是建好施工项目的一大关键;

C. 施工安装阶段:施工必须采取“三检”制度,自检、专检、共检合格方能进入下道工序,做好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记录,进场材料有复验,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设计变更有手续,材料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工程施工决定设计意图能否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保证,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工程施工安装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D. 竣工验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检对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其标准是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完成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质量标准,满足生产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E. 影响因素:人,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案及方法,环境。

F. 施工环境质量控制三种基本方法:

1)、PDCA循环原理:

a. 计划(plan)制定实际目标的施工方案;

b. 实施(do)根据施工方案,开展工程项目作业;

c. 检查(check)计划实施过程多种检查;

d. 处置(action)检查出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正。

2)、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制原则

a. 事前控制要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

b. 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自我约束控制和他人监督控制

c. 事后控制质量结果评定和质量偏差的纠正

3)、三全控制原则

a. 全面质量控制指建设工程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

b. 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工程开工到工程竣工,服务全过程。

c.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从领导到基层,从团队到个人,从部门到岗位,全部人员参与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 F04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如何实现协调,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对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协调控制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当前工程管理不仅包含公共工程管理,也包含对软件开发管理、设备安装管理、庞大项目建设管理以及新设备运转管理等,项目质量和成本可以说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要想实现较高的质量,必须付出较大的成本;而付出的成本较低,则会导致偷工减料等不当行为的发生,为项目施工质量埋下隐患。为此,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控制与管理

“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该词的原意为“操舵术”,也就是指掌舵的方法和技术。“控制论”一词经常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中,用来表示管理人的一种艺术。现代意义的“控制论”出自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作为一门学科,控制论是由数学、通讯技术、数理逻辑、统计力学以及自动控制等学科相互交叉组成的、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当前,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控制论进行了定义。其中,维纳认为控制论是指“两个变量中,其中一个可以进行调节,另外一个不可控制,这个变量如何根据当前信息来以及可控变量调节来使得获得优化”[14],《控制论基础》作者列尔涅尔则认为控制是为了概述某个或者某些对象的功能和发展,通过获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对对象进行作用[15]。换句话说,控制就是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对客体进行的能动作用,使之符合主体的期望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础要素:施控主体、受控客体、控制目标、调节功能以及信息反馈等。

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协调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控制,使得质量符合预期要求。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确立质量方针、目标以及相应的职责,为后续质量管理提供标准,构建富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并采取具体的质量行为,如质量策划、质量保证等来实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任务则根据施工过程中项目的特点来制定的,包括对影响质量的各种技术活动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计划,即明确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各项标准;根据前面确定的质量标准,严格各种质量行为,使得行为导致的质量能够符合预期标准,并在实施的全程中对此进行持续的检验和评价;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计划或者施工组织设计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通过纠偏行为,使之能够得到纠正。从内容上来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其中,工程项目作业技术是直接产生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条件,但是,并不是只要具备了一定的作业技术就肯定能够产生合格的质量的,这还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与之结合,通过组织协调技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促进其提高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

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才支出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施工、设计变更、新增工程费用控制以及索赔处理等多种手段和形式,保证工程项目各项费用在计划投资范围之内。具体包含编制成本计划、明确并细化各种项目支出、分析实际成本费用跟计划费用的偏差、分析各种降低成本措施及其可行性、落实成本控制行为等五个内容。根据这些任务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前面两者归结为静态控制方式,即通过计划、分析等手段,使得成本控制能够得到落实;而后面的几种方法则是通过动态控制手段来实现的,即需要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动态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控制,使得成本支出能够符合预期计划,这种是种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变化。静态的控制和动态的控制方法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以静态控制标准和分析为基础,才能为动态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提供标准,才能保证最终的成本控制得以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1)从工程项目的确定,到施工准备,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交付直至保修期结束,整个过程都要实行成本控制。即,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性。(2)成本的控制不能只考虑单纯的企业利益,除此之外还要综合统筹协调国家利益和第三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在工程中不能一味的强调企业利益,降低工程质量来换取成本的降低,要全方位的考虑个体与集体、眼前与长远利益。即,成本控制的全方位性。

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体,当质量提升以后,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而低成本的工程,则很可能会导致质量问题,为此,要使得两者实现协调,必须对这一对关系进行优化分析。

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所制造的工程项目质量的高低同质量成本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工程项目质量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施工企业由此导致的内外部成本就会比较高,因为他们要承担相应的质量问题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信誉问题和惩罚赔偿等。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为了实现预期的项目质量,必须要通过改善原材料质量,培训员工,使之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水平,以及通过各种控制手段来保证项目的质量水平[25]。所有这些努力都将会使得质量总体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如果施工单位以特别高的质量标准来组织生产的话,就会生产出高质量的项目产品,使不合格率接近于零,虽然这使得后续改进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由于预防成本相当的高,整体结果是总质量成本比较大。质量水平和质量成本的关系中,生产总成本是由质量总成本和内外部损失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预防鉴定成本构成。质量总成本、内外部损失成本、预防与鉴定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而基本生产成本则是一条直线,不受质量水平影响。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当质量实现一定水平以后,总质量成本将会直接上升,反过来也一样。点P是比较合理的水平,在这个水平状况下,整体质量成本达到最低的程度,该点就是工程项目施工最理想的质量水平,改点对应的质量总成本就是企业最理想的质量成本。

三、小结

由此可见,用工程项目的不合格率作为衡量施工项目的质量好坏的一个考核指标,未必是最经济的做法,而用最适宜的质量成本基础下生产的质量水平则可以帮助施工单位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