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4 15:15:19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1)

在2012级田径选项班中随机抽出2个班,实验班人数为29人,对照班人数为34人。开学第一次课测试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100米,2000米〈女生〉、3000米〈男生〉、跳远、投掷实心球)的原始成绩,并针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1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身体素质情况

男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见表1。

据表1所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比较,在100米短跑项目中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差0.03秒;而3000米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0.04秒;跳远项目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差0.02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差0.1米。

女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见表2。

据表2所示,实验班女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在100米短跑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女生平均成绩差0.03秒;而2000米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0.05秒;跳远项目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差0.02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差0.9米。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在实施教学前的差异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

1.2实施教学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田径课程时的学习态度,见表3。

据表3显示,在实施教学前,主动参与学习和勉强参与学习田径课程的学生对照班都分别高出实验班1.4、1.81;而被动学习或根本不愿学习田径课程的学生比例实验班分别要高出对照班2.61和0.1。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学习态度基本一致。

1.3实施教学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行为统计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施教学前学习行为,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学习行为习惯几乎一致,仅有个别爱好田径的学生,周练习次数在4次且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而大部分学生几乎都仅有1~2次课堂上练习。因此,说明两个班学生在学习田径课程上的行为和习惯都很差。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在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

2实施一期(12周)教学后,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情况

在得出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为期12周教学。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而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班在授课时,教师首先讲授运动处方的教学原则、方法和作用,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原始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比较,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体素质较差,行动上该采取哪些措施(方法和内容)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呢?教师鉴于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喜爱的练习内容和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教师对学生运动处方进行认真检查和修改。每周一次课90分钟,在前45分钟教师教授技术,学生学习改进技术。后4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制定运动处方进行练习。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在教学进行到6周时,再一次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达到目标的学生,提高目标,重新制定运动处方。若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对运动处方进行检查和修订,对执行不到位的学生进行帮扶。在期末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分别对每次身体素质测试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横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后(纵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1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情况

2.1.1实施教学后两个班身体素质增长幅度

实验班男生和对照班男生实施教学前后(横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见表5。

据表5显示,男生1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0.35秒,30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24秒,跳远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30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成绩了0.49米,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实验班女生和对照班女生实施教学前后(纵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见表6。

据表6所示,女生1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54秒,20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24秒,跳远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30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51米。

综上所述,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2.2实施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比较分析

2.2.1实施教学后两个班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情况

实验班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前后(纵向比较)学习态度转变,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转变,主动参与学习比原来提高了51.7%,勉强参与学习提高3.4%,而被动参与学习仅有7%,而不愿参与学习的没有了,说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照班学生实施传统教学前后(纵向比较)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情况,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能主动积极参与练习人数比原来提高了12.24%;但仍然有18%的学生仍然不愿参与学习。这说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2.2.2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学习态度转变情况,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变化。实验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62%,而高出对照班学生38%的人数。而不愿意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验班没有,而对照班还有6%,这足以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学习愿望的,能很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2.3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实施教学后的学习行为

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学习行为,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每周参加4次学习的人数高出对照班27.18%,参加2次学习人数高出15.41%,而没有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验班没有了,而对照班还有5.88%,这充分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能力的目的。

3结论

3.1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素质情况,选择自己喜爱的且和自己的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练习内容,选择练习时间和组数,达到的目标。因此,学生真正摆脱教师束缚,获得了真正自由,自由设计与练习的内容、时间和达到的目标,这样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又迎合学生职业所需,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态度、责任,从而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了学生不愿意选学田径课程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田径课程的作用和带来的乐趣。

3.2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能自己选择练习内容和目标,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改善田径课程中“吃不饱、消化不良”的教学现象,特别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平时练习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克服望而生畏(够不着)的感受。同时也满足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完成更高的目标(而不是望而却步)。因此,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3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初步“诊断”,结合教师“诊断”,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职业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并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实施运动处方,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规划设计的能力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设计运动处方?懂得上下肢内容搭配,量和强度的关系。改变了学生学习10多年体育后,不知道自己为啥学习?学习后有何作用?想锻炼身体不知怎样练习?更不清楚如何科学设计练习内容、测试脉搏、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等。通过运动处方教学,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职业所需身体素质关系,从而有意识的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3.4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有很大转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学生也没有了,而对照班仍然有6%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从学习行为上看,每周参加四次、三次锻炼的人数实验班分别高出对照班27.18%、15.41%,而对照班仍然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练。因此,可以看出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能很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5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程序是“人―运动―人”,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差异,不同的个体而他的目标不一样,尊重个体差异,因个体不同实施不同教学,确定不同的目标,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达到不同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3.6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2)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日益趋向生活化、社会化和科学化。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实施了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健康纲领,我国也于90年代初全面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仅符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而且必将有利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强国富民。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要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是促进全面健身科学化的保障。运动处方的研究、推广及应用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对高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1.运动处方的产生和发展

运动处方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等发表了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在体育过程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随后,德国的肖立赫及英国里兹大学的R.E.摩根和G.T亚当逊等创造了一种巡回锻炼法,这是最初的运动处方模式。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已将冠心病等疾病的运动疗法发展成为运动处方的形式,运动处方越来越受到重视。德国霍尔曼研究所自1954年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制定出健身运动处方,并明确指出,在几年之内,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为人脑制定运动处方”将是体育运动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60年代中期,劳伦斯和他的同事们应美国太空署的要求,根据体质变化不断调整运动量,为宇航员制定运动处方。日本以株斯道夫为首的运动生理学家1965年倡议研制运动处方,70年代出版的《运动处方》、《日本健康运动处方》及之后的伊藤郎等人出版的《从生理学基础到运动训练、运动处方》、《从运动生化到运动处方》等书,对日本运动处方的研究推广和健身运动均起到了积极作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使其在国际上得到确认。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发展趋势在广度上,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对运动处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高校应用运动处方的依据

2.1大学生体育锻炼面临问题的分析

2.1.1目的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时,若活动比较有趣热闹,参加的人数就多,但往往是盲目参与,忽视自身当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2.1.2选择性不强。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为了发展某项身体素质或学习某项运动技术,面临着选择适合的锻炼手段和方法问题。由于大学生缺乏对锻炼手段、方法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解,会产生盲目选择的倾向。这些被选择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并不一定适合练习者。

2.1.3科学性不强。

无论从事什么运动,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都是取得运动效果的关键。而大学生可能对体育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了解不全面,较难合理地安排好练习的量与强度,以及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

2.1.4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大学生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就会不知所措或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从而损害身体健康。

2.2运动处方的发展为高校应用运动处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运动处方的研究已具有较完整、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健身运动处方已成为各国实施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应用运动处方提高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素质。目前运动处方可分为四大类:(1)预防性健身运动处方:不同年龄人群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处方;(2)竞技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3)康复体育运动处方:用于病人和残疾者以治疗疾病、康复肌体为目的的处方;(4)健美运动处方:以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运动处方。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健身处方的任务已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的健康。身心全面,包括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发展,通过锻炼解除心理压力,提高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等,成为健身处方的新内涵,也成为大学生运动所期望的目标。同时,高校体育运动处方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体育中应用运动处方大有可为。

2.3与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相得益彰

我国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结合运动处方进行教学,有利于快速寻找出一条增强学生体质的捷径。在我国现行体育教学中,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大纲与不讲实效的素质练习并存。如何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别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地搭配成运动处方显得十分重要。《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确定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地开展健身活动。而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而且要把所学得的知识技术,合理地运用于体育实践之中。具体地说,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监控、自我保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合理运用运动处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4高校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要全面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就必须加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运动处方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要使大学生掌握其生理、心理特点,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并且持之以恒的锻炼,从而促进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5为教师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运动处方在高校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对自己体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 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健身意识,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更能够促进教师针对大学生的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使体育课程既生动活泼,起到明显的健身功效。

3.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应用

3.1运动处方的内容

大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为了情感宣泄,有时是为了健身,有时是为了从紧张和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有时是为了病后康复或生长发育,有时是为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在应用运动处方时,要根据参加健身锻炼的个体状态不同,制定出适合个人状况的运动处方,主要内容应包括:

3.1.1运动项目即进行的运动,应针对体质测定情况而确定。

若要增加心肺耐力或减脂,则应从事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若要改善力量,则要进行哑铃、器械、俯卧撑、杠铃等力量运动。若要寻求生理上的放松,则可选择运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劳的一些运动项目,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3.1.2运动强度即运动的激烈程度。

要想达到运动效果,就必须遵守运动强度设定指标,在实际运用中为了简单易行,一般以心跳率为强度指标。研究证明,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强度,要讲究实效,切实可行。"心率130 "是西方国家为提高民众体育提出来的口号,也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130次。从实际运用的情况看"心率130" 也是一种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强度。

3.1.3运动频率即每周的运动天数。

一般每周至少三次才能产生运动效果,又由于运动效果的作用和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太长会引起消退抑制,一般锻炼间隔不宜超过三天。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要培养大学生坚持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

3.1.4运动持续时间即连续运动时间的长短。

一般而言,运动强度低则持续时间较长,反之,强度大,则持续时间较短。有研究表明,当强度在50%―80% 最大摄氧量时,持续时间在15―45min之间,对心肺功能和耐力才有增进效果。

3.1.5监控即在运动中要设立运动观察指标。

如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向体育老师反映并暂时停止运动,其目的是使锻炼者在运动中自我观察、自我监测、自我调整(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等)以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运动量,从而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3.2高校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3.2.1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项目要因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部分,而定量化又是运动强度的核心。运动次数与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因素。以上诸要素的合理搭配正是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的一个发展方向。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要求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发展完善、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运动爱好,参加锻炼情况等。对其健康状况做出判断,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应予以特殊对待,不宜参加运动处方循环。

第二步,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与体能做出测定。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的能力的检测和评价。通常采用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机能指标。通过测定,找出科学锻炼处方的负荷指标。体能测定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鉴定。也可将所得结果与较大样本进行对比,确定该项素质优劣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运动处方。对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数据要保留,以备后用。

第三步,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根据以上调查测定的结果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包括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锻炼方案,贯彻实施是根据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锻炼次数要严格控制,使运动处方规范化。

第四步,对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再次测试分析。一个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监督和再次测试分析,以检验运动处方是否有效。可以将再次测试的数据与实施处方前的数据或该地区的、全国的相应数据作比较分析,以便找出差距。

第五步,运动处方的优化与综合。运动处方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要根据自身机体功能状况,调整运动处方。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使之日臻完善。最后,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还要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加以使用。

3.2.2现以张××(男20岁)同学为例,说明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步,张××到校医务室进行体检,结果正常,无任何疾病。

第二步,张××身体素质测验结果:100米跑13.76s,立定跳远2.30米,引体向上7次,1000米跑4min50s 。从成绩可以看出张××速度和力量中等,但一般耐力差。

第三步,根据张××的体能,确定本学期以发展一般耐力为主,预期1000米跑成绩达到4min 。

第四步,每周锻炼4次,即一、三、五、六,锻炼时间为45 min,锻炼均在下午课后进行。

第五步,锻炼内容。(1)准备活动10min 。热身操、热身慢跑800~1000m,腿部柔韧性练习;(2)基本部分30min。加速跑100~120m3次;6~8min中等速度跑,心率控制在130~150次/min;草地上柔韧活动(坐跪压,分腿压)5min;走跑交替10min。跑时应该注意控制速度和呼吸;(3)整理活动5min。做放松操或在肋木处做拉伸。

第六步,注意事项:(1)运动处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体育锻炼后,要根据自身机体功能状况,调整运动处方;(2)天气恶劣或身体患疾病应暂停进行体育锻炼;(3)当天有体育课时运动负荷可以小一些,期末考试期间运动负荷可以小一些。

4.结语

运动处方的发展为高校体育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应大力提倡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运动处方,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4.

[3]张中垓.余利萍等.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四川体育科学,1999,5:41-44.

[4]俞允乐.运用运动处方,增强学生体质[L].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专辑):60-65.

[5]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3)

运动处方就是根据每一个不同学生个体,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采取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体验成功的乐趣。能有效改善该课程“齐步走”“一刀切”“吃不饱”“消化不良”等不良的教学现象,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缓解田径课程即将边缘化的境地。但田径是“运动之母”,它能培养当代高职生没有的素质: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因此,在高职田径课程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1实施教学前两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2012级田径选项班中随机抽出2个班,实验班人数为29人,对照班人数为34人。开学第一次课测试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100米,2000米〈女生〉、3000米〈男生〉、跳远、投掷实心球)的原始成绩,并针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1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身体素质情况

男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见表1。

据表1所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比较,在100米短跑项目中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差0.03秒;而3000米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0.04秒;跳远项目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差0.02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差0.1米。

女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见表2。

据表2所示,实验班女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在100米短跑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女生平均成绩差0.03秒;而2000米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0.05秒;跳远项目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差0.02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差0.9米。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在实施教学前的差异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

1.2实施教学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田径课程时的学习态度,见表3。

据表3显示,在实施教学前,主动参与学习和勉强参与学习田径课程的学生对照班都分别高出实验班1.4、1.81;而被动学习或根本不愿学习田径课程的学生比例实验班分别要高出对照班2.61和0.1。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学习态度基本一致。

1.3实施教学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行为统计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施教学前学习行为,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学习行为习惯几乎一致,仅有个别爱好田径的学生,周练习次数在4次且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而大部分学生几乎都仅有1~2次课堂上练习。因此,说明两个班学生在学习田径课程上的行为和习惯都很差。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在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

2实施一期(12周)教学后,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情况

在得出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为期12周教学。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而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班在授课时,教师首先讲授运动处方的教学原则、方法和作用,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原始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比较,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体素质较差,行动上该采取哪些措施(方法和内容)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呢?教师鉴于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喜爱的练习内容和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教师对学生运动处方进行认真检查和修改。每周一次课90分钟,在前45分钟教师教授技术,学生学习改进技术。后4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制定运动处方进行练习。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在教学进行到6周时,再一次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达到目标的学生,提高目标,重新制定运动处方。若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对运动处方进行检查和修订,对执行不到位的学生进行帮扶。在期末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分别对每次身体素质测试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横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后(纵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1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情况

2.1.1实施教学后两个班身体素质增长幅度

实验班男生和对照班男生实施教学前后(横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见表5。

据表5显示,男生1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0.35秒,30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24秒,跳远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30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成绩了0.49米,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实验班女生和对照班女生实施教学前后(纵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见表6。

据表6所示,女生1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54秒,20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24秒,跳远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30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51米。

综上所述,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2.2实施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比较分析

2.2.1实施教学后两个班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情况

实验班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前后(纵向比较)学习态度转变,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转变,主动参与学习比原来提高了51.7%,勉强参与学习提高3.4%,而被动参与学习仅有7%,而不愿参与学习的没有了,说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照班学生实施传统教学前后(纵向比较)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情况,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能主动积极参与练习人数比原来提高了12.24%;但仍然有18%的学生仍然不愿参与学习。这说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2.2.2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学习态度转变情况,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变化。实验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62%,而高出对照班学生38%的人数。而不愿意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验班没有,而对照班还有6%,这足以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学习愿望的,能很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2.3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实施教学后的学习行为

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学习行为,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每周参加4次学习的人数高出对照班27.18%,参加2次学习人数高出15.41%,而没有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验班没有了,而对照班还有5.88%,这充分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能力的目的。

3结论

3.1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素质情况,选择自己喜爱的且和自己的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练习内容,选择练习时间和组数,达到的目标。因此,学生真正摆脱教师束缚,获得了真正自由,自由设计与练习的内容、时间和达到的目标,这样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又迎合学生职业所需,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态度、责任,从而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了学生不愿意选学田径课程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田径课程的作用和带来的乐趣。

3.2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能自己选择练习内容和目标,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改善田径课程中“吃不饱、消化不良”的教学现象,特别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平时练习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克服望而生畏(够不着)的感受。同时也满足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完成更高的目标(而不是望而却步)。因此,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3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初步“诊断”,结合教师“诊断”,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职业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并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实施运动处方,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规划设计的能力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设计运动处方?懂得上下肢内容搭配,量和强度的关系。改变了学生学习10多年体育后,不知道自己为啥学习?学习后有何作用?想锻炼身体不知怎样练习?更不清楚如何科学设计练习内容、测试脉搏、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等。通过运动处方教学,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职业所需身体素质关系,从而有意识的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3.4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有很大转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学生也没有了,而对照班仍然有6%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从学习行为上看,每周参加四次、三次锻炼的人数实验班分别高出对照班27.18%、15.41%,而对照班仍然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练。因此,可以看出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能很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5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程序是“人―运动―人”,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差异,不同的个体而他的目标不一样,尊重个体差异,因个体不同实施不同教学,确定不同的目标,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达到不同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3.6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通过为期12周田径教学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增长幅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出对照班0.24~0.71,这足以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建议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它不仅可以在高职院校田径课程中实施,亦可以在其他体育项目或其他学科(如英语、数学等)实施,它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慧.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3,14(03):66-67.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育提高素质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适应社会的整体的发展,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完善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除了具有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为学生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心地去锻炼身体。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如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课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来活跃课堂气氛。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作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动作失调。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提出的是对完善体育教学管理,适应教学要求的一些简单的措施:

第一,教学课堂要规范。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第二,从学生个人行为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第三,有效快速处理学生不良行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第四,正确运用奖惩。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你终于成功了、你真棒、你前途不错,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第五,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大事。因此,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第六,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就等于多了一种与他人交往的手段,这将极大地提升人格魅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也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延伸。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何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整合的必要性,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四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第一,完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知识点拨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第二,完善体育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习效率。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你必须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

第三,增强意志品质、培养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总是与克服各种困难相联系的,不能克服困难,便不能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术。同时体育运动中又充满了竞争,每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都想在竞争中获胜,于是竞争意识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了培养。为以后走向激烈竞争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体育教学蕴含着强大的德育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承载多种文化元素的综合文化,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完成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应该更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对体育文化的学习,提高体育课程的综合价值。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觉积极的从事体育的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德、智、美诸育及文化修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需要进行积极的配合并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首先,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不能把专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搬到普通学校体育学科中来。但在部分地区、少数学校,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也是存在的。如果对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教育用少数尖子才能达到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必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弄得大多数学生见了体育就望而生畏。这种偏离素质教育轨道的作法必须得到纠正。

其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是当前体育应试教育现象又一特征。在一些学校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被《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内容所左右。年年都要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反复测验;练了测,测了练,繁锁的操作,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关注的是考分,身心受到的是摧残,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爱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烦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制裁,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生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再次,学校体育教学历了三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单纯的追求技术教学,强调的是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注重的是传授;另一个时期是追求体质教学,强调的是课堂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注重实践;第三个时期应是改革教学时期,这一阶段已持续很长时间,改来改去基本是方法手段的变化,这种从一个片面转向另一个片面的作法制约了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所以体育教学改革亟待需要的是升华阶段。素质教育的出台,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这里包含着方向性的东西,也内含着具体操作的内容。把学校体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是时代的需要,培养人才的需要。

总而言之,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学校完善的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如何改革旧的组织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能力,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应是学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实施。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动处方实施下的当代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运动处方的文献资料,总结制定方法、依据、效果等。

1.2.2观察法

观察大学健身协会的成员的训练情况以及体质健康的变化。

2大学生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

2.1适当的运动处方与体育教学结合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神经系统的发展,充分表现在兴奋与抑制过程极大的均衡性。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已达到成人水平,易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体育教学内容稍有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体育的理解,逐步由单纯追求兴趣向追求锻炼的实效性和体育的社会价值转化。因此,适当地对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的强化意识教育,教会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科学地制定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使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锻炼,克服运动的随意性,使学校体育逐步实现科学化,真正改善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这正是现代高校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的依据之一。

2.2运动处方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正是现代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和学会自主锻炼,提高自我身体锻炼中的自测、自练、自调、自控和自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化终身体育的自我意识。

3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3.1运动处方的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

根据相关运动处方教学实践的调查可以发现运动处方教学增强体质促,在对学生自身运动基本技能和提高自主锻炼能力调节身心与减缓焦虑丰富大学生满足个性化锻炼需求、保持体形拓宽体育知识面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都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和认可。实施运动处方的学生,他的运动能力和成绩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体质和生理机能也得到有效增强,当学生广泛参与到基于运动处方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能有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进而缓解学生因学习、生活中赛带来的一些焦虑的情绪。

3.2运动处方的制订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已成为热门话题

体育运动能够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治疗心理疾病。多项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要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中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率4大要素的影响。在我国,近年来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报道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体育运动特别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改变不良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运动处方的制定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未达到生理有效变化时,心理已发生有效的变化。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加强对心理因素的关注,进行运动处方的设计及实践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考虑,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运动处方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提高青少年各类身体素质运动处方研究、各身体素质敏感期运动处方研究、防治肥胖的运动处方研究、家庭运动处方、趣味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同时也在运动处方概念的科学定义、实施原则的研究、运动处方实施方法及运动能力与智力运动处方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运动处方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一种最科学、最安全、最有效的锻炼方法,其诞生标志着体育事业发展到一新的高度。运动处方不仅以其特殊性普及大众,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还为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同时,大学生是高校推广应用运动处方的主体,大学生对运动处方的认可和接受对高校实施运动处方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更有必要在高校进一步推广应用运动处方。

参考文献

[1] 韩玉军,实施运动处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5,1,36-37.

[2] 贾克俭,运动处方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培训,2015,11,277.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6)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三年制初中的各年级每年都有6~8学时的身体素质练习课,这就说明身体素质练习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体能力。这部分动作结构较简单,与生活、生产劳动较接近。因为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受技术体系的限制,每个练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可用较少时间获得较大效果,因此大纲中要求每个年级都有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在选择搭配练习时,应考虑每个练习提高身体素质的重点。但是,由于人的有机体是统一的整体,每种练习不可能绝对地只限于发展某一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求,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组合或配伍,将运动项目和提高身体素质练习相互配合,制订切合实际的锻炼“处方”。

二 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中实施的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体育锻炼

教师选择好了身体素质练习后,要在体育课中实施,这一环节是最重要、最困难的。首先要使学生思想发生转变,要让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教师可利用理论课讲述体育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用具体实例使学生感到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便会产生“练一练”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体育课中的素质练习课就会好上得多。

2.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来源于多种方面,如课程的类型、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

3.优化教学内容与手段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备好课。多安排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得到锻炼,而且还不能让他有“太累,下次课不练了”的想法。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的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课已始,趣己生,课已尽,趣犹存”。再有,教师还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在学生做练习时,用适当鼓励的话,使其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以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性质的内容,将身体素质练习结合进去,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了乐趣,并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个人的表演,学生注意力会很快转移。而且学生多,水平、层次各不相同,教师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反而使学生不愿做,甚至偷懒。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做一些简单示范,让体育委员来做,以便激发学生勇于争先的意识;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内容交给体育骨干,带领部分学生去做,以便在学生间产生相互竞争的意识,谁都想做得更好,在学生中展示自己,树立自己形象,适当地下放一些权力给体育骨干,他会做得比教师更好,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威信有时比教师高,因此,应充分信任他。

5.组织中考体育的模拟

在身体素质练习课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应组织中考体育的模拟,来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成绩有无提高是他们最关注的,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检测,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水平,为以后的锻炼确定目标。

6.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仅靠一周两节体育课的练习还远远不够。课余时间,学生自觉锻炼,才能有所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了,有了一种成功体验,他就会在体育课中主动锻炼,因为他看到结果了。首先教师要合理开具“运动处方”,据了解,学生想练可不知怎么练。教师要给予正确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一般一周开一次“运动处方”。其次,充分利用课间操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课间操后,集体做一些下肢的小力量练习。课外活动时,教师统一安排,师生同练共娱,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同时建议除体育教师外,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能与学生一起锻炼,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锻炼效果。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7)

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其体育生涯的长短与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满足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强化与训练,在网球运动中亦是如此。优质的身体素质对与运动员自身的发展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1网球运动中身体素质的概述

1.1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地尤为明显。它是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度以及柔韧度等衡量指标在内的人体机能的基本能力的总和。通常来说,个人的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遗产因素有关,即一个家庭中如果上一辈的身体素质好,那么下一辈的身体素质也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是,后天的营养摄入和运动习惯也对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点在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中更为突出。

1.2良好的身体素质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与基础。对于网球来说,它是一种需要较高专业技能与良好身體素质的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因此身体素质对于网球运动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网球比赛的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长,这些都要求网球运动员拥有优良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度与柔韧度缺一不可。据相关资料记载,网球比赛中百分之七十的失误是因为运动员的脚步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所造成的。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比赛让运动员处于疲累的状态,久而久之,运动员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速度,抑或说是身体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

力量的悬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在网球运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来进行运动或比赛,力量是网球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忽视。而柔韧度是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另一重要要求。如果一个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缺乏柔韧性,那么就很有可能在运动中对肌肉造成损伤。良好的柔韧度可以促进运动员身体上各个关节之间的配合,增强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最后,耐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运动员的耐力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在比赛中,当双方处于同样疲累的状态时,他就能运用自身的耐力优势,结合本身过硬的技术水平,来提高获胜的概率。

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三大要点

2.1加强运动员速度的训练

网球运动员的速度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有时甚至是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训练,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不带球徒手快速地挥击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运动员手上地速度;在运动场地内快速往返跑动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脚步的速度训练。此外,还有诸多训练方式,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加强其身体素质的训练。

2.2加强柔性度的训练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柔韧度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当人处于青少年时期时,其身体的柔韧度的可塑性最强。以此,要想为运动员将来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必须抓住柔韧度训练的关键时期,即青少年时期。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的柔韧度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的柔韧度训练,包括腿部、背部、上肢等处。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下,让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拉伸,促进机体柔韧度的改善。具体的训练方法,即是可以采用静力拉伸的方法来加强运动员机体中的背部、上肢以及颈部和下肢体的柔韧性。如在将身体其它部位的肌肉与韧带拉伸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头颈部科学、适度地扭转来带动颈部肌肉的拉伸,增加其柔韧度。此外,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柔韧度的训练需要坚持,即定期进行柔韧度的拉伸;在比赛之前,也可以通过热身运动来加强身体的柔韧性程度,以此来激发运动员尽快进入最好的状态。

2.3加强耐力度的训练

耐力度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网球比赛中,比赛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可能会达到3小时左右。这时,网球运动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耐力度上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坚持正常比赛,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青少年时期是锻炼一个人耐力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对于作为网球运动员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根据相关的研究标明,间歇式的耐力训练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如通过跑步来进行间歇式的耐力训练时,需要将强度调整至80%左右来进行耐力度的训练,具体即是在进行两分钟左右的耐力跑之后休息2到3分钟,然后继续跑,这样的过程要循环5到10次,如此才能达到提升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耐力度的训练目的。

3结语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其将来的体育生涯影响重大。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不可忽视。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自身来说,其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机体的速度、耐力度以及柔韧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青少年运动员才能在自己的体育事业中走得更远,才能赢得更大的舞台与发展空间。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科学地理清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重难点,对我国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途径初探[J].科技展望,2016,26(18).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8)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2-01-01

网球的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刚刚开展,但是却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而且在社会中,这些运动也非常流行,是人们比较喜爱的运动,尤其是青少年,还在业余生活中报网球班,积极练习网球运动,积累打网球的技术。通过观察网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这项运动一定会越来越普及,而且网球运动的好处很多,对青少年来说,很多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不但身心疲惫,而且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而网球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其课业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下文分析了网球运动对青少年的益处,希望可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帮助。

一、网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益处

青少年的日常活动范围主要是学校,学校不但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还要增加其身体素质,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需要提高其运动的速度、敏捷度以及耐力等等。下面笔者分析了网球运动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几个方面关系,分析了练习网球的益处。

1、网球运动可以提高青少年运动的速度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的能力等内容。速度是人在运动时动作的快慢程度,这也体现了人反应的灵敏程度,以及人移动的快慢。网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人的反应与移动速度。网球运动有很多特点,比如在打球的过程中,球传送的速度很快,而且变化也很快,青少年在接球打球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提升速度、变化动作,这样才能连续打球。在联系的过程中,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运动的速度,并且加强了身体素质。这种运动非常适合青少年,因为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于发育时期,而且反应比较灵敏,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求胜心很强,其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直到练习出成效为止。网球运动的技巧在于移动,需要练习者不停的变化位置,而且用小碎步的移动方式去接球,这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动作协调能力,使其在运动中找到平衡。

2、网球运动可以提高力量素质

网球的另一个特点是球与拍都比较重,这就要求击球有力,只有强有力的击球才能保证球的速度。 有力的击球就需要练习者力量素质做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在网球运动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网球运动中的特点是对于力量耐力的要求较高,因为击球是连续的,有时是十几拍甚至几十拍不断的高速击球,没有力量耐力是难以支持的。 经常从事网球运动,在力量素质方面主要是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青少年的力量普遍来讲是不如成年人的, 但是经常参加网球运动青少年的力量素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网球运动可以增加青少年的柔韧性

网球活动可以使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增强。 肌肉温度升高时新陈代谢增强,肌肉的粘滞性减少,从而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使柔韧性得以提高。 温度是影响柔韧性的主要原因,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肌肉温度,从而增加柔韧性。 当外界温度高时,应排除汗液降低温度,以免肌肉过早的出现疲劳而降低关节的柔韧性。 在外界环境一定的情况下,青少年在长时间进行网球运动时,体内温度升高了,身体的柔韧性就会得到提高。 网球活动可以提高青少年腕、肩、腰、踝等部位的柔韧性。

二、网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益处

1、经常参加网球活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有研究报道30分钟的网球活动可使紧张、困惑、疲劳、抑郁、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在网球运动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网球活动,对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过程的控制感。青少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可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而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

2、网球活动可以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心态

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者比非体育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体质好的人比体质差的人更倾向于具有更积极的心态。网球活动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具有社会交往的特点。在网球练习的过程中会交接各种人士,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对于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球又是一种游戏,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完全属于快乐体育。同时网球服饰在网球运动中也起着促进乐趣的功能。青少年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喜欢穿着舒适、时尚、运动的网球服饰在宽敞的网球场上尽显潇洒。

3、 网球运动可以丰富余暇生活,促进休息

在现代生活方式中,余暇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把网球活动作为余暇生活活动内容的人们越来越多。因为在余暇时间里进行网球活动, 可以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性的休息。使青少年更有精力的再投入学习,再就是可以增强体质,精力旺盛,从而使身体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增强人的适应性,就应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掌握像网球活动这样的锻炼方法。在网球运动中,人们所掌握的多种运动技能和快速活动的方式,有利于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准确、协调、敏捷、较少的出现多余动作,提高工作效率,它号召青少年到户外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练习网球的最佳人群,而且其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练习网球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身体素质,使其动作更加协调,而且可以提升其运动的速度以及平衡能力,网球的技巧在于身体移动以及击球的力量,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身体的柔韧性,通过正确的动作指导,可以避免肌肉拉伤。青少年的求胜心很强,通过不断的练习也可以锻炼其耐心与意志。网球运动可以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而且也可以增加其信心,协调身心发展,使其性格更加积极向上,是一项具有很多益处的运动。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9)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85-0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最终落在学校和教师身上,落实到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从两个方面去做:从教师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承前启后的知识传授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好坏,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变旧的教育思想方法。这就更需要教师从思想、业务、心理上提高自身素质。

一 在思想上,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的言行不仅反应自身师德修养,而且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处处为别人,特别是为学生做出榜样,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品德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并且一定要做好,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不高,不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不到引领作用,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使学生从心理上疏远教师,并在行为上排斥教师,教师的说教在学生心目中贬值。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根本不听,就连应试教育的目标也达不到,更何况去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二 在业务上,教师应不断拓宽知识面

在一个学校里,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的要求更高。

当今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现代信息瞬息万变,新知识、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不断出现,学习新观点、新方法成为教师的必修课。新的学习任务正严峻地摆在教师面前,面对现实,必须加强学习,否则,不仅是时代的落伍者,而且会成为学生排斥的对象。同时,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要求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既应当具有多方面技能,又要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要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法,应用教育学规律,掌握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

三 在心理上,教师要有爱生如子的心理素质

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重要心理素质。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10)

中图分类号:G8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211-02

1引言

在不同年龄阶段,各种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少年阶段是发展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这批少年男排运动员正处于这个敏感期,此阶段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我国排球运动水平的发展。通过对参加全国少年男排集训的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成绩进行量化分析,以了解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的体能状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加2007年1月全国少年男排集训的北京、天津、河南、辽宁、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11支我国优秀少年男排运动员136名。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数理统计。

采用数理统计与对比分析对参加2007年全国少年男排集训的136名运动员5项身体素质成绩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年龄、身高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81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各部分器官和肌肉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正处于多项身体素质增长的敏感期,所以在训练中应抓住这段发育敏感期的黄金时间,结合他们生理特点,采用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迅速提高,为进一步向高水平阶级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排球运动员身体大型化和身高化的流行趋势,排球运动员的身高已经成为影响排球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少年男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189.5cm,最高为202cm,在身高方面已突显出其优势。

3.2五项专项身体素质状况分析

根据2007年全国少年男排集训的统一要求,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为30m跑、实心球掷远、V字型移动、立定跳远、助跑摸高等5项。

(1)30米跑成绩分析。

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30m跑的平均成绩为4.62s±0.32。结果说明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速度素质还有待提高,平时应重视速度方面的练习。排球运动员应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各种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平衡感、节奏感、勇敢顽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对少年男排运动员来说,队员的骨骼和肌肉组织以及各种内脏器官正在逐步的生长发育,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的机能也在逐步完善,在这个重要时期,必需抓紧时间,通过全面身体训练使少年运动员的机体得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这不仅为少年时期的速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将来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心球掷远。

实心球掷远是检验上肢力量与爆发力的主要指标。少年男排运动员实心球掷平均成绩为12.65m。随着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竞争日益激烈,排球运动员扣球、拦网的技术中的空中击球动作,更需要整个上半体的爆发力,特别是前臂和手腕的爆发力,为了更好的测定运动员的爆发力,此项目是较为理想的手段。

(3)V字型移动。

V字型移动是衡量排球运动员移动素质的主要指标,少年男排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24.12s其中最快的为22.76s与青年男排运动员的平均成绩25.55s相比,还存在着差异,少年男排运动员在灵敏素质和下肢力量的能力还有潜力。少年期是提高敏捷性的关键期,其中移动项目属于敏捷性领域。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迅速及时的改变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运动方向,V字型移动可准确测定短距离左右移动速度和身体变换移动方向能力,作为少年组测定的项目我觉得是理想的。

(4)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检验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下肢爆发力在排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项测试中平均成绩为2.61m,其中最好的成绩是2.76m。

据有关资料表明:评价少年男排运动员弹跳能力相关的指标有立定跳远,三级蛙跳,负重半蹲、全蹲、30m跑、60m跑以及腹背肌力量。相关研究表明:与弹跳能力关系密切的训练指标是,立定跳,三级蛙跳和30m跑,特别是高大运动员,训练体能时应借助科技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弹跳爆发能力。

(5)助跑摸高。

助跑摸高在排球运动中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弹跳力的好坏对于比赛的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弹跳力也是运动员速度、力量、协调能力的综合表现,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使网上争夺更加激烈,时空对抗日益扩大,跳发球及后排进攻的战术普遍运用,对于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的平均摸高高度为3.23m其中最高达3.35m。但是,与青年男排3.35m的平均高度相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主要是,少年运动员还处在身体发展的生长阶级,力量素质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而且在这个时期,过于大负荷的负重训练容易造成骨骼和肌肉的损伤,并且还会影响身高的增长。

4结论

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基本上都还处于青春期,身体各部分器官和肌肉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身高、体重、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程度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教练员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同时,着重抓好与弹跳有相关指标的训练来强化弹跳素质,使未来男排能以全面的攻防技术和身材高度加上弹跳力的绝对优势占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移动和弹跳身体素质指标表明了,与青年男排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少年男排运动员的身材高度算是比较出色的,具备了优秀人才的条件之一,单从这方面来看,前景令人乐观,因此,对这些苗子应从长远利益出发,着重抓好思想、身体基础及技术的全面训练,使他们能真正成为我国男排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盖洋等.对中国青年男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

[2]沈峰等.全国少年女排运动员身体素质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2):119-121

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篇(11)

一、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养的意义

个人素养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综合体现,纵观历史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不仅怀揣远大的理想信念,具备某一领域或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具有高尚的个人修养和良好的个人素质,这为其增添了无限的人格魅力。因此,个人素养对于提升个人道德水准,获得成功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样,高校图书管理员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提高个人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践意义

个人素养的提升可以使人们更好的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也可以更好的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高校图书管理员是面对着学校学生这样的群体,在工作中会遇到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事情,工作重复而又繁杂,对待服务的对象还需要有细心和耐心,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将平时所积累的所有的知识转化成一个个排忧解难的方法,同时高校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养,才会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才会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知识再运用于实践。

2.职业意义

提高个人素养的意义在于从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职业追求。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大概相差无几,人们都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这种价值的实现,就要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中实现。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人世后,仍有很多人为之惋惜与感叹,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就属于有价值的生命。有史可证,这类人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

当个人素养达到一定的层次时,人们就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准确的定位。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给自己的工作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从普通的工作中发掘个人的潜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此来增强个人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更清楚的看见自己职业的发展空间,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奋斗的激情,给看似枯燥的工作生活添一剂调味品。

二、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养的路径

1.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质

(1)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项器官活动的基本情况,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活动时的综合反映。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生活和顺利工作的前提,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够有充分的精力去享受生活和工作。身体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如果身体素质不理想,就会变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力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悲哀境地。身体素质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幸福感,幸福是人的一种自身的感受,他人无法判断其是否幸福。如果一个人拥有美满的家庭、喜爱的工作、充裕的物质保障,但身体状况却很差,那么这所有的令人羡慕的一切,都将不值一提。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状态是长时间的坐着面对电脑和书籍,从而导致了较多的图书管理人员患有脊椎类疾病。作为管理员自身,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调整工作状态,劳逸结合,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一旦有闲暇,可在座位周围,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活动。学校也可适当组织一些教师职工的活动与比赛,提高教职工的运动意识,激发其运动热情,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善于思考,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面对外界的人与事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变化在其行为上所反映出的状态。心理素质的状态,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促使一个人笑对人生;极端的心理素质,会导致一个人走向低谷,甚至走向绝望。在图书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内的环境相对来说是安静的,与人的交流远远没有与书的“交流”多。长时间的这种工作环境,有可能导致管理人员不善于与人沟通,这就要求在管理人员在选择书籍阅读时,要善于思考,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自己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充分的认识自己。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并急时的做出相对应的缓解办法,使自己在愉快的情绪下面对工作与生活。

善于思考也是要求人们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崇高理想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作为依托。同时,还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引。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的完善自我、壮大自我,从而达到内心的强大。每个成功的人都一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它需要承受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压力,所以二者是在互促中不断成长。

(3)畅游书海,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会直接体现在他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外在表现中,会影响其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古语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更是推动和指导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内涵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通过人们的积累、沉淀,经过了历史的层层考验而流传下来的,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古时读书,人们大多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在当今社会,又有了新一层的用意,读书可以在提高人的学识和见世面的同时,使其更好的融入人群、融入社会。图书管理员属于知识分子群体,因此,对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要求相对来说较高。在工作中,只有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向前来借阅图书的读者们予以正确的指引。图书管理员是最接近书籍的人,他们终日与书为伴,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有利的、便利的条件,在书海中遨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2.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修养

(1)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知礼懂礼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礼”的出现,将人类历史从野蛮与文明分隔开来。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避免不了与他人相处,在这种相处、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礼”,才能更好的形成良好的交际圈呢?我们认为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准则,人与人的相处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前提,那么继续相交将毫无意义。其次,交流对象对于自己所表现的行动要做出适当的反映,《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在这种相互尊重前提下的平等交流中增进的。

“礼”在某一种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成败。高校图书管理员面对学生这一群体,就要求图书管理员要在适当的环境做适当的事情,工作中要合体,对学生这一群体要尊重和爱护,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体会到管理员的内在个人素养。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汲取“礼”的精华,时刻用“礼”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例如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有关视频、倾听学识渊博之人的讲座或参加一些礼仪培训班等,在开会时手机应静音,否则当有电话或短信提醒时,会影响会议进度;去高档西餐厅吃饭时需身着正装,否则被视为对他人的不尊重等。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礼”需要注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礼”的认知,这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中畅通无阻的有力保证。

(2)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