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2 12:34:52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1)

二、吉林省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行势调查

通过对吉林省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要调查发现,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聘单位主动降低学历要求。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包括大中型国有企业、知名品牌企业等用人单位,他们对人才类型的特殊要求,从过去的只“看学历选人才”而转为“以能力选人才”。现在人才市场的要求与前几年的招聘条件相比较,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学历越来越淡化,越来越重视能力的需求,而这一条件恰恰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强项。

(二)薪酬水平基本符合毕业生期望。2013年至2015年间,吉林省食品生物技术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在1500元左右,一般是在1,000~2,500元之间,大多数的毕业生对其工资水平是认可的,这样的工资水平也是基本符合当前社会基本情况。

(三)毕业生就业环境日趋好转。随着国家对食品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条件、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食品企业对卫生防疫越来越重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企业对于卫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在工作时间及强度上现代食品企业大多数是按照劳动法规定来执行的,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只有少数私营企业工作时间超长、工作强度过大。随着劳动法的普及和老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相信这些不合法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四)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够。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直接决定了工作稳定性,怎么样签订劳动合同,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毕业生的工作持久性是否能得到保证,这些都是食品生物高职高专类毕业生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合同的存在,使大多数的毕业生合同期满后主动或被动面临重新择业和失业的状态。

三、提高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提升高职高专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掌握的就是食品生物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高职毕业生熟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根本,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钥匙,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那么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欠佳,如何才能掌握专业知识呢?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专业知识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将来工作中的需要,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要针对自身的特点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习记忆;更要树立自信心,遇到困难不能烦躁和着急,更不能轻言放弃;利用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特色就是应用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才是学习的根本。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高职院校以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企业、政府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提高完善自己,在相互竞争中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宝贵的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毕业之时顺利与产业对接,保证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高职学生还要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重相关领域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拓展,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内涵;同时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等,锻炼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同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形势,准确定位自己,看清自己的差距,弥补不足,提升自己。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职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往往都会跟劳动所得比较,高的收入等值于更高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就业萧条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必须面对现实,认清现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对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是非常重要的。

(三)做好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高职学生要摆脱等着学校分配的旧思想,要从入学就为自己的就业做各方面的准备,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不要做“无头苍蝇”,这样只能让自己到处碰壁。职业规划的核心是确定目标,需要将个人特点、客观因素和职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对自我环境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特长、性格、各方面能力与特性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将社会整体环境结合起来,根据个人的职业意向,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设定自己的实施计划,同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目标和方案,随时对自己的规划作出客观的评估和具体的安排。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期培养出食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加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待人处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顾及他人的感受,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不强,极易出现人际交往危机,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制力差,抵御不了消极文化的影响,进而贪图物质享受,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且容易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

在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对待高考志愿填报,一部分学生缺乏经验,没有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相关信息就轻易填报,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主见而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填报的是家长或老师看好而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第一专业志愿没被录取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受这些情况影响,许多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足,更谈不上能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都在理工类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一本、二本低很多,以湖北为例,近五年来,三本理工类录取批次线比一本低150分以上。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但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分数远远低于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文化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生大一学年就要接触《微积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学期间需要学习40多门课程,学生毕业至少需修满170.5学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再加上难度大且数量多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厌学、旷课、挂科等情况。

4.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增长和传播的时代,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成长道路较为一帆风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食品产业,实施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这一特点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化解这一矛盾。

二、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一特点,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扎实技能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命令”或“填鸭”的方式,回到对象化的主导性灌输之中来,围绕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与对课程的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使得灌输更为通畅有效,不断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公益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参与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深对国家、社会和学院、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采取引导、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负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专业首席教授做《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专题讲座,大一上学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赴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监利福娃食品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大型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并经常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食品企业的经理高管做报告,联系从事专业对口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每年还将举行由启动仪式、产品展示、蛋糕我做主、食品知识竞赛、食堂明星窗口评选、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食品文化节,让学生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学生对专业、食品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浓厚的专业兴趣。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面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不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全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考分数较低不等于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不等于智力低,让他们放下“三本”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大一新生,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入学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学籍管理、学院规章制度、熟悉大学环境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让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定做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规划,同时对他们实施早操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年级学生,学院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英语四级考试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会学科部成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各个课堂、班级考勤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每周通报并将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记录在案,扣除相应综合测评分数,建立“考勤预警”和“学业预警”机制,组织召开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经验交流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帮一”工作方法,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此外,期中考试前后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研究总结教、学、管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对全体学生进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考试作弊行为“零容忍”,使考试作弊不再有其生存的土壤。

4.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3)

一、食品检验检疫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同时开设食品检验检疫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采用我校焦新安教授主编的《食品检验检疫学》(全国高校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作为本门课程的教材。从几年来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来看,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多,学时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学时少、学生人数多等问题,任课老师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给学生安排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应用PCR法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老师给学生准备好所有实验材料,甚至包括DNA模板,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前的准备,而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简单的加样操作、扩增仪的使用以及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等关键环节,这样就缺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环节,只有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意识;再加上学生人数多、高值实验仪器和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进行全部操作。另外,现在主要以理论课的考查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重小,直接导致学生实验课积极性不高,从而减弱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食品检验检疫学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食品检验检疫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食品检验检疫学是食品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正确掌握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才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也是毕业班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实验的基础,学得好坏将影响将来从事科研和食品卫生检验监督等工作的能力,现对以下4个方面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食品检验检疫学课程安排在学生的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课程,如食品微生物、食品免疫学原理与应用、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等,同时正在学习的课程有分子生物学、食品感官评价等,这些课程与食品检验检疫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上相互渗透,并有着一定的重复性,同时这些课程也是食品检验方法的基础。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从形式上,我们在教学计划上做了调整,设置食品检验检疫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0.5学分的课程,并单独对其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足够重视。从内容上,我们重新设计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取消了以前针对某一章节某个知识点的多个独立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一些综合性试验,指导学生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学习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例如,“检验市售成品鲜牛乳是否合格”,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去了解鲜牛乳的合格标准,必须检验的指标和标准,并设计详细的检验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完成采样、理化指标检测、感官指标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可能污染物和掺假物的检测、结果的判定、数据的分析、检验报告的撰写等步骤,这就涉及到多门课程综合应用的过程。这种多课程知识的融合,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效利用了实验室的现有资源,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完成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实验设计和检验报告的完成,加强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了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2.结合科研教学,建立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2005 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关注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在该模式下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信息,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食品检验检疫学实验项目的多样性、检测方法的可选择性、检测结果的归纳总结性等特点恰恰是最适合应用研究型教学的模式。因此,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等设计几个综合性的研究型试验供学生选择和分组讨论。例如,综合性试验“检验市售成品鲜牛乳是否合格”中,需要检测鲜牛乳中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可能污染物和掺假物等,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也是可选择的,因此,我们采取如下模式进行研究型实践教学,首先我们给出3~5个综合性试验题目,指导学生先进行选题,根据所选题目查阅资料、确定需要检测的项目并各自做好实验设计、再讨论优化实验方案、然后分组选择具体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最后各小组再细化实验步骤,任务分配到人,实验结束后小组总结实验结果,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形成总的实验报告。

通过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生只有做毕业论文时才参加科研的局限性,而是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时就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选项目的研究,让学生尽早熟悉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使他们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实际动手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习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3.结合检疫机构,建立现场检疫教学基地

传统的食品检验检疫实践教学活动大都在校内实验室完成,一方面,这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部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不够,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食品检验检疫学包括食品的检验和检疫两个部分,而实验室完成的仅仅是检验的一部分工作,还有现场检验和检疫工作大都限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但是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有害生物入侵也呈现加重趋势,已经出现数例突发疫情。因此,学习现场检疫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通过与检验检疫机构的合作,建立现场检疫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现场检疫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检疫的理解,更使他们对检验检疫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食品检验检疫学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认识。

4.改善考核机制,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以前食品检验检疫学实验课成绩大多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定依据,这使学生过分注重实验报告的完成而忽略实验的操作技能的锻炼,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课程实践改革的特点,我们对其考核标准进行了改革,力求从全方位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体制。

我们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来对食品检验检疫学实验课程进行考核,将课程的考核分为5部分:实验理论成绩(20%):实验部分理论考试的卷面成绩;实验设计(20%):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等;平时的实验态度(20%):包括实验过程是否积极参与,与团队的协作完成情况;基本的实验操作(20%):包括实验素养、操作过程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情况;出勤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

总之,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角度的考核,合理地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确保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实践证明,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三、食品检验检疫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食品检验检疫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我们七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基于研究型教学的理念,我们重新编写了食品检验检疫学实践教学大纲,给出了几个综合性实验的步骤和检验报告的范本,用于指导学生的课程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的执行,让学生有了明确的收获,感受到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其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工作作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根据课程结束后的学生评教活动,学生们普遍认为这门实践课的内容安排紧扣实际,系统地培养了他们的资料查询、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的能力,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与老师不断的交流和实践,真正地了解到了什么是科学研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任课教师也完成了实验教学与自身科研项目的结合,以科研优势促进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食品检检验检疫学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改革与实践,深刻感受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为了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高度抽象性和枯燥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注重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也应不断更新。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和实验室资源条件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12):53-55.

[2]黄妍妍,潘俊鹏,陈小飞.植物检疫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96-97.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4)

食品培训计划1一、培训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学校管理食堂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文明、守纪、爱校、爱生、安全、卫生、有序、规范。尤其是:对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业务知识要加大培训力度,真正做好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应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为创造高质量、高水平一流服务的目标而共同努力。通过培训,要提高我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高质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日常操作中更加严谨、规范,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让每一位师生吃的放心、舒心、开心,为我县校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案件警示教育,增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责任。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假识假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是认真组织,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认真组织、落实方案,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将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科学分工,层层落实。有分工的进行落实方案,把每项培训任务分工到科室,有序的进行组织,做到点面结合,统筹进行,立培训评价机制;

三是把培训内容、实际效果、平时抽查情况多点结合作为培训成果检验标准;

四是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倡导、鼓励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示范点创建活动,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四、培训安排:

五、培训对象: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

六、培训内容:

食品培训计划2一、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案件警示教育,增强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责任。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假识假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重点内容

(一)对我县区域内酒类、肉类生产经营企业、商户集中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保障每人每年不少于40小时培训时间,确保生产源头食品安全。

(二)商务综合执法大队人员集中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时间,确保执法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大节假日前将酒、肉类食品安全管理的《条例》、《办法》以宣传单、牌匾的形式进行发放和公示,并设立展位现场讲解酒、肉类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酒类真伪辨别的相关知识。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三、教育培训进度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结合我局职责,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年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内容和意义。

(二)工作实施阶段。7月21日至11月31日,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安排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三)工作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12日,对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本辖区或监管领域内是否完成20--年工作目标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认真组织、落实方案,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将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二)科学分工,层层落实。有分工的进行落实方案。把每项培训任务分工到科室,有序的进行组织,做到点面结合,统筹进行。

(三)建立培训评价机制。把培训内容、实际效果、平时抽查情况多点结合作为培训成果检验标准。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四)倡导、鼓励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示范点创建活动,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食品培训计划3一、总体要求

各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从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大局出发,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学习,全面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精髓,切实增强学校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水平;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板报、专栏、升旗、班会等宣传阵地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全员知晓,进一步增强师生、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一个学法、懂法、用法、维权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坚实的法律屏障。

二、学习、宣传活动要求

在这次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活动中,各学校要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专题会,二是对学校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普法培训;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专题宣传活动。

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步骤和内容

(一)动员准备阶段(6月2日一6月5日)

1、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布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3、安排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时间、形式及内容。

(二)培训阶段(6月8日一6月12日)

1、各学校分别开展对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和师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训工作。

2、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训的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进行考核。

(三)自查阶段(6月15日—6月19日)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条款,对本校食堂、小卖部进行认真清查。并根据自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将整改方案于6月19日前上报保健所,以便对照检查)

(四)整改阶段(6月22日—8月24日)

以此次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抓住暑期时机,全面开展学校食堂软、硬件整改、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各项细则,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落到实处。

(五)检查阶段(8月31日—9月11日)

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将开展对学校学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检查。

(六)总结阶段(9月14日—9月25日)

各校按照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方案,将完成此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学习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做到领导重视,严格把关,组织严密,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员参与,宣传到位。

(二)加强协调,增强宣传力度。各学校要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突出重点,确保学习宣传实际工作效果。各学校要将学习《食品安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全体师生参与学,学校食品管理人员和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重点学,确保学习效果。宣传活动要突出主题,贴近生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抓住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宣传教育,确保宣传效果。

食品培训计划4一、培训目标

为了提高员工专业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员工综合素质,在原有知识面的基础上不断向员工灌输新知识、新理念,以拓宽员工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工作。现依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员工需求等制定20--年度培训计划。

二、培训项目

1、国家法律法规培训学习;

2、标准、卫生等文件知识培训。

3、安全、沟通、虫控、等方面的培训。

三、培训大纲表:

序号 培训目的 培训内容 培训人 培训地点 受培训人

1、掌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食品安全学、健康饮食、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 ------ 待定 新入职员工

2、认真学习食品验收规范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员工的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度,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法、采购索证索票规定、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 待定 厨房新入职员工、部分老员工

四、培训方式

1、组织人员集中书面培训;

2、现场实际教学等方式。

五、培训考核方式

1、现场提问评估;

2、实际操作评估;

3、考试。

食品培训计划5一、目的 提高员工素质,保证食品安全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所有员工。

三、权责划分

人力资源部

1、评估员工的培训需求。

2、制定公司的整体培训计划。

3、编撰有关的培训计划。

4、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计划。

5、考核、总结、上报培训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

6、研究拟订、执行其它的人力开发方案。

各部门权责

1、制定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报告。

2、制定、修改、呈报本部门的专项培训计划。

3、按计划实施内部培训。

4、编撰专门的培训教材。

5、检查、上报本部门的专项培训结果。

四、培训类别

1、新进人员的培训:岗前的公司、部门、班组培训。

2、公共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并组织实施的针对全体员工的共同培训内容。

3、专业性培训:根据各部门计划实施的培训,指在提高员工专业水平。

4、个人进修申请办法:

(1)申请程序:凡公司认可之外界培训课程,由本人填写个人进修申请表,并附相应文件呈核。核准者,应预先垫付培训费用,事后凭毕(结)业证及发票交财务处报销。

(2)进修人员在结业三日内呈交心得总结。

(3)培训部应主动收集相关培训课程信息,以供各部门人员选择。

五、培训计划的制定

1、各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每年12月前拟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汇总。

2、各部门依客观需求,拟定专项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3、人力资源部合理安排各部门上报的培训计划,汇编成表,提出预算,并上报之。

4、人力资源部应以最快的效率安排各部门不定期培训计划的实施。

六、培训的实施

1、定期培训:依年度计划,由人力资源部安排。

2、不定期培训:依具体情况,由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共同完成。

七、培训考核

1、考核依据:测试(考试)结果、个人心得、直接上级的评定。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5)

美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属于通才型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毛坯工程师为目标,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未来工程师职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美国企业大多有强大的培训体系,甚至有的发展为“公司大学”,学生毕业后需要进入工业企业的培训机构进行1~2年的工程技术培训,最终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6]。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为例,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强调与食品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以某些食品的品种划分专业,不进行具体技术的培训,具体技术主要由就职后的公司培训[7]。不同于美国,德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属于专才型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素的成品工程师为目标,立足于成才教育,教学环节侧重传授学生日后工作中需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某一具体工程师职业打下基础。德国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同时也是工程师的资质鉴定机构,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全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即获得工程师头衔,成为国家认可的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具有独立从业资格,不必再接受职业岗位培训,职业适应能力较强[8]。

(二)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普遍认为: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只有掌握了广泛扎实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才容易进行专业转换和知识更新[3]163。基于这种思想,美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重视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人文社科类课程、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等领域,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这两类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一般开设在第一、二学年;课程多样、选择灵活,学校只规定了每个领域必须修读的课程门数,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修读,以拓宽知识面和综合素质[9]133。这部分课程一般占到总学分的一半左右,例如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20.5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要求21~26学分,科学基础课程要求31~38学分[10]69。专业课程由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构成,主要开设在第三、四学年。在美国,不同高校之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有较大的差别,但一般都会开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工程学等一些骨干课程。为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美国各高校均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设有基础食品科学、食品商务与工业、食品包装、食品技术四个方向,爱达荷大学设有食品加工、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商业四个方向。专业任选课程覆盖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可以不受专业、院系限制进行选课,体现了美国以人为本、尊重自由的教育理念[10]69-70[11][12]85。德国各高等工程院校都在为塑造工程师的“成品”而不懈努力,故德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工程技术知识(热力学、机械学等)和食品加工知识三方面。全部课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Elementarystage),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基础理论科目,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通常为两年。此阶段学习结束后即进行严格的中期考试,合格者才可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第二阶段为主科学习阶段(Maincourse),一般为两至三年。该阶段学生要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完成食品加工方面的必修课、选修课和任选课程的学习任务,并且完成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参观、毕业论文。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因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中一般还会开设一定数量的经济管理类必修课程,如赫尔海姆大学开设了企业经济学导论、投资与债券、企业管理、成本核算基础等4门课程。类似于美国的学分制,德国高校实行课程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考试条例按专业自由选择课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在每个学期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课[4]24,27[5]14。

(三)实践教学

美国高校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安排了与理论授课学分大体相当的实验课程。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成分学理论4学分,实验3学分;食品微生物学理论3学分,实验4学分[13]101。另外,美国高校在第三、四学年专门安排了专业课程实习、食品企业见习等实习课程,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美国高校没有专门的毕业实习,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通常可通过学校或食品企业、团体提供的资助,利用暑假到食品企业、科研机构、质检机构进行9~15周左右的实习,以取得丰富的实习和实践经验[9]133[12]86。德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关课程配套的实验、实习通常占有很大的课时比例,一般都高于课堂授课课时,有些课程甚至达到3倍以上。例如:赫尔海姆大学,普通食品技术理论56学时,实验252学时;食品生产的质量分析和监控理论56学时,实验252学时。除了课程实验、实习外,德国各高校还规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到食品生产企业参加13~26周的工厂实习才能具备获得学位的资格。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完成10次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或食品监测机构)考察和参观。应用科学大学还规定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文理高中毕业生入学前要到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数周的相关实习,以获得该专业的实践经历[4]25-26。这些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认知实习、工厂实习等环节通常占到教学总学时的2/3左右[14]51。

二、启示与思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发展性,除了需要一部分科学研究型人才外,更需要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可以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已有230余所高校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15]。这些高校应当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类型、服务面向和行业背景等特点,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定位,充分发挥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满足食品企业对不同层次食品人才的需求。研究型大学应当以培养理论性、研究型人才为主,注重工程人才的理论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教学型大学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工程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后还要逐步增加食品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数量,并尽快开办食品领域的工程博士教育,以使得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层次上能够很好地衔接。

(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课程

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它的解决可能需要跨越很多个相关的学科领域,会涉及到艺术、审美、社会、人文,甚至是经济、法律、环境等多个领域,因此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素养。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在人文社会科学上相对薄弱,开设门类和学时都显得不足。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当在保证“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三大类主干课程学习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在课程体系中增大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课程的比重,加强文理交叉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需要在食品产业经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特长的食品专业人才[12]86。目前我国仅有几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此类课程,学时很少,且多是公共选修课。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可通过增设食品经济管理专业方向或将此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以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三)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服务面向的对象复杂和多样化,包括食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每个产业环节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而未来学生毕业后实际进入哪个环节还很不确定,这就决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过于狭窄,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选择空间[3]163。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总体来说,学时比例少、可供选择的课程数量少、反映学科前沿的课程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因此,应当积极提高选修课总学时,扩大开课规模和选课范围,允许学生选择本专业以外的课程,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求,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四)增加实验课学时比重,加强实践教学

由于“重科学,轻工程”的传统原因,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与美、德两国的差距要远大于理论教学方面的差距。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然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设置了实验,但实验课所占课时比例偏小,往往理论教学多于实验教学,多数课程实验课时只占到理论教学的1/3[13]102。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例;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学校内建设食品中试基地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实践经验。

(五)加强企业深度合作,落实工程实践

在美国和德国,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受到法律保护和政府经济支撑,社会各界有义务、有责任配合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课题,充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又能有效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互利双赢[14]52。相比之下,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常常以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为由拒绝学生参观或实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应制定相应法规政策,明确企业所承担的工程人才培养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给予经济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工程人才的培养中,从而使得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持、共同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28-03

以地方特色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已成为支撑贵州省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贵州省食品工业总产值接近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国发2号文指出“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按照《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振兴计划”的要求,提出“立足我省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作为一所市属地方高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是贵阳学院的办学定位。

2014年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全国将有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而此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贵阳学院正是一所面临改革调整的地方性高校,在此转型背景下,我们如何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尽快适应转型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贵州省规划和发展的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在此背景下,我们结合地方食品行业、企业的特点和对食品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建设和改革。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贵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始于1984年原贵阳市金筑大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和食品工程专业专科教育,2008年获批“生物工程”(设食品工程、制药工程两个方向)本科专业,并获批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开始了本科教育;2012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建设,2014年升级为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学院已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由于受师资及基础条件限制,我校原有教学体系比较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大多借鉴兄弟院校,教学内容设置特色不足,工科课程设置较弱。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远远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的特色不凸显,没有体现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与优势;

二是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存在交叉,传统课程结构变化不大,体现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不够;

三是实践课程属传统知识型,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因此,学生解决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较低;

四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顾及师生间交流,使得师生交流多限于课堂,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指导。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遵循我院“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塑照个性、求实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进的教学理念,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教学内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应用型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特色,满足我省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力争使学生的理论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我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定位,结合贵州特色资源和行业发展方向而调整制定,培养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应用型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构建上强调突出我校的学科特色,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明确的方向,在专业上也没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这几年我院在果品加工与贮藏方面显示出一定成绩,先后以我院为依托获批了“贵州省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贮藏与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与贮藏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科研平台,聚集了科研队伍,提升了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与实践条件。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以科研促进平台建设、以平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以此为基础,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系统的方向培养和拓宽口径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以食品加工与贮藏为培养方向,同时兼顾粮油、乳制品、畜禽、调味品、烘焙等方向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设置调整。原有教学计划中学分分布不均匀,课程设置较多,没有体现专业的核心内容,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调研,这次教改明确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确定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为主干课。在主干课的授课内容上,以食品加工与贮藏培养方向为主线,调整了食品工艺及食品贮藏保鲜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软饮料工艺学、发酵工艺学、农产品贮运学等课程的内容,同时,调整了调味品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学分,通过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内容调整拓宽专业知识面。这样既彰显了我院的学科特色,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3.突出工程教育特点。原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是工学学科,但课程内容总体偏理,工程性不强,新的课程设置上系统地增加了工程类课程,并按专业方向增加或删除了相关课程,实践课中还在第四学期增加了金工实习。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工程类课程明确了以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六门课程为核心,突出工程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建立工程化概念,适应食品行业的需求。

近年来,我院在食品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先后建立了金工实习车间,与企业联合投资合作建设了省内一流的食品工程教学中试基地,包括:年产3000吨饮料中试生产线、500公斤天然产物提取中试线、200升发酵中试线、超临界CO2萃取等,使得我院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提供了保障,学生可以此作为实践基地,了解、熟悉、强化了工程化概念。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1]。

在实践教学的设置方面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建立专业的意识,通过日常训练提升专业兴趣,最终达到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三个梯度层次:一年级为认知性实践,主要通过参观实验室、生产车间及讲座来建立对专业的认识,并学习基础实验知识;二、三年级通过专业课程实验来训练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参观、了解企业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四年级综合实验及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毕业实习提升专业的技能。

在实践教学设置上,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实验课学时数,并把原来的课含实验课程全部调整为单独的实验课和理论课,并单独考核,这样在期末计算综合成绩及评定学生实验能力时更科学合理。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一年级实践环节以化学基础实验训练为主,二、三年级增加金工实习、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四年级除毕业环节的实践外,还增加了大综合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28.5%。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1.课堂教学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科应用型专业,一些工艺课程及工程类课程光靠教师课堂讲授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在此次教改中,以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设备和软饮料工艺学等课程作为试点,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探索,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是学院发展的思路。以我院两个中试基地为依托,在教学中,适时把学生带到中试基地中进行实地教学,将教学中涉及的设备、设施以及工艺流程实际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理论教学和实体、现场教学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实景。同时强化了学生专业的系统性,把三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

目前我院除拥有两个中试基地外,还建有一个冷库两个保鲜库等冷链设施,还拥有一批具备工业生产能力的中试生产设备,学生在相关课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大部分能看到实物,如均质机、超高温瞬时灭菌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发酵罐、超高压灭菌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直观和有效。在分析检测方面,我院还与贵州省理化测试院共建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贵阳学院-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双方共建的“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南明区分中心”,也将为提高学生的分析测试能力提供学习的平台。

除实地教学外,还推广以精品课带动相关课程的活动。我院的食品微生物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及双语建设课程,以精品课双语课的建设推动其他课程教学。食品教研室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利用说课、评课、“老带新”方式带动大家,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水平。

2.实验教学改革。近几年来,学校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及获得的科研项目资助,我院现建有8个专业实验室,即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果蔬贮藏与保鲜实验室、果蔬加工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理化测试室和精密仪器室等。实验室面积1000M2,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使我院的实验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

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应付实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工作需要,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如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并亲自去操作,去体会,不但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教研室课前的说课活动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制订,使各科课程的实验项目减少重复性,增加后继课程的衔接性,并在实验项目安排上有意识地向培养方向靠拢。

(3)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主要以果蔬加工实验室、果蔬贮藏与保鲜实验室和微生物理化测试室为主。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现在的开放实验室不仅有我院的同学还接纳我校其他学院的同学,实验室每学期接纳学生达到300人次,同学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兴趣。

(4)每学年举办一次实验挑战赛,通过各小组的实验挑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习模式改革。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我院的教学实习改革主要是利用中试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现有省级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部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一个,饮料加工中试线和天然产物提取中试线各一条,冷库一个,保鲜库两个,还具有高新设备单元教学车间、锅炉房、纯水制备间、原料和成品仓库等。其中中试车间除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外,还承担与之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研制、开发和中试生产,使之成为兼具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校内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试车间可接纳学生长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缓解校外实习难的问题,为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2]。除利用自有中试基地强化实习外,我院还与省内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参观认识这些优秀食品企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结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面广,而贵阳学院又是一所地方性高校,从资历从实力无法与省属高校相比,在学术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时期,我院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扩宽口径、注重应用、提高能力”的方针,结合我省食品行业需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特色方向、带动相关领域、打造特色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提出的改革办法得到学院的重视,并在教学中得到实施,受到师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工艺等骨干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注意学科发展的大趋势和最新动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7)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武装机关干部思想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机关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共识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发展是政绩、安全是政绩”的理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使之成为指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保障饮食用药安全的必然要求。20*年以来,局党组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践行科学监管理念,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走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继20*年成功创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市后,20*年被授予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重点食品评价性抽检综合合格率高于*市平均水平6.7百分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国内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再次证明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找准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找准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践行监管工作宗旨的内在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宗旨就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明确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监管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深化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等问题的思考,创新监管工作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运行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巩固食品药品监管必须始终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原则的认识,为深入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动力。

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打造专业监管队伍的重要载体。科学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我们在推行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效,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科学监管的要求,局机关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有的干部平时忙于事务,学习不够扎实;有的在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关系、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关系上习惯于按照条文机械操作,执政为民意识欠强;有的干部发展观念陈旧,发展视野不宽,进取精神不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提供了一个最佳锻炼平台,我们要以此为载体,继续抓好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监管队伍,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总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体机关干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委和*市委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各科室要按照局机关出台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准确把握活动的各项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这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中央提出“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省委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凝聚转型共识,解决突出问题、增强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再创特色优势,推进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和市委“转型升级作表率、克难攻坚见实效”的实践载体,紧密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推进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作出贡献。

二是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根据市委部署,结合机关工作实际,本次活动以“关注民生,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目标,思想认识达到新高度、能力素质得到新提升、作风修养达到新境界、创新机制实现新突破、解决问题取得新成效。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提升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构建高效的监管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先进的数字信息共享体系、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多元的宣传教育体系,推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坚持将四项原则贯穿始终,即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机制上,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将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的原则贯穿始终。要认真总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把握监管规律、提升监管水平,坚持将突出实践、解决问题的原则贯穿始终。要继续抓好民情恳谈活动,吸收群众参与,认真听取基层群众和监管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将群众路线、转变作风的原则贯穿始终。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倡导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自觉查找和剖析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推动发展,坚持将正面教育、立说立改的原则贯穿始终。

四是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重点抓好思想发动和准备工作,积极开展理论知识培训、蹲点基层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第二阶段为分析检查阶段,重点是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认真做好总结和测评。

三、讲求质量,确保实效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深入学习,贵在认真实践,关键在取得实效,着重在六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是在理论武装上求实效。加强理论学习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在学习内容上,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总书记重要讲话等学习资料,尤其要精读《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在学习形式上,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讲座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学习方法上,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围绕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学习,围绕破解发展难题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干。

二是在思想理念上求解放。一是在解放思想中找准问题。要紧密联系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重点围绕理论学习、思想解放、服务大局、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转变职能、服务基层、工作效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性党风党纪等12个方面,重点查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力争把问题查深查透,切实找准制约和影响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二是在解放思想中发扬民主。要把群众路线贯穿活动始终,突出群众参与,开门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掌握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学习实践的过程作为一次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作为一次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过程。

三是在解决问题上求突破。各科室要针对查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找准主要问题,包括个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边整边改。要把解决问题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敢于碰硬,着力解决一批难题,让群众看到监管部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的决心,看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变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凡是能够立即解决的,要迅速解决;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要创造条件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在整改方案中做出承诺,明确时限,分步实施,尽早解决。

四是在能力素质上求提升。要认真吸取国内最近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教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增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控制力、保障力。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及时监测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药品、医疗器械,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高风险产品的监管,真正形成对企业全方位科学监管机制,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可控。同时努力建设监管队伍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应对复杂局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干部队伍。

五是在工作作风上求转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效果如何,核心体现在“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上。要与今年开展的“两提高、两降低”效能建设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推进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加强与企业沟通,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提高各项监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抓住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创业环境,推动企业创新,促进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满腔热情地服务企业,真心实意地支持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局机关社会形象。

六是在监管机制上求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开展有力的重点专项整治,而且需要建立健全能够管长远、管全局、管根本的各项机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要巩固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构建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的监管格局。认真梳理近年来专项整治过程中探索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把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巩固完善,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四、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市委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局机关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组长郑福友,副组长林作君、江作巍、金敏,成员王丰华、赵阳、徐正昌、陈素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作君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局机关综合办公室。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做到工作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联系实际,凸显特色。要立足实际,开拓思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活动体现出食品药品监管特色,在不折不扣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科学有效地安排自选动作,使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既有声有色,又富有成效。要紧紧抓住机关文化建设的特色,进一步完善药监论坛、党员讲坛、干部学坛平台,深化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指导员制度,分解11项调研课题,举办12期民情恳谈,组织20名机关干部进20家企业做好定向服务工作,局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家企业和领衔一项调研项目督题,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点,加强调研和工作检查指导,形成调研文章或调研手记。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8)

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我有幸参加了__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学校卫生人员和食堂管理人员市级培训活动,了解了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和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素养学习与评价系统应用等一些基本知识,因为我是食堂管理员,下面我就食堂卫生讲座,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进修学校请来了县食品药监局和疾控防治中心的几位专家给我们上了一次不同平常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听完演讲,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的头等大事。他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师生的生命安全。一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件。受到师生和家长的赞扬,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反思一下自己的食堂管理工作,一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学校伙管会成员、后勤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__》、《__用餐卫生管理规定》、《__用餐监督管理办法》、《__》、《学校卫生工作条例》、《__》、《学__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等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合几位卫生专家的讲座,我觉得食堂管理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今后必须改正:

1、食堂从业人员每天要有必要的晨检和记录。

2、有食堂从业人员穿着工作服上厕所的现象。

3、“一清、二洗、三消毒、四保洁”操作不能保证时时规范。

4、所购食材索票索证制度执行得不够规范。

5、打饭时,从业人员不能每次都带上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专家在讲座的最后还提到了“中小学生营养膳食科学搭配”,虽然学生只是在校吃一顿午餐,但是中午的营养搭配,我很少考虑,只注重学生的口味和高蛋白,考虑不够科学全面。

综上所述,本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专家讲解生动而有趣,本人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对进修学校的领导和负责讲座的专家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今后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把食堂管理得更安全、更卫生。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活动总结二

今天上午收到__老师在__群发的通知,心里立刻空落落的,一年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还没有听够!我还没有听够!我还没有听够!任何言语也不能表达我的不舍之情!

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机缘巧合让我和老师、同学们相识,相互学习。钦佩“传道授业解惑”的__老师,用渊博的知识让我珍惜课堂的分分秒秒,努力汲取新知识,让我这个刚刚接触食品安全的新手,面对这个空白答卷可以准确地写上自己的答案;感谢__老师的倾囊相授,从判定标准的解读到食品工艺学,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了故事讲堂,娓娓道来;让我们在理解中收获了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积累,专门讲了公文写作。这让我从事10年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人员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到汗颜!感谢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最难忘那次桌面推演,每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较好地完成任务,彼此之间看到了差距,也弥补了不足。

每每课堂学习的时候,不仅是老师讲课的声音有一种魔力和穿透力,更是老师在讲一段落时,那经常说的口头禅“等等等等”,让我们深深体会要学的知识很多,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学深学透!特别是__老师在重感冒期间,稍微感觉好一点,就坚持给我们上课,唯恐耽误学xxx程,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付出就有收获,学习期间听到老师讲到有的同学在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有的同学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任职等等好消息,这是对学习成果检验的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加学习培训只是一个起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也就是说,学习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我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带着老师教给的知识和本领,在实践中不断融会贯通,持续发力,打赢食品安全监管战,更好地守护人民的食品安全!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活动总结三

近年来,随着“__”、“__”、“__”等事件先后曝光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能否保证餐桌安全,让学生吃上放心饭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在此背景下,我市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我有幸于年月日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学校食品安全,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1、对我校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

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我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

2、抓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在师生、食堂从业人员中,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通过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使之全民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9)

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食品专业人才因此而极为紧俏。但是由于食品企业普遍存在高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建立监管流程意识和从事检验检测的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随着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专业人才供求矛盾日趋紧张,这种现象在三四线城市的食品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之多。统计显示,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专业就业率均超95%,良好的就业形势反映了社会对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守护人”的迫切需求。此外,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各级政府都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政策目标[3]。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各高校都自觉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纷纷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或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国家已批准在专业目录之外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至今我国已有近200多所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或设此专业方向[4],国家教育部已批准我院从2005年起开设此专业,成为陕西省第二家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等基本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专业领域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有毕业生六届,均保持较高就业率。

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在适应当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即在“应用”两字上狠下工夫,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专业建设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陕西理工学院食品质量安全的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拓宽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发展路径,凸显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发展特色,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改革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授课方法,尤其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符合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与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多元化、复合人才需求目标相适应的合格毕业生,真正达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1.总体思路

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隶属于广义食品科学范畴,是一门跨学科门类的、多种学科门类交叉极强的应用性专业,其知识范围涉及传统生物学、有机(无机)化学、食品科学、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现代管理学、农学、生理学与医学、环境科学、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领域。

能否制订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决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某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该校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定位不仅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专业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室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5]。因此,科学的专业发展定位,必须既要适应学科的发展方向,又要符合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更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培养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并且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相符合。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制订计划,首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匹配专业课程体系。

主要发展思路为:(1)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订、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2)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考察、分析和处理专业问题。(3)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环节始终,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的归纳总结、辅以教师辅导解答、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4)强化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增加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主要内容与研究成果

按照强化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培养人才的就业适应性的原则,对当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革,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思路来重新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地方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明确办学思路与培养目标

高校的办学思路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高校办学思路决定了其相关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最终成效。我们依托“培养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在系统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和吸收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陕西理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以工科教育为主体,理、工科兼容发展的发展模式,以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为主,同时兼顾食品生产过程与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并逐步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比例。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营养学、化学、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各级各类食品监管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需求,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质量检验控制等相关领域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加工、质量检测、质量管理控制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与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以工科教育为主,理工科教育兼容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体系,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及管理等奠定坚实基础。

2.2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是组成学科、专业的基本单元,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因而要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先后四次制(修)定2005版、2006版、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课程教育体系。

学院非常重视课程建设,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基础、拓宽知识、瞄准前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性的调整,突出实验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坚持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并重,避免不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重复,使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更有序合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衔接紧密,从而保证在限定课时的情况下,保证并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我们以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框架为重点,从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着手,以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素质培养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们通过制订培养目标明确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规范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配套教材建设工作,并有序推进相关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我们把专业教材建设工作具体落实到每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并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参加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大纲和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结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优选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符相近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适用性强的部级规划教材,目前主干专业课程中80%以上选用的教材都是近三年内出版、并且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在选好专业教材的同时,针对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目标,我们组织进行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设工作。目前主编《食品安全导论》、《食品安全事件管理》教材两部,参编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标准与法规》两部,自编《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讲义两部。

2.3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学研究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6]。我们坚持通过教学研究改革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组织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以此促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手段、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从2005年专业建设伊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围绕专业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与实践。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的不断努力,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五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六篇。

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师十分注重专业教学手段的更新,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学评教,通过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中,大部分课程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同时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七部,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专业课教材及时更新。

2.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全面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7]。所以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点建设了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实验分室、食品工程与工艺实验分室、食品感官与评价实验分室三个教学实验分室,通过建立健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各实验室的师资、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同时,在具体实验项目设置上,对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保证学生课程见习和实习的需要。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院系的具体实施下,建立多个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我们重点加强与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建兴油脂食品有限公司、陕西朱q黑米酒业有限公司、汉中春雨食品有限公司等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和龙头食品企业的合作。在校内,结合食品专业特点与秦巴蓝莓研究所、红茶研究所等建立联系,这些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既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教学基地,又为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发展平台。同时,各年级学生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和专业认知实习活动。实习前,学院会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实习指导教师组,同时在实习基地成立学生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实习实践守则。在实习过程中,协调各专业实习单位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定期组织校内外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写出实习日志,在实习结束后必须进行实结,最终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汇出实习成绩。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有效保证了各类实习实践活动的质量。

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室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以“注重专业基础、突出专业应用、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夯实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初步构建了包含“基础、综合、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课程实验开放训练为手段,以各类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延伸,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补充,构建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辅以专业见习、实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及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完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鼓励、组织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及专业认知水平,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开展创新实验设计、实施和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重点支持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专业高年级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训练活动。2005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0项,撰写论文有20多篇,主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10余项,其中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8项;学生获得校挑战杯竞赛三等奖1项。

2.5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水平师资引进与培养并重、骨干教师脱产攻读学位与在职进修提高并重、教师学术科研研究与师德建设同抓,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学历教师,同时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培训或进修,以有效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的横向联系,明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邀请企业家和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作学术报告,并接受其指导;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由学校出面组织、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到当地企业中,挂职兼任企业首席工程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养,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食品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拓宽道路。二是加强对本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外出访学或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此开阔眼界,提升教师专业学术水平,使其尽快成为具有专业发展前途的学术骨干。三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其配备指导教师,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其授课过程进行传、帮、带,同时开展教研室教学研究和课程研讨活动,通过持续开展听课、评课评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他们逐步熟悉专业教学,成为教学骨干。通过近十年的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发展后劲十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保证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与实施。

3.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3.1本项目的特色

本项目以地方院校的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为着眼点,探讨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项目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思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付之于陕西理工学院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期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走出一路新的人才培养之路,促进专业发展。

3.2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3.2.1本项目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周边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及本校的教学基本条件,进行学科定位,与其他学校进行“错位”发展,突出特色。

3.2.2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项目将对地方院校所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规格和素质要求。

3.2.3根据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适合于地方院校人才特点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体系结构。

4.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完善,形成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4.1对本校而言,本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实施并在实践上运用的话,将使本校在未来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将有利于学校在良性循环中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发展。

4.2对本校学生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4.3对外校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将对他们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健新.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建设及其实践研究[J].现代食品,2015,13:8-10.

[2]耿丽晶,周围,郭雪松,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分析研究[J].食品工业,2015,10:226-229.

[3]王惠琴,郑大威,林太凤,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9:224-226+251.

[4]罗凤莲,夏延斌,周红丽.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3:77-79.

[5]赵文红,卫敏,谢岩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02:105-107.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10)

关键词:

营养制品工艺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营养制品工艺学》是笔者所在学校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开设一门专业主干课。在选修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后续学习课程包括《功能食品学》《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学》《营养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营养制品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获得食品和饲料加工及其检测等核心知识,熟悉食品和饲料加工生产、技术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及检验技术,形成运用营养制品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和生产线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和产业实践能力,为其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企业及相关行业部门就业打下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和饲料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当前《营养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不足,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构建面向学生和面向就业的精品课程体系,本课程将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营养制品工艺学》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食品工艺学和饲料工艺学两个部分。其中,食品工艺学部分包括:食品工艺学相关概念;食品的脱水、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食品冷冻保藏、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食品的化学保藏和食品的辐射保藏等食品保藏方法;各类食品(肉类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软饮料、糖果巧克力制品和谷物制品)的加工工艺。饲料工艺学涵盖原料的接收与清理、饲料的粉碎、饲料的配料计量、饲料混合、制粒设备与工艺、饲料的挤压膨化等一套完整的饲料加工工艺流程。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是提升学生开发新产品、改进食品和饲料加工工艺等的重要手段。此外,该课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营养制品工艺基础知识,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料、习题及练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例如,讲解发酵食品加工工艺的时候,我们选取最常见的甜酒加工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我们将甜酒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甜酒的制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将枯抽象、燥的理论知识转移到生动而又有趣的案例中来。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对学生制作的甜酒进行品尝和评价,通过引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总结影响甜酒酿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糯米饭一定要熟透,要控制浇水量,糯米饭一定要均匀凉透后接种,否则将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酒曲接种一定要均匀,要严格控制发酵时间。实践表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营养制品工艺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针对与相关产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知识,我们除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之外,还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将通过校内综合大实验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本课程开设的综合性大实验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中要求每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合理制定实验方案,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教师根据实验要求评估学生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把握实验进度和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理论和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主要指通过让学生走进企业,将实际生产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培养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例如,为了使学生对食品或饲料加工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有所了解,我们可以选择在营养制品生产的车间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更直观、更切实的感受。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养制品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应掌握营养制品工艺所涉及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饲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涉及的工程知识,具备营养制品工艺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对营养制品工艺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前沿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应掌握营养制品工艺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融会贯通、独立思考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中关键问题的能力。以往的专业课考核中,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因此,学校需要改革以往的考核方法。本门课程考核拟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除了考查常见的课堂到课率和作业之外,还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技能和课程论文等。此外,本课程对期末考试试卷构成方面进行改革,主要采用综合性大题,增加主观题量,避免了学生仅依靠死记硬背获得高分。这种考核办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小结

为了提高《营养制品工艺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营养制品工艺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学校必须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产业实践能力为导向,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定位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胡盛安,单秀峰.《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2]丁小玲.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

[3]刘丽莉,朱文学,康怀彬,等.浅谈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04

[4]刘进杰,冯志彬,宋建强,等.生物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轻工科技,2016.10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篇(11)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多学科集合的边缘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联系农业和加工业的应用学科。本科生在基础课教育的前提下,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如加工技术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的教学,同时全面了解食品行业中的基本加工技术。由于学科覆盖面大,涉及知识面广,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很难使学生深入地掌握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加工技术,因此,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实验课教学、实习(包括参观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往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处于被动状态,加上课程设置欠合理,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突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多年实践和参考中外院校的成功经验,我认为通过以下途径能更有效地增强实践教学效果,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实验课教学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被动学习、应付实验的现象,学校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安排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我们认为:可将现行先实验后写实验报告的方法改为先写设计报告后做实验再写实验总结报告的方法。以往学生实验,其预备实验和实验准备工作均由教师完成,采用这种方式,学生100%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少出错,无法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实验报告为八股文式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学生课后不知道实验课上做了些什么。实验课性质和形式的改变,可使学生通过设计报告对实验进行了解和思考,并通过思考和书面形式对实验的目的、实验准备到实验后总结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较好地改变以往实验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生产实践教学,实习内容尽量与当前企业的生产、管理接轨,使专业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熟悉典型生产线主要工序的工艺操作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验证和发展已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安排食品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时,要做到在教师及工厂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投身食品工业生产实践,对许多工艺技术问题深入现场作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体验、学习和锻炼,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三、毕业实践

“毕业实践”教学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在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生产实际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进行总结,这是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只有通过毕业实践,才能使毕业生胜任食品工业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改造等工作,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对于毕业实习,以往食品专业学生以收集毕业设计资料为目的,参观相关企业。我们认为:现在应该针对就业形势的改变,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可利用毕业实习的时间,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企业实习,根据实际情况跟班生产。这样,既不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又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学生已有就业意向,因此产生的动力就使学生变得较为主动和积极,使毕业实习收到很好的效果。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一环,为此要注重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注重课题的选择,学生也可自拟题目。课题须有一定难度和意义,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先进技术;可以采用学生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学生的双向选择方法,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度。要严格规范毕业实践,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加强对毕业实践的考核,充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

四、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或自选课题研究

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学生也可根据社会需求或自身需要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大部分学生对参与科研是抱有好奇和向往心理的,是想学习的,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机会。学生直接进入高层次的研究过程中,更能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不足,理解学科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更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对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好处。同时,还能改变学生懒散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使学生变得认真、积极和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所有的工作,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科研工作,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了解食品科学,为今后的就业确定方向。实践证明,将上述四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