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4 22:42:40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1)

我市山区农村的面积较大,许多初中毕业贫困生对职业教育特别需要,但由于缴不起学费,想读也无法读。针对这种情况,我市教育行政部门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读书学技术与学好技术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每一次出台相关政策和考虑职业教育发展时,都把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作为重要议题,摆上日程,认真研究并制订促进措施,既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中职学校也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如下图所示,我市29所中职学校每年减免贫困生学费超过150万元,并资助其60万元左右的生活费。

2006年我市29所中职学校贫困生资助情况表

(单位:人,万元)

在校生人数贫困生人数特困生人数历年欠交学费学生人数历年欠交学费总金额

4365529328222403452.4

06年减免学费学生人数06年减免学费总金额06年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数06年其他资助措施及金额资助贫困学生的各种方式:

一是“奖”,设立奖学金,重点面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二是“助”,实施勤工俭学,为贫困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推行半工半读,让贫困生自身获得劳动报酬;

三是“补”,对家庭经济困难,或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灾害的学生,给予生活费、伙食费或物质补助;

四是“捐”,师生及社会人士捐款,资助贫困生;

五是“减”,按规定减免学杂费、学费等;

六是“缓”,视贫困程度,对部分贫困生实行缓交学费;

七是“发”,**市慈善总会、**企业等对贫困生发放助学金。主要做法有:

(一)大力鼓励贫困生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模式完成学业。农村学生读书难促使职业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01年开始,我市就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各职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优势,积极地开展半工半读、顶岗一年预就业、校厂合(二)实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免费培养1万名技能之星。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职学校每年免费招收2000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就读,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帮助他们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培养成为技能之星。五年内,全市将扶助1万名贫困生就读中职,可为学生减少学费约1亿元,并实现培养1万名技能之星、帮助1万户贫困家庭脱贫的职教扶贫目标。

(三)举办职业学校回报社会抽奖活动,2%的入学新生免一年学费。从今年起,为鼓励农村初中毕业贫困生报读职业学校,我市实行了职业学校回报社会抽奖活动。学生报读职业学校时可参加抽奖,中奖者可免一年学费,中奖比例为各中职学校招生计划人数的2%,每年招生期间举办两次抽奖。具体程序为:学生到报读学校报名时填写抽奖卡——抽奖卡放入抽奖箱由学校保管——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集中统一抽奖——中奖名单在**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今年秋季学期共抽取了240名幸运者,共计免学费108万元。

(四)各中职学校实行特困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制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尤其是市直公办中职学校建立了特困生学费减收和免收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施以援助,并为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市慈善总会的助学金,尽可能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子女和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了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

(五)各中职学校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我市大部分中职学校都设有企业奖学金,并在每学期举行一次表彰大会,重奖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惠州商业学校设立了“寒梅奖学金”、“新商人奖学金”、“宝润隆奖学金”等多项助困奖学金,每学年发放奖励金逾20万元。惠州建筑学校从2006年开始,筹集资金51万元,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对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新生全免三年学费。三、进一步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已经消除了学生在校期间因贫辍学的现象,扶贫工作的重点转为吸引和资助更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实施好国家中职助学政策,落实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大量举办零缴费入学的半工半读班,不断完善中职助学体系,并积极倡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议如下:

(一)认真实施国家中职助学政策。今年6月21日,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政策规定: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

一、二年级每人每年生活补助1500元,三年级则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取得一部分报酬用于助学。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所有想读中职的农村初中毕业贫困生铺平了道路。一方面,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成立市、县(区)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强对中职助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要认真学习研究助学政策,组织学生申报助学金。凡有利于贫困生上学或完成学业的政策,一定要用足用好。

(二)落实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实施“万家培星计划”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也是我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重要举措。为确保“万家培星计划”落到实处,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力度,根据“万家培星计划”的总体任务,分解制订出每年的招生计划,引导和督促各学校落实;二是要举行校企签约仪式,让参加“万家培星计划”的中职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保障“万家培星计划”顺利进行,三是要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坚实的产学合作平台,为校企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进“万家培星计划”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三)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模式,让农村贫困家庭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先入学,再在工厂顶岗实习,用获得的工资报酬交纳学费,从而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这种方式受到了广大农村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欢迎。目前,我市理工学校、旅游学校、外贸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已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读”班。今后要在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大量举办零学费入学的半工半读班,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并推荐就业。要制订具体可行的办法,确定工学结合专业和班次,优先安排农村、山区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到企业顶岗实习,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半工半读。要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多出思路和措施,逐步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建立职教扶贫的持续机制。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2)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迅速升级,就业市场的强烈需求引发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而各职业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模式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2006年,梧州一学校900多学生在开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实习,实习期满后只有100多学生还留在该公司,学生流失高达800多人,学生流失率超过80%;2006年,柳州一学校200多学生到开平帛汉实习,2007年回到学校读书的学生只有50多人,流失学生150多人,学生流失率超过70%。如此高的学生流失率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推广。我校于2001年开始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先后与广东肇庆风华高科集团、东莞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江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开平威技电器厂等多家企业合作。2005年度,在广东肇庆风华高科集团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17%,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4%左右;2006年度,在开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17%,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3%;2007年度,在东莞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21%;2008年度,在江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不到1%。以上数据表明,同一所学校的同一批学生在不同企业顶岗实习的流失率相差很大。这说明要成功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关键在于选择优秀的合作企业。

妥善选择“半工半读”的学生实习企业

中等职业学校为“半工半读”学生寻找实习企业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大类专业必须对口。由于职业学校本身的办学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而所开设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就业市场上最热门的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如电子类、电工类、机械类等。所以,寻找大类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并不是很难。例如,我校电工与制冷专业将学生安排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将学生安排在东莞群光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将学生安排在广州恒路杰精密制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其次,选择合作企业必须考虑地域分布。当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市场的依托。所以,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合作企业是必要的。如果职业学校在经济发达地区都有合作企业,都安排有实习学生的话,就能够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为毕业生就业及学校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里,苏州、杭州、温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更有代表性。当然有人会提出地理距离的问题。其实,距离远早已不是一个问题。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很多“半工半读”职业学校都是千里迢迢跑到广东来寻找合作企业,尽管管理成本高一点,管理难度大一点。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一般应以独资、私人企业为主,尽量避免与一些没有校企合作经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因为与这些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在操作细节上难度很大,如学生岗位安排、工资结算、学生问题处理等。总之,选择合作企业要把握三个方向:大类专业对口、企业分布地域及企业性质。

全面考核合作企业

2006年,《关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妥善选择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我们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从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综合实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几个方面对合作企业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我校的做法是:由校外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出一套选择考核合作企业的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的企业再由校长亲自考察后签订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然后安排学生到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再次对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者与之长期合作。具体考核内容有:(1)学生顶岗实习的工资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企业文化氛围好,相关的文体活动设施齐全;(3)企业管理严格,经营规范;(4)食宿条件较好;(5)生活环境较好,一般为工业园区,远离环境复杂的市区;(6)企业口碑较好,有一定的校企合作经验;(7)学生顶岗实习工资按月结算,不能拖欠;(8)学生顶岗实习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要适当,工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0小时,每周必须安排实习学生休息1天,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9)企业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较高,能重视学生问题的处理;(10)顶岗实习学生对实习企业总体评价满意,学生在工厂工作时流失率不能超过10%。2005年,我校第一次与深圳开达微电机有限公司合作,考核该企业时基本达标。2006年,我校安排了3个班学生共136人到该公司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105人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学生流失率高达23%,学生普遍反映该公司工资相对以往过低,社会环境复杂,工作时间长,有时加班到很晚。2006年底,我校果断中止与该企业合作。2004年底,我校安排3个制冷班学生共145人到开平威技电器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140人回到学校上课;2005年底,我校又安排了5个制冷班共257人到该厂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249人回到学校上课;2006年底,我校又安排了6个制冷班共289人到该厂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回校人数为282人。合作三年,学生流失率都在5%以下。经再次考核得出结论:(1)学生实习工资普遍较高,学生平均工资稳定在1300元/月左右;(2)劳动强度不大,学生觉得工作比较轻松;(3)工厂地处开平市水口工业园,远离市区,生活环境好;(4)饮食和住宿条件较好,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5)企业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较高,该厂的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学生。如今我校与该企业的合作达到了“三赢”的效果。以上事实说明,学校选择合作企业要有具体的评估考核机制,严格筛选合作企业,不合格者坚决淘汰。这样才能促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发展。

深化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

校企合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相互淘汰以追求合作效益最大化的过程。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扩展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共同追求全面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应是中等职业学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2004年,我校与开平威技电器厂开始合作,如今该企业已经成为我校合作企业的典范,校企合作双方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良好的合作关系解决了工厂招工难的问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我校实习学生在该企业实习时流失率较低,为我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树立了榜样。第三,与该企业的合作,促进了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飞速发展,该专业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5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50多人,三年内该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多。第四,深化了多方面的合作:(1)该公司已将我校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培养,提前为学生安排了就业之路。2007~2009的三年间,共有238名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进入该企业工作。(2)支持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2006年为我校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室提供了6台移动空调、8台冷气机和12个涡旋式压缩机作为教学设备,大大丰富了该实训室器材,满足了校内实训需求。(3)接收我校选派的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学习工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接收我校两位电工制冷专业教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4)正在研究探讨安排我校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在岗人员(包括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全部利用工厂资源)。总之,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可以扩大学校办学影响,促进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途径,使学校走向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转贴于

谨慎、妥善地选择合作企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健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各项管理制度,是职业学校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亚平.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中职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广,李鸿雁.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职教论坛,2007,(11).

[3]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6,(9).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90-01

教学模式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动态、柔性、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企业和高职院校为满足各自的需要,通过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整合高职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互补递进的合作方式。其实质就是高职校校教育和企业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将企业与学校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实践,一边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花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锻炼,花另外一部分时间在学校钻研理论知识。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应该说,当今时代赋予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的内涵。那么,如何保障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我将这一问题作如下分析:

1 科学的构建课程体系

以分析本地区本专业相应职业行动领域入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对正在使用的相关知识、方法、手段、工艺、标准和设备等要求进行调研,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培养高技能性酒店管理人才的角度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其转化为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并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其中,设计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技能及相关知识与素质的训练单元,以此进行课程设置、整合与重构,构建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划分职业行动体系、研究职业行动体系中包含的行动领域、确定每个领域当中的工作任务的顺序展开,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的顺序展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结合实际工作的季节性等特点,使课程体系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正常运行。

2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为了更好的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建立了由老师、企业优秀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的专家和社会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这对我们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完善和调整校企关系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也给我们的合作教学制定了方向。总而言之,2001年12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来,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行业人士担任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邀请行内专家作各种讲座、报告,定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大大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订单》应运而生,现已与实训基地单位昌吉州园林宾馆、新疆迎宾馆、中坤集团达成一致,进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3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

校外实训期间的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研究。在校企共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实践的基础上,专项研究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了制度:

①建立了校企双重管理制度。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学校委派专职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实施校企顶岗实习双重管理。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学生以员工身份承担具体岗位工作,企业为考核主体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前几年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期间我系历来都派指导老师或者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作好思想工作,但总觉得管理上比较松散,管理效果不太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实习管理办法”,做出了“定期考核表”,实习指导老师和部门领导或者领班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把阶段性考核作为实习期总考核的基础,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及时的负责,对自己有一定的约束力,也给校企双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得到了全校和企业的好评。

充分利用企业行家能手、培训资源,建立技术专家带学生的学徒制,管理进班组,参加企业党团活动;根据生产环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的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办法。校企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镶嵌式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知识“脚手架”,有效提高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加强了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安全教育,实习前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安全强化教育,实习过程中会同企业进行安全考核。

②颁发社会实践能力记载证书。通过设置职业能力培养记载证书,记载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体验经历和专业技能实践过程,并以企业标准进行相应的实践考核。

4 构建了校企互兼互聘双赢机制

采用各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接触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力量,了解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了解学生在就业和发展中的瓶颈、反过来改善专业以企业参与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坚持服务行业、酒店企业紧密合作办学,依照市场运行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建立健全校企共赢长效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建立半工半读管理办法

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坚持以就业为指导,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同步,满足行业生产需求,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要求,对提前就业的学生创造了机会,制定并实施了“半工半读学生管理”,“半工半读学生的成绩管理”等办法。

6 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4)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的培养培训。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同时鼓励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

三、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职业院校要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5)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师院校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一些高师院校为解决当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问题,部分教师教育专业采用了五年制和三年制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大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力度。在提高培养数量的同时,重视不同学制的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所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的性质、目的、过程、特点,通过系统的手段和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并提出改进方向,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活动[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可从学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和状况等方面进行观测。国内外学者在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等方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方面,例如云南省通过调查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及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在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研究方面,梁九妹等研究者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力的有关指标体系,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体状况、就业期望、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3];在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方面,董玉刚从培育非智力因素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影响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4]。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不多。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聚焦于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情况从几个指标值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通过内部自我评价,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利于高师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的目的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学制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学制的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一方面,有利于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对高师院校招生专业的规模与定位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考虑,某高师院校对其学校同一专业不同学制的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 参数检验是在假设总体分布已知的情况下,针对总体分布的某些参数进行推断检验,因此参数检验对相关变量的分布有严格的要求。在现实中有许多变量的分布是否满足某种特定的分布可能人们事先并不知道,或者虽然知道其分布类型,但其分布并不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无法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对相关假定进行推断,这时候就需要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5]。非参数检验是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本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分析时,选择了六个指标作为变量,由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指标并不一定满足区间[0,1]的分布,无法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对相关假定进行推断,因此,本文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把五年制和三年制毕业生作为两个独立样本,通过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数据,推断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的指标选择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6]。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用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7]。部分专家认为,短期内分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从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去向、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和离职率等方面评价。因此,在选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确定以下6个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 1.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可直接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统计截止时间在8月31日。 2.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3.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5.职业吻合度: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6.半年内离职率:从当年毕业时到当年12月31日,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多大百分比发生过离职。 四、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某高师院校委托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独立完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本研究利用该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选择了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两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和半年内离职率两项指标值进行规格化处理。该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总体水平为2674元/月,五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五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总体月收入之比为1.0116:1,三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三年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总体月收入之比为0.9207:1;该校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3.7%,相对而言,则该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为76.3%,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1.7%,相对而言,则该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为68.3%,通过数据的规格化处理后,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p#分页标题#e# 五、数据分析结果 将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两组数据利用Mann-Whitney检验,五年制指标和三年制指标的秩和分别记为W5、W3,检验基本步骤如下:1.先假设H0:就业竞争力无显著差异H1: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差异2.计算检验统计量3.Mann-Whitney检验结果根据i=j=6,Mann-WhitneyU为15.000,查表可得: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631,大于0.05。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Mann-Whitney检验,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631,大于0.05,说明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无显著性差异。再通过单一指标来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五年制专科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数据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72.67%,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67.33%,五年制专科生高于三年制专科生的就业满意度;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是23.7%,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是31.7%,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要低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这两项指标说明,五年制专科生比三年制专科生的专业定位更明确。 (二)五年制专科生的专业技能比较扎实 数据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705元,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462元,明显高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9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可见,五年制专科毕业生更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通过对某高师院校2011届教师教育五年制专科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发现五年制专科生和三年制专科生并无显著性差别。若从师资培养质量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考虑,建议高师院校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四)对不同学制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通过半年内的离职率分析,三年制专业毕业生要高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离职率,说明我们的三年制专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不少同学还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攻克就业难关,实现自身理想的关键[8]。针对目前大学生择业时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从众性,以及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当务之急是组织专家、学者、教师等从事生涯教育理论的研究,科学地对高师院校学生进行生涯教育[9]。另外,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工作经验,成为就业中的“短板”,高校应构建“规划—指导—实战”三位一体的在校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模式,即从分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与见习,职业社会导师的配置,分层次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施实战实习的控制指导机制四方面出发,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有效路径,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10]。 七、结语 本研究以就业竞争力评价六个指标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某高师院校2011届不同学制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实证分析的对象是针对同一专业不同学制的毕业生,本研究为高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当然,在短期内的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观测,结论才更准确。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不仅是智力因素的竞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竞争。各高校应当重视和提升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及时跟踪与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抓好课堂内外,利用好显性和隐性教育载体,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6)

上半年公司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客户服务部工作总结 干部综合科工作总结 有线电视收费工作总结 移动全业务代维检查、汇报工作总结 计划生育工作半年总结 化工厂上半年工作总结 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返回 部门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7)

中等职业学校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劳动者。

一、树立与中等职业学校相适应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员工。中职学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教学思路就是:先成人,再成才。

具体做法:通过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手段,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为此,学校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学校在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程之外,把学生学会生存、健康生活等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德育内容,纳入到综合素质教育中来。没有教材,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根据需要,自编校本教材。三年来,学校已经为学生开设“生活、健康、礼仪、安全、理财”等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零距离接触培养形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一边在车间实训、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以“企业的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评价办学质量的方针。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以考分为依据,应该以毕业生受企业欢迎程度、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胜任程度、职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等综合评价,为此,学校改革中职教学考试制度,实行学校、企业、社会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不以分数论高低。

二、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学生成长为企业的合格员工

为了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企业的需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通过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1.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

学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来开展进行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是:

(1)学分制。学校采取“复合型学分制”模式,即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及学分;第二学期由学校安排必修课、限选课教学科目,学生按学分制选择选修课的学习科目;第三、第四学期采用学分制形式,完全由学生自行选择(必修、限选、选修)学习科目;第五、第六学期进行校外生产实习,学生到各自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学校采取复合管理模式,即学校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班级、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复合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

①管理组织形式。以年级组长牵头,班主任负责,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复合管理方式来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的每位学生。

②管理目标。按学期给予每学期的管理目标,使学校的管理易于实现,便于规范、检查。

③管理过程。注重过程的检查与考核。教学即管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包含着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生档案,清晰记载学生在校成长轨迹。

④学校与学生家长构成一张没有漏洞的网,一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家长参与学生的管理,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全面、更彻底。

(3)弹性学习制度。学校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开展半工半读活动。

2.开展半工半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是练出来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必需在从抓“练”字上着手。练,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我们始终把与本地企业合作,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半工半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工作有:

(1)为开展半工半读定身打造相应的教学进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①学校自2010年起,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学校的教学计划做了重大调整,制定相应的“半工半读教学进程计划”。一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各个专业的“半工半读教学进程计划”,具体明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下企业工学结合的时间,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二是加强对促进半工半读在职业学校教学中起积极作用的宣传工作。通过政策解释、开办半工半读学生经验交流会、公布学校半工半读的实施方案、签订协议等形式,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清晰地了解学校半工半读工作意义与措施,使半工半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特色;三是以半工半读进程计划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日程表。学校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都以此计划为指导,所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程开展工作。

②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基本要求,以及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进程计划,分析和确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以文化基础课为辅,以加大半工半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同时,突出以“强化技能操、培训学生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做”为中心,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操作技能。

(2)加大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为半工半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半工半读工作的成败,管理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把半工半读工作开展好,就必须首先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会管理”的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为了做好这篇文章,学校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并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到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和企业密切合作,在企业中招聘既有一手“绝活”又具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生产经验的“师傅”作为半工半读实训管理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开展半工半读工作。

(3)密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使半工半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学生在企业开展半工半读时,更需要精神生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在学校半工半读管理教师的参与下,学校在半工半读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比如导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民族节日晚会、宣传板报等,这些不仅缓解学生紧张工作的压力,延伸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而且也娱乐了合作企业的员工、丰富企业文化,让企业更充满朝气与活力。

三、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

学校实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校学生采取多元化考核。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即从学生成人和成为合格员工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成人的评价,以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开展,即以校内评价为主,校外评价为辅。主要评价内容有日常行为表现,生活与适应能力,同学、教师、家长、社会、企业的总体评价。合格员工的评价,主要内容有资格证书、半工半读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企业的评价等。

四、以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以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2008年初,学校制订了“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五年规划”,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010年,学校选派教师15人,占学校教师的25.9%,2011年学校选派教师28人,占学校教师的48.3%。通过几年来的各类培训,学校双师型教师由2010年初的6人,增加到目前的34人,双师教师人数增加28人,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8.6%。

2.通过与企业合作、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来培训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培训。学校自2010年起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工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从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开始,将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接受企业培训工作逐渐常态化、制度化。经过近3年的培训,学校已有33名教师接受企业培训,占学校教师人数的56.9%。

经过企业生产实际培训后,这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他们的教学也更贴近生产实际了。

3.选聘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8)

一、树立与中等职业学校相适应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员工。中职学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教学思路就是:先成人,再成才。

具体做法:通过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手段,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为此,学校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本文由收集整理首位,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学校在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程之外,把学生学会生存、健康生活等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德育内容,纳入到综合素质教育中来。没有教材,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根据需要,自编校本教材。三年来,学校已经为学生开设“生活、健康、礼仪、安全、理财”等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零距离接触培养形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一边在车间实训、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以“企业的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评价办学质量的方针。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以考分为依据,应该以毕业生受企业欢迎程度、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胜任程度、职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等综合评价,为此,学校改革中职教学考试制度,实行学校、企业、社会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不以分数论高低。

二、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学生成长为企业的合格员工

为了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企业的需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通过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1.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

学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来开展进行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是:

(1)学分制。学校采取“复合型学分制”模式,即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及学分;第二学期由学校安排必修课、限选课教学科目,学生按学分制选择选修课的学习科目;第三、第四学期采用学分制形式,完全由学生自行选择(必修、限选、选修)学习科目;第五、第六学期进行校外生产实习,学生到各自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学校采取复合管理模式,即学校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班级、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复合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

①管理组织形式。以年级组长牵头,班主任负责,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复合管理方式来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的每位学生。

②管理目标。按学期给予每学期的管理目标,使学校的管理易于实现,便于规范、检查。

③管理过程。注重过程的检查与考核。教学即管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包含着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生档案,清晰记载学生在校成长轨迹。

④学校与学生家长构成一张没有漏洞的网,一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家长参与学生的管理,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全面、更彻底。

(3)弹性学习制度。学校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开展半工半读活动。

2.开展半工半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是练出来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必需在从抓“练”字上着手。练,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我们始终把与本地企业合作,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半工半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工作有:

(1)为开展半工半读定身打造相应的教学进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①学校自2010年起,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学校的教学计划做了重大调整,制定相应的“半工半读教学进程计划”。一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各个专业的“半工半读教学进程计划”,具体明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下企业工学结合的时间,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二是加强对促进半工半读在职业学校教学中起积极作用的宣传工作。通过

转贴于

政策解释、开办半工半读学生经验交流会、公布学校半工半读的实施方案、签订协议等形式,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清晰地了解学校半工半读工作意义与措施,使半工半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特色;三是以半工半读进程计划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日程表。学校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都以此计划为指导,所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程开展工作。

②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基本要求,以及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进程计划,分析和确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以文化基础课为辅,以加大半工半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同时,突出以“强化技能操、培训学生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做”为中心,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操作技能。

(2)加大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为半工半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半工半读工作的成败,管理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把半工半读工作开展好,就必须首先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会管理”的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为了做好这篇文章,学校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并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到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和企业密切合作,在企业中招聘既有一手“绝活”又具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生产经验的“师傅”作为半工半读实训管理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开展半工半读工作。

(3)密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使半工半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学生在企业开展半工半读时,更需要精神生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在学校半工半读管理教师的参与下,学校在半工半读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比如导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民族节日晚会、宣传板报等,这些不仅缓解学生紧张工作的压力,延伸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而且也娱乐了合作企业的员工、丰富企业文化,让企业更充满朝气与活力。

三、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

学校实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校学生采取多元化考核。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即从学生成人和成为合格员工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成人的评价,以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开展,即以校内评价为主,校外评价为辅。主要评价内容有日常行为表现,生活与适应能力,同学、教师、家长、社会、企业的总体评价。合格员工的评价,主要内容有资格证书、半工半读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企业的评价等。

四、以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以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

转贴于

教学水平,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2008年初,学校制订了“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五年规划”,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010年,学校选派教师15人,占学校教师的25.9%,2011年学校选派教师28人,占学校教师的48.3%。通过几年来的各类培训,学校双师型教师由2010年初的6人,增加到目前的34人,双师教师人数增加28人,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8.6%。

2.通过与企业合作、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来培训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培训。学校自2010年起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工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从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开始,将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接受企业培训工作逐渐常态化、制度化。经过近3年的培训,学校已有33名教师接受企业培训,占学校教师人数的56.9%。

经过企业生产实际培训后,这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他们的教学也更贴近生产实际了。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9)

培训中心在学院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原则,面向市场,努力拓展多元化办学途径,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安全评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技能部和学教部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思路如下:

综合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共收入8万元(主要是房屋出租费、复印费、古泉校区食堂款),做好培训中心协调与管理工作。协调开班,服务到培训单位。

综合办下半年工作思路:

做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开发,配合各部门办好培训开班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技能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收入方面

上半年(1—5月份)收入约43万元(实际入帐38万余元,另有4万余元6月份入帐),基本做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较好完成年度计划细化的经济收入计划指标。

二、开拓培训市场方面

1、注重广告效应,先后在《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等南京市主要报刊及有关咨询活动中为培训鉴定做招生宣传,引起较大反响。

2、注意与企业单位保持联系,把握合作机会。先后与南京市维管处、南京雨田汽车公司、武警消防士官学校、江苏小天鹅空调南京服务公司、尧化门职业高中、上海梅山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大丰职高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3、为了贯彻年初制定的培训中心发展方向——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把握尽量多的市场机会,技能培训部在做好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进行项目开发。对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经纪人等在沿海等大城市已出现的培训项目,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为今后开发新的项目、抢占市场先机做前期工作。

4、为了完成今年交通技师学院富贵山培训分校的招生计划,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到中学中考的英语、体育加试现场,进行招生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三、培训、鉴定方面

1、技能部在培训、鉴定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配备了消防器材,做到安全培训、鉴定,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培训教学计划和技能鉴定方案,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专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认真组织理论和技能教学。

3、1—5月份培训技师95名,高级工41名,中级工340名;鉴定高级工39名,中级工340名,初级工68名,并办理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超过同期培训人数,基本完成年度计划细化的社会效益计划指标。

4、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认真组织培训教学,注重培训鉴定质量,做到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标准,又令学员满意。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能培训部在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有些问题限制了前进的

步伐。场地设施不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凸现培训中心技能培训设备设施陈旧,

与其他培训单位相比,场地设施也处于落后状态,这无疑将影响技能培训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在院领导的关心下,目前正在努力解决。

技能部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开拓培训市场,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增大市场份额,争取多招生;积极与企业单位合作,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重点是高级工、技师培训;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合作,培训中、高级工。目前已落实的培训业务有:上海梅山钢铁公司100人左右的高级修理工培训、南理工40名学生中级修理工培训、金陵职大47名学生高级修理工培训,南京钢铁公司300名高级工培训正在洽谈中。

二、做好本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1、组织好2002级驾驶(3)班、检修(4)班的中级修理工培训、鉴定工作(7月—8月完成)。

2、组织好2002级学生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古泉校区7—8月份完成。

3、与各系部一道组织好学生第二专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根据培训要求完善技能培训场地、设备。

四、积极参与学院招生,做好招生及新生军训工作。

五、做好技校生教学计划、师资、教学场地、教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有关工作,确保新生入学及教学有序进行。

学教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学教部的工作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这半年,有开发市场的艰辛,也有有成功的喜悦。认真总结上半年的成绩与不足,对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工作很有必要。

一、学教部办班及创收情况

上半年继续教育(截止6月1日)先后开办了“多媒体课件、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危险品货物运输、公路施工和养护、交通工程设备质量控、电子商务基础、普通话班(两期)等多个培训班,举办了“公共关系知识讲座、公文写作知识讲座、科学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创新能力知识讲座(已开两次)”5次讲座,成高辅导班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成高辅导班在册人员42人,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两期共78人,教育培训总人数1278人左右。

上半年截止5月31日,学教共收入约16万元,其中约6万元安全评估费将在6月份入帐。

二、学教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中心办学影响:上半年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新职业资格项目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在市艺术中心“职技证书展示会”进行各方面的宣传;到市各技校、职校、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及大明路汽车一条街进行学历教育宣传;利用登报、咨询电话加强宣传力度。

2、开拓市场,开发新的培训项目:经过努力,获得多项办学资质。获得市劳动保障局鉴定中心的“秘书、营销、物业、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项目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质。“企业信息管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质已报省劳动保障厅鉴定中心待批。

在学历教育方面,力争与南大等多所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的洽谈,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受南京市普通话辅导站的委托开展面向社会的普通话的培训;受系统委托开展道路违章人员的培训工作;承办校内外的多项讲座。

协助学院进行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申办工作、狮麟技术学校的更名等。

3、加大内外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诚信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每个班或讲座开办前,相关人员都认真做好开班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各个班正常开办。开班时做好考勤和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以及结束工作。积极热情的工作作风,受到系统内外合作单位的好评,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学教部的人员除能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外,也能努力做好培训中心临时布置的其他工作。彼此间能相互协调,分工不分家,主动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三、安全评估工作情况: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狮麟实业公司安全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评估中介机构的申报资料,并顺利通过省、市安监局的专家现场评审,狮麟公司获得南京市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企业、不受级别限制的安全评估资质。5月18日狮麟公司“安全评估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省交通厅市交通局领导和省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到会祝贺并讲话,院领导到会致词并剪彩,扩大了实业公司的影响,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评估认证中心”人员,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先后走访了大厂、浦口、高淳、溧水及市内的有关企业,严格按照省安监局的评估要求抓好评估质量关,完善的评估准备资料和积极的工作,得到了被评估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已与近16家达成了安全评估的意向,其中7家已签定评估合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为公司创造了8万余元的收入。

目前已顺利完成杨子石化运输分公司危险品运输、华孚客运的评估。现在正进行对中北客运、南京长途客运公司、高淳县客运、联运、捷利客运公司、中嘉旅游、金蓉旅客、杨子石化运输(普货)、江浦经营危运等公司的评估。

将努力对省外事、公交总、利亚旅客、市液华公司经营部、江南小野田(危运)、华润液化(危运)等公司进行安全评估的市场开发。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今年是我们进行学历教育的第一年,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知名度还不够高。在招生方面感到压力大与经验的不足。

我们向交通局系统所有单位、市各技校、职校、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大明路汽车一条街及社会做了进一步宣传、招生。制定“外出招生计划”,先后去了金陵教培中心、港口职业学校、莫愁职业高级学校、南京市公共事业技工学校、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宁技工学校、南京职业教育中心等多所学校,并在金陵教育培训中心(新街口校区成高辅导班)的家长会上进行了宣传,效果仍不明显。

主要原因分析:(1)南京大专院校太多,生源竞争激烈,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第一年招生,知名度也不够高,招生宣传力度不够。(2)现市技校、职校大多早与高等院校挂钩,定向培养,现想进入很难;这类学校的学生想工作的多,想读书的少,仅有的一些已定向;

安全评估的市场出现收费价格战,目前评估收费处在低谷,市场竞争激烈,评估比较难做,目前,评估中心总结前一段工作及市场开况,制定了下一步安全评估的工作计划及开发计划,力争在货物运输企业的评估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提高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的知名度;成考填报志愿时到报名现场进行招生宣传。

2、重视已开办成高辅导班的工作,加强管理和思想工作,引导学员报考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成人班;同时在南京周边地区做进一步招生宣传。

3、在普通高考落榜生和单招落榜生中进行招生宣传。

4、在本院在校生中宣传,开设成人高考辅导班,引导学生报考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

5、安全评估的收费标准,按市场收费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评估时不唯价格,把好评估质量关,做出狮麟评估的品牌,占领市场。

学教部、评估中心的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从年初的专业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扩大到现在的多项办学资质,但形成规模尚须时间。我们将不懈地努力,在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将在不断努力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各项工作。

学教部下半年工作思路:

1、学历教育:力争完成重庆交通学院三个专业的招生任务;做好与南大联办电子商务大专班、钟山学院的联合办学的招生与组织工作;

2、继续教育培训:立足行业内部的继续教育,继续办好普通话培训,并努力向行业外扩展,扩大办学范围。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10)

一、校企合作强化了职业技能水平

职业学校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师资雄厚,能将理论知识系统化的传授给学生;企业在设备、条件、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能发展优势,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满足强化技能的市场需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运用的要求,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二、校企合作提高了学校办学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学生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可以将三大体系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即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体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体系;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体系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学校办学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给企业创造了最大价值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工人脏、累、苦的工作处境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生产一线中来,很多发展中的企业岗位工种面临着招工难,流动大的困境,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企业可以因材施教,因岗培养,将人才需求和技能培养有效的结合起来,既节约了岗位成本,又满足了发展壮大之需。

四、经验与不足

为实现技能人才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目标,强化学生专业对口的动手操做能力,我校在2011年7月与承德市公交集团商榷,最终达成协议,实行定单培养,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学生通过在校一年半的理论教学如汽车修理工艺、维护工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积淀,通过在公交集团半年的轮岗实习如公交车的构造与维修等使所学技能深入化,增强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在打造学校品牌专业的同时为公交集团解决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难题。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实习岗位,定期交流,把因需施教、因需培养落到实处。企业提供了实习场地、设备和岗位,学校和企业派出专业教师和技术能手参与实习管理。校企双方制定或签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合作文件,如《校外实习教学计划》《实习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书》等,明确校企合作中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

1.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既是本校学生又不在校进行教学,既是企业一员又不能单独从事岗位作业,如何让学校与企业有效地衔接呢?

(1)加强管理和教育,转变学生的观念。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共同管理,遵守校企的规章制度。

(2)强化带队老师的管理水平,提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准备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实习的目的、情况、法律法规、要求和意义;二是企业对准备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告诉他们企业的情况、企业的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等。

(4)学校与企业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交流、交换意见与建议,总结近期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齐抓共管,让学生在企业里安心实习、安全实习、快乐实习,从而达到实习的目的,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2.遇到的问题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查找问题,以便迎接第二批学员的到来。

(1)实习生的双重角色管理难度增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期间身份具有双重性,如何制定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学校如何共同进行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2)专业对口与轮岗的难题。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方面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要求和学校方面的专业对口问题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篇(11)

高校女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中,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岗位分布上,都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沈阳大学现有女教职工1255人,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一半,是名符其实的“半边天”。在她们中间有年近半百,虽然肩负生活和工作的重担却仍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中老年女教职工,有刚毕业不到30岁的青年副教授,她们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完善自己,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来充实自己,谋求自我超越和发展。近两年来,沈阳大学女教职工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 124名女教职工取得博士、博士后学位,占全校博士总数的57%;409名女教职工取得硕士学位,占全校硕士总数的71%,还有百余名女教职工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教授95人占全校教授总数的52%,副教授女教工331人占全校副教授总数的59%,担任中层干部54人,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1%。因此,在学校到处都能见到女教职工勤奋工作,不懈追求的足迹和身影,女教职工在学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发挥女教师主力军作用。

女教师在全校女教职工中占主导地位,为发挥女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的作用,女教职工组织积极推荐在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女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行业先进人物评比,树立典型、宣传典型。通过抓典型来带动一般,推动女教职工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全校女教职工中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和育人氛围。通过抓业务练兵,激励女教职工提高专业素质,使女教职工在育人的大舞台上有条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定期开展 “沈阳大学优秀女教职工”和“沈阳大学最佳女教职工”评选活动,树立女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方面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女教职工学有榜样,推动女教职工工工作向深入发展。

三、以女子业余学校为载体,全面提升女教职工素质。

为深入开展女教职工工作,加强女教职工队伍自身建设,各分工会推选了专门女工委员,重新调整了校女子业余学校组织机构。以采取自定目标,自我发展为主,以女教职工业余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组织引领广大女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活动中来,焕发她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激发她们的工作潜能,为优秀女教职工人才脱颖而出和展示才能创造机会和条件。为此我们举办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学习班,对开展每一项活动,都精心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富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群体活动。突出主题,提升活动的层次,把女教职工素质自我提升工作提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