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体育教学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7 15:52:11

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篇(1)

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游戏种类的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能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进行游戏的设计。例如,本文作者在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以及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下的体育游戏设计:选择了《我是神炮手》和《抢运炮弹》两个游戏分别训练学生把球抛出的能力和捡球的能力,通过两个游戏的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技能。具体的游戏过程如下:让学生站在事先准备好的圆圈上进行炮弹的抛射,根据比赛的口令进行有顺序的抛射。在抢运炮弹游戏过程中,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比赛开始后每个小组的一个队员去抢炮弹,只有在前面的队员回到原来的位置以后下一个队员才能开始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抢的炮弹多的小组为胜利者。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在炮弹的抛射时,根据学生所抛的距离分成几个不同的档次,分别有不同的得分,设置四个档次,分别为10分、9分、8分和6分,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以后对于得分最少的人做20个仰卧起坐,对于倒数第二名的同学做10个仰卧起坐。在抢运炮弹的时候根据每个小组所抢炮弹的差距让输的一方做俯卧撑。在根据上面的游戏过程和规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及提升了学生动作的熟练性还能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体育游戏

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游戏。例如本文作者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异性追逐跑的游戏,具体的游戏方法如下:首先在游戏开始之前根据不同的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包含一个女生和男生,可以采用男生追逐女生和女生追逐男生两种不同的游戏方式。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要设置追逐者之间的合理距离,在女生追逐男生时可以设置一米的间距,在男生追逐女生时,可以设置10-15米或者更长的间距,这样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方式。只有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游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生理上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游戏,例如可以根据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

1.3根据教学的发展规律设计和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很多教学规律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应当根据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应当遵循教学的服务性规律,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当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有些教师单纯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要求,随意的设计体育游戏,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遵循全局性的规律,应当根据教学的全局性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特别是在游戏时间的选择上。例如在分组练习中不能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最后要遵循实效性的规律,运用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能忽视这个教学的根本目标。

1.4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所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当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应当设置大约六分钟的游戏时间,这些游戏完成的质量会影响后续课程的成功,在进行这一部分体育游戏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一些常用的游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因此需要创新,例如可以进行《听数抱团》的游戏,具体的游戏过程如下,让学生在《桃花朵朵开》的音乐背景下排成纵队围着老师进行慢跑,同时学生要问老师开几朵桃花,学生根据老师回答的数字组成相应的团。在课程开始时设置的游戏不要具有太大的活动量,不要有过于激烈的游戏,例如不应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安排折返跑游戏。在课程中间部分的游戏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新的技能,又要对学生以前的内容进行练习,因为这段时间的课程占据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应当安排提升体育技能方面的体育游戏还要安排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合理的选择体育游戏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课程结束时选择的游戏应当能够使学生逐渐从一节课的劳累中恢复过来。例如在实心球课的放松过程中,游戏的选择是为了放松学生的手臂,因此本文作者采用了一个《微波阵阵》的游戏,将教师作为中心,四周围上学生,当老师随机的指到一个学生时,该学生需要做单侧的抖手臂的动作,用手臂模拟波浪的形态,在同学不断抖动手臂的过程中就连成了波浪,让学生游戏的同时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来放松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体育课程,学生就会非常期待下一次的体育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案例篇(2)

本次课是中学体育与健康的一节创新课,教学内容选择武术套路教学及表演,教学对象是初中的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武术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敏性,在练习中与同伴进行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武术套路教学,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本次课强调”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操纵和驾驭一堂课.教师将几个独立的武术套路动作如”弓步冲拳”、”马步冲拳”、”马步横打”、”弹腿冲拳”制作成卡片并发给学生,同时进行适当的演示.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自主练习,最后完成一个连贯的武术套路片段.通过本次课的教学练习,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自主创新、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很积极,各小组都积极进行创意,也就形成了在本节课中得到的意外收获.

1.案例概述

这是本人一次武术课的教学情景,当时的情景大概是这样的:首先 ,我提问”大家都看过《霍元甲》吧,知道里面的迷踪拳吗,还有《天龙八部》里面郭靖耍的降龙十八掌吗?”话音未落,满场的学生互相比划着”迷踪拳、十八掌”,满场好不热闹…接着我控制下了场面”今天我不是让大家学这个的,我也不会这些.但是我可以让大家自己也来设计一下武术套路,让你们过把像霍元甲或是郭靖这样的'武林高手'隐”.于是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纷纷期待着这一节课的开始.接着我较为仔细的示范并让学生跟练了这四个单一的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并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动作的发力顺序、用力特点和做该动作的时机.待学生熟练的掌握了以后,我将学生分成了6个小组(女生由于人数较少由原来的两小组组成一组),并要求学生要在6-8分钟时间内,将今天所学的4个单一动作中选择任意3个或3个以上的动作,组合成一组连续、完整、合理的武术套路,然后由每小组推荐几名同学”上台”表演,在每组表演结束后,由场外各个小组的小组长和我组成的的六位评委现场评分.最后再选出今天得分最高的一组武术套路进行推广教学.

”时间到”我将学生集中起来,并让六组的学生围成一个六边形的”比武台”进行武术大比拼.首先上来的是男一组,他们推荐出来的是个小个子.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平时看起来的文质彬彬的他竟很有架势的比划出:抱拳-马步-马步右冲拳-马步左冲拳-马步横打-转身弓步冲拳-弹腿冲拳-抱拳.刚一结束,同学们纷纷叫好,同时场外的五名裁判也都亮出了9分和10分满分的高分.看着此时的情景,让我很受鼓舞:”其实学生还是喜欢这么上体育课的”.由于很多同学要求还要再欣赏一下刚才这个小同学的表演,于是我提议他在武台上领着大家再做一遍,大家都很开心的跟练了起来.同时配合上我的讲解,很快的,同学们就熟练了这套由自己设计的武术套路.此后连续好几组也上来表演了自己的武术套路,也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后轮到第6组的女生出场,只见这女生一上来就是个外摆腿-马步-左右弹腿冲拳-左右马步横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整套动作同样也非常流畅,并赢得了满堂喝彩.裁判也纷纷打出了很高的分数.最后经过全班的讨论,大家一致推崇由第一组选送上来的武术套路作为本堂课的武术套路的推广套路.

整堂课就这样伴随着笑声和鼓掌声下来了,并且我在每个节目结束后都会进行小结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直到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仍意犹未尽.

体育教学案例篇(3)

一、案例

在一次跳绳课中,体委整队汇报人数的时候,我发现少了几个同学,就问其原因,体委汇报说有几个同学去排练节目了,可是说到某同学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脱口说:“小蛤蟆”去厕所了。当时我就把那位同学喊到前面来,问他为什么给同学起外号。他对我解释说那位同学爸爸的外号就叫“丁蛤蟆”,因为他爸爸养蛤蟆得的这个外号,所以同学就叫他“小蛤蟆”和他开玩笑,又恰好上一节课学了《童趣》,文中有一句“忽然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当时我明白了,原来这个所谓的“小蛤蟆”碰上了“癞蛤蟆”。后来我让学生进行常规热身活动(跑步),之后我问了那个学生,他说大家都是这样说的,我当时就问为什么我只听到你一个人说呢,他没有回答。之后我又问:“那你认为那个同学听到你们这么说他有什么反应呢?”他也没有回答。我接着问:“如果同学都喊你‘癞蛤蟆’的话,你怎么想?”他说:“听到了很伤心。”我接着说:“那你认为那个同学是会有与你相同的感受,还是无动于衷呢?相信你比老师更加了解那位同学吧。”他哭着回答说:“他也会很伤心的。”于是我就顺着他的回答,给他一个结论:大家都是同学,要互相尊重。今天还好他不在,但不要认为他本人不知道就可以随便叫。像这样的情况我想在教学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一点小摩擦就会发生小的碰撞,在分组练习的时候就孤立他,或是在体育活动中故意推、拌等等。试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制止或者在所有同学面前批评他的话,也许会造成反面效果,我想也许会有这样几个结果:一是随便你怎么说,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找些臭味相投的人来反抗;二是在同学面前感到羞愧,自尊心稍微差点的学生就会影响学生间的相处;三是让被羞辱的同学有报复心理,造成恶性循环。

二、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并解决问题的话,学生间的这种不尊重同学的行为会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上演,同时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自由度要高于其他学科,如果矛盾升级的话,就会导致在练习中进行报复行为,在中途伸个手或者伸个脚的,令练习者感到害怕,导致危险的事故发生。试想一下,要是情况恶劣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想这不是我们能够承担的。德育教育要适时地开展,把危险的事情扼杀在萌芽之中,以防万一,做好保护和帮助的措施。所以体育与德育要并重。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中学)

体育教学案例篇(4)

2.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都知道,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学习,从而使一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案例跟亲临现场差不多,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裁判教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参与和课堂有关的活动。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篮球裁判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为篮球裁判教学从专业上看,其专业性相对来说强一些,所以对任课老师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篮球裁判教学不是随便一个体育老师就能上好的。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要想使篮球裁判课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就需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案例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且还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设计的案例要与实际出现的问题有效结合,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的分析让学生去领会、获取有效的知识。这还要求任课老师熟练掌握篮球的裁判规则和现场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案例设计的相关原则

1.需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于篮球裁判学习来说,一般分为对裁判法的学习、篮球规则的学习和临场实践学习三部分。相对来说裁判法和篮球规则方面的学习内容很复杂,所以对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案例的设计都要以裁判法和篮球规则为依据,来实施教学。在就是要与真实的比赛资料相结合,对案例进行设计,案例的每个细节都要结合比赛资料进行仔细的整理,这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案例设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此外最终要的事要保证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达到每个案例都来源于实践当中,但是又比具体的实践要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2.要遵循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目前来看,在实际的篮球比赛过程中,攻守对抗的形式日益激烈。这些变化对于篮球比赛的裁判员来说,在实际的执裁过程中,会遇到复杂多样的状况,所以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考虑多方面的构成因素。首先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内容,从而去考虑积极思维意识得到有效加强的方法。在就是通过对真实比赛资料的搜集,把有代表性的片段摘出来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来理解。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有效理解,促使学生对案例的时间对象进行详细的掌握,此外还可以认知裁判在实际的比赛中的职责分工,从而让学生对篮球裁判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多方面的了解。此外,案例教学法会促使任课老师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去设计生动形象的案例,从而让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措施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当中,要保证理论知识的有效利用。对于裁判法和篮球规则的相关美容来说,对其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且漫长的过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情境当中。同时还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在实际的篮球裁判教学过程中,有问题出现,老师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体育教学案例篇(5)

随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形式下,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发展改进也就势在必行。而体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育人价值也被不断发现和证实,并且体育学科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自身学科的特性,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并行给体育学科的教学带来不少的难度,并且在教学效果的关注上也开始从技能学习效果和学生心理健康的两方面进行总结和关注。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不可避免,以期望一线的体育教学形成一种以研助教、以教验研的新型体育教学摸式。大多数一线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践联系起来,以给教学行为赋予不断更新的理念,便于在以后教学中更好的完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学的合理性。

1.案例研究的定义

案例是架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吴义昌(2004)案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教育事件,就是教师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实践过程,一般以记叙文的载体表述出来。张梦中,马克•霍哲(2002)“案例研究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自我或他人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的总结,以便教师能更好的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案例研究另一面对教师进行实践反思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借助案例的研究、开发、运用来训练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自主发展。

2.进行案例研究的相关能力培养

我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着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体育教师的来源和有关体育的教育意识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对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基层体育教师和学历较低未能接受完善的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显的势在必行,不过在能力培养的方式上可以因地、因时、因人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1案例研究的理论学习

任何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教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能更好的完成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对案例研究的把握,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并且有个性化特征的人,就更难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掌控和把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案例研究,必需是在对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对案例研究进行前期的设计并且有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灵活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案例研究,达到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案例研究的程序

开展案例研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需要一些开展案例研究的技能。通常案例研究开展需要的技能被概括为“提问、倾听、观察和检测”。也就是的撰写案例研究计划书,为了能使自己研究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例可学等,就必需拟定案例研究计划书。一提出研究问题,往往案例的选择是取决于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有方向才能前进。二把握理论主张或研究目的,只有把握和陈述一些理论主张,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三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殊案例以便能把案例数据与研究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针对性的研究。四运用案例数据撰写论文或对理论进行定性的论证。

3.案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3.1有利于体育教师案例知识积累

体育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不同,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就存在着多样化的特征,而对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决定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来源必需是多种方式并存的。体育教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首先离不开原理规则性的专业理论指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学其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等,就必须要求教育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智慧。教师在教学中大量的教学案例产生正好是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案例知识的来源,体育教师通过对众多教学经验的审慎筛选,并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使教学经验能更好的作为案例知识充实教师自我的专业化知识结构中去。体育教师案例研究的加强同时也能为教师之间实践教学的分享交流奠定知识储备,为青年教师步入和适应教师岗位提供学习的模本。促使体育教师群体在一定的区域内能够联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和提高的职业学习共同体,每个教师都能为教师群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实践智慧,而自己又从他人的实践智慧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3.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体育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不断促使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如能具有一种反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在教学后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思考,以便对教学做出改变,力求避免出现教学的某些困境和失败。而案例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正是促使体育教师选择出自己的典型教育事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使体育教师对过去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同时体育教师再将自身的研究付诸文本,这一过程将促使教师的反思更为自觉、更加深刻。

3.3有利于体育教育相关理论的发展

目前,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发展与体育教育实践存在相脱节、相分离的想象,而唯物辩证法认为,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理论将成为无根浮萍,成为空中楼阁。而案例研究特别是证实性的案例研究,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典型案例及理论的分析,用实践的实例证明一些教育理论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实用性,引导其他教师学习这些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该理论,以便为教育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另一种体育教育理论的来源是对西方等先进教育理论的引进,这就可能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经济、文化、地域、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以致缺少这些教育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缺少生存的土壤,出现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困难的问题或者这些理论只能在学术圈里运行,无法付诸于实践。而进行探索性的案例研究能够把这些理论请入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可能推进理论的突破,能对西方的教育理论的本土化进行探索和完善,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与分析,促使西方教育理论在本土的实践和升华。

3.4促使先进的教育理念

进入课堂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外来的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的验证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在课堂的反思、分析、诊断,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给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外来教育理念的本土化过程。

3.5体育教师教研能力与教研

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一线的体育教师在脱离大学培养之后,知识的更新与转化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来源方式就必需改变,没有了高校专业教师的教授,改为同专业教师的相关交流和学术期刊阅读的知识获取方式。教学实践中具有带表性的案例就成为教师间分析、诊断的对象,这就需体现出一线教师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深入的解析课堂的教学内涵,真正的分析和诊断自我的教学行为。案例研究付诸书面的形式,又能教师间相互获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作用性和实效性。

3.6为体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际案例

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能力的现状下,缩短课本课堂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距离是在今后的教师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大学师范专业的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一种现状,即看重学生专业理论的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造成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后缺少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时在培养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案例的记录、分析可以将真实的教学情境带到这些师范生的教学活动中,师范生可以在对教学案例的共同观察、分析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真正的教学案例中,潜移默化的将体育教育理论、理念和专业知识运用其中,也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4.案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总结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推崇的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理念,这些新型的学习理念在步入课堂,真正融入体育教学过程,需要理论研究者、理论的实证者、理论的实验对象以及理论的实验环境等多因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形成一整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教学方式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两角度的定量研究基础上,同时也必需推行案例研究的定性研究,以使新型的学习方式更好的融入实际的教学环境,也使案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识、教师的应用能力、应用范围等得到提升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梦中,马克•霍哲.案例研究方法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2,01:43-46.

[2]包德明.体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J].中国学校体育,2014,02:80-81.

[3]陈大伟.教育案例研究的深层意蕴[J].人民教育,2013,22:41-44.

[4]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02:9-13.

[5]吴义昌.教师案例研究刍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03:32-36.

[6]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02:41-46.

[7]施小菊,张华光.《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46-1547+1550.

体育教学案例篇(6)

前言:

案例教学法是指把学习、研究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汇集,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汇编成案例,案例由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做出示范性的解答。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正式被应用于体育教师教学当中,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帮助教师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1.案例教学法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推进体育新课程的改革

在体育理论中开张案例法教学,有利于推进《体育与健康》这一新课程的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新课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积极性,跟家符合各地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案例教学过 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态度进行学习,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现代体育理论,而且还互助的“脑力激荡”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在学习体验的交流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1.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课往往是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就忘记"。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而安利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它以生动、真实的体育案例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进入“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变被动听讲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这人仅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难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较好结合,往往使理论脱离实际。而安利教学中的体育案例属于体育工作中的典型素材,都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教师通过体育事件或其他渠收集的真实案例,并且是已经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案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多方面得锻炼。

2.案例教学法在体育理论可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2.1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课前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要介绍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目的、意义,让学生有心理准备,避免在课堂上不知所措。二要展示案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体育运动中有代表性的原理、事件,归纳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三要学生独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利用已知道理、规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2组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案例的分析、讨论时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分析、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本教学法的效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每个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和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观点不一致,可以展开辩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点评。在讨论中,学生要始终记住自己是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分析,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案例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与效果。

2.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写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时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在案例发言提纲和案例分析评价初始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的结果,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供教师批改。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综合能力、总结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体育理论案例教学的建议

3.1建立灵活、有效的教学制度

为了获得理想的案例教学效果,实现案例教学预期的目标,对人数多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按30人Wie一个标准单位分成几个小班进行案例教学。事实证明,学生人数适当,案例讨论课的效果要比较理想。但是,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就明显增加了很多。

3.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不必整堂课滔滔不绝,学生也不必完全被动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视觉、听觉并用,增加感性认识,还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每门课的可是有限,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较慢。如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大增加,教学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时间,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同时,以强化学生主体参与为重点,构建“启发诱导、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新模式。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各个案例研究的成功有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自发的学习精神。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积累实际经验,从而提高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体育教学案例篇(7)

德育课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供条件。因此,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对所用案例进行精挑细选并注意以下几点:

1.典型趣味性

在教学中,如果选择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且又比较典型的案例,从案例入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地融会贯通,就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讲到“严重不良行为”时,可列举、吸毒、多次拦截殴打他人等典型现象,使学生能自觉抵制严重不良行为。

2.真实生动性

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经常收集一些鲜活的、真实的案例并把它们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境呈现给学生,特别要注意案例的细节和呈现方式,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新奇,有探索欲望。如,讲到“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可以列举2009年5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三、五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以重庆市原司法局长、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文强为保护伞的黑社会团伙的实例。

3.与时俱进性

古老、经典的案例以及教材上的案例。为教学需要提供了方便,节约了时间。可是,这些案例多数是众所周知的,难免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而且又因时间久远也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用新的案例来替代它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的爱岗敬业”时,可以列举青岛港桥吊司机许振超和全国高级修脚大师陆琴的事例,通过这两个案例,使学生真正理解爱岗敬业的实质。

4.灵活多样性

为了充分发挥案例的教育效果,必须克服案例单一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根据学生个性和兴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以及社会阅历和知识面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案例表现形式。如,既可以是事件、案件、寓言、书信、表格、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个人成长设计、调查表、新闻热点。另外,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和各种各样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

二、“精雕”案例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精选材料只是成功了一半,还需要对材料进行“精雕”。“精雕”就是在使用材料时,对材料进行加工,以使材料能够有机地融入教学。所以要想用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平时搜集来的案例进行精心加工、改写,以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样才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加工、改写案例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要贴近教材

案例应该更多地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加工、改写后的案例要贴近生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3.加工案例要贴近考试,包含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适度复杂性和不同观点包容性的案例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抓住案例主题,教师对材料进行“精雕”时还离不开设问的辅助。针对不同材料,有些设问需要放置在前,这样对学生阅读、观看材料有一定的指导性;有些设问需要放置在后,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观看材料时保持开放状态。设问时要处理好引导性和开放性的关系。

三、“精剖”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篇(8)

引发学生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学研究。

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质差、缺乏体育热情和兴趣、意志薄弱、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后进生”是一种性质上的评价,而学生能力的大小、成绩高低、素质强弱等只是量的变化,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正是因材施教所必须遵循的根据。区别体育“后进生”的目的是便于体育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案例介绍

(一)案例背景

在我刚接收八年级的体育课时,33班的黄瑞是一名非常调皮的男生,更是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感到头疼,班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挨过他的打,教师们一致认为“此生难教”。这个学生上课不守纪律,行为散漫,上体育课期间很爱说话老爱动别人,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而且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惹事生非,欺负同学,同学都不愿跟他玩在一起。

(二)思考问题

作为体育教师对此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教育?能改善他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吗?

二、案例分析

我个人认为宽容是教师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的人。从本案例中我们都看出来这位学生由于多次犯错误经常被其他教师指责、诉斥,已经形成破罐破摔的情形。但是作为一位体育教师的我却设定了一个目标,即攀登这座已经布满荆棘的心灵之山。在攀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位学生体育成绩优异,而且他的人生理想是当一位体育教师。对于这位已经失去信心的孩子,我巧妙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给予同情、给予热情、给予诚恳的帮助。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一个充满信任和期望的目光,一句和蔼可亲的话语都会在学生中掀起感情的波涛。

然而,现在有些体育教师在口头上把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却死死抱住应试教育不放,他们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严加训斥甚至体罚学生。更有甚者当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其他老师在旁边添油加醋,根本不可能“蹲下来”和学生促膝谈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

三、案例反思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在这个案例中,我主要是针对他的思想,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与他平等交流。体育课常上有意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他做课堂小老师,给他自信。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她。他也逐渐明白了老师是为他好让他上进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二)捕捉闪光点——鼓励上进

捕捉闪光点,抓住契机。鼓励上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去识别每一颗“真金”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

我发现黄瑞同学在当“小老师”时很卖力很认真,于是我经常提供机会让他参加课堂中的体育活动,并且和同学们多点交流,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他在体育课堂上的活跃度大大提高,同学们也慢慢接受了他,体育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家校联系,增加沟通

根据黄瑞同学现状。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因此我在电话家长会里多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解。表达出我的想法,告诉他们需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增强与孩子的感情,感受家庭的温暖,懂得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父母,一段时间后发现他比以前学习更加上心认真了。

四、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的每一句表扬、每一个微笑或每一次肯定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对体育课教学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赞扬,是对行为的肯定,可满足学生自尊的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动机。

我们应该提倡: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失误,要以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以真诚的情感发现学生的创新闪光点,要用现代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活动。体育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要求教师注意师生的沟通对话,要注意倾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从而让他们在知识的产生、构建、转换和再构建时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概念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吴忠海.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J].体育教学研究.1992(1).

[2] 陈洪江.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1(3).

体育教学案例篇(9)

[作者简介]唐湘宁(1974-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王静静(1989- ),女,安徽芜湖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硕士,南京邮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江苏 南京 21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给予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C-c/2011/01/101)和2011年度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课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01711JX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48-03

现代知识论认为,经验就是知识。因此,经验论的课程观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知识与运用知识。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理论界与实践界达成共识,但是实践中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还远远不够。当前,尽管我国有数百种“教育学”教材,但是核心架构都是“基本原理、教学原理、德育原理、管理理论”等四个主要领域,并且都以理论形式呈现,与教育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使得内容显得枯燥单一、要旨难以领悟。因此,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是理论发展使然,也是教学实践使然。特别是如何创建学生有效参与体验的情境,如何设计高效可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把控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已经成为体验式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核心所在。

一、体验式教学影视案例库开发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杜威认为,课程应该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通,不应该以学科为中心,而是应该以学生为“圆心”,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任何课程都应该在学习者的经验与生活环境内进行设计,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动机。因此,课程的组织与教学都要超越学科化实现心理学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知识的接受都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次序,并且利用好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他反复强调,教师不应该将知识当作某些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该是在生命的体验中形成的东西,学生的经验与课程中的体验“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经验论哲学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认知过程,还是一种对知识、行为以及文化的体验与反思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最终使人的生命活力得到释放,生命的价值得到彰显。可见,体验不是“空降”而来,而是学生在不断领会知识、体验知识、感受生命的过程中产生的。总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手段,更是提升学生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学应该是知识性、生命性、发展性与智慧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的重心应该在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并围绕这一重心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学生的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践参与以及实践性思维成为体验式教学的“关键词”。而传统的教学是以传递书本固化的知识为核心的规范,虽然这种输入式的方式在知识传递上具有高效率的特征,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意蕴的领悟与理解,作为教学本质的生命性、发展性以及智慧性被抹杀,学生获得的仅仅是一些固定化的“公共知识”,而没有转化为“个体知识”,教育“转知成智”、提升学生生命的本质得不到彰显。体验式教学过程就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性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体验,进而生成新的知识,提升实践性思维的能力。可以说,设计实践性情境与问题是体验式教学的起点,这需要教师有很好地把控教学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网络、手机等各种新型媒体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素材,影视传媒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本质要求,影视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首选之策。所谓的影视案例,就是通过影视的方式“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国内外的一些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影视案例教学可以活化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案例库开发的实践

教育学在以课程的形态出现时,相关教材建设就必然显得十分重要。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更需要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技巧,影视案例库的建设更是如此。“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建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需求分析。当前,教育学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讨论学科问题的真正学术著作中,你不会找到‘教育学’这一项目。”它不仅遭遇了其他学科领域的蔑视,还饱受教育领域内的指责,“教育学的迷惘”“教育学的终结”“教育学的困境”“教育学的悲哀”无不折射出教育领域内学者的无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学”教材验收受制于认识论的影响,过于讲究客观性、确定性,“教育学”也就以传递所谓已经经过检验的“可靠性知识”为己任,拒斥那些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的经验性知识,从而使“教育学”教材成为神圣知识的化身。正是如此,导致既有的“教育学”教材严格预设了学习内容,导致教材体系变化甚微,以基本原理、教学论、教育论以及学校管理等作为基本框架,这些僵化的理论却要承载阐释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责任。同样,作为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学”也存在着价值虚张、目标模糊、内容抽象、资源匮乏、方式单一的流弊,这与教师专业的实践性之间存在严重的背离。正因如此,导致该课程地位的低下,甚至遭到学生的拒斥。因此,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范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不但成为时代的需要,更是课程发展的命运选择。而影视案例资源库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新尝试。

现代社会已进入所谓的“读图时代”,图像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整个社会生活信息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因此影视案例也自然成为“教育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影视教学在“教育学”课程中运用比较广泛,但是有关影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专题研究却不多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各种体验式培训机构,但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体验式培训的案例资源库;国内外教育学资源库绝大部分是支持教师日常教学,且主要针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多,与体验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多进行主动尝试的初衷不符。因此,“教育学”课程的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存在不足,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2.“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策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进行缜密的规划与设计,教学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构系统”,而是富含多元成分与要素的复杂“异构系统”。这个系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不同的操作者在实践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后建构最适合的教学方案。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给资源库的设计者带来了“调适众口”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资源库的建设者从资源库的使用者(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尽可能地涵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要素。

尽管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具体要素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但是,马杰(Mager,R.R.)的课程设计“三要素观”得到的共识最多。在马氏看来,教学设计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目标?我们是否达到了目标?可以说,其中包含的目标、过程与评价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链条。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学”影视资源库的建设就需要沿着这个“链条”展开。基于此,可以将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分解为目标、内容、过程与组织四大块。其中内容是核心部分,并且资源库的内容要凸显实践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的展示、问题的解决以及知识的生成等核心目标。

因此,在建设影视资源库的时候需要关注影视作品的典型性,要善于挖掘影视作品中的教育学意蕴,使之与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特别是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对影视作品进行适当的剪辑,突出与教学内容与目标相关的部分,更加彰显案例的典型性。同时,还需要注意影视资源的时效性。影视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例都是时代思想的凝练,这些思想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体会、去挖掘,否则其中的意义就会在无导引的播放中流逝。再者就是要注意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尽管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品,但是年轻学生会更加注重感官或外在的趣味性,思想很深刻的作品有时候就会显得枯燥与沉闷,只有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去挖掘其中的趣味性,通过对内容的精选与凝练才会被学生所接受,并从深层的体验中内化为个人知识。因此,尽管趣味性并不是影视库开发的根本性原则,但是教学中必须考虑影视案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当然,过分重视趣味性就可能使案例失去原有的教育初衷,降低了教育效果。

3.“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内容建设。案例可以超越冷冰冰的知识体系,进而记录某个复杂的情境。影视中的案例往往发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之中,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可以让学生在影视中体会当时的教学情境,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影视案例通过情境与人物的再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精选优秀的影视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魏敏芝对教育职业的执著与工作中的爱与责任心,可以作为关于师德内涵的理解与体悟。《我妻我女》中展示了家庭与社会在教育中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教育途径的思考,特别是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过渡语转换,使两类教育形成合力。

针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正确理解教育学原理。在两年的实践中,有90%以上的学生对影视案例教学的方式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学生自建的影视案例库的访问量远远超出其他专业性课程的访问量。很多学生在作业中也选取其中的影视作品来分析与理解教育学原理,效果良好。可见,教师讲授“教育学”的第一使命并不是给学生分析教育的定义、目的、教学、德育等空洞内容,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真正领略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从这些智慧中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教育实践的魅力,使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教育学的亲近、研读及热爱,这样教育学课程的意义得以建构。

三、影视案例库的使用策略

影视案例库的开发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物质准备,但是,只有科学运用影视案例库才会使这些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通常一些教师采取一边讲授、一边观看影视案例的教学策略,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影视资源得不到深层次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感官层面,不能使学生从感官体验延伸到对主题的理解与意义的追寻。因此,影视案例资源库的利用应该采取多种策略。

1.角色播演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播放影视与角色扮演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借助于教室已有的现代教育手段,演示影视案例,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此时的学生处于对影视案例的欣赏阶段,很难进入“沉思”阶段,因此,教师还要通过精心备课,准备好针对影视案例的讲解、发问、质疑等;同时,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设想自身处于影视情境中该如何处理。学生的设想其实就是学生对情境理解之后,将自己变成其中的一个角色而采取的行动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内化程度。当然,在播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播演的质量,如视频的清晰度、音量的适切度、声画的协调度、时长的合理度等。而教师的适时发问需要紧密配合影视案例的进展状况,做到准确到位,其中的点评也需要切中学生的思维结点,这样才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影视案例的实践效果。

2.情境移植法。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基于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既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作为方法论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对上述原理的实践,它通过将客观世界转化为具体影像的方式,进入人的意识,形成某种主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影视情境不应该成为单一的情境预设,而应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入或创建一些情境。学生在影视情境的渲染下会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适度补充一些更加生动具体的教育场景,就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境移植的核心就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自然而快捷地进入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更加深刻地领会故事、行动与问题。这种情境移植要以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与目标为基础,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这种情境需要短而精,教师能快速引导学生“入境”,并成为其中的组织者。

3.互动探究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影视案例之后能够独立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观看之后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辩争、质疑、探究等。教师并不给予及时的回答疑问,而是完全交由学生去处理。最后,让各个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最后的观点进行点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探索精神得到增强。

体育教学案例篇(10)

笔者多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讲解与行动跟进、创编口诀、多种方式、站位队形、精讲多练和运动规律等六个方面相结合运用,不仅能高效发挥讲解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更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讲解与行动跟进相结合

案例之一:四年级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站立式起跑存在着同手同脚现象。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按讲解和示范要求,跟着教师原地“慢放”模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躬身,双腿弯曲,前倾,右手在前,左脚在后,两臂垂于两侧,自然放松,动作由慢到快。短短几秒钟时间,就有效地解决了同手同脚起跑这一棘手问题。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效果大大优于单种感觉器官。从这一角度来看,语言讲解和动作跟进相结合无疑是最节约时间、教学效果提高最快的。这种结合方式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同步活动中,把讲解要领与动作关联无缝对接起来,迅速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各种姿势的起跑、投掷、徒手操、技巧、单杠、双杠等动作,有的需慢速完成,有的需呈停止或静态姿势,也有的需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动作分别完成等(如头手倒立、双杠分腿骑坐前进等),教师都应尽量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跑步、武术、广播体操、健美操等动作中,还可以在动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动作节奏特点进行提示讲解。如在做扩胸运动时,前四拍口令为“1-2-3-4”,后四拍为强调动作要求,则改为“加-大-幅-度或用-力-扩-胸”。集体跑步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顽强斗志,提高跑操质量,老师要求学生齐喊“锻炼身体一二一,顽强拼搏一二一,坚持到底一二一”。为了提醒学生做到步调统一,富于节奏感,教师喊口令“左……左……左”或“左……右……左”的同时,重踩左脚给出节拍。当然教师运用这种讲解与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时,要注意讲解字数恰到好处、语速适合,动作跟进有节奏,且与动作进程协调一致。

二、讲解与教学口诀相结合

案例之二:在排球垫球教学中,一位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述了垫球的动作要领,然后又进行了动作示范,但是学生还是“不开窍”,练习时“顾头不顾腚”。而一位老教师,用了“插、夹、抬、蹬、提、送”6个字,则高度概括了垫球要领,学生印象深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

分析:照本宣科动作要领,既拗口又难以记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策略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目标,对动作概念进行高度概括,创编教学口诀,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口诀一般按字数多少可以创编成单字、双字、四字、五字、七字等五种类型(表1)。

教学口诀具有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洁精炼、琅琅上口的特点,将原本复杂的描述简单化了,拗口的要领口语化了,容易让学生抓住技术的关键之处,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三、讲解与多种方式相结合

案例之三: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学腾空后收腹动作,教师先讲解了动作要领与注意点,然后亲自示范。尽管教师示范动作正确,要领讲解清晰,而且还重复讲解和示范,但学生就是做不出正确的收腹动作。

分析: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这种动作仅靠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动作技术,即使配以教师动作示范也难以展示要旨。因此,就需灵活运用各种讲解的形式,如结合挂图、图片、图示、多媒体等直观性媒体或结合教学模型讲解;或根据教学进程需要,进行全面讲述、片段讲解、集中讲解、示意提醒和个别辅导等。在学生头脑中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促使其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此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制定特定信号:不同的笛声、哨音长短、鸣哨次数、手势变换、专门语言等,来进一步强化讲解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对比讲解,即就动作相互对应的两个或多方面,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其差异、正误、优劣等,再通过动脑思考对比,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明确动作结构特点。

四、讲解与站位队形相结合

案例之四:前抛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一直站在圆心中央进行讲解示范。面对教师、距离较近一些的学生能专心听讲,看清动作示范,而处于教师背面稍远的学生,既听不清楚讲解,也看不到完整示范,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甚至因为教师不能看到背后学生,部分学生便乘机“窃窃私语”“开小差”“扮鬼脸”的玩闹起来。

分析:各种队形都各有利弊。圆形队形有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但教师站在圆心讲解时,背后学生就处于视听觉的死角。所以圆圈队形讲解时,教师应站在圆弧线上或跨前一两步处讲解,而不能只固定于圆心中央讲解。讲解的位置和方向以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得见、听得清为原则。尽可能做到背风、避光、避干扰,时刻注意学生的队形、师生空间距离,避开声音嘈杂和其他干扰,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一般四列横队应站在距离第一排3米左右和队伍中间位置处,而纵队不宜进行讲解。总之,讲解与站立对形相结合时应注意点面关系。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时,个别讲解为主;典型问题可采用集体讲解的方法进行纠正。对个别自控能力差或不容易遵守组织纪律学生,讲解时教师除可用身体语言暗示,尽量不影响其他学生的练习,可允许其站到队尾、排头或较为显眼的位置。

五、讲解与精讲多练相结合

案例之五: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采用情镜教学,先是用优美的文字语言、跌宕起伏的语言描述了森林里小动物的热闹场面,然后分别介绍小动物喜欢玩的游戏,并创设了险情,小动物们被一只凶恶的大老虎困在一小土坡上……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为了摆脱险境,需要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这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急于模仿练习,可教师依旧绘声绘色地描绘情境,孩子们只能服从“师道尊严”守规守距地站着聆听,时间之长,情境创设之拖沓,反而束缚了学生。还有一些教师如同上文化课一样,一张口就滔滔不绝讲解不停歇,重点不明,难点不顾,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更容易引发学练的厌恶情绪。

分析:体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该开门见山。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动作的结构、顺序、规格只有通过身体体验才能建立。然而,有些教师对此理解不够,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无效讲解的现象,江苏海安邵建生老师按原因将其分成六类(表2)。

有一些教师把教学全部的时间都给了学生,以学生的练习体验来代替讲解。或者讲解时不着边际象征性地讲一讲,放任学生随意练习,这样做既忽视了讲解的作用,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精讲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相反,精讲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讲解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多练,所以精讲需要讲到点子上,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亲自体会动作要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讲解精炼,重点突出。

六、讲解与运动规律相结合

案例之六: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完整示范动作后,就一连串讲解助跑、起跳、摆臂、过杆和落地动作等环节动作要领,事无细巨,一一详加细说,生怕漏失其中环节。由于初次学习,过多的要领讲解与注意点要求让学生在练习时顾此失彼。发现学生错误后,又不加选择,不分主次,一口气指出了很多错误。教师“善意”的提醒后,学生更显得唯唯诺诺。

分析: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对讲解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泛化阶段,外界刺激引起大脑皮质强烈兴奋而发生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分化抑制未建立,条件反射建立不稳定。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调动作的主要环节和纠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讲解语言应该体现在“少”而“精”,而不必过多强调动作细节。上述案例中学生初学跨越式跳高,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动作太多,又过多关注于细节教学,违背了这个阶段的学习规律,降低了课堂质量。因此,讲解时教师应遵循动作形成规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分清重难点。运用讲解法应结合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各阶段具体要求(表3)。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讲解应充分结合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运动能力、课型及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讲解力求简单明了、形象生动,嘴巴一张口,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的欲望。这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案例篇(11)

一、进一步强化学习,坚定信念

透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我心灵上受到极大震撼,思想上受到深刻洗涤,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今后在思想上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用心参加集中学习、群众讨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务必抽出时间进行自学。始终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将其作为自我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自觉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我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潜力,提高自我警省潜力,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各种诱惑,立足于不败之地。

二、进一步廉洁自律,拒腐防变

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党员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务必具备的品格。今后要如履薄冰,严于自律,自觉理解党和组织的监督,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成一种警戒、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我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纠正,增强自我拒腐防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