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创新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3:49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7-01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发现创新在教学领域里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尝试、总结和努力,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水平也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的提升。通过近三十年的数学教育工作,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剖析,我在这里将从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创新能力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及新形势下自我素质的完善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创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理解,希望通过不断地总结,进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新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的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教育的宗旨本来是传道、授业、解惑。数学教育则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职校的学生。但是,在过去不恰当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有些学生对数学教育比较抵触,加之数学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学生容易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众数学”的思想体系极为重要。它作为一种数学教育思想不仅在国外流行,而且得到了国内数学界的认同,其基本内涵是数学大众化,为大众所掌握和利用,是大众必需的数学修养,是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掌握的数学。 “大众数学的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好数学,人人学更多的数学;其特点是它要求在教学中要更突出具有共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要求教学要重过程,重推理,重应用,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学是发展的,动态的,这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施数学素质的教育,就必须以大众数学为指导思想,以此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我在这里提出的教学文化的概念,其灵感来自企业管理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管理原理和我们教学原理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来优化我们的教学,不断丰富管理文化的内涵,以此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更大的益处。这里的教学文化包含教与学两方面的内容,以一个教师的角度阐释自己对学生和对职业的理解。

二、教学文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者,乃“教”与“学”也。教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文化也就相应涉及我们的学生和我们教师自身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所得直接体现着我们教学的成果,我们要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要围绕着怎么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来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培养他们以下四种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自学,与其说是一种能力,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未知事物或者是遇到问题,都能通过自主的思考、探索、实践、总结,进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精神。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应该逐渐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从而让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便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位决定了这种能力的养成与否,如果我们一味认为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创造的话,那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太高了,我们况且不敢说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显然,用这种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那就更不合理了。我认为我们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着重在他们对于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是思维上的创新的培养,鼓励他们对待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法,抛弃标准答案,探索能更好解决问题的途径。创新的目的不是创造新事物,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更优化的事物,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是创新的本质。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是要直接面对社会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具备更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实际的课题,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要明白社会优胜劣汰的不变法则,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他们相互比较的机会,让他们心存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社会的现实,再加之过硬的专业技术,对于他们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来说,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创新教育篇(2)

图1 全球创客空间分布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国正在被创客空间包围。2012年7月,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访问了麻省理工创客空间和东京创客空间。在访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大学的原创动力。麻省理工的创客空间是普通大学生实践自己创意的舞台,它看起来很乱,东西到处都是,很多零件都是废物利用的,但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有会员的作品。创客们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产品原型并在网络上公开。目前,麻省理工创客空间的Makey Makey已经获得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注资。从麻省理工的经验来看,在高校领域,只要给政策和空间,创客文化很快就会蔚然成风。

图2 麻省理工创客空间

高校的创客空间可以通过区域创客空间组织起来。在国内,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已经形成了南北呼应之势。2012年5月,在全国“创客嘉年华”活动上,来自全世界的创客江聚一堂,交流、分享作品,但是创客空间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仍需得到政府的支持。

创客是一类将创意作为自己核心能力的人。比如,最近很流行的3D打印技术,它之所以能够降低成本,正是由于创客们的工作。创客的创意往往是天马行空、充满创造力的。他们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作为“产品原型”,最终变成批量生产的产品。然而,现在这些作品常常没有市场价值。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又会发现这些作品非常有教育价值。

从事教育类课程和案例研发的创客,称为“教育创客”。被《社会创业家》评选为2012年度人物候选人的北京创客空间的蒋程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创办的非营利教育组织“一公斤电子”设计了类似“尖叫铅笔”这样的创意课程,发明了“绕线器”这种电路连接设备,而这些课程和设备都是免费的,对中小学创意课程的开展极有启示意义。只欠政府作为中间人,将“教育创客”和学校教师的手拉起来。

图3 教育创客案例“尖叫铅笔”课程在甘肃的课程实践

图3是“一公斤电子”和“游子支教团”在甘肃武威的支教项目,“教育创客”和设计师合作将电子制作的过程尽可能简化,学生通过说明书就可以自学。今年,他们的目标是用一个成本为100元的盒子,为50名学生开设一个学期的电子电路课程,这种效率是很多专业的教育公司难以企及的。上海“新车间”开发的SWARM群体机器人获得了世界机器人设计比赛的第二名。可见,创客的技术是领先的,创意是丰富而独特的,但是目前尚缺乏批量生产的能力,也需要和一线教师合作进行课程研发,才能进入教育领域。令人振奋的是,曾经的“少年创客”、“微软最年轻的培训师”,现在的“思科博中国”创始人栾轩,研发了中国的创客工程研发平台——Circuitpot,正在成为教育创客的公共平台。今年将会在北京景山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创客课程中全面使用,学校的三个机房将借此机会改装为创客教育实验室。北京、上海、广州为全国创客的集聚地,理应在创客教育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也理应成为创客教育的受益者。

北京景山学校最早在学校建立了创客空间,并开设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创客课程,将原有的机器人课程的教学资源做了重新整合,让机器人小组的学生从竞赛压力中解脱出来,做一名自由地制作发明的“少年创客”(如图4)。

图4 景山学校初二学生改装的电子门锁

在景山学校创客空间中,学生不太关心教师的评价、各种比赛和评奖,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作品在微博、创客论坛上受到的评价,创客教育给了孩子一颗强大的内心,也给了孩子创造的舞台。

景山学校以程序教学为核心,出版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程序设计教材,普及了程序教学。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机器人战队的教育创客,进入学校与教师一同设计“少年创客”课程。我们将“少年创客”分为了艺术、研究和工程三个领域。2013年1月26日,学生们在学校自愿分组为“艺术创客营”、“研究创客营”和“工程创客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体会创造的快乐,最主要的是,知道如何驾驭创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图5是“少年创客”课程的设计模式,“少年创客”课程将会在江苏常州市的另一所小学实践,我们也期望更多的北京中小学能够开展“少年创客”课程。

创新教育篇(3)

本期,我们关注创客运动涌入教育所激荡的朵朵浪花。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具有物理学科背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让教育滋养创客,让创客丰富教育》讲述的就是他以一个草根的力量践行着创客教育的故事。但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有着许多同样的草根,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的《创客们的教育梦和教育者的创客梦》向我们讲述了一群追梦人的故事。

中美国情的不同,也使得中美创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创客们是如何看待教育创新的?《创客运动:点亮创新教育之灯》中,记者就一些创客教育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国内几位知名创客。

创新教育篇(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创新教育。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教育职能基本上停留在单纯的传授知识这一层面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许多教师还是把传授知识当作“看得见的硬任务”,把培训学生的素质视为“摸不着的软任务”。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培养创新人才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变传授知识单一教育职能观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职能观。在教育学生掌握人类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觉悟、品德、智能、心理的全面提高,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和培养,为以后开展创新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急需创新人才一批又一批地涌现,也呼唤着科技人才的早熟。创新教育从小学做起,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诱发学生的好奇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及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有利于他们将来去发明和创造,同时在青少年中,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造激情。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运用创新思维的具体模式,讲求创新思维的运作方式,注意新思维的训练层次。不埋没人才,坚持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

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累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准性作为评价标准,并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以操练和背诵为主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对教材、教案负责,学生只满足于完成答卷和合乎标准答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我们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教学上有几方面: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喜欢创新,乐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导入的新课有情趣,使学生充满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组织形成上,要打破传统的僵化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素质教育关键是创新,实施教育创新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念新、知识新、教法新。只有掌握丰富知识,具备多种能力的教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给学生充分的自,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天赋,应注重学生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不采取书山题海硬背苦读的战术。不能扼杀、抛弃、淹没孩子独立的天赋。应发现其特长,给予充分的自,进行正确地指导,使其迸发智慧的火花,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六、教育环境要创新

创新教育篇(5)

在德育的创新教育中,教师往往把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不利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德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必须把握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树立德育为智育服务,为智育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思想。同时,德育又是智育的灵魂,它对于智育的成功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一、“健全人格”的教育

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1世纪将属于能承担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培养“健全人格”应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创新品质的教育

创新品质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品质。要不怕风险,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具有创新意识是科学创造的必备素质,勤奋刻苦和顽强的意志及坚韧的毅力是创造发明成功的保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品质是完成创新成果的坚实基础。创新品质的教育要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以学生个性品质培养为主,狠抓成长过程,淡化步调统一。

三、创新方法的教育

创新方法的教育不仅有利于真正贯彻素质教育,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智力与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创新教育篇(6)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对教育创新的要求:“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外,具体表现为:1.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2.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3.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情,谈谈在新世纪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首先是创造性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学生不在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成为信息加的主体,意义的创建者是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因此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在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督促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或发现者,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体育课堂中体现出来呢?又如何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呢?—、设疑启智、创造气势、激发创新思维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教学步骤是层层递进,可根据所教的内容及相关资源设计思考题,使学生对体育中的某一动作有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辩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教育知识也有限,他们各抒己见,使他们在讨论中学习,在争论中获取,在辩论中进步。我们知道教有法而无定法,他们的思维各有所长,通过这一话题,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在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另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气氛中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热情鼓励及耐心的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处论体育创新教育金 海(汉中市勉县阜川中学 陕西省 724209)摘 要 本文通过本人七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以不同角度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重要性,鼓励教育者大胆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法去培养新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于主动状态,逐渐养成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的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可通过问答式,讨论式,演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新的技术及技巧。使学生的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张一弛”此乃文武之道。有位名人说过:“教学与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这种教学就会变的高度有效”。

    三、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体育中的语言指的是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体育技巧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练习、巩固及复习阶段,把知识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能促进消化知识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过一阶段是学生各种思维的大会师。学生在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同时,会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最后使所学语言真正成为了一种“活”语言。

    四、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篇(7)

一、加强创新管理,健全管理创新体制

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是创新教育的支撑条件和硬件保障,要健全和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首先,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研究生教育要有创新、要达到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就必须先在管理上下工夫,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有创新。研究生管理干部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大胆地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扫除体制上的障碍,积极积累知识,使得研究生管理形成一个具有学习创新型的管理体系,适应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

如何加强创新管理,需要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者要从大局出发,从当前基础型研究的国内外形势和动态出发,深入了解和清晰认识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意义,结合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学科等特点、研究生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发展潜力、地域条件、工作环境以及多年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吸收前人的经验和兄弟单位成功的做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适时调整战略思路,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其次,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进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要树立全面质量观,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二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依法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按照有关法规,实行严格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并不断完善从招生、培养、管理到授予学位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把好质量关;三要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等专家系统在执行监督、学科评议、质量监管以及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四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监督和保证机制,加大检查评估力度。

二、加强学科建设,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体制

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科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资队伍、科研层次、规模大小、实验条件、学术水平等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科布局、规模和水平,构成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知识平台,决定了创新教育的学科环境。不同的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宽广的学科结构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

首先,为了加快学科发展,促进学科的交叉,培养单位应该大力鼓励研究生导师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研究生教育中,大多都从文化环境、管理环境、学科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教育。因此,良好的学科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实施基本条件,高水平的硬件资源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利因素。

其次,要推进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逐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他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和研究生指导形式。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交叉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要突出前沿领域知识的教学。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灵感。研究生的指导形成要逐步实行建立“导师组”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在研究生的教育中,要注重个性的发展,在培养计划、教学、论文等环节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使得研究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积极锻炼创新能力。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开拓视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导师的素质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因此,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导师具有宽厚的知识面、高超的学术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中有所建树。导师始终要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立足于知识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全面质量观。导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不但教导研究生任何做学问,还要教会研究生任何做人,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对研究生来说,要培养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献身事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加强对研究生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研究生无私无畏、坚定不移的求真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崇尚诊治、推崇逻辑的理性精神和追求实证、把握规律的物质精神。因而,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学风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研究生的自身素质和努力,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而宽容而又严肃的学术批评是创新教育的源泉,创造的思想来源于批评,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也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科学表达能力,以客观的、公正的、善意的和求是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质。

因此,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要始终贯穿着批评的基本原则。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为研究生的能力训练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指导。研究生要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论坛,有效地开阔研究生在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方面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强化训练。

五、增强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

创新教育篇(8)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然而,教育与创新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逆转的正相关,《学会生存》中就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而不当的教育则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压与窒息。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必须从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做起。

同志也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真正造就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从字面上看,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现在有,过去也有,是否是创新教育,不能以时间为界限去定义,主要看教育的实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提倡创新教育的典范。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求新变革的思想。“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些话语中,无不体现了对创新的追求。

二、创新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即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是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各种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因此,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三)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三、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时代需要创新人才。但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首先进行教育创新。具体措施是: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重点是继承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内涵、规格、模式诸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我们要在继承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教育,树立起新的教育观。要在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只有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培养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

(二)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是要搞好教学改革,在新的创新教育观的指导下,推动教学的创新,用改革后的教学工作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1.改革教学内容: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要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维的自由度;要摆脱思维定势,倡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定要列入到学校教学日程上来。

2.改变教学方法:要进行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多用注入式教学方法,造成学生习惯于“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要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转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识的认知与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讨论都应是学习的内容,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

3.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推行教学上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

4.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化信息基础设施的推广完善,信息资源的日渐丰富,带动了教育技术、教育手段的变革,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新的舞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所形成的现代教育网络将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力争使学生的学习多快好省和富有个性。

5.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个体的智力各具特点,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标准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智力具有多元性,由于接受教育的对象有其自身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所以面对这些特殊的生源主体,我们的教育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和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总之,创新精神、创新个性、创新才能作为一种宝贵的时代精神和特征,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精华,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导创新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为中国在新世纪中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创新教育篇(9)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国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开展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民族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教育义不容辞担起重任。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体制或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一、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应该是对创新意识的打压和抑制,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滞后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但十分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忽略对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调节,而一味追求狭隘意义上的质量上升。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教育模式向应试能力倾斜,出现一些注入式、打压抑制式、教条主义式等不利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1.注入式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注入式’就是不跟学生商量,强迫学生接受,把学生已知道了的东西,也照着书去灌输;不管学生听不听,也照样念下去,这是片面的东西,是封建的旧式的教学方式。”

尽管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注入式教学在现实中仍占主要地位。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普遍的课堂状态,教师在前面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独占课堂,学生在后面被动接受、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彻底打压,本应愉快的探究课堂沉闷枯燥,课堂研究变成了单向输出、被动输入,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失去了朝气!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动性退化,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萎缩,严重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造就!

2.打压抑制式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棍棒底下出人才”,教育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学生成为被管束的木头人。但“严”师未必出高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苛严管束下,本应快乐的孩子沉默了,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创新的萌芽就这样被抹杀了。那种只信强制、只讲约束,只讲严格不讲宽容的方式,使教育气氛紧张、沉闷、压抑;那种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的陈旧方式,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自主性都遭受严格限制,学习积极性受到过分的抑制,要使处于这种境地的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谈何容易啊!

3.教条主义式

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重接受、轻质疑。书本至上、权威至上。如在教材编写上一味追求体系的完整,而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忽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时,固守教材的编排顺序,丝毫不敢造次,也丝毫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与其它知识、其它学科的链接。教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公式、结论的巩固应用,而对产生的过程轻描淡写;在问题解答上,苛求整齐划一,恪守条条框框,谨遵标准答案,若稍有创新,稍越雷池,必遭“扣分”厄运。教条式教学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只顾模仿范例,不敢畅所欲言,不敢有丝毫的独创之处,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和厌烦,销蚀探究新知的激情,失去培育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让人空余恨,不禁扼腕叹息!

上述情况的普遍存在表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不尽合理,有待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亟待创新,致使不能彻底清除阻碍教育改革创新的障碍,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转贴于

二、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绝不是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养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以培育创新精神为宗旨,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民族创造力!

1.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行的许多课程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新的领域的开拓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内容上,要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编进教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而不是滞后的客观世界的概念,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但同时,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学会质疑,探究新知;要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新的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教学方法的创新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行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而传统的教学多用注入式方法,造成学生习惯“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大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斯多惠说:“有的教师奉送真理,有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

3.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育、纯知识记忆性的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维的僵化,畏首畏尾,失去追求知识的激情。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老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提倡创新思维,鼓动创造发明。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一定比例的没有标准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发明创造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速度,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深深依赖于这个国家的创新教育能否有效实施,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动力支撑,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相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下,创新教育一定能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民族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2]学会生存.

创新教育篇(10)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创新呢?首先,创新是一个“结果”的概念,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取得前所未有的“新结果”。其次,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即得到同样的结果,过程更简单、更可靠、更经济、更有效。同时,创新也是一个“是非”的概念。即并非所有“新颖”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创新的结果和过程必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无论从结果、过程和是非的角度看,目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创新”都并非真正的创新,是伪创新,甚至是有害的创新。

减负、提质、增效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这个过程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模式、创新的实践去清除过去效率低下的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等弊端。而现在有些创新却变了味。

为了实现减负,党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政策和规定,力求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不少地方有些人却打着“创新”的旗号玩起了花样。比如,文件明文规定不许利用节假日补课,有的学校就“创新”地想到了办住宿班,将补习班办到了学生家里,与社会办学力量联合办班等新方法。规定小学生每学期考试一次,中学不超过两次,有些学校就创新地想出了“集体独立作业”、“自我检测”等新举措。一家学校带头,其他学校为了还同学们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便纷纷效仿。这些所谓的创新,既没有结果的创新,更没有更简单、更可靠、更经济、更有效的过程,最主要的是从是非的概念来说,这些“创新”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到了拼时间、拼消耗的老路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创新要坚决抵制,严厉惩处。

考试,一直是中国教育中敏感热议的话题,并且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有所创新,意义自然非同小可。因此,围绕这个环节所进行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但从创新的结果和过程概念来讲,这些创新还是应该“慎行”,甚至“不行”。

前两年有人开始在试卷命题时进行创新。其表现形式就是原来出题的题型叫填空题,经过“创新”,题目变成:小明昨天做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漏掉了几个字,相信聪明细心的你一定能帮他填起来。加油,你一定能行。据“创新”者称,这样的试卷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鼓舞学生更好地完成考试。对此,我不敢苟同。对于这样的命题方式是否真的可以缓解紧张,没有经过研究,我不敢表态。但就我接触到的情况而言,在很多试卷趋于标准化的今天,很少会有同学去认真阅读这些文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学生即便走上社会,也难免遇到紧张的场合。通过考试这个环节让学生去体验紧张,学会在紧张的情况下调适自己的情绪也未必是件坏事。

创新教育篇(11)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理论;研究

21世纪人才战略的基本点在于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式教学、培养创新式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才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社会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也成为创新式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的基本内涵

创新式体育教学是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对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式的优化与探索,使学生从体育教学中感受到创新理念,培养出创新思想,继而成为创新式人才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师生,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均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都享有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资格,因此,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的发展特征。创新教育理念还具有综合性,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体育教学必须结合课内教学知识和课外体育训练,将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水平。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寻求创新,其实践活动也必须具有创新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智力和体力上的进步,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

2创新体育教学理念的落脚点

2.1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思想的创新

对于教师而言,要冲破原有的教学禁锢,从思想上进行革新。教学方式由教学思想决定,教学思想上止步不前,教学方式上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人类历史数次的思想启蒙运动,都是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自我解剖,进而创新出新的思想理论。体育教学的创新也要从教学思想上进行改变,突破原有的分数论思想,以新的思想面貌迎接教学方式的变革。

2.2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技能的创新

对于创新主体而言,创新技能是其最根本的体现。教师创新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新性技能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及手动操作能力。创新技能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能否学习到创新技能是进行创新性体育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习得创新技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的学习在其他科目上举一反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质量。

2.3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情感的创新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娱乐的状态中学习,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基础上,应进行情感上的创新培养,使学生不仅获得同学间的友谊,更能够从教师身上获得优秀的品德教育。情感上的创新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多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4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思维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形成对于创新性体育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养成创新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有多个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结构等。在以上的几个方面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想象力。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没有教室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加强想象力的提升,从而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性思维的产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创新性体育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有利于多种信息的整合。

3创新体育教学理念的实施策略

3.1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性建设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搭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优秀的教师能够把“桥梁”打造得更加耐用、美观、科学,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对于整个创新性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坚持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3.2转变教育观念

在创新性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随着时代的巨大变迁,信息资源日趋丰富,需要对原有的教育进行深入改革,使创新理念注入到原有的教育理念中。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的效果难以最大限度得到实现,只有对原有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性改革,才能激发课堂活力。体育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或分数的提升,还要兼顾学生的感觉与体验。因此,创新性体育教学要从教育观念的革新出发,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该从理论教学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爱及平等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朋友的身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3.3创新性教学场景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多种创新性游戏进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避免游戏的重复与单调,使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的服务人员,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创作、实验与执行,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实现思维的开发。从实践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从更新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体育设备及教学内容上进行体育教学。在实际活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挖掘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作者:杨浩鹏 单位: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