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国象棋比赛规则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8:00

中国象棋比赛规则

篇(1)

2 在我县去年举行的一次比赛上,轮到甲棋手行棋时,这位棋手拿起了车想走,然后又把车放回了原处继续思考(用自己的时间),此时他的对手乙棋手以为他走了棋,随即走子,甲棋手马上报告裁判并要求裁决。裁判判乙棋手因连走两步致负。请问这种判法是否正确?

3 比赛时,双方棋手的时间都很紧张,甲棋手用车吃掉了乙方的马,因手抖动和动作太快,把车放在了临近的交叉点上(不是吃马的位置),双方都没发觉,乙棋手继续走了棋,围观的人报告裁判,裁判当时判甲棋手因违反行棋规定致负,甲棋手不满意,后来裁判折中判了和棋。请问这种情况裁判处理得是否得当?应该怎么判?

4 在采用时间包干制的比赛中,如果出现定式和棋,而劣势方时间又吃紧,优势方又存在有攻击性的棋子(如马兵对士象全,车马对单车士象全等),优势方要继续走棋,而劣势方要求裁判立即判和,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5 以下棋图是我在弈天网上对弈时走出的重复局面,系统判红方长捉。请问这样裁决是否合理?国内规则是否可判和棋?希望杨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谢谢!

(棋迷石全)

回答:石全朋友您好,感谢您长期关注本栏目。也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开办此栏目,就是为了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棋规问题,以普及规则知识,探讨棋规案例,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虽然我的水平有限,但还是希望本栏目能给您及其他读者带来帮助和兴趣。下面,就您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1 此赛采用40回合“自然限着”,审核回合时,提出方对非提出方“将军”的着数,一般最多只记7着(推算出来的)。规则中对此没有明确要求,都是由裁判长在赛前的补充规定中明文确定,大家照此执行。

2 此案例乙棋手连走两步事实清楚,属违反行棋规定。依据中国象棋协会最新审定的《象棋竞赛规则》第4.1.8款规定:在同一局棋中,行棋违反行棋规定,全国比赛一次(判负),省级比赛两次(判负);及第9.1.8款规定:省级以下比赛第一次出现违反行棋规定记犯规一次。故应给乙棋手记一次犯规而不是立即判负。

3 此案例属在对局过程中出现意外错误(非有意放错了交叉点,否则吃不掉马),应及时纠正。参照《规则》第5,8,2款规定:如果发现棋子意外挪动了交叉点(五个回合内),应恢复到错误前的局面重走。重走时,轮走方可以不走当时走动的那个棋子。故此案例应正子后重走。

4 在采用时间包干制的比赛中,出现理论上公认的和棋局面或难赢不会赢的棋局。一方因时间占优不同意和棋,裁判一般不直接判和,但有权酌情给予限着,限着满额后,双方均未吃子,可判和。限着期间出现一方超时,仍判负。如果时间占优方没有任何进攻子力,尽管对方时间很紧张,裁判也可立即判和。执行这一条款,应由裁判长在赛前的补充规定中加以明文确定。

篇(2)

中国象棋协会、宁波启新绿色世界高尔夫俱乐部。

二、承办单位:参赛各主场队。

三、参赛时间和地点:

见第1页。

四、参赛单位:

2004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前10名和2004年全同象棋团体赛升级的两支队。

五、竞赛项目:

象棋男子团体赛。

六、参赛办法:

(一)每单位可报棋手6名,领队1名,教练1名。每场上场队员4名。

(二)各队参赛棋手须为中国象棋协会注册棋手。

(三)参赛棋手在同一竞赛年度内只能代表一个注册单位比赛。

七、竞赛办法:

(一)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1999年象棋竞赛规则》。

(二)比赛采用双循环主客场制。慢棋及快棋均计算棋手等级分。

(三)比赛采用临场定台制。主队单数台次先走,客队双数台次先走。

(四)参赛双方应在比赛的前一天下午17:00前同时向裁判长递交本队的出场台次名单。

(五)每场比赛设一局快棋。快棋台次在双方提交名单后,由裁判长主持抽签确定。

(六)比赛用时:

慢棋:每方基本用时80分钟,每走一着加30秒。

快棋:每方基本用时30分钟,每走一着加10秒。

时间用尽按“超时”判处。

快棋比慢棋推迟2小时开赛。

(七)比赛计分办法:比赛每场胜一局得1分,和一局得0.5分,负一局得0分。得分高者为本场获胜,场分记2分,平者各记1分,负者记0分。

(八)名次计算:场分多者名次列前,场分相同则按以下顺序区分:全队总局分,胜场,全队胜局,后手胜局,直胜,全队犯规。若仍无法区分名次时,各队须选派―名棋手加赛快棋进行区分。

(九)联赛新闻发布会时抽签,并公布竞赛日程。各队需在赛前一个月确定主场城市,并书面报中国象棋协会。

(十)中国象棋协会对各主场的准备、比赛和宣传等均有明确的要求,请各队参照《竞赛实施细则》严格执行,以保证联赛的有序进行。

(十一)需要变更主场城市或本队有2名以上(包括2名)棋手因重大比赛不能出场而需改变竞赛日程时,须于赛前两周提出书面申请。是否予以变更,以中国象棋协会正式批复为准。

(十二)联赛首轮和最后一轮为赛会制。参赛棋手须参与开、闭幕式的群众活动。

(十三)比赛结束后,棋手有义务出席讲棋现场与观众见面并接受记者采访。

八、裁判员、仲裁委员会和赛风赛纪委员会的工作:

(一)各主场裁判长由中国象棋协会选派,各主场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遴选一级以上(含一级)裁判员担任副裁判长和裁判员工作。

(二)仲裁工作按《仲裁委员会工作条例》执行。

(三)赛风赛纪委员会负责处理各赛区、参赛队、裁判人员的赛风赛纪问题,按《赛风赛纪委员会工作条例》执行。

九、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录取前六名给予奖励。

(二)联赛前10名和2005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男子组前2名获得参加2006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的资格。

(三)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评选“优秀主场”,办法另定。

(五)评选“棋手最高胜率奖”。在联赛中胜率最高的棋手将获得此奖项。出场次数不低于17局(含17局)的棋手有资格参加该奖项的评选。

(六)评选“新秀奖”。1981年1月1日后出生的棋手胜率最高者获得此奖项,出场次数不低于17局(含17局)的棋手有资格参加该奖项的评选。

(七)评选“最佳构思奖”,评选办法另定。

(八)评选“积极宣传奖”,评选办法另定。

(九)评选“优秀裁判”,评选办法另定。

(十)评选“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另定。

十、报名:

请各队使用统一下发的报名表,于2005年3月前寄至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象棋部(北京市天坛东路80号,邮编:100061)。

十一、器材和经费:

(一)棋子、棋盘和棋钟须严格按照中国象棋协会器材标准准备。

(二)组委会将给各队拨款作为竞赛补助费用。

(三)各队在比赛期间所需的所有相关费用原则上均自理。主场负责大会裁判人员和竞赛工作人员的费用。在接待工作上,各队要以诚相待,互利互惠,为联赛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四)赛会制比赛期间,各队费用自理,

篇(3)

未圆的少年梦

1960年,朱老师才13岁,便进入了安徽省队。期间,朱老师除了参加过全国象棋比赛,后期还转行投入击剑比赛,并获得了全国第五名。开始后,朱老帅从合肥回到家乡蚌埠,转入了教练行列。作为市一级的基层教练,除了自己的专业象棋以外,朱老师还兼围棋和国际象棋以及击剑教练。因为和击剑项目不在一起训练,在市体育场看台简陋的棋类训练室里,只要朱老师一走,我们几个调皮的同学就开始“大显身手”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们最得意忘形的时候,他又悄悄地出现在训练室的窗户外,并进屋狠狠打了参与我们“活动”的自己女儿一记耳光,吓得我们再也不敢在训练时候捣乱了。

朱老师凭着恒心和耐心,先后带出了国际象棋全国少年冠军和围棋全国少年冠军,并先后向安徽省棋队输送了5名队员。在进入安徽省队后,专业的训练让我的水平迅速提高,怎奈水平和火候不到,从没有进省队之前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获得第11名,到后来进队后获得第8名、第9名,始终未圆朱老师三项棋全国少年冠军的梦。再到后来我退役转做少儿培训,一个学生获得了全国少年女子冠军,总算弥补了一些他老人家的缺憾。

裁判建树

朱老师很早离开专业队转做教练后,仍对棋有着小舍的感情。从1980年在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筹办了十二省市中国象棋邀请赛,包括胡荣华在内的44名棋手参赛,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因成功筹办这次比赛,朱老师也得到了当时国家体委棋类处负责人的赞扬。后来,朱老师还先后申办了1987年和2000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和全国围棋个人赛,比赛的组织接待工作得到参赛选手和中国棋院的肯定。

第一次看到朱老帅担任全国比赛裁判长是1984年在合肥举行的团体赛。那时裁判长还要负责编排,每天两轮比赛,连中午去吃饭时,都要事先和食堂打招呼留饭菜。随着担任裁判次数的增多,朱老师逐步萌发了采用电脑代替人工编排的想法。从1993年开始,朱老师和当时在蚌埠铁路电子计算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屈道良合作,开始研发“棋类竞赛定位编排系统”。从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朱老师硬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两人合作开发出了软件,并存当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和全国铁路首届“火车头杯”象棋赛上使用。经过不断改进,该软件1994年通过了国家体委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共19人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软件的使用,对象棋竞赛产生了重大影响:过去每轮比赛都需要几个人参加“抽签”编排,专门人员统计成绩等,现在只需一人独立操作,便可包揽以上所有工作任务,大大节约了办赛开支,并杜绝了人们对人工编排结果公正性的质疑,对推动象棋比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规则的专注倾注了朱老师的心血。从开始跟他学棋到后来学习裁判,朱老师对规则的专注让我记忆犹新。我刚开始接触规则是1984年参加全国少年赛时,那时朱老师刚拿到了《1984年象棋竞赛规则(试行)》,便随手摆了几个棋例让我判断。在做棋手时,从没有想过裁判的事情,近6年的专业比赛中,只记得一次1988年团体赛的裁判长是戴荣光,因为我提出三次循环后裁判长判决的。退役到铁路后,对象棋的一份感情仍难割舍。开始经常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后来进了机关,再请假出去比赛越来越难,便下决心转行做自己喜欢的棋类培训了。随着时间的宽松,参加比赛和当裁判的机会多了起来。真正开始学习规则,是参与朱老师执笔的几次规则修订。因为朱老师不接触电脑,他写好手稿以后,便会约我从合肥赶到蚌埠他的家里,边把手稿打印出来,边把他的修订思想向我阐述。有时为了按时交稿,经常通宵达旦。《2007试行规则》倾注了他的心血,他的主导思想就是简明化,缩小与《亚规》的差距。对自己的学术观点,他在任何时候都很鲜明,表现了为人的刚正性格。我从裁判员到裁判长的点滴进步都倾注了朱老帅的期望、培养和心血,他对学术的钻研和执著精神,也让我自惭形秽。

著作丰厚

除了培养后辈,几十年间,朱老师发表论著200多万字,独撰或与他人合著《渊深海阔》、《象棋入门》、《象棋基本杀法》、《象棋世界大战》、《全国象棋赛对局精选》、《棋盘上的三国演义》等多部著作。其中,与刘国斌合著的《渊深海阔》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棋书评展一等奖,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2013年,他又与刘海亭合作,出版了4本象棋布局专著,并完成了第5本的初稿。

篇(4)

2007年是一个国际赛事年,不仅有第10届世界象棋锦标赛这样的世界盛会,第一次成为亚洲室内运动会的中国象棋比赛,而且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象棋还成为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良好的国际氛围为中国象棋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亮点1

第10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中国队特级大师许银川夺得个人金牌,洪智屈居亚军,中国男队获得男团桂冠,女子特级大师伍霞荣膺我国第五位世界级棋后。中国象棋队在世界象棋锦标赛上实现了包揽三大冠军的“五连霸”伟业。

亮点2

第2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上,中国队派出柳大华、、吕钦、许银川和陈丽淳5人代表中国参加本次运动会的象棋比赛。在首先举行的快棋赛中,以绝对实力一举夺冠。柳大华和吕钦征战团体赛,以5战全胜的成绩问鼎。许银川和陈丽淳分别参加男女个人比赛,许银川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取得金牌,陈丽淳屈居亚军,夺得冠军的是中国队的劲敌越南队吴兰香。一枚象棋女子金牌花落他家,对中国队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是对亚洲棋坛或许是一种震荡,中国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下苦功,棋艺可登峰。

亮点3

今年全国个人赛是收获最大的一年,由于实行新赛制,比赛显得格外惨烈,昔日三华(胡荣华、柳大华、于幼华)小组赛未能出线,一向棋风稳健的特级大师徐天红小组赛仅和两盘。与老一代棋手渐渐远去相比,小字辈成了本次大赛的主角。男女冠军浙江赵鑫鑫与北京唐丹都是未过20岁的少年,中象史上第6次出现男女同得军的局面。另一位黑马就是杭州少年棋手程吉俊杀人四强,此外黄竹风、宇兵和女子组的郑轶莹,也取得了大师称号。

亮点4

象甲联赛不仅是中国水平最高的团体赛,也是中国象棋走向市场的一面旗帜。今年象甲推出了“贴时竞叫、和棋黑胜”的新规则,随之而来的是比赛进程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多次出现“零封杀”。赛事刚刚进行到第三轮,黑龙江队主场就以8比0封杀了卫冕冠军广东队,广东队自从参加全国团体赛以来从没有过集体失利的记录就此告破。此后广东队第六轮零封甘肃移动通信队,不想第十七轮甘肃队客场挑战广东队竟然发威,以6比2获胜,广东队失利三盘棋竟全部是自己竞叫的三盘后手棋,真是成也新规则,败也新规则。

亮点5

象棋是两位棋手之间的技艺、心理的较量,这话说的没错。不过时至今日象棋对弈的形式发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第三届“常家庄园杯”象棋全国冠军混双赛,又出现了“首都家居联盟杯”象棋双人表演赛。象棋对弈的形式多样化,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朋友成为象棋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业余篇

与专业大赛清一色大师不同,业余赛事理所当然成为业余高手大展风采的舞台。今年有多项民间杯赛为业余高手提供了过着的擂台,与此同时业余大赛并不排斥专业棋手参加,专业与业余同场竞技,让比赛充满了悬念,二者的差距也在一次次大赛中缩短。

亮点1

第二届“狗不理杯”象棋赛上,女子棋手唐丹决赛虽然不敌蒋川,但是在半决赛中一举将男子特级大师苗永鹏斩于马下。性别大战中国象史上并不多,第一届象棋大师赛曾有张国风一举杀人男子组八强的记录,今天小将唐丹再次书写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篇章,性别大战总是人们心中的亮点。

亮点2

由湖北省体育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和武汉双武獒园联合举办的“獒王杯”全国(湖北)象棋大奖赛,柳大华宝刀不老,提前一轮夺冠。获得2至8名的棋手分别是:刘宗泽、党斐、曾洪涛、李智屏、秦荣、秦劲松、李望祥。前8名之中业余棋手抢得四席,其中刘宗泽排名在三位大师之前,不能不说是业余棋界的骄傲。

亮点3

2007年“沧洲棋院杯”第2届河北省象棋名人赛中,唐山业余高手孙庆利以4胜3和的不败战绩取得冠军。唐山郝继超获得亚军,象棋大师申鹏、景学义、杨德琪、张江分列3到6名,业余棋手能在大师林立的棋赛中取得名次已是不易,而此次大赛的冠亚军获得者都是非大师级棋手,更是少之又少。

篇(5)

三、主办单位:

校团委

四、承办单位:

学生社团联合会、棋牌协会

五、比赛时间:

xx年4月6日—4月8日。

4月6日中午1点进行开幕式。

六、比赛地点:

学院西区五号学生公寓自修室

七、比赛形式:

根据报名人数分组,小组赛采用积分编排制,每天进行3轮比赛,共进行9轮比赛,在进行六轮比赛后,取前16名进入后三轮比赛,其余同学不参加后面的比赛。(具体细则见附件)

八、参赛注意事项:

1.全院全体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参加;

2.参赛方式:以集体和个人方式报名

3.报名形式:各系(院)以集体形式报名则需选派领队一名,选手2名,以个人形式报名直接填写报名登记表,报名登记表可复印。集体和个人报名须于3月30日中午2点前交至团委办公室。

4.参赛时选手须带上学生证;比赛开始15分钟后,参赛选手未到者,按弃权处理。

十、裁判工作人员:

裁判由棋牌协会组织责任心强、有国际象棋基础的学生担任,并邀请棋牌协会指导老师担任裁判长。

十一、奖励办法:

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6名,分别颁发奖品和证书。同时学院将组织优秀选手参与统一集训,并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十二、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1:国际象棋比赛细则

附件2:比赛报名表

策划书:共青团四川教育学院委员会

xx年3月25日

附件一:

国际象棋比赛细则

1、严格按照国际比赛标准执行。各参赛选手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和纪律,服从裁判安排,公正、公平的参加比赛,摸子走子、落子不悔,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2、参赛人数;国际象棋运动员2人,共计每项36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3、每场积分为每名选手胜一局得2分,平一局得1分,输一局得0分。

4、比赛具体办法:

比赛第一轮用抽签方法排定先后顺序,并抽签决定先走或后走,从第二轮起,每轮由最高分按积分段逐段向下编制,同分者对编,同分者已相遇或无同分者,则以近分者编队。

相遇过的选手不再见面,本队选手尽量不见面,若未决出名次,则加赛一场,并尽量平衡两个选手先后手的次数,名字或号码在前的为先手,加赛只定出选手名次,而不影响积分。

5.比赛计时:每轮比赛,前一个小时自由支配,所走着数不限,以后双方各限时15分钟,先到时的作负,但占优方提出求和,另一方不得拒绝。

6.行棋规定:

① 摸子走子,落子不悔。如动了己方一子不走或无路可走,判违例一次,另走其他棋子。

② 动了对方棋子必须吃掉,如果不能吃掉,判违例一次,另走其他棋子。

③ 违例三次判负。

7.每轮比赛,裁判员会做好比赛结果记录并在比赛结束后让参赛选手签名,承认比赛结果。然后公布各位参赛选手的积分、排名成绩。

附件二:

国际象棋选拔赛报名登记表

___________________系(院)

领 队: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类 别参赛选手性别班级联系方式

篇(6)

毗邻象征回归的金莲花广场一侧,综艺馆大厅内摆下了楚河汉界谈兵的枰场,来自欧、美、亚、澳四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名男、女象坛精英于8日至12日在此参加第七届世界象棋锦标赛。赛场门外,祝贺花篮五彩缤纷,高大的门柱上醒目悬挂着东道主澳门象棋总会诸位贤达集体推敲后为赛事撰写的对联:“瀛海聚群英,综艺楼头跃马横车,谱话梅花才尽显;华夏多瑰宝,镜湖赛会谈棋论弈,桔中秘着妙纷呈。”比赛大厅则以内部对局与公开表演相结合的方式作布置,用表演台和大棋盘将观众区与比赛区分隔开。除台上两只大棋盘悬挂两局当众比赛对局外,台前两侧各有一只电子大棋盘自动演示内场的两台实战比赛,这是广州资能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弈网通”特制智能棋盘,棋手对局时丝毫不受电子干扰,男、女前几名都多次在“弈网通”上对局。它还通过中国长城宽带网向海内外转播棋赛实况,广州日报大洋网、香港世象联网站、澳门体育发展局网站等均与之联网。可以说赛场内外的整个布置,充分体现了热烈的氛围、合理的安排、科技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赛场的观众区与陈列各省市赠送澳门回归纪念礼品的大厅直接通连。棋手、观众在紧张比赛和欣赏妙着之余,可以漫步入内参观这些当代工艺珍品,陶醉在另一门艺术的海洋里,使精神状态获得更好的休息和调整。

比赛于8日上午拉开首轮战幕。当天下午在赛场隆重举行开幕典礼,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外交部驻澳副特派员韩肇康、澳门体育发展局局长萧威利、世象联主席霍震霆、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澳门奥委会主席兰铧缨及象棋总会会长崔德祺、理事长尹君乐一同主持剪彩。鼓乐齐鸣,龙狮共舞,何厚铧为棋赛挂“帅”,并与世象联官员、各队领队和棋手一一握手,使人们体会到澳门当局对于承办本届赛事的高度重视,以及澳门象棋总会周密的筹划。

本届世锦赛男子组62人(其中非亚裔组14人)采用九轮积分编排制比赛,女子组6人进行5轮循环制比赛。计时规定为:每局每方第1小时须走25着,以后有4次为15分钟须走10着,满2小时后即进入每5分钟须走10着,各时段多走的着数予以累计。每场比赛耗时最多的棋局在5小时左右。尽管如此,男、女比赛均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夺,都是直至最后一轮才产生冠军。

女子组以王琳娜(中国)、高懿屏(中国台北)、黄子君(澳洲)三人实力最强。黄、高均在王之前获得过中国全国冠军,近年来弓马虽不及王娴熟,但功底犹在,临枰经验更见丰富。刚开赛时,王心情有些紧张,首轮与高相遇时执红棋竟然失先,经过努力方以和局告终。其后各轮,王、高双双抖擞精神斩关抢分。先是高于第四轮执先力克三战全胜的黄子君,使自己居于即将问鼎的有利地位。最后一轮,王执黑后走对黄子君,尽全力对攻抢杀,终于苦战成功,于是王、高二人同为四胜一和,小分、后走胜局也都相同。世界象棋竞委会鉴于竞赛规则无加赛之规定,抽签确定冠军又不够合适,遂决定王、高二人为并列冠军;以此征询澳门象棋总会意见,东道主当场表示冠军奖杯可以赶制增加,亟力促成本届女子双冠军的盛事。世界女子象棋运动出现了一段新佳话。

高手云集的男子组则公认胡荣华(中国)、吕钦(中国)、吴贵临(中国台北)三人为夺标大热门。首轮抽签,胡对手为实力稍逊的缅甸棋手张旺后,吕、吴更是抽得洋人棋手,一开赛就出现三雄同时损失小分,谁既抢足大分又能抢足小分方可登顶的态势。至第五轮结束,吴五战全胜,胡、吕相互弈和同为四胜一和,此时吴、胡均少走一先,正常情况第六轮应吴执先对吕,但比赛所用的抽签电脑却编出吴先胡后之组对,让吕钦执后对已多走一先的香港赵汝权。结果:吴、胡弈和,吕在赵忘却“一子分捉二子判和”规则情况下闯过一关。第七轮吕、吴战 和,胡击败对手,形成三雄同分、胡小分稍高局面。此时胡多一后走,总认为第八轮应当执先,一偿夺冠夙愿,岂料电脑排对又出现胡后走对中国台北陈国兴。此局陈以中炮盘头马连消带打,胡虽弹精竭虑得以反先,但不够取胜条件无奈成和,于是在关键时刻落后于吕、吴一分,而吕则因小分稍高,问鼎在望。最后一轮,吕钦快速战胜余仲明(印尼),第四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胡荣华勇挫赵汝权,取得亚军;吴贵临和队友陈国兴,获季军。前三名均保持不败,足见实力超群,吴连和两大高手,显示了新的进步。老棋王胡荣华在一天比赛两场情况下,弈来棋步矫健,妙着迭生,犹如返老还童,惜乎编排不如人意,以至与冠军失之交臂,海内外棋友纷纷为之叹惋。

男子团体成绩根据队员个人名次计算,中国、中国台北、越南、中国澳门分别荣获冠、亚、季、殿军团体奖杯。这次澳门双杰陈天问、李锦欢并肩奋战,双双进入个人优胜名次,终于为东道主赢得了团体优胜。其幕后还有中国八旬老耆陈松顺的心血,陈老早段时间曾应邀专程至澳门对当地棋手就战略战术进行了中肯的指点。非华裔组冠军被香港邝伟德夺得,邝习弈8年,成绩排列男子组第32位,很有实力。德国棋手则囊括了第二至七名,显示了普及水平和团体潜力。洋棋手们临局斗志旺盛,局后拆棋认真,水平提高之快令人耳目一新。

篇(7)

活动目的:

象棋--智慧的体操,至今仍为现代人所喜爱,被人们誉之为“国粹”。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们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在对决中证实自己的沉稳和睿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国粹”精深的风采。

活动宗旨:以棋会友,加强棋友们的联系;

切磋棋艺,提高棋友们的水平;

丰富生活,增添棋友们的乐趣。

提倡良好的棋德棋风,发扬高尚的竞技精神。

活动主题:纹屏论道,乐在其中;横车纵马,胜负你操

活动时间:**月**日晚上6点至9点

活动对象:男女不限、年龄不限、会下象棋即可、

活动步骤:

1、报名: 报名专点设在活动地点门口,报名表上写明比赛时间和地点,以及报名表上交的截止日期和交至地点。

2、人数:30 至50人。

3、赛程安排: 选手进场后进行抽签分组,小组内人数根据报名人数决定、根据抽到的小组序号和个人编号入座,进行小组大循环,即每人与组内其他选手对弈。 每组取第一名 ,进入总决赛。再分别取冠亚季军,赛事总体过程为3天、(另一方案:即活动期间每晚都取冠亚季军,规则不变、)

4、比赛期间场外写上比赛名称、比赛时间安排,和比赛规则、每场赛事6盘棋,每小组桌角上贴小组号码起引导作用。

5、每局比赛由开局方执红先行,从双方同意比赛开始计时开始。

6、设裁判席每六盘棋配一名裁判员,监督比赛,维持场内秩序,记录比赛结果。在比赛出现专业问题时尽快联系裁判长。每赛场安排两人维持秩序、帮助选手进场后找到座位,应付突发事件。后勤备用人员五人。

7、选手需携带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提前15分钟到场,经工作人员确认后方可入场,迟到15分钟本轮判负。赛后举手示意裁判,双方签字确认比赛结果,将棋盘复原后尽快离场,不要逗留。

8、获奖者颁发奖品等

比赛活动奖励:冠亚季军奖 参与奖 、特设女子奖,凡参加均可获得参与奖的礼品双份。

比赛器材、用品: 象棋20至30盒,报名表,笔,奖品,水,

活动预算:

活动时间进度:

提前制海报,横幅、宣传单制作; 提前借场地;提前物品购买;提前制作报名表、积分表、宣传单打印; 提前开始宣传和报名,联系裁判 ;活动前晚,收集报名表并进行统计,制作抽签纸条;活动当天早上,布置场地等。

象棋比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思考,让生活更美好

二:活动背景:

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至今仍放射出熠熠奇光,象棋——智慧的体操,至今仍为现代人所喜爱,被人们誉之为“国粹”。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们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在对决中证实自己的沉稳和睿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国粹”精深的风采。

2、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带动青春气息;

3、培养同学们的个人爱好,提高我院学生的象棋水平;

4、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为以后的象棋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对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xx年5月29日至xx年6月4日

六:活动地点:图书馆409及第四食堂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①写好策划书一式两份,一份交于团总支处审查,通过好后再交于老师审批,一份存底。

②活动通过后,在团总支例会宣布,并要求各班团支书到各自班上进行宣传。

③再由我院宣传部进行海报宣传,学通社负责广播宣传。

2:大赛赛程:

①初赛:xx年5月29日 上午9:00----12:00(图书馆409)

初赛采用抽签对决淘汰制,三局两胜,每局双方共用30分钟后,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违规者视为输方,最后选出12人进入复赛。

②复赛:xx年6月1日 晚上7:00----10:00(第四食堂)

复赛将初赛选出的12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循环积分赛,即每位选手与同组的其他5人各下一局,每局双方各用时40分钟后,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违规者视为输方,选手赢一局得3分,平一局得1分,输一局得0分。最后选每组积分前三名的选手进入决赛。

③决赛:xx年6月4日 晚上7:00---10:00(第四食堂)

决赛仍采用循环积分赛,即每位选手与其他5人各下一局,每局双方各用时30分钟后,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违规者视为输方,选手赢一局得3分,平一局得2分,输一局得1分。最后根据选手的积分高低排出名次。

注:因选手个人原因不能及时赶到比赛现场,视为弃权,即为输方。

八、奖励设置

第一名 荣誉证书+羽毛球拍

第二名 荣誉证书+乒乓球拍

第三名 荣誉证书+高级象棋

注:我们部门将会给进入决赛的同学每人加一定的活动德育分。

九:注意事项:

1:充分做好前期宣传工作,让绝大部分人知道此次活动。

2:请各班提前一天将准备好的象棋交于我们部门。

3:请参赛选手遵守比赛制度,保持现场纪律。

4:请工作人员提前赶到比赛现场,以免延误比赛赛程。

5:做好整个活动的过程记录,以便于活动后上交材料。

十、经费预算:

羽毛球拍 一副 24元

乒乓球拍 一盒 18元

高级象棋 一副 12元

荣誉证书 三个 3*3=9元

象棋比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背景:

xx年奥运会即将举行,而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为此而举办此比赛。

二、活动介绍:

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至今仍放射出熠熠奇光,象棋、智慧的体操,至今仍为现代人所喜爱,被人们誉之为国粹。

三、活动名称:中国象棋。

四、活动对象:在院同学。

五、活动宗旨:友谊、奋进、团结、理解。

六、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们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在对决中证实自己的沉稳和睿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国粹精深的风采。

2、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带动青春气息;

3、培养同学们的个人爱好,提高我系学生的象棋水平;

4、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为以后的象棋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我校间的文化联系,加强我学校的影响、

七、活动时间:

八、活动地点:院升旗广场、

九、活动规则:

1、抽签分组,组数视比赛人数而定,胜得3分,平1分,输分,以积分排名,小组第一进入决赛。若积分相同,则加赛一局。

2、第二轮比赛采取淘汰制,胜者进入下一轮。

3、决赛采用循环赛制,胜得3分,平1分,输分,以积分排名,取前三名。若积分相同者,则加赛一局。

4、如有特殊要求,各相互间协商解决。

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我系学生会所有。

十、活动方式:分成男团、女团、

十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机电系学生会。

承办单位:机电系学生会。

十二、前期准备:

1、宣传方式:海报张贴在校橱窗里,横幅悬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

2、职责分工:

1、由专人负责购买活动所需物品(包括象棋,宣传用品等)。

篇(8)

活动目的:

象棋--智慧的体操,至今仍为现代人所喜爱,被人们誉之为“国粹”。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们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在对决中证实自己的沉稳和睿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国粹”精深的风采。

活动宗旨:以棋会友,加强棋友们的联系;

切磋棋艺,提高棋友们的水平;

丰富生活,增添棋友们的乐趣。

提倡良好的棋德棋风,发扬高尚的竞技精神。

活动主题:纹屏论道,乐在其中;横车纵马,胜负你操

活动时间:**月**日晚上6点至9点

活动对象:男女不限、年龄不限、会下象棋即可、

活动步骤:

1、报名: 报名专点设在活动地点门口,报名表上写明比赛时间和地点,以及报名表上交的截止日期和交至地点。

2、人数:30 至50人。

3、赛程安排: 选手进场后进行抽签分组,小组内人数根据报名人数决定、根据抽到的小组序号和个人编号入座,进行小组大循环,即每人与组内其他选手对弈。 每组取第一名 ,进入总决赛。再分别取冠亚季军,赛事总体过程为3天、(另一方案:即活动期间每晚都取冠亚季军,规则不变、)

4、比赛期间场外写上比赛名称、比赛时间安排,和比赛规则、每场赛事6盘棋,每小组桌角上贴小组号码起引导作用。

5、每局比赛由开局方执红先行,从双方同意比赛开始计时开始。

6、设裁判席每六盘棋配一名裁判员,监督比赛,维持场内秩序,记录比赛结果。在比赛出现专业问题时尽快联系裁判长。每赛场安排两人维持秩序、帮助选手进场后找到座位,应付突发事件。后勤备用人员五人。

7、选手需携带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提前15分钟到场,经工作人员确认后方可入场,迟到15分钟本轮判负。赛后举手示意裁判,双方签字确认比赛结果,将棋盘复原后尽快离场,不要逗留。

8、获奖者颁发奖品等

比赛活动奖励:冠亚季军奖 参与奖 、特设女子奖,凡参加均可获得参与奖的礼品双份。

比赛器材、用品: 象棋20至30盒,报名表,笔,奖品,水,

活动预算:

活动时间进度:

提前制海报,横幅、宣传单制作; 提前借场地;提前物品购买;提前制作报名表、积分表、宣传单打印; 提前开始宣传和报名,联系裁判 ;活动前晚,收集报名表并进行统计,制作抽签纸条;活动当天早上,布置场地等。

象棋比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思考,让生活更美好

二:活动背景:

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至今仍放射出熠熠奇光,象棋——智慧的体操,至今仍为现代人所喜爱,被人们誉之为“国粹”。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们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在对决中证实自己的沉稳和睿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国粹”精深的风采。

2、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带动青春气息;

3、培养同学们的个人爱好,提高我院学生的象棋水平;

4、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为以后的象棋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对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xx年5月29日至xx年6月4日

六:活动地点:图书馆409及第四食堂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①写好策划书一式两份,一份交于团总支处审查,通过好后再交于老师审批,一份存底。

②活动通过后,在团总支例会宣布,并要求各班团支书到各自班上进行宣传。

③再由我院宣传部进行海报宣传,学通社负责广播宣传。

2:大赛赛程:

①初赛:xx年5月29日 上午9:00----12:00(图书馆409)

初赛采用抽签对决淘汰制,三局两胜,每局双方共用30分钟后,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违规者视为输方,最后选出12人进入复赛。

②复赛:xx年6月1日 晚上7:00----10:00(第四食堂)

复赛将初赛选出的12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循环积分赛,即每位选手与同组的其他5人各下一局,每局双方各用时40分钟后,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违规者视为输方,选手赢一局得3分,平一局得1分,输一局得0分。最后选每组积分前三名的选手进入决赛。

③决赛:xx年6月4日 晚上7:00---10:00(第四食堂)

决赛仍采用循环积分赛,即每位选手与其他5人各下一局,每局双方各用时30分钟后,采用步时计时,每步最多为30秒,违规者视为输方,选手赢一局得3分,平一局得2分,输一局得1分。最后根据选手的积分高低排出名次。

注:因选手个人原因不能及时赶到比赛现场,视为弃权,即为输方。

八、奖励设置

第一名 荣誉证书+羽毛球拍

第二名 荣誉证书+乒乓球拍

第三名 荣誉证书+高级象棋

注:我们部门将会给进入决赛的同学每人加一定的活动德育分。

九:注意事项:

1:充分做好前期宣传工作,让绝大部分人知道此次活动。

2:请各班提前一天将准备好的象棋交于我们部门。

3:请参赛选手遵守比赛制度,保持现场纪律。

4:请工作人员提前赶到比赛现场,以免延误比赛赛程。

5:做好整个活动的过程记录,以便于活动后上交材料。

十、经费预算:

羽毛球拍 一副 24元

乒乓球拍 一盒 18元

高级象棋 一副 12元

荣誉证书 三个 3*3=9元

象棋比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背景:

xx年奥运会即将举行,而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为此而举办此比赛。

二、活动介绍:

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至今仍放射出熠熠奇光,象棋、智慧的体操,至今仍为现代人所喜爱,被人们誉之为国粹。

三、活动名称:中国象棋。

四、活动对象:在院同学。

五、活动宗旨:友谊、奋进、团结、理解。

六、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们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在对决中证实自己的沉稳和睿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国粹精深的风采。

2、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带动青春气息;

3、培养同学们的个人爱好,提高我系学生的象棋水平;

4、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为以后的象棋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我校间的文化联系,加强我学校的影响、

七、活动时间:

八、活动地点:院升旗广场、

九、活动规则:

1、抽签分组,组数视比赛人数而定,胜得3分,平1分,输分,以积分排名,小组第一进入决赛。若积分相同,则加赛一局。

2、第二轮比赛采取淘汰制,胜者进入下一轮。

3、决赛采用循环赛制,胜得3分,平1分,输分,以积分排名,取前三名。若积分相同者,则加赛一局。

4、如有特殊要求,各相互间协商解决。

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我系学生会所有。

十、活动方式:分成男团、女团、

十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机电系学生会。

承办单位:机电系学生会。

十二、前期准备:

1、宣传方式:海报张贴在校橱窗里,横幅悬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

2、职责分工:

1、由专人负责购买活动所需物品(包括象棋,宣传用品等)。

篇(9)

本次比赛,中国队虽然一盘未输,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冲击,在对台北、越南和香港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烦,也许将来可能对中国队构成威胁的会来自越南队。越南虽然华人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却很推崇这项古老的中国游戏。越南,也是除中国外,惟一一个有职业棋手的国家,他们还组建了国家队。在越南,象棋已经被选进了中学的课程,不仅是华人学生学习,越南学生也非常喜欢这门课,这极大地促进了象棋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本次参赛选手是通过两次选拔才产生的,其中第四台选手阮武君今年才18岁,在前十名中共有三名棋手不超过20岁,这说明越南的象棋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后继有人。

篇(10)

中国围棋正式实行段位制并举行全国围棋段位赛,是在1982年。

1981年,中国棋界决定要恢复并实行段位制,并且准备在来年举办全国围棋段位赛。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围棋的水平尚明显不如日本。所以“中国要不要有九段”成了当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过反复研究,大多数意见认为:既然中国棋手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止一两次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那么中国围棋的顶尖棋手毫无疑问应该够得上九段水平。这个问题一定下来,有关段位的评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时的段位评定标准是以国家队正式在编的10位棋手为“标尺”的,而评定的根据则来自这10个人以往的比赛成绩。10位棋手中,陈祖德和聂卫平由于多次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并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所以理当被定为九段。“陈吴时代”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吴淞笙由于多次获得全国亚军并且在三番棋中战胜过日本的牛之浜撮雄九段,因此也被定为了九段。王汝南、华以刚作为全国亚军获得者,被定为八段。罗建文、沈果孙、黄德勋三位被定为七段,女棋手孔祥明被定为六段,另一位女棋手何晓任被定为五段。

有了这10杆标尺后,其他棋手就有了衡量自身段位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马晓春等棋手虽在国家队集训,但由于正式编制不在国家队,所以没有被列入“标尺”之中。包括马晓春等人在内的其他棋手。都要参考以上10位棋手的成绩和水平,自报段位,并以此段位作为暂定标准,报名参加1982年上半年的全国围棋段位赛。凡是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都可以按此标准报名参赛。不过,上面所列的10位“标尺”可以不用参赛。

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中,按照自报段位等级分组,进行12轮比赛。规定只要在本组的12盘棋中胜4盘的就可定为本组的段位。

1982年的这次定段大会,众多棋手纷纷定上了相应的段位,但有一个人却吃了个大亏,这个人就是上海的曹志林。曹志林曾经在1974年和1977年两获全国亚军。按此成绩,1982年定段时曹志林段位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八段之一。但是,1982年定段时,曹志林已经离开国家围棋队回到了上海,在后复刊的《围棋》月刊杂志担任了编辑工作。对于报名参加段位赛一事,曹志林一方面觉得自己以后主要从事的是围棋杂志的编辑工作,不再作为专业棋手参加比赛,所以段位要不要也无所谓。另一方面曹志林可能也觉得,以自己的成绩和资历,即使不参加段位赛,定个正式的段位大概也不成问题。哪知比赛结束后,国家体委有关部门专门下了一道文,规定除了前述10位“标尺”棋手外,凡是没参加段位赛的。一律不能定段。这一下曹志林的段位泡了汤。第二年的全国段位赛,报名规定里加了一条:自报段位不能超过四段。这样一来,原本在“八段格”的曹志林已彻底无法参赛了。

最初两年里,段位赛实际上一年举办两次。1982年上半年进行了定段赛,下半年进行了升段赛。1983年,由于经费紧张,规定低段级别的升段赛一年一次,高段级别的升段赛一年仍为两次。正是因为一年有两次升段赛,所以马晓春才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由最初被定为七段迅速升上了九段。否则的话,光是七段升八段和八段升九段的责任局数都凑不够。

到了1984年,升段赛不分高低段位,统一成了每年只进行一次。而无段人员参加的定段赛则与升段赛分开,另外分组进行。不过,报名参加定段赛的仍然只限于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1986年之后,定段赛终于逐步向社会开放,邵炜刚、常昊、刘菁等一批少年才俊也就此得以跨入了职业围棋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段位赛由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为了解决升段太慢的问题,从1986年开始,全国团体赛上的成绩也按照段位赛的计分方式计分,一并算作段位赛成绩。当然前提条件是对局双方的段位不能相差两段以上。这一规定实行了两三年之后,由于发现很多棋手升段太快,于是又废止了。

段位20年前诞生

现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诞生于1982年。不过,中国最早采用“段位制”并试行“段位赛”,却要再往前推20年,追溯到46年前的1962年。

1962年,中国围棋协会在安徽合肥成立,李梦华为围棋协会主席。会上,与会者讨论中国围棋要不要实行段位制的问题。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围棋也应该像日本围棋那样实行段位制。至于段位的认定,就以当年12月份在安徽进行的全国棋类锦标赛(全国个人赛的前身)为试点。

当时。具体的定段规定是这样的:比赛按照水平分为四个组。决赛打到第一组前三名的棋手授予五段段位,其余的授予四段;打到第二组前三名的授予四段,其余的授予三段,以此类推。同时还规定。凡报名参加比赛的棋手,只要能赢一盘的都给初段段位。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下16盘棋,各组进行单循环比赛。这样的比赛密度今天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是由于安徽的农村政策比较活,部分地区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产品相对比较丰富,所以这次比赛各方面的供应尤其是比赛的伙食还算相当不错。

比赛结果,过惕生、陈祖德和吴淞笙分获第一组的前三名,朱金兆、王幼宸等获得第二组的优胜,而当时16岁的王汝南获得了第三组的冠军。

不过,由于这次比赛带有“试行”的性质。而且当初所定的段位评定标准也只是一个意向性的草案,所以在比赛结束后,有关方面并没有正式对外公布各位棋手的段位。只是到了1963年,《体育报》的一位记者在文章中根据这次比赛的结果,给一些棋手加上了段位的称号。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一切事物都要受到政治的影响。到了1964年,全军取消了军衔制。一次,新中国围棋的奠基人元帅对围棋界的有关人士说:“我这个元帅都不当了,你们的段位是不是也就不要了吧?”于是,刚刚在中国棋界萌发的段位制和段位赛也就此寿终正寝。直到20年后,段位制和段位赛才开始正式实行,而陈祖德、吴淞笙和王汝南等人也才有了正式的段位。

升段赛的升段办法说起来既简单又复杂,简言之,就是每个段位规定了三个档次的“责任局数”和相应的每局平均得分,只要棋手下满了规定的责任局数并达到相应的每局平均得分即可升段。段位不同,规定的三档责任局数也不同。具体规定如下:初段的三档责任局数分别是8局、12局和16局:二段为10局、14局和18局:三段为12局、16局和20局……以此类推。每

个档次的每局平均得分规定是:第一档平均每局得分为75分,第二档平均每局得分为70分,第三档平均每局得分为67,5分。在三个档次的每局平均得分规定上,各段位之间没有差别。

与升段办法相关联的每局计分方式则经过了一次重大的变化。1982年最初举行段位赛时,计分方式乃至比赛办法都直接源于日本的段位赛。当时的比赛,执黑一律不贴子,黑白棋的差别只体现在每局得分上。按照当时的规定,执黑胜一局得75分,负一局得15分;而执白胜一局可得105分,负一局也可得45分。相差一个段位,则得分相应地加或减5分。另外,段位不同棋份也不同。相差一段,棋份就要变为“先相先”(低段棋手对高一段的对手时,三局棋两局执黑)。这样一来,就给赛程的编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执黑不贴子,所以编排赛程时就要尽可能地平衡同段位棋手之间的黑白棋比例。可是由于又有“先相先”这样的变数在里边,再加上当时都是纯粹人工编排,所以赛程的编排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当时的段位赛,编排赛程的工作经常一搞就是整整一夜。令工作人员叫苦不迭。

上面的这种对局和计分方式使用了两年后,大家感到这样的比赛对实战益处不大。于是,队里经过讨论和研究,从1984年开始,将段位赛的对局方式一律改为分先贴子,而每局得分也统一为胜一盘得90分,负一盘得30分,段位上调或下调一段相应地加或减5分。赛程的编排原则为:同段位为主,上下交叉为辅,交叉不超过两个段位。这种对局和计分方式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赛程编排方式的改变则是在1992年,由俞斌九段编写了一套段位赛的电脑编排程序,才算是解决了纯粹人工编排赛程的难题。不过,由于俞斌的程序必须在“DOS”系统下运行。所以多少还是有所不便。于是,有关方面在两年前把开发一套新程序的任务交给了另一位擅长电脑的棋手余平六段。后来的段位赛,余平编写的程序终于正式启用。

不过,目前实行的段位赛排阵系统还是有些意想不到的漏洞,甚至会开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玩笑,比如输棋升段。2005年彭荃在段位赛第二轮结束后,如愿地从五段升上六段,但第二轮比赛他却是输棋!怎么回事?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升段赛的计分方式。现行的升段赛计分方式是这样的:相同段位之间,胜一局得90分,负一局得30分:相差一个段位,则每局得分按照段位的高低相应地减去或增加5分。棋手在规定的责任局数之内达到了规定的分数即可升段。

那一届段位赛。彭荃第一轮胜了王东亮六段后,积分达到了1365分,19局,距离1400分/20局的五段升段分数只差35分/1局。假如彭荃第二轮的对手是与他段位相同的五段的话,那么彭荃就只有赢棋才能升段。因为如果输了的话他就只能得30分,无法立即升段。按照以前的“电脑+人”的编排系统,负责赛制编排的工作人员肯定会给彭荃安排一个同段位的对手。因为既然是体育竞赛,鼓励获胜总是硬道理,赢棋才能升段是天经地义。但是,这年的段位赛启用的是新的电脑编排系统。新的系统中,电脑总是自动地把所需升段分数相近的棋手编排成对手。于是,彭荃第二轮的对手就被电脑编排系统自动地排成了吴新宇。而吴新宇的段位是六段,比彭荃高出一段。这样,按照前述升段赛的计分方式,彭荃本轮即使输了,也能得到30+5=35分。也就是说,第二轮的编排结果一出来,这盘棋不用下,彭荃就已经升了段。而负责赛程编排的工作人员万万没想到这里边还埋着这样的“地雷”。所以事先也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输棋升段”的尴尬现象。

事实上,在以往的全国段位赛中,曾经多次出现过某位棋手的最后一局责任局所需升段分数要小于或等于输棋所得分30分的情况。这种情况意味着该棋手已经成功升段。所以,以往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负责编排赛程的工作人员就会将该棋手的段位自动调整为上一个段位。并以此来编排下边的比赛。而该棋手接下来的这盘棋也将作为这名棋手在新段位上的第一局来计算分数。但彭荃这次的情况显然与上述情况并不一样。

段位赛渐成鸡肋

段位赛是国家体育总局钦定的三项赛事之一(另两项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因而,即使存在着“零报酬”等有悖于职业围棋等问题,段位赛却始终还是存在着。

职业棋手是要靠奖金生存的,没有奖金的职业比赛与职业本质相违背。段位赛和全国个人赛等国家主办的赛事没有对局费,棋手在长达半个月的比赛中领不到1分钱对局费或奖金,惟一的收获是进行了十几盘面对面的对局,而这已成了大多数棋手参加段位赛的理由所在。

职业棋手要抬升社会地位,从各方面维护其形象必不可少。高报酬也是重要一环。连续半个月的职业比赛没有分文奖金。那对职业围棋形象肯定有所损害,毕竟这不是普通的训练赛。

段位赛有冠名,但冠名费多是象征性的,之所以如此,与段位赛“品质”不高不无关系。即便如此,段位赛也不应该零报酬。否则,就该效仿日韩,取消段位赛。 段位赛计算等级分也对部分棋手不大公平。现在七段以上的棋手不参加段位赛,他们不能从段位赛中获得等级分。当年,常昊在等级分赶超马晓春并保持相对优势的3年时间里,在全国个人赛、团体赛和段位赛等三大赛中共下了69盘棋,取得61胜!捞足了等级分。而不参加这两个比赛的马晓春此际正在国际赛场上与李昌镐鏖战不休。按照当时中国棋协给李昌镐定下的等级分参考值标准,马晓春必须在与李昌镐的对局中取得10战6胜的成绩才能保证等级分不降!这显然令马晓春勉为其难了。

这一点,就连当年的受益者常昊也替马晓春叫屈。常昊说,在他的等级分刚刚超越马晓春时。自己的实际棋艺水平还无法与马晓春相提并论。如果说马晓春不参加全国个人赛是其本人原因的话,那么作为九段的他不参加段位赛却与他毫无关联了。常吴在段位赛这种相对而言“低级别”赛事上取得的高胜率,只能证明他比当时同段位的那些棋手水平高,而不应该影响到他与当时的顶级棋手马晓春之间的水平对比。

从参赛规模而言,段位赛和新人王、西南王等比赛相似,计算等级分也好,不算等级分也罢,都有相当的理由,但对于高段棋手来说,参加这些比赛必须抱有失去等级分流失的心理准备。因为参加段位赛还有全国个人赛的多为少年棋手,他们的等级分普遍偏低,与他们对阵,赢了,等级分几乎不涨:输了,等级分就会失去不少。等级分是棋手们参加各项比赛的一大标准,其吸引力不亚于奖金和对局费,让他们冒着流失等级分的危险去参赛。确实够难的。

于是,段位赛上成名棋手越来越少,少年棋手越来越多。这也是段位赛难以逆转的一大现象。在中国棋界目前缺少职业比赛的现实情况下,承担

着给少年棋手们提供不少比赛机会的段位赛若干年内应不会取消,毕竟,中国低段棋手们不能像日韩同辈棋手那样,通过众多的头衔战成绩来决定升段与否。如果哪一天中国头衔战众多,低段棋手都有充分的比赛机会。那么段位赛也就无疾而终了。

定段赛愈发火爆

与段位赛日渐受冷落相比,定段赛却一年火似一年。

因参加定段赛人数过多,不得不先设预选赛,而且还规定,参加预选赛的必须是拥有业余5段、业余6段证书的小棋手。即便如此。还是有300多名小棋手前来参加预选,其中有的竟生于2000年后。这么多孩子争夺18个定段名额,远比高考严酷得多。据统计,北京的聂卫平道场、马晓春道场、郑弘道场、汪见虹道场等几家主要围棋培训机构,有望定段的小棋手在300人左右,全北京有望定段的棋童应以“1000”计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天津等大中城市是吸纳围棋人口的重镇,因此,在“1000”的基数上乘以“10”,再综合全国其他地方,每个小棋手定段均面临着“万里挑一”的选择。

学棋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多,与社会大背景密不可分。独生子女们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都能受到其他教育,其中包括围棋。围棋形象高雅,棋手社会地位高,而且还有不低的收入;此棋还能培养孩子智力,有胜负吸引力,孩子容易入门上路,直接导致学棋孩子越来越多。

“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但可以让他(她)来试试自己的水平。”拥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已越来越多,客观而论,这也是理性而成熟的想法。就像现在名满棋界的周睿羊五段的父母一样,对孩子的前途永远充满着信心的同时,也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周睿羊妈妈武克力女士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初我们在决定周睿羊是不是一定要走棋手这条路时,我们很想得开,能走就走,不能走的话,他回学校读书也很不错,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即使读书的话,将来肯定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

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绵绵后劲浇灌了中国围棋这棵大树,培育了围棋人口和职业体系,也孕育了当今定段赛的火爆市场。

还有一大情况也在影响着定段赛大势,即围棋作为一大特长,将在高考招生中得到加分甚至免试的照顾。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都招收围棋特长生,即使不能作为围棋特长生入学,业余5段(二级运动员)以上即可得到相应的加分照顾。像孟昭玉、唐莉、郭北雅、杨梓、王锐、叶畅等职业或业余棋手都是以围棋特长生身份进入名牌大学深造的。

冲段路苦乐参半

定段这条路注定充满辛酸和艰难。在北京。有很多学棋孩子与家长们一起为遥远的将来打拼着。据悉,仅仅在聂卫平道场,至少有30多4A孩子的父母全职陪着小孩在京学棋。因为学费和生活费,棋童和父母都承受着相当的压力。

在聂道场住读生一学期7800元,包括学费和食宿费等。走读生每学期要缴4500元。小孩在外面上文化课的费用另缴给所在学校,大约一年2000元。孩子们一年还要花些零用钱,比如吃点零食。还有,报名费、交通费,一年肯定至少要二万多元。家长比较富裕的,零花钱多点,条件差点的,零花钱少点。一年要参加四五次比赛,每次都要100元甚至更多的报名费。

定段赛全国选手集中在一起,费用相当高。一位学棋孩子家长说:“一个孩子参加定段赛,食宿等全部费用至少要3000元。报名费顶多也就二三百元,但路费、食宿费比较贵,比赛期间都住在宾馆。一天的伙食费也要三十,住宿费要上百元。一个家长,一个学员最少也要三千。”

但有的棋童家长说,每年参加定段赛的费用绝对不止3000元,“定段赛是15天,比赛前要提前几天去适应环境,光大人和小孩近20天的食宿费就接近三千元,还有报名费、火车费等。除了定段赛,还有全国少儿赛,到了那个水平不去,岂不是自学了?”

据悉,学棋孩子除了道场安排的训练赛外,还有不少家长找职业棋手下指导棋,职业段位稍高一点的1小时最少200元,棋手还不怎么愿意下。水平稍高的棋手1000元一盘。棋手还不一定有时间。

现在也有不少学棋孩子乃至低段棋手成为一些职业高手的内弟子。每年费用也都在数万元,这都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担得起的。

但这注定又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如今的定段竞争越来越惨烈,冲段孩子一边上学一边学棋已经注定不大可能,除非像周睿羊那样的少年天才可以兼得。中国棋院围棋部曾有过将定段年龄上限提前至15岁的动议。但此建议招致时为中国棋院院长的王汝南反对,他说,“这个意见真要实施起来的话,对不少15岁至18岁的冲段少年不公平,因为牵涉到定段孩子的范围甚广,所以调整年龄上限时一定要慎重。”后来围棋部出台了一个20个定段少年中有两个必须是15岁以下的过渡方案。

围棋部之所以要修改定段年龄上限,将定段的最高年龄从18岁提前至15岁,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未能定段的少年重返学校读书的机会。15岁没有定段的话,回学校读书还来得及考大学。但马晓春九段对此不能认同,他说,“现在只要是冲段的,哪一个不是早早地放弃了学业?如果将定段年龄上限提高到15岁,那等于说是定段竞争更趋低龄化,更多的孩子不去学校念书了,一学棋就开始冲刺了。”

相对于职业棋手,更为不幸的应是为了围棋放弃一切,而围棋却放弃了他们的冲段少年。有人索性沉迷于游戏,今夕不知何夕;有人试图找一份正常工作,做一个普通人,但连这样卑微的愿望都成奢想,只能浪迹天涯,教棋为生,但连他们自己也知并非长久之计。

篇(11)

一、背景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本性的完善。该理论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主体作用,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活动德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活化学校德育课程,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的转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活动德育课程就是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校或学生自己组织一系列活动,来增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并使之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学校要将活动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并结合学校实际,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的、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德育课程。棋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棋类活动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新民六街小学长期开展棋类项目的特色活动,为学校活动德育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三正少年”为活动德育课程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新民六街小学以“正德教育”为办学思想,以“新民正德”“臻于至善”为办学理念,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坚持以德育人,培养具有正知、正行、正念的“三正少年”。正知,指在知识领域正确吸收接纳、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包括对课内知识学习的“学正”及对兴趣才艺培养的“艺正”;正行,指行为端正、仪态大方、体魄强健,包括对体格体魄锻炼的“身正”及对行为习惯养成的“规正”;正念,指信念纯正、品性端方、心地善良,包括品行心理素质培养的“品正”和挖掘探索创新能力的“新正”。

“正”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它的指向就是“德”,即优秀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为学、进业、立人的根本。小学德育应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围绕“正德育德”的理念,注重棋类特色活动的开展,在“人人会下棋”的目标引领下,有意识地把德育、智育培养渗透到活动中,以棋促德,有意识地构建活动德育课程,使学生成为“三正少年”。

三、以棋类项目为活动德育课程载体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棋文化,传说棋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这里讲述了一个传说:帝尧娶女富宜氏,生子丹朱,可丹朱整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这使做父亲的尧很头痛。于是他冥思苦想,想出了一种游戏。他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线组成很多均匀的方格,然后找来一堆石子,分给丹朱一半,手把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四方时的作战谋略讲解给丹朱听,丹朱对这种游戏很感兴趣,于是父亲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了。后来,舜的儿子商均不够聪明,舜也仿效帝尧,以石子棋教商均。这是棋类起源的故事,这里的棋是最早的围棋,中国象棋也有着类似的起源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棋从诞生之日起就蒙上了育人色彩,承担着教化人的功能。

古代的文人雅士多喜弈棋,因为弈棋能修身养性、生慧增智,但凡喜爱弈棋之人,多给人一种超然淡泊之感,这就是在长久的对弈中涵养出的心性。也正因如此,棋类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闪耀至今。

列宁说:“国际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棋类运动是一项寓教于乐的运动。象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挥独特的德育功能。

第一,能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围棋有猜先、黑棋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对局前下手方主动整理棋具等礼仪,象棋有棋手双方握手、黑方开启计时器、红方行第一步等礼仪,还有各种棋类运动都应遵守的如坐姿保持端正、轻拿轻放、比赛不迟到等礼仪,这些棋类运动中的礼仪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将相关的礼仪规则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无论围棋还是象棋,尽管在棋战中的变化奇妙莫测,但都必须遵守行棋规则,下棋时双方都是轮流各走一步、落子无悔。每一个棋子也要遵守各自的规则,如象棋中的马走日、象走田等,围棋中的叫子、提子等。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在相互平等的情况下获得弈棋的乐趣,才能有志趣相投的棋友。这种行棋时的规则意识会被学生应用于生活,进而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学校规章制度等,并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第三,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棋类运动是一项竞技运动,有输有赢,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健康心理。另外,复杂的棋路变化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分析判断等能力。

四、以棋类活动为活动德育课程内容

1.分层进行棋类教学

为了使棋文化教育全面、扎实地展开,学校把棋类运动列入学校活动课程,分三层进行教学。一、二年级为起步层,重点让学生了解棋的基本知识,如棋盘、棋具的知识,知道关于棋的有趣故事和名人事迹。教学形式以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四年级为发展层,通过棋艺课程教给学生下棋的基本原理、基本策略,渗透下棋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棋品。五、六年级为提高层,教学生战术的综合运用,锻炼学生处理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守、取与舍等关系的能力,其间渗透棋理、棋韵等棋文化的学习。

在课程安排上,每班每周安排一节棋类课程,全体学生参与,由专职棋艺老师带领开展教学活动。

为方便棋类课程的开展,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棋乐无穷》和《棋海求知》。《棋乐无穷》是一本在棋文化中渗透德育的校本教材,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象棋和围棋知识的同时,紧紧围绕学校“正德教育”的办学思想,由浅入深,将“棋品人品”“棋艺通艺”“棋道与为人之道”等文化精神渗透到棋类教学中,促进棋类特色活动课程有效实现“臻于至善”的育人目标。《棋海求知》是普及棋文化的校本教材,教材着眼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授相关的棋类知识,以丰富的棋理增长学生见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人生态度。

2.梯度建设棋社、棋队

2003年,学校创办了第一个棋类兴趣班。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已形成“人人有棋,班班结社”的校园风气,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棋类进行学习。学校还挑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组建校棋队,培养精英,学生通过选拔进入校队。校队每周有两次集训,每次保证一个半小时的训练时间,由外聘的棋艺老师担任教练。校队代表本校棋类运动最高水平,是在各项赛事中为学校争取荣誉的中坚力量。

学校各棋社、棋队的活动精彩纷呈,有特色的活动有“小小名师讲坛”“小棋手沙龙”等。“小小名师讲坛”给棋艺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激励学生们人人争当“名师”的上进心。“小棋手沙龙”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们在活动中交流棋艺、提高棋技。这些棋类活动为学校生活注入了活力,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生活体验。

3.规范各级棋类赛事

为提高学生棋类兴趣和竞技水平,学校定期举办各种棋类比赛。有班内比赛、班际比赛、年级比赛、校级比赛等不同级别的比赛,这些赛事逐渐制度化,形成了长期性的、定期的比赛。

“棋王争霸赛”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校年度赛事,自2010年至今,此项赛事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赛事,学校邀请海珠棋院的专业裁判负责组织比赛,以专业比赛要求使赛事正规化、制度化。参赛选手是在班内比赛、班际比赛、年级比赛中挑选出的精英,也不乏一些自告奋勇上台挑战的小选手。在“霸主”角逐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即便是平时对棋类活动不太热情的学生,也会兴趣渐浓。而赛场之上虽是“刀光剑影”,但选手们举棋若定,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历届的棋坛“小霸主”,在棋礼、棋规、棋风等方面都是全校学生的典范。

五、以“正德之星”为活动德育课程评价

“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棋品即人品,古人将所有的道德理想寄寓于棋道之间。“仁、义、礼、智、信被称为儒家五常”,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学校以此为基础制订了学生活动德育课程的评价机制――“正德之星”。

为体现学校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德之星”的评选在“仁、义、礼、智、信”五德之外,还增添了一项“艺”。“正德之星”围绕这六大项,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借助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逐层递进式评定,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进步,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确立努力方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给活动德育课程下过这样的定义:“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活动德育课程注重儿童兴趣与经验,学校从培养学生的棋类兴趣爱好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棋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行为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阶段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正”字,实现“三正少年”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