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会发展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28

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篇(1)

主要特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预计*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二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16.3:52.8:30.9调整为14.1:54.4:31.5,一、二、三产业预计分别实现增加值19.2亿元、74亿元和42.8亿元,分别增长5.9%、25.1%和23.6%。三是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1亿元,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利税预计完成16.6亿元,增长30.5%。四是投资、消费与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0亿元,增长23%,引进1000万元以上市外项目104项,实际到位资金6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2145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5亿元,增长16.6%,出口创汇预计完成8000万美元,增长51.3%。五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963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5435元,增长10%。

二、*年形势展望、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发展原则

(一)形势展望

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及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等会议,均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取向为: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一是继续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切实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三是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行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四是悄然转变发展理念,国家最近的一系列会议都确定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快”前,表明国家的发展理念更加强调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发展思路

立足国家的宏观调控取向和发展形势,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初步确定全区*年总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为目标,继续大力实施“5321”工程,坚持走好“工业立区、招商强区、调整活区、科教兴区”的路子,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新长清,确保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在分析各种因素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2.8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23.8%;

地方财政收入3.58亿元,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7亿元,增长17.1%;

出口创汇9100万美元,增长13.8%;

实际利用外资4200万美元,增长95.8%。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提升。

三次产业构成12.2:55.9:31.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

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提升4.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改善。

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6%,提升0.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30.1%;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1.7亿元,增长30.7%;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0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降低2%;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降低2%;

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0%;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3%,提升2个百分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2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

(四)发展原则

一是好中求快,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提升工业集群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围绕城乡消费,特别是适应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是坚持发展重点区域。在继续做大做强“五大片区”的同时,积极启动104国道沿线区域和经十西路及其延长线区域“两个经济发展新亮点”的开发,为全区发展拓展新的载体。

三是坚持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教育、住房饮水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度重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注重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严控耗能高、有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产业。

五是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稳妥推进深化各项改革,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体制机制保障。

三、*年主要计划指标安排说明

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年计划指标的设置,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反映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在安排*年主要计划指标时,主要坚持了四项指导原则:一是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二是与统计、经贸、农业、财政、建委等区直有关部门相衔接。三是与区历史发展水平、区“*”规划、市计划及全市10个县(市)区计划相衔接。四是考虑*年的增值因素。

1、生产总值

*年计划安排166亿元,增长22%。

一是顺应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趋势。第一,“十五”以来,全区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2003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呈加速增长态势,2004年为14.3%,2005年为15.7%,*年预计为21.7%,*年计划安排22%,符合2003年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第二,与2003年7月区委工作会所提的奋斗目标相衔接,当时区委提出,到*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年计划安排166亿元,与区委2003年所提的奋斗目标相吻合。

二是考虑拉动因素。投资、消费与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年仍将处于稳定增长期。计划初步安排,*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1%,出口创汇增长13.8%,均将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和强劲拉动。

三是考虑生产总值的内部构成。

三次产业的构成将由*年的14.1:54.4:31.5调整为*年的12.2:55.9:31.9,结构进一步优化。

(1)农业增加值。*年计划安排20.2亿元,增长5.2%。据与有关部门衔接,虽然*年秋冬干旱严重,但*年种植业增加值预计仍可增加6300万元,林业增加值可增加60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可增加3000万元。粮食产量可保持在30万吨左右,肉、蛋、奶、菜、果产量可分别增长6.7%、1%、20%、4.5%和10%左右。

(2)第二产业增加值。*年计划安排92.8亿元,增长25.4%。重要的增长因素有两项。第一,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济柴、联想沃德、省建机、天诺、龙浩酿造、奥图科技、高强标准件、泰丰疫苗、双玉味精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在*年形成新的效益,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新增40多家,新增增加值12亿元。第二,现有工业企业将产生新的效益。全区现有16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可保持10%左右的自然增长,可新增增加值5亿元左右。综上两项,可新增增加值17亿元。

(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计划安排53亿元,增长23.8%。第一、从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看: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可新增增加值3.1亿元,贸易餐饮业可新增增加值3亿元,房地产业可新增增加值1亿元。第二,我区第三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即:大学科技园入住师生达到13.5万人,预计*年还将进一步增加,再加上*经济开发区新增的外来人员,使我区进一步扩大了第三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因素;随着我区旅游景点的开发、商贸娱乐设施的完善、房地产业的发展及城乡交通环境的改善,具备了发展第三产业所需的硬件条件;明珠新世纪购物广场部分开业,三联银河家电、车厢峪综合开发、长青苑建设、龙泉居建设以及宾馆改造、大学科技园商业街二期、教师公寓和国际翰林酒店等一批三产项目将在*年开工建设,部分建成投产、投入运营,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拉动。

2、地方财政收入

*年计划安排3.58亿元,增长23%。

一是考虑指标之间的协调。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效益情况的重要标尺,在全市10个县(市)区*年计划安排中,我区的这一比例为2.16%,虽比*年有所抬升,但仍处落后位置。

二是考虑财政支出的需要。撤县设区以来,特别是随着大学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我区诸多城建公益设施急需建设与配套;按照国家要求,地方财政对“三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需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实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需稳步增长。综上诸多财政刚性支出的不断增加,需要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一个较高的增幅。

三是考虑我区地方财源建设情况。近几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实施“5321”工程,引进、实施和建成了一批大项目,重汽、山水、佳宝、鲁能等相继建成投产,大学科技园已迅速形成规模,济柴、联想沃德、龙浩酿造、高强标准件、省建机、双玉味精等一批工业项目也将在*年发挥效益,总之,全区已形成一大批新的财税增长点。据预测,*年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可新增工业利税5.1亿元,其中工业税收可新增2.5亿元,可有力支撑税收的稳定增长。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计划安排150亿元,增长25%。

一是考虑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的趋势。国家为抑制投资过快增长,虽然提出要严把两个闸门(土地闸门、信贷闸门),严控一个门槛(市场准入门槛),但我区的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均属“保”的项目,所以我区*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不会构成影响。

二是考虑项目支撑因素。初步调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年可完成投资115.6亿元(工业项目投资40.53亿元,农业项目2.4亿元,其他项目72.67亿元)。其中:大学科技园项目35.4亿元(区内全部投资约41.8亿元),*经济开发区项目33.33亿元,其他区域项目46.87亿元。另外,其他小规模投资可完成30多亿元。

4、出口创汇

*年计划安排9100万美元,增长13.8%。

一是考虑骨干企业的支撑。山水、晶恒、邦和工贸、精工发品等企业生产形势稳定,对全区的出口已形成稳定有效支撑,上述4家企业实现的出口创汇额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80%以上,预计*年仍能保持8%左右的稳定增长。

二是有新的出口增长点。联想沃德项目已建成并部分投产,且已实现出口创汇,*年随着该项目的正常生产,出口规模将迅速扩大,对我区出口创汇将形成很大支撑和带动。

5、实际利用外资

*年计划安排4200万美元,增长95.8%。

一是主要考虑了*年利用外资项目的支撑因素。初步调查,韩国新新集团秸杆发电项目、*阿布扎比宾馆改造项目、志友变压器增资项目和美国食品加工项目等利用外资项目均有望在*年实施,预计可到位外资4000万美元。

二是从指标性质看,实际利用外资有其特殊性,本身就不是一个长期稳定增长的指标,这一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很大的客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零起点指标。

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年计划安排52.7亿元,增长17.1%。

一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启动内需的优惠政策,可进一步激活消费。据预测,*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可新增零售额6.5亿元,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可新增零售额1.2亿元。

二是随着大学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我区扩大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因素,特别是大学科技园13.5万师生的入住,必将对全区的消费产生强劲的拉动。

三是我区的消费吸引力明显增强。第一,大学商业街、明珠新世纪购物广场及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消费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第二,我区日益融入*市区及“*都市经济圈”,104国道和220国道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不仅能吸引和形成较大的过路消费,而且还能吸引省城的高档消费。

7、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安排10590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计划安排5980元,增长10%。

一是考虑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均保持快速发展,可以体现“让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执政理念。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计划安排生产总值增长22%,可以带动城乡居民收入保持10%左右的增长。

二是考虑国家的政策因素和我区的就业环境。第一,*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伤残人员抚恤标准、实施全国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政策;第二,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扶持。第三,我区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的逐步完善,为我区的城乡居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城乡居民务工、择业的空间明显扩展,工资性收入将明显提高。

四、*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与措施

(一)坚持好中求快,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一是依托重点园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着重培植机械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电子信息、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突出特色与品牌,继续培植发展奶、畜、林、果、菜、种、菌和花卉特色产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适应消费趋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重点围绕“五大片区”建设、流动人口增加及“*都市经济圈”日趋形成所带来的消费商机,创新形式,积极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交通、房地产、信息咨询、金融中介等服务业。四是全力实施大建筑业战略,打造建筑强区。横向拓宽产业领域,纵向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融合,尽快形成大建筑业格局。五是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对社会事业项目的投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面安置好社会低收入群体及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继续改善居住、卫生、交通、饮水条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突出做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推动建筑节能。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加大对北大沙河、南大沙河等区内主要河道的综合治理。

(二)搞好投资、消费与出口,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1、有保有压,确保投资持续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城乡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严控耗能高、有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项目。二是确保进度,实施好一批大项目。初步调查,*年全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108项,总投资达389.6亿元,*年计划投资115.6亿元。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要制定措施,加强协调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建成投产。

2、立足资源和优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商贸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特色商业区,尽快形成老城、新城和大学科技园三大商贸中心;充分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迅速汇聚的契机,作好“活商”文章。二是适应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急剧增加的需要,搞好长青苑、雅居苑、龙泉居、汇富北区等大型商居组团的开发,规范有序发展房地产业。三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着力打造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大峰山等旅游亮点,发展大旅游产业。

3、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在巩固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汽车配件、轻工、化工等优势产品出口。进一步壮大山水、鲁能、晶恒等出口创汇骨干企业,特别是大力培植联想沃德等新的出口创汇增长点,促其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

(三)招商引资与启动区内民间资本并举,多渠道聚集发展资金

一是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再引进一批大项目,为经济的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围绕产业集群培植、园区建设、闲置资产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培植等,突出专业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大、高、外”项目。

二是放宽领域、放活机制,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围绕配套和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压力容器、散热器、铸管、建筑安装等传统优势民营产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四)统筹城乡,打造“山水长清、泉城新区”,在重点区域建设上实现突破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五大片区”。*经济开发区,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搞好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再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尽快打造成为*省中西部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入住师生,从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继续搞好院校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涵、医疗、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政务商住区,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汽摩商城片区开发步伐,推进西南外环、宾馆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搞好城市公园建设。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和农高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

二是加快104国道沿线区域和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两个经济发展新亮点”的规划建设。104国道沿线区域,重点发挥大学科技园的龙头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学研产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和新型、高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实施好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和创业园项目。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重点发挥*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和政务商住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承载作用,承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按照“园中园”发展模式,积极充实发展壮大南园。

(五)立足自主创新,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区。全面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着重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实施“33456”科技工程,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兽药疫苗研发基地、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三个产业基地,树立佳宝乳业、济柴动力、联想沃德三个部级知名品牌,突出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四个重点,建设佳宝、济柴、捷迈、水龙王、联想沃德五个省级研发中心,壮大节能环保、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小麦玉米良种、乳制品六大产业。

五、充分发挥区发改委的职能作用,谋划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

区发改委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年总的工作思路是:围绕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积极出思路、管项目、搞调研、引资金,重点做好计划编制、经济运行监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招商引资和经济调研等工作,全面开创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新局面。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好全区*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计划运行监测。编制和实施好*年计划,对于“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新长清”、全面实施“*”规划、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委在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全区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认真预测的基础上,已编制完成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现提交大会审议。同时,围绕*年计划的实施,我委将继续加大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力度,及时与统计、农业、经贸、财贸、建委、外经贸等部门衔接,共同督促计划目标的完成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年计划。

二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分析形势的能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出思路。我区同全国一样,现在的经济形势要比过去复杂得多:从微观基础看,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从发展阶段看,“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从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尚不完善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形势分析的复杂性。我委将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结合我区的实际,就“两个经济新亮点”区域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积极深入到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做到:不仅看数字,更注重了解实情;不仅看总量,更注重分析结构;不仅看现象,更注重揭示原因;不仅看现状,更注重把握趋势;不仅看局部,更注重看全局。全力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

社会发展计划篇(2)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12345”: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25%;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25%;

3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区)突破30亿元、增长13%;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增长5%;

5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引进外资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8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不低于320天。

三、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措施

(一)抢抓外环时代机遇,加快开放平台建设。面对“外环时代”、两江新区和开放高地建设机遇,迅速实现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方法的大对接大转变。配合推进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主体工程,配合做好四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完成西部国际会展中心6000亩土地征用工作,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保税港区一期2.37平方公里征地工作,推进国道319改线等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空港国际新城悦来片区开发,开工建设悦来大道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张家溪生态谷,推进悦来水厂一期工程和中环线悦来段建设,建成嘉悦大桥。完成保税出口加工区4平方公里征地工作和2.39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5亿元,引进2-3个重大电子产业项目入驻,到位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区,完成一个村的土地流转,年内完成建设投资5亿元,引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家以上,到位项目资金20亿元以上,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000亩。加快推进台商工业园建设,实施玉峰山、黄桷坪片区土地整治,启动建设石港大道、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年内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0亿元,到位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完成洛碛化工物流基地规划,推进洛碛铁路客货运站建设,开工建设洛碛污水处理厂。

(二)实施千亿投资计划,着力提高投入强度。以大项目推动大基地建设,以高投入拉动经济高增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46个,总投资100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315亿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全力配合支持轻轨三号线、怀铁路二线、利铁路、两路换乘枢纽等16个市级在区重点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85.5亿元。计划实施区级重点建设项目230个,年内计划投资229亿元。加快推进140个市场主导类项目建设,其中工业项目100个、房地产项目18个、商贸流通项目10个、其他服务业项目12个,年内计划投资147亿元。切实抓好“五个”建设等90个政府主导类重点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82亿元。主动对接年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力争全年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认真策划储备具有区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项目100个、储备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招商选资战略,继续举办十大主题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和投资洽谈会,重点引进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现代物流、会展商务、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为重点的新兴现代服务业,确保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

(三)建成千亿工业大区,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万亿工业战略,全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基地,确保实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100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0个,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年内计划实施工业项目256个,其中技改项目132个、入驻项目124个,力争开工建设146个、竣工投产109个。实施汽摩制造“千亿产业”工程,抓好长安4万辆CM9和V101生产线、港鑫锂电池摩托车、银翔摩托扩能等69个汽摩产业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元。启动电子信息“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力促英业达1000万台电脑项目入驻,跟进富士康笔记本电脑项目,实施光大汽车倒车雷达、深汽车电子等5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3年内达到1000亿元。实施“百亿产业”成长工程,抓好泰山500KV交联电缆和海底电缆、鸽牌轨道电缆和风电电缆、凯嘉2000万套通机缸头等49个机电装备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300亿元。实施金粤服饰、段记西服和梦之诗服饰技术改造等77个纺织服装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天友10万吨酸奶扩建、华牧肉制品深加工扩能等28个食品产业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江北化肥扩能改造、春瑞医药扩能等45个医药化工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百个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计划,突出抓好30户重点工业企业,培育70户成长型企业,区属板块年内培育100亿级企业1个、20亿级企业3个、10亿级企业5个、5亿级企业5个、亿元以上企业35个。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培育名牌产品。实施32个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新创市级技术中心2家、部级技术中心1家,全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经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新产品产值达到550亿元,创建著(驰)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5个。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空港大道木耳延伸段,启动建设台商工业园石港大道、南北大道、东西大道和黄桷坪片区松鹤路等道路,完成空港工业园区B区连接农业园区排洪箱涵及排污管网建设,完善现代农业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空港新城110KV和220KV等2座变电站,建成投用高屋220KV、台商工业园110KV、农业园区110KV等3座变电站,建设空港工业园区、空港新城、悦来、龙兴等4座20万方/日配气站。

(四)推进千亿商贸战略,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着力推进“一线两圈”大商贸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商贸大区、美食名区、会展新区、物流枢纽,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加快推进SM购物广场、中国际等商业中心建设,促进金港国际购物中心发展,加快打造百亿商圈。积极支持机场高速沿线的三亚湾水产市场、灯博中心、涌鑫家纺城等消费市场建设,着力打造黄金消费走廊。加快推进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启动建设灯博中心,加快建设西部工程机械交易租赁中心二期工程,积极支持国际五金机电城、龙溪建材城等专业市场发展壮大,年内汽车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加快推进十大酒店建设,年内新增三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1家。加快推进十大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建设北城国际、盛世北辰等商业步行街区,大力引驻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超过50%。加快发展重点餐饮企业,推动安龙都等特色美食街上档升级,力争餐饮业营业额突破30亿元。加快推进十大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建成庆荣物流、中盐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中邮物流、领盛物流、中百仓储物流、领先公共物流等项目,新引进物流企业3家以上,货物运输总量达到3000万吨。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化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家电下乡和汽摩下乡,着力扩大农村消费。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镇域经济。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强农惠农方针政策,着力推进农村改革与开放。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升级,建设茨竹等3个万亩蔬菜基地,新发展蔬菜1万亩。建设以兴隆杨梅、统景柑橘为重点的优质水果基地,新增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着力打造大盛南方肉兔之乡,配套建设10个肉兔专业村。新增出栏肉兔50万只、生态草鸡50万羽。实施“消费下乡”战略,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开展龙兴古镇、统景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举办放牛坪梨花节、玉峰山樱桃节、重桥葡萄节等“四季欢歌”旅游节会活动,推进木耳白云湖、大湾团丘湖、茨竹华蓥山旅游项目建设,启动草坪温塘河流域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实施农产品和农民“双进工程”,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做大做优重桥葡萄等10个特色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村专业大户3000户。扶持发展10个产销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开展农村与社区、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对接活动,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拓展农产品进城渠道。抓好在家农民全员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非农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建立农民工就业基地,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实施强镇兴村工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新增农村土地流转2万亩,集约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建设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策划包装农业板块重大招商项目20个,引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到位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加强农村环境改善,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农房风貌整治工程,启动建设康居示范点14个,新建“巴新居”10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700户,搬迁地灾隐患区农户500户。开工建设统景等7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兴隆垃圾收运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45%以上。完成苟溪桥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新建13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六)着眼国际化标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引导、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精细管理,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扎实开展“规划工作年”活动,调整优化分区规划,高标准完成都市功能区、卫星城镇、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切实搞好城市风貌设计。强化《市城乡规划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二环以内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年内拆除违法建筑2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拉开空港新城骨架建设,全力支持西部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提速建设等骨干道路和高岩配电站等配套设施,年内新拓展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完成市级危旧房改造片区余下的4万平方米拆迁扫尾工作,完成丁字口扩大片区等8万平方米旧城拆迁,基本完成两路农贸市场片区等计划外单列的20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按照A类城市管理标准,下决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建设城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增设城市停车场所,规范交通管理,解决城市交通堵点。深入开展城区综合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城区卫生死角环境整治,消除无灯区、昏暗区,规范户外广告和占道经营,整治机动车违章鸣号和营业性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编制二环以内城镇组团式规划和二环以外小城镇建设规划,启动统景、洛碛、茨竹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提高城镇化率2个百分点。

社会发展计划篇(3)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年,全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增加值3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2.5%,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26.5%,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26.6%。

年,我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6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地方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结构明显改善。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利润6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年全区增加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9%、57.3%、41.8%,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继续有所下降。

工业增长迅速,对全区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增幅高于上年17.7个百分点。工业向园区集中进程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以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漕河泾出口加工区、紫竹科学园区和莘庄工业区为支撑的工业集中布局框架已初步形成。全年园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50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总产值53.1%,工业项目集聚度和产业能级有了新的提高。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高科技大项目陆续进驻落户。

第三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房地产业继续健康发展,商业日趋繁荣,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住宅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高档楼盘不断涌现。商品房开发和销售继续延续旺盛势头,供需基本平衡,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2.62亿元,比上年增长61.9%,房屋竣工面积38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5%;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12.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5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89.6%,商品房空置面积比上年下降了14.3%。二手房交易进一步活跃,呈现量大价高态势,交易面积、金额分别达到361.52万平方米、218.89亿元,交易均价达到每平方米6055元。年,商业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配套网点快速增加,商业规划和布局日趋合理,一些地区商业中心正在形成,商业业态日益多样并逐步升级,大型购物中心、大卖场、连锁超市成为主流业态,加盟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业态逐渐兴盛,汽车、建材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现代商贸业和旅游、金融、信息、中介、咨询等产业在集中城市化地区发展较快,物流、会展业正在启动。

农业按照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继续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标准化和安全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批准三资企业408户,批准三资企业总投资22.79亿美元,合同吸收外资、实际到位外资分别达到15.22亿美元和9.2亿美元,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个,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投资额占到引进外资总额的55%。同时,加大了吸引国内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力度,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全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累计已达293亿元,民营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7.8%。年,我区外贸出口增势强劲,预计完成出口商品总额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完成工业产品销售产值668.16亿元,同比增长60.3%;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9.5%;外税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0.1%。

(四)各项改革深入进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截至年底全区企业改制率达97.3%,置换和盘活国有、集体资产累计41.25亿元,公有资产已基本退出竞争性生产领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稳步推进,全区已有8个村完成改制。对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见,优化了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成效

根据中央宏观调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区及时贯彻落实,分阶段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土地市场和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强化土地一级市场管理,规范了经营性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撤消各类开发区11个,核减规划面积2300公顷。

二、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城市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继续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修编完成了《闵行区区域规划纲要》,并已上报市政府。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重点工程、实事项目顺利实施。集中城市化地区旧村宅改造和浦江中心镇的各项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旗忠森林体育城的网球中心主赛场已结构封顶,与其配套的市政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区体育馆已经竣工。中春路中段、顾戴西路等一批道路建成贯通。配合做好了中环线、嘉金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申松线等一批市重点工程的相关工作。垃圾焚烧厂启动建设。9座3.5万伏电站建成投入使用,4座22万伏电站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城市环境建设与保护不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观。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59项工程已启动56项,其中30项已完成任务指标。充分发挥水环境在生态城区中的作用,疏浚河道457公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鲁路、元江路污水外排总管工程已完成,春元昆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全面启动。全区新建公共绿地217公顷,紫竹园区滨江大道样板段绿化建成。闵行体育公园、闵行生态公园、华漕公园和颛桥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莘庄公园扩建完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七宝镇、莘庄镇、虹桥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市容环卫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莘庄镇、江川路街道等8个环卫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转制,实现管理与作业相分离。

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年,围绕提升市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和满足多种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区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继续贯彻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进步,专利申请量名列全市第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在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中,我区占24家,连续两年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制订了加快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意见,继续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校长负责制等改革。坚持德育为首,有效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名师培养工程、教育实验镇建设和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了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资源,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7.8%。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重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夫妻双失业和特困家庭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2万个,启动实施了12个“万人就业项目”,使6000名失业、下岗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走上了工作岗位。继续稳步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全年“镇保”参保人数达2万人。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完善了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建立了广覆盖、经常性、规范化的救助网络,加大了对因病致贫等各类贫困对象的救助力度,提高了农村养老补助金最低标准,制订了城镇无收入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迁建了区烈士陵园。

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健康城区和健康社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强化区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水平,12所一级医院按“六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部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区肿瘤医院,配合做好市儿科医院的迁建工作。在全市率先创建无偿献血区,建成首个流动人口贫困孕产妇分娩医院。继续推进区校共建,与复旦大学共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全区户籍人口出生率8.8‰,自然增长率2.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9.9%。

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区第三届艺术节、运动会,推出“魅力闵行”艺术摄影展、“文化名人在闵行”等文艺活动。完成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22.5万户。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达98.7%,我区运动员获得雅典残奥会3项冠军。

全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全区人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民劳均收入达1.5万元,比上年增长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9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200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05年是我区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筹谋长远发展,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把闵行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城而努力奋斗。

一、主要预期指标建议(同口径)

1、全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左右;

2、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0%左右;

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

5、合同吸收外资12亿美元,吸收内资和社会资本100亿元;

6、出口商品总额38亿美元左右;

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0亿元左右;

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左右;

9、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0%左右,农民劳均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10、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十五”计划指标之内。

二、主要任务

(一)经济建设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继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大吸引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力度,重点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农业

继续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生态型、精品化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稳定现有粮食和蔬菜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结构,增加优质高效农产品、林木花卉等的生产。加快关闭高污染规模畜禽场的进程,适度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种养殖业。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全区农业的带动作用。

2、工业

依托四个部级、市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研发产业,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数字显示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光通信、生物生命、纳米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特色,尽快形成产业链,实现集群效应。

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率,提升工业园区的开发水平和整体效能。全力推进SVA&NEC、奥特斯、英顺达、维豪、“863”软件孵化器等重大项目产出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促使SVA&NEC的二、三期项目尽早上马,做好TFT产品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工作,尽快形成完整的光电子产业链。加强奥特斯项目的协调服务,力促投资方增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项目产出。使英顺达、维豪、“863”软件孵化器等重大项目实现更大发展。

3、第三产业

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型,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开拓现代服务业。积极调整商业布局,提升商业档次和品位。力争尽快建成若干规模大、辐射强、体现我区经济繁荣繁华的商业中心。集中城市化地区要大力拓展以商贸、商务、金融、保险、会展、中介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信息服务、设备租赁等生产业。积极筹划高速铁路七宝枢纽站“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建设。

保持房地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态势。充分利用建设浦江镇特色风貌区、紫竹科学园区、旗忠森林体育城等机遇,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建设更多的精品楼盘和“四高”优秀小区。充分发挥房地产开发的产业联动作用,积极发展建筑业、建材业、装潢业、物业管理等现代住宅产业。完善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搞活房地产业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4、改革开放

以投资体制改革为核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明确区镇两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集体资产从竞争性生产领域退出。有计划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构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新体系。

内外资并举,进一步加大吸引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力度,重点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吸纳一批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易就业、可循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重点引进国际大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项目。年内实现合同吸收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亿美元,吸引内资和社会资本100亿元。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克服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区外贸出口的影响,实现出口商品总额38亿美元左右。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三鲁路南段、元江路东延伸、沪闵路下立交等一批道路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宝城路、莘朱路下立交,完成轨道申松线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努力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加快4座22万伏电站建设,完成华翔站等6座3.5万伏电站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厂建设。继续推进燃气天然气化。在200处公共场所建立无障碍设施。推进集中城市化地区旧村宅改造,加快浦江镇核心区特色风貌景观建设,配合做好世博会浦江镇定向安置基地建设工作。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项目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以水环境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水务规划,努力构建城市水网。启动城市水景观建设,集中城市化地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全区水质有明显改善。完成城市化地区21条河道生态建设综合整治工程。抓好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配合做好吴泾工业区综合整治的启动工作。编制完成区绿化专业规划,启动外环线大型绿地建设的前期工作,实施旗忠森林体育城、紫竹科学园区、浦江镇等重点绿化工程,全年新建公共绿地100公顷。

加强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完善区域规划和重点地区规划的编制工作。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严格土地保护政策,推进“批项目、核土地”制度的深入实施。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加快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步伐。健全社区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全年完成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和“平改坡”工程100万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

围绕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事业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1、科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继续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研发机构,培育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促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鼓励传统行业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管理与技术人才,加快构筑我区人才资源高地。

2、教育。高起点地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教育资源,完善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用多种模式,加快优质高中建设,造就一批初中先进学校,提升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校长选拔、储备制度,提高师资质量。启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制定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困难的有关政策,保障我区所有学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3、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工作。贯彻“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改善困难群体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水平。全年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完成4000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城镇失业登记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落实征地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继续积极推进“镇保”、工伤保险和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继续做好残疾人的帮困工作,完善贫困家庭、低收入老人的医疗救助办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本区户籍贫困老人进行补贴。建成5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

社会发展计划篇(4)

━━城乡建设和管理方面,全面开展了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基础设施规划、新城区总体规划、工业发展规划、中心城区商业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等的编制。加大了道路和绿化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公路47.8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94公里;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11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4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以枫泾为试点的小城镇建设和城镇住宅建设的加快,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城市化率达到35.78%。顺利完成了*西部低洼地区防洪除涝配套工程和海塘达标工程。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体和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石化工业学校被评为*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农民画联展;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位居市郊前列,卫生后勤改革进展较快;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三级社会救助网络。

20*是完成“*”计划的关键之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委领导下,认清形势知难而上、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排难而上,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加快发展,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在“*”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有所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3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总产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0.1%;农业总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5.6%;财政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44.6%,增幅列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总产值增幅为建区以来最好年份。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50.5%。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7,同比提高了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13.7%。商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明显。一批连锁店、便民店和超市等相继开业。房地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业有所发展。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以“家家富工程”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瓜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扩大,同比增加了10.9%。其中蔬菜面积已达到6.52万亩,同比增加34%。加快了特色养殖业的调整,特种珍禽、食草性畜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制订了《*区招商项目审批实施办法》,进一步简化了项目办理手续。建立了招商项目审批服务监督小组,加强了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加大了对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和对成长型、科技型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成立了*区高新技术、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全年共有47家企业获得了贷款,贷款额为5590万元。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市级和区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财政贴息。成功举办了20*招商新闻会,达到了广交朋友、宣传*、推进合作的目的。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内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8.4亿元,其中吸引区外资金34.6亿元,到位资金已超过12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经济小区继续快速发展

按照“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建立了镇级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为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网络。

年初,国务院2号文件颁布后,我们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坚决贯彻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有关做法;另一方面,重申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小区发展的力度不变,采取积极措施,稳妥处理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在工作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立足抓规范,规范促发展;坚持一手抓商贸型,一手抓实业型,注重引进科技型、规模型、实业型、实地型,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小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新发展独立核算私营企业4604户,完成年初计划的117%。其中,实业型企业户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个体工商户总数为11*1户,同比增长9.5%。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5.54亿元,同比增长71.5%。经济小区全年共实现税收6.58亿元,同比增长78.4%。

(四)实施依托大化工战略,联合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宽

认真贯彻“服务、配合、参与、延伸”八字方针,积极推进联合发展工作。与*石化方面:通过双方领导的经常沟通,使双方关系进一步加强。共确立了联合发展的12个专题,并就具体落实形成了一致意见;联合招商有新突破。通过参与*石化产品用户座谈会等活动,与40多家石化产品用户签订了来*开办企业的意向书;建区时明确列入区财政预算的5000万元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积极推进了与*石化共建社会事业和文明社区工作。与*化学工业区方面: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化学工业区前10平方公里建设期间的社会事业管理的要求,正在积极制订有关管理方案。我区的建筑公司先后承接了化工区中央河道等基础建设工程;临海公司、漕泾镇等分别与*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天原化工厂等联营或合作开办了水厂、物流公司、三渣搅拌站、包装材料厂等配套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已引入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有机所等国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前来创办精细化工、运输、包装、结构件等实业型企业,投资总额2亿元。同时,与化工区领导就化工区全面启动后的工程参与和延伸产品加工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与*华谊集团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五)继续推进城乡形象建设,实事、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以规划为龙头,以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大了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力度。经过全区共同努力,获得了*市卫生城区的称号。至年底,新增绿地30.6万平方米。石化街道、朱泾镇、枫泾镇等地区通过抓“亮灯”工程,加快了形象建设的步伐;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拆违工作,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拆违任务。积极开展“一控双达标”活动,完成了对工业污染企业的整治工作,并通过了市级验收;加快了对河道和畜禽牧场的环境治理。

市政府实事分解项目和区政府实事项目已圆满完成。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IP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全区FTTB用户超过4000户。

区政府十分重视人大代表议案、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书面意见117件,政协提案132件,同时还办理了人大代表提出的口头意见100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全年被批准为市级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11个,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减负和教育行风评议工作;中小学校五、四分段工作已经完成;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在软件建设方面名列*市前茅;中小学达标工程进展顺利。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探索*农民画创作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立了卫生后勤服务中心;对北部各镇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合并、重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进一步完善;继续实施合作医疗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合作医疗投保率达到78.43%,列市郊前茅。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实现负增长,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圆满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努力发展体育事业,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探索体育产业化道路,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实事项目健身苑(点)的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内净增3650个就业岗位的任务;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加快了“中心”人员的分流;对符合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条件的下岗人员,实行了“协保”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征地劳动力等各类政策性人员的安置工作;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民政、福利、残疾人事业取得新发展。成立了社团管理局,加强了对民间社会团体的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老龄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区殡仪馆已通过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的检评;积极参加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较好成绩。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各部门积极开展了“六项注意”和“双思”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加强了新闻单位建设。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镇、文明窗口和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努力建立为民服务的工作机制。

此外,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统计、审计、物价、史志、档案、武装、民兵预备役、民防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与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在原*县和中石化**实业公司历任领导打下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55万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原*县和中石化**实业公司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以及各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支持和帮助我区建设和发展的*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各市属单位和驻金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20*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不快,与兄弟区县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不快,市级和区级工业区形象变化不够明显。三是财政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绝对额依然偏小,区实得财力增量并不大,达到收支平衡尚有一定的难度。四是在妥善解决好农村征、使用土地农民安置和城镇人口就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时期,是围绕*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把我区建成*南翼滨海新城雏型的关键时期。进入新世纪之时,*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积极贯彻“稳中求进、有所突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不动摇,在“自加压力、开拓创新、重点突破”上下功夫。全面实施放手发展战略、依托大化工战略、城镇扩张战略、商旅兴市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期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同志“*”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依法治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奋斗目标

“*”期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增强,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具体要努力实现六个突破:(1)实现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突破。多元化投入,多种所有制并举,基本形成“1+2+3”重点工业区与其他镇级工业园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实现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发展”产业格局的突破。同大化工相关产业的产值和税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区现有的优势工业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3)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粮经比例达到新水平。初步形成都市型农业的基本框架。(4)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基本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框架;给水、污水治理工程和电力、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5)实现新城区和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基本形成由新城区——中心镇——一般集镇组成的城镇体系;新城区和市重点发展中心镇枫泾镇的建设要出形象。全面建成绿化达标区。(6)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突破。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档案等事业的整体工作达到*同类地区先进水平;科技、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社区建设和管理等事业的部分工作达到*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三)主要经济计划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114-125亿元,年均增长10-12%。人均达到20000-23000元。

三次产业结构:2005年调整到7:50:43。

工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13%。

农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1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8%。

出口创汇:2005年达到5.4亿美元,年均增长8%。

合同利用外资:2005年达到1.6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2005年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2%。

工业性投资:每年10-12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2005年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5%。

人口规模:2005年常住人口达到56万人左右,其中新城18万人。

(四)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要突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化发展基础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照市委提出的“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石化产品延伸加工业和石化工业配套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努力发展商贸业、房地产业、仓储和运输业,继续做大、做强市政建筑业。按照“调活、调优、调高”的方针,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家家富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努力做好依托大化工联合发展工作,加大联合招商力度,使我区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要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对外贸易市场,探索多层次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2、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发展环境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的主要任务。要重点建设好新城区中心城区,有序推进中心镇和一般集镇建设。城市化率要达到50%。要加大规划力度,高起点编制和实施好城镇体系规划。要抓住市重大工程建设的良机,加快高速公路及区间配套道路的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同时要抓好东海港新建工程、龙泉港拓宽及出海闸工程、排污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及水利建设等工程。要以IP宽带网为基础,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要综合推进水、气、固体废弃物处置和重点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工业污染源的治理要在“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按“点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和“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加强绿化建设,积极争创部级园林城区。要加强对耕地、滩涂和水资源的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体系,推进城乡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强化城乡管理的综合执法,切实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3、坚持科教兴区战略,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重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充分利用和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加强推进“星火、火炬、新产品、科技兴农”等项目的工作力度。完善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创业资本,促进高新技术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来*工作。努力调动和发挥本区现有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多途径成才。

4、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市民素质

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快文化队伍、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创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事业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充分挖掘、培育和发展*农民画的民间艺术特色。大力推进群众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加快医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和关心老龄化问题,健全老龄人口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社区建设发展新路子,培育各类自我管理的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社区各种配套设施,促进社区福利、公益事业的发展。

5、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提高我区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大动力。要通过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按照政企分开和分级管理原则,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改善和强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进一步提高政府综合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平。以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为重点,从引入竞争机制入手,改革事业体制,促进公用事业和卫生、教育等行业的机制转换和资源优化配置。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增量资产重点投向新兴产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6、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新风貌

按照小平理论和*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和信念教育,大力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树立“团结、进取、创新、开放、求实”的*人新形象。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区的各项任务,不断提高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继续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着力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依法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以“110”为中枢的救助网络,建立快速反应的控制体系,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全面加强社会稳定。

20*年主要工作

20*年,是跨入新世纪和实施“*”计划的起步年,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之年。因此,2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以*理论和*同志“*”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七届七次、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稳中求进,有所突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力争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成绩,为*新世纪的发展迈好第一步。

为此,建议20*年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2)工业总产值增长15~18%;

(3)农业总产值增长4%;

(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

(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20%;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5%;

(7)出口创汇增长10%;

(8)合同利用外资1.5~2亿美元;

(9)引进内资12~15亿元;

(10)经济小区税收增长30~40%;

(11)工业经济综合指数达到110。

20*年,区政府将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不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考核机制,制订和实施招商人员酬利挂钩的激励措施;坚持内外资并举、集约型与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引资不仅要面向一、二、三产业,而且要涵盖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等各个领域。吸引外资要注重向欧美地区发展。吸引内资要面向十四个开放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要抓住*中心区实行“退二进三”的机遇,主动加强与市属各大工业集团的联系,结合*的产业特色,积极吸引相关企业落户*。要在传统招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招商引资重在实效,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

以“政策最优惠、服务最到位、投资者最实惠”为总体要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要以政策、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要素为基础,继续化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在硬件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工业园区建设必须确立基础设施先行的观念,必须坚持多元化投入和实行财政扶持相结合的策略。在软件方面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追求尽善尽美的服务。要以“两档一卡”为抓手,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和提高办事效率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有效、到位的服务。区招商中心要从招商和审批服务两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功能效应。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加强配合,善于换位思考,努力营造热情、便捷、规范的服务氛围。要加强对各镇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二)积极扶持重点企业,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办好现有企业是最有说服力的招商广告。全区上下必须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现有企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和机制。要搞活、搞大、搞强区属企业。在继续深化区属企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管理,搞活经营体制;要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区属企业的转制和调整。努力促进三资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三资企业在我区经济中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作用,大力支持小企业发展。要强化科技进步对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民营和私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技改力度,加强质量管理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做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准备工作。要组织区、镇两级有关部门和企业干部学习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分析利弊、研究对策。

(三)积极实施中心城区商业发展规划,不断拓展第三产业

以“三街二场”(金一东路、卫零路、万安街、枫泾商城、*卫综合市场)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按照建设*南翼滨海新城的要求,对城区内主要商业街金一东路和卫零路南段实施整体性改造,整个工程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要积极引进内、外资参与商业竞争,继续搞好商业业态调整。并认真做好海鲜城的规划和招商工作。

切实加快市场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朱泾万安街农贸市场改扩建任务。加快枫泾商城专业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快*卫综合市场建设。在现有的规模和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区域性的生活、生产资料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使市场逐步向特色化、系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要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三岛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旅游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我区的滨海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事业。努力办好以*农民画为主题的第四届旅游节。要结合*农民画、东林寺、华严塔、枫泾古镇等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为把*建成具有滨海特色、城乡结合的旅游新城打好基础。充分发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家家富工程”,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以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都市型农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20*年,要争取实现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种植业5.3亿元,比上年增长6%,养殖业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以“调活茬口、调优品种、调高效益、发展林业和多种经济作物”为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使粮经比例调整为40:60。以“引导农户调,指导农户种,帮助农户销,带着农民富”为指导方针,继续稳步推进“家家富工程”。

要发展设施农业。在干巷、新农等镇着手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

(五)以发展化学工业产业为导向,推进联合发展工作向纵深发展

按照“服务、配合、参与、延伸”的八字方针,我们要努力抓住*化学工业区和*石化加快开发建设的良机,组织力量,做好我区有关大化工延伸产品的论证、规划工作,做好精细化工、化学建材、化学合成材料等基地建设的准备工作。

在*化学工业区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缜密制订由我区代管的*化学工业区前10平方公里社会管理事务的实施方案,确保*化学工业区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化学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启动和部分项目的开工,我区要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产品项目的合作与延伸工作,争取早出效益。

在*石化方面,要抓住*石化深化改革和做强、做大的新机遇,在招商引资、新办企业、搞好服务和社区共建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新领域,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六)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党的*大给个体私营经济带来大发展的机遇,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私营经济的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重视抓好科技型、规模型、实业型、实地型私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服务方面,要在各镇建立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服务中心的各项职能,为已落户*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制定新政策,以适应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的需要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实施城镇扩张战略,加快新城区建设。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子。新城区管委会要统一运作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要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争创一流为目标,高起点编制规划,力争使中心城区的建设达到一流水平。

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莘奉金高速公路*段、申甬北路、同三国道等重大项目的同时,还要通过多元化投资的办法,加快新城区市政道路建设,初步形成区行政中心周边地区道路框架,为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此外,还要抓紧实施乡村公路上等级和农村水网改造的工作。

要通过发展房地产业带动新城区及城镇建设。中心城区和各镇要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小区规划,形成特色,并积极招商,实现多元开发,有序发展。全年要完成住宅新开工面积40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其中,东港示范居住小区要基本建成,亭林镇金亭花苑建设要全面启动。要通过以创建完整街坊为抓手,建设示范居住小区为导向,狠抓质量管理为重点,提高住宅建设的档次,建成一批精品住宅商品房。加快灯光工程建设。

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努力抓好环境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全面推进我区绿化建设工作。绿化工作重点是主要道路两侧及城区(镇)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绿地,以及新村内的绿化。要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和执法力度,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保监察和监督管理水平,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继续做好以保护水资源质量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搞好圩区达标工程建设,配合实施好龙泉港拓宽疏浚及出海闸工程,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南部地区的水质和排涝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工作,加大农村畜禽粪便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防汛抗台工作。

坚持建管并举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城镇管理。要狠抓市容市貌,制止“三乱”。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继续完善事企分开、管理和作业分离工作,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要通过积极探索,实现分头、分散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单纯经验型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使*区的环境面貌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认真总结用BT形式建设廊漕公路的经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探索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八)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主体的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制订科技招商的有关政策,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科技指导。加大高科技园区的招商力度,高新技术产值率要达到10%。努力承办好20*年*(*)科技节。

继续创建*教育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有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继续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及“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五、四分段教育体制。争创1-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抓紧做好*农民画院分院(培训中心)的规划工作,加强各镇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各镇绿地文化广场的建设,发挥文化稽查队伍的作用,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

认真实施第二轮区域卫生规划。全面建立医疗中心,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好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品招标采购中心,实行医药分流,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改革工作。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社区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的建设。继续采用同创共建的办法,巩固市卫生城区的创建成果,通过三年的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区。

认真完成20*年全民健身苑(点)的建设任务。举办好区首届体育运动会。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网点建设,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水平。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保质保量地做好接收安置三峡库区移民工作。要争创*市双拥模范区。

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开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完成市府下达的净增就业岗位的任务。做好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转换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加大对下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就业竞争能力。继续做好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工作。

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揭批“”,坚决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我区两个文明建设。

社会发展计划篇(5)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方针的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构建快速铁路系统,以实现各市州地有快速铁路通过并进而规划建设用快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联结各市州地首府为目标,大力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加快推进贵阳至成都快速铁路和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各主要产煤地区之间的煤炭运输铁路。围绕构建高速公路体系,以十年左右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目标,加快我省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期间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入机制,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4公里以上。改造国省干线公路461公里。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使“*”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一年全部开工建设,新增90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万公里,新增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通组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民用航空和内河航运建设。

加快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一批“滋黔”工程。实施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盘江灌区。完成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启动实施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完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

(二)把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油菜纳入良种补贴范围,确保国家各项涉农补贴资金一分不少地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按照三个“大幅度”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扎实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逐步建立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使用监管。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各1000万亩增产工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下达我省的437.07万公顷耕地保有量指标不突破;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中低产田造力度,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开展造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100万亩,不断补充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减轻城市和工业发展给保护耕地带来的压力。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等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3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建设,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加快优势蔬菜产业带和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烤烟、油菜生产,大力发展马铃薯、茶叶、油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发展一批面向珠三角、东盟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面向农村搞好服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和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和生态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以上,建成200口大中型联户沼气池。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着力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金融服务网点不足等问题。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坚持租售并举,新增解决9.3万户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抓好地质灾害户一期搬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二期搬迁列入中央专项并启动实施。完成盘江、水城、六枝3个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2.3万户改造任务,力争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解决最后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目标。

把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作为民生之源。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政策,全省安排农村低保资金20亿元以上、城市低保资金10亿元以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抓好中央对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相关补助政策的落实。

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引导劳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就业。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大力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等途径,积极帮助困难返乡农民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积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增劳动力就业创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5万人、255万人、137万人、128万人和143万人。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低保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和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健全灾害救助制度,提高灾害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快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增收入、促消费并举,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大力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把煤矿、道路交通和消防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继续打好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强化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妥善安置水电站移民,完成11座水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加强和改进工作。积极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把推进绿色工业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力提高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绿色工业化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以高水平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抓紧制定和部署优势行业振兴计划。把大矿建设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来抓,深入推进大矿帮带小矿工作,加大小煤矿整合力度,力争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加快电源项目、输电通道和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合理调度电力生产和电煤供应,千方百计扩大电力生产和向外送电规模,力争发电量达到1100亿千瓦时以上。以煤化工、磷化工、煤电化和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一体化等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原材料工业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内部利益最大化。加大勘查力度,提高优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贵阳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建设,提升卷烟装备水平,以“贵烟”为龙头,着力提高高档卷烟的比重,加快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实施茅台酒“*”年增2000吨技改扩能工程,进一步巩固茅台国酒地位,加快其他白酒品牌发展,提高我省白酒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30座级通用飞机项目发展,积极推动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部级研发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和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继续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的遴选和实施,加快自主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园区)建设,推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支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原材料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开工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骨干网络。

当前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又为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积极引导和帮助具有市场优势的行业和企业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国家扩大信贷规模的机遇,加快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对于效益差、污染大、没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要借助市场力量予以淘汰。

(五)把加快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深入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紧紧抓住城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环节,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坚持以路网规划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建设思路和时序,加快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抓好在建和拟建快速铁路通道沿线城镇规划建设,将县县通高速公路与城市化结合起来,把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效益最大化,有效解决城建资金缺口问题。把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与推进城市化、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稳定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预期,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杜绝圈地囤地行为。启动遵义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把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本省籍农民工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积极探索在城市周边集中安置移民的路子。高度重视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和学校、医院、供水、供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新增城市居民合法权益。坚持绿色城市化理念,加强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加大重点城镇整治和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城市为依托,积极推动面向工农业生产和民生的各项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重要交通通道、枢纽、节点,建设一批物资集散中心、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基地。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有条件的特色旅游区建设,支持通达旅游区的交通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六)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改造、节约或替代石油的重点技改、重点耗能行业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节能建材、利用成熟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等工程和工业节水项目,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细化企业在生产规模、能耗物耗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对达到准入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能耗物耗和生产成本,并鼓励这些企业兼并和扶助同行业小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对于达不到准入标准的落后产能,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予以淘汰。继续抓好列入国家规划的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在用好去年省财政安排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再投入3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抓紧完成尚未开工的城镇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部开工建设。在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重点流域新开工建设一批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加大环境执法和行政监察力度,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区域限批制度。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活动,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扎实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治理石漠化面积7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扎实推进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重点建设一批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和建筑弃渣等主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鼓励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建筑墙体材料革新和污水再生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水、矿产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七)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终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法律程序,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坚持有进有退和多兼并、少破产,鼓励优强企业兼并重组濒临破产的企业,帮助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就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施企业联合重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于纳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省属国有企业,先妥善安置职工,后进行土地等资产处置变现。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培育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继续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以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积极推进环保收费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认真落实国家推进增值税、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的政策措施。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强化财政预算刚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积极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充分利用我省物流条件加快改善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良好预期,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国有资产重组、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承接基地建设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磷化工、汽车零部件以及特色农产品、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规模,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八)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发展滞后问题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22所县级医院、15所县中医院、14所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和378所乡镇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完善补偿方案,降低补偿门槛,简化补偿程序,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早就医、早诊治,使广大参合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强化医疗服务和医药价格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确保完成地氟病病区家庭的炉灶改良任务。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不断完善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适当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并提高补助标准。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两基”通过“国检”。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适当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继续拓展高中阶段教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60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毛入学率。加强民族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和30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完成一批县级图书馆维修改造和设备配置,新建农家书屋3000个。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县城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和6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支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做好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工作。继续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参事等工作。

(九)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一,切实提高系统谋划发展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系统地思考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在具体工作中更加需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的关系,做到“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更加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点带全局、以关键促突破;更加需要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第二,切实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加强政府危机管理,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有力的物资保障、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和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妥善处置各种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发展计划篇(6)

**规划编制与以往五年计划编制最大区别在于,规划涉及理念多,诸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创新等等,加之以往提出的、目前尚未完成的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等,由此可见,**时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纲要》在全面总结**成就、准确把握**时期面临的形势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符合我区区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有效实施并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纲要》指导思想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篇的核心,也是《纲要》最鲜明的特点,并贯穿于《纲要》编制的始终。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引领实践的方法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形势下,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新、最重要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落实“五个统筹”、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围绕科学发展观,对于**期间如何保持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靠什么增长和怎样增长的问题,《纲要》提出了“六个坚持”,高度概括和明确了推动发展的方式和政策导向。

一是坚持把又快又好的发展作为主题。虽然我区在**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越过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2.4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长的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来维持高增长,**期间我区万元GDP能耗始终在2.25吨标准煤左右,没有明显下降,**年我区万元GDP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是美国的2.5倍,日本的5.1倍、德国的4.2倍。《纲要》提出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建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

二是坚持以结构优化为主线。我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年的21.1:43:35.9调整为**年的19.4:45.8:34.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年的30.9调整为**年的3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而且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年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比全国水平低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在2004年、**年所占比重提升较快,但仍比全国水平低3.8个百分点。《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好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

三是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时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国内资本形成率(投资率)由**年的45.3%上升到2004年的61.9%,而消费率则由**年的55.6%下降到2004年的52.3%,显然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短时期内是有效而且是必须的,但这一增长格局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将会助长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粗放,加大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纲要》提出要“扩大利用社会资金和外资规模,努力加快投资增长,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需求”。

四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完善体制机制,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不到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或错位,政绩考核体系不完善,财税、金融、价格体制不健全等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发展。在扩大开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必将在**期间取得重大突破。《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五是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先导。国家**规划纲要已经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提到了很高的高度。我区科技水平虽然与全国有很大差距,但在某些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研发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另外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我区教育事业仍很落后,特别是在广大贫困农村教育资源仍相当匮乏,劳动力素质低,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纲要》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发展应用于优势资源转换的先进技术,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科技的支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针对过去由于物质短缺,在实际工作和发展中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来的。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目前我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就业压力等仍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年为1:3.49,2004年为1:3.34,**年为1:3.22,没有明显缩小,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昌吉州为4328元,最低的和田地区仅为1133元,相当于昌吉州的约四分之一。经过认真分析测算,**时期要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难度仍然很大,我们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等机遇,重点缩小城乡、不同地区居民在享受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总体发展思路

根据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纲要》提出的我区**时期总体发展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实现“两个重大突破”,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八个水平”,把**建成西部的经济强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一个中心任务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疆兴疆,强区富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区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中心任务,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的11号文件,对**明确提出了“稳疆兴疆,强区富民”重大战略部署,因此我们将“稳疆兴疆、强区富民”作为这一中心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写入了《纲要》的“中心任务”当中,进一步充实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的内涵,体现了**特点。

两个重大突破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在加快对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内地一些发达省区已进入中期后阶段,但我区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发展程度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时期我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我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仅占全国的1.3%。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经济现代化。工业化方面的差距是我们同全国以及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也是我区经济落后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因此,**时期不仅要在工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发展思路、发展理念上实现新的突破,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仔细分析区情,并结合近两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的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我区能源、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全方位开放已成为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的最重要的战略。我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有长达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与8个国家接壤,现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等资源,与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并且从长远看,周边国家也将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潜力很大的市场。**既是我国与中亚、欧洲连接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我国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和市场最为便捷的省区之一。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中亚、西亚、南亚及俄罗斯对外开放,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向西开放的对策措施。《纲要》提出要“加快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步伐,坚持‘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引进来、走出去’,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

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其中前三个战略是**计划纲要中提出的,是对**时期我区发展战略的继承,全方位开放战略是充分考虑到经济全球化、**独特的地缘优势,首次写入规划的重大发展战略,四大战略是对我区以往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继承、丰富和发展。四大战略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推进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为重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推进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是发展的助推剂;加快技术创新,以及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现两个重大突破和实施四大战略,我们期望能逐步培育和形成具有**特色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即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期间我们要重点提升八个水平,即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稳定安全和文明水平,努力缩小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发展目标

依据**计划完成情况和现有统计基础,以及未来五年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按照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遵循“五个突出”的原则:即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和社会指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突出城乡和区域发展指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结构和效益指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突出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突出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指标,《纲要》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目标及20个量化指标。其中,《纲要》提出**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与可能提出的。**时期既要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又要讲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9%的增长速度是个底线,今后各项工作和**时期重大建设任务是按照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来安排。《纲要》提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这是从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出发,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据**发展情况分析,完成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但要下大力气确保完成。

二、关于**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从十一个方面阐述了**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些任务,既是针对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确定的,又是着眼长远发展需要提出的,是现实性与战略性的结合。各项任务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是统一的整体。下面着重从“五个统筹”的角度对**时期重大战略任务进行解读。

(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纲要》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全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节水的重点在农业,而且农业节水的还潜力相当大,只要有水**就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耕地,为缓解国家土地资源瓶颈做出贡献,因此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业节水技术迫在眉睫。二是农民增收缓慢。从“六五”至**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各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11.7%、10.7%、7.3%和8.9%,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近几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以及东部发达省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增收渠道不宽,特别是农民工资性收入低是导致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2004年我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4%。三是农村面貌落后。以农民住房为例,近几年随着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农村住房条件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4年我区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9.1平方米,全国平均为27.9平方米,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倒数第四位,人均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分别为0.64平方米和4.89平方米,全国平均分别为9.17平方米和14.1平方米。另外我区农村特别是广大贫困地区农村的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等方面更为落后。

在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三农”问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的内部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层面,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纲要》第七章第二节中提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要“通过广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农村劳动者有能力在城市安家立业。改革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户籍挂钩的就业、工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民在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能急于求成。

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单纯的新村建设、村庄建设。《纲要》提出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与此同时,要“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纲要》着重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的增长的渠道:一是通过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和科技进步,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通过“四大基地”建设,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通过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以工促农,使农牧民尽可能多地在农牧业产业链的扩展中获得收益;四是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城带乡,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五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业、水利、交通、生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六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农民异地创收。

深化农村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我区农业连年丰收,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多数农民实现了温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广大农民过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同样必须要依靠农村改革。《纲要》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济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前提下,深化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和草地承包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和地方国有农牧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加大农业和农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时期我区财政支农资金虽然有较快增长,但财政支农资金占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仍然很低,1985年财政支农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12.2%,1990年为11.8%,1995年为9.7%,**年为6.7%,**年为6.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逐步提高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纲要》提出,要“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针对我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重点抓好重大河流开发、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洪涝灾害防治和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农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行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到2010年,全疆灌溉面积达到73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8。通过抗震安居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用电覆盖面、实施广播、电视、电信村村通工程,改善农牧民住房、农村路、水、电、电信等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工业企业在我区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积极引入、构建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特色工业,走出一条符合**区情、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充分利用好我区资源、地缘优势,在特色上做文章,走产业优势明显的工业化路子

全区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17种,居全国前5位的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26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类和以铜、金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是我区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另外,我区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等大宗优势特色农牧产品,为实现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丰富的油气、铁矿、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以及中亚和周边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能够加快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还能有效缓解国家能源、资源短缺状况,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在提高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走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路子

要缩小与内地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是必须且是必要的,近两年来我区工业处于恢复增长期,《纲要》中提出的**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既有压力,也是动力,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特色优势资源必将迎来大开发,我区工业必将迎来大发展。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保持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走节能降耗的工业化路子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由于资源消耗增长过快,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5(我区为0.41),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国家**规划纲要确定了六个约束性指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自治区《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其中节能降耗的重点就在工业。虽然我区能源、资源相对比较富集,但仍然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资源的节约与利用。《纲要》提出,要在“钢铁、有色、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印染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推行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大容量发电机组,提高电厂热效率。促进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的采出率,坚决制止滥采乱挖、大矿小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煤炭行业是我区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在我区现有煤矿中,3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不足3.2%,9至30万吨的中型煤矿仅占11.2%,而小型煤矿则占到了85.6%,这些小型煤矿大部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平均回采率只有15%—25%。**期间要坚决淘汰小煤矿,加快建设大型化、规模化煤矿,确保全区煤矿回采率达到65%以上。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加强冶金、石化、造纸、皮革、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废弃物的再利用。

4、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在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中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能再走高污染、高排放的老路,这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我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还处于上升阶段,对于**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更加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化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纲要》中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变被动末端治理为主动源头控制。强化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着力抓好重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稳步提高环境质量”。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无废、少废、节能、节材、节水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给城乡居民创造一个良好发展和生活环境。

5、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

石油化工业是我区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在我区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0%,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比例还将提高,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石油资源丰富,石油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因此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大做强石油石化工业,不仅是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需要。国家已经明确在**建设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随着中哈输油管道、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点石油化工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我区石油石化工业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力争油气当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化学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把**建成国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国家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在石化发展布局和方向上,要集中力量建设好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等四大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大芳烃及其下游产品、大化肥及甲醇为主的天然气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自治区将积极向国家申请增加油气资源在**加工的数量,保障**企业用油、用气发展下游产品加工业的需要,并在价格上给予优惠。**期间,重点推进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及百万吨乙烯、乌石化100万吨PTA及100万吨加氢裂化、美克1,4—丁二醇、南疆库尔勒至阿克苏石油化工产业带的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我国能源消耗的70%左右仍然来自于煤炭,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支柱和基石。**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总预测储量的40%以上,有84%的煤炭属弱粘质煤,很适合于气化和液化,而且煤炭价格在全国最低,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其大规模的储量和良好的煤质完全可以建设国家特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电力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为我区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结合**实际,走“煤―电-高载能产业”一体化道路,推进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近几年,已有山东鲁能、江苏徐州矿业、山东新汶、神华、国投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在我区从事煤炭勘探开发和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为我区煤炭、煤化工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前景。《纲要》指出,要规划好、保护好、利用好区内整装煤田,加快区内中小煤矿整合和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和煤炭回采率。加强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硫磺沟、和什托洛盖等13个重点矿区、11个一般矿区和黑山等3个保护开采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哈密大南湖、准东北塔山、库车—拜城、伊犁、阜康等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建设,加强煤炭清洁生产、深度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力争到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

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除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外,我区的有色金属、贵金属也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短缺,需要大量进口,这为我区大规模开发有色金属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铁等黑色金属,金、银等贵金属和钾盐,石材等特色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建设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要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开放,实施谁勘探、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谁治理和有偿出让的政策,鼓励国内外有勘探能力的企业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开发建设已探明储量、有开采价值的大矿富矿,尽快形成一批矿产勘探、开发、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矿业开发的整体水平。**时期将建成罗布泊年产120万吨钾肥一期工程、喀拉通克铍铜材深加工、阜康冶炼中心铜镍锌冶炼等一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高附加值的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也是我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领域。**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条件非常优越,棉花、番茄、葡萄、香梨、哈密瓜、啤酒花、肉类、奶类等许多特色农牧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资源和消费市场具有突出的特异性,工业开发的价值和潜力很大。特别是到2010年**林果业面积将达1500万亩,其中环塔里木盆地将达1200万亩,这为大规模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纲要》提出,要积极支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业发展,建设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特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大力扶持、提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乳、肉制品加工和啤酒花、瓜果、红花、枸杞、大芸等特色产品加工产业,巩固提升番茄、制糖、酿造、食用油、芳香植物等产业。优化工业布局,形成北疆以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南疆以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资源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我区纺织工业始终没能做大做强,《纲要》提出,要鼓励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嫁接和改造区内纺织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技术装备一流、规模在50万锭以上、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优势棉纺产业集群。

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尽管我区科技水平总体不高,但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我区处在全国前列,如**众和公司开发的高压电极箔、特变电工生产的超高压变压器等,我区在风能技术、生物医药、芳香产品和**医药等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前景也非常好,这充分说明我区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仍然是大有可为的。《纲要》提出要“优先发展应用于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重点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科技兴贸和以科技为先导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优势。结合**实际,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关键作用的领域,有重点地进行科技攻关和高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专利技术和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育种、特色生物医药、疫苗及兽药生物制剂、现代维药、微生物制造、荒漠化生物治理、生物制品等。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生物能源,太阳能单晶硅和多晶硅片,太阳能发电和集热系列产品,先进节能技术及产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以石油天然气为基础的有机材料,锂、铍、铜、镍等金属材料。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电极箔等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及其他应用软件等产品。

放手发展地方民营经济。截止**年底,我区民营企业户数已占到全区企业总数的60%,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1亿元的民营企业达1210户,1亿元以上的64户。民营企业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2.8亿美元,占全区外贸进出总额的66.5%,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我区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3%,与内地和沿海发达省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去年自治区召开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其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纲要》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环境,在政策、市场准入和监督管理上一视同仁,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垄断行业,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三)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各族人民享有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差距

区域发展不协调,既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备受关注、十分敏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南北疆之间的差距过大,特别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与南疆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大。我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时期要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距难度仍然很大,因此,要改变对缩小地区差距内涵的认识,从以往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过于追求缩小经济规模、增长速度的差距,向根据各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追求缩小各地区各族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方面转变。世纪之交,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审时度势,根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出了扶优扶强,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自治区地区经济发展布局的重大突破,开创了自治区地区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时期,我们继续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决心绝不能动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支持力度绝不能减弱,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步伐绝不能放慢。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集中有限的资源,率先发展区位、经济条件比较好、产业综合优势较为突出、投资环境较为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有望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通过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先期快速成长,带动周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是十分有效的。为做好自治区**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为**时期自治区地区经济发展布局上应有所展拓,建议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时期对地区经济发展布局做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继续发展、壮大和完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同时,积极推动形成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在南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努力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建议最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认可,并被纳入《纲要》。

《纲要》提出要“遵循‘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构建特色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首先,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优化发展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拉山口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更好地带动和辐射全疆经济发展。其次,加快体制创新,按照“规划统一、市场统一、财政统一”的原则,全力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将乌昌经济区打造成全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第三,充分利用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就地深加工成本低的优势,结合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泽普等现有的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形成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加快泽普石化基地建设,促进和带动南疆经济快速发展。第四,通过“援疆”、开发式扶贫、项目配置、财政转移支付、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等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稳步推进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工程。第五,各地区要着力抓好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的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特色做文章,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以特色为基础,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交通、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加速发展,形成带动和辐射本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

(四)统筹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加快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步伐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全方位开放已成为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的最重要的战略。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中亚、西亚、南亚及俄罗斯对外开放,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向西开放的政策措施,在《纲要》中不仅将加快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步伐作为**时期两个重大突破之一,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在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上,《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面上参与国内外竞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政治经济往来,中亚等周边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较为短缺,但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互补性,这些国家也非常希望我国能够积极参与他们的矿产资源开发,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不断拓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空间,加强与周边国家进行以资源互补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开发国内短缺的能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境外供应和加工基地。西来东去,建立确保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的大通道。

我国对中亚国家贸易额仅占中亚国家贸易总额的10%左右,这与我国作为眦邻中亚的大国地位不相适应。要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依托沿海内地省区和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把**建成开拓中亚、南亚、中东、东欧和俄罗斯市场的前沿阵地,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向西推进的生产基地和中转集散地。东联西出,举全国之力,提高中国在中亚国家的贸易地位。重点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轻工、机电、纺织、建材、高科技、石化等产品扩大出口,培育发展以**为基地的“两头在外”的矿产品加工业。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逐步增加进口产品特别是进口原油、木材和其他矿产品的在区内的加工数量。重点在乌昌经济区、博乐—阿拉山口、伊宁—霍尔果斯、喀什—阿图什、塔城—巴克图等地和有条件的口岸,建立若干个进出口加工区。

建设好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基础。要逐步形成以通向哈萨克斯坦为主的中路,通向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为重点的南路和通向俄罗斯、蒙古为主的北路三条物流大通道,把我区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重振丝绸之路雄风。**期间重点是优化中路,建成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早日促成哈国铁路在霍尔果斯接轨,完成乌西—精河段复线及精河—阿拉山口段宽轨建设;建设哈密—临河铁路和高速公路,开辟第二条进出疆大通道;提高国道312线**境内部分路段的公路等级;加快建设哈萨克斯坦—独山子原油管道,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尽快促成中哈石油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提高石油天然气输送能力;进一步加强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一类口岸的建设,提高通关过货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五)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社会发展计划篇(7)

2009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实现生产总值比2008年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增长10%,农业总产值增长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5%。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力保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平稳较快增长

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当作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减免企业费用、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惠阳区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暂行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有偿服务性收费按政策最低标准执行,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全力帮助企业解困排难。落实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渡过难关。引导和帮助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企业建立内销服务体系,扩大产品内销比例,降低国际贸易风险。加强能源保障,科学调度水电运营,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需求。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融资产品宣传推介,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固定资产和重大项目投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导释放社会投资需求,强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中核第二三建设公司惠州分公司项目建设力度,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首期工程力争在5月竣工投产;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力争年内实现惠阳温泉项目的全面动工;做好新行政中心区、制水厂等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经济有效发展。

壮大现有企业规模。围绕“壮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总量”的发展策略,完善和落实镇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贴身保姆式服务;落实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工业企业拓宽发展空间,扩大生产规模,促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培植支柱产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各方面困难和问题,务必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扩大利用民资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技改投入,培育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招商选资工作。我镇滨临大亚湾,与深圳、东莞、惠州、惠东紧紧相连,交通四通八达,拥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我们将紧紧抓住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投产的难得机遇,强力推进由招商引资转为招商选资工作,重点引进经济效益好、耗能及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用工人数多的企业;围绕工业园区大项目落户,全力做好服务、协调、稳定、提高工作,力促项目上马建设,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二、加大投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等各项支农政策,严格执行涉农补贴“一折通”,保证农民的政策性收入;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无公害蔬菜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加快实施现代农民工程,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全面建设小康村为抓手,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合理布局农村、社区,突出中心村和居民点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道路、桥梁、通讯、改水、改厕等工程;镇村联动,加强对现有通村道路的管理;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洁工程”,清理好主要干渠,确保旱涝丰收。

三、提升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加强维稳综治工作。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妥善排查调处民事纠纷,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防止大规模发生,确保社会环境稳定。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做好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全面提升公安、司法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建立和完善治安防范网络,提高全镇治安水平。把打黑除恶、犯罪、抢劫、盗窃等多发性犯罪行为作为“严打”重点抓实抓好。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特、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强化对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坚决以铁的手腕、铁的措施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立足长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积极盘活闲置土地,继续推进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工作,规范土地市场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砂、石、林等资源,加快沙田水库安全加固工程建设,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环境管理,抓好水污染治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全面做好薇甘菊防治工作,保护生态安全。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增强民众的爱绿、护绿意识,更好更快地推进绿色生态建设。

五、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合理安排地方财政投入。精心培植财源,大力发展创税型财政,严格控制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努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推动经济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计划篇(8)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云南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五)投资适度平稳增长

昆明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完工。沾益-昆明铁路复线竣工试通车,昆明-安宁、嵩明-曲靖、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竣工试通车,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李仙江龙马电站、滇东煤电一体化等项目投产发电,新增电力装机421万千瓦。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率达31.6%。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9亿元,增长26.1%。

(六)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首批20个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完成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建立了我省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黄磷、钢铁、建材、水泥等高耗能工业行业实行新的电价加价标准。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

(七)生态环保取得成绩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面启动,编制完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滇池船房河截污综合整治、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等工程基本完成。全省州、市、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全省共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

(八)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省政府八项工作制度开始实施。48个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全部进入破产法律程序。富滇银行组建成立。农垦系统改革有序推进。129个县全部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小学教材招投标工作顺利实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取得新进展。成功引进武钢集团与昆钢、中铝集团与云铜等战略合作。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530亿元。

(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40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80万平方米。新增5个县实现“普九”。6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61万名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公用经费补助600万人次,对200多万名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17.24万人,创历史新高。呈贡高校搬迁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云南师范大学新校区已部分投入使用。科技进步不断推进,52项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支持140个乡镇卫生院、5800个村卫生室建设,新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疾控体系基本建成。边境“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启动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启动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残运会。

(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6元,净增14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净增350元。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8.3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万人。及时下达1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230万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完成16.6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改建任务。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完成整村推进1万个。新建沼气池20.6万户,农村改灶13万户。顺利完成第一轮“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十一)价格监管调控不断加强

出台成品油调价措施,实施了油运价格联动政策。暂缓出台昆明、曲靖、普洱等城市第二步水价调整,昆明市煤气价格调整等项目。继续推进糖蔗价格联动政策,适当提高烤烟收购价格,差率控制化肥批发和零售价格。严格执行教材新的中准价标准,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依法告诫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不得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大力整顿价格收费秩序,继续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宏观预期目标建议为:

——云南省生产总值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和6%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

为实现上述宏观预期目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力求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领会、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强化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把落实“双防”作为促进云南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作为促进云南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的动力,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价格基本平稳。

(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和退耕还林口粮田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3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落实支持生猪、奶业等发展政策,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920亿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建设一批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扶持100户龙头企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滇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抓好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大中型水库建设。新增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各100万亩,解决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展500个省级改善村容村貌试点。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三)突出特色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

牢固树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集约型工业、特色工业、多元工业的思想,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矿产业,壮大电力产业,发展钢铁、有色、化工等精深加工,培育新材料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烟草配套产业,着力加快医药、食品、生物、环保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粮油、蔗糖、茶和橡胶制品等特色产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生物高技术产业化及公共服务、公共研发平台等重大建设项目。

(四)加快三产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

研究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落实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改革综合试验区相关工作。加快实施云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推进物流重要节点城市、物流通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酒店餐饮、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加快发展会展产业。

(五)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中央、省对农业农村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适当增加对低收入困难群体补助。继续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连锁配送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六)夯实发展基础,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期工作和重大问题研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项目和“两高”项目,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国家鼓励发展、能带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领域。健全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进一步落实“双百”重点前期工作项目责任制。抓好铁路、农村公路改造、高速公路、机场、水运等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能源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用好银行信贷资金与信用资金,鼓励通过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00亿元左右。

(七)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落实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两高”产业发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编制好节水规划,推行工业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中水回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城市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快启动并做好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启动并做好云铜、云锡和云天化等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强化生态环保工作,继续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强以滇西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完成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八)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推进财税体制、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扩大代建制范围,建立重大项目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垦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各项改革,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城乡统筹、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九)继续扩大开放,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社会发展计划篇(9)

我市*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建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20.2%,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0.5%;第三产业增长13.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20.5%;

——农业总产值增长5.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

——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下;

——物价指数102%左右;

(二)主要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抓好“*”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以繁荣活力为中心、文明法治为保障、和谐安康为目标,确立“抓机遇、谋发展、促和谐、强核心”的工作方针和六个“坚定不移”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主导战略

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点与关键来抓,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一是抓好产业规划和布局。结合“*”规划的实施,充分利用中山大学产业选择和发展的研究成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等条件,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使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快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和华南国际中医药港,加快培育林浆纸、金属塑料再生工业等产业,争取国家和省将大型电子液晶显示屏国产化等项目在我市布点建设,形成我市优势产业集群,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挖潜扩产和增加技改投入,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四是加强工业发展载体建设。继续抓好以高新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抢抓省实施“粤东西北振兴计划”契机,推进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合作,完善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竞争力,争取成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三榕工业园规划建设,把三榕工业园整体移交*区并实行扩园,把握机会,发挥优势,使三榕工业园成为中心城区经济板块的新亮点。

2、着力谋划建设重大项目

我市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为213亿元,增长20%。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依靠重点建设项目带动。今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3项,总投资4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4亿元,重点是工业、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水利等重大项目。加快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亚洲铝业续建、金陶工业园、正东照明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广贺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建设,积极推进珠外环高速公路*段、高新区至广州新机场快速干线、封开与广梧高速公路路桥连接线、国道321线改造、西江黄金水道(*至界首段)疏浚、*新港、镇通村公路硬底化等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广茂铁路复线改线工程,加快构建连接珠三角核心区、沟通大西南的区域通枢纽。积极谋划建设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大型燃煤发电厂的规划建设,全力争取内河核电项目布点我市,加快建设500千伏*砚都输变电站、220千伏旺新输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继续建设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景丰联围、大旺围、高要联金大堤、马房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工程、高新区基础设施工程,着手进行人民北路开通,建设完善*七、八路、黄塘东路。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扩建*医专、高级技工学校等学校。加紧谋划物流基地项目,积极推进西江沿线港口资源整合,建设*新港等物流基地。

3、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大、新、密”的要求,不断扩大招商领域,创新招商策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办好*年“*金秋”及其它经贸洽谈会,努力促进与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的转移,全面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各类项目,迅速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和激励措施,促使招商项目尽快开工及投产。进一步完善投资软环境,强化服务。改革审批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抓好招商项目的跟踪和服务,在立项、设计、报建、监理、工程验收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出效益。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

5、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落实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扶持发展融资担保机构,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发展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和特色中小企业,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支持,促使民营经济与引进外资相结合,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模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行业自律和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6、持续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继续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整合旅游资源,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得到更好的融合。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努力构建连接粤港澳、沟通大西南的物流中心。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以独具特色的集山、湖、城、江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型城市为依托,促进房地产业向适用型、低密度、社区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7、继续加大体制改革攻坚力度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府建设,促进政务公正透明和廉洁高效。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以加强财务监管为重点,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扩大企业投资管理自,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分类指导国有企业转制改革,在基本完成一般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重点研究探讨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二次改革,消除体制障碍,盘活资产。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升我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8、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建设

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的要求,加快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城区东扩南连,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速构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推进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城区路网改造,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高综合执法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继续抓好星湖景区水资源和各地饮用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社会发展计划篇(10)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中共荔波县委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2007年全县GDP完成91475万元(现价),占计划数87000万元的105%,比上年增长13.65%(现价同比增长18.99%),其中:第一产业27221元,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29042万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35212万元,同比增长16.8%。

(二)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农业总产值完成情况较好,200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2339万元,占计划数21930万元的101.87%,同比增长8.78%。二是粮食总产量达58329吨,为计划数58300吨的100.05%,比去年的57728吨增加601吨,增长1.04%。三是畜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各项指标有小幅下降。大牲畜存栏87524头,出栏24333头,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08%和增长2.24%;生猪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为89269头和93327头,比上年同期下降13.23%和16.96%;肉类总产量10123吨,占计划数11700吨的86.52%,比上年同期下降5.13%。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2007年完成2159元,增收408元,比去年增长23.30%。五是通过实施板寨、木朝、板旺、拉片、水浦等新农村试点建设工程和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全县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生产生活条件得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以加强。六是通过种桑养蚕和甘蔗种植工程的实施,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三)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主要工业产品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331万元,占计划数42000万元的112.69%,同比增长29.02%。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4496万元,占计划数14200万元的102.08%,同比增加29.20%。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28508万元,占计划数28500万元的100.03%,同比增长10.68%。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0005万元,占计划数20000万元的100.03%,同比增长11.16%。原煤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5.7%。发电量完成41426万度,比去年同期增加35.91%。砖产量完成22815万块,比去年同期增长47.91%。

(四)金融存款大幅增加,贷款速度放慢,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07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06275万元,同比增长31.06%;各项贷款余额42362万元,同比增长7.87%。财政收入完成14535万元,占计划数13985万元的103.93%,比上年同期增长12.26%。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较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今年,抓紧抓好全县重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000万元,占计划数60000万元的101.67%,比去年的46265万元增加14735万元,增长31.85%。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县城北出口公路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樟江大街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恩铭大道、江滨路建设工程一期已投入使用;县城防洪提建设已完成770米;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小七孔东门至龟背山道路改造等子项目;露天会场和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园区一期工程在旅发大会期间已投入使用;民族风情街改造工程正按计划实施;景区7个旅游公厕全部竣工,县城4个旅游公厕已基本完工。荔波机场建成并正式通航;机场公路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洞塘至茂兰、茂兰至佳荣油路工程全部竣工;董莽至翁昂、瑶山至捞村油路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洞塘、立化两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工程全部完工,瑶山客运站已开工建设;改扩建200公里通村公路工程顺利实施。新建90平方米以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全部通过省、州验收并投入使用。二中建设项目已完成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教学大楼正在紧张施工。大力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播尧、方村等乡镇35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加大项目协调和资金筹措工作力度,确保第二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

2006年1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我县承办第二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州、县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策划“旅发大会”项目。3月中旬提出了总投资为148亿元的39个五年提速项目和总投资29031万元的29个旅发大会召开前必须完成的建设项目。结果实施的旅发大会必建项目为34个,估算总投资3.4亿元。根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政府投资所有建设项目均要进行立项审批。因为旅发大会项目的特殊性,我县各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省、州有关部门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在立项审批上予以大力支持。甚至个别项目采取了先立项后补资料的做法,确保了旅发大会项目立项审批的顺利进行。在27个旅发大会项目中需立项审批的有22个,已获立项批复有16个,目前尚有露天演艺场、露天会场、江滨公路及绿化、王蒙大街整治、板莪大道、樟江两岸及大小七孔景区、茂兰保护区退耕还林绿化等6个项目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尚在办理立项审批之中。为了争取省对我县项目建设的支持倾斜,经过我县努力,省发改委把北出口公路改造、恩铭大道、江滨路、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园区建设、县城防洪堤工程等5个项目列为省重点项目。资金筹措方面,在旅发大会筹备期间共筹集资金22658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拨款2199万元,省、州部门拨款951万元,财政借款4312万元,银行贷款13000万元,县级部门借款2196万元。至2007年11月26日止已到位资金21307万元。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确保我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旅游知名度,为把荔波建设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全面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2007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188万元,为计划数26000万元的100.72%,比去年同期增长23.54%。由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受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审批等因素的制约,土地报批时间长、速度慢、办证难,影响了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的进度。

(八)社会消费增长较快,物价水平涨幅明显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00万元,占计划数25600万元的102.34%,同比增长20.09%。城镇消费仍是全社会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农村消费增幅明显,服务性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性消费增长,生活资料消费受物价驱动增长较快。今年5月以来,物价上升幅度较大,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食品价格涨幅大大高于非食品价格涨幅,平均达到2位数的增长水平。

(九)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全县2007年新增就业人数38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00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2007年实施涉及教育的项目共16个,总投资达1059.1万元。截止目前,已有水捞小学教学楼、架桥小学教学楼等8个项目已全部竣工,其它7个项目除二中科技楼还未开工建设外已全部动工并加紧实施;县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的投资计划已经下达,目前正按计划实施;完成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新建项目的可研报告并上报省、州,待计划下达后即可开工建设。各位代表:2007年,我们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全县区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还有相当的矛盾;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科技含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煤矿安全生产压力大,技改资金投入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县煤炭产量在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任务重,投入资金多,2008年后,国家将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我县的投资对国家、省、州的依赖性强,因而继续保持投资强度的压力较大。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保持荔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8年是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2008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按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旅游强县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央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按照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全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1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5%(现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5%;——农业总产值24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3%;——乡镇企业增加值33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2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97%;——原煤产销量130万吨,比上年增长10.17%;——粮食总产量58330吨,与上年持平;——肉类总产量11000吨,比上年增长8.6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财政收入16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6%;——招商引资3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8%;——农民人均纯收入2359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7.66(含流动人口)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2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下。以上预期目标是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全县“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要求,依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经过充分考虑和综合分析提出的。当前,发展仍是我县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使我县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虽然艰巨,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要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仍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中央和省、州长期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二是经过全县人民的长期努力,全县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随着荔波机场的建成通航,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高速公路、麻尾至荔波至荔波机场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等,我们在大开放中必然可以寻求大机遇,促进大发展。三是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四是通过第二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荔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相信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预期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

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抓好糖料甘蔗种植和种桑养蚕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主要措施是“四个增加”: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引导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高质量抓好特色果、蔬、茶、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村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以及经营环节、流通环节的各种社会化服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同时着力培养农村的各种人才。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的完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对肉牛、肉猪等生态养殖基地投入,巩固和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继续高质量抓好坡改梯、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新阶段扶贫开发等工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荔波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抓紧抓好全县重大项目的储备、申报和实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加强煤矿技改资金的投入,抓好煤矿安全整顿工作,切实加强以煤矿建设和水电开发为重点的能源经济建设,做大做强能源经济。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麻尾至荔波至荔波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力争2008年开工建设;配合荔波机场的开通营运,抓紧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第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相关项目的后续工作。加强土地管理,做好国有土地储备和政府垄断一级市场工作,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加强规划管理,清理整顿开发项目,搞好已供地项目的开发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强中心镇、特色镇建设,使小城镇成为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促进全县城乡统筹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提升发展

加快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切实履行好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健全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协调好各项专项改革。积极推进投资、资源性产品价格、垄断行业、社会事业等方面改革。探索利用外资新途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进中介招商、专业招商、网络招商,突出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加大各产业的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带动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基地型项目,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培育规模企业。着力提高项目质量,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导向机制、准入机制、评估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支持关系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农业农村建设项目以及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对引进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提高项目供地率、开工率、投产率。

社会发展计划篇(11)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12.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7.4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3亿元,同比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2亿元,同比增长30.4%;进出口总值实现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6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5355元,同比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上述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预计分别消减1.5%,完成年度计划;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增长5.91%,未完成年度控制目标。

二、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安排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氨氮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03%、0.42%、3.84%和4.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三、审查意见和建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和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湖城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总的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大多数指标完成了年度计划,并且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