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38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1)

当前, 农村养殖生产经营主要以小农式家庭为主。 现有的养殖条件和养殖环境对养殖技术应用不足, 农村养殖经营者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 而实用畜牧技术培训由于人力, 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 , 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发展推动效果不明显。 所以 , 迫切需要在农村积极组织和加强养猪、 养牛 、 养羊 、 养兔、 养禽、 养蜂等畜牧技术培训, 大量发展农村新型实用畜牧技术人才,利用人才效应, 达到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 培训不足 , 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发展面临瓶颈

2.1 各级财政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投入的不足,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

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潜能最大的因素,而养殖农民是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根本, 是畜牧业经济增收的核心问题。由于畜牧技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对养殖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养殖人员畜牧技术培训不足,造成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偏少,成为养殖发展的瓶颈;

2.2 农村中大部分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只注重眼前的养殖者,而忽视了应该从年轻一代抓起

年轻一代,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希望,是新型农民的基础。 在大部分农村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 直接进行养殖,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所以, 让农村年轻一代接受到系统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3 农 村 中 由 于 经 济 实 力 缺 乏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较弱

目前, 在农村中由于经济实力缺乏, 加上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较低,文盲、 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 造成科技意识淡薄, 认识不到科技的巨大作用, 缺乏学习和运用畜牧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和参与科技投入的主动性,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2.4 农村畜牧科技培训服务不健全

就过去一段时期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不能承担养殖业所要求的大范围无偿或低偿服务。 基层一线对综合型的新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偏少, 工作量较大 , 以致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效率低,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畜牧科技培训大部分未能在养殖前、 养殖中、 及销售上配套跟上, 出现了 “养好卖不好, 价好养不好”的局面。

3 加快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的途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正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在农村发展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畜牧实用技术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起:

3.1 更新思想观念 , 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 第一动力的理念, 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 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发展畜牧业的重点。

3.2 制定培养目标, 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养殖带头人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种养大户、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及重点扶持对象, 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 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蓬勃发展。

3.3 加大畜牧技术培训经济投入 ,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模式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比重, 每年应从预算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 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就业培训;

二是整合当地基层培训资源,如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团体(如中华职教社)等投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吸引企业投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村畜牧技术培训中来, 节约培训成本, 以壮大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促进畜牧经济的增收。

3.4 创新培训模式 , 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⑴ 把文化程度较高,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 进行现身学法, 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⑵ 针对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 抓住和突出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创办各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 使受训者更新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养殖者从事养殖的信心。同时使畜牧养殖者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⑶ 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乡镇和重点养殖场, 进行现场指导讲解, 使养殖者及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 不离土、 不离家的条件下, 边学习边生产, 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2)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行畜牧业进程中。要从思维、方式和技术上积极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和紧迫。

2 加快农村畜牧业实用人才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迫切需要一批从事畜牧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同时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来带动畜牧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基地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实现畜牧业的重点。

2.2 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对畜牧实用人才的需要,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农村对养殖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烈需求。二是整合当地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办学、网络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发挥畜牧部门业务技术支撑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畜牧专业知识培训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

2.4 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2.4.1 学院培养模式,提高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共同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采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畜牧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培训,缓解基层畜牧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强化基层服务工作,同时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2.4.2 开阔视野模式,提高农村优秀畜牧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运用畜牧新科技从事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4.3 基地示范模式,增强畜牧技术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人才看,带着人才干,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更新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养殖的信心,做到靠典型引导提高畜牧生产。

2.4.4 政府培养模式,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各乡镇和重点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讲解,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不离土、不离家的条件下,边学习边生产,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二是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畜牧人才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2.4.5 现身学法式培训,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创业意识。把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进行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增强其创业意识,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3)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行畜牧业进程中。要从思维、方式和技术上积极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和紧迫。

2 加快农村畜牧业实用人才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迫切需要一批从事畜牧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同时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来带动畜牧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基地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实现畜牧业的重点。

2.2 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对畜牧实用人才的需要,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农村对养殖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烈需求。二是整合当地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办学、网络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发挥畜牧部门业务技术支撑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畜牧专业知识培训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

2.4 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2.4.1 学院培养模式,提高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共同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采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畜牧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培训,缓解基层畜牧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强化基层服务工作,同时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2.4.2 开阔视野模式,提高农村优秀畜牧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运用畜牧新科技从事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4.3 基地示范模式,增强畜牧技术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人才看,带着人才干,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更新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养殖的信心,做到靠典型引导提高畜牧生产。

2.4.4 政府培养模式,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各乡镇和重点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讲解,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不离土、不离家的条件下,边学习边生产,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二是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畜牧人才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2.4.5 现身学法式培训,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创业意识。把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进行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增强其创业意识,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4)

一、推广的意义

我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我国农村的畜牧业经济也不断发展。但当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技术水平处在比较低的位置,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所以必须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而转型后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开展畜牧科技的推广工作,向农村的养殖户主们推荐新的养殖品种,给他们教授新的养殖技术,改善农村的养殖环境,提高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通过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我国农村养殖户技术的科学含量,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方式不当

目前,许多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仍然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如宣传、现场咨询和指导等,这些传统宣传方式停留在说教层面,很难取得实际的推广效果。实际上,畜牧养殖的每一项新技术,其在推广之前,都需要经历试验、示范、培训的过程,如果这些过程都没有经历,直接在养殖户中推广,那样养殖户对畜牧业的认识水平就无法上升到实践层面,推广的养殖技术也很难在具体的操作中取得好的效果。这种推广方式无法使分散的畜牧养殖户学习到真正的技术。

(二)推广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对于养殖新技术的推广重视力度不大,进行推广的队伍拥有的养殖技术还处于传统阶段,甚至是在十几年前的陈旧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是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广工作人员技术老化。一是经济条件的不足,推广单位没有足够的技术经费,无法进行新的科学技术的学习,没有科技期刊的理论教学,也没有养殖技术的专业培训,养殖技术和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另外,养殖部门人事制度的局限。推广工作中心的技术人员,很大部分不是拥有真正养殖技术的人员,这些人员不具备专业养殖知识,而那些畜牧专业的养殖人员无法进入养殖中心,导致无法向养殖户推广专业养殖技术。

(三)推广投入不足

目前,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在畜牧业推广方面,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导致无法建设推广基础设施,无法提供服务功能,养殖技术人员得不到最新的技术培训,养殖知识得不到更新,这四大问题是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面临主要问题。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养殖技术方面的推广不仅基础设备不完善,而且缺乏推广经费,使必要的推广设备无法进行购置,也没有经费组织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养殖技术和知识,使推广的养殖技术完全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养殖的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就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养殖中心人员养殖知识和技术,以便推广符合养殖户需求的养殖技术。

(四)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大多是无法外出工作的农民,这些人的特点即是年龄偏大,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对新的养殖技术和知识接受的能力差,这些都给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大了难度。一些留在农村进行畜牧业养殖的青壮年,却极少接触养殖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也是现代养殖技术无法全面推广和应用的原因。

三、推广的途径

(一)打造技术推广人员

畜牧业养殖技术的推广,拥有科学技术能力的农村人员是主力军,因而提高农村畜牧业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让他们来带领畜牧业养殖新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支掌握养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农村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队伍,是当前推广工作的迫切需要。首先,要解决养殖中心少技术人员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依靠关系得到推广工作的人员,并通过一些薪酬的设置,利用高福利和报酬来吸引一些高校的畜牧养殖专业人才,保证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质量。其次,要对原有的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轻,接受能力好并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途径,鼓励他们进行畜牧养殖技术自学或者进入学校学习,使他们成为畜牧养殖新技术合格的推广人才。

(二)增加推广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能够很好地促进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进程。要提高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范围,最重要的是增加投入。目前,我国已经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划为社会公益性工作,因而推广工作的资金,必须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推广基础设备建设的投入,保证推广工作有场地开展,此外,需要更新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推广的技术满足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各个市和县政府应该加大养殖技术投入,组织养殖技术推广骨干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做好各县专业物资的协调供应工作,购置推广工作所必备的一些电教设备。此外,需要投入资金加强农村养殖技术推广基础实施的建设。例如,推广办公室的建设,畜禽舍、检验室和试验场地的建设等。而相关的进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设备也不可缺少。

(三)优化技术推广方式

我国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现今推广的技术还比较落后,推广的方式也陈旧,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优化推广技术方式是当前工作的中心。首先,需要建立起推广工作进行的推广基地,在基地中进行养殖技术和项目的试验、培训和实践,这有利于提升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养殖技术。其次,可以对外开放推广基地,吸引养殖户和畜牧爱好者进入参观,并开展一定的技术实践活动。另外,推广基地可以通过招收学员,进行养殖技术的学习,这些学员毕业后,直接参与养殖活动,通过和其他养殖户的交流,达到养殖新技术推广的目的。

四、结语

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养殖技术推广是关键。当前,我国畜牧养殖技术的在推广上的问题很多,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为了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国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努力建设一支有推广能力的队伍,摒弃传统的推广方式,利用现代方式进行推广,使农村养殖户学习到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5)

推动新农村建设,养殖业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产业之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班子应把握全局,制定畜牧养殖业的总体发展策略,明确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畜牧养殖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促进其发展。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机制,在学习国外优秀发展案例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畜牧养殖业的粗放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努力做到节省空间,省时省力,优化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环境。

2努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

在建设新农村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时,应及时向农民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在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时,可以通过统一辅导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专门培训,同时,也可以请科研人员下乡指导,手把手引领养殖人员掌握先进技术。此外,还可以引领养殖人员到畜牧养殖业发展成果显著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养殖经验。乡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相应扶持,推动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发展。

3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与先进技术,提高畜牧养殖业的产业效益

先进的技术、高端的人才,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聘用高端人才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行指导,根据当地的环境、设施等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培训、实践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将先进的技术教给农民,在教授过程中,应选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以简单的形式努力将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农民。引进先进的技术,实施专业化生产,促进畜牧养殖业的信息化与集约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基地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划区轮牧,做好冬季防灾、春季抗旱设施,虽花费一定资金,但会收到很好地效果,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还应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于畜牧业来说,引进优良草种,推广种植效益高的饲料资源。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进行鼓励,实施奖励政策等,将其推到实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做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同时拥有。

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质量安全

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虽成果让人欣慰,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三聚氰胺牛奶、长江流域死猪、瘦肉精事件等等都让市民感到震惊与恐惧。畜牧养殖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信任危机。因此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法律上对相关产品生产与经营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及是否高效实施进行监督。畜牧养殖企业应制定相应规范,层层把关,对畜牧养殖产业进行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在生产的各个部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假冒伪劣问题的出现,促进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

6建立、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

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对检查部门进行分权制衡,明确各部门职责。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动物疫情进行检测与防治,投入适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研究,以前瞻性的眼光及时预防,一旦疫情发生,及时将患病动物进行处理,控制疫情范围与患病数量,及时请相应专家进行防控与治疗。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疫情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向村民、居民宣传相应疾病的预防措施,做好疫情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声誉与经济利益。

总之,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畜牧养殖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畜牧养殖业作为新农村农民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应当在学习其他优秀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凸显区域特色,进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优秀的科研人员,以突出的效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从而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作者:鲍鹏宇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86-01

引言

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篮子计划和农业工程,其建设的速度非常快。种养殖也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农牧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农牧经济更加活跃。尤其是在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农业经济,但是也应看到一些种养殖业中后期的大量粪便排泄物,也越来越严重。如果对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形成沼气,就可以解决种养殖业的水污染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形成了较好废物回收利用,使得营养元素进行二次利用。

1 沼气工程效益分析

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科学根本上改变干草、粪便等传统有机物的利用方式,促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且将养殖业及种植业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种养一体化,经沼气工程建设,将沼气作为纽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将人畜粪便投入到沼气工程中进行发酵之后,可对人畜粪便内计生的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寄生性病原、蚊蝇虫卵等沉降灭杀。沼气工程处于密闭的环境中,微生物分解物质及代谢能量吸收或释放的惰性物质可于池内被循环利用,不会造成华景污染。另外,人畜粪便经沼气工程发酵之后,可作为作物肥料,或用于浸种、喂猪、养鱼等,或直接向河流排放,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因此,沼气工程建设的效益十分显著。

2 惠来县农村种养殖的沼气发展情况分析

广东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全省畜牧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讯猛,畜禽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效、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肉猪27.81万多头、家禽1199万只、生猪年末存栏量24.05万头,牛年末存栏数1.673万头。在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猪粪便无法及时处理,造成种养殖场污水四溢,蚊蝇孳生,严重影响养殖场的防疫和安全生产。

目前全县种养殖户有100多家,只有8家种养殖场通过国家扶持补助,建设沼气厌氧发酵池的污水处理工程,大部分养殖场通过简易设备污水处理,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对附近农田的污染较大。同时,果树直接施用污水,病虫害增加,每年要施用大量的农药,给食品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质量,致使病菌的传播,对附近人民生活、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处理种养殖场污水,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粪便无法及时处理,造成种养殖场污水四溢,蚊蝇孳生,严重影响养殖场的防疫和安全生产。

3 大力发展农村种养殖场沼气建设的措施

惠来县当前大力发展农村种养殖场沼气规划建设,已建成的8家种养殖场形成畜禽污染治理肥料饲料生态循环系统,并为养猪场提供了日常燃料,且将养猪场的粪便变成周边农作物用肥料,真正将养猪场污染问题变害为利。

为推动惠来县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使惠来县的农村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针对本县的情况,特提出如下措施:

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惠来县农村配套专项资金落实。尤其是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应保障已建各种养殖场的沼气工程项目的专项资金到位。引进新工艺和新技术,力争沼气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成本县农村中仪器建设综合治理,达到运行标准。

其次,要重视沼气建池控制,避免出现盲目建设。在建设沼气池的时候,一般要根据适宜建池种养殖场进行建池,有条件的种养殖场积极、自愿建池。要有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力,保证后期手续的齐备,养殖场内可以科学建设沼气池,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保证配套项目建设的稳定实施。

再次,要加大对技术服务培训,保证高标准建池。建池的质量对项目工程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对农村沼气技术培训,实行阳光培训,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技术,打造一支有较强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技术队伍,保证沼气工程的顺利完成。

4 养殖废水的处理以及综合技术利用

在处理废水研究时,应用较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物化处理,以及好氧处理、自然生态处理,和厌氧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往往是相互组合的。在养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一般是从生产环境上考虑,在源头上进行改善并减少污染。使用干清粪工艺,避免用水冲洗,这样将粪便清理出去,不和尿污等混合排出。这种工艺节约用水,还可以减少废水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清粪工艺。

运用物化技术,将氮磷营养进行回收,在养殖场中的废水氮磷含量很高,在处理中属于技术难度较高的工艺。可以运用化学沉淀方式进行处理,将废水中氨氮进行转化,并释放出营养元素,并有效解决氮回收以及氨污染等情况。

对于养殖污水的处理以及综合利用是比较重要的,利用污水进行供给农作物之外,还可以供给肥分,提高土壤肥力,这种自然生物处理方法,使得污水在土壤中进行自净。

5 工艺流程

5.1 粪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5.2 工艺流程说明:

5.2.1 污水的预处理

畜禽粪采用人工清出,堆沤后出售,猪尿和猪舍冲洗水先经沉砂井沉砂,再经格栅,去除废水中大的悬浮物体,自流进入集水池。

5.2.2 水力筛网

进入集水池的废水由泵泵入水力筛网,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体和畜禽羽毛等杂物,更有利于厌氧发酵和避免管网的堵塞。水力筛网筛出的浮渣部分出售和直接用于合作社甘薯生产基地。

5.2.3 废水的水解酸化

由于种养殖场废水的特殊性,其废水中纤维含量较高,并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水解酸化的作用在于降解部分悬浮物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质,提高畜牧废水的可生化性能,有利于厌氧消化。

5.2.4 废水的厌氧消化

采用混合式发酵工艺,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少、CODcr去除效率高、耐冲击能力强、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

5.2.5 沼气的净化贮存与利用

沼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热值为5500大卡/m3,不允许向外排放而形成第二次污染,沼气必须加以完全利用,沼气经气水分离器、脱硫净化塔后进入沼气贮气柜,沼气在经过阻火器后,供食堂和发电用。

5.2.6 氧化塘和鱼塘

经厌氧发酵后的液肥进入沼液沉淀池,经沉淀后进入氧化塘,经氧化塘氧化和塘中的水生植物除去部分氮后进入鱼塘养鱼等。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处理和利用养殖污水,能够有效减少污水,加强种养殖场的沼气建设,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废水二次利用,减少废水零排放,不仅使大部分固体物质实现厌氧发酵,并产生沼气,沼渣,这样可以生产有机肥,有效改善环境,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8

1 九龙坡区农村面源污染及防控体系现状

1.1 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体系

九龙坡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主要由区农委、区环保局负责,各镇街配合。区农委主要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2 九龙坡区蔬菜及养殖业基本情况

九龙坡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9km2,常年播种面积53km2。基地主要分布在白市驿、走马、西彭、金凤等4镇(占总面积的60.5%)。九龙坡区无畜禽养殖适养区,存栏生猪0.92万头、牛羊0.18万头、家禽 18.21万羽;养殖总面积408hm2,养殖规模最大的是西彭镇(占全区总面积的45.43%)。

1.3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蔬菜生产上农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几个方面:

蔬菜生产上早春蔬菜底肥采用悬耕机耕翻的方式,以减少人工的代价,增加了肥料用量。据2007年九龙坡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九龙坡区施用化肥5920.04t。肥料流失总量62.32t,以表径流流失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81.05%);总养分流失184.10t,其中氮流失169.91t(占流失量的92.29%),磷流失14.19t(占流失量的7.71%)。表明九龙坡区蔬菜种植地施用氮肥和磷肥是肥料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九龙坡区散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经过治理后已实现0排放;限养区内14家畜禽养殖企业有12家采用干清粪处理工艺,其中8家未配置固液分离;13家企业已做雨污分流;5家未修建沼气池,3家未修建沼液池。养殖企业的治理工艺为“种养结合”,均不在控制区内。

九龙坡区水产养殖饲料使用总量7808.32t,药物使用总量15.42t,肥料使用总量600.37t(水产养殖普查单元共排放化学需氧量67.88t、总氮7.33t、总磷1.41t、氨氮1.56t、铜34.92kg、锌9.72kg。

2 九龙坡区农村面污防控措施及成效

2.1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分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2010―2013年启动了共2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涉及8个镇51个行政村。通过整治,实现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保护目标水体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60%;强化污水治理。建有10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6个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中梁山以西片区日处理生活污水3.83万t。

2.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技术培训3000人/a,开展试验示范200多个,完成3100个土壤样的采集分析化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引进水肥一体化核心技术比例施肥器,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融合,节肥50%~60%,肥料利用率提高40%左右;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3 推进养殖污染治理

九龙坡区2008年开始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整治。2011年投入1432.2万元专项资金,对禁养区内存栏量20头以上生猪、5头以上肉牛、3头以上奶牛或200只以上禽类的畜禽养殖场进行取缔或搬迁,共取缔畜禽养殖场478户,处置存栏畜禽131.54万头。2013年又取缔养殖场2家,处理牲畜240头。

3 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8)

大学生村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三个带头”,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带头参加学习,提高思想境界。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大学生村官以提素质、促发展为目标,严格坚持学习制度,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活动,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党和国家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二是加强主题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了沈浩、杨怀仁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大学生村官事迹纪实片《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大学生村官普遍提高了思想认识,坚定了扎身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三是注重经验交流。大学生村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除完成各级党组织安排的规定任务外,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座谈会,讨论与学习,调动了大学生村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带头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注重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以“五带头”标准要求自己,把建设“服务型”青年文明号、培育“服务型”大学生村官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基层的深入开展。一是积极帮扶返乡务工人员再就业。大学生村官针对所驻社区、村庄返乡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积极联系县劳动培训部门,为返乡务工人员组织了10几场专业技能讲座,同时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和条件。今年以来,先后帮助260余名返乡务工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二是传递致富信息。针对农村养殖业发展较快,但又缺乏技术信息的实际,从科技兴农的角度出发,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了大量最新的养殖技术培训资料,对50多名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并将养殖技术资料刻录成光盘赠送给他们,促进养殖技术的传播交流,推动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三是组织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们发挥自身多才多艺的特长,深入到农村社区,组织了多场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演出,同时还积极引导社区村民组成农民秧歌队,动员村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带头争创佳绩,树立村官形象。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奉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创先争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实际,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流动学习辅导班,开办美术、外语等多种辅导课程。既丰富了留守儿童课余学习生活,又保证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他们还积极为活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缴纳水电费用,并定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于那些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家庭比较困难的群众,大学生村官积极跑社区、跑企业,帮助他们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解决了生活困难。二是在自身工作中创先争优。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村官们借鉴和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经验,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将农村基层当做提升自我、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在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作表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上下功夫,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做文章。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树立了大学生村官的形象。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9)

“由于以往村部办公楼破旧,办公设施缺乏,党员干部学习经常到不齐,学不到东西。如今新村部办公楼建起来了,通上了电话、有线电视,党员干部每月三次定期来会议室、电教室集中学习或观看电教片,空余时间自觉到阅览室读书看报,新建的村部办公楼成为了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的‘加油站’”。面对记者采访,韶口乡田西村党支部书记赖平良如是说。

为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党员干部的学习阵地,该县不断加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八有”要求,即有标牌、办公用品、电教设备、图书杂志、有线电视网络、文件资料柜、娱乐设施,建立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电教室、阅览室、活动室和会议室。并组织当地党组织采取邀请专家理论宣讲、定期集中学习、互动交流心得体会、观看电教片、业余自学等方式,丰富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去年,芙蓉镇金塘村、弹前乡旺坑村等9个村依托新建或改建的村部办公楼圆满地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培训党员干部2600多人次。

掌握致富技术的“信息港”

宝山乡东坪村是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两年前,该村的蜜蜂养殖产业还处于小打小闹水平,许多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的养蜂知识,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养殖。新村部办公楼建好后,该乡充分利用村部办公楼便于集中开展技术培训的优势,分类开办了蜜蜂养殖、油茶、毛竹种植等致富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农户600多人次。蜜蜂养殖户邱德前自从参加了技术培训班,掌握了养蜂技术后,20*年养殖蜜蜂200多箱,获利3万余元。尝到甜头的他感叹地说:“新建的村部办公楼真是咱们农户学习致富技术的信息港啊!”目前,该村的蜜蜂养殖户已达2*户,其中养蜂100箱以上的养殖大户有5户,全村养殖蜜蜂1860箱,产量达3万斤,人均增收150元。

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关键要发挥作用。该县依托村部办公楼为村级培训主阵地,通过组织专家按季节或地域特点分类授课,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开放村部阅览室,订购学习书籍,在宣传栏定期刊出农技知识等措施,拓宽了农村干部群众获取致富信息的渠道;利用电化教育等先进手段,使党员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了他们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带动和影响下,枧头镇以“支部+协会”的形式,带动了上千户农户发展肉牛生产;百加镇和夏造镇建立了脐橙种植基地,面积达800多亩;全县培育各类乡土人才1260多人,形成了脐橙种植、肉牛养殖、鮰鱼养殖等5大主导产业。

增强组织活力的“新阵地”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怎能没个立锥之地?”这是窑头镇鲁下村一位老党员心中一直牵挂的一个“心结”。前些年,由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该县一些村办公房舍年久失修,有的已成为危房;有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因无办公场所而采取“家庭式、流动式”办公,影响了群众办事,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也严重制约着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随着鲁下村新村部办公楼的竣工,老党员期盼已久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这个目标,该县抓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这一契机,切实改进活动场所的软硬设施,打造基层组织新阵地。在硬件上,要求新建立的村部办公楼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砖混结构楼的标准,且对院落进行了硬化、绿化、净化;在软件上,制订了《村部建设使用管理办法》,健全了村干部值班、党员干部学习、村务公开等制度,完善了档案资料,保证了各项活动开展经常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去年,15个村党支部获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10)

一、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农村生猪养殖局限于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难以形成生产合力,防疫意识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没能打造市场猪肉品牌。再加上近几年来猪饲料及麦麸、稻糠等猪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困难重重。

1.信息交流不够,种猪有待优化。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养殖户对外界的关注与信息交流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从而导致生产过于盲目。加之种猪优良特点不多,快速繁殖能力不够强,肉质品味不够高,严重制约生猪销量与市场拓展。

2.政府投入不足,养猪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家对农村生猪业的投入与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严重不协调。调控措施缺乏或不到位,政策的基础性支持不足,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少,尚未建立促进生猪业稳定发展的保险和行业发展基金,导致养殖户的利益和生猪业的稳定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养猪成本高,产销对接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70%,生猪养殖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生猪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调控。加之农村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没有充分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产销对接差,产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

4.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生猪养殖户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在行情看好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在行情低本文由收集整理迷风险来临时缺乏应急措施,反应滞后,严重制约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5.疫病防控水平差,猪肉价格起伏大,农户抗风险能力低。很多养殖户对疫病防治意识不高,技术掌握不到位,因生猪发病亏损的情况多不可数,这不仅加大了养猪成本,而且影响到生猪生产力,直接导致消费下降和价格下跌,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制约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猪行业认识不够,生猪饲养管理方法落后,成本控制不够合理。很多农户认为养猪是最稳妥、最安全、门槛最低、不用付学费就可以成功的营生项目。加上有政府的补贴,更是心动不已,于是纷至沓来搞养猪业。但实际上生猪饲养是一次性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饲料营养要求高,消耗饲料量大,耗电耗能量大,难以核算成本的行业。因此,配套治污设施落后,生猪饲养管理落后,饲料选用不当,猪场消毒不够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生猪饲养亏损的重要原因。

2.对优良种猪的选育重视不够,生猪养殖防疫意识不高。由于农村居民依托自己的惯性思维饲养生猪,对生猪品种选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品种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加之,农户对养猪场防疫意识不高,防疫工作盲目、随意、侥幸,一旦暴发疫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因此,高度重视种猪的选育及生猪饲养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业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

3.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养猪人情感投入太少。大多数农户在猪场选址、猪舍布局、结构设置及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猪场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之间没有分开;生产区没有能够按照配种-分娩-仔猪保育-生长育肥顺序布局;猪场净道和污道没有分开;忽视通风、温控设备的投资等。这些情况使养猪一开始就进入布局调整、设备维修等被动状态,不能让猪处于安逸祥和的生活环境。加之很多养猪人重业余生活、忽视对猪群的关心,该加料时没有加,该降温时不及时,从而直接导致猪的存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效率下降。

4.对饲料、饮水健康理解片面,环境污染治理不够。在我国农村,很多养猪户盲目认为只要有利于猪快速生长且饲料转化效率高,就是好饲料,忽略了对这些饲料滥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问题的深入了解,造成猪肉品质显著下降,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在生猪健康饮水方面的重视也不够,缺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没能科学地注意水的压力、水的质量及饮水器安装的角度、高度,使猪生长处在不舒服饮水状态下。没有充分重视饲养生猪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饲养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疾病滋生,水体、土壤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与生猪生产利润获得。

三、突破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有益借鉴

面对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湖南省娄底市小碧乡黑猪养殖成功突破了发展瓶颈,探索诸多有益经验。该乡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郊,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乡。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成功开创了生猪养殖产业化、市场化、社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出栏黑猪8万头,产值达2个多亿,增加农民纯收入4000千多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2800多人。

转贴于

1.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促进黑猪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面对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行“科技兴乡”战略,致力于提高养猪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严格考核。为实现“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这个目标,乡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农业发展核心内容,建立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小碧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先进饲养技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召开专题会议,讲解与观摩先进技术。三是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四是建立辐射基地,带领农民真干实干。以高度的责任心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成功地实现了疾病防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产学研、政企农联合,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打造特色生猪品牌。首先,认真调研市场,明确了当前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二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大,二者的比值达到1.6:1;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猪肉需求由数量向质量、食品安全方向转变。由此预测到未来我国生猪市场生猪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生猪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猪肉消费总量将不断攀升,规模化养殖将成为主力军;优质冷鲜肉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政府食品安全督管增强了人们对肉食品消费的信心。

其次,产、学、研结合,培育核心技术,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与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娄底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并积极向动物育种、饲料营养、兽医防疫、生猪饲养、环境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学习,培养出品性优良,肉质鲜美猪肉品牌——“湖南黑猪”。这种黑猪饲养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技术可控性强,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最后,政、企、农结合,进行产销对接,制定销售策略。湖南黑猪商品肉猪采用内销与出口、鲜活与加工相结合的产销模式,充分利用湖南黑猪肉质好的优势生产商品猪,成立品牌推广小组,大面积进行黑猪养殖,加快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安全猪肉生产体系,注册品牌商标,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分级体系,大力拓展市场;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汇集产销技术、制订经营策略;设立销售窗口,完善销售网络,收集行业信息,谋求多元合作;发展猪肉产品深加工,在开发传统特色产品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开发西式产品。

通过实行“核心企业+科技+种猪场+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农户)+加工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的相互关系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形成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及完整的湖南黑猪特色养殖产业链,成功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运作技巧、协同运作等多个环节良性运作。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11)

广洋湖镇全镇水产养殖户众多,但规模较少,再加上养殖技术缺乏,不但效益很难提高,而且环境受到破坏。为此,我们成人教育中心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开展特种水产养殖品牌项目培训,既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水域优势,又注重保护名优特产和水源环境。首先,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组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拟订了特种水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通过调优养殖结构,科技创新和发展龙头企业等主要措施,我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鳜鱼、青虾、甲鱼、泥鳅、河蟹等名特优品种。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创办了一批县级“农科教”示范基地,如在西溪村建立鳜鱼养殖基地;在三联村建立了精品蟹养殖示范基地;在桥头村建立了青虾养殖示范基地等等。凭借这些基地,我们积极开展特水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在引进苗种过程中,为养殖户严格把关,严格防止带病害和对我镇水域或生物产生灾害的苗种的引进。我们还不断扩大无公害基地的建设规模,努力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促进全镇渔业由“数量渔业”向“效益渔业”的转变。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保护自然渔业资源,一直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搞好水产养殖,二是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适时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和渔业增效搭建平台。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文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承担起知识经济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农民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的成败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的首要使命是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一是开展《百姓学堂》活动,邀请市县专家来我镇讲学,帮农民朋友更新观念,甩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让他们从精神上获得解放。二是购置了一批国家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镇的CD 光盘和录像带及有关书籍,通过播放、办讲座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为农民致富提供全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三是开办了水产养殖成人中专班,系统学习水产养殖的理论知识。

(二)把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众所周知,苏中地区农村相对比较闭塞,知识和信息来源相对匮乏,农村成人教育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的学习需要。根据本镇实际情况,2009 年开始,我们举办了农民水产养殖专业中专班,除了修完应有的课程,我们还根据本地特色产业自编了《鳜鱼养殖技术》、《青虾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广洋湖渔业环境特点与利用》、等十多种浅显易懂的教材,补充了培训教材的不足。本届学员通过两年半时间学习,都能顺利完成所学专业,拿到了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和技能证书。由于农村经济力量有限,短期内多媒体形式的远程网络教育还很难实现。通过努力,我们和本地广播电台和乡镇有线电视建立协作,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的讲座、致富门路的推广等节目,让农民能够耳闻目睹到适合当地渔业发展的科学常识。在经验交流时,邀请有经验的养殖户作经验介绍。创设一种人人想说、会说、善交流的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我们这样做,不但促进了农民经验的及时交流,还让信息潜移默化地变成农民觉得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我们增加对农村学员的一线指导次数,下基层到农村,在生源相对集中的村组授课,到田头、塘口授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还经常邀请市、县水产局专家,就如何解决困扰水产养殖户的鱼病防治、渔药滥用的问题,以及本地特种水产养殖前景作了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时,结合实际问题,直观示范,深入浅出。学校为了做好品牌项目培训,每年在全镇范围内举办为时半年的“学技能、强素质、争先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这样,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系列培训,提高了特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