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石油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59

石油毕业论文

石油毕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石油毕业论文篇(2)

一、改革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不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素质和能力如何,只要专业对口,就业率就达100%。因此,多所高校都设置了石油工程专业。但最近几年石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急剧下滑的态势,有20%以上的毕业生难以就业,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也不例外。经过调研发现,导致学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开设石油工程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毕业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人才不再稀缺;二是由于各石油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校主要以学习石油理论为基础,但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弱,并且课本所学知识严重滞后于现场技术,毕业生到了单位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还要经过再培训上岗,出现了企业人才缺乏与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而且随着国内陆上油气资源的减少,海上油气和海外市场成为开发热点,石油企业真正急缺的是一些高素质应用型、综合能力较强、工程能力较强、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创新型石油技术人才。因此,适应市场需求,必须要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目前,全国设置石油工程专业的高校有26所,对比发现,这些学校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雷同,以政治、历史、英语为公共基础课程,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为专业基础课程,以钻井、完井、采油、油藏等为专业课程,其他方向性的专业课全部作为选修,实习项目和所占比例也相差不多,如此培养出来的石油人才素质和能力大体相同,毫无特色,更无法体现出立足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导致石油及相关企业对现在毕业生的工程能力颇有微辞。对比美国等国外大学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1-2]不难发现,在目前石油国际化市场形势下,我国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措施

国内各石油院校都在改革本校的课程体系[3],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召开了教学改革研讨会,对包括石油工程在内的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确立了“创新型国际石油人才”的培养方案。重庆科技学院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层次,多个模块,先主干课程,后选修课程,课程内容高度整合,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4]的设计思路。这些石油院校构建的课程体系都体现了院校的自身情况和定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下简称“胜利学院”)有不同于他们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石油行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区别于精英型、研究型和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突出应用技能的课程体系。

(一)根据定位,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

从外出调研、与招聘单位的交流走访和对往年毕业生的调查来看,胜利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都从事现场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侧重于对设备和工具的安全和熟练操作,对前期的理论设计能力要求不高。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因沿用之前的模式,偏重理论课程,与现实所需有较大差距。课程体系的修订要围绕“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突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修订课程体系时,必须提高实践项目所占的比例,尤其是增加专业生产实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长,让学生通过跟班实习和对现场实物的操作、工艺的模拟,熟悉现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缩短毕业生的上岗培训时间,降低单位的培训成本。

(二)面向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

近几年,有些用人单位拓展了海外市场,有的毕业生会被派遣出国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过硬的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此,新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英语由选修课程改成必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同时,增设如涉外石油工程前沿知识讲座、石油工程QHSE、技术经济学、涉外项目管理、涉外经济法规等课程,建立涉外模块;基于毕业生现场钻井技术服务的需要,增设定向井理论与技术、现代钻井与完井技术、井控设备、固井理论与技术、钻井机械、钻井仪表等现代钻井模块。

(三)根据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

在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压缩毕业学分”的新形势下,要培养出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质量毕业生,还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考虑到课本内容的滞后性,在大纲编写时,应突破教材,邀请校内、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加入一些与现场所需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有关的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场知识的结合,缩小学生在校所学与现场所用之间的差距。

(四)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实习现象人要不断与实习单位领导、负责人沟通交流,调整实习计划,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实习实践教学中各实习项目的合理性、衔接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多方式、多途径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

(五)不断拓展实践基地,多角度、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

随着社会各行业对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前实习基地(如油田的钻井队、采油厂)的学生实习仅限于观看和听现场师傅的讲解,不允许学生动手操作或近距离学习,学生的工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去年开辟的实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门为中石化公司员工进行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全方位的培训,拥有的钻机、抽油机等石油钻采设备全部与现场所用相同,并且拥有钻井、采油等工艺的高效模拟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或模拟训练,较好地弥补了现场实习基地的不足。

(六)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教师的实践经验尤为重要。针对教师现场工作经验不足的现状,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让教师深入一线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实现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同时,邀请现场的专家、技术人员进校进课堂,用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引领学生,如井下工程课程由单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来讲授,学生感觉学习内容跟现场同步,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胜利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越来越贴近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需求,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越来越近。但要真正做出特色,还要继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浩,张士诚.中美两国高校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比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105-108.

[2]刘志梅.中美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比较与思考[J].高校探索,2010(1):76-78.

石油毕业论文篇(3)

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是集综合知识运用、科研能力锻炼、创新意识培养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体现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最终环节。它是衡量石油高校办学质量、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体现了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程度。随着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我国石油工程专业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学科竞赛开展如火如荼、各种仿真实验室建设方兴未艾,但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却还是延承不变、流于形式,形成巨大的反差。

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普遍存在选题不合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配有限、时间安排不恰当、导师投入时间少等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相对下降、教学效果削弱。具体体现在:

(一)学校配套过少

毕业设计属于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通常难以满足毕业设计教学要求。实验仪器、药品完全由教师承担,限制了毕业设计开展范围。部分教师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甚至全为文献调研,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管理措施不到位

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对齐全的管理文件,但部分内容不够具体、细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难以严格实施,使得评审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教学安排不合理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但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部分学科知识缺失、学科之间缺乏交叉融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条理、系统,往往就难以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毕业设计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

(四)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相对不足的问题。骨干教师承担大量科研、教学任务,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而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专业方向、试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也力不从心。这两方面也导致毕业设计效果差。

二、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建议

(一)切实执行拟题申报审查制度

指导教师的选题内容应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一定的工程背景下结合实际做课题,坚决避免历年题目雷同情况的出现,严格控制教师文献调研项目的数量。

(二)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学生数量

在实验中心的统一管理下,调配现有本科教学实验室,实现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鼓励有条件、有资源的教师多带学生;鼓励优秀毕业论文教师多带学生,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增强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如增强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等基础课程和石油工程专业之间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促进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问题的理解。

2.提前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查找文献、了解国内外技术前沿的习惯。开设科技论文写作选修课程、增加学科前沿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3.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四)实行过程管理

1.强化过程指导。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问题,加强指导。建立具体指导、阶段汇报制度,教师应做到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了如指掌。

2.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指导教师应做到高起点、高要求,增加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对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3.强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从画图工具、文献编辑软件、以及论文的页面、段落、字体设置等进行细致说明,使学生在接触毕业论文写作时不至于茫然。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科方向相近的老师之间形成团队,除了群体指导模式外,让学生为主体定期开展课题内技术汇报和研讨,让他们之间相互指导,提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结语

影响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如果忽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协调好学校、教师、学生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利亚,杨斌,李俊等.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80-181.

[2]苏堪华,龙芝辉,石丽.提高石油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69-170.

石油毕业论文篇(4)

国家的能源调控政策在逐渐实施,石油行业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石油行业的发展和资源勘查工作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作人员只有加强对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视,才能提升石油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效率。资源勘探工作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工作方法上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比较明显。

1 资源勘探专业的地位和发展现状分析

从目前这一专业设置上看,国内的石油地质类高校数量不是很多。资源勘探专业是石油行业下属的学科类型,包括地质资源和工程两个分支。基本上可以包含整个石油资源的相关理论。可见,通过对资源勘查专业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基本了解和掌握石油资源的基本性质和重要理论。虽然,国内石油地质类高等院校的数量较少,但是其就业领域较多,就业面相对较广。从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石油探矿区块的数量、勘查面积、开采面积、油田数量,还是从石油储量以及油气基地数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我国的原油产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我国的油气勘查和开发还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开发程度要明显高于西部。陆地上的开发量要高于海上的开发量。总体上说,开发难度和开发程度都比较大,但是大型的油气田发现率比较低。另外,勘查对象无论是地下还是地表条件都相对比较恶劣,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对于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油气田来说,其含水量和采出程度都相对较高,因此,要想达到稳产难度就比较大。可以直接概括为资源勘探专业虽然地位稳定,对专业性的要求高,就业面也比较乐观,但是,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值得继续关注,发展潜力令人担忧。可见,资源勘探专业所面临的挑战较大,发展遇到了瓶颈。

2 资源勘探专业人士的就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我国各大院校的发展以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上看,多数的学生都是依靠父母或者是亲朋好友,在毕业之后可以在某一固定单位申请工作。也就是说,完全依靠自主择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这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在资源勘查、管理等工作岗位上呈现出集中性。另外,在矿产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工作岗位上,本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也相对较高。在东部地区的毕业生较多一些,即使一些毕业生去了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工作,其薪资待遇都成倍增加。从这一专业毕业生工作现状上看,工作模式比较单调,而且缺乏理论研究,毕业生的创新性不强。这一特点也是资源勘查专业研究人员比较担忧的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除了选择工作岗位,走入社会之外,还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读取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一部分人属于高新阶层的典型代表,在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会贡献一部分作用。

3 资源勘查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思考

资源勘探专业的未来与我国石油行业的现状以及新能源开发的进展情况息息相关,在这样一套成熟理论体系下,资源勘探专业在石油行业乃至整个能源界的发展不免引人注目。如何应对国家对能源调控的政策变化,本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和整个石油体系的发展趋势,值得深思。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对新能源的需求,资源勘探专业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接下来,笔者就从目前我国石油行业的现状分析,初步探讨资源勘探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人口压力下的优势减少是资源勘探专业未来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油田的岗位如同石油资源本身,是有限的,但每年此专业的高校报考热度不减,相反会逐年略有提高,而且此专业的就业具有终身就业的特点,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逐年挤压,有限的岗位逐年减少,人才与岗位的严重需求不平衡会是个大矛盾。加上本专业的可塑性不强,很多专业人士被迫“一招鲜,吃遍天”,随着海洋油气岗位的逐年补充,新能源的日有进展,资源勘探专业的繁盛将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这也是给很多油田家庭敲响的一个警钟。理智选择专业,谋求后代多元化发展才是缓解本专业未来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也是个人本身实现自我价值的上策。

其次,如何突破现有成熟体制瓶颈,建立创新科学理论体系,创造高效自动化勘探方法也是本专业未来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由于石油行业经济命脉的重要地位,很多本专业人士抱着对石油行业体制成熟的定心石,报考并学习本专业的初衷就是找一份安稳高薪的工作,导致本专业的科研力量活力不足,几十年就延续着老的体制着眼完善,而全然不顾创新,这显然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几十年后,人们如果还是和今天一样,或者比今天稍微先进一点,一代接一代地重复固有的模式,没有科研的新鲜血液,本专业的前途注定堪忧。目前科学家已经有初步勘察,在新能源未解决之前,我国的油气储备尚且有很多未开发的部分,很多集中在比较难开采的海洋和高原,如果解决这一部分难开采的问题,优化系统装置,解放人工劳动力,才能在未来新能源可触不可及的前提下,维护好此专业的与时俱进和持续发展。

另外,资源勘探专业的目光不应该局限于地球,地球的资源相较于整个宇宙来说,就是一粒尘埃。随着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资源勘探将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壮举,如何淡化对地球现有资源的依赖,谋求外太空更广阔无垠的资源,将是所有资源勘探专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唯有这样,此专业才能做到繁盛不衰,利国利民。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在不断进步。石油行业正以稳定发展的趋势跻身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资源勘探工作作为石油行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也在不断创新。相关的研究人员只有加强对现如今我国一些高等院校资源勘探专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并且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解和分析,才能充分地了解到我国未来资源勘探工作的发展趋势。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资源勘探工作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拥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样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

参考文献

石油毕业论文篇(5)

1.提高入职培训针对性2012年起培训实施前以问卷形式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按照人力资源部门、生产单位、往届毕业生和将入职报到的应届毕业生三个层次,对入职培训应达到的目的效果、授课内容、毕业生希望掌握的知识等需求调查,两年共收集调查问卷119份。依据调查结果,在培训方案中增加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更多团队活动与交流项目,完善课程设计。

2.提高工作价值观引导与企业文化灌输效果结合石油企业特点,将“我是华北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的主题,增加学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文化歌曲、集体观看《铁人》电影与交流,以及“我是华北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入职宣誓仪式等内容,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介绍企业发展前景以个人成长体会的交流的方式,塑造毕业生作为一名石油人的使命感与归属感。

3.提高毕业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上,优化项目,以“石油工人有力量”、“建设石油家园”、“原油传输”等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名称实施拓展项目,从情境上贴近石油生产,提高情景培训效果。

4.完善入职培训体系设计建立公司、厂和班组三级培训体系。按照中国石化毕业生入职培训大纲要求,依照层级不同,设置与分解范围不同的课程模式,由各级领导、技术专家对企业文化与发展形势、专业技术知识、安全与环保知识、规章与制度、职业规划等内容授课,使毕业生能从整体到局部再到具体的对企业环境、发展前景、工作内容有更加全面细致地认识。让毕业生在心理预期上能够,分阶段、从上到下去逐步了解生产运行情况,逐步适应生产一线艰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5.量化培训效果评估运用“入职期望”量表,分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发放,针对毕业生在企业发展期望、工作责任期望、工作回报期望以及组织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变化进行量化评估。本文来自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石油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24-03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是第二类国家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以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为核心,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构建了“1个目标,2个结合,3个层面,4种模式,多种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点设置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实验教学模块,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的训练,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优化了以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体系中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模块,是按照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划分的。各模块实验教学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实验项目,形成了由课程基础、综合设计、探索创新3个层次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注重将教学改革成果、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引入、固化在实验项目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学生自主选做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备的教学大纲,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分层次实验教学由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构成。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原则,上述3个层面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来实现。

1.课程基础实验。用于理论知识验证和认知、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训练、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训练。采用以教师教学辅导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学边实践,通过基础实验项目的全面训练,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作风。该层次培养任务主要由演示或验证性实验和野外地质实习、油田现场实习完成。

2.综合设计实验。该层次实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用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实验项目内容以理论教学多知识点综合分析与应用为基础设立,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主要由原有的常规实验项目整合、结合生产实际问题、科研项目转化、部分竞赛类项目转化形成。

3.探索创新实验。探索创新实验项目用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为具备一定科研潜质的学生提供较高级别的创新平台,进行特色培养。鼓励有创新性的实验研究成果申请专利或公开,对这些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该类实验教学采取导师制,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检测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创新实验项目的类型及容量,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组及教学指导小组的方式开展集体创新实验教学工作。探索创新实验项目主要由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学生申请项目等转化形成。

4.自主开放实验。实验室开放教学是在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发展等培养需要。开放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管理层面上开放、实验内容层面上开放、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三种。实验管理层面的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必做项目的时间开放,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层面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选做项目的实验,主要为综合设计实验,通过网络预约、实验方案设计提交、批准等程序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主要用于学生创新能力及个性化培养,实验时间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确定,按照预约、实验方案提交、可行性分析、计划安排、批准等程序开展。上述三个层面的开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为实现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通过几年建设与改革,2009年“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室”被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实习教学环节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与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签订了长期实习培训协议,成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固定实习基地。该中心具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拥有国内比较先进和完备的训练设施和设备,具有一个4万多平方米室外训练场(包括钻井工程演练场,采油工程演练场)和500多平方米的模拟演示陈列室。钻井演练场,承担着钻井技能训练的任务,演练场共分工具识别、设备解剖、二层平台操作、钻台操作大钳训练以及系绳套等六个训练区,能够完成钻井方向的全部实习任务;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石油钻井简介、钻进技术、固井技术、钻井常用工具、钻井机械、气控制流程、全套模拟井架等部分组成,采用了实物、模型、照片、光机电模拟显示板、录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石油钻井工艺技术、工具设备和流程,对钻井工程培训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采油工程演练场,承担采油技能培训任务,演练场分抽油机操作、注水井捣流程、油井修井作业三个训练区;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油水井捣流程、井下管柱、管柱连接、集输流程、油水分离等部分组成,对采油工程培训起到了非常的重要辅助教学作用。近年来,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一直在该中心进行,由该中心老师担任设备操作指导工作,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各种设备,避免了以前在油田生产单位实习,对各种设备只能看不能动的局面,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切实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设计改革

2010年,毕业设计由原来13周拓展到15周,增加了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题目较多,毕业论文95%来源于教师真实课题,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80%左右的论文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些论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工作量大,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花费了大量精力深入论文,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同学大多数完成的论文质量较高,获得校级优秀和创新杯的同学大部分来源与此。针对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任务多的特点,石油工程专业有20%左右的学生提前半年左右进入毕业设计,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一方面缓解了教师繁重的科研工作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加强。这些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学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软件或参与软件的部分编制工作。实行双学位制度以来,一些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辅修了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条件限制,这些同学的上机时间很少。这样,一些同学提前介入到教师的课题中来,由教师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必要的编程书籍,在教师给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独立或参与编制部分软件。一方面,学生需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真刀实枪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变成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石油毕业论文篇(7)

工学硕士重学术研究[2],而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具有“石油”特色,侧重解决现场应用中遇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培养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需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联合培养。因此,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现场进行实习、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需要在现场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应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在技术人员力量雄厚的现场单位建立工作站;二是在石油企业研究单位建立工作站;三是在现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现场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实现联合培养;四是工作站的设立应相对稳定,保持几年不变,有利于积累经验;五是工作站应有一定的接收能力,最好批量接收研究生,一般不接受单个研究生,这样便于管理,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监督,便于现场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一般在第二学年派遣研究生进入现场工作站,进行为期1年到1年半的联合培养阶段。

2.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团队的支持。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组建和完善相关教学团队。校内导师应具有从事和开展石油工业科研项目及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应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并保持与现场工作站及现场导师的联系。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要到企业工作站去完成论文,应聘任现场导师,注意发挥双导师制的优越性。既要充分发挥校方导师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水平,也要充分利用现场导师的现场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导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从事重要科研及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管理和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应实行校方导师负责制。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由校企双方导师合作、校方导师主要负责,现场导师在技术环节上给以协助。同时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相互沟通,通过电话、邮件、视频等现代化渠道及时联系,协商解决论文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特别注意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生到达石油企业工作站后,应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论文的选题一般应有在研的科研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作为支撑,避免“空中楼阁”及“纸上谈兵”。论文的结果应能够直接为企业的科研和生产服务,有利于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选题还应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基础,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论文工作。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需要在现场工作站举行开题报告会,双方导师及现场专家参加。作为评委,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关键等进行一一审查和点评。对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通过开题。

4.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加强日常的管理。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深入企业、在研究生工作站实习、研究,远离学校。所以,自研究生进站开始,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科研活动管理。要发挥现场导师的主动性,双方导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校内导师应定期深入现场工作站进行指导,实行“每月汇报”“中期检查”“导师全程跟踪”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同时,学校应邀请现场导师来校,开展技术交流、学术讲座、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等。

5.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及答辩应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专业学位硕士的毕业论文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应体现借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所作课题能否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是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等均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研究生能够顺利出站、获得硕士学位、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考核标准。毕业论文答辩在学校进行,双方导师及校内外专家参加组成答辩委员会,听取研究生的论文汇报并质疑、评价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质量评估方法探索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经历入学考试、培养过程、毕业论文答辩及就业4个主要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各阶段成绩来评价培养质量的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入学成绩、课程成绩、毕业成绩(含就业情况)的关联,跟踪分析培养过程各阶段的成绩数据,评价学生的成绩变化,根据其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形成评价指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入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绩点成绩、相对排名及绝对成绩,可作为研究生阶段成绩统计分析的基准。研究生的统考成绩,例如入学统考成绩、入学成绩排名、四六级成绩等,由于均为全国统考,具有可对比性。因此,以上成绩统计既可以作为生源质量的评价依据,也可作为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数据。

2.研究生培养阶段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入学后进入培养阶段,此后的课程成绩、排名以及最新的四六级成绩可作为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对比原有的成绩数据,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素质的变化过程。课程学习之后,进入论文开题及论文研究阶段。该阶段的质量评估可通过导师打分及学术成果数量质量统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学术成果方面包括培养期间的情况、主要著作、获奖情况及专利发表情况等。

3.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统计分析。

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将进入答辩阶段,学位论文质量及评审专家的认可程度,是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石油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74-03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综合性应用专业,它囊括了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交叉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两大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个专业。目前很多综合性高校均开设应用化学专业,但专业的方向和培养目标均是按照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而制定,如齐齐哈尔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主要以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大连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以染料和化学中间体为主要研究方向,西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以油田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还有东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依托大庆油田和大庆石化两大企业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相互依托的两大研究方向,但最终的目的均是培养各类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关键环节。因为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锻炼机会。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采用科研项目所涉及的方向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发大学生动手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大学生送到企业,利用企业的优势,通过双导师指导的方式,实现校企互利的目标。本论文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着笔,探讨如何加强毕业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科研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较好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个别的科研项目还需要跨学科或跨专业的知识,并且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很难达到,在校的大学生虽然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对该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较丰富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对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能力还欠缺,虽然在大学期间做了很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有了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的要求随之降低,往往是大学期间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照教科书或实验老师的已定的步骤原班不变的进行,学生的创造性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很难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对于依托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必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结合学生能力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必须遵循科研项目的原则,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选题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表1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12年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

表1显示,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均为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由于在校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仅有18周,很难及时完整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因此,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的拆分,设立多个子课题,且子课题不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简单的拆分,而是根据学生情况和科研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拆分,拆分的子课题具有完整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且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表1中毕业设计课题有实验型,也有理论分析型,这些课题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同时,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性质的指导不是像大学期间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那样简单的布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而是要求指导教师尽力为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仪器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取文献的精华;如何根据查阅的文献,结合自己的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献或课题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让相关的课题或相关领域的课题在一起讨论,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发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合理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交叉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为重要,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尤为重要,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表2为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某指导教师指导大四学生期间的记录。

表2的内容显示,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本着激发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原则,每一次指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交流,对科研及工作应有一个认真、主动、积极以及负责的态度。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迈过理论学习向工作实践的过渡。

三、因材施教,严格要求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从大四第二学期的第一周开始,共18周,时间较长。同时这学期也是比较复杂的一学期,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找工作;一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复习复试的课程,准备参加复试;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已找到工作,但所签单位要求提前到单位去实习、工作。毕业设计对马上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的学生至关重要,学生也比较苦恼,一方面想好好的做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不想放弃工作或研究生复试。作为高校的指导教师,一方面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在18周内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对于结合科研项目的课题,能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呢?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在毕业设计的第一周,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合理选择课题,如对于想到单位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综述性的课题,同时可以结合工作的内容,将综述和实践同时进行;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选择需要时间较短、理论深度较高的课题;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难度较低、耗时较短的课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选择难度适当的课题。

但是,对于这种改革或教学方式,并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制定课题的整体计划,详细规定学生每一周的工作内容,定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确保学生在18周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如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某教师对于综述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详记查阅文献的目录以及文献的总结内容,并要求每周讨论两次;对于实验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自己组装实验装置,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并每周至少三次讨论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两周一次学术交流,同一组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实验内容以及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十年的毕业设计实践和探索表明,毕业设计是在校大学生从高校跨入社会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过程,通过该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的知识,也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涤心,黄兴远.依托产学研合作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J].陕西教育,2009,(1):55-56.

[2]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39.

[3]黄崇莉.强化毕业设计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科技信息,2008,(1):207-221.

[4]岳恒立.毕业设计环节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1,(2):134.

[5]孙浩,许琦.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4):49-54.

[6]赖丽娟,吴效明,熊冬生,等.改革本科毕业设计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683-1686.

[7]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30-131.

石油毕业论文篇(9)

一、引言

作为石油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石油行业十分重要,石油生产行业领域存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无论是石油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应用都急需专业化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重点特色行业,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石油工程导论》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旧课程体系下《石油工程导论》教学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专业改革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界对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专业划分,将其分成了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以及采油工程三个部分。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石油工程导论》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改革需求,为了提高专业的适应性,人们不得不重视对《石油工程导论》的教学改革[1]。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为学生按照毕业后各自从事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充分,知识面比较窄。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石油工程导论》时难免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毕业后学生转岗困难,工作适应性比较差。学生毕业之后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工程性缺乏重视。不仅如此,学生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过于专业,内容偏窄且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不足,整体体现为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3.缺乏工程训练。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实践中,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且石油工程训练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生毕业之后缺乏石油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较弱,无法在工程中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更加无法达到学校提出的石油工程基础训练要求,不利于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发展。

三、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建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解《石油工程导论》教材内容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被限制在书本中。由此可见,学校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扎实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理论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是学生了解石油工程专业性质和特点的重要起点,所有专业的学习之初都要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容易学习后面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时,为了让空洞且复杂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例如现场石油钻采工艺流程和钻井井下工具受力分析等,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操作视频,或者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实际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使用动画软件,例如用3DMAX为学生制作出模拟石油开采的场景,按步骤为学生介绍知识点,从而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果。当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对目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存在疑惑,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会用在哪里。因此,建议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相应的《石油工程导论》理论知识,让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出钻井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问题,让学生从作业流程中分析事故原因,从而举一反三,思考如果规避事故,事故发生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经验,思考更多问题[2]。

2.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石油工程导论》《钻井液工艺原理》以及《油气储层保护技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课程比较独立,且自成体系,知识点会在各个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且浪费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优化《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效果,明确石油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面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匮乏,甚至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建议教师重构课程内容,调整《石油工程导论》教学内容[3]。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石油毕业论文篇(10)

吴国芳是国内第一届人力资源本科毕业生,从江汉石油学院(现在的长江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海油相关单位人力资源部先后从事人事招聘、薪酬绩效管理,已有10余年时间。十余年间,她去过国内大多数的石油石化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对石油石化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后的工作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从她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石油院校毕业生前景光明,再次印证了“选高校,不如选行业”。

一、主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石油院校开设的专业90%是与石油化工、地质勘探有关的专业,这些主干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石油相关行业的工作;少部分的综合专业,比如经济管理、英语等,就业面相对宽泛。即便如此,这些综合性专业的课程也或多或少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很多老师会利用暑期去石油石化企业做课题,他们自然会把企业的信息分享给自己的学生。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石油院校主干专业的毕业生却从不愁嫁。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大多数员工来自石油石化院校。从国家高速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明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最根本的能源就是石油。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目前,整个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当不错。这个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日俱增,石油石化院校毕业生基本不愁嫁。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国内上了很多大型石化项目,石油石化院校主干专业的毕业生完全成了香饽饽,某些院校的石油主干专业学生大三的时候就被石油石化企业抢订一空。

当然,不同的石油石化企业对毕业生生源会有一定的偏好,有些单位的领导喜欢东北石油大学的毕业生,有些喜欢西南石油大学的。总体来说,不同的石油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在整体素质上会有所不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出来的学生朴实、勤奋、学习能力强;西南石油大学出来的学生沟通能力很强;西安石油大学出来的朴实、能吃苦……

石油石化企业绝大多数是国企,各种保险、福利齐全,晋升空间很大。在中国海油,有一套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WTM”序列。不同学历、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会有所不同。一股来说专科生的晋升途径通过“W”序列完成,从初级操作员一直往上升到高级技师;本科生、研究生的升职途径通过“T”序列完成,从操作员培养成技术员、工程师。但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从基层踏踏实实地做起。只要敬业,爱学习,不少本科生工作五六年后,就能从普通的操作工上升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年轻骨干。

二、要做好吃苦准备

不管哪家石油石化企业,都会要求毕业生去基层锻炼,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都要从普通员工做起。因而,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在用人时,会把专业技能和能吃苦摆在首要位置,要求毕业生能吃苦耐劳,能耐得住寂寞。

很多石油石化企业的基层工作地,比如地质勘探,都是偏远之处的野外作业,通常是反复测量、数据分析,对勘探者来说,如此重复的工作是非常艰苦和枯燥的。再比如操作人员,通常是12个小时一班,轮流倒班,反复地进行各种设备的巡检等工作。而且,石油石化行业一股处于高危、高温、高压的环境,一旦操作不规范,技能不过关,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这也对操作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责任心,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是操作员的大忌。

中国海油上游产业(传统生产链)的基层员工要出海,一出海就是漫长的28天,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一开始会觉得很新鲜,但时间长了,就觉得百无聊赖,心生对出海的恐惧。中海油下游产业(炼化和成品终端销售)的基层一般要倒班,生物钟完全打乱;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建议女生报考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女生可以考虑其他综合性专业。

三、英语要过关

大多数的石油石化企业都在跟国际接轨,不少设备和装置都是国外进口的,要求操作员懂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当然,不同的岗位,对英语的要求也不同,有些岗位只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基础就行,有些需要很强的会话能力。

不同的石油石化企业,每年的招聘需求略有不同。同一家企业有些年需要设备的人多,有些年需要仪表的多;不同业务范围的石油石化企业,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同的:有些企业以研究为主,需要勘探、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有些企业需要生产运营的,就更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的毕业生等。

目前,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期项目属于正常的生产运营期,二期项目属于筹备阶段,主要从事石油炼制、石化产品生产业务,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控制与装备、炼油技术、机械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油气储运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多。

我为祖国献石油

说起来到石油大学的初衷,除了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依山傍海、无比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最重要的是石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和“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来这里之前,我做了详细的了解,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将来很有可能奔波在条件艰苦的石油前线。

学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每天早上还没到上课时间,校园就活动着同学们的身影:或在花园的座椅上放声朗诵英语文史,或奔跑在操场上,与展曦相伴,与霞光并肩,或手捧几本书匆匆赶往教室,把即将学习的科目预习。

学校的生活仿佛处处都有着石油的影子。当你饭后悠闲地散步在石油大学最西边的小径上,不经意地一瞥,一台真真正正的抽油机就会映入眼帘。绿毯似的草坪,零星点缀着的红花,叶黄色的抽油机机身,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石大独有的画面。听以前在东营老校区上过学的学长讲,在东营校区的校园里,大概有二十多台这样的抽油机,而且就是在校园里采油。很多同学都会来这台抽油机前拍照留念,作为在石油大学生涯最浓重的一笔记录。当你在散步结束后决定去上自习的时候,走进教学楼,会在大厅看到各种和石油有关的展板、宣传册。就连学校老师办公楼的走廊里也有一些海上石油作业平台的模型、油气储运的路线图等等。这些东西经常引起同学们的驻足观看,也确实让大家学习到很多有关石油工作的相关知识。

我学习的是石油大学主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所以平时和石油打交道的机会更多。我们不仅会学习很多和石油相关的科目,而且暑期,也要到石油单位参观学习。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同学甚至申请到到石油一线实习的机会,近距离去了解这“黑色的黄金”。

闲来无事,不妨去图书馆坐一坐。学校的图书馆不仅外观“高端大气”,而且还“内藏乾坤”,三楼基本上都是和专业学习有关的书籍资料。我曾经大致浏览过,涉及石油勘测、开采、后期处理等相关过程的书就有好几十架,令人叹为观止。浩如烟海的文字世界,石油已经深深地占有一席之地了。

在石油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另外,奥普拉托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学校,就是我们实现梦想,成就美好人生的摇篮,相信你们会在自己心仪的学校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报考石油院校三大注意事项

一、要认清自己

1.首先不是对报考石油院校的高中生,是对所有的高中生,根据目前国内就业情况看,建议大家报考院校时选择行业院校,就业有相对的优势;

2.对报考石油院校的高中生来说,成绩好的报好一些的石油院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等;成绩一般的孩子可以报考大专石油院校,大专石油院校主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不输于一线石油院校;

3.一定要对石油石化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不能让自己落差太大。

二、理科生报考要认准石油院校主干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这些专业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说是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但是不同院校的专业名称会有所不同。这些专业只收理科生。另外,这些专业仍然属于比较辛苦的专业,每年暑假都要去野外实习,体质较弱的考生要慎重报考。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明确规定:只招男生。其他专业虽没明文规定,但仍偏向招男生。

发扬铁人精神

报考西安石油大学请注意

自2012年起,西安石油大学文史、理工类全部本科专业在陕西省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另外,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部分特色、名牌、主干专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天津、海南、山西、河北、宁夏、等地区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所设院系――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都是专为油田单位培养人才的特色院系。与一股综合性大学不同的是,我们学校所设的诸如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的培养方向也主要是石油。可以说,几乎所有院系专业学习的课程都离不开石油石化,这也是西安石油大学培养人才最鲜明的特色。

就我所在的学院一石油工程学院来说,它是我校的主干院系。本科专业分为石油工程专业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一的时候除了公共基础课外,主修的专业课很多是一样的,所以两个专业的学生经常一起上课。对于刚接触石油专业的我们来说,那些难记的专业术语以及复杂的石油设备都让人抓狂――“Pig”在英语里明明是“猪”的意思,可是在石油专业英语里却是“清管器”。不禁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专业课的每位老师上课都很严谨,每次的提问都让人紧张得手心冒汗。燃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的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每次上课都要进行提问,还要检查我们课后的复习情况,稍有懈怠就会被她批评得“狗血淋头”。她每次上课都会准备好多卡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当堂课要讲的内容。

在校园里,石油气息充斥着我们的双眼,铁人广场王进喜威严的雕像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铁人精神,发扬铁人精神;道路旁吱呀作响的“磕头机”让我们不由得产生肩负祖国未来石油事业的使命感。自从新校区落成,除建设了许多只有在油田一线才能看到的现场设备外,连校园的道路都被冠上了油田名号,如“大庆路”“延长路”等,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石油企业。有时候石油企业会组织他们的员工到我们学校来深造,这时在学校的角角落落都会看到穿着石油工人特有的红色制服。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课余时间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其中石油科技学社是专门为那些对石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同学提供的。在该社团里,我们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接触石油工业最新科技创新领域消息,而且有机会参加学校的赴美石油院校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这无疑为我们接触世界石油先进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大三的学生到油田一线生产实习。油气储运的学生比较幸福,一般都会到联合站、计量站这类单位实习,这些单位工作环境相对好一些,所以更多的女生选择油气储运专业。而石油工程的学生就必须深入采油一线,与一线工人同吃同工。看守井场的时候还要与不法的偷油分子作斗争,甚至大半夜的穿梭在各个山头驱赶“外侵者”,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满身泥泞,遇到下雨,一腿下去半个膝盖都埋进泥里。真是着着实实地体验了一线石油工人的艰辛。

石油毕业论文篇(11)

2016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十分之艰难已众所周知,油价有起也有落,但跌破40美元/桶的情况也是实属罕见。虽然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改型,从表面上看来石油似乎已经逐渐的被新型能源所取代,但目前新能源的推广仍然不能够迅速取代石油在能源中的地位(毕竟在我们有生之年不能够)。石油仍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受市场影响,三大石油公司均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中石化凭借其强大的化工和销售等下游产业依然还算坚挺,但今年也是首度亏损。在校园招聘中,中石化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提早转变招生方式,先投简历,再笔试,再进行多轮面试,ATA公司的考核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油田子女“走后门”等现象,但同时这种高淘汰率应试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讲也是难上加难,我的家乡所在的胜利油田,地质技术岗连续两年只招50人左右,研究生和本科生一同竞争,然而两年投简历的人数均已超过1000人,获得笔试资格的有800人左右,我用八个字概括:相对较多,绝对很少。仅5%的录取率已经高过了曾经被认为最难通过的司法考试(8%的录取率),实所骇人。中石油下游工业远不及中石化,往年每年招聘毕业生大数在12000,至2015年收缩到8000左右,再至2016届只招毕业生5000人,只要其还处在亏损状态,未来数字九成还会再下降。中海油和中石油一样由于下游工业的匮乏,净利润亏损接近70%,从2015年开始加强招聘管理,其内部员工的生活保障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个严峻的问题,员工的休假时间过多,而石油行业的基本工资相对奖金来说可谓少的可怜。总体而言,进入三桶油就业的难度虽已很大,但仍在加大。

我们是石油院校,因油而生,三桶油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大多数同学的就业基本观念还是“找工作要入主流、上大舞台”,三桶油就是我们最大的舞台;我们要抓住到三桶油的就业机会,机会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石油行业是艰苦行业,一旦决定了要进入石油行业,则几乎不可能在繁华的大城市,不要过多考虑地域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即时连艰苦的地区如塔里木,新疆油田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非常之高,招聘数量也在减少。当然,并不是所有消息都是坏消息,一方面,油价并不是一直在跌,年后还是稍有回升,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原油的价格虽依然惨目忍睹,但石油化工产品则可以由国家调控来控制价格使其波动不大,由于成本的降低,石油化工行业反而利润上升,这表明油价的下降并不是对于所有石油类专业毕业生都有很大的冲击,对于化工专业的同学来说也许算是个好消息。另一方面,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油价下跌已经维持数月,各大知名油企近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依然未见起色,这让整个油气行业深感疲惫,但我国的企业虽有降薪但未能像外国的企业一样大规模裁员,而且仍然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并且近两年岗位数量变化不会太大。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業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纵使企业再如何的裁员,高校仍是企业新鲜血液的来源之一,只不过企业所需的人数却大不如以前,企业还是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来为其赚取利润,三桶油的招聘现在面向世界所有高校的,我们将与留学生一同竞争,那么扪心自问,我们的优势何在?。第一,优异的学习成绩是硬实力的保障,相信绩点4.0+的很少不会被公司录用,成绩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方案课程成绩,英语和计算机的水平也同样重要,地质勘探走的是国际化路线,与国际市场接轨,英语水平,无论是硬件上的四六级还是软件上的全英文面试,都是不能够被忽略的。第二,在学校中,积极地参加一些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的活动也很重要,所谓成绩优异者,往往不仅仅只有学习成绩突出,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上也毫不含糊,不为名不为利,更不为奖参加总有收获,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培养特长,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和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终将会有用武之地。第三,多参加学术科技类的竞赛,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化学工程设计大赛,地质技能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不仅提高专业素养,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百利而无一害。第四,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练就一身良好的心态,心态可以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屏障,无论是考研,工作还是毕业答辩,良好心理素质都是面试的重要关卡,能够在讲台上面对大众和评委侃侃而谈是一种能力,能够在面试官的提问中准确回答到点上是一种能力,能够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成为leader是一种能力,在有突发情况时及时有效的处理也是一种能力。心态可以作为基本要求,也可以在面试更胜一筹。

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20年代水平。1000—9000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中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缺少。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