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练习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50

高效课堂练习

高效课堂练习篇(1)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地理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复习巩固和探究新知的重要作用。地理课堂练习的设计,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不能脱离课本;要抓住重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后知识能更好地得到巩固、强化和灵活运用。

一、课堂练习题源于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地理练习题设计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朴素而富有情趣,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地理,热爱地理。

二、课堂练习题立足于课本

做好教材中的练习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有效的反馈作用。通过开展课堂练习及探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实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地理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立足于课本,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地理思想方法。

三、课堂练习题抓住重点,少而精

课堂练习要有的放矢,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而且要有质量的保证。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新内容很快理解,并对模仿性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犯错,这便反映出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记忆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记忆效果提高7%。由此可见,练习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实践表明,练习的分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而马虎应付,降低练习效率。练习量少些,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些,学生才能认真仔细、工整规范地完成练习。可见,练习设计要做到少而精,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预设生成课堂练习题分层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出现“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学困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目的。

将分层教学的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量力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能激发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乐于参与到学科学习中来,得到良性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且分层不宜公开、过细;应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力求多样化。

五、地理课堂分层练习的设计内容

那么如何分层呢?我们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把握学生的层次。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差异我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A档的学生学习基础好,自学能力强,自制性高,上进心强,学习起来不用教师操心;B档的学生成绩中等,基础较好,但是自制性可能会较差,需要教师经常提点;C档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需要教师不断督促。面对这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分层显得十分重要。而课堂练习对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比如在讲地球运动一部分的光照图时,同学们普遍反应难度大,特别是复杂光照图的判读,那么我就采用讲授法,以最简单的方式让认真听的学生学会,不认真或者时有走神儿的学生了解。课下作业以与例题最接近者为主,布置一或两个甚至不布置,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做类似题(初三学生每人手里都不只一本参考资料)。但对于此部分最基本的地方时计算、一般光照图的判读、简单昼夜长短的计算等,都采用讨论或类似小组学习的方式解决,让同学们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反复训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做题、人人提高。

总之,自主学习是21世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创新性人才就必须要学会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地理课堂练习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地理课堂练习设计要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充分体会到地理学的价值,增强坚持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喜好情感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义龙.认知地图理论在初中地图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4,07:39-41.

[2]顾敏芳.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70-71.

高效课堂练习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06-02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的设计还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有的教师误解了这一观点,设计出来的练习往往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有的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课的导入和新授上,对于课堂练习通常用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只是流于形式的。所以出现了盲目多练,过分注重书面练习而忽视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社会实践等很少,甚至是没有,还有就是练习题目的设计“一刀切”,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了”的状况。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课堂练习,是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练习呢?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练习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导入5分钟左右,新授教学20分钟左右,再加上教学评价和课末总结5分钟左右,真正用到课堂练习上的时间不过10分钟左右,短短的10来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把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一一练到,所以一定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将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当然教师在备课时还要预见教学内容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前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练习。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8的乘法口诀,设计了以下练习:

1、儿歌游戏(数螃蟹):

小朋友,快快来,数数螃蟹几条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只螃蟹8条腿;

两只螃蟹几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

三只螃蟹几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

…… ……

2、对口令。一人说口诀的前半句,一人说口诀的后半句,这个对口令练习既可以同桌对,也可以师生对。

3、看数说算式。如:教师说48,学生说6×8=48、8×6=48。

4、利用教具“转盘表”看数说口诀写算式。

我相信这些练习的设计会让学生们更快地掌握本节知识,记住“8的口诀”。

二、课堂练习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年龄而异。与学生的年龄、生活相贴近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效果。

如在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练习: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特别出色,老师要奖励给大家一个故事,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你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帮忙3次,故事才能讲完整,你可要注意听呦!

1、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再过3个星期,就是白雪公主的生日了,七个小矮人想给她准备生日礼物,可他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天,你能帮帮他们吗?

2、他们想送一个漂亮的大花篮给白雪公主,每个小矮人要准备5支鲜花,你知道这个漂亮的花篮一共有多少朵鲜花?

3、白雪公主也早有准备,想送给七个小矮人每人2块蛋糕,白雪公主一共要准备多少块蛋糕?

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蕴含着用7的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时间课堂上小手如林。

三、课堂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练习设计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有用,自然学习的兴趣倍增。比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内容时,设计了如下练习:

你知道鞋子的码数是怎么来的吗?它和你的脚长有什么关系?

然后出示公式:鞋子的码数=脚长的厘米数×2-10。

根据你的脚长,你能算出你的鞋子是多少码的吗?

学生马上一个个忙碌起来。

很显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更为学生所喜爱。

四、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

开放题的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这样设计练习:

老师任意报出三个数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最有价值。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练习,可谓一举数得。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度数。

∠1 ∠2 ∠3

直角三角形 30°

锐角三角形 30°

钝角三角形 30°

在学生感到答案有很多组时,我提问:填写时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种一题多解式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五、课堂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富有挑战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要由浅至深、由单一到综合进行分层设计,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决定的,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让学生选作:

1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熊猫馆长20米,宽12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围墙长多少米?

2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熊猫馆宽是12米,宽比长短8米,最少要围多少米的围墙?

3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熊猫馆长20米,长是宽的2倍,最少要围多少米的围墙?如果每隔2米栽一根石柱,至少需要多少根石柱?

高效课堂练习篇(3)

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与以往不同,数学课堂更要求“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可见课堂练习在高效数学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高效地完成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对课堂练习的处理。以下是我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出的一点经验。

一、“过马路”式策略

“过马路”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事件,首先看红绿灯,确定是绿灯后,穿过马路到达马路对面,这跟我们平时的课堂练习设计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上课前老师先得把握课本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然后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该策略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要求平稳扎实,面向每一个学生。适用于新授课,尤其是概念课的练习。该策略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熟读教材,了解与本节课相关联的内容,在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须要做的。(2)设计与教学目标平行的练习题。教师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过马路”式的教学策略,是理科每一节新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一般模式。如:“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我给我的学生设计的课堂练习仅仅围绕定义和标准方程,让学生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椭圆?什么样的方程表示椭圆?虽然这部分比较简单,但是越简单越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不要担心你讲得简单,基础打好了才会有上升的空间。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更没必要谈能力了。

二、“盖大楼”式策略

练习的设计应该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练习一般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掌握”这三个阶段,设计练习也应该先基础后变式,由简单到综合,由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提升的空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有所提高。因此我们一般上课基本都采用的是“盖大楼”式的练习策略,要求由浅入深,逐步强化。适合新授课的二、三课时及复习课,尤其是高三的专题复习。这类课堂练习策略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1.“打地基”引入

这是一般课程设计的前提,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一样,跟上述“过马路”式的策略一样,在这只是通过一两道简单的基础题给学生热身。

2.“变式”巩固

变式训练是数学经久不衰的主题,它是在“打地基”的基础题上,对题目进行变动,让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对知识进行巩固。如:在“数列”中利用公式求通项和时只要满足an-an-1=a,(a为常数)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它是等差数列,用公式解决。但是若将上式变为an-an-1=A(A为关于n的式子)怎么解?由此完成知识的迁移,累计相加求通项和的方法就诞生了。

3.“精装修”强化

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它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引进一些高考题目,让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一下高考题型。这一步我们在课堂练习中都在做,高考链接是数学课堂的亮点,尤其对学习好点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

三、“诱导”式策略

以实际生活中的相应实物、事件为素材,将其应用于课堂练习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如“独立性检验”中,教师提出问题:性别是否与数学学习的好坏有关系?顿时教室里就会沸腾,借此契机将独立性检验介绍给学生,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然后再选取相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此策略也适用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概率统计的练习题设计。

四、“动手实践”式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数学的奇妙,从而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更是其乐无穷。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这节课时,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学校宿舍楼高的练习。课前让学生准备了测量工具、三脚架、量角器、卷尺。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直接把学生带到宿舍楼前,分成八组,共同合作分别测量,然后各组计算数据。每组测量计算的数据都不一样,完了我给学生提供楼高的真实数据。有些组的学生测量计算的数据误差很小,很接近实际数据,学生都很高兴,顿时充满成就感。

这个练习把学生从课堂带到户外,让学生充分与大自然接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很贴近学生的实物为素材,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趣十足,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愉快地解决了楼高问题。实践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高效课堂练习篇(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练习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验,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扎实开展有效训练,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谈谈对课堂练习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练习要有基础性

基础性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练习,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或分散难点的单一题。基础性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他们是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因此这类习题是练习中必不可少的。

二、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指定习题,学生统一进行指令性书面练习,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作业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作业。练习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这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想学、会做、善创造。

三、课堂练习要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综合练习是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之后,与原有知识的横向沟通、有机结合的练习。是对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察与深化提高,它是练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他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挖其底蕴,把章节甚至全册教材的知识,有条理的予以归纳、概括。在综合练习中,教师要把握好难度,要及时获取信息,作必要的点拨,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目的。

四、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师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如果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力。

五、课堂练习要有对比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让学生在辨别、比较、判断、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六、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

1.解题策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解决问题的知识长期以来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头痛的知识点,因为这里要求学生要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的练习训练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的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设计一些策略开放型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式样的尝试,寻求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解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2.题目答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传统的练习题多注重解题的结果,练习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受到局限,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结论开放型练习,给出一定的条件,而满足条件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题时,慢慢诱“敌”深入、浅入深出,学生必须全面的分析思考,才能探索出不同的答案,使学生经历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

3.所求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练习,可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认知习惯。

高效课堂练习篇(5)

中图分类号:G6231 5 文献标识码:A

经过探索笔者认为,这主要与许多教师对教材中提供的习题不够重视,缺乏有效运用有关,导致目标模糊,练习随意。纵观平时的数学教学,很多老师十分注重情境创设,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分析与研究;重视了课外资料的练习,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难道教材中的这些习题真的毫无作用吗?

1立足教材,有效使用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备课、批改、辅导已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因而课后练习的合理安排变的尤为重要。教师因深挖课本习题资源,用好用足教材,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1.1选择习题关注针对性

在教学一年级教材“左右”一课(教材内容),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习题的编排顺序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一练,而是在深入研读每一道习题,在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设计了练习的次序,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练习程序。

教师将教材练一练中的习题做以下调整:安排第习题1“填一填,说一说” 作为第一环节;习题5与习题3“想一想,说一说”的内容二合为一,作为第二环节;习题4单独为最后一个环节;第习题2“写一写”放到课后完成。笔者认为这样的习题安排,即避免了重复练习、按部就班的呆板练习形式,又在层层深入的说、做中完成习题,使学生能在轻松、有效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1.2习题形式关注多样化

单调、呆板的习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是提高练习效率的唯一途径。练习形式上以游戏式、竞赛式、口头与笔头结合、纸上与实践结合。习题运用上也要体现“活”字,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2尊重教材,适度加工

为了使课后练习更有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习题进行适当的“加工”,取“增补” “替换” “改编”等方法.使习题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性,内容更为丰富,真正为学生所用,为课堂所用。

2.1加一加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教材中的习题练习有些不够到位,有些又轻描淡写,没有跟进等情况,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后,因取长补短,适当的对练习进行增补。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后习题6,教材原本安排如图:

笔者认为原习题的提问没有针对性,发挥不出习题的真正价值。在练习时教师对此练习作了补充和拓展,内容如下(1)增加了问题: “哪把钥匙能开万宝箱,看谁最先找到钥匙?”(2)拓展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两把钥匙可能打开万宝箱?”(3)最后增加:“讨论:你们今后解决什么类形的习题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经过如此的补充和拓展,学生对本的习题不仅仅是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么简单,他们可以先通过把每一道算式的个位与个位相乘,初步确定28?9、18?4有可能打开万宝箱,再通过列乘法竖式确定28?9可以打开万宝箱,最后讨论这样的解题方法适合什么样的习题。这样的改编使原习题的价值得到了升华。

2.2减一减

在习题出现大量的重复或模仿时,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可将习题移到其他时间完成。

2.3改一改

由于我国地大人多,经济、教育等发展很不均衡,城乡差异、地域差异一时难以缩短。而作为全国通用蓝本的教材,肯定会出现“众口难调”的现象。因此,对于教材习题的利用,教师首先要吃透它,用好它。而当教材习题确不适合我们学生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进行合理改编或替换,以弥补其不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2.4拆一拆

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将所学的内容降底难度。如教学一年级“比一比”这个内容时,这是五枝笔进行比较长短,教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解到比较长短,五个对象一起比较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对习题的静态形式进行分解,采用“二次呈现”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当然,在此之前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教材,在理解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3优化教材,有效整合

3.1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的成语: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九死一生、百战百胜、十全十美。”除了与语文学科的完美整合外,在数学习题也不缺与科学、音乐、美术整合的例子。

高效课堂练习篇(6)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可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数学教育永恒的追求。学生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的,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可从易到难,比如先设计一些基础题,再而变式题,然后是拓展题,形成梯度,环环相扣,面向全体,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真正落实“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二、练习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将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或消失,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延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练习,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来劲,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低年级就应该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的练习,如“找朋友”“摘苹果”“猜数游戏”“对口令”“送信”“夺红旗”等等;高年级就多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比如,“智慧乐园闯关”“ 欢乐大比拼”“我是小法官”等等的练习 。

三、练习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学习圆环的面积时,在学生掌握了求圆环的面积方法之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到校园中去量一量花圃圆环的面积;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难题,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就地取材”设计了一道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动手操作起来,既掌握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量一量校园中圆形花圃一周的长度,进一步感知圆周长的概念……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答:还剩3个角。但是对于思维比较严谨的学生来说,他要么动手试试看,要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的就没那么简单了。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却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如,一年级上册在学习“10的加减法”时,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 )=10。还比如,六年级下册在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王老师要买60个足球,三个店的足球单价都是25元,三个店的优惠情况如下。甲店:买10个送2个;乙店:打八折销售;丙店:购买满200元返现金30元。你认为王老师到那个店买合算?为什么?这些开放性的练习具有很高的创新意识,又富有挑战性。通过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奇,奇中求新,新中求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高效课堂练习篇(7)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练习内容灵活、多样、有趣

教师对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精确到位,面向多数学生,难度适中,新颖有趣。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小马虎的日记、讲故事、摘取智慧星、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练习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首先,设计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其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底和相对应的高,练习要围绕这个重点来设计。其次,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设计课堂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生吃得好,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再造性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设计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克和千克”后,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乒乓球约3();我的书包约3();我的体重约24()等,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其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理解克和千克的不同质量,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克和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设计有拓展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式禁锢、束缚。

五、设计好课堂练习的方式

课堂练习的方式是决定课堂练习效果的关键,没有好的、恰当的练习方式,练习内容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注意练习时间的合理性,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练习量与参与度。例如口算练习,大家都很重视。但是口算能力还不是很好,主要还是练习量不足造成的。现在我们每个班都有六十几个学生,把口算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出来,让每个孩子算一个的话,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也要5~10分钟,稍有差错就会用去十多分钟,为了控制时间,很多情况下也轮不到每人一个,或草草了之,根本达不到培养口算能力的目的。这样用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时常出现。如果换一个练习方式,教师读题,学生听算,然后指一名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对批,这样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完成口算练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应该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可组内互相出题练习(结合具体的内容)。总之,精心地设计练习,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选择好练习的方式,必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练习篇(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074―01

高效课堂成为学校追求的生命线。而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效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练习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练习设计不仅能使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而且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堂教学必须研究课堂练习的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使课堂练习优化。本文试探讨如何来设计课堂练习。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还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立足课本教学,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三、抓住重点教学,要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四、循序渐进地练习,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高效课堂练习篇(9)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都说明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每节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我认为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必须要改变重复、低效操练的现状,走高效、精练之路。即要做到练习内容的目的性,数学练习形式要注重多层次、多样化,要有一定弹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思维的发展,练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中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我结合多年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浅谈有效练习与高效数学课堂的三点建议。

一、练习内容的目的性,是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石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与组织上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把握教学目标及练习的重难点;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原则,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

1.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我们设计练习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要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迁移性练习的设计,要分析旧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唤起学生对新知的积极思维。另外还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2.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即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着重掌握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等等。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来精选练习,使得练习集中地、强烈地体现练习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预期目标。数学练习的设计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不要让练习仅仅成为一个教学步骤、一种浮华的装饰,要实实在在地运用练习材料,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练习的有效性。

3.强调以生为本,设计课堂练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的习题,既不符合学生的特点,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练习内容的设计要以生为本,富有创意,联系实际,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不要机械地照搬别人的东西,要多思考,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二、练习形式的层次性,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动力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数学练习形式要注重多层次、多样化,要有一定弹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思维的发展。主要以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形式体现练习内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现各种练习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和搭配使用。

1.基础性练习,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人人都获得适应现实生活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因此,在课堂中要以各种形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练习,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1)新知识及时练。

教师在教完一个新概念或新法则之后,应及时针对概念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些。如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练习自己课前拼出的图形的面积,达到及时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2)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在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练习,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就是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来计算,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切。

(3)主要知识加强练。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工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进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应用性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能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相关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生活性,而生活中的事物恰恰又是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我们在练习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2)巧设操作练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持。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努力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课前布置拼图游戏,老师让学生拼图。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指导扩展和探究练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代教育家杜威提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尝试、才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设计探究性习题时,既要注重它的有效性,又要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尝试、去操作。例如,在尝试练习中我让学生计算自己课前拼出的图形,由于是计算自己拼出的图形,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产生探究意识,积极地投入一种自主的学习思考状态。

3.开放性练习,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练习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只有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中,学生才会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灵活。

(1)条件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

一般教材中的练习题条件都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长期以来,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凡是题目中的数据一定有用。当遇到条件多余、不足或隐藏的题目时,就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在练习中以各种形式将条件开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去寻求适当而合理的条件,促使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消极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探求条件,同时又使学生克服了以前的消极思维定势,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选择性。

(2)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会解答现有的问题,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主动地提出合理的问题。问题开放,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不同问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综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综合开放题是前三种开放题的综合,一般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要自行寻找和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练习反馈的有效调节,是衡量有效课堂的尺码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检查学生新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效果的最真实可靠的反馈。数学练习作为师生信息反馈的载体,教师将数学知识的信息输送给学生,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把构建认知结构的一些信息反馈给教师。练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中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课堂练习的效果。

1.加强引导练习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练习题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在课堂练习的反馈中,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如:“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使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针对反馈中出现的错误也可引导反思。组织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和讨论,自我发现思维中存在的矛盾,并进行自我纠错,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这样在练习中引导反思,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善练习反馈方式。

在练习反馈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一种反馈方式,就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同时也会给课堂气氛“降温”。应尽可能少用如“对”、“不对”的简单反馈方式,可采用同桌交换、教师随机提问或预约提问、黑板书写、同时出手势、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反馈方法。在反馈中,教师必须预先估计习题的难度,对于难度较低的题目可采用随机提问式或黑板书写式;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可采用预约式提问,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反馈的有效性。

3.适时进行反馈评价。

在课堂反馈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反馈方式,如在口头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用不同的评价语言,使学生都能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逐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让其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评价时不要太苛求,以鼓励为主,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过程给予恰当的提示,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而对于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反馈评价时,既要对他们反馈的正确性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正确表达的成就感,同时又要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以激发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总之,优化课堂练习,我们就应该做到细思量、巧设计,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作业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练习篇(10)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关于课堂高效,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衡量高效课堂有两个条件: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优化。笔者曾经学习研究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深刻感受到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高效课堂特征。

二、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1.先预习,后上课,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以《摩擦力》为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本,掌握以下基本知识:(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让学生思考讨论:①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②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③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等。

2.先调查“学情”,后作出决策,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课前可以对导学案抽样调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确定重点、难点,调整教学环节。例如,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这可以让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3.注重小组辩驳,进行有效评价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6人一组为宜,对于难点可以组内讨论、组间辩论,对于结果评价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肯定性,让学生乐于接受。

4.纠错、反馈要及时

纠错不是把正确答案抄下来,而是从思想上、思维上纠错,打破错误的思维定式。

5.课后少布置作业,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如下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站在电梯上,人和电梯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再匀速上升。若以N表示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G为人受到的重力,f为梯板对人的静摩擦力。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在加速过程中,f水平向右,N>G ②在加速过程中,f沿斜面向上,N=G ③在匀速过程中,f=0,N=G ④在匀速过程中,f=0,N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加速运动时,受重力G、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作用,竖直方向有N-G=masinθ,水平方向有f=macosθ,可见N>G,f>0,而f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N=G,f=0,故选A.

三、对有效练习的认识

所谓的有效练习,就是指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或者目的。如,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等。物理学科有效练习的特点:(1)针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与选择练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习题的取舍、编排及题型的选择。(2)适应教学内容。不同性质的考试,教学内容和重点不同,练习的设计在数量和质量上一定要适配。不能出现“偏题”“怪题”,难度要适中,有梯度。(3)提高学生能力和成绩。练习题要突出能力,轻知识记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如何让有效的物理练习出成绩

首先,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务求针对性强,有实效。

其次,练习不拘泥于题量,根据时间量定,一节课45分钟,物理练习可以设计10个选择题,2个计算题。有效练习,要做到少而精、准、新、频,宁缺毋滥,减轻学生负担。

再次,作业(练习)必须坚持“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布置学生的练习自己必先做。

最后,要使练习真正得到实效,必须要抓好作业规范,思路要清晰,依据要充分,步骤要规范,结果要正确。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练习篇(11)

练习是对知识的初步实践,是学生夯实基础,迁移理论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第一步。练习课是继新授课之后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它是培养学生养成勤学勤练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但是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教师反映练习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练习课的形式与展开模式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限制。基于此,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课课堂效率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学有实际的指导与帮扶作用。

1.优化课堂练习课的形式

1.1形成脉络联系

课堂练习课的形式要重视形成脉络联系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要让学生在练习课堂上形成知识脉络,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具体做法包括:第一,组织学生进行粗线条的脉络整理。所谓粗线条的脉络整理就是先看目录,了解整体。通过目录可以看到这一章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粗略回忆每一小节所讲的内容,涉及到哪些概念、公式、定理,以及对它们的理解,通过目录就可自测出自己对这一章的掌握情况。第二,组织学生进行细化的脉络整理。所谓细化的脉络整理要通过单元知识进行知识树的构成,例如:学习《十以内的加法》就要针对计算、方法、相关定义、计算特例等知识进行细化。重点针对概念、性质、特例等进行知识整理。第三,要通过综合练习来形成脉络。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上。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精心设计、自主梳理、适时点拨、解疑释惑、互动提高、形成技能。

1.2查漏补缺设计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出现马虎、理解问题不深、不会分析题意等多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在练习课上设计查漏补缺环节。所谓查漏补缺环节就是要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在练习课上及时解决。第一步,利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进行小测试,测试项目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加法进行测试、针对解决问题进行测试、针对图形理解进行测试。第二步,通过教师总结答案,让学生自主查找缺点。第三步,教师总结集中表现的问题,对解题的关键所在点进行分析。例如:低年级解决问题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地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用“加法”还是“减法”感到困惑,教师要请同学们回忆加法的定义、减法的定义,在组织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场景。

2.优化课堂提问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升练习课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对练习课堂上提问形式的优化。首先,要在关键处设计问题内容。例如:练习过程中,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是11-2+1,同学们的答案存在不统一的状况,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面对这个问题,教学没有及时纠正,而是适时提问:如果要使答案是4或7,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全班学生纷纷讨论,积极思考,组织纠正了原有的问题,同时也开拓了数学思维。其次,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充足的时间考虑,如果学生不能快速作答,教师可以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或降低难度。另外,练习课上可以安排解答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让同学向同学提问,同学向老师提问,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已经内化的数学知识,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并与问题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决策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