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经济养殖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05

农村经济养殖

农村经济养殖篇(1)

2临沂农村地区畜禽养殖走循环经济之路的必要性

2.1临沂地区畜禽养殖现状

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西南部,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雨水较充沛,河流、水库众多,这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009年,临沂市畜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515万头、29.3万头、290.1万只和1.43亿只,分别增长8.32%、5.94%、2.77%和14.6%。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61.2万头、牛33.8万头、羊225.3万只、家禽5371万只。肉类总产量64.9万吨,增长13.2%;禽蛋产量28.6万吨,增长1.73%;奶类产量9.9万吨,下降9.75%。生猪环保养殖技术推广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生物环保养猪场发展到1149家,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76个。

2.2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畜禽养殖业近些年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养殖模式逐渐从散户向集约型养殖发展。而目前临沂农村很多地方的畜禽养殖都是散户经营,并与传统种植区联系较为紧密。这种模式下,由于规模小加上小农意识,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产生了许多问题。(1)污染问题。临沂农村地区的散户养殖场大多依池塘、水库而建,距离农作物种植区比较近。许多养殖户环保意识差、只顾追求降低经济成本,养殖产生的粪尿不经过过滤等方式的处理就排放到水体里或土地中,对水生生物及经济作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较大的水体、土壤、大气污染,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的毒害影响。此外,许多农药残留物也对畜禽的饮用水和食物造成了污染。(2)畜禽食品安全性问题。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念也逐渐兴起。作为临沂市最主要的肉类原料的猪肉与鸡肉,其环保安全性也日益得到消费者群体的普遍关注。但是,绿色道路依然是漫长的,食品不安全因素仍然很多。原因如下:首先,过多的使用精饲料。精饲料里面含有大量激素,消费者使用以后对身体机能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其次,瘟疫、病菌的传播。2003年以来,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高热病等疾病的盛行,加上养殖户缺乏科普知识,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加速了瘟疫病菌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畜禽养殖业产品的质量。(3)养殖户的积极性问题。现在正值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期,畜禽养殖也处在向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的关键时期,畜禽市场行情更加变幻莫测。受其影响,部分地区已经探索出了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健全、缺乏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影响,养殖者们往往随大流,以至于出现严重亏损,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3畜禽养殖走循环经济之路的优越性

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直接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走生态农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养殖模式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目标,牺牲了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在长远发展道路上,畜禽养殖受到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束缚。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畜禽养殖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3临沂农村畜禽养殖循环经济思路探讨

为促进临沂畜禽养殖业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要结合临沂实际情况,运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大原则,逐步建立起畜禽养殖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战略机制。

3.1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措施以今年刚出台的《临沂市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为依据,因地制宜,以保证农民增收为基础,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好奖励与惩罚措施。

3.2做好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的宣传与鼓励首先,派发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搞好循环经济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养殖户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其次,对发展生态养殖的农民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以提高其继续坚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积极性;第三,对于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要建立顺畅的渠道以便养殖户能及时了解到准确的市场信息。

3.3养殖场的选址要科学尽量减少对居民区和种植区的污染影响。将场地设在水源下游,远离居民区和种植区;根据水源的可承受度来确定岸边的养殖场数量,并建造粪尿过滤池,以免对水源极其生物系统造成过度的直接污染。地形条件好的农村可以转变分散饲养的模式,划定一片区域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既能扩大生产规模,又能减少污染。养殖者还可以自行换地,将自己的耕地配置到养殖场的周围,以利于建设配套设施,调高管理效率。

3.4以提高粪便的再利用,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为基础,继续开拓发展沼气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养殖户应对畜禽粪便进行清污分流和干湿分流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可以进行填充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

农村经济养殖篇(2)

当前, 农村养殖生产经营主要以小农式家庭为主。 现有的养殖条件和养殖环境对养殖技术应用不足, 农村养殖经营者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 而实用畜牧技术培训由于人力, 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 , 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发展推动效果不明显。 所以 , 迫切需要在农村积极组织和加强养猪、 养牛 、 养羊 、 养兔、 养禽、 养蜂等畜牧技术培训, 大量发展农村新型实用畜牧技术人才,利用人才效应, 达到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 培训不足 , 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发展面临瓶颈

2.1 各级财政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投入的不足,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

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潜能最大的因素,而养殖农民是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根本, 是畜牧业经济增收的核心问题。由于畜牧技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对养殖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养殖人员畜牧技术培训不足,造成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偏少,成为养殖发展的瓶颈;

2.2 农村中大部分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只注重眼前的养殖者,而忽视了应该从年轻一代抓起

年轻一代,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希望,是新型农民的基础。 在大部分农村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 直接进行养殖,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所以, 让农村年轻一代接受到系统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3 农 村 中 由 于 经 济 实 力 缺 乏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较弱

目前, 在农村中由于经济实力缺乏, 加上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较低,文盲、 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 造成科技意识淡薄, 认识不到科技的巨大作用, 缺乏学习和运用畜牧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和参与科技投入的主动性,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2.4 农村畜牧科技培训服务不健全

就过去一段时期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不能承担养殖业所要求的大范围无偿或低偿服务。 基层一线对综合型的新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偏少, 工作量较大 , 以致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效率低,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畜牧科技培训大部分未能在养殖前、 养殖中、 及销售上配套跟上, 出现了 “养好卖不好, 价好养不好”的局面。

3 加快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的途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正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在农村发展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畜牧实用技术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起:

3.1 更新思想观念 , 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 第一动力的理念, 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 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发展畜牧业的重点。

3.2 制定培养目标, 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养殖带头人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种养大户、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及重点扶持对象, 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 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蓬勃发展。

3.3 加大畜牧技术培训经济投入 ,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模式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比重, 每年应从预算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 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就业培训;

二是整合当地基层培训资源,如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团体(如中华职教社)等投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吸引企业投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村畜牧技术培训中来, 节约培训成本, 以壮大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促进畜牧经济的增收。

3.4 创新培训模式 , 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⑴ 把文化程度较高,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 进行现身学法, 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⑵ 针对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 抓住和突出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创办各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 使受训者更新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养殖者从事养殖的信心。同时使畜牧养殖者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⑶ 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乡镇和重点养殖场, 进行现场指导讲解, 使养殖者及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 不离土、 不离家的条件下, 边学习边生产, 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

农村经济养殖篇(3)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农村经济养殖篇(4)

随着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良、经营制度的不断革新,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禽畜养殖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这就使得其发展理念开始显得更为开放、运作模式也更趋多元,并为新型运营的引入与适配创造了积极条件。其中,由于具备投资成本较少、经营难度较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价值,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迅速在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之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与规模化应用。[1](P42)而通过对农村禽畜养殖业进行循环经济化改良,则可以有效清除各类禽畜的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加快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的形成,这就提升了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清洁性,降低了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并强化了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就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引入并运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现状而言,民众的生产、生活意识还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大多有所不足;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也尚未凸显;同时,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2](P14)此外,激励与扶持机制的跟进也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进程。所以,如何促使民众接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循环环保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并持续进行生产技术升级、经营制度改革,优化禽畜养殖产业的运作结构,也成为实现农村禽畜养殖业低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循环经济是农村禽畜养殖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需要

(一)清除禽畜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清洁性

农村草料资源储量丰富,闲置场地较多,又有富余的劳力人口,对于禽畜养殖业这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由于以鸡、鸭、鹅、猪、羊、兔、狗等各种活动量大、排泄量大的禽畜动物作为饲养与经营对象,所以,如何高效并妥善地处理大量的粪便、边角料、饲料等废弃物,节约时间、财力等加快生产、经营进度与效率,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禽畜养殖业有序运转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农村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9亿吨,其中由于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则达到1.25亿吨,占比为11.4%,较同期增长了1.3%。而当前农村卫生管理意识又比较单薄,在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上,普遍都是采取就地倾倒、掩埋、燃烧等传统方式,对于本地的水源、土地、空气等均产生了明显的污染与破坏。而目前我国被污染的农业用地也超过0.27亿亩。通过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可以改变原有的较为粗放的废料处理方式,将各类禽畜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能源转化,使得粪便、废水、皮毛、残余饲料等废料都能够得到集中利用,借助沼气储存、蒸馏热能转化、光合照明等技术转化途径进行清洁化清除与再利用,而产生的原料废渣又可以直接当做花肥使用。不必将禽畜的各类废弃物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自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水、粪便等污染物。[3](P69)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使得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生产环境更为整洁,而对应的,也能够促使养殖经营者自发进行周边环境的维护。

(二)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降低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意识比较粗放,对于粪便、剩余饲料、多余的木质与草料等边角料、皮毛等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的认知,也普遍都停留在燃烧成肥、垃圾售卖等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农村也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废料低污染处理技术、建立了大型的废料处理中心,使得养殖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观念有所改善,对于禽畜废弃物与饲料边角料的处理也更为科学,譬如其会自发采用无烟燃烧、利用封闭发酵池等进行集中处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然而并未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也没能降低能源消耗与成本支出。如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每年被集中进行密闭燃烧的养殖废弃物,如动物粪-78-便、残肢、病体就超过了0.3亿吨。被大规模压缩、填埋的各类生产边角料与剩余饲料则达到0.15亿吨。未被及时处理、搁置空地自行腐化的废料则有0.2亿吨。每年处理以上废弃物的费用也超过了200万元。[4](P89)而借助沼气发电、沼液杀毒、沼渣施肥、光伏照明等循环经济运作方式,则可以将动物粪便、草垫与木质围栏边角料等多种废弃物之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提取、输送以及再加工,为禽畜的饲养、宰杀以及初级加工等生产流程提供必要的燃烧、取暖、照明等能源,而剩余的废水则可以被蒸馏、透析为可以直接用于果蔬、谷物灌溉的农业用水。同时,借助除湿、烘干、焙烤、碾碎等机械处理手段,又可以将各类禽畜的粪便、皮毛、残肢等加工成为肥料或饲料,分离、归类边角料与剩余饲料之中的纤维物,制作成为清扫饲养车间的地垫、扫把。这就充分实现了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通过供给结构调整,降低了对于煤炭、瓦斯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进一步节省了各项经营支出。[5](P22)

(三)形成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强化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

由于能够较为快速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可以顺势带动周边地区餐饮农家乐、冷藏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禽畜养殖业一直都在乡村的农业经营体系之中,占据了较为突出的比例。而无论是家庭自给式经营,还是中小型企业化运作,其生产、经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大多采取了燃煤、直接供电等能量供给形式,利用高功率电动机械进行禽畜的宰杀与初级加工,这就消耗了大量的煤、电、天然气等能源。加之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又没有得到统一规范与管控,所以,导致禽畜养殖产业一直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失调运作阶段。而随着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在农村禽畜养殖产业之中的深入应用,则可以分别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流程等多方面,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对鸡、鸭、鹅、猪、牛、羊等各类禽畜的废弃物实现低能耗再开发、可循环再利用以及零排放生态化的立体化运营,依托禽畜排泄物沼气发电替代传统能源、饲料废渣多次转化有机肥料取代化肥、推广高温机械化宰杀与清洁加工,形成更为低碳、高效、再回收、可持续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以此来逐步推动养殖产业朝向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转型,从而不断增强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反馈机动性以及产品竞争力。

二、阻碍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因素

(一)民众生产、生活意识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不足

在当下的广大农村,分散化、自给式的家庭经营占据了禽畜养殖产业的主体地位。而尽管也有一些养殖户扩大了生产厂房、增加了养殖管理员。不过,出于成本投入与经营维护考虑,其并没有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电动机械生产设备,而是普遍采取传统的人力饲养方式进行生产与经营[6](P102),生产车间也多以自家空置场地为主。对于禽畜废弃物的处理,大都是就地倾倒、直接燃烧或掩埋。而为了方便管理,不少养殖户也没有将生产区与日常起居区进行分离,导致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度大大降低。这种规模化不足、规范性缺失的运作模式,就使得其生产、经营显得更为粗放与落后。而由于自身发展观念比较保守,信息获取渠道又比较单一,不少民众也都不愿意主动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即使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与模仿,却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置新式生产设备,培养饲养员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而是,这就使得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辅助效用大打折扣。

(二)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尚未凸显

在地方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之下,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农村,率先开始了在禽畜养殖产业之中,引入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不过考虑到新型运作模式的潜在风险性,加之又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少养殖户都仅仅进行了生产设备更新,淘汰了过去较为粗放、效率低下的人力作业。而在沼气、沼液、沼渣的清洁处理与循环利用上,又因为资金限制,也仅仅引入了用于废弃物粉碎、压缩以及烘干的初级技术设备,难以对禽畜废弃物进行更为高级的营养物质分离、提取、成肥以及再加工。而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应用,也逐步降低了经营支出,养殖户也希求通过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农副产品,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囿于技术层面的缺陷,其所推出的农副产品又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品质感以及所宣传的生态营养价值,难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所以,实际收效也普遍不如预期。这也抑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热情。

(三)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禽畜养殖户都未能合理考量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本地市场发展前景,不加选择地引入了大量所谓的循环经济生产技术、设备以及经营模式,其中不乏一些宣传噱头大于实际效用的伪科学与劣质产品。而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农村禽畜养殖户又普遍采用了快生产、高产出、粗加工、快投放的经营方式,很少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去检测所输出的农副产品的清洁度、品质,并私自进行产品调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由于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单一观念没有得到扭转,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并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去专门扶持本地禽畜养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仅仅都只是建立了简单的下乡宣传机制,缺少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反馈等关键流程,这也使得禽畜养殖难以有效借助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去提高自身的综合营收与社会效益。

(四)激励与扶持机制跟进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与采矿、冶金、化工等农村传统重工业相比,禽畜养殖产业所产生的营收、税收以及就业拉动效应相对较小。在政绩至上的发展观念的误导之下,自然也很难得到农村地方政府的重视。而随着经济下行对于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迅速显现,加之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任务,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宣传与推广。然而在中小额专项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市场管控等具体的优惠与扶持手段的制定与执行上,却又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让禽畜养殖经营者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增加家庭收入、提升营收效益等的现实益处,当然也无法有效吸引其去了解、应用并投资这一新型经营模式。[7](P18)

三、推动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营的措施

(一)多样宣传循环经济多重价值,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

一方面,需要建立专职化的宣传小组,有步骤、分地区地进行禽畜养殖循环经济的生产、运作理念与模式的简述与普及,阐述科学、健康、清洁、可循环的消费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应当召集相关的养殖经营者,观看各类基于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生活的影视资料片,由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回复、解疑,以此引导养殖户、民众进行环保化、清洁化以及集约化的产业转型,逐步引入更为先进、低耗能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此逐步淘汰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8](P185)

(二)加强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对于民众的指导、培训

要加强对于新式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的引入,采取全面推介、独立运作以及循序渐进的操作方式,在保持既有的禽畜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不变的基础之上,单独创建厂房、配备人员进行独立运营,与原有的生产产区形成彼此比照。然后再逐步对原有的生产、营销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技术的分步更新。此外,也应当细化对于养殖经营者学习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规范培训,同步展开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讲授与锻炼,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长期指导、帮扶。[9](P139)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功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监督考核与处罚公示

应当由农村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品鉴会等形式,商讨禽畜养殖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开发、统筹以及管理的方针与规则,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同时,要引入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监督、监测、上报交互结合的方式,集中查处、公示一些典型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当行为,并实行末位淘汰、量化考核以及公示通报等制度,规范引导养殖经营者进行正确经营与竞争。

(四)增加专项优惠、扶持手段,鼓励农户、中小企业形成低碳化合作运营产业链

一是需要完善各类优惠、回馈活动的管理机制,采取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等形式,重点吸引个体养殖户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二是应当建立政府、养殖户以及企业三方协作机制,启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孵化,进行生态养殖技术革新、管理制度优化,并细化养殖户与企业之间自助交流、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共享等,增强产品创新研发与投放,进一步普及低碳经营理念与手段,推动集约型、高效化运作模式的形成。[10](P64)

参考文献

[1]刘春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15(09):42-44.

[2]钟晓青,刘华.从“治”到“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的循环经济模式[J].再生资源研究,2007(01):14-20.

[3]付红丹.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污染防治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69-71.

[4]杨英法.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市场,2008(31):88-91.

[5]董淑阁.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6):22-24.

[6]李冰冰,肖波,宋灿辉.武汉东西湖区养殖场固废循环经济工程技术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7(05):102-105+109.

[7]王凌.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路径创新需求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9):18-19.

[8]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05):183-186.

农村经济养殖篇(5)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93-02

由于畜牧养殖业具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益高、回收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畜牧养殖业虽然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畜牧养殖业在发展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加强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的优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1 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将对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新时代伟大任务。党中央在建设国家事业上从全局出发,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也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个伟大决策。在党的各大会议中,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都是重点,而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产业。

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历史久远,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总体上进入一个质量稳步提高、产量逐年上升、现代化综合能力逐渐增强的新阶段。就我国农村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①不断提高的综合生产实力;②优化的生产布局;③转变成良性发展的方式;④质量的加强;⑤带动饲料加工工业快速发展;⑥增强了抵抗畜禽疾病的能力;⑦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国各地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帮助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中,使我国农民年纯收入上逐年上涨,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2 畜牧养殖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政府部门一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农民创富增收。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大力扶持的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养殖农户没有及时享受到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畜牧养殖产业的顺畅发展。

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的相关法规中对养殖户保险实行补贴,国家承担每头能繁母猪60元保险中的48元,农户只用承担12元。但由于我国各地贫富差距过大,有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信息也相对比较闭塞,小规模畜牧养殖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而且信息的闭塞也不利于畜产品的销售,不能顺利进入市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2 畜牧养殖业缺少多样化的生产结构

我国广大农村中很多农户仍然沿用祖辈的养殖方法,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同时不注重养殖环境的卫生,导致细菌滋生容易使畜禽感染疫病;农户的生产结构也过于单一,基本处于单干状态,没有组织性,也无法创造品牌占据市场。

2.3 畜牧养殖产业链延伸不够,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不强

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其他产业的带动,如生产加工产业。但就目前调查中显示,我国大部分乡镇中缺少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现有的屠宰厂也仅限于完成屠宰及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得产品附加值低,上不了档次也无法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3 对策

3.1 大力推行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

政府要加大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同时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咨询部门,同时多开展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讲座,提高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水平,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3.2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

当前畜牧养殖户生产结构过于单一,很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因此,要在农村中大力推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其生产手段,提高对禽畜的免疫防控力,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3.3 搞好畜禽疫病的防疫与控制

农村经济养殖篇(6)

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试点省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实施城乡化策略。山西省城乡生态化就是要遵循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实现城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演进过程,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1]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含有自然和社会两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产业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生态产业注意到了自然生命生态系统中本无废物的事实,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生态调控原则,而生态产业协调了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生态系统在某一发展阶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得以持续发展。[4]基于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农业、农民和农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看,“三农”实质上分别对应着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即农村→自然、农业→经济、农民→社会,可见,三农现象不只是经济或社会领域内的问题,“三农”之间形成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关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4]

城乡生态化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分析

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可以作为山西省城乡生态化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根据榆次区20个村、灵石县14个村和保德县16个村的调查,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村建立水源保护区占调查村总数的100%,村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占调查村总数的38%,基本上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村委能主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而且有30个村地下水资源受到煤矿区的影响,占调查村总数的60%,农村主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在榆次区、灵石县和保德县城周边村污水没有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距离榆次区、灵石县和保德县城较远、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没有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村尚未做到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村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直接倒入深沟和深坑内;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2%,但各村推广的户数并不多。在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户用沼气村达到调查村总数的100%,但各村发展的户数并不均衡;村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6%;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

企业对农村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村周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建立,有效地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村周边不存在污染问题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在拥有煤炭资源丰富的灵石和保德县,由于煤矿企业的开采,村内存在一定面积的土地坍陷问题,村内存在坍陷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48%。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村内已经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占调查村总数的100%。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各村能推进健康养殖,在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方面,已经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力求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人畜混居现象彻底改变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已经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力求提高养殖的规模化水平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能够通过养殖小区发展沼气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能够通过养殖小区生产有机肥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不能有效地进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0%;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按标准化生产,强调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种植区域普及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实施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

防治农村土壤污染。村对农产品种植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均为0;村对煤矿废弃地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均为0。但所调查的村均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自然生态保护。村能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的力度不够,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6%;庭院绿化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2%;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6%;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6%;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64%。

城乡生态化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农村经济养殖篇(7)

1 现代化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畜牧业又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业,是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商品经济的畜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过程[1],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种生本文由收集整理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即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成龙,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由于受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提升安全理念、技术理念、规模理念、产业理念和市场理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2]。

2 适度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养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组装,才能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与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他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

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饲养从事的也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方法,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肉牛产业。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仍以母牛分散养殖和肉牛相对集中育肥方式为主体,农牧户分散饲养在活牛牛源和牛肉产品供给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农牧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解决目前养殖的最大难题——环境污染,提供大量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小规模养殖也为数以万计的农村整(半)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千家万户农民的致富问题。

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特点是饲养成本低、规模化、小型化、饲料来源丰富,经营主体是农户。小规模家庭养殖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还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养殖一般是户养牛10~20头。如杨浩珍等[3]对丰都县148户不同肉牛养殖规模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投资收益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每户肉牛养殖规模以9~10头为宜,其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7%;徐恢仲等[4]综合户均年收入及投资收益率、劳动力资源、农户文化程度等各因素来考虑,建议在农村目前所拥有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下,肉牛养殖规模以5~6头为宜。

3 小规模肉牛养殖场现状调查

我国肉牛主要养殖模式是农牧户个体分散模式、农牧户个体集中模式和中小规模专业化模式的肉牛育肥,其中以专业化中小规模育肥模式占主导,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变化,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千家万户的小规模肉牛养殖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饲料资源、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等,当然小规模养殖户如管理不善也有弊端,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防疫,其次是食品安全,还有饲养管理不合理等[5]。

笔者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的星光村、巴吉村、工联村、祁连村、小泉村、甘浚村、光明村、三光村,龙渠乡的墩源村、保安村、龙首村、什八名村、下堡村等13个村进行调研,采用抽样调查法,随机走访农户进行访谈,用调查问卷交流方式调查;计走访100余户小规模肉牛养殖户,取得99份调查问卷,其中甘浚镇47份,龙渠乡52份。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表小规模肉牛养殖户饲养母牛,进行自繁自育有明显的盈亏正平衡,饲料资源是限制当地小规模养殖户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6];每年一般的小养殖户来自养牛的收入在3 000~8 000元,专业户高达3万元,即使是一般的存栏母牛3~4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也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使农民致富不离村,维持了农村生产关系的稳定,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调查区内的小规模养殖均为舍饲饲养方式,劳动力资源为家庭劳力,粗饲料以自产的玉米秸秆为主,精料多是根据生长需要饲喂混合精料或购进原料粮后自行配制,疫病防治为公共服务方式,粪污以农家肥或沼气形式处理。小规模肉牛养殖有:一是一般养殖户,家庭养殖为养牛经济单位,有专门建造的养牛舍,以饲养母牛1~5头,带犊牛,培育架子牛并育肥4~6头肉牛;二是养殖专业户,以饲养母牛8~12头,属于自繁自养自育,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劳动力、饲草、资金情况,也购进架子牛进行育肥。小规模养牛户的肉牛经营模式是“母牛+犊牛+(+架子牛)育肥牛”的复合经营模式,即养母牛并同时育肥肉牛,主要以母牛带犊繁育的家庭舍饲模式为主,经营模式普遍为“母牛+犊牛+育肥牛”模式,养殖户除了将自己犊牛培养育肥或吊架子后用于育肥外,还从外购入架子牛短期育肥。

小规模肉牛养殖属于分散性饲养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总的根源就是投入不足(包括资金、饲料、人力等),如调查结果表明,76.29%的农户都不打算扩大养牛的规模,而扩大规模最大的阻碍是草料(玉米秸秆)不足[6]。近年来精饲料价格上涨,农户不愿意花钱买饲料饲喂肉牛,还有后院牛舍占地有限、照顾费劳力等原因,他们不愿扩大养殖规模。

4 小规模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4.1 养牛处于家庭生产结构中的副业地位,农户较少重视养牛科学性,市场竞争力较差

如笔者在甘州区的甘浚镇和龙渠乡调研表明,当地肉牛市场体系落后,缺乏较规范的活牛交易市场,大部分活牛交易都是牛贩子直接到农户家中收购活牛,使养牛户常因市场判断不准而蒙受损失,进而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当地一般的存栏母牛3~4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仅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农户仍选择养牛是当地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当地的制种吸纳了大量的家庭劳动力,养牛则属于边际效益。

4.2 小规模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

养殖户饲养1头母牛,培育犊牛需要15个月[7],饲养成本在3 890~4 500元,几乎无净收益,当人工费、折旧费、粗饲料费不计算,才有边际效益。如农户养育肥牛,1年饲养出栏10头育肥牛需要投资10万元左右,净收益在1万元左右,而农民目前外出务工,无需投资1年也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而且肉牛养殖高成本投入,扩大饲养规模明显增加了劳动强度及风险程度(市场价格风险、疾病风险等),对农民家庭来说难以接受。

4.3 肉牛养殖新技术扩散难,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肉牛养殖的技术来源进行了归纳,大部分农户是自学养牛技术(占调查的81%),根据父辈传授下来的经验养牛,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肉牛养殖防疫抗风险性差,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出栏率低、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诸如肉牛品种利用、食品安全追溯、新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很难传播和推广,通过宣传培训、服务、示范等多种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肉牛生产的科技含量。

4.4 小规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与规模养殖场(主要是育肥场)之间缺乏利益的有机联合,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千家万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效益较实力弱小,没有代言人,市场应对能力弱,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虽然有“公司+协会+基地+养殖户”、“养殖大户带动中小养殖户”、“村委会+协会+养殖户”、“合作社+养殖户”的经济运行模式,但很难真正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依然是产业链脱节。如在调查发现,甘浚镇肉牛养殖数量较多的祁连村、小泉村和光明村等已相继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8],但这些合作社或养殖小区仅是从养殖户手中购买犊牛、架子牛进行育肥,与村里的养殖户没有形成合作关系,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

4.5 加工业滞后制约品牌建设进程

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但牛肉精深加工发展方面动作缓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种资源的优势品牌上,缺乏进一步的开发挖掘。如笔者在甘浚镇调查,当地的肉牛群体以西杂牛为主体,当地称“河西牛”,目前仍停留在养殖上,没有发展成牛肉制品深加工层次的品牌[7],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力以品牌影响国内外市场。

5 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理念,促进小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

小规模养殖仍是我国肉牛生产中的主力军,尤其是千家万户繁育母牛和饲养架子牛更是肉牛生产的基础,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户饲养繁殖肉牛的支持力度,如母牛养殖进行适度的补贴,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信贷方面对养殖户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护和调动养牛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5.1 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为了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对甘浚镇肉牛产业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包括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纳入镇财政全额事业性编制、村级防疫员纳入正常补贴、零费用防疫、冻精补贴、零费用配种、秸秆青贮与氨化补贴、牛圈舍修改建设补贴、小区(合作社)养殖补贴、专业户(规模)养殖补贴等;同时信用合作社也加大了对专业户、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支持,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如以调查甘州区甘浚镇为例,对于合作社新建的肉牛舍和肉牛养殖小区,政府出资为其修筑自来水管道、修路、通电、出资绿化,方便养殖户用水、用电以及出售架子牛、肉牛,保证了养殖农户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确保了畜牧场规划的合理性,保证了农户养殖肉牛的经济效益。

5.2 采用适度规模养殖,发挥饲料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增加收入

保持小规模养殖户的适度存栏数量,加大养殖户基数的发展,适当增加户均母牛存栏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据农户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确定合适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数量过大,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饲料资源不足,外出采购则会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做好技术力量配置,强化疫病防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基础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缩短母牛胎间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5.3 加大杂交改良力度,推广科学饲养模式,提高肉牛生产效率

建立和增加家畜改良服务网点,加大改良面积和改良率,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效率,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和屠宰率。遵循肉牛生长发育规律,推广母牛、犊牛补饲技术和幼年直线育肥技术[9],摒弃“架子牛育肥”方法,充分发挥肉牛前期生长速度快的优势,给予充足而合理的营养,缩短饲养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加工处理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技术和饲草饲料加工配合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根据不同的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提高饲料报酬。

5.4 引导千家万户走向专业户饲养,建立母牛—肉牛养殖小区,组建不同形式的养殖合作社

王消消等的分析表明存栏母牛8~10头的专业养殖户母牛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养殖户[7],在养殖小区(合作社)建立母牛—犊牛—育肥牛的养殖经营模式,实行自繁自养自育,稳定育肥牛的牛源,在农户科学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场户结合、就地直线育肥的经营模式,扩大饲养规模,发挥育肥牛场在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广大农户肉牛养殖的发展。建立合作社后,做到统一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摸清楚市场行情,并由养牛合作社的代表与牛经纪人谈价格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户养牛的利益空间。

5.5 强化科技培训与科技术入户,让养牛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创建能繁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养殖户(场)的示范场(基地)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通过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技术培训和示范,切实帮助养殖户降低在疾病防治和防疫上的风险,提高养殖户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需要开展培训,邀请高校的养牛专家对养殖户实施“走村进社”的冬春养殖技术轮训,注重养牛实用技术推广,围绕提高养殖效益,新技术、新品种、新饲料的应用等开展技术讲座;在注重提高养殖户养牛科学饲养技术水平的同时,推广新技术如应用不同时期母牛的补饲技术[9],犊牛补饲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犊牛直线育肥技术等,提高母牛养殖综合效益。

5.6 建立完善防疫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

农村经济养殖篇(8)

一、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审批及用地原则

畜禽养殖的项目用地须经畜牧局依照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用地数量、布局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国土资源局配合选址。畜禽用地的规划和布局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鼓励实行规模化养殖,节约用地。严禁擅自将确定后的畜禽用地改变为非农业用途。

二、区别不同情况办理不同用地手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疾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及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简化程序,及时提供用地

(一)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需经镇(街道)同意后向市畜牧局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

(二)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规模化养殖的,经市畜牧局批准养殖规划,报市政府同意后,镇(街道)畜牧站、国土所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市国土资源局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要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依法另外补充耕地,耕地开垦费按该区域统一年产值的8—12倍缴纳。

(三)其他企业或个人申请规模化养殖的,经市畜牧局批转养殖规划,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其中生产涉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占用耕地的,应签订复垦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外补充耕地,附属设施永久性建(构)筑物占用农用地的,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四)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和登记工作。

四、畜禽养殖需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以下资料

1、畜牧局畜禽养殖规划和市政府批转意见;

2、畜牧站、国土资源所选址意见及镇(街道)畜牧局审核意见;

3、畜禽养殖场可行性报告;

4、占地平面布置图;

5、租地或承包协议书(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用地,需有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镇(街道)批准);

6、土地复垦保证书;

7、不改变土地用途承诺书。

五、畜禽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

耕地开垦费按该区域每亩统一年产值的8—12倍缴纳。

六、畜禽养殖占用地规模标准

1、牛、马、驴占地15㎡/头;

2、羊、鹿、猪占地8㎡/头;

3、鸡、鸭、鹅等禽类2㎡/只。

七、畜禽占地的备案及批准

农村经济养殖篇(9)

榆林沟村支部基本情况榆林沟村位于洗马林镇西北部山区,距镇所在地10公里,是原榆林沟乡乡政府所在地,96年榆林沟乡撤消,所辖村并归洗马林镇。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经济发展较快,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于其他地区相比,特别是川区农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人口大量外迁(96年以后外迁人口达84人,全部为40岁以下的青年家庭),使得村级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20__年全村共计225户,642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6亩,其中水浇地50亩;林地面积828.9亩(退耕还林地828.9亩);草场面积6500亩;村庄面积110亩;沙河、荒山荒坡面积7377亩。该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加之频繁受西北风、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去年,人均纯收入1020(20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0.5万元(主要为草场承包收入)。基层组织建设榆林沟村党支部有支部办公室及党员活动室一处,党员3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2名,35岁以下3名,60岁以上的12名(占到党员总数的34),党员平均年龄55岁,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15名(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7名),外出务工党员5名,在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25名,支部成员3名(支部书记:刘广玉,男,52岁,大专文化),村委成员3名(村主任:刘广玉)其中交叉任职3名,两委平均年龄50岁。由于地处山区,干部群众思想比较落后,党建制度不健全,致使应有的党建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基础20__年全村总收入126.34,其中种植业收入35.41万元,养殖业收入0.8万元,林果业收入11.07万元,劳务输出收入78.71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务工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62.3。20__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共计达到183人,劳务输出收入户均达到3498元。(一)种植业20__年,该村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630亩、山药210亩、其它46亩,总收入共计35.41万元。该村条件发展爆粒玉米470亩,已形成一定规模,20__年爆粒玉米收入29.7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3.8。(二)畜牧业国家封山育林工程启动后,榆林沟村的畜牧业发展比较滞后。主要以养殖牛、羊、猪为主,牛养殖户82户,133头,羊养殖户14户,88只,猪养殖户17户99头,其中规模较大户牛养殖3户,羊养殖户2户,猪养殖户6户。群众养殖形不成规模,养殖技术陈旧,动物防疫知识认识度不高,致使畜牧业整体效益不好,近年没有质的变化。畜种的改良,散户养殖向集中规模养殖的转变,动物防疫知识的短缺,资金的运转成为影响养殖壮大的首要问题。去年10月,该村新建养殖小区一处,面积2500平方米,使该村养殖业向规模化、正规化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今年预计进驻小区养殖户达到10户,养殖牛、羊可分别达到50头、890只。(三)水利基础全村共有潜流2处,防渗渠(管)3000米,可控浇耕地50亩,这些设施基本建于80年代,基础设施薄弱,年久失修现象严重,未能给榆林沟村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四)民营经济榆林沟村现有个体工商户10户,主要从事服务业和运输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共有12人,经济总产值50万元,实现利税6万元。社会事业榆林沟村于20__年硬化郭花公路至村内路面4.2公里,使该村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__年底,全村电视用户216户,固定电话用户95户,入户率分别达96、42.6。该村自来水入户计225户,入户率达100。20__年农网改造,村内225户均使用上了照明电,现月耗电2300千瓦时,户均月耗电10千瓦时。今年,原榆林沟学区撤消,与洗马林中心学区合并,现榆林沟小学有教师7名,学生56名,校舍25间,占地面积达1.2亩。该村有卫生院一处,医务人员3名。年初,该村由于“两室”建设不规范,党建制度不健全;农民收入低,创收渠道不宽,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原因,被县委列为倒排5的后进农村党支部。二OO五年三月

农村经济养殖篇(10)

2做好养殖技术的推广

应该加强在农村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素质,迅速推广农村的畜牧养殖配套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中的整体水平。

(1)在农村推广以及应用养殖技术,应该提高农村畜牧科技人员,用他们作为搞好农村畜牧业技术的主力军,依靠他们将畜牧技术推广到农村中去,做好培训农民、技术指导、蹲点指导,提高农民畜牧养殖的技术观念,更好的提高技术人员与养殖户间的信息传递,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乡镇、村办组织也应该做好协调组织工作,成立专门的畜牧养殖合作社,并配备专业的技术员对农民养殖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并且还可以科技示范户的形式,大力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来推进全村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

(2)在农村畜牧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中,应该依靠养殖户来进行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对其普及科学知识以及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素质以及市场观念,用试验、培训、示范、宣传、会议等方法,增强农民对养殖技术的认识,提高农村养殖户的素质,从而使农村养殖户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使农村畜牧养殖业更具特色,使农村养殖户获得更多的利益收入。

(3)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应该围绕生产标准化、产业化以及产品优质化的目标进行发展,要大力推广在农村养殖中的现代养畜配套技术,提高农民养殖人员的多项职能,积极开发推广养殖技术,加快建设科技示范园以及示范场,做好对畜牧业饲料的监控,使农村畜牧养殖中各环节都能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畜牧养殖水平,多培养出善经营且懂技术的新型养殖户。

(4)农村养殖技术应用中,可以先在农村养殖户中设立示范户,使农民可以感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在农村畜牧养殖推广中,使农民亲眼目睹由养殖技术而带来的好处,尝到科学养殖的甜头,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促使农民走上畜牧养殖的共同致富道路。

(5)在农村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中,应该要让农民学会自己掌握技术,技术业务部门应该针对农民的养殖技术需求来进行培训,让农民可以掌握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方案,使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畜牧科技人员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深入养殖户中,对农村养殖户进行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确保农村养殖户可以完全掌握实用的养殖技术。

农村经济养殖篇(1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畜的需求也在增加,并且由于近年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于禽畜产品质量的把关也尤为严格。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是由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存在许多缺陷,近年禽畜产品的数量已经渐渐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而现代养殖技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能够有效防治养殖过程中禽畜感染的疾病,并且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禽畜产品的产量。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从传统畜牧养殖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运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2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

当今社会需要的禽畜产品越来越多,传统畜牧养殖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禽畜的疾病,村民大多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的解决方法,并且不敢运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只能盲目遵循着传统畜牧养殖中给出的不科学的方法,导致禽畜在养殖过程中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给禽畜喂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禽畜的体重降低和附属产品质量变差。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大力地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民对于禽畜养殖的知识,并且能够使农民应用先进的方法防治禽畜的疾病,科学地配置饲料,进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

1.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传统畜牧养殖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能源的再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流失。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提倡绿色环保,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成本。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时代的产物,区别于传统畜牧养殖,在畜牧养殖工程中更加高效化,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禽畜产品的产量,能够充分利用禽畜养殖中产出的废物,变废为宝。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建造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禽畜的排泄物发酵为沼气供能,而且植物的秸秆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经过合理的搭配加工成为禽畜的饲料,从根本上节约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如此循环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同时又能够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措施

2.1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力度

传统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多,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将会取代传统养殖技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禽畜产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的资源转化为养殖过程中需要的能源,并且将资源进行科学地分配,实现禽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增加禽畜产品的产量,保证我国人民的需求。但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大,国家应该加大推广力度,派下专业人员进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导,使农民接触新的养殖理念,进而促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播;并且给予养殖者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农民能够负担起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花费,鼓励农民引进畜牧养殖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更快地融入农村地区,进而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2.2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畜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主要由推广人员推广,想要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被村民认可,首先需要推广人员能够向村民进行详细地解说,将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进行对比,使村民能够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好处,进而加快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实现大规模生产禽畜产品。所以推广人员应该深刻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语言表达清晰明了,使村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的差距,能够正确地讲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便利之处,并且讲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给农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给村民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传导,这样有助于村民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所以想要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必须要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2.3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

现在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中的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应该引用新的推广方式,例如运用投影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上接第50页)工作原理详尽地呈现给村民,让村民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政府应该建立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教学场地,积极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进行一传十,十传百的策略,使村民看到运用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带领村民观赏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分步骤地给村民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使用这些仪器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村民自然会积极地引入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从而能够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更快地融入畜牧养殖行业。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能够带来质量更好的禽畜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所以政府应该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3结语

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禽畜产品的产量,对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必将成为主流,但是想要彻底转型为现代畜牧养殖,必须要加大推广力度,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农民正确的引导,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才能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彻底融入当今的畜牧养殖行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许风鹏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