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的数字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1 09:08:50

教育的数字化

教育的数字化篇(1)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教育的数字化篇(2)

李奕处长说:“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理性的依据,要做出教育的化验单,获得诊断的说明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教育的某些特点来看,目前的教师更像一个中医,要“望、闻、问、切”,凭自己的工作经验,看出孩子的特点、能力、性格。上课过程中,教师凭着孩子的举手、眼神、发言、动作、反应,师生的互动,语言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理解力、问题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人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仅凭直接采集信息、目光交流来把握学生的特点,显然是不够的。由此,我们会发现,传统教学方式应对现在的教育改革,应对现在孩子成长的方式,多少有些乏力之处,可能有的问题,教师没讲学生就会了,或者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并不真正“解渴”。对于这些学生不太了解、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点,我们如何诊断出来?考试固然是个好办法,但相比较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科学的办法。用数据说话,应用不同的数据点,翔实地分析出问题点,帮助诊断学生,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可以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佳的效益。

教育的数字化篇(3)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的数字化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65-02

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a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迅猛发展,给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改变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已成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武器,更成为学校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支撑点。因此,如何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是摆在每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及早地认识并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1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这种方式过度追求竞技的因素,忽视了对学生在理论技能方面的教学。体育教学中过分注重学习的速度、远度、精确度,并且在过程中以学生的要领和示范动作为主,再结合相关的分解和辅助教学进行学习,最后则通过完整的联系,掌握动作的要领。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忽视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将其当作一种运动,很难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学方式的畸形使得人们不能正确看待体育教学的内涵,其实质应该为通过适当的运动,在增进学生的身体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奠定学生终生锻炼和学习的教学,而不是简单地以运动为目的。

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涵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涵是教学所用的资源全部进行数字化。通过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表明,数字化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还可培养其职业的信息素养,从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当中。

3 体育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的主题思想就是寓教于乐,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表达一个信息的现实感,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化程度高,信息量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在网络平台中共享教学资源,这样学生不仅在体育课中能学习健身锻炼的知识,在课余时间也能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互相交流学习体育知识和健身技能。

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充分发挥人相关的潜能,以此提升人的整体素质。而数字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自身的学习,从而从学习的速度、时间、题材和方法上都可按照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恰当的选择。这不仅掌握了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学习变得更为人性化,并可提供差异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不同。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更容易对照自身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4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在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效果,营造比较好的教学气氛,如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就会忽略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2)不易判断重点和难点,图片、视频、版式安排不合理,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就没有那么明确,尽管有学到知识,但也会因为没有时间练习、融会贯通,学习效果不是那么显著。这样,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这节课就显得没有意义。

3)由于多媒体可以容纳的内容多、进度快,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只是有一定的认识而已,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4)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资源,甚至滥用,以为什么情况都用课件演示较好。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让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才能掌握教学内容,体验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

5 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入体育教学中的办法

提供可行的硬件设施和加大软件建设力度 在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中,必须要严格考虑到体育教学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以此满足其要求。同时必须提高体育教学当中的硬件设备的使用水平,改变对硬件的管理方式,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教学安排,以此更好地方便体育教学,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其具体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点。

1)将现有高校体育教学的所有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变。而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方法是通过将现阶段的精品课程制作成视频、图片等,并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其加工,从而将其放到互联网上。

2)通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开发,而针对这方面的资源,很多高校可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

3)体育教师自身必须要做好对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教育的数字化篇(5)

2006年,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了一款名为“清华同方多媒体电子教材”的数字教材。这款数字教材在电脑环境中运行,仍采用了直接扫描纸制教材的简易数字化方式,但在此基础上引入“插图热区”的概念。这款数字教材中的插图本身是一个可点击的热区,可以链接到与插图相关的各种内容。这种模式下,“插图”就从简单的图变成了一个包含图、文等大量内容的资料夹,只需要点击插图,相关内容就会弹出显示。

2008年,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高中教材系列配套光盘。这套配套光盘中包含有与纸制教材配套的数字教材。在这套数字教材中,研发者采用高清的大图取代了原本的低像素小图,插图清晰度放大至原教材插图的16~20倍;同时在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将原本的单幅插图变为组图。这一设计方式在其后开发和出版的人教学习网和2012年新版义务教育教材教参光盘等产品中的数字教材里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延伸。

2009年,人教希望网络技术公司研发和出版的《英语(新目标)》网络教材,充分考虑到英语教学的特点,将教材中的插图改进成了可点击交互的多媒体形式。在点击人物、对话吐云等插图中的构成元素时,可以播放出对应的语音,实现了数字教材插图的多媒体化和交互化。

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人教数字校园系统中,内含的数字教材则呈现出完全的多媒体化趋势。在这个系列的数字教材中,几乎所有的插图都进行了复杂的多媒体化改进。原本静态的插图变成了可点播、可交互的动画或视频。笔者从数字教材十多年间的发展中看到:数字教材的插图从单一媒体逐渐转化为多媒体,从对纸制教材插图的简单扫描复制变为深化改编。数字化的插图正沿着信息含量、媒体形态、交互性3个方向不断演进发展。

2从插图到数字插图的特征性变化

如前文所述,在数字教材中,传统插图已经转变成为数字插图。数字插图并不是基础教育数字产品中独有的元素,而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电子和数字出版物中。数字插图自身具有虚拟性、综合性、互动性3个主要特点,这3个特点在数字教材插图的演进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影响着数字教材的教育功能。笔者将从这3个特点切入,分析从传统教材插图到数字教材插图的变化趋势。数字插图的虚拟性首先是对应传统插图的实物性而言的。传统的教材插图需要印制在纸张之上,占据书页中一定的版面。限于版面与成本,传统教材不可能印制所需的一切插图,插图的数量、大小、内容信息含量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数字插图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实物性局限在数字教材中并不存在。数字插图本身以二进制码方式存在于数字载体中,几乎不占据实际的物理空间。对当今任何一种数字载体来说,容纳海量的图片都不是难事。

其次,数字插图在呈现方式上也不是固化的,在近期的一些数字教材产品中,数字插图往往以缩略图或按钮的样式放置在教材显示的页面中,读者点击后才会完整呈现出来。这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灵活显示方式更使得数字插图突破了传统教材插图在版式、尺寸、清晰度、分辨率上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将完整、清晰的图像展示出来。数字插图的综合性,主要是指数字插图在表现方式上可以综合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较早期的各种数字教材主要采用对纸质教材进行“照相式”的数字化方法,例如对书进行扫描或直接将印刷用的电子胶片转化成电子书。这类数字教材中的插图不具备综合性,仅仅是纸制教材插图的数字翻版。应该看到的是:这种“照相式”的数字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数字技术的特点,也难以对实际的教、学行为起到改进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人员对数字教材认识的提升,近年来的几种数字教材产品都将对插图进行综合性多媒体加工改编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方式。互动性是数字插图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数字插图的互动性表现为两个层次,基础的层次是教师或学生与数字教材之间的交互,高级的层次则是在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基于数字教材的互动。

在目前已有的各种数字教材产品中,主要以人、书之间的互动性为主,并且这种交互性建立在数字插图已进行综合化的基础上。显然,纯静态的数字插图并没有进行交互的意义。数字插图的交互性绝大部分表现为对图中元素的操作,例如,点击插图中人物的对话可以发声,拖动插图中的图形可以改变画面等。现代教学理念对传统纸制教材提出了额外需求,数字插图的特征性转变正是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发生的。这些特征性改变会从插图的教学功能上影响学生使用教材时的行为和学习效果。

3数字插图在教学功能上的特点和对学生的影响

数字插图在教学功能上的特点表现为:对学生的认知行为的影响和对学生非认知行为的影响。在认知方面,传统插图具有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有研究成果表明: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认知程度可分为知道、理解、探究、运用、评价等几个层次。传统插图能够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记忆(知道层次)和辅助理解(理解层次)。与抽象的文字表述相比,插图能够给学生形象化的知识信息,因此能够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这种直观性原则早在380年前就已被教育学者所熟悉。如前文所述,数字插图在图片数量、质量和多媒体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使之在形象化和直观性方面比传统插图强大得多,进而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促进作用也变得更强。除了对“知道”和“理解”两个层次具有促进效果外,交互化的数字插图更能够深入地影响到探究、运用、评价等认知层次中,这是传统插图完全无法实现的。例如,学生在数学课中可以直接在交互的数字插图上进行模拟的数学实验操作,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这种探究根本无法通过教材完成,需要给学生配备额外的探究学具才能够实现。

传统教材插图在非认知方面的教学功能包括:注意功能、导向功能和影响功能。数字插图同样具备这3种教学功能,并且由于数字插图自身的图片品质较高,有交互式或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因此比传统纸制教材中的插图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导向数字插图显示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非认知方面,数字插图显然具有强化性的作用效果。虽然在非认识方面的影响上,数字插图在注意功能、导向功能、影响功能上都比传统教材插图更强,但这种作用不一定是正面的。一旦数字插图的内容偏离了教学重点,就很容易把学生导偏,并弱化学习重点,降低学习效率。笔者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在的某些数字教材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如果数字教材在设计时片面地强调交互化与多媒体化,而忽视了数字化之后的内容与教材原有内容是否协调统一,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数字插图在认知方面比较容易起到正面作用,而在非认知方面的影响可正可负。因此,对数字插图进行合理设计和开发的关键集中在它的非认知方面,并不是图片越多、越清晰、越综合、交互越复杂就一定能收到越好的效果。

4对数字教材插图的展望

教育的数字化篇(6)

李奕处长说:“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理性的依据,要做出教育的化验单,获得诊断的说明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教育的某些特点来看,目前的教师更像一个中医,要“望、闻、问、切”,凭自己的工作经验,看出孩子的特点、能力、性格。上课过程中,教师凭着孩子的举手、眼神、发言、动作、反应,师生的互动,语言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理解力、问题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人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仅凭直接采集信息、目光交流来把握学生的特点,显然是不够的。由此,我们会发现,传统教学方式应对现在的教育改革,应对现在孩子成长的方式,多少有些乏力之处,可能有的问题,教师没讲学生就会了,或者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并不真正“解渴”。对于这些学生不太了解、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点,我们如何诊断出来?考试固然是个好办法,但相比较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科学的办法。用数据说话,应用不同的数据点,翔实地分析出问题点,帮助诊断学生,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可以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佳的效益。

教育的数字化篇(7)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017-02

1 教育出版数字化模式发展

1.1 电子书包模式

电子书包是教育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组合产品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包括具备读写功能的笔记本或者平板点到的电子书包外形,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内容资源库,还有通过数字资源对学生展开管理、实现家庭和学校交流的网络平台。电子书包作为数字化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比如在新加坡学生的电子化教材教辅和互联网连接可以实现全世界区域下学生的互动学习,这是全球性书包的外在表现的一种。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发展是以电子书包作为终端模式的一种技术手段,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出现由科技公司或者电信运营商作为主导的试点学校,出版社虽然提供核心内容却并不占据主体地位,所以说出版商在其主要产业中也会因为技术落后而屈居次要地位。

1.2 网络平台模式

教育出版数字化要从资源数字化发展入手,建设数字化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强化并完善网络和跨媒体平台的有效结合的出版。在这之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建立了 “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这个平台有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和资源库等内容在内的立体化教学包。通过纸质书本的购买可以获得学习卡,凭借此卡登陆出版社立体化教材网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品太提供的完善的教学系统,能够强化基本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家长。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适当替代实体教学机构,现在有很多出版社都有这种平台的构建。教育出版商可以通过这类平台的建立,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实现教育数字出版的发展突破。

1.3 移动教材模式

移动教材是教材教辅等教育资源在移动阅读器上的应用,主要有电子屏电子阅读器、平板、手机和教育电子产品这几种,作为移动阅读器这主要的三类产品,电子屏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和教育电子产品都在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过程中担负了很重要的只能。比如一些品牌的学习机和出版社和教育资源单位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同步,实现其教育网络授权。一般情况下教材内容上没有生产阅读器,其产业链上涉及的结构有很多,不容易整理融合,但这样的形式主要通过电子书分校模式得以实现。比如国外的kindle和iPad等主流阅读器和教材出版商的成功合作,就是比较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1.4 开放式教材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开放式教材是说网络出版平台向作者开放权限,允许其随时提交、编辑、更新教材内容,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通过出售电子版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等实现网站盈利。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免费的开放式教材平台就是平世界知识库,FWK是提供免费在线阅读和出售包装内容的网站。学生可以在课文边上注释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中的电子教材定制平台进行教材修改使用。FWK所提供的新的发展模式可以保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控制性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因为开放式教材模式降低了教材出版的要求,其编审制度要求也比较宽松,还有就是电子教材本身也有很大的缺陷,版权信息不清晰、内容来源不准确、权威性不够,适用年级不合理,文字写作水平不高、图像和图片的质量差,内容琐碎繁杂、不易记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出开放式教材模式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有很多需要发展的方面。

1.5 多元化经营模式

现在出版商方面一般面向的都是学校市场,对企业学习、国外教育、辅导学习、自学教育和行业出版方面都比较忽视。出版商可以依照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选择对这些领域的涉及,发展新的教育出版的收益形式。

2 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2.1 编码设计师

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最关键的内容就是需要强化编辑的科技能力和数字技术水平,出版社要吸收并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同时要向已有的编辑提供数字技术技能培训,通过相应的技术实现数字教辅的深入培养。

2.2 娱乐架构师

多媒体水平不断发展,数字出版物也开始有音乐、文字和图片等多样内容融合出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要将教育和娱乐相结合进行,保证受众在愉快的感受中接收新的知识内容,所以今后教辅编辑要重视对其娱乐精神和素质的培养。

2.3 客户支持服务

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客户支持服务一般说的是学习社区中的在线咨询和内容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专门设置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服务于网络平台,可以随时回答客户所提疑问,保证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内容管理员要保证对网站内容的实时更新,随时传输新的知识内容,第一事件删除影响整体内容的垃圾信息。

2.4 保护数字版权

目前国内数字出版环境比较复杂,担保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得复制盗版的数量不断滋生,一般教育内容图书的内容都不是原创,同质化和盗版现象异常明显,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随着数字化内容的不断发展,保护数字版权的任务就更为艰巨,要通过这部分人群确定盗版网站,重视对盗版内容的彻查力度和手段。

2.5 数字版权贸易

出版数字化环境下,版权引进和输出同样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想要实现数字化教育出版的顺利发展,就要重视并关注数字版权方面的问题,保证教育出版数字化在正确的环境下实现整体发展。版权贸易方面的人才是能够站在大的环境分析当前的局势,借鉴并分析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教育经验,强化我国的数字版权贸易保护层次,为我国同领域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6 高级管理人才

新环境下的出版社还要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接受新环境下的企业改革制度,确定并开展一系列的吸引并稳定人才的制度,吸收并培养一些在数字出版管理方面具有丰厚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可以整合强化各种社会和网络资源,引导行业实现工作创新和产品创新。

3 结论

教育是各种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对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所有行业的基础发展领域,教育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相应的教育出版也就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重视强化自身的品质和资源水平。同时要从完善个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入手,强化我国现代教育事业,促进其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的数字化篇(8)

关键词:

教育学理论;数字化课程;开发;启示

教育学理论并不是呆板的教条,它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新的教育开发实践提供依据。传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通常都存在技术研发和教育理论背离的情况,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理论引导下对数字化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和学,从而发挥出教育传播的效果。

1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

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1)共享性。具备大容量、开放式和大规模,以实现课程开发应用的网络化。(2)代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数字化课程方面,所选素材必须种类齐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满足开发需求。(3)多样性。对素材进行合理分类,将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以立体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表现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4)简易性。表现方法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能够达到自主实习和协作学习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畅通无阻。数字化课程资源种类各式各样,涉及范围广泛,按照数字化课程开发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划分成5类:(1)数字化素材库。主要划分为5种:文本、视频、图像、动画以及音频。(2)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能够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通讯,实现系统数据的兼容。(3)试题库。具有查询、单个录入、自动属性校正、批量录入、统计分析、删除、组卷以及修改试题的功能,适用于存放各种专业课程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根据原则结合而组成的试卷。(4)案例库。适用于存放专业课程有关的典型案例,并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5)数字化教案库。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和删除的功能,适用于存放不同学科每一章节的教案。

2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

2.1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

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资源生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观点出发,生产出供学生与教师使用的教与学的内容。同时教育学能够为传统教育方法、手段以及设备树立新的开发观念,此外,在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及教育变革观念的影响下,对网络教育、创新交易、综合学科教育以及个性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让教育与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变成可能。

2.2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

(1)泰勒原理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泰勒原理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是根据步骤遴选课程内容,即是编辑人员事先要确定数字化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收集有关的内容,设计出科学的内容组织构架,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对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借助泰勒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编排、检验,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因此,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内容时,编辑人员、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应进行交流,由教育专家提出专业目标与编排意见,带领编辑人员对课程内容框架与逻辑进行编制。(2)“做中学”理论解决技能和知识同步训练问题。“做中学”是杜威从“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以及“教育即是生长”观念出发,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受教学条件与历史因素影响,缺少“做中学”环节。现如今,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中,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化课程为“做中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开展现代化课程建设非常值得参考“做中学”理论,特别是自然科学类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做中学”中“学”的对象除了包括操作技能外,还包括知识、素养、能力以及思维。做中所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也是通过技能操作来掌握知识和锻炼思维,从而提升判断能力。

2.3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关系中,对于教师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主导思想填补了教师或者是学生中心论与主客二元对理论思想的空白。如果将计算机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一旦受以生为中心和用户中心论的影响,就会削弱教师的作用,被教学机器、数字化课程以及教学程序取代。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指导或者是调节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功能进行编码,方便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与补充,同时按照需求进行复制。教育技术开始研发的最初理念是代替教师,但是在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媒体来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班级智能教学系统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练习资料、学习资料以及复习资料等外部学习资源,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随时调取。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以及组织形式加以编排。即便如此,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教师的劳动与智慧。由此可见,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交互效果,强调用户体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课程开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前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与学理论的优点,通过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以及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为传统课程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与手段,以促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公文,林雪涛.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v.33;No.233(2):147-150.

教育的数字化篇(9)

教育学理论并不是呆板的教条,它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新的教育开发实践提供依据。传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通常都存在技术研发和教育理论背离的情况,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理论引导下对数字化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和学,从而发挥出教育传播的效果。

1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

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1)共享性。具备大容量、开放式和大规模,以实现课程开发应用的网络化。(2)代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数字化课程方面,所选素材必须种类齐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满足开发需求。(3)多样性。对素材进行合理分类,将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以立体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表现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4)简易性。表现方法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能够达到自主实习和协作学习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畅通无阻。数字化课程资源种类各式各样,涉及范围广泛,按照数字化课程开发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划分成5类:(1)数字化素材库。主要划分为5种:文本、视频、图像、动画以及音频。(2)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能够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通讯,实现系统数据的兼容。(3)试题库。具有查询、单个录入、自动属性校正、批量录入、统计分析、删除、组卷以及修改试题的功能,适用于存放各种专业课程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根据原则结合而组成的试卷。(4)案例库。适用于存放专业课程有关的典型案例,并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5)数字化教案库。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和删除的功能,适用于存放不同学科每一章节的教案。

2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

2.1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

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资源生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观点出发,生产出供学生与教师使用的教与学的内容。同时教育学能够为传统教育方法、手段以及设备树立新的开发观念,此外,在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及教育变革观念的影响下,对网络教育、创新交易、综合学科教育以及个性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让教育与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变成可能。

2.2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

(1)泰勒原理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泰勒原理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是根据步骤遴选课程内容,即是编辑人员事先要确定数字化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收集有关的内容,设计出科学的内容组织构架,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对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借助泰勒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编排、检验,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因此,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内容时,编辑人员、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应进行交流,由教育专家提出专业目标与编排意见,带领编辑人员对课程内容框架与逻辑进行编制。(2)“做中学”理论解决技能和知识同步训练问题。“做中学”是杜威从“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以及“教育即是生长”观念出发,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受教学条件与历史因素影响,缺少“做中学”环节。现如今,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中,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化课程为“做中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开展现代化课程建设非常值得参考“做中学”理论,特别是自然科学类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做中学”中“学”的对象除了包括操作技能外,还包括知识、素养、能力以及思维。做中所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也是通过技能操作来掌握知识和锻炼思维,从而提升判断能力。

2.3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关系中,对于教师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主导思想填补了教师或者是学生中心论与主客二元对理论思想的空白。如果将计算机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一旦受以生为中心和用户中心论的影响,就会削弱教师的作用,被教学机器、数字化课程以及教学程序取代。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指导或者是调节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功能进行编码,方便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与补充,同时按照需求进行复制。教育技术开始研发的最初理念是代替教师,但是在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媒体来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班级智能教学系统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练习资料、学习资料以及复习资料等外部学习资源,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随时调取。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以及组织形式加以编排。即便如此,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教师的劳动与智慧。由此可见,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交互效果,强调用户体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课程开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前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与学理论的优点,通过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以及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为传统课程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与手段,以促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公文,林雪涛.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v.33;No.233(2):147-150.

教育的数字化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57-02

2013年9月16-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当代教育科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教育理论刊物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傅维利出席会议并致词。来自《中国教育学刊》《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中国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当代教育科学》《教育学术月刊》《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研究》《高校教育管理》《班主任之友》等刊物的代表围绕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刊物走向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综述如下:

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与会代表围绕数字化对教育理论刊物的冲击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

1.数字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技术潮流,这一潮流正以汹涌之势改变着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正如中国古代纸的发明与印刷术的进步逐渐取代竹木简一样,数字化也已在逐渐蚕食着纸质出版物的地盘。例如,开放的网络维基百科正在取代《大英百科全书》的地位。同样,数字化期刊也正在吞噬着纸质期刊的市场。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已经取消了纸质版,完全代之以简洁、明了的电子版。再如,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事实上,已经将期刊电子版与纸质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西方完全数字化的期刊已经诞生,并在迅速发展中。

相信,伴随着我国期刊管理政策的变迁,尤其是完全数字化期刊的批准,数字化将对教育理论刊物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

2.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辩证地分析,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其是机遇,是因为世上每当有一种新的技术产生的时候必然创造出许多新的机遇,在当下的数字化冲击与出版管理体制滞后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大胆走上新的起跑线,打开数字化出版的大门,已经成为每一家教育理论刊物必须抢抓的机遇。哪家教育理论刊物能抓住机遇,它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并做数字化时代的弄潮儿。

说其是挑战,是因为数字化并不那么简单。它需要每一家教育理论刊物认真研究数字化的规律,并顺应规律,迎接挑战。归纳起来,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直面的挑战有:从书面阅读到荧屏阅读的挑战;从纸质期刊到瞬间检索的挑战;从单一供给到供需兼顾的挑战;从单刊编辑到群刊合作的挑战;从公开出版到自由出版的挑战等等。

总之,教育理论刊物在数字化背景下再也无法独善其身,向数字化迈进已经是大势所趋。走向数字化尽管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前行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二、是应对还是应付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付?这是本次研讨会展开讨论的另一话题。经过讨论,代表们逐渐认识到:只有积极应对,才是每一家教育理论刊物的不二选择。如果采取消极应付与被动等待,不仅不能抓住机遇,很可能陷入被遗忘、被边缘、甚至被淘汰的境地。入会单位还就如何积极应对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现归纳如下:

1.明确教育理论刊物的崭新使命。在大众网络语境下,发挥教育理论刊物的专业引领性、教育导航性、话语权威性等优势,并实现与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刊物的崭新使命。目前,利用网站、微博、微信、二维码、网络发表等技术传播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利用电子邮箱、网上投稿系统、软件、QQ群等加强与作者群和读者代表的联系,同时关注被索量、被摘量、他引量、下载量、被摘率、点击率、影响因子等读者反馈,已经成为部分教育理论刊物的新做法。

2.加强教育理论刊物的协同创新。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理论刊物单凭一己之力进行“单打独斗”已经逐渐过时。例如,当下,各家教育理论刊物基本上已经与各种学术期刊网签约,任何一家教育理论刊物在学术期刊网面前都是一名弱者。因此,只有重视协同创新,所有教育理论刊物组建版权联盟,才能形成合力,获得应得的正当经济与社会效益。再如,教育理论刊物客观上是存在分层的,各家刊物只有加强合作,共同进行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要。假如各家刊物都试图有朝一日成为CSSCI来源期刊,不仅不现实,而且还会导致恶性竞争。这就需要各家教育理论刊物加强协同创新。

教育的数字化篇(11)

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平台,张家港全民终身学习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26万人,但是跟庞大的注册人数相比,网站平均日访客量只有200人左右,平均访问时间不满半个小时,与网站的建设初衷并不相符.网站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达到了3000多个,涉及社交、生活、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相对于社会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网站的学习资源还是相对有限,学习的方式大多以学生观看视频为主,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与居民的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2.社区教育网络资源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张家港市社区教育的三级网络已经形成并顺利运行,但是全市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才刚刚开始,2013年南丰镇社区教育资料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包括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公众服务平台”和“智惠南丰在线”网站的顺利运行为其他镇(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实践证明,依靠一个网站承担全市的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市、镇(区)、社区(村)各级网络资源节点,形成社区教育综合网络资源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的实现,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政府的统筹规划、管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需要对各镇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需要镇社区的相关信息机构和其他信息机构之间的通力协作.

二、构建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1.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和理论构架

数字时代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学习资源的生产、存储和传递的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以传统教育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教育信息资源的主体,将传统的教育资源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资源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信息类型丰富、时效性强等特点,更利于信息的保存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是指将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放在存储设备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用户提供信息的导航与检索、教学资源的参考与获取、在线交流和咨询等服务,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从浩瀚的资源中获取所需资源.与传统的教育资源服务相比,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服务更加快捷、准确和丰富.

2.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从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用户群体分析,张家港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25万,大致可以分为学生、在职人员、下岗转岗人员和老年人群.学生群体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大致可以分为学龄前、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这类群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往往是以学校和社区联合教育为主.目前,张家港部分社区针对小学生开设了免费的课后辅导班,专门聘请优秀的退休教师为小学生辅导课后作业,为部分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学生群体需要学量的文化知识,书籍的阅读量也是非常大的.在职人员和下岗、转岗人员是整个社区的主要人员,其中对下岗、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是整个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老年人群体更加关注保健、养生和休闲等相关的信息,这类人员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目前,张家港市通过联合办学、开办老年教育网站和空中老年教育课堂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的需求.

3.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3.1建立分布式网络资源服务体系结构

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用户群体的分析发现,社区教育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涉及的信息种类繁多,交互学习响应迅速,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依靠某个机构、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因此,建立分布式的资源存储网络服务体系(图1)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改变当前的单点生产集中储存资源的模式,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多节点分布式存储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计算机上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网络开放系统,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建设终身教育资源中心,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

3.2整合可利用数字教育资源

张家港广播电视大学网站资源种类繁多,提供了几千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学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培训等多样化的需求;张家港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与电子刊物,如超星图书、中国知网、方正电子图书,还建立了一批与当地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库,如地方文献、名人长廊和古籍保护资料等;各镇也陆续建立了门户网站,提供了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字资源.因此,可将全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作为社区教育网站的补充内容.在整合可利用数字资源时,各单位之间应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形成社会与教育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在横向上相互联合,纵向上交流沟通,促进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4.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

有效的组合和管理才能发挥资源的全部价值.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的服务体系应该紧紧围绕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活动,提供包括师资配给、技术支持、资源维护更新、教学设施维护等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始终把社区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保证他们得到便利、有益和舒适的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而促进对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一个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在充分共享的基础上,还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

4.1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

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应当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内容涵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社会公益、文化生活等方面,实现统一的学习、管理、积分考评,将学员积分与就业、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挂钩,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构建、定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

4.2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资源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服务方面,要重视资源内容的选择,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保证内容的多元性和适用性;要重视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有机也结合,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要重视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的建设和推广有利于保护特色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扬.

4.3提供高效的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

在教育管理方面,要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大力建设远程接待中心,实现与镇(区)、社区(村)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互通,打造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远程接待中心主要提供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有效促进社区教育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可以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及时改正.

三、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展望

2012年张家港市财政对社区教育投入首次突破千万元,继续搭建以市、镇社区教育为主阵地的公民素质教育平台.为我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实施时,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多元化的需求与学习资源不匹配的矛盾

张家港市全民终身学习网投入运行后,网站注册人数与网站平均日访客量的数据对比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学习资源与学员实际需求脱节.在构建教育资源的时候需要分析用户需求,有计划有针对地建设教育学习资源.

2.解决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习惯的矛盾

传统的学习以面授为主,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让社区群众无从适应,社区要及时普及数字化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观念和习惯,鼓励支持社区群众参与.

3.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建设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应遵循服务向导、开放、交互等原则,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分类、存储、维护和更新的技术.

4.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在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切实保障社区教育经费,并定期对社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