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46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1)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究,需从现有的集中发展较好的区域模式谈起,且为了促进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分析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其战略性发展的途径,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好的集中区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展开论述,并且结合其成败评价衡量标准,浅谈战略发展途径及意义。

1、浅谈几种发展较好的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思想指导,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另外,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将销售商、供应商以及客户联系在一起的庞大的利益网,各个信息站是物流的节点,能够有效的起到凝聚和发散的作用。下面我们对集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展开分析:

1.1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区域对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分散的小农户所生产出来的小宗农产品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汇聚到城市,然后将产品分销给广大的消费者,而且该发展模式需要依赖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的支持(包括商务模式和物流配送)。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运作为:分散的农户,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产品信息在网络上,并且实时的调查掌握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等,及时的调整销售方案,并且及时的回馈消费者的信息,另外在物流配送上,在每个村构建一个信息站,并且配置多名配送员(或者信息员),进行短程的集中配送,用综合信息平台对配送情况进行督导,完成一系列的配送任务。总的来说,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以区域为核心,在本区域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电子商务,并且有效的辐射周边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交易信息,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1.2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文/高小东是区域对商家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目前,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品”农产品深层次加工现象逐渐的突出,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对电子商务营销范围、规模效应的限制,利用专业的合作社,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农产品的营销与配送均由专业人员负责,从而降低运行风险,另外,A2B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能够将一个区域内的类似农产品信息利用互联网凝聚起来,形成更加规范的期货信息,在网上进行实时的与更新,从而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如:竞拍、合约、期货、网上洽谈等项目的开展,降低网上交易风险,而且在物流上建立一个虚拟的专业市场(与现实市场相契合),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利益,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

1.3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商家对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该模式下,农村电子商务商家将各种农资,如农产品、花费、农药等通过信息员从农民手中统一采购,标价在网上,并且在网上加强产品的宣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一个区域内进行一系列的采购、销售、管理,缩短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价格,商家、农民、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共赢。

2、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展望发现: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区域与商家的协同发展模式,注重多方利益的共赢,而且由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市场需求变动性大,因此,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难以保障其正常、健康运行,需要借助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将区域、农产品供应商、农产品销售商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共生、共利、交互的合作环境,构建共同的价值链以及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农产品的健康营销,带动各方利益的共赢。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应用上,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有效的将区域、企业、商家、消费者的信息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农产品营销手段,并且在物流跟踪、认证监管的督导下,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风险,另外,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流通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出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利用网上洽谈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网上签订合同服务、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咨询服务等辅助最终的电子商务运营,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除此之外,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不仅仅实现各项技术的协同发展,而且在数据、业务等多发面均实现了协同发展,这无疑会降低农村电子商务运营风险,且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几亿农民分散的产品生产、销售如何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市场全面接轨,因此,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体现出国际性、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独特性等,而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集中了国际性、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独特性,可见: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发展

3.1相关政策的支持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是研究的重点,经实践发现,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发展中的相关政策的支持,需要从政府的扶植意识和能力上抓起,在扶植的过程中,政府要严格的落实“不缺位、不越位”,不能越俎代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因素,不能越过农民的意愿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应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制定出详细而科学的政策文件,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另外,政府要相信农民和市场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或者凡是农民和市场能够自我调整、自我解决的事情,政府不要强加干预),政府只负责支持和监督。但是对于那些市场失灵,农民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如资金、土地、人才、网络资源、网络环境等),政府则要严加干预,发挥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强大的调节能力,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促进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3.2“播神火”和“接地气”——体现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

为了有效的体现出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需要从“播神火”和“接地气”谈起,其中“播神火”是指:政府鼓励和促进、大力传播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以往相对轻视自下而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偏颇进行调整),旨在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政策环境,以便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农民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政府帮助农民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其中“接地气”是指:政府的辅助作用在农民自主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将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实处(通过政府干预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主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系进行积极的结合探索)。

3.3创新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且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积极的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另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是比较落后,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使得农民在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大多农民不敢轻易尝试,致使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使得农民可以借鉴成功的案例,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且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致富之路。

3.4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加强应用)

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促使农民自发在淘宝、拍拍等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相应的信息,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种市场交易平台(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上开店,进行销售、交易等,基本上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要,拓展农产品的营销范围。另外,可以自动生成信用机制,交易双方都需遵守支付安全体系并有安全支付绑定。重要的是,网络市场化平台产生了空前的人气凝聚,交易双方、服务等都归纳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之中,简化了农产品营销流程,农民可以根据人气指数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价格,促进交易额的上升,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且能够有效的帮助“三农”问题的解决。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有的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而且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只有不断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播神火”和“接地气”——体现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创新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且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2]马珊珊.基于产业集群探索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发展[J].电子商务,2015,(3):14-15.

[3]周海琴.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民反贫困的机理和效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25(12):1025-1026.

[4]王铄.基于电子商务的CRM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2009(5):12-13.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2)

一、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陈振濂(2013)和王超(2015)认为,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可以破解新的世纪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拓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经济活力。以网络为平台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通过使用互联网,农民可以随时随地与市场对接。同时农民可以在家乡从事经济活动,外出打工的人数将大为减少,对农村部分社会问题的改善也很有裨益。

杨继瑞(2016)提出,在当今移动互联网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国家提出的 “互联网 + ”战略,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充分融合,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破解传统农业经营的投融资困境,有助于扩宽农业流通渠道,有助于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服务模式的局限。

纵观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基于经济管理学理论,详细论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给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及农民经济状况上带来的影响。

二、衡阳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必要的网络知识较为缺乏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电脑普及程度依然不高,在地处内陆的衡阳,更是如此。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山区如常宁市下属部分乡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这给农村电商的建立及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如果要发展农村电商,最基本的网络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市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也相当缺乏,并且大多数农民对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很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建设及发展。

2.农民存在严重的风险意识

电商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无需面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农民每年的收入十分有限,难以承担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民普遍惧怕风险,不敢轻易去尝试电商这一交易形式,使得电商在农村的运作与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阻碍。

3.农村的生产规模有待加强

我市地处丘陵地带,农作物生产规模比较小,农民个体的生产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限于我市小规模的农业组织及农民个体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不高,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也受到不利影响。

4.农村缺乏健全的物流体系

我市农村的交通运输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的配送范围未能延伸至乡镇地区,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更是在物流配送范围以外,一些农村电商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5.农业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其一,我市大部分农民依然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相关主管部门对农业信息化也缺乏充分的认识,懂得利用网络技术的农民群体不多,农产品购销模式原始,农民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也缺乏运用电商的意识;其二,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不能以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等为依据来开展种植工作,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三,各地区的农业部门之间不具备信息资源共享能力,难以对农作物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信息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这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将造成直接影响。

6.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商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农村电商的初步发展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具有电商专业知识的人才数量不多,尤其是具有超前经营理念和尖端电商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基层乡镇府,硬件设施及条件比较落后,严重缺乏收集、分析农业信息的专业人才,不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现阶段绝大多数电商主要靠自学和亲戚朋友的引领,市内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培养层次较低,学生毕业后留在衡阳从事电商工作的很少。

三、以农村电商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路径

衡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瓜果和肉蛋奶生产基地,交通便利,拥有发展电子商务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我们必须应对新的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从发展路径来看,要发展我市的农村电子商务,必须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为原则,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电商的舆论氛围,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角度来说,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全市统筹

要加强对各县(市、区)发展农村电商的统筹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财政扶持资金应倾向于“创收”性质为主的农村电商发展,集中在农产品上线进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部分。要加快创建衡阳农村电商产品的公共品牌,特别是集体商标和用来证明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证明商标,努力实施抱团发展策略。

2.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积极争取、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电商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出台我市支持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金融支持、场地使用、人才引进和培训、企业注册登记、会务商务活动等方面提供必要条件。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其示范效应。扎实做好农村电商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快建设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和激励衡阳青年投身农村电商的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合作试点,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推动经济联合社信用合作部发展。出台促进办法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淘宝店铺和微信小店这两类经营者,以客观的第三方交易数据为标准,制定合理的阶梯式的专项鼓励措施;针对农村电商个体经营者的一些必备硬件或技术服务,建立相对集中的社会化服务购买机制,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农村电商的个体经营者使用,以促进农村电商个体经营户的成功孵化。

3.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完善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发动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发展集体经济;完善便民利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二是创新和转变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要加快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整合涉农资金并集中到村,统筹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整合涉农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生产的经营服务体系,打造集农资销售、动植物防疫、农业技术推广、产品供销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基层公益体系。

4.促进农村电商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电商的发展不是一种孤立的商业模式,需要通过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效应。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促进农产品电商的品质保障与溯源体系建设,推动生态农产品O2O体验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努力打造融服务网络建设、产品供应、品质保障、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电商生态链。

5.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和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市、区)农村电商县级运营网络为支撑,引导邮政和快递业务延伸至农村,并利用村级综合服务站,建立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实现县、镇、村物流网络的无缝对接,建成覆盖全市主要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打造铁路运输的物流中转站、物流集散地,深化衡阳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层次。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率和质量,实现村村通宽带,并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降低农民上网成本,为农产品生产者拓展新渠道、挖掘新客源提供帮助。

6.提升农产品质量,注重安全保障

转变我市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要突出衡阳地方特色,围绕“绿色”和“生态”两大主题,抓好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差异发展,培育有机农产品的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属于我市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推动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和“二维码”标识工作,加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认证工作。加快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应用商品条码、二维码,加强对电子商务农产品供给全过程管理,着力解决电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问题。重点围绕产品质量监管、产品溯源、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部门间的协调联系,严厉打击依托网络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建立信用信息通报机制、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及产品溯源体系,强化企业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

7.打造高规格的农村电商培训基地

目前,衡阳农村电商发展的规模走在了湘南地区的前列,但电商人才培训无疑是一个比较大的软肋。从现实情况出发,可以考虑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依托衡阳本土院校,如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等。扩大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规模,优化整合各县(市、区)培训资源,同时鼓励社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参与,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师资数据库和考评员数据库,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优先加强对镇村干部、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培育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头人。鼓励衡阳籍高校毕业生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吸引本地在外的大学毕业生和务工青年返乡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培养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引进难,流失高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力度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而电商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可将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流通问题进行充分解决,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不断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农村电商的发展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8,06:171-174.

[2]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87-89.

[3]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3):71-80.

[4]方小铁.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策略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1(3):44-49.

[5]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30-33.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3)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8

1 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优势已全面扎根于各个区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居住在乡村人口为六亿七千多万,占全部人口的50.32%,由此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正成为各地政府和电商企业谋求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正式达成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的协议。2016年1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京东集团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0月总理再次提出加快构建农村及偏远地区电商,推进快递业发展的观点。在国家政策的全面推动下,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新型产业持续升温,受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特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成为推进农村电商急待弥补的一大“短板”。本文就以分析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典例,提出若干存在问题与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起到积极作用。

2 文献综述

业界有关中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研究多注重于农产品的上传探索,对城市商品下达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的研究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冯佳(2015)分析到,现阶段出中国邮政外,没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农村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突出表现。何娟(2016)表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表现为:速度慢,无法送件上门,易丢失。胡包冬(2012)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实地考察的角度,以展现河南临颍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展望。

3 河南临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派送现状调研

3.1 问卷设计

在前期资料文献整理及院老师指导下,问卷设计共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填写;第二版块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自身网购的经历,本部分由18个简易中性选择题构成,未含有带有导向性题项,主要包含受访者自身网络消费经历和电商认知度相关问题;第三版块为受访者自身对本地网购的满意程度,本部分由7个选择题及两个简答题构成,主要包含受访者对本地网购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思考以及对本地物流体构建建议等相关问题构成。

2016年6月底在我院老师指导下正式完成问卷,由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大一至大二金融学等专业9位同学成立中州临颍实践队,针对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课题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实践。2016年7月4日到7月7日期间,实践队对临颍县农户进行口述问答队员填写方式,在当地共计发放1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5.7%。实践队使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调研群体样本信息

本次调研发放对象为河南省临颍县三镇五村上农村地区的原驻居民,主要集中在较年轻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相对较强的群体。样本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区间,共57人,占50.9%;其次集中在21-30区间,共37人,占33%。具体村镇问卷分布如表1所示。

3.2.2 问卷统计性描述

在农村受访者中,有网购经历的占主要比例,对电子商务认知度较强。共73人,占调查群体的65.2%。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的仅有23人,占20.5%。由于调研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效率较低,调研对象较少,导致某些数据波动性过大,但65%的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群体也直接表明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也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更高的便捷度与生活质量,对于提升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农民对村镇物流派送分析

在有网购经历的73位受访者中,在问卷中进一步追问临颍的物流派送情况,以及对本地物流构建的满意程度。针对该问题,47位受访者表示持一般态度,占42%,59位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满意表示还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占52.7%。原因中物流下乡对户派送速度过慢占绝大部分,派送点的环境便利度与服务态度较差也是受访者不满意的原因。由此我们推断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3.3 调研结论

在临颍县三镇五村为期四天的实地问卷调查,我们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在统计问卷基础数据的同时,进一步经过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物流体系建立缺乏经验;(2)临颍县乡镇物流基础设施欠缺;(3)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 河南临颍物流体系初期构建问题及建议

4.1 体系构建缺乏经验,需制定切实方案

目前河南临颍乡镇电商物流体系建立相对较晚,对于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前县内仅有邮政一家大型物流中心,此后虽又兴建了“四通一达”的物流中心,向下压力有所缓解,但依旧在物流管理和资源调配上存在问题。实际开展企业“农村淘宝”乡镇快递收发的个体是电商服务点。“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采取合伙人方式,对农村物流采取站点式方法,以求实现点对点。

目前规划中40个站点中32个已开业(2016年7月),剩下8个未开业有的是出于合伙人自身的规划,还有的则是村庄购买力有限,村民购买习惯不在于线上,直接导致的订单量小,不具备服务点开业条件。目前32个营业点中盈利为21个,剩下11个处于收支相抵或亏损状态。乡村一级的物流站点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收益,依旧是需要经验来解决的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中国邮政与第三方物流对临颍当地的物流状况进行交流,总结邮政此前在临颍下属乡镇运营的方法与经验,第三方物流则结合自身优势,拿出相应的提高资源效率的方案,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经验互通。

4.2 乡镇基础设施欠缺,需改善资源建设

乡镇道路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输的安全成本以及效率。临颍县约50%的主要乡镇为县级道路,具体到电商服务点后,将大量面临三级和四级公路通行的状况,在我们的实际了解中,临颍县的县级及县级以下道路都存在年久失修,地面凹陷等问题。当到达行政村时,道路多为非硬质路面,为砂石土路,路面狭窄且遇到大雨后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而这些也是物流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所在。结合上述的物流体系建立较晚问题,有关道路方面的维护和改造将是电商物流体系的重中之重。

临颍县县内的主要乡镇目前大都已经接通了互联网和移动4G网络,但是因为用户少,资费贵,普及率和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用户的带宽依旧只能在4M-6M范围,资费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建立物流企业与交通部门的交流互通机制,调配政府有限的资源建设最需要改善的道路,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鼓励电信部门引进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真正的让利于民。

4.3 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需探索新增长点

电商服务点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有许多非物流体系经验所能解决的困境。盈利问题是一大痛点。32个服务站点日均订单仅为300件,无法维持服务点的基本运营需要。尽管电商服务点主要的职能是代购、代卖、收发快递。物流仅是其运营中的一部分,而在将来会发展信用贷款业务。目前乡镇人口结构注定对电商方面的接受程度会相对有限,也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电商服务点除快递业务外,其他业务的普及也面临较大的问题,电商服务点模式的可持续性,依旧令人担忧。在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代购和代卖是注定萎缩的业务,物流和将来要开展的信贷业务也会是电商服务点转性的根基;对于乡镇物流体系能否持续,还其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建议:在现有体制下逐步放开服务点赋予的职能,使其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点的选择上更加偏向于有具体产业的单位,从而降低整体物流体系的成本。

5 结语

本文以通过对河南临颍县三镇五村居民调查问卷方式实地研究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在当地发展现状加以阐述,整理调查数据并分析初期构建存在问题,合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看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道路中逐渐完善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冉卓玉,李广.平凉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6,(03).

[2]卢东,郭进利.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农村物流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3]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5,(05).

[4]李亚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J].商界论坛・物流交通,2015,(29).

[5]赵志田,何永达,杨坚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4)

政策支持

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已经密集出台了系列支持农村电商的政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今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5月14日,财政部经建司吴祥云处长在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上表示,2015年中央财政准备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5月15日,商务部对外公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在1到2年内,在全国创建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示范县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8月21日,商务部等19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针对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台的十项举措中就包括了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随后的9月25日,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又联合印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决定开展基础支撑专项行动,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加强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质量追溯能力建设。

眼下,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在召开,“十三五”规划成为市场关注焦点。5月曾在浙江调研时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正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并有望获政策进一步扶持。

“两超――多强”格局

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全国交易规模达到260亿元,增长100%,今年前9个月,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经达到38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的1.5倍。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曾表示,我国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覆盖面越来越广,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正因为如此,各路资本都在积极布局农产品电商。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目前农产品电商布局已经形成“两超―多强―小众”的农产品电商格局,所谓“两超”就是阿里系、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多强”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电商,“小众”是指具有成长性的特色农产品电商。

据悉,阿里的农村电商业务已经升级为其战略之首,自阿里巴巴集团去年在美国上市后,已明确提出将农村电商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在去年10月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战略,将在未来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据记者了解,从去年开始,到如今的一年时间,阿里已经对接全国27个省,在全国5870个村设立了农村淘宝点。

京东也把农村电商上升到战略高度,其农村电商负责人曾表示,农村电商是京东集团2015年度五大重要战略之一。京东目前正大力推进电商下乡进村“星火试点”,主要针对国家推进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全国的55个试点县进行探索,寻求适合中国县域电商化发展的京东模式。据京东相关人士介绍,“星火试点”是京东下乡进村发展的桥头堡,京东将在四川省6个试点县同步开展下乡工作。下一步,京东还将在四川其他地区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很快就会“成片开花”,大范围推进。

不仅阿里、京东等互联网电商企业涉足农产品电商,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一些新兴的互联网电商企业也纷纷涉足农产品,如我买网、沱沱工社、顺丰优选、美味七七、本来生活网、青年菜君等已经先后获得了大量的融资,而且这些融资大都注入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

此外,传统商贸企业、邮政、供销,还有“万村千乡”的一些企业,也在由线下向线上融合发展。地方政府也十分积极,许多地方都把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把它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洪涛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互联网的规模化效应将给中国的农业产生格局带来极大影响,通过用户数据的积累,未来电商提供数据如果用于指导生产,将会促进定制农业的产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农产品电商都将极大的提高农业流通的效率,给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带来深远影响。

问题丛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认为,农业电商发展前景很好,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大,主要是因为不仅缺人才,还存在农产品运送难、监管难、保证销量难的问题。

曾有分析人士算过一笔账,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元,那将是农产品电商致命的伤,因为物流成本和损耗将造成巨额亏损,就目前农产品、生鲜电商的经营情况来说,每单40元的物流成本和损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单价起不来,物流成本降不下来,盈利那只能是一种幻想。

洪涛认为,物流成本高企确实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一大难题,但等农产品电商发展成熟,大宗交易和规模效应或许可以弥补物流成本和损耗。他同时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目前农产品电商还存在别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农产品的标准问题。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而且复杂多样,因此相应的标准不统一,难以统一定价,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中、有机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标准难以确定,“劣币驱逐良币”,导致货真价实的农产品难有市场。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5)

协调度是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定量表述,通过研究协调度可以很好揭示隐藏在系统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深层次的作用规律(张仲伍等,2010)。协调度这一指标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定量探讨城乡协调发展状况,众多学者结合自己对城乡协调发展的认识从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王富喜等,2009;高新才,2010;薛红霞,2010)。将协调度引入商贸发展,探索城乡商贸协调度演变在城乡统筹研究和城乡商贸发展研究中均尚属首次。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系统探讨2003年~2012年河北省城乡商贸协调度变化,定性和定量研究商贸资源在河北省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市场一体化,推动河北省城乡互动发展等创造条件。

河北省城乡商贸发展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着购买能力,从而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提供经济基础。近年来,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不断提升,增幅较大。2012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0543元;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81元。2003年~2012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状况表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河北省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平均涨幅为12.30%,农村平均涨幅为12.31%,城乡涨动幅度基本持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城乡市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河北省城乡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河北省商品交易市场4011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306369个,成交额4430.60亿元。大型商业市场由中心城市不断通过连锁方式向周围郊县转移。2012年,农村地区专业批发市场达到127个,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9.5亿元。消费品市场十分繁荣活跃。2012年,河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001.4亿元,增长 1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152.6亿元,增长 14.7%。此外,在商贸流通领域开展的“家电下乡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等多种举措使得城乡市场规模,尤其是农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城乡商贸一体化的发展。

(三)商业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多元化

河北省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市级、县级商业企业利用货源和管理优势,采取合资、合作、加盟等形式,建立分店、连锁店、批发点,通过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市场延伸,提升和带动农村市场管理水平和层次。目前,河北省已初步确定了武安等56个试点县(市)及河北好日子集团等98家试点企业。在商品交易手段上,目前在河北城乡已形成批零兼营,经销、代销、包销兼产销一体经营,市场内交易、市场外交易兼营,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兼营等方式。

城乡商贸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北省经济年鉴(2004~2013)》、《河北省统计年鉴(2004~2013)》、《中国商业年鉴》以及河北省统计信息网、河北省商务厅信息网,此外还有大量数据分别来自河北省各级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的官方网站、政府及民间学者的研究分析报告、抽样调查数据、专题年鉴等。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乡商贸统筹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并能采用量化手段进行量化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依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等主要原则(王君,2012),选取2003年~2012年反映河北省商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规模的数据资料建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城乡人口数量(X1,Y1)、消费品零售总额(X2,Y2)、居民人均纯收入(X3,Y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4,Y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5,Y5)、电话用户数量(X6,Y6)、固定资产投资(X7,Y7)、消费价格水平上涨率(X8,Y8)、邮电处所个数(X9,Y9)、通车里程(X10,Y10)、商服就业人员(X11,Y11)等11个指标。依据上述指标分别建立城镇和乡村两个体系,用以确定城乡商贸协调度。

(三)研究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城镇和乡村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商贸协调发展指数模型,对河北省城乡商贸发展协调程度进行测算。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评价体系中的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张萍等,2006)。这种方法可剔除多指标间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便于对城镇、乡村子系统进行综合实力评价。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两个系统10年的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影响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系统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选取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前k个因子作为主因子。依据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测算出前k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Ak1、Ak2……Akk,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与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代入以下公式,求得各主成分(或主因子)得分fk:

fk=Ak1 X1+Ak2 X2+Ak3 X3+……+Akp Xp (1)

式中Ak1、Ak2……Akk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X1,X2……Xp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和各主成分得分运用以下公式计算系统综合分值Fi:

(2)

参考诸多系统协调度的测算模型,依据经济学中效益理论和平衡理论,构建系统协调发展指数模型如下:

(3)

I为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指数。

河北省城乡商贸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一)计算过程

依据上述研究方法,将搜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输入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2003年~2012年城镇与乡村各主成分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1。

从表1中选取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前三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它们分别以91.559%和88.986%的精度体现了原始指标体系。因此,针对城乡两个子系统,分别选取城镇人口数量(X1)、城镇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X2)、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X3)、乡村人口数量(Y1)、乡村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Y2)、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3)作为两个系统的主成分。各指标的特征向量如表2所示。

将两个子系统中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和标准化后的指标代入公式(1)中可得城镇商贸子系统和乡村商贸子系统中各主因子的得分fx和fy。以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作为系数,和主因子得分一起代入公式(2),即得到城镇商贸子系统和乡村商贸子系统的综合得分FX和FY(见表3)。依据计算出的综合分值绘制10年间的分值变化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显示出,城镇商贸和农村商贸综合分值在近十年内总的趋势均为上升,但从上升趋势上看,城镇商贸子系统十年间的变化值基本随直线变动,而农村商贸子系统十年间的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城镇商贸子系统各指标内部发展变化较农村更为协调。为了更加明确城乡商贸发展的协调状况,将测算出的城镇商贸子系统综合分值与农村商贸子系统综合分值分别代入公式(3),测算两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数I (见表3)。依据表3中河北省2003年~2012年城乡商贸协调发展指数绘制城乡商贸协调指数变化图,如图2所示。

(二)协调度结果分析

协调度的变化区间一般为[-1.414,1.414],它的大小是由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决定的。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张晓东等,2001),根据协调度指数的变化,把协调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为协调类型,协调度指数I在[0,1.414],且综合发展指数都大于0,表明两系统都在优化发展,呈现总体最优。二为调和类型,协调指数I在[0,1.414],且综合发展指数中有一个值小于等于0,表示该系统发展水平下降,由于协调指数还为正值,说明衰退系统短期内还可以接受,如果长期有可能阻碍系统发展。三为不协调类型,协调度指数在[-1.414,0],综合发展指数都小于0,或者有一个小于0,前者为严重不协调,整个系统处于衰退状态,后者是由于一个系统衰退时间较长造成的。

综合上述划分原则,河北省城乡商贸在2003年~2005年间,协调指数为负数,城镇和乡村商贸综合发展指数均小于0,表明在这几年整体协调度不高,甚至出现一度失调的状况。2006年协调度指数>0,城镇综合分值

从统计数据上分析,2003年~2005年间,虽然河北省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居民收入的增长以较大形式转化为银行存款,未能得到充分释放,购买力在这几年间显著偏低是影响农民消费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城乡商贸综合协调程度偏低。2006年伊始,围绕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河北省全面推进“农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对农村市场按“农家店”建设规范,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改善消费环境。在2006年一年间,河北省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万家,有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3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得到商务部重点扶持。2007年以后,河北省城乡市场均衡发展态势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村市场发展不断提速,有力地拉动了消费的扩大,与城市市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商贸协调发展。

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综上所述,在研究期内,河北省城乡商贸协调度呈“S”型发展态势。受政策调整、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影响,河北省城乡商贸发展协调度在2003年~2005年间曾一度失调,2006年进入初步协调阶段,2007年以后基本进入协调发展阶段。

(二)具体对策

1.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具体做法如下: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建立农户贷款激励机制,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加大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商贸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能力。

2.统筹城乡商贸规划,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商业网点是发展农村商贸业的基础设施,以连锁为主要形式的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是发展河北省农村商贸业的前提。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可采取发展与城市商业对接乡村连锁商业网点(易开刚,2010),在坚持新型农家店建设标准不降低、经营管理不走样的同时,放开对新型农家店数量和布点的限制,让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村小卖部通过改造成为新型农家店。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从整体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消费环境质量和市场档次。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城乡基础设施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交通、通信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交通和航空港建设,加快区域内交通联络线、县及农村社区城乡公路网络建设,为物流、商流、信息流提速,形成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不仅方便城乡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有力地促进城乡居民融合,而且也为农村物流、商流、信息流顺畅流动提供交通通信网络。交通的现代化渠道保障,大大促进农产品流通。其他设施配套应将城乡作为整体,发展城乡统一的供水、排水、能源、通讯和环卫等基础设施网络,统一配套教育、卫生、文体、商贸、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适当向新型农村社区倾斜。

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一批商贸购物中心,合理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区,专业商品市场,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具有较大区域性影响的新型商业中心,形成通畅的双向流通渠道。

4.将城市零售网络和批发网络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流通网络的整合。城乡零售网络体系的整合需要在“农村与城市零售网络共享消费品采购与配送系统,实现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同时,使“城市消费品与农村产品共享采购与配送系统,实现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 积极倡导大型连锁超市、商场等到农村安家落户,将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销售模式引入农村商贸建设中(张玉双,2011)。城乡批发市场体系的整合,一方面需要引导城市批发企业通过发展自由连锁建立农村零售网络,通过消费品采购和配送系统将消费品送到农村市场;另一方面批发企业也可以通过采购和配送系统将优质农产品送到城市市场。通过城乡零售网络体系、批发市场体系的整合实现城乡市场互动融合协同 发展、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等.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0(2)

2.王富喜,孙海燕,孙峰华.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6)

3.高新才,魏丽莉.中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2)

4.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J],2010.24(8)

5.王君.长株潭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张萍,严以新.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港工技术,2006(12)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6)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26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以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阿里研究院的数字显示,自2012年以来,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将突破4600亿元。同时,农村生产的产品也将通过淘宝和天猫等平台实现与更大市场的对接。

吉林省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率先探索实践,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电子商务试点之一,吉林省在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配送点的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破解了困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流通业瓶颈问题。2015年,吉林省的通榆县、蛟河市、桦甸市、通化县、敦化市、临江市、伊通县、延吉市等8个县(市)被财政部、商务部确认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3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等政策效应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平台作用,大力推广 ‘互联网+流通+服务 ’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吉林省已经逐步显现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农村电子商务路径。不仅实现了农资下乡、日用品到户、农产品进城、大宗农产品贸易四项电子商务服务,还不断加强基础建设。至2015年12月,吉林省农村电商项目已经涉及39个县(市)、覆盖1300多个行政村,合作对象包括阿里、京东、苏宁、一亩田、邮政等电商企业。城乡居民和企业开设的网络店铺总数在40万~50万个。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直属单位主导的“开犁网”年销售额达1.5亿元。在智力支持方面,2015年吉林省农村电商联盟成立,汇集农村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校、金融机构、风投、创业者全力推动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较上一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指出,商务类应用成为农村网民发展最快的应用。由此可见,农村信息化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具有一定的农民基础。

二是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够。虽然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但仍然有大量的农民没接触过互联网,或不了解电子商务,尤其是对这种“不见面”的交易方式感到不可信。

三是物流业体系不健全。整体上看,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物流业体系不健全,很多物流公司在县级都有营业部,但一涉及进村入户则望而却步,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此外,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不完善、售后服务缺失、质量监督困难等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更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政府应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大资金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与农民提供指导服务等方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仓储、物流体系的全面提升,才能破解网络、交通、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制约。

三是加强农业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农产品的标准与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顾虑最多的问题,因此,应以农业信息化为基础,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业,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网络销售模式,对产品进行适当包装营销。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农产品。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严重缺乏自有品牌。政府应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参与电商的农民,坚持特色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的发展思路,规范市场竞争,打造个体品牌和集体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五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政府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进农村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群体。还可以通过建设学习和培训基础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正向农村地区不断渗透,农村也正被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而改变。政府、企业和农民应着眼于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林,卢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J].商,2015,(42).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7)

一、研究背景

2001年,国务院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

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特别是2009年3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又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而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鼓励物流业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使现代物流业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经济整体还是处于向上发展的势头,农村经济也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三项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把加强农村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写了进去,“让现代流通业进入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商业流通”,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

2015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任务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第三方平台作用,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第二,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在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加强运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硬环境方面,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软环境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在物流方面,国外真正从理论上开始认识物流是在1901年。美国的JohnF.Crowell在美国政府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这也同时拉开了人们对物流理论研究的序幕。Aichw.shaw在经营问题的对策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这是人们初次论述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在第三方物流方面,“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种新思维被纳入到顾客服务职能中,它也被用来描述与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联盟,尤其物流服务提供者。到了20世纪90年代,第三方物流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继续扩大,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对第三方物流的确定定义还没有得到统一。人们大多都是从实际的角度进行调查和总结。而在中国,物流业在近些年才慢慢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应用方面少,尤其是农产品方面更是亟待发展,因而我们认为其前景开阔。

三、河南省物流发展问题分析

河南省一些地区农村物流流通方式非常落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认为河南省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反观农民,也经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怪现象。农产品市场价格很高,农民却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表面上看这很矛盾,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流通环节出现了问题。河南省农村物流方式单一,专业物流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非常高,同时农资也因为流通环节,销售给农民的价格非常高。很好地解决河南省农村物流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场农产品价格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一些大型超市在物流这一块做得非常成熟,同时城市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很多大型超市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看中了农村这块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我们对农产品的物流流通等进行研究讨论。

我们希望在详细分析河南省农村物流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物流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河南省农村物流新型流通方式,以彻底解决河南省农村农产品、农资流通等问题,发挥航空港的优势,提高农民收入,降低消费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河南省农村物流的发展。

四、河南省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城市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

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第三方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缺乏法律规制,没有完善的正式制度形成多重制度均衡。也就是说,目前尚没有针对城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关法律规范。《民法通则》、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相关法律法规等是其主要的法律依据,但并无针对第三方物流本身的专业法律法规。因此,为更好地规范其行为,促进其发展,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我国当前秩序较为混乱的第三方物流加以约束和规范,并对涉及其内容的法律法规适当补充与完善。

(二)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物流市场中的各个机构正常有序运转A基础,也是第三方物流能够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符合建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完善第三方物流实名制作为出发点;其次,建立第三方物流的信用担保制度,由经过相关部门认证的第三方担保机构介入,以维护市场的稳定性。

(三)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方式与该国信用管理法律体系的状况密切相关。法律法规越完善,政府的直接管理职能就相对弱化,信用行业的发展也就比较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直接管理职能就更为重要一些,信用行业的发展状况更容易受政府行为的影响。因此,政府还需要对第三方物流行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作者单位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张润泽(1995―),男,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郝勇,朱倩,张海婷,蔡诚.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文献统计与综述[J].物流科技,2010(06).

[2] 王普玉,叶善椿,甘卫华.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库流程的数据统计改进[J].物流科技,2010(06).

[3] 阮荣平,蓝海涛.农产品成本变动文献综述[J].江淮论坛,2009(06).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8)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农业信息化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电子商务是以涉农领域生产与经营为主体,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条件,在网上完成产品购买或服务的电子支付业务。农村电子商务对提高农业产品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并对农业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而言,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主要集中于城市人群,农村中并没有盛行开来。

一、农村电子商务现状与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环境制约

1.基础设施发展的不足

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有线或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覆盖了每家每户,而在中西部地区,情况则截然相反,乡村基础设施存在落后与残缺等现象,大部分农村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旧处于空白状态。

2.信息服务的缺乏与低质

信息基础建设好比一座住房,除了基础的地基之外还需好的砖瓦为其加料。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采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大部分为B2B、C2C类网站,但是这类网站往往只记录了供求双方联系方式与基本信息等内容。部分农业网站上所谓电子商务模块仅仅是打着一块电子商务招牌,不具备交易流程各种细节,设计缺乏人性化、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完全沦为装饰品。

(二)农业自身缺陷问题

1.农民自身素质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经营概念,需要一定综合素质作为支撑。电子商务虽然对信息技术要求不高,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上网就能完成产品的销售与购买。但是经相关调查可知,我国农村有超过63%的人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仅有18%的人在学校或通过自学才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

2.农业生产限制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依旧属于半机械化、小规模经营,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与副产品产量较少,农业生产中必须的种苗与农药的农资农具需求量较低,无法达到规模化要求。因此,在农业生产限制下,生产规模过小、生产品种单一等问题都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

3.农村电子商务商品的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保质时间、运输方式不尽相同,例如海鲜、蔬菜等商品保质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有的商品甚至只有几个小时保质时间;干菜等腌制品则具有长达数月的保质时间;水果、蔬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调节干湿度;冷冻食品则需要低温保存;鲜活海鲜类需要水中运输。由此可知,农产品受其生产过程中各种自然条件影响,其质量难以统一。因此,农产品无法用数据指标对其进行描述,缺乏一定客观性。

4.农民上网人数少

根据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人数少,年增幅率12.3%,与城市网民人数差距显著,不到城市网民数量的1/5,而且农村的网络覆盖率低,网民普及率只有城市的2.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真正上网的人很少,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停留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介。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对电子商务的观念模糊,缺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相关法律政策影响

我国对农业、农村问题关注力度极大,其目的在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我国人口问题与国土面积依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政策无法在短时间内覆盖所有。因此,这类综合性问题,需要国家在不断发展中,对其进行完善,短时间内无法通过个人或企业力量完成改革。

二、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模式

本文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研究,选择了近年来最为火热的“农业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对其进行探讨。

(一)移动终端优势与潜力

我国既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据我国互联网中心统计表明,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使用者超过5亿,是2012年8000万人的6倍。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手机基本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必备物品,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无线网络与基础通信设施的普及,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交易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手机功能多样性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在WI-FI、4G等现代科技推动之下,全民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可能。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奚国华在2014年承诺,2015年全国329个城市将建立50万个4G基站,同时全国4G用户将超过1亿。时至今年,4G网络的普及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一同步入移动互联时代。因此,我国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农村电子商务移动平台创新模式

近期以来,一种称为“蔬菜代种”的私人订制模式悄然出现在市场中。“蔬菜代种”指的是城市人群通过移动终端与山区农民进行沟通,指定蔬菜品种由山区农民完成种植工作,并送货上门。代种过程中,农民将种植10余亩蔬菜,品种包括土豆、四季豆、白菜等,并保证种植过程中绝不使用农药,不种植反季节蔬菜。待蔬菜成熟后,农民会按照消费者要求通过物流送货上门。

市场上现有“蔬菜代种”业务共有三项套餐供客户选择,按时间刻度分,客户可以选择三天、五天或七天送一次;按重量分,客户可选择五公斤、九公斤、九公斤以上。为此,客户需每年向农户支付2500-3500元“工资”。这种“私人订制”蔬菜价格虽然比市场要高出5元左右,但是其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因此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私人订制”模式中,农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将生产信息在交易平台上,客户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农户被动种植方法,通过针对性种植,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对于偏远的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实施三种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第一种,走平台化路。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全面实施“原产地直销”的经营模式,把本地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品台,送到全国各地。执行“原产地直销”模式,打造新型“C2B”,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化产品,假如你对杂粮杂豆有特别的爱好,完全可以通过预定,全年的口粮,往后那块黑地就成为你的了。跟着物流产业配套完美实施,加强冷链物流的持续发展。第二种,走本钱整合路。政府要积极主动帮助农村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成立电子商务协会,主打当地的土特产产品,放在网店售卖。利用微博、微信推销产品,进行宣传,并招募年青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销售培训。第三,走品牌化路。顺应时展的情势,打造专属本地的农产品的品牌,并直接进驻网店,由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

三、结束语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本文通过实例证明,新的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突破瓶颈的必备条件,因此有关部门要放开政策,让电子商务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9)

引言

近几年国内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受到消费者或是农民的广泛关注,“最后一公里”等现象引起人们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有关,更是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薄弱所导致。

国家为解决此问题,商务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5亿元自2010年起支持重庆、河北、浙江、新疆等17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流通渠道繁荣、保障市场供应,目前,试点工作整体进展比较顺利,效果初现,为解决局部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晓东、李晏墅,2004)。

相关研究概述

目前,学者们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学者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有较多的成熟理论,其中包括对流通现代化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涵义的研究,也有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意义的分析,但是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研究较少,对于流通现代化的促进机制以及对群体(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方面研究却比较欠缺:

第一,大部分学者集中在对流通现代化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涵义的研究,并没有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涵义进行扩展,没有具体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群体组织的福利影响,譬如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群体等。第二,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给群体带来的福利影响,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促进流通现代化的机制及这些机制如何带给群体福利影响等。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在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阐述其对群体组织(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机制。第二,通过研究福利影响的促进机制,分析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第三,针对如何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并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更多的福利,提出政策建议。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容

从表面内容上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主要包括流通渠道现代化、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管理现代化及流通信息现代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惠及农户、企业及消费者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流通渠道现代化

这里讲到的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包括农产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形式等。流通渠道现代化即是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渠道结构、渠道关系、渠道流通技术等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渠道关系现代化即渠道成员之间,用现代化的渠道关系理论,相互信任,互相协作,达到渠道效率最大化的过程。渠道所使用的流通技术现代化即是在渠道流通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营销手段、营销理念等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渠道现代化的过程。

(二)流通组织现代化

农产品流通组织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参与者,其发育程度以及规模、结构等将深刻影响着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农产品流通组织是指介于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各类组织,包括专门从事农产品流通活动的专职流通组织,还包括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流通导向型组织以及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服务的各类组织。

(三)流通管理现代化

流通管理现代化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和形式的总和,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是对新的流通经营方式、新的流通组织形式,以及对新的流通组织本身的管理。目前,商务部正在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对农产品的流通管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广大农村地区可通过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管理是指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发展的要求,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整合农产品流通渠道,将过去分散的经营方式集中整合、集中生产、集中管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符合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的原则,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采用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这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四)流通信息现代化

流通信息是指伴随着流通活动而产生并且为流通活动服务的信息,包括由文字、语言、图表、信号等表示的各种文件、票据和情报资料等。流通信息是对流通活动的客观描绘,是流通领域中各种关系及其状态的真实反映。农产品流通信息是稀缺资源,具有重要价值,信息的价值在决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及时地获得足够多的正确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因此,农村地区流通信息的顺畅,将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利益,降低农业成本,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信息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收的关键举措(Vernon W Ruttan,2002)。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福利影响作用机制

福利影响(wealth effect)即增长改变了每一工人或每人的人均产出量。福利经济学认为, 一个人的福利是指由人生在世各种各样的欲望或需要的满足而感受到的生理或心理的幸福或快乐(俞海山等,2007)。本文研究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福利影响,即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增长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或幸福感。即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使农户经营能力增强,农民增收;使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绩效增加;使消费者购买更加的便利和安全。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越高,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就越大,因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是如何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福利影响的,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见图1)。

如图1所示,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流一体化、商流一体化、信息流一体化。流通一体化指农产品从农户到企业,从企业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通过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来提高流通效率的动态化过程。

(一)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户的福利影响机制

近年来,学者都在关心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农产品流通业是否快速健康发展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对农户福利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水平。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户的福利影响机制,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物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载体采购农产品,流通组织生产农产品,流通管理中介销售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使上下游沟通顺畅,正是物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使流通载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中介及流通信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融通,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满足农产品配送和信息需求,提高流通的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流通体系只是把销售物流作为主要对象,简单地将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这里讲到的物流一体化是综合考虑采购、生产、销售和传统物流共同进行的基础上,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把农产品送交消费者这一过程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管理,即物流一体化是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中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及流通信息进行整合的结果(魏婕、何爱平,2011)。

第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商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商流贯穿于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中介及流通信息中,即农产品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商流一体化减少了流通的环节,节约了流通费用,缩短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时间,避免了“两头哭,中间笑”的现象。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可通过流通环节的集成,来实现商流一体化。流通环节的集成即对现有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零售店进行兼并。具有资金优势及规模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兼并减少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流通环节,节约了流通的费用,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按照现代企业的规范进行经营和管理,实现统一进货、统一宣传、统一促销、统一收银、统一管理等促进商流一体化,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使农民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信息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农业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通过提高其信息化程度以实现信息流一体化,积极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适应现代流通发展的要求,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和条码技术,合理地建立信息服务点,加强市场信息资源服务,如:硬、软件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库存信息及气象信息,价格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同时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农产品信息采集的及时性,逐步实现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宽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来促进信息流一体化,提高了企业及农户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综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使农户收入增加,经营能力增强。

(二)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企业的福利影响机制

农产品流通中的企业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及流通中的中介组织。农业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正逐渐形成,流通中的中介组织也是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集成的结果。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企业的福利影响机制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成长及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物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物流一体化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同时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促进销售、支援销售这一“创造需求”的功能。当前,在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加强物流的有效服务,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在商品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若想拓展更多的消费群体,物流服务则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商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农业企业及流通中的中介组织通过提高流通环节的集中度,以此来改进商流模式,促进商流一体化的实现。在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农业企业可充分利用其信息、资金及渠道等优势,通过“竞争—合作—协调”的运行机制组织在一起,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统一的商流,减少农产品实体损耗情况,完成任何单一组织不能完成或虽然能够独立完成但不经济的任务,进而影响终端销售的价格及商品转换率,从而实现总体效果优于各实体单独效果之和的目的(汪旭辉,2010)。因此,实现商流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绩效及竞争优势。

第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信息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渠道、流通组织及流通管理都需要信息流实现信息对接一致及沟通的顺畅。企业通过信息流一体化,整合、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推动农产品信息数据收集整理高效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流通效率,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综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使企业竞争能力增强,绩效提高。

(三)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机制

消费者是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终端,对流通环节中的福利感受较为明显。随着经济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所消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机制,促使企业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使消费者从中受益。

第一,物流一体化在农户及企业中的实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并带给消费者福利。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整合,从而真正做到物流一体化中的9R,即在商品品种、质量、数量和交货时间、地点、价格、方式、包装及物流配送信息等方面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Krueger,Anne O,1992)。

一体化物流更倾向于在既定的物流成本前提下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增值部分,即带给消费者的便利及购买的安全性。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与流通信息相互融合,建立并维持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顺畅的良性循环机制,让消费者受益,从而使“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

第二,商流一体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主要是从农户和企业方面体现出来,农户和企业对商流一体化的实践,将直接给消费者带来福利,减少商品与货币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缩短流通环节来实现商流一体化,节约流通时间,从而带给消费者购买的便利及消费的安全性。实现商流一体化,农业企业与中介组织进行协作,可通过“订单农业”等契约协作机制来建立。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尽量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避免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中介组织则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品来源以供应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通过以上生产与流通环节的集成,实现商流一体化,使消费者最终获得品质高、安全可靠的农产品(Kim, S.,2009)。

第三,信息流一体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主要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体现出来。它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倡导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台、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的运作势必促进农产品朝着高质量、高品质、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将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相结合,集电子商务、连锁终端、自有体系规模配送为一体,服务于农村的新型商业服务体系及消费者(Stanley Fischer,2003)。使消费者在网上就能时刻得知农产品的更新信息,价格信息及销售信息等,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利及安全。

综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流通一体化带给消费者福利,使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消费更加安全。

政策建议

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促进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应从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流通信息、流通一体化五个方面出发:

(一)提高流通渠道现代化水平,健全渠道结构及其参与主体的职能

应加快农产品渠道结构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缩短渠道长度,增加渠道宽度来优化厂家原有的渠道网络,使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渠道参与主体的交易形式进行创新。通过引进“农改超”、 期货交易、拍卖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交易形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对手交易形式,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渠道参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共同协作、共同发展。

(二)提高流通组织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及农业企业

改造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进行农产品集中采购和销售,在有保障的条件下,农民能够发挥自主交易的能力,降低单独交易的成本。综合现有的农民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等独立的农村合作组织职能,经过体制性的改革重组结为一体。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发展农民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位一体”农村合作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综合平台。

(三)提高流通管理现代化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和流通方式

加强政府职能,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使农产品入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畅通;大胆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期货交易、农产品拍卖、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创新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卖连锁店、连锁便利店等模式;培育各种中介组织和大型批发商组织,着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进程,实现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四)提高流通信息现代化水平,确保信息顺畅性及准确性

深化农村地区的“三电”工程及“农信通”工程,尽快建设农村流通信息综合服务支撑体系,使市场需求与供给信息有效衔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实现消费者与农户的直接网上交流,使消费者能快速获取农产品信息,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同时,农户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交流各种管理和技术知识,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五)提高流通一体化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发展

建立长期产销联盟,优化物流一体化水平;建立跨地区配送中心网络,优化商流一体化水平;同时建立产供销电子商务联盟,优化信息流一体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桂英.对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34)

2.王广深,马安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及作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7(16)

3.刘芳.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模式分析[J].北方经济,2008(1)

4.胡永仕,王健.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分析[J].物流技术,2009(12)

5.张瀚元.以信息化带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J].商业时代,2010(17)

6.张道航.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10(4)

7.徐丽艳,周林洁.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10(8)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村委会;电子商务网站;项目规划

1、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村委会国企”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2 项目背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推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对走向市场的众多农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他们的风险。由于信息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多数个体生产者都遇到了缺乏信息和生产不确定的难题。

1.3项目内容:“村委会国企”采用现有的网络技术,以村委会的各种软硬件为依托,构建一个以农业信息为主体的多级查询、选择、订购的电子商务平台,为购买方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购买环境,为广大农户提供最新最快的农业信息及产业动态。促成购买方与农户的对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

2、项目需求分析

2.1企业业务分析

2.1.1行业特点及目前状况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流通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且主要针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关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案例研究较少。如何解决中西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流通瓶颈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的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

2.2市场分析

2.2.1目标市场细分

对于供应商(农户):为了全面了解长丰县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长丰县村级行政单位的网络普及率为100%。由此我们得出:鉴于广大农户的文化水平还达不到相应需要的水平,目前在长丰县广大农民间还不太适宜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但各个行政村已经100%布设了互联网,所以,以村委会来代替广大村民进行电子商务的想法可行性较强。

对于购买方:我们将目标客户群体分为三类

①大宗客户(交易额在1000万人以上的大型客户)进入省级“村委会国企”接口

②中等客户(交易额在1000万人——100万人的客户)进入市县级“村委会国企”接口

③小型客户(交易额在100万人以下的小型客户)进入村级“村委会国企”接口

(2)竞争对手分析

本项目进入的市场目前属于空白,这种企业模式尚属首创,所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也存在如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他们的客户群体为沿海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户,与本项目的目标群体不同,因此,本项目提出F2G2B模式

注:F2G2B释义

3、项目可行性分析

3.1技术可行性:“村委会国企”主要实现农业信息交互与在线销售农产品,具有多级检索、购物车、订单提交与查询、自主选择订单等功能,涉及数据库、动态网页、安全电子支付(SSL)、防火墙等多种技术,这些是现阶段相当成熟可靠的技术,可以确保日后网站的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支持方面,网站平台构建有多种现成的软硬件应用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可供选择。网站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可以采用系统外包、主机托管等方式实现。

3.2经济可行性:建设“村委会国企”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收益来源:

①国家的财政补贴

②网上销售带来的成本节约

③品牌增值带来的收益

④广告收入带来的收益

⑤采购商带来的收益

⑥ 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收益

3.3管理可行性

3.3.1对现有管理规范化程度的调查分析

现有的村委会在信息化程度上相对于城市中的中小型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的科学性上还有待加强。管理水平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手段不匹配,原始数据来源的正确性与及时性无法达到电子商务的需求。因此如果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需要招聘具有一定电子商务经验与技术的专业人员。

3.3.2管理人员对网站认可和接受程度的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村委会人员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基本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这将极大的有利于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

4、项目总体规划

4.1网站目标定位:网站针对的群体是消费者、各大超市及农贸市场。

4.2网站商务规划

商务模式

作为第三方电子商务,“村委会国企”网站采用F2G2B的商业模式。主要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4.3网站技术规划:综合“村委会国企”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和技术实力,考虑到经济性和易用性,本网站选用.NET技术路线(Windows平台)。

5、网站平台系统设计

5.1网站安全设计

5.1.1硬件网络级安全设计

依靠托管机房的网络安全措施,保护服务器安全。

5.1.2软件级安全设计

在操作系统方面采用高强度的密码,以及对核心数据采用加密措施保障系统安全。在应用软件方面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并且要求应用系统开发商同完整的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从操作权限、功能权限、内容权限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考虑。

5.1.3硬件选型方案

戴尔PowerEdge 1850(Xeon 3.0G) 1U机架式

5.1.4软件选型方案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服务器版

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Web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Information Server

网站应用系统:采用外包形式。使用JSP开发

防病毒软件:Kill的防病毒软件

服务器防火墙软件:Kfw傲盾防火墙服务器版

6、网站应用系统设计

6.1系统功能描述:本网站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和登录、商品查找和搜索、商品浏览、添加商品到购物车、农业信息查询、农家旅游、订单管理和后台管理员对用户的管理、商品种类的管理、商品管理等功能。

6.2购物流程分析:浏览者进入购物网站,如果没有注册必须先进行注册,注册完登陆后进入网站,开始挑选合适的商品,通过自行选择和搜索的方式,当选中商品后,商品自动进入购物车,此时可以选择是否继续购物,如果选择继续购物,则重复上述操作,如果不再进行购物,就去收银台结算,要先填写正确的地址,然后选择送货方式,然后选择付款方式,最后是完成订单,可以进行订单的查询。

7、项目实施方案

7.1项目规划:利用一年时间依托长丰县建立一个村级试点,第二年完善县级数据库扩展至三个村级试点。第三至四年时间在扩展村级试点的同时在其他重点县区展开。第五年将所有村县试点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合肥市数据库。

7.2网站实施的组织

7.2.1主要人员组成

第一方:上级政府下派人员

应具备条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电子商务和当地农业情况有一定了解,有较高的统筹管理能力,最好有过企业运营经验。

第二方:外聘专业人员

应具备条件:包括技术、财会和销售人员。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包括主要包括网页制作、数据库、销售系统、网络安全等?网站的建设、维护、优化方面的能力。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销售人员需要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销售方面的,需要对各大B2B,B2C,C2C网站有一定的了解和见解,知道它们的排名方式以及推广方法。

第三方:村委会内部人员

应具备条件:对电子商务有较高的认可和接受度,对当地农村具体状况比较了解,和村民联系紧密,在村民中有较高的信任度。

7.2.2组织结构

8、项目运营管理计划

8.1供应链管理

“村委会国企”供应链模型:

模型注解:虚线箭头表示部分材料供应企业可以直接作为村委会国企的直接供应商。

在该供应链管理模型中,注重链上各节点的协同作用,通过EDI来加速信息流,保障交易业务顺利进行。

8.2客户关系管理

在“村委会国企”中,将外部市场客户关系有效整合直接关系到村委会中介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农村市场能否有效地和外部市场沟通。因此在管理过程要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以下功能。

8.3管理模式

在该“村委会国企”机构中,采用“三权分立”的管理模式,在做决策时需要总经理、技术人员和村委会内部人员三方共同商讨,投票决定,最终由总经理通过决议。

8.4网站系统管理

①软件管理

②数据管理

③信息管理

8.5网站推广计划

8.5.1推广目标

在网站正式运营起一年内,实现网站每年独立访问用户100万人次,用户注册量10万人次。

8.5.2推广手段

a、在百度和Google两个搜索引擎上购买关键字广告,为各网页设计有效的关键字。在新浪等10个搜索引擎上进行分类目录注册

b、向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公布农村市场信息

c、利用县政府和省农网等农业信息网进行宣传

d、联系与当地企业有贸易往来的企业进行宣传

e、依托当地政府与外部市场企业的联系进行宣传

f、利用村委会的广播、板报等宣传设备进行推广

g、联系当地的种植大户使其首先接受这一新型农产品交易模式,从而起到带动作用

h、通过向农户发宣传手册以及短信息等进行宣传

9、项目预算

项目初期投资

10、结语

本项目在把握当前我国新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趋势的前提下,立足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村委会国企”的创新概念,为解决我国目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寻找了有效对策。项目组希望通过该模式的运用,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为我国落后地区新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 (8)

[2]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

[3]张健.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2(565)

[4]吴勉.农业信息基础建设与推进农村信息化【J】.广西农学报:2008 ( 6)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篇(11)

农村电子商务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种于农村的服务,为了体现农产品品质,必须借助各地的特色,来拓展农村众多服务业,使之成为遍布乡、村、镇的三农信息服务站。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包含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特色经济和招商引资等内容。

一、农村电商发展遇到的阻碍

(一)物流问题

农村电商给消费者发货的过程中遇到过路关卡费和远距离发货的邮费问题,电商的收益大部分支付给路程问题,使得电商发展存在遭遇到瓶颈期,对于这一朝阳产业的存在造成了威胁。网络站点少,许多地方没有设中转站点,造成货物拥挤,另一当面,电商囤积货物期待降低成本,发货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地区发货只有陆地发货方式,使得消费者不能及时收取货物。这些阻碍急待解决。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是电子商务进行的基础,由于农村的生活质量较城镇有一定的差距,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互联网的使用还未能普及,以及网线的通往不连贯,不普遍,使得在线销售和购物就不能有效的实现。因而关于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大量的构建,可临时建一些代购站点,给人们提供便利,拓宽网购的区域,使网购大众化

(三)农民互联网使用率

农村人的思想受到了限制,对用互联网进行网购的意识很薄弱,首先是由于她们其中有很多人从未接触过电脑,更谈不上用电脑进行网购,接着,农民对于干活很勤奋,按部就班,然而对在网络上进行自己农产品的销售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事。因而加强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的意识。不仅使农民自身受益,也带动了整个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商品的质量和支付信用的问题

由于法律关于商品质量问题不健全,不完善,从而造成很多企业不讲信誉,为了自身的利益,制造一些伪劣的产品,目前,有许多关于买家购买假冒产品产生的一系列纠纷事件。给人们带来了不便和麻烦,同时,也对网购产生了不信任。虽然它也可以足不出户购买产品带来便利,但是由于它的虚拟性,消费者无法看到物品的实样。从而对卖家对产品的一些犹豫,这就会使得网络销量处于萧条不利的状态。还有就是信用支付问题,网上购物免不了会遇到支付问题,人们对网络诈骗,盗取密码等一系列担忧,不敢绑定银行卡来进行支付,然而支付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从而制约企业电子商务得运作规模。最后还有人们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人员的技术操作问题等等。

二、解决措施

(一)降低物流成本政府加强资金投入

物流费用是电商发展首要问题,尤其是远距离物流费用以及高速公路关口费用。针对这一难题,解决的途径有有关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加强资金投入补贴,使得物流问题不成为农村电商的困扰,物流体系的完善可以通过一些盈利空间大的网络电商带动处于起步期的电商,比如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扩大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于扩大电商覆盖面积,对于收益的提升具有深远的裨益。

(二)加强监管和法律惩罚力度

加强监管,完善监管体系。对商品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开通安全支付通道。给人们的支付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规范电子商务培训

提升农民网络基础知识是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前提。积极举办一些淘宝培训活动,使人们进行网络销售流程有一定的认识,也使人会网络购物。镇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借助地区大学等平台,免费为广大农民朋友培训。

(四)吸引电子商务专业人士

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对人们的进行电子商务产生的纠纷,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服务。使得网购健康高效的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出去就业的青壮年回乡,促进了就业问题,以及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吸引高校大学生前往促进当地的发展带去知识和力量。

当然,农村电商除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比较多,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创新化的优势,以及对总体经济具有提拉作用。农村电商的国际化,对于外贸产品的发展,我国的一些用于网上交易的农产品产自于欧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组织,比如美国玉米,大豆以及欧盟组织。并通过农村电商发展开来,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逐渐显著。我国的市场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饮食的安全性和时效性,由于国内市场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目光着眼于更远的距离,这时候农村电商的外农产品的发展就应运而生了。再如我国本身就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很多农产品可以通过网上贸易出口到其他国家,促进贸易往来,平衡进出口的差异。

同时农村工业品,农产品等将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农产品逐渐向工厂化转变,农产品电子商务也越趋向标准化。区域化,专业化分工,规模性的生产,效率性的销售,便利性的网购,大大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建设一系列平台来进行分工生产使每个环节都能高效的完成,比如在农村建设基地负责生产产品,电商来发展销售和服务用户,物流公司负责配送。这样可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整体的标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好农村的经济问题是发展经济的首当其冲的问题,而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极大程度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和地区青壮年流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提升我国的GDP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不断朝着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农村电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我们要大力支持,鼓励,引导其朝着健康的方向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湘.互联网+与农信社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5(21):9-80.

[2]洪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169-171.

[3]刘圣庆,李欣.金融支持徐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查[J].金融纵横,2015(07):52-56.

[4]于永亮.农村电商发展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