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46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1)

一是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有方向感。方向感对一名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就是一艘航船,校长就像舵手,“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将学校办成师生的乐园是学校管理者终身必修的课题。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整个社会异常浮躁,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管理者要坚守教育这方净土,永葆心灵的恬静与快乐,立足岗位,潜心投入,守土有责,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将学校事情做好。

二是学校管理者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校管理者谈何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学校管理者一旦失去责任感,必将在麻木中失去良知,学校诸多教育的怪现象也就会随之而生。增强责任感就要有责任意识,切不可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增强责任感要勤思考、善动脑、提升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行为和能力。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1-02

1.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优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形式有其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可以得到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的有力支持,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了涉及融资、税收、培训、指导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在资金方面规定银行和有条件的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要求简化程序、提供便利;再如有很多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创业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筹措创业资金、扶持开展创业活动等方式促进创业;2013年国家还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免税措施,对小微企业创业产生了较大的激励作用。第二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在校所学主要是特定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使得他们在相应的职业领域内创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其学习内容涵盖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在校期间就可获得较高的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同时也拥有一定的酒店企业经营能力,因此若选择餐饮业创业比起很多转行的失业人员和其他专业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第三是具有较宽广的发展视野,高职教育的大学生具有所学行业内强化的概念技能,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创业方向的选择、主打产品的定位和设计、投资水平的评估等很多方面有明确的概念。第四是餐饮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自主创业,当前餐饮业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不断细分,出现了很多适合创业的小微企业形式,如近几年纷纷出现的以单体或加盟形式创立的提供特色饮食的小微餐饮企业,就吸引了很多志在创业的大学生。第五是高职教育学生较实际的就业需求使其创业易于成功,大多数职业教育学生不会参与机关、事业单位等热门就业行业的竞争,而是选择在所学职业领域内寻求就业,这一特点使他们可以更早的专注于熟悉行业,表现于创业也是如此。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内整合创业培训符合国家、社会、院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2.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餐饮业创业培训的知识体系

高职学生在餐饮业创业一般选择经营特色饮食的小微企业。由于高职学生大都是首次创业,因此需要尽可能全面的创业知识,其中可在校培训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业起步知识和行业技能知识两部分。

2.1创业起步知识

创业起步知识包括创业所需行政手续的办理程序和条件、创业资金来源与成本分析、企业盈利及税收分析、创业选址与装饰设计知识等,这些创业知识非常繁杂,在校培训应做到在全面介绍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1)餐饮业创业所需行政手续的种类、办理程序和条件,这是合法创业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此项知识包括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疾控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其他证照的办理程序、条件等。作为政府支持的体现,这些知识可以由院校申请相关部门提供培训支持。

(2)创业资金的获得途径、方法和程序,资金是餐饮小微企业创业起步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自筹、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三种途径。为使大学生创业不给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作为大学生创业必备知识,在校培训应主要培训创业贷款知识,例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和倡导发起的YBC创业贷款项目等;另外,自身条件突出的大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创业比赛获得创业资金。

2.2行业技能知识

在消费者消费观念日益成熟和多元化的今天,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业技能水平,而对行业技能的培训正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学生在校培训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技能知识应该成为高职教育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特色之一,还可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对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餐饮业创业培训的行业技能知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技术技能知识。餐饮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餐饮业的服务技能知识,这是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所在,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餐饮业的服务技能知识主要是餐厅服务技能知识,如中西餐摆台、餐间服务、经营场所卫生清洁、餐具卫生消毒、餐位布置、菜单制作、点菜与营养配餐等基本技能;因此在服务技能知识方面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创业竞争中规范、优质的服务技能是其他创业人员很难达到的,也是提倡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餐饮业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是餐饮产品的制作技能知识,由于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是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实务,很少涉及餐饮产品制作技能的教育,因此成为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餐饮业创业的主要障碍。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建餐饮业小微企业时往往选择经营种类较为单一的特色食品,因此在校培训时应适当选择特色餐饮产品,并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

(2)管理与经营技能知识。虽然餐饮业小微企业所需的管理与经营知识比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星级饭店管理与经营知识简单,但具有综合、细致的特点,在校培训的管理与经营技能知识包括:菜单计划、原料管理、厨房管理、餐厅管理、餐饮成本管理、餐饮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知识的培训可分配于餐厅管理与菜单设计、宴会设计与厨房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3)职业交际技能知识。职业交际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校培训主要包括现场职业交际技能知识和企业推广技能知识两个部分。现场职业交际技能知识主要培养创业者的现场职业交际能力,相关课程包括普通话、饭店情景英语、旅游饭店交际礼仪、饭店服务心理学、饭店营养与卫生等,培训将完成创业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各类人群融合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餐饮产品解释能力等的培养。

企业推广技能知识主要包括企业推广方案设计、产品包装知识、电子商务平台知识,在校培训主要可通过摄影、餐厅管理与菜单设计、电子商务等课程完成。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当前的电商资源推广特色餐饮产品是创业成功的强大动力,在校培训主要让学生掌握基于特色网页的产品推广,如淘宝网、团购网、区域信息网及论坛等的应用;另外,还需重视当前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给创业带来的巨大商机,可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整合培训内容。

3.基于现有课程体系开展创业培训的课程安排要点

如何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培训内容,是餐饮业创业在校培训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创业培训的具体安排也不同,但作为合理的教学安排要遵循相同的要点,主要如下:

3.1课程中合理整合创业知识

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特色的体现,课程中整合创业知识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个包含服务技能、管理知识、经营知识的完整的培训体系,很多专业课程包含餐饮业创业所需技能知识,因此,可以将课程中含有的创业所需内容加以提炼,形成独立的教学项目,这样做既符合项目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以《中餐宴会摆台》课程为例,“中餐宴会创意摆台”为其教学项目之一,其中可整合创业所需特色餐饮摆台的实训内容,既符合餐饮业创业需求,也丰富了该项目的教学内容。

3.2拓展就业指导课程,增加创业起步知识培训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职业引导课程,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指导、面试指导等内容,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创业需求的逐渐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已逐渐开始整合创业教育内容,如杨建华编写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就添加了创业构思、创办企业等创业起步知识,因此,可将餐饮业小微企业的创业起步知识培训整合进课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内引入适当的社会组织开展创业教育,也可聘请工商部门、食品卫生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建立“创业导师”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增加主营产品知识培训

由于大学生创立餐饮业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产品多为特色食品,产品种类单一、制作方法简单,因此在校培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其一是校内课程培训,即在酒店管理专业所设酒吧服务、营养配餐等课程内设计部分培训项目,适用于制作水平、技艺能力要求不高的产品制作技能培训,如单一特色的饮品、菜品等,成功案例如冰粥、甜食、冰激凌、烤串、果汁、果茶等。其二是校企合作培训,即联合行业协会、企业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等形式组织。

4.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由于培训时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创业知识的在校培训只能是一种初级培训,具有培训内容简单、基本的特点;但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创业培训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的教育实践之一。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创业需要勇气、技能和管理经营能力,更需要政府、社会和院校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静浅.析大学生创业优势和劣势[J].民营科技,2013(02).

[2]陆勇.创业者如何起步[J].生意通,2008(12).

[3]林金贵,邹艳辉,杨邦勇.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2).

[4]杨晴虹,吕东,程志超.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行业机会分析[J].经济界,2012(02).

[5]杨建华,武喜春,周文夫,陶都格日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02).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培训可以说成为当前热门的培训课程之一。我们在大街小巷会看到很多社会英语培训中心和小的培训机构,培训项目适合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及不同起点的人。然而这么多良莠不齐的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教学水准和师资质量到底如何?培训机构的具体操作是否都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目前鹰潭市社会英语培训师资管理的现状如何?本文拟对鹰潭市社会英语培训师资管理与学校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以推动鹰潭市的社会英语培训师资管理与学校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促进鹰潭市英语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培训机构繁多而复杂

鹰潭市的英语培训市场,中小培训机构多。英语培训市场的主力军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培训机构。他们在培训理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管理机制上采用市场化运作,因而潜力大,发展快。如有青少年活动中心或总工会与个人合办的少儿英语培训班,有民办的外语培训中心,还有一些英语教师业余办的英语培训班。经过市场调查,目前鹰潭市有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机构近二十家,且名称叫法不一,规模大小不一,培训内容不一,有的是专业型英语培训机构,即专门对英语进行辅导和培训,比如华威剑桥英语辅导中心、昂立英语培训学校、小新星辅导中心;有的是混合型英语培训机构,即多门主要功课辅导中也夹带着对英语的辅导和培训,比如远洋辅导中心、新理念培训中心、天一辅导班、新起点辅导班、北大好孩子辅导班、英才辅导班、育杰辅导班、新立苑辅导班、黄笑辅导班、精英辅导班、一本王家教等;也有的完全是家庭型英语培训机构,即有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家办的英语辅导培训班,主要的培训内容是小学英语培训。

2.英语师资短缺而不正规

师资是决定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许多培训学校为节约成本,绝大多数聘请兼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师资队伍组成人员和水平参差不一。经过对鹰潭市英语培训机构的从事英语培训教师的学历情况、是否兼职、是否经过专业部门的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可将培训机构的教师分为以下几种:具有高学历、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具有培训资格认证的专职教师;兼职大中专学生等。虽大部分任课教师经过了岗前培训,但还是有一些培训学校仍聘用一些不合格的学生或教师,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由于兼职教师与学校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多教师仅仅抱着赚外快的心态在校任课,教学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而在校大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学训练,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和评估。

3.英语培训内容层次不一

鹰潭市的英语培训市场的办学内容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有幼儿英语、中学生英语、大学生英语三级/四级/六级、职称英语、商务英语等各种层次,内容不一。鹰潭市大多英语培训机构开展的都是以低端的青少年为对象的初级培训项目,但面对高学历的托福、雅思、GRE的高端培训项目少,甚至缺乏,因此英语培训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三、思考与建议

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鹰潭市的英语培训市场有社会力量办学,也有很多家庭作坊式的英语培训机构。这表明,各类培训机构、培训班还没有较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英语培训市场准入的门槛还相当低。甚至还有不正规的甚至是非法的培训机构进入,鱼目混珠,造成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经调查,目前取得鹰潭市月湖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英语培训机构只有华威剑桥英语辅导中心、昂立英语培训学校、小新星辅导中心三家,其他英语培训机构(班)皆未取得任何的办班资质。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市场进入资格,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考察,从而全面提升英语培训机构总体的办学水平,从组织和硬件上保证培训机构办学的质量。

2.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

良好的行业自律,培养地方英语培训品牌是地方英语培训机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地方品牌,首先,英语培训机构必须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开设各类课程。无固定的时间表,根据报名的情况可随时开班,灵活性较大。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水平、需要开设和制定教学任务,根据学习者日后工作所需的专业英语进行重点培训。其次,发展地方品牌,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英语培训机构通过锁定目标人群在主打课程、培训期限、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办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再次,要发展地方品牌,质量必须有保证提高服务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是培训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培训质量应注重师资质量,师资的质量是外语培训业的生命线,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培训机构还应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等其他过硬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最后,发展地方品牌,专兼职的教师队伍要合理搭配。许多培训学校为节约成本,绝大多数聘请兼职教师和大学生,而专职教师只占了一小部分甚至没有,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合理的。专职教师和培训学校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校建设中去。而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中去,能够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兼职教师的身份决定了自身的流动性比较大,与培训学校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部分兼职教师对教学并没有完全投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为避免上述问题,培训学校是要建立起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可以给培训学校带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有利于外语培训学校适应市场的需求。但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要有所约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或直接采用“按劳分配”的原则,把他们培训的结果和收入挂钩,来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3.形成有力的监管机制

目前的培训机构仅仅依靠自身的经营理念来进行培训的教学管理,整个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只是在机构的成立审批方面发挥作用,而对成立之后的培训管理则是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工商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也只限于财务和税收方面,这样就形成了英语培训市场的监管盲区。在外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很多英语培训机构根本无法做到良好的自律。英语培训机构缺乏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因此,很多英语培训机构在外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良好的自律。为实现英语培训产业化,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培训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对英语培训产业的监管地位、监管责任和监管方法。其次,发挥行业协会能够相对全面真实掌握监管对象相关信息的优势,完善英语培训行业的自律监管制度,通过监管纠正市场缺陷,保证有效竞争。最后,监管组织应该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各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格、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估、复查并及时公布,对那些有严重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培训质量低劣的培训机构采取取消培训资格或限期整改等方法,促进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完善,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向彦.达州市英语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24).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4)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实践载体,进一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陕西省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和《陕西省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切实提高我省教育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干部保证。

二、培训任务与内容

紧密围绕我省建设教育强省的中心任务,以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管理水平、锤炼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根本要求,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作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培训的全过程,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教育管理理论作为基本培训内容,认真完成大规模培训全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干部、高校中层干部和校级后备干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等各类干部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的任务。

(一)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扣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干部培训工程

按照各级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公共管理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展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培训。培训内容重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重大教育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教育法律法规,促进我省区域发展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安全稳定与应急处置,创新理论与创新人才培养,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现代学校制度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的要求,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5年内脱产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教育部门的其他干部脱产培训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由各地确定。举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专题高级研修班,每年培训118人,培训率要达到100%。在加强培训的同时,鼓励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攻读教育管理方向的专业硕士学位或其他学位。

切实加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干部培训工作。以促进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大力开展机关公务员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实践性学习环节,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二)高校中层干部和校级后备干部培训工程

高校中层干部和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紧紧围绕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高校中层管理者的目标,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眼于提高高校中层干部和校级后备干部推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和管理治校的水平。培训内容主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党风廉政规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高等学校的使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科技发展理论等。

每年举办一期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50人:每年举办三期高校中层干部分岗专题培训班,培训150人;每年举办一期民办高校领导专题研修班。高校校级后备干部在提拔担任校级领导职务前,应参加3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未列入调训计划的高校校内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由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安排落实。

(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研管理培训工程

按照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围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创业精神,提高驾驭现代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强化科研管理的能力。抓好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学科建设部门负责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训,各举办一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短期培训班,每期50人。

(四)学校安全与应急处置培训工程

对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高校安全保卫人员、中小学校长与教师进行以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和防范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防灾减灾法规与政策、突发事件应对法规政策、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处理复杂问题与解决突发事件的知识与方法等。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培训班、高校安全保卫人员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培训班每年各举办一期。每年各举办2-4期高中校长、初中校长、小学校长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培训班。

(五)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程

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3]3号)的要求,适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紧密围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以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学校现代管理理论、以推进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为重点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以及各类专题培训。争取在5年内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轮训一遍。

按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要求,对新任或拟任校长,在上岗前或任职后半年内,要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0学时。职业学校校长提高培训时间5年内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研修培训工程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学习和研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大力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确保5年内将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轮训一遍,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以学习研修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

加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构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示范培训力度。

(七)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工程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小学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为基本目标。重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立足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加强分区分类指导,更加注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以教育法律法规、廉政建设规定、学校管理理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学校经费管理与使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等为重点培训内容,以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分类别进行中小学校长的全员培训。

继续做好全员性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确保全省所有中小学校长的持证上岗率达到98%以上,确保所有中小学校长能够参加提高培训,10%的中小学校长参加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正副校长或拟任正副校长进行的,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00学时。提高培训是对已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在职中小学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五年内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八)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工程

该培训是对富有办学经验和取得一定办学成效、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中小学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教育管理专家的培训。全省选拔400名(高完中校长100名、初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100名、小学校长20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省级骨干校长培训。同时各市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实施“市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工程”,组织选拔约占校长总人数的20%的校长参加市级骨干校长培训,旨在形成中小学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省、市两级骨干校长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400学时,一般在两年内完成。

(九)陕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训工程

在全省选拔若干名教育思想端正、理论修养深厚、办学成绩显著、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小学校长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境外培训,为陕西省中小学管理培养一批带头人。

(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大局,各地应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点放在面向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上,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保障大规模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尽快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培训资源,采取在县乡办班、项目招标、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送培下乡”活动,深入县乡,开展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山区的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重点抓好农村乡镇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农村骨干校长队伍。“送培下乡”活动每年办班不少于四期,每期100人,培训时间5-7天。

(十一)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程

为扩大部级和省级培训覆盖范围,实现所有中小学校长能够分享优质培训资源,设立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程。省上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干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网。该网还将与教育部所属中小学校长培训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加强合作,实现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远程化、信息化、现代化。

三、培训管理与分工

(一)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组织部调训计划选派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培训。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县教育局局长、高校领导干部和部分校级后备干部应按调训计划参加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等培训机构的脱产进修,五年内累计时间不少于三个月。选派部分中小学校长、督学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参加培训。

(二)积极开展国(境)外合作培训,促进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的国际合作。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趋利避害、更有成效的方式,围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管理者素质、提高培训者培训能力等专题,扩展与国(境)外名牌大学和著名培训机构的合作。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系统干部到国(境)外培训机构学习和进修。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干部参加国(境)外学习和进修。积极邀请国(境)外专家到我省参与教育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积极与教育部、有关国际组织驻中国工作机构进行沟通,拓宽国际合作培训渠道。

(三)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干部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干部、高校中层干部和校级后备干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

(四)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高中、完中、职业中学、示范性初中校长:承担“省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工程”、“陕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和“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的中学校长培训任务;适时开展全省民办中学校长培训;承担省教育厅下达的中学校长专题培训任务:承担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者培训任务;承担陕西省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网络建设与组织实施任务。

(五)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县以上小学校长:承担“省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工程”、“陕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和“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的小学校长培训任务;适时开展全省民办小学校长培训;承担省教育厅下达的小学校长专题培训任务。

(六)市级培训机构承担普通初中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市级骨干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符合省教育厅评估要求的县级培训机构承担乡镇中心小学及乡镇以下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与高级研修培训任务。没

有县级培训机构的乡镇中心小学及乡镇以下小学校长由市级培训机构承担。

四、培训领导与保障

(一)加强干训工作领导,提高决策与统筹协调能力。干训工作是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的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制度性的重要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陕西省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统筹全省各级各类干训事业的协调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培训工作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在制订工作计划和确定重大项目时,把干训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并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干训工作应作为考核、评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培训基础能力。干训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完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干训机构网络体系,提高培训机构的培训基础能力。各地要确保培训机构具备必需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逐步建立干训机构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资格认定制度。积极鼓励普通高校在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后参与干训工作,建立开放高效的干训体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建设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干部培训中心、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各市应根据培训需要,建设好市级培训机构;县(市、区)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建设好教师进修学校或职教中心。选择确定一批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教学改革有特色和成效显著的中小学作为校长培训考察、驻校培训和现场教学基地,并由相应级别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授牌。积极推进干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培训教学能力。各地应确保培训机构有一支能够适应培训教学、科研与管理需要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本着“培训者先受培训”的原则,加强干训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鼓励干训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适时开展全省性的培训者培训。根据教育部要求逐步实施培训者资格认证制度。从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高校专家学者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中选聘兼职教师。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干训师资库。各地根据本地干训师资队伍的实际,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干训师资统筹调配。继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干训教研活动和干训I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干训教研与科研水平。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5)

二、当前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办学动力不足

虽然许多研究学者从市场需求、资源整合、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论证高等院校进行非学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是,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仍然是大部分普通高校的主导办学思想,部分高校对非学历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进而导致其办学动力不足。例如,一项针对45所高校的统计调查表明,近40%的受访高校对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28%的受访高校不鼓励或者无相关政策支持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只有17%的受访高校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看作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理体制、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求

土建类非学历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横向”培训项目,具有典型的市场化特征。然而,现有高校的管理体制、人才储备、薪酬与激励机制、规章制度等均是为学历教育设计,难以满足市场化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研究表明,受行政羁绊、体制机制不顺等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在非学历教育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反而不如社会化培训机构,虽然此类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同时,绝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存在“管办不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不顺等现象,只有不到9%的普通高校成立了非学历继续教育运作实体(法人),只有4%的高校能够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激励员工扩大非学历教育市场,提高非学历继续教育效益。

(三)脱离市场,办学质量亟待提高

与学历教育相比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更注重的是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因此,其培训内容应该具有先进性、通用性与实践性,培训模式应该多样化,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主。上述要求对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与市场脱节、教学模式落后、培训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良等问题,办学质量亟待提高。

(四)管理人才缺乏,培训项目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

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面向建筑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短时间、高效率的培训为市场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切合建筑市场实际需求的培训项目设计,以及高质量的培训项目管理(如招生、质量监控、培训后跟踪等)是非学历继续教育目标与使命是否达成的两大关键因素。然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现有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发管理经验。合格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高等院校在培训项目策划与设计、品牌营造与招生宣传、培训质量监控与过程控制等方面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部分甚至沦为学校敛财的工具,这严重影响了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针对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化特征,普通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系统优化与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变革其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以期契合市场需求,改善其非学历继续教育实施绩效。对“纵向”项目而言,因其行政(行业)委托的基本属性,普通高校通常只需小范围的竞争便可取得培训资格,获取培训任务。因此,在此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将重心放在培训资格申请、培训过程管理,以及培训质量监控三个方面。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传统的“职能式”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对于必须通过大范围的市场竞争来获得市场认可,出售其培训“产品”的“横向”项目而言,传统的“职能式”管理模式因其决策迟缓,责权利不清等特点,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因此,在借鉴项目驱动型组织相关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自身特点,提出项目驱动型高等院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创新管理模式。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着品牌形象宣传与培训资格取得、项目负责人任命与监督管理、教务(招生、财务等)等日常服务提供等任务,是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施主体,以及管理服务与管理人员的提供者;项目负责人负责培训项目策划、市场招生、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等主要经营与管理工作,是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施的核心力量;土建类二级学院一方面协助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品牌形象宣传与培训资格取得工作,另一方面为培训项目提供合适的师资,是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教育教学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项目驱动型创新管理模式契合了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日常管理项目化、竞争市场化的相关特点,可以理顺相关管理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其实施绩效。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项目驱动型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普通高校摆脱行政羁绊,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开发出合适的培训“产品”来满足不同类型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市场需求;二是在“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模式下,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培训资格取得、日常服务提供、培训质量监管等工作;培训项目的策划、市场招生及过程监控均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这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下继续教育学院“管办不分”的弊病,有利于普通高校理顺相关机制,确保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责、权、利一致。

四、配套措施与机制探讨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办学动机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继续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普通高校必须革新观念,统一认识,在确保现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增强继续教育办学动机,积极主动开展岗前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提升我国经济社会竞争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变革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做到“管办分离”

传统的“管办不分、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培训需求。因此,必须变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做到“管办分离”。一方面,剥离继续教育学院的行政管理职能,使其成为专职的继续教育运作实体,赋予其更大的办学自来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行政审批、院系协调与办学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

(三)改革薪酬等相关机制,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在变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必须改革薪酬等相关机制,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进而提高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实施绩效。一方面,必须理顺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财务分成机制,提高三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变革传统用人制度及薪酬机制,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大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四)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品牌建设

提高办学质量、注重非学历继续教育品牌建设是普通高校提高继续教育培训实施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在培训项目设计、课程内容策划、师资人员安排等环节必须紧扣建筑业市场,开发出合适的培训产品来满足土建类人才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其次,必须加强培训过程监控,注重提高办学质量,赢得行业的尊重与认同,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办学质量;此外,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的战略性资产与核心竞争力。因此,打造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品牌是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战略性途径。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6)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7)

收稿日期:2007―10―25

作者简介:程焰(1968―),女,汉族,湖北省孝感县人,湖北师范学院副研究员,大学学历,主要从事党建工作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并制定了《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加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是指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在不断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状态的社会。建立学习型社会有“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政府”等几个基本条件。高校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要率先倡导人人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并为全体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成为“学习的组织”。高校干部要根据高教事业的发展、社会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个人”。

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应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特别是新的管理理念的确立,新的管理制度的相继出台,高校干部的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比如,教育部新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有许多新思想、新内容,如果干部不加强学习,继续按照旧思维、老习惯开展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管理缺位或越位现象,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屡屡发生的学生状告学校管理侵权的案件,而且多数以学生胜诉告终的现实,已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及时地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主动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确立新理念,将会严重影响高校管理水平,制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建立了一支比较过硬的管理干部队伍,高职称、高学历干部显著增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明显改善,但是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育培训渠道存在“单一化”缺陷。党校是当前高校管理干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主渠道,对于广大干部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党性锻炼、拓展理论视野、树立战略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巨大需求相比,与广大干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多样化需求相比,目前各级党校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培训能力显得较为单一和不足。同时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相当一部分管理干部很少有机会走出校园,进行集中的学习和培训。

教育内容上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忽视综合业务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明显。目前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都重视抓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干部知识更新和综合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的培训十分有限,举办的学习班周期较短,课程设置较单一,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需要。

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凸现了管理干部的工学矛盾。近年来,高校实行机构精简和干部竞岗聘任制的明显效果是激发了干部的竞争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干部“在岗位上学习、从工作中提高、在探索中创新”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岗位聘任机制也使原有的干部“工学矛盾”更加凸现出来,大多数干部只有通过不脱产或半脱产来参加学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工作精力有所分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间接或长远来看,会导致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持续性。

目前,高校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制度上有依据,时间上有安排,经费上有保障。但高校对管理干部继续教育明显重视不够,重一线教师轻管理干部的倾向十分明显,存在着“五少五多”现象:一是管理干部进修较少,一线教师进修较多;二是专职干部进修较少,双肩挑干部进修较多:三是管理业务类进修较少,非管理类专业科目进修较多:四是普通干部进修较少,领导干部进修较多;五是实践培训较少,理论进修较多。

三、加强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建议

要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适应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挑战,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塑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队伍,已经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针对当前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第一,建立综合培训网络,发挥多种培训渠道的优势效应,在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广泛性上下功夫。

首先,自我挖潜,立足于校本培训和自学。“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自己发起、组织、规划,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直接指向的培训活动。采用“校本培训”模式对高校干部进行培训是现阶段最经济、实惠、有效的办法,校本培训要有针对性,注意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把专家授课、集中研讨和课后自学结合起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方式的长处,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自主性、灵活性、便捷性,调动参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除了要抓好常规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等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实施“网络继续教育”工程。高校校园网络的方便、高效、快捷,非常适合干部在职在岗学习,干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在工作之余从网上点击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第二,将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高校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的全过程,在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强制性上下功夫。

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将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高校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的全过程,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宏观制度,保证权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制度,具有可操作性。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要针对学校各部门的情况和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地安排好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制定干部队伍年度进修培训的详细计划,对进修人数、目的、要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使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学员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建立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培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合理设定相应学分,学员必须完成学分。

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情况与干部的上岗、考核、提拔、任用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不经初任培训不能上岗,不经任职培训不得转正。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补训;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学习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在选拔任职方面给予限制。

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对组织人事部门,重点考评落实有关培训规划、制度和任务的情况,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党校等),重点考核办学方针、培训质量、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严格奖惩,并提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定期对党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业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三,以能力建设为主线,突出教育培训重点,改进方式方法,在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深层性上下功夫。

以人为本,按需施教,这是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内在要求。高校党组织要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根据干部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因需立项,实行“菜单式”教学。

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使被培训者得到全面发展的理念,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健康道德素质,使广大干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去。要将干部的能力培养贯穿到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实现教育培训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的要求。高校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推进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主题开展教育培训。要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参考文献:

[1] 王代言.浅谈高校干部教育培训[J].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党校学报,2004,(2)87~89.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培训全面推进,高级研修培训的规模稳步扩大;培训方式不断改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学校德育工作、新课改实施、规范办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我市的教育干部培训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干训“十一五”规划为我省干训工作明确了目标。贯彻落实省干训“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培训院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战略性的认识,切实响应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的号召,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部署,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要认清目标,明确任务,立足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创新培训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育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要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干部,营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氛围;努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持,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任务,抓好重点

根据省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市十一五干训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落实大规模、高质量培训我市教育干部的任务。通过培训,使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市级培训机构引领示范作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级培训、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培训格局;教育干部参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保障更加有力。

主要任务:

1、积极完成省级组织的各类培训。①引导我市的省高(完)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省、市级一类、二类幼儿园园长及广大教育行政干部积极参加省级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及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按质按量完成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任务。②配合省教育厅做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和名校长培训培养的选拔推荐工作。③积极参加省级培训的针对皖北地区市、县的400名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

2、切实有效地搞好市级培训工作。①积极组织全市的初中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力争任职培训率和提高培训率都达到100%,所有中学新任校长全部持证上岗。②组织全市区内的小学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力争培训率达到100%,所有小学校长也全部持证上岗。③组织全市(三县四区)至少10%的乡镇中心小学骨干校长参加高级研修培训。④争取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都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培训率达100%,做到持证上岗。⑤积极组织初中及市区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⑥实施市级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⑦力争将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轮训一遍。⑧积极组织我市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实现农村中心校校长的全员参训。⑨力争与相关高等院校联办教育学原理或教育管理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系统提高一批中青年教育管理干部在教育及管理方面的理论修养。

3、指导落实县级培训任务。①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所属区域内的农村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工作,力争做到农村小学校长任职培训率达到100%,提高培训达100%,做到全员持证上岗。②各县市还要做好城区内小学校长的全员培训工作。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认真学习“十一五”规划,加强宣传;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巩固和完善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进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加强骨干校长研修培训,逐步提升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要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干训目标。各类培训学校要结合受训人员的实际工作,积极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用新的办学和管理理念武装各级各类校长,着力提高各类校长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以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为加强和完善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切实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教育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分级培训,分级管理。市教育负责全市教育干部培训的统筹规划、管理协调、业务指导、质量监控和相关信息服务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完善教育干部培训的领导体制,统筹部署和定期研究本县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要将教育干部培训情况作为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贯彻落实干训工作不力的人员,要实行责任追究制,根据情节,给予党内行政记过处分,严重的将降职或开除职务。

各县市区和各培训基地在具体组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发展。遵循和把握教育干部的成长规律与培训需求,激发教育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将教育干部培训与事业发展、干部成长进步紧密结合,提高教育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战略思维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加强对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根据培训的实际需求,分别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指导。培训计划要注重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合理分工、分级实施。

3、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结合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我市农村学校偏多的特点,全市教育干部培训要“突出骨干,加强农村”,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培训政策保证和经费支付上加以倾斜,加强城市与农村校长培训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之间校长队伍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均衡发展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引导教育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内外教育发展最新动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发、引进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进入教育干部培训领域,鼓励支持培训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加强培训区域合作,促进国际交流。

四、做好保障,切实落实

按照省“十一五”规划,做好相关保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好如下保障:

1、进一步加强干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效。各培训基地要继续充实干训教师队伍,完善学科力量配置,积极派干训教师出去进修、挂职锻炼,积极参与省干训教研活动,组织干训教师开展教研和系列课题研究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兼职干训教师队伍,整合培训资源。按照公开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从熟悉教育规律、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知名专家学者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聘兼职教师,使他们走上我市干训教学讲台,建立全市教育干部培训的专家资源库。进一步优选优聘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有计划地组织干训管理者开展系列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考察学习,促使他们深入认识教育管理实践,开拓他们视野,提升他们的干训管理理念。

2、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探索干训教学新模式。各培训基地要做好训前调研工作,组织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长,会同专家学者,针对我市教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系列课题,及时添设这些既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要求的、又贴近管理一线、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内容和课题,使分段教学更加合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加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问题解剖、现场观摩等实践性教学,综合运用现场诊断、挂职锻炼等培训模式,研训结合,以“研”促“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积极推进教育干部远程教育,面向基层,为教育干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提供便捷的优质培训资源。依托中小学校长提高班、高研班,围绕主题,举办“名校长论坛”,提升教学层次,提高培训质量。

3、强化制度建设,保证训用衔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完善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把校长培训取得的成效作为干部任(聘)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强化培训与干部培养、聘任、考核之间的联系,突出培训与任用的有机衔接。凡未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的新任校长,必须在任职之日起至六个月内,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合格证书”。在职校长,“十一五”期间必须参加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对于未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和在规定期限内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其本人不得参加教育系统各种“评优”、“评先”,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其所在单位不得参加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等评比活动。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按计划参训的中小学校长,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对免去其职务。继续将教育干训工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各级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评估范围,加强督导检查。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9)

一、“送培下乡”活动目的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大局,坚持面向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原则,集中优势培训资源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与水平,扩大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的覆盖面,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培训对象

主要为未参加过省级培训、经费缺乏的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正副校长和拟提拔的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培训名额分配见附件1)。

三、培训内容与师资

本次培训主题为“校长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管理”。在此主题下,开设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领导专题研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特色教师培养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管理经验与案例分析等若干培训专题。

培训师资由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长培训学院组建的培训团队担任。

四、培训时间和形式

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1。

五、其他事项

(一)“送培下乡”活动是由省教育厅专项经费支持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项目,参加培训校长所需食宿费、培训费、资料费以及专家课时费、场地租赁费等均由省教育厅专项经费支付,培训场地由市、县教育局负责提供。不得向参训校长收取任何费用。交通费从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

(二)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长培训学院根据培训主题拟定培训专题,落实培训资料,选拔培训教师,实施培训方案,建立培训档案,进行培训教学管理和考核。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1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05-02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高校本身就是一个极为重视教育的地方,加之面对改革发展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希望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得到化解,因此,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客观地讲,还存在一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笔者针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就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设型意见。

1 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1.1 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思想多元化现象在高校中也日趋明显,党内信仰的动摇和理想的滑坡也随之而来。预防、警惕削弱和腐蚀高校党的领导的思想倾向,要求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

1.2 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

人才作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工程,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干部作为管理类人才,干部教育培训为干部的自我提升、继续教育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干部改善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懂教育、善管理、党性强、业务精的高水平干部队伍[1],并且实现干部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

1.3 干部教育培训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干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未来。对于高校来讲,发展改革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从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和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全局出发,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自我更新,确保高校与时俱进、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2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随意化

目前,高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依托机构为党校,党校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对外有选派干部进修的职能,对内有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职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下,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形式是基本上是以二级单位为主体,党校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这种宏观管理机制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弱化的,其调控的力度不够。一是体现在对学员的管理,基本上难以落实学习考核[2];二是体现在对于二级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难以量化工作量和衡量质量;三是体现在对于培训教师的管理,缺乏考评;四是体现在后期的管理,对干部今后的提拔、使用和流向没有考究。

2.2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化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训的内容一般为上级的指示文件或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培训与教育事业之间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形式上主要采取会议、报告代替课堂等形式。从这种教育培训的效果看,无论是在培训的内容方面还是培训的形式方面都是不能够适应教育事业的需求以及干部的需求的,导致了整个培训课堂效率低、参与度低,因此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2.3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规范化

首先是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方面来说是比较笼统的,而且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与科学性。在培训内容方面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及针对性。在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时,培训管理者通常是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临时突况,认为该加强那一块的培训就努力的提升哪一块培训的“空白区域”,现在各大高校中流行别人培训什么自己也盲目的跟风培训什么,并没有针对自身教育发展的实际,从基础到提高,再到总结,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划的培训。

3 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文化高低,在高校里谈干部教育培训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干部是高学历、高职称的集中群体。其次是环境的特殊性[3]。在高校谈干部的教育,换句话说,是在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办教育;再者是干部体制的特殊性。高校干部体制的特点让高校干部教育工作成为了在学术领域谈管理,在管理领域谈教育。笔者针对高校干部教育现状,以其特殊性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制度化完善

高校干部教育无论是管理上的随意还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以及缺乏规范体系。从根本上讲,是制度化的问题;干部教育制度的落实问题,也就是克服“工学矛盾”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和干部成长需要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的目标、层次、内容、形式以及监督、管理方式,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继续教育的制度。在高校教职工编制紧缺、工作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工学矛盾”的问题尤为突出。集中教育培训,会影响整个学校正常作息;自我修养,难以实现教育培训的监管。笔者提出,建立以“自我修养”为主题,“自我修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学分制管理,采取网上考试、网上提交论文等形式实现学员的自主学习和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监管;利用寒暑期这个空闲时间,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干部间的交流,组织参观考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此外,要统筹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地将干部培训考核情况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落实制度方面,要采用联锁滚动的方式,使得当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步来实施,避免重复性的工作[4]。

3.2 学术化完善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关键一点还要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提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完全靠强制性的要求是很难实现的。在高校这样一个崇尚学术和真理的地方,可以以干部教育工作学术化为导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首先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体现学术的思想、真理至上的思想。就像一本好书,自然会吸引很多读者。因此,教育培训内容一定尊重科学、要有现实意义、要符合实际、也切实可行。其次是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学术工作去研究。高校是做学问的地方,也是学者比较多的地方,高校里完全可以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分析,经常性地对现行的干教育培训进行论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再去指导下一步的工作,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 实效化完善

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实现的目标。高校的干部以知识分子居多,对于知识分子的管理更重柔性管理,也就是非权力性影响力。要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柔性的管理方法,发挥其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化的具体体现。一是高校发展的理念要渗透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让干部明显感受到高校发展理念的旗子在教育培训中是飘扬起来的。二是干部教育培训要实现专题化。要结合新的形势,尤其是当前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在教育培训前进行调研,就解决干部当前的困惑,找准解决办法,把问题摆清楚、讲明白、说透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教育培训的有机实践。一方面利用相对成熟的案例对教育培训的理论进行论证;另一方面成功的案例是干部们值得借鉴的经验,使干部将理论转为实践上有方可循。

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干部教育培训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对象。在这个方面要考虑多种因素,对于领导干部以及技术人员以及基层的管理人员都要有所兼顾,并且要结合目前高校教育需求等。其次是在具体实施规划方面。要采用联锁滚动的方式,使得当年的培训计划与中长期的培训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步来实施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性的工作。最后是培训机构的选择方面。

4 结语

干部队伍是实现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能力的提升工程,在高校有其特殊性。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穆玉兵,秦晓钟,高一丹.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71-72.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11)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汉川市教育局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现在我将我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自查情况向各位专家和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 1990年起开始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汉川市教师进修学校当时被确定为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单位,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实施培训。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至今举办了二十期教育干部培训,共计学员1283名。(现在岗440名。小学校长272名,中学校长168名。)其中,举办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10期,参训学员835名;(其中,小学在岗校长272人,参训率100%;中学在岗校长168人,参训率100%。)举办了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5期,参训学员209名(不包括在省、市级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举办了小学校长骨干研修班2期,参训学员68名;举办了中小学后备干部培训班3期,参训学员171名。在培训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注重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九五”期间,曾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等有影响的刊物上多次发表研究性文章,出席原国家教委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干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书面发言,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分别报道我市的校长培训情况; 2001年以来,我们以“九五”校长培训工作为基础,不懈努力,创造性地工作,在培养和建设素质高、业务精、善管理的校长队伍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教育干部培训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首先,强化领导机构,完善运行机制。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的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意见》,我们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张艳为组长,教育局局长钱继斌等为副组长的汉川市“十五”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汉川市“十五”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分工,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制定培训计划、食宿安排、学籍管理、教育实践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了有效的培训运行机制。

其次,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善于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进修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干训教师17名,其中专职6人,兼职11人,全是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讲12人,讲师5人,兼职教师中有教育行政干部4人。还配备了1名专职管理员。

第三,为进一步搞好教育干部的培训工作,我市加大了对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目前,进修学校有阶梯教室一间 300座;计算机教室4间计算机200台;多媒体语音室2间;鑫诺卫星接收设备一套;并组建了校园网并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还有能满足学员生活需求的生活设备;同时十分重视干训实践考察工作。建立和建设了实验小学,城关二小(原城关四小),港堤小学三个校长培训实践基地;

第四,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在各期教育干部培训班开班之前,进修学校都先完善培训手续,并建立学员学籍档案(见档案材料);按照省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学员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教学培训实施计划(见各期教学档案材料); 在培训中,使用的教材是省指定的材。除按要求开齐全部课程,保证教学课时量外,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员研讨,并到市内外一些示范性中小学学习考察,并要求写出考察报告;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培训效果加强考核测评;培训结束,严格按学籍管理规定,由进修学校填写结业证书,上报市教育局审批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二)分层施训,形成网络,注重实效。

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的有关规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综合素质。从 2001年4月起,我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办汉川市“十五”小学校长骨干研修试点班(后确定为全省三个省级试点班之一),参训学员35人,研修班以在职业余研修为主,研修总课题是《农村小学管理创新研究》,下设10个子课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骨干研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题《农村小学管理创新研究》被汉川市教科所确定为重点科研课题,现已申报湖北省干训科研课题。

我们确立了四种不同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针对性地开展了骨干研修,普通研修,岗位培训,后备校长培训四个不同层次的校长培训。几年的培训实践证明:以骨干研修为突破口,以普通研修为重点,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后备校长培训为补充的培训策略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也是合乎我市教育发展实际的。

同时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干训中心指导下,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学校中层干部培训,我们已在城关镇、韩集乡进行了试点工作,城关镇第一期培训学员 76人,韩集乡第一期培训学员62人,现已结业,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发挥已培训校长的辐射作用,以学校为单位,在校长的指导下,开展教师培训。我们已在城隍镇农利小学进行了试点工作,这种校本培训模式得到省厅领导和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经过几年的实践,成效是显著的:

1.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生根开花。我市的校长培训工作,始终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要研修内容。校长通过培训,认识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探讨和研究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施和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小学校长骨干研修班”的学员不仅是市、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试点的旗手,有的还是乡镇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试点工作指导小组的组长。在短短的几年中,创新教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垌冢镇五一小学坚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制,尝试用素质教育报告单,其探索体会文章刊登在《中小学校长》杂志上,城隍镇农利小学创新教育体会文章刊登在《中小学继续教育》杂志上。

2.提高了校长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了校长的政治思想素质。在研修中,我们坚持政治培训与业务研修并举。要求学员学习邓小平理论,进行“三讲”教育,领悟“三个代表”的精髓,告诫学员加强政治修养,反腐蚀,拒诱惑。参训校长在复杂环境中能表现出高尚的政治思想情操,率领教师站稳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二是提高了校长的创新素质。研修给校长提出了新课题,给校长开辟了另一番新天地,经过学习和探索,校长们初步掌握了小学教育科研知识,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为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了校长的管理素质。研修中,校长们就现代学校中师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新变化如何实施新的管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并走出去考察学习,调整了管理思路、更新了管理观念,校长回岗后,更注重对人的管理,更注重规范管理,更注重服务管理。

(三)加强研究,不断总结,提高质量。

“十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体会和认识是:

1.根据校长需求,结合农村小学教育实际确定培训模式。我市确定的小学校长骨干研修,小学校长普通研修和小学新任校长岗位培训模式分别为“理论研修课题研究”、“理论研修专题研修”、“集中培训回岗实践总结提高”。

2.理顺培训关系,突出培训重点,确立全新的培训教学形式。第一,以课题为纲,专题围绕课题转。在小学校长骨干研修中,我们坚持以理论研修作基础,以“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为中心,坚持课题统摄专题。整个研修活动中,一切围绕“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展开,一切为“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服务。第二,以用促学,理论研修为课题研究服务。在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的关系上,坚持从理论着眼,以实践为落脚点,从实践出发,针对性地教、有的放矢的学,促进学用结合,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三,以讲导学,教员围绕学员转。培训始终以学员为中心,把培训的主动权还给校长,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员主动发展。干训教师不光在“讲”上下功夫,更要在“导”上花气力,学会点拔,善于帮扶,巧于指导,培养校长的研修能力。第四,以学促“变”,研修培训为“创新教育”服务。培训不坐而论道,也不搞就事论事,而是紧密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边学边议、边学边思、边学边用,把研修过程变为研究“创新教育”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和增强办学效益的过程。

3.加强研修管理,优化考核评价过程。“十五”校长培训比“九五”培训内容更开放,形式更灵活,学员的自主性更强,自学研讨的时间更多。针对这些特点,管理要与之相配套,我们推行了理论研修统一要求、严格管理,实践活动分别要求、统一评价的管理办法。在几年的校长培训实践中,我们对提高培训的考核办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初步形成了我市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学员考核办法,制定了《汉川市小学校长骨干研修和普通研修学员考核办法》,具体作法是以理论研修评价为基础,以课题(专题)研究评价为重点,实行环节监理,抓好阶段督查,致力总评提高,注重自我评价,落实民主评价,以评促学,把评价过程变为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三、努力方向

1、 继续抓好常规培训。对已接受过任职资格培训的校长,在“十五”期间要有70%的校长接受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提高培训。对全市50岁(含50岁)以下在岗校长普遍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经过考核,要求中小学校长分别获计算机初、中级合格证书。

2、 继续加大委托培训工作的力度。按照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

3、 加强干训基地建设,为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首先配齐配好干训人员,教育局和进修学校要对干训人员安排从数量和质量上给予保证;加强干训教师的培训,通过委托培训、挂职锻炼等培训方式,加强全体干训教师的多方素质的提高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硬件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尽快着手进行干训网页建设,开展校长网上培训,通过与网络设施好的院校进行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培训。

4、 充分发挥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校长工作研究会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将大量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提炼,上升为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教育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围绕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校长培训是一项复杂的永久性的教育工程,要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很多,需要付出艰苦而长期的努力。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创我市校长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