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4 16:50:43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如何适应当前财政部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对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亟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总体来看,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体系初步形成,对于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范财经风险构建了较好的制度防线。

从内控制度数量上看,无论从75所直属高校总体情况看,还是具体到每一所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都有一定量的积累。对75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调查,共收集内控制度5 763个,各校平均有制度76.8个,高校内控制度最多的有157个,最少的有28个。初步分析,规模大高校比规模小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综合性高校比特色性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合并高校比没合并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有新校区建设的高校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较多。

从内控制度全面性上看,各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贯穿了高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要建立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要建立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内部监督等制度。上述制度在直属高校现有的制度中都有所对应或体现,并且很多直属高校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或整合。如,有的高校将财务工作与廉政建设相联系,纪委监察部门主动介入,提升防范作用;有的高校主动邀请校外纪检监察部门直接指导和监督学校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发挥了率先接受监督、完善基建管理监督机制的良好效果;有的高校规定,各业务部门提交的经济合同,需由专门成立的法律事务部审核确认后,才能由校长签署,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合同风险。

从内控制度规范性上看,各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都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一学校的各项内控制度之间保持了较好的政策一致性。特别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三重一大”决策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内部审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内控制度,各直属高校建设情况普遍较好,制度设计比较成熟和完善。如,有的高校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建立了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有效控制:立项时实行专家评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定期通报和约谈制度,项目完成后实行绩效评价;在基建维修中,竣工决算实施了“三审制”,即对于竣工结算,基建处初审、审计处自审或委托开展二审、抽取部分工程三审。

从内控制度适应性上看,各直属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做到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相适应,近年来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三重一大”的议事规则;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高校大多都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方法”等制度;有些高校在建立新校区时,为了建设项目既能有效实施,又能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和干部廉洁,在建设之前就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新校区建设管理的内控制度;有的高校结合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要求,对学校的收费管理制度作了多次修订;有的学校在教育部对学校银行贷款管理出台新政策之后,很快修订了学校资金筹集方面的制度;在国家出台有关“差旅费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文件后,大多数高校都先后修订了“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

二、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各高校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基础以及涉及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各部门干部队伍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缺乏统一规范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高校虽然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有些高校对内控是什么?内控制度建设目标是什么?到底应建成什么样?应包括哪些制度内容?不是很清楚。目前,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上级要求建立相关的制度;二是学校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而出台制度。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大多为应急之需,缺乏明确的内控目标指向,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较权威和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指导规范,缺乏高校内控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系。如,有的高校内控制度的衔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仅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仅就经费开支范围、标准、程序实施控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甚至无从涉及,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有的高校认为内控即会计控制,意即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系统规划,有的制度之间还存在相互打架的现象,制度更多地呈现出“部门化”,内控制度难以落实;有些高校对内控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不清楚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内涵及边界。

(二)内控制度建设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工作,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内控制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重要或很重要。但从实际制度的建立及实地调研的情况看,高校领导很少专门召集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框架设计,学校也很少开展内控方面专门培训。高校财务部门大多较为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但学校的资产管理、资产经营、基建、后勤等管理部门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积极性不高,有些重要的业务领域仍按惯例或内部的规定执行,没有制定专门的内控制度。教职工特别是一些学科专家、学者甚至领军人物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太支持,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专项资金执行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影响了高校内部控制的推行速度,也使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难以顺利开展。另外,高校普遍还没有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一般都认为分管财务、纪委、审计等部门的校领导对此项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但没有明确到底是哪位领导主管此项工作。相应地也没有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评价。因此,学校没有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保证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三)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

首先,从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的制度比较全面,包括了学校事业的各个方面,有的高校缺少“财务部门岗位职责、货币资金管理、基建财务管理、收费及票据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主要内控制度,有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散见于各种内部日常事物性的管理文件之中,没有形成体系。有些学校比较注重根据上级精神及学校实际及时修订内控制度,有些学校超过10年未修订的内控制度数量较多。有些高校在合并多年后仍未完成内控制度的整合。从制度的规范性看,绝大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比较规范,程序明确,但也有极个别高校的个别内控制度存在与国家法规政策明显不相符的情况。其次,从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容来看。不少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如,资金管理控制还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点,突出表现在对外投资、代管款项、银行对账、合同管理、收费规范、政府采购、结算支付等管理环节;财务管理控制方面的制度存在不均衡,往往重视校级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而忽视二级单位、后勤集团、资产经营公司等单位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资产管理方面制度建设重有形轻无形,重大轻小,尤其是科研成果、各种权证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小额低耗和危险性资产制度建设不到位;财务会计基础性制度有待加强,会计基础规范缺失,决算工作重视不够;监督制度有缺位,内控制度缺乏评价,预算决算缺乏审计监督,分析考核缺指标、缺方法,等等。

(四)内控制度执行缺乏监督评价机制

教育部在开展直属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时均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但由于很多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高校实际情况特别是高校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内容并不十分熟悉,很难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从高校内控制度调查看,75所高校中有50所高校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办法》;问卷调查显示,有81.3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56.5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开展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但经实地调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单独的评审办法,大多是在其他制度中有少量涉及,虽然有些高校制定了一些制度但也并未完全落实,基本上没有开展专门的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因为高校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如果进行内控制度评价,目前最合适的部门当属审计处。但是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人员配置等原因,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仅仅局限于审计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高校各部门职能执行效率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学校的审计人员还没有树立起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不熟悉,也没有掌握应有的评审技术。

三、加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高等学校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的重要基础之一。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防范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必要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精神,结合高校的特点,从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高校各校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认识出发,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明确高等学校内控建设目标、内部控制要素与分类、具体内控制度体系构成、内控制度建设的评价标准等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尽快加以实施。一方面增加对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指导性,使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有规范可采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有考评的标准,提高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水平与成效。

(二)编写高校内控制度制定的参考读本

高校内控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个方面,虽然各个学校的校情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应是有共同之处。从目前高校内控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看,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一些高校不知道内控制度建设应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现在也没有一些其他高校较为成功的制度作为参考,大多是高校之间的相互走访学习。因此,很有必要将目前一些高校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筛选汇编,作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一个参考读本。这一方面可以使好的制度为其他学校所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可以让一些学校可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

(三)营造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推进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之一。高校要将内控制度建设提到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全面梳理内控建设过程的有关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学校科学发展的整体架构上考虑内控建设,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标,构建基本制度框架体系,界定内控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提出内控考核评价办法,切实避免制度重叠打架、职责混淆不清、落实难以到位的情况;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各部门工作考核的范畴,作为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日常管理工作运转的基本依据;要形成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合力,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风险防范措施相结合。

(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考核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2)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张,资金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内控工作,提高高校资金的运转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预算管理主要是对财务计划进行的系统的安排,主要涵盖了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预算的控制欲考核。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则是高校开展各类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高校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贪腐以及财务漏洞的出现,促进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因此,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高校内控工作水平,对于优化高校的整体管理,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 高校预算管理及内控工作主要问题分析

1.1预算编制工作方式不合理。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高校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导致高校的预算计划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且高的预算编制一般是由高校内部财务部门根据高校往年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计划制定,因此,经验数据编制的预算计划必然和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偏差,预算计划的执行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1.2对于高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开展方式认识不足,导致高校内控体系与工作方式仍然处于较落后水平。此外,由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认为内控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忽略了内控需要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约了高校内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1.3高校内控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不足。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问题。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为最基本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而且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地位不准确,都制约了内控工作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阻力。对于提高高校财务内控质量十分不利。

1.4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较差。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求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财务预算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但是由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丰富,管理能力缺乏,制约了高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2. 高校预算管理及内控工作优化途径

2.1全面提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高校的预算以及内控工作的管理意识。保证高校内控工作顺利开展,应首先使高校财务部门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以及财务控制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重要性。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当熟悉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工作,明确预算管理以及内控作开展的目的与意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内部人员充分认识到优化财务管理对于保护高校资产,降低高校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提高高校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通过高校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优化高校预算编制方式,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与监督考核。高校的预算管理必须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将高校的战略发展方向作为向导,综合确定最有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对于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切合实际、弹性调整、指标控制的原则。对于价格波动大、成本以及各项费用处于动态变化的内容采取弹性预算的方式,而对于价格稳定、市场情况固定的项目则可以采取固定预算的编制方式,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此外为了保证高校预算编制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强对于高校各项预算的编制以及预算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将涉及到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同、执行方式、预算管理效果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监督审计,进而起到督促高校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应同时在高校的预算管理过程中,重点对于项目的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在高校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

2.3完善高校内控工作管理制度。在高校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高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及时完善不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内控工作对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同时,高校应该针对内控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监督与考核,促进高校内控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机构组织情况,制定全面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强化审计工作,避免高校内控工作由于外部干扰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2.4努力构建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完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保证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重点针对于各类会计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进而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未内部控制工作控制提供财务控制指标以及工作目标。同时需要注意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并保证信息数据资料的及时准确,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结构的同时,整体提升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结语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对于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总结分析自身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实现高校资金效益的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柳彦彬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预算管理 [期刊论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2] 张春梅 试论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 [期刊论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02).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原来高校办学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如今民办高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模式也沿着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化高校发展的需求。想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对高校财务部门进行评价、约束、规范等,控制高校内部财务,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可确保高校管理及教学等活动有序开展,提高高校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高校财务舞弊现象发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保证高校会计部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一、高校财务管理常见问题

(一)高校财务部门管理不力。受传统办学模式影响,高校财务部门在增收、扩招、科研、教学等方面较为重视,忽略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落实不足,管理制度仅停留于表面,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随着高校办学模式多元化,办学资金的多渠道来源方式,高校经济活动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财务部门过于重视核算,工作模式过于单一,已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需求。高校领导在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时,对于财务管理相关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财务部门应逐渐向管理型工作模式转变,重视部门内部控制,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有效性。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多,高校资金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加,很多高校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由于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且制度过于强调原则性,导致管理制度适用性受到影响,难以落实。还有一些高校将学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的制度相互混淆,在财务约束与财务防范方面并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财务部门工作出现漏洞,甚至导致会计部门资料真实性受到影响。例如,高校财务部门的岗位不明确,分工不均,导致高校资金收入支出、物资采购以及资产变动等方面工作开展受阻,对应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甚至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混乱,对高校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三)财务防范意识不强。部分高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高校负债现象越来越普遍。少量负债对于高校财务具有调节平衡作用,但负债程度较高或期限较长,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学生学费是高校资金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学校教学活动支出外,这部分资金还要承担银行贷款利息,这就导致了高校财务压力增加,若资金不足,则会导致高校财务困境。采用扩建方式增加学生,增加投资,可以为高校获取更多的利润,但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高校在扩建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防范意识,做好控制管理工作。

(四)财务管理审计不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对于高校财务监管和运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根据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未建立自己的审计部门,或建立审计部门但并未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也有部分高校由于领导利益驱使导致审计效果不明显。例如有的高校虽建立了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部门内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当审计对象为高校领导时,内部审计便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高校财务部门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仅限于日常事务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工作,在用人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随着高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新的办学模式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求逐渐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应进一步加强。但大部分高校着重于高校建设,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导致财务部门人才紧缺,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普遍较低。

(六)预算管理约束力不够。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在高校财务控制中,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充分发挥资金作用。但在高校实际管理中,很多高校仅将财务预算作为一种财务编制手段,并未重视预算管理的实效性,编制财务预算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或由于规范性较低,导致财务人员预算管理法规观念较弱,变更性和随意性较大,预算缺乏约束力。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财务管理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的局面,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由于一些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高校经济案件和腐败现象呈上升趋势,迫切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

一、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各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从历史角度看,最初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会计控制。20世纪60年代,为了划分注册会计师(CPA)审计责任,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高校的内部控制是学校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内部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办学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办学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与办学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与保护学校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务报告控制、会计人员素质控制、财务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监督控制等。

二、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一)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且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六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的财务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财政部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必须结合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要求学校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二)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已由过去单一靠国家财政拨款逐步转向多元化、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涉及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且活动频繁,理财环境日趋复杂。要保证大量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活动合规有序地进行,就需要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近年来,高校国有资产被侵占或重大损失的案件屡有发生,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单位资金和挥霍公款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管理失控是重要原因之一。从国内外先进高校的管理经验看,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得以有效实施,的确是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成功之举。

(三)会计履行职能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会计实践,我们认识到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促进和保证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在高校的有效执行,揭露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从而规范高校的经济工作秩序;可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输入、加工、存贮、传递和输出过程中的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以监督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使用和保管等各个环节,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制止各种损失浪费现象,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纷繁复杂。与此同时,各类违规、违法和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迫切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防止错误和舞弊。

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成因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大多只注重招生、就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财经法律知识了解得很少,缺乏“大学经营”意识和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理念,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甚至错误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应包括: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校内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操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及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负债与风险控制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监督与审计制度等。但在会计实践中不难看到: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制度设计普遍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的不够详细和严谨,或者缺乏具体惩罚性条款,导致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力;有的甚至违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融资、投资和资产处置等重大财务事项不履行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性的论证程序,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严重缺失;有的高校没有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安排随意性大,资金和资源浪费甚至滋生了腐败;有的没有建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近几年,小金库、商业贿赂、贪污、挪用、侵占和私分国有资产等高校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当前,高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制度执行不力是其主要原因。有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之所以不能有效实施,原因大致有八个方面:一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科学,权责不清;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缺乏配套措施和可操作性,导致有章不循;三是高校内部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责任心丧失,人情、感情代替原则;四是各类审计意见与建议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不到位;五是有的高校把财务工作简单看作算账报账,强调服务,忽视管理,弱化了会计监督和管理职能;六是“大学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缺失,预算管理粗放,重钱轻物;七是财务规章制度宣传不够,财务人员熟悉,而领导和师生一知半解;八是有的财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差,职业道德缺失。

四、完善和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一要坚持合理合法和可操作性原则。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要有广泛的约束性。应当约束学校内部所有工作人员,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员工,任何人都不能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三要坚持全面系统性原则。应当涵盖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四要坚持内部牵制原则。保证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五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实行有选择的控制,精选控制点,精简机构人员,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简化业务手续和程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二)重视行为主体“人”的因素

各类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人”,内部控制也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高校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和管理:一要选配与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二要定期对学校领导进行管理、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应用现代高效管理理论与技术,增强财务管理和财经法律意识。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五要实行轮岗制度。通过会计岗位轮换,及时发现漏洞和管理缺陷。六要完善财务机构和会计人员考核办法,鼓励和督促财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七要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宣传和警示教育工作,进而使师生员工自觉接受财务监督。

(三)建立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

高校的经济责任制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高等教育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核心是将权利和责任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既要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的经济活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管理的层次逐渐细化,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随着高校“财力集中,财权下放”格局的形成,校长和总会计师不可能事事俱到,只能从宏观上把握全局。因此,客观上要求高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层层负责”的原则,在微观上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若干个责任中心,对各个经济责任中心明确其经济责任和工作目标,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制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新《会计法》明确指出会计监督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确立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内部会计控制监控力度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经济活动的监管,经常指导和检查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加大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力度,促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二是高校要确立和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转变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加强内部审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技术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三是高校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评价。通过客观合理的评价可以查找内控程序的薄弱环节,促进高校及所属部门对各类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5)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逐渐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响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号召,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以便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具备充分的指导性与规范性的文件,为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但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指导与规范性的文件或计划书往往存在与企业、公司等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部门内,而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关文件却较为欠缺,另外,企业或公司等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指导规范文件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相适应,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将较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2.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认知有限。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一项动态系统,其控制水平的高低将在不同程度上对高校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以及方式方法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上述情况的实现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与财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效果。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为,财务管理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单纯地认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仅仅为一项书面规范或书面文件,起到对员工自身行为的约束的作用。基于上述落后并有限的认识水平与认识程度,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产生“形式主义”的问题,往往伴随着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3.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欠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缺少科学性,经大量的社会实践,得出以下几项内容:首先,高校对财务管理的预算缺少约束性,几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实施了扩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人才的更大范围的培养,逐渐走向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其财务预算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高校财务管理的收支管理较难实施。在实际的财务收支上,高校未确定固定的开支标准,随意性较大,成本核算工作欠佳。在此,高校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职能的缺失大大影响了监管力度,表现为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范围、人员素质不高。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改进的建议

1.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为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我国高校应加强内部控制文件的规范性与指导性建设。虽然,在我国当前阶段的高校发展过程中,还未能形成或出台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但在我国较多的企业中,尤其是上市公司,已经在其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拥有较为规范性与指导性的内部控制条例与文件。基于此,我国高校可集中精力与时间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积极加以借鉴,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考察与借鉴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发展的规范性与指导性的条例与文件,以此作为开展财务管控工作的必要保证,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与进步。2.培养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观念。基于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控人员对管理与控制在认识上的限制,未能使财务管理内控思想深入内心,导致财务管控人员对财务管控的认识并不十分深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现状,我国高校应设法将财务管理内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令财务管理人员深化对内控思想得到应有的重视,方可真正达到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的目的与效果。首先,我国高校应设法全面提高校内财务管理人员的内控知识与内控能力,增强其服务理念,在良好的组织协调环境中,提高对信息交流机制建设的重视,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可具备较好的沟通环境,继而以内部控制理念为基础而展开具体的财控工作。其次,高校有必要开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以培训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并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道德感,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之中[2]。3.注重与加强内部控制关键点。除上述两种强化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外,高校还应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控制,用以提高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对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对预算控制的管理。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出本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对学校所管辖的所有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应对各个部门的预算加以监督,从而强化预算管理。第二,对财务收支的管理。高校应根据相应的收费许可制定收费标准,用以确保收入与支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第三,对内部审计的控制。高校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控制有利于发挥监督职能,达到有效进行财务管理与抵御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阐述,总结出了以上三点问题,进而对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将问题加以解决,有助于高校在内部控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高校规模扩张速度加快,高校经济活动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经济活动内容也涉及到更加广泛的领域,资金使用更趋灵活,加上信息技术在管理活动中的普遍使用,这些新的变化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而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加强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的财务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前进,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其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有效的保证高校的资产完整。高校的首要任务还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科研贡献力量,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保证高校资产的完整性,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第二,提高高校资产利用效率。目前我国部分知名高校已经开始利用自身科研力量的优势参与到市场经济之中,完善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帮助高校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可以有效的减少经济犯罪的产生。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可以让所有财务管理人员得到很好的监督和制约,减少经济犯罪的产生,保证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2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财务预算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可以看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并不重视,造成预算编制的过程不透明,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或者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够,导致预算不够细致、预算过于仓促、预算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全面的反映高校整个的财务收支和高校正常的工作财务管理。这就让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原有的预算来执行,执行力度不够,会导致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混乱化。

2.2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益受到影响的关键原因。近年来,虽然高校已经对自身发展内容进行调整,依照发展需求构建新型控制制度,但其并未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善,没有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质量。尤其是在新的财务业务中,高校并未形成新的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建立对应风险防范体制,更没有依照内部控制需求形成惩处机制、评价机制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陪控制工作的展开。

2.3内部审计不严格,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对整个高校运作有着监督和评价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财务领域,未涉及或深入到管理领域,只是走走过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监督的力度不强,对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少,参与审计的项目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几乎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进行监督和评价。

2.险防范控制不到位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愈来愈复杂,难免会遇到各种财务风险。目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大规模扩建给我国高校的经营带来了许多风险。由于高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分析和防范风险的相应机制。有些高校在重大项目决策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也没有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控制措施,而是盲目的过度举债、进行超规模投资扩张,进而使得高校面临严重的潜在风险。

2.5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到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没有依照财务管理需求对人员素质水平进行改善和提升。在上述组织体系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益根本无法满足高校财务发展需求,很容易造成高校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缺乏专业财务内部控制技术,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这直接造成人员在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插科打诨”、“得过且过”,最终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形同虚设。

3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所指出我国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建议。

3.1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绩效评价

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重视对预算的编制工作,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预算编制,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学校预算一旦核定,必须遵循平衡原则,尽量避免赤字预算。第二,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原则细化预算内容,合理测算预算收入和支出,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将预算管理和责任目标相结合,明确责权利,向目标管理要效益。第三,在编制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始终要注重成本效益理念、财务风险理念和正确理财理念,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加强预算管理执行的监督力度,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务部门应做好预算终了时的管理分析工作,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率进行分析、考核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学校的审计部门也应及时依法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情况、调整的真实性、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3.2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该要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目标,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减少财务问题的出现。完善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从学校的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本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从而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做好相应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高校管理的不法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尤其是要加强组织控制、人事控制以及纪律控制等工作,减少财务管理问题,加强高校财务部门的控制力度。最后,要提高内部管理人员对控制制度的认识,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做好财务行为的监管,真正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定。

3.3提高内部审计的力度

从学校的财务管理来说,内部审计制度是贯彻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具体地执行中也都需要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各项业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与评价,以便可以来及时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意识到这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组成。为此,高校内审部门应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对经济事项实施进行事前审计,对实施决策的具体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利事件的发生;要从单纯的事后制止和纠正现状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并与财务部门人员相互配合,共同规范经济行为,促进高校效益逐步提升和全面发展。

3.4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各种财务风险,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各高校有必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责任制,把财务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并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还应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高校在日常财务管理中,特别是进行投资建设等重大项目决策前,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应对,确保高校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3.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高校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者的综合能力。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即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等外界力量的积极推进,又需要学校领导予以重视,更需要财务人员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习到更多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做好各项数据的处理工作,减少财务管理问题。其次,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选拔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校外人才的引进和校内人才的选拔,不断优化财会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水平,并对电算化会计信息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4结语

总之,高校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做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还要在新形势下发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控问题,并不断的创新,通过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加强资产以及预算的控制,以及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芬.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新经济,2014.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7)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高校的普及以及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效改善。为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与思考,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及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为高校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提供坚实基础。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在高校内部控制的视角下,财务工作的过程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制度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影响,导致高校财务工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大大降低了效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规范文件的不完善

财务管理部门是高校内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财务管理的有关部门来说,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切记不可生搬硬套,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高校都没有对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依据,无法通过内部的调控来进行规范,甚至会出现违规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1]。

2.财务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是较为正规的工作,操作性与专业性非常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普遍较高。一般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的控制、风险的评估、活动的控制、信息与沟通以及实时监控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是缺一不可,这几个方面为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提升了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但是在许多的高校中,存在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标准的规章和制度,这样的认知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很容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领导的行为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的现象,导致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真实存在的意义,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严重的甚至导致整个高校的财务网的瘫痪,架空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意义[2]。

3.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财务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运作,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存在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财务管理的方式也较为不合理,甚至有高校的管理方式已经非常的落后,使效率大打折扣,无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运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为高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直接导致管理的工作效率地下,同时也影响到了高校的正常运作,在目前是高校发展中严重的阻碍。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要给予财务管理工作极大的重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分析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改善计划,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实际情况下,高校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内容,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1.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为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必须要从根本上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各项资金的正常运行。第一,高校要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将每项职责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明确每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所承担的职责,通过制度来督促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延伸到高校的每个部门,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三,建立完善的O督制度,主要是指通过外部的教育评估机构以及审计机构等,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便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完整性[3]。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管理规定,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监督,以便提升其能力与综合素质。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吸收先进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并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发展策略。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可以不断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培养自身工作能力,以便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

3.抓住财务管理的关键点,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

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必须要抓住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点。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保管体系,以便做好现金账目的准备与核对工作。第二,完善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机制,主要是指对账目的管理工作要给予严格的审查标准,避免不必要的报销浪费。第三,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财务标准做好有关费用的收取工作,并保持公开的原则下增强透明度,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行。第四,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工作,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和问题。第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坚持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5]。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为了推动高校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及其相关问题急需改善。高校要结合财务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及其机制,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先进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更加高层次的水平,以促进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佳.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46.

[2]陈文川,黄凯颖.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6,10:59-62.

[3]陆赛钰.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223-226.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8)

(一) 缺乏具体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

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有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导。然而,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主要聚焦于盈利性组织———企业,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 2008年颁布,2009年 7月起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于 2010年颁布,2011年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上市公司中实施,2012年开始在所有沪深主板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然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直到 2012年 11月我国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且计划到 2014年才开始执行。 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可以看出,这一规范是针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而不是专门针对高校的,并且这一规范对各类业务和事项仅仅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属于基本规范性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时,还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质和特殊业务,与具体的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指引配套。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导,每个高校的财务管理只能根据众多规章中的相关零星规定摸索前行,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很难得到保障。

(二) 高校领导层和具体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认知有限,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动态的系统。 按照 COSO报告(1992)的基本精神,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部分共同组成,在这五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中,控制环境最为重要,它决定了一个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手段去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决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因素是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知度和行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领导层及具体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①,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一些书面规章制度和文本,是上级制定出来用来制约下属员工的。 有限的认知和淡薄的意识,加之缺乏专门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导致很多领导经常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单位内部控制规章之上,各具体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注意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经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由此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

(三) 财务管理不科学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管理规章约束,高校在具体财务管理实践中经常漏洞百出,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 债务高企,基本建设投资盲目

从 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高校的软硬件规模也必须随之扩张,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作为公办院校,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自有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国家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很难跟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极速扩张,多数高校只能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法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但是,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从本质上说高校自身是缺乏偿还债务能力的,因此,高校背负高额的债务有着较高的风险,一旦收支结余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只能采用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方法。 许多高校因为融资较为方便,在基本建设投资中没有长远规划,非常盲目,贪大求全,忽视了成本控制。 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搞形象工程,超规模建设,投入过多资金,建设中又缺乏系统科学的统筹规划,建成后常常资产闲置,形成浪费,由此加剧了资金的紧张,资金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 预算管理缺乏约束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控制的核心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高校的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的紧密相连。 但是在高校的现实运行中,财务预算并没有起到使高校工作稳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为将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的作用,预算的编制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应付上级主管单位检查的需要,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刚性。 长此以往,预算管理将无法有效管理和监督高校的资金运行,最终必将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3. 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难以严格实施

按照现行的《高度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收支必须实行两条线。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激发二级院系工作的积极性,给予二级院系充分的财务自主权,但是对二级院系的财务收支又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和控制。 因此,很多高校的财务收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高校对院系的收入监管不严格,票据没有统一管理,造成个别院系收入不经过物价部门备案,擅自收费,甚至有的收入根本不上交学校财务部门,本部门自收自支,学校无法对其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很多高校的财务支出方面也会暴露出一些漏洞:一是出现开支标准的随意扩大,资金不能专款专用,二级院系想尽办法挤占资金,挪作他用;二是容易增加成本核算的难度,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成本费用,掩盖了一些隐性债务,形成了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

4. 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混乱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产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使有制度,往往也形同虚设,主要表现在:固定①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 40年代前)、“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20世纪 70年代前)、“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 80年代)、“内部控制框架”阶段(20世纪 90年代)、“风险管理”阶段(2004年至今)五个阶段。资产购买不走审批程序,购买后不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同时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财产报废、销毁也不进行登记,造成固定资产常常账实不符。 混乱的资产管理制度不仅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导致高校财务报表无法有效地反映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影响相关各方的科学决策。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财务管理困境原因

(一) 缺乏科学预算的观念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科学预算的观念,制定预算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在实际执行预算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进行,预算的约束性不强,刚性不足,没有起到高校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这也反映出很多高校没有真正意识到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对制定财务预算的重视不够,预算的制定没有科学规划,存在着预算不够细致、预算过于仓促、预算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使得制定预算时没有客观反映学校的收支情况,实施预算时难以严格执行,从而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二) 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控制管理,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基本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地方财政的拨款以及高校的自筹资金难以满足高校资金的需求,许多高校为了满足规模的扩张需要,向金融机构借款数亿甚至数十亿建设新校区,但没有意识到其中隐含的财务风险。 而且高校在扩张中没有建立相应的重大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决策机制等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很少对基本建设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没有注意到高校发展和未来学生生源的变化,出现了盲目贷款、盲目投资、过度建设、重复建设的行为,导致高校的负债率较高,利息负担沉重,财务状况恶化,这不仅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的经费支出产生影响,而且也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①。

(三)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难以为高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财务岗位设置过于笼统或者没有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财务管理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监督不严,财务报销过于注重领导的签字,没有对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审核,导致财务管理的信息基础不可靠。 这些都会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

(四) 忽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和管理功能

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功能,能够防弊纠错,实现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内部审计对高校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节约资金,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投资效益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在于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然而实践中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是平行的,并且会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使得其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此外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功能认识不够,在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职权划分等方面均难以落实,这也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和管理功能。

(五) 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不规范

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而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的购置和管理没有考虑其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缺陷,没有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这会直接导致在执行资产管理制度时出现混乱。 比如固定资产只注重价值管理,不注重实物管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的明细账户;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入账、销账不及时,部门之间调用资产不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固定资产缺乏定期核对制度。 高校的固定资产在调配使用方面缺乏协调统一性,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或者闲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 此外,内部控制不规范还表现在资金的使用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

 

内部控制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相关文章: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2.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策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9)

(一)控制环境欠佳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首先是高校管理层,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忽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对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次是普通职工,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学校管理者和财务、审计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财务内部控制在我国高校,从上到下皆得不到足够重视。

人员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高校院系财务负责人一般来自肩负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学骨干,不具备或很少具备财务管理知识。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外行领导内行,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一方面依然风险意识淡薄,如对于建设项目,往往只考虑自身发展需要,而较少关注项目的资金筹措渠道、融资成本、偿还能力、政策等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对建设项目、贷款规模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论证不够,盲目追求高标准,忽视了必要的风险识别也未能对风险作深入的分析评估和控制,导致建设规模和贷款额度远远超出了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未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应对能力差。一些高校采取了不稳健的融资手段等,却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措施薄弱,应对能力差。

(三)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正是由于高校管理者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不重视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很难到位。

预算控制松懈。一是预算编制缺乏论证,科学性不强。实务中,高校预算的编制通常是在以前年度预算执行基础上,根据本年度的事业发展变化稍做简单的、公式化的调整,这样常年累积未做充分调查论证的预算,缺乏科学依据,合理性欠缺,其作为控制依据的有效性显然难以保证。二是执行预算过程中缺乏沟通、监督和检查。有些学校尽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预算制度,也编制了各种类型的预算,但预算在实际执行中,指标被突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在年度中间已用完一年的预算指标。究其原因,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系统、科学的全过程监控,对预算执行结果缺乏分析、评估和奖惩机制。

(四)监督力度薄弱

内部监督作用受限。一方面高校是属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社会,又由于中国社会“人情化”特点,削弱了会计核算应有的监督作用,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业务被默认。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导致内审机构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高校的内审监督名存实亡,部分内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根本无法胜任工作,起不到内审的职能作用。

日常的外部监督缺乏。财政部门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松懈,对超出部门预算的高校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控和纠正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监督粗线条,对其内部控制较少进行行政干预和督察。

二、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五要素建设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控制环境

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意识。首先领导要从“重教学,重科研,轻管理”的陈旧理念中解放出来,重视财务管理,并从财务内部控制开始,着手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带头遵守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将内部控制理念作为学校的组织文化理念,加大内部控制重要性宣传和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形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在各自的内部控制链上充分发挥作用。

科学配备管理人员。第一,校级领导中必须配备懂经济、会管理、讲原则的领导干部;第二,与内部控制关系密切的财务、审计、资产、校办产业等管理部门,要引进一批具有内部控制意识和实践管理经验的高素质管理骨干;第三,定期对现有的从教师岗位或一般岗位充实进来的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重视风险的识别。高校的风险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内部风险目前主要有财务收支失衡风险、过度举债风险、投资损失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有国家宏观调控风险、生源变化风险等。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既要能识别内部风险,也要能识别外部风险。

加强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建立包含财务人员在内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组织,对高校的经济活动实施风险评估制度,并对评估实施监督检查。特别是对于年度预算、重大融资、重大投资等决策,对各种风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加强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

(三)完善控制活动

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制度控制,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通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分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上述控制制度又可根据内容细分为如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和工程项目控制等若干具体控制制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

扎实提升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无论制度多么完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执行,就是一纸空文。首先要确保内部控制度整个体系合理,相互匹配,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建立完善的考评与惩罚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惩罚与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全体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四)强化内外监督力度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10)

高校内部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管理办法,可以为高校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办学效率和效果以及资金资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在高校内部控制面临着巨大管理漏洞的情况下,在高校管理方式、办学理念、后勤服务日益变革的形势下,如何从风险管理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审计策略的完善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高校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意识。目前高校在内部控制中应用的仍然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运行)》,这项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是2001年的,在高校快速变革、管理日新月异的当下早已陈旧、过时,在观念和操作可行性上都已经非常落后。高校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匮乏,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很多高校在建设学校时盲目进行项目投资,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资金,过分重视校园规模的扩大、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校区建设,导致自身蒙受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自身陷入到债务危机中难以自拔,最终这部分资金缺口还要国家财政补贴才能填补。

第二,高校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督机制。高校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其和企业一样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比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学生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招生风险和就业风险等等。大多数高校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主要以内部审计为手段,但是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着天然的缺陷难以克服,它在运行中并不健全,存在很多权责分配不明确的现象,所以并不能完全客观、有效的评判高校运行状况,内部监督风险较高。

第三,内部控制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理念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层面上,这是一种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和原则,其主要目标是纠错和查弊,其控制范围局限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范围之内,难以实现事前控制。内部控制中有很多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的理念,比如绩效考核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分权控制和现代信息系统等等,这些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很少见到。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现代企业制度呼吁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围绕着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开展的,全面梳理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和关键环节,将风险管理纳入到组织运营全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理念。全面风险管理在内容上涵盖了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构筑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理财措施的选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全部都贯穿着风险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坚持以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和传统的内部控制相比具有如下突破:

第一,控制目标发生变革。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查错和查处舞弊上,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运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则将高校的运营效率、运行效果、组织目标的实现考虑其中。我们不难发现新的内部控制目标和传统的内部控制目标相比具有视野更开阔、内容更深化的特点,从长远来看,更加适合高校的办学要求和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二,内部控制主体实现突破。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主体主要是指高中层管理者、会计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全面风险管理将高校内部的每一个成员都纳入到内部控制主体的范围之内,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履行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内部控制时空范围发生转变。传统高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在空间上关注重大事项和异常事项,在时间上关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主体实现了全员性的突破,那么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内部控制在空间上实现了全方位的控制,在时间上实现了全过程的控制,内部控制可以覆盖所有的盲点、死角。

第四,高校内部控制方法实现更新。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在方法上比较单一和枯燥。全面风险下的内部控制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更加强调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权责分配、授权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等,这些内部控制方法往往被综合运用,相互借鉴,能够将所有的内部控制对象纳入旗下。

三、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

90年代是我国市场经济腾飞和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校的各项办学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办学的资金来源也突破了单一财政支持的模式,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所以高校收入不再单单是财政拨款,也存在着校办企业收入、科研课题收入、学费收入和捐赠收入等等。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校和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也愈加频繁和紧密,银行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贷款,高校在使用办学资金上获得了更多的使用权和管理权,高校内部存在着大量可控资金。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高校要做好事前控制,进行详尽的预算安排和预算编制,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听取高校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高校内部各个关键的资金使用点和控制点进行强化和分析,以最优的控制成本进行最合理的预算安排,让资金使用保持在最安全的范围之内;其次,高校要进行事中控制。高校内部应该形成权责分配明确、职责划分明晰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清晰的规定,在会计处理中坚持适当的职责分离、恰当的授权审批、充分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核查原则,做到不相容职务都分离开来,对于那些重要的会计岗位,应该做到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负责,财务人员应该实行岗位轮换制,让财务人员做到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有效遏制舞弊,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强化。高校应该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和学习,将与资金使用和资产使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学校收到的预算经费,财务负责人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严格遵守预算要求,对于现金流量的变化应该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分析实际资金使用和预算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及时解决漏洞,防患于未然;最后,高校应该做好事后控制工作。事后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审计的监督和稽核上,高校内部控制应该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且要随时随地关注自身办学状况的实际需求,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在一起使用,经常地检查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四、完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及措施

第一,高校应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理清自身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尽早推行高校法人主体制度。另外,高校应该将管理重点下移到各个二级院系,增加各个院系的权责范围,将各个责任中心应该遵守的制度和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书面契约规范,契约中要将业绩指标下达给各个经济责任人,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在和绩效挂钩的基础上实现对各个院系和负责人的约束和制约,将高校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高校决策层引领内部审计机构,使其具备独立的审计定位和监督权力,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打分,让内部控制质量获得提升。

第二,高校应该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高校内部审计》,它对高校的办学管理、科学研究、物资采购过程、资产房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制度性的规定,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办学状况,将风险评估工作恰当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积极开展是对风险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财务预防措施的第一步。在这里,笔者认为高校风险评估工作的范围应该展开来讲,不能仅仅针对会计领域进行评估,应该对高校内部管理全过程进行评估,包括科研、教学、基础设施、后勤、资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只要是能够影响高校正常运转的方面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风险按照发生的概率和重要性程度进行类别划分,对那些需要优先控制的风险应该率先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第三,高校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活动。高校最高管理层应该对管理的方向和政策负责,具体的管理部门对详细制度进行规定,高校在同一的公众平台上消息,那些已经公布的制度应该在高校内统一执行,统一遵守,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此进行管理,预测学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将之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绩效应该进行评价和考核,并保证评价结果是公正公开的。

第四,高校应该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首先明确自身的职责、权力和宗旨,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找到自身提升组织效益和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将自身工作定位在咨询和服务的基础上,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人员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难处,从实际出发解决各种问题,将高校内部审计环境控制在和谐范围内,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采纳和内部审计建议的高度接受。简化内部信息反馈渠道,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修正系统。

第五,高校应该重视审计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规章、增强审计管理的意识,确定合理的内部审计目标,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学校纪委组织应该进行廉政建设和排查工作,对审计意见的执行状况进行调查,审计结果问责机制要建立起来,确保每一次的整改建议和方案都落实到位。

诚然,高校内部控制在现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探索在风险管理和制度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提升途径,从加强内控环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加强内部控制活动多个角度来实现内部控制度的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11)

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不以单纯的盈利为目的,高校在所有权属关系上归国家或政府,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是财政拨款,也具有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高校的资产由高校负责人负责管理。高校除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也有多样的经济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基建、校办产业等,活动范围广,内容也复杂。目前,高校的一些投资、基建等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度相对比较薄弱,腐败现象也多有发生,这说明高校内部控制是必要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高校内部控制特殊性 主要包括:

(1)控制目标的特点:高校是非盈利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对成本收益和财务管理相对松懈,企业以追求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成本效益及财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

(2)设计原则的特点:内部控制着重对高校的计划实施,开支标准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使之相互牵制、协调配合,体现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目标控制与追踪控制相结合、日常控制与定期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控制体系基本内容的特点:高校内部控制根据高校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任务特点合理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的监督。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权控制、股权控制、经营战略控制、人事、财务、会计等环节控制。

(4)关注重点的特殊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心程度较高。而高校的领导层更关注高校的主要教学科研活动,教学科研成果的产生,更重视高校的声誉,相对而言对高校资产的关注程度稍低。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体制改革成为关键问题,而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却明显滞后。审计署《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客观反应了高校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本文用COSO内部控制理论的五大要素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归纳如下:

(1)控制环境不健全。高校的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权责分工不明确,同时缺乏对员工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高校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属于公立学校,高校的经营者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委派的校长、书记,这样必然就会造成所有者缺失;三是高校管理者和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造成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影响了执行效果,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四是高校在社会责任方面缺乏主动性,如就业率缺乏真实性。另一方面,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一般都是事后处理,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充分认识到危机性。

(2)控制活动存在薄弱环节。高校的控制活动包括收费核准、支出核算,招生规模控制,校办工厂、校属医院、校属食堂等的管理,固定资产等资产安全的保障,绩效指标的比较和分工。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高校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做得不够完善,例如:可能存在乱收费,信息透明化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过分强调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相应的市场风险评估机制,通常遇到资金瓶颈。从目前高校财务机构人员的配置情况来看,会计人员实有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较低。校属的资源管理不当,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绩效考评机制设置不合理。

(3)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高校风险具体包括:资产安全,校园安全事故,控制环境变化后的管理。很多高校对风险缺乏科学认识,内部控制机制缺位,例如对举债融资和投资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随着高校的扩张,高校对资金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出现财务舞弊的现象也屡禁不止;还有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种类也多种多样,高校管理层在建立预警机制时对这些方面考虑欠佳。

(4)信息与沟通不畅通。现阶段,我国高校加强了信息化管理,自动化办公系统运用广泛。但是,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完全的信息实时共享还有待于实现,信息沟通不畅。基建、设备、财务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部门还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业务处理系统,管理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不能对发生的状况进行准确的细节分析和综合把握,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在资产管理的相关方面也存在漏洞。

(5)控制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高校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主要内部审计。在内部监管上,尽管高校有内部审计部门,其审计的范围有限,如工程项目审计、部门领导人离任审计,对学校的财务收支审计涉及较少。同时,因为审计部门是下属单位,独立性不强,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因此在有效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绩效方面控制乏力,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往往也采取含混的态度,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重大基建项目和采购的大宗设备没有进行重点环节的监督,导致高校资金浪费现象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现在很少有高校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审计。

高校内部控制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高校集权型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忽视风险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内部会计控制滞后、资金使用不到位、内部监督不到位,“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体系等。

二、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效率提高建议

根据高校内部控制的问题和产生原因,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规范高校的管理运作,提高效率的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有: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提高高校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加强高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确保其独立性。适当引入社会审计,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将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落到实处。其次,改善高校管理组织结构,精简高校行政部门,明确各领导和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强对高校领导层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的办法是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围绕工作流程来建立组织结构,这样管理层次减少了,信息传递速度更快捷,高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沟通直接,掌握管理情况及时,决策更快速。

(二)规范高校内部控制活动,加强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高校运用日益广泛。全校的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使用、效益等由管理层和财务部门负责统一安排、报告和统筹,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也由其组织协调各部门。同时,要建立相关负责人的评价机制,用于对项目管理的评价和改进,提高管理效率,也激励相关负责人朝着高效综合的管理能力发展,以期解决资金使用不到位,信息公布不够透明,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

(三)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防范风险 目前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由于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而可能导致的信用危机,还有由于财务恶化带来的学校发展停滞等风险。因此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控制合理的贷款额度,建立起与之相应的预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1)控制预算与办学成本。要有效控制预算,要求高校不仅要按规定的标准编制预算,还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综合分析指标包括:公用支出比率、经费自给率、支出预算完成率、设备利用率、以及人员支出比率等,运用指标对工资总额情况、办学效益等状况进行分析,考核资产的保管、使用等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资产控制,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控制及货币资产的控制。固定资产由采购部门公开招标进行采购,并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盘查,要有严格的程序来处置固定资产。货币资产的控制要做到职能分离,结算尽可能用转账或支票方式来进行,避免接触现金过多,严格审定那些必须用现金支付的开支项要,专项资金由专人保管。

(2)明确重要的风险控制点。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历来是风险高发区域,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明确这些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同时,强化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全面防范和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在高校内,财务内部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重要步骤,它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反馈业务中的重要信息。同时,还要保护财产的安全,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可靠,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构建合理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处理高校内部权力和外部关系的制度化安排,涉及到高校内部各系统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高校应引入现代企业的治理和管理理念,构筑决策、执行和监督彼此分离、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最关键的就是要对董事会进行改造,在优化高校董事会成员结构的基础上,对高校董事会重新定位,把董事会作为高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确保高校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财务的良好运转,来弥补高校所有者与经营者不统一的情况。

(4)规范高校的预警机制,确定合理的风险策略。高校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策略,力争将风险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及时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够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减少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

(四)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信息沟通制度包括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的纵向信息沟通,也包括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沟通。高校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控制信息的畅通。通过学校内部强大的信息沟通与传递渠道,不仅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更增强了部门之间相关业务的透明度,能够接受公众与内部审计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的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可以在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又要满足高校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建立校长直接领导制度,减少管理层级,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和工作范围,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评价内部控制风险,定期公布内部审计结果,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并据此进行奖罚。

三、结论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有效载体,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通过制度这一可操作性的手段,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才能保证高校内部控制的切实可行,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赵佩春:《对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认识与思考》,《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