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专业素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3 09:21:57

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专业素养篇(1)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通过科学的培养方式,复合型的培养方案,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使得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能够以综合技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然而,由于教学理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还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1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具体而言,职业素质分为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等。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而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推动职业外语教育的发展。在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着以下明显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职业素养并没有纳入培养体系中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已经逐步形成体系,并日益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而言,培养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专业人才的社会技能,进而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但在当前教育过程中,虽然人们已经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作用,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并没有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培养目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一些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针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仍停留在传统的英语理论的教学中,缺乏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更缺乏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种薄弱的混乱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限制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关键。但在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思想道德教育在开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宽松性,针对学生管理力度不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受网络中不良思想的腐蚀,很容易沾染社会中的不良习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的生源是非常有限的,基本是落榜生或者后进生,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文化水平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高专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水平的能力,进而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合理开展。

2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同步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要义,更是社会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需求。结合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优化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

2.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始点

思想道德水平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部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应该首先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一方面,学校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想道德教育摆在职业素养的重要和核心位置。构建完善的科学教学体系,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不断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使得他们更加具象化地感知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应该认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一点一滴入手,不断提升自身对职业的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并产生强烈的职业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职业,才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2.2优化英语教育课程的组织模式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职业素养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知,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在英语教育的课堂组织上,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英语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注重学生的英语词汇等基础技能的提升,并不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一些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教育专业和英语普通教学工作的准确划分,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因此,为了提升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效率,为了不断提升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技能,应该不断改革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英语应用技能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英语教学工作的社会实践性。通过小组讨论、社会实践、问题探究等多种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技能。此外,英语教师还应该积极结合当前社会对应用英语的需求点,开展更加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工作。

2.3开展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教学工作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职业素养开展的主要内容。首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热爱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缺乏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兴趣,那么他们很难真正地投入到英语教学工作中。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教师在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有效融入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师应该不断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使得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具象认知。

3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是英语教育的实践性人才,在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当前高职高专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升和优化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技能、职业兴趣、职业道德等得到整体优化。

作者:罗云梅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专业素养篇(2)

二、探索学习,声乐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密配合语言课程,通过歌唱语言发声训练、文学作品朗诵等,加强学生歌唱中咬字吐字规范性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理论联系实践,把声乐技巧训练建立在广博的声乐理论基础之上,使学生奠定系统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声乐艺术的科学规律;在声乐实践活动、表演实践课中,把声乐课与舞蹈、形体课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气质、表演、形体等方面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学习,通过分析作品,加强对歌曲旋律的认识与对歌词的理解,使学生对演唱作品全面把握,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编能力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授《金凤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时,主要侧重点放在歌曲的节奏把握与意境揣摩上,要让学生明确傣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掌握音乐特点进而掌握该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与总结学习,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傣族文化特点,学生会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利用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过傣族舞这一便利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唱边舞,不尽增强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歌唱的愉悦性,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信。

三、职业能力,声乐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凸显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到岗位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需求,更是社会需求,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网络上不断爆出幼儿园虐童事件,一方面体现出一些幼儿教师不懂教育,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某些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懂技术,更应该懂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专业素养篇(3)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大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存在误区

 

很多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认识误区,他们一味以培养研究型和专家型学前教育者,但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大部分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去幼儿园就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育幼儿,而不是要搞科研、当专家,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更要倾向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实用价值和技能技巧等的培养,而不是通过理论教学培养一批专家或者研究学者。

 

(二)课程体系的缺陷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说有待完善,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制定和颁布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课程都是按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的,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重视理论学术教育,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者和专家,课程和教学目标与专科院校完全不同,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上大不相同,如果专科院校一味照搬本科院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就极大。虽然近年来对各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调整完善,但是很多院校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大,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远远不足,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得不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相互转换。所以,毕业生就职后的专业素养很难达到标准,严重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学生基础知识不足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如本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这主要是因为专科院校很难招收到好的生源,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几乎都被高中录取或者进入本科院校,而进入专科院校的学生成绩相对比较低,再加上现在很多专科院校招生时放弃了原来师范招生所特有的基本素养的测试,所以,这些学生的艺术素养比较差,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音乐、绘画、舞蹈、朗诵基础,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难度很大。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强化对策

 

(一)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内涵

 

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和创新的理念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发展,建立一个不仅包括教育理论课程,而且包括恰当比例的技能课程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首先必须包括幼师需要知道幼儿所必备的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讲故事、观察观察幼儿、护理幼儿的基本技能。其次要有培养学生活动的导入技能、活动引导技能、衔接过度技能、活动结束技能、讲解讲述技能、设疑提问技能的内容,从而不断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

 

首先,在课程构成和设置上进行不断创新,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院校所开设的课程要能够体现师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理论课、幼儿营养与保健等。再次,幼儿园有语言教育、数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还有技能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教育专业素养篇(4)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并尊敬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有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一种优良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会计职业本身也是一个诚信的职业。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如果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失去诚信,在企业和政府经济财务信息中弄虚作假,必然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甚至构成经济犯罪。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告诫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教育教导学生珍惜会计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会计工作。

2、培养学生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公私分明,不图私利。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才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

3、培养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是工作者工作时的能力和手段。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专业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等。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时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培养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的职业素养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调节经济行为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会计面对逐步健全的法制,一定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以免在工作中触犯法律,酿成苦果。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避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误入歧途。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工作创新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涉及谈判、联络和交际等,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开始培养其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这是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疑惑。所以,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会计准则同国际逐步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就业竞争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优势。

二、科学有效展开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中国无可厚非的也要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会计是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职业,也是掌握“财政大权”的职业,自然也就面对着形形的诱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推动了社会道德文化修养的进步。

1、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通过设置不同门类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所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整合课程资源,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构建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学体系。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将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职业理论课程偏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为,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每门课程中,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凝练并升华。

2、创造会计文化氛围,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将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既要打好专业基础,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校期间,会计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启蒙的作用,创造会计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会计职业的真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3、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用教师的专业人格感染教育学生

会计文化底蕴是形成学生职业人格的内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逐步积累起来的。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对学生专业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是培养学生娴熟技能和良好职业应变能力的重要条件。

4、在实践实习环节渗透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会计专业的实践实习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良好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会计教育教学实践要改变传统作业式的模仿模式,要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情景,这样更具有仿真性。同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在把控整体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政策和制度,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关系时,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学生学会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处理问题,体会和领悟会计人的特点,对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人对效率和效益的认识,对数字的敏感、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等特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实习与职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接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教育专业素养篇(5)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合格的关键依据,而人文素养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的人才素质,其中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学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概述

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它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即指人文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诸多学科)方面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以及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素养,还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应的人文知识,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会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实际的效益,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显示[1]。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智力的提高,以及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产生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这与办学的初衷形成了偏差。同时使得在教育过程中,比较侧重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久而久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相对较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比较少,最终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且综合素质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教师大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专业教育的范围比较小,这种情况使得教师的知识面很难得到拓展,甚至使得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高,知识结合不够合理,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尤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甚至常常忽视对诚信、敬业等方面的教育,忽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出现了背离。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文字功底比较薄弱,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甚至出现了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学生对自身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的教育工作。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确保学生知识和技能能够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将人文素养与人才培养的规划结合在一起,从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标准,通过相应的文体、艺术竞赛等活动,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还可以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等,作为衡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标准。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就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全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通常情况下,人文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文化修养课程、审美艺术课程、社会生活课程、人文知识讲座等课程。其中文化修养课程主要以传统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经典等课程为主;而审美艺术课程则主要以诗词、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内容为主;社会生活课程则主要以社交礼仪、哲学等内容为主;人文知识讲座则主要以儒家思想、幼儿知识、奉献精神等内容为主。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课程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而这些课程有些已经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中,但还有一些课程隶属于先修课的范畴,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其心灵,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有效升华;哲学则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和理性思维得到有效启迪;文学则主要以人性和人生等知识为主,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3.强化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就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质量和水平[3]。因此,在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对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得到提高,并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理念。除了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之外,学校也应该树立人文素养意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研发使用相关的人文素养教材,达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4.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以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项内容为主,其中这两项科目还是以人文素养内容和人文素养知识资源为主,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以及对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它不仅提供学生相应的人文知识,还促使学生掌握其内涵。在教学方法上则主要以人文思想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注入相应的人文理念。另外,在教学目标上则主要以人文素质为主,加强学生对人文感受的理解,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相关课程的拓展,以促使学前教育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得到提高,从而成为其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此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课的相关科学知识的优势,积极传播优秀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相应的课程特点,将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前提,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43—44.

[2]黄晓霞.中职学前教育———注重人文素养[J].南北桥,2014,(1):82.

教育专业素养篇(6)

加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建构与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且,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实现高职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建构与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看法:

一、我国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虽然经国家高考后录取,但属于第三批此的录取,所以在其文化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上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有些差距,而且再加上入学后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专业课呈现出一种不重视的学习态度,从而导致了文化水平愈加低下,人文知识不足,精神资源也是较为匮乏。其次,很多的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一样,在学习中会不知不觉的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总是觉得只是学好专业、拿好学分,顺利领到毕业证便可以,但由于其专业性质的特殊,使此专业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实践应用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的一开始,便走错了方向,辨别错了重点与侧重点,对学生日后的实践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任,但在高等师范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在大批量本科生的涌现下,使其在毕业之前就面临着就业的压力,长此以往,不但对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同时还严重的干扰到了学生的内心,对其行为上更容易出现偏差。

二、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建立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语文基础技能的培养力度

语文的基础技能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工。“三字一话”为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的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要素。但由于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制下,使目前的很多新教师过于看重理论和纸面上的知识,对于一些最基本的专业素养问题并不重视,且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尽人意。

如在写粉笔字的时候不符合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不是写的歪歪妞妞,就是书写的速度较慢,非常影响教学质量;其次是钢笔字和毛笔字方面,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较为发达,人们对文字的使用多是用电脑来打字,所以对文字书写上会长出现提笔忘字、书写不规整、不规范的问题,尤其对于毛笔字,基本只有少数的人还在进行毛笔字的练习,而且也仅仅是把它当成兴趣爱好,并没以真正的专业技能来看待;此外,在普通话的讲述上,很多新教师都没有达到普通话的要求标准,特别是一切偏远的县、市地区,用普通话教学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语文基本工的练习,不但会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为以后的从业岗位体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更是为下一代教育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兴趣练习课的开展

在高职语文的教育上,要将基础技能的练习化为常态。如可在大一、大二的学习中开设三笔字班、讲故事班、美术基础班和音乐舞蹈基础班等,为了不耽误正常课程,可将这些训练班的开设时间都安排在晚上或是在周六、周日,一周开设1到2次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练习的教师可从大二的学生中进行招募,而且被招募的教师必须有本班教学方向的特长,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基础。而且,要有专业的教师对招募老师进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及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而通过这种训练课程,可使招募老师和学习互相学习,起到了彼此促进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后的从教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多项教育改革计划,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正朝正确的道路去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使教育改革事业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所以在现代教育改革中,首先应从思想观念进行改革,思维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破除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职专业教学还存在着以课程为本的现象,仍是沿袭着大学本科的教学体系,仅仅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从而违背了高职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况且,不论是在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还是在学习体系的安排上都很难与本科生竞争。因此,高职语文的教学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力度。

结语:

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形成真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高职教育的工作上必须对知识传授和人文素养建立同时来进行,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理念,并有效的掌握教育的实践性知识,从根本上催生他们的内在品格与实践能力,为其日后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渭清.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转型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

教育专业素养篇(7)

“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人自身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关怀,它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即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在品质,对每个人的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和审美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教师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自身素养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不仅她们的言行对孩子们影响巨大,她们自身的修养对孩子们更是意义非凡,只有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实人文精神,才能胜任和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特点,发挥专业课程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声乐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情感体验,声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说教实现,通过灌输获得,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中,在自我体验和相互影响中逐渐丰富起来。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将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说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人。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歌唱;通过教师范唱、音乐欣赏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与分析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歌唱欲望,调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首歌也真正体现了和祖国水融的真实感情,体现了和祖国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艺术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催生学生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为演唱该歌曲积蓄足够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演唱时就会更加投入,并且学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用歌声来传递情感。通过歌唱中不断的情感体验,将人文素养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赋予歌唱以生命力,这样才是最打动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二、探索学习,声乐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密配合语言课程,通过歌唱语言发声训练、文学作品朗诵等,加强学生歌唱中咬字吐字规范性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理论联系实践,把声乐技巧训练建立在广博的声乐理论基础之上,使学生奠定系统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声乐艺术的科学规律;在声乐实践活动、表演实践课中,把声乐课与舞蹈、形体课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气质、表演、形体等方面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学习,通过分析作品,加强对歌曲旋律的认识与对歌词的理解,使学生对演唱作品全面把握,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编能力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授《金凤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时,主要侧重点放在歌曲的节奏把握与意境揣摩上,要让学生明确傣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掌握音乐特点进而掌握该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与总结学习,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傣族文化特点,学生会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利用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过傣族舞这一便利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唱边舞,不尽增强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歌唱的愉悦性,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信。

三、职业能力,声乐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凸显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到岗位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需求,更是社会需求,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网络上不断爆出幼儿园虐童事件,一方面体现出一些幼儿教师不懂教育,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某些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懂技术,更应该懂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他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丰富的内心体验下、在优美的外在表现中,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有感彩,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培养高素质的幼教师资,不仅需要过硬的声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还需要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条件,重视声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探索声乐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切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教育专业素养篇(8)

一、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

编辑的专业素养对期刊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性是倡导做学者型编辑的今天,编辑专业成长的必然路径和有效策略。也就是说,学术期刊编辑在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化过程,就是形塑其专业素养的过程。之所以将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视为专业人员,一则有利于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工作者对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的认识与尊重,二则有利于学术期刊编辑形成正确的编辑观,从而有利于其专业素养的形成。而编辑的专业化,不仅包括道德的专业化、知识的专业化,还包括能力的专业化。也就是说,从其本质结构出发,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涵盖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以及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内涵。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进了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编辑的编辑素养和学科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知识、技能不同,素养是个体成长的内在核心,因为它更注重内化与养成,并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性、统领性、黏连性和终极性等特征[3]。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编辑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因此编辑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编辑效率,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相关科技领域的知识,更应该具备转型和发展理念,以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一)专业道德素养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道德素养是指编辑在编辑出版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过程中“调整和处理与社会、作者、读者和出版社等各种关系的准则”[4]。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道德素养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道德规范层次的素养,二是道德理想层次的素养。前者强调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道德要求,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对编辑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现有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后者则是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完美职业道德层次的要求与体现,这不仅是编辑个人对理想编辑品格的设想,同时也是从应然层面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专业伦理行为提出的要求。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尺与方向,是外界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伦理行为的理想性要求[5]。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道德,是其正确行使选择权利的重要标尺,规约着其在对来稿筛选中的行为与行动。

(二)专业知识素养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业务知识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编辑的业务知识主要是指熟练掌握编辑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编辑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知识、人文知识、某些专门的学科知识、编辑学知识等内容。换言之,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有编辑学、职业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相关的边缘知识或专业知识[6]。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是其编辑专业的基础,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教育学专业基本知识、职业教育学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教育学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三个层面。之所以要具备教育学专业知识,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教育科学中,就人们在获取就业和生存的资格与能力并使其在社会公众生活中采取对社会和生态负责任的态度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子学科”[7]。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具有教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职业教育专业知识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在采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而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则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具备广博的跨学科及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因为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培养学术敏感性的关键。

(三)专业能力素养

编辑活动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较强的活动,编辑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期刊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编辑学科研究的专业能力和编辑学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对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评判能力和对于编辑活动规律的掌握以及编辑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8]。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编辑的前期选题策划、中期的审俢稿件及与作者的学术交流以及后期的刊物校对、排版、出版等,而这些都直接体现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能力。当然,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就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能力而言,主要包括编辑对职业教育领域问题的认知能力、与职业教育研究者往来的业务能力、对有研究价值及意义问题的选择能力等要素。

二、科学权衡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博”与“专”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理念是对其编辑实践的总结与凝练,而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而言,科学权衡其专业素养的广博性与精专性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始终应当秉持的重要理念。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具备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与积淀及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而且需要对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因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术专长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准确判断来稿文章学术水平与价值的前提与关键。也就是说,良好的职业教育学术素养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有效甄别稿件优劣及提升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前提。作为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学术思量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学术争鸣、展示学术成果[9]。关于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只需要掌握职业教育学科知识,精通职业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及编辑学专业知识即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职业教育学科知识、编辑学理论,更需要掌握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专业知识及交叉学科相关知识,成为教育领域内的“杂家”。事实上,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既“博”又“专”。因为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更新与丰富,唯有紧跟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及新动态,才能提升对文章深度与新意的把握度[10]。因此,虽然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在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素养要求,但广博与精专是对诸多素养在广度与深度上权衡与取舍的直接投射,也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一)广博与精专密不可分

广博与精专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衡量,二者均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但二者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不能只强调广博性忽视精专性,也不可只强调精专性而不重视广博性。因为所谓的广博是精专基础上的广博,而精专也要是在广博基础上的精专[11]。只有既具有广博性、又具有进一步的精专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选择性与判断力。一名称职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一定是既有精专的职业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与编辑学专业知识,又掌握丰富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及职业教育交叉学科、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开拓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这是由职业教育学的专业性、开放性及跨界性决定的。职业教育学的专业性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掌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前沿、历史及热点,了解职业教育学科中的概念及知识点,掌握职业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架构,并对职业教育学科中有争论的地方有自己独到且深入的思考。职业教育学的开放性则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职业教育社会学、比较职业教育等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拓宽编辑的知识面。跨界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学习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不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教育学层面解读教育问题。

(二)需要在广博基础上实现精专

掌握多学科、跨学科专业知识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必修课,广博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知识素养的重要特征,但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在广博的基础上以职业教育专门知识为依托,因为练就扎实的编辑专业功底需要以深厚的专业修养为底色。因此,杂志社一方面要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吸收新编辑,比如重点吸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进入编辑队伍。因为只有编辑自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及研究水准,才有能力驾驭各类书稿,明辨来稿质量的是非优劣,从而实现恰当取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其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立足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学科型专家,其教育模式也不能只有思维图式而没有实质内容。而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密切关注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动态,注重与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新变化,达到及时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的效果,从而保持对稿件科学性与前瞻性的正确判断。

三、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作为学术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以及学术思想的传播者与促进者,学术期刊编辑不仅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学术前沿和热点,而且是传播学术思想与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12]。在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作为职业教育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应该发挥好其在职业教育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桥梁与载体作用。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也需要及时关注学术动态,甄选有学术影响力的文章来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质量。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

(一)重视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门二级学科,其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意义重大。因为编辑的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知识容量,可以说只有在具有系统学科知识和扎实理论功底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选题、组稿、加工、审稿等一系列工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呈现出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既具有广博的多学科、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本专业及编辑学的专业知识,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科发展趋势。在确保刊物导向正确的情况下,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学术期刊质量的关键。要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学科专业素养,就需要将学术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入编辑学科素养提升的计划。因为如果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功底不够深厚,其对来稿质量及水平的判断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要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编辑人员往往需要具备相当的学科专业素养。

(二)鼓励编辑参与或组织职业教育学术活动

参加培训和各类学术活动是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13]。职业教育学术活动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编辑与作者、读者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因而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需要主动参与或积极组织学术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而且有利于保证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杂志的学术水平。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要组织或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在每一次的学术活动中,编辑交流学术观点,开阔学术视野,了解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动向、前沿与热点,在掌握丰富学术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学术敏感性与判断力。此外,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杂志社也可以通过让编辑组织或参与职业教育相关科研课题的方式,使编辑有机会在开展职业教育相关课题的具体实践研究活动中提升学术素养。

(三)为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交流、社会调研提供条件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之一,应当向着“学者化”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学者不应该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因此,如果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只是局限在狭小的编辑部,而把自己与鲜活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区隔开来,将非常不利于编辑自身学术素养及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也要积极地与外界接触,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专业素养。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调研可以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提供多样的条件与机会,比如通过课题申报、学术会议、实地调研等形式单独完成或与相关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者合作完成相关的学术研究与调研工作,是学术期刊编辑了解职业教育实践、不断充实自身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感知的关键。因此,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提供参加学术交流、社会调研的条件,有利于编辑在不断充实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激发编辑的学术潜质,紧跟职业教育学术发展的步伐。

教育专业素养篇(9)

2.从学生入校音乐基础来看,报考学前专业的学生并不进行艺术考试,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很少或基本没上过音乐课,笔者跟据自己所教授的我院11级高起点学前专业学生入学时的音乐基础情况分析来看,近99%的学生不会弹钢琴;近98%的学生不认识五线谱;近85%的学生不认识简谱;近90%的学生存在唱歌跑调的现象。这样来看,学生入学时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整体音乐素养不高。

3.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很多学前教育专业院校过于强调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课程设置也大多模仿音乐专业院校,无法体现培养学前职业音乐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例如,很多学前教育专业院校虽然开设了学前声乐、钢琴、舞蹈等课程,但课程之间缺乏联系、贯通,并且片面强调技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很多本来入校时就没有音乐基础的学前专业学生在没有或很少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加大了学习音乐技能的难度,最后往往是理论几乎一点也不会,也没掌握多少技能。这样培养的学生既无音乐素养方面的优势,也不具备鲜明的学前专业特点,更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教师的职责。

4.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欠缺。目前大多数学前专业院校在音乐教学中仅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法,无疑,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多元化、多途径学习,挫伤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环节,表现在现实中很少开展音乐表演、比赛等活动。由于学生脱离了艺术实践,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进步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园实习中,重点往往在学生说课、评课、试讲等理论方面,却很少进行音乐技能、幼儿音乐教学等方面的训练。由此造成了学生在教学理论上还能做到得心应手,但是到需要音乐技能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显得手足无措、捉衿见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根据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和我们前文分析的学前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为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所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学生在过去的中小学阶段学习中,缺少的是艺术文化与文史文化的积累与学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加强人文素质熏陶,便成为我们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当务之急。

1.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新生入学后,要采取专业教师讲座、布置专业知识宣传栏、去幼儿园参观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一开始她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处于空白的状态,要让他们很好地了解幼教行业的特点,明确从事幼教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幼教职业意识。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标准中,音乐艺术教育更注重艺术直觉,表达能力、乐感,因此,可以通过文艺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通过举办音乐会,舞台剧、鼓励参加文学社团等系列活动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修养。

3.聘请幼儿园、音乐幼教机构领导、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幼教工作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幼教职业的内涵,增强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使学生及时掌握幼教工作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综合素质养成的各项训练,可以邀请幼儿园、音乐幼教机构的领导、专家、骨干教师等来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触,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寻找差距、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

针对当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院校“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笔者建议,在教授音乐技能的同时注意音乐理论的衔接、渗透。例如,在声乐课上可以多进行一些视唱的练习,通过视唱的练习在矫正音准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在钢琴课上也可以让学生视唱要弹奏的曲目,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并且,在学生学习声乐、钢琴作品时还应注意加入音乐常识的内容,如: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历等音乐常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还能指导学生更好的演唱(奏)作品。只有这样,技能和理论双管齐下,才能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乐常识储备量,丰富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音乐理论水平得以提高。

(三)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教育专业素养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Quality

CHEN Rui, CHEN Zhanwu, LIU Ying

(Shijiazhua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areer Academy, Shijiazhuan, Hebei 050800)

Abstract In the tide of market economy, the market demand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are increasingly high, not only require 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t i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occu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must accept the challenge with new ideas, the more occupation quality into daily teaching work.

Key words accounting personnel; occupation quality; education

1 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教育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同样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提上日程,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情。同时,因为会计专业人才工作后面向的是社会中各种类型企业的经济业务,这就要求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将职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时候,人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在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最终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形成统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1.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所有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都是必须要给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就将会计人员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能力、职业责任等众多伴随任何一个会计人员一生的基本要求告诉学生。但是高职在校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其性格品质正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学生一入学,刚开始接触会计这门学科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会计人员,需要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账簿中的单纯数字,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型社会。我们培养的会计人才,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问题时,如果不能对新问题马上找到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他们的工作责任将不能有效完成,同时,遇到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变化之中,需要我们培养的会计人员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有信心去承受压力,有能力去面对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完成工作。

1.3 良好的沟通能力

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与众多各种各色人员来往,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须的。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需要与企业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科研部门等众多人员往来,只有高效地沟通,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记录企业的各种经营情况和日常经营活动,才更方便向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更多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在企业外部,企业会计人员还会涉及到与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只有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才会更出色地完成日常工作。

1.4 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

会计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专业知识,同时,它还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能够实践。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之一,只有具备实践能力,才能够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知识优势,适应新环境对企业的要求,改革创新会计工作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发展。

2 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途径

社会的不断变革,要求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更多的职业素质,在帮助学生养成职业素质时,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能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工作,要将这一工作贯穿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2.1 职业技能是前提

在将我们考虑如何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养成教育时,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将会计专业的专业性置之脑后。会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在遇到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时,能够使用会计语言将其记录下来。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会计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当然,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将职业素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会计工作。所以,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前提。

2.2 掌握方法是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仅仅用在校的时间,想将所有以后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都学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要重点教育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遇到新的问题去哪儿,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从这个问题中能够分析出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够独立应对变化莫测的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因此,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是关键。

2.3 社会实践是核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更是高职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核心。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实践性教学课程安排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实训业务与会计实践业务脱节。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社会实践,加大社会实践所占的比重,对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养成教育有重大现实意义。

3 结语

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前提,以帮助学生获得解决方法为关键,以社会实践为核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职场中取得比较竞争优势。

注: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研究课题《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学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问题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34021

参考文献

教育专业素养篇(11)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