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体育小常识大全大全11篇

时间:2023-11-07 11:16:34

体育小常识大全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1)

安全意识对于义务教学来讲至关重要,教育安全事故频发,会严重阻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推广。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加重在小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还应深刻反思相关安全教育问题,探讨对安全隐患的规避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1 小学体育教学常见的安全问题

小学生天性好动,所以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非常受欢迎和关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以传教式为主的书面课程教学并不适用于体育教学,具有实践的体育活动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体[1]。但是伴随着多样化体育活动而来的是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常见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

1.1安全意识低下

老师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经常会因为忽视安全隐患而出现安全事故,如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活动安全措施培训等,由于教师的安全意识低下,以及体育课时安排问题,老师通常无法完成上述安全检查与培训内容。同时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也不会意识到相关的安全问题。

1.2体育设施检修不到位

现如今,因为体育设施问题造成的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越来越多,体育活动设施作为学校教育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其检修工作不容忽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利用活动设施来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能力,如果体育器材安全性不高,则学生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

1.3课前准备不足

与其他课程相比,学校对体育课程绩效成绩的评测标准相对较低,所以体育教师并不会像其他授课老师一样过分专注于课前备课内容,这种体育活动预备教案准备不充足现象也是导致体育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上体育课之前,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舒展运动,让学生各器官处在动能状态,如果直接上课则学生会很容易因为激烈运动造成器官伤害。

2 规避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对小学体育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可知,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应当高度重视。

2.1重视着装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应按照不同体育活动要求规范小学生的着装,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必须穿运动装,运动鞋。如果学生不符合运动衣着标准,教师可以另行安排其他活动让学生运动。同时,老师应该多向学生宣讲体育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预防安全隐患的意识,锻炼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2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体格特征,在与家长做好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适当的安排体育教学活动,针对体质特殊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特殊照顾,切勿让学生因为安全问题受到伤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能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学习用品选用、活动规范设置、体育设施检修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作用[3]。

2.3加强对学生自由活动的监控

自由活动期间,小学生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老师应针对这方面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让学生在控制环境中,落实相应的安全活动,完成安全任务。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学生在自由活动期间,老师应创建多个活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这种活动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协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以个人为单位产生“循环监管效应”。

2.4做好准备工作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应按照规范要求带领学生做适当的热身运动,通过规范性、规律性、有效性的热身动作,让学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应尽可能的按照体育活动的规范运动量制定活动规则,并依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转变的特征,制定一系列活动维护方案,在保证学生有充足活动时间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由成长的能力。

3 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每个小学生身体成长特征不同,所以教师应结合参差不齐的身体状况,创建一个科学的体育活动,同时还应按照教育规定适当添加热身运动、安全知识宣讲、小组式活动等教学项目,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2)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师每节课都要加强安全教育,注重保护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尽管我们不厌其烦的强调着“安全”,可是仍然有学生充耳不闻。或者他只是听见了老师的讲话,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没有把“安全”记在心中。如:

①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常常会提醒学生,如需要系鞋带、提鞋子或着停止跑步活动时,需要先侧滑步滑出队伍,然后再能蹲下或者停下。

②每节课前提醒学生要做到“三管”,管好自己的嘴,不随便说话挑衅同伴;管好自己的手,不推拉搂抱身边的其他同学;管好自己的脚,不踢绊其他学生。

③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针对性的做一些预防关节、肌肉受伤的活动操。使一年级学生明确意识到这样做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不会受伤,还能使自己表现的更强、更快、更有力量。

④多提醒学生,随时强调注意安全。在进行游戏《大鱼做小鱼》时,提醒学生,大鱼只要用手轻轻的摸一下学生的衣服就可以了,不得用脚踢、用手用力拍打、使劲拉拽小鱼,不得用手拍打小鱼的头部,更不能将小鱼推倒等等。跳短绳时,教育学生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小跳绳,让它陪着我们安全的做游戏,千万不要让它惹哭了其他同学。

二、“多想、多问、多查”

在可以预防控制的范围内,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细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练习安全。在编写制定教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掌握学生练习的强度、密度,考虑天气情况等因素,并将预防危险的措施写入教案,做好每节课的安全预案。

①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建立学生的体育健康档案,特别是特殊体质(有先天疾病)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每次课前教师都要询问学生有没有不能上体育课,特别是特殊体质的学生,教师要判断他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参加本次课的练习内容,做到既不伤害特殊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有效促进其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留意学生的变化,发现学生出现不适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②课前教师要多问。问一问,学生有没有携带危险物品、有没有缺席等。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易忘事,常常不自觉的就将铅笔、三角尺、小刀、胸针等坚硬的玩具带进了课堂。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这些行为,明确告知学生这样做的危险性和后果。

③多查查要使用的器械、场地、设施能否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的内容,并向相关部门反馈、报修。如:跳远要先检查反动沙坑,技巧攀爬类要先查查器械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三、“多和家长沟通、多培养小助手”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家校通短信、学校画廊等平台,建立体育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情况、传送最新的体育锻炼常识,告知家长最近要学习的体育锻炼的内容,需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鞋子,课上都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调动家长协助教育学生养成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习惯。

体育教师还要配合班主任督促家长为学生办理医疗保险。一方面减轻监护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还可以维护体育课堂的正常秩序。目前我校的学生都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份保险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把保护伞。

四、“多学、多防范”

一个体育教师就是半个医生,可以说体育教师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学生健康的重任。我们要多储备一些运动保健、运动生理、运动损伤及预防等方面知识,还要学习有关损伤、急救的知识,当学生发生意外时,我们就是他们的救命伞,我们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受伤程度,还能有效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如:在近期发生的学生猝死案例,如果我们懂得猝死的急救知识,在第一时间(黄金时间)进行有效地救助,也许我们能够挽救一个生命。

我们还要加强“生命教育”的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会学生自救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做到遇事不乱、有备无患。如:

①在摔倒时怎样着地,才能将危险降到最低。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3)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老师要以身作则,把安全第一的观念树立到学生思想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安全第一的观念树立到学生意识中。只有把安全意识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在体育课中的活动中对学生安全有足够的责任心。在上课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场地的选择、器材的使用、活动的开展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安排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安全规范,上下课清查人数等,都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

除了教师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以外,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思想。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体的安全重要性,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长和老师负责。并且让学生学会一些保证安全的知识等。比如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合理着装,不携带尖锐的物品或坚硬的物品等。使学生将安全意识深深的烙印到脑海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才能为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运动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避免损伤。

运动过程是一种身体活动,在运动中安全意识不到位,缺少热身运动或者动作幅度过大等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父母呵护,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教授学生一些运动方面的技巧来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比如在活动前要充分的进行热身运动,对一些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正确,在相应的活动中要遵守体育规则,在一些竞技性活动中争抢不要过于激烈等,都是一些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们量力而行,不在有安全隐患的场地进行锻炼等。在剧烈的运动过后要合理进行身体放松,以使身体快速恢复正常,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缺水等。要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巧,像跳跃过程中如何安全落地,跌倒时的防护措施等。有了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就能在运动中做到自我保护,对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运动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事故发生时要学会及时的自我救护。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在运动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还要学会在出现危险情况时进行有效的自救。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安全知识上缺乏全面的掌握,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当出现安全事故时容易不知所措,如果没有老师及时介入可能会进一步造成一定的恶化。因此老师为了维护体育教学的正常秩序,预防体育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事故,应该及时教会学生一些安全方面的常识以及受伤后的一些自救措施。比如简单伤口的包扎,同学之间互相救助的方法等。作为老师应有预见性的进行事故的预防,有效的使一些事故防患于未然。还要利用体育理论课的时间把一些自救常识传授给学生,摔伤或脱臼等方法如何自救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救常识,可以在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展开自救活动,避免事态的恶化,不能自救时及时送校医务室或医院。

(四)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学法规。

近些年来,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学事故,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重视这些安全事故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做一些思考,为何会频繁的出现一些教学中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是没有执行相关的安全教学法规。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没有一个客观的条例或者规章的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性大于客观的教程的约束。而主观意识有着很大的浮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一定的安全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认真的执行相关的安全制度,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的正规化。

比如在体育教学时,任课老师需要向同学们讲解清楚本节课程的运动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活动前认真准备热身运动。在体育锻炼时要遵守纪律,不可以随意打闹追逐嬉戏,不准离开相关的教学范围等,以免发生危险。一定的体育锻炼应该在老师的技术指导下进行,同学们要互帮互爱,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果是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如校园运动会、各种竞赛等,需要明确各个班级或组织的责任。正确使用相应的器材和设备,对于有危险的体育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替换,场地的选择也应该选择开阔安全易疏散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组织活动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事先使学生了解活动的流程,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充分,赛前的热身活动也要做到位等。对于一些危险性的活动或体力要求过高的训练等应该及时禁止,降低活动的危险性。在活动中应禁止学生离开集体去开小差,对于因为安全意识不到位而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相关老师应该负起相关的责任。

二、结束语

学生安全无小事,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培育者,体育教学组织者的责任是重大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感,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和有效的预防,大部分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教学者应与时俱进,认真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体育教学活动也应该有效的组织,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4)

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吞小学生的生命,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等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安全。面对这些安全事故及心理问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十分缺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阐述,由外在知识的传输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观念。

1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

1)学校是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地区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关键。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家长接受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其方法和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而且大多数农村家长忙于农活和工作,所以学校成为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墙面、板报和学生手册上都宣传了大量的安全知识,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实践,也安排了一些安全相关的课程。教师也会在课前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将安全意识穿插到课堂知识讲授中,为学生创造一种高度重视安全的氛围,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学校所提供的身心安全知识是十分丰富的,但安全知识教育的涉及面不够广,在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且缺乏形象生动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而言,是不易于接受并理解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由于其经济和观念相对落后性,在知识的宣传上不能与时俱进,知识宣传的途径也常常因为经费而受限,这就造成了安全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小学中难以深刻地进入小学生的思想中,致使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2)家庭的安全教育意识本应该是与学校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安全教育意识,尤其是在心理安全方面极为缺乏。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对其安全责任应大于学校,但由于农村中大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外出务工,使得隔代教育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亲子教育,如此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安全责任的实现。在隔代教育中,孩子的教育责任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承担,其明显特点是老辈知识体系落后,所掌握的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限,获得的安全信息有限,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和现实中的安全隐患。且由于老辈的身体和精力原因,其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上的能力较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致孩子的安全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落实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和学校的教育观点相悖的情况,也导致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出现分歧,安全教育难以深入人心。3)本研究中,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方面来探讨。现实社会中,就目前而言,一些农村小学中,会有社会机构派出人员和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小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其教育行动在各种报道和实践中来看,也加强了部分地区的安全教育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地区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而言,获得这样安全教育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由此使得农村地区小学的安全教育意识在宣传中始终会有盲点,由此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虚拟社会主要是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新媒体的普遍接触和接受,媒体通过网络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互联网平台中所传递的丰富的信息及形象的视频可以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游戏、不良的信息、不雅的视频也通过这个大众平台进入小学生的视线,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其造成小学生暴力、性格扭曲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大的。小学生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容易被误导、诱骗,这样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也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学校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师资力量有限,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都较为落后,场地不足,无法为农村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目前对农村小学老师进行的培训多偏向于学科体系知识的培训,在绩效考评上也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排名,使得校方和老师都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安全教育。另外还有一些诸如校方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力,宣传效力不足等原因。2)从家庭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家庭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小学生没有按时放学回家的问题不够重视,对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去向也不了解,缺乏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为了生计,一些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使一些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部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祖辈又未能及时察觉,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另外,家长未能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小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也是造成其安全问题的一大原因。3)从社会方面而言,社会平台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往往家长和学校也不易察觉,不能够及时帮助孩子。

3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对策

1)学校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主体:课程和教材、教师、校园环境。首先,从课程和教材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适当增设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并将安全课程融入语文、自然科学的学科中,让安全学习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其次,教师应将知识讲授法、操作法、讨论法、探索法、趣味练习法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传授的形式。如创设一些浅显易懂的情境,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体,亲自参与,让他们从自己亲身做过的小事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理念,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应有所改变,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整体排名。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应加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使教师形成重视安全教育的意识。学校还应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形成强烈的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可以利用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墙面设计。在全校重视安全的氛围感染下,更利于安全知识的传播。2)家庭层面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脱给学校,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并实施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安全的教育。首先,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而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要明白语言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其次,家长也应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辩证积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心理课,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问题并进行疏导。最后,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加强家园合作。要重视孩子的日常去向,对于孩子危险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应经常利用电话、视频等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在安全教育上与祖辈进行沟通,也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3)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多种媒介途径、安全教育社会机构和一些志愿者。各种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对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施加影响,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大众传媒应有意识地面向小学生,为其提供适宜和优秀资源。同时,大众传媒在机构和平台的管理上也应该筛选健康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以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

[2]李继红.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5)

(一)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存在“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的思想,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却比较忽视。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把学生得到高分作为追求的目的,在很多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看来,成绩和升学率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教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很多小学安全教育虽然天天都在说,但毕竟是“软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意识薄弱。

(二)安全教育形式过于简单

我国法定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为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设置这个日子的目的就是希望各学校对小学生加强安全教育,传播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增强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但是一些小学的管理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设计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和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仅仅依靠教师花很少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头安全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过于简单和肤浅,致使当危险真正来临时,学生容易惊慌失措,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危险,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学生的人身伤害。所以学校应将安全教育具体化,设计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真正让安全教育落地生根。

(三)忽视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

现在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教育,包括相关教育部门也只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培训,而忽略了对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在小学安全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可以发现,目前小学都缺乏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都是科任教师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一些安全知识或是偶尔聘请校外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由此可见,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安全教育的方法是当务之急。

二、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措施

小学是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时期,因为小学生最易接受安全指导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将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极大的隐患。

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灾害安全三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安全教育机构

要加强小学安全教育,学校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教育委员会,目前虽然有的学校有类似机构存在,但通常没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沦为摆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对安全教育委员会进行总体规划,要完善人员配备,确定每个人的职责;制定安全教育大纲以及具体的安全教育内容,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提供保障;建立督促小组,并且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

(二)做好安全教育指导

在班会中,教师应经常围绕有关生活安全、灾害发生时的安全防范、生命保护、救援措施等设定一些主题,与学生开展谈话讨论,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指导。在指导时,教师还根据季节的情况(特别是在暑期放假前),配合全校活动计划或者是抓住事故发生后的关键时机进行指导。

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地带,但日本在减轻地震危害方面却做得很好,主要就是因为日本的灾害预警机制完善,特别是学校安全教育落??得好,所以日本的小学生对于地震灾害的知识了解得非常全面,学生从小就有危险防范意识。所以我国小学也可以学习日本的这种经验,在学校进行危险防范实践演练,只有这样,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学生才不会惊慌失措;组织学生对上学、放学路上的各种隐患进行实地调查,比如哪里行人稀少,哪里容易突然冲出车辆,哪里正在施工,等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学校应经常组织演习,当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来临时该怎样面对,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安全常识,更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三、解决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措施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筛选和加工,可以适当地改编教材,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

其次,教师必须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并细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定期召开安全知识讨论会,让学生在开会之前就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讨论完之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可让学生化身小记者,对社会人士进行关于安全防范知识的调查,并做好采访提纲和访谈记录,并在安全知识讨论会上以报告的形式呈现,最后提出自己关于安全防范的建议与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以及化解危险的能力。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6)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1]。

(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经费来源相当单一,仅靠政府拨款。小学体育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体育器材,维修陈旧的体育器材,还有就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育经费开支中居然没有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也并未专款专用,开支的随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学体育经费的不足和被占用导致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老化的体育器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体育场地、跑道出现坑坑洼洼,且常年没有维修。体育教师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仅有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极易导致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改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案例层出不穷,如:山东某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在打篮球时,篮球架突然翻到,学生躲闪不及时,篮板砸中一学生头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须加大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提高体育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

(3)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对伤害事故的分析总结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小学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比如: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为形式,讲解的内容太多,而实践操作性活动缺乏,甚至有些小学根本没有教学,仅直接把安全教育的书发给学生,让其自学。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正在发展,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认知能力都有限,自我防范能力差,所以小学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且严格执行。如:1至2年级学生可以从基本的身体活动人手,学习健身的方法,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的技能,而3至5年级学生可以从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学习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帮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识[4]。大部分小学在出现伤害事故后,学校并没有立刻分析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用以避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与教育的宗旨,教师的道德都相违背,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4)学校对于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2]目前国内学生长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有出现,猝死往往是因自身疾病所致,如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运动超负荷和感冒等疾病常常是主要诱发因素。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的健康状况非常熟悉,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要区别对待。然而许多学校把入校体检作为一种形式,检查记录完后从不制定进一步的措施,造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贫乏,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够,教学时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上,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应该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不履行教师的职责,不爱惜自己的工作,在外面做兼职,甚至想要改行。也有部分老师不写教案,凭借自己的经验上课,写教案也是为了评职称完成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故离岗的现象是常有的事,甚至某些教师居然根本不到岗。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课堂组织散乱,对危险项目教学区没有进行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都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如:2005年某小学乒乓球的授课中,教师安排学生练习时,教师离开岗位到办公室和同事说话,两位学生互相扭打,使一学生后脑勺正好磕在乒乓球台边角,造成重伤。还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较低,师生关系不和谐,经常辱骂和体罚学生,给学生造成精神伤害,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体育教学造成不良后果。

(2)教师基本素养问题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技能素养、教学策略素养和教学研究素养。小学体育教师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部分体育教师是由运动队退役后和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学校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学科知识都不了解,更不用说对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了。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流行”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和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现象。即使某些兼职体育教师工作敬业,也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原理、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这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动员以致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负荷大内容练习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3)教师缺乏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

体育教学中有的危险是难以预测的,如学生隐性疾病等。而大部分的危险,体育教师都可以凭借经验预见到,并能加以有效的防范。小学体育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极其缺乏,部分教师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的“休闲课”和学生的“玩课”,甚至有教师觉得体育课就是副科,可有可无。这些体育老师否定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和功能,也正是这种随意性和松散性,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根本不会对场地、器械进行俭查,对学生的服装进行检查,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服装过细地俭查,甚至连口袋、裤带和鞋带都问一问。不允许身带刀片、硬物和易使身体致伤的东西。北京市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教授的内容是前滚翻,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名女生被裤兜里装的钩针扎伤小腹,造成重伤。教师在课前应对小学生携带物品做一定的要求和提醒,体育教师对潜在危险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具备对危险的预见能力,那么这起伤害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爱表现而且好胜心也强,多动、调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3]。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不能过大。

(2)不遵守上课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课纪律,集合站在队伍中经常互相推拉,防伤害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辨别能力也差,却喜欢盲目或冒失地参加活动,这往往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砸中。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

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无不妥,但有些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紧张。而有的小学生在突发的情况下,不懂得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一大因素。如: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双手没支撑器械直接飞身腾越,一脚被山羊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直接用手支撑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就能减轻受伤程度[4]。

(4)体育运动项目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如果两名学生同时为了争球,在跑动中发生碰撞或身体接触,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教学比赛中发生身体接触是难免的,有的甚至犯规都不是,规则允许的合理接触。有些伤害事故是学校不管怎样谨慎也无法避免的。如:200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学生王某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王某在做带球转身动作时,被对方防守队员踢中支撑脚的脚跟部,王某左脚跟腱被踢断。这起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属于意外伤害。而这时学校就不能因噎废食,减少体育活动、拆除容易造成伤害的运动器械,这与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5]。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

小学必须要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依靠政府拨款,而且要组织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这样才能加大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

由于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学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所以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健康。

(四)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小学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所以必须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

(五)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防范事故意识薄弱,而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正确的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作为教师,发生意外事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因自己的惊慌而贻误时机,教师此时的表现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如实地报告给相关的领导,以便学校及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后迅速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打动家长的心,还可以温暖孩子的心。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7)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篇

团队最初调查的地方是黑龙江大学至服装城路段,此路段正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交通比较繁忙,车辆、行人都比较多,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此路段违规停车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车辆甚至停在禁止零时或者长时停车的十字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显然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并不多,或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调查的过程中仅仅三十分钟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就有七八次不同程度的车辆违规现象,甚至有的车辆在禁止掉头的路段掉头。为了构建安全、快速、平稳的城市交通,我认为光靠交通警察的督察,交通现状也是难以改善的,还要全名提高司机的法律法规意识。

然而,团队调查发现,在电子大厦的周围,本来有人行横道,只需从电子大厦向前走过几分钟就可通过人行横道,但是许多市民却选择了从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在护栏的一侧,车辆高速行驶,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市民还抱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我想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吗?这让我们志愿者感觉非常的担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生横穿马路与翻越护栏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根据调查一些横穿公路的中小学生,他们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来引导他们。一些老年人也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通过抽样调查,他们大多不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横穿公路知识为了方便,但是忽略了生命安全。从未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的现象,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接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对现在交通安全现状也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改善。

对于中年人来说,大多数对交通安全知识都有了解,但是除了司机外,其他人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全面,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有些市民竟然不了解交通灯的含义,这让我们志愿者很疑惑,可能是以前的交通安全教育缺失。而许多市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却同样不顾及交通事故的危及,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许多人了解交通法律法规,但是他们却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明知故犯的嫌疑,许多人都是等到发生交通事故才后悔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许多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为了构建安全、平稳、快捷、和谐的交通,我们应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没有系统的教育,为此我们提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极教育,加深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在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是最困难的,以成年人为宣讲对象很难起到好的效果。通过此次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中小学生来带动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如果小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如果由子女来提醒其父母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实践所得出的“小手牵大手”的含义。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方案,在中小学开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拓展中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仅只学到语文、数学,只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接触交通范畴,托扎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认为中小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这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

此次实践,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尽管他们了解不少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只是停留在说与了解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在以后的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交通安全知识“实习”。例如,让中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带领他们正确过马路。另外,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专门针对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研究和课程教育的教案。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编写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手册》,并且在社会实践当中,我们不断完善《交通安全手册》,为以后进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做铺垫。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没有许多经验总结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也没有专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探索,在实践中求进步。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校进行专门的交通安全课程有一些比较切合实际,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有没专门的教师,只有日常的教育,而且成效并不明显。然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长期放在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研究上,我们只有靠一届一届的学生志愿者传承。所以,我们在中小学校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以“讲座式教育”和调研的教育方式才有一定得可行性。在我看来,所谓交通安全“讲座式教育”就是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在一定得时间间隔里为同一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教育模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明白了在以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种种教育方式行不通的原因,我们不能把课程设置的太深奥,孩子们难以理解,取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的的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使它们理解的教育方案,我想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理解小学生,充分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然而,在选择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大学生志愿者同样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志愿者选择的好坏,以及交通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由此,我提出在志愿者招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套严格的招募方案,严格招录适宜交通安全教育并且适宜中小学生教育的志愿者。同时,招募志愿者以后,我们也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教育他人,先教育自己;先让自己遵守交通规则,才去要求他人遵守交通规则。志愿者要在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总结自己,左后做到提高自己,完善协会,奉献校园,服务社会,贡献交通。然而,在今后的招募与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学院的学生,我们拓展在整个东北林业大学,真正征募有意愿有激情,胜任交通安全教育的志愿者,况且,不只是交通学院的学生才适宜于交通安全的教育工作,在现在这个交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我们每个人都要融入交通氛围中,只要有激情,就能做好这些工作。因此,蓬勃志愿者协会作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要着力出台一套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的志愿者。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在选择交通安全教育的志愿者时,一定要选择性格开朗,和小孩子比较亲和的人。在志愿者培训的时候,不仅仅要培训他们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还要针对小孩子的受教育程度,选择相应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案。并且,认真、严格考核志愿者教师的交通安全了解情况和遵守情况,坚决杜绝志愿者照书念书,死板地教育的小学生的现象。在志愿者培训的时候,要定期开展总结与交流工作,让志愿者教师日益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目前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状况

在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孩子并不是一点也不知道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有的却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如此可见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将翻越护栏当做家常便饭,这也可能是没有较好的交通坏境的引导吧。由于小学生好动,容易在公路上打闹,而且处理交通紧急事件会慌张,如果在夜间或者死机没有留神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我想要使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告知于他们,可能会取得一定得效果。小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容易,又有探索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只是局限于知识,却没有付诸于行动。所以,出现了问及交通安全知识时,大多数小孩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却难以遵守。如果可以通过道路直接讲述,他们肯能更容易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调查显示,在目前哈尔滨的中小学校中,大都都有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他们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并不系统,不完全。

(四)成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在调查中,绝大数人都表示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他而且们大多数都知道交通法律法规。如果问及他们是否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都表示从来没有。但是在调查中,仅仅在黑龙江大学电子大厦门前四十分钟就有接近两百人(成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在前方不远处就有人行横道。在护栏的一侧是车辆速度最快的车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在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中,一名志愿者在观察某个有交通警察指挥的十字交叉路口时,发现一个现象,在交通警察做左转弯待转手势时,该车道的前一辆司机竟然看不懂精通警察的手势信号,在交通警察连续做了几遍手势,那司机还是无动于衷,依然坚持在停止线以外,直到在他身后的一辆出租车从他左侧行驶过去,也许他都还没有明白过来到底是什么回事。这让我们的交通志愿者有些难以理解,一名司机竟然连左转弯待转信号都不明白,可想他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现在,许多报道上说,酒后驾车已经成为马路杀手,我想没有那一名司机不知道酒后驾车是交通违法行为,但是每天都有多少的司机在违法啊。也许只有他们在发生交通事故了才知道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危害,才知道后悔,但是都是悔之不及了。我想司机只是在驾校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是不够的,他们还应该常常“温习交通法律法规”。

在调查中志愿者发现,一些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将小孩先放在护栏一侧,然后自己在翻阅护栏。我们担心如果小孩子突然对路上的某个事物感兴趣,在其母亲翻越护栏的时候往前走,那是多么危险地场面啊。而且,这样的情景对小孩遵守交通规则的引导是极其不利的,这样跟随母亲长大的孩子,他会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不翻越护栏吗?这让我们志愿者非常怀疑。

究其原因,一些成年人对目前的交通现状可以说是麻木的,他们将横穿公路、翻越护栏或者顺坏护栏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

(五)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状况

在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也匆匆翻越护栏,给我们志愿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可能为了赶时间就可以不顾及生命危险翻越护栏。。在我们调研的地点,前方100米处就有人行横道,有交通指示灯。绝大数人在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后还要经过有人行横道的路段,我想不遵守文明交通的他们绝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

在志愿者调查的地点,我们虽然拍摄只是交通违规现象,但是我相信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遵守文明交通,做一个文明的市民。因为我们在十字交叉路口有那么多人在遵守着交通规则,而无视交通安全的人还是人群的一小部分。

(六)交通问题和思考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发现用调查问卷去了解社会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实行不通的,无法得到真正的结果,许多人都“表里不一”,有的甚至刚做完调查问卷,表示重来没有翻越过护栏,可是就在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却将自己的承诺打破,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调查问卷只能了解社会群体对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也无法得知他们是否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由此可见,我们绝大数社会群体都应该提高个人素质。但是,市民提高素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是我们举办几次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或者教育讲座就能成功的,不然交通现状早就和谐了。我想只有通过及教育或者教育引导一代人,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社会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至服装城路段的交通,以前是由智能交通系统控制的,它通过车流判断减少了车辆的滞留现象,自动控制车流量,通过电子眼抓拍道路违规车辆。然而现在该路段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并没有运用,也许因为客观原因也也难以运用,目前该路段的交通现状有时会出现堵车等现象。

我想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于交通系统,可以改善现在的交通环境。据报道,北京运用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秩序在全国来说,可以可我为榜样。同样,日本在1994年实施智能交通系统系统以来,目前即使你是一个新手,也能很快熟悉道路情况。司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前方道路的堵车、交通事故、车辆通行限制、交通管制时间等,从而控制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些要归功于现在日本先进的卫星到系统和智能交通的高新技术。

此次实践中,我们专门针对哈尔滨地铁工程进行了了解和思考。。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按照国家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确定近期轨道交通建设期限为XX年,规划期内完成1号线城市中心段和3号环线工程,总里程45.53公里,预计投资163亿元。我想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每天以上万辆的速度增长,私家车逐年增多,一些路段经常拥堵。当城市道路的交通难以满足人们对快速、平稳、安全的交通的愿望时,建设地铁工程,的确可以缓解公交车拥堵的压力,可以说是哈尔滨发展的百年大计。

因此,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或者修建地铁、高速公路都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只有限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享受平稳、快捷、方便、顺畅的交通,只是不断修路是不够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来控制车辆流量,快速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通过教育让人们逐渐提高自身遵守交通规则的素养。这样人与高科技共同作用,我想一定能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的交通。

(七)中小学生交通事故急救常识

此次社会实践宣讲前,我们做了一个交通事故遇急处理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数调查的社会群体对急救常识了解的太少。许多小学生知道一些交通安全常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的应对方案。我想如果有相应的教育或者引导,假如他们遇到交通紧急事故时,可能对他们有用。中小学生不知道急救常识,这也折射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少,即使在学校有类似的教育,但是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交通规则的识别上,并没有涉及交通事故急救常识的拓展教育和训练。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我想我们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孩子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例如野外生存,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心理活动,我们应该采取适宜于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总结此次实践,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预防素质拓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首先,可以在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例如《篮球里的花季少女》,但是在进行教育视频播放时切忌用小学生难以接受的题材或者惨烈的交通事故照片,否则可能会对中小学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只要让他们明白如何在道路上保护自己,知道违反交通规则的利害。二,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日常的交通事故应急方案,采取模拟现场的形式来教育他们,三,收集一些应急的经典教案,和他们一起分享。四,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带领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或者为他们在道路上讲解交通事故预防的措施。

(八)社会实践人员调配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参与者基本是蓬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志愿者之间关系比较默契,容易组织,工作效率高。但是一定要记住在熟悉的朋友之间组织活动时,一定要纪律严明,在分配任务时,不论亲疏;同学犯错时,领队千万不能碍于面子而不批评,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在社会实践中,领队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在社会实践选人时,选择能吃苦的人,听从指挥,有全局观念的人,社会实践中比较容易开展。千万不要选择自我为中心的人,否则开展活动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麻烦。

不管是暑期社会实践,还是上课期间的志愿服务,其实都是比较幸苦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难以坚持下来的。一般来说,志愿者至少要具备奉献、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而且,在蓬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还要求对交通知识以及交通安全教育有兴趣有激情才能坚持下来,做出好的成绩。

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只有少数在实践中怕苦怕累,但是对社会实践也造成轻微的损失。究其原因,是没有认真挑选新加入的志愿者。整体来说,此次社会实践还是各尽所能,顺利地完成了社会实践。

(九)三个讲座与和绘画课的流程及效果

一、日常安全救常识讲座

在此次社会实践首先举办了一场日常急救常识的讲座,到场的四十多名中小学生,十多名小学生还在家长的陪同下来的。主讲者认真备课,能自如地为在场的小学生们讲解,并且利用投影仪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日常急救常识,到场的中小学生积极配合,好奇心极高,主动询问学习,得到了到场家长的认可。

二、交通安全小常识

讲座一开始,主讲者将将在场学生引入日常交通环境模拟中,带领小学生们认识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当小学生们积极性比较高的时候,主讲者给他们讲解交通安全常识,紧接着利用问答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解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案与急救常识。这个讲座首先从日常的交通常识着手,由浅及深,慢慢地引导在场的小学生,40分钟的讲座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现代交通工具识别讲座

此次讲座主讲者播放《变形金刚》,从中找出电影中涉及的车辆,然后主讲深入讲解,激发了小学生求知好奇心和主动性。在座的学生们积极提问,讲座的气氛非常活跃。日常的交通工具识别讲完以后,讲座并没有结束,而是就交通工具,给学生们讲解各类交通工具乘坐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交通工具绘画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次社会实践专门设置了“我心中的交通工具绘画课”,小学生们想象力丰富,画出了许多“汽车”,其中许多学生都在画太阳能汽车,他们解释说“这种汽车不能加油,只要有太阳就行,环保、方便”。虽然有些稚气,但是他们的想象力绝对是值得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水平在提高,而且现代小学生的娱乐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有感触。小学生知道许许多我们这代人曾经不知道的东西而我们在为他们讲解这些课程时一定提前与他们交流,在与他们有了一定了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些知识,他们在学校或者其他场所已经接触过,我们只需要为他们做一些引导就可以,如果重复为他们讲解,他们就没有兴趣学习,同时也浪费时间。所以,在以后的在我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一定要提前了解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然后根据他们实际情况,为他们讲解不理解、不知道内容。在此次的讲座与绘画课中,我们欠缺的就是提前去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

就如上面提到的在小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不要盲目的开展讲座,一定要提前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听者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实行“补缺”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十)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由于一些原因,我们没有完全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然员安排和招募,最终导致人员杂、人员赘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实践的进程和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实践的经费。

二、本来按照原计划有多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我们缩短了在新胜小学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间和教育内容,直接影响了此次交通安全教育的质量。然而,我们对参加讲座的小学生的了解受到限制,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们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三、交通安全意识走访调查或者问卷调查难以实现,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人们难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实际的做法。所以,要想了解社会各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现状,我们可以采取观察调查或者间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不直接询问当事人,而通过别人看到和体会得出)的方法得出。

四、交通安全教育地点欠妥,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应该面向广大的社会群体,但是我们的力量单薄无法实现,况且也没有必要全盘开始,我们应该在局部获得经验后才应该拓展开来。我们选择的南岗镇王岗村交通欠发达,不过,社会实践证明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对象却是完全正确的。

五、《交通安全手册》发放是否有价值值得怀疑。我们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发放《交通安全手册》共计400册,但是我们绝大多数发放的对象是市民,他们会看,并且能取得效果,这让我们志愿者质疑。

六、各个讲座过于仓促,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最终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或和目的。也就说我们虽然做完了社会实践,理解了将来怎么做,但是此次讲座让此次受教育的学生难以保证从此学会知识。

七、交通工具绘画课程时间过于仓促,学生们难以真正画出好的图画,我们也难以给予他们一定得讲解和辅导。

八、按原方案,我们安排了实践课,但是由于在社会实践答辩期间,受到其他原因,变动了计划。做准备工作的志愿者忽略了讲座后的实践课。

九、社会实践后期有些空洞,例如交通安全手册发放和交通安全宣讲以及“心中常亮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的签名活动。所以,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或者夏令营中,我们要杜绝工作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效果。

(十一)实践后关于交通安全教育的感想

一、大学生与中小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辅导学校和相应的课程。这个学校并不是要以实际的形式存在,而是建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的研究小组,然后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生定期开展交通安本.文,来.源,于.贵,州.学,习.网, 全教育。我想仅仅依靠中小学校偶尔的交通安全教育完全不够,我们要想真正建文明交通,还得影响许多人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学校开展交通教育是有必要的。并且,在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也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因为他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才可以去要求别人。此所谓我们志愿者要教育别人,首先教育自己;要别人遵守交通规则,首先要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在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总结与研究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交通志愿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有激情,有时间,可以弥补中小学学校教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失。同时,也解决了交通管理部门人员走进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难题。

三、蓬勃志愿者协会作为长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大学生团体,而且在社团的志愿者绝大数是交通学院学子,多数随交通比较感兴趣。在协会,许多志愿者都愿意参与总结交通安全知识。然后,为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我们在学习交通的同时,也学会了交通领域的一些有用的分析方法,开展交通安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进过长期的总结和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我们具备了开展交通安教育的能力和经验。而且,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许多数据,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交通法律法规、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交通工具认识课程以及日常急救常识课程。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8)

一、前 言

本研究旨在通过上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状况调查,在了解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探索与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为解决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同时,本研究尝试提出依托学校体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合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并从师资、教材、课程目标等方面与学校体育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教育、学校体育一体化教育体系是一种有益探索。

二、结果与分析

1.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状况

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黄浦、杨浦、浦东三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高中、初中和小学各2所,共18所学校发放问卷1080份,有效回收1043份,有效回收率96.6%,以SPSS11.0版统计软件 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对调查班级的课任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1)学生安全相关知识来源途径

学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仍然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首要途径,而同时“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报刊”和“ 同学之间了解”两个选择项也分别达到了49.9%和40.1%。说明学生从自我途径了解仍然占较大比例。这从反面说明了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方面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为主,与家庭等其他途径相配合,形成多元互为补充的安全知识来源途径,无疑将能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成效。

(2)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有437名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的简单灭火装置,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知识技能,占调查学生的41.9%。只有33.9%的学生进行了正确的选择。火灾现场的有毒烟雾以及火灾伤害特点使迅速“用潮湿织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时间成为首先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这些并不复杂的知识技一经掌握就能使学生在万一出现的意外事故中能降低甚至避免本可避免的人身伤害。

安全教育知识内容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如家庭领域的安全用电、煤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生活中轻微外伤的处理、室内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家庭生活安全等;学校领域的校内集体活动安全,如集会、集体学习等活动的安全、实践课程中的安全、课外活动中的安全、化学实验中的学校范围内的安全;社会领域的校外大型集会活动、登山探险等集体活动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远离烟酒;以及性健康等卫生安全;心理疾病及防自杀的干预及包括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安全等。

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安全教育应该与其身心特点相结合。小学阶段努力增强对各种危险的辨别能力,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求助的意识等。初中阶段:自觉做到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学会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事件;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学习健康成长必需的性知识形成健康性观念,构筑起健康积极的自我心理防线等。高中阶段:了解相关法律常识;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的牢固意识;学习紧急自我救护和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等。

(3)交通安全

调查发现有597名中小学学生曾经在上学或放学途中遭遇过危险情况,占调查学生的57.2%。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导致伤亡人数最多,占全年伤亡总人数的45.74%。中小学学生对交通规则的不熟悉、道路边玩耍等都会增加学生交通事故伤亡的机率。避免学生的交通意外伤害最佳的应对措施就是增强中小学学生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当中小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增强防范意识,交通安全伤害将大大降低。

(4)学生心理安全方面

有32.3%的中小学学生有或者曾经有过心理方面的问题,实际的比例也许还要高,出于顾虑有些学生可能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过心理问题,这从18.0%的学生未做出选择就可以看出。而更令人不安的则是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方式,442名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占调查人数的42.4%,这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导致更严重后果的原因所在,应引起足够重视。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和主动的心理干预是避免学生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事故的积极有效应对之策。

教育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中小学学生群体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学习成绩、情感、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使许多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恰当的生命安全教育等干预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摆脱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发现,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1]

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完善干预措施。学校可以在学生安全教育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健康积极的心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原因,安全教育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人格教育、应对挫折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内容,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避免更为严重的中小学学生心理安全事故。

(5)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初中以上年级学生性知识以及获得途径调查的状况,“知道自己青春期身体变化和生殖健康关系”的仅占调查学生的50.1%,比例不可谓高,28.2%和16.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知道”或“说不清楚”,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中,“电视书刊”和“同学朋友”选择项也有较高的比例。这些说明了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的性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性教育的形式以及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的不够应是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曾是一个传统的封建气息浓厚的国度,以前人们给性教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随之变化,加之各种媒体充斥的大量与性相关的信息导致了青少年实际性知识需求与教育提供途径之间的突出矛盾。这些对学校性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性健康教育形式内容与青少年身心特点及社会发展间脱节使得青少年对必要的性安全知识较为缺乏,这种教育环节的缺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安全也造成了损害。例如自从2005年7月8日上海市首条“少女意外求助热线”在411医院开设以来,接到的求助电话已经超过2万个,平时每日20人次以上求助电话,寒假、暑假等则多达40人以上,求助少女平均年龄17.2岁,最小的仅13周岁,1500多名早孕少女得到了及时救治。[2]这从侧面反映出性安全教育的缺位,不难设想,如果这些未成年人得到了应有的性健康和安全教育,有许多身心伤害是本可以避免的。

性安全教育形式内容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安全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性才是健康的、安全的,性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性与自身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性安全意识,避免应该避免的身心健康伤害。

(6)中小学学生网络安全

调查发现,平均每周上网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67.7%,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中小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上网主要目的中“辅助学习”以36.0%占据首位,可见网络已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同时,以“聊天”、“博客”为目的的也分别达到了19.8%和18.5%,令人担忧的是“玩游戏”成为了21.1%调查对象的主要上网目的。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高效便利的条件。网络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青少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其同样包含着诸多对青少年身心有害的不安全因素,如包含暴力和色情内容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没有足够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较容易受到影响。一些中小学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这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它使这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精神萎靡、体质衰退等,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隐患之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家庭生活安全

家庭是学生的生活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有很大影响。家庭生活安全主要指家庭生活范围内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用电、煤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生活中轻微外伤的处理、室内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我国生育政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原因带来了独生子女教育的共性问题,生活能力缺乏便是这一问题的衍生,学生中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生子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家庭范围的生活安全必须知识也需要进行强化和补充。同时,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协同一致,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才能够收到更大的效果,如家长结合学校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检查和配合等,可以发挥其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

3.安全教育的课程与师资

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效果难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定位和实施不够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安全教育相对缺乏,而与安全教育较接近的是中小学健康类等课程,其中的部分内容与现今意义上的安全教育接近但与安全教育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学健康教育侧重于进行青春期卫生,饮食卫生与习惯、常见疾病的预防等教育,而安全教育则注重从学生的生命安全,强调在各种环境下的实施生命安全、自救,避免各种人身伤害等,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显然有很大区别。当前,中小学学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7年3月转发了由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要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对全面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以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为主的健康类型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安全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重视并有步骤地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无疑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身心安全和健康成长有价值,对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乃至一生的健康安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构建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发展对策

1.构建以体育课程为依托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

构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心的特点将安全教育内容融于体育课程体系之中,纳入体育教材和教学计划,变零星式、被动式、防范教育为系统全方位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之一,建立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不仅是因为安全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与体育课程活动性特征较接近,而且体育师资的生理学、解剖学等专业培养背景也为其承担安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一体化教育体系,这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可行的,也应该成为现阶段加强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捷径和发展方向。[4]

2.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

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进一步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多种途径保持家庭和学校的信息互动,以有效地通过家庭途径发挥对中小学学生的安全教育信息通畅。作为青少年重要生活区域的社区也应发挥其安全教育功能,结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橱窗宣传、假期专项辅导、发放安全教育材料等途径为青少年掌握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创造条件。在挖掘社会安全教育资源方面,将公安、消防、交通、卫生、防疫等社会部门的安全教育资源与学校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探寻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少年宫、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新机制,制定公益性评估办法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中小学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活动创造条件。同时,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在宣传普及青少年安全知识中的作用和效应。

3.注重相关法规的落实监督,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在修订时对中小学学校、主管部门及社会应该承担的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与教研课题研究,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在课时、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切实提高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把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安排、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作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必要的条件保障,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督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基金课题:上海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6IS007);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0901)〗

参考文献

1 汪 文.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首位死因[N].中国青年报,2005.9.10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9)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思想的缘故,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国内的教育机构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状态等问题,转而就会忽视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而在所谓的小班幼儿教育中,小朋友往往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形成的习惯和性格都是互不相同的,在第一次上学,也就是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见到其他相同年龄的小朋友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对日常安全指导教育策略在小班幼儿中的实施进行详尽的介绍。

一、在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指导策略的主要内容

1.培养小朋友的自制和自控能力。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气,那么我们不妨可以将“控制自己的脾气”理解为是人的资质和自控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培养小朋友的自制、自控能力,就可以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日常安全教育。众所周知的是,在每一位小朋友离开家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的情绪其实都是不稳定的,以及因为年龄太小也导致思想不像成年人一样成熟,这几点原因就导致小朋友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特别爱做小动作,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这样的结果都不会是幼儿家长能够接受的。

2.对小朋友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幼儿的思想往往很简单,任何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都可能是新鲜又有趣的,这都是因为在幼儿教育之前,小朋友往往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所以小朋友们的思想非常简单,在新鲜的事物钱甚至分不清楚是安全还是危险,如果没有相应人员的保护,小朋友很有可能会遇到危险,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日常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正常的幼儿教育中,往往都是教师少而学生多,教师不可能会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势下,在小朋友身上发生意外的频率就会明显提高,所以,对小朋友进行防火、防电以及延伸到交通和饮食方面的安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当代小朋友的安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用电安全,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器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知道不能用湿手去触碰正在使用中的电器,也不能用湿抹布去清洁电器,每当我们使用完电器要记得拔掉插头以防止隐患。其次就是小朋友的防火方面的安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朋友往往不具有强烈的防火意识,我们也能发现因为这一点经常会出现火灾甚至危险性更大的灾害。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的给小朋友灌输防火意识,例如提醒小朋友不可以偷偷玩打火机,还可以运用实例告知小朋友们火灾的危害。此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教会小朋友们逃生的方式方法,紧急的情况应该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二、小班幼儿教育中安全教育指导策略

1.日常安全知识教育指导。小班幼儿的教师在这个过程的责任就是不断的为小朋们灌输日常安全教育知识,并且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对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指导。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不准携带带有尖锐的玩具进入幼儿园,在课下活动中不准头朝下滑滑梯、并且在滑梯顶端不准拥挤,要进行有序的排队,不可随意离开集体单独外出活动,不可以随意翻动幼儿园内的各类电器,不将手、脑置于正在行进的车外。所以,幼儿园教师要对小朋友的日常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2.设置游戏进行趣味的安全意识指导。幼儿园的小朋友毕竟还是小孩子,心智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发育完全,因此,如果一味的对他们进行书本上的安全教育,那对于小朋友一定是枯燥和无味的,并且由于现代社会的人性化要求,我们就可以进行趣味的幼儿安全教育。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是最能够体现内心活动的,而如果要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就需要幼儿教师的指导,而且游戏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每一个小朋友的人身安全。

3.集体教学的安全教育指导策略。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幼儿教师合适的指导,以及幼儿园设置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将课程目标有效率的转化为小朋友们的自身安全意识。而且小朋友都是有大众性的,就是很少有小朋友能够脱离集体,几乎是集体中的大部分幼儿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利用集体效应达到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得到安全教育指导。这种策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安全教育效率很高,集体教学的安全教育指导策略的适当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其中不乏一些特例,幼儿教师就要发挥个人特色使其回归到集体教育中。

结论

虽然我们已经开发了许多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但如今的形势依旧告诉我们,小班幼儿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指导依旧很严峻,幼儿安全教育也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但即使是这种形势下,我们也要随时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时刻重视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尽可能的让小朋友在小班里获得基本的安全教育意识,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且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发出适应的幼儿安全教育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10)

小学是人生中非常特殊的阶段,是学习的起点,是一切探索之源,因此小学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的教育理念迈向了“现代化”和“多元化”,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各大学校要正视当前的教育形式,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小学安全教育课堂。本文根据小学的教学特点,分析当前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1发现安全教育缺陷和问题———制定课堂的教学方案

随着教育体制逐步完善,学校和教师都特别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但在搞好文化教育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和生存能力的锻炼,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生活能力差,适应能力不足等缺陷。这些现象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阻碍教学进度和质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学习效率自然大大下降。学校和教师要正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重视学生的体能培养,制定出有效和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完善安全教育机制,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无论在校园中还是在社会中,都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保护好自己。例如:学校要经常组织校级安全教育讲座或大会,通过给学生播放法制频道的教育节目和纪录片,比如《纪实》等,其中包含一些真实的案例和事故,这些视频资料都来源于生活,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是一场值得学生观看和学习的“视觉盛宴”。学生在观看这些教育视频的过程中能带入情感,开动大脑积极地构思,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让真实的事件辅助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发生违反法纪和规章制度的事,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远离危险的活动。

2加强安全教育体制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受学习控制和摆布的“读书机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在教育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体制和管理,让学生随时随地具有安全意识,做好防护措施,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交际圈。小学的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不成熟,仍然处于懵懂的青春期,对很多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不加强安全管理,就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成为“书呆子”,只知道学习,当危险降临时就没有应对措施和保护自己的策略。在学校合理开展安全教育,能让学生了解这个多元化社会的多变性,具有较高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教师要结合当代科技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如《天网》、《中学生违法犯罪》等教育节目,能让学生带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安全教育内容,配合教师的教学步骤,积极地构思和想象,在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锻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探索有价值的教学元素,并且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给予指导和教育。

3组织安全教育宣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学校和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安全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另外,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学者,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走进学生日常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交友方式、语言行为习惯,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耐心地教导学生改正,并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纠正学生的坏习惯,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即通过模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故,规划合理的逃离路线,让学生按年级或者班级有规律地疏散和逃离,达到演练突况的解决措施的效果。这种演练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安全教育方式,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了解事故突发时的紧急情况,明白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当危险发生时能随机应变,灵活地运用演练时的逃离办法,有规律地进行逃离。而且,在班级的安全教育课堂中,教师也要经常给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器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寻找一些关于突发事故或交通事故等的记录视频,让学生了解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在面临事故时应当成着冷静地面对,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和措施。学校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自我保护的能力。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意识的锻炼,在当代教育理念下,确保学校各项安全教育工作能有效展开和实施,降低学生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并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制定合理和有效的安全教育课堂模式和防护措施,极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安全,规范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和语言,让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拥有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将芽春.关注安全,呵护成长,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以华安县实验小学安全教育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59.

体育小常识大全篇(11)

如何既能约束农村小学生的高危险运动,又能使他们得到健康的锻炼呢?我认为关键是增派专业的体育教师,完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套设施,使农村小学生的运动有专业教师的指导,避免因错误的指导学生运动而发生安全事故,既是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对教育公平,实现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当前安全教育下农村小学生健康活动的关键所在。

二、明确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意识。

农村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与城市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对学生安全活动意识的培养难度却更大。农村小学校园内所见到的安全活动标语牌子常常是针对城市生活中的学生设计的,多尔繁杂,如果当学生看见自己的校园生活中没有这些,比如说图书馆不许打闹,不准在食堂浪费食物,就常常会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即使其中有些重要内容,也会对它视而不见,校园活动的安全意识反而会淡化。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多考虑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关心关心他们的活动环境,给他们给一份更真切的关注。农村学校缺少室内的活动场地,因此在雨天应该避免冒雨运动;部分学校操场没有硬化,在雨雪天应该取消早操;校园内的石子及尘土不应该作为活动的器材;要避免学生出现在水窖等危险场地;不得在无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独自打秋千等。这些即使不能形成书面标语,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教育强调,不应该因为没有在标语牌中出现就疏于麻痹,农村小学应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校园活动安全内容,这样才能明确安全内容,真正地做到安全意识的提高。

三、形成法律观念,完善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