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现代技术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7 14:45:34

现代技术的特点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39

1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特点

在新的时期随着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维修行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汽车维修技术展现出新的特点,其中既有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消极悲观的一面,我对此做了简单的分析如下:

1.1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取得了全新的发展。

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持下,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发展,使整个汽车维修技术得到不断的突破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复杂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而且人们对汽车配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的内部配置越来越复杂,导致整个汽车维修工作变的更加的复杂,在此基础上汽车维修技术也变得复杂多变。

(2)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科学化。随着技术的复杂化,要求汽车维修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维修员工来说,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汽车维修知识水平,以此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导致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呈现科学化趋势。

(3)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科技化。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在此基础上整个汽车维修行业也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在汽修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整个汽修行业充满科技化气息。

(4)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高要求化。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文明极大的丰富,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世界的丰富,更大程度上追求精神文明的丰富,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不仅仅是传统中的满足出行,在新的时期人们更多的在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因此对整个汽车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暴露出一些问题

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对汽车维修技术来说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使现代汽修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研究之后发现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新的时期新的社会现实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剧本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但是在我们研究调查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汽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相关的汽修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差,大多数员工往往通过早期的经验来进行汽车维修工作,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2)汽车维修观念仍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新的时期新的汽车维修观念和技术得到不断的更新,但在我们研究调查之后发现,新的时期传统汽修观念仍然阻碍了汽修观念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进行汽修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依据经验判断,依靠手工技术等传统的手段去处理问题,没有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没有先进了维修理念,成为阻碍汽修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现代化汽修设备没有得到有效更新。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是整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大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整个社会充满时代化气息,但是在汽修行业我们发现,新的维修工具设备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整个汽修行业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制约着整个汽修领域的发展。而且我国汽修维修社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存在问题,大量依靠进口,其成本较高,这也是汽修设备得不到应用的重要因素。

2 促进现代汽修维修技术不断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新的时期汽修技术面临着发展的重要契机,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汽修技术的发展,但是在新的时期仍然要抓住机遇,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汽修技术新的发展和新的繁荣,具体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汽修发展理念,接受新的观念。新的时期汽修理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时期汽修相关方面都要转变发展观念。首先,国家要大力支持汽修行业的发展,大力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为汽修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社会要给汽修行业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从侧面促进汽修行业的发展,给汽修行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动力。最后,汽修人员要在新的时期不断的转变自身观念,接受新的理念指导,转变汽修方式,采用新时期新的技术,提高汽修效率和水平。

(2)树立终身学习观,提高汽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汽修人员是汽修行业发展的核心,是汽修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新的时期汽修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汽修知识和观念;此外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扩展自身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汽修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3)引进先进设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汽修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尤其是在新的时期,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给整个汽修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设备技术。因此在新的时期必须要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汽修行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为汽修行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小结

现代汽修技术在新的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样的问题,从成功的经历中不断的吸取优秀的经验,从失败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教训。同时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协同合作,大力提高整个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的提高汽修技术设备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在新的时期实现汽修技术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勇林.浅谈中医诊断法在汽车维修中的推广及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2)

2、速度上的实时化;

3、手段上的综合化;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3)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22-02

1 现阶段的建筑技术水平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型建筑技术被应用于施工中,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发展创新,同时也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然而,新型建筑技术的推广在我国仍不广泛,简单分析有如下几点:①大多数建筑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②一部分单位的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对新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使得新技术在施工中得不要充分运用;③一些单位对新技术不够重视,国家缺乏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推广。针对我国现有建筑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国家一定要充分重视新型施工技术的推广,让建筑行业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优越性:节约资源,节省工时,提高质量。因此,引进新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需要。

1.1 桩基技术 ①沉管灌注桩。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研制出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静压沉管夯扩灌注桩和锤击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直径500mm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而,研究出了有效地措施。②挖孔桩。近年来已可开挖直径3.4m,扩大头直径达6m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亦可施工深60m的超深人工挖孔桩。③大直径钢管桩。在建筑物密集地区的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有效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④桩检测技术。桩的检测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后者主要是动力检测,我国检测的软硬件系统正在赶上或达到国际水平。已编制了“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高应变动力试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起了指导作用。

1.2 混凝土工程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占了较大的比例,对建筑工程施工也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现状:①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之一,施工技术以及质量都是建筑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传统的混凝土技术主要以强度大为目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不断革新,混凝土材料不仅要求强度大,更要求持久耐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预拌混凝土,这些材料的制作技术都必须得到进步,比如混凝土添加剂的性能,由原来的单纯减水剂发展到早强、微膨胀、抗渗、缓凝、防冻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混凝土质量。预拌混凝土的出现,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了工程质量。②模板工程。模板在混凝土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技师,以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研究出一些科学、先进的混凝土支模技术,例如:平模板、全钢模板、竖向模板,而且每种模板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全钢模板独特的优势有,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较强等。③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检验入场的原材料。原材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相关资料进行验收,杜绝不达标的材料入场。同时,加强人员的技术管理,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技术交底,且要在施工前完成。在施工完成后,要做技术总结工作,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2 新技术在节约施工成本方面的作用

要想节约施工成本,就一定要熟悉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其内容包括:采用技术及设备、设计方案和材料选取等。由此看出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建筑物的顺利竣工,需要考虑以上所有因素。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方法:

2.1 合理调配施工中人力资源 施工开始时,首先是提供施工地点,然后是组织人员合理开工。从这里可以发现,施工地点是固定不变的,而施工人数和材料设备是灵活多变的。因此,合理的调配施工人员和材料设备是管理人员提高施工效率的重点。在一个特定区域进行施工时,要结合建筑物设计的特点,合理施工,合理调配资源,以投入最少的资源来达到最理想的目标,由此来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人员闲置、秩序混乱等问题,从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整个施工过程合理有序。

2.2 建筑物在不同地区施工要求有所差异 不同的地域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物。所以,不同地区的建筑施工也会大相径庭。不同类型的建筑要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及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施工技术必须兼顾天时、地利、人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充分认识主客观条件,选用最合适的方法,经过科学组织来实现施工。

2.3 施工过程中的多环节作业 施工过程是个多环节作业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单位的共同合作,消耗的资源巨大,资金更是重中之重。施工过程的复杂有以下几点:

①工程施工需要政府支持,国家有关单位要监督和配合,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②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联合作业,环节众多,施工的复杂性是其重要的难题;③建筑企业要合理的制定施工计划,合理的调配人员和设备,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过程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施工过程虽是一个多环节作业过程,但充分的做好这几点,就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前提条件。

2.4 施工方法的多样性 相同类型的建筑物施工方法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施工技术及设备、设计方案、材料选取、天气情况和地理条件等。所以,由此看出施工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资源整合,合理调配资源,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选择合理的时间开始施工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5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管理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的重点。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监督施工成本控制中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保证企业的资金合理的运用。同时,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危险发生。因此,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以保证在现场监督过程中可以灵活的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建筑企业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并制定施工安全制度,加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率,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紧急预案,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证人身安全,保证安全施工。

3 施工过程中如何使用新技术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所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质量是我们一直深入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给建筑业带来了希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施工过程信息化的体现。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多种多样,例如:施工材料、施工方案、建筑企业、施工人员和设备等。信息化的管理使这些信息为合理施工提供了依据,施工管理者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可靠信息,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以此来提高施工技术,让整个施工过程更加明朗化。

3.2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建筑企业的合理用材是决定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材料的选取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现今,大量新型材料被投入市场,例如广西区内重点推广的10项新技术中的自隔热混凝土砌块、页岩烧结多孔砖、HRB400钢筋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相对原有建筑材料都有所提高,而且更经济更环保。新型建筑材料给建筑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也加快了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互赢互利。

3.3 机器人技术的开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逐步走进各个行业,并于多个行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机器人应用正在不断推广和实践,尤其在钢材喷涂和焊接技术中应用广泛。机器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可靠性高,功能全面,可以完成高难工作等。机器人技术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提高了施工的技术水平,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便利。然而此项技术也有不足之处:机器人数量较少,投入成本较高,不是所有的建筑企业都可以使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终将会解决。

3.4 施工期间周边环境的保护 建筑业的产品是庞大的建筑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象征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同时,环保意识在人类的脑海里也不断增强。在国家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施工周边的环境,选用先进施工设备,减少噪声污染,运用先进技术合理处理建筑废料,以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影响。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与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近几百年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已经采用了新型的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完善了施工的质量管理。但是,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对新技术应用的认识还不够,新技术的应用效率还很低,这还需要国家的监督和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培训和指导,从而让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永成.浅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6).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作为一个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领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21世纪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将担负起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具体来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internet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

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

nbsp;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如易爆化学物品的研制)、宏观宇宙(如银河星系的构成)、微观世界(如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作用是巨大的。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学演示。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主体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莒县教育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研究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构建新知。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对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5)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现代高校标准配置的三大教学辅助机构之一,其目的和任务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项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明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对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

1.教育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两课”教师可摆脱“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一群学生、一个老师”的陈旧而僵化的上课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技术,使授课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行为习惯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辅助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教辅机构,承担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改革,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切实保障学院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等重任。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承担着为教学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本院课程要求的课件及精品课课件,为教师、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录制、编辑、制作各类多媒体课件的任务。因此,教辅职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管理职能

科学的管理办法、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就我院而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全院70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音教室,办公校园网和学生网络等的全院网络管理。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渗透在学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服务职能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能在广泛性上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既要为学院领导的决策服务,又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还要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学校基本队伍的主体,他们是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对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的对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所承担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实际上也是其服务职能的体现,虽平凡、琐碎,但又须臾不可缺少。

5.宣传职能

校园新闻的拍摄与制作,将学院的活动和动向展现给学生及教师,使学生更加了解学院,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网络的广泛传播,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也使得社会更加认可。利用网络还能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院的窗口单位,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平台,充分发挥其宣传职能,为学院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资料收集及记录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担当着学院重大事件的记录职能。重要领导的来访和出访、学院重大事件的发生和一些策划编排精良的学生活动等等,都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记录下来,并作为档案保存好,以便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材料,为学院的长期发展留下真实宝贵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辅助、管理、服务、宣传和资料收集及记录等六方面的主要职能。如何执行好它的职能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学效果、教学秩序、发展前景乃至是生存。由此,学院的建设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建设对学院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系部乃至学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对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执行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属于管理层,因此,它具有执行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贯彻执行院系的各项指示和精神。但不能只是机械、教条地传达,而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2.协调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涉及学院的各个部门,上至院级职能部门、系(部)领导,下至每位教师,乃至每位学生,均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他们直接打交道,如果说整个学院的工作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来分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

3.形象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与其他各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院的各项政策需要下级部门的贯彻和执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同样需要其他系部及相关部门的鼎立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担当着为全院各相关部门服务的重担。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作风代表着学院的整体形象。它不仅是执行和协调机构,而且也是部门形象,乃至学院形象的代表机构,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4.服务性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作为教辅部门,要体现超前服务意识,把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调动平时的信息积累,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学生和社会,把好档案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和优质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耐心、仔细、周到的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5.安稳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掌管着全院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校园网或主要干网,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这不仅要求对这些设备的分布、数量、和性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的维修与维护,使得各种设备经常性的处于一种健康的工作状态,以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从而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等的需要。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学院的各种论坛、发言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确保学院对外窗口的健康。

6.繁杂性

从工作的内容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几乎涉及全院各个方面,范围广,工作量大,具有繁杂性的特点。从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课件编辑录制、校园网、办公网络、学生网络等等,既有常规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管理工作,又有突发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工作面面俱到,繁琐而复杂。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对多样和繁杂的工作,能沟通协调,合理安排,使得每一项工作都顺畅、正常的进行。

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既要明确它的职能作用及工作特点,完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又要充分利用它独有的优势,不断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律和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试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效能,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过硬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其次,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四,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团结进取的高素质队伍。

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提倡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到岗位分工不分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第二,建立配套的监督、考核、奖惩、聘任等制度。保障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还必须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各项具体制度。

第三,加大制度的约束力度。增强规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透明度,以制度来约束人、教育人,并诚恳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督。

3.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必须加强信息环境建设,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同时,要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并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和传播,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看似平凡,但须臾不可缺少,作用极其重大。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也有待于有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学科理论,为学院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杰.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的策略思考[J].管理探索,2010,(9)31-32.

[2]余翔,曾丽珍.以评估促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效能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115-117.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作为一个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领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21世纪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将担负起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具体来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Internet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

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如易爆化学物品的研制)、宏观宇宙(如银河星系的构成)、微观世界(如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作用是巨大的。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学演示。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主体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莒县教育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研究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构建新知。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对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作为一个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领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21世纪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将担负起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具体来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Internet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

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n

[1] [2] [3] 

bsp;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如易爆化学物品的研制)、宏观宇宙(如银河星系的构成)、微观世界(如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作用是巨大的。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学演示。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主体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莒县教育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研究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构建新知。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8)

现代五项包含击剑、游泳、马术、跑步、射击,并在同一天进行,重剑作为五项中的第一个比赛项目,是唯一可以直接与对手对抗,且成绩好坏直接影响以下的比赛项目。因此,很有必要了解重剑冲刺的特点与要求。

1.项目特点

1.1对手的水平参差不齐。比赛中总共要同35名选手相遇,选手各项目能力与技术有不同侧重,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比赛中及时了解分析对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比赛中主动得分的局面。

1.2一分钟决胜一剑。五项击剑在对一名选手中只进行一剑的决胜,专项重剑互相同时击中是相互得分的,而五项重剑互相同时击中是不算的,是需要在互中原时间上继续比赛直到一分钟内出现单胜剑或双败。

1.3要节省体力。击剑作为五个项目的第一项,有着体能分配的必要,在比赛中取胜的同时,很有必要更好地节省体力,为以下项目比赛保留好充沛的体能。

1.4以胜率为计分。五项击剑是以取得相碰36名选手的胜率来计分。战胜一名高水平选手和取胜一名低水平选手的分值是一样的。

2.冲刺在实战中的优势

2.1由于五项击剑中的比赛只与每位选手相碰一剑,一剑决胜负在比赛中也存在较大的偶然性,而且只有一分钟,所以战术上要谨慎,技术要简练,耐心等待时机,一气呵成,取胜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2.2五项运动员在单项击剑上的训练时间较少,从技术上不可能全面发展,并在比赛中只打一剑,因此,只要掌握运用好一种最有效的技术,就可能一招致胜。

2.3各个运动员的心理想法都不同,有的因为击剑能力强,有的因为其他项目强,有的因为五个项目成绩都不理想,在争夺冠军上机会不大,所以在击剑上有情愿双败也不给对方得分的想法,这就需要想最终获得冠军的人在技术上必须要有积极强攻冲刺技术,最终方可取胜。

3.冲刺技术要求

3.1重剑冲刺技术的概念。重剑冲刺就是利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及各关节做出爆发式收缩,获得前进突然加速度,来达到击中对手的一种简单、实用的进攻技术。它是在实战姿势基础上,由伸臂、倒体、后蹬击中目标,以及最后落地缓冲组成。

3.2重剑冲刺技术的类型。方法上有直接冲刺、转移冲刺、击打冲刺、压剑冲刺及缠剑冲刺。形态上有原地冲刺、向前紧逼冲刺、后退跟进冲刺。时间上有绝对速度与相对速度冲刺。

3.3冲刺技术的特点。冲刺进攻是瞬间完成的一次性动作,它具有快速、隐蔽、深度大等特点,容易使对手措手不及。

3.4动作要领。出手,手臂伸直,剑尖指向你选择要刺的目标点,护手盘上沿和视线高度要一致;倒身体,在完成了出手动作的80%的时候,身体往前倾,重心前移;蹬腿,借助身体前倾的惯性,以最快的速度全力出手冲出去,刺中对手。

3.5易犯错误。手没有先动,或伸得不够的情况下已经冲了出去,导致攻击距离变长,容易被对手观察到抢先一步刺中;没有倒身体就直接冲出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腿没有借到身体的重量反而加重了腿部的负担,影响速度,并容易被对手提前发现或做好防守准备。

3.6训练重点。腿部爆发力练习:腿部爆发力越好,攻击速度越快,距离远,击中的机会大;协调性练习:冲刺从发动到刺中时间很短,在短时间内选择时机完成战术,需要很好的身体协调能力。

4.在比赛中运用冲刺容易犯的错误

4.1距离控制。通过现代五项队员在全国比赛数据统计中发现,比赛中主动合理运用冲刺得分在900分以上的占50%,而在运用冲刺因为距离太远而导致失分的占冲刺得分的50%。所以运用冲刺好坏的关键在于距离的控制。

4.2紧逼冲刺意图太明显。由于主动得分的需要,在主动接近对手时,容易暴露进攻意图,容易被对手防守还击或抢攻。

4.3打击速度。当时机、距离等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快速打击是取胜的关键,由于先完成主动接近的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冲刺的衔接,往往队员容易出现衔接不协调,导致最后冲刺打击速度大受影响,而给予对手有反应的时间。

5.结论

目前,我国现代五项正努力着向世界水平靠拢,击剑作为唯一可以在五项中与对手对抗、起到打压影响对手的最终成绩的项目,击剑能力的提高是获得五项好成绩的关键。冲刺是重剑得分的一部分,冲刺得分的水平高低,可影响五项击剑主动得分的能力,冲刺虽不是唯一的得分手段。但却是重要的积极主动得分手段,因此,要取得五项运动好成绩就必须要提高重剑冲刺技术主动得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9)

关键词:现代;篮球;防守;发展趋势

1.对篮球规则的分析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的2012年最新篮球规则总共有8章50条,其中有25条与防守有关系。[1]尤其是第6章对防守队员有直接关系,关于队员防守时的接触:一般原则、合法的防守位置、阻挡/撞人、掩护、拉人、非法用手、背后防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解释。这些规则要求防守队员必须按照规则进行防守不然就判为犯规。

2.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的特点

2.1对有球队员的防守

在现代篮球防守中每一名防守队员都要以持球队员球为核心。在防守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尤其是对对方进攻有威胁性的队员,要根据对方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防守,如果持球队员擅长突破和传球那防守队员就应该保持好与进攻队员的防守距离,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运用贴身紧逼防守迫使对方向有协防区域运球,当球在中间区域,要保护好罚球线两端位置,迫使运球队员向底角夹击区域移动。如果持球队员擅长投篮,采用斜步防守,一旦对方有投篮动作立马上去紧贴伸手干扰对方投篮,防守运球时要尽量迫使对方停球,阻止持球队员去想要去的地方。除非运球队员出现明显的失误,否则不要轻易去掏球或试图去断球。

2.2对无球队员的防守

防守无球队员比防守有球队员更困难,这是因为防守无球队员时不但要看住自己的人还要兼顾有球队员。防守时,始终保持球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尤其是失去球权由攻转守时,防守队员在快速后撤回防时,决不能背对球往回跑。在弱侧防守时,要采用松动防守,给对方一种错觉,让其进行传球然后防守队员及时进行抢断,防守队员要站在进攻队员、球篮的中间与他们俩者保持成钝角三角形,防止对手留底,切入。当进行错位防守时要尽量控制对方接球,尽量采用绕前紧贴,一旦队进攻队员接到球,防守队员要做好协防、补防的准备。

2.3全队整体防守配合

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在加强个人防守的同时,尤其注重全队攻击性整体防守的配合。在这种综合多变复杂的的防守中,主要运用人盯人、联防,但是这种防守战术类似人盯人又不是单纯人盯人,类似联防又不是单纯的联防。而是这二种混合体,在一次防守中既有人盯人又有联防,这种综合性防守弥补了单纯的人盯人和联防的固有缺陷。通过观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篮球运动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运动项目的录象。全场紧逼防守这一战术如果运用得当,此战术可以作为一支球队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伦敦奥运会美国和中国比赛是一个经典例子,美国利用全场紧逼防守为中国队上了一堂生动的全场1-3-1区域夹击紧逼防守的教学课,这是打多少训练比赛或热身赛都学不来的经验。回顾第三节那噩梦般的十分钟,中国队全队8投3中拿下6分,没有1次罚球,4个篮板,6次犯规,接近10几次的失误,没有一次罚球说明美国队10分钟内运用全场紧逼的防守,犯规没有达到4次,也就是说美国的全场1-3-1区域夹击的紧逼防守并不是以犯规作为代价的,反之中国队的犯规达到6次,这六次几乎都用在阻止对手反击上篮了。因此只有靠全队的努力,相互配合,相互策应,相互掩护方能打一场完美的比赛。

2.4采用立体多层次的防守

当前篮球比赛中由攻转守时,要求队员失球后迅速就近找人防守把自己后场防守被动区推进到前场,变成对手的应激区,使对手在心理上时刻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很难组织起快攻。尤其是对对方的核心组织后卫,更是广泛地采用领防、顶防,或是打乱对手过去已形成的进攻思维和套路,以延缓对手攻击,破坏了进攻的节奏,这样从第一道防线―前场,转为第二道防线―中场,又缩回到第三道防线―后场,构成综合多变的多层次防守,让对手跟着防守走。[3]重视内线的防守,篮球赛场上有句至理名言:

离篮筐最近最容易得分。这就告诉了我们内线防守的重要性,对于内线中锋的防守应该是积极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干扰对方进攻中锋的移动路线,破坏和减少进攻中锋在限制区附近接球,封盖和干扰进攻中锋投篮传球和突破,积极协防、补防和拼抢后场篮板球。对于优秀的内线队员,其余四名队友要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围守”。

3.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的发展趋势

3.1各种防守技、战术相互渗透、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篮球技、战术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了。这导致了篮球防守技、战术从形式了日趋丰富,从战术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防守战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前的老套路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只有借鉴别的国家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特点的防守技、战术,只有扬避短才能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篮球运动水平,综合性防守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这种综合性防守是把人盯人防守与区域防守战术综合为一体并应变运用的一种特殊防守战术。

3.2形成以球为主,人、球、区、时兼顾四位一体的防守原则

现代篮球防守已经形成人、球、区、时兼顾四位一体防守原则,它已经成为现代篮球防守发展的新特点。由于篮球规则中有许多规则对“时间”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四位一体的防守原则把“时间”作为防守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到了防守体系当中,在全队防守当中把时间作为主线,在距离一次进攻结束时,所剩于的时间越短,防守时更应该加强力度,不能到最后了有任何的松懈不然前面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这样,我们更有可能使得对方犯错误,而且连续几次使得对方犯错,那么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崩溃,一旦对方心理受挫,那么赢得比赛的概率会大大增大。

4.结论

4.1要在提高个人攻击性防守的基础上,加强全队防守的协作性、凶悍性、集体性,采用立体多层次防守,布设多重防线,争取更多的球权和进攻机会。

4.2以球为主,人、球、区、时兼顾的四位一体的防守原则,成为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的新特点,应该把被动不情愿的防守当成现代篮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乐意的投入到全队的防守当中,把盖帽、抢断当成篮球进攻转化成得分的另一种途径。

4.3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体系成为主流,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互相结合、渗透,并且局部夹击、协防的转换速度加快,防守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在赛场上也应该更多的语言沟通,防守端既能增加防守的积极性又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全队做到“以势压人”。(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篮球竞赛规则[Z].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25-02

篮球运动是由在加拿大出生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s.Nai.Smith)于1891年发明的。当时他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扔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高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便是篮球运动的雏形。现代篮球运动飞速发展,各项技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高速度、高强度的对抗中,移动技术就显的非常重要。为更好的提高篮球竞技水平。本文就篮球移动技术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讨论有关教学训练的问题。

一、移动技术是篮球技战术的基础

一场篮球比赛时间为40分钟,一个队掌握球的时间约20分钟,5个队员平均每个持球的时间大约在4分钟左右。而不持球的攻防活动时间约达36分钟,因此无球移动的时间是有球活动时间的8-9倍。在训练过程中既要重视有球队员移动技术的训练,又应重视无球队员移动技术的训练。

篮球队员的移动是在制约与反制约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的。行动要受到对手的影响或阻挠。因此,篮球运动员的移动是在全身协调配合下,使身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忽快忽慢,忽左忽右,忽进忽退,并结合各种假动作欺骗蒙蔽对手,从而产生了篮球运动特有的移动技术。篮球运动员的移动技术训练不仅需要正确掌握多种的移动步法,提高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而且需要在对抗的条件下,合理的运用这些移动步法,使移动技术的运用做到及时、准确。

二、现代篮球移动技术发展的特点

1、攻击性强

表现为基本功扎实,具有重心低、起动、急停、奔跑移动快、目的性强。进攻中每一次移动有结合战术行动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威胁。放手中移动抢位积极,贴近对方破坏其习惯进攻方式给对方以最大的压力。例如:NBA中卡尔马龙与斯托克顿之间的“档拆”配合,他们俩的每一次移动都给对手形成突破上篮的得分机会。防守中除了平行站立姿势和斜步站立姿势外,现在还提倡一种美国式的防守姿势:两脚开立比肩宽、屈膝、重心要低、头部与进攻者肩部平齐、屈肘、手臂弯曲,手臂风车一样不停的摆动。良好的姿势为队员突然改变身体重心进行抢打,断球等攻击性动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2、变化多,衔接紧

表现在掌握的移动技术全面,熟练,运用中变化多端,真真假假,真假结合。各种脚步动作间的转换快速,灵活,合理,并能与投,传,切,抢位等技术有机结合,衔接紧密,协调一致,给对手以较大的威胁。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曾有一个经典的进攻动作场景,拉塞尔防守乔丹。乔丹一个右侧同步突破假动作。将拉塞尔骗至左侧,乔丹紧接着一个右手变向

拉球至左手运球接跳起后仰投篮得分,拉塞尔重心变换不及摔倒在地。此动作场景为球迷所津津乐道成了真真假假的突破动作的典范。

3、应用及时,掌握节奏

在进攻中能根据全队的战术要求时快时慢,快慢结合,掌握进攻节奏,充分利用时间差摆脱防守,防守中又能准确判断对手的行动目的,抢前积极防守,及时破坏对方的移动路线,在NBA的比赛中,我国经常可以看到矮个队员为防止高个队员的封盖,而采取时间差在突破上篮时利用高抛球来躲过封盖得分。

4、对抗性强

随着紧逼防守技术的发展,无球队员已不能像以往那样,轻易摆脱对手就能接到球,而是必须反复摆脱,利用虚晃并结合“反切”技术才能创造接球机会。这就要运动员连续不断的移动,在移动中打球,在对抗中见分晓。在现今比赛中,防守接球的队员,经常用手“罩住”接球队员手中之球。防守无球的队员,经常用胳膊“挂住”对手,在这些似拉非拉,似推非推的防守动作,裁判员却持赞同态度。我国篮球运动员遇上这种贴身防守感觉很不适应,心理上产生某种“恐贴”心情,体力上感到筋疲力尽,要摆脱,攻破这种防守技术。始终要与防守队员进行静力性,动力性力量对抗,消耗的体能大了,投篮命中率明显下降。

三、移动技术分析

1、移动技术分类:移动技术作为攻防技术的基础,其在篮球比赛中运用广泛,实用性强。

2、移动技术的动作结构及划分:分为准备性动作、功能性动作、结束性动作3个部分。

3、移动技术的运用:移动技术是通过各种快速、突然的脚步动作,达到进攻时摆脱防守,防守时防住对手,以争取攻守主动的一种手段。移动技术的运用,关键在于随时掌握好身体中心重心的平衡和变化,以便及时、快速突然的改变身体的方向和位置,如起动、急停、滑步、转身、跑,跳等。

4、以球为中心:进攻队员根据球的位置和球的情况,运用各种脚步摆脱防守,移动到有利于进攻的位置去接球,进行攻击和投篮得分。为了摆脱防守,进攻队员的移动必须合“兵贵神速”的原则。

5、球、人、区、人球兼顾:防守队员必须按照“球、人、区、人球兼顾的原则”运用各种防守步法,综合运用变速,变向跑、后撤步、攻击步等技术,选择合理的防守位置,积极阻止进攻队员的活动,达到防止对手,破坏进攻的目的。

四、提高篮球移动技术能力的主要措施

1、提高教练员对移动技术的认识

教练员是一队之首,一个球队的移动技术水平与教练员的指导思想及平时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科学训练安排是分不开的。教练员应严格做到“篮球法规”中规定的移动技术训练时间占50%以上的要求,真正贯彻“移动打球”的训练指导思想。同时还应做到真正掌握当今世界篮球发展的脉搏,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移动技术。

2、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作风和移动技术是基础的意识

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员运用各种脚步动作改变位置中、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的方法,是篮球技术、战术的基础。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靠移动技术来完成各种攻守任务。它训练起来较枯燥,乏味,故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作风是长期训练和教育的结果。教育指的是思想教育和移动技术理论的灌输:训练指的是移动技术的训练、身体素质的训练、作风的训练。训练中要突出“严”字,立足“苦”字。通过训练提高移动技术的水平,磨练运动员的意志。

五、科学有效的移动技术训练

移动技术的训练既是篮球训练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难题之一。理论上将应该是篮球训练工作的一半,甚至是一半以上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却经常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重要地位。目前随着运动员身高的增长,脚步移动训练应该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但恰恰相反,脚步移动训练的比重却是在逐渐减少。这个问题必须在我们训练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移动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建议如下:

1、移动技术可先按照他的动作规格进行教学,其顺序是:基本站立姿势、起动急停、跑、转身,跳防守步法。

2、在正确掌握各种脚步动作,基本步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移动技术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

3、为适应比赛中频繁移动的要求,在训练中应将各种移动技术组合成一套“组合技术”作为“脚下功夫”经常练习。

4、移动技术应分专项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特别应注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灵敏,爆发力与移动技术密切相关的素质训练。

5、现代防守步法中的抢位防守是一种“格斗”技术形成不是你带球撞人,就是我阻挡犯规的格局。这就要从意志,技术动作的合理、敏捷,摔到后的自我保护动作等方面着手训练,并给队员创造一对一激烈对抗的训练条件。

六、重视高大队员的专门移动技术训练

我国的篮球运动员,小个队员移动技术较好,高个队员移动能力较差。由于高个队员的灵活性较差,脚步移动缓慢,当比赛中出现全场区域紧逼和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时,教练员不得不将他们换下场。现代篮球运动高度争夺愈演愈烈,为此,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高个子队员尤其是特高队员的发现和培养。以1999年参加全国少年甲组比赛的28名特高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少年甲组男篮特高队员的身高状况、体重状况、伤病状况、训练年限及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水平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从事篮球训练的特高队员人数少、参加训练的年龄晚、身体形态不够匀称、运动员过早地出现运动损伤:特高队员篮球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训练水平中存在着运用有球技术较差、快速灵活的移动能力及完成动作的规范性方面急需加强,无氧状态下的专项耐力素质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对高个队员,一开始要个别对待,除了进行共同的。全队的一般训练,高大队员的个人移动技术,应由专人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素质情况和比赛中的位置特点进行专门的,特殊的个人训练。只有他们的移动能力得到提高,内线防守进攻能力加强了,外线队员才能得到解放,全队的攻击和防守水平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 许 杰,陶脉祥.篮球攻防脚步动作的教学与运用[M]体育函授通讯.2000.20-25

[2] 王 文,孙卫兵,贺京周等.对我国16-17岁少年男子篮球特高队员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3-16

现代技术的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5

0前言

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是教育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1]。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足够的创新能力[2]。现代教育技术最突出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更方便的得到各种信息,从而实现探究性和主动性学习,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通常会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整合能够使得老师有了更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整合是使得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形式。

1.1关于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学科。通过数学教学,是需要更好的反映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而实际上,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难把现实反应出来。数学教材的大纲编写,教材的选取等,都没有把数学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3]。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是需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和自己所接触的问题互相联系的,通过学习而得到一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更多的产生兴趣,把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寻求答案。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的实际事件,结合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最后得到一个关于待讲解知识的“原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数据整理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可行的途径,包括网络,整理相关的数据,在课堂进行时大家汇报结果[4]。实践证明,学生带来的资料很丰富,包括我国各个省份的面积,各个民族的人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等等,这些数据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文化。在不断的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1.2关于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对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得到了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1.3关于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更愿意认真听讲,对于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图像、图形、声音等,充满了好奇和不可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很多优势,通过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

2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5]。首先,第一个特点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方面的整合。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学内容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方法是学习的关键,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技术的使用。合理把握好三者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其次,另一个特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需要合理的调整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第三个特点是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并重的整合。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予以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感性方面认识数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从学生的方面考虑问题,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等技术,把课程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媒体和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更好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艳侠.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2]张育桂.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