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9 14:56:14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1)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促进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确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是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一、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相适应

(一)以终身教育为新的职教发展指导思想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人必须通过终生的继续教育,获取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中职教育应是一种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与培训。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国外劳动力就业的状况都已证明,“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所以中职教育的发展应牢固树立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的观念应是职业教育的共识。

(二)以能力为本的新的职教观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普通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而职业教育则侧重技能教育,要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进入一间中职学校的教室,会发现它和普通高中学校是那么的相似,一样的教室摆设,一样的课堂教学,一样的课后书本作业,活生生的把中职教育办成了第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实施培养各产业中间人才(技术员)的专门教育机构,属技术教育的范畴,即在一定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培养目标为各行各业的中间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更加注重的是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积极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重在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二、中职教育课程与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中职教育的课程应根据农村和城镇的需要设置种植、养殖、林业、水产、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汽车修理、电焊等实用技术课。

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所谓系统性就是与技术对象有关的内容要全面。比如:辣椒种植技术内容应包括:种子的选择及识别、种子消毒、育苗方式,移栽技巧、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储存、销售等内容。而且每一个技术环节的知识都一定要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掌握了系统的技术知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在农村或城镇自主创业或就业。

(二)建立中职学校示范基地和实习基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把农村经济中发展得较好的种植、养殖、果林场作为中职学校的示范基地。农村学生也可以把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划出小部分来开展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技术用在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上,并写出试验报告上交学校。带学生到种植、养殖、果林场、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示范点参观,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设备、高效农业组合模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在农村利用荒山、空地、田土、林地、水域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济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三)聘请社会科技指导员对学生进行现身教学。

把农村有名的种植能手、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聘请为社会科技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教学和成才教育。用技术能手的技术专长、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创业的热情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快乐。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到企业勤工俭学。利用学生所学的专长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利用农村的资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优质的原料。比如说辣椒加工厂,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辣椒技术培训,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种植辣椒,生产无公害辣椒产品,企业包回收,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来源,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优质的原料基地,也可以扩大辣椒加工厂在社会上的影响,对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及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五)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潮。

开展科学养殖、种植,技术能手竞赛活动,评选养猪标兵、烤烟大王、西瓜大王、养牛状员、电焊标兵、机修能手等活动,对那些在种植、养殖上成本投入少、病虫害防治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给予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他们的种植、养殖经验,创业成才事例加以总结,在全社会加以推广,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我觉得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创业能力,教育新技术的运用,加强企校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度,发展全民技术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和咨询制度。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2)

无论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还是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都只有通过实践的感悟与运用,才能被大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模式。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走进社会,在利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了团结、友好、合作的意识,主动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2.社会实践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不十分了解,虽然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却往往陷入幻想和空想。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仅靠校园内的课堂宣讲是欠缺的,必须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通过走进社区、扎根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深入社会,全面了解国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与现实结合,便会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现实意义,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自觉拥护党的政策,并能够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3.社会实践是课堂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

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普遍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等局限性,大大削减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组织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直接检验青年学生的思想是否同客观现实及发展趋势相符合,从而帮助他们以正确思想的指导自己的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更充实在实际的生活中。

二、“扎根基层”社会实践活动路径的探索与成效

1.基本思路与目标

既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一直以来,我院按照“全员参与、项目化运作、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工作思路,自2009年开始,陆续开展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以医疗卫生服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中药材种植以及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学习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在县、乡医药卫生单位建立了500家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回家乡所在地的社会实践基地,就近就便参加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奉献家乡,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为主题的学习调研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实现思想成长、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认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中医药类栋梁之才。

2.活动成效与体会

我院大学生暑期“扎根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推进,深受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及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扎根基层“受教育”。在结合自身专业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基层服务锻炼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浓郁。因为,一方面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了实际技能,自身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得以提高和丰富;另一方面带队教师在义诊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使队员们不仅近距离接触病人,习得诊脉、血压测量、X光片识别等各项知识,还深刻理解了“仁心、仁术、仁爱”的真谛。同时,学生在服务基层、服务家乡的实践活动中,看到了乡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更好地认清了基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激发其更大的学习热情,为将来到基层就业发展早作准备。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3)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济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体现,但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要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使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近几年来,我国在发展特殊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之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特殊教育,改变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关于提高特殊教育这一主题提出了它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它对社会影响的积极意义。

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特殊教育理念缺乏,受传统观念束缚

由于现阶段父母现有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特殊教育观念认识不足,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束缚。社会大多人群普遍认为特殊儿童不需要接受教育,即使接受了教育,在将来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多数特殊儿童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能接受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教育或者被其他学生歧视。因此,特殊教育的发展被大多数人忽视。

(二)政府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有限

特殊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的教育模式,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并不足,同时有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父母有限的资金都用来帮助孩子治疗,没有能力再供养孩子读书。另一方面,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导致特殊教育发展速度缓慢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

(一)特殊教育使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特殊教育发现程度的高低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文化文明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古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普通教育也随之产生,但受当时的文化程度和人们落后观念的影响,特殊教育完全被忽视。到了现代,由于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逐渐改变,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这也促进了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成为与世界各国综合实力比拼的重要支柱。

(二)有助于減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据调查,我国特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也就是在每十六个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家庭里有一个残疾人,这个家庭的收入必须要有保障,如果没有保障,更无法承担起特殊儿童的上学费用。另一方面,特殊儿童接受国家教育,可以从很多方面的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发展,将来特殊儿童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家庭甚至为社会做贡献。因此,国家加强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促进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同时又可以促进我国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存在差异性,教授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注。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方面进行关注时,也更应该关注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课堂,就谈不上学习。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特殊儿童在生活方面的问题,首先要避免普通学生对他们的歧视,又要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他们,在心理问题上呵护关爱他们。对待特殊儿童的学习方面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不断地教育中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与普通人群一样接受社会的考验与挑战,并发挥特殊儿童坚韧不拔的优势特征。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

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普通教育的发展同时又要兼顾特殊教育的提高,国家整体文化程度的提高不只是单独发展普通教育所能够全部体现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教育方案的实施都有利与弊,但凡事都要兼顾两方面,只要利大于弊,就应尽所能遏制弊端,发挥优势。教育的发展正适合该理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应同时发展,不应该更注重哪一个教育的发展,同时特殊教育的发展的优势完全大于劣势,并且适合国家发现的需要。因此,发展特殊教育是一举两得的正确的教育举措,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又可以促进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例如社会整体素质提高等。

三、小结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推动,教育的发展需要兼顾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国家要不断重视特殊儿童群体,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教育,要向社会大力宣传,让更多人重视特殊教育,关注特殊儿童,要宣传新思想,尽量让社会人士减少对残疾人的偏见,可以和残疾人正常交流,不带歧视,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促进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敏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群众音乐;和谐社会;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已经不再过分地重视,转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强了认识,近些年来,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在社会上开始空前地繁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对于群众音乐教育也逐渐开始重视起来,鼓励群众积极组织和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当中,尤其是群众性的音乐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为社会的群众活动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促进群众音乐教育发展的措施

1、提高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在以往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较高,很多地区的群众对于生活的要求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生活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音乐教育,缺乏基本的音乐欣赏水平,在组织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只是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或者是爱好,缺乏音乐教育的深度,因此,群众音乐教育必须以提高群众音乐欣赏的水平为基础,为群众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群众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群众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缺乏的现象,组织音乐教育的人员大多数是一些业余的音乐爱好者,他们并没有经过专门的音乐学习和训练,缺乏音乐理论知识的规范,在群众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缺陷,对于音乐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来说,缺乏音乐理论的正确指导是不可能促进群众音乐教育的顺利进步的,虽然学习理论知识对于群众音乐教育来说哦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是必须要进行改革的。

3、提高群众音乐教育的组织水平。大多数的群众音乐教育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根据调查得知,在群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风格各异、品类繁多、作品过于繁杂,缺乏统一的管理等等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群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群众音乐教育的组织水平,对工作的开展做好细致、周密的安排,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群众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促进群众音乐教育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群众音乐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积极向上的群众音乐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健康的群众音乐教育能够引导人的思想向着正面的方向发展,这种音乐教育方式以人的情感为基本的轴心,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积极组织群众音乐教育,有利于在群众中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为群众建立强大的精神支撑,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础,促进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

2、加强群众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立的主体是人,最需要关注的对象还是人,人类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健康的文化因素的陶冶,加强群众音乐的教育,是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在群众中间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有利于净化社会的风气,引导社会风尚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3、加强群众音乐教育有利于塑造人的精神。和谐文化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加强对群众音乐教育的建设,有利于在我国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他们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优秀文化的接受者和创造者,积极开展群众音乐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群众的视野,促使群众的音乐素质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加强群众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加强群众音乐教育,对于建设和谐的文化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效构建,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的大力建设,能够正确发挥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群众音乐教育的开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政府也要加大对群众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群众音乐教育更好更快地进步。

结语:群众音乐教育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重视群众音乐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密切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相统一,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总结音乐教育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改变原有的落后状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新荣.浅谈群众音乐的多层次多功能[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 [C], 2009.

[2]华元.关于社会音乐活动的统筹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 [C], 2007.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5)

摘要当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高创造力的时代,随着信息传播快速、网络普及与科技之高度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幅改变,我们需要的不再只是学科知识的能力,更是需要知识的统整、创意与创新,借由学习艺术的过程,可以启发自身的审美意志与美感思维,并培养高度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以2007年至2008年间,台湾数个艺文活动造成一票难求、万人空巷的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其参观人次的大幅提升是否意味着参与艺术的人口的增加并探究如何将这些观众予以维持,由此投射出艺术教育扎根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揭示艺术教育与社会脉动结合的必要,以培养学生美感思维、鉴赏能力,透过艺术教育带领其接触艺术,习得美感判断,成为新时代所需的高创造力、高感知的美育人才。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感思维、创造力、视觉艺术、馆校合作

前言

当前,在信息不断扩充、知识负载的速度无限上升的时代,透过艺术教育来培育全人类的创造力与美感已是时代的趋势与潮流;我们不再只能倚靠单一知识的专业来面对这个极速变动的世界,换言之,我们需要高度开发右脑的能力与感性思维,在新时代做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高度自我认同与高感知的个体才可能得以面对这个视觉文化与信息充斥的新世代,并和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本文以上述观念为基础的出发点,希望透过当前台湾目前社会艺文展览等活动的参与现象,来反思艺术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下列举2007年到2008年的艺文活动,对其活动人次的参与先进行概略性的介绍:

从2007年2月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收藏展”,总计约43万人次参观1,表现亮眼,造成展览期间每天在展览区大排长龙,参观观众必须经过数小时的排队购票与排队入场方能进入展场中;而2008年5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的“惊艳米勒——田园之美”大展则是在3个多月的展期内,成功击败不景气,缔造逾67万人参观2。另外在表演艺术类,2006年在国家戏剧院上演的“百老汇歌剧·歌剧魅影”票房大卖,另外知名太阳剧团的经典大戏《Alegria》欢跃之旅,即将于2009年年初到台湾进行40场巡回演出,10万多张门票从2008年9月2日中午开卖,10天内就销售一空,创下台湾艺文表演售票新纪录。上述台湾社会艺文活动造成全民大力响应,参与人数一再突破高点,以下是提出几个尚待厘清的问题:

·是否意味着这些参与人口的动机是基于欣赏艺术的观点7·是否也意味着国家成功推动艺文活动的见证7·是否同时意味着艺术教育的落实,使得这些艺文活动成为全民美育活动7·以“米勒”、“大英博物馆”、“百老汇”、“太阳剧团”这些在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口碑,的确得以构成吸引票房的一大利器,但这些观众是否可能再度参与艺文相关活动,还是只是昙花一现7·艺术相关的活动,有好的票房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观众对艺术的参与7·若能使大众的审美能力与美感思维整体提升,使其能够真正地欣赏与了解艺术,并能够自发性地去接触艺术活动,有无可能性?

为理清上述问题,笔者尝试用文献探讨来从三个层面来讨论艺术教育的落实,三个层面分别为:

(一)学校艺术教育推展,(二)美术馆艺术教育推展,(三)馆校合作的发展与可能性。从这三个层面切入,融合各项理论的基础,探讨从艺术教育的基础点上,该如何加强与落实,让艺术的审美、创造力、鉴赏力能够真正根植大众心中。

学校艺术教育的推展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没有特定内容的。各个时代、民族依照其社会、大环境现实的需求,赋予其各式的内容,以期能达成预订的目标。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自难超然独立于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外。教育思潮的演变往往反映现实的需要。(郭祯祥,2001)以这个观点来看学校艺术教育的推行,必须要能够与时代脉动相结合,艺术教师必须对时代趋势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并将之应用在教学课程中;再者,若是学生发现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能够与其所在的现实生活有所关联与呼应,更能够激发出其对艺术教学的兴趣,加深其投入艺术课程的意愿与动机;在这样的观点下,艺术教师不仅要将现在社会的脉动最全面性的了解,更应将其理解有系统性的运用在其艺术课程中,使其课程有连贯性的概念。

Spring (1998)指出,一个胜任的教师尚应对其所任教的教学环境之制度以及其社会氛围有所认识。

换言之,身为一视觉艺术教师,即需对视觉艺术教育的体系,以及当下社会脉动中的视觉艺术教育思潮能有所了解。而在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应该用更多元的、广泛的概念来涵盖艺术课程,并用以视觉形象为脉络,用更广泛的艺术内容、教材资源来设计与呈现艺术课程;学生在艺术教育的角色中,已经不再是一个被动接收着的角色,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的美感训练与大众文化、视觉文化的环境中,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当前视觉文化的种种意涵,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并建构出主动学习的概念。

基于上述概念,若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师能够将大环境所需要的能力纳入课程的考虑,并能够用统整且具连贯性的方式进行艺术课程教学,学生在有计划的艺术课程下,能够培养以下的能力:

·提升创造力,增加其创意思考即问题解决能力·习得美感判断,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发展自尊并帮助一个学生获得正向的自我概念·艺术透过过去和现在的文明和文化知识提供学生更好的跨文化理解(郭祯祥,2001)若是学校的艺术教育扎根工作做得好,学生可以借由学习艺术课程的过程,获得美感经验、习得美感判断,亦可提升其创造能力;此外,当艺术教师激发出学生对艺术探究的热情后,可以将学生导向主动探究 的学习精神,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可和当前社会脉动有所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在社会场域中去寻找艺术的踪迹,深化其在艺术课程的学习,无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换言之,教师除在课堂上提供多样的艺术相关知能外,更需要能够去帮助学生搭起课程与生活间的联结与互动,使学生在艺术知能的学习更完整、更有意义。

以上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切入,冀望艺术教育能够将美感的培养与对艺术鉴赏的感知能力根植学生心中,启发其对艺术探究的能力并激起其接触艺文的兴趣;以下就社会教育——美术馆的艺术教育的面向来探讨,如何加强美术馆的推广教育,使得观众的维持有更好的效果。

美术馆艺术教育推展在教育的观点上,学校艺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有其不同的特性,美国博物馆界着名文集《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 for a New Century)》提醒大家重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 “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CMNC,P.55)博物馆相较于学校而言,它有更白由且开放的情境;学校中的教学通常在既定的程序作息中而博物馆的学习环境则是自由开放的。选择的自由(freedom of choice)是博物馆学习环境的特色。人们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通常是自我导向的(self-directed),学校里的学习则常是他人导向(other-directed),另外,观众在博物馆情境中的学习,其效果与影响远超过一般学校知识的传输;博物馆若能充分地发挥其自由选择的学习环境特色,以课程规划的角度来规划展览与教育活动,才更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刘婉珍,2002)。

《新世纪博物馆》中也提到: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和各种刺激,基本上是不同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这些不同的环境和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博物馆刺激想象力、训练观察力和丰富思想,博物馆鼓励欣赏不同的文化……学习到的不仅是新知,而且是对自我、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了解与增进。(CMNC,1984,p.59)所以美术馆与博物馆展览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能够促进观众的审美理解、对自我的了解及对世界的了解,我们应该要谨慎地策划并有计划性地设计与推动相关的教育活动,来促使大众可以透过展览情境或其他教育推广活动的参与来达到展览最大昀实质效益。

在2006年台北市立美术馆观众研究中有提到以下概念: “增加观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意愿的方法,除改变观众对于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态度,扩大观众对于展览活动的心里期待,展览与其教育推广活动一样重要。”对于一个美术馆而言,虽然很多的特质、教育形式、情境等因素都和学校有所差异,但站在文化教育与推广的角度而言,无非是希望观众的观展经验和质量可以达到一个水平并且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而美术馆不仅拥有自由的开放情境,它也是一个艺术家与大众间的桥梁角色,除了教育的功能外,美术馆还兼具了保存、研究、展示等功能,这样的场域对于学习艺术来说,是非常丰沛且有别于学校艺术教育环境的。所以,美术馆展览品的功能除了展示之外,它应该还包含了教育层面的推广、作品意涵的解读与欣赏,使得观众在参观美术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透过观看艺术作品达成心理期待,更可以借由各种方式了解艺术品的文化价值。

博物馆集合很多不同意义的实物,目的在借此诠释其多元价值,令观众从中得到知识和启发,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文化多元化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人的观念和做法,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应有以下的修养:

·具备文化比较与思考分析的能力·勇于接触各种文化的热忱,并设法接触·了解不同文化的关系特质与价值·熟悉各种文化素材与观众的需要·巧妙运用时空点及设备,并掌握如何营造不同文化氛围的要领且美术馆发展至21世纪不再只是传统、神圣、严肃文化殿堂的单一角色定位与刻板印象,等着观众上门,而是要主动走入小区、学校等角落,让美术馆成为一座容易亲近的、更符合民众需求的,令人主动想前往参观或利用的大众聚会场所。美术馆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变化,其需具备执行力、竞争力与创新的精神。(黄永川等,2005)提升美术馆教育的整体素质,必须要透过专业的美术馆人员对展览内容、观众研究有所了解与研究,不单只能推出各项的展览形态,更重要的是美术馆专业人员对学习者和观众的了解。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背景,并透过展览与教育活动的策划以实现活动具体的目标:票房对于美术馆而言也许是努力的方向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透过美术馆展览的承办与规划,切实地达到社会艺术教育的功能。

馆校合作的发展与可能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丰沛性,非常适合成为学校课程联结即延伸的场所。对博物馆而言,学校机构因拥有最多观众群,是最适合合作的对象;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环境、方法和范围上皆有所差异,但在强调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今天,欲使博物馆成为重要的学习机构及有效的学习场所,将学校与博物馆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形态在英美教育中,已有相当的发展历史和成效;而馆校双方的合作互动,不但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两者资源的整合,更可以达成教育的双赢目标。美术馆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伙伴的关系,相互截长补短,此是很正确的看法,可是如何互补互助?必须找出补及被补足之间的平衡点,才是美术教育应有的方式。可以借由学校教育来培养喜爱博物馆、运用艺文资源的能力。

以英国为例,“馆校合作”(museum school collaboration)已是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论学校还是博物馆,皆有一套发展步骤,一方面学校于师资培育机构中,融入“博物馆利用”的课程,所以英国教师普遍有博物馆学习的知能;另一方面,博物馆学习已是学校艺术课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有完整且具体的参考指标,所以课程的规划多能与学校课程相关。而在美国,馆校合作方案亦非常普遍。

在期待艺术教育得以落实下,除了学校和博物馆教育的努力之外,馆校合作亦是可以尝试的方法,将两者无法单独达成的目标予以合作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彼此相辅相成,重要的是馆方人员和教师都应当有充分的专业知识与积极的态度来共同截长补短,将整体艺术教育的质量向上提升。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6)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传播

随着自考教育的发展,自考教育不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形式,而且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整合功能;不仅能够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能够有效传播和谐社会理念,促进和谐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自考教育通过发挥其教化功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自考生的学习课程,不仅有利于自考生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与接受,而且还能把和谐社会理论植根于自考生的思想心灵,促使自考生形成正确的和谐社会观,使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成为约束其行为的内在信念,逐步化解自考生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思想问題。加强和改进自考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提高自考教育对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引导效力,使自考教育成传播和谐社会理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中经济、科技的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离不开自考教育的发展。自考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接的方式,即自考教育培养的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力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现代生产发展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科技与管理人员,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间接方式是自考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二是直接的方式。由于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愈来愈具有高科技的特征,自考教育的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直接介入社会的经济过程。在社会实践中,自考教育所具有的成果显示,自考教育具有日益增大的经济价值。

自考教育对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生产、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使得社会生产与生活日益依赖科学的发展,科技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事业与支柱。自考教育内的科学研究作为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一批科研成果,而且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德治与法治的密切结合。其一,现代文明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民主法制。自考教育制度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在民族振兴的紧迫压力下、在发展经济的直接需要中,探索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之道来形成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民主意识的培养与传播必须依赖教育,当然包括自考教育。此外,没有对社会法律规范的充分理解,不能遵纪守法,就不可能有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而要实现法治社会,取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取决于社会法治教育的成效。所以,离开了教育,即使有“法制”也难以达到“法治”的根本目的。其二,公平和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只有坚持公平与正义,才能确立社会生活的主导信念和合理、和谐、规范的人际关系,形成人人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社会规范。自考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努力缩小两极差距,通过自考教育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待遇,促进公平和正义社会的建立。其三,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起点。在现代文明社会,诚信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这种品格的形成在于教育。其四,教育是构建“活力”、“有序”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强调整个社会崇尚教育、崇尚知识、崇尚人才,使社会公众真正对共同的社会规范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普遍的认同,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地发展,才能长期地充满活力。其五,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社会因素协调、平衡发展的社会,社会因素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和谐社会的关键不在于“无差别”,而在于面对社会现实,妥善地处理、化解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有关的法律、政策,还需要在整个社会通过教育构建“核心的价值观”,使人们认识、理解和认同,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努力,真正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显然,自考教育对和谐有序社会的建立和基本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新时期纲领性文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意见》涉及内容广泛、措施详细,对如何深层改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处在改革开放大环境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等人才的各大院校,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这无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难题和挑战。因此,加大力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行趋势。

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程度不够。

老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方面强调教育者本人意志的实现,纯粹利用“满堂灌”的落后教育模式进行教育学生,教师的权威性是绝对的,课堂学生必须达到授课教师所提出的既定目标。教育内容单一强调个体对群体、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指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特殊性存在。在教学课堂上,学生无权选择自己的身份,纯粹被视作教学对象,教师则主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只是在思想道德等方面改正学生的缺点,只是单一的对人及其教育者行为规范的工作。客观上忽略或否认了课堂学生的存在意义,课堂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权力,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发展个性化和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淡薄。基于上述情况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任何针对意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体优势及情感体验诸多方面得不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兴奋点,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拜金主义及价值取向错误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运作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外各种思潮对本国人民的影响加强,尤其是对正处在思想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容易被侵蚀,出现了思想观念扭曲发展,被金钱控制的局面,自私自利、“向钱看”等偏激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仅对个人,对社会来说也是危害极大的,主要表现为,看重个人利益的实现,蔑视大公无私的社会行为;追求名牌高端奢侈物品,不懂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商品及利益交换必须是等价值的,不愿无私付出爱心。

(三)当今社会网络现状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化趋势日益加强,人们生活离不开网络的存在。但由于网络自身有其开放性和隐蔽性的弊端,渐趋蚕食着大学生们的心灵,致使他们走入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长期处于虚拟世界会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与现实社会的巨大脱节、不协调,这在大学生心理发展道路上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也呈现出信息量巨大的特点,造成信息的膨胀与肆意传播,色情、凶杀、暴力、诈骗等信息在网络世界司空见惯,这些不利信息都将让大学生在生活中走向迷失。在新闻上也可经常看到,很多大学生因过度沉溺于网络,变得废寝忘食、昼夜颠倒,为此荒废了学业,甚至有的大学生因长时间沉溺网络,最终命丧网吧。

(四)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缺失及道德缺失的情况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状况不能与之有效协调,其中在市场利益分配上出现了不均衡及多元化的情况,同时在生活中种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基本诚信问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种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主要可表现为:学期考试成绩的抄袭行为、不真实;在学费的缴纳方面,学生的恶意拖欠问题;在学校助学贷款问题上,刻意逃避所欠的债务问题;在毕业后的求职简历上,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行为。

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有针对的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取向及择业观的教育

各大高等院校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取向教育,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想,坚持把握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人生方向。另外,要教育大学生实现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创业的人生道路。在强化大学生择业观的工作上,可从新生教育开始,开设内容丰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等,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的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各大院校扩招,高等院校人数持续增加,在面对毕业及择业的问题上大学生常常产生恐惧心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加深,心理矛盾得不到有效缓解。所以,各高校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心理健康机构,配有足够的心理咨询室,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从正面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宣传心理健康问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作为日后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三)高校要重视网络方面的教育问题

首先,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为他们普及关于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大学生基本要求的网络道德规范措施,积极开展大学生文明上网签字活动,远离不良网络。其次,开设多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从事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同时,组织有效力量,设置一些思想内容积极、趣味性强、适应学生需要的信息以各种方式植入到校园网络中,并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还可在校园网站专栏中,开展形式各异的网络知识竞猜、创意网页设计评比大赛等手段,用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充实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升健康的互联网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四)各高校要加大力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离不开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的密切配合。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要充分依靠正确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措施以及采用相应激励机制等手段。首先,要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办事,在经济上、生活上等诸多方面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在相关优惠政策及待遇问题上向他们倾斜。最后,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力度,特别要保证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渐进式地影响大学生,保证他们拥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保证当代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力量。

(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作为个体人的行为。只有个体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个社会才会相处融洽。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通过切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一旦树立了这种正确思想,就会明确前进的方向,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

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道德品质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很大的。市场经济下,某些大学生自私自利行为,诚信缺失,经常伪造学历、制造假象、违背合同等,给用人单位及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因而,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使他们毕业从业后爱岗护岗,做社会表率。

(三)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的长足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灵感来源。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谁拥有了创新,谁就占据了市场的至高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及渠道发掘学生的思想活动,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养料

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国家只有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科技兴趣。教育方针秉承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狭隘、偏激的思想中走出来。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希望的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责任是不容推脱的。但同时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环境,无社会阅历及实践经验,且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容易受到来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危急社会、及国家安全。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也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8)

摘要:信念属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不是空想的产物,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它具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信念中必然蕴含着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当现实和理想发生很大的背离的时候人们的信念危机自然会出现。众所周知,在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更和转换,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社会现象,自然社会主义信念也会出现危机。对于这种危机,首先应进行清醒的察觉到,我们需要的是正视危机而不是害怕危机。本文将从当前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缺失造成的严重问题;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信念;重要性;紧迫性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书《幸福了吗》这样写道:“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将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的信仰。一个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失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谓,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仙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在当今中国,信仰缺失问题很严重,在国人心中理想和现实差异,让有些人正在背离真善美的传统美德,信仰的长期缺失必然会对信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动摇信念,影响社会发展。一个因缺乏信仰而没有信念的人可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要是国人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性那就更可怕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 在强势的西方文化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改变。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中国的很多问题,我们可以从部分中国人缺失社会主义信念中去寻找答案。

一、当前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缺失造成的严重问题

1.社会主义信念模糊。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及负面因素给社会主义信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家应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西方的自由、民主、权利的价值观在渗透着中国人。中国的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在慢慢的弱化。有些人对社会主义产生了疑问,信心开始动摇,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但是国人要意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 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信念共同享受社会保障制度,人民一要享受国家的国防上的安全,二是享受生存生活上的安全,三是享受生老病死上的社会主义待遇。国家对人民要有承诺,人民要对国家负责。

2.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正当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时候要合乎伦理道德的动机和要求。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同时也出现了金钱至上、见利忘义、为获得金钱财富不择手段、挥霍浪费等严重的社会现象,滋生了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原有的真善美的追求都抛在脑后,整天吃吃喝喝,享福快乐,都无价值观可言,更何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呢?

3.目标缺失。

目标就是计划,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你希望达到的场景,这就是人生的目标,目标的作用在于激励,引导,监督,不是没有目标就不可以活,只是没有目标会活得很累!现实中目标的缺失现象严重,特别是祖国希望的年轻人,无理想无目标,无法改变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怕的。实事求是地说,有相当多的人缺乏远大的理想目标,或者根本没有目标,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表现出学习无动力,工作不认真,能力无所谓的状况,往往混字当先头。

4.思想动摇,盲目学西失去自我。

在有些人看来西方文化就是现代,就是先进,市场经济给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都带来深刻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更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前途堪忧。中华文明五千年,我们的文化是丰富的、深厚的、博大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而不是西方文化。我想说的是在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孰优孰劣,应有科学的方法,否则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5.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对正在转型期的中国造成深渊的影响。总理曾在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挑战社会道德伦理,甚至毫无道德底线可言。当今社会道德如此脆弱,难道还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吗?长此以往国强不国。

6.有些人民公仆不作为。

几年来,,行贿受贿、弄权勒索、贪污盗窃、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执法犯法、道德败坏等腐败现象在某些共产党员中屡有发生,给社会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人民的公仆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权利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把权力用来谋私,无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小团体,都是腐败行为,都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违背。忘掉自己公仆身份的人终会走向岐途。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重要性

人们现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再加之教育被淡化,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渗透的影响,致使一些人缺少对民族文化和祖国历史的认同与了解,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对正确的人生目标失去信心和追求。、

1.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确保马克思科学理论相传的需要。

社会主义信念要求我们保持社会主义理论正确性、社会主义运动正义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必须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2.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重点集中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上来,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信念所蕴涵的崇高价值信念、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在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主义信念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增强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要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就必须重视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着我们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信念能统一人们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1.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改革开放30年,在30年以前的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加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迫害,中国各方面都不成熟,和西方国家差异巨大。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处于一种快速发展而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的就是现在中国社会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 在强势的西方文化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正视它,简单的说就是重拾我们古老的真善美,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从善,社会的大风气会变好,希望不再出现一位老太太摔倒了没有人敢去搀扶的丑恶现象,然而好的社会大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2.教育工作者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否则无从谈起。要做到坚持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要关注国家发展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史与现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

3.要特别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受自身的问题及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信念产生迷惘,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在新世纪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状况,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和社会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命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4.结合实际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怕的是不去做。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 正视挑战,再困难也要去做好应该做的工作,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严肃学习纪律,端正学习风气,增强学习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简单的说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予人民实惠。

5.利用网络加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我个人觉得用好了,利绝对大于弊。互联网的普及及应用给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的特性,强化网络教育功能,构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阵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6.健全党内监督,防治腐败滋生。

,行贿受贿、弄权勒索、贪污盗窃、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执法犯法、道德败坏等腐败现象在某些共产党员中屡有发生,我们将长期坚持监督机制,执政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防止在党内滋生腐败和铲除腐败的重要手段,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7.创新教育方式,切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教育。

要创新方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客观物质世界永远在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抛弃形式主义,有的放矢抓好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熊宏明.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紧迫性 [J].湖湘论坛,2000,3.

[2]张建华,郭凤志.文化自觉视域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7,3.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9)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融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美术领域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美术创作的力度和深度。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美术创作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美术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国际文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遇到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新的时代向美术创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这些课题包括:如何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力作,如何以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审美需求,如何在既共生互融又相互竞争的世界美术大格局中建立当代中国的艺术样式和学术形象,如何使当代美术创作与时俱进等等。面对机遇、挑战和各种新课题,每一位有责任心的美术家都应当感到肩负的历史重任。

当代美术虽然处于繁荣上升阶段,但从整体上看,是量大于质,还缺乏从精神内涵到形式、语言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力作。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力作的目标虽己多次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影响的力作仍如凤毛麟角,主题性创作质量有下滑趋势,这和整个时代所表现出的发展气势及创造力是十分不协调的。 就数量而言中国当代美术家居于世界前列,但在艺术观念、素养、语言及形式创造上具有突出成就,并以此产生世界性影响的美术大家还不多见。美术大家是一个时代美术成就的最高体现,缺乏大家的现状和中国作为一个美术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和十年前相比,当代美术在观念、风格和审美取向上都获得了质与量的飞跃,但还未能产生出既能表现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当代性艺术样式。而在世界美术格局中,只有构建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独特价值的现代性艺术,才能对世界文化发生独特的影响,进而对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艺术品市场机制的建立对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正越来越突出,由于市场机制的和部份画家对市场价值观的过份崇拜,已成为制衡当代美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亟待重视。一些美术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唯市场利益为创作的动力,这些严重影响了中国当代美术尤其是中国画的形象和声誉。当代美术创作中一些美术家长期拿不出高质量的作品来,却热衷于个人的名利、效益活动,导致社会舆论的不良反映。一些民办的画院虽然很活跃,但囿于艺术水平和资金来源看,非但难以弥补国有画院的弱项,反而致使整个创作态势有向庸俗化、低俗化方向蔓延之势。

学校是培养美术人才的主要场所,为转变美术发展中的不正之风,在美术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有助于培养美术学科接班人,加强美术人才思想的坚定性,完善美术发展的现状。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育美术学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理上对社会的自觉认同、归属和在行为上对社会、对他人的伦理关怀、责任担当。社会并不是纯粹独立的无数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由无数个相对独立个人组合形成的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于社会整体,不与他人交往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局势动荡此起彼伏,在国内,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必然给整个社会带来激烈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集中棘手的社会难题,这一切都给当代青少年提出了严峻挑战。时代呼唤英才,青年强则国强。

树立社会责任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要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因此,生活在不同历史时代的青少年总是要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正如马克思所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历史使命不同于一般的个人情感和个人追求,而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一个灵魂性精神准则。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自觉地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能够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并在追求这一崇高价值目标过程中不断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提高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能力。相反,不负责任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其人生往往庸碌无为。对于这一道理,英国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也早就说过:“缺乏责任感,人们对抗不了苦难,抵御不了财色的诱惑,导致犯罪或堕落。相反,在责任感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而变得坚强勇敢。”

美术教育对人的影响上升到如何做人。美术家应关注人民百姓的生活,关注现实生活的苦难。美术家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从事艺术创作就要能够感受到美,表现美。美术家也不能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美术家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美术家是人,他是被伦理道德所约束着的,因此,就必须要有社会责任。美术家要关怀他人,回报社会,为百姓疾苦而呼吁。一名艺术家最主要的职责是发现美,将其表现出来,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促进美术的发展。

所以在当代美术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家人需要勇于担当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积极履行社会义务,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术力作。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10)

随着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盲目相信、狂热崇拜。鉴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奋斗在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本人对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有纵向和横向的两方面感悟。

一、从历史背景来看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拓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党中央领导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智慧的结晶,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凝聚共同的理想认同。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从青年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看

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他们是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他们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问题。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关系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关系着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构筑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精神支柱,才能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从现实意义看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发展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来解决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新成果。这表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是当前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二)从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形势看

西方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民民主政权的阴谋。“上个世纪50 至60 年代,当杜勒斯的孤立政策失败后,‘和平演变’的计划悄然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欲从长远之际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理想的选择是从中国的第三代与第四代国民入手,通过多途径改变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思维方法,从而在情感上接受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对西方产生亲近感,以达到同化社会主义的目的。”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日益富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敌对势力正抓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另一方面,在观念碰撞、价值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各种社会思潮和观念大量涌现,并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这就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挑战,使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协调变得愈来愈困难,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严峻。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如果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那么资本主义必然去占领。这场斗争的结局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看

首先,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只有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抵制各种诱惑和攻击,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充分发挥才干,使自身的价值在为祖国的贡献中得到实现。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和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弱化,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快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步伐。

其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 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长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特征在他们身上突出表现出来。他们强调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实现, 注意参与, 敢于竞争, 自我意识很强, 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理想信念问题。

最后,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校园是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场所,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大学生从内、从外两个方面加深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从内来说,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其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理想信念又像一根“主神经”贯穿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灵魂。从外来说,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还离不开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认真学学的“两课”,可以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1]蔡秀敏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调查研究[J] 科教文汇 2008.03

[2]王清风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着力点[J]青海社会科学 2005.05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建设的文化强国,不仅要建设客体文化,也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尤其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在大学生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对于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全面塑造其大学文化人格,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把握正确方向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当前,在社会转型期,市场规则和秩序尚不健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资产阶级腐朽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趁机而入,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同程度受到这些负面影响,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使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倾斜,产生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必须抓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对错误思想的鉴别力和免疫力,培养大学生理性选择思想信息和科学辨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保护能力、观念判断能力、理论更新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帮助大学生适当认识和正确分析社会现象

社会转型期往往伴随着不同价值观念的交织,但这些价值观念并不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总是难分优劣、可以各取所需。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加之观念的冲击,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到各种社会现象,并对一些负面现象反响激烈而且深恶痛绝。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处于青年时代,情绪具有起伏性和弥散性特点,容易产生多种多样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思想没有得到及时引导的一个侧面的反馈。如果这样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他们可能被被人用心的人利用、误导,误入歧途。

各种负面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是人们缺乏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表现,禁不住各种诱惑的侵蚀,逐渐丧失了理想信念。从长远来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特别是大学生,当他们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若干年后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各项工作和建设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毫无疑问将拥有各种权力。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如果不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不要说抵制各种不良社会现象,自己都可能误入歧途。

三、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由于大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新旧体制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纷繁复杂、不断变化。加之全球化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分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问政治、不辨方向、不讲立场,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的政治理论、道德修养还不高,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上升到理想高度还认识,所表认出来的以金钱为中心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政治的冷漠和反感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政治方向作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