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9:41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1)

在西安成功举办的首届报告论坛,定位为大学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全国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新一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本届论坛则侧重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将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交流纳入到同一个平台上,有利于发挥学科整体优势,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交流促进。本届论坛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核心课程建设;二是计算机实验教学、实验环境建设与工程实践的探索。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正逐渐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本届论坛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前所未有的热情。本届论坛专家、教师热情非常高,到会专家、教师超过第一届,有300余所高校计算机院系的领导参会。因会场限制,仍有不少教师希望参加而未能到会。近800个座位的主会场座无虚席,有些分会场的教师只能站着聆听精彩的报告。本届论坛收到教学论文投稿300多篇,经过程序委员会评审,最终录取160余篇进行分会场报告和会议期间的张贴交流,会后将组织论文出版。

2.高屋建瓴的报告。本届论坛报告层次高。李未院士的报告“当前形势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要求”,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新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计算机学科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周巢尘院士的大会报告,把一线教师领到了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前沿。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的报告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这些报告令广大一线教师受益匪浅。论坛当中不少教师表达了兴奋的心情:“参加本次论坛太值得了!”

3.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论坛邀请了美国ACM计算机协会教育委员会前主席Russell Shackelford教授,他结合美国ACM、IEEE-CS等联合制订的计算学科系列教学计划报告CC2001―2005以及美国目前计算学科的现状,作了题为“为什么目前计算科学教育困扰学生、教师以及院系领导者?”的大会报告,开阔了大家的视野,美国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做法,也为国内教师提供了借鉴之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晓东教授结合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介绍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推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思考。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使与会教师很受启发。本届论坛通过同声传译手段提高了国际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现场活跃的提问也把会场气氛推到了高潮,论坛从内容安排到会务细节上,都为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了有益的尝试。

4.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届论坛的内容设计更加丰富、组织安排也更加有序。本届论坛除安排8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外,还安排了6个分会场48位专家教师做专题报告、100多篇论文张贴交流、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等。发动和邀请的会议报告人、报告主持人、Panels主持人等近80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譬如第三分会场以主题为“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分专题报告,吸引了近200位老师参加。一位来自赤峰学院的老师表示,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和相关的新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靠一个学校去想、去解决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发现很多问题是相通的,可以获得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

5.创新的组织形式。本届论坛新设立的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为专家和教师创造了更易于互动的形式。为了使每个Panels讨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对广大一线教师更有益,会前论坛秘书处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交流和意见征询,为5个Panels准备了30个讨论题目(5个主题和25个子问题)。每个Panels的多位主持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引导与会教师展开讨论。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教师争论热烈,台上台下频频交锋,不时撞出新的火花。这种形式令参会者耳目一新,而且对话专家权威性高,使与会教师收获很大,也孕育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的思想。

本届论坛得到了许多专家教师的高度赞扬。李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报告论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聚拢起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抓住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利机遇,促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RussellShackelford教授在谈到自己对此次论坛的看法时说:“这个会议组织得非常好,虽然是第二届,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历史悠久的会议,规模盛大,组织井然有序。在美国也很少见到规模这样大、组织这样好的会议!”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2)

二、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力图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促使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三、课程研究的目标

以现代设计教学为载体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设计活动中运用科技知识及手段,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促进学生独立审美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唤起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环境、设计生活、设计未来的热情,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研究实施,获得大量研究成果,编辑发表相关设计课程教材,进行初中美术教材建设和学校课程的开发。

四、课程研究主要内容

与学生共同研发生活中学生所喜欢的艺术设计课程、设计方案和设计课例;课程研究组共同研究编辑发表艺术设计教材《设计生活*设计未来》作为学校课程教材。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收集学生在参与研发设计课程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资料,及时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指导研究顺利进行,并获得第一手宝贵的研究资料。

五、课程研究途径、方法

1.研究途径:首先要获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采取四校骨干教师联合研究的途径实施研究。

2.研究方法:高校专业教授进行理论指导,一线美术教师具体负责、实施,以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尝试、共同研发为主,课余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运用文献法进行有效研究,针对实践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和研究。

六、课程研究主要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确立课程研究方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课本中很多课程已经相当陈旧。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自编课程,特意编辑一些专题性设计课程,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研究阶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艺术设计课程做进一步的探索。根据当前提倡环保反对白色污染的大超势,开发出《绿色购物袋》一课;根据学生爱美之心,开发了《我的鞋子我设计》系列,包括《鞋子标志设计》《鞋子招贴广告》等课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将《设计生活*设计未来》定为校本课程,给予充足的教学时间进行学习研究,继而开发出《我要我的MP3》等9课设计课程。

在此阶段,学生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进行专题展览12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热情。

第三阶段:继续开发了《趣味垃圾桶》《这是椅子么?》及其立体模型制作等9课。对第二阶段的材料进行分析,写出阶段性总结进行交流、研讨等活动;收集有关研究的教学案例及教案资料;认真对开发的系列课程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课程对学生多种素质影响的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300份问卷,98%的同学都表达出对设计课程的认可和喜爱。

第四阶段:编辑《设计生活*设计未来》初中艺术设计课程教科书两册,收入精编课程18课。在学校出版《师生美术作品集》,进行交流宣传活动。汇总四所学校的课题研究资料,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整理课题相关材料;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七、课程研究主要成果

1.课程研究成果

①开发编辑教材《设计生活*设计未来》两册,共开发新课程18课,被学校选定为校本课程教材;②研究报告一份,工作报告一份,相关论文三篇;③研究问卷调查一项(300份),调查报告一份,为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并显示出艺术设计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④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近千份学生优秀设计作品成果,并举办专题展览16期;⑤编辑发表《师生美术作品集》,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并获得山东省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课程的实施研究取得相应成效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3)

检 索:.c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design and report are keeping worse,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duate design and design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The discussion will be around the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specification model and control and autonomy model.

Keywords :Graduate Design, Design Report, Control And Autonomy, Specification

Internet :.cn

毕业设计和毕业报告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检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们的合作,使学生们通过市场调查、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设计项目来实践设计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设计报告总结毕业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以加强毕业生对设计管理的深刻认识[1]。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只有将课堂教学、研究和项目实践三个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交上一份大学四年完美的答卷。然而,在很多院校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滑,既存在主观原因又存在客观原因,若想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需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主动性,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评分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以提高设计管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及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设计报告指导环节中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不积极,由于大四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 在时间上与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报告相冲突,和指导老师的交流非常不充分;第二,学生身处异地与老师交流空间上受限,很多学生在外地找到合适的工作,长时间不在学校,没有很好的处理工作与毕业报告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受限,使老师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第三,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最基本的学习主动性,认为毕业报告只是一个形式,因此,在毕业报告的攥写过程中产生了懈怠的情绪,使得毕业报告质量不高;第四,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喜欢避重就轻,导致毕业设计课题效果不是很好。很多设计管理的学生偏重于管理而忽略了设计,因此,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其他设计类的毕业作品视觉效果不理想;第五,毕业设计缺少专业交叉,很多项目都是小组内部成员自行完成缺少与其他专业的沟通合作。设计管理强调多学科合作,很多毕业设计小组并没有真正实践多专业交叉,使得毕业设计课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六,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和指导经验的欠缺,使指导效果不是很理想。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范围有限,对跨学科的知识指导力不强;个别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不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二)论文撰写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格式不符合规范,在设计报告的指导过程中缺少对格式的规范,很多毕业生对摘要和参考书目的格式都不清楚;第二,设计管理的毕业设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人在毕业设计中的分工不同,但是有些设计团队分工不明确,导致报告内容相似度太高,没有体现个人工作的亮点;第三,选题过大,缺少针对性,很多毕业生缺少对毕业设计的全心投入,对所做项目一知半解,在报告中所阐述的内容不够深入;第四,题文不符,很多报告中所陈述的内容和题目大相径庭,很多是因为对项目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对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存在着应付的心态;第六,概念理解不深入,部分学生的报告中只是简单的概念堆砌,并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对设计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人更加重视毕业设计而忽略了设计报告,造成了报告内容的空洞。

二、本科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提升的建议

(一)以落实毕业设计(报告)教学过程规范,加强检查,不断提高质量

1.做好前期的准备动员工作

在毕业设计(报告)开题之前,根据往年学生的情况进行预防性的控制。在开题之前严格审查毕业设计选题,并且制定时间表,让每个毕业生了解项目进度,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规范任务书内容和进程安排的关键节点;对考研的学生单独提出要求,既要兼顾其考研的时间安排又不能太放任自流;定期检查其调研和资料查阅情况[2]。

2.完善中期设计项目检查体系

对毕业生的中期监控是在开题到项目完成这一段时间,针对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检查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是否存在中途改换课题的情况,如遇到课题难度太大超出能力之外的情况要及时发现,指导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准确选题,避免因为中途换题而影响整个项目进程;第二方面,课题量有无过大完成不了的情况,了解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解决,如遇课题量过大,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及时调整,缩小设计范围;第三方面,设计报告的规范性和学术性,要求学生除了将项目进行简单介绍之外,更重要的应该突出个人在项目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后期质量监控

后期的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展之前的这段时期,毕业设计基本结束,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进行最终审查,找出问题及时修改,并对展示效果提出要求;针对毕业设计报告要严格把关,部分同学对毕业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对设计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了解不深入,导致论文中题文不符和答辩过程中对所提出问题回答不准确。在后期还有一项任务应该引起指导老师的重视,即听取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自治与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模式的建立

自治与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模式,以提高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主动性,主要采用与课题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指导方式多元化和多学科交叉化的指导以及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模式。

1.与课题相结合的指导模式解决毕业设计(报告)时间上的局限性

首先,将毕业设计的选题与指导老师的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可以在大三提前介入,同老师一起系统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将四年所学课程完全融会贯通于毕业设计中。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便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项目的进行中学生们会跟老师有较多的接触,能够对毕业设计有深入的了解,以提高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第二,规范毕业设计(报告)要求,在学生选题的初期,毕业指导教师举办小型讲座,针对前几届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对本次毕业设计和进行规范性指导,以防止旧问题重复出现;第三,学生自身情况制定毕业设计以及设计报告时间进度表,一般情况学校开题时间都在大四第一学期,很多毕业生要找工作或者应对各种考试很难专心考虑开题的事宜。建议将开题时间提前,最好在大三下学期期末完成这项工作,学生可根据学校的时间表制定自己团队的工作进度,以兼顾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2.指导方式多元化,克服个体指导带来的局限性

多元化的指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指导方式多元化,由原来一名教师指导一组学生,改为一个导师组指导一组学生。这样既可以有效克服年轻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报告)经验不足的问题,又能够将各指导老师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指导教师多元化,由于设计管理的专业决定了指导组教师的专业背景应该多元化,例如:有商科背景、有侧重理论和侧重实践的教师共同组成,指导组教师的年龄应该多元化,要包括年轻的教师和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逐渐完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团队的建设;多元化指导团队的建设也可以避免教师知识领域的局限性、有效的解决毕业设计指导与上课时间冲突的问题;第三,指导空间多元化,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实行校内外指导、面对面指导与远程指导等方式进行,这样灵活性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解决忙于实习或者考研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科交叉化的毕业设计分组

设计管理毕业设计通常会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几个小组,由于设计管理学生的设计基础相对薄弱,在毕业设计中需要在学校内部打破专业壁垒,引进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加入其中,使其毕业设计更充实。通过打破专业界限,利用多学科的指导老师团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同时完成一个课题,这对指导教师和毕业生都是一次提高和学习的过程。专业交叉化的毕业设计分组和多元化的指导团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解决了教师知识领域单一的局面,也有利于教师们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4.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模式

学校可以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项目中进行定位,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既能够与企业实际接轨完成设计项目,同时还可以在企业中体会设计管理的内涵[3] ;第二,能引入业界行家作为指导教师身份参与整个过程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掌握项目运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并对设计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技能有所认识,使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设计管理专业毕业生提高设计和设计报告的质量。

注释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4)

一些地方高校广告设计教学因为经济和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这样的情况:广告设计课程目标空泛,课程内容不具体;教学训练内容脱离社会广告设计活动;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之间产生了矛盾,不利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所学知识不能较好地应用到实践,功能能力提不上去,无法适应社会,行业竞争弱。上述矛盾在数字化时代尤为明显。所以,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引入开放式教学,创新发展,完善教学体系,满足时代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要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意义深远。

开放式教学在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活动中既是起点,也是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明确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理念首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提供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并学习广告设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认知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广告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使广告设计课堂教学迎合学生的创新发展需求。

2.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

首先,开放教学空间。为了满足广告设计课程需求,在印刷制作坊和媒体教室等开展教学。其次,开放教学视野。以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依据,构建广告设计单一课程背景之外的开放式教学结构,满足学生跨学科专业的需求,获得丰富的综合性的广告设计知识。再次,开放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些不合常规的问题,让学生敢说、敢讲、敢尝试,为学生营造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最后,开放师生关系。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转换师生的角色,倡导和谐、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彰显现开放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开放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真正尊重学生,相信他们,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权威广告设计竞赛中,树立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加入实践型广告设计竞赛项目,项目课题以全社会为征集对象,在比赛中,融入企业营销真实课题,为学生广告实践搭建广阔的平台。企业给出竞赛项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策略单,上面明确标定了企业的品牌理念、营销目的及使用规格、注意事项等,使参赛选手选择策略单时,深入了解企业营销理念,奠定创意实践设计的坚定基础。实战型竞赛的形式包括有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上述参赛选题都是针对企业营销项目,参与竞赛,亲自体验社会实战项目,同时还可以了解本院校和其它院校的实际情况,完善自身的缺陷,推动广告设计开放式教学的发展。

强化构建广告设计工作室,调整企业资源,产学研为一体,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有效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构建学生团队,以竞价的形式汇报项目,聘请企业广告设计决策人开展课堂汇报,进行现场点评和选择。让学生切实体验到项目,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广告设计课程,调整教学资源,凸显教师团队的作用。开展广告设计理论基础教育时,进行相应的项目讲座,其中有印刷配色和客服心理分析等。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分享自身的优势资源,切实让学生知晓广告设计相关的知识,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条件。课程结束后,汇报作品并展览,时时交流,客观公正地评价。广告设计课程结束后,汇报PPT,学生既要听取教师的汇报,而且还要分享自己的制作,结合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给出合理性意见。作品整理结束后,展览广告设计课程作品,要求各年级学生多前来参加,在留言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上传网上作品,拓宽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开展社会交流。将全部课程教学作品上传到优秀的设计网站上,融入社会,让社会专业设计人才提出点评意见,使学生不再限定于学校,勇敢走向社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5)

《环境影响评价》课是环境类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兼具环境技术基础及专业课的特色。这门课程的教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程的课堂内容讲授;二是为课程配套一段连续时间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环节,是课堂知识的具体综合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一般是环境类专业学生必须修学的内容[1]。笔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多年,是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制度施行以来第一批通过考试获得资格的人员。执教于石油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所从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多和石油主流专业相关。石油大学培养的环境工程类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偏于石油行业,所以我们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设计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特点。通过指导多届学生的环评课程设计,逐渐摸索到了自认为比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这里略作介绍,借杂志平台广布,提供同道借鉴,并藉此获取同仁的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以下通过几个方面展开表述。

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特点

环境这一概念的内含的广阔性,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复杂性。这样复杂性的表现是环境评价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人类所能积累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的总和。这样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性质特点。哲学意义上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中心事务的一切客观存在。语言学上的环境概念,外延很小,而内含很丰富。站在高层位讨论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环境的概念决定了环境学科从属所有课程的性质特点。环境法层面,为了表示具体的保护对象,将环境划分了14个具体的方面[2]。看上去很精确,但是这样的分割有利于管控的同时,也狭隘化了环境概念内含的本身,往往容易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环境本身一定是个有机的整体,具体划分类别的环境之间很多表现的是相关关系,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明了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从因的层面控制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环境含义的广阔性又导致了人们去寻找事物的因果联系非常困难。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环境评价类课程内容随着法规政策的变化而不时调整,否则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式,这是环评课程不同于环境专业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为了评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而诞生,这种技术需要回答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可能采取的措施,最终回答某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可行性。不至于在没有预估的情形下,这种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严重超过了环境承受能力。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发展[3]。基于这样的性质,所有一切人类的现有理论、技术成就都可以利用到环境评价过程中来,这样的性质决定了环境评价技术课程内容的极大广阔性。环境评价课程中的技术内容适应环境分类而设计,但是现实中的环境是按环境的哲学层面含义来运行的,所以要求环境评价技术是无限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时刻都在变化。从环评技术引入中国开始,中国的环评发展史也是一部反复多变调整史,是各路技术专家智慧汇集交流、碰撞提升环评水平的历史。环评技术的复杂化并不必然带来环境污染控制的高效化,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环评技术层面的评价和最终控制好环境质量,不是单一的因果推定关系那么简单。这也是环评课内容所具有的特色之一。不断提高的环境质量要求,给环评的预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各种先进技术融合,导致环评课程内容的多方面,多层次。所以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阔,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对环评课程有一定难度。还有环评课程课堂内容学的好,距离完成一门较好质量的环评报告还有相当距离。这也是环评课程所具特色之一。环评课程内容繁杂,要求学生具有各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而编制环评报告则需要学生具备快速学习理解、灵活运用、高度综合、排版、绘图、计算等各方面能力,才能成就一个好的环评编制人员,这对于在校生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很多同学还是感到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形对于课程设计题材、内容、格式的拟定是不能不考虑的现实情况。以上分析讨论环评课程性质特点,其要旨在于指出环境的复杂决定了环评的复杂,环评技术提升是一个自适应自调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成熟的过程。但环评技术本身带有滞后科技技术进步的特点,这一点需要让学生明白,不得不在此说明。

2环评课程设计要训练的能力

实践性课程内容,重在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环评课程设计也不例外。多年环评课程执教经验总结下来,进入环评课程设计阶段练习的学生应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2.1查阅资料、识别、快速学习理解汇总能力;任何一个项目环评评价一般都要涉及到这些资料: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国家、地方及企业相关规划;环境保护行业规范;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项目资料等。作为在校阶段的大学生,要完成一个项目环评的编制,需要在短时间内,查阅上述所涉及的资料,还要注意识别甄选资料的有效性,还需快速找到并理解、领会资料中和项目相关的内容,并综合应用到报告编制过程中。这个能力需要多案例的锻炼才能成功,一次性的课程设计,是提供学生提升这方面能力的基本训练。建设项目种类的多样性,还要求编制人员,快速学习各种工艺过程原理及工艺环节的能力。如果在进入课程设计前有过类似课程知识储备,进入工艺分析还比较顺利,否则学习工艺,理解工艺内容是相当费精力的过程。石油大学的学生侧重于石油开发、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知识的学习,所以案例选择需结合这样的特点来选定。2.2排版设计、编辑处理资料能力;一本环评报告的形成,排版设计、编辑处理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排版反映内容的条理及清晰程度,各种资料如何很好地有机组合,表达编制者的意图,编者的编辑处理资料能力是基础能力。一般进入环评课程设计阶段的学生,处在大三阶段,真正系统编辑整理一本环评报告内容的同学并不多。所以环评课程设计必然提供了同学锻炼这方面能力的机会。2.3口头汇报表达能力;环评报告不仅文字、图表内容要表达好,在审查阶段,PPT汇报稿的汇总,口头表述明白报告的关键节点内容,回应各方面专家对报告书内容的质询,也是编制人员要面对的必然过程。课程设计训练也需考虑到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2.4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环评报告的文字表现组成中图、表是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环评人员最好有良好的地图、工艺图的绘制处理能力。常用的位图及矢量图软件也是需要掌握的。起码应掌握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等软件的使用。环评报告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及处理后数据的图示表达,所以常用数据处理软件也是环评人员需要掌握的,进入课程设计阶段的大学生最起码要熟悉Office办公软件中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这是必须成就的基本能力。2.5综合汇总能力;报告书编制是建设项目的资料,建设地的环境资料,各种法律法规,污染控制措施等按照环评导则的条目要求进行高度的有机整合,最终回答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一个环评人员必须成就一番资料汇总能力。具体表现为,目录设计、图表设计、说明内容的有序条理等。这是环评课程设计必然的能力锻炼之一。环评课程设计的方案拟定一定要围绕以上能力的培养来展开,从过程计划、设计题材、编制要求等各方面充分体现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3环评课程设计方案的设计

3.1环评案例素材选择原则;合理地选择环评课程设计方案的素材是保证环评课程设计实践训练效果的基础。通过环评课程设计,让同学们进一步消化课堂课程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为将来承担环评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环评课程设计方案的素材选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环评法》的有关规定,起码要从大类别选择及具体的编制内容选择两方面考虑。按照自国家环保部2015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4],依照“术业有专攻”的基本原则,石油类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学生适宜的选择类别应从“F石油、天然气”,“L石化、化工”大类中选择项目,这样的项目对同学们能力训练更有针对性,更能适合行业特色的要求。“石油、石化类”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如果训练同学适应此类项目的环评报告编制,将来有机会编制其他类别项目也比较容易上手。按照《环评法》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5]。这是环评课程设计内容选择的根本依据。以上7条也是报告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在校生的环评课程设计内容,可以考虑作为学生环评实践训练的内容,仔细推敲下来,实际只有(2)、(3)、(4)条可选。3.2选题内容选项;环评课程设计的学时安排及对学生环评实践的要求,环评课程设计阶段还不能让学生从事一个完整报告书的编制。一是时间安排不允许,二是学生知识面及经验决定在环评课程设计阶段直接编制完整报告书,可能造成夹生饭现象,造成学生进步不能循序渐进,或者因报告书内容的繁杂,造成学生对环评信心不足,对教学效果不利。环评课程设计的选题只能抽取报告书的关键内容进行小环节的精确训练[6]。针对一般环评教材的内容,依据以上环评法的基本内容要求,参考多年积累的环评报告案例,对于石油、石化类为选题的环评课程设计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题。(1)工程分析;(2)污染源现状调查;(3)工程建设造成环境要素的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分析;(4)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5)环境风险评价等几个方面,也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涵盖训练要点的“小型环境影响报告表”让同学进行编制。以上几种类型选题中,(2)污染源调查,只能提供学生现成的污染源数据,让他们进行处理,所受训练不够全面;(3)环境要素的质量预测,需在工程污染源数据准确全面,现状质量清楚的基础上,采用预测模式进行预测计算。如果让同学自己编制预测计算程序,两周时间难以完成,同学编程能力差别很大,难以有效完成训练目的。现实中环境预测方面都是环保主管部门认可的成熟软件进行预测,编制人员只需输入相关数据即可得到结果,即便编制人员对预测软件的内核机制不清楚,只要按说明操作,也能很好使用,达成目的。这样的选题在环评课程设计使用,对同学能力成长不够全面。(4)污控措施的论证,在环评课程开设时,相关专业课程同学们还没有全部学习,让他们从事这样的内容编制,也是不适当的。(5)环境风险评价涉及风险源辨识,可能事故风险后果预测,应急方案提出。这个是个相对独立的选题,内容类似环境要素预测,让同学受到的锻炼不够全面。也是不够理想的选题。比较下来,(1)工程分析专题内容包括工程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物料平衡、水平衡、三废排放分析,还有附属工程内容等多方面,作为选题内容选择弹性大,覆盖面广,对上述所说环评能力训练照顾面全。是比较适合作为环评课程设计的选题,只不过不同的工艺差别较大。作为石油大学学生的环评课程设计选题,一般以石油开发、石油化工类工程作为选题对象,题材广泛,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设计工艺内容较广,对学生能力培养比较全面。这也是我们多年指导课程设计的经验所感。3.3具体案例格式及编制要求;那么如何具体确定课程设计的体裁样式,才更利于课程设计的实施呢?可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供参考。(1)案例式体裁:具体的报告书为素材,抽取其中关键内容,编成题案,提出编制要求,让学生根据题案结合导则,自行设计课程设计的目录,工程分析专题的图表,编制内容序列等。(2)可研报告为底本的体裁:提供一个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素材,提供参考报告书样式,提出编制要求让同学根据导则进行报告编制。(3)填空式报告体裁:根据一份环保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备案报告书,抽取其中编制要点内容,提出每个编制要点的编制要求,让同学按顺序,编制完善报告书的留白内容。作为石油化工类项目基本要点包括:①平面图合理性分析及污控措施标注。②循环水平衡分析。③初期雨水及事故池容积确定。④物料平衡图绘制。⑤水平衡图完善。⑥污染节点图分析污染环节污染物类型。⑦锅炉设施污染排放估算。⑧无组织排放源强估算。⑨三本账表格设计及数据完善。根据要点的设定,在报告书的不同位置设置相应的编制环节,按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一般设置近20个左右的编制环节工作量已经相当饱满。以上3种题材格式曾经都做过尝试,以下把实际应用情况做汇总说明:方式(1),给同学留出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同学进入状态慢,领会掌握环评编制过程不快。实际训练效果不够理想。方式(2),给同学更大的发挥空间,同学们更是觉得无从下手,即便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很难适应这种方式。说实在的,现实中这种方式是熟练的环评编制人员才能适应的一种方式,用来作为教学选项不合适。方式(3),是采用一份通过严格审批的正式报告书为蓝本,抽取部分关心要点内容,在空白处写上编制要求,让同学像做填空题式地补充抽取的内容。只要抽取适当,格式设置合适,让同学们做这样的课程设计,很容易上手,因为采用的报考书总体框架已经限定了,同学有章可循,既能领略一本报告书框架概貌,又能根据所学课堂知识,力所能及地补充报告书留白的内容。多年指导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环评课程设计训练的题材格式方式。以下是从提供学生课程设计的素材中主要编制环节的示例,可以从中具体看出3种方式题材格式的样式。示例1(有关循环水部分):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W1)。本项目装置循环冷却系统新鲜水用量约为200m3/d。编制环节4:根据循环水系统新鲜水用量查阅有关规范估算循环冷却水排污及风吹损失(参阅国家标准《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参阅其他环评报告资料)。示例2(有关雨水计算部分):初期雨水(W6)。初期雨水一般指雨水排放15min时厂区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量。计算主要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进行。编制环节5:查阅有关资料,计算厂区初期雨水产生量(查找东营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汇水面积(取储罐区、装置区、装卸区总面积,为2.11hm2)。示例3(有关锅炉烟气计算):导热油炉烟气(G2)。本项目所需热源现由1台供热量600万大卡的导热油炉提供,以生物质及精馏工序不凝气为燃料,其中生物质年消耗量为10400t/a、精馏工序不凝气182.12t/a。编制环节10:查阅有关排放系数计算依据分析计算项目采用生物质燃料,不凝气燃料的燃烧污染物排放量(包括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设计表格表示导热油炉的烟气产生排放情况。示例4(有关浮顶罐无组织排放):内浮顶罐大呼吸排放计算公式。编制环节13:查阅《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计算内浮顶罐大呼吸无组织排放量,列出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表示在合适的表格中。示例5(有关污染物排放汇格式):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编制环节19:根据前述数据,汇总给出全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设计表格内容包括:项目(废气、废水、固废)、污染物、产生量、治理措施、排放量、达标情况等。3.4专题报告编制基本要求;正式提交环保主管部门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各编制单位在满足国家地方规范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还都有自己本单位详细的作业手册,手册规定编制报告书的各部分具体要求,这些规定对于报告书成品质量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为训练学生的课程设计案例,也应该做一些编制要求,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普适性的要求。(1)排版要求:封面内容、目录格式设计、标题、表格、字体大小、字、行间距等。(2)编制内容要求,目录内容设计,主要参考资料获取渠道及选用原则。(3)环评人员基本素质要求。3.5课程设计计划安排及实施;课程设计过程计划分列表1各项,并对应说明各环节所起到的功能。计划内容及安排次序,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应要求(见表1)。

4环评课程设计的评分

如何拟定评分方案,反映同学的真实水平,合情合理地对同学们的工作成果给以评定,是需要合理设计评分体系的。评分体系合适,一方面反映同学的水平,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评分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对于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及方式有利[7]。我校教务处的教学规定,要求课程设计以百分制给同学评分,对于一份环评报告式的作业给出百分制的评分,是需要分出很细致的档次的。这样的评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多届指导课程设计的摸索,设计了评分体系(见表2),自以为能较好反映教学效果。平时成绩和报告书成绩各占50%的比例,平时成绩中课堂讨论时的表现以老师感觉评分,占平时成绩的80%,学生自己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表现自评占20%。每次课堂讨论的内容都要相应评分,最好合计平时成绩。然后和最终提交报告的批阅成绩一并核算每个同学总的课程设计总得分。指导多届课程设计的效果表明,这样的评分体系对于百分制评分的要求,还是比较合适的。判分结果和同学日常学习情况有较好的吻合性。

5学生学习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多届指导课程设计的经历,感受到参与环评课程设计阶段的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这里列出来以便同仁或同学借鉴。同学们普遍需要注意提升以下几方面能力。(1)工程内容的快速理解能力;理解工艺内容,看懂工艺流程,读懂各种参数及期间的联系。应该通过多读案例报告,有机会到现场多接触实际工程,有利于快速提高工程理解能力。(2)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日常多看多用,广博的知识面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基础。(3)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同学们日常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很多,但是利用办公软件完整表现一份报告书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课程设计阶段排版,编程计算等能力不全面。(4)口语表述报告内容能力。有不少同学缺乏大众面前讲话的能力,汇报编制内容时条理性不好,语言乏词,表情紧张。日常创造机会多在大众前锻炼说话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方面只有多去锻炼,才能真正提升。比较积极层面的经验是同学们之间广泛交流,也就是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分享资料及经验,对提升教学效果助力不小于老师的辅导,应大力提倡。6结语工程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基本要素就是在明白工程原理的前提下,对实际工程内容进行不断实践,只有在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工程能力。所以工程实践教学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同学有机会重复-重复-再重复。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环评报告编制人员,没有几年的时间和几个实际报告的编表1环评课程设计计划安排及说明表2环评课程设计评分体制说明课程设计进程功能说明启动动员讲座讲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建设项目环评特点,工程特征及环境要素,环评要做的工作,环评人员素质,本课程要锻炼的能力任务布置分组布置具体的课程设计选题内容,做必要的讲解说明课堂现场讨论多次两周时间内至少安排3次全员参与的课堂讨论。要求每个同学上台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已完成工作的介绍、下一步计划、存在问题,这个环节重在锻炼同学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有专长的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如编程软件使用,排版软件使用技巧等,这样实际效果很好课程QQ流无限次为课程设计建立专门的QQ群,以便分享资料,随时交流。这个方式不限时间、地点,公共交流和个别交流都比较方便重点内容教师专题辅导讲座针对编制要点中相对突出的难点部分,指导教师开设专门专题辅导讲座报告提交按规定时间提交完成的报告书评分项目权重分配计分说明平时考核50%课堂发言表现(师评80%)每个同学发言表述自己查阅资料,对资料文献的理解应用,各编制环节如何展开编制,编制工作进度,存在问题,遇到难题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发言时思路,口词表达清楚等评分平时工作情况(自评20%)同学对自己工作的情况评分,考查同学自明的程度,诚信的态度报告书批阅50%报告书分排版,编制环节内容分配计分。总体排版占10分(包括封面设计,目录内容及结构设计,标题格式,表格格式,图件规范,字、行间距合适等);各编制环节根据难易程度给出具体评分,合计占90分制历练,是难以成就的。学校阶段的教育过程,如何在学生阶段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储备好知识及技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学生知识面及能力的锻炼环节和方式,是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将一直努力下去。

参考文献

[1]张震斌,周立岱.辽宁工业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09-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条[Z].

[3]战友,李立欣.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1(8):78-80.

[4]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2015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F石油、天然气”,“L石化、化工”大类[Z].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第十七条[Z].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6)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秉承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校企合作实践项目训练,具备一定的物联网综合应用能力,能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相关行业和领域中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设、管理、维护及方案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是针对物流企业,培养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产业对接时,所急需的掌握智能物流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二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行业、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开发、系统集成、测试、销售及物联网产品技术支持等工作。

1.素质要求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第二,文化技术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三,专业素质。了解物流企业基本的运营知识,掌握从事物联网产品集成、物联网平台运营、物联网技术支持、物联网产品营销与策划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第四,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团队意识。

第五,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2.能力要求

第一,职业基础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无线网络基础知识应用和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单片机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基本的市场营销和策划能力;常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利用Office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Word)、报告的演示(PPT)、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Excel)的能力,利用Visio绘制流程图的能力;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阅读本专业相关英语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熟练查阅各种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与处理,进行文档管理的能力;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本专业帮助的能力。

第二,专业核心能力。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感知设备的识别和集成能力;ZigBee、WiFi、蓝牙等无线网络的配置与维护能力;物联网应用层开发、物联网平台的运营能力;智能物流平台设计与维护能力;智能设备平台的认知与维护能力;物联网-ERP集成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其他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人员管理、时间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三 物联网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强化物联网基础教育,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课等4个阶段,如下图所示。通过改革和优化培养方案,强化物联网理论教学、网络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以及特色网络课教学,建立了适应物联网时代技术发展的整套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地培养职业能力。

1.主要课程设置

第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课程体系将公共基础课程划分为三类,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体育、英语、思想政治概论、大学生素养等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职业教育类课程包括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本阶段主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通讯基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

第三,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本阶段主要课程有传感器设计基础、RFID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组网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智能家居应用技术、制造业ERP技术应用、物联网系统集成等课程。

第四,实践教学课程。主要实践教学和主要专业实验为:行业认知实践、职业规划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条码应用实践、数据库设计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验、RFID系统设计实验、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C# Windows编程实验、单片机与传感器结点实验、物流与ERP实验、物联网综合应用设计与实现、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一,行业认知实践。第1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开展行业认知实践。学生通过听取物联网技术发展报告,了解行业背景和发展状况;通过走访考察物联网企业,了解岗位职业需求以及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通过专业教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及就业取向,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学生参加行业认知实践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写出相应的实践报告,报告应包括行业认知、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等。

第三,职业规划实践 。第3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开展职业规划实践。人才测评专家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预测、学生的社会活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职业素质综合评分、专业课成绩、基础课成绩等原始数据与胜任特征模型的动机、特质、自我认识、社会角色、技能、知识等层次进行匹配,给出职业素质评分报告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学生根据评分报告和建议完成职业规划报告。

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

1.专项实践设计

第一,程序设计实践。在第1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程序设计实践。本设计实践是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实践,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在编程实现时要保持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对程序设计风格在软件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根据程序设计实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设计报告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

第二,数据结构实践。在第2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数据结构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数据结构知识,对各种典型的算法问题进行编程、调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理解设计选型对软件性能的重要性,撰写设计报告。

第三,电子技术设计实践。在第3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电子技术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或任务,全面地分析和设计出解决该问题的实施方案,最后完成电路的制作和测试。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和图纸进行考核。

第四,设计实践。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在第4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进行网络数据库编程,掌握利用.Net平台进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第五,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利用一周时间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C51RF-WSN平台,选择合适的器件与模块来设计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2.综合系统设计实践

第一,RFID系统设计实践。在第5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RFID系统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RFID技术实现短距离通信,设计具有写卡与读卡功能的单片机、无源应答器和阅读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第二,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在第6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结合起来组建简单的物联网并实现相关应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3.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

第一,毕业实践。第5~6学期安排18周的毕业实践。实践的形式包括企业考察与调研、参与短期项目开发、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等。学生实践结束后,写出实践报告或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对实践进行评定。

第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工程项目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物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的工程项目以及其他来源。学生必须通过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开题答辩、系统设计、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是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重要来源,核心能力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物联网课程从根本上强化了网络教学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网络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特色人才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孙娟、李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10)

[2]孙兴华、梁俊花.基于Android的物联网课程体系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7)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8)

开题报告是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环节,是指为、审核和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论文质量的措施,训练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的实践活动。

《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1/3的博士生获一次性,而78位硕士生,10人没获,仅有19人获一次性。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学位与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导师、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着认识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视“论文开题报告为”。除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原因。鉴于此,笔者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给定的,而是的,在对所领域的、现在的资料等信息把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问题”均是生所经历的过程,导师已了过程,但导师并替代生,这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

1.2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现状)、方案(、内容、方法、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概括,要求:

①、规范。要将的问题地概括,反映出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的要求——因素、受试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少的文字表达,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要,交代的价值及需要背景。先谈现实需要——由的问题导出的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客观,且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问题,但又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时期内的概况;“述”更多的并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善于问题,选题在当前中的位置、优势及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的错误。综述的,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依据,另一对原著者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的。、,才能的方向,才能排除过程中因素的干扰。

②的内容。要来的内容,要求、详实、周密,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进程陷于被动。

③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过的课题,只要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的过程。整个在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止、的内容及均要有的规定,阶段之间间断,以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遇到的最主要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的关键性与问题要有、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所选课题与同类的不同之处。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9)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文言文,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记录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继承整个民族文化的前提。中国的文字来源于古汉语,中国文化建构思想道德的大厦仍建立在古文字的基础上,学懂了古文将会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字,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将会欣赏古文化的经典美,将会了解前辈的主流意识。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之根。

但他又因离我们这个时代那么遥远又古奥难懂,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学习就会有成效,所以要在教法上、引导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古文化的语言美、文采美、思想道德美······并将这些美传承、发扬,所以选择“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这一课题来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研究本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整套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中学生,其中的兴趣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摸索出一套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朗诵课堂提问促进兴趣结果,多媒体教学促进兴趣,利用工具书促进兴趣,“字字落实”促进兴趣,还有“整体把握”促进兴趣等。

指利用课外时间,在初中三个年级组织背诵课内外古诗文,让学生把常用实词及虚词补注结集成册等活动,通过此活动来促进学生兴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5月—6月20),准备阶段。

申报立项。

‚完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

ƒ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大致分为两步:课堂与课外(见下)。

第二阶段(6月21—11月30),实验阶段。

将每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课前利用工具书认真预习。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培养其学文言文的兴趣,具体做法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古文、或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合作翻译、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利用早读多背名家名篇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ƒ课外开展活动。a分年级进行课内外古诗文比赛(进班随意抽学生进行比赛)。b分年级进行课外古文阅读理解竞赛。c古诗文朗诵赛.d分年级整理常用实词虚词补注结集成册。

(进行以上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2月初)。

资料归纳、分析整理、完成总结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2,学生基本掌握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思,能辨别初中阶段常见文言句式,学生能欣赏文言文所呈现的古典文学的魅力。

3,学生能阅读并从整体上把握课外文言文的意思。

4,鼓励学优生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并在校内进行展览。

教师方面

1,主件:结题报告。通过活动的实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此报告呈现。

2,附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论文,以上各四篇。

参考范文:

例谈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

将好的教学经验做法以课题的形式呈现,在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中交流与传播,使广大教师筛选已有经验,认识教育规律,将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样一个集教科研于一体的过程就是一个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学校教科室主任,近两年带领区、校体育教师成功立项并结题50余项,本文将以《美国SPARK体育课程理念在我校球类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例(下文简称《SPARK应用研究》),浅谈一下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撰写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八个方面,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学校意见;县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个人课题信息与结题意见。其中的前四项内容需要课题研究者详细的、有条理的、真实的填写,后四项为教育主管部门填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研究的背景意义、核心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背景意义

在这一板块研究者应当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样的帮助,研究者进行这项研究的范围。如《SPARK应用研究》的背景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0个年头,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学生体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着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落差,部分教师消极应对,导致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但不喜欢上球类体育课等问题(研究原因)。为此,通过全面了解我校体育课球类单元教学现状以及分析SPARK课程理念,发现目前我们的球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SPARK课程中球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从实际的角度提出运用SPARK课程理念,创设本土化的SPARK球类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研究价值)。本研究将以何桥中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2.课题的核心概念

每个小课题表述中所用的词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个不变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学校名等,对于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体的解释,它们已经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研究者只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准确的阐明所要研究问题中包含的一些比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关键词,如《SPARK应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阐明什么是SPARK课程:SPARK课程(Sport,Play,andActiveRecreationfor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SPARK课程最初是为“防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体能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McKenzie,2009),是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在美国一线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中深受追捧和热爱。SPARK课程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历经20多年在7所学校反复试验。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耐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学习成绩、肥胖症的减少、课程内容和教师行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还含糊不清,需要进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阐明在本课题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为一些小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各个击破,达到解决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目的。

如《SPARK应用研究》这一小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的SPARK体育球类教学模式。那究竟如何分解呢?研究者首先应当清晰的了解本校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以及SPARK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即这一问题的背景;其次研究者根据这一现状探索本土化SPARK体育球类教学设计;最后研究者根据学校现状及新的教学设计探索有效组织和实施本土化SPARK球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逐个解决,本课题研究目标也将迎刃而解。比如,《SPARK应用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我校体育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2)了解SPARK课程的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3)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4)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还没有研究,我如何知道研究的内容呢?其实这里有个窍门,在第一部分第三板块我们已经阐明了课题研究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吗?具体怎么撰写?大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个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个动宾短语:了解某某、探索某某,将它们转化为研究内容,即去掉前面的动词,后面加上“研究”二字。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内容为:(1)我校球类单元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2)美国SPARK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的研究。(3)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研究。(4)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会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如果选取的研究方法不正确或不恰当,往往会导致研究结束还不能说明研究的问题,一切要从头再来。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详细阐述针对本研究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具体做法。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认真学习阅读关于SPARK课程理论的书籍杂志,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对学生关于球类体育课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当前我校球类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SPARK体育课程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校本化SPARK体育课堂的评价,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4)课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SPARK球类体育课课例,写出课例研究报告。通过对特定课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探索SPARK课程理念在我国农村中学体育球类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和分析,反思校本化SPARK球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完成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读书学习计划

研究者需要阐明伴随整个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阅读的书目、保障条件及具体时间。可以在百度上搜索所研究的小课题中的关键词,那么相关的书目就会呈现出来,读什么书一目了然。如《SPARK应用研究》,大家可以通过将“SPARK”和“球类教学”输入到百度上搜索,撰写出本研究读书学习计划:

(1)读《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每天半小时(2012、2—2012、4)。

(2)读学校体育类杂志相关球类教学设计及SPARK课程的系列文章,每天半小时(2012、5—2012、9)

(3)读《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每天半小时(2012、9—2012、11)。

(4)上网查阅SPARK的相关文献资料及他人最新研究成果,学习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2.课题研究具体时间安排

所谓课题研究具体时间安排就是研究者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一般小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研究者需要在这一板块阐述清楚每一阶段的任务、方法、措施和具体活动安排,即每一阶段研究者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和研究方法的撰写一样,时间安排切忌太泛。如《SPARK应用研究》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找有关资料,召开本校教师座谈会,编制球类体育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观摩SPARK球类课录像,全面地调查和了解目前我校球类单元教学的模式,并对利弊进行整理分析,确立此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结合前期座谈记录、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所呈现出来的教师在球类单元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通过校级理论讲座、教学观摩、案例剖析、反思交流等方式,梳理出如何灵活运用SPARK课程理念,让教师认识到运用SPARK课程理念进行球类单元教学的价值,研写本土化SPARK球类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通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探索出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具体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在实验的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本土化SPARK球类课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并把它们形成文字。撰写结题报告,整理实验的相关资料及实验成果,为实验的全面验收做好准备。

五、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

这一板块研究者需要阐明对研究成果的预设,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读书目的所思所获以及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指最终成果形式及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以什么模式来表现,一般有论文、研究报告、课例等。读书笔记撰写的规范格式为:阅读《XXX》、读《XXX》有感或所思或所获等,完成时间XX年XX月。如:阅读《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成“读《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的反思”读书心得,完成时间2012年6月。其他研究成果的规范撰写格式为:《XX》论文或课例或研究报告,完成时间XX年XX月。如:完成《当前我校球类单元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完成时间2012年9月。研究者在预设这一板块时往往很难准确的预设自己的研究成果,这里也有一个小窍门,在课题方案第二板块中我们已经预设出了研究的内容,研究成果的预设完全可以根据研究内容推算出来,如:研究内容3: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研究。对应的研究成果就可以预设为:完成《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论文,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10)

在本课程的实验项目中设置了12学时必开实验,包括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主要目标概括为以下四点:

(1)掌握电路性能仿真方法,提高对电路的设计、分析、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2)掌握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电子线路原理图设计的过程、方法及技巧。

(4)掌握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的过程、方法和技巧,训练电路设计方面的综合工程素质。具体项目设置为:Multisim10界面设置及原理图绘制(2学时验证型)、Multisim10虚拟仪器仪表使用(2学时验证型)、Multisim10分析功能及电路特性仿真(2学时设计型)、AltiumDesigner原理图设计(2学时设计型)、AltiumDesignerPCB步线练习(4学时设计型)。

1.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为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两项。关于实验完成情况,考核学生是否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是否完成(独立完成)并得到正确结果;关于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正确、完整、无误,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附实验结果及分析,最后在实验报告上给出考核分数。对实验完成情况记实验成绩分,对实验报告记实验报告分。两项成绩之和为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二、上机考试设计

1.考试方法

配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考试,开卷,一人一机,上交电子答卷word文件。老师对电子答卷进行评阅,记录成绩。考试题目类型为综合型大题,考查软件操作、模拟/数字电路分析与仿真、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器件辨识、原理图和PCB图绘制的基本技能,考核范围全面,难度中等偏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2.考试内容

试卷一般包括三道大题,覆盖了本课程两个电子线路CAD教学软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虚拟设计及测量的工程素质。第一大题为Multisim模拟电路操作题,主要考察软件Multisim的基本概念学习情况及模拟电路的仿真与分析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物理单位的使用、基本虚拟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等,例如:绘制单管放大电路、对电路输出变量进行测量以及电路频率特性测量等内容;第二大题是Multisim数字电路操作题,考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情况,包括数字电路的元器件、常用虚拟仪器仪表及常用分析和仿真方法等,例如:按要求绘制异步预置计数器电路图、电路元件设置、添加逻辑分析仪进行波形测量等内容;第三大题是AltiumDesigner上机操作题,主要考察软件AltiumDesigner的学习应用情况,包括原理图输入、元器件库使用、PCB板绘制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等,例如:计数显示电路原理图绘制、PCB图绘制、PCB板参数设置等内容。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篇(11)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