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1:04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1]。

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涵义、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陈述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历程,诠释了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三轮顶岗,两线贯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完整体现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教育心理学认为,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为工学结合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完整体现职业性,不仅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职业性原则,而且必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促进工作与学习的一体化,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马克思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2]。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向学生完整展示真实的企业生产模式和劳动组织方式,使学生了解职业情景和岗位要求,不断强化专业能力的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遵照企业要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获得健康、全面的人格发展。

1.2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涵义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对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各国都有自己习惯的称呼,如: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美国称之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教育和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是学生身份,在校外是“职业人”的身份。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1.3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很早就有,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之前的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习国外合作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为:①认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中职教育应该实施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主要是学习高深学问,半工半读有损高深的形象;②职业院校市场主体意识不强,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③在我国目前的体制机制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④学生工、学在时间上发生矛盾,课程体系处于研究中;⑤部分学校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差,与工学结合不匹配等。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

我院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院具体情况,首先在思想上、认识上解决问题,认为工学结合不仅是中职的教育模式,也必然是高职的教育模式。特别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加剧了职业对从业人员资格与适应能力要求,加大了社会成员对学习、再提高的需求。为适应这一新趋势,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职业资格要求、大众学习需求等差异,构建学制灵活、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终生学习体系和职业人才培养模式[3]。

其次是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院是重庆市水利局举办的行业院校,坚持行业办学必须“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理念。在行业、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建成了与工学结合相适宜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校企互派,建设了一支双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是结合我院目前情况和发展趋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进行试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五年的实践,从“3+2+1”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项目驱动”、“服务行业顶岗实习”、“联合企业订单培养”等,到2012年,逐步形成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三轮顶岗、两线贯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2.2“三轮顶岗,两线贯通”诠释

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三轮顶岗,两线贯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第三学期后10周、第五学期后10周的校内或校外顶岗实习,加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实现“三轮顶岗”,达到工学交替;贯通三年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建设,实现“两线贯通”的能力素质培养方案。

新生入校后,首先经过两个半学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平台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水利工程读图、工程测量等专业基础能力,通过第三学期后10周在校内或校外的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水利工程图、工程测量的能力。通过一个半学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相关的专项技能,再通过第五学期后10周在校内或校外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项技能得到加强。第六学期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培养其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通过三个阶段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在生产中逐步实现学生向生产者的转变。

通过课内课外结合、形式多样的,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建设,将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变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将我要学上升到我乐学。

3.结束语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要体现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资助项目《水利类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关于批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2008]53号,项目编号:0837035,主持人:李前杰)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2)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9-0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各种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水工专业的“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为与之前课程区分将课程名称改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在课程内容中取消各建筑物复杂的计算内容,重点讲述建筑物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在第五学期综合项目化拓展教学中进行分建筑物教学(重力坝、水闸、土石坝、渠系建筑物、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本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课程教学标准制订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是向学生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水力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熟悉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选定各种的工程常规指标,培养学生应用原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并为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订学期授课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2.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中央1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和现代水利职业教育要求,本着理论够用,实践突出,体现现代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原则,对水利、水电、防洪工程等在知识体系上进行有机结合,将原来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使专业课程内容结合更紧密、系统更完整,调整以后的理论课时比原来大为减少,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材中尽可能地插入部分典型工程图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识读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整合以后新编的教材,力求最好地满足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现代水利发展与水利教育的需要。

3.教学组织

3.1 案例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解同时,结合本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土石坝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介绍工程工程设计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2工程现场实践教学

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实训基地,该基地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重力坝、土石坝、渠系建筑物等多个水工建筑物缩微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让学生有更好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本课程开始前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专业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大坝、水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水电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4.考核评价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及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避免“一考定终身”等考核缺陷。考核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成绩的评定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

5.实施效果

高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建筑物的计算方法、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至2014级部分学生的试点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本专业及本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绩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智涌,双学珍,张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4)

    ***,男,39岁,中共党员,**省**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电站副站长。198*年7月毕业于**省水利电力学校,同年*月分配到我处工作;199*年*月获得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函授)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199*年*月被聘任电力专业工程师;2003年取得职称外语考试*级合格证,200*年取得职称计算机考试A级合格证;200*至200*年度考核结果均为称职。200*年被我处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称号。

二、政治思想表现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严谨、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较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在工作中灵活应用,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我处电站的生产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及成绩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站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他除了搞好电站日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外,还牵头完成了电站的多项大修和技改工作,并且还经常帮助兄弟单位和外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得到了内外的一致肯定。其主要的工作业绩有:

 1、参与了银河电站一号机蝴蝶阀的大修工作。

2、参与了银河电站1250KW机组推力瓦的更换工作。

3、主持了银河电站1250KW机组导水机构的改造。

4、主持了银河电站1250KW机组主阀操作机构的改造。

5、参与了银河电站3200kw机组上导油冷却器技术改造。

6、参与了银河电站1250KW水轮机转轮的技术改造工作,主持了新转轮底更换工作。

7、主持了银河电站3200KW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技改工作。

8、参与了星火电站两台3600KW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9、参与了星火电站主阀更换工作。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5)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6)

学校占地680余亩,现有七个系,设置专业37个,其中,市政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定为部级有特色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被定为部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水利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3个,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集中展示大学生风采的舞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17人,其中副高职以上148人,双师型教师18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10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8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1人。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7)

很多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常常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其具体表现为:

(1)文不对题,前文提出了论点,后文进行阐述时,却发现阐述的和论点不能一致,讲的是两回事。整体上看,文章题目和正文发生了错位;

(2)文章的论点不足以进行大篇幅论述。作者前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下文进行了论述。然而,这个论点却只是一个现象,作者并没有把这种现象提炼成一种论点,因此作者就会把文章变成一种现象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却只是表层的,不足以作为一个论点。

2.文章的客观性

文章的整体口吻,作者在写作时候,应尽量该时时以一个客观的口吻来阐述,切忌频繁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我”“我觉得”、“我认为”等等。完全可以用 “笔者”,“笔者认为”。

3.文章的层次

一些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几千字的文章,从头至尾通篇看下来,没有分任何的条目。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混乱。

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务必分条目阐述,开篇简短阐述,后文1,2,3分条目阐述。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具体文章格式,可参考我们首页上的“投稿须知”。

因为对于作者晋升职非常重要,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要慎重再慎重,现在很多假刊,套刊横行,让很多作者真假难辨,花了钱没评上职称,且错过评审时间。我们在此,给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在期刊选择的时候,做些参考。

常见的假刊的陷阱:

1.套刊。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

2.假刊。所谓假刊,就是压根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备案,而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自己印刷的刊物,这样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数据库也没有收录。

3.电子版期刊。这样的期刊也是在玩文字游戏,明明备案的是电子版期刊,但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大力宣传,说的天花烂坠,说什么电子版期刊其实也出版的,这其实是在混淆概念,玩文字游戏,电子版期刊,和正规的期刊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定要警惕这种陷阱,作者听到刊物名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备案情况,如果名字后面还有“电子版”字样,则要谨慎处理。

拓展阅读:建筑人员职称评定注意事项

《基层建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政治部主管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协办、政治部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期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5628,国内统一刊号:CN37-1371/D 。

主要栏目:施工建设、建筑规划与设计、基础建设、景观设计、园林园艺、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市政桥梁、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电力建设、地质勘查、理论研究。

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3、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8)

二“、文化管心——善行紧电”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特色活动

1、职工道德讲堂顺利举办以“紧电讲坛”的形式举办了一期道德讲堂。厂部希望以此次集中学习为契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帮职工加强理论学习,理清工作思路,培养“荣与耻”的观念,从而进一步加强电厂职工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开放文明的和谐稳定新局面。

2、“感恩惜福”讨论活动热烈展开厂部通过厂内网站、宣传栏、标语横幅和企业文化展示牌等多种宣传工具,大力开展职工“感恩惜福”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各个党支部也以多种形式自行组织“感恩惜福”大讨论活动,正确引导职工开展座谈讨论,从“善”的角度教育职工感恩企业、感恩同事、感恩家人,引导职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岗位作贡献,做到无愧于企业,无愧于岗位,无愧于亲人。通过不断创新道德教育的形式,扩大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善行承诺”活动响应积极在这次的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电厂开展了一项颇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善行承诺”活动。即是在厂内网站开设“善行承诺”专栏,组织开展一次全厂范围的职工公开“善行承诺”活动,倡议职工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孝老爱亲等方面做出承诺,主动践诺亮风采。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职工们的积极响应,已有300多位职工纷纷签下各自的姓名,承诺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水电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热情参与电厂还积极引导职工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赴丽水市孤儿院看望孤儿,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丽水市中山街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志愿服务,倡议职工踊跃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此外,该厂还积极动员职工参加地方的文明道德宣传活动,让职工把参与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回报社会的一项责任来完成。职工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践行了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也树立了“国家电网”的品牌形象。

5、“十佳职工”评比活动铸就品牌“季度之星”和年度“十佳职工”评比活动已经在厂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人人争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评比活动也成为了电厂的一个特色,一大品牌。评比中,厂党委特别注意总结职工中公认的各个岗位的道德典型,为大家在工作中树起镜子,使之在不同的岗位上对照学习,实行典型引路,引导党员干部向先进看齐,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推进企业道德建设。

三、如何通过提升职工道德建设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在思考如何通过提升职工道德建设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弄清楚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建设两者的关系如何。

1、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建设的关系首先,发展企业文化与加强职工道德建设同属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范畴,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建设都是以人为本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再次,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道德建设都在塑造企业的灵魂。最后,企业文化与职工道德建设是互动的,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同时发展。

2、如何以职工道德建设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1)以道德讲堂来助推企业文化建设道德讲堂是一种传播精神文明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课堂,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电厂从2008年11月起就开设了“紧电讲坛”,道德讲坛是其主要内容,讲坛每个季度举办一期。道德讲堂平台的植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多了一种载体,多了一种手段,也通过道德讲堂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9)

大学是以院系为基本教学单位形成的教育机构,教师以学科和专业团队的方式分布在每个院系。教师从步入教学岗位开始,直至调离或退休,在其持续不断的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材料数量大、种类多,分散在院系集中管理,有利于定期补充更新,方便基层管理人员与教师及时沟通,服务其成长发展。

1.1 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分布在院系的教师业务电子档案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真实记录,通过教师业务档案可以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较为准确地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为校领导制定全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招生就业计划以及教学科研的具体安排等提供重要佐证。

1.2 为学科及专业建设提供翔实的材料支撑。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在重点学科申报、精品共享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等项目申报中经常以专业教师的科研、教学等成果、社会服务等材料作为支撑材料;同时,教师本人在科研项目申报及各类优秀人才评审时都要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如何能够准确快速地填写有关项目申报书,并在最短时间内整理好有关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业务档案日常的建设水平,这就对教师业务档案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 是完善高校人才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从主观上看,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个人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思想状况和工作成绩;从客观上看,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人才科研信息库,反映了学校师资素质、队伍结构和办学实力。建立健全院系教师业务档案有利于学校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师队伍的优势和不足,预测师资队伍的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建设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有效培养和引进学校发展提升所需优秀人才,实现学科发展与人才资源的最佳匹配。

1.4 是学校充实人事档案、构建育人环境的有效措施。建立和健全院系教师业务档案不仅可以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弥补人事档案程式化描述较多、记录单一的不足,又可以全程记录教师个人业务发展的轨迹,展现个人特长,为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信息依据。完整的教师业务档案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师的工作状况和科研成绩,使教师的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有据可查,能够促进各项激励机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可以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以优异的教学成果教育影响学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又能以教师博学多才为榜样,激发自身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营造育人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1.5 为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提供可靠依据。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是对其教学能力的重要肯定。教师申报职称所需要的课时数、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奖励情况、年度考核结果等材料,相关职能部门都要通过业务档案来提供翔实内容,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教师业务档案也为职能部门在选人用人上提供真实、全面的参考依据。因此,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鼓励教师以精深的业绩充实业务档案,对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院系建立教师业务电子档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校教师的工作实际,其业务档案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业绩、科研成果和参加进修培训、考核评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2.1 个人基本信息

2.1.1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基本资料、学历资料和职业资料。基本资料是记录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民族、籍贯、健康及婚姻状况等信息;学历资料是记录教师的最高学历、学位、专业特长、毕业学校以及熟悉的语种等;职业资料记录教师所在学校的部门、工作及来校时间、编制类别、技术职称、职称等级及评聘时间、党政职务、任职时间、岗位类别等级等。

2.1.2 工作经历指教师的工作部门、工作时间、行政职务、证明人等。

2.1.3 学习简历记录教师的学习时间、学校、专业及学位。

2.2 个人档案

主要包括所获荣誉和学术兼职。荣誉主要记录教师获奖年月、荣誉称号、评奖单位;学术兼职记录教师参加学术团体的时间、名称、团体级别、兼任职务。

2.3 业绩档案

主要记录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基本信息,包括论文、科研项目、专利情况、出版专著、教学工作、硕博培养和成果奖励情况。

2.3.1 论文情况记录教师名称、排名、期刊名称、期刊类别、发表时间。

2.3.2 科研项目主要记载项目名称编号、项目性质、来源与类型、本人排名、立项年月。

2.3.3 专利情况主要记录专利名称与专利号、专利类别、授权时间、专利权人、第一设计人、本人排名。

2.3.4 出版专著记录著作名称及类别、书号、出版社、出版时间、第一作者、总人数、本人排名。

2.3.5 教学工作模块记录课程或实践名称、计划课时、班级及人数、课程性质、开设年度。

2.3.6 硕博培养记录研究生类别、导师姓名、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等。

2.3.7 成果奖励主要记录成果名称及编号、获奖日期、获奖等级、奖励类别、颁奖单位、本人排名。

2.4 晋升与考核

记录教师的职称、职务、职级的变化,年度考核情况等。

以院系建立教师业务电子档案后,其本人可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业绩档案,添加、删除、浏览自己的相关内容;院系管理人员负责院教师业绩档案和个人档案的审核和对照,学生和其他公众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浏览教师个人主页,起到学习借鉴和激励作用。

3 院系建立教师业务电子档案的思考

通过建立教师业务电子档案,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档案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组合,提高了档案管理、使用的质量和速度,简化了手工操作的麻烦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1 要明确分类标准,制定科学的分类方法。由于教师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师本人对档案保存可靠性的疑虑,会给档案收集和管理增加难度;教师新学历学位的获得、论文论著的发表出版、科研成果的评选、各种荣誉证书的产生等材料随时都能产生,增加了纸质档案收集的工作量。为确保教师业务电子档案的规范性,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标准,结合高校教师情况,制定科学详细的分类方法,明确收集范围。根据电子档案要求的基本内容集中归档,集中存放, 集中管理。

3.2 院系先行,学校跟进。构建完备的教师业务电子档案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由于教师业务电子档案涉及面广、初期工作量大等会成为制约其使用和推广的一个瓶颈。因此,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院系可首先在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中试行,通过探索规范后逐步推广到全体教师;二是学校层面要及时跟进,可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3.3 要服务于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一般情况下,档案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呈现。教师的档案资料的整理不能只局限在复印资料上,而是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档案内容。要以建立的纸质档案为基础,逐步建立教师业务电子档案。院系要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促使教师依据规划拟定自身的发展目标,达到推进工作、实现双赢的效果。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10)

教育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志趣,了解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相比其他类型教育,水利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更具职业针对性,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对高职学生就业对口率和满意度高低有重要因素,

因而其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和外部职业环境的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立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拟订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和调整方案。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规划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M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二、水利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

1.职业岗位(群)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如水电站与电力网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面向水电站与电力网的运行值班员,面向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等的安装检修工,面向水电站与电力网机电部分设计的机电设计员;水利工程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员和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员。

2.职业生涯发展的路线清晰

每个职业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路线,高职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因而其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清晰。如水利工程施工员其发展路径颇为宽广,从以往的经验看,项目经理、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等大都要经历施工员这个阶段的锻炼,职业发展路径“施工员―工长―标段负责人―项目经理”。

3.行业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程度高

水利行业高职院校重点着眼于其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把宏观规划与微观实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水利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双主体”作用,将行业发展、行业文化,行业资源等融入到教学中,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突破。

三、做好水利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职业规划教育

做好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构建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机制、学校与校友的联系机制、努力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使各类资源形成一种优势合力,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生做好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如水利行业主管部门为高职学生提供相应的政策,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克服“学历歧视”,按照实际需要吸收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践育人方面对高职院校给予支持。

2.以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导课程设置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出发,以“始业教育―职业发展―人的发展”为主线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培养高素质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明确职业方向、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求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高质量就业。因此,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水利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阶段实施,分阶段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课程,并配套开展职业认知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实践项目。

3.设计全过程教学体系

依据国家对职业指导类课程的相关要求以及“以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结合水利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目标,将水利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过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下表:

4.强化“ 个性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团体授课、集体指导的基础上,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咨询辅导室、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机构或组织,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及咨询。

5.以增强素质为宗旨, 建设职业规划教育队伍

水利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除了由校内就业指导人员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外,还需结合水利行业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特点,邀请水利企事业单位知名人士、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参与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来,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检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可从学生、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等多维度来体现,联系第三方调研机构进行包括应届毕业生或毕业多年后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对口就业率等相关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能为其整个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策略对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院、行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篇(11)

1.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运行机制方面,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单位职工吃“大锅饭”, 职工收入差、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水土资源的综合收益率低,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2.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

2.1事企分开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第二,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称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三,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企业,称为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聘任,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工资方面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明确职责,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事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实行优胜劣汰。在工资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划分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和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下属企业,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

2.2人员分灶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行筹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财政不予补贴。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的多种经营。在清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时要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利用水利工程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流人员。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2.3管养分离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实行科学定岗,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财政部门商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非农业用水与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要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3.结论

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一项势在必行、十分紧迫的大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可以从事企分开、人员分灶、管养分离几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